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古诗两首——石灰吟
古诗两首《石灰吟》
我们这样学古诗:
知——诗人
解——诗题 抓——字眼 明——诗意 想——意境 悟——诗情
[课外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同学们课外收集于谦的其它 古诗,下堂课集体交流。
[诗句赏析]
“粉骨碎身”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 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 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要 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 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此句中的“清白” 是拿石头的颜色作比,也就是现在的“清 白”的意思 。
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每
逢朝会,各地官僚为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
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京师防御。当时朝廷中有些人
主张南迁,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反对
南迁,并拥立景帝,率京师群众击退瓦剌军,使千
百万人民免遭涂炭,局势转危为安。景泰八年,景
帝病重,英宗复位,于谦却遭受诬蔑被定为谋逆罪, 判处死刑。
于谦被杀之后,按例应该抄家, 可抄家的官员到于谦家时,才发现于 谦家里什么也没有,除了生活必需品 外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财。于谦死的 那天,阴云密布,天下百姓痛心疾首 ,齐声为他呼冤。
读古诗,画节奏。
石灰吟 千锤 万击 出深山, 烈火 焚烧 若等闲。 粉骨 碎身 全不怕, 要留 清白 在人间。
同学们再次有感情地齐读古诗。
石灰的自述
我叫石灰。 我的前身是石灰石,住在大山里,勤奋的工匠经过千 锤万击把我与大山分离。将石灰石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 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考验,我的主要 成分发生了变化,由碳酸钙变成了氧化钙。这时的我外形仍 然象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 如果把生石灰放进水中,水立即就沸腾起来,像水烧开 了一样。如果这时碰到人的肌肤,其烫伤程度要远远超过沸 水的烫伤程度。经过这次巨变,我成了另一种形态——熟石 灰。这个过程把我由块状的石头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我的 主要成分也由氧化钙变成了氢氧化钙。 不过,这个过程对我而言不算什么。因为只有这样,我 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人们把我洒在猪舍、鸡舍或刷在树 上用于消毒杀菌;把我与沙子混合搅拌均匀后用来砌砖,这 样砌的砖较为牢固;房子修建好后,还要用石灰浆来粉刷墙 壁,让墙壁变得洁白坚硬;许多化工厂用我来处理酸性污; 果农也用我和硫酸铜配成药液来杀菌除虫。
20_古诗两首—石灰吟PPT课件(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1)(2)
石灰的生产
烈 千 火 锤 焚 万 烧 击
粉 骨 碎 身
石 灰 吟
于 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
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了解,你认识怎样的石灰? 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了解,你认识怎样的石灰?
四诵――后世评价 后世评价
于谦的一生如石灰一样,后人想起于谦, 于谦的一生如石灰一样,后人想起于谦,就 一定会想起他的这一首诗,也一定会吟起这首诗。 一定会想起他的这一首诗,也一定会吟起这首诗。 人已远去,精神长存,无限的感动, 人已远去,精神长存,无限的感动,化作深 情的诵读。让我们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一齐来 情的诵读。让我们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 石灰吟》 读《石灰吟》!
一诵: ――少年抒怀 一诵: 少年抒怀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 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 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 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 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 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后,便吟出了《石灰吟》 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 口的诗篇。那年,于谦刚好十二岁。 口的诗篇。那年,于谦刚好十二岁。 十二岁的于谦就写下了《石灰吟》这样慷慨激昂的诗。 十二岁的于谦就写下了《石灰吟》这样慷慨激昂的诗。 想想当时的少年于谦写下这首诗时有怎样的志向? 想想当时的少年于谦写下这首诗时有怎样的志向?
于谦被杀之后,按例应该抄家, 于谦被杀之后,按例应该抄家, 可抄家的官员到他家时,才发现他家 可抄家的官员到他家时, 里什么也没有, 里什么也没有,除了生活必需品外根 本就没有多余的钱财。于谦死的那天, 本就没有多余的钱财。于谦死的那天, 阴云密布,天下百姓痛心疾首, 阴云密布,天下百姓痛心疾首,齐声 为他喊冤。 为他喊冤。
古诗两首石灰吟》教案
《古诗两首-石灰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2)理解《石灰吟》的诗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石灰吟》的韵律、意境等特点。
(2)学会欣赏古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2. 理解《石灰吟》的诗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分析《石灰吟》的韵律、意境等特点。
2. 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石灰吟》的课件、诗词解析等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石灰吟》的文本,提前预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于谦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石灰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石灰吟》的意境和主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石灰吟》的韵律、意境等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诗意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的精神品质。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石灰吟》的诗意和主题。
6. 课后作业(1)正确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2)写一篇关于《石灰吟》的读后感,体会诗人的情感。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考虑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石灰吟》的理解和朗读、背诵情况,以及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
教师还需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和背诵《石灰吟》的情况。
2. 学生对《石灰吟》的诗意理解和感受。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分析诗歌韵律、意境等特点的能力。
20古诗两首石灰吟
20、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材分析:《古诗两首》所选两首七言绝句均为咏物言志诗,《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作品。
全诗通过写石灰的生成过程,寄托自己不畏权势、一生清白,一身正气的为人志向;《墨梅》是元代王冕的一首题画诗。
前两行写实,后两行言志,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诗人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背诵《石灰吟》。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
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意思,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
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揭题、释题并简介作者。
1.指名读题,问:以前还学过哪些古诗?你们是怎么学习古诗的?2.释题: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
3.简介作者:《石灰吟》是一首咏物诗。
作者于谦,明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为官清廉,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
他曾率领京城军民击退外族入侵,后却因此受屈被杀。
他的诗歌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
(二)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借助汉语拼音,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指导学生按古诗的音韵节奏读好诗句。
(2)正音:焚fen,是前鼻音。
锤chui,是卷舌音,不是平舌音。
(三)精读课文《石灰吟》1.指导学生边读边划出不理解的字词。
重点理解“千锤万击”、“焚烧”、“若等闲”等词语的意思。
2.用“增、删、调、补”的方法读懂诗句。
(1)逐字逐句理解,难以理解的可联系上下文理解。
锤:敲打。
击:撞击。
若:好像。
等闲:平常事。
人间:人世间。
(2)把省略的词语补充进去,调整词语顺序,逐句说说句子意思。
(3)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看图想像意境,体会感情。
师启发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是什么样的?作者见此情景有什么表现,会怎样想、怎么说、怎么做呢?4.指导朗读。
六下古诗两首石灰吟
石
灰生 产
开采石灰石
烧制石灰
石灰石
石灰粉
石灰的作用
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 灰石,大部分埋藏在深山之中,和珊瑚礁、 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我放入石灰窑中与焦 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 烈火的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 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 分耀眼。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 来,像烧开的水一样。经过这次沸腾后,我 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 粉末状的白灰。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 石灰水。你们看,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 水粉刷出来的。
借物言志的诗:
墨梅图题诗
墨梅图题诗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作者元代的王冕。这是一首题
画诗。借墨笔画出来的梅花的色彩淡雅、 不要别人夸奖只愿留下清香弥漫天地间 来 诗人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 予了他鄙视流俗、淡泊名利、贞节自守 的高尚情操。
《墨梅》为题画诗,有三位诗人
作过《墨梅》诗,其中最著名的 是元代诗人王冕的《墨梅》。
梅花的精神
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种“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 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它不怕困 难,于无声处,傲然挺立! 迎霜斗雪,绽放在风雪中, 高洁、坚强、谦虚、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历 来为我国人民所喜爱,也给人以发奋图强的激励。 梅花在传统文化中是高洁、傲骨的象征,被人们 誉为钢筋铁骨,古往今来的诗词歌赋,以梅为题者 最多,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咏其神形俱清,或赞其 标格秀雅,或颂其节操凝重。
《石灰吟》诗句翻译赏析
《石灰吟》诗句翻译赏析1、《石灰吟》诗句翻译赏析【释义】石灰吟:赞颂石灰。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轻松。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简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译文】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2、《墨梅》《竹石》《石灰吟》教案教学设计《古诗三首》(十一册)教学案例教材说明:本课选了三首古诗,三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
它们所写的事物不同,但都抒发了诗人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
诗的大意是:我平常画画洗砚的水池边上有一颗梅树,那一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汁点化而成。
它不需要人们夸赞它的颜色鲜艳,只求在天地间留下清香的正气。
全诗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品格。
《竹石》也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画而题写的。
诗的大意是: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它的根牢牢扎在岩石缝中。
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不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全诗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韧,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石灰吟》的大意是: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
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
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目标:1、学会3个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石灰吟》的原文译文及赏析
《石灰吟》的原文译文及赏析《石灰吟》是一首流传很广的民间歌曲,自古以来便深受人们喜爱。
词曲简单,意蕴深厚,常在农村中传唱。
本文将介绍《石灰吟》的原文译文及赏析。
一、原文译文石灰岩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这首歌曲描述了石灰石的制备过程,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原文译文。
原文:兮惟饮冰水,莫向夏渴。
苦心岂免然,石破天惊途。
捣烂白垩石,引出碎粒丝。
筛净去杂质,放在甕中宜。
灰汁必须新,黏土要粘稀。
外取泥不足,内取灰有余。
用火将泥燃,以灰逐渐加。
淘洗泥沙去,灰烬自化爬。
石灰出炉成,水浆宜用沙。
译文:只喝着冰凉的水,不让自己在炎热的夏天口渴。
只有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创造出惊人的成果。
將白垩石捣碎,分离出碎片及细丝。
筛去杂质,将其放到甕中。
这时灰汁必须新鲜,黏土要稠度刚好。
从外面取出泥巴不够,从里面取出的灰有多余。
用火把泥巴烧红,然后逐渐地加入灰。
用流水洗涤泥沙,灰烬自己变为石灰。
石灰成品出炉后,最好用沙和水调制成浆。
二、赏析1. 词曲简单《石灰吟》的词曲极为简单,歌词内容对生活常识的运用保留了许多农民世代的手艺——生产石灰,并采用常见的话语命题。
歌曲没有繁琐的修辞,没有推倒重来的独特韵味,没有抒发内心情感的细腻,这些都使得这首民间歌曲更具通俗易懂的特点。
2. 意蕴深厚《石灰吟》虽没有华丽词藻,但却蕴含了丰富的意蕴。
歌曲通过对石灰的生产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体现了农民对生产生活的努力。
歌词中不仅有生产技术的讲解,也告诉我们要有饱满的精神与毅力才能获得惊人的成果。
这些都反映了作者对生产劳动和智慧的深刻理解。
3. 流传广泛自《石灰吟》问世以来,由于其独特的词曲风格以及深厚的意蕴被广为传唱,不仅在中国,还在世界各地可以听到它的歌声。
歌曲的普及方便了人们对知识、技能的学习和传承,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农民艰苦的生产生活。
综上所述,《石灰吟》虽然只是一首简单的民间歌曲,但其却凝聚了繁复的生产工艺和农民劳作精神。
歌词深入浅出、词曲和谐,能让人们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到农民朴实的生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被广泛传唱,这些都是《石灰吟》深受人们欢迎的重要原因。
6下古诗两首石灰吟
• 粉骨碎身全不怕。 • 就算粉骨碎间。 因为要一身清白留在人间。 清白:指高尚节操。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 人间:人世间。
•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句点拔 • 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 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 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 在人间的追求。
• 《石灰吟》是我国明朝时期的民族英雄、 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该作品因 反映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而闻名遐 迩,脍炙人口。
1、“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 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是__ _诗,《石灰吟》的作者是___代的___, 其中《石灰吟》中的“吟”____________。 2、诗人托物言志,通过对石头不畏 “_____________”和“______”,即使 “______”,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 赞颂石灰______,______的品质, 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的思想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句点拔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句点拔 于谦 简介
• • • •
千锤万凿出深山。 石灰是经过千万次锤打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凿:撞击。 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
• 烈火焚烧若等闲。 • 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 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 若:好像;等 闲:平常,随便
• 于谦(1398-1457),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 庵。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 之叛。出按江西,颂声满道。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 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一年(1446年)遭王振等迫害下 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十四年土 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 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 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 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 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 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 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 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 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天顺元年 (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 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万历中,改 谥忠肃。有《于忠肃集》。
苏教版语文六下古诗两首——石灰吟
三、入诗境,悟诗情。
赏析: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写出了它历经磨难,却又保持着自身的廉洁与 清白。同时,作者也借石灰来激励自己,写出了自己对其今后的人生追求。他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 锤万击,任凭烈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绝不屈服。
烈火焚烧(自己)看做是很平常的事情。
赏析: 用夸张手法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
受考验。第二句写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 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 “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二、抓字眼,晓诗意。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lǚ)阎(yán)话短长!
"两袖清风"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闾阎就是里巷的意思,此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说长道短。此诗写成 后远近传诵,为一时佳话。
苏教版语文六下《石灰吟》
明 于谦
石灰的自述
我叫石灰。 我的前身是石灰石,住在大山里,勤奋的工匠经过千锤万击把我与大山 分离。将石灰石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 过烈火的考验,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由碳酸钙变成了氧化钙。这时的 我外形仍然象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 如果把生石灰放进水中,水立即就沸腾起来,像水烧开了一样。如果这 时碰到人的肌肤,其烫伤程度要远远超过沸水的烫伤程度。经过这次巨变, 我成了另一种形态——熟石灰。这个过程把我由块状的石头变成了粉末状的 白灰。我的主要成分也由氧化钙变成了氢氧化钙。 不过,这个过程对我而言不算什么。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更好地为人 类服务。人们把我洒在猪舍、鸡舍或刷在树上用于消毒杀菌;把我与沙子混 合搅拌均匀后用来砌砖,这样砌的砖较为牢固;房子修建好后,还要用石灰 浆来粉刷墙壁,让墙壁变得洁白坚硬;许多化工厂用我来处理酸性污水;果 农也用我和硫酸铜配成药液来杀菌除虫。
20_古诗两首—石灰吟PPT
对比阅读
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jué)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yí )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混沌:天地未分之前,指自然界。乌金:喻煤炭如黑色的金子。阳和,原指 暖和的阳光,这里指煤炭的热力。爝火,小火把。鼎彝,指宗庙的祭器。铁 石,古人认为煤炭是铁石变的。
于谦以一介书生,他义正辞严地驳斥了投降与迁都谬论,临危受命就
任兵部尚书,他稳定了军心与民心,日夜带领全体军民,修筑城墙,布置 防务,并亲自带领军队与瓦剌军血战五昼夜,赢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
英宗也得以归国。可是回朝后,于谦不仅没有受到嘉奖,反而遭到朝
中恶势力的迫害,以叛逆罪被杀害。
一诵: ――少年抒怀
四诵――后世评价
于谦的一生如石灰一样,后人想起于谦,就 一定会想起他的这一首诗,也一定会吟起这首诗。 人已远去,精神长存,无限的感动,化作深 情的诵读。让我们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一齐来 读《石灰吟》!
诗人用( 托物言志 )的方法,通过对石头 千锤万击 ) ”和“( 烈火焚烧 不畏“ ( )”,即使 “粉骨碎身 ( ) ”也要留下清白 ( )石灰的描写,赞 颂石灰( 坚强不屈、洁身自好 )的品质,抒发 不同流合污、廉洁正直 了诗人 ( )的高尚情操。
假如你就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于谦,你会怎么高声诵读这首诗?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 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 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 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 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 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 诗《入京》以明志: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20《古诗两首:石灰吟》苏教版
-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入话题: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然后提出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新古诗《石灰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创作练习: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以“自然景观”为主题,创作一首五言或七言绝句,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
5.家长参与:请同学们与家长分享本节课学习的古诗,让家长参与进来,共同感受古诗的魅力,增进亲子关系。
6.课外阅读:推荐同学们阅读《唐诗三百首》等古诗书籍,拓展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
作业要求:
1.完成作业时,请注意书写规范,保持卷面整洁。
2.设定疑问:教师提出一系列引导性问题,如“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吗?”“这首诗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3.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与古诗相关的图片,如高山、流水、石头等,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古诗的意境,从而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讲授新知
1.朗读古诗:教师示范朗读《石灰吟》,让学生注意古诗的韵律、节奏,感受古诗的音乐美。
2.讲解生字生词:对古诗中的生字、生词进行讲解,如“吟”、“锤”、“炼”等,让学生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3.分析诗意: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古诗,讲解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如“千锤万凿出深山”中的比喻意义,使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
4.情感体验: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古诗所传达的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还应注重教学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六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件-课文20《古诗两首:石灰吟》苏教版
对待烈火焚烧、锤炼看作是很平常的事情。
粉骨碎身浑不怕,
即使粉身碎骨也全不惧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只要能将清白留在人世间。
精心整理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再读古诗,说说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 到诗人笔下的石灰,具有了人的思想和 感情?
精心整理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精心整理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 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 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 感触,略加思索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那年,于谦刚好十二岁。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精忠报国 力挽狂澜
精心整理
北京保住了。 景泰八年,景帝病重。英宗复位,于谦为奸臣所 害,以“谋逆罪”判死。抄家时,于谦“家无余资, 萧然仅书籍而已。”抄家者震惊了,他们收敛了一 贯的主张,恭谨退去。
要留清白在人间。
精心整理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同学们再次有感情地齐读古诗。
精心整理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说说从哪些词语看出诗人吟的就是石灰?
精心整理
石灰的烧制
千
烈
锤
火
万
焚
凿
烧
出
若
深
等
山
闲
粉
要
骨
留
碎
清
身
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 教案
2、体会诗人的志向和胸怀。
补充诗人的生平故事,谈谈自己的体会。
3、诵读古诗。
四、拓展阅读。
1、阅读于谦《石灰吟》的姊妹篇《咏煤炭》。
2、《爱莲说》[宋]周敦颐(详见附件)
自读,借助工具书自己尝试解释古文。
说说在这首诗里,你读到的是一种怎样的莲的形象?
五、布置作业。
默写《石灰吟》
在这三首古诗中,选择一首诗进行简单的诗歌鉴赏。写一段话。
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
3、朗读全诗。
四、拓展训练: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梅花的诗句,绘画作品。
教
后
记
第二课时—《墨梅》
一、导入新课:
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洁操守的象征,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步感知。
引导学生回忆《王冕学画》的内容;朗诵诗歌,熟读成诵。
三、讲解诗意。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
(4)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普通石灰又有什么可以吟诵呢?于谦又要借石灰来表达怎样的胸怀呢?
二、自学古诗。
1、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2、自读。诗中的石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诗人借石灰想告诉大家什么?
三、交流学习,理解诗意。
1、交流,在交流中体会石灰形象。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身碎骨”这些都是石灰的烧制过程。从这些词语中你觉得石灰由一块块石头变成可以为人所用的石灰历经了一段怎样的历程?用词语形容。
“若等闲”、“浑不怕”
从这两个词语中体会石灰对这个磨难的态度和意志。“若等闲”可联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的“万水千山若等闲”一句来理解。
20、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教案
20、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分析两首古诗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两首古诗的异同点。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古诗所描绘的画面和情感。
培养学生通过古诗来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引导学生从古诗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首古诗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分析两首古诗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体会古诗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对两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资源,如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预习两首古诗,了解作者和背景。
复习相关的古诗知识,如韵律、修辞手法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宣布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比学习《石灰吟》和《墨梅》。
2. 学习《石灰吟》:让学生朗读《石灰吟》,注意语气和节奏。
解释诗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分析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诗中的画面和情感。
3. 学习《墨梅》:让学生朗读《墨梅》,注意语气和节奏。
解释诗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分析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诗中的画面和情感。
4. 对比分析:让学生对比两首诗的异同点,如主题、意境、修辞手法等。
引导学生从对比中深入理解两首诗的内涵和特点。
5. 总结与拓展:对两首诗进行总结,强调其主题和意境。
鼓励学生通过古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如进行古诗创作练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比学习《石灰吟》和《墨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两首古诗的主题和意境,提高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石灰吟》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
《石灰吟》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原文:石灰吟于谦〔明代〕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万凿一作:万击)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浑不怕一作:全不怕)译文: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得以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注释: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轻松。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创作背景:相传有一天,于谦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煅烧石灰。
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
古诗两首—石灰吟》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古诗两首—石灰吟》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石灰吟》,了解石灰的制作过程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3.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石灰工人的艰辛,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石灰吟》的内容及其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含义。
2.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石灰工人的艰辛。
二、教学准备教材:《古诗两首—石灰吟》辅助材料:石灰相关图片、视频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的内容、背景及意义。
2. 引导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深入理解古诗。
3. 情景教学法:通过展示石灰制作过程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场景。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展示石灰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石灰的特点及制作过程。
提问:“你们对石灰有什么了解?”2. 讲解《石灰吟》讲解古诗的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石灰工人的生活环境。
逐句解析古诗,解释生僻词语的含义。
提问:“诗人是如何描绘石灰制作的?”3. 鉴赏古诗引导学生体会古诗中的意境,感受诗人石灰工人的艰辛。
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感悟。
4.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回顾《石灰吟》的内容,强调古诗的意义。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石灰吟》描绘了什么场景?”2. 深入讲解《石灰吟》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实践活动让学生发挥想象,以石灰为主题,创作一幅画或一篇短文。
展示作品,互相评价、交流。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四、课后作业1. 背诵《石灰吟》。
2. 写一篇关于石灰的短文,可以是科普性质的,也可以是故事性质的。
3. 收集其他关于石灰的古诗,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讲解《石灰吟》,让学生了解石灰的制作过程及其特点,培养他们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石灰吟MicrosoftWord文档
六年级下册语文20古诗两首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能够知道古诗的意思。
3.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
4.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5.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能够知道古诗的意思。
2.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
教学设计评价: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学生预习单.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识字以及能否读懂课文。
2.在精读感情环节,采取默读.标画.讨论.交流等形式,促进学生读懂课文。
3.借助拓展练习,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揭题、释题并简介作者。
1.指名读题,问:以前还学过哪些古诗?你们是怎么学习古诗的?2.释题: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
3.简介作者:《石灰吟》是一首咏物诗。
作者于谦,明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为官清廉,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
他曾率领京城军民击退外族入侵,后却因此受屈被杀。
他的诗歌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
二、学习诗歌。
1.自由读诗。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合作交流,自学理解。
3.抓字眼,明诗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
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
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
“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期:年月日 _ _小学授课教师:______ 编号:30
课题20古诗两首——《石灰吟》
重
点难
点
学习水平
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识
记理
解
运
用
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气势、有节奏地诵读,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3、理解石灰的形象和特点,体会诗人的崇高品质,感
受诗人的伟大情怀。
√√√√√
突破重点、难点设想查阅诗人的资料,了解他们生活的年代的情况以及写作本诗的背景。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参看注释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在此基础上质疑探究,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思。
教学媒体小黑板、课文录音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学生活动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
1、于谦,他同样吟诵出这样的诗句……(出示全诗,师范读)
2、让学生把古诗朗读3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
3、检查交流:(1)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4、指名朗读古诗,集体评议、正音。
5、教师范读,学生赛读,同桌互读。
6、图文结合,说说你读懂或感受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
(1)讨论:学生同桌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不明白的画出来。
(2)解疑:请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师生解答。
(重点讲解“若等闲”的含义:“若”是“好像”的意思,“等闲”是平常的,整句诗的意思是烈火焚烧好像是很平常的事。
)
(3)讲述:让学生完整地说说全诗的意思,不恰切的地方师生补充。
(全诗意思:石灰经受了千锤万凿才从深山里出来,烈火焚烧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只要听讲,
自读古诗
口答,补充发言
朗读、正音
多读、正音
汇报交流,质疑
提问
自主探究,尝试理解思考
认真听
各抒己见
能把清白留在人间。
)
(4)吟诵:这就是石灰的一生,平平凡凡,轰轰烈烈,难怪于谦如此敬佩地赞颂道……(诵读全诗)
三、多元导悟,和探解疑
1、体会诵读:听了石灰的自述,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正是因为石灰经过了如此复杂而艰难的演变过程,所以诗人于谦才这么动情地写道……(诵读全诗)
2、永留清白:对比体会石灰和于谦的品格
(1)对比讨论:石灰留给了人间什么东西?于谦又把什么留给了后人?(同桌讨论)
(2)交流体会:
(3)拓展联系:你还知道哪些像石灰一样、像于谦一样的英雄人物?(如:岳飞、文天祥等)这就是于谦。
在他的诗作中,我们还发现了一首《咏煤炭》,同样表现出了于谦的高尚品格。
(引着学生诵读,难读的字加上拼音)
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
1、熟读古诗。
尝试背诵。
2做《课课练》中相关习题
3、指导学生写字
锤焚这两个字要结合偏傍进行指导。
乾坤这两个字较为难写,注意左右的配合。
4、完成字词练习。
吟诵
体会
独立思考
口答,补充发言小组讨论
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各抒己见
吟诵
齐读,做笔记
熟读古诗。
背诵
独立练习
观察
做作业
板书设计石灰吟于谦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