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无题》教案、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勇气,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5.增强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诗歌表达了哪些情感?
-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为什么?
-诗中的意象有哪些?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2.各小组展开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补充,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课堂练习
1.仿写:请学生仿写一首以《无题》为题的诗歌,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4.能够准确把握课文中的意象,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意象表达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5.学会通过课文学习,进行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互动。
2.采用分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8.评价反馈,关注成长: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鼓励学生持续进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李商隐的画像和简介,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李商隐的诗作,如《锦瑟》、《夜雨寄北》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通过比喻,描绘无私奉献的精神。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古诗教案
李商隐的《无题》是一首五言古诗,下面是一份详细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商隐与他的代表作品;2.理解《无题》的主旨思想及艺术特色;3.感知古典诗歌中的音韵美与意境美。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李商隐的诗集以及介绍李商隐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对李商隐和他的作品的兴趣。
2.讲解与分析:(1)首先,让学生朗读《无题》,并询问学生对这首诗的整体印象,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情感变化。
(2)接着,让学生思考“无题”两字的含义,指导学生理解这首诗探讨的主题。
(3)分析诗的结构和语言表达。
根据学生的水平,可以进行适当深入的讲解,如音韵、修辞手法等。
3.感悟与领会:(1)引导学生自由发挥,谈一谈自己的情感体验以及对诗中情感的理解。
(2)分组讨论,就李商隐的写作手法、意境等方面进行交流和探讨,梳理整首诗歌的结构与内涵。
4.课堂延伸:(1)通过对比其他李商隐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李商隐的创作思路和艺术特色。
(2)在欣赏古典诗歌中培养学生音韵美与意境美,可以选择一些经典古诗进行朗读及解析。
三、教学方法:1.讲述法2.问答法3.讨论法4.朗读法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对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的认知程度; 2.听取学生对《无题》理解与领会的反馈;3.检查学生对于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把握能力。
无题教学设计(共8篇)
无题教学设计(共8篇)第1篇:《无题》教学设计《无题》教学设计李商隐沾益县花山中学郭荣禄[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一教时[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在上一节课我们了解到了“大李杜”。
指的是(李白、杜甫),那么大家回忆一下“小李杜”。
指的是谁?(李商隐和杜牧),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无题》(板书题目《无题》)2、作家、作品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
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
其中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3、赏析全诗师:请全班同学朗读诗歌一遍师:好,下面同学们告诉老师,这是一首什么诗。
从内容上形式上说都可以。
生:离别诗、律诗。
师:从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离别诗。
师:好。
还有同学能说的更具体么?或者从形式上说说。
生:律诗。
师:刚才同学们从形式上来说是律诗。
那么是几言律诗?(生纷纷:七言。
)既然是律诗,我们就要注意对仗,注意第三四联表现的内容。
师,那么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是什么时候?(春末)。
师:你怎么知道?生:第二句:东风无力百花残。
东风无力是指春天,春末的风无力。
百花残,春末百花凋零。
师:有理有据。
好。
其他同学同意他的分析么?生:同意。
师:同学说这是一首写于春末的离别诗(板书),能不能看出来诗人是和什么人分别呢?生5:朋友。
生6:女朋友。
(其他学生笑)师:既然是女朋友,那么这首诗就是一首写男女分别的恋情诗了。
(众生笑)师:再请同学读两遍这首诗,深入分析诗歌。
诗的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
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无题李商隐教案
无题李商隐教案无题李商隐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文化背景。
2.了解《无题》这首诗的主题和写作技巧。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其阅读和解析古诗的能力。
教学准备:1.李商隐的生平和作品的相关资料。
2.《无题》的原文及翻译。
3.相关的诗词分析和鉴赏方法。
教学过程:引入:1.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文化背景,包括他的出生地、时间背景、历史背景等,并在黑板上列出要点。
2.让学生分享对李商隐的了解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兴趣。
阅读与理解:1.将《无题》的原文和翻译分发给学生,让他们先默读。
2.全课师生一起朗读《无题》的原文。
3.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义,探讨作者表达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4.指导学生阅读翻译,并比较翻译和原文的差异和可能的理解方式。
分析与解读:1.分析《无题》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如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等,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艺术性和美感。
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音韵,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抒发情感的方式和艺术效果。
3.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语言,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形象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思考与拓展:1.让学生思考《无题》和其他李商隐的诗歌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的文学鉴赏观点和感悟,提供合理的解释和证据支持。
3.引导学生对其他相关的古诗进行阅读和分析,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总结:1.总结李商隐的文学特点和作品风格。
2.总结学生对《无题》的理解和感悟,鼓励他们在文学鉴赏方面的探索和思考。
3.鼓励学生多读诗词,多思考和品味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李商隐《无题》这首诗通过虚拟一种死后的情景──鲜血随着雪一起融化,流淌在五月的河里,滋润着大地上的树木和小草,而雪后的平原会出现天青、水绿、鸟飞、鱼游的景象──来表达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本诗的主题是崇高、悲壮的,这类主题的写作容易流于浮泛、空洞,但这首诗写得坚实有力。
以下是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欢迎阅览!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一【教材分析】根据《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诵读古代诗词时,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并结合学生学习现状,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 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过程和方法: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熟练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教案
李商隐无题教案教案主题:李商隐《无题》解析与写作实践教学目标:1. 理解李商隐的《无题》的主题和意义。
2. 能够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艺术手法。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李商隐的《无题》的主题和意义。
2. 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1. 能够准确把握诗歌中的抒情意境和情感表达。
2. 能够运用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艺术手法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1. 诗歌原文《无题》。
2. 相关材料和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李商隐的创作背景和文学特点,了解他对诗歌的追求和表现手法。
二、分析诗歌《无题》(15分钟)1. 学生朗读诗歌《无题》。
2. 导读诗歌中的主题和意境,并让学生尝试解读。
3.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艺术手法,如词语选择、修辞手法等。
三、写作实践(30分钟)1. 让学生仿写《无题》的诗歌作品,要求学生借鉴李商隐的抒情意境和表达方式。
2.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可以选择自己真实的经历或感受作为创作的素材。
四、展示与分享(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并互相交流分享。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总结课堂学习的要点,回顾学生的写作实践,评价学生的表现和成果。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要求学生对《无题》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分析,并完成一篇关于诗歌的写作练习。
教学拓展:1. 分析李商隐其他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2. 学习其他唐代诗人的作品,对比研究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和主题思想。
教学反思:通过学习李商隐的《无题》,学生能够理解李商隐的创作追求和艺术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同学们反应积极,课堂氛围较好。
但在写作实践环节,部分学生对于创作的方式和表达还有些困难,有待在之后的课堂中进一步引导和指导。
无题李商隐教案
无题李商隐教案【导语】《无题》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
全诗以五十字为规模,共有四十二首,在内容、形式上递进展示了李商隐情感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表达了对人生、爱情、艺术的思考和探索心态。
本教案将从课堂氛围与小组互动设计、课前准备与交流展示、导入与新知讲解、合作探究与作业展示、评价反思与纠错指导等几个方面展示教案的情况。
【第一环节: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与小组互动设计】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收集关于《无题》的名句或脍炙人口的诗句,在教室的明显地方张贴,学生进入教室后第一眼就能看到,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置小组合作机制,每个小组有一个负责人,负责组织小组内的学习活动,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第二环节:课前准备与交流展示】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前阅读《无题》这首诗,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在纸上。
课前,学生可以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促进思考。
【第三环节:导入与新知讲解】1.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李商隐的相关音乐,营造出古朴的氛围。
然后请学生展示自己的诗句,并导入《无题》的教学内容。
2.新知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介绍《无题》这首诗的背景、创作背景和主题。
【第四环节:合作探究与作业展示】1.小组讨论: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讨论诗中主题、意象、语言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2.作业展示:教师邀请学生逐个展示自己对《无题》的理解和感受,通过学生的展示,可以发掘诗词的多重含义和美感。
【第五环节:评价反思与纠错指导】1.评价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展示的内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反思。
可以评价其理解的深度、批判性思维、合作精神等。
2.纠错指导:教师可对学生阐述《无题》中句子的晦涩之处进行解读,并解答学生对诗歌中难懂之处的疑问。
同时可强调学生在理解和表达上的准确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演绎李商隐的《无题》。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充分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演绎能力。
诗四首《无题》教案
诗四首《无题》教案一、教材分析:《无题》是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13-2诗四首之一。
该诗是现代诗人海子创作的作品,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表达,诗人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存在的困境,展示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无题》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背景;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3.学会运用诗歌的语言和意象进行创作和表达;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教学难点:运用诗歌的语言和意象进行创作和表达。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中职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和案例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诗歌的语言和意象进行创作和表达。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教师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图片,如春天的花海或秋天的枫叶。
然后,教师提问:“你们对自然有什么感受?你们觉得自然对人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示例:学生A:我觉得自然给人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感觉,可以让我们摆脱繁忙和压力。
学生B:自然的美丽景色可以让我们心情愉悦,增加生活的乐趣。
学生C:自然是我们生存的基础,没有自然就没有我们的存在。
第二环节:诗歌欣赏教师将《无题》的诗歌内容呈现给学生,并带领学生朗读诗歌。
随后,教师逐句解读诗歌的意义和意象,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示例:教师:请大家跟我一起读一遍《无题》。
学生们齐声朗读《无题》。
教师:诗歌中的“无题”指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学生A:我觉得“无题”代表了诗人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没有具体的主题,可以让读者自由地理解。
学生B:我觉得“无题”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人生的困惑和迷茫,没有找到答案。
教师:诗歌中的“白日依山尽”和“黄河入海流”这两句有什么意象?学生C:我觉得“白日依山尽”可以理解为太阳在山脚下落山,代表了一天的结束,也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短暂。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李商隐《无题》这首诗通过虚拟一种死后的情景──鲜血随着雪一起融化,流淌在五月的河里,滋润着大地上的树木和小草,而雪后的平原会出现天青、水绿、鸟飞、鱼游的景象──来表达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本诗的主题是崇高、悲壮的,这类主题的写作容易流于浮泛、空洞,但这首诗写得坚实有力。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一【教材分析】根据《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诵读古代诗词时,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并结合学生学习现状,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过程和方法: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熟练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无题李商隐教案导入
无题李商隐教案导入教案标题:无题李商隐教案导入教案导入部分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机,并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下面是一个关于无题李商隐的教案导入部分的示例:教学目标:1. 了解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无题》的背景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导入步骤:步骤一:创设情境教师可以引入李商隐的诗歌创作背景,如唐代的文化繁盛、文人雅士的生活状态等,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到唐代文人的生活氛围。
步骤二:激发兴趣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李商隐诗歌的朗诵或音乐,让学生感受到古典诗歌的美妙之处。
然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诗歌的印象和感受,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步骤三:导入主题教师可以展示《无题》的诗歌原文,并简要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然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你觉得这首诗的题目为什么是《无题》?”,“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等,引导学生思考和猜测。
步骤四:启发思考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关于《无题》的问题,如“你觉得李商隐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你认为这首诗的意境是怎样的?”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步骤五:总结导入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导入部分进行总结,回顾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进入正式的学习环节。
通过以上的导入步骤,学生可以在情境的营造和问题的引导下,主动参与思考和讨论,激发学习兴趣,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内容,了解学生对于《无题》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为后续的教学调整和指导提供依据。
李商隐无题 教案
李商隐无题教案教案标题:《李商隐无题》诗歌鉴赏与写作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李商隐无题》这首唐代名篇,使学生了解并欣赏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2. 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感悟、表达和创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李商隐的《无题》诗歌原文及翻译版本。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学生练习本和写作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李商隐无题》的诗歌原文,并简要介绍李商隐的背景和作品特点。
2. 引导学生观察诗歌的结构、韵律和意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诗歌鉴赏(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李商隐无题》的主题和意境,并展示各自的观点。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表达手法、修辞手法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3. 教师与学生共同朗读《李商隐无题》,感受诗歌的音韵和节奏。
三、写作指导(2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写作任务:请学生以《李商隐无题》为灵感,创作一首自己的无题诗。
2. 教师与学生分享写作技巧,如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塑造意境和情感。
3.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提供个别帮助和建议。
四、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创作进行朗读或展示。
2. 教师和同学们共同欣赏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讨论。
3.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综合评价,鼓励优秀作品,并指出改进的方向。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鉴赏和写作的要点。
2. 教师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诗歌和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其他李商隐的作品,并进行鉴赏和写作。
2. 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创作比赛,提供更多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讨论、创作和展示环节。
2. 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包括语言表达、情感表达和艺术性。
3. 学生的课后作业,包括对《李商隐无题》的理解和创作心得。
八年级语文下册《无题》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创意写作任务,让学生借鉴课文中的词汇、句式进行创作,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开展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自信心。
5.情感渗透,培养价值观: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的家国情怀和人生哲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美好品质的重要性,激发他们追求真善美的愿望。
2.学生在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和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3.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课文的部分内容产生疑问,需要培养他们敢于提问、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4.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5.能够独立分析课文内容,概括文章大意,提炼中心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取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通过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采用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5.参与一次家庭或学校举办的诗歌朗诵活动,选择《无题》或其他李商隐的诗作进行朗诵,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6.深入了解古代士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观念,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研究性报告。
4.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朗诵、表演、绘画等,多角度、多层面地理解课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尊重、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化素养。
无题-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无题-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文体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2.掌握创建人物形象、情节组织的方法和技巧。
3.理解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和感情。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课文:《诗经》选集、《骆驼祥子》选段、《边城》选段等。
2.语言知识:修辞手法、文学语言、文学体裁等。
三、教学流程1. 课前导入通过展示《诗经》中的“关关雎鸠”、“采薇”等经典诗歌和“石壕吏”等散文,让学生了解文学的多样性和诗歌、散文的特点。
2. 讲解文学体裁分析课文《骆驼祥子》和《边城》的结构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小说和散文的区别,并探讨不同文体的表现方式。
3. 分析文学语言通过课文中的辞格、修辞手法等,分析文学语言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引导和鼓励学生运用文学语言,创造具有想象力和艺术性的作品。
4. 探究文学思想通过课文中的情感营造、人物塑造等,分析文学作品是如何传递思想和情感的。
让学生深入体会文学作品中的人生哲理和情感共鸣。
5.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写作能力,探究文学材料中的丰富内涵和思想价值。
6. 课后拓展让学生自选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阅读,自由创作文学作品,拓展阅读知识和艺术视野,提高个人情感表达和文学创作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文学的多样性和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文体的特点。
2.掌握文学创作中的人物塑造和情节构思方法和技巧。
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和情感内涵。
五、教学难点1.让学生掌握文学语言和修辞手法,创造具有想象力和艺术性的作品。
2.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生哲理和情感共鸣,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六、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法: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讲解,了解文学的多样性和文学作品的特点。
2.分组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探究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和情感内涵。
3.课堂互动法:通过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创作能力。
4.自主阅读法:让学生自主选择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拓展阅读视野和文学素养。
高中语文《李商隐诗二首--无题》教案1 鲁人版选修1
李商隐《无题》诗等三首教学目标:1、了解咏物诗。
2、学生能结合时代背景进行作品分析。
3、感悟作品意境、了解有关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艺术手法并进行对比阅读。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名句,情境导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二首》其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二首》其一〕何当共剪两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图》〕二、简介李商隐及诗作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某某生。
生活在唐帝国日趋衰败的晚唐时代,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藩镇跋扈,深为不满。
因此,他热衷政治,企望革新。
然而,在当时朋党倾轧中,他始终被排挤,于禄微位卑的幕僚生活中度过一生。
他的友人X珏在《哭李商隐》诗中说:“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尝开。
〞李商隐于四十六岁抑郁而终。
李商隐现存诗歌600多首,内容涉及比较广泛。
他的诗在艺术上,继承了屈原、李白、李贺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诗中善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他的爱情诗是最为人们广泛传诵的。
他常取名《无题》,或以诗中两字为题做为此类诗的题目,后人就把无题诗作为爱情诗的别称。
其实李商隐的无题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隐晦朦胧的爱情诗。
诗人的对象和恋情在当时是不能公开的,写相思又无法直说,所以写得迷离恍惚。
另一种那么是借恋情而寄托激愤,抒发感慨,就象他自己所说:“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
这些无题诗音调谐美,深情绵邈,含蓄隐涩,且富于象征和暗示色彩,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三、听歌《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
四、文本《无题二首》〔其一〕这是一首恋情诗。
《无题》教案
课时授课计划
一、朗读导入
1.听配乐朗读,纠正读音。
2.学生提出故事中的疑难问题,设疑导入新课。
二、生字学习
1.生字正音
鬓:bìn 寒:hán 蓬:péng 殷:yīn
2.词义学习
东风,春风。
残,凋零。
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青鸟,一种三足的神鸟,是西王母的使者,后人视其为爱情的信使。
探看(kān):探望。
三、课文学习
1.句意解释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2.分组朗读赛
每小组派一名代表上来参赛,评出朗诵最佳的同学。
四、课外拓展
1.学习李商隐的《锦瑟》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学生展示自己会背的古诗。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二)无题 教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核心素养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二)无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体会《无题》中烘托、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
核心素养:文化自信:通过学习课外古诗词,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传承国学经典,提升文化素养。
语言运用︰能声情并茂诵读诗歌;能解释诗句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思维能力∶结合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有关知识,把握诗歌的情感,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学习鉴赏古诗词的技巧。
审美创造:感受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
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歌颂了人世间伟大的奉献精神,是谁创作了这联千古名句?诗人又因什么而作这联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李商隐的《无题》,去探究这些奥秘。
【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
李商隐的诗歌能在晚唐独树一帜,在于他心灵善感、一往情深,很多作品表现了当时士人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他对爱情的执着,开创了诗歌的新风格、新境界。
【写作背景】李商隐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
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内心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
这首《无题》就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的诗。
【理解题目】诗题意思:“无题”是诗人对所写内容有所隐讳,不愿或不便写出标题,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来表现主题。
【读诗词】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bìn)/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péng)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yīn)勤/为/探看。
【视频朗读】读出感情抽生朗读全班齐读【明诗意】今译:相见机会本已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何况正当东风将收的暮春时节,百花凋残。
李商隐无题教案
李商隐无题教案李商隐《无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李商隐的背景及其对唐代文学的贡献;2. 理解《无题》的主题和意境;3. 掌握《无题》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无题》的主旨和思想内涵;2. 理解《无题》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 分析《无题》的结构和语言风格。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无题》中暗示的情感和意境;2. 分析《无题》的表现手法及其与主题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呈现相结合的方式;2. 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3. 课堂展示和评价的方式。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并了解其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
2. 导入新课出示《无题》的全文,并问学生是否猜测出了《无题》的主题和意境。
3. 分析全文(1)教师解读请学生先读一遍《无题》,然后教师解读全文的主题和意境。
指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和意境上,引导学生从字面和间接意义上分析李商隐的表达方式。
(2)拓展理解提问:李商隐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些手法有什么作用?师生共同分析并拓展理解。
4. 分组合作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唐代诗歌,然后分析该诗的主题、意境以及修辞手法,并与《无题》进行对比。
让学生分组展示讨论结果。
5. 总结归纳(1)请几个小组进行学生作品展示,每个小组讲一首诗,解读该诗的主题和意境,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2)教师给出评价和点评,总结归纳学生对唐代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概括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和方法。
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唐代诗歌或现代诗歌,分析该诗的主题、意境和修辞手法,并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
八、板书设计李商隐《无题》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李商隐的《无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了解了唐代诗歌的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探究: 思考探究:现在人们赋 春蚕到死丝方尽, 予“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蜡炬成灰泪始干”什么 样的新意? 样的新意?
⑴原意: 原意: 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 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 ⑵新意: 新意: 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 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
例子:重病期间,周总理仍旧坚持工作,在他身上, 例子:重病期间,周总理仍旧坚持工作,在他身上,我们 可以领悟到什么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可以领悟到什么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尾联: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kān
1.理解典故 .理解典故—— 见课后注释。 见课后注释。 2.表意作用。 表意作用。 尾联用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尾联用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以传说中的 仙山-----蓬莱山 作为对方居处的象征, 仙山---蓬莱山 作为对方居处的象征,以王母驾下的青 鸟使者代为打探她的下落。 鸟使者代为打探她的下落。 既表达了对心爱之人的劝慰之情,也倾诉了自己绝对 既表达了对心爱之人的劝慰之情, 没有放弃再次相见的一线希望的恒心与决心, 没有放弃再次相见的一线希望的恒心与决心,但这个 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 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 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 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写 完了,这场悲剧的结局如何,我们无法知晓, 完了,这场悲剧的结局如何,我们无法知晓,或许抒 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颔联: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知识积累 古人写诗往往借同音字来表示另一种意思。 古人写诗往往借同音字来表示另一种意思。 南朝民歌里使用的尤其多。例如: 南朝民歌里使用的尤其多。例如:拿莲子 代替怜爱的“ 的“莲”代替怜爱的“怜”,拿莲藕的 南朝民歌《 “藕”代替佳偶的 “偶”。南朝民歌《七 日夜女歌》 桑蚕不作茧 昼夜长悬丝。 桑蚕不作茧, 日夜女歌》“桑蚕不作茧,昼夜长悬丝。” 便是借蚕儿挂下来的丝比作情人心里的牵 挂相思之思。 挂相思之思。
三、走近诗人
李商隐( 813—858年),字义山, 李商隐(约813—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 又号樊南生, 樊南生 晚唐诗人,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晚唐诗人,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与杜牧齐名,称“小 与杜牧齐名, 李杜” 一生与晚唐四十多年的牛李党争相始末。初以文采为牛党人令 李杜”。一生与晚唐四十多年的牛李党争相始末。初以文采为牛党人令 狐楚所赏识 25岁时举进士后 次年,李党人河阳节度使王茂元 所赏识。 岁时举进士后。 王茂元也爱其 狐楚所赏识。25岁时举进士后。次年,李党人河阳节度使王茂元也爱其 任为书记,并把女儿嫁给他。但当时的牛(僧孺) 德裕) 才,任为书记,并把女儿嫁给他。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 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 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 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 指责为“忘家恩,放利偷合”而受牛党排挤。 令狐绹 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忘家恩,放利偷合”而受牛党排挤。 此后李商隐卷进两党纷争,既和他们都有交往,又反对两党争权夺利。 此后李商隐卷进两党纷争,既和他们都有交往,又反对两党争权夺利。 牛党主持朝政以后,他遂受冷遇、排斥,以致漂泊四方, 牛党主持朝政以后,他遂受冷遇、排斥,以致漂泊四方,最后李商隐满 怀报国之志,在悲愤寂寞中死去。终年四十六岁。 怀报国之志,在悲愤寂寞中死去。终年四十六岁。 爱情生活方面 诗人也屡遭不幸。青年时期, 方面, 在爱情生活方面,诗人也屡遭不幸。青年时期,他先后与女道士宋 真人、洛阳商人少女柳枝相爱,均以悲剧告终。与王茂元之女结婚后, 真人、洛阳商人少女柳枝相爱,均以悲剧告终。与王茂元之女结婚后, 夫妻感情甚好,幸福生活不过十余年,妻子因病亡故。 夫妻感情甚好,幸福生活不过十余年,妻子因病亡故。政治和爱情上的 双重不幸,使诗人的诗作常寄予着深沉的身世之感。 双重不幸,使诗人的诗作常寄予着深沉的身世之感。
• 思考:有人说此诗为作者的政治寄托,也有人说此诗纯写 思考:有人说此诗为作者的政治寄托, 爱情,你以为呢? 爱情,你以为呢? • 由于是个语言的多义性以及我国古代“诗言志”的传统, 由于是个语言的多义性以及我国古代“诗言志”的传统, 对诗歌的解读会存在一些分歧。李商隐的这首诗,一般都 对诗歌的解读会存在一些分歧。李商隐的这首诗, 认为是写爱情的,但也有人认为是写给执政人物, 认为是写爱情的,但也有人认为是写给执政人物,乞求他 们援引的。虽有附会之嫌,但也不是没有根据。 们援引的。虽有附会之嫌,但也不是没有根据。以夫妻或 男女爱情关系比拟君臣以及朋友、师生等其他社会关系, 男女爱情关系比拟君臣以及朋友、师生等其他社会关系, 乃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从《楚辞》就开始出现的表现手法。 乃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从《楚辞》就开始出现的表现手法。 例如,中唐后期的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 例如,中唐后期的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 再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又有燃烧自 再者,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己照亮别人的崇高人格魅力。所以说“可以言情” 己照亮别人的崇高人格魅力。所以说“可以言情”也“可 以喻道” 以喻道”。
二、无题诗基调
浓烈而凄清构成了无题诗的情感基调。 浓烈而凄清构成了无题诗的情感基调。 构成了无题诗的情感基调 所谓“浓烈” 是说它绝不作浮泛的情语。 所谓“浓烈”,是说它绝不作浮泛的情语。 所谓“凄清” 就是说, 所谓“凄清”,就是说,无论诗中的相思与追求 是怎样的一往情深、缠绵萦回, 是怎样的一往情深、缠绵萦回,那结果却总是伤 总是无望,总是迷茫。 怀,总是无望,总是迷茫。 这种基调除了有着时代内涵外, 这种基调除了有着时代内涵外,还打上了诗 人自己的烙印。诗人深爱妻子王氏, 人自己的烙印。诗人深爱妻子王氏,然而婚后他 辗转奔波、漂泊四方,夫妻长年分居。正届中年, 辗转奔波、漂泊四方,夫妻长年分居。正届中年, 妻子溘然病逝,更使他蒙受了巨大的痛苦。 妻子溘然病逝,更使他蒙受了巨大的痛苦。正是 个人的不幸和社会上的爱情悲剧互相融合, 个人的不幸和社会上的爱情悲剧互相融合,才形 成了无题诗特有的感情基调。 成了无题诗特有的感情基调。
[ [ [ [ [ [ [ [ [ [ [ [ [ [ [ [ 隐 的
] ] ] ] ] ] ] ]
李
商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声情并茂地朗诵。 、学习声情并茂地朗诵。 2、理解和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理解和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能力目标
学习作者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 学习作者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 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的表现方法。 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的表现方法。
情感目标
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 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无题诗界定
李商隐的爱情诗是最为人们广泛传诵的。 李商隐的爱情诗是最为人们广泛传诵的。他常取 无题》 无题” 名《无题》,以“无题”作为诗的题目是李商隐的 独创。这类诗并非成于一时一地, 独创。这类诗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大多以男女爱情 相思为题材,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 相思为题材,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以恋 爱本事为依托。情思婉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 爱本事为依托。情思婉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其 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 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 所以命名为 无题” 这是一类;还有一类无题诗, 命名为“ 所以命名为“无题”,这是一类;还有一类无题诗, 用篇首或句中二字为题, 锦瑟》 碧城》 是用篇首或句中二字为题,如《锦瑟》、《碧城》。
2.“但愁云鬓改”怎样理解?“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 但愁云鬓改”怎样理解? 夜吟应觉月光寒” 情人怎样的心境? 情人怎样的心境?
“但愁云鬓改”,早晨起来,因为思念的愁苦,连 但愁云鬓改” 早晨起来,因为思念的愁苦, 头发也散乱渐白,形象表达了主人公的离愁之深。 头发也散乱渐白,形象表达了主人公的离愁之深。 夜吟应觉月光寒” “夜吟应觉月光寒”是诗人想象姑娘感到月光的凄 清和寒冷,传达出女主人公孤寂凄凉的心境 女主人公孤寂凄凉的心境。 清和寒冷,传达出女主人公孤寂凄凉的心境。
四、李商隐的名句 、
• • • • • • • •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五、无题诗代表作——
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颈联: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上面两句写的是诗人自己, 1.上面两句写的是诗人自己,下面两句就转到对方女主人公 身上了,想象她别离后的生活。此联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身上了,想象她别离后的生活。此联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虚写。设想情人对自己的思念之苦。从“应”字可见。 虚写。设想情人对自己的思念之苦。 字可见。
《无题》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首联: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首联: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相见时难别亦难
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颔联: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概括颔联的内容? 概括颔联的内容? 此为名句,理解“春蚕” 蜡炬” 2.此为名句,理解“春蚕”和“蜡炬”两个意 象的表情作用。 象的表情作用。 爱情忠贞。 爱情忠贞。 “春蚕”、“蜡炬”两个象征意象,运用了比兴 春蚕” 蜡炬”两个象征意象, 的手法,极为熨贴。并用“蚕吐丝” 的手法,极为熨贴。并用“蚕吐丝”、“蜡流 巧妙比喻, 谐音“ 泪”巧妙比喻,用“丝”谐音“思”,用“到 成灰” 方尽” 始干” 死”、“成灰”与“方尽”、“始干”两相对 妙句天成,表现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 照,妙句天成,表现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 形象贴切,含意隽永。 形象贴切,含意隽永。 “方”和“始”强化了 这种怀感。 这种怀感。成为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