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政治考纲

合集下载

2014高中政治会考复习提纲 (根据大纲整理)

2014高中政治会考复习提纲 (根据大纲整理)

2014会考复习提纲必修1:经济生活1、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基本职能: A. 价值尺度: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观念上的货币) B. 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现实的货币)3、常见信用工具:A. 信用卡: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优点: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

B.支票: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4、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A.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供不应求,价格上涨B.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5、价格变动的影响:A.对消费者:价格上升,购买减少,替代品需求增多、互补品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替代品需求减少、互补品购买增多B.对生产者:a. 调节产量:某种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

反之亦然。

b. 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6、几种消费心理: A. 从众心理 B.求异心理 C.攀比心理D.求实心理 (四种中唯一理智的消费心理)7、树立正确的消费观:A.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B.避免盲从,理性消费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D.勤俭节约,艰苦奋斗8、公司的经营表现和发展状况:A.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

B.一家企业能否经营成功,取决于很多因素。

如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C.在激烈的竞争中,那些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会被兼并或面临破产。

9、诚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A.对消费者来说,诚信参与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市场风尚,维护自己的权益。

2014年初三政治总复习提纲

2014年初三政治总复习提纲

2014年初三《思想品德》毕业会考复习提纲2014.3.31 一、考试性质本次考试以初三在校学生为对象,是考核学生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是否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基本水平的终结性考试,也是检查和评价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一种手段。

这次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是否达到毕业水平的重要依据。

二、考试时间5月 6日 13:30——15:00 考试时间为90分钟三、考试范围初三学生思想品德毕业会考,是以2011年制定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为依据,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及九年级全一册的内容为考试的基本范围。

四、知识点整理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1.义务教育的显著特征:强制性、公益性、统一性2.履行受教育义务的内容。

P643.财产所有权的含义及内容。

P704.继承权的实现方式及含义:法定继承和遗产继承。

P78-79智力成果权(知识产权)包括哪些内容: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及反不正当竞争中的商业秘密等。

P825.消费者享有的权利: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人格尊严与民族风俗习惯获得尊重权、监督权等。

P90-916.消费者维权的途径: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部门申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P96第四单元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1.正确认识不公现象。

如何理智面对不公现象(做法)P104-1052.怎样维护正义:需要正义的制度保证;培养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为人正直,爱憎分明;自己被侵权要奋起抗争;他人被侵权,要见义智为、见义巧为。

P112-115九年级全一册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1.责任的含义及来源:P5-62.不同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

P73.如何负责任:对个人、对他人——家庭、集体、社会负责P9-P24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一、认清基本国情1. 了解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2014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2014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2014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C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倡导自尊、自爱、自信、自强正确答案:ABC一、马哲一、新大纲马原部分的变化大体上说来,考研政治大纲的变化就是三个字:加、减、改。

2014年的考研政治大纲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增加了两个知识点,删除了两个知识点,修改了10个知识点。

我们详细来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变化。

1. 增加的两个考点(1)辩证法部分增加“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2)认识论部分增加“自由与必然”。

2. 减少的两个考点(1)政治经济学部分删除“商品价值量的决定”;(2)删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

3. 修改的十个考点(1)辩证法部分“唯物辩证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致性”修改为“唯物辩证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2)认识论部分“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修改为“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3)“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原则区别”修改为“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区别”;(4)“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统一”修改为“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5)唯物史观部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内涵及其作用”修改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构成及作用”;(6)“阶级斗争的含义和作用”修改为“阶级斗争的作用”;(7)“剩余价值的含义”修改为“剩余价值的实质”;(8)“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修改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9)“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产生和确立。

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本质”整合为“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形成和本质”;(10)“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及其后果”修改为“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

二、应对政治考试新大纲已经发布,但考生完全可按照自己原定的计划进行复习。

9月至10月应该进入第二轮复习。

2014年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政治Word版

2014年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政治Word版

政治2014 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考试纲领Ⅰ.考试性质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拥有同样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权衡,择优录取。

所以,高考应拥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需的划分度和适合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政治学科考试内容依据一般高等学校正重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公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 ) 》和《一般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 ) 》的教课内容确定。

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表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的同时,侧重考察考生对所学有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术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剖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查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可以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下列问题的有关信息。

·可以迅速、全面、正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下列问题的有关信息。

·可以正确和完好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换和运用知识·可以依据从题目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换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需的判断。

·可以调换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取的重要时势和有关信息。

·可以显现出检索和采用自己“知识库”中实用知识、基本技术的能力。

3.描绘和阐释事物·可以用简短的语言描绘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波及的基本看法和基本看法。

·可以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看法和方法,剖析、比较和解说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实质。

·综合阐释或评论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4.论证和研究问题·依占有关信息,调换和运用有关知识和技术,发现或许提出表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综合使用题目供应的信息、讲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取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需的论据,论证和研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2014考研政治大纲》和《大纲解析》增加或修订内容全

《2014考研政治大纲》和《大纲解析》增加或修订内容全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概论【增加的内容】:一.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人类在谋求物质生活资料以维持自身生存和不断改善自身生活条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形成了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二.唯物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十八大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意义,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这就深刻启示我们:不仅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把握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集中体现,而且要高度重视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意义,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指导我国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

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发展问题上的集中体现,既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又是有效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是第一要义的思想,关于以人为本的思想,关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都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特别是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更集中而具体地体现着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意义。

三.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质,指出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其主要内容是:第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第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

第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不仅提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而且揭示了这种能动反映的基础和机制,这就是实践。

实践是主体—客体结构中的一种基本的功能关系,它表现为主体借助工具与客体发生实际的、物质的相互作用,是把主体和客体真正联系起来的中介。

2014级思想品德复习提纲

2014级思想品德复习提纲

板桥镇中心小学校2013级思想品德复习提纲学号 班级 姓名教科版八年级上册政治第一课 走近父母1、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① 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给我们知识、技能和做人的道理。

②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

③ 孝敬父母既是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④ 在现代社会,孝敬父母是基本的道德规范。

2、我们怎样孝敬父母?孝敬父母,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① 要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认真学习,踏实做人。

② 要体谅父母和家庭的困难,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

③要亲近、关心和帮助父母,同父母保持亲密融洽的关系。

④要赡养父母。

长大后,不仅要物质上赡养父母,更要在精神上关心父母。

3、什么是“代沟”?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把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称为”代沟”或”代际冲突” 4、为什么进入青春期容易与父母产生代沟。

①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和自尊心不断增强;我们开始逐步用批判的眼光看待父母,强烈希望并开始尝试与父母建立平等的关系。

因此,我们与父母之间就产生了各种误解、分期、隔阂,甚至产生矛盾和冲突。

*②由于我们与父母在知识水平、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对同一问题的看法、态度不一定相同,这是双方矛盾产生的重要原因。

③我们与同伴之间越来越密切的关系也可能使我们与父母的亲情关系变得相对疏远。

④青春期的这些特点往往使我们以执拗的、对立的、反抗的心态对待父母,这又加剧了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5、如何消除代沟?①积极的沟通可以有效地减少亲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促进双方的相互理解。

②子女与父母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加强沟通。

③我们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处理与父母长辈的矛盾,做到依靠而不依赖、自主而不逆反,真正走向自立于成熟,在与父母的和谐相处中,学会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共同发展。

6、怎样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怎样与父母沟通?)①要认识自己的变化和特点,主动与父母沟通,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理解我们的愿望。

2014年初中政治考试大纲

2014年初中政治考试大纲

梅州市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思想品德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

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评估初中毕业生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目标的程度。

考试的结果既是确定学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学科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指导思想考试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有利于引导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改革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适应后续学习的要求。

三、考试依据本考试大纲制定的根据是:2005年1月《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精神。

四、考试目标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

本学科学业考试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对本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课学业考试的能力考查划分如下:(一)识记能力。

是指对有关事实、概念、原理和观点的再认或再现的能力。

再认能力要求毕业生了解或识别课本中基本概念的含义或基本观点、基本结论。

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再现能力要求毕业生记住并正确表述课本中有关的观点、原理。

如: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二)理解能力。

是指在识记的基础上,对有关知识或事实的解释、说明或推理的能力。

理解能力大概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通过简洁的语言,用具体事例描述或说明思想品德课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如:以自己身边的生活事实,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举例说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促进和谐,人人有责”。

2014年高考考试大纲新课标版政治考试说明

2014年高考考试大纲新课标版政治考试说明

2014年高考考试大纲新课标版政治考试说明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够根据从题目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用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3.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4.论证和探究问题·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2014年高考政治考试大纲

2014年高考政治考试大纲

高考政治大纲一、全国高考政治大纲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㈠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所谓信息,即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

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解读信息即对信息的理解。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因而更明显地表现出个体的思维能力。

在知识内容迅速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整合的当代,这种捕捉新信息,感受新变化,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就更凸显出重要性。

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首先表现为审题的精准,其次是能把握各种信息的性质,回应信息提供的情境。

事实上,对信息的处理将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质量和速度。

信息获取的路径较之学习更为宽广,其目的除丰富社会体验、文化内涵外,更重要的是要根据信息传递的内容,准确地分析事物的实质,判断事物的发展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

获取和解读信息,就是考生对试题案例所提供信息的提炼和整理。

高考命题从注重能力考查的角度出发,会不断地引入新材料、构建新情境,从而使试题在内容上蕴涵较多的信息,在形式上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此要求考生在提炼信息、分析信息、解读信息、整合信息的过程中也应具有一定的概括、归纳和演绎能力,这是考生解答问题的起点。

⑴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首先,某些问题的答案就自然地隐含在试题的文字表述之中。

其次,试题设计的思路也往往包含在题目的行文之中,通过审题,了解命题的意图,有助于准确把握试题的脉络。

考生回答问题时必须明确试题要求回答的方向与内容。

试题均有一定的要求与指向,考生不能抛开试题的要求而随意回答。

⑵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从试题的呈现方式看,主要有文字和图表两类。

图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柱形图、扇形图、统计表,还包括漫画等。

2014考纲解读及复习备考指导(政治)

2014考纲解读及复习备考指导(政治)

政治生活部分
• 解读:本部分的变化是,删除2013年“我国 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人民民主专 政是正义的事”两个考点,增加“坚持人民 民主专政的必要性”。本部分没有实质性变 化,删除关于人权的观点,并不影响关于人 民民主专政知识的学习;而2014年新增的“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实际是2013 年“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这一说法的 变化。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经济生活部分
• 11.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2013年表述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小康社会 经济建设的要求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 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2014年表述 (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文化生活部分
• 解读:本部分内容变化很大,多为实质性变化,不只是说 法的修改。 • 首先,本考点下的次级标题(2)(3)的表述变化。 • 其次,原来(2)中的内容全部变化,删除了“如何看待 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 求”、“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新风”三个说法,“建 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后移到(3)中,(2)中新增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是原 来(3)的内容前移过来。新增“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 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文化自 觉和文化自信”三点内容。

2014政治考研大纲

2014政治考研大纲

2014政治考研大纲第一部分考试说明I。

考试性质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

考试的学科范围考试的学科范围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世界经济与政治。

Ⅲ。

评价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

要求考生: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Ⅳ。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6%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 16分(16小题,每小题1分)多项选择题 34分(17小题,每小题2分)分析题 50分第二部分考查的知识范围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

2014年辽宁省政治考试大纲

2014年辽宁省政治考试大纲

1、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p62、承担责任的回报和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p10、14回报:这种回报既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

要说回报,更重要的是无形的财富,如: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等。

代价:因为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还意味着可能因做的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

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如果不能承担相应的责任、对自己负责,你就永远无法长大成人。

3、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P74、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p20 4点1)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2)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

3)保护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4)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5、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是怎样的?P32 2点1)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仍然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2)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6、什么是初级阶段?为什么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P34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止时间p3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

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p3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p35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0、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p35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014高考政治考前系统复习提纲

2014高考政治考前系统复习提纲

2014高考政治考前系统复习提纲《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一、货币理论1、商品2、货币本质和职能3、纸币发行规律(货币政策)4、汇率变化及其影响(对外贸易)5、树立正确金钱观二、价格理论1、影响价格的因素2、价格变动的影响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三、消费1、影响消费的因素2、消费类型、结构、心理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4、生产和消费的关系5、扩大内需(三驾马车)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一、社会主义本质二、生产与消费1、发展生产的原因、措施2、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集体经济)2、非公有制经济(民间投资)3、坚持和完善的原因、意义四、企业1、企业的性质、地位2、公司的类型、机构、优点3、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外向型企业)4、企业兼并与破产五、劳动者1、劳动光荣2、就业是民生之本3、维护劳动者权益六、投资的选择1、投资方式与原则2、融资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一、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1、生产决定分配、消费2、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二、个人收入的分配1、我国的分配制度2、效率与公平原则3、实现收入分配公平(重要性、措施)三、国民收入的分配1、财政:①财政收支及其关系;②财政的作用;③积极的财政政策。

2、税收:①基本特征;②种类及作用;③纳税人的义务和权利四、深化分配制度改革(1)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2)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保障)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市场基础作用:①市场优点与弊端;②市场体系与秩序(市场规则、诚信建设)2、国家宏观调控(原因、目标、手段、应用)3、基本特征(基本标志、根本目标、内在要求)二、科学发展观1、科学发展观的地位和内容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重要性、要求)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经济全球化1、含义、表现、实质2、一把“双刃剑”3、应有态度(积极参与、抵御风险)四、对外开放1、坚持原因2、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措施)3、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国家、企业的措施)《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一、我国的国家性质1、国家性质2、人民民主二、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1、三大权利2、四大义务三、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重要内容四、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1、民主选举(选举制度、选举权)2、民主决策(形式、意义)3、民主管理(村民自治、居民自治)4、民主监督(渠道、意义、义务、措施)五、公民应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一、我国政府的性质二、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四大职能的内容及应用)三、我国政府的作用(建设服务型政府)四、政府要依法行政(原因、要求、提高)五、政府要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六、政府要自觉接受监督1、必要性、意义2、如何监督(机制、体系、阳光工程)七、政府的权威及公信力(来源、根本标志、如何树立)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性质、地位、权力)2、人大代表(法律地位、产生方式、权力与义务)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地位、组织活动原则)二、我国的政党制度1、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地位、执政方式、指导思想、执政理念、党的建设)2、政党制度(基本内容、重要性)3、协商民主(政协的性质、职能)三、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3、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4、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5、我国的宗教政策四、基层民主制度(三大形式、重要意义)五、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一、国际社会1、主权国家(构成要素、基本权利、国际义务)2、联合国(宗旨和原则、作用)3、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4、坚定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二、国际形势1、时代主题(含义、障碍、解决途径、关系)2、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3、国际竞争的实质(含义、启示)4、我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三、我国的外交政策1、决定因素(国家性质、国家利益)2、基本点(宗旨、基本目标、基本立场、基本准则)3、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原因、途径)4、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力量,是负责任的大国《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一、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二、文化的社会作用(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三、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特点、表现、塑造人生)四、加强文化建设(原因、措施)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文化具有多样性(表现、地位)2、尊重文化多样性(原因、态度、原则)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传播途径2、传播手段3、文化交流的意义、要求三、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1、表现形式2、特点3、双重影响4、正确态度四、文化的发展1、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2、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文化发展的实质五、文化创新1、源泉和动力2、意义3、途径4、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5、文化创新包括内容形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传播手段创新等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中华文化1、源远流长(辉煌历程、两个见证)2、博大精深(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3、包容性(含义、意义)4、从传统文化看中华文化二、中华民族精神1、基本内涵及核心2、重要性和必要性3、时代特征与现实表现4、怎样弘扬与培育三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1、集中表现;2、根植于、精髓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发展大众文化1、文化生活的多样性与人们对文化需要的特点2、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双重影响3、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4、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国家、企业、公民)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是什么?2、为什么?(文化激荡、全面发展、根本保证)3、怎么办?(1)指导地位、伟大旗帜(2)核心价值体系(3)精神文明建设(4)立足实践(5)依靠人民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原因、内容、要求)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原因:(先进文化、全面发展)2、根本目标3、具体内容4、建设和谐文化5、创建活动五、思想道德建设1、地位、意义、内容2、社会主义荣辱观3、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4、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改造主观世界、脚踏实地)《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科学2、哲学的基本问题3、哲学的基本派别4、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唯物论与认识论一、唯物论1、物质(1)世界是物质的(2)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3)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2、意识(1)意识的本质(2)意识的能动作用(特点、表现)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方法论)4、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前提基础、必要条件)5、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依据、怎么办)二、认识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涵义、特点、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真理的客观性(2)真理的具体性与条件性(3)方法论:坚持真理、发展真理3、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1)认识的反复性(2)认识的无限性(3)认识的上升性(4)方法论: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方法论)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1、联系观(1)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4)系统优化的方法2、发展观(1)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2)发展的普遍性(3)发展的实质:新事物代替旧事物(4)发展的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5)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3、矛盾观(1)矛盾既对立统一①矛盾的基本属性及其关系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③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2)矛盾的普遍性:正视矛盾、坚持两分法、两点论(3)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关系、认识秩序)(5)主次矛盾: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6)矛盾主次方面: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4、辩证否定观(1)辩证否定观(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3)树立创新意识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唯物史观1、社会历史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2)社会基本矛盾及运动规律(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改革)(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内容、方法论)2、人生价值观(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社会历史性与主体差异性、依据)(3)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4)人生价值的实现(劳动与奉献中、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砥砺自我中)。

2014政治考试说明考纲的变化以及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2014政治考试说明考纲的变化以及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2014年高考政治考纲、考试说明分析以及二轮复习的备考策略2014年高考政治考纲的变化主要集中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的章节。

一是增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考点的分量,从原来的小知识点转变为专题类,考生要着重复习。

小康社会的说法更明确,说成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政治生活中删掉一个考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以前这个考点就是几个年代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化的几个变化,这几年的高考试题从没出现过,应该说,删掉很合理。

文化生活的变化: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新提法,以前没有这种提法,新提法代替了以前的“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考生要复习掌握新提法的原因、如何建设等。

三是提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新提法,学生要掌握其具体含义。

考试说明中关于政治学科的说法政治科目届结合党的十八大精神调整部分考点,集中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的章节。

政治样题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试卷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比如增加2013年北京卷29题,该题给出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考查学生从现实生活角度来认识经济。

此外增加2013年北京卷30题,考查经济学概念的理解,增加2013年北京卷41题,强调回归教材,这些表明试卷回归基础知识。

我们也准备在二轮复习结束后,回归教材,进一步夯实基础知识,针对十八大报告中的热点知识联系教材基础知识进行分析,要用新材料、新观点。

同时一定要对比新旧教材的观点变化,结合新教材和旧教材的知识进行教学,同时多分析时政。

备考政治时,考生应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应特别关注对古文、诗词文赋的知识解读能力。

同时,要提高分析热点问题和现实性问题的能力。

今年政治高考大纲最大的亮点就是在主观题的评分标准上,除了原有的按采分点给分外,又新增了“观察性学习评价”标准,评卷时增加了导向性机制。

“观察性学习评价”标准主要分4个档次,最低档是答题引用材料,不用相关知识;第二档是能够运用知识去阐述问题,但阐述不够准确;第三档是能够比较准确地运用知识,逻辑性较强;第四档是能够准确运用知识,材料结合合理。

2014年考纲

2014年考纲

2014年高考政治考纲一、前言1、理解经济活动的四个环节及其地位2.分析说明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分析说明科学发展观二、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1、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2、分析说明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及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说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4、分析说明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巨大推动作用5、分析说明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特征6、分析说明GDP统计指标含义和意义7、分析说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目的最终实现三、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1、理解个人可支配收入2、理解提倡艰苦朴素的现实意义3、理解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的意义4、理解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5、分析说明生产与消费辩证关系6、分析说明适度消费7、分析说明消费结构变化和进步趋势8、分析说明消费者的权利9、设计方案影响生活质量主要因素10、设计方案消费的弹性和刚性【新增】11、设计方案消费者维权主要途径12、评价人们在生活中常见消费心理13、评价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必要性四、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1、识记现代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2、理解社会生产三大产业的含义3、分析说明社会生产三大产业重要作用4、分析说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5、分析说明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就业影响6、分析说明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7、分析说明劳动合同制度是我国一种法定用工制度8、设计方案解决劳动争议主要方式9、评价正确对待择业问题五、国家财政与依法纳税1、识记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的主要形式2、理解我国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3、理解我国税收的本质4、理解依法纳税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5、分析说明税收的基本特征6、分析说明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辩证关系7、分析说明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辩证关系8、分析说明财政的作用9、分析说明税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0、评价国家安排每年度财政收入的原则11、评价公民要依法诚信纳税六、金融服务与投资理财1、识记我国实行纸币本位制,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2、识记货币借贷的含义3、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功能4、理解单利和复利的计算公式5、理解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和主要任务6、理解商业银行的地位和主要业务7、理解保险的职能8、理解债券与股票10、分析说明我国的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11、设计方案投资理财七、经济制度与社会保障1、识记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2、识记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3、识记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构成4、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构成及其重要地位和作用5、理解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6、理解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7、理解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8、分析说明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含义及其重大意义9、分析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地位和作用10、分析说明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11、分析说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12、分析说明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和内容13、分析说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14、评价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八、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1、识记宏观调控的含义2、理解市场交易的原则3、理解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4、分析说明现代市场的特征5、分析说明市场经济的作用6、分析说明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7、设计方案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8、评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法律保障9、评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道德建设九、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内涵、标志和特征2、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原则3、分析说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4、分析说明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三种主要形式5、分析说明贸易顺差和逆差6、分析说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7、设计方案我国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8、评价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9、评价公民对待对外开放的正确态度政治常识部分一、前言1、识记政治的含义和核心2、识记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3、理解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二、人民政权人民当家1、识记国家性质含义以及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2、理解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3、理解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4、理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5、理解人民军队的重要地位和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6、理解建设强大的国防是我们的历史责任7、分析说明我国政权对内对外的国家职能三、人大制度造福人民1、识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2、理解我国的国体、政体及其相互关系3、分析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内容4、分析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5、分析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6、分析说明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7、分析说明人大代表的主要职责四、国家机关以民为本1、识记我国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识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3、识记我国国家司法机关的组成4、理解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与同级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5、理解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相互关系6、分析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主要职权7、分析说明国务院是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8、分析说明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的基本要求9、评价国家公务员要依法接受人民监督五、民主政治依法治国1、识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和实质2、识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3、理解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4、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5、分析说明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6、分析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7、分析说明基层民主8、分析说明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9、分析说明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0、分析说明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意义11、分析说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六、政治参与公民责任1、识记公民政治参与的含义与主要形式2、理解公民政治参与是有序的政治参与3、理解我国公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内涵4、分析说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原则和意义5、分析说明我国选举制度的特点以及我国选举制度受国情制约6、分析说明公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7、设计方案公民政治参与七、国家统一民族团结1、识记国家主权的含义2、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3、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4、理解国家主权的特征和基本内容5、理解“一国两制”方针的科学内涵6、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7、分析说明维护国家主权8、分析说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方针政策9、分析说明我国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内涵10、分析说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1、分析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点和意义12、评价自觉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13、评价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统一【新增】八、独立自主和平发展1、识记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2、识记当代国际社会成员的分类【新增】3、理解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4、理解联合国的组织机构5、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及其相互关系6、理解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7、分析说明当代国际关系合作和竞争8、分析说明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作用9、分析说明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0、分析说明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11、分析说明当代国际社会的构成【新增】12、评价自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九、立党为公执政兴国1、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2、理解我国现阶段的民主党派的性质3、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4、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发展和进步客观要求5、分析说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与职能6、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和优势7、分析说明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8、分析说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9、评价我国实行新型政党制度的现实意义10、评价青年学生要自觉拥护党的领导哲学常识一、前言1、识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理解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3、理解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4、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二、认识世界尊重实际1、识记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2、理解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3、理解物质具有可知性4、理解意识的起源和本质5、分析说明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6、分析说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7、分析说明一切从实际出发8、评价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三、探索规律实事求是1、识记实践的含义2、理解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3、理解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4、理解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5、理解规律的概念6、分析说明科学认识的任务是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7、分析说明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8、分析说明直接经验、间接经验及其相互关系9、分析说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10、分析说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要条件11、分析说明寻求真知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12、分析说明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13、分析说明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概括14、设计方案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四、把握联系促进发展1、识记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2、理解联系的概念3、理解发展的含义和实质4、分析说明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5、分析说明因果联系的观点、整体性的观点6、分析说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7、分析说明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8、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9、评价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五、分析矛盾辩证思维1、理解矛盾的含义及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2、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3、理解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4、理解科学思维方法的含义5、分析说明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6、分析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7、分析说明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8、分析说明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9、分析说明树立创新意识离不开辩证思维10、评价矛盾的观点六、改造世界追求真理1、识记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改造主观世界的核心2、识记真理的概念3、理解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4、理解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5、分析说明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关系6、分析说明真理是客观的又是发展的7、分析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8、分析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9、评价在实践中坚持真理、追求真理,弘扬科学精神七、创造价值承担使命1、理解人的思想和行为受价值观的支配,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2、理解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最高的价值判断标准3、理解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4、分析说明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及其辩证关系5、分析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6、评价劳动和奉献是创造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政治试卷(大纲版)(含解析版)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政治试卷(大纲版)(含解析版)

2014年全国高考政治试卷(大纲版)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1.(3分)2013年某县的橙子大获丰收,但成熟时间较往年推迟,错过了在春节前上市的最佳时机,造成滞销。

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橙子滞销问题得到了解决,实现了“惊险一跃”。

经济学之所以把上述过程称为“惊险一跃”,是因为()A.商品价值的实现存在不确定性B.货币流通手段的作用不易发挥C.商品使用价值很容易被损耗D.商品价值难以用货币表现2.(3分)从国际经验看,当一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00﹣10000美元时,消费偏好和消费结构会发生变化。

201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6700美元,这意味着我国居民()A.商品消费支出占比增加B.服装消费支出占比增加C.旅游消费支出占比增加D.家电维修支出占比增加3.(3分)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下列措施中有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是()A.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B.调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C.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D.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4.(3分)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因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人民币新增2.76万亿元,远离于2012年的0.49万亿元。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因收购外汇资产而增加本币投放的做法()A.会加大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B.会提高国内企业的劳动生产率C.会加快人民币的流通速度D.会提升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5.(3分)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感到“而无车马喧”。

朱自清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出现这些认识现象是因为()①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客观存在②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③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局限性影响意识的产生和发展④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政治考试说明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和实验版)》和《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结合重庆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考试说明的思想政治学科部分。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一)获取和解读信息,1.解读文字、数据和图表等信息,并进行相互转换。

2.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二)调动和运用知识,1.辨识材料信息所对应的概念或原理。

2.对相关概念、原理等进行例证。

3.根据材料信息进行推断。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1.对事物的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

2.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观点、行为或事件之间的异同。

3.对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把握实质或规律。

4.对现象、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说明。

(四)论证和探究问题1.对现象、行为或观点进行评价。

2.利用论据对观点进行论证。

3.对事物现象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4.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案。

二、试卷结构、题型及分值比例:单项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综合题共2题,共52分其中《经济生活》和《经济学常识》约占30% ,《政治生活》约占24 % ,《文化生活》约占16% , 《生活与哲学》约占30%。

三、考试内容与范围第一部分经济生活1、货币(1)货币及其本质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2)信用工具与外汇信用卡与支票外汇和汇率2、价格(1)影响价格的因素: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3、消费(1)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消费类型(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理性消费4、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与消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大力发展生产力(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企业与劳动者(1)企业公司及其类型公司经营与发展(2)劳动者劳动与就业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6、投资理财(1)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商业银行及其业务(2)股票、债券与保险股票债券商业保险7、个人收入的分配(1)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8、财政与税收(1)国家财政财政及其作用财政收入与支出(2)征税和纳税税收及其种类依法纳税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 市场配置资源市场调节市场秩序市场调节的局限性(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加强宏观调控10、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1、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第二部分政治生活★1、公民的政治生活(1)我国的国家性质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及意义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2、我国的政府(1)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和作用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我国行政监督体系(3)政府的权威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3、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民代表的产生人民代表的职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2)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4、当代国际社会(1)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3)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建立国际新秩序(4)多极化趋势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合作与竞争(5)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的外交政策的实践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第三部分文化生活1、文化与生活(1)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与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2)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文化塑造人生2、文化传承与创新(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手段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教育在文化人才辈出中的作用(3)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走进文化生活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奏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l、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什么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2)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5)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哲学与时代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意识的本质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5)意识的作用意识作用的表现正确发挥意识的作用(6)实践与认识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7)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8)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5)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6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7)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8) 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5)人生价值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6)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7)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第五部分经济学常识1.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商品、货币理论价值规律理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2.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第六部分时事政治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注:★内容请参考最新版教材。

蓝色为调整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