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红河地区的交通开发与中越贸易

合集下载

澜—湄国际河流拉动流域经济的“东方多瑙河”.

澜—湄国际河流拉动流域经济的“东方多瑙河”.

澜—湄国际河流拉动流域经济的“东方多瑙河”今年4月是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河流通航10年之际,这条国际航道的从无到有,承载了整整一代人的期望和努力,10年酝酿,10年通航,成就了一条“东方多瑙河”。

中老缅泰四国联合开发的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通道,不仅巩固了四国间的传统友谊,还逐渐显现出其特有的经济效益,带动了四国沿岸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

四国慧眼识商机打造“东方多瑙河”1990年,中国率先提出联合开发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经过前期研究、充分论证,中老缅泰四国政府在2000年4月签署了《澜沧江—湄公河商船通航协定》,自此,正式拉开了四国联合开发这条国际河流的序幕。

因为看到了澜沧江—湄公河这条国际河流的潜在价值,在前期论证阶段,四国政府已经预测到国际航运合作开发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带动作用。

澜沧江—湄公河“一江连六国”,中老缅泰四国政府以改善运输环境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推进了国际航运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四国间建立了“联合协调委员会”机制,各方均有常设办事机构。

10年来,四国联委会就船舶证书的使用、船员证件的统一、第三方人员出入境管理、检查收费等达成一系列共识。

相关规定和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运输发展外部环境,使得客货运输量实现翻番。

中国为实现澜沧江—湄公河航道的上下配套,先后实施了澜沧江五级航道建设工程,提升了沿岸港口装卸效率,在关累一期工程的基础上,还建设了关累码头集装箱泊位,启动了景洪勐罕多用途港区建设工程,并将关累码头、思茅港等对外开放口岸的后方连接公路纳入了云南省干线公路网规划建设范围,全面推进航运的可持续发展。

今年,老挝还将利用中国进出口银行的2亿元优惠贷款,引进中国的设计和施工队伍,建设上湄公河沿岸的班相果、北本和琅勃拉邦等重点港口,并利用外国政府无偿援助资金,完善上湄公河的航标系统。

这条“东方多瑙河”在多方共同协调建设下,呈现出强劲的可持续发展势头。

古老红河的嬗变

古老红河的嬗变

古老红河的嬗变作者:谢灿明来源:《老友》2008年第03期红河人说:“只要世界给红河一个机会,红河就会给世界一个惊喜。

”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了这个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好机会!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同越南毗邻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集“少、边、穷”为一体。

长达848公里的国境线,因为援越抗法、援越抗美,以及自卫反击战等多年的战争和备战,使这里成了前沿和铜墙铁壁。

而历史上,红河州曾是云南最早开放的地区:从公元一世纪初的“马援古道”、公元七世纪的“步头路”,到近代的滇越铁路,都被称为“南方丝绸之路”。

还有,云南省的第一个海关、第一个邮局、第一个外国领事馆、第一个洋行……都设在红河州的蒙自县。

在多年闭关自守的环境里,红河州的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最突出的就是:自治州成立30多年来,占全州农业人口75%的215万农民,连温饱问题都还没有彻底解决……上世纪90年代初,红河人紧紧抓住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中国加入WTO、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泛珠三角合作、“两廊一圈”建设等各种机遇,顺应天时地利人和,充分发挥红河州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文优势,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全方位地扩大开放,尽全力拓展对外贸易市场,在很短时间内就形成了全州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新局面带来了新变化,新变化有力地促进了全州开放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社会的跳跃式发展。

在口岸建设方面,红河州多方筹措资金,对河口和金平两个口岸先后投入十多亿元资金,实施了口岸河堤修筑、道路建设、城市绿化及夜景灯光、卫生设施和旧城改造等配套工程项目,使这两个口岸到处绿树成阴,花香四溢,整洁亮丽,在短时间内就显示出了国门形象。

特别是河口,成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兴的、具有热带、亚热带园林风光特色的、24小时通关的国家级一级口岸和边境商贸旅游城市,并迅速地跃升为“省级园林城市”。

跨越山水的中越铁路

跨越山水的中越铁路

COVER STORY 撰文/本刊记者 周瑾跨越山水的中越铁路2022年8月23日,装载着哈萨克斯坦进口石棉的41个货柜车皮运抵西安国际铁路港,办理转关手续后,以“西安—河内”中越班列的新身份经广西凭祥顺利出境驶往越南河内,实现了中欧回程班列与中越班列的首次无缝衔接。

百年前滇越铁路的开通,使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与外界联接起来。

如今,百年滇越铁路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在滇越、桂越之间,又架起了一条连接中国与越南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新的国际铁路运输通道。

书写中越友谊的跨国铁路中国与越南山水相连。

目前,两国间的跨国铁路共有两条:滇越铁路于1901年动工,1910年4月全线通车。

这条铁路连接越南的海防市—中国边境城市河口—云南省会昆明,是连接着越南北方工业城市与中国西南重要城市的交通大动脉,也是中国西南地区历史上的第一条铁路。

2003年6月,早已不堪负载的滇越铁路停止客运。

不过,近年来频频传出中越两国联手将滇越铁路申报为世界遗产的消息,滇越铁路有望像奥地利塞默林铁路、印度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一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越之间的另一条跨境铁路是1955年3月1日通车的凭祥—河内铁路,数十年来,大量援助物资通过这条铁路送达了越南,在越南抗法、抗美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961年4月9日,周恩来总理曾率团乘坐这趟国百年前滇越铁路的开通,使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与外界联接起来。

如今,百年滇越铁路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在滇越、桂越之间,又架起了一条连接中国与越南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新的国际铁路运输通道。

封面故事际列车来到凭祥,与先期抵达的胡志明主席在友谊关举行会晤。

“铁路外交”在中越两国间留下了佳话,成为友谊的见证和象征。

2003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启动。

为了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人员交流,南宁铁路局通过加挂两节软卧车厢的方式,在中国南宁和越南河内间实现火车连通,这就是中越国际列车的前身。

2009年1月1日,广西南宁至越的友好使者,运送着一批又一批国际旅客往来于中越之间。

《红河讲座》课件

《红河讲座》课件

旅游服务与设施
总结词
可持续旅游发展
详细描述
红河的旅游服务与设施注重可持续旅游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促进旅游业与环 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这不仅有利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更加健康、
绿色的旅游环境。
05
红河的民族与民俗
民族构成与分布
彝族
主要分布在红河州的建水、石 屏、弥勒等地,人口数量也较 多。
红河地区在古代时期宋等朝代的统治。
近代时期
现代时期
近代时期,红河地区经历了外来侵略和殖 民统治,但当地人民始终保持着反抗和斗 争的精神。
现代时期,红河地区经历了政治、经济和 社会变革,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繁 荣的地区。
气候特点
红河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区,四季分明,温差较大。
春季温暖潮湿,夏季炎热多雨 ,秋季凉爽宜人,冬季寒冷干 燥。
红河地区的气候受地形影响较 大,上游地区气候较为寒冷潮 湿,而下游地区则较为温暖干 燥。
02
红河的历史文化
历史沿革
史前时期
古代时期
红河地区的人类活动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 ,考古发现表明,这里的人类文明可以追 溯到新石器时代。
河。
红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中国 南方与东南亚地区的重要通道和
交通枢纽。
地形地貌
红河流域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地形复杂多样,有高山、丘陵、盆地和平原等。
红河上游地区主要为峡谷地貌,水流湍急;中下游地区主要为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带 ,地势较为平坦。
红河流域内还有许多湖泊、水库和地下水等水资源,为当地居民提供了重要的生产 和生活用水。
生态环境现状
森林覆盖率
红河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较高,但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

云南省开放口岸

云南省开放口岸
力。
04 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及成 效
通关便利化改革举措
简化通关手续
通过优化流程、减少单证、降低费用等措施,提高通关效率。
实施“单一窗口”制度
整合口岸各部门资源,实现一点接入、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键 放行。
推广无纸化通关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电子数据传输和线上办理,减少纸质单证 流转。
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助力
02
口岸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门户,具 有国际贸易、国际交往、国际旅 游等国际交流功能。
云南省地理位置优势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与缅甸、 老挝、越南接壤,拥有得天独厚的地 理位置优势。
云南省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重 要门户和陆上通道,具有沟通太平洋 与印度洋的战略地位。
口岸发展历程及现状
云南省口岸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
作为云南省内的重要航空口岸之一,大 理机场连接着国内外多个城市,为当地 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西双版纳嘎洒国际机场
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是 云南省内较为繁忙的航空口岸之一, 主要服务于旅游和货运。
水运口岸
瑞丽口岸
位于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是中 缅边境上的重要口岸之一,主要 承担着两国之间的贸易和人员往
推动地区经济协同发展
云南省开放口岸将促进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推动地区经济协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提升中国沿边开发开放水平
云南省开放口岸的成功经验将为中国其他沿边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中国沿边开发开放水平 的整体提升。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通关效率持续提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口岸通关效率将持续提高, 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通关服务。

中越边界历史

中越边界历史

中越边界历史中越边界历史中越边界问题的由来和现状越南自秦朝并入中国版图以后,一直由中国直接治理长达1000多年。

根据《后汉书》记载“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趾,于交州日南郡(郡所位于今越南广治省广治河与甘露河合流处)象林(位于今越南广南省维川南茶桥一带)立南铜柱,为汉之南疆”。

一.宋朝到清朝中期中越边界的变迁安南自宋朝从中国独立以来,与中国的边界曾经几度变动。

1.宋朝广西广源州的丢失广源州(今越南高平省广渊)原为北宋的羁縻州,当地土酋侬智高(此人是壮族的祖先,也是越南侬族、岱依族的祖先,越南总书记侬德孟也自称是此人的子孙)不满安南的侵夺而叛乱,并请求宋朝帮助;宋朝不允,侬智高复叛宋,后被宋朝派狄青率军平定。

安南李公蕴向宋朝皇帝提出了广源(今越南高平省)、勿阳峒(广西那坡县)、勿恶峒(广西靖西县)等一大片领土的要求,这些土地都是侬智高管辖。

宋朝以广源(今越南高平省广渊)偏远难守,将广源州赐予安南;而坚持保留勿阳峒、勿恶峒地区为中国所有,并改名为顺安州、归化州。

宋神宗给安南李仁宗敕书曰“勿阳、勿恶二峒已降指挥(宋军),以庚俭、丘矩、叫岳、通旷、庚巖、顿利、多仁、勾难八××为界,其界外保乐(今越南保乐县)、练、绵、丁、放、近六界、宿、桑二峒,并赐卿主领”2.明初安南北侵元末明初,安南乘中国内乱之机,越过广西边界二百余里,于明洪武二十年,占领禄州(今越南禄平县)和西平州(今越南谅山)和永平寨,侵占元朝思明府之丘温(越南温州)、如嶅(越南禄平县大部)、庆远(越南恬霞县)、渊(越南同登县)、脱(越南脱浪县)五县,将国界从现越南谅山西南的鬼门关推进到今天的镇南关(友谊关)附近。

明永乐年间,明朝曾在安南恢复中国的直接治理。

但是,由于安南不断叛乱,明军被迫撤出安南。

安南趁中国从越南撤军,占领中国云南的宁远州(今越南莱州及其莱州以北地区)。

马援将军平定安南“二征”叛乱时,命令部将马留人黄氏子孙为钦州八峒峒长,为汉世守边疆。

红 河 州 情 简 介

红 河 州 情 简 介

红河州情简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01º47´~104º16´,北纬22º26´~24º45´,辖区面积32931平方公里,东西最大横距254.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21公里,最高海拔为金平县西隆山3074米,最低海拔为河口县红河与南溪河交汇处76.4米(云南省海拔最低点),山区面积占85%。

辖4市9县(蒙自市、个旧市、开远市、建水县、石屏县、弥勒市、泸西县、元阳县、红河县、绿春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屏边苗族自治县、河口瑶族自治县),135个乡(镇),1285个村委会(社区),总人口450.1万人,有汉族、哈尼族、彝族、苗族、瑶族、傣族、壮族、回族、布衣族、拉祜族、布朗族11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8.52%。

红河州州府设在蒙自市。

早在公元前135年,西汉、东汉王朝在今红河州地区设置牂牁郡和益州郡,开始实施对红河地区的管辖。

1949年12月,滇南人民行政公署在建水县成立,1950年2月,改称蒙自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并于3月将专员公署驻地由建水迁往蒙自,12月,蒙自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云南省人民政府蒙自区专员公署。

1953年5月1日,红河哈尼族自治区在元阳新街成立。

1957年11月,蒙自专区和红河哈尼族自治区合并建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958年将省辖的个旧市划归自治州领导,自治州州府由蒙自迁移个旧。

2003年1月29日,国务院批复红河州人民政府驻地由个旧迁移蒙自,11月18日,红河州举行了迁移庆典大会,标志着蒙自正式成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新州府。

红河州有着优越的地缘优势。

在10多亿年前,曾经是寒冷冰川、汪洋一片,至3000万年前方形成现在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

地形以红河(元江)为界,分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东面属于滇东高原区,西面为横断山纵谷的哀牢山区。

哀牢山沿红河南岸蜿蜒伸展到越南境内,为州内的主要山脉。

中越关系变迁

中越关系变迁

中越关系变迁—从越南民族性格形成角度浅析中越百年关系变迁2013161271 孙萌关于中越百年关系的变迁,我们将从越南民族性格形成的角度来浅析。

自古以来,越南行政上长期直属中国,后又近千年宗藩关系。

奉行文化以中华文明为底蕴,中越存在文明共性。

至今,中越同属亚洲文化圈,均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越南借鉴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经济迅猛增长。

越南和中国自古以来都是文明古国,自古历史渊源深厚。

公元前214年,秦攻占百越之地,设桂林郡、南海郡、象郡,派遣官吏治理,其中象郡就包括今天的广西西部和越南中北部地区。

这就标志着越南正式成为中国的郡县。

在公元968年,丁部领建立大瞿越国之前,越南一直是中国的郡县。

1054年,越南李朝时期将国号改为大越。

1400年,胡朝时期,改国号为“大虞”。

1428年,又改为大越。

1804年,嘉靖皇帝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

1883年12月,法军进攻驻守在红河三角洲地区的中国军队,中法战争爆发,之后中国承认了法国对越南的占领,越南完全沦为法国的殖民地。

越南人与先秦时中国南方的越族同属一个民族。

从秦平百越始设象郡,西汉灭南越设交趾郡,到唐时安南都护府越南北部都在绝大部分时间内直属于中国。

对中国人来说,是一千年的辉煌征服史;对越南人来说,却是一千年的所谓“亡国史”。

唐末黄巢大起义,越南脱离中央王朝。

丁部领建立独立封建国家“大越国”,宋、元、明、清时越南都在绝大部分时间内臣属于中国,受中国皇帝册封.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千年君臣邦交;对于越南人来说,却是一千年屈辱压迫。

到了近代,在复杂的历史条件下,中越都陷入了被殖民侵略的困境,中越历史也有了很大得变迁。

越南先后被法国、日本、美国入侵,近代清朝丧失了对越南的宗主国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越南刚刚摆脱了日本的殖民占领,但这时,法国卷土重来,中国向越南无私援助,最后1954年在奠边府战役击溃法军。

之后美国人为了东南亚的利益插手越南事务,战争逐渐升级,1969—1975年为越战时期,中国再次伸出援手,大力帮助社会主义兄弟越南,最终越南战胜了美国侵略,获得了真正的独立,其中,中国的帮助功不可没。

滇越铁路系列之十:革旧鼎新——河口起义

滇越铁路系列之十:革旧鼎新——河口起义

滇越铁路系列之十:革旧鼎新——河口起义河口位于云南与越南相交的边境,海拔仅76.4米,是新现河谷“万级阶梯”的起点。

此地原本鲜有人居住,清末起义军刘永福的黑旗军,从越南转道来此屯军,渐渐有了人气。

后法国占领越南,蒙自开关,位于云南与越南交通要道上的河口,逐渐兴盛起来。

1904年,老街到河口的铁路桥修建完成,大量的器材物资,通过铁路运进河口,依托于滇越铁路,河口的商贸得以迅速繁荣。

▲河口与老街被铁路连在一起〔图源:《滇越铁路》(法国)〕交通运输的便利,与法属越南连接的加深,不仅令河口商业得以发展,也使得河口逐渐具备了进行反清起义的条件。

1908年4月30日,由同盟会革命党人黄明堂领导,发动了“河口起义”。

一、选择河口曾任孙中山秘书的国民党党史专家冯自由对河口起义进行战略分析时,如是说,“革命党欲图云南,必先从取河口入手,盖其地居两国边界,为铁路工人及游勇出没之区,输运军械尤形便利,且占有滇越铁路交通上孔道之形势,上通蒙自、阿迷、临安及云南省城,左通蛮耗、普洱,右通剥隘、广南,以达桂边,革命军得之,可以四通八达,诚军事上最佳之发动点也。

”该分析肯定了河口交通上的便利之处,河(内)老(街)铁路的通车,方便革命军避开清廷,直接运输军械人员到起义地点,万一起义失败,也能借由铁路迅速撤离。

而且铁路只贯通了南部,其他地方抵达河口仍以传统的马道交通为主,清廷集结军队所需时间远甚于革命军。

这一点,在清方档案中,也有所提及,清廷令广西派兵支援,广西巡抚张鸣岐回奏,“滇桂虽属毗连,而山多路僻,由南宁龙州等处前往蒙自开化边境,至速亦须廿余日。

匪徒则可假道越南铁路,瞬息千里,其由河口至南关三日可达。

”▲清军部队到倮姑站时,借道滇越铁路〔摄影:妈尔薄特〕除交通优势外,法国的默许和支持,也是革命军选择河口的重要原因。

法国一向觊觎云南,方苏雅任云南领事期间,杜美就意图借由保护法人为名,进犯云南。

革命党人在滇越边境起事,法国政府不免有坐看鹬蚌相争,以期渔翁得利,甚或趁机出兵侵占云南的企图。

六世纪前的交趾与内地交通

六世纪前的交趾与内地交通

六世纪前的交趾与内地交通[摘要] 自汉代在今越南地区设置交趾郡及交州以来,交趾、交州就渐成为古代越南的代名词,直到唐设立安南都护府,被“安南”一词所代替。

交趾,为今越南北部,自古就与中原来往不断,在经过秦汉及六朝的统治后,交趾与内地的交通得到了发展,并形成了这一时期古代中越交通道路的特点:具体交通线路尚不明晰;主要以水路为主;功能主要为军事战争使用;交通中合浦的地位尤为重要;奠定了古代中越交通格局。

由于道路畅通,两地之间人民往来不断,互通有无,从而双方的经济文化得到发展,交州也成为了这一时期中原与南海诸国交往的前沿大门。

[关键词]六世纪前;交趾;内地;交通交趾,为今越南北部,是为汉代郡县之一。

东汉时(203),交趾刺史部立为州,自此始有交州之称,其地约今越南北部、中部北区以及我国两广南部广大地区。

在唐设立安南都护府以前,交趾、交州之词是为古代越南的代名词。

交趾自古就和内地交往密切,交通一直不断。

即使在中原动乱之际,交趾与内地交通也没有中断。

《三国志·吴书·士燮传》中言:“是时(汉末)天下丧乱,道路断绝,而爕不废贡职”[1],可见尽管战乱纷扰,而两地的道路仍是可以通行的。

在经历了秦汉及六朝的统治后,交趾与内地的水陆交通都得到发展,从而奠定了古代中越交通道路的基础。

中越交通肇始于何时?中国典籍记载远古帝王都曾南下,抚“交趾”之地,而《尚书大全》卷3记载在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时期,有交趾之人来到中国,“交趾之南有越裳国,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

越裳氏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曰:‘道路悠远,山川阻深,音使不通,故重译而朝’”,可见在很早时期交趾与中原就相互来往了。

但是由于这里交趾一词泛指南方,并不表示特定区域,且上述记载大多为传说,因此还不为信史。

《水经注·叶榆水》卷37引《交州外域记》曰:“交趾昔未有郡县之时,土地有雒田,其田从潮水上下,民垦食其田,因名为雒民,设雒王、雒侯,主诸郡县。

中越关系的历史演变

中越关系的历史演变

中越关系的历史演变作者:于向东来源:《光明日报》2014年9月17日中国与越南,既有名山大川的相接相连,又有历史悠久的古代民族渊源。

中越交往可以上溯到先秦甚至更为久远的时代。

从地理、民族和文化角度考察,结合越南民间传说中折射出的史影、中国先秦诸子文献中的零星记载和两国学术界的考古发现,隐约可见先秦时代,活动于红河中下游流域的越南先民——古雒(骆)越部族,与华夏民族特别是南方古越族先民有着诸多联系。

中国秦朝经略岭南,设置有桂林、南海和象郡三郡。

尽管学界对于象郡位置尚有争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象郡和秦末赵佗建立的割据政权南越国,与位于今越南北部和中部的地区已有了密切关系。

至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统一岭南地区,在越南设置交阯(趾)、九真、日南三郡。

自此,越南北部和中部地区纳入中国版图,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直接统治,直到公元10世纪中叶。

这一长达千年的时期,史称“郡县时代”,越南又称“北属时期”。

郡县时代越南地区的历史,既是中国南部边陲民族地区历史的一部分,又是越南古代历史整体发展进程的一部分。

经过两汉时期诸多“循吏”的治理,在中国较为发达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形态的影响下,交阯(交州)社会逐渐从传说中的“文郎国”和“瓯雒国”部落时代贵族制统治的社会转向封建制社会。

汉唐间的郡县时代,中国封建王朝派出的统治官员在当地实行民族“和辑”政策,“教民礼仪”,传播汉字和儒学,促进了越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和文化进步。

当然,也有一些统治当地的“酷吏”残酷压榨百姓,引发人民的反抗斗争。

唐代中央王朝在越南设立安南都护府,进一步加强了对当地的治理。

汉代对于安南士人参与选举多有限制,而唐朝由于安南文化已较两汉时期有了显著发展,朝廷放宽安南人入仕的一些规定。

但越南一些学者把郡县时代中国封建王朝的治理,视为“同化”和“奴役”的枷锁,否认了当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随着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的进步,越南民族意识日益高涨,封建割据势力不断发展。

试析红河地区传统交通的兴起与发展

试析红河地区传统交通的兴起与发展

试析红河地区传统交通的兴起与发展作者:范淑萍来源:《丝绸之路》2009年第22期[摘要]红河地区的交通开发具有悠久的历史。

以近代新式交通工具——铁路的出现为分界,以前的交通可以笼统概括为传统交通。

红河水运和马帮运输是红河地区交通发展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代新式交通出现以前,红河水运和马帮运输互相配合,成为沟通红河地区城乡间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随着驿传制度而形成的驿道,也成为红河地区内部联系与交流的纽带。

[关键词]传统交通;红河水运;马帮运输;驿道运输[中图分类号]U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09)22-0034-03一、红河航运红河航运具有悠久的历史,根据相关记载,红河水运开始于东汉初年。

《后汉书•马援传》中记载:东汉建武十九年(43),镇守交趾的伏波将军马援向朝廷上书说:“从糜泠(今越南永富省)出贲古(今蒙自县),出益州……愚以为行兵此道最便,盖承藉水利,用为神速也。

”又说:“从糜泠水道出进桑(今云南河口县)王国至益州贲古县,转输便利,盖兵车资运所由矣。

自西随(今屏边一带)至交趾,崇山接险,水路三千里。

”其中,记载的进桑糜泠水道即红河水道,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连通交趾的要道。

《晋书•陶璜传》记载:“……又宁州兴古接据上流,去交趾郡千六百里,水陆并通,互相维卫。

”①在东汉交通的基础上,开发陆路与红河水道相配合,有效地提高了红河地区的交通运输能力。

唐樊绰《蛮书》记载:“从安南(今越南河内)上水至峰州两日,至登州两日,至忠诚州(今越南越池)三日,至多利州两日,至奇富州两日,至甘棠州两日,至下步三日,至黎武贲栅四日,至贾勇步(今河口县)五日。

已上二十五日程,并是水路。

从贾勇步登陆至矣符馆(今屏边县城)一日。

从矣符馆至曲乌馆(一说在屏边新现;一说在蒙自期路白)一日,至思下馆(今蒙自县城)一日,至沙只馆(一说在个旧沙甸;一说在个旧倘甸)一日,至南场馆(今建水县城)一日,至曲江馆(今建水曲江镇)一日,至通海城(今通海县)一日,至江川县一日,至进宁馆(今晋宁)一日,至鄯阐柁东城(昆明)一日。

中越贸易红火背后

中越贸易红火背后
易交换 已经成常态。 长期生活在云南省红河州河 口县口岸的

着越南工业体系的逐步发展以及东盟内部 河L I 对外贸易突然出现了下

贸易区的发展, 越南对中国的进1 3 依存度可 滑。 河口 ” 县商务 局副局长岳 云 松说, 例如2l年1 9 “ 02 月 日
越南颁布了 《 _力 强对矿产 关— 口 r
目前 , 中越 之 间已经形成了中国一 个 劳 工而将工程 从广 东南迁 越南 的工 仍 省区与越南多个省 区共 同合作构成跨 国经 济走廊 的跨境 经济合作模式 。 2 1 年 l 在 01 0
月的第 四届中国一 盟智库战 略对 话论 坛 东
然需要 其在中国的供应链 提供原材料和主 要部 件的供应 , 同时 这些因素都非 一夕之 间能改变的。 长 期服务于中国与东南亚商 ” 贸业务的中国籍律师褚建富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上 , 南社 会科学院 中国研究所前所 长阮 越 贵辉就表示, 中越两国积极开展经贸往来,
让两 国边境一线居 民不仅能分享国际贸易 合作 的好处 , 能分享与国内其 他区域合 还 作带来的好处 , 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越南 《 海关 报》 道, 报 尽管 中国一 盟 东
自由贸易协定促进了双 边贸易, 由于 中国 但
数字 ̄ 6 0L 0t。
机械设 备、 纺织原料、 建材、 家电和 农资产
品的主要来源地。
贸易影响也很大, 例如云南省工业产品基础 比较薄 弱, 缺乏竞争力, 或者大多数企 业都
口 岸上的贸易晴雨表
8 日 越南老街省将金城二号陆路国 月8 , 际1岸正式投入运行。 3 越南媒体认为, 这是 “ 昆明一 老街_ ? 海防” 可内一 经济走廊中的重要 通商1岸: 3 同时, 旅客及车辆 可经此 1岸出 3 入境 , 为双方开展正常货物贸易提供便利条

红河州情简介

红河州情简介

红河州情简介红河概览【地理地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01°47′~104°16′,北纬22°26′~24°45′,北部与昆明市紧靠,西北部与玉溪为邻,东北部与曲靖市相连,西南部与思茅地区相连,南部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毗邻,国境线长848公里。

东西最大横距254.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21公里。

红河州3.3万平方公里的红土地,在10多亿年前,曾经是寒冷冰川、汪洋一片。

经过地壳的激烈运动,几度升降,至3000万年前方形成现在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

境内山峦纵横,河谷深切,地形错综复杂,海拔高差悬殊,最高点为金平县西隆山,海拔3074米;最低点为河口县红河与南溪河交汇处,海拔76.4米,也是云南省海拔最低点。

境内以红河为界分为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

山地面积占全州国土总面积的85 %。

哀牢山沿红河南岸蜿蜒伸展到越南境内,为州内的主要山脉。

北回归线穿越红河州个旧市、蒙自县、建水县。

【建州历史】早在公元前135年,西汉、东汉王朝在今红河州地区设置牂牁郡和益州郡,开始实施对红河地区的管辖。

1949年12月,滇南人民行政公署在建水县成立,1950年2月,改称蒙自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并于3月将专员公署驻地由建水迁往蒙自,12月,蒙自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云南省人民政府蒙自区专员公署(简称蒙自专署)。

1953年5月1日红河哈尼族自治区在元阳新街成立。

经国务院全体会议第五十七次会议正式批准后,1957年11月,蒙自专区和红河哈尼族自治区合并建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五万多各族群众在蒙自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自治州成立的第二年,经上级人民政府批准,将省辖的个旧市划归自治州领导。

自治州州府由蒙自迁移个旧。

2003年1月2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红河州人民政府驻地由个旧迁移蒙自。

2003年11月18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级行政机关从个旧迁移蒙自的庆典大会在蒙自隆重举行,标志着蒙自正式成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新州府。

黑旗军与中越民间边贸

黑旗军与中越民间边贸
一、黑旗军铲除匪霸,打通红河商道
在刘永福入越之前,吴阿忠、黄崇英、何均昌、盘文义等 多股势力已入越,且占据红河商道、到处设关立卡强行征收关 税、横征暴敛、恣意盘剥越北人民和过往客商,而越南政府却 不能过问。后来,越南政府被逼无奈,决定封江禁商,不准商 船通过红河进行贸易。据越南史书记载:嗣德二十七年八月, 宣辖上游匪党滋扰,沪洮诸江并行封禁。黑旗军入越后,帮助 越南政府剿灭匪患,越北百姓对黑旗军的到来如久旱逢甘霖, 欢声载道,纷纷前来表示给予钱粮支持。在当地百姓的帮助 下,黑旗军首先剿灭了红河匪患盘文义,接着以少胜多打败何 均昌,然后屡败劲匪黄崇英,迫其四处逃散,至此占据红河商 道匪患基本上被肃清。红河悍匪被剿灭后,越南政府决定取消 红河封江禁令,转而驰禁通商,因念黑旗军剿匪有功,允许黑 旗军在红河埠头设关收税,以济资养,继续帮助越南政府剿灭 余匪。据越南史书记载,帝曰:如果无碍,听依驰禁,俾永福得 以抽丰之利,尽心办贼,而方民亦免受害。
2018�2�.indd 181
最后,经营龙鲁埠头。据《刘永福历史草》载:“龙鲁 (今属越南莱州)乃 通 商 埠 头 , 甚 是 热 闹 , 云 南 属 之 开化 (今文山)、马白(今马关)、新街(今云南建水县西南)、 林(临)安(今建水)等处常有牛车来驮盐。公(刘永福)立 关抽盐,每百斤收烟土二两。所有杂货苏杭布匹,一概拟定税 则抽收。”从上述材料可知产于越南东部沿海各地的盐,苏杭 布匹,这些产品皆能集中于此,且云南属之开化、马白、新 街、林(临)安等处常来贸易,足见龙鲁埠头的繁盛。
到云南蛮耗,每日往来船只络绎不绝。保胜也有几百只船通云 南,从保胜过往的货物很多,没有栈库,货物都是露天搁放, 但没有人敢拿一件。正由于黑旗军的完善管理,得力经营,使 保胜“商旅辐辏,街道甚宽,为山中腹地”,成为中越边贸中 最繁忙的埠头之一。

中越边境地区越南市场及其贸易活动初探

中越边境地区越南市场及其贸易活动初探

[收稿日期]2020-03-20[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西沿边地区跨境民族语言文化传承个案研究”(15CYY003);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广西沿边地区跨境少数民族语言生态研究”(项目编号YCBZ2017047);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西师范大学越南研究院项目“越南的民族语言文化政策”;广西民族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中国-东盟金融科技跨境服务研究”。

[作者简介]高鲜菊(1983-),女,中国湖南邵阳人,广西民族大学东盟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越边境地区、跨境民族语言文化研究;阮氏青平(1975-),女,越南河内人,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民族学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越南当代的社会变革、城镇化、土地矛盾研究;谢氏心(1986-),女,越南河内人,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民族学研究院研究人员,越南河内国家大学人文社科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越南边境地区集市研究。

DOI:10.19846/xb.2020.05.004中越边境地区越南市场及其贸易活动初探高鲜菊1,阮氏青平2,谢氏心2(1.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广西南宁530007;2.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民族学研究院,越南河内100803)[摘要]在越南与中国的边境地区,集市不仅是货物交换和商品交易的场所,而且是两国边境族群社会文化交流的场所。

自越南20世纪80年代革新开放以及90年代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中越边境沿线市场体系得以恢复和发展,为满足该地区及周边地区民族的商品交易需求,促进文化交流,维系和拓宽两国边境族群之间的血缘关系和友谊关系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近年来,中越边境市场逐渐形成自己的特征,其买卖人员关系及其社会网络受市场结构等影响,具有人口、商品流动的能动性。

[关键词]市场;贸易活动;商品;货币;中越边境地区[中图分类号]F1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621(2020)05-0014-08一、引言中越边境线绵长,跨越越南的七个省(从东到西依次为越南广宁、谅山、高平、河江、老街、莱州、奠边),与中国的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壤[1]。

试探宋朝与安南的交通道路

试探宋朝与安南的交通道路

宋朝与安南通道试探①中越两国山水相连,自古以来,两国就交通顺畅,来往不断。

在宋以前,越南一直为古代中国中央王朝的一部分,与中原的交往是地区之间的交往。

至宋朝,越南取得了独立,两者的交通成为国与国之间的交通,其交通意义发生变化。

就交通道路而言,宋代中越道路与前代相比,又有三个明显变化:一、邕州至安南的道路分为多条,交(交州)邕道路日渐成为主要道路;二、大理国后期,今红河地区传统通道堵塞,形成通过邕州的滇交道;三、广州至安南的海路中,广州、廉州海路相对衰落,钦州海路较繁盛。

从而形成了以邕州、钦州为中心的中越交往基地。

一、交邕道路唐代将岭南分为东西两道,岭南西道治于邕州(今广西南宁)②,设邕管经略使,自此,邕州成为粤西重镇,是为中原控扼交趾的咽喉地带。

《武经总要》前集卷20载邕州形势:“岭峤之外,土地辽旷,管左右两江羁縻州县洞,总三十六。

南控交趾,治甲洞夷人,西至马援铜柱南蛮界,尽西南要害之地。

”自邕州北上中原,可取象州(今广西象州北)、藤州(今广西藤县)路至桂州(今广西桂林),然后越岭而入中原。

至于邕州达交趾道路,也是可分为多条。

交邕一路,开发当是甚早,但是都无明证,直到唐代才有史可据。

贞观十三年六月(639),“渝州人侯弘仁自牂柯开道,经西赵出邕州,以通交桂两州道。

”③由此,交邕道路在唐朝取得了探索性的成功。

《新唐书·西原蛮》卷222记载元和年间,监察御史杜周士自安南返京,便是经过邕州。

至宋朝,交邕道路开始发展起来,并以邕州为中心,辐射出多条道路通向交趾,邕州道路逐渐成为进入安南的主要通道。

1、邕州——钦州道④贞观十二年(638),“清平公李弘节遣钦州首领宁师京,寻刘方故道,行达交趾,开拓夷獠,置瀼州(今广西上思西南)。

”⑤陈玉龙先生言隋代大将刘方平林邑,其行军路线,大抵由今横县南至钦江,而由交趾东北部入境。

⑥那么,宁师京循刘方故道入安南,即是从邕管管辖区顺钦江到钦州,西行经瀼州而入的。

六世纪前的交趾与内地交通

六世纪前的交趾与内地交通

六世纪前的交趾与内地交通[摘要] 自汉代在今越南地区设置交趾郡及交州以来,交趾、交州就渐成为古代越南的代名词,直到唐设立安南都护府,被“安南”一词所代替。

交趾,为今越南北部,自古就与中原来往不断,在经过秦汉及六朝的统治后,交趾与内地的交通得到了发展,并形成了这一时期古代中越交通道路的特点:具体交通线路尚不明晰;主要以水路为主;功能主要为军事战争使用;交通中合浦的地位尤为重要;奠定了古代中越交通格局。

由于道路畅通,两地之间人民往来不断,互通有无,从而双方的经济文化得到发展,交州也成为了这一时期中原与南海诸国交往的前沿大门。

[关键词]六世纪前;交趾;内地;交通交趾,为今越南北部,是为汉代郡县之一。

东汉时(203),交趾刺史部立为州,自此始有交州之称,其地约今越南北部、中部北区以及我国两广南部广大地区。

在唐设立安南都护府以前,交趾、交州之词是为古代越南的代名词。

交趾自古就和内地交往密切,交通一直不断。

即使在中原动乱之际,交趾与内地交通也没有中断。

《三国志·吴书·士燮传》中言:“是时(汉末)天下丧乱,道路断绝,而爕不废贡职”[1],可见尽管战乱纷扰,而两地的道路仍是可以通行的。

在经历了秦汉及六朝的统治后,交趾与内地的水陆交通都得到发展,从而奠定了古代中越交通道路的基础。

中越交通肇始于何时?中国典籍记载远古帝王都曾南下,抚“交趾”之地,而《尚书大全》卷3记载在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时期,有交趾之人来到中国,“交趾之南有越裳国,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

越裳氏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曰:‘道路悠远,山川阻深,音使不通,故重译而朝’”,可见在很早时期交趾与中原就相互来往了。

但是由于这里交趾一词泛指南方,并不表示特定区域,且上述记载大多为传说,因此还不为信史。

《水经注·叶榆水》卷37引《交州外域记》曰:“交趾昔未有郡县之时,土地有雒田,其田从潮水上下,民垦食其田,因名为雒民,设雒王、雒侯,主诸郡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