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第1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合集下载

第九课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九课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九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课前延伸学案】【学习目标】1、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统一性和斗争性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方法论;4、矛盾特殊性的原理、方法论;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方法论【自主学习】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1)矛盾的同一性的含义:(2)矛盾的斗争性的含义:(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总结: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矛盾的作用)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方法论:(1)原理:(2)方法论: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方法论:(1)原理:(2)方法论: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方法论(1)原理: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2)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

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从矛盾特殊性中概括出矛盾的普遍性。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的地位、意义:三、补充理解:1.矛盾与联系、发展的关系(1)矛盾的观点与联系、发展的观点都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存在状态,都是唯物辩证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2)联系构成发展,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事物的内部联系即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联系,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联系即事物外部矛盾双方的联系,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2)共性指不同事物的普遍性质;个性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性质。

任何一个事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决定事物的基本性质;个性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

第九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

第九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

第九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课程名称】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活动目标】1.了解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2.理解矛盾的含义3.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及其关系4.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及其指导意义5.理解矛盾的特殊性6.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活动方案】一、基础知识梳理1.矛盾就是反映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

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分别是和。

3.矛盾的同一性,是指,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二是。

4.矛盾的斗争性,是指。

5.矛盾的基本属性之间的关系:6.矛盾的普遍性是指和。

7.承认矛盾普遍性的意义:8.矛盾的特殊性,是指。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二是,三是。

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和、和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

一方面,另一方面,。

二、教学案例设计1.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手包含着矛盾,大拇指朝一个方向,其余四指朝一个方向,这样手才能握得拢,才能劳动。

”【分析】从握拳头的动作中能发现什么?要想握得紧,握得拢合,大拇指朝向一个方向,其余四指必朝向另一个方向。

此时,大拇指与四指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①两者共同构成拳头,不可分割;(统一的)②两者方向显然不同。

(对立的)一句话:大拇指和四指是既统一又对立地构成了一个拳头。

这说明事物内部都包含着两个方面,它们既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依赖、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存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哲学上就叫做矛盾。

2.看漫画回答下列问题:(1)拿剪刀的人叫甲,另一人叫乙。

甲、乙二人同吊在球的两端说明什么?甲要剪乙头上的绳子又说明了什么?(2)甲想剪乙头上的绳子,他敢吗?相互斗争。

总之:甲乙二人既同一又对立,二者构成了一对矛盾关系。

以另一方为前提,离开其中的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

甲不想自己掉下去,就不能让乙这说明矛盾双方是同一的,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九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九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9.1:
“冤家路窄”
不剪: 冤家路窄,利益有冲突
甲乙构成一对
甲 乙
矛盾
对立 统一
剪之: 你死我亡,一绳系两命
高矮、胖瘦等都包含了对立统一关系, 同学们还能举出相关的例子吗?
一、矛盾的含义
对立
辩证矛盾
统一
二、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1、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
和平
挑战极限:一组同学“只吸不呼”, 另一组同学“只呼不吸”看谁坚持 的时间长?
说一说:长时间只“只呼不吸”或“只吸 不呼”行不行?
二、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1、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的属性。它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 趋势。 2、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 属性和趋势。 (1)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 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2)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 互转化。
性。它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呼:呼出二氧化碳(出人体) 吸:吸入氧气(入人体)
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同化作用 贮存能量,异化作用释放能量,它们是两
种相反的作用,是相互排斥的。
资本主义社会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是统治 者,剥削者,而无产阶级是被统治者,被 剥削者,它们的地位和利益是根本对立的,
A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 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老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着的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 可以相互转化。 物极必反 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哲学生活第九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哲学生活第九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九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课标要求】知识与技能:识记矛盾的概念;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事物。

过程与方法:运用情景教学,归纳得出教材基本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个人的成长历程和国家的发展过程中,不回避矛盾,敢于直面矛盾的存在,并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矛盾;深刻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重点、难点】矛盾概念和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原理【课前预习】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就是反映,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对立属性是;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3)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同一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双方共处于一个中;二是矛盾双方,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4)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的属性。

矛盾的斗争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

(5)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就没有,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就没有,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

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

(2)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

(3)矛盾特殊性,是指及其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区别于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和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和;三是同一事物中的、同一矛盾的也各有其特殊性。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和、和的关系。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寓于之中,并通过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离不开。

第九课 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九课 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威宁县第二中学政治教研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矛盾的含义;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

理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运用:联系实例,分析矛盾含义和矛盾普遍性含义;联系生活实例,分析矛盾特殊性含义及方法论意义;结合现实生活,分析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2.能力目标:通过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学习,提高比较分析能力;学会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以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初步了解和掌握“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重点难点】:矛盾的概念;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教材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几个包含矛盾的事例如名言、成语、寓言或某一事件等。

【设计思路】: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课堂,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课堂。

本课时,本人运用“情境—探究”模式组织教学。

通过教师组织构建各种情境,将知识情境化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以自主探究方式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喜不喜欢看足球赛?〈生〉:喜欢。

〈师〉:下面,我们就用一场足球赛来讨论一下本节课的相关知识。

同学们想一想,一场足球赛中往往会包含哪些矛盾现象?”〈生〉:如“攻---守,强---弱,胜---负,快---慢……”。

〈师〉: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有机整体。

而这种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什么?〖67页〗上面引言〈生〉:矛盾。

〈师〉: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那么发展的根本动力呢?〈生〉:也是矛盾。

〈师〉:可以说,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人们改造世界,就是解决事物的矛盾。

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案:第九课 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案:第九课 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前言:转变观念,端正态度,思想是行动的指针,态度的端正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

由于学校、考试等因素的差异,在很多学校尤其是初中,政治学科是不被重视的,有些地方在中考中政治学科还实行开卷考试,于是在很多同学的眼中,政治是一门副科,可学可不学。

3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政治成了一门必修课,而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完相应内容,否则势必影响毕业和升学,因此,进入高中以后,同学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端正学习态度,对政治学科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因为只有思想观念转变了、学习态度端正了,才有学好政治的可能,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制定计划,明确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就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活动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能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学习计划是学好思想政治的基本保证。

5如对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的什么时间看政治、看几遍、要掌握哪些内容、要解决什么问题等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书,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尤其是要转变那种认为“政治学科只要考试之前突击看一看背一背就行了”的错误观念。

6养成习惯,掌握方法“细节决定成败”,良好的习惯往往会让人终身受益,能够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学习更是如此。

7定期总结,查漏补缺,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

”这句话告诉我们,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多,而且有很多内容会容易产生混淆。

这时及时进行总结反思、查漏补缺就显得非常必要。

因此作者整理了政治学习的课件提供大家使用学习。

长丰县实验高中2016--2017学年期高二年级政治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必修四第九课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必修四第九课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9.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矛盾的含义和属性;2.结合实例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学习重难点】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矛盾的含义和属性【自主学习】学法指导:根据学案在课本上规范标注出下列知识,把握关键词,重视理解掌握,写出探究思考要点,用红笔标注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你的疑问。

【预习检测】1.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 )A.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B.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C.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D.前事不忘,后事之师2.下列选项中,符合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的有()①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避之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③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④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A.①②B.①④C.③④D.①③④3.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上坡路和下坡路是同一条路。

”这蕴涵的哲理是()A.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包含着上与下这两个方面 B.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C.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为同一性所制约 D.斗争是相对的,同一是绝对的4.聪明的人在生活中既要学会选择,也要学会放弃,其实放弃也是一种艰难的选择。

这句话表明()A.放弃和选择是同等重要的两个方面 B.不同的价值观具有相同的导向作用C.回避矛盾也不失为一种聪明做法 D.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统一中把握对立5.一个小孩站在马路边大哭,一个大人问小孩为何哭,小孩说自己的硬币掉进下水道了。

大人给小孩一个硬币,以为小孩会破涕为笑,没想到小孩哭得更厉害了。

大人纳闷:给了你硬币,为什么还哭?小孩答:如果那枚硬币不掉进下水道,我现在就有两枚硬币。

下列选项符合材料寓意的是()A.矛盾是人们主观想象的 B.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C.矛盾处处存在 D.矛盾时时存在6.“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顾恺之的这首诗简练地点出了四季的不同特性,下列语句中蕴含的哲理与之相符的是()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7.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3年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人教版政治必修4 第3单元 第9课 第1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人教版政治必修4 第3单元 第9课 第1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对点即练]
1.事物的矛盾包括两个基本属性:斗争性与同一性。下列强调同一性
的是( )
【导学号:55132167】
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②垃圾,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③卑鄙
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④没有当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
争,就不会有今天的和平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图中漫画告诉我们( )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
转化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
的两种基本属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思维导引】 (1)审设问:考查漫画告诉我们的道理。 (2)审材料:抓住漫画的标题“不知道转弯的人走不远”,这是漫画的 主旨,也是解题的关键。 (3)析选项:C 根据漫画中的标题可知,要想走远,必须学会转弯,体 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说明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 本属性,②④符合题意;尊重客观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①错误;③说法 正确,但是与漫画的主旨和寓意没有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每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
含义
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区别 特征
同类事物的共性
每一个事物的个性
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 方法论
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联系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①矛盾的普遍 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 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 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 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 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 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框,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框,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基本属性①斗争性(对立)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b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同一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知识明辨1.不能把哲学上讲的“斗争”与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对立”斗争混为一谈。

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不能把“两点”仅仅理解为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错误。

“两点论”具有广泛的哲学意义,应根据不同的事物去具体考察各自的两点是什么。

误区警示1.矛盾的存在是没有条件的。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矛盾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第二,矛盾的对立统一也是始终不可分割的。

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也没有对立。

只有具备了对立与统一这两个方面才成其为矛盾。

所以,矛盾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巩固强化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8条原理)☆一、矛盾原理1、〖原理内容〗:矛盾即对立统一。

2、〖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二、矛盾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误区警示1、矛盾的普遍性就是每一事物和所有的事物都存在矛盾。

不能把“普遍性”理解为每一事物同周围其他各种事物之间都有矛盾。

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矛盾关系。

2、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矛盾作出科学解析的事物,或还没有察觉的矛盾,矛盾就不存在。

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事事时时有矛盾,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一般来说,处于动态的较为激烈的矛盾,人们往往容易察觉,而事物处于相对静止时的矛盾或处于缓和状态时的矛盾,并不等于就没有矛盾,它需要人们通过思维才能认识和把握。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学习目标定位】框题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识记理解分析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的含义2.斗争性的基本含义3.同一性的基本含义4.矛盾特殊性5.矛盾的普遍性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2.矛盾普遍性的方法论意义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是的方法论意义1.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的能力2.通过运用基本原理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邓小平理论,进一步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为此而奋斗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课前预习填空】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就是反映,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对立属性是;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3)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同一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二是。

(4)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的属性。

矛盾的斗争性体现着的倾向和趋势。

(5)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就没有,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就没有,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矛盾存在于,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 ;矛盾贯穿于,每一个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

(7) 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8)矛盾特殊性含义。

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二是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三是同一事物中的、同一矛盾的也各有其特殊性。

(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不包含特殊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4
(2)矛盾的特殊性
①矛盾 特殊性 的含义
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 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 特点
15
②矛盾特殊性表现
不同事物 有不同的 矛盾
16
资本 主义 社会
社会 主义 社会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 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17
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 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18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 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 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 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 各有其特殊性。【方法论】:矛盾的特殊 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7
2.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从甲骨文、 金文演变为大篆、小篆、隶书。回顾书 法发展的过程,可以发现“晋人尚韵, 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志。”这 说明( D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事物的矛盾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 点
共产 主义 社会
12
矛盾贯穿 于每一事 物发展过 程的始终。
矛盾普遍性原理的要求——正确对待矛 盾,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 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13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
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时时有 矛盾。 【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任 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 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 的方法解决矛盾。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 面的观点看问题。
19
(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20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哲学第九课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一课时

哲学第九课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一课时

政治认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 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 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坚持道路自 信。 科学精神: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 力;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 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普遍性 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 问题的精髓。 公共参与:运动矛盾的观点、共性与个 性相结合的观点指导学习、生活与工作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6.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C.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 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相互依赖
同一性 相互贯通
相互转化 相互排斥
斗争性
相互对立
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你变成我,我变成你 你离开我,我离开你 你不是我,我不是你
沙丁鱼与鲶鱼的故事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单考
(1)区别:①含义和表现不同 ②特点不同: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没有黑,就无所谓白; 没有丑,也无所谓美; 没有正确,就没有错误; 没有先进,就没有落后。
• ——赫拉克利特
B.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
以相互转化。(

失易败混是点成:功矛之母盾(的失同败一可性转与化斗为成争功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进步与落后可相互转化)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坏事可转化为好事)
以子之矛,陷子之 盾,何如?
逻辑矛盾——人们在叙述问题、回 答问题时出现首尾不一、相互打架 的现象(逻辑矛盾可以避免。)
“今年过节不收礼, 收礼只收脑白金”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 之所伏。
哲学矛盾——指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的关系及其运动过程。(哲学矛盾无处不在)

第九课 第一课时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九课 第一课时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九课第一课时: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班级:组名:姓名:一、研学目标:1.识记: 5个概念:矛盾、矛盾同一性、矛盾斗争性、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2.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3.运用:联系生活实例,分析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二、研学重点和难点矛盾含义和基本属性三、研学流程(一)问题导学一、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1.含义:2.基本属性:(1)同一性:①②(2)斗争性:(3)二者的关系①②③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普遍性(1)含义:(2)方法论:①②2.矛盾的特殊性(1)含义(2)表现:①②③(3)方法论:3.二者的关系(即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1)二者相互联结①②(2)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①②(3)意义①②③三、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1.含义:2.地位:3.重要性:(二)、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一:近几年来,某企业的产值年均增长11%左右,企业利润年均增长20%。

与此同时,职工工资增长缓慢,年均仅增长5%。

某职工用漫画《他敢剪吗?》描述其所在企业存在的某种现象。

你认为“他”敢剪吗?探究活动二:在现代社会,“网络监督”不期而至,而且浩浩荡荡、势不可挡。

面对如潮涌来的“网络监督”,一些官员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出现了以“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为代表的“官员雷语”,甚至患上了“网络恐惧症”。

官员患上“网络恐惧症”的本质是什么?探究活动三:六国时,赵人公孙龙善辩。

他有一次骑马过关,关吏说:“马不准过。

”公孙龙回答说:“我骑的是白马,白马非马。

”说着就骑马过去了。

公孙龙的论断有无合理性?从哲学角度看,此论断错在什么地方?(三)、巩固检测1.有人在诗中这样描述人生:“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其中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片漂浮的白云。

”我们可以从这首小诗中领悟到的哲理是()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C.矛盾就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2.右边漫画中,一个本来应该牵着狗走的人却被狗牵着走。

生活与哲学 第九课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生活与哲学 第九课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具有普遍性,要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 问题。在对立中把握 统一。
金砖国家多为人口大国,资源丰富,且都处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 家迈进的阶段。21世纪以来,经过各自的努力,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 已进入世界前十大经济体之列。2012年,金砖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总量 的20%以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超过50%。2009年以来,金砖国家领 导人举行了5次会晤,各成员国在贸易、金融、投资等诸多领域妥善处理各 种分歧、不断深化务实合作,在重大国际事务中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加强。 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金砖国家为什么能够求同存异、共 谋发展。
A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 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老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 所伏。” 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着的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可 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同一性
塞 翁 失 马 焉 知 非 福
B.矛盾着的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可 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同一性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
(1)原理:事事有矛盾; 时时有矛盾。
(2)方法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 法的前提。所以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 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2.矛盾的特殊性
(1)原理(含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 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特殊性的三种情形: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区别不同事物)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 盾(区别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 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可以互相转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 级政治必修4 导学案编制时间 2015年10月20日使用班级:2014级文科学生主备人:赵霜复备人:李慧、王伟审核人签字:冯成喜
第 1 页共 4 页第2页共4页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是怎样的?
【学法指导】
一、本框题要把握的原理方法论:
1、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
原理: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事物也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矛盾双方的对立性和同一性不可分割,我们应当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方法论(P69)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方法论(P70)
原理:( P70)
方法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
4、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即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同时,它们在不同场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做到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坚持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顺序和科学工作方法。

二、认识误区:
误区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因此,“对立”和“统一”就是矛盾的双方。

(×)
解析:对立统一是矛盾双方的关系。

误区二:哲学上的矛盾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矛盾、政治领域中的斗争(×)
解析:教材P68专家点评。

误区三:矛盾具有普遍性,因此是永远不能解决的(×)
解析:只要具体分析,找到正确方法,具体的矛盾是可以解决的。

误区四:矛盾具有普遍性,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有矛盾(×)
解析:马克思主义虽然认为矛盾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矛盾,矛盾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只有处在统一体之内的事物才有矛盾,没有直接关系的事物不存在矛盾。

【自学自测】
1、正所谓“志和者,不以山海为远”,中国与欧洲都有着古老文明,都怀揣着新的梦想,中国梦与欧洲梦完全可以相得益彰、共放华彩。

从哲学角度看,“志和者,不以山海为远”是因为()①共同的价值观推动社会的发展②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③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④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小时候,幸福是一件实物;长大后,幸福是一种状态;今天,我发现,幸福既不是实物也不是状态,是一种领悟。

”以下与这句话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A.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B.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C. 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D. 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学习探究】
近年来,中国地方省份和城市兴起一股“精神名片”评选、发布的热潮,各式各样的“地域精神”表述语相继出炉,对此,有专家指出,各“地域精神”表述体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个性和独特的价值追求,同时各“地域精神”都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的共同特征。

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各“地域精神”应该从本地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1)你能从“地域精神”的特点中体会出什么哲学观点?
(2)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专家的观点。

第 3 页共 4 页第4页共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