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湖植物园课题组在龙胆目系统发育重建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深圳市202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生物含答案
试卷类型:A2023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生物学本试卷共8页,21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上述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6小题,共40分。
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年2月2日"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修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从而推进我国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湿地被誉为地球的“肾”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湿地修复选择净化能力强的多种水生植物体现了协调和自生原理C.湿地修复过程中可以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D.在湿地生态恢复过程中,建立缓冲带主要是为了减少人类的干扰2.科学家利用电镜在成纤维细胞中观察到一些形态和大小略有不同的网状结构,并集中在内质中,因此将这些结构称为内质网。
下列关于内质网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场所以及运输通道B.由双层膜围成的管状、泡状或扁平状结构C.是一个不连续的内腔分隔的膜性管道系统D.外膜向外折叠形成凸起的称为粗面内质网3.许多药物是通过阻断酶活性而起作用的。
制药公司研发药物时首先筛选出能够阻断酶活性的化合物,然后对该化合物进行修饰,使之更为有效。
用细菌改造月壤 等
用细菌改造月壤等作者:来源:《学苑创造·C版》2024年第02期用细菌改造月壤月壤缺少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氮,且含有无法被植物吸收的不可溶磷,因此月壤不能像地球火山灰那样支持植物生长。
日前,中国农业大学作物生理与栽培研究中心的孙振才博士与同事在《通讯—生物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组合利用3种细菌或可提高月壤内可溶性磷的浓度,增强月壤肥力。
研究人员用胶质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菌处理了与“阿波罗14号”样品组成成分类似的月壤模拟物,10至21天后,月壤模拟物中可溶性磷含量均提高200%以上。
在处理后的月壤模拟物中种植本氏烟草种子,24天后这些植物的叶绿素含量比对照模拟物(含死细菌)中的植物高了104%。
此外,与对照模拟物中种植的植物相比,在经3种细菌处理过18天的月壤模拟物中种植植物,种植6天后有更长的茎部和根部;种植24天后,植物的叶片更重、叶簇更宽。
这些情况表明用这3种细菌处理的月壤模拟物能促进和维持本氏烟草的生长。
与患者肌肉相连的仿生手近日,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电气工程系的一个研究团队设计出一种可直接连接到人体神经和骨骼系统的仿生手。
研究人员将钛合金植入物置入一位单侧肘下截肢患者的桡骨和尺骨的髓腔,并通过手术将被切断的神经转移到游离肌肉移植物上以构建电肌肉结构。
患者的肌肉、游离肌肉移植物和尺神经都被植入了相应的电极。
钛植入物的皮外延伸部分可与假肢相连,并为植入电极提供通信界面。
日常使用显示,这种仿生手改善了假肢的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关结果发表在《科学·机器人》杂志上。
多功能心脏介入软体机器人在心血管微创手术中,外科医生需要依靠特制的细丝导管将支架或其他材料送达特定的血管部位。
然而,对于不停跳动的心脏,这一策略显得困难重重,可操作性不高。
近日,美国波士顿大学机械工程系的一个团队开发出一个毫米级的软体机器人平台。
该平台拥有一个支架装置,可将柔性操作末端在上腔静脉的心脏入口处进行固定,而末端仍能借助其灵活性将介入工具引导到心脏内部的目标干预部位。
自然杂志2011年第33卷总目次
遵循 自然规 律 , 科学成 果造 福人类 让 人类 与致 病微生 物 的战争 新成 果修 正着我 们对 自然界 的认识
人 体细 胞一 分子 网络 的波动— — 藏的波 动
刘德 麟 ‘ 宝君 孙 耿 直 ( 4—2 6 1)
科 学 之 秋 , 果 累 累 硕
镁基储 氢 材料 的热力 学和 动力学 车载储 氢 技术 的发展 与挑 战 高容 量储 氢材料 的研 究进 展 周 国治 李 谦 ( —6 1 )
I a型 超 新星 测 距 揭示 宇 宙 的 命运 ——2 1 0 1年诺 贝尔 物理 学 奖 简 介 王 博 张 江 王 晓锋 韩 占文 ( 6—3 8 2)
张兆杨 沈礼 权 ( 3—1 5 5)
・
工・
Ge r lCon e t ne a tns
Ch n s o r a f tr Vo. 3 No 1 ieeJ u n lo Na u e 13 . —6
地 幔 的 窗 口 : 刚 石 金
路 凤 香 ( 1 1 3— 6 )
臧 家业 ( 3—17 3)
闫 亮 李 勇 何 杰 赵
旭 陈 宁生
吴晓 民 张洪峰 ( 3—13 4)
杨
薇
施 蕾蕾 ( —1 6 2 0)
中国濒危 野生 植物 的资 源现状 与保 护对 策 盛 茂银 沈初 泽 陈 祥 田兴军 ( 3—1 9 4)
三维 电视何 时才 能真 正走人 家庭—— 3 V 关键技 术分 析 DT
( — 2 () 4 3 )
略 析观 赏昆 虫的构 成美
卡什米 尔效应
周 详 石 娟 ( — 8 1 4)
翟向 华 李 新洲 ( 3—1 4 7)
恢复性虚拟自然环境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_可视化分析
㊀第20卷㊀第4期2022年8月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JournalofChineseUrbanForestryVol 20㊀No 4Aug 2022恢复性虚拟自然环境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尹程程㊀李同予㊀翟长青㊀薛滨夏㊀安㊀欣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㊀哈尔滨㊀150000㊀收稿日期:2022-04-23∗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LH2020E052)ꎻ互动媒体设计与装备服务创新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开放㊀㊀㊀㊀㊀㊀课题(20201)ꎻ互动媒体设备与装备服务创新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206)㊀第一作者:尹程程(1998-)ꎬ女ꎬ硕士ꎬ研究方向为健康促进环境设计ꎮE-mail:923158337@qq com㊀通信作者:薛滨夏(1966-)ꎬ男ꎬ博士ꎬ副教授ꎬ研究方向为健康促进环境设计㊁园艺疗法ꎮE-mail:binxia68@126 com摘要:虚拟自然环境助益人类身心健康恢复已在诸多研究中得到证实ꎮ为了加深对恢复性虚拟自然环境所产生疗愈效益及其评估方法的了解ꎬ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与新思路ꎬ文章以WOS(Webofscience)为数据库ꎬ获取2010 2022年恢复性虚拟自然环境研究领域共95篇英文文献ꎬ采用citespace可视化呈现ꎬ分析其研究国家与地区㊁发文作者与机构㊁关键词聚类㊁核心文献研究内容与方法ꎬ总结研究热点趋势ꎮ结果显示:恢复性虚拟自然环境研究于2018年受到广泛关注ꎬ主要研究集中在欧美高校ꎬ机构合作网络分散且合作程度低ꎻ热点研究领域有 探索心理生理恢复 减轻病人疼痛感 疗愈效益 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 绿色运动 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环境感知 等ꎮ基于分析结果ꎬ从强化多理论研究应用㊁建立多维度恢复效果评估体系ꎬ以及加强作者间㊁机构间合作联系3方面提出研究展望ꎮ关键词:虚拟现实ꎬ恢复性环境ꎬCiteSpaceꎬ研究热点与趋势DOI:10.12169/zgcsly.2022.04.23.0001ResearchProgressinRestorativeVirtualNaturalEnvironment:VisualAnalysisBasedonCiteSpaceYinChengcheng㊀LiTongyu㊀ZhaiChangqing㊀XueBinxia㊀AnXin(SchoolofArchitectureꎬHarbinInstituteofTechnologyꎻKeyLaboratoryofColdRegionUrbanandRuralHumanSettlementEnvironmentScienceandTechnologyꎬMinistryofIndustryandInformationTechnologyꎬHarbin150000ꎬChina)Abstract:Ithasbeenprovedinmanystudiesthatvirtualnaturalenvironmentisconducivetohumanphysicalandmentalhealthrecovery.ThepaperusesWOS(WebofScience)asthedatabasetoretrieve95Englishpapersonrestorativevirtualnaturalenvironmentpublishedinrecent13yearsꎬandthenadoptsCitespacevisualizationtoanalyzetheresearchscaleꎬcountriesandregionsꎬauthorsandinstitutionsꎬkeywordclusteringꎬcorecontentandmethodsforliteratureresearchꎬandsummarizetheresearchhotspotsandtrends.Theresultsshowthattheresearchonrestorativevirtualnaturalenvironmentattractedwideattentionin2018ꎻEuropeanandAmericanuniversitiesarethemainforceintheresearchꎬandthecooperationnetworkisloosewithlesscollaborationꎻtheresearchhotspotsinclude exploringpsychophysiologicalrecovery ꎬ alleviatingpatients senseofpain ꎬ therapeuticbenefit ꎬ heartratevariabilitybiofeedback ꎬ greenexercise ꎬ improvingpatients prognosiseffect and environmentalperception .Basedontheresearchresultsꎬthepaperprospectsthefutureresearchfromthe3aspectsofmulti ̄theoryresearchandapplicationꎬestablishmentofmulti ̄dimensionevaluationsystemforrestoration㊀㊀㊀㊀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㊀第20卷effectandboostingthestrongcooperationandliaisonsbetweenauthorsandinstitutions.Keywords:virtualrealityꎬrestorativeenvironmentꎬCiteSpaceꎬresearchhotspotandtrend㊀㊀«2021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指出:人类身心疾病发病率升高ꎬ愤怒㊁焦虑㊁抑郁等消极情绪会导致肥胖㊁糖尿病㊁心血管疾病㊁内分泌-免疫系统等多种疾病ꎮ身心健康问题已成为当代人类快节奏生活下需面临的巨大挑战ꎮ环境心理学者Kaplan[1]与Ulrich[2]专注于恢复性环境对心理生理复愈效益的研究ꎬ分别提出 注意力恢复理论 与 压力缓解理论 ꎮ恢复性自然环境是指对人身心健康具有恢复促进作用的自然环境ꎬ对人类健康的积极贡献已在许多研究中得到检验[3]ꎮ由于城市化导致自然生境减少ꎬ恢复性自然环境成为了城市中的稀缺资源ꎬ难以在日常生活中充分接触ꎬ人们迫切希望于日常生活中也能拥有身处自然般的身心体验ꎬ因此ꎬ虚拟现实技术为人们自然复愈提供了机会ꎮ近年来信息㊁传感㊁网络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迅速ꎬ带动了智能康复技术发展ꎬ国内外已开展诸多利用智能技术进行临床康复干预与评估的研究应用[4]ꎬ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人类健康治疗的一种替代手段ꎬ被用来引发特定情绪状态㊁调节呼吸㊁改善心率变异性水平㊁减少疼痛焦虑ꎬ提高专注力[5]ꎮ虚拟现实的沉浸感㊁交互性和构想性为用户提供身临其境的仿真视景ꎬ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搭建人与自然间的桥梁ꎬ人们能便利地亲近体验自然ꎬ使虚拟自然环境疗愈成为缓解各类身心疾病的有效方法ꎬ是恢复性虚拟自然环境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所在ꎮ本研究数据来源于Webof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ꎬ检索时间为2010 2022年ꎬ采用 主题 AND 文献类型 AND 语种 基本检索模式ꎬ主题词为恢复性自然环境(RestorativeEnvironmentORNatureORForestORGardenORGreen)㊁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ORVR)和康复(RecoveryORHealthORFitnessORHealingORBenefit)ꎬ使用AND检索式进行交叉组合检索ꎬ语种为 English ꎬ最后获取2010 2022年的文献共335篇ꎬ去除重复得到目标文献95篇ꎮ采用Citespace5 8 R3进行发文量㊁研究国家地区㊁发文作者及机构可视化分析ꎬ探究国际上此领域研究的国家㊁集中区域与研究强度ꎬ以及权威学者与合作网络ꎮ通过关键词聚类共现与时间线图谱展现文章研究重点ꎬ从时间维度体现关键词演变情况及发展趋势ꎻ通过高中心性关键词(BetweenCentrality)度量关键词节点重要程度ꎮ1研究规模1 1发文量如图1所示:恢复性虚拟自然环境领域研究始于2010年初ꎬ至2017年文章数量均较少ꎻ2018 2020年文章数量增加ꎬ尤其在2020年全球疫情暴发背景下ꎬ此领域开始引起学者重视[6-7]ꎻ2021年发文量稍有减少ꎬ但不足以说明热度退却ꎻ2022年第一季度内有11篇文章发表ꎮ图1㊀2010 2022年虚拟现实恢复性环境发文量变化1 2研究国家与地区研究国家共现图谱(图2)表明ꎬ研究强度较大的国家依次为英格兰㊁美国㊁中国㊁德国㊁图2㊀研究国家共现图谱841㊀第4期㊀尹程程㊀李同予㊀翟长青ꎬ等:恢复性虚拟自然环境研究进展㊀㊀意大利㊁加拿大㊁瑞典ꎮ研究国家时序图谱(图3)表明ꎬ依次开展研究的国家为加拿大㊁瑞典㊁英格兰㊁德国㊁美国㊁中国ꎮ图3㊀研究国家时序图谱1 3发文作者与研究机构如图4所示ꎬ节点较大的前4名作者为White㊁Browning㊁Chirico㊁Gaggioliꎮ目前作者间主要形成两个合作网络ꎬ分别以White㊁Browning为中心ꎬ前者进行虚拟自然环境减轻病患治疗痛苦体验方向研究[8]ꎬ后者进行虚拟自然环境唤醒积极情绪方向研究[9]ꎮ图4㊀发文作者共现图谱由图5可知ꎬ影响力较大的研究机构依次是埃克塞特大学㊁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㊁哈佛艺术研究生院㊁伯明翰大学㊁瑞典卡罗琳学院ꎮ目前研究机构间以爱沙尼亚生命科学大学和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为中心形成最大合作辐射网络ꎬ第二大合作网络以瑞典卡罗琳学院为中心ꎮ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㊁哈佛艺术研究生院研究强度分别位列全球第二㊁三名ꎬ联合波士顿癌症研究所形成美国本土最大合作网络ꎮ图5㊀发文机构网络共现图谱2研究热点2 1关键词分析由表1可知:环境㊁焦虑㊁压力恢复㊁森林㊁健康等词为近年热点词汇ꎻ中心性最高关键词为环境ꎬ包括景观㊁森林㊁绿地等自然环境ꎬ此外还涉及焦虑㊁压力㊁健康等心理生理相关词汇ꎮ表1㊀高中心性关键词前10总览编号㊀㊀关键词中心性初次出现年份关键词频次1environment(环境)0 532010182anxiety(焦虑)0 30201463recovery(恢复)0 252015134stressrecovery(压力恢复)0 222014165exposure(暴露)0 172017176perception(儿童)0 14201657forest(森林)0 12201848benefit(益处)0 112010149health(健康)0 1120171310landscape(景观)0 11201862 2关键词聚类分析如图6所示ꎬ文献规模最大为#0探索心理生理恢复ꎬ聚类轮廓值最高为#1减轻病人疼痛感ꎬ聚类#3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和聚类#7环境感知为最新研究热点ꎮ筛选文献高被引频次的6个聚类ꎬ总结13篇核心文献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ꎬ其中被引频次最高的4篇文献为:Valtchanov等[10]最早提出虚拟自然具有复愈效果ꎻTashjian等[11]首次测量了虚拟自然对住院患者疼痛感受的影响ꎻGold等[12]发现虚拟自然体验可减少儿童抽血时的痛苦ꎻAnderson等[13]提出虚拟自然可为宇航员㊁潜水员等长期封闭人员放松(表2)ꎮ941㊀㊀㊀㊀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㊀第20卷图6㊀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表2㊀6个聚类核心文献研究概况㊀聚类被引频次㊀作者㊀㊀研究内容㊀㊀㊀㊀研究方法探索心理生理恢复108Valtchanov等[10]虚拟自然环境恢复效果三种方式测量恢复效果:zippers㊁心率皮电㊁心算测验61Anderson等[13]使用虚拟现实呈现沉浸式自然场景皮电和心率变异性测量心理生理唤醒ꎻ问卷测量积极消极情绪和场景质量48Yu等[14]虚拟现实森林和城市环境对生理心理反应影响腕环检测心率变异性ꎻ试纸测唾液淀粉酶活性ꎻ血压计测血压ꎻ问卷测量情绪状态减轻病人疼痛感71Gold等[12]医疗领域迎来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的黄金时代注意力儿科143名患者㊁护理员㊁采血员分为VR组与对照组ꎬ完成术前术后疼痛㊁焦虑㊁满意度测量17Small等[15]虚拟恢复性环境疗法作为烧伤换药疼痛控制的辅助对25名严重烧伤的患者使用动态3D视听觉刺激ꎬ从痛苦刺激中转移疗愈效益36Tabrizian等[16]通过沉浸式虚拟环境探索城市绿地围护结构的可感知修复潜力观看公园广场不同空间与植被渗透度的虚拟全景图ꎬ对恢复与安全知觉进行评级20Gao等[17]不同虚拟现实环境下心理生理恢复与个体偏好研究探索6种不同VR环境注意力与情绪恢复差异ꎬ发现偏好影响情绪恢复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22Yin等[18]室内亲生物环境对压力和焦虑恢复的影响测试VR亲生物环境和其他环境中的心率变异性恢复速度ꎬ前者比其他高出1 5%17Rockstroh等[19]虚拟现实在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的应用将VR自然治疗㊁传统治疗与未治疗进行对照ꎬVR自然可以提供高质量的生物反馈体验绿色运动47Calogiuri等[20]在模拟自然中运动的环境感知㊁身体参与和情感反应在VR自然中进行绿色运动能够产生与在真实自然环境中类似的心理生理反应29Huang等[21]树木ꎬ草坪ꎬ建筑等不同类型环境对减压的影响探究三个具有不同绿色植被类型的VR环境恢复潜力环境感知11Mattila等[22]在虚拟现实森林环境中恢复体验VR森林环境ꎬ测量感知恢复性效果㊁活力和情绪9Tanja ̄Dijkstra等[8]虚拟自然改善病人牙科治疗体验和记忆对比三组牙科患者(自然环境VR㊁城市环境VR㊁标准治疗)治疗体验3研究热点领域3 1营造健康人居环境的虚拟自然1)提升办公空间疗愈能力ꎮYin等[18]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自然环境融入办公空间对办公人员可产生 镇静 效果ꎬ对血压㊁皮肤电导变化以及短期记忆都有积极影响ꎮYin等[23]评估不同虚拟自然元素对办公人员压力焦虑恢复影响差异ꎬ发现有虚拟绿植㊁木材㊁日光的窗景有助于恢复压力ꎬ改善焦虑ꎮ2)增强校园环境恢复效力ꎮ将虚拟自然作为学生与自然互动教育的补充ꎬ可在认知恢复和增强心理状态方面提供益处ꎮO Meara等[24]发现受考试焦虑影响的学生不断增多ꎬ通过提供虚拟现实绿色环境暴露有效削弱了学生考试焦虑ꎬ改善考试体验ꎬ提高成绩ꎮFleury等[25]发现在虚拟自然环境下工科学校设计专业学生的创造力会有所提升ꎬ他们的草图构思与方案设计更具创新性ꎮ3)改善生活居住环境品质ꎮ合理运用虚拟自然视听觉元素营造舒适宜居的室内环境ꎬ对长期051㊀第4期㊀尹程程㊀李同予㊀翟长青ꎬ等:恢复性虚拟自然环境研究进展㊀㊀在室内的人群健康有重要意义ꎮChung等[26]利用智能手机和便携VR眼镜ꎬ克服时空限制ꎬ居民可在360ʎ虚拟自然环境下恢复定向注意力ꎬ应对精神疲劳ꎮRiva等[7]发现每周居家虚拟自然花园体验可以缓解居民焦虑㊁增加幸福感㊁加强社会联系ꎬ减轻疫情下的心理负担ꎮYeom等[6]验证了室内虚拟绿墙在减轻居民压力方面的有效性ꎬ面积适中的小型绿墙会让居民感到更放松ꎮ4)指导城市景观规划设计ꎮ虚拟自然环境研究有助于环境心理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研究人员理解自然复愈的心理生理机制ꎬ辅助公共空间规划和人居环境自然化决策ꎬ增强居民在休息娱乐和社会交往方面幸福感与健康ꎮHuang等[27]研究发现绿草如茵㊁树木成林的虚拟城市环境更能支持压力恢复ꎮBaran等[28]使用虚拟环境探索居民对社区公园自然景观的安全感知ꎬ使城市规划者和公园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城市绿地的空间特征如何影响人们的安全感知ꎬ进而影响使用模式以及城市公园提供的社会和心理效益的实现ꎮ3 2改善病患身心体验的虚拟自然1)减轻病人疼痛感ꎮ自然沉浸通过分散病患注意力达到生理上的病痛舒缓ꎬ将其用于伤口护理㊁化疗㊁牙科治疗等医疗程序中ꎬ病患高度沉浸并产生多模式视听感官体验ꎬ达到减轻疼痛的效果ꎮ相比其他虚拟元素ꎬ自然元素(自然窗景㊁流水㊁风景画)在医疗环境中最常见[29-30]:病房天花板布置模拟自然天空场景㊁墙上设置增强现实的自然壁画㊁候诊室放映虚拟水族馆影像等ꎬ烧伤患者在虚拟环境疗法后所感受到的疼痛刺激也极大减少[31-35]ꎮ虚拟自然环境充分调动有限的定向注意力资源ꎬ不需使患者更多地集中注意力ꎬ减轻疼痛与焦虑的效果更胜一筹ꎮ2)调节患者情绪状态ꎮ虚拟自然沉浸的情绪调节作用是通过影响患者心理活动来实现的ꎮTanja ̄Dijkstra等[8]使用虚拟自然改善牙科患者治疗体验ꎬ减少患者对牙齿疾病治疗的恐惧与焦虑情绪ꎮGerber等[36]为心脏外科病人呈现沉浸自然场景ꎬ减轻病人认知障碍ꎬ使病人得到明显放松与减压ꎮUwajeh等[37]运用VR营建康复花园帮助阿尔茨海默病人和痴呆症患者降低血压ꎬ改善压力焦虑水平ꎬ减少负面情绪ꎮScates等[38]给接受静脉注射的癌症中心患者观看虚拟自然视频ꎬ患者放松㊁平和感显著增加ꎮ3)提高治疗效益ꎮVeling等[39]运用沉浸自然环境对焦虑症㊁精神病㊁抑郁症和双向情感障碍患者进行心理健康干预ꎬ发现虚拟自然是一种高效的自我放松方式ꎬ可提高精神疾病治疗效益ꎮAppel等[40]发现虚拟自然是一种安全㊁廉价㊁非药理学的治疗方法ꎬ能显著提高感知及行动障碍的老年人抑郁㊁焦虑㊁认知困难等病症的治疗效果ꎮ3 3虚拟自然助力绿色运动绿色运动是将接触绿色自然与体力活动结合ꎬ比单纯进行体育锻炼能给人带来更大健康益处ꎬ与无自然元素的室内或城市环境中进行体育活动相比ꎬ绿色运动可明显减少压力疲劳㊁削弱愤怒悲伤等消极情绪[41]ꎮ许多城市居民无法定期进行绿色运动ꎬ虚拟自然可使参与者在室内运动也产生与在大自然中运动同样的健康效益ꎬ通过触发注意力恢复机制ꎬ降低人们感知体力消耗水平ꎬ诱导运动者进行更剧烈的身体活动ꎬ提高运动强度[42-43]ꎮ目前研发了许多虚拟现实绿色运动软件系统ꎬ如SteamVR平台已经做到室内外运动视野兼备的效果ꎬ用户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虚拟自然场景(海边㊁优美公路㊁雪山㊁丛林)ꎬ使用体感交互设备进行冲浪㊁摩托车骑行㊁滑雪㊁野外探索等运动ꎬ这些运动若未经专业训练在真实自然中很难独自完成ꎬ但通过VR设备就可轻松实现ꎬ有助增强参与者锻炼意愿ꎬ增加锻炼行为[44]ꎮ3 4虚拟自然结合智能康复技术1)脑机接口-虚拟现实系统ꎮ脑机接口(Brain ̄computerinterface)是利用中枢神经产生的信号ꎬ不依赖外周神经肌肉ꎬ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直接交流和控制通道[45]ꎮ将BCI与VR组合设计成互补工具系统(BCI-VR系统)在康复领域拥有广阔前景:VR提供丰富的康复环境和真实体验ꎬBCI能够实时监测用户心理状态ꎬ实现多种情绪(愉悦㊁悲伤㊁平静㊁愤怒㊁害怕)判别分析ꎬ以便动态调整VR环境内容ꎬ为用户提供良好疗愈体验ꎮ例如为行动障碍者或健康用户提供虚拟恢复性环境ꎬ可通过BCI采集并分析从用户传感器获得的需求信号ꎬ将其转换为151㊀㊀㊀㊀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㊀第20卷命令转发给VR设备ꎬ及时向用户提供所需的虚拟自然㊁博物馆㊁艺术文化创作场所等环境的参观体验[46]ꎬ并且借助BCI探测的脑电图信号ꎬ检测用户的视觉注意力ꎬ以便其自如地进行360度虚拟环境环顾体验[47]ꎮ使用神经科学反馈手段客观定量研究用户感知ꎬ通过数据收集用户反馈的方法会更直观地为设计师提供环境优化设计策略ꎮLi等[48]生成几种虚拟现实地下空间环境ꎬ使用脑机接口获取被试脑电图和脉搏血氧仪读数ꎬ结果显示在充满绿色植物的虚拟场景中ꎬ人们的认知表现能力及感受到的环境舒适度最高ꎮ2)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ꎮ心率变异性是指相邻心跳间显示出一定波动ꎬ随着呼吸㊁血压㊁情绪改变而起伏变化ꎬ受个体自主神经控制ꎬ是描述自主神经活动强弱的重要指标ꎮ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可通过呼吸放松训练增强ꎬ并改善用户情绪ꎬ可以减轻压力和恢复自主神经系统平衡[19]ꎮ然而传统反馈形式存在使受试者生畏ꎬ产生应激反应ꎬ视觉吸引力不够导致无法专注等弊端[49]ꎬ研究人员以沉浸式装置提高受试者的参与感ꎬ将虚拟自然环境作为生物反馈发生背景ꎬ如自然声音[50]㊁舒缓的环境光[51]㊁声光组合[52]ꎬ智能手机动画游戏[53]ꎬ突破传统训练画面单调无趣的缺点ꎬ让受试者处于放松自信状态ꎬ缓冲负面影响ꎬ释放压力ꎬ调节自我ꎬ控制情绪与行为ꎮ可应用于缓解学生考试焦虑㊁学习压力ꎻ康复中心病人身心疾病辅助治疗ꎻ公安㊁武警㊁军队等心理训练ꎬ专业人才选拔ꎻ运动员㊁飞行员压力释放ꎬ精力专注ꎮ4研究展望恢复性虚拟自然环境研究方兴未艾ꎬ未来研究还应深入挖掘以下3个方面:1)强化多理论研究应用ꎮ目前研究均基于注意力恢复和减压理论ꎬ与其他理论结合应用有限ꎮ例如 亲生物假说 和 瞭望-庇护理论 分别从生物进化和居住地选择角度阐明了人对于自然存在审美㊁理智㊁认知和精神的依赖ꎬ反映人的行为心理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54-55]ꎻHartig[56]于2021年提出 关系恢复理论 与 集体恢复理论 ꎬEgner等[57]于2020年提出 条件反射恢复理论 ꎮ上述理论均可作为虚拟自然环境空间布局设计的理论支撑ꎬ指导我们从自然中汲取经验ꎬ通过对自然的提取㊁模拟和重现等手段创造支持人类疾病恢复与健康生活的虚拟自然环境ꎮ2)建立多维度恢复效果评估体系ꎮ目前研究大多从身心健康维度出发对恢复效果测量进行指导ꎬ而不对其他恢复关联维度进行研究ꎬ如社会维度ꎬ集体恢复理论则强调乐于助人性㊁同理心㊁利他主义㊁亲社会性等方面恢复效果[58-60]ꎻ生态心理学[61]从生态维度出发关注亲生态行为㊁自然关注度㊁自然连通性等恢复效果ꎮ社会维度和生态维度代表了个人对社会关系㊁自然关系的感知和行为ꎬ多维度恢复测评则可帮助研究设计出能够促进社会凝聚力㊁亲社会行为㊁环境可持续㊁绿色消费的虚拟自然环境ꎮ3)加强作者间㊁机构间合作联系ꎮ目前发文作者与研究机构均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ꎬ受国家与地域分布影响较大ꎬ短时间难以建立合作关系ꎮ高校等研究机构合作网络的提升空间大ꎬ若能在现有机构网络基础上形成网络间合作纽带ꎬ研究面将覆盖更广泛ꎬ更有利于研究深入拓展ꎮ参考文献[1]KAPLANS.Therestorativebenefitsofnature:towardanintegrativeframework[J].JournalofEnvironmentalPsychologyꎬ1995ꎬ15(3):169-182.[2]ULRICHRSꎬSIMONSRFꎬLOSITOBDꎬetal.Stressrecoveryduringexposuretonaturalandurbanenvironments[J].JournalofEnvironmentalPsychologyꎬ1991ꎬ11(3):201-230. [3]刘畅ꎬ李树华.多学科视角下的恢复性自然环境研究综述[J].中国园林ꎬ2020ꎬ36(1):55-59.[4]黄国志.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智能康复实施路径[J].康复学报ꎬ2021ꎬ31(5):351-357ꎬ364.[5]NUKARINENTꎬRANTALAJꎬKORPELAKꎬetal.Measuresandmodalitiesinrestorativevirtualnaturalenvironments:anintegrativenarrativereview[J].ComputersinHumanBehaviorꎬ2022ꎬ126:107008.[6]YEOMSꎬKIMHꎬHONGT.Psychologicalandphysiologicaleffectsofagreenwallonoccupants:across ̄overstudyinvirtualreality[J].BuildingandEnvironmentꎬ2021ꎬ204:108134.[7]RIVAGꎬBERNARDELLILꎬBROWNINGMHEMꎬetal.COVIDfeelgood:aneasyself ̄helpvirtualrealityprotocoltoovercomethepsychologicalburdenofcoronavirus[J].FrontiersinPsychiatryꎬ2020ꎬ11:563319.251㊀第4期㊀尹程程㊀李同予㊀翟长青ꎬ等:恢复性虚拟自然环境研究进展㊀㊀[8]TANJA ̄DIJKSTRAKꎬPAHLSꎬWHITEMPꎬetal.Canvirtualnatureimprovepatientexperiencesandmemoriesofdentaltreatment?Astudyprotocolfor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Trialsꎬ2014ꎬ15(1):1-9.[9]BROWNINGMHEMꎬMIMNAUGHKJꎬVANRIPERCJꎬetal.Cansimulatednaturesupportmentalhealth?Comparingshortꎬsingle ̄dosesof360 ̄degreenaturevideosinvirtualrealitywiththeoutdoors[J].FrontiersinPsychologyꎬ2020ꎬ10:2667.[10]VALTCHANOVDꎬBARTONKRꎬELLARDC.Restorativeeffectsofvirtualnaturesettings[J].CyberpsychologyBehaviorandSocialNetworkingꎬ2010ꎬ13(5):503-512.[11]TASHJIANVCꎬMOSADEGHISꎬHOWARDARꎬetal.Virtualrealityformanagementofpaininhospitalizedpatients:resultsofacontrolledtrial[J].JMIRmentalhealthꎬ2017ꎬ4(1):e7387. [12]GOLDJIꎬMAHRERNE.Isvirtualrealityreadyforprimetimeinthemedicalspace?Arandomizedcontroltrialofpediatricvirtualrealityforacuteproceduralpainmanagement[J].Journalofpediatricpsychologyꎬ2018ꎬ43(3):266-275.[13]ANDERSONAPꎬMAYERMDꎬFELLOWSAMꎬetal.Relaxationwithimmersivenaturalscenespresentedusingvirtualreality[J].Aerospacemedicineandhumanperformanceꎬ2017ꎬ88(6):520-526. [14]YUCPꎬLEEHYꎬLUOXY.Theeffectofvirtualrealityforestandurbanenvironmentsonphysiologicalandpsychologicalresponses[J].UrbanForestryandUrbanGreeningꎬ2018ꎬ35:106-114. [15]SMALLCꎬSTONERꎬPILSBURYJꎬetal.Virtualrestorativeenvironmenttherapyasanadjuncttopaincontrolduringburndressingchanges:studyprotocolfora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J].Trialsꎬ2015ꎬ16(1):1-7.[16]TABRIZIANPꎬBARANPKꎬSMITHWRꎬetal.Exploringperceivedrestorationpotentialofurbangreenenclosurethroughimmersivevirtualenvironments[J].JournalofEnvironmentalPsychologyꎬ2018ꎬ55:99-109.[17]GAOTꎬZHANGTꎬZHULꎬetal.Exploringpsychophysiologicalrestorationandindividualpreferenceinthedifferentenvironmentsbasedonvirtualreality[J].InternationalJournalofEnvironmentalResearchandPublicHealthꎬ2019ꎬ16(17):3102.[18]YINJꎬARFAEINꎬMACNAUGHTONPꎬetal.Effectsofbiophilicindoorenvironmentonstressandanxietyrecovery:abetween ̄subjectsexperimentinvirtualreality[J].EnvironmentInternationalꎬ2020ꎬ136:105427.[19]ROCKSTROHCꎬBLUMJꎬGÖRITZAS.Virtualrealityintheapplicationofheartratevariabilitybiofeedback[J].InternationalJournalofHuman ̄ComputerStudiesꎬ2019ꎬ130:209-220. [20]CALOGIURIGꎬLITLESKARESꎬFAGERHEIMKAꎬetal.Experiencingnaturethroughimmersivevirtualenvironments:Environmentalperceptionsꎬphysicalengagementꎬandaffectiveresponsesduringasimulatednaturewalk[J].Frontiersinpsychologyꎬ2018ꎬ8:2321.[21]HUANGQYꎬYANGMYꎬJANEHꎬetal.Treesꎬgrassꎬorconcrete?Theeffectsofdifferenttypesofenvironmentsonstressreduction[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ꎬ2020ꎬ193:103654.[22]MATTILAOꎬKORHONENAꎬPÖYRYEꎬetal.Restorationinavirtualrealityforestenvironment[J].ComputersinHumanBehaviorꎬ2020ꎬ107:106295.[23]YinJꎬZhuSHꎬMacNaughtonPꎬetal.Physiologicalandcognitiveperformanceofexposuretobiophilicindoorenvironment[J].BuildingandEnvironmentꎬ2018ꎬ132:255-262.[24]O MEARAAꎬCASSARINOMꎬBOLGERAꎬetal.Virtualrealitynatureexposureandtestanxiety[J].MultimodalTechnologiesandInteractionꎬ2020ꎬ4(4):75.[25]FLEURYSꎬBLANCHARDPꎬRICHIRS.Astudyoftheeffectsofanaturalvirtualenvironmentoncreativityduringaproductdesignactivity[J].ThinkingSkillsandCreativityꎬ2021ꎬ40:100828.[26]CHUNGKꎬLEEDꎬPARKJY.Involuntaryattentionrestorationduringexposuretomobile ̄based360virtualnatureinhealthyadultswithdifferentlevelsofrestorativeexperience:event ̄relatedpotentialstudy[J].JournalofMedicalInternetResearchꎬ2018ꎬ20(11):e11152.[27]HUANGQYꎬYANGMYꎬJANEHꎬetal.Treesꎬgrassꎬorconcrete?Theeffectsofdifferenttypesofenvironmentsonstressreduction[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ꎬ2020ꎬ193:103654.[28]BARANPKꎬTABRIZIANPꎬZHAIYJꎬetal.Anexploratorystudyofperceivedsafetyinaneighborhoodparkusingimmersivevirtualenvironments[J].UrbanForestryandUrbanGreeningꎬ2018ꎬ35:72-81.[29]ULRICHRS.Effectsofinteriordesignonwellness:theoryandrecentscientificresearch[C]//JournalofHealthCareInteriorDesign:ProceedingsfromtheSymposiumonHealthCareInteriorDesign.SymposiumonHealthCareInteriorDesign.1991ꎬ3:97-109. [30]NANDAUꎬZHUXꎬJANSENBH.Imageandemotion:fromoutcomestobrainbehavior[J].HealthEnvironmentsResearchandDesignJournalꎬ2012ꎬ5(4):40-59.[31]PATIDꎬFREIERPꎬO BOYLEMꎬetal.Theimpactofsimulatednatureonpatientoutcomes:Astudyofphotographicskycompositions[J].HealthEnvironmentsResearchandDesignJournalꎬ2016ꎬ9(2):36-51.[32]PEARSONMꎬGAINESKꎬPATIDꎬetal.Thephysiologicalimpactofwindowmuralsonpediatricpatients[J].HealthEnvironmentsResearchandDesignJournalꎬ2019ꎬ12(2):116-129. [33]BARKERSBꎬRASMUSSENKGꎬBESTAM.Effectofaquariumsonelectroconvulsivetherapypatients[J].Anthrozoösꎬ2003ꎬ16(3):229-240.[34]PATIDꎬNANDAU.Influenceofpositivedistractionsonchildrenintwoclinicwaitingareas[J].HealthEnvironmentsResearch351㊀㊀㊀㊀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㊀第20卷andDesignJournalꎬ2011ꎬ4(3):124-140.[35]GERBERSMꎬJEITZINERMMꎬKNOBELSEJꎬetal.Perceptionandperformanceonavirtualrealitycognitivestimulationforuseintheintensivecareunit:anon ̄randomizedtrialincriticallyillpatients[J].FrontiersinMedicineꎬ2019ꎬ6:287.[36]GERBERSMꎬJEITZINERMMꎬKNOBELSEJꎬetal.Perceptionandperformanceonavirtualrealitycognitivestimulationforuseintheintensivecareunit:anon ̄randomizedtrialincriticallyillpatients[J].FrontiersinMedicineꎬ2019ꎬ6:287.[37]UWAJEHPCꎬIYENDOTOꎬPOLAYM.TherapeuticgardensasadesignapproachforoptimisingthehealingenvironmentofpatientswithAlzheimer sdiseaseandotherdementias:anarrativereview[J].Exploreꎬ2019ꎬ15(5):352-362. [38]SCATESDꎬDICKINSONJIꎬSULLIVANKꎬetal.Usingnature ̄inspiredvirtualrealityasadistractiontoreducestressandpainamongcancerpatients[J].EnvironmentandBehaviorꎬ2020ꎬ52(8):895-918.[39]VelingWꎬLestestuiverBꎬJongmaMꎬetal.Virtualrealityrelaxationforpatientswithapsychiatricdisorder:crossover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JournalofmedicalInternetResearchꎬ2021ꎬ23(1):e17233.[40]APPELLꎬAPPELEꎬBOGLEROꎬetal.Olderadultswithcognitiveand/orphysicalimpairmentscanbenefitfromimmersivevirtualrealityexperiences:afeasibilitystudy[J].FrontiersinMedicineꎬ2020ꎬ6:329.[41]BOWLERDEꎬBUYUNG ̄ALILMꎬKNIGHTTMꎬetal.Asystematicreviewofevidencefortheaddedbenefitstohealthofexposuretonaturalenvironments[J].BMCPublicHealthꎬ2010ꎬ10(1):456.[42]FOCHTBC.Briefwalksinoutdoorandlaboratoryenvironments:effectsonaffectiveresponsesꎬenjoymentꎬandintentionstowalkforexercise[J].ResearchQuarterlyforExerciseandSportꎬ2009ꎬ80(3):611-620.[43]CALOGIURIGꎬPATILGGꎬAAMODTG.Isgreenexerciseforall?AdescriptivestudyofgreenexercisehabitsandpromotingfactorsinadultNorwegians[J].InternationalJournalofEnvironmentalResearchandPublicHealthꎬ2016ꎬ13(11):1165. [44]CALOGIURIGꎬNORDTUGHꎬWEYDAHLA.Thepotentialofusingexerciseinnatureasaninterventiontoenhanceexercisebehavior:Resultsfromapilotstudy[J].PerceptualandMotorSkills:ExerciseandSportꎬ2015ꎬ121(2):1-21.[45]BARINAGAM.Turningthoughtsintoactions[J].Scienceꎬ1999ꎬ286(5441):888-890.[46]KOHLIVꎬTRIPATHIUꎬCHAMOLAVꎬetal.AreviewonVirtualRealityandAugmentedRealityuse ̄casesofBrainComputerInterfacebasedapplicationsforsmartcities[J].MicroprocessorsandMicrosystemsꎬ2022ꎬ88:104392.[47]BOSDPOꎬDUVINAGEMꎬOKTAYOꎬetal.Lookingaroundwithyourbraininavirtualworld[C]//2011IEEESymposiumonComputationalIntelligenceꎬCognitiveAlgorithmsꎬMindꎬandBrain(CCMB)ꎬ2011.[48]LIJJꎬWUWꎬJINYCꎬetal.ResearchonenvironmentalcomfortandcognitiveperformancebasedonEEG+VR+LECevaluationmethodinundergroundspace[J].BuildingandEnvironmentꎬ2021ꎬ198:107886.[49]BOITENFAꎬFRIJDANHꎬWIENTJESCJE.Emotionsandrespiratorypatterns:reviewandcriticalanalysis[J].InternationalJournalofPsychophysiologyꎬ1994ꎬ17(2):103-128. [50]YUBꎬFUNKMꎬHUJꎬetal.Unwind:amusicalbiofeedbackforrelaxationassistance[J].BehaviourandInformationTechnologyꎬ2018ꎬ37(8):800-814.[51]YUBꎬHUJꎬFUNKMꎬetal.DeLight:biofeedbackthroughambientlightforstressinterventionandrelaxationassistance[J].PersonalandUbiquitousComputingꎬ2018ꎬ22(4):787-805.[52]YUBꎬHUJꎬFUNKMꎬetal.RESonance:lightweightꎬroom ̄scaleaudio ̄visualbiofeedbackforimmersiverelaxationtraining[J].IEEEAccessꎬ2018ꎬ6:38336-38347.[53]DILLONAꎬKELLYMꎬROBERTSONIHꎬetal.Smartphoneapplicationsutilizingbiofeedbackcanaidstressreduction[J].FrontiersinPsychologyꎬ2016ꎬ7:832.[54]KELLERTSRꎬWILSONEO.Thebiophiliahypothesis[M].IslandPrꎬ1993.[55]AppletonJ.Theexperienceoflandscape[M].Chichester:Wileyꎬ1996.[56]HARTIGT.Restorationinnature:beyondtheconventionalnarrative[M]//NatureandPsychology.SpringerꎬChamꎬ2021:89-151.[57]EGNERLEꎬSSÜTTERLINSꎬCALOGIURIG.Proposingaframeworkfortherestorativeeffectsofnaturethroughconditioning:conditionedrestorationtheory[J].InternationalJournalofEnvironmentalResearchandPublicHealthꎬ2020ꎬ17(18):6792.[58]LAWRENCEEJꎬSHAWPꎬBAKERDꎬetal.Measuringempathy:reliabilityandvalidityoftheEmpathyQuotient[J].PsychologicalMedicineꎬ2004ꎬ34(5):911-920.[59]RUSHTONJPꎬCHRISJOHNRDꎬFEKKENGC.Thealtruisticpersonalityandtheself ̄reportaltruismscale[J].PersonalityandIndividualDifferencesꎬ1981ꎬ2(4):293-302.[60]CAPRARAGVꎬSTECAPꎬZELLIAꎬetal.Anewscaleformeasuringadults prosocialness[J].EuropeanJournalofPsychologicalAssessmentꎬ2005ꎬ21(2):77-89.[61]PLESAP.Atheoreticalfoundationforecopsychology:lookingatecofeministepistemology[J].NewIdeasinPsychologyꎬ2019ꎬ52:18-25.451。
两株红树内生真菌混合发酵液提取物抗植物病原菌活性及LC—MS研究
[ 章 ̄ - ]0 7 16 (0源自0 1—0 70 文 N 1 0 ・8 52 1) 20 0 —3 -
A ntf ga tv t iun l Ac i iy Aga ns a tPa h g nsa i tPl n t o e nd LC — S A n l sso t a t ft i e M a y i fEx r c so heM x d Fe m e t to q d o r n a i n Li ui fTwo M a r veEn ph tcFung ng o do y i i
a tv t s c i i e i Ke w o d : a g o ee d p y i n i m i e r e tto ; a t u g l c i i y r s m n r v n o h t t g ; ch x df m nain e n i n a t t f a v y
21 0 0年 第 l 2期 第 3 卷 总 第 2 2期 7 1
广
东
化
工
7
www.d h m.o g c e c m
两株 红树 内生真 菌 混合 发 酵 液 提 取 物 抗 植 物病 原 茵
活 性 及 L MS研 究 C—
丁唯 嘉 , 张杰 ,黎 荣 棠 ,李 春 远
( 南农 业大 学 理 学 院 生物 材料 研 究所 ,广东 广州 5 4 ) 华 6 2 1 0
海 洋 微 生 物 已 成为 寻找 新 药 先导 化 合 物 的新 源 泉 …。红树 林 独 特 的 生理 和 生态 使 其 成 为 了海 洋微 生 物 ( 别 是 海 洋 真 菌 ) 特 丰 富 的聚 集 地 , 红 树 林 内生 真 菌 的研 究表 明 ,从 中有 可 能 找 对 到 新 的 生物 控 制 剂 和 药 物 。 内 生真 菌 K 8 E 3 别 采 集 自我 3和 3分 国湛 江 湿 地 红 树 植 物 秋 茄 叶 片 及麒 麟 菜枝 干 , 们 曾 系统 研 究 我 过 两 株 真 菌 的 代 谢 产物 』 。由于 两 株 菌 在相 同培 养条 件 ( YT G 培 养 基 ,室 温 ) 均 生长 良好 ,为 寻找 更 多 的 有 活 性 化 合 物 , 下 文 章 将 混 合 发 酵技 术 引 入 到 两株 茵 的培 养 中 , 别 测 试 了两 株 分 菌 单 独 发 酵 及 混 合 发 酵 的 乙 酸 乙酯 和 正 丁 醇 提 取 物 对 小 麦 赤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刘汉兰
20000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类型
项目负责
人姓名
指导教
师姓名
项目经费
(元)
201610504079
Bi/rGO/Bi2WO6三元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光催化
性能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刘文成
瞿阳
20000
201610504080
多孔金棒的生物模板合成方法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梁晨楠
鲁哲学
20000
201610504081
20000
201610504050
白斑病毒分子蛋白A的分子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李卓聪
兰江风
20000
201610504051
团头鲂颗粒溶素NK-lysin的生物学活性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黄浩
袁改玲
20000
201610504052
光照和温度对蚤状溞生殖转化的诱导作用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刘思甜
刘香江
20000
201610504053
创新训练项目
耿佩赟
பைடு நூலகம்刘睿
15000
201610504076
基于矩阵理论的亏损系统灵敏度模型
创新训练项目
黄文琳
沈婧芳
15000
201610504077
后基因组时代农药一基因相互作用数据库构建
创新训练项目
徐芳婷
位灯国,
郑芳
20000
201610504078
醚基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其对纤维素溶解性能的
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刘灵芝
20000
201610504090
大学生参与和使用众筹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科学家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B.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红细胞、精子和细菌等C.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D.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2.某生物学家正研究大马哈鱼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的研究对象属于哪一生命层次()A.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3.蓝细菌(又称蓝藻)和叶肉细胞均能进行光合作用,两者具有统一性,但同时在某些方面又具有差异性,以下对两者的描述错误的是()A.蓝细菌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蓝细菌拟核内的DNA是裸露的,没有形成染色质C.叶肉细胞具复杂的生物膜系统,代谢活动高效、有序D.蓝细菌和叶肉细胞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相同的4.某同学在配制植物培养基时使用了NH4NO3、KNO3、CaCl2·2H2O、MgSO4·7H2O、微量元素溶液,但缺少了一种必需的大量元素,为补充这种元索,应添加的化合物是()A.K 2 SO 4B.KH 2 PO 4C.KCl D.含铁化合物5.为研究无机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某学习小组将长势相同的若干小麦幼苗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小麦使用一定量的蒸馏水培养,乙组小麦使用等量且浓度适宜的无机盐溶液培养,一段时间后,乙组小麦长势比甲组更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结果说明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B.小麦幼苗细胞合成磷脂、核苷酸等物质时都需要磷酸盐C.小麦幼苗吸收的无机盐在细胞中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D.若提高乙组无机盐溶液的浓度,其小麦长势可能不如甲组6.下列有关分泌蛋白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泌蛋白的肽键是在核糖体上形成的B.胃蛋白酶、抗体、胰岛素均属于分泌蛋白C.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参与分泌蛋白的加工过程D.可采用15 N标记亮氨酸的方法来追踪分泌蛋白的位置7.下图是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与在核苷酸上的不同只在②B.若③是碱基A,则能确定该核苷酸的种类C.豌豆的遗传物质中③有4种,②有2种D.人体细胞中的③有5种,核苷酸有8种8. 2022年7月,欧洲爆发大规模猴痘疫情,该疫情由猴痘病毒引起,它是一种包膜的DNA病毒且通过黏膜或破损皮肤入侵人体,潜伏期大约2~3周,随后会出现高热、淋巴结肿大、呼吸窘迫、皮疹等症状。
硅藻中国新记录种
硅藻中国新记录种作者:龙继艳刘冰周阳艳徐三妹陈锦华来源:《广西植物》2022年第10期DOI: 10.11931/guihaia.gxzw202112013龍继艳,刘冰,周阳艳,等. 硅藻中国新记录种——帕瓦拉桥弯藻[J]. 广西植物,2022, 42(10): 1791-1796.LONG JY, LIU B, ZHOU YY, et al. Cymbella pavanaensis A. Vigneshwaran et al., a diatom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China [J]. Guihaia, 2022, 42(10): 1791-1796.摘要:在对湖南省硅藻多样性研究过程中,发现其中一采自湘江的桥弯藻种类具有以下鉴定特征:(1)细胞小,长度小于29 μm;(2)壳面略微呈背腹之分;(3)远缝端末梢向壳面背侧弯曲;(4)顶孔区很小,由1~3横列形态不同的两种类型孔纹组成,一种孔纹与壳面上的孔纹相似,呈狭缝隙状,另一种为圆形小孔,其内部开口上方有袋盖状硅质突出物覆盖;(5)壳面背侧中部处线纹密度每10 μm为10~12条、腹侧中部处每10 μm为11~13条,孔纹密度每10 μm为30~40个;(6)在靠近壳面腹侧中央区具有1~2个孤点。
经与帕瓦拉桥弯藻( Cymbella pavanaensis A. Vigneshwaran et al.)模式种群相比较,该文确定上述桥弯藻即为帕瓦拉桥弯藻。
该文提供了对帕瓦拉桥弯藻超微结构的更多清晰认识,扩大了其地理分布区域,且是该种在中国的首次报道。
关键词:桥弯藻属,顶孔区,孤点,超微结构,新记录中图分类号: Q94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3142(2022)10-1791-06Cymbella pavanaensis A. Vigneshwaran et al.,a diatom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ChinaLONG Jiyan1, LIU Bing1* , ZHOU Yangyan1, XU Sanmei1, 2, CHEN Jinhua1( 1. College of Bi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Jishou University , Jishou 416000,Hunan, China;2.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 Huaihua Normal College , Huaihua 418000, Hunan,China )Abstract: During the process of studying the diatom diversity of Hunan Province, we find that a Cymbella species collected from Xiang River possesses the following diagnostic features:(1)Cells are small and their lengths are less than 29 μm; (2) Valves exhibit slight dorsiventrality; (3) Distal raphe fissures are dorsally deflected; (4) Apical pore fields are very small and composed of 1-3 transapical rows of porelli, which comprise two forms, one is slit-like, similar to the areolae on the valve face, and the other is rounded with internal openings covered by the flap-like silica projections; (5) Striae 10-12/10 μm at the dorsal middle part, 11-13/10 μm at the ventral middle part, and areolae 30-40/10 μm; (6) And 1-2 stigmata exist near the valve ventral central area. After comparing this species with the type population of Cymbella pavanaensis A. Vigneshwaran et al., in this paper, it is identified as C. pavanaensis . This paper provides a clearer knowledge of the ultrastructure of C. pavanaensis , enlarges its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region,and reports it for the first time in China.Key words: Cymbella Agardh, apical pore field, stigma, ultrastructure, new record桥弯藻属( Cymbella Agardh)于1830年创立(Agardh, 1830),是硅藻门中重要类群,也是较大的硅藻属之一(Kapustin et al., 2018)。
打造植物界的“诺亚方舟”
打造植物界的“诺亚方舟”作者:梁光源郑秀亮来源:《环境》2017年第08期7月24日上午,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在深圳会展中心正式开幕。
这是国际植物学大会历史上首次来到中国,来自109个国家和地区的6953名植物学家和学者注册参会。
国家主席习近平专门为大会发来贺信,并希望出席本届大会的各国专家学者加强交流和对话,为倡导人类关心植物、关注未来,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绿色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大会期间,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简称“仙湖植物园”)与台湾辜严倬云植物保种中心合作成立生物多样性保育平台——联合保种基地,旨在植物保育、环境保护及植物科研等方面加强合作,拯救濒危植物。
保住人类发展生机植物于475万年前登陆演化后,至今全球约有30万种,其中一半分布在热带地区。
然而,随着栖地破坏及环境变迁,不少物种正不断消失。
“一个物种在地球的平均存活时间大概是一百万年,生态的破坏导致物种灭绝的速度大大高于正常值,至少是一百倍以上,甚至是上千倍、上万倍。
”台湾清华大学生命科学系教授、台湾辜严倬云植物保种中心执行长李家维说,据专家预测,如不积极进行“保种大作战”,到本世纪末,估计将有三分之二的植物从地球上消失。
李家维说,物种的消失举世皆然,日本美国都是如此,大陆的情况比台湾还要严重。
拯救物种、保持生态稳定是人类当前最重大的挑战之一。
就像一辆汽车在路上跑,掉一两个零件可能没关系,但掉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辆汽车也就垮掉了。
“植物保种,目的就是防止植物的灭绝,防止基因的灭绝,它们中的某个基因有可能就是人类复兴的关键因子。
”为拯救正在快速消亡的物种,由李家维倡导,在台湾海基会首任董事长辜振甫夫人严倬云女士及台泥前董事长辜成允先生的支持下,2007年台湾辜严倬云植物保种中心正式成立。
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辜严倬云植物保种中心已成为热带、亚热带植物重要的保种中心,据统计,截止至今已有31000种的植物被收藏保种,规模冠绝全球。
刘红全基因组改组快速提高日本小球藻脂肪产量
基因组改组快速提高日本小球藻脂肪产量刘红全,袁莎,卢恩秋,潘艺华,杨海燕,龙寒,禤金彩,何秀苗(广西民族大学海洋与生物技术学院/广西多糖材料与改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广西南宁530007)收稿日期:2017-04-11作者简介:刘红全(1975-),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植物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E-mail :lhongquan@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60215);广西自然科学基金(桂科青0728019);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青年学者创新团队资助项目。
摘要:以日本小球藻为出发藻株,经过紫外线和甲基磺酸乙酯分别诱变处理,获得4株总脂产量有所提高的突变株。
以聚乙二醇作为融合剂,对获得的突变株进行两轮递归式原生质体融合,筛选到遗传稳定的改组藻株F2C2,其总脂含量为59.01%,较原始藻株提高了101.4%。
对日本小球藻的原始藻株和改组藻株F2C2的油脂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组前后日本小球藻的总脂组成成分没有变化,但各组分含量有较大差别。
关键词:基因组改组,总脂含量,日本小球藻Increase the lipid production ofChlorella hirataii rapidly by genome shufflingLIU Hong -quan ,YUAN Sha ,LU En -qiu ,PAN Yi -hua ,YANG Hai -yan ,LONG Han ,XUAN Jin -cai ,HE Xiu -miao(College of Ocean and Biotechnology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Guangxi Key Laboratory CultivationBase for Polysaccharide Materials and their Modification ,Nanning 530007,China )Abstract :Strain Chlorella hirataii was used as the starting strains for genome shuffling.They were mutated by UV-light andethylmesylate separately ,and four mutant strains with increased lipids yield were selected.Two rounds of genome shuffling were carried out with the four mutant strains using PEG to mediate protoplasts fusion.Finally ,the Chlorella hirataii F2C2was selected which produced lipids (59.01%)higher than the original strain by 101.4%.Compare with the original strain in the same batch ,the total lipid composition of the Chlorella hirataii F2C2didn ’t change a lot ,but there was a big gap between the content of each component.Key words :genome shuffling ;total lipid content ;Chlorella hirataii 中图分类号:TS20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306(2017)21-0096-04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7.21.020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以及人口的快速增长,为降低化石能源资源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寻求可再生的环境友好型能源已成为当务之急[1]。
科学家首次绘就水稻泛基因组图谱
·34·种业资讯 科学家首次绘就水稻泛基因组图谱 等我国科学家发现生物钟调控叶片衰老新机制生物钟是生物体为适应环境昼夜周期变化而进化出的协调细胞内基因表达、代谢网络调控的分子系统,调控植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多个过程。
生物钟使植物的内源节律与外部昼夜变化的光和温度等环境条件相协调,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竞争性优势。
叶片衰老过程能将营养和能量从衰老的叶片向正在发育的组织和器官转移,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胁迫,但生物钟是否参与调控叶片衰老过程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雷研究组发现,当拟南芥生物钟核心组分EveningComplex 中任何组分发生突变,叶片衰老均会提前。
转录组分析及茉莉酸诱导叶片衰老的生理实验表明,EveningComplex 直接参与调控茉莉酸信号,而茉莉酸信号是调节植物叶片衰老的重要因子之一,其中MYC2是茉莉酸信号促进叶片衰老的关键转录因子。
进一步研究发现,EveningComplex 直接结合该基因启动子并抑制其表达,从而在时间维度精细调控茉莉酸诱导植物叶片衰老的进程。
(农民日报)我国科学家找回丢失的番茄美味自2004年起,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黄三文带领科研团队参与番茄基因组测序任务。
经过10余年的潜心研究,他们广泛收集了全球600多份不同类型的番茄种质资源,并开展了基因组、转录组、代谢组等多组学分析,产生了约7Tb 的原始序列数据,数据分析获得了2600万个基因组变异位点、3万多个基因的表达量和980种果实代谢物的群体多组学数据,构建了全球最大园艺作物组学数据库。
同时,利用基因组学技术阐明了番茄从野生番茄成大果栽培番茄的人工驯化过程,发现了现代番茄风味丢失的基因调控机制,并发现了控制番茄风味的多个调控路径,为更为营养美味番茄的设计育种提供了路线图。
相关科研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国际知名生命科学期刊《细胞》上。
(工人日报)科学家首次绘就水稻泛基因组图谱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和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黄学辉团队合作,首次绘制了栽培稻—野生稻的泛基因组图谱,并系统鉴定了涵盖各类群水稻的编码基因集。
“仙湖花境”——亚热带地区花境营造探索
事 。 [4~5] 亚 热 带 气 候 条 件 下 营 造 花 境成为园林工作者热衷研究的课 题,很多人苦苦探索,期望找出 一种适合华南地区气候条件下的 花境营造模式 [6~9]。“仙湖花境” 项目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同时 借力于 2 0 1 7 年 7 月 在 深 圳 召 开“ 第 十九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的东风 开展。该项目既是深圳市仙湖植 物园环境提升改造工程的重要项 目,也是深圳市“创建国家森林 城 市,打造世界著名花城”的重要 组成部分之一 。 [10]
摘要:传统花境通常见于温带地区,主要材料为宿根花卉。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气候高温和潮湿多雨,宿根花卉不 适合生长,对花境的营造带来巨大的挑战,必须另辟蹊径。以深圳市仙湖植物园为例子,阐述了在南亚热带地区营造 花境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及解决方案。从花境场地选择入手,制定花境的主题以及植物材料的选择原则,然后通过采取 一系列技术手段来保证花境的新颖、环保等特点,1 年内营造出了深受专家和市民欢迎的“仙湖花境”。
风景园林实践
“仙湖花境”
——亚热带地区花境营造探索
Fairy Lake Flower Border: Experience of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Flower Border in Subtropical Regions
谢锐星 陈庭* (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南亚热带植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广东 深圳 518004) XIE Rui-xing, CHEN Ting * (Laboratory of Southern Subtropical Plant Diversity, Fairy Lake Botanical Garden, Shenzhen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enzhen 518004, China)
问天舱里植物长势如何
问天舱里植物长势如何作者:来源:《科学大观园》2022年第18期植物的种子,到了太空能萌发、生长、开花,进而产生种子吗?在空间站问天实验舱里,一项饶有趣味的植物生长实验正在进行。
自7月28日实验单元安装完成、7月29日通过地面程序注入指令启动实验,一个月来,随舱发射的拟南芥和水稻种子,在微重力条件下都已萌发,目前生长状态良好。
“拟南芥幼苗已长出多片叶子,高秆水稻幼苗已长至30厘米左右高,矮秆水稻也有5~6厘米高。
”8月29日,在位于上海的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记者见到了承担这项实验的研究团队。
团队负责人、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研究员郑慧琼告诉记者,全球首个空间微重力条件下“从种子到种子”的水稻全生命周期培养实验,有望在不久后完成。
地球上的实验室比比皆是,为何要费大力气将20吨级的问天舱送到空间站去做实验?“太空拥有一系列特殊环境条件,比如微重力、强辐射、高真空、超洁净等,而人类梦想走出地球、步入深空,首先就需要开展一系列空间生命科学实验。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集成技术中心副主任、中国空间科学实验柜总体主任设计师张璐说。
在太空环境中,人类能否种出粮食?太空辐射,会让细胞变异吗?地球生物体,又能否在太空世代繁衍?7月24日,空间站问天实验舱成功发射,并与天和核心舱交会对接。
问天实验舱搭载了生命生态实验柜、生物技术实验柜等科学实验柜。
7月28日,载有实验样品拟南芥种子和水稻种子的实验单元,由航天员安装至问天实验舱的生命生态通用实验模块中。
次日,完成第一次液体加注,并开始在轨实验。
这也是问天实验舱内首次开展实验的实验柜。
在小型受控生命生态实验模块中,藻类的光合作用还需要照明系统,加之整个系统都需要实时监控,因此整个装置还配备了照明和摄像设备。
田清说:“鱼生长得比较好了之后,就会产卵,因此还需要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进行鱼卵的收集,将来鱼卵由航天员带回地面。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研究员、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问天实验舱主任设计师赵黎平告诉记者,在空间微重力的条件下,实验通过调控光周期的途径进行。
浙江省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联考生物试题
浙江省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联考生物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中国科学家领衔的团队发现了4.25亿年前的古鱼类初始全颌鱼化石。
该化石为还原“从鱼到人”演化史提供了关键证据。
该证据属于支持生物进化论的()A.直接证据B.比较解剖学证据C.胚胎学证据D.细胞和分子水平证据2.每年秋季,全国多地都会有较多患者感染肺炎支原体。
支原体是一类不具有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
下列关于支原体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支原体通过染色质控制A TP酶合成B.支原体的核糖体形成会与核仁无关C.支原体与病毒都不能进行呼吸作用D.支原体具有联系紧密的生物膜系统3.科研人员发现,给健康小鼠接种衰老细胞,之后它们受到黑色素瘤和胰腺癌细胞攻击时,能够防止或延缓肿瘤的形成。
对于已经长出肿瘤的小鼠,接种衰老细胞也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自由基学说认为,细胞衰老后产生的自由基会通过负反馈阻止生物膜产生自由基B.端粒学说认为,与衰老细胞有关的端粒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细胞每分裂一次缩短一截C.细胞毒性T细胞具有杀死癌细胞的作用,该过程可能使癌细胞发生细胞凋亡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在临床上,人们也可以通过将衰老细胞注射到人体内以便促进抗肿瘤免疫反应4.“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关于假说一演绎法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让F1进行测交实验,结果产生了两种性状的子代,比例接近1:1属于“检验推理”B.摩尔根及其同事依据果蝇杂交实验结果,推测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属于“演绎”过程C.由F2中出现的性状分离比推测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属于“演绎”过程D.测交所得子代中高茎:矮茎=1:1,由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所决定5.果蝇的体色有灰体和黑体,由A/a基因控制;翅形有长翅和残翅,由B/b基因控制。
2023-2024学年上海浦东新区高三第二次调研生物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上海浦东新区高三第二次调研生物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细胞生长,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长素的受体既存在于细胞膜上也存在于细胞内B.生长素通过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来调节植物生长C.Ca2+能够促进生长素的合成与释放D.生长素与细胞膜受体结合可引发H+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运到细胞壁,使其膨胀松软2.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受精卵、早期胚胎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细胞核等具有全能性B.主流细胞衰老理论认为细胞衰老主要是因为生命活动产生自由基攻击生物膜、DNA和蛋白质等,以及染色体两端的端粒随细胞分裂不断缩短,使DNA序列受损而导致细胞衰老C.不当饮食和吸烟是致癌的主要因素,癌症的发生还与心理状态有关,维生素A、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纤维素等具有抑制癌变的作用D.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和细胞代谢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凋亡3.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玉米种子发育成植株体现出胚细胞具有全能性B.有一类基因在所有分化的细胞中都会表达C.细胞癌变可能是细胞凋亡机制被破坏D.衰老细胞的核体积不断增大,核膜向内折叠4.特异性免疫是特异性化学物质引起的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HIV识别辅助性T细胞体现了细胞间有细胞通讯的作用B.单抗可用来研究相应抗原蛋白的细胞学分布及功能C.同一个体的浆细胞和巨噬细胞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D.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过弱引起的机体功能紊乱5.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且F2 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 、9∶6∶1 和15∶1,那么F1 与隐性个体测交,与此对应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1∶3、1∶2∶1 和3∶1B.基因型为AaBb 的个体自交,若子代数量足够多,且出现6∶2∶3∶1 的性状分离比,则存在AA 或BB 致死现象C.测交可以判断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配子比例D.测交可以判断被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也可以判断相对性状的显隐性6.下列有关生命现象及其生物学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明显缩短DNA 分子复制所需要的时间主要是依靠半保留复制方式B.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捕食者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能避免生态系统中出现占绝对优势的物种D.高等动物体内性激素的分泌存在负反馈调节,能使性激素的含量不至于过高7.现有DNA分子的两条单链均只含有15N(表示为15N15N)的大肠杆菌,若将该大肠杆菌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繁殖两代,再转到含有15N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则理论上DNA分子的组成类型和比例分别是()A.有15N14N和15N15N两种,其比例为1:3B.有15N15N和14N14N两种,其比例为1:1C.有15N15N和14N14N两种,其比例为3:1D.有15N14N和15N15N两种,其比例为3:18.(10分)春天日照逐渐延长时,鸟类大多进入繁殖季节。
国际自然科学SCI期刊导航《Scientific Reports》
国际自然科学SCI期刊导航《Scientific Reports》
张华;陈焕文
【期刊名称】《岩矿测试》
【年(卷),期】2014(033)001
【总页数】1页(P153)
【作者】张华;陈焕文
【作者单位】江西省质谱科学与仪器重点实验室,东华理工大学,江西南昌330013;江西省质谱科学与仪器重点实验室,东华理工大学,江西南昌33001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我校刘勇教授团队文章入选“2015 Scientific Reports百篇优秀论文” [J], 温宣;
2.Scientific Reports:周细胞可调控阴茎的勃起,是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新靶点 [J], 杨林;贺大林
3.我校刘勇教授团队文章入选“2015 Scientific Reports百篇优秀论文” [J], 温宣
4.物科院叶永红教授课题组成果在《Scientific Reports》发表 [J],
5.Scientific Reports:胰腺癌患者的福音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实测数据驱动的小型植物三维重建研究
实测数据驱动的小型植物三维重建研究陆声链;李帼;吴升【摘要】The method for a detailed 3D reconstruction of small plant was presented.Feature points measured by using 3D digitizer and organ''s 3D templates was combined.These feature points were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skeleton model of the plant.The organ''s 3D template was created by 3D point cloud data measured from real plant organs,or created with interactive designing.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suitable for multi-scale structural modeling of different plants with high details and flexibility.%以小型植物为对象,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采用三维数字化技术获取植物主干和枝条的空间信息,重建植物枝干骨架拓扑结构模型;然后以植物器官的三维网格模型为模板,结合不同器官在植物上的生长规律,实现植物形态结构的精细三维重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实现不同类型小型植物不同生长时期植株形态结构的多分辨率三维重建,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三维模型的精细程度,从而为开展植物株型分析研究、植物品种展示及植物三维资源库开发等应用提供了简单、灵活的技术.【期刊名称】《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年(卷),期】2017(049)003【总页数】5页(P84-87,98)【关键词】植物形态建模;三维数字化;三维重建;数字植物【作者】陆声链;李帼;吴升【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广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9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1植物形态结构的建模是计算机图形学和农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从20世纪70年代起,围绕植物形态结构的三维建模,研究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包括L-systems[1]及其改进方法[2]、参考轴技术[3]、双尺度自动机模型[4]和GreenLab模型[5]等.由于这些方法对植物形态结构进行了高度的抽象,因此需要具有丰富的植物结构甚至生理知识才能较好地构建特定植物的三维形态结构模型.近年来,随着各种现代测量仪器在工业上的成功应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在尝试基于实测数据的植物形态结构三维重建.按数据源获取方式的不同,这些方法可以分为3种:基于图像的重建[6-10]、基于三维数字化仪测量数据的重建[11-15]和基于数据点云的重建[16-19].虽然目前基于实测数据的植物形态测量和重建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植物形态结构特有的复杂性,使得植物形态结构的原位测量和精确三维重建仍然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本文针对作物株型分析、植物品种展示等应用中对小型植物形态结构的原位测量和高精度三维重建的需求,在兼顾重建质量和数据获取时间成本的情况下,综合考虑了以上3种重建方法的适用性和优劣,选用三维数字化仪作为植物形态特征数据的获取设备.本文方法的总体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数据获取、骨架重建、植株重建3个步骤.其中,数据获取阶段主要是利用三维数字化仪按某种规则从植物上获取代表植株拓扑结构的三维空间点坐标;在骨架重建阶段,根据事先定义好的数据获取规则,对这些空间点坐标进行解析,实现植株枝干拓扑结构的三维重建;最后基于植物的骨架结构,结合第一步获取得到的植株上每个器官的空间位置信息,从器官模板中选取相应器官的三维网格模板,从而实现单株植物的精细三维重建.2.1 植株拓扑结构数据获取每一棵植物都是由枝条、叶子、花、果实等器官组成的,考虑到叶子是影响植物的外观形态和功能计算的主要器官,因此我们在获取数据时仅考虑植物枝干和叶子,花、果实、卷须等其他附属器官仅在植株重建时根据需要灵活添加.以单叶植物(即每个节间只有一片叶子的植物)为例,每个节间仅需少数几个空间特征点即可较好地描述一片叶子的空间形态.例如,在图2中的黄瓜植株上选取5个点.其中,p1为叶子在枝条(茎)上的着生点,p2为叶柄和叶片的交叉点,那么p1、p2两个点不仅确定了该叶柄的长度,而且指定了其空间走向;p3是叶尖点,p4和p5分别是叶子左右边缘的最外侧点.显而易见,p2和p3确定了叶片的长度,p4和p5则确定了叶片的宽度.因此,这5个特征点不仅能够确定枝条上一个节位上叶子的空间姿态,同时也确定了该叶子的大小和方向.当然,也可以选取更多的特征点,如图2所示,每个节间选取11个点,以便能够更好地描述叶子的空间姿态.不过,更多的点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测量时间.三维数字化仪具有精确测量物体空间三维坐标的功能,因此我们用三维数字化仪进行上述植物形态空间特征点的获取.由于植物往往具有多根枝条(茎),枝条上还可能有分支,每根枝条往往有多个节间.对于数据获取顺序,一般是从根部往上的顺序进行数据获取,即对同一根枝条,从枝条根部的节间开始,顺序往其顶部节间进行获取,每获取一根枝条,就将该枝条的所有特征点保存到同一个文件中.需要注意的是,当一棵植物有多个枝条时,从根部往上,逐根枝条进行测量,当遇到某个枝条存在分支时,测量完该枝条上每个节间的特征点后,马上按从下往上的顺序,对每个分支进行测量.所有枝条测量完成后,将这些枝条对应的特征点数据文件都保存在同一个文件夹中.2.2 骨架重建如上一小节所述,在每个节间的特征点中,相邻两个节的叶子的着生点同时确定了枝条上对应节间的长度和空间走向,将一根枝条上每个节间的叶子着生点连接起来,即可实现枝条骨架的重建.同时,在数据获取时将每根枝条的特征点顺序保存在同一个文件中,读取这些特征点后,根据数据获取时制定的规则,包括每个节间获取几个点,就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组,每组数据就对应了一个叶子的空间姿态.因此,骨架重建就是对三维数字化仪所获取的植株特征点数据进行解析并进行拓扑结构连接.图2中,b是按a所示的规则获取特征点数据进行重建后得到的黄瓜植株骨架.其中,曲线上的点为三维数字化仪直接获取得到的植株特征点,通过连接这些特征点即可勾画出表示植株的茎(藤蔓)、叶柄和叶片边缘轮廓的线条.这些线条是利用特征点作为控制点,然后用B样条曲线表示的[20].从图2b即可看出,这样的植株骨架已经精确地描述了一个植株的主要空间拓扑结构,包括每个叶子的大小和空间朝向.2.3 植株重建植株重建的任务是在骨架重建的基础上,重构植株上每个器官的三维形态,主要包括枝条(茎)、叶子的网格曲面生成以及其他附属器官的添加.其中,枝条(茎)和叶柄都可以看作类圆柱形物体,可以在骨架线的基础上加上半径,然后利用参数化方法生成圆柱体网格曲面[20].而半径信息可以在数据获取阶段手工测量得到,也可以作为用户手工调整的参数.对于叶片三维曲面的重建,最简单的方法是在骨架重建得到的每个叶片轮廓线的基础上,利用参数化方法生成.例如图2c,就是对叶片用Delaunay三角化方法得到的三维重建结果.从图中也可以看出,由于在获取数据时每个叶子仅采集了少数几个特征点,通过这些点重建的叶片边缘都很光滑,与大多数具有裂片、锯齿等边缘形态特征的真实植物叶片存在较大差距.要精细地描述植物叶子复杂的外形特征,就需要采集几十甚至更多的特征点,这无疑会极大增加数据采集的时间成本.为此,我们采用了器官模板技术,用来在不增加三维特征点数据采集工作量的基础上,提高植株器官曲面三维重建的精细程度.以叶片为例,器官模板技术的处理流程如下:首先建立目标植物若干个叶片的三维网格曲面(图3即为3个黄瓜叶片的网格曲面模型),每个叶片网格曲面即为一个模板,并以.obj格式的外部文件存储到模板库中.在植株重建过程中,由于植株骨架上每个叶片的特征点确定了该叶片的位置、大小和方向,因此对每个叶子,直接从叶片模板库中选取一个叶片网格曲面,放置到指定空间位置并根据对应的特征点调整该网格曲面的大小和方向即可.2.4 器官模板的构建与植物个体相比,植物器官同样具有丰富的外部形态.如果对植株上每个器官都建立其三维网格曲面模型的话,又将是一件巨大的工作.考虑到相同品种的植物器官都有极大的相似性,同种器官形态上的区别更多体现在因处于不同生长阶段而表现的不同.例如,同一根枝条上的叶子,根部出生较早的叶子和中部以及顶部萌发较晚的叶子普遍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以节位为依据,将植物的叶子分为下部叶、中部叶和上部叶3种类型,对每种类型的叶子,利用高精度三维扫描仪直接从植物群体中抽样获取该类型叶子几个叶片的三维点云数据,并重建每个采样叶片的三维曲面模型(见图1).本文描述的基于三维数字化测量数据的小型植物三维重建方法已经在Visual Studio 2008开发环境下结合OpenGL图形引擎进行了实现,本小节将选取部分植物为例子,展示该方法如何实现植物形态结构的多尺度建模.第一个例子将展示如何通过数字化仪测量数据进行西瓜植株和群体的三维重建.在该例子中,利用Polhemus FastScan三维扫描仪附带的数字化探笔获取了8棵西瓜植株的空间拓扑结构特征点,基于这些特征点可自动初步重建每个植株的三维模型(图4b),最后利用叶子的模板进行精细重构.所开发的软件同时提供了批量导入特征点的功能以实现群体的三维重建(见图4d).我们也在葡萄树、栀子树、苹果树等形态结构更为复杂的树木类植物的小树龄植株上测试了该方法,图5展示了三维数字化仪测量数据的工作现场和葡萄树、栀子树的三维重建结果.本文介绍了一个结合三维数字化仪测量数据和器官网格模板的小型植物精细三维重构的技术方案及实现案例.该方法可以构建不同种类小型植物的三维植物模型,并通过调整器官模板的网格精度的方式灵活控制植株三维模型的精度.该方法避免了仅利用叶子的少量形态特征点进行重建而导致的冠层叶子模型精度不高的问题,同时又充分利用了植物叶子所具有的形态相似性,没有对植物的每一个叶片进行三维扫描,从而极大减少了数据采集时间.两者结合起来,使重建的植物三维模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精度,同时尽量减少植物三维重建所需要的数据获取时间.需要指出的是,植物的形态结构十分复杂,本文的工作仅考虑植物某个特定时期的静态结构建模.而实际上,植物是动态生长的,随时受环境的影响并在形态和外观上做出反馈.特别是在需要考虑周围的环境因素的情况下,构建几何、颜色、纹理和生理功能均与真实植物高度吻合的植物模型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相关文献】[1] PRUSINKIEWICZ P. Modeling and visualization of biological structures[C]// Proceeding of Graphics Interface '93. Toronto, 1993:128-137.[2] 常村红,葛寒松,谭同德. 三维树木模拟研究与应用[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33(1):41-44.[3] DE REFFYE P, EDELIN C, FRANCON J, et al. Plant models faithful to botanical structureand development[J]. Computer graphics, 1988, 22(4): 151-158.[4] ZHAO X, DE REFFYE P, XIONG F L, et al. Dual-scale automaton model for virtual plant development[J]. Chinese journal of computers, 2001, 24(6):608-615.[5] HU B G, DE REFFYE P, ZHAO X, et al. GreenLab: a new methodology towards plant functional-structural model-structural aspect[C]//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lant Growth, Modeling, Simulation, Visualization and Their Applications. Beijing, 2003: 21-35.[6] QUAN L, TAN P, ZENG G. Image-based plant modeling[J]. 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 2006, 25(3): 599-604.[7] TAN P, FANG T, XIAO J, et al. Single image tree modeling[J]. ACM transaction on graphics, 2008, 27(5):1-7.[8] 赵春江,杨亮,郭新宇,等. 基于立体视觉的玉米植株三维骨架重建[J]. 农业机械学报, 2010,41(4): 157-162.[9] 王传宇,郭新宇,吴升,等. 采用全景技术的机器视觉测量玉米果穗考种指标[J]. 农业工程学报,2013,29(24): 155-162.[10]KAZMII W, FOIX S, ALENYA G, et al. Indoor and outdoor depth imaging of leaveswith time-of-flight and stereo vision sensors: analysis and comparison[J]. 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2014,88: 128-146.[11]SINOQUET H, MOULIA B, BONHOMME R. Estimat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geometry of a maize crop as an input of radiation models: comparison between three dimensional digitising and plant profiles[J]. Agr for Meteorol, 1991, 55(3/4):233-249.[12]SINOQUET H, RIVET P, GODIN C. Assessment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architecture of walnut trees using digitising[J]. Silva fennica,1997, 31(3):265-273.[13]WU J, GUO Y. An integrated method for quantifying root architecture of field-grown maize[J]. Annals of botany, 2014,114: 841-851.[14]LU S L, GUO X Y, DU J J, et al. Reconstruction of tree structure from multi-scale measurement data[C]//World Automation Congress.Hawaii,2014:855-858.[15]DALLABETTA N, COSTA F, GUERRA A, et al. 3D digitizing tool to determine fruit quality distribution within the canopy[C]//The X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odelling in Fruit Research and Orchard Management. Montpellier, 2015: 27.[16]CHENG Z, ZHANG X, CHEN B. Simple reconstruction of tree branches from a single range image[J].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7, 22(6): 846-858. [17]BOUDON F, PREUKSAKAM C, FERRARO P, et al.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automatic reconstructions of branching systems[C]// 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nctional-Structural Plant Models. Finland, 2013: 64-66.[18]SYLVAIN D, CHRISTIAN J, PASCAL R. PypeTree: a tool for reconstructing tree perennial tissues from point clouds[J]. Sensors, 2014, 14(3): 4271-4289.[19]BALDUZZI M, BOUDON F, GODIN C. Optimal 3D reconstruction of plants canopy fromterrestrial laser scanner data by fusion of the 3D point information and the intensity value[C]//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nctional-Structural Plant Models. Finland, 2013:58-60.[20]赵春江, 陆声链, 郭新宇, 等. 西瓜三维形态几何建模和真实感绘制技术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41(12): 4155-416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科技2016年第3期总第141期
场。
设立病虫诊断专家组,能对提供的标本进行初步诊断,双方发挥技术、资金、设备等优势组建国内一流水平的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组,利用各自的行业领域开展有害生物的专项防治,条件成熟时组建正式的合作机构。
四是,组建天津市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工程中心,以流行性、爆发性、大面积发生的病虫为重点,制定病虫预警控制和危险性检疫病虫扑灭的技术方案,能及时、有效、迅速指导疫情控制。
建立疫情应急物资储备,完成未知病虫害的鉴定工作。
加大对新传入有害生物的监测和监督管理。
培训病虫测报技术人员、农药和机械操作人员及其他应急防治人员。
摘自天津市园林绿化研究所网站2016.06.17
庐山植物园科技成果荣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记者从江西省科技创新和奖励大会获悉,江西省·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杜鹃属植物种质资源圃建设及迁地保育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荣获江西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
杜鹃花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江西省省花,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广阔的园林应用前景。
庐山冷凉湿润、多雨多雾的气候十分适宜杜鹃花生长繁衍,杜鹃花研究也是庐山植物园在中国科学院植物园中的学科定位和传统优势。
在多个国家及省部级杜鹃花研究专项的资助下,该园先后从国内外100多个种源地收集杜鹃481种(含品种),建设杜鹃园5个、面积6hm2,已成为国内保育杜鹃种类最多、面积最大的种质资源圃,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贮备了战略资源。
“十年磨一剑”,庐山植物园项目课题组张乐华研究员等11人系统开展了杜鹃花栽培繁殖、生理生态、遗传多样性及种质创新等研究,探明了杜鹃扦插生根机理,突破了大叶常绿类杜鹃扦插难以生根的技术瓶颈,生根率高达96.7%;探明了杜鹃播种繁殖的影响因子,创新了育苗基质与技术,大幅提高了成苗率(达81.3%),培育优良苗木100余万株。
探明了杜鹃生态适应性机制及主要影响因子,研发了配套的栽培技术,筛选出耐热性强的杜鹃30余种;探明了杜鹃杂交育种的种间亲合性,获得杂交子代36种,丰富了园林植物种类。
同时,在国内外率先开展了杜鹃高温胁迫生理机制、DNA条形码技术等研究,为我国杜鹃花多样性保育及资源发掘、利用提供了科技支撑。
该技术成果成熟可靠、实用性强,已在国内10多个省市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摘自江西省·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网站2016.08.03
仙湖植物园课题组在龙胆目系统发育重建研究中
取得新进展
龙胆目(学名Gentianales)是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的一个目。
根据APG植物分类系统,龙胆目包括5个科,分别是夹竹桃科、胡蔓藤科、龙胆科、马钱科、茜草科。
约1200属,2万余种,是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区系的主要组成成分。
龙胆目包括大量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例如饮料植物咖啡;药用植物金鸡纳;观赏植物栀子花、六月雪等。
前人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龙胆目系统发育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但龙胆目目下科间,科下分支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仍然有许多问题未能很好的解决。
仙湖植物园杨蕾蕾和博士后李洪雷利用8个叶绿体片段和1个线粒体片段,选取649个属重建了龙胆目的系统发育树。
我们的研究结果强烈支持龙胆目的5个科为单系,茜草科是龙胆目最早分化出来的类群。
科下分支间的关系,我们也有一些新的发现,例如在茜草科中,Craterispermeae是Morindeae+(Palicoureeae+Psychotrieae)的姐妹类群,Theligoneae 和Putorieae形成姐妹关系;在龙胆科中,Gentianeae 是Helieae和Potalieae的姐妹类群等等。
该研究成果已被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接受,杨蕾蕾和李洪雷为共同第一作者。
摘自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网站2016.06.19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