浅谈网络舆情工作及处置策略
网络舆情分析与应对策略
网络舆情分析与应对策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舆情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网络舆情的爆发和扩散速度之快,让政府、企业和个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针对网络舆情,我们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和个人声誉。
一、网络舆情的特点网络舆情与传统舆论不同之处在于其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泛和传播手段多样化。
通过微博、微信、论坛等社交媒体平台,每个人都可以发布和传播信息,使得舆情的涌现几乎是实时的,并迅速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讨论。
二、网络舆情的分类网络舆情可以分为正面舆情、负面舆情和中性舆情三种类型。
正面舆情指对个人、企业或社会的赞扬和肯定,负面舆情则是批评和指责,中性舆情则是中立态度的表达。
三、网络舆情的影响网络舆情对个人声誉、企业形象以及政府形象产生巨大影响。
一条负面舆情可能迅速扩散,影响个人或企业的声誉,甚至导致经济损失。
政府面临的网络舆情压力更大,需要更加敏锐地感知社会民意,有效回应。
四、网络舆情的应对原则面对网络舆情的挑战,我们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
首先,要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的存在和影响,及时跟进舆情动态。
其次,要倾听公众声音,通过与公众进行沟通,及时回应疑虑和批评。
最后,要妥善处理网络舆情事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避免危机扩大化。
五、网络舆情的分析方法进行网络舆情分析时,可以从内容、来源和情感等多方面进行考量。
内容分析可以了解舆情的核心问题和讨论焦点;来源分析可以判断舆情的可信度和真实性;情感分析则可以了解公众的态度和情绪。
六、网络舆情的监测和预警为了及时发现和应对网络舆情,我们需要建立科学的监测和预警机制。
通过监测网络舆情热点话题和关键词的搜索量、评论数量等指标,可以提前预警和防范潜在的舆情危机。
七、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在应对网络舆情时,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
首先,要及时发布正面信息,引导公众关注积极的一面;其次,要加强与舆论关键人物的沟通和交流,争取更多的支持;最后,要完善危机公关预案,快速反应和处置舆情事件,避免损失扩大。
网络舆情问题与解决方案
网络舆情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和普及,网络舆情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上,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一个无法取代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不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也可以迅速传播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然而,正是因为其高速、广泛的传播特性,网络舆情所带来的挑战也是空前的。
本文将对网络舆情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解决方案。
一、网络舆情问题1.虚假信息传播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各种类型的信息在网上泛滥。
而虚假信息的传播让网络舆情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针对这一问题,如何准确识别虚假信息,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2.网络谣言传播网络上流传着很多谣言,这些谣言往往能够快速引发公众恐慌,甚至造成一些不良后果。
同时,一些人会故意制造谣言来达到某种目的,这也给舆情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3.网络暴力言论在网络上,有一些人会发布一些侮辱、辱骂、羞辱他人的话语,这种网络暴力言论会对被攻击者造成伤害,甚至导致悲剧。
如何有效预防和管理网络暴力言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4.传统舆情与网络舆情的融合传统舆情和互联网舆情的融合,也给舆情管理带来了复杂和挑战。
这些都需要在长期的积累和实践中得到有效的解决。
二、网络舆情解决方案1.加强技术手段应对虚假信息针对虚假信息传播,可以加强技术手段,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来识别和筛选虚假信息。
同时,建立完善的信息验证机制,通过技术手段快速、准确地辨别虚假信息,保护公众的知情权和社会的正常秩序。
2.设立网络谣言专项工作组为了有效应对网络谣言,可以设立网络谣言专项工作组。
该工作组可以由相关政府部门、媒体机构以及网络公司共同组成,负责快速响应和处置网络谣言,及时发布真实信息,避免谣言进一步蔓延。
同时,还可以针对其背后的利益推动者进行调查和追责。
3.建立网络舆情监测与预警机制针对网络暴力言论,可以建立网络舆情监测与预警机制,采用技术手段来对网络言论进行监测和分析。
一旦发现网络暴力言论,可以及时发出警示并采取相应措施。
网络舆情处理的有效策略与方法
网络舆情处理的有效策略与方法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舆论渠道日益广泛,网络舆情事件频繁发生。
对于企业和政府来说,如何有效地处理网络舆情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网络舆情处理的有效策略与方法,旨在提供一些建议,帮助各方面对抗网络舆情。
一、舆情监测与预警1.建立专门的舆情监测团队为了及时了解自身的网络声誉和形象情况,企业和政府应当组建一支专门的舆情监测团队。
这个团队应当具备信息收集、分析和应变能力,能够全天候、全方位地监测网络舆情动态。
2.利用舆情监测工具利用舆情监测工具可以在巨大的信息流中迅速识别出与企业或政府相关的舆情事件,帮助决策者及时掌握舆情发展趋势。
这些工具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提供实时数据以辅助舆情干预。
3.建立舆情预警机制通过舆情监测与预警系统,企业和政府可以及时掌握舆情的发展态势,并迅速做出相应反应。
舆情预警可以根据关键词、关注对象等设置阈值,一旦达到预警线,则触发预警程序。
二、舆情分析与应对1.负面舆情的应对策略当负面舆情出现时,企业和政府要保持冷静,并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
首先,要及时收集舆情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
其次,要确定应对的方向和策略,如道歉、改正错误、沟通等。
最后,通过积极回应舆情,以及提供相关信息和解决方案,争取舆论的支持和理解。
2.积极参与舆论引导为了主动引导舆论,企业和政府可以积极参与网络讨论,发表官方声明和观点。
同时,通过与网络媒体、意见领袖等建立合作关系,推动正面信息传播。
此外,利用社交媒体等平台与用户进行互动,倾听用户声音,及时回应用户关切,增加公众对舆情处理的参与感。
3.加强危机公关能力在面对重大网络舆情事件时,企业和政府应当具备一定的危机公关能力。
这包括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培训员工的危机处理能力等。
同时,要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与合作,及时公开信息,回应公众关切,化解危机。
三、舆情管理与修复1.加强信息透明度为了防止网络舆情的发酵,企业和政府要加强信息透明度,主动公开信息。
浅谈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应对策略
浅谈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应对策略【摘要】网络涉警舆情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具有高度敏感性和影响力。
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涉警舆情的特点,包括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等。
其次探讨了网络涉警舆情危机带来的影响,如对警方形象和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
接着分析了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原因,主要包括信息不透明、舆论传播失控等。
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两项应对策略:加强信息监控与预警能力,及建立有效的舆情危机处置机制。
最后得出结论,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才能有效化解网络涉警舆情危机,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网络涉警舆情危机,并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网络涉警舆情、危机、应对策略、信息监控、预警能力、危机处置机制。
1. 引言1.1 引言在网络时代,舆情危机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
而涉及到警方的舆情危机,往往会更加敏感且具有特殊性。
网络涉警舆情危机往往能够在短时间内引起轩然大波,给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面对这种情况,警方和相关部门需要及时有效地应对,以避免危机进一步扩大,影响社会稳定。
针对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特点,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到其具有不确定性、传播速度快、舆情波动大等特点。
这使得处理网络涉警舆情危机需要更加谨慎和及时,以避免引起更大的负面影响。
网络涉警舆情危机也往往会受到网络媒体的过度渲染和传播,增加了舆情处理的难度和复杂性。
针对网络涉警舆情危机,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预防和应对。
建立信息监控与预警机制,建立有效的舆情危机处置机制,都是有效的应对策略。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和处理,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确保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加重视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应对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努力。
2. 正文2.1 网络涉警舆情的特点网络涉警舆情是指涉及警方或公安机关的事件在网络上引发的舆论风波和舆情危机。
这类舆情具有以下特点:网络传播速度快。
如何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七个实用策略
如何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七个实用策略网络舆情危机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一个严峻的挑战。
一旦错处理,它可能对个人和组织形象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然而,适当的策略和技巧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应对网络舆情危机。
本文将介绍七个实用策略,以帮助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
策略一:快速反应网络舆情危机的爆发通常会在短时间内引发广泛关注,因此快速反应是至关重要的。
建立一个专门的舆情监测团队,能够及时发现和跟踪潜在的危机信号,并立即采取行动。
在回应舆情危机时,要迅速公开、透明地发表声明,积极回应媒体和公众的关注,避免信息真空,防止猜测和传言的扩散。
策略二:真实回应在回应网络舆情危机时,坦诚和真实是关键。
不要试图掩盖或篡改事实,否则可能会进一步损害信誉。
真诚道歉是化解危机的第一步,展示出对错误的认识,并承诺改进,重建信任。
同时,要提供详细和准确的信息,回答公众的疑问和关注,避免猜测和造谣的传播。
策略三:建立积极形象在网络舆情危机之前,建立积极的品牌形象和声誉是预防危机的关键。
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互动,保持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声誉,可以增加公众对组织的信任,减少危机爆发的可能性。
建立和维护积极的线上社交媒体形象,推动积极的品牌故事和声誉,将有助于在网络舆情危机中保持稳定。
策略四:妥善利用社交媒体社交媒体平台是网络舆情危机的重要战场,也是危机管理的重要工具。
通过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及时发布信息,回应公众关注,解释事实,减少误解。
有效地管理社交媒体账号,积极互动,并与关键意见领袖和传媒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助于舆情危机的应对和消除。
策略五:积极引导舆论在网络舆情危机中,舆论的导向和引导非常重要。
通过与媒体和公众的积极沟通和互动,传递积极的信息和观点,引导舆论的走向,减少负面评价和声音的影响。
同时,根据危机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危机管理措施,如邀请专家评论、组织公开辩论等,以增加公众对组织的理解和支持。
策略六:寻求专业帮助在网络舆情危机中,有时需要寻求专业帮助。
网络舆情处置实施方案
网络舆情处置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现象。
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一旦出现负面舆情,将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严重的损失。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网络舆情处置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网络舆情处置的原则。
1. 及时响应,发现舆情事件后,要第一时间做出回应,及时平息负面情绪,避免舆情扩散。
2. 专业处置,对于不同类型的舆情事件,要有专业的处置团队进行分析和处理,避免因为不当的处理而导致舆情进一步恶化。
3. 信息透明,在处理舆情事件过程中,要保持信息的透明度,及时公布相关信息,增加公众的信任度。
4. 善于沟通,与舆情事件中的相关方进行有效沟通,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避免因为沟通不畅而导致矛盾升级。
三、网络舆情处置的具体步骤。
1. 监测舆情,建立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掌握舆情事件的发展动态。
2. 评估舆情,对监测到的舆情事件进行评估,分析舆情事件的影响范围和可能的发展趋势,为下一步的处置工作提供依据。
3. 制定应对策略,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网络舆情处置方案,明确处置目标和具体措施。
4. 实施处置措施,按照制定的应对策略,组织专业团队对舆情事件进行处置,包括信息发布、舆情引导、危机公关等工作。
5. 监控效果,在处置措施实施后,要对效果进行监控,及时调整策略,确保舆情事件得到有效控制。
6. 事后总结,对网络舆情处置的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处置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为今后的工作提供经验和教训。
四、网络舆情处置的注意事项。
1. 保持冷静,在面对网络舆情事件时,要保持冷静,不要被情绪左右,做出错误的决策。
2. 善于倾听,要善于倾听公众的声音,了解公众的诉求和关注点,制定更加符合公众期待的处置策略。
3. 严格信息核实,在信息发布过程中,要严格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避免发布虚假信息,导致舆情事件进一步恶化。
4. 公开透明,在处置舆情事件的过程中,要保持公开透明,及时向公众公布相关信息,增加公众的信任度和支持度。
网络舆情处置方案
-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对网络舆情进行全面监测,确保及时发现敏感、热点话题。
-建立多元化信息来源渠道,提高舆情监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舆情分析:
-对监测到的舆情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其发展趋势、影响范围和潜在风险。
-定期发布舆情分析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3.舆情处置:
-根据舆情分析报告,制定针对性的舆情处置方案,确保合法合规地引导网络舆情。
2.合法合规地引导网络舆情,营造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
3.提高相关部门对网络舆情的应对能力,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三、组织架构
1.成立网络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网络舆情处置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决策指导。
2.设立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处置和反馈四个工作组,分别负责舆情监测、分析、处置和反馈工作。
四、工作流程
2.技术支持:
-不断提升网络舆情监测和分析技术水平,为舆情处置提供有力技术保障。
-加强网络安全防护,确保舆情数据安全。
3.人员培训与选拔:
-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业务培训,提高网络舆情处置能力。
-选拔具有专业素质和责任心的人员负责网络舆情处置工作。
4.沟通协作机制:
-建立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机制,形成舆情处置工作合力。
-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全面监测网络舆情动态,确保及时发现敏感信息。
-建立多元化信息来源渠道,提高舆情监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舆情分析:
-对监测到的舆情进行深入分析,掌握其发展趋势、影响范围和潜在风险。
-定期发布舆情分析报告,为领导小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3.舆情处置:
-根据舆情分析报告,制定针对性舆情处置方案,确保合法合规地引导网络舆情。
-强化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网络舆情。
如何有效管理和应对网络舆情危机
如何有效管理和应对网络舆情危机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舆情危机成为了各个行业和组织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
一旦网络舆情危机爆发,肆虐的言论往往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形象。
因此,有效管理和应对网络舆情危机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第一,建立及时的舆情监测机制。
在网络舆情危机发生之前,企业应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舆情监测机制。
通过引入专业的舆情监测工具和团队,及时掌握网络上关于企业的言论和舆情动态。
只有及时了解到问题的发生,企业才能迅速采取行动,并有效地影响舆论的走向。
第二,快速响应和主动沟通。
一旦发现网络舆情危机的蛛丝马迹,企业应该迅速作出反应,并采取主动沟通的策略。
及时发布官方声明、回应公众关切,并积极回应网络上的质疑和批评。
通过积极的沟通和解释,企业可以增强公众的理解和信任,从而化解危机。
第三,制定全面的危机管理计划。
企业应该提前制定一套全面的网络舆情危机管理计划,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任务分工。
在危机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危机管理计划,并有效地进行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
同时,企业还应该进行模拟演练,提前培养团队成员的应对危机的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
第四,注意舆情危机的传播渠道。
网络舆情危机往往伴随着信息的快速传播。
因此,企业需要密切关注信息传播的渠道,及时监测传媒和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言论和动向。
对于真实性可信度高的信息,企业应该迅速给予回应;对于恶意炒作的信息,企业需要通过法律手段采取相应的维权措施。
第五,积极借助新媒体力量进行引导。
面对网络舆情危机,企业应该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发表正面的声音和观点。
通过发布优质内容、提供专业知识和价值观,增加公众对企业的正面认知。
同时,企业还可以与相关专家学者合作,共同传播正能量,引导公众舆论。
第六,不断改进和学习。
网络舆情危机是一个长期的斗争过程,企业应该时刻保持警惕,不断改进自身的管理和应对策略。
通过学习和借鉴其他企业和组织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应对危机的能力和水平。
网络舆情的分析和处理策略
网络舆情的分析和处理策略网络是一个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在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网络舆情分析和处理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因此,对于企业、政府以及个人而言,如何高效地分析和处理网络舆情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网络舆情的定义、网络舆情的影响、网络舆情的分析和处理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网络舆情的定义网络舆情是指人们在网络平台上发布的包括情绪、观点等内容的总称。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了影响公众情感和舆论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网络舆情的形成往往是不可控制的,因此如何针对不同的网络舆情,选择不同的处理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二、网络舆情的影响网络舆情因为其广泛的传播渠道和强大的影响力,对个人、企业、政府等方面都具有极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影响个人形象在网络平台上,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而这些内容很可能被其他人关注和引用。
因此,个人要注意自己发布的言论是否得体,否则容易引起网络舆情的热议,从而影响个人形象。
2. 影响企业形象企业是一个社会公众关注的重要方面,网络舆情对企业形象的影响很大。
任何一篇恶意攻击企业的文章都可能引起公愤,从而对企业品牌造成负面影响,损害企业的形象。
3. 影响政府舆情政府是一个群众眼中非常敏感的存在,政府在公众舆论中的形象往往直接影响政府决策的执行效果。
因此,政府要高度关注网络舆情,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及时纠正错误,防止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三、网络舆情的分析和处理策略针对不同的网络舆情,选择不同的处理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就网络舆情的分析和处理策略进行具体阐述。
1.分析网络舆情的成因在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和处理时,首先要关注舆情的成因。
网络舆情的成因可能包括社会事件、个人言论、企业决策等等多方面因素。
对于不同成因的网络舆情,我们要采取不同的处理策略,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对网络舆情进行引导。
2.引导网络舆情的方向对于网络舆情,不论是什么成因,我们都要尊重网络公众的观点和情感,及时响应公众的诉求,引导网络舆情的方向。
网络舆情问题与解决方案
网络舆情问题与解决方案网络舆情问题和解决方案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舆情管理成为了各个企业和组织必须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网络舆情管理不仅关乎组织的声誉和影响力,还直接影响着组织的发展和经营。
由于网络舆情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很多企业和组织在处理网络舆情问题上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从网络舆情问题的定义、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广大企业和组织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网络舆情问题的定义网络舆情是指由于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传播而引发的一系列公众关注和讨论的话题或事件。
这些话题或事件可能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有时候甚至会对组织的声誉和地位造成不良影响。
网络舆情往往具有即时性、广泛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对组织的管理、运营和发展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网络舆情问题的原因1.恶意攻击和造谣:一些不法分子或竞争对手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发布虚假信息,对组织进行攻击和诋毁,从而制造不良的网络舆情。
2.管理失误和危机处理不当:一些组织由于管理失误或者危机处理不当,导致公众产生了负面情绪和观感,形成负面网络舆情。
3.缺乏有效的网络舆情监测:一些组织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导致了对网络舆情的忽视和疏漏。
4.公众对组织的不满或者意见分歧:公众对组织的服务、产品或者政策产生了不满或者意见分歧,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绪,形成不良网络舆情。
三、网络舆情问题的影响1.形象受损:负面的网络舆情会对组织的形象和声誉造成不良影响,降低公众对组织的信任和好感。
2.经营受阻:负面的网络舆情会影响组织的市场声誉和销售业绩,从而影响组织的经营和发展。
3.决策困难:负面的网络舆情会导致影响组织的决策环境,使组织难以顺利推进决策和管理。
4.消极情绪蔓延:负面的网络舆情会引发公众的消极情绪和观感,从而影响组织的员工团队和合作伙伴。
四、网络舆情问题的解决方案1.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组织需要建立起健全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及时发现、追踪和管理网络舆情,以便迅速反应和处理。
网络舆情的分析与应对措施
网络舆情的分析与应对措施网络舆情,指的是网络上涌现的一系列舆论、评论、讨论和评价。
它是社会舆论在网络空间中的延伸和扩展。
网络舆情具有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力大、传播迅猛等特点。
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网络舆情的分析与应对非常重要。
以下是网络舆情分析与应对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一、网络舆情的分析1.监测与搜集。
通过搭建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利用网络爬虫等技术收集与企业相关的网络信息,包括新闻报道、社交媒体上的评论、专业媒体的报道等,对舆情进行全面搜集。
2.数据挖掘与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软件,对搜集到的网络舆情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
包括情感分析、关键词分析、舆情传播路径分析等。
借助这些分析结果,可以了解网络舆情的情感倾向、舆论焦点和传播途径,为制定应对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3.舆情研判与评估。
对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研判和评估。
根据情感倾向、传播途径和舆论焦点,判断网络舆情对企业的影响和威胁程度。
同时也要评估企业在网络舆情中的形象和声誉。
二、网络舆情的应对措施1.及时响应。
企业在发现网络舆情后,应立即予以回应。
及时发布针对性的声明、解释或回应信息,表明企业态度和主张,引导舆论走向。
同时,也要密切关注舆情的发展,做到快速反应。
2.建立舆情应对机制。
企业要建立健全的舆情应对机制,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明确应对流程和方案。
制定相关制度和标准,加强内部沟通合作,做好相关培训和演练。
3.加强舆情引导。
企业要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和影响。
通过积极宣传正面信息、及时回应负面舆情,引导舆论关注重点和舆论主线,减少负面舆情对企业形象的影响。
4.积极参与社交媒体。
积极参与社交媒体,与网民进行互动和交流。
回应网民关切,发表评论和观点,提升企业形象和声誉。
同时,也要谨慎处理网络言论,避免引发更大的争议和负面舆情。
5.与第三方合作。
与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合作,共同进行网络舆情分析和应对。
利用其专业技术和经验,提供舆情监测与分析报告,为企业制定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网络舆情处理方案
网络舆情处理方案
1、调研舆情收集:针对需要处理的网络舆情,最初的处理应从调研
开始,以收集相关资料,以及反映这一问题的受众的位置与动向,并建立
相应的调研报告来反应其中的关系及趋势。
2、选择网络舆情应对策略:根据调研报告分析的结果,要根据舆情
本身的特点,以及所有受众的动向,来综合考虑,做出最佳的网络舆情应
对策略。
3、分析网络舆情影响:要分析网络舆情对企业的影响,以及对公众、媒体以及行业内部的影响,来理清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并尽快做出相应
的应对措施。
4、执行网络舆情应对方案:根据分析得出的网络舆情应对策略和方案,要及时执行,积极有效的应对。
5、定期监控:应定期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控,及时发现新的网络舆情,并快速有效地应对。
二、网络舆情应对的几个重要原则
1、坚持客观正确的原则:对于网络舆情,不能像宣传那样进行一面
倒的宣传,而是根据客观事实情况,作出客观正确的处理。
2、尊重受众的原则:要尊重网络舆情受众的意见,尊重其需求,尊
重其反应,以便能够更有效地处理网络舆情。
3、多元发声的原则:要尊重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发声权。
舆情处置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3)
舆情处置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舆情处置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舆情对于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都变得愈发重要。
舆情处置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以下是舆情处置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 舆情信息获取不全面:由于舆情传播速度快,来源多样化,在接收和掌握全面真实的信息时常常遇到困难。
部分重要信息可能被遗漏或误判,导致处理策略不准确。
2. 处置反应不够及时:舆情处置需要紧急反应和灵活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回应,但现实中由于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配备不足等原因,导致处理时间长、响应速度慢。
3. 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方针:在舆情事件中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方针,导致处理过程较为混乱。
各级机构之间缺乏协调统一的操作标准和流程,决策过程不透明。
4. 知识结构与技能水平不匹配:舆情处置工作需要从事者具备广泛的知识背景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舆情管理、风险评估、危机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然而现实中部分从事人员对相关知识理解不够深入,技能水平有待提高。
5. 舆情处置缺乏长效机制建设:除了应急处理外,舆情处置还需要建立起长效机制和规范体系,以更好地预防和化解舆情事件。
但目前大部分单位对于长效机制的建设重视不够,导致舆情问题容易反复出现。
二、改进舆情处置工作的对策为了更好地应对舆情处置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下是一些改进舆情处置工作的对策:1. 健全信息收集系统:完善信息收集渠道,加强与网媒、社交媒体等平台的合作与沟通,获取更全面、准确的舆情信息。
同时建立信息分类整理系统,提升信息筛选和汇总处理效率。
2. 加强人员培训与队伍建设:注重培养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在招聘和选拔人员时注重专业背景和经验,加强培训与学习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的舆情处置能力。
3. 建立科学有效的指导方针:建立起科学、系统的舆情应对指引和操作流程,明确各级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同时,加强跨部门协作,形成统一合力,并定期进行评估和修订。
网络舆情分析与应对
网络舆情分析与应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上形成的公众意见和情感,是社会公众对某个事件、某个问题、某个现象的意见和态度。
由于网络舆情的形成和发展速度非常快,因此在处理网络舆情时需要及时分析和应对,避免负面舆论的影响扩大,同时也需要把握时机,及时回应和解决问题,引导舆论向积极方向发展。
一、网络舆情的特点1.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论坛、博客、微博等多种渠道迅速传播。
同时,网络舆情的传播范围也非常广泛,可以在短时间内覆盖整个社会。
2.公众参与度高在网络时代,公众不再是单纯的受众,而是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网络舆情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公众的积极参与,因此分析网络舆情需要重视公众的态度和情感。
3.情绪化表达由于网络空间的匿名性和便捷性,公众在网络上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导致网络舆情的情绪化表达现象比较严重。
因此,在分析网络舆情时需要关注公众的情绪和情感,把握舆论的走向。
二、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1.及时回应和解决问题在出现网络舆情时,需要及时回应和解决问题,稳定公众情绪。
可以通过官方渠道发布消息,及时传递信息,让公众了解事情的真相和进展情况。
同时,需要认真倾听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积极解决问题,回应公众关切。
2.加强与公众的沟通交流在处理网络舆情时,需要加强与公众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与公众进行互动,了解公众的态度和情感,及时回应公众的关切和诉求。
同时,需要尊重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改进工作,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3.引导舆论向积极方向发展在处理网络舆情时,需要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舆论向积极方向发展。
可以通过发布正面信息、加强舆论引导、加强媒体合作等方式,传递正能量,引导公众关注问题的解决和改进措施。
同时,需要避免过度干预舆论,尊重公众的言论自由和知情权。
总之,网络舆情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及时分析和应对。
网络舆情管理策略及应对措施
网络舆情管理策略及应对措施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舆情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话题。
网络舆情可以说是公众对事件、事物进行交换意见和看法的一种形式。
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对事件的发展起到作用,更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态度。
然而网络舆情也存在着许多负面影响,如不良信息的传播,甚至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因此,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信息核实和发布网络舆情管理的核心是要有效地掌握舆情动态,及时发布准确的信息,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恶意炒作。
公共事件如果没有准确的信息发布,容易出现各种虚假消息,从而引发社会的恐慌和不安。
因此,政府和企业必须加强信息核实和发布,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政府和企业应建立起强有力的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向公众提供准确的消息。
二、进行网络监管网络犯罪和网络谣言是网络舆情管理的两大难点。
为了有效地进行网络舆情管理,必须对网络违法行为实行严格的监管。
国家可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网络社区,打击网络犯罪;企业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监管机制,规范员工网络行为,减少恶意评论和网络谣言。
在政府和企业的努力下,网络舆情管理可以抑制不法分子的煽动炒作,及时解决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
三、建立良好的社会和企业形象网络舆情管理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建立良好的社会和企业形象。
企业在网络上的形象是指它在网络上给公众所传达的形象。
企业要加强对自身形象的营销,提高公众对其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政府也要建立良好的形象,向公众展示政府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力。
有了良好的形象,企业和政府就能够在网络舆情管理中占有更重要的话语权,及时回应热点问题,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四、通过人工智能提升网络舆情管理水平在现代社会,人工智能成为新的关键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网络舆情管理提供更好的应对手段。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准确捕捉事件的趋势和情绪波动,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信息。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舆情分析中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它可以对网络评论、文章等进行情感分析和关键词过滤,有效地辨别网络谣言和有害信息,提供智能策略和应对措施。
网络舆论应对技巧化解危机
网络舆论应对技巧化解危机在网络时代,舆论的力量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大。
网络舆论的迅速传播,可以对任何个人、组织或企业造成巨大的威胁。
一旦陷入舆论风暴,危机将迅速扩大,对形象和声誉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
因此,学习和掌握网络舆论应对技巧,成为解决危机、化解危机的必修课。
一、及时回应和积极沟通面对网络舆论,最坏的策略是保持沉默。
当有不利信息传播时,尽早做出回应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发布正面信息,真实客观地回应疑虑,向大众传递准确的信息,可以减少公众的焦虑和误解。
同时,与关注此事的大众进行积极的沟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树立良好形象,并赢得公众的支持与信任。
二、听从争议的声音在处理网络舆论危机时,重要的原则之一是倾听和尊重争议声音。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和立场,与他们进行理性讨论和对话,也会增加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尽量回避攻击和辱骂的言辞,以平和开放的态度面对各种声音,展现出自己的专业和善意,这样可以缓和紧张的局势,避免危机进一步恶化。
三、积极参与社交媒体在网络舆论的战场上,主动出击比被动防守更为明智。
积极参与社交媒体,建立真实的个人或机构账号,与大众互动交流,传递正能量,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适时发布关于个人或机构的有趣、实用、有价值的内容,吸引关注,维护粉丝基础,增加影响力。
为危机之前积累良好的口碑和人脉,将会成为应对舆论危机的有效保障。
四、明智选择传播渠道作为一个人或组织,应该在众多的传播渠道中选择合适的平台,阐述和宣传个人或组织的观点。
不同的舆论平台和媒体具有不同的传播效果和受众群体。
选择合适的传播媒体,可以更好地传递信息,避免舆论的歪曲和误解。
五、维护良好的口碑和形象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口碑和形象是有效应对网络舆论危机的长久之计。
在平时,应努力做事认真负责、诚信经营,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公众的口碑和信任。
同时,及时回应和解决消费者的投诉和疑虑,确保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一个有声望、有诚信的个人或组织,在危机来临时,将更容易获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舆情处置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舆情处置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和信息传播的便捷化,舆情管理已成为各行业重要的任务。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舆情处置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缺乏及时响应能力一方面,公众对事件关注度高峰往往集中在大型突发事件发生之初,而不同规模企事业单位对于信息传递速度以及沟通机制上可能存在不足。
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在处理日常事务时容易忽视新媒体平台上公众意见反应迅速且广泛。
这两者结合起来导致了舆情处理过程中的时间滞后现象。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完善与公众互动的渠道和机制。
借助社交媒体平台等方式设立专门部门或岗位负责回复关注者所提出的疑问或意见,确保信息得到及时传递和回应。
2. 提升信息响应速度。
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应该密切关注社交媒体等渠道上的舆情动态,通过建立实时监测机制来迅速捕捉并响应重要事件和问题。
三、信息真实性和可信度难以保证在舆情处置工作中,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是关键问题。
因为现代社会信息爆炸,各种谣言、虚假消息使得大量人们误解甚至恐慌。
面对这样的困境,舆情处置工作需要解决以下问题:如何减少谣言传播、处理虚假信息以及提升公众对于正面官方信息的信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 加强官方媒体和新闻机构报道事实的负责任性与专业性。
政府部门和媒体机构在传播信息时应确保严格遵循真实准确原则,并通过第三方验证来加强报导的可信度。
2. 推广科学知识与教育,提高公众辨别真伪消息的能力。
教育公众科学思维方法,培养他们对于带有明显不实或煽动性质的信息保持警惕。
四、舆情应对策略缺失在舆情处置中,很少有规范的应对策略指导。
这使得相关机构和个人在面对舆情困境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并可能做出错误或不当的回应。
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科学完善的危机管理机制。
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危机管理预案,并定期组织危机演练来提高应急能力。
网络舆情应对及处置方案
网络舆情应对及处置方案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舆情已成为信息化时代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
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远远超过传统媒体,对个人、企业和政府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网络舆情应对及处置方案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个人和组织的声誉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网络舆情应对及处置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一、应对网络舆情的基本原则1.及时响应在面对网络舆情时,及时响应是关键。
通过快速回应,可以有效控制舆论的走向,减少负面影响。
因此,建议在发现负面舆情时立即采取行动,通过发布正面信息、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并积极与网络用户进行沟通交流,以及时消除误解并塑造良好形象。
2.真实、客观、透明在回应网络舆情时,应当始终保持真实、客观、透明的原则。
提供准确的事实和数据,尽量回避主观解释和个人情感的表达,避免对社会带来更大的误导。
同时,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合作,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获取和反馈信息,提高公众对信息的理解和认知。
3.全面评估在应对网络舆情时,需要全面评估舆情的影响程度和潜在风险,以制定恰当的应对措施。
全面评估舆情的发展趋势、舆论主体及其动态、相关政策法规等因素,以便更好地做出决策和应对策略。
二、网络舆情应对与处置步骤1.监测和预警监测和预警是应对网络舆情的关键步骤。
通过建立舆情监测系统,收集、整理和分析网络上关于个人、企业或政府的言论和评论。
在收集到关键信息后,进行舆情预警,及时发现与处理潜在的危机事件。
2.分析与研判在监测和预警的基础上,进行网络舆情的分析与研判工作。
对舆情事件进行深入剖析,了解事件的起因、发展趋势和影响范围。
同时,根据舆情的属性和特点,分析事件的可持续性和危害程度,以制定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3.危机管理与应对在发生网络舆情事件时,危机管理与应对是关键环节。
在应对过程中,需要准确把握舆情事件的进展和舆论动向,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和立场声明,引导舆论走向并维护个人、组织或政府的利益。
网络舆情分析和处理策略
网络舆情分析和处理策略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越来越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一旦引起公众关注,就会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各大企业和政府部门需要及时了解和分析网络舆情,制定有效的处理策略,以确保公共形象和声誉不受损害。
一、网络舆情的概念网络舆情是指通过网络传播的公共舆论,包括人们基于网络媒体所产生的言论、评论、评价和情感反应等方面的信息。
网络舆情有时被称作“网络声音”,经常出现在微博、微信、博客、论坛等在线社交平台中。
二、网络舆情的特点1. 速度快。
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是传统媒体难以比拟的,而且十分迅速。
因此,对于网络舆情要通过数据分析和监控工具,实时关注和处理。
2. 影响面广。
网络舆情的影响不局限于一个地区或一个群体,可以迅速传播到全国甚至全球,影响范围非常广泛。
3. 多元化。
网络舆情的表达多元化,有声音、图像、视频等形式,使其更具有可见性和真实感。
4. 难以管控。
与传统媒体不同,网络舆情不受行业、部门和国家的限制,因此更加难以管控。
三、网络舆情分析的方法分析网络舆情,需要先收集大量的舆情数据,然后进行分析和挖掘。
常用的方法包括:1. 文本分析:对大量文本信息进行自然语言处理,提取关键词、主题、情感等方面的信息。
2. 数据可视化:将收集的海量数据进行图表可视化,以便用户更加直观地了解舆情走势和主题。
3. 社交网络分析:通过分析各种不同的网络连接和关系,揭示网络舆情的组织和传播方式。
四、网络舆情处理的策略当发现网络舆情之后,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
以下是常见的网络舆情处理策略:1. 积极回应。
对于网络上提出的一些合理建议和意见,企业或政府部门应当积极回应,及时做出反应,以增强公信力和企业形象。
2. 快速反驳。
对于虚假的和恶意攻击的网络舆情,需要及时予以回击和反驳,以消除不良影响。
3. 预先预防。
企业或政府部门应该提前预测和防范网络舆情可能发生的情况,以避免影响到正常经营和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网络舆情工作及处置策略
作者:戴超
来源:《新闻世界》2011年第11期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反映民意舆情的重要阵地,而网络舆情对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决策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大。
本文简述了我国舆情工作的发展现状,对加强舆情工作及其处置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字】网络舆情网络传播处置策略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以及应用的不断深入,上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一部分。
基于网络的即时性、开放性、共享性和互动等特点,互联网已经成为反映民意舆情的重要阵地。
与此同时,网络舆情对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决策的影响力日益增大,有效地监测舆情、分析舆情可以更加有效把握社会的舆论动向,从而正确引导舆论以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网络舆情工作及发展现状
1、网络舆情的概念及特点
网络舆情是公众通过网络表达的、在网上传播的各种态度、观点、意见和情绪的集合。
具有以下四个特性:
(1)突发性。
舆情突发的背后可能源于过往相关情绪的长期积累,多数舆情从出现到激化至达到高潮的速度往往在社会的意料之外。
(2)交互性。
伴随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舆情传播上表现为网民与网民之间的互动、网民与当事方之间的互动、网络媒体与平面媒体之间的互动等。
这些互动将左右舆情的发展方向。
(3)放大性。
网络能迅速积聚有相同情绪或者相同观点的人,进而放大某种声音,基于“沉默的螺旋”理论,持不同观点的人通常会选择不参与或谨慎的参与,这使得网络舆情越来越偏向某种“网上主流”的观点。
(4)情绪化。
网络成为公众发泄自己情绪的集散地,一些网上的发言缺乏理性。
2、网络舆情工作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伴随互联网快速发展以及我国网民数量的不断跃升,国内研究舆情的学者和提供网络舆情监测的专业机构也逐渐增多。
当前,我国关于舆情的专业机构共有14家,包括人民
日报社网络中心舆情监测室、中科点击(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网络舆情安全研究中心等。
这些专业机构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舆情监测机构,二是舆情分析机构。
目前市场上的舆情监测机构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政府部门自身成立的网络舆情监测机构。
第二类是主流媒体设立的网络舆情监测机构。
第三类是高校或学术机构成立的网络舆情监测机构。
第四类是软件公司和传统的市场调查公司成立的网络舆情监测机构。
其工作是通过监测各大门户网站、BBS 公众对于热点事件的舆情,其技术核心主要为信息的收集和监控。
而舆情分析的核心技术在于舆情分析引擎,设计主要技术包括文本分类、聚类、观点倾向性识别、主题监测与跟踪、自动摘要等计算机信息内容识别技术。
政府应加强在舆情分析引擎方面的研究,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信息检索技术、数据挖掘技术这三个方面对引擎进行技术强化,从而更好地进行舆情监测。
二、当前网络舆情工作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
1、观念滞后,缺失网络舆情预警
网络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来说,传播速度更迅速快捷,对于舆情的把握也有更高的要求。
一旦网络事件进入公共视野后,根据“首因效应”:第一印象的信息往往被高度注意,不易忘记,首次强烈的信息没有任何参照性,对受众的刺激最大。
因此,网络舆情的预警显得尤为重要。
树立先声夺人、先入为主的理念,掌握话语权,争当事件的第一定义者和解释人。
及时把握舆情导向,避免错过传播的黄金期,克服网络事件处理“灭火式”和“解释性”宣传。
2011年2月至3月间,不明消息源称解放军要大量裁军的报道,消息一经传出,各大门户网站不经证实纷纷转载,各个军事论坛对“裁军”问题出现大量讨论帖。
直至2011年得5月7日国防部网站上才出现一条简短的消息,称中国军队的数量与规模始终控制在维护国家安全需要和国力许可的范围以内,目前中国人民解放军保持230万人的总规模是适当的。
网络事件发生之后,网民和社会公众迫切希望我军国防部或者相关部门及时、主动地出面响应,公开事实真相,跟进事件进程,将事件的原委公布。
然而,涉军的话题有高度敏感性,没有权威的消息,也没有相关的负责人出面澄清,容易导致网络舆情的错误引导、容易被西方反华势力利用,最后形成对我军不利的舆情。
我军官方声音的缺失或滞后,给流言和谣言的传播留下足够的空间,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2、重视不足,暂未形成完善机制
近年来的种种网络舆情热点的案例一次次地证明:网络舆情对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决策的巨大影响力。
例如,在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中,为了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网民通过网络发酵尽力放大事件的政治意义,境外一些媒体故意炒作。
一般问题政治化,国内问题国际化,引
发“蝴蝶效应”,使得以往简单平常的民事纠纷案发酵膨胀为世界瞩目的重大事件。
相类似的舆情热点还有“周老虎”事件、“温州高铁”事件、“医跑跑”事件、“郭美美”事件等。
现在的网络舆情工作处于起步阶段,暂未形成一套完善的机制来检测、收集、分析和判断舆情,也未形成完善的网络舆情处置对策。
组织保障、舆情把握、分析研判、应急处理等等各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例如“温州高铁”事件的新闻发言人的处理不当,形成对政府形象不利的网络舆情。
三、关于网络舆情处置策略的思考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网络舆情亦是如此。
根据引发舆情热点问题或事件本身的变化发展,以及网民情绪等因素的影响,网络舆情也存在一个形成、高涨、波动和最终淡化的生命周期。
掌握其不同时期的特点,设置相应的预案,进行有效处置。
1、网络舆情的潜伏期——舆情预警,提前预案
网络舆情的潜伏期指从危机事件的征兆出现到危机开始造成可感知的损失这段时间。
政府应该制定网络舆情危机的预警方案,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网络事件和舆情做出相对应的、详尽的处置对策和判断标准,做到有章可循、对症下药。
2、网络舆情的形成期——有效发布,阐疑释惑
网络舆情的形成期也是舆情的观察期,具体指网络舆情已经初步形成,但是由于事件刚发生不久,舆情处在不稳定期,有一定数量的受众仍保持着不同的态度。
根据这一特征,政府应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实,正确引导舆论。
例如2009年,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发生3个小时候后,我国媒体就向世界报道了事件真相和伤亡数字。
3、网络舆情的发展期——设置议题,主动出击
设置议题是影响舆论的一个“风向标”。
一个好的议题不仅可以引起受众的高度关注,而且可以提高传播效果,高效地引导舆论。
新加坡某著名网站日前发表文章称,中国最新歼20隐型战机自2010年12月22日高调曝光以来,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美国一些军事专家认为,从中国的一贯作风来说,这是个极其新鲜的事情。
日本军方一些专家认为,中国如此高调“宣传”此事,是有意对美军和日本“亮剑”。
解放军俄罗斯事务研究者陈振峰少将指出,世界某些国家对中国高调亮相歼20隐形战机是一种军事炫耀行为,但事件还有几个必须注意的事项。
他说,以中国的民族性,他们一般习惯是隐藏实力,而较少去搞炫耀吓阻的行为。
中国以前在公布新武器照片方面极为保守,所泄
露的照片大都为外界抓拍。
现在中国开始对新武器进行专业摄影并主动发布这些照片,他认为,这是显示中国军方在对外透明化的作为,亦可以藉此向外界释出善意。
中国军备一直是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如何在曝光先进武器时又避免“中国威胁论”,陈振峰少将的议题设置就起到关键作用。
设置“反制”议题,有力地回应了境外媒体的疑问,缓释了舆论的震荡波。
把媒体“告知”和受众“欲知”相结合,选准议题,抓住热点,破解难点形成对我军形象有利的舆情。
4、网络舆情的结束期——持续跟踪,严防复燃
舆情的结束期指网络事件基本结束,舆情确立的阶段。
在此阶段,组织从危机影响中完全解脱出来,但是仍要保持高度警惕,因为危机仍会去而复来。
因此,对舆情的跟踪调查、分析、持续引导也是不可缺少的。
如果我们受传统生活方式或者传统思维的影响,不能认识到网络舆情的影响力,对网络舆情没有足够的重视,最后可能使部分地区的网络舆情演化成网络群体事件。
参考文献
①翟慧慧,《网络走进百姓政治生活,87.9%的网民关注网络舆情危机》
[EB/OL]./
GB/8766731.html,2009-02-09
②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51-52
③张静,《四川回应旺苍柑橘生蛆:并未销往外地》
[EB/OL]./c/2008-10-21/1342164961
74.shtml,2008-10-21
④孟威:《网络互动意义诠释与规则探讨》[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4
(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