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
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骨折的疗效
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骨折的疗效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一种治疗胸腰椎脊柱骨折的手术方法,其疗效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认可。
下面我们将从手术原理、手术适应症、手术操作流程以及疗效评估等方面对该手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手术原理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是通过保留椎弓根和其它椎体后部结构完整性,直接沿椎弓根肌肉间隙进入椎体侧面,进行加压抗旋转固定的一种手术方法。
该手术可以保护椎体后部的韧带结构及椎弓根的生物力学特征,减轻手术对椎体生物力学特性的破坏。
二、手术适应症1.未石硬化的胸腰椎骨折;2.椎体碎裂性骨折;3.未复位或复位后重度椎体滑脱骨折;4.脊柱骨折伴有神经损伤。
三、手术操作流程1、入路确定:确定手术入路及椎体框架。
在患者腹侧下部,经手术切口分离腰大肌并暴露横突下缘及髂嵴,保持入路解剖通道的连通性。
2、椎弓根定位:钻头穿过椎弓根并损伤了椎弓根,骨折断面视觉化,对椎体骨折暴露,便于骨折处理。
加压检查椎体是否稳固。
3、椎体复位:解剖骨折端(深部折叠骨片)和非骨折端的椎间盘,在压力状态下将骨折端的矢状面平整及横断面的对正,外螺旋气管牵引下进行活动复位。
4、内固定:用椎弓根螺钉下椎弓骨折端的临近部位,立即发生压力,实现持续的力量支持;中螺旋气管固定,不移动而产生位移,从而达到椎体恢复位置。
5、骨折固定:椎弓根螺钉、切石部位,固定器具,立钻下椎弓根的固定器具,骨折区作补钉。
四、疗效评估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骨折的疗效已经得到广泛肯定。
根据临床数据显示,该手术方法在治疗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该手术能够更好地保留椎体后部的韧带结构及椎弓根的生物力学特征,减轻手术对椎体生物力学特性的破坏,从而更好地维持了患者的脊柱稳定性,减少了手术对患者身体的伤害。
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对于骨折的复位和固定效果显著。
手术在处理骨折断面时操作简便,能够很好地恢复骨折端的解剖结构,保证了患者的骨折愈合。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
1 . 2 手术方法 传统人路组: 传统后正中入路切开椎弓根
螺钉内固定术式已较规范, 此处不再赘述。 经椎旁肌间隙组 : 全麻, 取俯卧位, 透视下定位伤椎并标 记, 取后正中皮肤切 口直至胸腰筋膜层, 于棘突旁 2 c m处向 下可触及横突及小关节突关节, 于此处采用双切 口 纵行切开 胸腰筋膜, 于椎旁肌最内侧第 1 、 2 条肌腱之问做钝性分离 , 直达关节突关节 , 此间隙即为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 显露椎 弓根进针点( “ 人” 字嵴) 后置入导针定位, 经 C型臂透视定位 满意后置入椎弓根螺钉, 行撑开复位后固定。 典型病例: 患者, 男, 4 3 岁, 高处着落致I 椎体压缩性骨 折, 典型病例图片见图 1 -2 。 1 . 3 术后处理 传统人路组于术后 2 4 ~4 8 h内视引流情 况拔除引流管, 经椎旁肌间隙组无需放置引流管。抗生素应
l 资料 与方 法
2 9 例, I 2 8 例。 经椎旁肌间隙组: 男3 8 例, 女l 7 例; 年龄 3 5 -6 0岁。 单 纯压缩性骨折 2 5 例, 腰椎爆裂性骨折 3 o 例。损伤部位: r r 。
1 5 例, L 2 7例, I 2 1 1 例, I 。 2 例。
损伤杂志 , 2 0 1 2 , 2 7 ( 3 ) : 2 3 7 .
钙 填 充 治 疗 胸 腰椎 爆 裂 骨折 [ J ] . 中国 脊 柱 脊 髓 杂 志 ,
2 0 11, 2 1( 7): 5 6 1 56 5 .
[ 5 ] 卢 厚微, 罗 远 明. 伤 椎 置 钉 治疗 胸 腰 椎 单 椎 体 爆 裂 骨 折 的临床观 察[ J ] . 中 国 骨 与 关 节损 伤 杂 志 , 2 0 I I , 2 6
中图分类号 : R6 8 3 . 2 文献标识码 : B
肌间隙人路单侧腰椎椎弓根钉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
临 床 资 料
与 术 前 比较 : P< 0 . 0 5;与术 后 第 3 d比较 : P<0 . 0 5 ; 与 术 后 3个 月 比 较 : P> 0 . 0 5
节段 退变加速。 国外 大量 文献 已证实 脊柱 过度 坚强 内固定 可造 成植 骨区的应力遮挡 , 容 易导致骨质疏 松和移 植骨 的吸
法进行 单侧椎 弓根螺钉置入 。咬除关节 突尖端 小部分 , 在椎
板 问黄 韧带间隙 , 沿上 下关 节突 内沿逐 步 切除 , 向外侧 扩 大
神经根 管减 压 , 显露行走根及 椎 间隙。经椎 间孔入路 用尖 刀
切开纤维 环 , 用髓 核钳 摘除髓 核组 织 , 彻底 清 除椎 间 隙适 当
收, 从而导致骨融合率 的下 降。周 跃等 临床研究 同样证 实 了单侧椎 弓根 固定 的优 良效果 。本 组病 例 随访 结果显 示术
后 3个月及末次 随访 时 V A S及 O D I 评分较术前 明显改善 , 椎 间融合器 位置 良好 , 无后移 、 下沉 , 无断钉及 断棒发生 。 此手术方 法简单 , 可明显减少显露时间 , 术 中术后 出血减
( V A S ) 及O s w e s t r y功能障碍评分 ( O D I ) 较术前 明显 改善 。认 3例 , 融合 时间为 5— 7个月 , 平均 5 . 8个月 。随访未 发现椎
为多裂肌与竖脊 肌 间隙单 侧腰椎 椎 弓根钉 固定 椎 间融合 术 方法是治疗退行性腰 椎不稳可供选择 的较好方法 。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8例 , 男性 1 9例 , 女性 9例 ;年龄 4 3~
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地域及职业因素
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久 坐或弯腰工作的人群,腰 椎退行性病变的发病率较 高。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腰痛、下肢放射痛、间歇性跛行、 马尾综合征等。症状的轻重与腰椎退变的程度和部位有关。
分型
根据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可将其分为不同类型,如腰椎间 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等。这些类型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 治疗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04
手术治疗适应证与术式选择
手术治疗适应证判断依据
临床症状和体征
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腰腿痛,伴有 明显的神经损害表现,如下肢无
力、感觉异常等。
影像学检查
X线、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显示 腰椎退行性病变严重,如腰椎管狭 窄、腰椎间盘突出等。
保守治疗无效
经过一定时间的保守治疗(如药物 治疗、物理治疗等)症状无缓解或 反复发作。
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诊 断和治疗
汇报人:XX 2024-01-30
contents
目录
• 腰椎退行性病变概述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非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 手术治疗适应证与术式选择 • 康复期管理与效果评价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
01
腰椎退行性病变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腰椎退行性病变是指腰椎自然老化、退化的生理病理过程。 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间盘纤维环、髓核以及椎体等结构发 生不同程度的退变,导致腰椎稳定性下降,引起相应的临床 症状。
电疗、磁疗
通过物理因子刺激,缓解疼痛、改善 局部血液循环。
康复训练与生活方式调整建议
康复训练
针对腰部肌肉进行力量训练,提高腰椎稳定性。
生活方式调整
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的研究进展
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的研究进展腰椎融合术(LIF)是一种通过将融合器置入椎体间,从而使椎体间融合的技术。
这一技术被广泛运用于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椎肿瘤、外伤、脊柱畸形等领域。
自腰椎融合术诞生以来,应用最为普遍的是两种后方入路:后路腰椎融合术(PLIF)和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TLIF)。
在过去的15年里,多种前、外、侧方入路被广泛的运用,这些手术方式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的优势在于:在充分暴露椎间隙植入融合器的前提下,不损伤椎旁肌肉及后柱结构。
本文就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XLIF)的适应症与禁忌症、解剖学研究、手术方法、手术并发症做一综述。
一、XLIF的适应症与禁忌症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XLIF)最早由Pimenta1等在2001年报道,其自1998年至2001年在内窥镜下完成了100余经腰大肌入路的前路椎间融合术。
此后,该种术氏不断发展并出现了不同的器械通道。
据报道,XLIF的适应症1-3包括节段性脊柱不稳、盘源性疼痛、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人工椎间盘术后翻修、胸腰椎骨折、肿瘤、以及进行性、退变性脊柱侧弯等。
近年来也出现了将XLIF用于治疗急性椎间盘炎、单节段结核、腰椎骨折4、5、12的报道。
XLIF的禁忌症1.3报道不多,包括以前广泛的腹膜后手术(如肾手术)和L5/S1水平的疾病、严重的椎管狭窄、中重度滑脱、旋转型侧弯,以及腰椎骶化,因为腰椎骶化可能包含变异腰肌解剖和移位的腰丛神经。
同时,据报道,治疗失败的一个很大的风险是骨质疏松6;因此,骨质疏松症(T-score 2.5)是手术的相对禁忌症。
骨质减少患者(T-score 1.0至2.5),需要采用较宽的融合器或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来减少沉降的风险7.8。
二、XLIF的解剖学研究2003年,Moro10等针对腹膜后外侧入路内窥镜下腰椎手术安全区进行了评估。
使用了30具防腐尸体,其中6具用于研究神经根和腰神经丛的位置,将尸体冰冻至-80℃,然后将尸体沿腰椎椎间隙、椎体上1/3处以及椎体下1/3处水平切开,在计算机中输入每个切面的腰神经丛和神经根的照片.定义椎体前方为A区,椎体后方为P区,椎体按照前后依次平均分为I-IV区,计算机可以分析出相应区域的腰神经丛和神经根的分布;解剖剩下的24具尸体,观察生殖股神经在腰大肌的走行及两者的位置关系。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
评分 与 术 前 比较差 异 均 有 统 计学 意 义 ( P< OO)术后 1 月腰 、 均 .1, 个 腿痛 V 与 术前 差 值 和 4个 月 腰 、 痛 的 V S AS 腿 A 评 分 与术 前 差 值 比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意 义 ( P< oo .D。根 据 Naa 分级 优 3 ki 9例 , 7例 , 2例 。结 论 良 可 间 隙入 路 行 椎 间融 合术 具 有 骶 棘 肌损 伤 小 、 中 出血 少及 术 后 引 流 少 、 口不 易感 染 及术 后 恢 复 快 的优 点 。 术 切
L e tn ti S i Au ad e a . ihe s nD, afR g r e e i R, t 1
声 引 导下 的深 静 脉 穿 刺 将 更 加 安全 。 于 顺 利 完 成 深静 脉 穿刺 置 管 , 别 是 在 锁 特 骨 下 静 脉 穿刺 可 长 期 置管 , 易固 定 , 操作 穿 刺 相 对 困 难 的危 重 症 患 者 , 技 术 简 其 规 范 认 真 的 情 况 下 并 发 血 气 胸 几 率 极 单安全, 患者经济负担小 , 值得在 各级医 少 , 刚等 的研 究 n 明超 声引 导锁 骨 下 院推 广 应 用 。 伏 表 静 脉 置 管 术快 速 、 全 、 功 率 高 , 作 安 成 可 为 危 重 患 者 深 静 脉 置管 的首 选 。 脉侵 入 , 应该 严 格 掌握 穿 刺 的适 应 证 , 并 参考文献 :
术中的应用[] 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0 0 2 1,
1(0:8 93 7 . 02 ) 6 .8 1 3
盛志 勇 , 振 荣 .危 重 烧 伤 治 疗 与 康 复 郭 学 [ 】北 京 :科 学 技 术 出 版 社 ,2 0 : M . 00
后路肌间隙入路在治疗胸腰椎疾患中的应用
准 确率 2组 问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 )椎 旁 肌 间 隙人 路 组 在手 术 时 间 、 中 出 血量 、 后 引 流量 上 明显 少 于 传 统 人 路 P 00 ; 5 术 术 组, 在疼 痛 V S评 分 上 明显 低 于 传 统 人路 组 。结 论 A
o e s T e d f r n e fp s ea i o r ci ae o o b Sa g e a d a c r c fp dc e s r w pa e n t e f r3 we k . h i e e c s o o tp rt e c re t n r t fC b ’ n l n c u a y o e il c e lc me t ewe n 2 f o v o b
S ag hn
51 0 08 0
, nY e n ,t 1 e ate tfOtoadcHud si l f ltdt S uhr dc nvr t, unzo We u eg e a D p r n o r p e i, a uHo t f i e otenMe i U i sy G agh u f . m h p a Ai a O l a ei
旁 肌 的损 伤 少 及 术后 腰 背 部 疼 痛 缓解 明显 的优 点
椎 旁 肌 间 隙入 路 与 传 统 后正 中人 路 相 比 , 治 疗 上 , 有 创 伤 小 、 椎 在 具 对
【 键词 】 胸椎 关
腰椎Biblioteka 脊 柱 骨折内 固定 器
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Op p e r a t i o n / HUANG Da - l i ,X I ONG B o,LI U Xi a o - l a n,e t a l J / C h i n e s e a n d F o r e i g n Me d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2 0 1 4 ,1 2 ( 2 ) : 3 - 5
《 中 外 医 学 研 究 》 第1 2 卷第2 期( 总 第2 2 6 期) 2 0 1 4 年1 月 论
著 L u n z h u
椎 旁肌 间隙入 路 与后 正 中入 路 手术治 疗胸腰 椎 骨折 的 临床疗效 比较
黄 大立① 熊波① 刘晓岚① 刘社庭① 郭时湘① 刘俊宏① 赵光 宗①
【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 T o c o m p a r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o u t c o m e s o f p a r a s p i n l a a p p r o a c h w i t h t h o s e o f p o s t e r i o r m e d i a n a p p r o a c h f o r t h o r a c o l u m h a r f r a c t u r e s w i t h
p o s t e i r o r o pe r a t i o n . Me t h o d:F r o m t h e a u t h o r ’ s h o s p i t a l t r e a t e d 4 0 c a s e s wi t h o u t n e u r o l o g i c l a s y mp t o ms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t h o r a c o l u mh a r f r a c t u r e s wi t h o u t s p i n l a c a n a l d e c o mp r e s s i o n,s u r g i c a l t r e a t me n t ,b y u s i ng t h e me t h o d t o r a n d o m n u mbe r t a b l e we r e d i v i de d i n t o A ,B t wo g r o u ps ,2 0 c a s e s e a c h . Gr o u p A wi t h v e  ̄e b r l a s i d e c l e a r a n c e i n t o t h e r o a d,g r o u p B a f t e r t h e mi d d l e o f t he r o a d,c o mp a r i n g t wo g r o u p s o f i n c i s i o n l e ng t h,o p e r a t i v e t i me,i n t r a o p e r a t i v e b l o o d l o s s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 p r e o p e r a t i v e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d r a i n f a n t e r i o r e d g e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VAS s c o r e h e i g h t ,p r e o p e r a t i v e a n d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Co b b Ang l e c o r r e c t r a t e . Re s u l t :Two g r o u p s o f p a t i e n t s i n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1 we e k VAS s c o r e ,p r e o p e r a t i v e a nd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f a n t e r i o r l f ng a e h e i g h t r a t i o o f os p t o pe r a t i v e Co b b An g l e c o re c t i o n r a t e ,t h e r e wa s n o
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骨折的疗效
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骨折的疗效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胸腰椎脊柱骨折的手术方法。
这项手术能够有效稳定椎体和椎板,恢复脊柱的稳定性,达到治疗胸腰椎脊柱骨折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这种手术的优势、操作步骤以及其疗效的临床实践。
一、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优势1. 术前准备:患者需要进行相关的术前检查,确保手术适应症,并排除禁忌症。
术前需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了解骨折的类型和程度,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2. 麻醉:手术开始前需要进行全身麻醉或椎管麻醉,以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3. 体位:将患者采取侧卧位,患者健侧向上,椎弓根骨折侧朝上,患者头部微屈,使颈椎处于自然生理曲度。
4. 手术入路:手术入路位于椎弓根和横突之间的椎旁肌间隙,需要进行局部消毒和铺设无菌巾。
5. 椎弓根穿刺:在椎弓根和横突之间找准穿刺点,用针穿刺到椎弓根下,放置导丝。
6. 扩髓器置入:通过导丝放置扩髓器,扩开椎弓根间隙,露出椎弓根。
7. 钻孔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椎弓根露出后,用电钻钻孔,然后放入椎弓根螺钉进行内固定。
8. 术中X线检查:完成内固定后,进行术中X线检查,确保螺钉位置正确,内固定牢固。
9. 术毕:手术完毕后将创口缝合,患者转入恢复室观察,并进行必要的术后护理。
以上就是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操作步骤,这是一种微创手术,术中需要精准、细致,避免损伤椎旁结构。
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骨折的疗效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证实。
该手术能够有效地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骨折愈合。
术后患者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效果稳定。
以下是一些临床治疗的案例,来看看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疗效。
病例一:70岁男性患者,因为交通事故导致T12椎体骨折,临床表现为背部疼痛和活动受限。
患者通过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康复迅速,术后半年通过复查发现骨折已经愈合,正常活动。
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
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发表时间:2011-08-30T14:25:09.2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9期供稿作者:黄协赞汤国良陈基才陈顺宝高宝远刘峰[导读] 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满意。
黄协赞汤国良陈基才陈顺宝高宝远刘峰(新疆库尔勒市273医院骨二科 841000)【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9-0096-02 【摘要】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有。
方法临床治疗1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中均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
结果 12例患者手术效果良好,术后切口无感染,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明显低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
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满意。
【关键词】椎旁肌间隙入路胸腰椎骨折传统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最常用方法之一,但存在椎旁肌的广泛剥离和后柱结构的进一步损伤,导致术后临近节段退变加快,特别在多节段椎体骨折和跳跃性椎体骨折选择传统手术入路,显得对后方结构破坏过大,影响临床疗效。
我科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胸腰椎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12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均为男性;年龄20~55岁,平均(35.6±4.5)岁;车祸伤6例、高处坠落3例、砸伤3例;单椎体骨折8例,T12病变3例,L1病变3例,L2病变2例,4例为两椎体及以上病变,其中1例为T9、12及腰1骨折。
1.2手术方法麻醉生效后,患者取俯卧位,在身旁两侧适当地纵行放置枕垫,要求腹部能完全自如地呼吸,以减少脊髓周围静脉丛的淤滞,容许静脉丛内的血液回流到下腔静脉,减少术中出血。
C型臂X透视正侧位,确定伤椎部位,做好体表标志。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3种后路术式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评价
论
3 手 术 方 式 均 能 有 效 治 疗 胸 腰 椎 骨 折 , 与 传 统 的跨 伤 钉 固 定 种 但 经
法 和伤 椎 椎 弓根 置 钉 的 四钉 短 节 段 固 定 法 的 临 床疗 效更 优 。 关键 词 : 椎 ; 椎 ;脊柱 骨折 ;治 疗 胸 腰
l 月 ,5 无 神 经 损 伤 表 现 的胸 腰 椎 骨 折 病 人 分 为 3组 , 中 1 1 6例 其 9例 患 者 采 用 传 统 的跨 伤 椎 四钉 固定 法 ( 组 ) 3 A ,2 例 采 用 经 伤 椎 椎 弓 根 置 钉 的 六钉 固定 法 ( B组 )1 例 采 用 伤 椎 椎 弓 根 置 钉 的 四 钉 短 节 段 固 定 法 ( ,4 C组 ) 比较 3组 , 患 者 术 前 疼 痛 视 觉 模 拟 评 分 ( S 、 wet VA )Os sr 能 障 碍 指 数 ( D 、 前 、 后 伤 椎 前 缘 压 缩 比 及 矢 状 面 C b y功 O D 术 术 o b角 的差 异 。 结 果 3 患 者 术 后 VAS O I 分 与 术前 比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O 0 ) 组 术 后 3d 术 后 3个 组 、D 评 P . 5 。3 、 月 和 术 后 1a伤 椎矢 状 面 C b o b角 与 术 前 比较 差 异 均 有 统计 学 意 义 ( P< O 0 ) .5 ;B组 和 C组 术 后 3个 月 和术 后 1a 伤 椎 前 缘 压 缩 比与 A 组 比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d 0 0 ) B组 与 C组 比较 差 异 无 统计 学 意 义 ( > O 0 ) 结 P .5 , P .5。
Ur mq 3 0 2,C i a u i8 0 0 hn )
Ab ta t sr c :Ob e t e To e au t h l ia fia y o o tro o t a a pn lmu ce a p o c h e jci v v la et e ci c lefc c fp se irr u e p r s ia s l p r a h t r e n
2023年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研究现状及展望完整版
2023年MIS-T1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研究现状及展望(完整版)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1S-T1IF)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成熟手术方式之一。
与传统开放腰椎融合术比较,MIS-T1IF具有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复工快、术后早期疼痛缓解、功能恢复快等优势,并且远期能达到与开放手术基本相同,甚至更佳的疑。
同时,MIS-T1IF在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
随着手术器械和技术的发展进步,M1S-T11F存在的手术视野受限、学习曲线陡峭、射线暴露多等问题有望逐步得到改善。
腰椎退行性疾病(1DD)主要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腰椎管狭窄症等,好发于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腰痛和下肢放射痛,严重时可伴有下肢感觉异常、下肢肌力减退、行走障碍、大小便失禁等。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1IF)已成为治疗1DD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⑴,然而传统T1IF需较长的手术切口,对椎旁软组织创伤较大,出血较多术后恢复较慢。
2002年FO1EY等[2]首次提出微创T1IF(MIS-T1IF)能减少出血和软组织损伤,加快术后恢复,并且能达到与T1IF基本相同的疗效。
然而MIS-T1IF也存在手术视野受限、学习曲线陡峭、射线暴露多等问题⑶。
现将MIS-TUF治疗1DD的临床研究现状及展望综述如下。
01、操作要点相较于腰能肌劈开入路,临床多选用Wi1tse间隙入路放置减压通道,因Wi1tse间隙主要由结缔组织和脂肪填充,无神经、血管穿行,较易分离且相对安全[4]。
手术切口通常旁开后正中线3.5〜4.0cm o微创通道穿过皮肤、软组织、腰后群肌肉抵达操作区,显露椎板外缘和关节突关节,然后使用磨钻、椎板咬骨钳、超声骨刀切除部分上下关节突、部分椎板、外侧黄韧带,显露硬膜囊及下行神经根[5]。
将神经根拉向内侧可见突出的椎间盘取出游离髓核并切除椎间盘,刮除上、下终板软骨面,完成对中央管、侧隐窝、神经根管的减压。
随后置入大小合适的椎间融合器。
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 简介 : 王 湛( 1 9 9 0一 ) , 男, 研 究 生在 读 , 中 国 医科 大 学 9 4期 七 年 制 , 1 1 0 0 0 1 。
文章编号 : 1 0 0 8— 5 5 7 2 ( 2 0 1 3 ) 0 9—0 8 1 8— 0 3
J o u r n a l o f P r a c t i c a l Or t h o p a e d i c s Vo 1 . 1 9, No . 9, S e p . 2 01 3
p h o s p h a t e c e r a m i c s p r o m o t e b o n e r e g e n e r a t i o n[ J ] . J
脊神经的神经根离开椎间孔 , 发出背侧支, 然后分成内、
。 。 对术式进行了进一步改进, 将之前的在后正 中线旁开 中、 外3 支, 其中中、 外支分布于后侧肌肉及皮肤。M o s e l e y 等 条后正中切口; 在切开腰背筋膜 等 证实, 脊神经后支的背侧支是多裂肌唯一的支配神经。 两条纵行皮肤切口改为 1
1 9 5 9 年 Wa t k i n s 首次报道一种新的手术入路 , 在腰骶
口人路成为处理此类问题的首选方法。自2 0 世纪 6 0年代 缩明显早于最长肌和腰髂肋肌, 慢性腰痛者在脊柱突然失衡 这一观点和方法逐渐受到学界的重视。因此 , 有必要对经椎 2 术式的起源和发展
椎 的后外侧融合 时, 经骶棘肌 和腰方肌 间隙进行手 术。
o f t h e f e mo r a l h e a d wi t h h B MP - 2 - - g e n e ・ - mo d i f i e d t i s s u e ・ -
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疗效比较
皮肤 切 口 , 至 深筋膜 。肌 间隙组 向两 侧分 离 找 到 双 切 侧 多裂 肌与 最长 肌肌 间 隙 , 此 切 开 深 筋 膜 , 肌 间 在 从 隙分离 进入 暴 露 关 节 突 关 节 。传 统 组 于 正 中 切 开 深
cr 出 的胸 腰椎 骨 折分 型 T I S评 分 系 统 中 , 后 ao提 LC 把 方 韧带 的完 整性 作 为稳 定 性 评 价 和 治疗 选 择 的 重 要
2 方
法
患者 全身 麻 醉 , 卧 于手术 床 上 , 俯 通
2 1 手 术方 法 .
过腹 部悬 空使 硬 膜 外 静 脉 丛 压 力 降低 , 少 出血 。c 减
椎 弓根 螺 钉 系 统 内固定 是 治疗 不 稳定 胸 腰 段 椎
节 突关 节 。两 组暴 露 出 关 节 突 后 均 参 照 解 剖 标 志 插
体骨折 的常规方法 , 但传统的后正中入路需作椎旁肌
的广 泛剥 离 , 中肌 肉渗 血 较 多 , 进 一 步 损 伤 了后 术 且
柱 结 构 , 导致 术 后 临近 节 段 的退 变 和慢 性 腰 痛 ¨ 。 易 J
中医正 骨 2 1 0 1年 8月 第 2 第 8期 3卷
( 67‘ 7・ 总 0 )4
带 和小 关节 囊 , 造成 医源 性损 伤 。 而且 从椎 板 上 剥 离 棘 旁肌 肉组 织后 会造 成术 后 疤痕 粘 连 , 坏 了其 正 常 破 的生理 特性 , 且这 种术 式容 易 损伤 脊 神 经 内侧 支 和 而
腰 椎 损伤 严 重 程 度 ( LC ) 分 均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T IS 评
两种入路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疾病的疗效比较
两种入路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疾病的疗效比较彭青强;谢晓勇;李玉茂;李智【摘要】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和传统后正中入路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疾病的疗效。
方法对184例需手术治疗的腰椎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接受椎旁肌间隙入路(实验组,91例)和传统后正中入路(对照组,93例)行腰椎融合术。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VAS评分、肌酸激酶含量变化、满意度等指标。
结果18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8个月。
实验组手术时间为(114.8±13.4) min、卧床时间为(2.47±0.48)d,低于对照组的(134.9±24.2) min、(4.41±2.28)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术中失血量为(146.2±48.4)ml、术后引流量(97.3±17.5)ml,低于对照组的(211.8±52.4)ml、(147.2±45.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实验组分别为(2.06±0.43)分和(1.76±0.76)分,对照组分别为(3.26±1.12)分和(3.15±1.15)分,两组均较术前降低(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
术后肌酸激酶实验组为(315.1±91.5)U/L、对照组为(574.5±197.6)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患者满意率实验组为90.1%高于对照组的79.6%(P<0.05)。
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行腰椎融合治疗腰椎疾病安全、有效,较传统后正中入路创伤小。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umbar fusion via vertebra-side muscle clearance and tradition-al posterior approach. Methods The 184 patients who need surger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 All the patients were received lumbar fusion via vertebra-side muscle clearance approach (91 case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raditional posterior approach (93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Some parameters like surgical time,perioperative blood volume, postoperative drainage, bed time, changes of creatine kinase ( CK) content, satisfaction,VAS were observed by clinicians. Results All patients received follow-up within 12~38 months. Average surgical time and bed time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114. 8 ± 13. 4) min and (2. 47 ± 0. 48) d, which was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134. 9 ± 24. 2) min and (4. 41 ± 2. 28) d, P<0. 05. For perioperat ive blood volume and drainage, the figure in experimental group (146. 2 ± 48. 4) ml and (97. 3 ± 17. 5)ml, which was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211. 8 ± 52. 4) ml and (147.2 ± 45. 5)ml,P<0. 05. VAS in the postoperative and at last follow-up were 2.06 ± 0.43 and 1. 76 ± 0. 76 points, respectively, in the test group, and they were 3. 26 ± 1. 12 and 3. 15 ± 1. 15, respectively, in the con-trolgroup;both groups presented decreases from the preoperative values( P<0. 05 ) , with greater decreases in the tes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0. 05). The postoperative CK levels were (315. 1 ± 91. 5)U/L in the test group and (574. 5 ± 197. 6)U/L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 05). Satisfactory rate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0. 1%, which was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of 79. 6%(P<0. 05). Conclusions It′s more mini-invasive, safe and effective to take the surgery in vertebra-side muscle clearance.【期刊名称】《临床骨科杂志》【年(卷),期】2016(019)006【总页数】4页(P678-681)【关键词】腰椎融合术;椎旁肌间隙入路;传统后正中入路;腰椎疾病;肌肉损伤【作者】彭青强;谢晓勇;李玉茂;李智【作者单位】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九五临床部骨科三区,福建莆田351100;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九五临床部骨科三区,福建莆田351100;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九五临床部骨科三区,福建莆田351100;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九五临床部骨科三区,福建莆田35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7;R687.3传统后正中入路视野清楚、解剖层次清晰,但是术中牵拉双侧椎旁软组织时间较长,易造成术后慢性腰痛及腰背肌无力[1];椎旁肌间隙入路对肌肉等软组织损伤较轻,但操作空间相对狭小,要求术者具有娴熟的局部解剖知识和手术技巧,学习曲线较长,早期容易出现神经损伤、硬膜囊破裂等并发症[2]。
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 J ] .C i r c u l a t i o n ,2 0 0 9,1 2 0( 2 3) :2 3 7 7,
C a r e Me d , 2 0 0 3, 3 1 ( 6 ): 1 8 0 2 - 1 8 0 7 . 2 7 D u a n H J ,C h a i J K,S h e n g Z Y, e t a 1 .E f f e c t o f b u m i n j u r y o n a p o p —
张海军 , 柴 家科 . 微小R N A调 节 骨骼 肌 发 育 与损 伤 修 复 的作 用及 其机 制 [ J / C D] .中华 损 伤 与 修 复 杂 志 :电子 版 , 2 0 1 3 , 8
( 1 ): 6 9 - 7 2.
椎 旁 肌 间隙入路 在 胸腰 椎 手术 中的应用进 展
2 3 8 5.
2 2 Hu a n g MB, Xu H , Xi e S J ,e t a 1. I n s u l i n— l i k e g r o wt h f a c t o r - 1
r e c e p t o r i s r e ul g a t e d b y mi c mRNA- 1 3 3 d u r i n g s k e l e t a l my o g e n e s i s
i n s k e l e t a l mu s c l e r e s u l t s f r o m h i g h — - f a t d i e t - - i n d u c e d i n s u l i n
经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法
人路组 及传 统后正 中入路组 , 行椎 弓根螺钉 内固定 , 分析手术时 问 、 出血量 、 术后下地时 间、 C o b b角 矫正度 、 术前 、 术后 1 周及术后 1 个月疼痛视觉模 拟量表评分和术后 1 年随访腰 背痛 日本 骨科协会 ( J a p a n e s e o r t h o p a e d i c a s s o c i a t i o n , J O A) 评分 。结 果 椎 旁肌间隙入路在手术 时间、 出血量 、 术后下地时间 、 术后 1周及术后 1 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 、 术 后 1 年腰背痛 J O A评分上均 明显优 于常规入路 ( P< 0 . 0 5 ) , C o b b角矫正度 两组 对 比差异 无统计学 意义。结论 经 多 裂肌 和最 长肌间隙入路保 留了多裂肌 的完 整性 , 能显著减 少手术创伤及术后腰背 痛的发生 , 是一种实用 的手术方法 。 关键 词 : 后入路 ; 肌间隙人路 ; 胸腰 椎骨折
中图分类号 : R 6 8 3 . 2 文 献标 识 码 : B
Cl i ni c al Out c o me o f Pe d i c a l e Sc r e w Fi x a t i o n t hr ou g h Tow Di fe r e nt Appr o ac h i n Tr e a t me n t o f Tho -
a n d t h e l o w b a c k p a i n J OA s c o r e a t f e r o n e y e a r . Re s u l t s I n t r a s a c r o s p i n a l Mu s c u l a r Ap p r o a c h g r o u p i n o p e r a t i v e t i me , b l o o d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单节段骨折
胸 腰 椎骨 折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常见的疾病 , 后路短节段椎弓 根螺钉内固定术是 目 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主流手术 。 常规的后正中入路 , 通常需剥离广泛 的椎旁肌或强力
的牵 拉椎 旁肌 , 使其部分失神经和压迫缺血损伤 , 术
后腰 背疼 痛 , 从 而 影 响 手 术 的 疗 效 。我 院 2 0 0 8年 5
中医正骨 2 0 1 3年 2月第 2 5卷第 2期
( 总1 4 3 ) ・ 6 3・
经椎 旁肌 间隙入 路 短 节 段 固定 治疗 胸腰 椎 单 节 段 骨折
何 帮剑 , 季 四青 , 吕一 , 周 国庆
( 1 . 浙江中医药大学 , 浙江 杭 州 3 1 0 0 5 3 ; 2 .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 医院, 浙江 杭州 3 1 0 0 0 5 )
1 临床资料
本组 4 0例 患 者 均 为 胸 腰 椎 单 节 段 骨 折 , 男 2 5 例, 女 1 5例 。年 龄 1 9—5 5岁 。高 处 坠落 伤 2 0例 , 交 通伤 l 4例 , 跌伤 6例 。受 伤 部 位 T 骨 折 8例 , T 骨 折 l 2例 , L 骨折 1 1例 , L : 骨 折 4例 , L 骨 折 5例 。 D e n i s 分类 … , A型 4例 , B型 1 6例 , c型 1 7例 , D型 3 例 。术 前侧 位 x线 片 测 量 , C o b b角 ( 1 9 . 4 7± 5 . 5 3 ) 。
摘 要 目的: 观察经椎 旁肌 间隙入路短 节段 固定治疗胸腰椎 单节段骨折的 临床疗效 。方法 : 对采用经椎 旁肌 间隙入路短 节段 固
定治 疗的 4 0例新 鲜单节段胸腰椎 骨折 患者进行 了随访观察 , 记录手术时 间、 术中 出血量、 术后 引流量 、 并发症情况及伤椎内 固定 并 撑开 复 位 , 透视 检查
椎旁肌间隙 (Wiltse)入路在胸腰椎手术的应用观察
椎旁肌间隙(Wiltse)入路在胸腰椎手术的应用观察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院收治的28例患者,其中男11例,女17例,年龄30~74岁,腰椎管狭窄16例,腰椎滑脱3例,胸椎骨折2例,突出并失稳7例。
其中单纯椎间盘摘除减压1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6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椎间融合21例。
均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对病变节段进行复位、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等。
结果28例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疼痛时间、术后康复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未出现术中植钉困难及误植、术后顽固性疼痛及创口死腔。
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显露关节突与横突非常简便,且不破坏脊柱的原始解剖结构,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的同时,可以更快更方便对病变节段的手术操作优点,可用于大部分胸腰椎后路手术,是符合微创理念的一种适用手术入路。
标签:手术入路;椎旁肌间隙;胸腰椎腰椎后路手术是腰椎疾病和椎体骨折最常用的手术入路,自从1942年Love 首次提出腰椎后正中入路用于腰椎间盘摘除以来,因其解剖简单,显露清晰,至今仍广泛应用于大部分腰椎手术。
1968年Wiltse[1]等提出經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的入路用于腰椎的后外侧融合和不需要椎管减压时的椎弓根置钉方法没有得到很好推广。
传统后正中入路大范围椎旁肌的剥离与牵拉,造成椎旁肌缺血坏死和失神经支配所致的平背畸形和顽固性腰背疼痛等。
对于Wiltse[2]等提出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的入路符合现代医学提倡微创、减少并发症的观点,Vialle[3]等又对这一入路进行了细致的解剖。
国内毛兆光[4]等报道了椎旁肌入路在胸椎骨折中的应用,但仅限于骨折。
为减少并发症达到微创,我们2010年~2016年对28例腰椎手术患者采用了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男11例,女17例,年龄30~74岁,平均年龄50岁。
腰椎退行性疾病椎旁肌的渐进变化
腰椎退行性疾病椎旁肌的渐进变化乔培柳;塔依尔·阿不都哈德尔【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4(018)044【摘要】背景:腰部椎旁肌对于腰椎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关于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椎旁肌改变的研究越来越多,此类研究对于腰椎椎旁肌康复训练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目的:综述腰椎退行性疾病椎旁肌变化的研究现状,并展望发展前景。
方法:以“腰椎,椎旁肌,腰大肌,多裂肌,横截面积,脂肪浸润,肌肉萎缩,肌电图,MRI,肌肉活检, paravertebral muscle,psoas major,multifidus muscle,cross sectional area,muscle atrophy,fatty infiltration,muscle biopsy,MRI,electromyography”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1986至2014年万方数据库及 PubMed 数据库关于腰椎退行性疾病椎旁肌变化临床及实验文献报道,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选取48篇文献进行分析,其中中文8篇,英文40篇。
结果与结论: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椎旁肌改变包括肌肉萎缩和脂肪浸润,目前主要利用B超、CT、MRI、肌电图和肌肉活检进行研究,由于研究的样本量大小、样本年龄以及研究方法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甚至相互矛盾,所以今后的研究需对样本量大小,样本年龄以及研究方法进行限制,以期得到更为精确的结果。
另外,腰椎椎旁肌具体由哪一条神经支配,需进一步研究。
【总页数】6页(P7205-7210)【作者】乔培柳;塔依尔·阿不都哈德尔【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中心创伤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83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相关文献】1.小切口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置入动态中和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J], 王琪;项良碧;陈语;于海龙;朴美慧;任伟剑;郭明明;刘军2.双侧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J], 张威;吴力军;许汉荣;段万礼;罗益文;王梁;芦银江3.腰椎退行性疾病椎旁肌的渐进变化 [J], 乔培柳;塔依尔·阿不都哈德尔4.腰椎退行性疾病与椎旁肌相关性的研究 [J], 郭贵宏;杨物鹏5.腰椎退行性疾病中椎旁肌退变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J], 张元成;敖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例 , L 4 ~ 为 5例 , L 5 ~s 为 5例 , ~ 合并 L ~ 为
2例 , L 4 ~ 合并 L 5 -S 为 1例 。1 5例患 者 均有 腰 腿
痛、 下肢 放射 性疼 痛症 状 。术前 均行 腰椎 正侧 位 、 腰
椎 动力 位 X线检 查及 腰椎 MRI 检查。
为1 . 5分 。术后 随访评分 与前 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0 . ( ) 1 ) 。结论
率, 提高 了患者术后 的生 活质量 。
【 关键词】 外科手术 ; 腰椎 ; 治 疗 结 果
椎旁 肌 间隙入路手 术治疗腰 椎
退行性病 变直视 下进行 , 操作简单 、 置钉容 易 、 减 压彻底 、 并 发症少 , 临 床效果 满意 , 降低 了医源性 下腰痛 的发 生
( VAS ): 术前平 均7 . 0 分, 术后 1 周平 均3 . 5 分, 术
患 者均 行全 身 麻 醉 , 俯卧位 , 腰部两侧垫枕 , 胸
腹 部悬 空 , C型臂 X线 机 辅 助定 位 病 变 椎体 节 段 和
二、 手术 方法
所 有 患者 都获得 1 0 -1 6个 月 的随访 , 未 出现感 染、 神 经损 伤 、 内固定 松 动 断 裂 、 植 骨 不 愈 合 及 复位 丢失 情况 。1 例患 者术 后 出现皮 下积 液 , 1 个月 后完 全吸 收 。疗效 评 价 : 优 1 ( ) 例, 良 4例 , 可 1 例, 优 良 率为 9 3 . 3 。术 后 6个 月腰 椎 退 行 性 病 变 的患 者 腰椎 动力 位片 显示 融合 固定 节段 椎体 间均 发 生骨性 愈合 , 融合 率为 1 0 0 。术 前 、 术后 视觉 模 拟评分
的患 者 , 取 得 了 良好 的 近期疗 效 , 现报 告如 下 。
资 料与 方法
一
终 板 至有 新鲜 出血 , 将 术 中切 除 的 骨 组 织剔 除软 组 织后 制成 骨粒 植入 椎 间 隙空 腔 内, 条 件 适 宜 下植 入 C a g e 。C型臂 x 线 机透 视 确定 复 位满 意 后 , 留置 引
要 原 因l _ 1 ] 。为减少 手 术创 伤 , 1 9 6 8年 W i l t s e 等提 出
根 置入 椎 弓根螺 钉 , 在 上 下 关 节 突 之 间 的软 组 织 间 隙显露 并切 除黄 韧带 , 即可进 入无后 壁 的骨性 椎 管 ,
固定棒 装入 椎 弓根 螺 钉 尾 端 , 固定 后适 度 撑 开 以恢 复椎 间隙 的高度 及 复 位 滑脱 的椎 体 , 用 神经 拉 钩 牵
定植 骨融 合术 是最 常 见 的手术方 式 。为 获得 良好 的 视野 , 需 大范 围剥 离 和长 时间牵 拉椎 旁肌 , 容 易造 成 肌 肉缺 血坏 死和 失神 经支 配 , 导致平 背 畸形 、 顽 固性 腰 背部疼 痛 等并 发症 , 是 腰 椎术 后 失 败 综 合 征 的 主
流 管引 流 , 手 术完 毕 。
三、 术后Leabharlann 处理 、 一般 资料
本组 1 5例 患 者 , 男 6例 , 女 9例 ; 年龄 1 8 ~6 5
术后 应 用抗 生素 3 45 d , 根 据 引流量 , 4 8  ̄7 2 h 拔 除 引流管 , 术后 2周 鼓 励 患 者进 行 腰 背 肌 功 能 锻 炼, 佩戴 胸腰 支具 逐渐 下地 行走 , 嘱患者 术后 3个 月
内不 能进行 体力 劳动 和 弯腰搬 重 物等 活动 。术 后定
期 复查 。
结 果
岁, 平均 5 3岁 。其 中腰 椎 滑 脱症 9例 , 腰 椎 间盘 突 出症 6例 。滑脱 节段 : L 4 ~ 为 3例 , L ~S 为 6例 ;
Ⅱ度滑脱 7例 , Ⅲ 度 滑 脱 2例 。病 变 节 段 : ~ 为
・
1 7 6 ・
骨科 2 0 1 4 年第 5 卷第 3 期
O r t h o p a e d i c s , J u l y 2 0 1 4 , Vo 1 .5 ,I s s .3
・
临床 研 究论 著 ・
经 椎 旁 肌 间 隙人 路 治 疗 腰 椎 退 行 性 病 变
叶康 铭 陈刚 左海 明 刘文舟
开并 保护 硬膜 囊及 神 经 根 , 彻 底 刮 除 椎 间 盘组 织 及
了经多 裂肌 和最 长 肌 间 隙 人路 来 代 替 后 正 中入 路 。 2 0 1 2年 1 1 月至 2 0 1 4年 1月 , 笔者 利 用 椎 旁 肌 问 隙 入 路来 代替 后 正 中人 路 手 术 治 疗 1 5例 下 腰 椎 疾 患
近年 来 , 腰椎退 行性 病变 的患者 日益增 多 , 对 于 需要 手术 的病 例 , 后 路 正 中切 开 复 位 钉 棒 系 统 内 固
组织 , 在腰 背筋 膜表 面两 侧作 钝性 分离 , 距 棘 突旁 两
侧一 横指 纵 向切 开腰 背 筋 膜 , 显 露 多 裂 肌 和 最 长 肌 间隙, 沿 肌 间隙 钝性 分 离 至 关 节 突 关 节 及横 突 。在 C型臂 X线 机辅 助 下 , 于病 变 间隙 上 下位 两 侧 椎 弓
【 摘要】 目的 探讨采 用椎旁 肌 间隙入 路手术 治疗 腰椎 退行性 病变 的临 床疗效 。方法
( v i s u a l a n a l o g s c a l e , VAS ) 。结果
2 0 1 2年 1 1月 至
2 0 1 4年 1月 , 对1 5 例患者采用椎旁肌 间隙入路 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 , 比较术前 、 术后腰部疼痛视觉模 拟评 分 1 5例患者获得 1 0 ~1 6个月 的随访 , 未发生感染 、 神经损伤 、 内固定松动 断裂 、 植骨不愈合及 复位 丢失情况 。V AS评分 : 术前平均为 7 . 0分 , 术后 1 周平均为 3 . 0分 , 术后 随访 1 0 41 6 个 月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