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无助于提升民主觉醒
辩题
中庸之道值不值得提倡危难之中更见真情/平淡之中更见真情灾难中更能看到人性的光明面/阴暗面【2014】第七届中华辩论联赛辩论应是一项大众/小众活动青春,就要挥霍/不能挥霍婚前财产公证是对婚姻的保护/伤害保护弱者/制约强者更能体现道德的意义迟来的正义是/不是正义回忆,让人更幸福/痛苦市民的不文明行为应当/不应当被媒体曝光现代社会君子更应善守不同/善求相同当今中国,精英知识分子更应在体制内/体制外发挥作用人类应/不应该拥有时光机韬光养晦/ 锋芒毕露是现今社会生存之道当今中国,成人网站应/不应该合法化当前中国购买国外电视节目版权利大于弊/弊大于利中华辩论爱好者联赛2013当今中国是否应该推广公务员聘用制苏格拉底应不应该越狱青春贵在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埃及应该继续革命/告别革命小学应留书面式家庭作业/不应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回顾历史,我们更应当铭记苦难\辉煌师者以授业/传道为先擒贼先擒王/擒贼后擒王民族汽车品牌收购国外汽车品牌对我国汽车行业发展利大于弊/弊大于利成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梦想还是责任当今中国试婚值不值得鼓励当今中国应不应该扩大自主招生规模物质资助比人力资助/人力资助比物质资助更能助落后国家的发展表露自我情感/收藏自我情感更利于人际交往远距离比年龄差距/年龄差距比远距离更是爱情的绊脚石中国大陆是否应当对电商交易全面征税先深造后就业/先就业后深造,对大学生更有利一见钟情值得/不值得相信桃李辩天下人要活得矜持/痛快宁折不弯/能屈能伸方为英雄本色懂得越多的人越像世界的孤儿/宠儿雾霾天气的改善主要靠科技/道德的提升网络舆论能不能提升民主觉醒1.羽毛球让球事件(伦敦奥运会)是否是对奥运精神的亵渎2.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还是用人也疑疑人也用3.机遇和奋斗哪个更重要4金钱是OR不是恶之源5中国男足主教练更难当OR巴西男足主教练更难当6去向哪里比与谁同行更重要OR与谁同行比去向哪里更重要7看淡历史是一种逃避还是一种超越8善必有善报/善未必有善报9网络围观是否有助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10法律重于法理/法理重于法律11中国交通法规是否应该实施行人优先12让孩子自主选择,“过”比“不及”好/让孩子自主选择,“不及”比“过”好避免人才外流,是政府的责任/避免人才外流,不是政府的责任博彩事业的兴旺是社会进步繁荣的象征博彩事业的兴旺不是社会进步繁荣的象征以暴制暴是打击恐怖主义最有效的途径以暴制暴不是打击恐怖主义最有效的途径人的功利色彩增强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人的功利色彩增强不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保护弱者是社会的倒退保护弱者不是社会的倒退钱是万恶之源钱不是万恶之源高分是高能的体现高分不是高能的体现网络爱情是真正的爱情网络爱情不是真正的爱情中国同性婚姻是否应该合法化当今社会不应见义勇为,反方应见义勇为个人需要对大学生择业更重要/社会需要对大学生择业更重要信息爆炸的时代,真相离我们越来越近/远第三届华语辩论锦标赛1、现代社会,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已经落后/并不落后2、应不应该在中国大陆推广“垃圾费随袋征收”政策3、流行文化是否应该收入中小学教材4、节假日收费公路免收过路费利大于弊/弊大于利5、中国应该/不应该加大对奢侈品消费的限制6、当前中国大陆是否应该全面实行音乐付费下载7、当前应不应该取消房屋预售制度8、当代社会,应该/不应该提倡明哲保身9、今后10年,中国面临的机遇/挑战更大10、实名制有利于/不利于社交网络发展11、猎奇心态的膨胀更体现民众生活的丰富多彩/单调乏味12、清明节代理扫墓是/不是对传统的漠视13、民主的进程取决于民众思想层次的提高还是制度的健全14、中国好声音等音乐选秀节目能/不能改变中国音乐现状15、网络围观有助于/无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16、死亡是生命的完整/遗憾17、应患人之不己知/不患人之不己知18、《泰囧》等电影热映是/不是国产电影发展之福19、3.15晚会对为民维权具有/不具有实际意义20、食品问题频发,制度缺失/管理缺失是主责正方:愚公应该移山;反方:愚公应该搬家。
辩论:网络舆论不能促进民主觉醒
网络舆论不能提升民主觉醒谢谢主席,大家好:近年来,网络舆论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悄然与各类社会热点问题相伴而行。
【定义】正本清源,“网络舆论”是指占较大多数的网民对某一事件或问题的意见;而“民主觉醒”则是指公民独立、理性思考和积极、有序政治参与的民主参与意识的逐步形成。
【判断标准】我们要判断网络舆论能不能提升民主觉醒,就要看网络舆论能否促使公众真正认识到民主参与的重要性,对于上述形成过程有无决定性的积极作用。
基于此,我方认为,网络舆论不能提升民主觉醒,理由有二。
第一,网络舆论的热点易转移,关注持续时间短,且多受意见领袖的影响,这不能促进公民形成独立、理性思考的习惯。
【分点一:热点易转移】今天,各类网络舆论热点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
我们不禁要问,网民们在单个事件或问题上关注的时间究竟有多少?且不说网络舆论的背后可能存在的网络推手、网络公关策划的舆论热点转移,单是网络舆论作为舆论本身具有的随时间减弱的性质就造成了诸多“断头新闻”。
【分点二:意见领袖影响独立思考】此外,网络舆论具有较强的倾向性,公众往往希望归属于某一群体,所以愿意和大多数人站在同一边,说同样的话。
所以意见领袖和微博大V的言论总是引导着网络舆论发展。
广大网民常常是不经过细致的思考判断,就直接转发,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也没有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诉求。
也就是说,一阵风式的舆论关注过后,网络舆论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民主”表达意见,其所带来的带来的“运动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不能持续,且不能使公众从心底真正渴望民主的意见表达,自身意见被舆论裹挟绑架,因而不能提升民主觉醒。
第二,网络舆论中有相当一部分出于网民娱乐、非理性的态度,容易造成网络暴力和舆论狂欢,这并非积极、有序的政治参与。
据人民网等多家网络媒体共同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七成网民自认心态“不太成熟”;另据中国青年报的调查,64.9%的网民认为是以看热闹的心态对待网络围观的。
大量的网民在虚拟世界中借社会热点事件宣泄着对现实生活的不满,现实社会中的浮躁之气在网络舆论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新国辩论题目
新国辩论题目
新国辩论题目包括但不限于:
1.性教育合法化是不是国家进步的表现。
2.精英移民应不应该被谴责。
3.世界越有序越精彩/越乱越精彩。
4.知道的越多越像世界的孤儿/知道的越多越像世界的宠儿。
5.法律与人情相悖/法律与人情不相悖。
6.人类越来越脆弱/人类越来越坚强。
7.韬光养晦更是现今社会的生存之道/锋芒毕露更是现今社会的生
存之道。
8.当今时代文化传承更重要/当今时代文化创新更重要。
9.门当户对是/不是过时的婚恋价值观。
10.网络舆论能/不能提升民主觉醒。
11.改变现实更需要勇气/接受现实更需要勇气。
12.沉默/愚昧更可怕。
13.人性本善/人性本恶。
这些辩题涵盖了社会、文化、科技、心理、伦理、道德等多个领域,旨在引发人们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网络议论能提升民主觉醒
“网络议论能提升民主觉醒”一辩稿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今天辩论赛的辩题是“网络议论能否提升民主觉醒”。
开宗明义,网络议论是指网民在网络上对人或某件事物所发表的评论性意见或言论;民主觉醒是指公民主人翁意识的觉醒,有序参与政治的民主参与意识的逐步形成;而判断“网络议论能否提升民主觉醒”的依据就是网络议论能否使人民参与民主政治的程度和水平比原来的高。
我方观点是“网络议论能提升民主觉醒”,下面我方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我方观点:一、网络议论能够拓宽公众表达意见的渠道,人们可以自由地反映自己对于民主政治的意见和建议,民主参与度大大提高。
在没有网络这一平台以前,人们通过民主选举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但这些方式往往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耗时耗力,且只能针对少部分群体,无法让大多数群众参加,人民参与积极性不高。
但网络议论给了人们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在有网络的地方,你就可以上网表达自己的见解,民主参与度自然大大提高。
二、网络议论是人民的一种有效监督手段,在反腐倡廉工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民主监督权利的积极行使体现的是人民主人翁意识的觉醒,人们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政治生活。
当今社会,反腐事业轰轰烈烈的展开,而最让人关注的就是网络反腐领域。
一张帖子、一幅照片,在网友的持续关注和热烈讨论下,牵扯出的将会是被深深隐藏的贪腐事实。
从“表哥”杨达才,到广东海事局法院“天价出国考察”案,再到一连串的“房叔”、“房爷”、“房姐”、“房妹”案,在网友的包围下,贪腐问题最终大白于天下。
而网络反腐捷报频传,更加坚定了人们通过网络议论这一手段行使监督权的信念,人民参与民主监督的广度和力度都在不断提高。
三、网络议论可以营造一种民主自由的氛围,人民畅所欲言,国家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社情民意,在政策的制定上更多地考虑人民的实际需要,加快民主建设。
网络舆论不能促进民主警觉
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对方辩友,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毫无疑问,网络舆论的产生,与民意的表达、权利监督诸多方面的助益不可忽视,其价值不容否认,其进程亦不可逆转,不过本稿所关注者,非在于次。
我的杞忧是,网络舆论难以承受民主警觉之大任。
正如对方辩友所设想网络舆论作为一种推动力能够使民主警觉。
而我方所关心的是这个推动力的持久性如何。
因而我方认为民主警觉应当依靠制度的完善和民主意识得普及,而非依靠网络舆论,网络舆论作为一种发表言论的方式,并不能使网民直接在政治上实现民主警觉,也不能够让公民的关注点转移到政治上来,而真正的要让人民提升民主警觉,推动民主政治的进展,一方面要宣传民主,告知人民如何使用民主权利,积极的参加民主活动;另一方面,要疏通渠道,建立更加完善的民主和民主参与体制,让每个人更加真实地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让每个人的发生更有力,进而才能真正的提升、推动民主警觉。
就民主警觉而言,辞海中对警觉定义为对危险或情况变化的敏锐感觉,那么民主警觉应当是对现有民主体制的一种反思的意识,一种危机意识。
因为对现有民主政治的分析显然是有必要的。
接下来我方将从以下几个观点进行论述:第一,当今我国国情的现状决定了网络舆论并不能促进民主意识的警觉。
约翰密尔在其名著《代议制政府》中指出“理想的民主应当是每个公民不仅对最终的主权有发言权,而且,至少参与一定的公职”表面上看,由于网络舆论的诞生,理论上容许全民参与的“网络民主”颇具古雅典公民广场上的雄辩之风得以重现,然而全民参与的直接民主早已被证实充其量适合小国寡民,至于如我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国家,普通公民介入公众事务则非亲力亲为。
就此而言,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若把强调直接参与的网络舆论当成理想政治状态,恐怕是偏离正确方向的。
第二,网民不等同于公民。
调查显示中国网民人数为六亿左右,而中国公民则有13亿之多。
所以我们的民主进程不能让这七亿非网民人口的声音缺席。
况且,网络舆论不都跟民主政治有关,网民上网的目的以娱乐为主。
浅谈网络环境下民主参与的影响及思考
浅谈网络环境下民主参与的影响及思考【摘要】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网络环境的崛起让民主参与变得更加便利。
网络不仅为民众提供了表达意见和参与决策的平台,同时也加强了民主参与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网络舆论的影响也对民主参与产生了一定影响,网络安全问题和信息不对称现象更是挑战民主参与的发展。
在网络环境下,谣言的传播和信息的不对称现象也给民主参与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同时网络监管也需要与民主参与的平衡相结合。
未来,网络环境下民主参与的发展趋势是必然的,需要关注提升民主参与的质量和共建和谐的网络环境。
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真正具有参与性和民主性的网络社会。
【关键词】网络环境、民主参与、影响、思考、便利性、舆论、网络安全、挑战、谣言、信息不对称、监管、平衡、发展趋势、质量、和谐。
1. 引言1.1 网络环境的崛起网络环境的崛起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壮大起来的。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意见和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平台。
在过去,人们需要通过传统的方式,如报纸、电视、广播等渠道获取信息和表达意见,而现在在网络环境中,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连接到互联网,进行实时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网络环境的崛起不仅扩大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渠道,更重要的是极大地促进了民主参与的便利性和效率。
通过网络,人们可以迅速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参与到各种讨论和决策中。
网络也为政府和公共机构提供了更直接、更便捷的方式与民众进行沟通和互动,促进了民主治理的实践和完善。
网络环境的崛起,使得民主参与不再局限于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而是变得更加灵活和多样化,为民主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1.2 民主参与的重要性民主参与的重要性体现在政治决策的合法性和民意的表达上。
民主参与是指民众通过各种途径参与政治决策和监督政府行为的过程,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
在网络环境下,民主参与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使得民众可以更加方便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意见,促进了政治参与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网络舆论: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一道独特风景
网络舆论: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一道独特风景近年来,网络舆论空前活跃,它作为一个重要的民意通道,为推进中国的民主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我们仍然不能把民主与宪政的希望完全寄托在网络上,因为在网络舆论活跃的背后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标签:网络;舆论;民主近年来,中国民主建设有不断加速的趋势。
在这一过程中,一个重要因素发挥着显著的作用,那就是网络舆论。
相对于传统媒体的舆论来说,网络舆论显得更加活跃,在推动民主进程上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一、网络舆论激发了国人的民主参与意识,推动了民主制度的进步民主重在参与。
科恩在《论民主》中说过:“民主是一种社会管理体制,在该体制中社会成员大体上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或可以参与影响全体成员的决策。
”而通过大众传媒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正是公民政治参与最经常、最普遍的一种方式。
然而,传统媒体(即报纸、广播、电视)传达的往往是政府和社会精英的言论,即使有少量的民意,也是经过层层筛选、过滤的。
而在网上,广大民众第一次真正拥有了言论自由,网络舆论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参政渠道,它激发了人们的民主意识,使人们参政议政的热情空前高涨。
通过网络,人们可以就共同关心的事情迅速发表意见,形成网上舆论,进而影响现实政治生活,甚至能够导致制度变革。
这方面最典型的案例当数孙志刚事件。
03年3月20日,毕业于武汉的大学生孙志刚在广州因外出时未带暂住证而被错误收容并致死。
4月25日,《南方都市报》率先发表了关于孙志刚事件的报道,此时其他传统媒体却集体“沉默”。
但是以人民网为代表的各大网站迅速转载了“南都”的报道,广大网民纷纷发表评论和留言,孙志刚的纪念网站也迅速建立起来,短时间内访问量就突破20万人次。
网上巨大的舆论声势震动了中央,案件得以迅速侦破,相关罪犯受到严惩。
同时,在法学界人士和广大公众的强烈呼吁下,6月国务院废除实施了21年的《收容遣送制度》,代之以新的《流浪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从“收容遣送”到“社会救助”,孙志刚事件使中国民主法制建设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网络民主”不应成为民主政治主渠道
“网络民主”不应成为民主政治主渠道作者:刘旭涛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0年第04期【摘要】尽管网络在民主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上有了质的飞跃,但由于其本身的技术性特征和一些内在的缺陷,网络民主不能取代传统的民主政治制度。
决定民主政治制度优劣的根本要素仍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我们应该不断推动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网络民主政治参与基本政治制度网络:已成为民主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国网民数量不断扩大,目前已突破3亿大关,居世界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网民大国。
随之而来的是,广大网民政治参与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从目前情况看,网络技术的发展确实带来了许多以往不曾有过的优势。
尤其在民主政治领域,与各种传统媒介相比,互联网的互动性、草根性、发言的自由性、参与的便捷性和广泛的覆盖性等,使其更具“民主”的特征。
互联网使用成本的不断降低和日益普及,让越来越多的身处社会底层的人群加入到网民大军中来,BBS、各种社区论坛、聊天工具、微博等网络应用工具的不断开发,激发了网民的主动性、回应性和参与性。
而另一方面,各类社会组织,政府部门以及政治领袖们,也越来越重视网络的优势,并纷纷加入这一潮流,与网民在线互动交流,实施网络议政、网络执政等。
网络民主的发展态势,似乎预示着传统民主政治制度的多余或者过时。
正如1982年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所做的大胆预言:“在立即可分享信息的时代,代议民主制已过时,参与式民主变得重要。
”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民主政治制度还不尽成熟和完善的国家,互联网似乎给民主政治的发展带来了崭新的渠道和路径,中国网民似乎更快地适应了这一途径。
但我们在对此欢呼和振奋的同时,应该更进一步思考:网络民主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形式,网络民主的作用是否应该被无限放大,网络民主和国家正式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关系是什么,等等。
网络舆论可不可以提升民主觉醒
网络舆论可不可以提升民主觉醒正方陈词1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所有的政权交替,政治改革,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权力的归属。
当人民大众拥有权力,成为权力的主人时,我们会提到一个词,叫做民主。
所谓民主的觉醒,指的是人民开始意识到行使自己应该享有的权力,并形成民主制度化的推动力。
而网络舆论,是网络上充斥的各种意见的集合。
其特点为高效,自由,平等和多元。
民主一词起源于希腊,以为人民的统治,简单的来说就是人民大众来做决定,以平等和自由的原则来进行社会管理,民主的基础可以分为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三个部分,知情和表达一者收取资讯,一者发出资讯,相辅相成。
只有民众充分的知情,个体、社群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诉求,对社会公共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才能够保障民主的推进。
如果民众不够知情,权力会被利益集团所攫取,导致民主最终甚至倒退。
同时,监督权的贯彻决定了政府公权力是否被真正的监管,只有在充分的知情和通畅的表达的基础上,持续的监督,才能保证民主的真材实料。
所以,小范围内讨论难免会有观点的偏颇,而网络扩大了舆论讨论的平台,加强了公共话语的民众参与,所以就更有效的推动了民主的觉醒。
网络舆论能够提升民主觉醒其原因有2,其一:网络舆论在保证和保障公民知情权和表达权方面,通过扩大公共话语的讨论,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公民在网络舆论平台上,通过自由的表达和讨论各项事件,才能够在短期内迅速的获得并参与公共事务所需要的大量公共信息,通过借助网络舆论,才能在一个开放的平台上,迅速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立场,才能够通过更多方的合作,达成共议。
2011年,埃及人民响应埃及反对派在互联网上的号召,在全国持续多个地区上街抗议,要求当时总统穆巴拉克下台,持续一年的时间内,埃及街头发起的大大小小上百次抗议游行,推翻了穆巴拉克长达30年的强权统治,使埃及开始步入了民主化的进程,对于当今的网络舆论,胡锦涛主席也不仅一次的强调,网络已经成为文化思想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其二:网络舆论对于政府起到了持续的监督作用,促使政府对公众的意见作出及时的回应,网络舆论指的是让民众通过网络留言板和监察网站等网络平台,对政府的面对面,而民众的监督权也正是在一次次的网络时间中逐步提升,2009年10月7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最牛团长夫人敦煌打人事件,在天涯社区遭到曝光,而10月10日,相关事件人物即被免职,所以民主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也并非报纸百病,在这样的跌跌撞撞中我们才能走向民主的彼岸,所以我方坚持认为网络舆论有利于提升民主觉醒。
街头运动比网络舆论更能提升民主觉醒一辩稿
大家好什么叫民主觉醒,上个世纪鲁迅先生写了一篇名叫《药》的文章,里面描述了这样一幅场景:数百中国人围观几个外国人砍杀中国同胞,没有抗争,没有打斗,有的只是一些围观看热闹的嘴脸。
时至今日,这种带有讽刺意味的中国式围观却愈演愈烈。
中国的某处大桥因质量问题垮塌,路边有人围观,有的人想:“幸好我不在这桥上。
”中国的某种奶粉出了问题,严重影响了婴儿的健康,也有的人在围观,他们想:“幸好我的孩子没有吃这种奶粉。
”这便是我们国人的劣根性,而所谓的民主觉醒,就是要让这些围观的人不再围观,而去参与,让我们每个人都能认识到我们是国家的主人,我们需要而且应该拿起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
那么为什么说街头运动比网络舆论更有利于社会民主的觉醒呢?原因很简单。
第一,对于网络舆论而言,街头运动更加严肃和富有责任感。
大家一想到民主觉醒,就有一种严肃而神圣的使命感。
举个例子,2010年中日钓鱼岛问题出现空前的紧张,面对日本当局恬不知耻的占岛行为,国民愤怒异常,有数以万计的民众走上街头,疾呼“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神圣不可侵犯!”本来是一件令人起敬,壮怀激烈的事情,到了网上却演变成“钓鱼岛是中国的,苍井空是世界的”、“占领钓鱼岛,活捉苍井空”这样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话语,这不仅使得事情的本质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而且导致了民主觉醒的效果大打折扣。
第二,街头运动和网络舆论对于社会民主进步的作用不同,网络舆论是一个揭露问题的平台,看得到民主的毁灭,却达不到民主的救赎。
而街头运动往往更加直接,实际。
2010年年底,阿拉伯地区爆发了名为“阿拉伯之春”的街头运动,直接推翻了多个国家专政政权,其中包括我们非常熟悉的卡扎菲。
民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可能在空间上,微博上写写批判性文章,发表一些民主号召,统治者就能妥协。
马丁路德金说过,“在这个社会转型期,我们最大的悲哀,不是坏人的嚣张,而是好人的沉默。
”的确,如对方辩友所说,在网络上我们可以开口了。
网络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表达自己意见的平台。
网络舆情与公民参与社交媒体如何推动民主进程
网络舆情与公民参与社交媒体如何推动民主进程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社交媒体的普及,网络舆情和公民参与社交媒体逐渐成为推动民主进程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就网络舆情和公民参与社交媒体在推动民主进程方面的作用展开探讨,并对其效果和问题进行评估。
一、网络舆情的力量1. 舆论监督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极快,公民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迅速获取到各种信息和观点,从而形成自己的舆论。
这种舆论监督的力量可以使政府和其他权力机构在决策和行动中更加谨慎,更加注重公众的意见和利益。
2. 信息公开透明网络舆情也推动了信息公开透明的进程。
当有关重大事件或政策的信息被公开后,公民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进行讨论和评价,促使政府更加透明和负责任。
3. 社会监察作用网络舆情的扩散和公众参与,使得社会问题和不公平现象得以曝光并引起重视。
公民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传播问题,吸引媒体关注以及社会力量的参与,从而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
二、公民参与社交媒体的作用1. 民主讨论与决策公民作为社交媒体的用户,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参与到公共事务的讨论和决策中。
这种参与可以使民主决策更加多样化、广泛化,更加贴近公众需求。
2. 组织行动和抗议社交媒体为公民提供了组织行动和抗议的平台。
公民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组织示威、签名活动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诉求,从而推动社会变革和政府改革。
3. 平等参与政治与社会生活社交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信息传播的垄断,使公民可以更加平等地参与到政治和社会生活中。
无论是社交网络上的意见表达,还是线上线下的组织活动,都为公民提供了更广阔的参与空间。
三、网络舆情与公民参与社交媒体的挑战与问题1. 虚假信息与谣言传播网络舆情和社交媒体上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现象普遍存在。
这些信息可能会误导公众,影响社会稳定和民主进程。
因此,如何辨别真伪信息,提高公民的媒体素养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2. 言论自由与信息监管的平衡在社交媒体中,言论自由与信息监管之间的平衡问题一直备受争议。
网评民主:网络评论对民主进程的促进
网络评论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表达方式,对于民主进程的促进起着积极的作用。
它不仅为广大网民提供了一个表达意见、参与社会讨论的平台,也推动了信息公开和民意表达的多样化。
本文将从网络评论对民主进程的促进角度进行探讨,探讨网络评论在增进公民参与、监督政府、促进舆论自由等方面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观点和建议。
首先,网络评论促进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
通过网络评论平台,广大网民可以随时就社会热点、公共政策等问题进行评论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这种公民参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更多人参与到民主讨论中提供了便利条件。
政府和决策者也能更直接地感知到社会舆论,从而更加贴近民意、调整政策。
其次,网络评论有利于监督政府行为。
在网络评论平台上,网民可以对政府的工作进行评价和监督,及时指出政府的失误和不足之处。
这种舆论监督能够有效促使政府加强公共服务、提高治理水平,从而推动政府更加透明、负责和民主化。
同时,政府也能通过网络评论更加及时地获取社会反馈,改进政策和行政管理。
此外,网络评论促进了舆论自由和多元化。
在网络评论空间内,不同声音和观点都有机会被呈现和传播,这有助于形成多元的舆论格局,避免了单一声音的主导。
网民可以通过网络评论平台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话语权的争夺,从而增加了舆论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这种多元化的舆论环境有助于推动社会思想的交锋和碰撞,为民主进程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和动力。
然而,网络评论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一些虚假信息、恶意攻击、网络暴力等不良现象可能会影响网络评论的健康发展,甚至威胁社会秩序。
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网络评论法规和道德规范,加强对网络评论的管理和监督,同时提升网民的信息素养,引导网民理性、文明地进行网络评论。
综上所述,网络评论对民主进程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它为公民参与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渠道,推动了政府行为的透明和民主化,促进了舆论的多元化和自由化。
然而,网络评论也需要在规范和管理上持续加强,以确保网络评论空间的健康发展,为民主进程提供更为积极的支持。
浅谈网络舆情对网络民主的影响
浅谈网络舆情对网络民主的影响作者:黄怡璇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7年第08期摘要:信息时代下的社会舆情中,网络舆情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不仅频频在众多网民中形成了舆论的涟源效应,也在影响着网络民主乃至整个社会民主的未来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舆情的特点,阐释了网络舆情对网络民主的影响,并就引导网络舆情实现网络民主良性发展的策略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网络舆情网络民主影响从字面组成就可以看出,网络舆情就是基于网络平台与载体的社会舆情,是社会舆情进入网络时代后的历史性发展与变化。
在网络上,网民既是信息的接收者或传播者,很多时候也是资讯的发布者。
没有时间和空间局限的网络不仅让网民有了更多让他人听见自己声音的机会,也在各类信息日益公开透明的状态下有了充分参与的可能。
不仅如此,随着对热点、焦点时事或政事提出意见与建议的愈发便利,网络也成为实现民主的又一通途。
一、网络舆情的特点互联网海量的资讯、接近光速的传播速率与无所限制的在线人数决定了其上出现的任何观点都可能在瞬间形成爆炸式的影响力,并可能如同龙卷风过境般席卷所到之处的一切,让网民在来不及弄清事实真相前就被裹挟着人云亦云,甚至可能在集体无意识状态被“洗脑”。
因此,网络舆情具有热点出现无预期且迅速、传播无序又易无限放大、参与者众、互动性强但偏差无数等特点。
也就是说,网络舆情出现时具有突发性甚至是爆发性,很难被前瞻或预见,而一旦出现则又往往会以星火燎原般的态势迅速传播。
这种传播基本无规律可循因而也无法被有效引导或控制。
不仅如此,随着传播范围的扩展,无论积极参与者还是仅仅旁观者的数量都易呈几何级增长,其受众会彼此交流互动。
但因受众背景或态度等的主观差异常会令舆情发展与初始状态存在不小的差距,故而其最终结果可能大相径庭甚至南辕北辙,因此需要所有网民在接触和传播过程中备加小心。
二、网络舆情对网络民主的影响1.网络舆情对网络民主的积极影响。
不能否认的是,互联网的出现与存在让最基层的广大人民群众有了相对平等的发声机会。
网络舆论能提升民主醒觉
尊敬的主席,评委,大家好!网络舆论通俗来说就是人们通过网络对话题发表意见,而民主体现在人们参与政治的意识、对各人权利的尊重和保护等方面。
明确两点:方便不等于民主,而民主必须通过理性方式执行,以下论述我方不会混淆概念。
分析辩题,核心在能与不能如何判定上。
真的百分之百提升才叫能吗?似乎不是。
因为网络舆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可预知性,我们任意一方都无法对未来的趋势做百分百的判断。
那什么算是能呢?我们说天气预报能预测天气,是因为百分百准确吗?不是。
我们判定一个事情能,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具有极大可能性,如同好几种感冒药都能治好感冒,是因为对于治感冒它们利远大于弊。
而另一种判定方式就是我方今天的判断标准,具有不可替代性。
比如一个人患了绝症,现在只能找到一种药最有可能救他,又没有太多时间慢慢等待新药的研发。
那么这时候不管有多大可能失败,都称为这瓶药能救命。
所以我方今天要论述的是民主醒觉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且网络舆论对于全社会的民主醒觉,具有其他方式无法替代性。
1.民主醒觉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对于民主制度的引进时间还不长,而固有的封建集权思想和薄弱经济基础所造成的民主实施难度都是中国民主意识难以萌芽的原因。
就像以前人们不能说,不敢说,即使是现在对于自身民主权利的保护意识也有所不足,而网络舆论构建了一个大家都能说都敢说的巨大平台,很大程度上就是来源于其匿名性。
公众民主意识不足,民主制度还很不健全,急需改变,进一步解放思想,这就是客观上民主醒觉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网络舆论对民主醒觉具有不可替代性。
民主醒觉如何提升?在于意识的转变。
的确,有了网络舆论,出现了很多网络暴力以及网民意见极端化的现象。
但这些问题到底是网络舆论导致的还是网络舆论把问题展现出来的?是因为人们在线下很民主理性,一上网发表意见就缺乏民主意识,出现问题的吗?不是吧,其实网络舆论做的事情是把人们不民主不理性的思想给暴露出来,而只有这些民主问题的暴露,我们才有可能去解决。
网络舆论无助于提升民主觉醒
⽹络舆论⽆助于提升民主觉醒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对⽅辩友,以及在场的各位同学,⼤家中午好:今天,我⽅的观点是⽹络舆论⽆助于提升民主觉醒。
开宗明义,定义先⾏。
⽹络舆论是指以⽹络为平台,在⼀定社会范围内,消除个⼈意见差异,反映社会知觉和集合意识的多数⼈的共同意见。
民主觉醒则是指民主参与意识逐步形成,且⼈民积极争取并正确⾏使⾃⼰应享有权利的过程。
然⽽我们要判断是否有助于民主觉醒,就要看公众是否可以通过⽹络舆论来正确的参与民主决策,以及是否有利于提升正确的民主参与意识。
对⽅辩友过于⾃我的构造出来了⼀个⽹络环境近乎完美的蓝图。
依据对⽅辩友所说的⽹络舆论有助于提升民主觉醒,我⽅觉得这还需要在⼀个理想的⽹络环境下才能够得以实现,即公众以理性的态度,积极有序的进⾏政治参与;⽽在现下,⽹络的情况似乎并⾮对⽅辩友所愿。
因此接下来,我⽅将以以下三个⽅⾯进⼀步论证我⽅观点:第⼀,⽹络的混乱性。
在⽹络舆论传播过程中“把关⼈”的缺失会造成虚假信息的泛滥,把关⼈的⾓⾊消失或功能弱化,导致⽹络上信息的繁杂和⽆序传播。
致使现今⽹络谣⾔四起,影响公众对事物的判断,甚⾄可能因此⽽产⽣错误的导向。
以致有些⼈缺乏理性判断和独⽴判断,⼈云亦云,进⽽形成极端观点,造成“⽹络舆论暴⼒”。
再者,⽹络舆论还不等于民意,由于⽹络空间的⾃由度⼤、监管难度⼤,加之“群体极化效应”,⽹民在⽹络舆论中表现出的⾮理性⾔⾏很容易被加⾳、放⼤,使⽹络舆论⼀时偏离理性的⽅向,因此⽆助于提升民主觉醒。
第⼆,公众并没有以⽹络舆论来正确参与民主决策。
根据传播学议程设置理论,传媒是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议题来有效的左右⼈们的观点。
每天都有四亿新闻发⽣,⽽腾讯只列出其中的四条,这不免是⼀种话题控制、舆论指导。
其次,我们以马航失联事件来说,它不断的被各⼤新闻媒体官⽅微博转发评论,媒介对事件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度也就越⾼。
换句话说真正形成了的舆论焦点,其实是被潜在安排控制好的。
网络舆论不能提升民主觉醒
网络舆论不能提升民主觉醒网络的定义:在电的系统中,由若干元件组成的用来使电信号按一定要求传输的电路或这种电路中的部分,叫做网络。
网络种类很多,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功能。
舆论的定义:群众的言论。
:舆论就是公众对某一焦点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倾向性的意见民主的定义:指人民在政治上享有的自由发表意见、参与国家政权管理等的权利。
觉醒的定义:醒悟;觉悟公众在网络上的匿名身份加速了舆论暴力的形成和发展。
网络舆论暴力,也缘于公众自由表达意见的渠道单一。
部分网友缺乏理性判断和独立判断,人云亦云。
有的看到匿名帖子就发表各种批判博文,根本不探究事实真相,不顾及舆论道德。
为了占据强势意见立场和主流价值导向,许多人往往采取与多数人已经形成的意见一致的态度,别人说是什么就是什么。
网民一开始就保有某种道德偏向和意见倾向,再经过相互的交流和更多信息的累加,网民情绪高涨,使得倾向性加强、扩大而形成极端观点,造成“网络舆论暴力”一些网站为积聚人气,增加浏览量,故意炒作,煽动网民投入。
某些网站博主为了吸引眼球,故意夸大其词,危言耸听。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若批评不真实,则自由无意义。
网络舆论常带有明显的倾向性,易于偏向社会地位上的弱者和受害者。
新浪网一份调查资料显示,61%的人对政府网站感到不满意,32%的人感觉一般,不到7%的人表示满意。
1.丰富性。
网络舆论的丰富性是指网络舆论内容无所不包、元所不及,庸俗化和灰色的舆论随处可见2.复杂性。
网络舆论的复杂性是指网络舆论混乱、无序、权威性、导向性不够,自觉舆论淹没在自发舆论的汪洋大海中。
3.多元性。
网络舆论的多元性是指网络舆论的意识形态呈多元化,西方渗透无处不在。
4.冲突性。
网络舆论的冲突性是指网络舆论的伦理相对主义强化和伦理基础准则的冲突。
5.难控性。
网络舆论的难控性是指在网络媒体上要对舆论进行控制是比较困难的。
自1998年至今,网络舆论可谓层出不穷、蔚为壮观,其中不乏娱乐、恶搞、辱骂甚至人身攻击之声,也不乏无聊、怪诞、哀怨之鸣,但是网络舆论的主流还是围绕关乎国计民生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重要事件所形成的网络舆论。
网络舆论能够提升民主醒觉
谢谢主席:各位好。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舆论,即公众通过网络平台对公共事务发表意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其作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题目中的民主醒觉是指民众意识到并且行使其民主权利,成为国家的主人翁。
我方认为,网络舆论能够提升民主醒觉,论证如下:第一,网络舆论能够提升民众对于自身民主权利的认知。
网络舆论具有空间上的广泛性,网络舆论传播不受国别疆域的限制,作为网络舆论主体的数亿网民散布于世界各国,构成一张四通八达的信息网。
因此,网络舆论能够使网民了解世界民主形势、明确自身应享有的民主权利。
2010年12月,伊朗提出了建设“清真互联网”的设想,以取代目前的国际互联网。
无非是忌惮国际互联网中网络舆论反映出的民主开放,对本国政权的负面影响,而2011年8月的“阿拉伯之春”运动,埃及民众响应埃及反动派在互联网上的号召,走上街头要求行使自身如选举权、知情权等的民主权利,正体现了网络舆论能够提升民众自身对民主权利的认知。
第二,网络舆论是民众行使其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
首先,网络舆论使网民充分享有知情权。
网络舆论信息广泛全面,传播速度快,民众通过网络舆论对社会热点事件可以及时了解。
其次,民众可以通过网络舆论更加自由表达意见。
截至2015年我国共有6.88亿网民,网络舆论的准入门槛低,限制少,这样庞大数量的网民可以在网络中平等自由表达观点。
网络舆论具有平民性和包容性,是多向交流的有利平台,可以容纳多种声音、多种价值观的碰撞。
如2012年2月,共有15000人参与了“三公”经费的分项调查的投票活动,充分表达自己意见。
再次,网络舆论监督是民众行使监督权的一种方式,通过网络舆论,可以推动立法、司法、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变革和改善。
如2013年,网友上传视频举报当时就职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的陈雪明等集体嫖娼,引起社会广泛议论。
网络举报贪腐,更有助于推动各方面改善。
可见,网络舆论已经成为民众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
综上两点,网络舆论有助于推动民众了解并行使民主权利,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国家政治民主进程,能够提升民主醒觉。
049【交锋】彭弼君:像「戏精」那样质询——举重若轻的演绎式提问
049【交锋】彭弼君:像「戏精」那样质询——举重若轻的演绎式提问音频全文:盘问有戏,也靠演技你好,我是彭弼君。
如果你是一个综艺节目爱好者,大概会注意到,近年来非常流行一种人设,叫做「戏精」,他们的特质就是随时随地都可以演起来。
看似浮夸,然而,在需要公开表达的场合,这样带着几分表演性的表达,往往比鞭辟入里的观点表现力更强,更能在一开始就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然,我说这番话不是要你真的去当戏精,但从中吸取值得思考的表达技巧,确实是值得我们聊一聊的主题。
在之前关于质询的课程中,我们更多在围绕内容作分享,但内容之外的演绎能力,也是话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坦白说,很多时候我回想一场辩论比赛的高光时刻,映入脑海的,很有可能也并不是那些深刻沉重的逻辑道理,而是某段巧妙的场景演绎。
甚至很多明明可以用一段话说出来的内容,我们偏偏要设计成质询,为的就是那份无与伦比的展示效果。
那么,如何用演绎式的提问,让你的质询充满戏剧张力呢?要做到这一点,你需要知道两个原则和一个技巧。
第一个原则,叫做高表达,不如低表达。
很多同学在质询的时候有一个偏好,就是喜欢用文学性的表达。
比如,「这年头不需要英雄」这句话,从他们嘴里出来就变成了「当代个人英雄主义叙事的破产」。
这种表达方式的特点是有一种高于我们日常用语的疏离感,便于建立权威、引发思考,但同时,不利于听者感同身受。
因此,如果你希望让你的提问有戏剧性和冲击力,就最好用一些不需要那么高理解成本的表达。
能用「为啥」问出来的问题,就不要大费周章地说「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
在第一届星辩公开赛上,有一道辩题讨论的是「如果非要你选一个,你会更愿意当伪君子,还是真小人」。
你很容易会发现,这道辩题中的「君子」和「小人」这两个词,非常容易让双方产生分歧。
大家都很熟悉的颜如晶同学,有一次打这道题的时候,问对方什么叫小人,得到的答案是「明明是朋友,却不借钱给你」,只见她瞪大了眼睛,冲口而出「朋友之间不借钱?朋友就一定要借你钱?如果他没有钱…?」对方还没来得及进一步解释,比赛就被观众的欢笑和掌声打断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对方辩友,以及在场的各位同学,大家中午好:
今天,我方的观点是网络舆论无助于提升民主觉醒。
开宗明义,定义先行。
网络舆论是指以网络为平台,在一定社会范围内,消除个人意见差异,反映社会知觉和集合意识的多数人的共同意见。
民主觉醒则是指民主参与意识逐步形成,且人民积极争取并正确行使自己应享有权利的过程。
然而我们要判断是否有助于民主觉醒,就要看公众是否可以通过网络舆论来正确的参与民主决策,以及是否有利于提升正确的民主参与意识。
对方辩友过于自我的构造出来了一个网络环境近乎完美的蓝图。
依据对方辩友所说的网络舆论有助于提升民主觉醒,我方觉得这还需要在一个理想的网络环境下才能够得以实现,即公众以理性的态度,积极有序的进行政治参与;而在现下,网络的情况似乎并非对方辩友所愿。
因此接下来,我方将以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论证我方观点:
第一,网络的混乱性。
在网络舆论传播过程中“把关人”的缺失会造成虚假信息的泛滥,把关人的角色消失或功能弱化,导致网络上信息的繁杂和无序传播。
致使现今网络谣言四起,影响公众对事物的判断,甚至可能因此而产生错误的导向。
以致有些人缺乏理性判断和独立判断,人云亦云,进而形成极端观点,造成“网络舆论暴力”。
再者,网络舆论还不等于民意,由于网络空间的自由度大、监管难度大,加之“群体极化效应”,网民在网络舆论中表现出的非理性言行很容易被加音、放大,使网络舆论一时偏离理性的方向,因此无助于提升民主觉醒。
第二,公众并没有以网络舆论来正确参与民主决策。
根据传播学议程设置理论,传媒是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议题来有效的左右人们的观点。
每天都有四亿新闻发生,而腾讯只列出其中的四条,这不免是一种话题控制、舆论指导。
其次,我们以马航失联事件来说,它不断的被各大新闻媒体官方微博转发评论,媒介对事件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度也就越高。
换句话说真正形成了的舆论焦点,其实是被潜在安排控制好的。
网络舆论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民主”表达意见,它促使的是强势意见立场和主流价值导向的形成,而不是民主觉醒的提升。
第三,民主觉醒应该依靠制度的完善和民主意识的提升与普及,而并非依靠网络舆论。
网络舆论作为一种公民发表言论与观点的方式,并不能使网民直接的实现民主。
然而真正的要让人民提升民主意识,不仅要宣传民主,告知人民如何使用民主权利,珍惜自己的权利,积极参与民主活动;而且要疏通渠道,建立更加完善的民主和民主参与制度,让每个人能真实地行使好自己的权利,让每个人的发声更加有力,从而才能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进而提升民主觉醒。
因此,综上所述,我方坚定的认为网络舆论无助于提升民主觉醒。
质询小结:
好的,谢谢主席。
首先,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对方一辩所作的立论陈辞。
对方辩友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美好的画面。
可是对方辩友有没有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