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管理
作者:王杰群
来源:《前线》2015年第08期
网络舆情是指公众在网络领域对现实生活和各种事务所持有的情绪、观点和意见的总和。网络舆情管理已成为新时期国家治理的要务,网络问政、官民互动成为时代大势。如何及时了解把握网络舆情、有效引导舆论、汇聚民意民智、与网民良性互动,成为各级党政机关必须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和重要决策依据。
基本经验
近年来,通州区紧紧围绕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目标,以网络宣传和网络管理为抓手,积极推进区域网络空间健康发展,网络舆情建设管理成绩显著。
网络舆情管理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阵地,必须树立信息源权威。当前,微博、微信、QQ等数字化平台成为人们的重要互动平台,宣传思想文化的载体也从平面变为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发挥积极的网络舆情对于网民的引导作用,可以更好地发挥宣传工作的导向作用。三年来,通州区政务微博发布信息共计4500余条,拥有近145万粉丝,其规模和活跃度位居区县之首,“微政务”集群效应雏形已形成。为进一步提升“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文化软实力,培育和挖掘“通州味道”与“运河文化精髓”,“运河文学网”已于2014年11月3日正式上线运营。主动纾解民生难题与加强服务意识,通州区与区环境办形成联动工作机制,整理环境问题信息113条,答复网友96条,解决问题67项,解决率达59.3%,不断释放行政善意。
网络舆情管理是维护区域稳定的重要途径,必须严把信息安全关。在“人人都是通讯社”的时代,创新现代社会治理手段、强化网络舆情管理显得愈发重要、愈发艰巨。加强网络舆情管理,一是要搜集民众对通州区日常事务、发展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有效预防“积沙成塔”式突发事件的发生;二是及时搜集并反馈民众的思想动态,避免不良言论或谣言的发生和扩散。我们及时监测、追踪了80多起舆情事件,有效防止了负面信息转化为重大舆情,并与市网信办联合对有害信息进行了及时查删与控防,确保了重要节点的良好舆论氛围。
网络舆情管理是区域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抓好用好网评员队伍。2014年7月9日,通州区网评员队伍正式创建、网评工作正式启动。9月24日,召开了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培训会,邀请市网信办网评处对全区200余名网评员进行培训。目前,我们拥有市级网评员52人、区级网评员500人。我区网评员已踊跃在新浪、搜狐、凤凰等网站论坛发文、发帖300余篇,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非京籍幼升小、医改成效等时政热点话题进行了有效引导,充分发挥了互联网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存在问题及原因
网络在为公众表达利益诉求提供平台、为政府形象传播带来契机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难题。近两年虽然通州区在互联网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定位、与打造国际化新城的奋斗目标、与广大群众的现实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网络舆论场过热,舆情事件关注度高,网络谣言管控难度加大。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传播的信息量大,面对骤然放大的舆论表达权,公众容易出现从众心理,“情绪化问题”和“情绪型言论”较多。近年来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发展,通州区拆迁、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方面舆情频发,使得建设中的新城一定程度上被公众非理性地贴上标签,甚至是冠以污名。此类谣言在社会转型期极易引发事态升级,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阻力。为驳斥这些谣言和错误信息,我们还需继续摸索应对网络谣言的有效经验,将管控前移至预控,力争将民众受谣言误导的影响控制在最低水平。
面对网络戾气漫溢的倾向,需要完善的管理工作机制和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当前,网民之间辩论一言不合便滥发人身攻击的现象频频出现。要彻底驱散网络戾气,最根本的在于从源头上妥善处理社会转型期凸显的各种深层次矛盾,努力实现社会公平,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有效解决社会问题。例如通州区委宣传部与区环境办开展工作协作,主动就网友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协调督办,一度受到网友的普遍称赞。但是由于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如何将此类工作更好地开展并坚持下去是我们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对网络舆论的生态治理缺乏合理干预。政府对网络舆论的合理干预应该是以约束方式进行的一种管理、监督和限制,干预本身就是政府公共行政的过程。目前,通州区辖区内备案各类网站共计610家,其中较为活跃的、具有交互功能的社区综合性网站5家,区内较为活跃的QQ群120余个。我们对网络的合理干预,还仅仅存在于以内容和方式的形式进行指导与合作。要实现全区范围内的网络舆论善治,还需要找到互联网自身的制衡力量,通过柔性管理建立网民的自治自律以及社会力量参与互联网的治理通道。
舆情应对和舆论引导缺少全方位协同。网络舆情还未引起足够重视,虽然我们已经在2013年成立了处级新闻发言人队伍,并进行了相关专业培训,但是这支队伍作用发挥尚不明显。一些领导干部对网络舆情还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发现情况不能用专业的方法和路径快速应对,往往贻误了危机处理的最佳时机,造成舆论态势的扩大、蔓延。
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网上舆论工作进入专业化、精细化舆论博弈阶段,需大力培育互联网文化植被。人民网官方数据称,我们大的网络舆论环境是好的,微博舆论场上的两支“国家队”——“主流微博”和“政务微博”在贴文数量上已取得优势,下一步仍需提高正面舆论的说服力、感染力。
意见领袖由“网络大V”向“专业中V”转变,需注重用专业影响力在多元杂音中凝聚共识。此前互联网整治时清退的时政类大V,多是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信口开河,实属网络舆论场的
泡沫。而专家型中V贵有专业素养和专业声誉,既能热心解读政策,又能摸准网民的思想情感脉搏,擅长说有营养的话。我们要不分体制内外,鼓励知识分子和各方面专家在熟悉的领域理性建言,帮助群众理解政府公共治理的复杂性,同时代表群众监督政府部门和各级干部积极履责。
“双微”建设潮涌,要擅长打“游击战”,形成舆论对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期新闻宣传要“阵地战”和“游击战”并举。有些话说出来,第一人称不如第三人称,通稿式新闻和评论不如社交媒体一篇看似不经心的帖子。因此,一方面,我们要改进政务微博互动绩效评估指标,重视帖文转评数、私信收发数,成为有责任、有担当、有温度的政务微博;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网评员队伍,力争有较大的社会代表性和舆论辐射面。
公众舆论路径不断缩短,需广结网络善缘。自媒体的活跃催生了一批活跃网友,他们对地方政府的施政形成舆论监督,但也存在想当然地解读基层情况的现象。创造条件让热心网友多接触社会、了解基层,帮助他们准确解读复杂国情,把握主流民意,是改良网络舆论生态的一项重要工作。
思路与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新形势下,通州区网络舆情建设管理需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把网络舆情纳入制度框架和法治轨道。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沿用“人治化”的网络管理模式,造成网络舆论生态的自我调节能力不足。面对网络舆论生态均衡化发展的要求,以制度思维和法治的方式不断夯实网络舆情引导制度和法治基础,引导网民自觉主动地把行为纳入制度和法律许可的范围,显得尤为重要。要进一步落实网络实名制和问责制,对网络推手、网络造谣者尤其是恶意信息的制造者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对辖区内的活跃网站要进行重点引导与管控,发现虚假信息或不当言论应强制干预。
要自觉加强舆商建设,提高引导能力。站在网络信息快车道上,要切实做到真懂新媒体、会用新媒体。所谓“舆商”,是指应对社会舆论的博弈能力,即面对媒体和公众舆论考问,恰当地发表见解,理顺舆论话题,优化公共关系的智慧和能力。在信息和舆论奔流的新媒体时代,舆商已成为领导干部“数字化生存”必备的智慧与能力,要想有效地消解“舆伤”,我们的领导干部就得拥有进退得当的舆论博弈能力,善于转危为机。
新闻宣传要担当起网络舆情引导的重任。一是要让主流媒体宣传起到过滤作用。要结合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发展现状,主动设置一些贴近网民、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议题,使自媒体网络舆情真正代表广大公众的心声。二是要让主流媒体宣传成为引导舆论的风向标。对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信息传播要有意引导公众进入正常思维轨道,要讲党性、讲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