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增强活力的长效机制研究

合集下载

最新-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研究 精品

最新-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研究 精品

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研究摘要为了全面掌握我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情况,切实做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好农业技术推广的主导作用,广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积极开展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也依然存在机制不顺、推广经费不足等问题。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机制1我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机构队伍建设情况。

我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要由各州市、县市、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蔬菜技术推广中心站、菜篮子办公室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构成。

此次调查共42个机构,包括省级单位1个,州市级单位7,县级单位34个,其中蔬菜推广中心站9个。

全省在人员构成上,专业技术人员766人。

在技术职称构成上,推广研究员22人,高级农艺师115人,农艺师385人,助理农艺师222人。

各县农技推广中心基本都有自己的办公场地,湟源县蔬菜技术推广站、互助县蔬菜推广中心目前借用办公场地。

2农技推广的效益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工作紧紧围绕全省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业科技创新稳步有序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科技进步。

各地基层农技推广部门通过开展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多种方式,在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防治植物病虫害、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方面成效显著。

通过引进推广马铃薯全膜双垄栽培技术,全省马铃薯产量大幅提升。

十二五期间,共有61项科技成果,11项农牧渔业丰收奖,15项省级科技奖。

基层农技推广部门积极指导建立农民合作组织,通过适度规模经营和科学种植,实现专业化生产、集约化投入、规模化生产,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通过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种、节肥等先进实用技术,促进了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大规模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集成创新和示范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显著降低了农药用量,通过帮助农民改变农产品销售方式和盈利方式,使生态农产品的价值通过市场得以充分实现,促进了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和农民科技素质。

青海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增强活力的长效机制研究

青海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增强活力的长效机制研究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tension System in Qinghai Province
ZH AN G Y a-peng (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Qinghai University,Xining 810001,China)
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constru cting long-term mechanism that reinforced the vita lity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agr 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 and technolog y extension system ; the enhancement of vita lity; long—
Abstract: Based on the mechanism construction status quo and issue analysis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tension system of Qinghai province,the importance of long—term mechanism of the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 and technolog y extension system in Qinghai province that reinforced the vitality was explicited.Based on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高原特色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高原特色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高原特色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3.18•【字号】青政办〔2021〕20号•【施行日期】2021.03.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畜牧业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高原特色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青政办〔2021〕20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31号),推进我省高原特色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经省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创建为契机,以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为目标,加快畜牧业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加强科技支撑、政策支持和法治保障,强化动物防疫和加工流通建设,不断提升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形成高原特色现代生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绿色发展。

围绕“生态青海、绿色农牧”,加快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坚定走人草畜协调平衡、生态生产生活共赢的绿色发展路子。

坚持市场主导。

立足产业基础,把握省内、省外两个市场,尊重和发挥市场在特色畜牧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消除发展壁垒,蓄积内生动力,释放产业活力,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能力。

坚持防疫优先。

始终将动物疫病防控作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和人畜共患病防治的“前沿关口”,履行防疫主体责任,形成防控合力,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坚持政策引领。

围绕特色农牧业区域布局,落实畜牧业政策,强化政府对防灾减灾等重大公益性事务的支持,强化示范引领效应。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省畜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供应能力和质量稳步提升,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关于完善青海省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的思考——赴宁夏自治区调研考察农技推广工作情况

关于完善青海省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的思考——赴宁夏自治区调研考察农技推广工作情况
索建 立多 元化 的农 技 推广 服 务 机制 , 新 改 进 推 创 广方 式方 法 , 效提 升农业 科技 服务 水平 。 有


是 建立新 型工 作运 行 机 制 , 由乡 管 为 主 向
县管 为 主转 变 。宁 夏 的 乡镇 农 业 技 术 推 广 机 构 依 照 当地农 业特 色 主 导产 业 发展 需 要设 立 , 性质 为 县农业 部 门的派 出机 构 ; 乡畜 牧兽 医站 和 青海 样, 由县畜 牧 兽 医行 政 主 管 部 门统 一 管 理 ; 农
1 宁 夏 自治 区开展 农技推 广 的主要做 法 1 1 加 强 宏 观 指 导 , 立 了稳 定 的农 业 科 技 推 . 建 广 服务体 系 。 20 0 7以来 年 , 夏 按 照 国发 [ 0 6 3 宁 2 0 ] 0号 和 自治 区党 委 、 府 《 于 加 快 基 层 农 业 科 技 服 务 政 关 体 系改革 与 建 设 的 意 见 》 求 , 全 区 开 展 了新 要 在 轮基层 农 业 科 技 推 广 服 务 体 系 改革 。为 推 动 改革 工作 , 宁夏 制 定 和 出 台 了 《 于 改 革 和 加 强 关
从事 公益性 农业 科 技 服务 活 动 的人 员 , 须 取得 必 执业 资格证 书 ; 事 公 益性 服 务 的农 业 技 术 推广 从 人 员 , 从 获 取 执 业 资 格 证 书 的农 技 人 员 中聘 须 用, 聘用 期 三 年 。三 是 建 立 严 格 的 考 核 评 价 机
全 区基层 农 业 技 术 推 广 机 构 若 干 问题 的 意见 》、 《 基层 农 业 技 术 推 广 人 员 执 业 资格 制 度 实 施 办 法 》、基层农 业技 术推 广服 务体 系建设 专 项 资金 《 管理办法》 《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竞聘上 岗和 分流安 置 的实施 意见 》 四个 配套 文 件 。结 合示 等 范县项 目, 稳步 推进 基 层农 技 推 广 体 系改 革 与 建 设 , 行“ 实 三权归 县 , 县管 乡用 ” 的体 制 , 积 极 探 并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农牧业科技合作工作方案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农牧业科技合作工作方案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农牧业科技合作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4.10•【字号】青政办[2010]57号•【施行日期】2010.04.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农牧业科技合作工作方案的通知(青政办[2010]57号)省农牧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青海大学:《青海省农牧业科技合作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年四月十日青海省农牧业科技合作工作方案为加强农牧业科技合作,认真开展农牧业科技合作共建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农牧业科技合作主要立足于解决科研与生产、科研与推广相互脱节的问题,以现代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纽带,着眼于解决农牧业生产中的科技需求,着眼于提高农牧民科技素质和农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着眼于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

发挥青海大学农牧业科研与人才资源优势,为基层提供成熟的集成技术和技术规程,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与队伍的桥梁作用,承接科研单位农牧业科技成果进行推广,发挥农牧业科技示范户和农牧民合作社等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构建农科教、产学研、省州(地、市)县乡科技工作紧密结合和科研与科技成果转化融为一体的农牧业科技服务新机制,形成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相关组织)→农畜产品→市场营销一条龙的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速通道,实现农牧业科技服务工作持续、有效、协调发展。

二、主要内容一是开展科技攻关。

省级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农牧业生产需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农牧业科研重大需求和生产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难点、热点问题,由科研教学部门按照政府行政部门的要求开展应用研究,研发一批能够解决农牧业生产中重大问题和经过实践检验成熟的高新技术、重大成果。

二是进行成果转化。

青海乡镇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机制创新调研与建议——以湟中县为例

青海乡镇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机制创新调研与建议——以湟中县为例
1 5万 吨 、0万 吨 、.3万 吨 和 2 5吨 。 . 9 3 02 3 2 农 牧 业 技 术 推 广 体 系 现 状 21 农 牧 业 科 技 术 服 务 体 系 的 机 构 设 置 .
94倍 ; 目经 费由 2 . 元增长到 8 8 5万元 , 长了3 . . 项 3 3万 7. 4 增 64
倍。 实事 证 明 , 随着 国家 经 济 的快 速发 展 , 国家 对 该行 业越
发 重视 , 资 力度逐 年增 大 , 工个人 收入 和项 目经 费逐年 投 职
增长。
23 人 员 构 成 情 况 .
全 县农牧 口在 职人 员 中 , 高学历 专业 技术 人 员缺 乏 , 特 别 是 大学 本 科 以上 学 历的 专 业技 术人 员 数量 极 少 , 占总 仅 人 数 的 1 . %。 73 2 从总 体 情况 看 , 中专 学历 的人数 最 多 , 占总 人 数 的近 3 %; 5 次之 是大 专学 历 者 , 大专 学历 中近 6 %的 但 5 人 员 为非 正 规 专业 学校 毕 业 , 是通 过 不脱 产 、 脱 产 、 而 半 函 授 或 再教 育等 渠道 取得 的。 全县 农 牧 系统 中高 级 职称 的技 术 人员 只有 9人 , 占总人 数 的比例极 小 。 不到 2 由于种 种 %。 原因, 基层 乡站 技术 人 员评职 称较 为 困难 , 大多 数 为初级 职 称, 占总人数 的 4 . 次 之 为普 通技 术 员或无职 称人 员 , 22 %; 占 总 人 数 的 3 .%。 年 龄 结 构 看 ,1 4 91 从 3  ̄ 0岁 之 间 的 人 数 较
工 作 研 究
现 代 农 业 科技 )0 8 第 2 20 年 2期
青海乡镇农牧业技术推广体 系机制创新调研与建议—— 以湟 中县为例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牧种业发展的意见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牧种业发展的意见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牧种业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4.20•【字号】青政办〔2017〕70号•【施行日期】2017.04.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牧种业发展的意见青政办〔2017〕70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为提升我省农牧业科技创新水平,增强农牧种业综合生产能力,满足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需求,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加快推进现代农牧种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提升种业实力、保障供种安全为重点,以维护生物多样性为核心,以服务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为统领,以建设现代种业体系为主线,以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快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良种繁育体系,着力提升农牧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全面提高农牧种业发展水平,为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基本实现从传统种业向现代种业转变,从科研机构育种向科研机构育种与企业育种相结合转变,着力培育以育繁推一体化为主的种业企业,初步建成符合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的种业科技创新体系、企业发展体系、管理服务体系、良种繁育体系和品种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基本形成科研分工合理、产学研结合、机制灵活、生产集约、竞争有序、运行高效、规模发展的现代种业新格局。

(三)基本原则。

———坚持突出特色,合理布局。

依托高原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禀赋,不断优化农牧种业发展布局,大力推进特色制(繁)种基地建设,加快优良品种推广步伐。

———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引领。

坚持科研、生产与推广相结合,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资本为纽带的现代种业科技创新模式,提高种业核心竞争力。

青海省基层农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青海省基层农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青海省基层农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作者:张亚鹏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第12期摘要:近几年来青海省实施中央提出的生态立省战略,积极探索符合该省特殊省情的基层农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实践表明,基层农牧业科技体系的建设对实现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化农牧业转型具有重要的影响,但青海省该创新体系建设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还面临着多种挑战。

结合实际分析当下青海省基层农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基层农牧业;科技创新体系;现代农牧业;青海省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2-2951-03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of Husbandry in Grass-Roots of Qinghai ProvinceZHANG Ya-peng(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810016,China)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Ecological Province" strategy proposed by the central authorities has been implemented in Qinghai provi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of husbandry in grass-roots suitable to the specific situation in the province has been explored positively. Practice showed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of husbandry in grass-roots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husbandry to modern husbandry. However,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of husbandry in grass-roots in Qinghai province is still at the exploratory stage,and faces lots of challeng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of husbandry in grass-roots in Qinghai province were analyzed combined with practice, an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Key words: husbandry in grass-roo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modern husbandry; Qinghai province2007年中央下发《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一号文件,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强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发展现代农牧业的进程。

“十一五”青海科技助推农牧业发展

“十一五”青海科技助推农牧业发展
断提 高 。 “ 金诃 ” “ 、 晶珠 ” 等藏 药 商 标 成为 中 国驰
名 商 标 。 开 展 了 唐 古 特 大 黄 、暗 紫 贝 母 、红 景 天 、
省 拥 有 具 有 一 定 科 研 规 模 的 藏 医 药 科 研 机 构 4家 , 藏 医医疗 机 构 2 4家 ,高等 院校 1所 ,企业 技 术 中心 4家 ,从 事 藏 医药 科研 的专 兼 职人 员 约 80余 人 。古 0
籍 文 献 整 理 取 得 阶段 性 成 果 ,先 后 抢 救 挖 掘 藏 医 药
动 站 资料 收 集 显 示 系统 ,实 现 了 5 4个 气 象 台 站 每小
项 ,初 步 揭 示 了藏 医药 的科 学 内 涵 和作 用 机 理 ,攻
时 1次 的观 测 资 料 的及 时 收 集 、显 示 、共 享 。 开 发 利 用 空 中水 资 源 ,建 立 了 由 飞 机 、火 箭 和 高 炮 等 组
青 海 斟 技
21 年第 1 01 期
“ 十一五" 青海科技助推农牧业发展
科 办
“ 十一五 ”期 间 ,青海 省科 技 工作 重 点 围绕油 菜 、
马铃薯 、蚕豆 、蔬菜 、中药材 、特色 果品 、牛羊 肉 、奶 牛 、毛绒 、饲草 十大特 色优势产业 ,开展科 技攻关和技

是作 物育 种水 平 和科 技创 新 能力 大 幅提升 ,经
时期
“ 十一 五 ” 期 间 ,我 省 藏 医 药 科 研 得 到 迅 速 发 展 ,已形 成 以科 研 院 所 为 主 体 ,藏 医 医疗 、高 等 院 校 、企 业 技 术 中心 并存 的 多 元 化 科 研 格 局 。 目前 我
了电子 政 务 系统 和 网 络 审批 系 统 ,食 品安 全 信 息 网 、

湟中县深入推进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措施与成效

湟中县深入推进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措施与成效
技术等 实用技术 5 O多项, 实现 了 由 单项技术推广逐步 向多项技术组装配套的综合推广 。 6增强农民科技务农 意识 从农科教统筹入手 , 狠抓科普 教育 , 强化科普 宣传 和科技 培 训, 充分利用冬季 农闲季节 , 开辟农业科技专题节 目, 广 泛宣传和 开展 农业 实用技术知识培训 。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 3 1 6期 , 接受 培训 的县 、 乡、 村干部和农 民群众 6万人次, 印发各种农业科 技资 料6 万多份 , 召开各种 现场会 5 0多次, 进一步提 高了广 大干部和
农 民群众 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种 田水平。 全县劳动力 的受训率和科
技入户率达到 8 5 % 以上。
7成 效 明显
7 . 1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按 照“ 调优 、 调特、 调强 ” 的思路 , 重 点加强 蚕豆 、 油菜、 马铃 薯、 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的生产, 全县完成农作物播种 面积 8 0 . 7万 亩。其中, 小麦 1 9 . 0 6万亩 ; 蚕豆 l 2 . 5 6 万亩 ; 马铃薯 1 5 . 1万亩; 青稞 0 . 3 2万亩 、 豌豆 0 . 3万 亩; 油料作 物 2 1 . 9 2万亩 ; 蔬菜 9 . 7 8 万亩 。蚕 豆、 马铃薯、 杂交油菜 、 蔬菜 等特 色优 势农作物 的种植 比 例达到 7 5 % 以上 7 . 2农 业 科 技 示 范 面 广 量 大 建设 各类 作物示范村 8 4 个, 示范面积 5 . 6 2万亩 。 其 中, 蚕豆 示范村 1 2个 、 示范面积 0 . 6万亩 ; 杂交油菜示范村 4 1 个、 示 范面 积3 . 6万 亩 ; 小麦 示 范 村 l 1 个、 示范面积 0 . 5 1 万 亩; 马铃 薯 示 范 村2 0个 、 示范面积 0 . 9 1万亩。建设上新庄镇 国家级万亩油菜 高 产示 范区 1个 , 平 均亩产 2 5 2 , 千亩展示 区亩 产 2 5 8 k g , 百亩攻 关 田亩产 2 6 6 , 新增总产 3 O . 1 8万 , 新增产值 1 3 2 . 8万 元 ; 在 拦 隆 口、多 巴镇建设 省级万亩蚕豆 高产 示范区 1 个 ,平均亩 产 3 5 3 , 比一 般 大 田亩 增 7 8 . 1 ; 在 海 子 沟 乡 建 设 省 级 万 亩 马 铃 薯高产示范区 i 个, 平均亩产 2 0 1 0 k g , 比一般大 田亩增 2 6 6 k g 。 示 范村 、 示范 区的建设不仅 实现 了项 目区农户 的增产增收 , 而 且最 大 限度 的发挥 了“ 点亮 一盏灯 , 照亮一大片’ , 辐射带动作用。 7 . 3增产增收技术得 到落 实 依托项 目实施 , 全县粮 油亩 产分别达 3 1 i 和 1 8 1 k g , 分别 比 基础产量亩增产 3 . 6 %和 5 . 2 %;集 中连 片全 膜马铃薯集雨栽培 技 术面积 8 l l 0亩 , 平均亩 产达 到 2 3 6 4 . 1 k g , 较未覆 膜马铃 薯亩 增产 4 1 8 . 5 k g ; 推广露地地膜蔬 菜 0 . 6万亩 , 地膜玉米 0 . 3万亩 , 推广种植 冬小麦 0 . 2万亩 : 建立旱作农业示范基地 1 8 0 0 亩, 建立 杂交油菜制种 田 7 0 0亩、 生产杂交油菜 种子 8万多 , 建立小麦 繁种 田 2 5 0 0亩 、 生产种 子 9 6 . 2 5万 , 建立蚕豆繁种 田 1 5 0 0亩、 生产蚕豆种子 4 5 . 6万 , 建立 马铃薯 原原种、 原种基地 1 2 0 0亩 , 生产微型薯 4 O万粒 、 原种 2 3 4 . 5 万 , 建立 马铃 薯繁种 田 2 . 2 万 亩, 生产种薯 4 5 1 0万 。

加强牧区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初探

加强牧区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初探

加强牧区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初探作者:才让多杰王建虹扎西措唐燕花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23期才让多杰王建虹扎西措唐燕花畜牧业是青海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海的发展中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青海牧区畜牧兽医新技术在推广过程中问题频出,导致牧区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开展的进度较慢、效果较差,不利于畜牧业的长久稳定发展。

本文对现阶段青海牧区畜牧兽医新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并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建议,以期能够为牧区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供些许参考,进而促进青海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青海牧区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1、思想观念较为陈旧目前,青海河南县牧区部分人员思想观念更新比较慢,对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的重视程度较低,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甚至有部分人员对牧区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存在抵触心理,对牧区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2、体制有待健全现阶段,青海河南县牧区畜牧兽医站体制有待健全,政府有关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畜牧兽医站缺乏科学的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随意性较大,工作开展的质量得不到必要的保障。

另外,有关部门对牧区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较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牧区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3、设备老旧情况严重当前,青海河南县牧区对牧区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关注较少,牧区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缺乏稳定可靠的资金保障,使得牧区畜牧兽医设备老旧情况较为严重,并不能满足现阶段工作开展的需求,进而对牧区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4、专业人才缺乏专业人才是牧区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在牧区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目前青海牧区专业人才较少,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人才缺乏较大。

青海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对策思考

青海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对策思考

区域经济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29卷第17期(总第445期)青海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对策思考余永庆(中共青海省委党校,青海 西宁 810000)[摘要]加快青海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对于增加农牧民群众收入,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保护与建设青海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青海发展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既有深厚的发展优势和潜力,也面临着一些特殊困难和限制因素。

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特色产业,转变发展方式,创新经营模式,促进产业融合是青海农牧业发展走向环境友好、特色鲜明、优质高效、生产生活生态良性循环的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青海;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发展[中图分类号]F327.8 [文献标识码]A农牧业在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占据重要地位,是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广大农牧民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

加快青海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而且直接影响到青海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1 青海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青海以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标,不断调整和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1.1 农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初见成效近年来,青海农牧业发展坚持生态优先,大力发展青海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生态保护与修复初见成效。

一是全面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规划、科学组织实施并完成了退牧还草、三江源地区、青海湖流域和祁连山流域等重大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有效遏制了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二是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奖绩效考核管理机制;三是加大农牧区环境资源整治,广泛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建立和完善了农田残膜回收机制,广泛开展养殖环节综合污染治理,农牧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1.2 农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引导下,近年来,青海农牧业发展根据主体功能区定位,统筹考虑区域优势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断优化和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农牧业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十一五”青海科技助推农牧业发展

“十一五”青海科技助推农牧业发展

“十一五”青海科技助推农牧业发展青海省位于中国西部,是我国农牧业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为了促进青海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青海省在“十一五”(2024-2024年)期间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为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在“十一五”期间,青海省积极推动农牧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了现代农牧业的发展。

一方面,青海省大力发展流转农场和现代化农牧业合作社,引导农民从传统农业向农业产业化转变。

另一方面,青海省加强畜禽良种优质种源的选育和推广,提高了畜禽养殖的品种质量和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同时,青海省还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改善了农产品附加值,促进了乡村经济的繁荣。

二、提高农牧业生产能力青海省还重点发展了农业科技与生产力的结合,提高了农牧业的生产能力。

一方面,青海省加大了科技引导农业生产的力度,优化了农业生产结构。

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了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另一方面,青海省加强了农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了农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减少了浪费,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水利用效率。

同时,青海省还研发出了适应高寒地区特点的农业机械和设施,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三、加强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青海省在“十一五”期间加强了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了科技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一方面,青海省加强了农牧业科技人员的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了科技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青海省建立了农牧业科技示范基地和技术推广示范户,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帮助农牧业生产者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益。

同时,青海省还加强了与农牧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利用企业的市场信息和技术优势,提高了农牧业的供给能力,推动了农牧业的现代化发展。

总之,青海省在“十一五”期间通过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为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提高生产能力,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为青海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1世纪的青海农牧业发展新模式

21世纪的青海农牧业发展新模式

21世纪的青海农牧业发展新模式青海是中国的重要农牧业省份之一,素有“中国饲料之乡”之称。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变化,青海农牧业发展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和实现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青海农牧业需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一、发展现代化农牧业青海农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着力推动现代化农牧业的发展。

现代化农牧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装备升级、管理提升等手段提高农牧业的效益、减少资源消耗、改善生产环境,推动农牧业向规模化、智能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在农业方面,可以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如精准农业、大数据农业等,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同时,还可以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如高原蔬菜种植、有机农产品等,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此外,农业还可以与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农旅一体化的产业链,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在牧业方面,可以发展现代化的畜牧养殖业。

可以引进先进的畜牧品种和养殖技术,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

可以推动养殖业与农产品加工、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循环农业的发展。

可以建设现代化的牧区冷链物流体系,提高畜牧产品的保鲜和运输能力。

二、促进农牧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青海的农牧业与旅游、文化、体育等产业具有良好的融合基础。

可以将农牧业与这些产业紧密结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综合性的农牧业发展模式。

可以发展农村旅游业,将农牧场打造成为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参观、体验农牧生活。

可以开展农村主题旅游活动,如采摘农作物、观赏牧民文化表演等。

可以推动名优农产品与旅游产品的深度融合,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可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利用农牧民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展文化演出、手工艺品制作等活动,提升农牧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可以发展体育健身产业,开展农牧民体育赛事、健身活动等,提高农牧民的体质和身心健康。

三、推进农牧业绿色发展青海是中国的生态保护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之一、青海农牧业要发展壮大,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保护好生态环境。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农牧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农牧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农牧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7.10•【字号】青政办[2012]195号•【施行日期】2012.07.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农牧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青政办[2012]195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农牧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指导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O一二年七月十日青海省农牧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指导意见(二O一二年七月)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农牧业科技创新力度,着力构建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的农牧业科技创新机制,切实提高良种良法的研究、推广、应用水平,加快推进高原特色青海特点现代农牧业发展。

现就我省农牧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充分认识农牧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十一五”以来,全省共取得农牧业科技成果259项,其中80项部分或长期应用于农牧业生产,成果转化率31%。

审定农作物新品种73个,良种覆盖率达到91%。

科技对农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9%。

经过努力,解决了一批制约农牧业生产发展中的技术瓶颈,特别在杂交油菜、脱毒马铃薯育种和家畜疑难杂病防治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为促进农牧业经济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但是,当前我省农牧业科研、教学、推广工作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农牧业科研教学与推广结合不紧密,研究与推广机制不活,各自为阵,相互分离,影响着科技研究与推广的有效衔接,造成生产中需求量大、农牧民迫切盼望的集成实用技术少。

二是年轻专业技术人员难以补充,致使队伍结构失衡、知识更新缓慢,队伍老化现象严重,农牧业技术推广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十分缺乏。

三是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接受新技术的能力有限,加之部分地区乡镇农技推广队伍弱化,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成为制约农牧业发展的瓶颈。

青海省畜牧科技实用技术现状及推广工作的建议

青海省畜牧科技实用技术现状及推广工作的建议
维普资讯
5 0
青 海畜 牧 兽 医杂 志
20 02年第 3 2卷第 5期 ( 总第 11 ) 6期
青 海 省 畜 牧科 技 实 用 技 术 现 状 及 推 广 工 作 的建 议
乔 有 明 ( 海大 学农 牧 学 院 ,地 总结 了青海 省畜牧业科技 对青 海经 济发 展的贡献 ; 分析 了畜牧 实用技术 的现 状及存在 的主要问题 ; 指 出了推广体 系不健全 、 推广经费不 足 、 实用技 术少 、 技信息不 畅和 劳动者 文化素 质低等 限制 实用技术 推广 的主要 因素 ; 科 并针对青海省 的实际提 出了今后开展科技 成果推广 的建议。 关键词 : 青海 ; 畜牧科技 ; 现状 ; 技术推 广 ; 建议 中 图分 类 号 :81 s.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0 375 (02 0—0 00 10 —90 20 )505 -1
技术尽快 应用于 畜牧 生产 , 发展 优质 高效 畜 牧业 , 作者 认 为技 术推广 工作应从 以下几方面着手 : 3 1 健 全科 技推广体 系 , 高推广队伍 的素 质 提高农牧业科 . 提 技 的普 及率 , 推进科技兴 牧 、 科教 兴牧 , 有健 全 的技术推 广 网 没 络体 系, 没有一 支 高素 质 的推 广 队伍 , 只能 是 空谈 。技 术推 都 广机 构 、 科研 单位 、 关学 术 以及科 技 人 员是这 一 体 系 中不可 有 或缺 的组成部分 。政 府部 门要 解决 技 术推 广 工作 的实 际 困难 和问题 , 要稳 定和加 强推 广 队伍 ; 计 划地 对农 牧 业技 术 推广 有 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 专业 进修 , 他们 不断 更新 知识 、 高业务 使 提
水平 。 科 技 推 广 机 构 和 人 员 也 要 转 变 观 念 , 服 “ 、 、 ” 克 等 靠 要 的 思 想 , 完成 推广任务 的同时 , 极 开拓有偿 服 务领域 , 赢得 在 积 以 生 存 和 发 展 的空 间 。 3 2 加强政 府部 门的职能作 用 就 我 省现 阶段 的实 际情 况来 . 看 , 技成果 所有者还没 有形成带着 自己的成 果到 农村 牧区推 科 广的氛 围 , 多农 牧 民还没 有 “ 技术 ” 意识 。在 这 种情 况 很 要 的 下, 政府部 门的作 用就是 桥 梁 和纽 带 , 科研 单 位 、 等学 校 、 把 高 生产单 位和农牧户 联接起来 , 开展 推广 试验 、 术培 训 、 技 咨询 服 务和示 范等活动 ; 组织畜 牧方面 的专 家 , 入 到基层 , 展重 点 深 开 技 术承包活动 。政 府部门的工 作人 员也必 须经 常深 入基层 , 开

青海乡镇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机制创新调研与建议

青海乡镇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机制创新调研与建议

青海乡镇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机制创新调研与建议摘要就青海东部农业区农业大县湟中县基层乡镇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机构设置、人员构成、工资待遇、农业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调研,提出了进行机制创新和改革的对策与建议,供政府和管理部门参考。

关键词农牧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存在问题;对策;青海湟中中图分类号 f3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2-0298-03根据青海省委和青海省农牧厅关于进行《乡镇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指示精神和安排部署,在青海省农业大县湟中县,就现有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机制创新、未来改革方向和对策等进行了调研和试点,提出建议和意见。

1农业生产现状湟中县地处青海省东部,是全省农业大县、人口大县。

全县辖10镇8乡、418个行政村,总人口47.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3万人,土地总面积2 700km2,现有耕地6.07万公顷。

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4亿元(现价),其中农业总产值(可比价)3.29亿元,畜牧业总产值达1.4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5%;农民人均纯收入1 742元,其中畜牧业人均纯收入408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3.4%。

常年种植的农作物有春小麦、油菜、蚕豆、马铃薯、豌豆、青稞、蔬菜等。

牲畜饲养量达78.53万头(只),其中存栏猪17.87万头、牛5.97万头、羊11.91万只、鸡42.78万只;肉、奶、蛋、毛产量分别达1.95万吨、30万吨、0.23万吨和235吨。

2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2.1农牧业科技术服务体系的机构设置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县已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农技推广、农机服务、良种供应、农经管理、蔬菜指导、动物防疫、畜牧兽医等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

农技推广体系:县一级为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乡一级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村一级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指导小组、科普协会和科技示范户;农机服务体系:县一级为县农机管理站和农机监理站,乡一级为乡镇农机服务站,村一级为农机技术示范户和农机操作手;良种供应体系:县一级为县种子经营管理站和县良种繁殖场,乡一级为乡镇种子站,村一级为特约良种基地村,就异地供种基地和繁种基地、繁种户;农经管理体系县一级为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乡一级为乡镇农业经济经营管理站,村一级为村会计;蔬菜指导和信息服务仅限县一级;畜牧兽医体系:乡一级为乡级畜牧兽医站,村一级为防疫员。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牧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意见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牧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意见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牧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意见【法规类别】农业科技与农机【发文字号】青政[2002]71号【发布部门】青海省政府【发布日期】2002.11.06【实施日期】2002.11.0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牧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意见(青政[2002]71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落实中共青海省第十次代表大会精神,深化改革,促进农牧业科技推广应用,加快科技兴农兴牧步伐,现就我省进一步加强农牧业科技推广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进一步明确农牧业科技推广工作的职能和任务(一)农牧业科技推广部门的职能。

农牧业科技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牧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牧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其主要公益性职能是:参与制定农牧业技术推广计划并组织实施;承担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动植物病虫草害测报防治与防疫检疫,护林防火,农牧业市场信息,技术咨询,草场土地承包管理,集体财务管理,农牧民负担监督管理和农牧民培训工作。

受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行使种子、化肥、农牧机械、农药、饲料、兽药等市场监督的基层执法职能。

并通过发展农牧业经营性组织和专业协会,为农牧民提供综合服务。

(二)农牧业科技推广工作的主要任务。

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最终要依靠农牧业科技进步和技术推广。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农牧业科技推广工作要为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特色农牧业、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实现新的农牧业技术革命作出贡献。

主要任务是:加快应用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实现农业的稳定、健康、持续发展;加快应用畜牧业实用技术,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为把畜牧业做强做大提供科技服务;依靠科技,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开发高原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畜产品,发展特色经济,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大力推广退耕还林还草技术,中藏药材及其它经济作物栽培技术,发展设施农牧业和生态农牧业,保护和建设农村牧区生态环境,为农牧业生产提供良好的外围条件;进一步建立健全适合市场经济的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建立一批农牧业科技产业化基地,造就和培养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牧业科技人才,为农牧业科技推广提供支撑。

关于进一步稳定和加强农牧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几项措施

关于进一步稳定和加强农牧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几项措施

关于进一步稳定和加强农牧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几项措施张生桐
【期刊名称】《青海农技推广》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导力量,是国家对农牧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牧业工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坚持巩固、稳定和健全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是农牧业各项工作的基本依托,是更好地将农牧业新技术传授给农牧民,加快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效地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根本途径。

在农牧业技术推广和农牧业社会化服务多元化的格局中,农牧业技术推广部门承担的社会公益性职能是其他任何组织不可替代的。

【总页数】2页(P9-10)
【作者】张生桐
【作者单位】810000,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
【相关文献】
1.加强农牧科技推广促进农牧业生产发展 [J],
2.加强地区电网调度管理确保安全稳定运行的几项措施 [J], 白培林;彭高辉;辜智刚
3.进一步加强计算机管理招生考试工作的几项措施 [J], 任福栋;孙菲
4.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牧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意见 [J],
5.加强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牧业生产增效农民增收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增强活力的长效机制研究摘要:通过对青海省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机制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明确了青海省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增强活力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青海农技推广长效机制建设的目标和主要内容,并就长效机制确立的路径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建设增强活力的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增强活力;长效机制;青海省目前,我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正在深化之中[1]。

青海省地处我国西部,在技术、资金和人才等方面较落后,因此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方面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今后一个时期内,对青海省而言,农牧业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农牧业发展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明显上升,构建青海特色现代农牧业任务将更加紧迫[2]。

如何结合青海省特殊的省情,在现有的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增强活力的长效机制,对青海省今后农牧业的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1 青海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机制建设现状及问题1.1 建设现状目前青海省的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推广机制建设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①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服务。

为了创新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制,青海省采取科技人员承包、租赁、联营、提供技术服务等多种形式,在所服务的村建立由科技人员管理与指导的科技示范基地和“三电合一”服务站,为农牧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与农牧民结成利益共同体。

②建设农牧业示范区。

为充分发挥现代农牧业示范区试验示范、成果展示、辐射带动功能和科技工作者的引领作用[3],青海省建立了农牧业示范区,促进“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逐步把农牧业示范区建设成为农牧业科技工作者技术创新基地、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涉农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基地、农牧民科技教育培训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探索构建“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村”的科技成果转化通道。

③构建农牧民合作社服务模式。

青海省按照区域布局与生产特点相适应的原则,依托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率先在种养业、农机服务、产业化经营、土地流转等方面创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培育示范带动效益好、科技运用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合作组织,逐步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牧业经济发展。

此模式对农牧系统农技人员的锻炼和青海省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④创建农牧业信息化服务机制。

建立了集各级农牧部门门户网站、村级信息服务站、县级综合信息服务大厅、视频热线呼叫中心为一体的信息服务体系,依托“12316”农技服务热线和“农信通”手机短信等信息建设,为农牧民提供多形式的农牧业信息服务,推进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信息化。

1.2 存在问题分析青海省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与机制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办公经费和推广经费不足。

县、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普遍存在着办公经费不足,办公条件简陋,缺乏交通工具、电子办公设备及办公运行费用等问题。

②基层农技推广力量薄弱。

乡(镇)种植业技术推广人员缺少,推广人员从事技术推广的工作时间难以保证。

大部分推广人员知识更新慢,在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不能适应新形势对农牧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要求。

③运行机制不活。

由于传统的农技推广体制缺乏激励机制、绩效考评机制、竞争上岗机制和农技推广责任制,县、乡(镇)农技人员在从事农技推广工作时,仅以完成财政专项和上级下达的农技推广任务为目标,农技人员缺乏农技推广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2 青海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增强活力的长效机制分析2.1 建设增强活力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等技术服务领域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4]。

中央自2006年以来非常重视对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建设,在2006年至2010年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中提到“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等与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机制创新密切相关的内容,青海省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长效机制建设是落实国家农业方针政策的要求。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是指农业科技推广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5],由其定义可以看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是潜在农业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载体。

因此,青海省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长效机制建设是改造青海传统农牧业、发展现代农牧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未来农牧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长效机制的不断创新和支撑。

2.2 长效机制建设的目标和内容青海省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增强活力的长效机制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要建立一个职能明确、运转良好、人员精干、人民满意,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现代农技推广与服务体系。

长效机制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4个方面:①巩固完善农技推广机制。

继续巩固“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农技推广计划—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的农技推广机制,努力把这种机制建设成为全省农技推广的主要模式;同时积极探索企业、协会、农牧民合作组织等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科技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目前的农技推广机制。

②调动乡(镇)农技人员的积极性。

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是提供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服务的第一线组织[6],农业部对加强乡(镇)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县级农牧业主管部门是乡(镇)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指导部门。

通过各种措施提高乡(镇)农技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理顺县级农牧业主管部门对乡(镇)农技机构的业务指导关系。

③改革县、乡(镇)服务体系,县级和乡级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是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基础[5],根据青海省于2012年对青南3州16县的农村牧区农技推广体系进行综合改革。

建立健全县、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合理设定农技推广岗位,农技推广岗位全部实行竞争上岗和聘用制。

同时,对县、乡(镇)缺少业务经费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加强与省级财政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建立县、乡(镇)业务经费的投入机制。

④大力开展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工作。

2011年青海省政府制定出台了《青海省农民田间学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青海省农民田间学校考核评估管理办法》、《青海省农民田间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和《青海省农民田间学校操作规程》等一系列制度,逐步规范青海省农民田间学校管理。

3 青海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增强活力长效机制建设的探索3.1 长效机制建设的路径青海省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增强活力的长效机制建设可简单表述为“一个明确、两个加强、三个保障”。

“一个明确”,进一步明确青海省农牧业技术推广的公益性职能,主要是结合青海省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产业的特点,对县、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应承担的公益性职能进行细化。

在细化公益性职能时,既要防止把政府应承担的公共服务简单地推向市场,也要防止脱离实际任意扩大公共服务范围。

农业是一个生产周期长、比较效益低、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的弱质产业,这一特点决定了农业技术推广公益性职能的长期存在[7],因此这“一个明确”确定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性质。

“两个加强”,一是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有效机制建设,发挥推广的主渠道作用。

调整人员结构,进一步落实农技推广一线的进村入户工作,通过政策调动农技人员到乡村一线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农技人员素质,重点是搞好农技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进农技推广手段。

二是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校的合作,解决先进实用技术来源匮乏问题。

利用国家投资项目建设的机遇,与科研院校进行合作研究,直接引进科研院校研究的最新成果,做好项目建设与农牧业科技推广的对接。

“三个保障”,一是经费保障。

农业科技推广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离不开政府在政策和经费上的支持。

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农技推广的主体只能是政府,但我国对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投资向来不足[8]。

政府要切实加大对青海农牧业科技的投入力度,突出支持农牧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技术创新,特别要保障基层农牧业科技推广机构人员的工资供给和工作经费。

二是组织保障。

实行“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同的运行机制,优化配置农牧业科学研究、农牧业教育和农牧业科技推广资源。

对项目的推广要实行推广单位一把手责任制,每个推广项目都有专门的技术人员牵头进行,做到村村都有示范户。

三是人员保障。

稳定现有农牧业科技推广队伍,同时创新人员使用机制,实行一套能激发推广人员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使用机制,结合人事行政管理部门推行的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实行岗位聘任,根据单位职能,重新定编、定岗。

3.2 长效机制建设的保障措施1)领导重视,建立健全的制度保障。

各级领导应该对建设增强农技推广体系活力的长效机制予以足够的重视,在人、财、物、制度等各方面予以支持,建立健全农技推广的五项制度和辅助制度,确保增强农技推广体系活力的长效机制得到长足的发展。

2)建立农技服务的快速反应机制。

充分利用电视、电话、电脑等现代设备,实施“电波入户工程”,设立24小时农技推广服务热线,开通青海农业信息交流网站,将农业服务真正送到偏远的农村,为农牧民提供高效、快捷的技术、品种和信息服务。

3)建立农资连锁的经营机制。

挑选有技术基础、会经营和善管理的农户,与信誉好、实力强的农业企业建立连锁经营超市,统一品牌、统一货源、统一管理,把最新的品种、技术和安全可靠的农资直接供应给农牧民,让农牧民用着放心,用后开心。

4)建立技术、信息、物资、销售一体化的服务机制。

建立与村级科技服务站相结合,在基层农资连锁站推行技术、信息和物资“三位一体”的农技推广机制运行。

县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将涉农部门、村镇科技服务中心、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户联系起来,形成服务网络,实现政府部门、企业和农户三者互联共享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

5)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努力提高农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农技推广以农牧民为对象,以教育、培训、信息传播、咨询服务为主要手段,根据农牧业的发展需要,向农牧民传播知识、技术和信息,提高农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改善农牧民生产和生活条件,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1] 许新清.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调查与改革对策分析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11(30):64-66.[2] 罗增海,许小宁,杜长鸿,等.农技推广员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的认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614-14616.[3] 陈玉萍,吴海涛.农业技术扩散与农户经济行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4] 靖飞,杨梅梅.农业技术人员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分析——基于江苏等七省统计数据的检验和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7):393-394.[5] 黄天柱.中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6] 鞠芳.安徽省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717-3718.[7] 高育清.对襄樊市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调查[J].湖北农业科学,2003(42):7-8.[8] 石敏,曾国珍.广东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博罗县的调查实证[J].广东农业科学,2009(7):313-3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