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脑梗塞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的中医优化护理方案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的中医优化护理方案中风(脑梗死)恢复期的中医优化护理方案1. 概述中风,又称脑梗死,是我国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
在现代医学中,中风的治疗主要依赖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然而,在恢复期,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以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致残率,是当前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中医在中风的康复治疗中,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显著的疗效。
本方案结合中医理论,提出一套中风恢复期的中医优化护理方案,旨在为中风恢复期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指导。
2. 中医理论指导中医认为,中风恢复期主要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脑脉瘀阻,从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因此,中医优化护理方案应注重活血化瘀、舒筋活络、调整阴阳平衡等方面。
3. 中医优化护理方案3.1 生活护理1. 保持室内安静、舒适,温度适中,避免风、寒、湿、燥等外邪侵袭。
2.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体质,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的饮食,注重饮食的色、香、味,以促进患者的食欲。
3.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预防压疮的发生。
3.2 康复护理1. 早期康复: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即可开始康复训练,包括床上活动、坐姿训练、站姿训练、行走训练等。
2. 功能康复: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如肢体偏瘫、言语障碍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3. 中医特色疗法:如针灸、拔罐、按摩等,以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3.3 情志护理1. 倾听患者的主诉,关心患者的疾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 引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康复信心。
3.4 健康教育1.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中风的病因、病机、预防及康复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2. 教育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度运动。
4. 效果评估1. 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生活质量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
2. 患者的康复程度:通过康复评价量表,评估患者的康复程度。
3. 患者的满意度:通过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中风(脑梗塞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脑梗死回复期)中医照顾护士规划之阳早格格创做原规划适用于中风病(脑梗死)收病2周至6个月处于回复期患者的照顾护士.一、罕睹证候重心(一)风痰瘀阻证:心眼正斜,舌强语謇或者得语,半身没有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光滑.(二)气真血瘀证:肢体偏偏枯没有必,肢硬无力,里色萎黄.舌量浓紫或者有瘀斑,苔薄黑.(三)肝肾盈真证:半身没有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没有语,或者偏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黑脉细,或者舌浓黑.二、罕睹症状/证候施护(一)半身没有遂1.瞅察四肢肌力、肌弛力、枢纽活动度战肢体活动的变更.2.根据徐病分歧阶段,指挥协帮患者良肢位晃搁、肌肉中断及枢纽疏通,缩小或者减少肌肉挛缩及枢纽畸形.3.尽早指挥患者举止床上的主动性活动锻炼,包罗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疏通等.如患者没有克没有及做主动活动,则应尽早举止各枢纽主动活动锻炼.4.搞好各项前提照顾护士,谦足患者死计所需.5.遵医嘱采用以下中医照顾护士特性技能1~2项:(1)舒筋活络浴袋洗浴:先熏蒸,待温度相宜时,将患肢浸进药液中洗浴;或者将毛巾浸进药液中共煮15分钟,煮沸后调至保温状态,用少镊子将毛巾捞起,拧至没有滴药液为宜,待温度相宜后,再敷于患肢.(2)中频、矮频治疗仪:遵医嘱采用上肢肩井、直池、合谷、中关等穴,下肢委中、昆仑、悬钟、阳陵泉等穴,举止经络穴位电刺激,每日1~2次,屡屡30分钟.适用于肢体萎硬累力、麻木,宽禁间接刺激痉挛肌肉.(3)拔罐疗法:遵医嘱选穴每日1次,留罐5~10分钟.适用于肢体萎缩、枢纽痛痛.(4)艾灸治疗:遵医嘱与穴.中风病(脑梗死慢性期)痰热腑真证战痰火关窍者没有宜.(5)穴位拍挨:遵医嘱用穴位拍挨棒循患肢脚阳明大肠经(上肢段)、足阳明胃经(下肢段)沉沉拍挨,每日2次,屡屡30分钟.有下肢静脉血栓者禁用,预防栓子脱降,制成其余构制器官血管栓塞.(6)中药热熨:遵医嘱与穴.中药籽拆进药袋混同匀称,微波加热≥70℃,搁于患处相映的穴位上适时去回或者转动药熨15~30分钟,每日1~2次,达到温经通络,消肿止痛,以帮于回复肢体功能.(二)舌强语蹇1.修坐护患接流板,与患者达到优良相通,从患者脚势及表情中明黑其需要,可与患者共共协做设定一种表黑需要的要领.无法用脚势及谈话表黑的患者可利用东西或者自制卡片,对付于无书籍写障碍的得语患者可借帮笔墨书籍写的办法去表黑患者及亲属单圆的央供.2.锻炼有关收音肌肉,先搞简朴的弛心、伸舌、露齿、饱腮动做,再举止硬腭普及锻炼,再搞舌部锻炼,另有唇部锻炼,指挥患者反复举止抿嘴、撅嘴、叩齿等动做.采与吞吐止语治疗仪电刺激励音肌群共时协共收音锻炼.3.利用心形及声音锻炼采与“示教—模仿要领”,即锻炼者先搞好心形与收音演示,而后指挥患者通过镜子瞅察自己收音的心形,去纠正收音过得.4.举止字、词汇、句锻炼,单音锻炼1周后逐步锻炼患者“单词汇—词汇组—短句”收音.从简朴的单词汇开初,而后再道短句:阅读锻炼及书籍写锻炼,通过1~2周时间锻炼,掌握普遍词汇组、短句后即能担当跟读或者阅读漫笔的锻炼.5.对付家属举止健壮宣教,共共介进谈话病愈锻炼.6.穴位推拿:遵医嘱推拿廉泉、哑门、启浆、通里等穴,以促进谈话功能回复.(三)吞吐艰易1.对付沉度吞吐障碍以摄食锻炼战体位锻炼为主.2.对付中度、沉度吞吐障碍患者采与间接锻炼为主,主要包罗:巩固心里部肌群疏通、舌体疏通战下颌骨的弛合疏通;吐部热刺激;空吞吐锻炼;呼吸功能锻炼等.3.有吸进性肺炎危害患者,给与鼻饲饮食.(四)便秘1.气真血瘀证患者大多为缓传输型便秘,可教会患者或者家属用单脚沿脐周逆时针推拿,屡屡20~30周,每日2~3次,促进肠爬动.2.饱励患者多饮火,每天正在1500ml以上;养成每日黄昏定时排便的习惯,克服万古间进厕、忌努挣.3.饮食以细纤维为主,多吃减少胃肠爬动的食物,如乌芝麻、蔬菜、瓜果等;多饮火,戒烟酒,禁食产气多刺激性的食物,如苦食、豆制品、圆葱等.热秘患者以浑热、润肠、通便饮食为好,可食用黑萝卜、蜂蜜汁;气真便秘患者以补气血,润肠通便饮食为好,可食用核桃仁、紧子仁,芝麻粥适用于百般症状的便秘.4.遵医嘱采用以下中医照顾护士特性技能1~2项:(1)穴位推拿:与穴胃俞、脾俞、内关、足三里、中脘、关元等穴,背胀者加涌泉,用揉法.(2)耳穴揭压(耳穴埋豆):遵医嘱与主穴大肠、直肠、三焦、脾、皮量下.配穴:小肠、肺.(3)艾条温战灸:遵医嘱脾强气真者选穴脾俞、气海、太黑、三阳接、足三里.肠道气秘者选穴:太冲、大敦、多数、支沟、天枢.脾肾阳真者选穴:肾俞、大钟、关元、启山、太溪.于背部施回旋灸,屡屡20分钟.(4)葱黑敷脐(止气通腑):与适量青葱洗净沥搞、用葱黑,加适量食盐,置于研钵内捣烂成糊状后敷揭于脐周,薄薄约0.2~0.3cm,中用医用胶揭包裹,用纱布牢固,每日1~2次,屡屡1~2小时.(5)需要时遵医嘱番泻叶泡火顿服.气真血瘀肝肾盈真的患者没有适用.(五)二便得禁1.瞅察排便次数、量、量及有无里慢后沉感;尿液的色、量、量,有无尿频、尿慢、尿痛感.2.脆持会阳皮肤浑净搞燥,如留置导尿,搞好留置导尿照顾护士.3.进食健脾养胃益肾食物,如山药、薏苡仁、小米、木瓜、北瓜、胡萝卜等.4.遵医嘱采用以下中医照顾护士特性技能1~2项:(1)艾条灸穴位:神阙、气海、关元、百会、三阳接、足三里.适用于气真及元气衰败所致的二便得禁.(2)耳穴揭压(耳穴埋豆):遵医嘱与主穴大肠、小肠、胃、脾,配穴:接感、神门.(3)穴位推拿:遵医嘱与穴肾腧穴、八髎穴、足三里、天枢等穴.适用于气真及元气衰败所致的二便得禁.(4)中药揭敷加黑中线灯映照.中药置于患者中脘或者神阙穴,予黑中线灯正在距离相映穴位或者病变部位30~50cm处间接映照,治疗30分钟,注意防烫伤.三、中医特性治疗照顾护士(一)内服中药1.胶囊:如活血化瘀的通心络胶囊、脑安胶囊、丹灯通脑胶囊等,脑出血慢性期忌服.2.丸剂:如华佗再制丸,服药功夫有炎热感,可用黑菊花蜜糖火支服,或者减半服用,需要时久停服用1~2天.服安宫牛黄丸功夫饮食宜浑浓,忌食辛辣油腻之品,免得帮火死痰.3.颗粒:如服养血浑脑颗粒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矮血压者慎服.(二)注射给药醉脑静注射液含芳香走窜药物,开开后坐纵然用,预防挥收;死脉注射液,用药宜缓,滴速<30滴/分钟,并适量密释;脑火肿患者静脉滴注中药制剂时没有宜过快,普遍没有超出30~40滴/分钟为宜.(三)中用中药紫草油中涂(浑热凉血、支敛止痛),适用于二便得禁或者便溏所致的肛周潮黑、干疹.涂药次数视病情而定,涂药后瞅察局部皮肤情况,如有皮疹、偶痒或者局部肿胀等过敏局里时,应坐时停止用药,并将药物拭净或者荡涤,遵医嘱内服或者中用抗过敏药物.(四)特性技能1.药熨(详睹附录2).2.中药中敷(详睹附录2).3.中药熏洗(详睹附录2).(五)皮肤推拿适用于少久卧床患者压疮的防治.1.脆持皮肤浑净、床单位浑净搞燥仄坦.2.支配者左脚大鱼际处喷与适量1%当归黑花液,于受压部位或者骨突处核心背中转动推拿,力量由沉到沉,再由沉到沉.3.推拿历程中瞅察患者局部皮肤情况,如皮肤已有破坏,宽禁推拿.四、健壮指挥(一)死计起居1.调摄情志、修坐自疑心,起居有常、没有妄做劳,戒烟酒、慎躲中邪.2.注意仄安,防呛咳窒息、防跌倒坠床、防压疮、防烫伤、防走得等不料.(二)饮食指挥1.风痰瘀阻证:进食祛风化痰开窍的食品,如山楂、荸荠、黄瓜.食疗圆:鱼头汤.忌食羊肉、牛肉、狗肉等.2.气真血瘀证:进食益气活血的食物,如山楂.食疗圆:大枣滋补粥(大枣、枸杞、肥猪肉).3.肝肾盈真证:进食滋养肝肾的食品,如芹菜黄瓜汁、浑蒸鱼等.食疗圆:百合莲子薏仁粥.4.神智障碍或者吞吐艰易者,根据病情予禁食或者鼻饲喂服,以补充足够的火分及富裕营养的流量,如果汁、米汤、肉汤、菜汤、匀浆膳等,饮食忌肥苦薄味等死干帮火之品.5.注意饮食宜忌,如糖尿病患者注意统制葡萄糖及碳火化合物的摄进,下血脂患者注意统制总热量、脂肪、胆固醇的摄进等.(三)情志调理1.谈话疏导法.使用谈话, 饱励病友间多相通、多接流.饱励家属多伴伴患者,家庭温温是疏导患者情志的要害要领.2.移情易志法.通过戏娱、音乐等脚法或者设法培植患者某种兴趣、快乐喜爱,以分别患者注意力,安排其心境情志,使之闲情怡志.3.五止相胜法.正在情志调护中,护士要擅于使用《内经》情志治疗中的五止约束规则,即“喜伤肝,悲胜喜;喜快乐,恐胜喜;思伤脾,喜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共时,要注意掌握情绪刺激的程度,预防刺激过分戴去新的身心问题.(四)功能锻炼(1)俯卧位:①偏偏瘫侧肩搁正在枕头上,脆持肩前伸,中旋;②偏偏瘫侧上肢搁正在枕头上,中展20~40°,肘、腕、指枢纽尽管伸直,掌心进与;③偏偏瘫侧臀部牢固于枕头上;④偏偏瘫侧膝部膝中应搁正在枕头,预防伸膝位统制没有住突然髋膝旋制成股内支肌推伤,膝下垫一小枕脆持患膝稍伸,足尖进与.(2)患侧卧位:①躯搞略后俯,里前搁枕头牢固;②偏偏瘫侧肩背前仄伸中旋;③偏偏瘫侧上肢战躯搞呈90°,肘枢纽尽管伸直,脚掌进与;④偏偏瘫侧下肢膝枢纽略蜿蜒,髋枢纽伸直;⑤健侧上肢搁正在身上或者枕头上;⑥健侧下肢脆持踩步姿势,搁枕头上,膝枢纽战踝枢纽略为伸直.(3)健侧卧位:①躯搞略为前倾;②偏偏瘫侧肩枢纽背前仄伸,患肩前伸90~100°安排;③偏偏瘫侧上肢搁正在枕头上;④偏偏瘫侧下肢膝枢纽、髋枢纽略为蜿蜒,下肢搁正在枕头上,预防足中翻;⑤健侧上肢晃搁以患者恬静为宜;⑥健侧下肢膝枢纽、髋枢纽伸直.(1)预防肩枢纽僵硬:仄卧于床上,二脚相握,肘部脆持伸直,以健侧脚牵推患侧肢体进与伸展,越过头顶,直至单脚能触及床里.(2)预防前臂伸肌挛缩:俯卧,伸膝,二脚互握,环绕单膝,臂部稍用力伸展,使单肘受牵推而伸直,臂也受牵推伸展,沉复搞那样的动做,也不妨只伸患侧腿,另一腿仄置于床上.(3)脆持前臂转动:坐正在桌旁,二脚掌心相对付,脚指互握,脚臂伸直,身体略背患侧倾斜,以健侧脚推动患侧脚中旋,直至大拇指能触及桌里.反复锻炼,渐渐过度到二脚脚指伸直对付合,健侧脚指能使患侧大拇指交战桌里.(4)脆持脚腕背伸:单肘支撑于桌里,单脚互握,置于前圆,健侧脚用力按压患侧脚,使患侧脚腕充分背伸.(5)预防腕、指、肘伸肌挛缩:站坐于桌前,单脚掌对付合,脚指接叉互握,将掌心背下支撑于桌里,而后伸直脚臂,将体沉施加于上,使脚腕充分背伸,伸肌群支到牵推伸展;或者坐于椅上,用健侧脚帮闲患侧脚腕背伸,掌心置于椅里,并将蜷直的患指逐一伸直,而后以健侧脚脆持患肢伸直,稍倾斜身体,将体沉施加于患肢.(6)预防跟腱支缩战足趾伸直:将一条毛巾卷成一卷,搁正在患肢足趾下,站坐起去,用健侧脚按压患肢膝盖,尽管使足跟触天.站稳后,抬起健侧腿,让患肢启受体沉,并反复伸直膝枢纽.(7)脆持患臂火仄中展:患者仄卧,二脚相握,进与举过头顶,而后由帮脚抓住患臂,脆持伸直并缓缓火仄移动,直至脚臂仄置于床里上,掌心进与,患肢与身体成90°;再将其大拇指推直、中展,并将其余患指伸展.正在锻炼时,患者背部垫枕头,可巩固锻炼的效验,共时还不妨使胸椎脆持伸直.五、照顾护士易面功能锻炼逆从性好患者多表示为近期影象力明隐减退、反应早钝、呆滞等,对付病愈锻炼协共没有主动,病愈锻炼效验好.办理思路:1.背患者及家属道解徐病的爆收死少及转归,使其相识早期举止病愈锻炼的要害性战需要性;2.护士多与患者相通接流,制订可止的病愈训炼计划战分阶段目标,主动指挥病愈锻炼;3.饱励病友间相通、接流,争与亲友等社会支援.六、照顾护士效验评介附:中风(脑梗死回复期)中医照顾护士效验评介表中风(脑梗死回复期)中医照顾护士效验评介表医院:患者姓名:性别:年龄:ID:文化程度:进院日期:证候诊疗:风痰瘀阻证□ 气真血瘀证□ 肝肾盈真证□ 其余:一、照顾护士效验评介二、照顾护士逆从性及谦意度评介三、对付原病中医照顾护士规划的评介:真用性强□ 真用性较强□ 真用性普遍□ 没有真用□矫正意睹:四、评介人(责任护士)姓名技能职称护士少签名:。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引言中风,又称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液循环突然受阻或破裂,导致脑血供减少或中断,引起脑组织缺血和缺氧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中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中风的中医护理方案在病人的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中风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案。
一、病因及症状中风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血管病变: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导致血管病变,增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的风险;2.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心房颤动等引起血液循环障碍;3.血液异常:血液凝固功能紊乱,导致血栓形成;4.积聚因素:抽烟、饮酒、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
主要症状包括:•偏瘫:一侧肢体无力或瘫痪;•失语:不能正常言语;•吞咽困难:导致进食困难;•眩晕:感觉眼前旋转;•头痛:剧烈的头痛。
二、中医护理方案中医认为中风主要是由于脑中风络堵塞,气机不畅所致。
因此,在护理中采取以下措施有助于促进病人康复:1. 转运宣导中风患者需要尽快转运至医院抢救,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宣导工作,向患者或家属解释中风的紧急性和重要性,以便及时就医。
2. 保持呼吸道通畅中风患者常常伴有吞咽困难或面部肌肉麻痹的症状,容易导致呼吸道堵塞。
护理人员应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定期更换体位,及时清理口腔中的分泌物。
3. 中药疗法中医药在中风康复中有着独特的作用。
常用的中药包括丹参、川芎、桑白皮等,这些中药具有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护理人员可以根据中医师的指导,为患者配制中药,并在日常护理中服用。
4. 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对中风患者的康复具有显著疗效。
特别是对于偏瘫的患者,通过选择合适的穴位和刺激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肌肉功能和神经传导。
5. 中医推拿中医推拿是一种利用手法技术刺激人体穴位以调整气血功能的方法。
对于中风患者的护理中,可以通过推拿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僵硬,提高患者的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6. 情绪疏导中风患者常常伴有情绪波动,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并给予积极的情绪支持。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中风(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的脑组织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引起脑功能缺陷的疾病。
传统中医认为中风是由于气血不畅所致,因此中医护理方案主要包括调理气血、扶正祛邪、促进恢复等方法。
以下是一套中医护理方案,希望能对中风患者的康复有所帮助。
一、调理气血1.中药调补:根据中风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师会开具一副适合的中药方剂,如补益气血的六君子汤,活血化瘀的加味四物汤等,以调理患者的气血状况,促进康复。
2.食疗调理:中风患者可以适当食用一些有益于气血调理的食物,如红枣、黄芪、枸杞、黑芝麻等,以补充气血不足,增强机体免疫力。
二、扶正祛邪1.拔罐疗法:拔罐疗法能通过负压作用促进经络的通畅,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疏通经络,扶正祛邪。
2.灸法:灸法是通过燃烧艾绒或中药,将其热力传导到患者体表,以刺激体表经络,温通经脉,达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三、促进康复1.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常用的康复方法之一,通过针刺经脉穴位,调理气血,促进神经再生,加速康复进程。
2.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常用的手法疗法,通过按摩患者特定的穴位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张力,提高患者功能恢复能力。
3.跌打损伤疗法:对于中风患者出现的肢体活动障碍和肌肉骨骼疼痛等问题,可采用跌打损伤疗法,通过特殊按摩手法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疼痛,增加关节灵活性。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中的中风护理方案主要包括调理气血、扶正祛邪、促进康复等方法。
这些方案针对中风的病因和病理机制,通过中药调补、食疗调理、拔罐疗法、灸法、针灸疗法、推拿按摩以及跌打损伤疗法等手段,起到平衡气血、加速康复的作用。
重要的是,中风患者在接受中医护理方案时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并与西医治疗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
• 科室: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ID:
• 文化程度: 入院日期:
• 证候诊断:中脏腑 痰蒙清窍证□ 痰热内闭证□ 元气败脱证□
中经络 风火上扰证□ 风痰阻络证□ 痰热腑实证□
气虚血瘀证□ 阴虚风动证□ 其他:
一、护理效果评价
主要症状 意识障碍□ 半身不遂□
1.体 4.饮
主要辨证施护方法
位□2.观 察□ 3.皮肤口腔护理□ 食□5.其他护理措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 (六)二便失禁
• 1.观察排便次数、量、质及有无里急后重感;尿液的色、质、量,有无尿频、尿 急、尿痛感。
• 2.保持会阴及肛周皮肤清洁干燥,使用便器时动作轻缓,避免拖、拉,以免擦伤 患者的皮肤,每次便后将会阴部及肛周擦洗揩干。如留置导尿,做好留置导尿护 理。
• 3.进食健脾养胃益肾食物,遵医嘱进行肠内营养补充。
天
1.穴位按摩□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2.艾 灸□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3.皮 肤 针□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4.中药熏洗□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5.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1.穴位按摩□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2.耳穴贴压□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3.穴位敷贴□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4.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1.循经拍背□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2.穴位敷贴□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按摩骨隆突处和经常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发生等。 • 3.协助康复医师进行良肢位摆放,经常观察并及时予以纠正,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功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突发性疾病,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中风药物治疗是迅速恢复患者体能的主要手段,但伴随着药物治疗的同时,中医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减轻病痛与并发症,促进康复。
本文将从饮食、按摩、针灸等方面介绍中风中医护理的方案。
饮食护理1.膳食清淡:中风患者饮食以清淡为主,不宜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葱、大蒜等。
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瘦肉、蔬菜、水果等。
合理搭配不同种类的食物,避免食物单一导致营养不均衡。
2.饮食要规律:饮食定时、定量。
不得喝较多的酒,少吃咸腌食品,以免引起高血压或加重中风后的水肿乃至头痛。
3.绿色蔬菜:绿色蔬菜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功能、预防血栓形成、降低血脂等功效,如菠菜、芹菜、茭白等。
建议每天多吃一些绿色蔬菜,有益于身体康复。
按摩护理中风后,患者的身体容易出现松弛、僵硬、肌肉无力等现象,需要进行按摩。
按摩的部位包括患侧或者对侧的面部、颈部、手臂、腿部等部位。
较为常用的按摩手法包括揉、推、捏、拿等,具有活血止痛、促进血液循环、放松神经等作用,其中:1.手指按摩:用手指在太阳穴处、眉毛上方按揉10~20次,可促进头脑清醒、缓解头痛。
患瘫侧上肢揉按肩部和上臂,并用拇指在上臂外侧两头轻轻捏揉,有助于促进肌肉松弛,防止变形,避免多余不必要的疼痛。
2.搓背部:双手分别从正侧和对侧搓拿,在颈部区进行左右滑推,然后推至背部。
对侧的手臂位于胸前,保持肘部弯曲,患瘫侧的手臂向身体外侧平伸,或捧着一件物品,以含义促进肌肉运动。
3.抚摸腿部:手掌横于背侧,用力握拳,从腰际一直按摩到足跟。
将手按压在患一侧小腿后部,以上位向下按摩,以促进气血流通。
针灸护理针灸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特殊形式,重复针灸可以改善大脑功能,提高神经性运动障碍的康复率。
中风后的针灸护理主要有:1.电针治疗:向透瘫肢体行经的及穴以电刺激治疗的方法;电刺激不仅可以消除肌肉的痉挛、使肌肉得到松弛,而且有增加血流、增加患区吸收渗出液的作用。
中风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恢复期定义及重要性
定义
中风恢复期是指患者发病后经过急性 期治疗,病情稳定,进入康复阶段的 过程。
重要性
中风恢复期是患者功能恢复的关键时 期,有效的护理方案对患者预后和生 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02
中医护理原则与方法
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中风恢复期治疗需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患者 体质、病因、症状等因素。
饮食禁忌
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 刺激性食物,忌烟酒。
规律作息与适度锻炼
规律作息
情绪调节
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 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可通过听音乐、练书法等方式进行情 绪调节。
适度锻炼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选 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 、八段锦等。运动强度和时间应循序 渐进,避免剧烈运动。
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技巧培训
倾听与理解
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理解其感 受和需求,给予情感上的支持。
鼓励表达
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帮助其 宣泄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安慰技巧
掌握有效的安慰技巧,如使用鼓 励性语言、提供心理暗示等,帮
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
引导积极心态,增强信心
认知重构
帮助患者调整对疾病的认知,从积极的角度看待 问题,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掌握基本护理技能
家属需学习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护理技能,如测量血压、按摩技巧等 。
了解急救措施
家属应了解中风急性期的急救措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采取 措施。
共同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
01
评估患者状况
家属和医护人员应共同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和社会功能等,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中医护理方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可以在患者的整个康复过程中持续 实施,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 个体化的调整和优化。
04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优化建议
完善护理方案内容
01
02
03
丰富中医护理技术
结合患者病情,灵活运用 中药汤剂、针灸、推拿、 拔罐等中医护理技术,以 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加强护理人员与中医医师的沟通配合 ,更好地贯彻治疗方案,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 成良好的团队氛围,提高整体护理效 果。
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意识
加强健康教育
对患者进行中风相关知识 宣教,提高患者对中风的 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鼓励自我锻炼
鼓励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 行适当的自我锻炼,增强 体质,促进康复。
运动康复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 康复计划,包括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 和心理疏导等。
02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评 估
评估指标和方法
评估指标
包括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 肢体活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 生活质量等方面。
评估方法
采用临床观察、护理记录、患者 满意度调查和随访等方式进行评 估。
定期随访
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 解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 整护理方案,提高护理效 果。
05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未来发展展 望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应用前景
扩大应用范围
随着中风患者的增多,中医护理 方案有望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更广 泛的应用,为更多患者提供有效
的护理服务。
深化护理内容
中医护理方案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包括更加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 康复指导和预防保健等方面的内容 。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 总结分析报告
中风康复的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康复的中医护理方案一、中风康复中医护理方案的目标1. 促进中风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2. 减轻中风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
3. 提高中风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二、中风康复中医护理方案的原则1. 整体观念:中医护理应注重中风患者的整体状况,强调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的平衡。
2. 辨证施护:根据中风患者的病情、体质、病程等不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3. 预防为主:中风康复过程中,应注重预防疾病复发,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4. 家庭与社会支持: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作用,为中风患者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三、中风康复中医护理方案的内容1. 生活护理:(1)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流通,光线充足。
(2)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训练,如穿衣、进食、洗漱等。
(3)保持床单位整洁,定时翻身,预防压疮。
(4)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 病情观察:(1)观察患者意识、面色、气息、舌象、脉象等变化,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
(3)观察患者肢体活动度、肌力、肌张力等,评估康复效果。
3. 中医特色护理:(1)中药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合理调配中药,指导患者按时服用。
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药物。
(2)针灸护理:针灸治疗期间,观察患者针刺反应,如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等。
协助医生进行针灸操作,保证针灸安全。
(3)拔罐护理:拔罐治疗时,观察患者皮肤变化,如充血、瘀血等。
拔罐后及时处理皮肤异常情况。
(4)中医食疗:根据患者体质、病情,制定合适的食疗方案,促进康复。
4. 心理护理:(1)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关心、关爱和支持。
(2)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倾听患者需求,解答患者疑问。
(3)开展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5. 健康教育:(1)普及中风预防知识,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防病意识。
(2)讲解中风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中风(cerebral infarction)是由于脑血液供应不足造成脑部神经细胞坏死的一种疾病。
中风后,由于脑部功能的丧失,患者需要进行中医护理方案,以促进康复和预防再次发作。
以下是中风中的常用中医护理方案,供参考。
一、病因辨证施治中风可因多种原因引起,如痰瘀阻滞、寒湿侵袭、痰火上犯等。
中医会通过辨证分型,进行施治。
一般常见的分型有气血虚、痰湿阻滞、瘀血阻滞等。
根据不同的分型,选择对应的中药方剂,如补益气血的八珍汤、活血化瘀的桃仁、三棱等。
二、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中风康复中起到重要作用。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百会、风池、大椎、曲池等,以刺激这些穴位,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针灸疗法可配合艾灸、拔罐等,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三、中药浴中药浴是一种较为温和的中药外治方法,适合中风后康复期的患者。
中药浴可通过汗出祛邪、通络行气的方法,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改善肢体功能。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红花等,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配制中药汤剂。
四、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常用的中医养生方法,对中风后的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按摩患者的穴位和经络,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肢体的灵活性,减少肌肉的萎缩。
推拿按摩还可以调整患者的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五、膳食调理中风后的患者需要进行膳食调理,以促进康复和预防再次发作。
根据中医理论,合理搭配食物,能够滋补脏腑,调整气血,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如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有助于增强血管壁弹性,预防血管破裂。
总之,中风后的中医护理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辨证来施治,包括针灸疗法、中药浴、推拿按摩、膳食调理等。
中医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但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护理方案应该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不能脱离现代医学的治疗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效果。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中风,也称脑卒中,是一种突发性血管疾病,通常由于脑血管的阻塞或破裂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引起。
中风的发生往往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和认知障碍,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中医护理方案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结合了中医理论和技术,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中风中医护理方案的内容。
1.舒筋活络:中风往往导致肢体肌肉的瘫痪和活动受限,舒筋活络是一种通过按摩和推拿等手法来刺激穴位和促进血液循环的方法。
在中风患者中,常用的舒筋活络手法包括拿捏、搓揉、推拿、刮痧等。
这些手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促进神经的再生和修复。
2.中药调理:中医认为中风是由于气滞、血瘀等原因导致血液循环受阻,中药可以通过调理气血、疏通经络来改善这种状况。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活血化瘀方、通络祛痹方等。
此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还可以选用具有益气健脾、温肾壮阳等功效的中药进行调理。
中药调理通常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且需进行个体化的调配。
3.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的一种独特疗法,通过刺激腧穴来调节气血和神经系统的功能。
在中风患者中,常用的针灸疗法包括电针、火针、艾灸等。
这些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改善语言障碍和认知障碍等症状。
4.饮食调养:中医认为饮食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中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饮食的调整。
常见的饮食原则包括少盐、低脂、高纤维,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E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等。
此外,中医还推荐一些特殊食物的使用,如黑豆、红枣、核桃等,这些食物被认为具有补气滋阴、活血化瘀的作用。
5.心理疏导:中风对患者的生活和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患者常常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中医护理方案中也重视对患者心理状态的疏导和调理。
医生和护士可以通过言语安慰、倾听患者的心声、提供必要的动力和支持等方法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对康复的信心。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病情进展。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的中医优化护理方案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的中医优化护理方案简介中风(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恢复期需要综合的护理方案来促进康复。
中医优化护理方案结合了中医药和康复技术,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目标中医优化护理方案的主要目标是促进中风患者在恢复期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方案1. 中医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医生可以开具中药方剂,如补气活血、祛痰化瘀等药物,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脑功能。
此外,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也可以辅助治疗。
2. 营养调理:合理的膳食结构对中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中医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推荐一些有益于康复的食物,如鱼类、豆类、蔬菜等。
3. 康复训练:中风患者在恢复期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受损的脑功能和肌肉力量。
中医优化护理方案可以结合康复技术,如针灸、推拿、拔罐等,来加速康复进程。
4. 心理支持:中风患者在恢复期常常伴有情绪波动和心理压力。
中医优化护理方案也包括心理支持,通过心理咨询、情绪疏导等方式,帮助患者积极面对康复过程中的挑战。
注意事项1. 中医优化护理方案需要在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使用中药或进行针灸等疗法。
2. 患者在康复期应保持适当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3. 定期复诊,及时调整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调整。
4. 与西医治疗相结合,中医优化护理方案并不取代现有的西医治疗方法,而是作为一种补充和辅助。
中医优化护理方案可以有效提高中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效果,但仍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因此护理方案需要个性化制定。
中风(脑梗塞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本方案适用于中风病(脑梗死)发病2周至6个月处于恢复期患者的护理。
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痰瘀阻证: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
(二)气虚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
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
(三)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半身不遂1.观察四肢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2.根据疾病不同阶段,指导协助患者良肢位摆放、肌肉收缩及关节运动,减少或减轻肌肉挛缩及关节畸形。
3.尽早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包括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
如患者不能作主动活动,则应尽早进行各关节被动活动训练。
4.做好各项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生活所需。
5.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2项:(1)舒筋活络浴袋洗浴:先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入药液中洗浴;或将毛巾浸入药液中同煮15分钟,煮沸后调至保温状态,用长镊子将毛巾捞起,拧至不滴药液为宜,待温度适宜后,再敷于患肢。
(2)中频、低频治疗仪:遵医嘱选取上肢肩井、曲池、合谷、外关等穴,下肢委中、昆仑、悬钟、阳陵泉等穴,进行经络穴位电刺激,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
适用于肢体萎软乏力、麻木,严禁直接刺激痉挛肌肉。
(3)拔罐疗法:遵医嘱选穴每日1次,留罐5~10分钟。
适用于肢体萎缩、关节疼痛。
(4)艾灸治疗:遵医嘱取穴。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和痰火闭窍者不宜。
(5)穴位拍打:遵医嘱用穴位拍打棒循患肢手阳明大肠经(上肢段)、足阳明胃经(下肢段)轻轻拍打,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有下肢静脉血栓者禁用,防止栓子脱落,造成其他组织器官血管栓塞。
(6)中药热熨:遵医嘱取穴。
中药籽装入药袋混合均匀,微波加热≥70℃,放于患处相应的穴位上适时来回或旋转药熨15~30分钟,每日1~2次,达到温经通络,消肿止痛,以助于恢复肢体功能。
中风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案内容
中风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案内容中风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案内容近年来,中风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严重时会导致肢体瘫痪、言语困难甚至生命危险。
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被广泛应用于中风患者的康复过程中。
中医护理方案内容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详细探讨。
1. 中风的中医护理原则和要点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是“防病于未病,治病于未病”,即注重预防为主,及早采取措施避免疾病的发生。
对于中风患者而言,中医护理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症状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中医护理的要点:1.1 控制饮食:中风患者应当控制高脂肪、高盐、高糖和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入,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纤维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和整粮食品。
1.2 忌烟酒:中风患者应禁烟限酒,烟草和酒精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加重脑血管的负担。
1.3 保持心情愉快:中风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绪波动。
研究表明,情绪不稳定会导致血压升高,进一步加重病情。
1.4 适度锻炼:中风患者应进行适度的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有助于恢复功能。
2. 中医护理方法和技巧2.1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的经典疗法之一,通过在特定穴位进行针刺,以改善疾病症状和促进身体的自我调节和康复。
对于中风患者,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运行,促进抗炎,增加脑功能的修复。
2.2 中药疗法:中药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风的康复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中风后期,中药可以通过舒筋活络、祛痰止血、扶正固脱的作用,促进病情的好转。
2.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特有的物理疗法,对于中风患者的护理十分重要。
通过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减轻疼痛和瘫痪症状。
2.4 艾灸疗法: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条进行艾炷刺激,以调节气血,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在中风患者的护理中,艾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帮助舒缓肌肉,促进血液循环。
中风(脑梗塞恢复期)精深中医护理方案设计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本方案适用于中风病(脑梗死)发病2周至6个月处于恢复期患者的护理。
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痰瘀阻证: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
(二)气虚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
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
(三)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半身不遂1.观察四肢肌力、肌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2.根据疾病不同阶段,指导协助患者良肢位摆放、肌肉收缩及关节运动,减少或减轻肌肉挛缩及关节畸形。
3.尽早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包括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
如患者不能作主动活动,则应尽早进行各关节被动活动训练。
4.做好各项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生活所需。
5.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2项:(1)舒筋活络浴袋洗浴:先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入药液中洗浴;或将毛巾浸入药液中同煮15分钟,煮沸后调至保温状态,用长镊子将毛巾捞起,拧至不滴药液为宜,待温度适宜后,再敷于患肢。
(2)中频、低频治疗仪:遵医嘱选取上肢肩井、曲池、合谷、外关等穴,下肢委中、昆仑、悬钟、阳陵泉等穴,进行经络穴位电刺激,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
适用于肢体萎软乏力、麻木,严禁直接刺激痉挛肌肉。
(3)拔罐疗法:遵医嘱选穴每日1次,留罐5~10分钟。
适用于肢体萎缩、关节疼痛。
(4)艾灸治疗:遵医嘱取穴。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和痰火闭窍者不宜。
(5)穴位拍打:遵医嘱用穴位拍打棒循患肢手阳明大肠经(上肢段)、足阳明胃经(下肢段)轻轻拍打,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有下肢静脉血栓者禁用,防止栓子脱落,造成其他组织器官血管栓塞。
(6)中药热熨:遵医嘱取穴。
中药籽装入药袋混合均匀,微波加热≥70℃,放于患处相应的穴位上适时来回或旋转药熨15~30分钟,每日1~2次,达到温经通络,消肿止痛,以助于恢复肢体功能。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的增强版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的增强版中医护理方案中风(脑梗死)恢复期增强版中医护理方案目录1. 概述2. 中医理论基础3. 护理诊断4. 护理措施- 生命体征监测- 中药治疗与护理- 饮食调理- 康复锻炼- 情志调节- 症状护理5. 护理评估与效果评价6. 注意事项1. 概述中风,又称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
本方案旨在为中风恢复期患者提供一套全面、专业的中医护理计划,以促进患者康复。
2. 中医理论基础中医认为,中风恢复期多属于气虚血瘀、肝肾不足等症候,治疗原则为调和气血、滋养肝肾、活血化瘀。
3. 护理诊断1. 运动功能障碍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3. 营养不良4. 情感障碍5. 睡眠障碍4. 护理措施4.1 生命体征监测1. 定期监测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
2. 注意体温变化,预防感冒。
4.2 中药治疗与护理1. 根据中医诊断,给予相应的草药治疗。
2. 观察中药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
4.3 饮食调理1.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饮食。
2. 注意饮食搭配,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4.4 康复锻炼1.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锻炼计划。
2. 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运动、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
4.5 情志调节1.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
2. 指导患者进行情绪调节,如冥想、呼吸练习等。
4.6 症状护理1. 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如肢体麻木、言语不利等,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2. 注意预防并发症,如褥疮、肺部感染等。
5. 护理评估与效果评价1. 定期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生活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2.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护理措施。
6. 注意事项1.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 护理过程中,遵循中医理论和实践,结合现代护理理念,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以上就是中风(脑梗死)恢复期增强版中医护理方案的详细内容。
希望这份方案能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指导和支持。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本方案适用于中风病(脑梗死)发病 2 周至 6 个月处于恢复期患者的护理。
、常见证候要点一)风痰瘀阻证: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
二)气虚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
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
三)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
、常见症状/ 证候施护一)半身不遂1.观察四肢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2.根据疾病不同阶段,指导协助患者良肢位摆放、肌肉收缩及关节运动,减少或减轻肌肉挛缩及关节畸形。
3.尽早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包括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
如患者不能作主动活动,则应尽早进行各关节被动活动训练。
4.做好各项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生活所需。
5.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2项:1 )舒筋活络浴袋洗浴:先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入药液中洗浴;或将毛巾浸入药液中同煮 1 5分钟,煮沸后调至保温状态,用长镊子将毛巾捞起,拧至不滴药液为宜,待温度适宜后,再敷于患肢。
2)中频、低频治疗仪:遵医嘱选取上肢肩井、曲池、合谷、外关等穴,下肢委中、昆仑、悬钟、阳陵泉等穴,进行经络穴位电刺激,每日 1〜2次,每 次30 分钟。
适用于肢体萎软乏力、麻木,严禁直接刺激痉挛肌肉。
(3)拔罐疗法:遵医嘱选穴每日1次,留罐5〜10分钟。
适用于肢体萎缩、关节疼痛。
4)艾灸治疗:遵医嘱取穴。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和痰火闭窍者不宜。
5)穴位拍打:遵医嘱用穴位拍打棒循患肢手阳明大肠经(上肢段)明胃经(下肢段)轻轻拍打,每日 2次,每次 30分钟。
有下肢静脉血栓者禁用, 防止栓子脱落,造成其他组织器官血管栓塞。
(6)中药热熨:遵医嘱取穴。
中药籽装入药袋混合均匀,微波加热》70C,经通络,消肿止痛,以助于恢复肢体功能。
二)舌强语蹇1. 建立护患交流板, 与患者达到良好沟通, 从患者手势及表情中理解其需要, 可与患者共同协调设定一种表达需求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本方案适用于中风病(脑梗死)发病2周至6个月处于恢复期患者的护理。
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痰瘀阻证: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
(二)气虚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
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
(三)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半身不遂1.观察四肢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2.根据疾病不同阶段,指导协助患者良肢位摆放、肌肉收缩及关节运动,减少或减轻肌肉挛缩及关节畸形。
3.尽早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包括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
如患者不能作主动活动,则应尽早进行各关节被动活动训练。
4.做好各项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生活所需。
5.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2项:(1)舒筋活络浴袋洗浴:先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入药液中洗浴;或将毛巾浸入药液中同煮15分钟,煮沸后调至保温状态,用长镊子将毛巾捞起,拧至不滴药液为宜,待温度适宜后,再敷于患肢。
(2)中频、低频治疗仪:遵医嘱选取上肢肩井、曲池、合谷、外关等穴,下肢委中、昆仑、悬钟、阳陵泉等穴,进行经络穴位电刺激,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
适用于肢体萎软乏力、麻木,严禁直接刺激痉挛肌肉。
(3)拔罐疗法:遵医嘱选穴每日1次,留罐5~10分钟。
适用于肢体萎缩、关节疼痛。
(4)艾灸治疗:遵医嘱取穴。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和痰火闭窍者不宜。
(5)穴位拍打:遵医嘱用穴位拍打棒循患肢手阳明大肠经(上肢段)、足阳明胃经(下肢段)轻轻拍打,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有下肢静脉血栓者禁用,防止栓子脱落,造成其他组织器官血管栓塞。
(6)中药热熨:遵医嘱取穴。
中药籽装入药袋混合均匀,微波加热≥70℃,放于患处相应的穴位上适时来回或旋转药熨15~30分钟,每日1~2次,达到温经通络,消肿止痛,以助于恢复肢体功能。
(二)舌强语蹇1.建立护患交流板,与患者达到良好沟通,从患者手势及表情中理解其需要,可与患者共同协调设定一种表达需求的方法。
无法用手势及语言表达的患者可利用物品或自制卡片,对于无书写障碍的失语患者可借助文字书写的方式来表达患者及亲属双方的要求。
2.训练有关发音肌肉,先做简单的张口、伸舌、露齿、鼓腮动作,再进行软腭提高训练,再做舌部训练,还有唇部训练,指导患者反复进行抿嘴、撅嘴、叩齿等动作。
采用吞咽言语治疗仪电刺激发音肌群同时配合发音训练。
3.利用口形及声音训练采用“示教—模仿方法”,即训练者先做好口形与发音示范,然后指导患者通过镜子观察自己发音的口形,来纠正发音错误。
4.进行字、词、句训练,单音训练1周后逐步训练患者“单词—词组—短句”发音。
从简单的单词开始,然后再说短句:阅读训练及书写训练,经过1~2周时间训练,掌握一般词组、短句后即能接受跟读或阅读短文的训练。
5.对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共同参与语言康复训练。
6.穴位按摩:遵医嘱按摩廉泉、哑门、承浆、通里等穴,以促进语言功能恢复。
(三)吞咽困难1.对轻度吞咽障碍以摄食训练和体位训练为主。
2.对中度、重度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间接训练为主,主要包括:增强口面部肌群运动、舌体运动和下颌骨的张合运动;咽部冷刺激;空吞咽训练;呼吸功能训练等。
3.有吸入性肺炎风险患者,给与鼻饲饮食。
(四)便秘1.气虚血瘀证患者大多为慢传输型便秘,可教会患者或家属用双手沿脐周顺时针按摩,每次20~30周,每日2~3次,促进肠蠕动。
2.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在1500ml以上;养成每日清晨定时排便的习惯,克服长时间入厕、忌努挣。
3.饮食以粗纤维为主,多吃增加胃肠蠕动的食物,如黑芝麻、蔬菜、瓜果等;多饮水,戒烟酒,禁食产气多刺激性的食物,如甜食、豆制品、圆葱等。
热秘患者以清热、润肠、通便饮食为佳,可食用白萝卜、蜂蜜汁;气虚便秘患者以补气血,润肠通便饮食为佳,可食用核桃仁、松子仁,芝麻粥适用于各种症状的便秘。
4.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2项:(1)穴位按摩:取穴胃俞、脾俞、内关、足三里、中脘、关元等穴,腹胀者加涌泉,用揉法。
(2)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取主穴大肠、直肠、三焦、脾、皮质下。
配穴:小肠、肺。
(3)艾条温和灸:遵医嘱脾弱气虚者选穴脾俞、气海、太白、三阴交、足三里。
肠道气秘者选穴:太冲、大敦、大都、支沟、天枢。
脾肾阳虚者选穴:肾俞、大钟、关元、承山、太溪。
于腹部施回旋灸,每次20分钟。
(4)葱白敷脐(行气通腑):取适量青葱洗净沥干、用葱白,加适量食盐,置于研钵内捣烂成糊状后敷贴于脐周,厚薄约0.2~0.3cm,外用医用胶贴包裹,用纱布固定,每日1~2次,每次1~2小时。
(5)必要时遵医嘱番泻叶泡水顿服。
气虚血瘀肝肾亏虚的患者不适用。
(五)二便失禁1.观察排便次数、量、质及有无里急后重感;尿液的色、质、量,有无尿频、尿急、尿痛感。
2.保持会阴皮肤清洁干燥,如留置导尿,做好留置导尿护理。
3.进食健脾养胃益肾食物,如山药、薏苡仁、小米、木瓜、南瓜、胡萝卜等。
4.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2项:(1)艾条灸穴位:神阙、气海、关元、百会、三阴交、足三里。
适用于气虚及元气衰败所致的二便失禁。
(2)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取主穴大肠、小肠、胃、脾,配穴:交感、神门。
(3)穴位按摩:遵医嘱取穴肾腧穴、八髎穴、足三里、天枢等穴。
适用于气虚及元气衰败所致的二便失禁。
(4)中药贴敷加红外线灯照射。
中药置于患者中脘或神阙穴,予红外线灯在距离相应穴位或病变部位30~50cm处直接照射,治疗30分钟,注意防烫伤。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内服中药1.胶囊:如活血化瘀的通心络胶囊、脑安胶囊、丹灯通脑胶囊等,脑出血急性期忌服。
2.丸剂:如华佗再造丸,服药期间有燥热感,可用白菊花蜜糖水送服,或减半服用,必要时暂停服用1~2天。
服安宫牛黄丸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油腻之品,以免助火生痰。
3.颗粒:如服养血清脑颗粒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低血压者慎服。
(二)注射给药醒脑静注射液含芳香走窜药物,开启后立即使用,防止挥发;生脉注射液,用药宜慢,滴速<30滴/分钟,并适量稀释;脑水肿患者静脉滴注中药制剂时不宜过快,一般不超过30~40滴/分钟为宜。
(三)外用中药紫草油外涂(清热凉血、收敛止痛),适用于二便失禁或便溏所致的肛周潮红、湿疹。
涂药次数视病情而定,涂药后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如有皮疹、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时,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将药物拭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
(四)特色技术1.药熨(详见附录2)。
2.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3.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五)皮肤按摩适用于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防治。
1.保持皮肤清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
2.操作者右手大鱼际处喷取适量1%当归红花液,于受压部位或骨突处中心向外旋转按摩,力量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
3.按摩过程中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情况,如皮肤已有破损,严禁按摩。
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调摄情志、建立信心,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戒烟酒、慎避外邪。
2.注意安全,防呛咳窒息、防跌倒坠床、防压疮、防烫伤、防走失等意外。
(二)饮食指导1.风痰瘀阻证:进食祛风化痰开窍的食品,如山楂、荸荠、黄瓜。
食疗方:鱼头汤。
忌食羊肉、牛肉、狗肉等。
2.气虚血瘀证:进食益气活血的食物,如山楂。
食疗方:大枣滋补粥(大枣、枸杞、瘦猪肉)。
3.肝肾亏虚证:进食滋养肝肾的食品,如芹菜黄瓜汁、清蒸鱼等。
食疗方:百合莲子薏仁粥。
4.神智障碍或吞咽困难者,根据病情予禁食或鼻饲喂服,以补充足够的水分及富有营养的流质,如果汁、米汤、肉汤、菜汤、匀浆膳等,饮食忌肥甘厚味等生湿助火之品。
5.注意饮食宜忌,如糖尿病患者注意控制葡萄糖及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高血脂患者注意控制总热量、脂肪、胆固醇的摄入等。
(三)情志调理1.语言疏导法。
运用语言, 鼓励病友间多沟通、多交流。
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家庭温暖是疏导患者情志的重要方法。
2.移情易志法。
通过戏娱、音乐等手段或设法培养患者某种兴趣、爱好,以分散患者注意力,调节其心境情志,使之闲情怡志。
3.五行相胜法。
在情志调护中,护士要善于运用《内经》情志治疗中的五行制约法则,即“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同时,要注意掌握情绪刺激的程度,避免刺激过度带来新的身心问题。
(四)功能锻炼1.良姿位的摆放(1)仰卧位:①偏瘫侧肩放在枕头上,保持肩前伸,外旋;②偏瘫侧上肢放在枕头上,外展20~40°,肘、腕、指关节尽量伸直,掌心向上;③偏瘫侧臀部固定于枕头上;④偏瘫侧膝部膝外应放在枕头,防止屈膝位控制不住突然髋膝旋造成股内收肌拉伤,膝下垫一小枕保持患膝稍屈,足尖向上。
(2)患侧卧位:①躯干略后仰,背后放枕头固定;②偏瘫侧肩向前平伸外旋;③偏瘫侧上肢和躯干呈90°,肘关节尽量伸直,手掌向上;④偏瘫侧下肢膝关节略弯曲,髋关节伸直;⑤健侧上肢放在身上或枕头上;⑥健侧下肢保持踏步姿势,放枕头上,膝关节和踝关节略为屈曲。
(3)健侧卧位:①躯干略为前倾;②偏瘫侧肩关节向前平伸,患肩前屈90~100°左右;③偏瘫侧上肢放在枕头上;④偏瘫侧下肢膝关节、髋关节略为弯曲,下肢放在枕头上,避免足外翻;⑤健侧上肢摆放以患者舒适为宜;⑥健侧下肢膝关节、髋关节伸直。
2.功能锻炼方法(1)防止肩关节僵硬:平卧于床上,两手相握,肘部保持伸直,以健侧手牵拉患侧肢体向上伸展,越过头顶,直至双手能触及床面。
(2)防止前臂伸肌挛缩:仰卧,屈膝,两手互握,环抱双膝,臂部稍用力伸展,使双肘受牵拉而伸直,臂也受牵拉伸展,重复做这样的动作,也可以只屈患侧腿,另一腿平置于床上。
(3)保持前臂旋转:坐在桌旁,两手掌心相对,手指互握,手臂伸直,身体略向患侧倾斜,以健侧手推动患侧手外旋,直至大拇指能触及桌面。
反复锻炼,逐渐过渡到两手手指伸直对合,健侧手指能使患侧大拇指接触桌面。
(4)保持手腕背屈:双肘支撑于桌面,双手互握,置于前方,健侧手用力按压患侧手,使患侧手腕充分背屈。
(5)防止腕、指、肘屈肌挛缩:站立于桌前,双手掌对合,手指交叉互握,将掌心向下支撑于桌面,然后伸直手臂,将体重施加于上,使手腕充分背屈,屈肌群收到牵拉伸展;或坐于椅上,用健侧手帮助患侧手腕背屈,掌心置于椅面,并将蜷曲的患指逐一伸直,然后以健侧手保持患肢伸直,稍倾斜身体,将体重施加于患肢。
(6)防止跟腱缩短和脚趾屈曲:将一条毛巾卷成一卷,放在患肢脚趾下,站立起来,用健侧手按压患肢膝盖,尽量使足跟触地。
站稳后,抬起健侧腿,让患肢承受体重,并反复屈曲膝关节。
(7)保持患臂水平外展:患者平卧,两手相握,向上举过头顶,然后由助手抓住患臂,保持伸直并慢慢水平移动,直至手臂平置于床面上,掌心向上,患肢与身体成90°;再将其大拇指拉直、外展,并将其余患指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