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国高等教育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快速发展和变革。
它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完善的管理体制,这个体制既要能够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又要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挑战。
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概述中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主要由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和各级学会组成。
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高等教育的政策,监督和评估高校的工作。
高校作为教育主体,负责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任务。
各级学会则提供专业指导和学科发展的支持。
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演变中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经历了多次改革和调整。
在改革开放初期,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以行政管理为主,缺乏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引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变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逐渐朝着市场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
这一改革使得高校具有更大的自主权,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三、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特点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特点之一是政府主导。
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的监督和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和政策支持也是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另外,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注重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挑战然而,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不匹配。
由于各地高校数量不平衡、专业设置不合理等原因,导致部分高校的毕业生就业难。
其次是高校自主权的界定问题。
高校在享受自主权的同时,也需要遵循政府的管理要求,这对高校的发展和创新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五、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和挑战,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首先,要注重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加强对高校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高等教育的质量。
其次,要优化高校的资源配置,提高高校自主权,促进高校的创新和发展。
此外,要加强高等教育与产业的结合,培育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六、结语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不断发展和改革,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教育部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教育部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教育部决定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从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和目标、改革方案、预期效果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背景和目标1.1 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体制僵化、决策滞后、政策执行效果低等等。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教育部决定进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1.2 目标教育部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主要目标如下:(1)提高高等教育管理效率,加强规划和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2)加强高等教育与产业、科研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3)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效率。
二、改革方案2.1 管理体制创新教育部将建立灵活高效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
具体措施包括:(1)建立高等教育管理决策机构,由教育部牵头,吸纳各相关部门、高校、企业等机构的代表,形成多方参与的决策机制。
(2)推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评估机制的改革,加强对高校教学、科研等工作的监督和评估,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竞争力。
(3)加强高校间的信息共享和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高校之间的协同发展。
2.2 政策创新教育部将积极推进相关政策的创新,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具体措施包括:(1)建立激励机制,鼓励高校加强对人才培养的关注,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2)加强高校和产业的合作,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3)推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吸引国际优秀学生和学者来华学习和工作,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三、预期效果通过教育部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预期将取得以下效果:3.1 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改革后,将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2 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将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竞争力,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加强高校管理体制创新,促进高校快速稳步发展

加强高校管理体制创新,促进高校快速稳步发展摘要:高等学校是教育机构、是探求高深学问、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地。
高校管理就必须围绕培养人才这个根本任务,抓好管理工作的核心,依据”人本”原理要求的几个基本原则,加强管理,深化革,提高效益。
本文围绕高校管理现状、以及加强创新的途径方法进行分析,促进高校管理,加快高校快速发展。
关键词:高校管理;创新;发展高等学校是教育机构、是探求高深学问、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地。
高校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师队伍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因此,加强高校管理是着眼于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对发展目标、内部资源利用及其与环境的积极适应等问题进行谋划和决策,加强管理要组织内部人力付诸实施的动态的宏观管理过程。
1、我国高校管理体制的现状和主要问题1.1 高校管理体制的现状我国现行的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是20世纪70 年代末、80年代初恢复建立的,它既反映了政府集权管理高等教育的需要,又体现了党对各项社会事业统一领导的原则,在某些方面,还保留了新中国建立以来对教师权力形成的偏见的影响,因此它的存在有其时代的必然性。
在新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下,随着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和党对社会事业领导方式改革的逐步深入,迫切需要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1]。
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弊端主要体现在权力结构的不适应性。
行政权力主导模式使行政权力对高等学校管理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权力薄弱。
特别是在政府高度集权管理体制下,高等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政府部门的附属单位。
政府部门通过学校中的党政组织体制贯彻政府的意志,实施对高等学校的管理,从而使学校的党政组织体制获得对学校事务绝对的管理权力。
1.2 高校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速度的不断加快,很多高校为提升竞争实力,拓展生存与发展的空间,纷纷采取措施,增加经费投入,加大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制定了向教学、科研队伍倾斜的相关政策,着力提升专业人才队伍的素质,而对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把管理工作视为一般事务性工作,认为管理工作”人人都能做,人人都会做”,更没有充分认识到管理人才队伍的素质对学校全盘发展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回顾、反思与展望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回顾、反思与展望宋美萤(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0)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国家在现有体制的基础上建立的高等教育组织管理制度的总和,包括中央和地方行政组织的建立、隶属关系、职权划分及政府部门与高校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也在不断的改革中发展。
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回顾(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初步形成1.中央集权式管理(1949-1957年)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经济的复苏和发展,高等教育相关领域建立了以教育部和国务院各部委直接管理为主的集中管理体制。
1950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高等学校领导关系决定》,明确规定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统一领导全国的高等学校。
[1]“这标志着集中统一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在中国开始建立了。
1952年11月,高等教育部设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条例》规定,执行其他一系列规章制度,必须经中央高等教育部或者中央高等教育部报政务院批准。
[2]该阶段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总体实行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管理体制。
2.由集权向放权的改革(1958-1960年)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方面,中央于1958年4月发布了《关于高等教育机构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分权的意见》,要求除少数综合性大学和部分中等技术学校外,其他学校必须分权。
[1]同年8月,中国共产党中央颁布了《教育行政权力条例》,强调“必须改变以前条为主导的管理体制。
按照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地方教育领导。
”根据这两份文件,高等教育的管理权逐步下放给地方政府,发挥了地方政府办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由放权到收权的调整(1961-1965年)中央政府针对当时实施权力下放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强调统一领导在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性。
1963年5月,《关于加强高校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的决定》(试行草案),明确提出了实行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中央与省、市、自治区两级管理体制。
我国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模式探究-教育文档资料

我国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模式探究1.高校管理体制创新模式研究的意义高等教育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高校管理体制创新改革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与培养21世纪新人才;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优化层级管理,促进教育主管部门履行职能;高校外部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与教育资源均衡利用。
2.高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2.1高校教育体制设置重复、高校分布不均在我国经济体制中,已形成市场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为辅的经济模式,而在我国高校中,教育呈现高度的集中与统一,具有明显的计划性色彩,各高校形成了隶属于不同中央部委与省市级机关的模式,因各级主管部门不同,造成同类学校重复设置,例如山东科技大学与青岛科技大学等;加之高校分布不均,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高校分布密集,西部高校分布较少且稀疏、办学起步晚,最终造成了办学规模较小、教育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办学质量较低的恶果。
2.2高校管理自主权缺乏多年来,高校教育因缺乏一定自主权而办学活力低下,虽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育管理自主权逐步增强,但是仍存在着诸多与时代发展相悖的问题影响高等教育的不断完善,例如政府机构对于高校管理中的文凭发放、专业设置、科研活动、职称评定的过多干预,这种政府过多的指令性、特批性的干预,限制了具有特色的专业性院校发挥自我优势,束缚了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不利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2.3办学主体、教育投资主体单一纵观我国各大高校,不难看出各高校多数属于中央某部门或某省市级政府部门,政府作为办学主体与投资主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明显缺乏个人投资办学与社会投资办学,这种缺乏竞争机制的办学模式必将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精神的高校人才。
2.4内部管理滞后,缺乏竞争机制高校内部管理的滞后造成了教育资金与教育资源的使用不当,在高校硬件中,部分高校严重存在设备、仪器、图书等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存在行政部门分工不明确,人浮于事的现象,造成了有限的教育资源未能全部放入科研与教学支出中。
《高等教育学》第五章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高等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管理体制的运行机制
合作机制
通过合作与协作,实现高等教育 管理的有效运行。
绩效评估机制
通过评估机制,激励高等教育机 构的改进与创新。
数据分析机制
通过数据分析,为高等教育管理 提供决策依据。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挑战和问题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面临着资源分配不均衡、体制僵化、制度建设滞后等挑战和问题。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1
创新管理模式
引入新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推动高等教育管理的创新。
2
优化资源配置
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灵活运行机制
建立弹性和灵活的高等教育管理机制,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将更加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更完善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教育资源集中管理,学术自由受限。
2
市场化管理模式
引入市场机制,提高高等教育自主性和竞争力。
3
多元治理模式
加强社会参与,形成共治格局。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组织结构
教育主管部门
负责制定教育政策,协调各学校发展。
学术组织机构
负责学术研究和课程设置。
高校行政机构
负责具体学校管理工作。
教师队伍
为教育提供专业指导。
《高等教育学》第五章高 等教育管理体制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指在高等教育中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最优化运行 的一种组织架构和机制。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概述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为了保证高等教育的有效运行而建立的一套管理组织体系,包括规章制度、职能分工和权 责关系等。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演变历程
1
传统管理模式
高校教学管理的改革创新与实践

影响了教和学的积极性 。通过讨论 , 我们在现代教育教学 管理的思想方面达成共识 : 在人才观方面 , 应以创新精神 、 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 , 在要求学生全 面发展 的同时鼓励 个性发展 ; 在知识观方面 , 既要注重知 识积累 ,更要重视知识 的综合和创新 ;在教育观方面 , 应
误等导致学分不足等不 良后果 , 同时配合班主任 、 辅导员 管理 好学 生 , 从 思想 上 、 生 活上 给 以指 导 和帮助 。
2 . 精选 优 秀教 材 , 改 进教 学方 法 。 在 教材 的选 择上 , 专 业核心课 、专业方 向课及专业提高课等的教材 9 0 %以上
5 . 加强经验交流 , 提高教学水平 。除在学校内部开展 教学经验交流外 , 还采取请进来和走 出去的方法 , 邀请相 关 专家 、 教 学名 师做 学 术报 告 , 进行 教 学 经验 和 科 研 方 面 的交流学习; 另一方面鼓励教师走出去 , 积极参加诸如“ 大 学环境类课程报告论坛” 、 “ 土壤污染监测与控制修复技术 研讨会” 、 “ 山东省环境学科 院长 、 系主任 联谊会 ” 等, 学院 每年派出 1 ~ 2 名教师参加教学和学术研讨会议 ,并将所 学和所见反馈给全院教师 , 对丰富教学经验和提高科研能 力 起 到积 极地 推 动作用 。
“ 以人为本” , 确立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 突出培养人的独
立 人格 ; 在 质 量观 方 面 , 应 注 重 知识 、 能力 、 素 质 i 位 一 体 的 全 面质 量 观 ; 在 教 学 管理 方 面 , 促 进 学 生从 被 动 学 习 转
教学管理方面做 了一些改革探索 。
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创新选择

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创新选择[摘要]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是关于国家政府、高等学校以及社会权责关系的规定,该制度的优劣将极大地影响着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
文章在对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创新理念、创新方式及创新起点这三个方面提出了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创新选择,以期有效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创新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是关于国家政府、高等学校以及社会权责关系的规定,其实质是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治理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
”这就从法律上明确了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的原则。
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隶属于国家行政体制,其优劣将极大地影响着整个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
目前,我国施行的是国家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分工负责,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以省级政府统筹协调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而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则有赖于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创新。
本文拟对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创新选择。
一、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由于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是关于国家政府、高等学校以及社会权责关系的规定,因此,它与经济社会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在我国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经济体制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巨大转变,与之相适应,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第一阶段,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度集权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全面启动与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与此相应,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也呈现出中央集权的特点。
政务院在1953年颁布的《关于修订高等学校领导关系的决定》,确立了中央政府对全国高等教育事业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分不同情况由中央高等教育部与中央有关业务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
浅议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一)

浅议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高等教育体制的重要方面,是带有高等教育的全局性、整体性的制度,涉及政府、社会、高校三方,支配着高等教育的全部管理工作。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管理体制又是决定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因此,进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2 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经过20多年的改革,经过多次权力上收与下放,现在形成了中央统一领导、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新体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但其中值得令人反思的教训和经验也不少,与世界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相比,还存在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2.1 管理体制上的越位、缺位、不到位2.1.1 管理方式越位、管理理念陈旧从现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看,中央拥有对高等教育管理和决策的最大权力,国家高等教育管理的职能机构和地方政府对所辖高等学校实施分级管理,实质上这种管理模式从本质上还是没有摆脱计划体制下的行政集权模式,对于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和行政管理人员来说,“全能政府”的影子无所不在、无所不管、无所不能的权力运行方式仍然存在,服务职能弱,服务理念缺乏,直接造成了管理越位。
例如,在很多方面,直接管理高等教育的仍然是行政审批方式,这样不仅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相冲突,而且也会因为管理部门的判断和决策的失误导致压抑教育主体参与市场运行的积极性,同时,还可能因为管理人员的行政能力而出现损害公平、公开、公正原则的问题。
2.1.2 政策法规不到位、操作困难近二十多年来,国家相继颁布了诸多针对高等教育管理的法律法规,但与现实的需求还是有明显的缺位问题,许多与之相适应的法规甚至存在空白。
另外,我国的多项教育法规制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特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其调控乏力;一些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在执行过程中,最终被曲解或执行严重变形,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屡禁不止,法律法规的严肃性、权威性得不到维护。
高校管理体制的变革与创新

高校管理体制的变革与创新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高校管理体制的变革与创新已成为各大高校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尤其是在近年来高校数量的不断增加、教育质量的提高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等方面,高校管理体制的变革与创新变得越来越必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高校管理体制的变革与创新:一、高校管理体制的背景和现状高校管理体制的变革和创新是当下中国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各大高校必须通过改革管理体制来提高教学水平和服务质量。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的部门化管理模式,另一种是现代化的学院化管理模式。
然而,无论采用哪种管理模式,都必须面临许多挑战与问题。
首先,传统部门化管理模式下,高校教学、科研等多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流程繁琐、效率低下,影响了高校的整体管理水平。
此外,由于高校管理人员经验较为单一,缺乏多方面的知识背景,往往难以应对今天多变的高等教育环境。
而现代化的学院化管理模式,虽然有效解决了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问题,但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例如,在学院化管理下,一些学院可能过于独立,独立性强但短期内难以形成体系化的协同机制,导致整个高校管理效率的下降。
二、高校管理体制的变革与创新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各高校纷纷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管理体制模式,并加强管理体制的变革和创新。
如清华大学提出了“重新定义部门”和“学院化管理”,通过强化高校管理机制和加强多学科的交叉交流与合作,提高了高校管理效率和教学水平。
而北大则提出“一文一制”、“一批一类”等规模化管理模式,并根据学科竞争和优势,逐步实现学院的自主权、发展权和管理权。
同样,上海交通大学也提出了“学院授权、主动管理、强化整体管理、多元人才培养”的管理模式,通过建立一体化人才培养系统及各学院的协同机制,实现学科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高校管理体制的创新之路高校管理体制的创新之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创新

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 社会科学版 ) 20 年 5 , 3 卷第 3 , a , 0 ,o 3 ,o3 06 月 第 6 期 M y2 6V 1 6N . 0 .
Ju a o otw s U i r t( h ooh n oi c n e E io ) orl f r et nv sy P i spyadSc l i cs dt n n N h ei l aSe i
5 学校 内部管理滞后 , . 缺乏竞争机制 由于学校内部的管理不完善 , 来之不易的教育投
入 以及其他宝贵的教育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大量设
我国的办学体制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和制度
惯性的影响, 国家和各级政府在其中起决定作用 , 他 们既是举办者又是管理 者, 学主体单一 , 办 缺乏个 人、 社会的共同参与。这种单一 的办学体制虽然 在
一
整, 但调整 尚未最终到位 , 貌合神离 , 整合优势尚未 真正形成 J 。另外 , 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 的高等职业技术人员 , 而我 国高等学校在 职业技术 发展 方面 明显 不 足 , 而且 高 校 的 区域布 局 不合 理 , 东 南、 东北沿海大 中城市高校密布, 而西部欠发达地区 高校少且起步晚 , 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指高校做出决策和采取行 动所 遵循 的正 式 的制 度 安 排 。从 外 部 看 , 它处 理 的 是高校与政府 、 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及 其组织运行
学规模较小的现象 , 浪费 了有限的教育资源 , 处于低
水平 重复 徘徊 办学状 态 , 学水 平 、 办 办学 质量 难 以有 效提 高 。尽 管 19 9 8年 以后 , 国陆续 进行 了全 面调 全
发 展需 要 的人 才 。 3 办 学 主体 单 一 。 能 适 应社 会 经 济 发 展 的 需 . 不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建议与实施方案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建议与实施方案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崛起,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变得愈发突出。
然而,传统的高等教育体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改革。
本文旨在提出针对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些建议与实施方案,以期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朝着更加公平、高效和创新的方向发展。
二、优化招生考试1. 引入多元评价机制:除了依照学科考试成绩录取学生外,可以适当引入综合素质评价、面试、个人陈述等方式来综合评估学生能力。
2. 减少应试压力:通过改革招生考试内容和方式来减轻学生应试压力,例如减少填鸭式记忆和机械性重复题目。
三、完善学科设置和课程体系1. 优化学科结构:根据社会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升级学科设置,增加新兴领域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2. 强化跨学科教育:鼓励学生在专业学科外开展跨学科学习和研究,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 打破院系壁垒:鼓励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之间的交叉合作,促进知识与技术的融合创新。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 提高教师待遇:通过提高教师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等措施,吸引优秀的人才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2. 加强职称评审机制:完善教师评级制度,将业绩考核更加注重教育质量、科研成果和社会贡献等方面。
3. 鼓励师生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鼓励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深入的交流与互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能力。
五、推进大学管理体制改革1. 引入企业化管理方式:借鉴企业管理经验,在大学内部建立高效灵活、责任明确的组织架构和决策机制。
2. 提高大学自治权:授权大学行使自主权,自主决定教育发展方向、招生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等重要事项。
3. 强化内外部评估与监管机制:建立完善的评估与监管体系,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六、加强协作与交流1.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我国高校与国外优秀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2. 建立联盟与合作机制:鼓励高校间建立联合研究中心、共享资源平台等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学术水平。
高等教育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研究

高等教育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研究石印明1赵丽军2邵丽娟1(1沈阳工业大学教师发展与教育评估中心,辽宁沈阳 110870;2沈阳工业大学理学院物理实验中心,辽宁沈阳 110870)摘要:在社会和科技高速发展的新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变革及发展的基本立足点是科技发展和知识经济发展。
高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宗旨是为社会培养创新型知识型的人才,这是从高校教育活动全局性和战略性出发得出的教学理念。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就必须重视高校教育管理的改革,重视培养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的高校教学目标的改革,针对传统的以灌输理论知识为主的高校教学理念、高校管理制度、高校运营机制、高校教育模式等都提出了新的变革要求,从而使高校教学改革适应社会对人才素质教育和创造性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方向;创新路径DOI: 10.12184/wspcyycx2WSP2516-415521.20200410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高校教学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时的对传统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改革。
在我国国内教学水平持续提升的新时代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是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核心,同时也是经济知识全球一体化背景下高校管理改革的重要产物。
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正处在世界发展走向知识经济和人才经济发展、计算机数字技术把地球变成了一个整体的新时期,需要借鉴和汲取国外科学的教学模式,从而进一步改革和优化我国高校教育管理。
现阶段我国高校教学管理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高校学生逐渐成为了高校教学的主体而高校教师则作为引导者进行高校教学,重点突出了培养高校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教学目标,因此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必须进行改革,已达到为社会培养创造型知识型人才的目的。
一、针对高校教学管理思想进行改革和创新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高校教育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推动高校的发展,因此就必须对高校的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并对高校教学管理系统进行完善。
改革和创新高校管理思想是高校改革管理方式和完善高校管理系统的基础。
基于科技创新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

01
引言
科技创新与高等教育改革的关联性
科技创新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 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科技创新推动高等教育在课程 设置、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
方面的创新。
科技创新与高等教育改革的融 合,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培
养创新型人才。
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与挑战
现状
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一些进展,如在线教育、学分制改革等 ,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资源不均衡、教学模式单一 等。
案例二
总结词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高校实现教学 质量的有效监控和提升,通过对大量数据 的分析,可以发现教育中的问题和不足, 为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供依据。
详细描述
该高校通过引入大数据技术,对大量的学 生成绩、教师评价、课程反馈等数据进行 分析,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措施。同时,通过 数据的分析和监控,还可以及时发现学生 的学习困难和问题,为个性化教育提供支 持。
对策
建立完善的技术安全防范机制,加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安全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 平。同时,强化隐私保护的法律制度建设,完善隐私保护的监管机制,增强师生的隐私保护意识。
教育公平与普及的挑战与对策
挑战
科技创新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往往会加大教育的不平等现象,例如数字鸿沟问题。一些学生因为家庭经济条 件、所在地区和学校设施等原因无法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从而限制了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和未来发展潜 力。
信息化服务
建立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就业信息、生活服务、心理咨询等多 元化服务,提高学生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03
基于科技创新的高等教育创新
科技创新在高等教育中的创新实践
数字化转型
创新与改革现代高教管理体制

我 国传统的高等教 育体制属 于集权型, 不仅高
等教育 的宏 观决 策 , 且微 观决 策都集 中于政府 , 而 且 主要集 中于 中 央政 府 不 仅 学 校 的设 置 与布 局 , 且 校 内专 业设 置 、 学校规 模 、 生 学科 、 程 设置 、 招 课 教 材选择 、 生 分 配 与就 业 以及 人 、 、 与教 学 、 学 财 物 科 研、 管理体 制 等决 策 权 都高 度 集 中于 中央政 府 。这 种 高度集 中的决 策 体 制 , 然 在一 定 程 度 上 可 以保 虽 证最 高决策 者 部分 决 策 目标 的实 现 , 最 大 的弊 端 但 有二 : 其一 , 使学 校 成 为上 级 政府 的 “ 属 品 ”丧 失 附 , J自主权 , 缚 了高校 领 导 与广 大 师 生 的 积极 性 与 , 束 创造性 ; 其二 , 为 中国高等 教育 这样 一个庞 杂 的系 作
收稿 日期 :0 l l 20 —O 一如 作者 简介 : 同盟(99 , , 李 13 —1 男 湖北人 , 湖北表学院博 士生导 师。
12 l
维普资讯
李 同明: 创新与改革 现代高教管理体制
的对 象 L内容 。决策 体制 是 高等教 育宏 观管理 体制 j 中最 为重要 的组 合要 素 。
置和人 才供 求 的平 衡 , 全 排 斥 _ 济 与法 律手 段 完 『 经 对高校 行 为 的调节作 用 。高 教计划 型资 源配置 体制 的弊病在 于 主客 观 的 矛盾 、 策 主体 之 间 的 利益 矛 决 盾, 而无 法合 理配 置 教育 资 源 与实 现 高 等 专 门 人才 的供求平 衡 。 高校 管理 体 制要革 除 J述 弊病 , 创新之 路 , 走 唯
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与实施的原则思路。
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高等教育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进行改革与创新。
本文将围绕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展开探讨,讨论其重要性、目标和实施策略。
一、改革与创新的背景与重要性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阶段,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竞争力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然而,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和观念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因此,改革与创新成为当务之急。
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它能够帮助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推动社会的创新与发展。
其次,改革与创新可以促进高校的自身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增强高校在国内外的竞争力。
最后,改革与创新有助于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二、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目标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目标是建立一种适应时代需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等教育体系。
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
高等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培养其解决问题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
2.优化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高等教育应根据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注重跨学科和实用性的融合,提供多样化的学科选择和交叉学科的学习机会。
3.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方法。
高等教育应加强师生互动,倡导探索性学习和实践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等教育需要优化师资力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教师和研究人才,促进教师的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创新。
三、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实施策略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涉及各个方面的改革措施和创新实践。
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政策支持与投入。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扶持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加大对高校的投入力度,优化高校的管理体制和经费分配,鼓励高校开展科研和教学创新。
高校体制机制创新与改革

改革激发了科研 人员的创新活力, 提高了科研创新
能力。
高校与企业合作 加强,推动了科 技成果的转化和
应用。
高校体制机制创 新与改革促进了 学科交叉融合, 推动了科技创新
的发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提升高校社会服务水平
高校与企业合 作:通过产学 研合作,提高 科技成果转化 率,推动经济 发展。
学科交叉融合:促进跨学科 研究和人才培养
学科特色发展:鼓励高校发 展特色学科,形成差异化发
展
学科评估与质量监控:建立 学科评估体系,保障学科建
设质量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改革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改革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推进校企合作 改革措施:推行学分制,实施导师制,建立质量保障体系 改革成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体制机制创新与改革提高 了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更多 优秀人才。
改革推动了教育教学方式的创 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改革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提 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 力。
改革优化了人才培养结构,满 足了社会对不同领域人才的需 求。
增强科研创新能力
高校体制机制创 新与改革提高了 科研投入,促进 了科研成果的产
强化社会服务职能
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开展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社会成员素质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推动社会进步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
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建立现代大学 制度,完善内 部治理结构
加强学术组织 建设,促进学 术创新与交流
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资源利用 效率
推进产学研一 体化,加强校 企合作
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发展方向与策略

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 的成效和影响比较
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 的背景和动因比较
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 的挑战和展望比较
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实践探索的启示与思考
实践探索:高等教育改革 与创新的成功案例
启示:改革创新是高等教 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思考:如何将实践探索转 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未来展望:高等教育改革 与创新的前景与挑战
0
0
3
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和能力
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 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创新能 力。
加强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促 进教师专业发展。
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激 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地位,增强 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
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 的策略措施
完善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加强制度建设
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 前景展望与未来发展方
向
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等教育模式展望
培养创新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
数字化教育: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教育资源的数字化,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国际化办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 竞争力。 个性化教育: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特长,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促进学生全面 发展。
鼓励社会力量投入高等教育
推进高等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
建设数字化校 园,提高教育 管理效率
加强在线教育 平台建设,扩 大优质教育资 源覆盖面
推广混合式教 学模式,提高 教学质量和效 果
完善信息化基 础设施建设, 提升教育信息 化水平
0
0
0
新形势下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新形势下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发表时间:2018-01-03T14:47:33.563Z 来源:《知识-力量》2017年9月下作者:周禹彤[导读]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为高等教育产业创新提供了环境支持,高等教育产业创新对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
周禹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29)摘要: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体制展开了重大改革,规模发展较快,结构得到科学合理的调整,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逐步提高,实现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高等教育产业创新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培养了一批知识、能力与素质并重的人才。
高等教育产业创新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之间相互作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为高等教育产业创新提供了环境支持,高等教育产业创新对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
关键字: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引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对 2020 年前的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了新的重要部署,明确提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等,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到今天,制度改革与制度创新的核心地位得到凸显。
进行教育创新的关键是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扫除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一、高等教育的现状在当今及未来社会,国家竞争力的衡量标准,与一国的高等教育水平密切相关,其本质是筛选、培养和输送高质量人力资本能力的体现。
在此背景下,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能力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一个经济体获得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的根本因素。
高等教育作为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面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核心作用。
在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我国实施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大战略,为提高我国未来的国际竞争能力和社会发展活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
为了实施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2000年以来,在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得到空前提升,2007年的在读的本专科及研究生人数已经超过 2200万,其中本专科生 1400 多万,研究生91.99 万,是 1998 年的3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思想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也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进步。
然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所存在的问题与缺陷也不断地暴露出来,因此,如何才能在新时代的环境背景下,来更好地进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是现阶段各大高校的管理人员所必须重视的重要问题之一。
1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的现状分析
高校教育体系构建的整体水平,不但可以对高校教育工作效果与投资活动的效益产生影响,另外也可以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科技服务工作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其往往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经济发展情况。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制度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且由于国家制度对教育管理体系进行的改革工作有所变动,导致它在创新发展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进展。
但是,因为受到不同条件的限制,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在改革的过程中仍旧存在许多问题。
缺乏清晰的管理权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与进步,使得各大高校的管辖领域也得到了一些拓展,但是,高校在自身作用的充分发挥方面仍
然受到很大的限制。
因为国内各个部门本身具有一定的惯性特点,导致高校在进行各项政策调整的过程中太多地依赖于政府部门的帮助,在整个改革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积极性。
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
目前,在国际教育新形势的影响之下,有关单位已经相继颁布了用于教育管理体制调整的各项方针政策,再加上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家对于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
但是,因为不同的条件的影响,这些制度与体系中仍旧存在各类不足之处,在一定的条件范围内会对整个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可操作性产生影响,造成其在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利用率非常低。
我国的规章政策虽然对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进行了一个整体的规定,但是由于对一些细节性的问题进行的描述不多,使得不少院校在具体的问题处理的过程中没有一个明确有效的参考标准,从而进一步使得整个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水平得不到全面的提高。
缺乏先进的改革理念
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理念的限制与影响,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步伐进展得十分缓慢,最终影响了工作整体效果的不断提高。
在过去,高校所进行的管理工作,通常情况下都会过度地受制于一些政府单位的限制与影响,而且因为一些高校缺乏适合自身发展的规划体系,所以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各类问题。
在整个改革过程中,如果高校不集中精力不断提高教学管理积极主动性,不及时
更新落后的教育改革理念,就会影响到高等教育管理水平的创新与改革效果。
2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的主要内容
我们所提到的管理体系一般情况下是指由一定的机构部门,来对其所要实施的行动和政策内容进行一定的调整规范化处理。
国内各大院校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不但可以带动学校与社会以及各个部门之间的和谐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内部管理工作体系的不断完善。
下面,我们就分别从宏观与高校内部这两个角度,来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的趋势进行分析。
从宏观角度来看
国内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通常指的是,从一定的规范标准出发,来对高等教育部门以及管理范围等细节性的东西进行全面的调控。
进行管理体系的创新与调整,推动各个高校的管理体系能够适应时代发展所需,同时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的教学活动的完善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而且还能保障学校与社会以及政府部门之间不断地加强联系,同时确保它可以不断协调化、规模化,确保三者之间各项功能的完善,保证国内高等院校发展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从高校内部来看
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国内各大院校在进行教育管理体系调整的时候,其所参考的主要创新依据内容是,全面构建起一个可以与高等教育管
理制度相适用的管理体制,不断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益。
所以,各大院校要想真正构建起高校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就要求其必须全面提升学校管理队伍整体管理水平,建立起完善的管理部门,明确内部的管理责任制度,促使高校的教学质量与科研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同时还要确保后勤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改革逐渐成为了我国各大高校教育水平提高的重要基础与有力保障,因此,各大高校必须不断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来将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3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的策略分析
努力实现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自主化
一直以来,因为国内相关单位对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的干涉太多,太频繁,导致管理活动的实际效果不佳,而且因为相关部门对于高校的教育管理活动的具体规范标准太过详细,从而影响了其积极有效的发展,最终使得国内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调整受到很大的局限性。
因此说,如果想全面而又细致地进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与改革活动,就应该及时调整改革方式,有利于控制国家政府机构的管理方法,来保证它可以更加灵活地寻找有关的规划调整策略与制度。
国内的有关机构也要进一步为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改革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与服务,确保地方的建设工作能够与学校的管理活动相联系,努力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能力与水平,并进一步为其营造出更
加优质的创新环境,不断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条件,来促使我国各大高校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能够向着自主性的方向发展进步。
建立起全面的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理念
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步伐的影响,导致国内教育事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给教育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与更高的标准要求。
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国内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确保其形成更加有利的社会竞争形势,就要不断调整自身的理念意识,构建起一个更加合理的管理体系,形成一套管理理念[8]。
这就要求各大高校在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改革过程中,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此外,我国各大高校在进行高等教育管理理念的改革创新时,必须对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与文化理念进行深入的理解与探究,全面地传承和发展传统的优秀文化,来确保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能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开展进行。
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改革,各大高校要建立起一个符合其实际发展需要的教育管理目标,并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思想与教育理念,来进一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努力完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创新工作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改革活动中,不断促进高校内部管理体系的完善与革新是改革活动中的关键性内容。
一方面,各大院校必须将其内部各个管理岗位上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确保其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与合理性,并确保各个层次之间有着明确的联系,但是又能各
司其职,互相扶持互相监督。
同时,要求其必须建立其明确的工作目标,来进一步完善其内部管理系统中的考核制度,确保各个层次能够做到权责分明、目标清晰。
另一方面,在各个院校内部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地认识到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以及其发展的具体内容,并能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状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管理工作质量与效果。
为了促使其所进行的教育体制改革能够更好地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还要求其必须全面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充分地认识到教师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重要性,来确保教师能够不断地进行知识的更新,从而进一步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促使整个高校中的教学资源能够实现全面的优化配置,来进一步为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和有力的保障。
4结语
总而言之,国内各大院校的教育管理体系,不仅可以促进学校与社会以及政府部门之间的有效联系,同时也可以不断地提高其内部管理质量与整体管理工作的效率。
但是,现阶段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仍然缺少明确的管理制度体系,而且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理念比较落后,在这种情况下各大高校在进行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时,要努力实现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自主化,并进一步建立起全面的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理念,来不断加强高校内部管理体系的创新活动的整体力度,进一步确保该项活动的开展可以与时代发展节奏相适应,符合国际教育
形势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更好地进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工作,不断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