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发展畜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青海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倍 , 良草场是 2 倍 , 改 1 草地建设投入是 2 倍 。 4 草地建设有力地 增强 了草 原畜牧业 的发展后劲 , 进了畜牧业 持续 、 促 稳定 、 协
调 发展 。
24科技 含 量提 高 , 动 了传统 畜牧 业 向现代 畜牧业 . 推
转 变
20 0 0年 以来 , 在全 省范围内组 织施 实 “5 6计划 ”、 星 11 “
2 青海 草 原畜 牧 业发展 的现 状
21 生 产稳 定发 展 , 益 大 幅提 高 , 头数 畜牧 业 向 . 效 由
效 益 畜牧 业 转 变
20 年 , 0 6 全省共有各类 草食 畜仔 畜 7 99万头 ( ) 比 8. 只 , 20 0 0年增 长 2 . 仔畜 成活率 8 .%, 高 16个 百 分 点 ; 58 %, 8 7 提 . 20 0 6年全 省 草 食 畜 年末 存 栏 数 为 25 1 8万头 ( ) 总 3. 9 只 , 增头数达 7 0万头 ( ) 总增率达到 3 .%, 0 只 , 1 7 提高 54个百分 . 点; 能繁母畜 比例达到 5 %, 0 提高了 42 .个百分点 ; 全省草食畜 出栏率 、 品率达 到 3 _ 商 1 %和 2 .%, 3 5 8 分别提高 了 42和 57个 . . 百 分点 。草食畜 内部 比例结构 ( 、 羊 、 马 牛、 其他 ) 2 0 的 从 00年
顷, 占全 国可利用草原总面积的 1.3 草原可利用 面积仅次 44 %,
年不变”基本政策 的贯彻落实 , 不仅 从根本上解决 了 “ 草原无 主、 放牧无界 、 使用无偿 、 建设无 责”的问题 , 使草场 “ 大锅饭 ” 成为 已去不再复返 的历史 。而且极大 的调动了广大牧 民的生 产积 极性 , 民 自筹 资金搞 草地建设 的积极性 空前高涨 ,00 牧 20 年至 20 0 4年底农 牧民 自筹 资金 1 8 L 3亿元 ,全省牧 区冬春草
浅谈青海省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同 ,载 畜 量 有 明 显 差 异 。 青 海 天然 草 场 辽 阔 ,具 有 面 积 大 , 类 型多 .草 质 好 的 特 点 ,适 宜放 牧 各 种 牲 畜 。牛 羊 存 栏 2 0 30 多 万头 ( ) 每年 约 产 l0 0吨 牛 羊 , l 万 吨 牛 羊 肉 ,4 0 只 , 80 l 0 多 万 张 牛羊 皮 .这 是 发 展 畜 牧 业 的 有 利 条 件 和 宝 贵 的 出 1创 2 1
照 “ 府 保 密 度 、部 门保 质 量 ” 的 原 则 ,部 署 动 员 、组 织 力 政
3 加 大 经 费投 入 ,保 证 防 疫 经 费 . 6 动 物 防 疫 属 公 共 服 务 , 政 府 应 切 实 提 供 和 保 证 防 疫 经 费 。要 建 立 长 期稳 定 的 、 以 财 政 保 障 为 主 的 动物 防 疫 经 费 投 入 机 制 ,保 证 动 物 防 疫 工 作 的 正 常 开展 ,建 立 重 大 动 物 疫 病 防 治 储 备 金 制 度 ,确 保 突 发 重 大 动 物疫 情 经 费 及 时 、 足额 到
1 青 海省 畜牧 业发展 的现状
11 畜牧 业产 值 在 全 省 占有 相 当 大的 比重 .
药 品 ,生 化 制 剂 达 1 0多 种 产 品 ,为 国家 出 1 创 汇 提 供 了 可 0 2 1
靠 的 资 源 ,青 海 是 国位 。 同 时 要 增 加 动 物 防 疫 检 测 设 备 以及 开 展 工 作 的经 费 ,确
量 、筹 措 经 费 、 开展 工 作 ,确 保 各 级 动 物 防 疫 工 作 责 任制 的
落 实 。 强 化 督 查 ,确 保 政 令 畅 通 。 建 立 定 期 检 查 和 随 机 抽
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在当今社会,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作用。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环境压力的加大,畜牧业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当前畜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应对这些挑战。
一、资源利用不合理1. 饲料资源浪费:目前,畜牧业普遍存在饲料资源的浪费问题。
许多农民过度依赖进口饲料,造成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2. 水资源浪费:畜牧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然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却较低。
传统养殖方式没有有效控制水资源的使用,导致浪费现象频繁发生。
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应该提出以下建议:1. 提高饲料资源利用效率:发展饲料资源多样化、规模化生产,通过科学配方和饲养管理,提高能量和营养素的利用率,减少饲料的浪费。
2. 推广节水型畜牧业模式:引进先进的节水饲养设备和技术,优化畜禽舍、挖掘蓄水池等,实现循环利用和节约水资源。
二、环境污染问题1. 水土资源污染:随着畜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排泄物的处理问题日益凸显。
水体受到畜禽粪便和排泄物的直接排放,导致水体污染,影响水环境的健康。
2. 温室气体排放:畜牧业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尤其是甲烷气体的排放。
这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针对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发展循环农业模式: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开展生物气体化利用,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能源,减少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
2. 强化环保意识:加强对农民的环保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加强对环境友好型养殖技术的推广。
三、动物健康与安全问题1. 饲养环境差:许多传统养殖方式存在着饲养密度过大、通风条件差等问题,导致畜牧动物健康状况下降。
2. 兽药滥用:传统畜牧业中兽药的滥用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不仅对动物健康造成威胁,也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风险。
为确保动物健康与安全,以下是一些建议:1. 改善饲养环境:建设符合动物福利标准的畜牧场,并加强饲养条件的监管,确保畜牧动物能够良好生长,并减少疾病的传播。
青海省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青 海 省 是 我 国五 大 牧 区 之 一 ,6 0 万 h 阔 30 多 m广
的草 地放 牧 着 2 0 多 万头 ( ) 畜 , 以盛 产 牦 牛 和 00 只 牲 尤 藏 羊 而 闻名于 世 , 每年 可 生产 牛羊 奶 2 多t牛羊 肉1 万 , 2 万 t牛 羊皮4 0 , 0 多万 张 , 我 国独 具特 色 的重 要 畜产 品 是 生 产基 地 。牧 区生产 的畜 产 品不仅 满足 了少 数 民族 的 生活需要 . 也形 成 了青海 省 宝 贵 的 出 口创汇 优 势 。所 以 , 展 草 地 生 态 畜 牧 业 是 建设 大 青 海 , 发 实施 西 部 大
化 经 营的方 向发 展奠 定 了基础 。 3 发展 生 态 畜牧业 存在 的 主要 问题 31 放 牧 管理 方式 落后 . . 畜牧 业 产值低
生 态 技 术 同 传 统 畜 牧 业 的
精 华 紧 密 结 合 ,指 导 和 组 织 生 产 、 设 的 良性 循 环 , 建
保 护 和 建 设 生 态 环 境 ,持 续 发 展 现 代 畜 牧 业 的 一 种
开发 战略 的需 要 。
1 4
食用 , 于是冬 春季节牲畜 大量死亡 的现象 常有 发生 。同 时 实行混群放 牧 。 畜群 中公母畜 、 老幼 畜混杂 在一起 , 由 于畜群数量 过大 . 放牧人 员多 为单人 , 难控 制畜群 , 很 使 混群 放牧 的牲 畜 自行游走 采食 , 自然交配 。 32 草 原退 化 、 . 沙化 严重 , 地 生态 日趋 恶化 草
保的 , 可持 续 发 经 济 学 原 理 。运 用 系 统 工 程 方 法 .把 现 代 科 学 和
生 态 畜 牧业 试 点 建 设 项 目。 通 过 两 年 的 建 设 初 步 探 索 出 了 一 套 有 效 提 高 草 地 等 畜 牧 业 资 源 管 护 和 利 用 水 平 的 生 态畜 牧 业 生 产 模 式 : 形 成 了适 合 我 省 实 际 的 生 态 畜牧 业 建 设 措 施 、 准 和 标 考 评体 系 . 为推 进 畜牧 业 发 展 向规 模 化 、 约化 、 集 产业
青海省发展有机畜牧业的优劣势分析及对策
1 引言
有 机 畜牧 业 是 遵 照 一 定 的 有 机 畜产 品生 产 标 准 ,
在 整个 生产 过 程 中不 采用 基 因工 程获 得 的生 物及 其 产
的好 办 法 , 会直 接影 响青 海省 草 原生 态建 设 的效 果 , 同
时带 来 不稳 定 因素 。有机 畜牧 业 生产 是 在合 理 利用 草 地 资源 的基 础上 ,量草 而行 、 草定 畜 ” 以不破 坏 、 “ 以 , 不 污染 生 态环 境 为大 前 提 ,变传 统 的粗 放 型 畜牧业 为 具 有规 范 的生产操 作规 程 的一种 畜牧 业发展 形式 。因此 ,
施, 广大牧民面临牲畜饲养量大幅度下降 、 生产后劲不 足、 经济收入受影响等现实问题 。 虽然国家给予这部分
牧 民一定 的经 济补偿 和 后 续产 业支 持 ,但 因牧 民知 识 结构 、 处地 域 经济 社会 发 育程 度 等 因素 制约 , 收渠 所 增 道仍 较 窄 。在 这种情 况下 , 如无 实现牧 民群 众持续 增 收
§ T 7
条件 发展 有机 畜牧业 。
2 青海省发展有机畜牧 业的战略意义
2 1 生态保 护和 畜牧 业持续 发展 的有效 途径 .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保护好青藏高原 自 然生态环境提供 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随着青海省大部
分 牧 区退 牧还 草 、以草定 畜 等草 原 生态 建设 工 程 的实
维普资讯
20 年第 4 06 期
青 海 斟技
是 无污 染 、高 品位 、高质 量 的健 康食 品 , 目前 在 国际 市 场 上 的价 格 是 普 通食 品 的 2 l ~ O倍 ,具 有 广 阔 的 市 场 前景 。因此 ,发 展有 机 畜牧 业 是实 现青 海 省牧 区畜 牧业 生产 方式 和增 长方式 转 变 的重 要途 径 。 利用 青海 牧 区现有 的资源 条 件 ,大力 发 展有 机 畜 牧 业 ,以增 加产 品 附加 值来 实 现 畜牧 业发 展 和牧 民增
青海发展生态畜牧业问题研究
复草地生态功能 , 护好青藏 高原调节水资源 的 维
作 用 , 于实 现畜 牧 业 生 产 与草 地 生 态 保 护 协 调 对
1 7
青 海环境
第2 第 1 ( 0卷 期 总第 7 5期 )
21 00年 3月
发展 , 确保 我 国生态 安全具 有 十分重 要 的意义 。
集 约化 经营 转变 ; 增 长 方 式上 实 现 由单一 数 量 在 型 向质 量效 益型 转 变 ; 市 场 开拓 上 实 现 由局 部 在 小 市场 向 国际 国内大 市场拓 展 。 目前青 海省 正处
土地 总面 积 的 4 % , 中长 江 、 河 流域 水 土 流 6 其 黄 失 面积分 别 为 1 6 6万 h 7 3万 h 年均 输 0 m 和 3 m, 沙 量达 1 9 13 5万 t 。众 多 湖 泊 面 积 缩 小 甚 至 干 涸, 倍受 世 人 瞩 目的 我 国 最 大 的 内 陆咸 水 湖——
一
Hale Waihona Puke 式 。 这是实现全 面建设 小康社会 奋斗 目标 的新 ” 要求 , 是贯 彻 落实科 学 发展 观 的新 任务 , 中国共 是
产 党执 政兴 国理 念 的新 发 展 , 是 推 进 人 与 自然 也 和 谐发 展 的新 课 题 。青 海 省 地 处 青 藏 高 原腹 地 ,
位居“ 三江 之 源 ” 是 我 国重 要 的生 态 功 能 区 , , 境 内广袤 的草 地 与 冰 川 、 山构 成 了一 个 有效 而统 雪
一
、
经济发展与人 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 使人民在 良
好 生 态 环 境 中 生 产 生 活 , 现 经 济 社 会 永 续 发 实 展 。 “ 江之 源 ” 居青 海 省 , 我 国重 要 的 生态 ”三 位 是 功能区, 又是全 国五大 牧 区之一 , 如何 科 学合 理利 用草 地 资源 , 护 草地生 态 环境 , 力推进 生 态 畜 保 大 牧业 建 设 , 现草 与 畜 、 与 自然 、 源 和环 境 的 实 人 资 和谐 发展 , 是摆 在 我 们 面 前 的 一项 十分 重 大 而艰 巨的战 略任务 。
浅探青海畜牧兽医现状和发展
浅探青海畜牧兽医现状和发展青海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内陆省份,素有“中国水塔”之称,境内草原广阔,畜牧业资源丰富。
青海畜牧兽医事业的发展与青海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资源条件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青海畜牧兽医现状和发展两方面进行浅探。
首先,青海畜牧兽医现状。
青海是典型的畜牧业大省,因其绵羊饲养基数大、品种多样化而在全国有着重要地位。
青海的畜牧业资源丰富,年均草原面积达到 1.22亿亩,牧草资源约占全国的15%,拥有绵羊1900万只、牦牛2500万头、牛群2400多万头等。
青海畜牧业产值占全省农业产值的比重超过60%。
然而,青海畜牧兽医发展方面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青海畜牧业规模大,但基础设施薄弱,畜牧业生产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再者,青海的畜牧业发展也存在一些技术难题,例如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的问题仍待解决。
此外,青海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服务覆盖面较窄。
接下来,青海畜牧兽医的发展前景。
青海的畜牧业是该省重要的支柱产业,政府已经明确将其作为优势产业加以支持和发展。
随着政府的支持和投入,青海畜牧兽医行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首先,在基础设施方面,政府将加大投资力度,完善青海畜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例如修建更多的畜舍、养殖场等,改善畜牧业生产和管理的条件。
这将有助于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和质量,提升青海畜牧业的整体竞争力。
其次,青海将加强畜牧业技术创新和研发,提高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的技术水平。
通过引进先进的畜牧兽医设备和技术,培养畜牧兽医人才,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提高青海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总的来说,青海畜牧兽医现状和发展前景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支持和投入。
青海作为畜牧业大省,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发展潜力巨大。
然而,也需要解决好畜牧业规模化发展和科技创新方面的问题,并加强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
相信在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下,青海畜牧兽医行业必将取得更好的发展。
青海省草原生态保护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展望
青海省草原生态保护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展望1. 引言1.1 青海省草原生态的重要性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也是我国草原面积最大、生态系统最为完整的省份之一。
青海省草原生态系统是青海省重要的生态资源,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保障生物多样性和地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草原生态系统在地球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自然生态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基础。
青海省草原生态系统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其生态功能十分明显。
青海省草原生态系统保护,不仅关系到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还对全球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青海省草原生态保护工作,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青海省草原生态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积极推动草原生态保护工作,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1.2 青海省畜牧业发展现状青海省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畜牧资源和广阔的草原地带。
目前,青海省的畜牧业总体发展势头良好,规模不断扩大,品种不断丰富,产品质量逐步提升。
在牲畜方面,青海省主要养殖的有牦牛、藏羊、绵羊等,其中藏羊是当地的特色品种,以其肉质鲜美、耐寒耐瘠而闻名。
青海省还发展了牧草育种、饲草种植等相关产业,以满足畜牧养殖的需要。
青海省畜牧业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是资源短缺,由于青海省地广人稀,畜牧资源有限,特别是水资源匮乏,限制了畜牧业的发展。
二是生产技术落后,部分畜牧户仍采用传统养殖方式,养殖效率不高,产品质量不稳定。
三是市场营销滞后,畜牧产品的销售面临着价格波动大、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
青海省畜牧业发展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资源整合、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工作,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应该出台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引导畜牧业走绿色发展道路,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有机畜牧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理
与饲料 20 0 8年 第 8
青 海 省 三 江 源 地 区有 机 畜 牧 业 生 产 现 状 及 发 展 对 策
王雅丽 程 洪杰 李元 龙
( 吉林 省通榆 县动 物检 疫站 ,吉林通 榆 1 7 0 ) 3 2 0
摘要 关键词 通过对发展有机畜牧业生产立地条件的分析 , 探求 三江 源地 区牧 民增收新途 径 , 出有机 畜牧业 的 提 有机畜牧业 ; 生产现状 ; 发展对策
条 件
2 1 政策优 势 .
3 存 在 问题
. 国家 实施 西 部 大 开发 战略 实施 以来 , 项 方 针 3 1 资金缺 乏 各 缺乏 保 障牲 畜福 利 的配 套 设 施 建设 费用 ( 括 包 政 策正 确 , 施得 力 , 措 为青海 有 机畜牧 产 业化 提供 了
饲 有关 技术 引进 费用 等 ) 。 历 史机 遇 , 部大 开 发 战 略 与三 江 源 生 态 保 护和 建 刈割 草场 建设 、 草加 工 、 西
态 条件 , 畜牧 业生 产 发展 一 直 走 依 赖牲 畜数 量 增加 收 入 的途 径 , 导致 草 地 长期 超 载 , 地 退 化严 重 , 草 畜 牧业 生产 发展 受 到 限制 。仅仅 通 过 增 加设 施 , 施 实 提 高牲 畜质量 、 加快 出栏 等 生产建设 措 施 , 大幅 度 要 提 高牧 民收益 的难 度很 大 。若 利用 天然 草地无 污染 的优势 , 大力 发展 有 机 畜 牧业 , 使 肉 、 产 品 价 格 可 乳 至少 提高 3 以 上 , 上 配 套 措 施 的综 合 作 用 , 0 加 可 使 牧 民经 济 收入增 加 一 倍 以上 , 因此 在 三 江 源 地 区 发展 有机 畜牧 业生 产 是 挖 掘 畜牧 业 生 产优 势 , 护 保 生态 环境 的最 佳 途径 。一 方 面 , 机 畜牧 业 生产 要 有
关于共和县畜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共和县畜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调查背景共和县位于青海省南部,是一个以牧业为主的县城。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畜牧业发展已经成为该县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
为了深入了解共和县畜牧业的现状和发展状况,我们组织了一次调查,并撰写了本报告。
调查对象我们选择了共和县各乡镇的养殖户、养殖合作社、养殖企业和有关政府部门负责人等作为调查对象。
经过现场实地走访和访问调查,我们得到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认识了共和县畜牧业发展的面貌和现状,同时也了解了该行业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畜牧养殖情况根据调查,共和县现有各类家畜共约 210 万头,其中绵羊占据了60% 的比例,牦牛和猪分别占 15% 和 10%,其余为骆驼和马等。
畜牧养殖业已成为该地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在其中羊是最主要的农产品。
同时,共和县养鸡和水产养殖业也在不断发展。
畜牧业现状分析根据调查,共和县畜牧业发展已经走上了绿色生态、多样化、品种精选、规模化和专业化的道路。
大多数养殖户采取了集中养殖的模式,利用现代化设备和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然而,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1. 饲料缺乏共和县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干燥、土地贫瘠,草原资源稀缺。
养殖户养殖时往往会因为饲料干缺不足而使畜禽长期处于饥饿状态,从而降低了它的产量。
2. 经济效益低畜牧业存在着小散农户多、养殖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导致其经济效益较低,毛利率较低等。
3. 疾病高发畜牧养殖业的疾病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户的大问题,常见的动物疾病有口蹄疫、猪瘟、瘤胃酸中毒等,疾病的治疗和防控是畜牧业畜牧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4. 环境污染养殖过程中不少农户使用含有重金属和抗生素的饲料,造成畜禽排泄物中有害物质和化学物质的排放给环境带来巨大的污染。
畜牧业发展对策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和推动畜牧业的发展,共和县政府和农村合作社等组织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1. 加强知识普及政府应当加强关于畜牧业现代化的知识普及、技术培训和品牌营销等方面的工作,提高养殖户的生产水平和市场接触率。
青海省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0.4作者简介:杨晓梅(1974.5-),女,青海省兴海县人,大学本科,草原师,研究方向:草原保护管理。
青海省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杨晓梅(青海省兴海县农牧局森林草原防火办813399)摘要:我国草原面积在全世界排名第二位,占全世界草原总面积的13%。
青海省畜牧业是本省的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以前牧民的生活非常艰苦,生态畜牧业发展缓慢。
同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分析了青海省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为青海省畜牧业的发展贡献一分力量。
关键词:青海省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建议1青海省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青海省地势高,气温低,生态环境脆弱,全省有9个草地类型。
青海省作为我国的五大牧区之一,草场面积广大。
近年来,受人为破坏和风寒侵蚀等因素的影响,各类草场退化严重,各种自然灾害使草地有机质大量流失。
青海省草地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草场生态的破坏使这些资源逐渐丧失,草场超载及青藏高原独特的高寒气候让草原保护的难度不断升级。
多年以来,青海地区的草原一直在退化,对草原的攫取远远大于对草原的保护。
2存在的问题2.1草场急剧退化,生态环境不合理青海省草场资源丰富,牧民逐水草而居。
由于青海省经济基础薄弱,自然环境恶劣,使得牧民的生活主要靠粗放的游牧来维持。
久而久之,草场退化严重,生物种群减少,草原的生产力开始退步,生态环境进入恶性循环状态。
2.2草原破坏严重,生态环境不协调草原的退化是长期破坏积累的结果。
首先是草群变矮,操场上植被的组成产生变化,毒草开始滋生,土层被破坏,接着草群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生态环境开始变得不协调。
人们为了维持生态生产安全,不得不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资金。
2.3生物资源破坏严重青藏高原草地资源非常丰富,里面孕育了很多独特的动植物资源。
受高原独特生态环境的影响,草原上的生物抗逆力很强,可以说这里是世界上唯一的高寒种质资源库。
但最近几年,人类对各种草原上的珍稀动植物资源的攫取越来越无度,让这些珍稀动植物资源逐渐减少。
大西北地区的农牧业发展现状如何
大西北地区的农牧业发展现状如何提起大西北地区,人们脑海中往往浮现出广袤无垠的草原、雄浑壮阔的山脉和一望无际的沙漠。
这片土地不仅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其农牧业发展也在时代的浪潮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与挑战。
大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地域辽阔,气候条件多样。
在农牧业发展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和面临的困难。
从农业方面来看,大西北地区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
例如,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其得天独厚的光热条件和广袤的土地为棉花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的环境。
同时,西北地区还盛产各类特色农产品,如宁夏的枸杞、甘肃的马铃薯等。
然而,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农业灌溉主要依赖于河流和地下水。
在一些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与东部地区相比,西北地区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灌溉效率不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
这使得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人力,生产效率难以提高。
同时,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成本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农业的发展。
在农业科技方面,虽然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差距。
例如,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速度较慢,农业信息化水平不高,农民获取农业技术和市场信息的渠道有限。
再看畜牧业,大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
广阔的草原为牛羊等牲畜提供了丰富的草料。
新疆的细毛羊、宁夏的滩羊等都是闻名全国的优良品种。
然而,随着畜牧业的发展,草原生态保护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沙化现象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促进大西北地区农牧业的发展,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农业方面,加大了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积极引进和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青海智慧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16摘要:该文分析了青海智慧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并根据现状对青海智慧畜牧业的发展数字化转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产学研融合,新技术的落地对数字化转型、决策支撑、经济发展、区域振兴发挥的作用,以及未来青海智慧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进行了系统思考,提出了对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智慧农牧业;融合式发展;数字化穆天红 1.2 数字化助力优势凸显近年来在畜牧业生产活动中,各类自动化辅助设备,计算机、信息采集、无人机等装备的应用不断增多,一方面提高了畜牧业的产出效率,对规模化养殖,提升产品质量与品质有助推作用,另一方面不断凸显计算机等一类自动化设备和软硬件对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性,为推动智慧畜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
1.3 产学研协调同步青海农牧业大数据平台在智慧畜牧业方面主要包括了兽医、畜牧、饲草、渔业等板块。
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的牦牛藏羊可追溯体系建设项目已经采集了620万头(只)的牦牛藏羊数据信息,实现了牦牛藏羊从出生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实现。
在动物检疫、运输、电子合格证方面有牧云通系统的推广和使用。
另外科研方面对种畜智能识别、体质量估计、生长拟合等方面有一些研究工作正在逐步展开。
2 面临瓶颈青海牧区一般为高海拔,少数民族聚集区,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完善条件相对较差,物流成本高,通讯服务的稳定性较低,电力能源基础设施少,并且畜牧业仍以放牧为主。
2.1 地理环境因素交通便利和电力能源供应是信息化的基础条件,由于高海拔、地广人稀、生态环保等缘故,交通设施和电力基础设施的稳定性较低,对信息化亟需的硬件支撑维护、信息传输等造成不利影响。
2.2 社会发育迟缓民族地区社会形态发育迟缓,社会治理水平相对较弱,导致新技术、理念、方法等在这些地区的推广和使用曲线缓慢。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信息化时代的趋势,青海省作为全球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三江之源、“牦牛之都”“藏羊之府”,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畜牧业一直是青海省重要产业。
关于青海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展的道路。我们讨论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 态 , 正 治理环 境 , 已成 为全省 广 大干部 和各 族群 众 的共
是从 这个 意义上 考察 和研究 草原 畜牧 业持续 发 展面 识 。 临 的各种 问题 。 () 2 畜牧业 的基 础 地 位 进 一 步加 强 。党 的十 五 进一 步 明确 了农 业 在 国民经 济 青海 是长 江 、 河 、 沧 江 的 发源 地 , 我 国 主 届 三 中全会 才 以来 , 黄 澜 是 要 的水源 地之 一 , 区域涵 养水 源功 能显著 , 是我 国生 中 的重 要地 位 , 牧 业作 为 大农 业 的一 个 重要 组 成 畜 态 环境建 设 的重点 地 区 。青海 的生 态恶 化 问题 越来 部 分 , 在维 护 民族 地 区稳定 , 促进 民族 经 济发 展方面 越 引起党 中央 、 国务 院 的密切 关 注 和 高 度重 视 。温 发 挥 的重要 作用 被 广 大 干部 群 众 所 认 同 , 且 具有 而
来讲重点是草原” 。全省有可利用草原面积 47 亿 .4
亩, 占全 国可利 用草 原总 面积 的 1 . 3 , 4 4 草原 可 利
一
步加快发展的宝贵经验。
() 3 我省 草地 资源 丰富 , 有 良好 的开发 条件 和 具
用面 积 仅 次 于 内 蒙古 、 疆 、 藏 , 全 国第 四位 。 广 泛 的发展前 景 。草 原 作 为第 一 性 生 产 资 料 , 仅 新 西 居 不 青海作 为一 个 以草 原 畜 牧业 为主 的牧 区省 份 , 加快 面积 大 , 、 等优 良草地 占全 省 可利 用 面积 的 一 二 发展 草 原 畜 牧 业 , 力 实 现 人 口 、 源 、 态 、 济 6 . 3 , 努 资 生 经 23 而且 牧 草 品种 繁多 , 营养 丰富 , 全省 天然 草 “ 四位 一体 ”不 仅是 青海 经济 持续 发展 的首要 前提 , 地 具有 饲用 价值 的植 物 达 16 0种 左 右 , 中家 畜 , 0 其
青海海北生态畜牧业发展优势与对策
5% ,禾 草 高 度 下 降 了 2 %以上 。 0 0 ‘
222 物 种 减 少 .生物 多样 性 下 降 .. 海 北 州 本 身 的特 有 景 观 和 生 物 种 群 数 量 急 剧 下 降 ,生 物 物 种 分 布 区 缩
境 为 前 提 , 以科 学 合 理 利 用 草 地 资 源 为 基础 ,以推进 草畜平 衡为 核心 ,以
低 ,单 位 面 积 产 草 量 大 大 降 低 .优 质
32 9 0万 , 其 中 : 牛 肉 1 8 1 0万 ,
羊 肉 22 4 0万 k , 猪 肉 3 0万 k , 牛 g 2 g
羊 肉 占 肉类 总产 量 的 9 .%。 1 8
2 海 北 州 生态 畜 牧 业 发 展 现状 21 发 展 生 态 畜牧 业 的 有 利 条件 .
是 藏 羊 和 牦 牛 ,是 销 售 市 场 深 受 欢 迎 的 天 然 绿 色 食 品 。 岩 羊 、 雪 鸡 等 野 生 动 物 种 群 数 量 不 断 增 加 , 可 以合 理 开 发 和 利 用 。这 些 资 源 都 为 发 展 生 态 畜 牧 业 ,进 军 生 态 畜 产 品 市 场 创 造 了有
亿 元 。 其 中 农 牧 业 总 产 值 91 .5亿 元 ,
利 的 条件 。
22 发 展 生 态 畜 牧 业 的 不 利 因 素 -
221 草 原 退 化 ,生态 功 能 下 降 ..
从 目前 海 北 畜 牧 业 地 严 重 退 化 。如 : 门 源 县 同 2 0世 纪 5 0年 代 相 比 ,草 地 生 产 能力 降
青海海 北生态畜牧业发 展优势与对策
20 0 9年 ,全 州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4 . 25 7
青海省民和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同时 , 地方 财政 能对 被 无 害 化 处理 的畜 禽 的饲 养 者 给 以适 当的补偿 。
( 责任 编辑 : 翁 丽)
由于农 村畜 禽 养 殖量 大 , 死 畜 禽 量 也 大 。 目 病
.
7 2.经 营 与 管理
饲料 21 0 0年 第 2
由农牧部门牵头 , 同工商、 会 质监等部 门, 于每 环境 、 空气等污染。因此 , 最好的办法是在市和重点
年的疫病 流行期 加 强 对各 屠 宰 场 点 、 贸 市场 的督 县建 动物 尸体 焚 化场 , 问题 得 到 彻底 解 决 。于此 农 使
查 , 防病害畜 禽产 品进入 流通 环节 。 严
日~4月 8日, 组织 人员深 入 乡镇 、 模养 殖 场 ( ) 展 规 户
调研 , 召开有关 人员 参加 的座谈 会 , 科学 分析 当 并 在
今后 建设现 代畜牧 业 的对策 。
奶 牛饲 养呈 现强劲 的发 展势 头 , 已成为 川 口 、 马 青 海省重 要 的奶牛 生 产 基 地 和西 宁 、 兰州 两 大 省会 城 市 的鲜 奶供 应基 地 。贩运 育肥 和 自繁 自育相 结合 的 肉牛 、 羊生 产 , 开 始 步 人产 业 化 的生 产格 局 , 也 为 1 3 特 色规模 化养 殖成 为畜 牧业 中的一 大 亮点 .
步
3 今 后 的发 展 思 路及 对 策
3 1 推进 规模养 殖小 区 ( ) . 场 建设 , 升畜牧 业整体 提 按 照发 展高效 、 生态 、 保 型 畜牧 业 的要 求 , 环 以
1 5 社 会化服 务 网络 初步 形成 , 业化 经营 开始起 生产 能力 . 产
违法 行为 , 依照动 物 防 疫法 的规 定 追究 当事 人 的 法 疫 监督 机 构 所 有 的 小 型 焚 化 炉 只 能 烧 家 禽 和 小 动
青海祁连县畜牧业现状及发展高效畜牧业对策
畜 牧 业 ; 状 ; 策 现 对
生态 型、 效益型 、 市场型畜牧业 , 大力促使畜牧业 向高产 、 优质 、 高效和经济 、 社会效益稳定协 调发展 。
1 畜牧 业 现 状
技含量 不 断提 高 , 动物疫 病得 到有效 控制 , 历年来 已
配套 ” 9 户 , 36 1 占全 县 牧 户 总 数 的 9 . 7 , 中 被 低矮稀 疏 , 鼠类 繁 衍 与 活动 提 供 了最 适 宜 的条 7 8 其 给
建成 围栏 草场约 6 7 m2畜 均 占各 0 8 , . 1h , . 6m 建成 件 , 严重 的 鼠害 , 草 皮结 构 被 破 坏 , 草 地 演替 为 使 使
维普资讯
养 殖 与饲 料 2 0 第 3期 0 8年
经 营 与 管理 . 9. 9
青 海 祁 连 县 畜 牧 业 现 状 及 发 展 高 效 畜 牧 业 对 策
马 寿 录D 马继 琴 刘贵 元 D ’
( 青海省 祁连县 畜牧 兽 医站 , 海祁连 8 00 ; 青海 省祁连 县扎麻 什 乡畜牧 兽 医站 , 海祁连 800 ) ” 青 140。 ’ 青 14 0
场供 给发 生 了一 定 变 化 。2 0 0 6年 , 县 牛 羊 肉、 全 牛 表 现最 为严重 。由于采食 过度 、 载放 牧 , 响 了植 超 影 奶 和绵羊 产 毛量分 别达 1 5 、 2 和 1 0 。 物 种群 的繁衍 和更 新覆盖 度 , 高 明显下 降 , 良牧 02 4t96 4t 6t 3 株 优 肉奶 等主 要畜产 品 的市 场供 给 已由过去 短缺 变为供 草 逐年减 少 , 杂毒草 大量繁 衍 , 地植 被 向退 化方 面 草 应 充足 。三是基 础 设施 建 设 不 断加 强 , 产 条 件发 演 变 。牧 草产 草量 越来越 低 , 1 生 近 O多年高寒 草场产 生 了变化 。截止 2 0 年 全 县累计建 成 防灾基 础“ 06 五 草量 下 降 了 1 . 。 由于 超 载 放 牧 、 场 退 化 、 5 3, 9 6 草 植
青海省加强草原建设实现生态畜牧业发展
青海省加强草原建设实现生态畜牧业发展1. 引言1.1 青海省加强草原建设实现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青海省位于我国西北部,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区之一,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
由于长期的过度放牧和不合理开发利用,青海省部分草原面临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和草原生态环境的稳定。
加强草原建设实现生态畜牧业发展成为青海省当前的重要任务。
只有通过加强草原生态保护、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推动草原生态修复和提高畜牧品质产量等措施,才能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草原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青海省加强草原建设不仅有利于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还可以有效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青海省畜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青海省加强草原建设实现生态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必要性,需要各级政府、畜牧企业和农牧民共同努力,共同推动草原生态环境和畜牧业的双赢发展。
2. 正文2.1 青海省草原资源现状分析青海省是我国草原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拥有着广阔的草原面积和丰富的草原植被资源。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青海省草原总面积超过了5000万公顷,占据了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0%以上。
优质牧草广泛分布在各大草原地区,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青海省的草原资源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大通河、青海湖、可可西里等地区,这些地方地势平坦,气候适宜,水资源充足,是优质牧草的重要生长地。
青海省还拥有着丰富的草原动植物资源,其中包括藏羚羊、藏原羚、藏鹿等珍稀物种,这些物种的存在为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健康提供了重要支撑。
青海省的草原资源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草原生态系统破坏等。
加强草原建设,实现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已经成为当前青海省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规划,才能确保青海省草原资源的永续利用,为生态畜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2 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在青海省,政府为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
青海省散养奶牛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青海省散养奶牛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青海省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省份,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和适宜的牧业气候条件。
在青海省,散养奶牛是一种传统的养殖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散养奶牛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进行改善和发展。
本文将着重探讨散养奶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1. 草原资源过度开发青海省的草原资源丰富,但随着散养奶牛数量的增加,草原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呈现出了过度的倾向。
部分地区因为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植被破坏,甚至导致土地沙漠化的严重问题。
2. 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散养奶牛随意放牧导致的草场过度损害,使得许多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一些濒临灭绝的植物和动物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3. 饲养管理水平低下部分农民对于散养奶牛的管理水平较低,缺乏科学的饲养和管理知识,导致牛只的疾病防控不到位,养殖效益低下。
4. 产品质量和安全隐患由于散养奶牛的饲养管理水平低下,牛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这不仅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也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了威胁。
5. 养殖者收益低散养奶牛的养殖成本高、管理难度大,且由于草原资源过度开发导致牧场面临着环境和生态问题,因此造成了养殖者的收益较低的问题。
二、发展建议1. 科学合理利用草原资源提倡青海省的散养奶牛业在草原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要注重生态平衡,不可盲目过度放牧。
加强对草场的保护和恢复工作,限制过度开发,保护好当地的草原生态环境。
2. 强化管理与服务逐步提高散养奶牛的饲养管理水平,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建立和健全管理服务体系,包括加强对牛只的疾病防控,规范饲养管理行为,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3. 加大科技投入青海省的散养奶牛业要加大科技投入,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和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养殖效益,加强养殖者的科技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技水平和管理能力。
4. 推动合作社发展鼓励散养奶牛养殖者组建合作社,引导养殖者加强合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通过规模化经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青海牦牛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青海牦牛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青海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大省,牦牛是青海牲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海重要的畜牧业资源。
牦牛肉、牦牛毛、牦牛皮等产品在市场上有很高的价值,因此,牦牛产业的发展对于青海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发展现状目前,青海牦牛产业存在一些问题,如生产水平不高、科技含量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等。
同时,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对牦牛产品的质量和品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发展目标为了推动青海牦牛产业的发展,我们制定了以下发展目标:在未来五年内,提高牦牛养殖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水平,培育一批知名品牌,提高牦牛产品的附加值,实现牦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策略1.加强科技支撑加大科技投入,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牦牛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牦牛养殖业的结构,提高优良品种的比例,提升牦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加强品牌建设加大对牦牛产品品牌建设的投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产品附加值。
4.完善市场体系建立健全的牦牛产品营销网络,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五、实施方案1.加强科技研发,推广先进技术,提高牦牛产业的科技水平。
2.加大对优良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力度,提高牦牛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3.加强对牦牛养殖业的政策支持,鼓励农民参与牦牛养殖,提高养殖效益。
4.加强对牦牛产品品牌建设的支持,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5.加强对牦牛产品的市场开发和营销网络建设,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六、保障措施1.加大对牦牛产业的财政投入,提高对牦牛产业的支持力度。
2.加强对牦牛产业的政策扶持,为牦牛产业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3.加强对牦牛产业的技术培训和人才引进,提高牦牛产业的人才水平。
4.加强对牦牛产业的监管和服务,保障牦牛产业的健康发展。
七、总结青海牦牛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将按照以上实施方案,加大对牦牛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牦牛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牦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发展畜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畜牧业是青海的支柱产业,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产业。
畜牧业发展与否,直接关乎着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牧区广大少数民族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进程,也是能否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目标的关键。
由于青海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生态环境、特殊的气候条件孕育了特殊的高寒干旱环境,草地生态处于低效转化的状态,形成一个极其脆弱的生态系统。
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加之超载放牧、乱采滥挖等人为不适当干预强度的增加,导致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状况进一步加剧,生态恶化又引起生存危机,部分地区的牧民被迫离乡谋生,出现“生态难民”现象。
生态环境状况严重地制约着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实现青海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困扰各级政府、广大干部群众的一个紧迫而又现实的重大难题。
那末,既要保护生态环境,又要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实现牧民增收目标的途径究竟在哪里?青海畜牧业发展的优势是什么?值得研究。
本人提出一些观点供商榷。
一、值得一提的数字青海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有天然草原面积5.47亿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0.46%,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4.74亿亩,占全国牧区半牧区可利用草原面积的14.43%。
在这片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的原始半原始的高寒草原上,饲养量最大、分布最广的藏系绵羊和藏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特有品种,存栏数达2400万头(只),其中藏牦牛存栏数居全国第一位,占世界总存栏数的三分之一。
藏系绵羊和藏牦牛自人类驯养以来,始终处于“逐水草而居”的散养状态,这在畜牧业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独一无二。
这一独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态系统,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不可多得,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
据统计,共有兽类1O7种,占全国兽类种类的1/4;鸟类292种,占全国鸟类种类的1/5。
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名录的动物共110种。
天然鱼类48种,其中青海湖裸鲤最为有名,是亚洲高原地区的特产鱼类。
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3000种,有药用价值的1350种,著名中药材50多种,如冬虫夏草、大黄、藏因陈、红景天等。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
“三江源”是我国和亚洲最重要河流的上游关键源区,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生态调节区,对全国、全球的大气、水量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
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来自这一地区。
三大江河流域面积达347640平方千米,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49%。
“三江原”地区,雪山连绵、冰川纵横,水资源丰富,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水塔”。
我国最大的内陆成水湖青海湖,面积达4500多平方千米,是世界著名的湿地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
青海的生态地位在全国乃至世界的都十分重要,其变化不仅对本地区、周边地区和全国的生态环境以及全球气候变化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二、一个“沉重”的话题青海畜牧业历史悠久,是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传统产业,也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所谓常讲常新,就是在畜牧业的发展历史进程中,无论是以生产队为单位的集体经营或实行双层承包经营责任制,还是草场承包到户等形式,每一个阶段中都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并运用许多新的技术、经营理念、方法和措施推进畜牧业发展。
比如实施以冬春草场人工饲料基地建设、草原围栏、牲畜暖棚圈为主要内容的草原基础建设和青南牧区防灾基地配套建设等工程措施,努力探索高寒草原畜牧业的发展路子。
尤其是“九五”以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重视下,从“九五”计划至2004年,全省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草原建设投资达24.27亿远,其中国家投资12.44亿元,农牧民自筹11.83亿元,治理退化草原3495万亩,退牧1540万亩,约占草原可利用面积的10.62%;累计建成围栏草场3292万亩;改良退化草原4728万亩;多年生人工草地保留面积342.75万亩;草原鼠害累计防治面积达2.14亿亩。
上述可谓新。
所谓“沉重",就是说,虽然在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实施了新的技术、经营理念,采取了在每个阶段力所能及的资金投入和工程措施,也取得了阶段性的发展。
但青海畜牧业未能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养畜的现状,“逐水草而居”依然是草原畜牧业的主要经营形式;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牧民群众的生产方式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依然是全省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最大的难题;我们为畜牧业现状的改善而进行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草原基础建设等方面实施的工程措施所做的努力和实际效果与初衷相距甚远;畜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国家高度重视和关注青海草原生态保护,先后在三江源地区建立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隆宝自然保护区”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青海省政府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也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
由于保护与治理力度有限,草原生态恶化的趋势并没有得到遏制。
从上世纪9O年代开始,全省草原退化呈加速趋势。
到2O00年,全省中度以上退化草场面积达到2.53亿亩,占全省可利用草场面积的53.38%。
草原退化弓I起鼠虫害,草原鼠虫泛滥肆虐,又加剧草原生态恶化。
20世纪80年代初全省草原资源普查中,我省天然草原理论载畜量为3625.45万个羊单位。
目前,由于草原退化,全省草原理论载畜量只相当于普查时的7O~8O%,为2538~2900万个羊单位,约超载1047~685万个羊单位。
据有关部门统计资料,现在实际草原承载各类牲畜最少也有2526万头只,折合羊单位4O53.61万羊单位,按现有草原产量测算,平均超载率59%以上,环湖部分地区超载最严重已达到1O3.17%。
草原负载过重,牧民群众经营水平低,生产效率低下,加之生态环境恶劣,雪、风、旱等自然灾害频繁,牧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遇到灾害,牲畜大批死亡,受灾群众的生活陷入困境,返贫率高,严重制约草原畜牧业的稳定发展。
玉树、果洛两州是“三江源”的核心区,该地区草原退化和沙化趋势加剧,据统计,目前有中度以上退化草场1.5亿亩,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64%;沙化面积3800万亩;荒漠化平均增加速率由70~80年代的4%增至90年代的20%;水土流失日益严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多年平均输沙量分别多达8800万吨和1300万吨;草原鼠害严重,最严重的地区已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五成以上。
鼠害横行使本已十分脆弱的高寒自然生态濒临毁灭边缘。
地处三江源中心区的玛多县,早在上世纪80年代,人均收入居全国前列。
然而,由于生态恶化,这个昔日全国的首富地,越来越多的牧民群众不得已走上移民之路。
环青海湖地区超载问题突出,草原生产能力下降,草原水源涵养功能降低,沙化和水土流失加剧。
柴达木地区荒漠化强烈发展,草原植被破坏严重,沙化、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
三、一种“无奈”的选择无论在何种条件下,生存、生活是人的第一需要,是人的本能。
人口数量的增加,物质生活资料的需求必然增加。
1949年,我省牧业人口21.96万人,存栏草食牲畜748.73万头只,人均占有牲畜34头只,人均占有草场2158亩,畜均占有草场63亩。
到2003年,全省牧业人口增至70万人,增长3.33倍,存栏牲畜2217.65万头只,增长2.96倍,人均占有牲畜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3头只(人均31头只)。
人均占有牲畜虽未减少很多,但人均占有草场却从2158亩锐减至677亩,减少3.2倍,畜均占有草场也从63亩减至21亩,减少了3倍。
青海之所以出现草原生态畜牧业结构不合理,草原负载过重的现象,这和青海的地理区位有密切的关系。
它地处高寒缺氧,生态脆弱,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严酷,草地生态处于低转化的状态,导致这一地区产业结构单一,不具备发展其它产业的环境,牧民群众收入主要依靠畜牧业,新增人口的生活资料也只有从畜牧业中获取,无其它新的来源渠道。
青海草原的畜产品虽然优质,在市场上却卖不出好价钱,尽管牲畜存栏规模较大,个别地区的牲畜出栏率已达40%,牧民群众的实际收入却增加不多,远不能满足新增人口对生活资料的需求。
作为牧民群众来说,要获取更多生活资料,最直接地办法就是增加牲畜的数量来实现。
因此,畜牧业主管部门、科研机构多年主张的以草定畜等饲养方法也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就其结果而言,造成草原生态不平衡,草原生态畜牧业结构不合理,致使草原负担过重。
由于牧区人口成倍增长,牲畜数量更是以倍数递增,超过了草原资源的供给能力,畜草矛盾日益突出。
超载过牧,使草原无休养生息的机会,造成草原资源量减少,形成超载过牧一一草场退化~鼠害肆虐~牲畜无草可食~牧民无法养畜,则无收入来源~导致贫困而成为“生态”难民。
究其原因是,牧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草原生产能力低下及落后的自然放牧生产方式之间的矛盾所致。
这也是牧民群众一种“无奈”的选择。
四、需要再认识的生态环境青海高寒缺氧,气候恶劣,自然条件严酷,草地生态处于低转化的状态,是一个极其脆弱的生态系统。
这已是不可争辩的客观事实。
正是青海地处世界“第三极”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气候条件、特殊的生态环境且无污染,青藏高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
也正是在这独有的生态环境里,在平均海拔3500米的广袤土地,常年生长着不计其数而其他地区无法替代的珍贵野生动植物。
青海5亿亩纯天然、无公害、无污染的草场,就饲养着藏牦牛、藏系绵羊2400万头只。
藏牦牛、羊肉营养价值高、无污染、低脂肪,具有天然野味的特点;而绵羊肉无膻腥味更是不可多得。
闻名遐迩的冬虫夏草,它特有的内在价值早已被社会公认,而冬虫夏草却只能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草甸草原。
中藏药材大黄、贝母、红景天、藏因陈,珍惜动物藏羚羊、白唇鹿等等,都是在这特殊生态环境中衍生的不可替代的动植物。
面对这不胜枚举的稀有动植物资源,需要对青海的自然生态进行再认识。
我们既不能全面否定人们长期对青海自然生态环境的客观评价,也没有理由把青海的自然生态武断地认定它毫无优势可言,应根据其特殊性重新审视它的优势和劣势,打破传统的观念和思维定式,从不利的环境中找出有利的因素,科学地认识青海自然生态现状。
五、畜牧业发展优势在于实施有机畜牧业战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青海畜牧业面临的挑战,其症结就是生态面貌发生了改变,草原负载过重,打破了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