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比较教案
(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分类和比较
分类和比较教学要求:⒈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⒉让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⒊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分类、推理和交流等能力,提高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
⒋通过分类、比较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动脑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比较,在分类、比较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同上。
训练内容:让学生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比较。
课时数:共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学要求:⒈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⒉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类、推理和交流等能力,提高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
⒊通过分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动脑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准备:p12/3图片,玩具。
教学过程:(一)主题图⒈看一看:这是小明的房间,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我们来帮助他整理房间。
⒉观察:房间里有哪几类物品?(学习用品、玩具、衣物)⒊桌上的学习用品。
⑴有哪些用品?⑵你想怎样整理?(书、笔和尺子)⑶书:大的在下面,小的在上面。
⒋玩具:⑴看看有哪些玩具⑵能将这些玩具分分类吗?(鞋、球类、车、枪、拍子)你想怎样摆放?(鞋放在床下、球类放在一个箱子里……)⑶小明的车可真不少,快看看都有什么车?看书,小明是怎样整理车的?(载人、载货)⑷小组说说,你还可以怎样整理?注意一个人说完下一个人再说,声音要小,有不同意见可以补充。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分类 北京版 (3)
分类
一、教材分析
《分类》是小学数学北京2011课标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类、比较的第一课,是分类的开始,也是以后学习“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分类”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分类”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儿童,他们的认知与思维方式仍处于直观形象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重视直观实物操作与言语解说引导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情境创设,在使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同时,也将学习过程变得更有意义,学生置身于教学情境中轻松愉悦的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简单分类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在实践中体会分类的方法及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能对物体进行整理分类。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活宝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与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分类的过程,掌握分类的方法,学会按一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难点:设定不同的标准来分类
五、教学准备
硬件需求:seewo5软件应用系统,seewo授课宝
教师准备:seewo5课件、分类练习卡(任务卡、通关卡)
学生准备:水彩笔、铅笔
六、教学过程。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分类 北京版 (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类北京版 (1)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1.掌握数数的方法。
2.熟练掌握数的阅读和书写。
3.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以及数的阅读和书写。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数数,引导学生使用数的阅读和书写来表达数的数量。
2. 数数及书写规范教师介绍数字1、2、3、4、5、6、7、8、9、10,让学生按顺序数数,并介绍数的书写规范。
3. 探究加法和减法3.1 加法教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数数,并介绍加法的概念。
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我有3个苹果,再加上2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教师让学生用书写的方式表达出这个问题,并教授加法的符号“+”。
3.2 减法教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数数,并介绍减法的概念。
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我有6个苹果,吃了2个苹果,还剩下多少个苹果?”教师让学生用书写的方式表达出这个问题,并教授减法的符号“-”。
4. 练习4.1 让学生用书写的方式通过加法计算出2+3、4+5、6+2等题目,并用书写的方式表达出答案。
4.2 让学生用书写的方式通过减法计算出4-2、5-3、6-4等题目,并用书写的方式表达出答案。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教学评估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在数数和书写过程中的表现。
2.教师检查学生在练习中书写的答案是否正确。
3.教师与学生互动,问答测试学生对数字和加减法的理解程度。
参考书目•北京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结束语本节课以探究的方式引入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并通过练习巩固了学生的知识点。
在后续的课程中,学生将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加法和减法,以及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北京版数学一上《分类和比较》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一上《分类和比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分类和比较的概念。
2.掌握分类和比较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分类和比较思维能力。
4.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分类和比较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运用分类和比较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分类和比较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分类和比较。
教学准备:1.多媒体投影仪。
2.电脑和PPT。
3.活动教具。
教学流程:一、导入(10分钟)1.打开PPT,展示一些常见的分类和比较的实例,如水果的分类、动物的比较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进行分类和比较?分类和比较有什么作用?二、概念讲解(15分钟)1.向学生介绍分类和比较的概念:分类是指将事物按照其中一种规则或特征进行划分,比较是指将事物进行相互对照和分析。
2.通过图示和例子解释分类和比较的基本方法。
三、分类方法和思维技巧讲解(20分钟)1.介绍常见的分类方法和思维技巧,如二分法、三分法、多角度分类等。
2.通过具体实例演示如何运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和思维技巧进行分类和比较。
四、练习与活动(30分钟)1.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分类和比较思维进行解决。
2.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们分成小组,每组自选一个实际问题,要求运用分类和比较思维进行解决,并准备展示成果。
五、小结与思考(10分钟)1.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提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2.展示小组活动成果,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课后作业:请学生回家选择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运用分类和比较思维进行总结。
2.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创新性的分类和比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分类和比较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分类和比较的基本方法和思维技巧。
通过实际问题的练习和小组活动,培养了学生运用分类和比较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分类和比较,提高了他们的解决问题和创新意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分类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分类教案(新版北师大版)第四单元分类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分为单一标准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两部分。
以不同事物之间共有的某一种属性作为标准,把他们归为一类,就叫单一标准分类。
根据同一事物的不同特点来分类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不同标准分类。
教材创设了“整理房间”“一起来分类”的生活情境,已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醋精了学生知识的内化。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能力目标: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的意义、作用及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情感目标:通过看一看、分一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生情况分析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
儿童分类能力的发展,表现有以下趋势,从根据事物的表面特征(如颜色、形状)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事物的功用(功能、用途等)进行分类,最后能够根据概念进行分类。
分类能力既是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又对促进幼儿逻辑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单元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按单一标准分类和按不同标准分类。
单元教学难点使学生能选择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分类。
教学方法教学时采用发现法进行教学,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使他们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然后通过分一分,看一看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困生突破方法教学中要抓住“分类”生活性、操作性强的特点,让学生在看、议、分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
从生活中创设情境、提供学生身边生动有趣的素材,开展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时划分 1、整理房间2、一起来分类课题整理房间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北京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比较》word教案 (1)
比较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类、推理和交流等能力,提高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
3. 通过比较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动脑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能按照给定的标准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获得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借助一一对应的方法,清楚表达三个量之间的比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地学习比较这一节内容。
二、新授
(一)(课件)说说哪个轻、哪个重?
1. 介绍图意
2. 生观察图后说说发现了什么,怎么看出来的?
3. 再说图意
(二)摆摆,用羽毛球拍和乒乓球拍摆。
(各4个)
1. 说说怎么想的?
2. 说话:( )和( )同样多。
(三)摆和说
1. 摆5只白兔,3只刺猬,1只小猫。
2. 说说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3. 猫和刺猬再添上几只就和小兔同样多了?
三、巩固练习
14页练一练1、2、3、4、5。
比高矮,比薄厚,比长短,比大小,比轻重。
四、小结:
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进行比较,比较什么?
五、作业:
到家中去找物体进行比较。
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比较与位置》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比较与位置》教案左上角板块——分类、比较与位置教学内容:雪山乐园回顾与整理左上角板块,分类、比较与位置的内容。
教学目标:1、能熟练的按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
2、能对事物的长短、大小、粗细、胖瘦、轻重、高矮等进行比较。
3、熟悉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能说出事物的具体位置4、培养小组的合作、交流、探索、思考的意识,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一、“位置”知识的整理1、介绍雪山乐园的情况。
师:“我们欣赏过美丽的雪山乐园,知道里面有那么多数学问题,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雪山乐园的情况吗?”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的雪山乐园,教师适时引导。
结合学生的描述,教师可以进行板书:中间、左右、上下等。
2、师:“你还能提出哪些有关位置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小组汇报时,教师及时参与,学生没有涉及到的位置问题提出来。
3、师:“你能用位置的知识介绍自己身边的同学吗?谁能向介绍自己的家所在的位置?”再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熟悉的教室、校园环境等。
二、“比较和分类”知识的整理留心捕捉学生交流的信息,组织学生讨论。
如:学生介绍“小朋友在雪山乐园非常开心,有打雪仗的、堆雪人的、还有滑雪的”等。
教师可以及时引导:“你能换个角度给图上的小朋友分类吗?”组织学生讨论,理解分类的知识。
三、拓展应用、解决问题1、第8题,整理物品。
(1)说一说怎样整理,谈谈自己的想法。
(2)进行评价。
“你认为这样整理怎样?”“你有不同的意见吗?”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3)统计表。
让学生按照统计表中指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将整理的结果填在统计表中。
(4)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第10题,小动物玩跷跷板。
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下面的内容:位置:左右、前后、上下。
比较:比轻重、比胖瘦、比大小。
鼓励学生用“谁比谁……”,说一句完整的话。
让学生从自己身边选取素材进行大小、厚薄、远近、宽窄、粗细、高矮等的比较,会用“谁比谁----”来表达比较的结果。
分类-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分类-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学概念:大小、比较大小、自然数及其组成。
2.学习比较大小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对自然数进行加减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和数学思维,增强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内容1.形成数量的概念;2.比较大小的方法和技巧;3.自然数及其组成;4.自然数的加法运算;5.自然数的减法运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数的概念和比较大小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自然数的加减法运算。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课前预习、课堂讲解、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四个环节的教学方法。
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在课前进行数学概念和技术的概述,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
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研讨互动,形成共同的学习机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讲解环节,教师将对学生所预习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读,按照重点部分进行技术解读。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该避免单调的教学形式,可以通过互动题目、课外知识掌握等环节加强和扩展讲解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和打破传统的思考方式。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开始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应该耐心地引导和指导学生完成习题。
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学生的思考情况,随时及时及时提问和辅导,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程内容的理解。
在课后作业环节,学生可以进行自主思考完成一定量的作业,并可以给出自己的宣言和目标,及时总结本课程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介绍自己,向学生介绍课程的规划和历史背景。
2. 正式教学环节(1) 概念引入•形成数量的概念;•比较大小的方法和技巧;•自然数的组成;•自然数的加法运算;•自然数的减法运算。
(2) 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向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分析互动。
(3) 课堂练习环节让学生结合课程学习内容进行课堂练习,加深对于本节内容的理解。
(4) 课后作业让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的作业,巩固本课程内容,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二单元 比较(2)(说课稿)-北京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比较(2)(说课稿)-北京版一、教学内容这一堂课主要教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比较(2)的知识内容。
教材来源于北京版,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比较大小的规则:同类比大小,有无比较对象。
2.通过图形比较大小。
3.使用符号(小于、大于、等于)比较大小。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堂课,学生应当达成以下目标:1.培养学生较强的比较大小的能力。
2.学生能够理解比较大小的规则,并能够熟练应用。
3.学生能够利用图形对比较大小进行理解。
4.学生能够运用符号比较大小。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帮助学生建立起比较大小的技能。
难点:能够运用符号来比较大小。
四、教学过程(一) Warming up1. 观察图片,比较大小。
2. 掌握较小与较大的概念。
(二) Lead-in通过看图,让学生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认识数的大小,并理解大小的概念。
例如通过比较两只小鸟的大小,运用“大”、“小”这两个词语,让学生发现“大”、“小”的概念是相对的,大小还可以细分为“较大”、“较小”。
(三) New concepts1.同类比较大小:用单位相同的同类事物进行大小比较。
例如:相同的体积的已知物品进行比较。
2.有无比较对象:比较的两个事物必须有一个共同的属性。
例如:两个小汽车进行大小比较时,可以比较它们的大小和颜色。
3.通过图形进行比较大小。
例如:用“大”、“小”来比较大小。
4.使用小于、大于、等于符号进行比较大小。
小于符号(<)、大于符号(>)、等于符号(=)(四) Practice1.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事物,并进行比较(如上述的小汽车)。
同时,要求学生能够说出比较的方法。
2.针对符号的使用进行练习。
(五) Conclusion今天我们学习了比较大小的几个方面,除了使用文字进行大小的描述外,还可以通过图形的比较以及符号的使用进行大小的比较。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掌握好比较大小的方法。
五、教学反思今天的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在提出小汽车大小的例子时,他们不太理解,完全不知道如何进行比较,下一次课堂中应当从这一点着手,加强让学生对比较大小的例子的探讨及理解程度。
北京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分类比较
分类、比较教学内容分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以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在各种教学情境中仔细观察,动手实践,来感知、体验并学会分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准确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学会按一定的标准来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统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及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思想与情感: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分类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给物体分类及用不同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难点:用不同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出分类。
1.小明是一个热情好客的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去他家做客,愿意吗?看,这就是小明的房间。
你们觉得小明的房间怎么样?[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结合生活实际自己总结出什么是分类。
(理解分类)](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使学生体会到分类的意义和必要性。
)2.你看小明正在那儿找尺子呢,找了半天没找着,你们能帮他找找吗?3.为什么小明找尺子那么困难?请你帮小明想一个办法,怎样收拾东西就好找了?4.你说的太好了,就像这样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找东西就方便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类。
[板书:分类][自然地引出课题]二、指定标准让学生分类。
1.你们看,它们是谁?(在学生们喜爱的小动物中,设计帮助在水中的小动物找到家的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小动物们想请你们帮住在水中的小动物找到家,行吗?让同学们讨论。
3.谁的家在水中?为什么不把剩下的这些小动物放在水中?4.那你们看,我们把这些小动物分成了哪两类呀?三、让学生选择分类标准来分类。
[使学生能按照制定标准来进行分类。
]1.看,这儿是哪儿?有几种交通工具,都有什么呀?2.那你们能不能把它们分分类呀?把这些交通工具放在它合适的位置上,和你的小组同学动手贴一贴。
3.汇报:你们都是怎么贴的,为什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分类,并在此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北京版数学一上分类和比较
分类和比较教学要求:⒈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⒉让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⒊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分类、推理和交流等能力,提高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
⒋通过分类、比较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动脑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比较,在分类、比较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同上。
训练内容:让学生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比较。
课时数:共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学要求:⒈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⒉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类、推理和交流等能力,提高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
⒊通过分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动脑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准备:p12/3图片,玩具。
教学过程:(一)主题图⒈看一看:这是小明的房间,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我们来帮助他整理房间。
⒉观察:房间里有哪几类物品?(学习用品、玩具、衣物)⒊桌上的学习用品。
⑴有哪些用品?⑵你想怎样整理?(书、笔和尺子)⑶书:大的在下面,小的在上面。
⒋玩具:⑴看看有哪些玩具⑵能将这些玩具分分类吗?(鞋、球类、车、枪、拍子)你想怎样摆放?(鞋放在床下、球类放在一个箱子里……)⑶小明的车可真不少,快看看都有什么车?看书,小明是怎样整理车的?(载人、载货)⑷小组说说,你还可以怎样整理?注意一个人说完下一个人再说,声音要小,有不同意见可以补充。
一年级第一册数学教案北京课改版
一年级第一册数学教案北京课改版教案:一年级第一册数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京课改版一年级第一册数学教材,主要包括第12章的内容。
第1章主要介绍了数字010的认识和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第2章主要介绍了比较大小、分类和排序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数字010的认识,能够进行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比较大小、分类和排序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数字010的认识和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则是比较大小、分类和排序的方法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有数字卡片、加减法算式卡片、小物品等。
学具有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些小物品,让学生观察并分类。
例如,拿出一些苹果和橙子,让学生将它们按照颜色分类。
2. 数字010的认识:我拿出数字卡片,一个一个地介绍数字010,让学生跟随我一起读出来。
然后,我进行一些数字的组合,让学生读出来。
3. 基本的加减法运算:我拿出加减法算式卡片,向学生介绍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例如,我拿出数字3和数字4,让学生回答它们的和是多少。
4. 比较大小:我拿出一些物品,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
例如,拿出两个不同大小的球,让学生判断哪个球更大。
5. 排序:我拿出一些物品,让学生按照大小排序。
例如,拿出一些不同长度的木棒,让学生按照长度排序。
6. 例题讲解:我出一道例题,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请问小明比小红多几个苹果?”让学生一起回答。
7. 随堂练习:我出一道随堂练习题,例如“我有2个橘子,你有多少个橘子?”让学生回答。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板书,包括数字010的认识和基本的加减法运算的公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写出数字010的认识的顺序。
答案:0,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3 +4 = 75 2 = 38 + 1 = 9答案:苹果比橙子大书本比铅笔长球比木棒重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整体上比较顺利,学生们对数字010的认识和基本的加减法运算掌握得比较好。
小学数学北京版新一年级上册《分类》学案
小学数学北京版新一年级上册《分类》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2. 在针对同一类物体时,能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二、重点难点1.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
2.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
3.让学生明确,由于标准的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三、导学问题使用“学乐师生” 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1.谈话导入(1)你们喜欢逛超市吗?观察过超市里物品的摆放吗?(2)揭示课题。
2.探究案探究一:你都按照什么样的分类标准呢?举例说明。
探究二:你把你书包里东西按照单一的分类标准分一分。
同桌交流。
探究三:你知道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结果一样吗?举例说明。
3.巩固练习。
把同类的放在一起。
4.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四、参考资料《分类》是一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虽然不多,但很重要,既是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又对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
进行分类时,首先要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通过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点与本质属性。
而这一系列认识活动,都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方式也有很大益处。
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商店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顾客很快找到想买的东西;学生也要学会对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学习和生活才会有规律。
新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分类比较优质教学设计
分类、比较教学内容分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以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在各种教学情境中仔细观察,动手实践,来感知、体验并学会分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准确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学会按一定的标准来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统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及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思想与情感: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分类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给物体分类及用不同的标准给物体分类.难点:用不同的标准给物体分类.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出分类.1. 小明是一个热情好客的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去他家做客,愿意吗?看,这就是小明的房间.你们觉得小明的房间怎么样?[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结合生活实际自己总结出什么是分类.(理解分类)](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使学生体会到分类的意义和必要性.)2. 你看小明正在那儿找尺子呢,找了半天没找着,你们能帮他找找吗?3. 为什么小明找尺子那么困难?请你帮小明想一个办法,怎样收拾东西就好找了?4. 你说的太好了,就像这样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找东西就方便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类.[板书:分类][自然地引出课题]二、指定标准让学生分类.1. 你们看,它们是谁?(在学生们喜爱的小动物中,设计帮助在水中的小动物找到家的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 小动物们想请你们帮住在水中的小动物找到家,行吗?让同学们讨论.3. 谁的家在水中?为什么不把剩下的这些小动物放在水中?4. 那你们看,我们把这些小动物分成了哪两类呀?三、让学生选择分类标准来分类.[使学生能按照制定标准来进行分类.]1. 看,这儿是哪儿?有几种交通工具,都有什么呀?2. 那你们能不能把它们分分类呀?把这些交通工具放在它合适的位置上,和你的小组同学动手贴一贴.3. 汇报:你们都是怎么贴的,为什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分类,并在此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4. 说的真不错,虽然这些都是交通工具,但因为它们主要行驶的地方不同,就可以把它们分成空中飞的,陆地跑的,水中行驶的这三类.四、感受分类结果的多样性.[活跃学生的思维,逐渐体会在不同标准下的结果的多样性.]1. 大家看,这是什么呀?你们能不能把它们分分类,看看可以怎样分?和你的同桌说说,然后向老师汇报.2. 哪些是水果?哪些是蔬菜?3. 他说对了,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谁再说说他是怎么分的呀?[板书]4. 还可以怎样分?哪些是红色的?哪些是绿色的?5. 他是按什么把它们分成两类的?[板书]6. 同样是这些水果和蔬菜,为什么每一次分得的结果都不一样?[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在不同标准下的结果的多样性.](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7. 看来我们在分类的时候,你们想的不一样,也就是分的标准不同,所以分的结果也就不同.[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先找出分类的标准,再按照这个标准动手分一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从而进一步体会在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五、自己动手操作,体验分类结果的多样性[结合分类,对知识进行扩展.]1. 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分分类?2. 先把垫板放在桌子中央,从桌子里拿出信封,把信封里的东西倒在垫板上,看看都有些什么?想想待会儿在分类的时候你想按什么标准分?想好了,就可以在垫板上分类了. [学生在此又一次被激活了思维]3. 我们手里都是分同样的东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不同的分法?都有什么颜色?还可以怎样分?说说分成了哪几类?还可以怎样分?你们认识这些图片的图形吗?还可以怎样分?六、课中休息.现在我们放松放松,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在课中休息的游戏中让学生也感到有分类,进而使学生亲身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学生们都能很主动的参与活动,在游戏中又一次亲身感受分类.]七、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其实在生活中,无论是在商场购物的时候,还是在公园游玩的时候,甚至在我们上学的路上,都会遇到和分类有关的事儿,你们能举个例子吗?[通过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再次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分类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八、总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为什么有时同样的东西,分得的结果却不同?。
(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分类比较1.doc
二.分类、比较本单元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让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分类,推理和交流等能力,提高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
4•通过分类,比较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 动脑思考的好习惯。
本单元教学重点:・给学生渗透分类、比较的数学思想方法。
本单元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按不同标准分类及三个量进行比较。
本单元课时安排:二课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分类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掌握分类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按一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EPD: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小朋友们,在教室里有哪些人?(老师、同学、男生、女生)你们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你能分分类吗?想想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二.引导分类:1.打开书,我们来看看图上有什么?你有什么感觉?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好吗?2.说一说:⑴我们看看,那个小同学是怎样整理写字台的?他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类的呢?整理写字台,可以分为书和文具两类来整理。
(看书上的图)⑵地上的玩具,图上的小朋友是怎么来分类整理的呢?你还有别的分类整理的方法吗?按用途,大小,颜色,车型……分类3.试一试:床上的物品,你打算怎样整理?整理的时候,你可以怎样分类?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4教师小结:不同物品可以按不同标准分类,结果就会不同。
三.巩固练习:1.连一连。
问:图上都画了什么?想一想按什么来分类?动手连一连。
2.图上有什么?想想怎样分?跟你的伙伴说一说。
指名汇报,说一说,还可以怎样分?3.图上有什么?你是按什么分类的?可以怎样分?还可以怎样分?四•效果评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课后小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比较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一年级数学上册 分类教案 北京版
分类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投影仪、图片、铅笔、纸货架。
教学过程:一、从生活中引入分类,初步理解分类的意义师:同学们都去过超市吧!你们在超市里都看见什么了?那么这些物品是怎样摆放的?说明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
要想把物品摆放整齐,就要像同学们说的那样一类一类(分类)摆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那么,这样分类摆放有什么好处?初步学习分类师:老师这儿有一个马大哈超市,你们想去看看吗?这样摆好不好?怎么不好?那么咱们来帮他整理整理,这个超市的左边是一个冰柜,这是冰柜上的广告画,右边是一个货架。
谁来整理一下?(学生对货架上的物品进行整理)为什么把乒乓球拍和羽毛球拍摆在一起?(强调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通过同学们的帮助,货架上的物品摆放得既整齐又美观。
二、动手操作,巩固分类方法如果让你当一名超市里的售货员,你打算怎样摆放货架上的物品?1.小组创作将物品分类。
下面咱们亲自动手摆一摆。
你们要摆放的物品都在纸盒里,先把所有的物品倒出来,分一分,看哪些物品放在一起比较合适,再摆一摆,看摆在哪一层比较合适,确定后再贴一贴。
每个物品的背面有一个双面胶,把上面的小白纸撕下来,就可以贴在这个纸货架上了。
下面4个人一组,看哪组合作得最愉快。
2.学生汇报。
师:有哪个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组货架摆放的情况。
还有哪个组?(学生介绍小组分类的情况)1。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分类 北京版 (3)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认识并掌握0-10的整数及其大小关系。
2.掌握数字和相应的阿拉伯数字符号的对应关系。
3.掌握数的组成与分解。
4.练习自然数世界中简单数学问题的解题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数的认识和掌握。
2.数字和阿拉伯数字符号的对应关系的掌握。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1.数的认识和掌握1.1 教师会向学生们展示从0到10的整数牌,引导学生了解其中每个数字的含义和大小。
1.2 向学生普及数的概念,引导学生如何用自己的话来表达数。
例子:有一个苹果,两个苹果…1.3 教师会设计探究性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相同数量的不同物品,如三个苹果和三个梨子的数量是相同的。
1.4 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数数练习,如从1数到10,从10数回到1等。
1.5 教师会设计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和认识数字,如数10以内的数字时,来自定家庭的人。
2.数字和阿拉伯数字符号的对应关系的掌握2.1 通过展示数字和相应的阿拉伯数字符号,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字和它们的符号之间的联系。
2.2 教师可以设计数字和符号匹配的小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互相较量,从而加深印象。
3.数的组成与分解3.1 教师会在黑板上挂出一个三位数的数字,并让学生模仿教师,大声读出这个数字。
例子:862 -> 八百六十二3.2 引导学生寻找这三个数字的特征,如百位数字代表几百,十位数字代表几十等。
3.3 设计探究性活动,让学生自己寻找数字的组成方法和分解方法,并呈现他们的想法。
3.4 教师会设计一些智力游戏,引导学生巩固对数字的组成和分解的理解。
4.自然数世界中简单数学问题的解题方法4.1 引导学生寻找自然数世界中的数学问题,例如:如果每个盘子里放4个苹果,那么放3个盘子里能放几个苹果?4.2 教师会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答方法。
4.3 设计一些类似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如通过图形来解决数学问题。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游戏法3.探究法4.练习法五、教学反思本次课程设计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数字和阿拉伯数字符号之间的关系,并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1 分类 北京版 (1)
分类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途、色彩、形状等物体进行简单分类的过程,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
2、通过分类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动脑思考的好习惯。
3、体验将生活中简单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好处,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勤劳、整洁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
学具准备:书上附页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进入一年级已经有一个月的时间了,在学校里也认识了很多新的小伙伴。
你们快看,这是谁呀?对,是洋洋。
洋洋说,大家认识这么久了,我想要邀请你们去我家里玩,你们想去吗?洋洋家可大了,他的房间里还有很多玩具。
咱们一起去看看吧!二、新授1、观察主题图。
看,这就是洋洋家,哇!好漂亮啊!咱们去他的卧室玩吧。
快看,这是洋洋的卧室,你们都看了什么?看完后有什么感受吗?生预设:洋洋的卧室里有文具、衣服和玩具。
但是太乱了!衣服、玩具、文具到处都是。
还真是!你们都是这样的感受吗?那怎么办呀,我们帮他整理一下吧。
2、讨论整理方法。
那先整理写字台上的文具怎么样?观察一下写字台,咱们一起讨论一下,怎么帮他整理写字台。
生预设:把书本放在一起,大书放在下面,小的放在上面,把笔和尺子放在一起。
哦,你是这样整理的,你把书本工具放在一起,书写工具放在一起。
你为什么要这样整理?生预设:这样整洁、有序。
好厉害,按照它们的用途整理,看,这样一下就让写字台变整洁了。
3、分组合作整理。
写字台整理好了,现在整理一下玩具吧。
洋洋的玩具箱里一共有9辆小汽车。
请你仔细观察这些小汽车,两人一组讨论讨论帮他想想办法,看看你是怎么整理的?你是怎么将这些小汽车整理的呢?哪个组来说一说?生预设:我是这样整理的:把黄色的小汽车放在一起,红色的小汽车放在一起,绿色的小汽车放在一起。
哦,这是按照颜色整理。
生预设:我是这样整理的:把大的公交车放在一起,把小卧车放在一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比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分类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掌握分类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在教室里有哪些人?(老师、同学、男生、女生)
你们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
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你能分分类吗?想想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
二、引导分类:
1. 打开书,我们来看看图上有什么?你有什么感觉?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好吗?
2. 说一说:
⑴我们看看,哪个小同学是怎样整理写字台的?他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类的呢?
整理写字台,可以分为书和文具两类来整理.(看书上的图)
⑵地上的玩具,图上的小朋友是怎么来分类整理的呢?你还有别的分类整理的方法吗?
按用途,大小,颜色,车型……分类
3. 试一试:床上的物品,你打算怎样整理?
整理的时候,你可以怎样分类?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
4.教师小结:不同物品可以按不同标准分类,结果就会不同.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
问:图上都画了什么?想一想按什么来分类?动手连一连.
图上有什么?想想怎样分?跟你的伙伴说一说.
2.指名汇报,说一说,还可以怎样分?
3. 图上有什么?你是按什么分类的?可以怎样分?还可以怎样分?
四、效果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