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背景下的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研究
新农村背景下的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研究
对 村庄 建 设 的调控 手段仍 然 停 留在 过 去计 划 经济 体 制和 城 乡分 隔 时 期 的 局面 。 处 于 加速 发 展 时 期 村 庄 的规 划 建 设 对 缺 少有 效 引导 。 国有 5%的人 口聚 居 在村 庄 , 我 6 大量 农村 人
口 的聚 居环境 应 当得到 充 分 的重 视 。 此 , 新农 村 建 设 的 因 在
关键时期 , 从规 划 的 角度 研 究 乡村 人居 环 境 并 促 使 其健 康
发 展 。 一项 非 常紧 迫而 又 义深 远 的工 作 。 是
1 基 本 涵 义 11 新 农 村 建 设 .
吴 良镛 院 士 用 系统 分 解理 论 。 内容 上将 人 居 环 境 划 从
分 为 五 大 系 统 : 自然 系 统 。 是人 类 安 身 立 命之 所 , 中 ① 它 其
农 村 经济 学
现代 农 业科技
2 1 第 8期 0 1年
新农村背景下的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研究
马 小 英
( 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 徽合肥 200 ) 合 安 3 0 9
摘 要 阐述 了新 农 村 建设 、 乡村 人居 环 境 的涵 义 , 绍我 国 目前 乡村 人 居环 境 的现 状 , 介 分析 乡村人 居 环境 规 划 中存 在 的 问题 , 以期 从 规 划 的角度 构 建一 个尽 可 能完善 的 乡村 人居 环境 . 进新 农村 建 设 。 促 关 键词 乡村 ; 居 环境 ; 划 ; 农 村建 设 人 规 新 中图分 类 号 T 0 3 U一 2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 0 — 7 9 2 1 ) 8 0 9 — 2 0 7 5 3 (0 10 — 3 6 0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人居环境设计研究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人居环境设计研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返乡或者选择在乡村安家落户。
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了当前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居环境设计成为了乡村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更关乎到乡村的发展长远。
本文将就美丽乡村建设下的人居环境设计进行研究探讨。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工程,而人居环境设计作为其中的一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它直接关系到乡村的生机和活力。
人居环境设计还是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的具体体现,它通过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幸福感,推动乡村发展提升。
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人居环境设计的研究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美丽乡村建设要求以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为核心,注重传统文化传承和现代科技创新,在人居环境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以下特点:1.生态环境保护:乡村的人居环境设计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环境规划制度,保护好乡村的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2.传统文化传承:乡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地,人居环境设计要充分考虑乡村的传统文化特点,注重传统建筑风格和村落布局。
3.现代科技创新:美丽乡村建设也需要注重现代科技的应用,人居环境设计要考虑到现代化的生活需求,提供更便捷、更舒适的生活设施和服务。
这些特点要求人居环境设计在遵循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合理融入现代科技元素,创造出适合乡村振兴发展的人居环境。
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人居环境设计的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体现地域特色:不同的乡村有着不同的地域特色,人居环境设计应该充分体现当地的地域文化和特色,注重保留和传承。
2.优化村落布局:合理优化村落布局,注重村庄内部的道路、建筑和绿地的设置,尊重自然地形和地貌特点,形成合理的景观格局。
3.提升居住舒适度:通过改善建筑结构、布局和材料,提升居住舒适度,同时注重室外空间设计,提供更多的休闲和活动空间。
4.发展乡村产业:积极探索和挖掘乡村特色产业资源,将不同产业元素融入人居环境设计,为居民提供就业和增加收入的机会。
新农村建设的人居环境规划与生态保护
新农村建设的人居环境规划与生态保护一、现状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面貌也在不断改变。
一些农村地区迅速发展起来,但同时也面临人居环境恶化和生态系统破坏的问题。
二、人居环境规划的必要性1. 提高居住条件: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需要改善居住环境,提供健康、舒适的住房条件。
2. 保护文化遗产:农村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人居环境规划要尊重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农村的历史和文化。
3. 提升农村形象:良好的人居环境可以吸引外来人口和游客,促进农村旅游业发展,提升农村形象和经济发展。
三、农村人居环境规划的内容1. 合理布局:根据农村的地理环境和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村庄布局,保持自然景观的完整性。
2. 优化住房设计:根据不同族群和地域特点,设计具有农村特色的住房,提供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3. 改善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4. 发展农村产业: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人居环境改善提供经济支持。
5. 加强生态保护:在人居环境规划中,要充分考虑生态保护,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农村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四、生态保护的重要性1. 保护生态系统:农村地区的生态系统是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基础,保护生态系统可以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2. 促进物种多样性:生态保护可以维护农村地区的物种多样性,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维持生态平衡。
3. 预防自然灾害:健全的生态系统可以提高农村地区的抗灾能力,减少自然灾害对农民的伤害。
五、农村生态保护的措施1. 加强农田管理:合理利用农田资源,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2. 制定生态保护政策:建立生态保护奖补政策,对农民积极参与生态保护给予支持和激励。
3. 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村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培养和环境教育,提高广大农民对生态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六、成功案例分析以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余杭街道为例,该地区通过人居环境规划和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成功改善了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提高了生态环境质量,打造了宜居新农村。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研究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成为了广大农村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涉及农村房屋建设、村庄环境改善、农具、畜禽栏舍整治等多个方面,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将就乡村人居环境的现状和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进行深入探讨。
一、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和问题1.人居环境的脏乱差问题目前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依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和问题。
一些村庄的房屋建设质量差,存在危房、散乱建设现象;一些村庄的环境脏乱差,垃圾乱倒、污水横流、畜禽栏舍脏乱等问题突出;一些村庄的生产生活设施滞后,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民生活水平较低。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也阻碍了乡村振兴的进程。
2.人居环境的土地资源浪费问题在一些农村地区,农民的房屋建设存在着一些浪费土地资源的问题。
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一些农村地区的房屋建设规模过大,而农村人口减少,导致大量的闲置房屋资源浪费。
一些农村地区的农具、畜禽栏舍等使用空间也存在着不合理浪费土地资源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3.人居环境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一些农村地区在房屋建设、生产生活等方面没有很好的保护生态环境,导致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一些农民在房屋建设过程中破环了周边的自然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水源减少;一些农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乱倒垃圾、排放污水,严重影响了当地的水质和空气质量。
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解决方案1.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乡村振兴战略下,要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要出台更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资金投入,保证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2.推进农村房屋建设和环境整治在农村房屋建设方面,要加强对村庄规划和建设的管理,规范村庄建设行为,确保房屋建设质量。
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对垃圾清运、污水治理、畜禽栏舍改造等工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研究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愈发凸显。
传统的农村人居环境在农村振兴的背景下愈发不能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迫切需要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整治改善。
本文将分析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整治的对策,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及对策建议。
一、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在农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方面,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农民工返乡创业,乡村聚集了更多的人口,人口密度增大,农村人居环境承载压力增加;农村人居环境的水、电、气、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城市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劣势明显。
农村人居环境还存在着水质、空气质量、垃圾处理等方面的问题,给农民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农村人居环境的变化给农村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据调查显示,农村人居环境差、缺乏基础设施、环境消耗、环境被污染等问题,是农村居民不愿意长期居住在农村的重要原因,也是农村居民数量不断减少的原因之一。
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变得尤为重要。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设施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2. 环境污染严重:农村环境污染主要集中在水污染、垃圾处理和农药残留等方面,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村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3. 农村土地资源浪费:由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导致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土地利用率低,这也成为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问题之一。
4. 乡村环境环绕农业耕作:乡村环境环绕农业耕作、农业方法、农业生产、生态资源开发等方面急需进一步完善。
5. 农村居住环境差:农村居住环境差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问题,人居环境水平差,住房条件差,很多地区存在房屋建设资金不足,房屋材料质量差,住房面积小等问题。
以上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影响了农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研究引言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农村的快速发展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提出了新的要求。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方面,它涉及到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城乡融合等诸多问题。
本文将探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得到了加强和重视。
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要求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村人居环境的质量。
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提倡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相协调,以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2. 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在国内,研究者主要从政策、法律及技术等层面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进行研究,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治理方法和策略。
在国外,研究者主要关注农村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利用效率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然而,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数据不全面现有的研究数据往往不完善,无法全面反映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状况和效果。
这给研究者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制约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的进展。
2.2 缺乏统一标准目前对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标准还缺乏统一,不同地区和单位的标准不一,缺乏可比性。
这使得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评估和比较变得困难,也不利于研究工作的开展。
2.3 缺少前瞻性研究当前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研究大多集中在对现有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上,缺少对未来发展趋势和问题的研究。
这导致研究成果的可持续性和预见性不强。
3.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需要采取以下对策:3.1 数据共享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数据共享平台,促进各地区和单位数据的共享和交流。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研究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及到村庄布局、建筑风貌、环境卫生、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等方方面面,它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研究和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对于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背景分析、问题剖析和解决途径等方面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一、背景分析乡村振兴战略是指以建设美丽乡村、富裕农民、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以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农村改革为抓手,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农村产业水平、完善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总称。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农村发展战略目标由“以农业农村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从而引导农村朝着美丽宜居的方向发展。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并不容忽视。
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留守农村的老人、儿童和妇女成为了农村的“三留守”人群,他们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完善、医疗教育资源匮乏、生活环境较差等问题。
一些地方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条件较差,存在着村庄不规划、村居混杂、卫生环境差等问题,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亟待解决,以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提高其生活质量。
二、问题剖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村庄规划不合理。
一些地方的农村村庄规划不够科学,存在着村居混杂、道路狭窄、排水不畅等问题。
村庄规划不合理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也影响了农村的整体形象。
2. 农村建筑风貌混乱。
一些地方的农村建筑风貌混乱,存在着违章建筑、低矮散落等问题,不仅破坏了农村的整体风貌,也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3. 环境卫生差。
一些地方的农村环境卫生差,存在着生活垃圾乱倒、污水横流等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路径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路径研究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和美好生活。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农村人居环境现状、问题分析以及治理路径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一、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和问题分析1.1 农村人居环境现状目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体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废弃农村房屋和垃圾随处可见,造成环境卫生严重缺失。
其次是农村人居环境缺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电路通畅度低,教育、医疗等服务设施不足。
农村环境面临着水土流失、水资源缺乏、空气污染等问题,地域性环境问题凸显。
农村人居环境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农村传统建筑物的损坏和废弃,农村老房子缺乏修缮,导致废弃物遍布,不仅影响美观,更是对环境健康的挑战。
缺乏科学的垃圾处理和环保意识对农村环境问题也构成严重影响。
农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缺乏环境教育,不注重对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设施不足也是农村人居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路径2.1 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政府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方面应该加强引导和政策支持。
一方面,通过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农村地区修缮老房子,提高环境卫生。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资金投入,支持农村环境修复和建设。
2.2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意识农村居民在农村环境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意识。
可以通过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工作。
2.3 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公共服务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改善对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对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改善。
也要加强对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人居环境乡村环境治理调研报告(通用7篇)
人居环境乡村环境治理调研报告(通用7篇)人居环境乡村环境治理篇1按照年初制定的,6月份,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崔海波带领农村工委和城建工委组成人员,对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
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近年来,按照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工作部署,县人民政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目标,细化年度重点任务,逐项推进落实,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县农村人居环境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改善,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逐步提升。
由于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成效显著,我县获得“全省20xx年以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成绩突出县”荣誉称号,受到省委农办通报表扬。
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存在的问题整体来看,我县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乡村建设规划滞后。
目前我县还没有完成整体规划编制工作。
缺少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导致村庄建设格局较为混乱,加大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服务保障的难度。
(二)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由于规划编制滞后,加之缺少相应资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三大短板:一是生活污水处理难、二是户户通标准低、三是村庄亮化绿化少,这些短板严重制约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整体推进。
(三)群众参与意识不强。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需要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更需要群众的积极配合,但目前部分群众的思想认识不足、卫生意识落后、生态意识不强,加之长效管护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边整治边反弹,部分农村“脏、乱、差”问题依然存在。
三、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建议(一)加强规划编制工作,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结合我县发展实际,依据产业结构和经济基础,把全县的农村按不同标准分类推进整治,实现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县各村开展整治工作。
(二)加快路网等配套设施建设,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夯实基础。
一是继续把“水、电、路、讯、网”以及卫生设施和垃圾污水的处理等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着力点;二是聚焦乡村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重点问题,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方案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方案一、问题背景近年来,我国农村人居环境问题逐渐突显。
封闭污水、垃圾处理不规范、住房条件简陋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二、环境治理问题的关键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和农村发展息息相关。
在农村环境治理中,重点应着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需要提高村民环保意识,激励他们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中;二是要加强村庄规划管理,优化村庄结构,提升村庄的环境质量;三是要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三、提高村民环保意识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是农村环境改善的基础。
政府应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环保知识,加强环保法规的宣传,引导村民树立绿色生态理念。
同时,可以采取经济激励措施,奖励那些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村民,形成社会共识。
四、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加强村庄规划管理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规划的支持力度,设置专业的规划部门和人员,科学合理规划村庄的用地、道路、建筑等,提升村庄的整体环境质量。
五、优化村庄结构优化村庄结构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有效途径。
可以通过整村搬迁、村庄合并等方式优化村庄结构,减少村庄面积。
同时,重点发展示范村,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形成现代化、规模化的居住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整体水平。
六、改善基础设施改善基础设施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道路、供水、供电、燃气等设施的改善和完善,提高农民的生活便利性和舒适性。
七、加强垃圾处理垃圾处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环节。
政府应加大对垃圾处理设施的投入,建设垃圾处理中心,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同时,加强对垃圾处理的宣传教育,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垃圾处理习惯。
八、改善污水处理污水处理是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投入,提高农村污水处理率。
同时,加强对村民的环保意识培养,引导村民养成合理用水、减少废水排放的习惯。
九、推动农村绿化农村绿化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途径。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优化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优化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成为了当前农村发展的热点话题。
在这个过程中,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与优化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与优化措施,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等方面。
1. 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首要任务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是道路交通的改善。
通过修建或改善道路,能够方便农民出行、货物运输,促进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联系。
其次是电力供应的升级。
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将为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还有自来水供应、互联网覆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不可忽视的。
2. 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应当注重环境保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首先是农村的垃圾处理。
加强农村垃圾分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能够有效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并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其次是农田环境的保护。
实行科学的耕作制度、合理施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农田的土壤质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农村生态环境。
还有水源保护、生态修复等环境保护措施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重要内容。
3. 文化传承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不能只关注物质层面,还应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
通过保护乡村特色建筑、传统村落等,弘扬农村传统文化,增强乡村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此外,可适度引入现代文化元素,提供更多文化娱乐设施和服务,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4. 资金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资,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供资金保障。
此外,可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项目,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与优化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任务。
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境保护、传承农村文化和资金支持等措施,能够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质量,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民众也应当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过程中。
新农村建设的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研究
新农村建设的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研究一、背景介绍近年来,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农村不再只是农田的延伸,而是承载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希望。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村庄规划不合理、垃圾无处堆放等。
因此,对于新农村建设的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问题分析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资源整合不够。
有些地方在整治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资源,导致整治效果不理想。
其次,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主体不明确。
在整治过程中,村上、村民、专业机构等各方面应当积极参与。
而现实情况中,由于主体责任不明确,往往出现工作推诿、责任不落实等情况。
此外,资金短缺也是制约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整治方案要促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
首先,要进行村庄规划。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确保村庄的整体布局、道路设计等方面的合理性。
其次,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例如,修建道路、铺设自来水管道等,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另外,要落实环境保护措施。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最后,要注重宣传教育。
加强村民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对整治工作的参与度。
四、资源整合为了提高整治效果,应当充分整合各方资源。
政府应当加强协调与领导,市场主体应当积极参与。
此外,专业机构在整治过程中也应当发挥积极作用。
只有加强资源整合,才能形成合力,推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落地。
五、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主体责任明确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责任是保证整治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当担起主导责任,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村庄组织应当承担一定的组织协调责任,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而村民应当积极配合,参与整治工作,树立环保意识。
六、资金保障在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资金保障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政府应当加大对整治工作的资金投入,同时探索多元化筹资模式。
此外,可以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和发展乡村旅游等方式,为整治工作提供更多的资金保障。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人居环境设计研究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人居环境设计研究美丽乡村建设是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面貌得以改善,乡村发展得以提升,人们对于乡村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人居环境设计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生活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人居环境设计的研究,从空间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营造等方面进行探讨和总结。
一、美丽乡村建设背景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国农村改革的新征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保障。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口不断外流,传统的乡村面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乡村建设无序、村容村貌粗糙、村庄内外环境脏乱差等。
为了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了当下的重要任务。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人居环境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设计既需要从整体上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又需要关注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力求满足乡村民生的需求,提高乡村生活品质。
在这一背景下,人居环境设计研究成为了当前的热点问题。
二、空间规划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最终目标是实现乡村的宜居、宜业、宜游。
在空间规划方面,要充分考虑乡村居民的生活习惯和需求,构建合理的空间布局,使之更好地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
在空间规划中,首先要重视村庄的布局。
村庄布局应该尽可能依托当地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形成层次分明、依山傍水的合理布局,使村庄能够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在村庄规划中要注重功能划分,结合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设置生产、生活、休闲等不同的功能区域,达到最大限度地满足村民的生产生活需要。
空间规划中还要关注村民居住的舒适度。
要合理规划居住区,确保每户人家都有独立的生活空间和自然景观。
合理的道路设计、绿化环境和公共设施的设置也是空间规划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
三、建筑设计建筑是人居环境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人居环境设计研究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人居环境设计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乡村地区迁徙或选择在乡村地区居住。
与城市相比,乡村地区的人居环境设计和建设相对滞后,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农村房屋老旧、缺乏现代化设施、环境保护意识不足等。
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人居环境设计也成为了乡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美丽乡村建设是指通过对农村环境、产业、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提升,实现乡村生态美观、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调了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发展之间的关系。
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以及乡村振兴战略,这些战略都需要更好的人居环境设计和建设来支撑。
美丽乡村建设也是对过去农村建设中存在问题的一种改进,旨在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促进乡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人居环境设计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人居环境设计是指对人类生活环境进行规划和设计,以提高居住质量和生活舒适度为目标。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人居环境设计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人居环境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其对乡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人居环境设计可以营造出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农村居住环境,满足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
人居环境设计可以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乡村体验田园生活。
人居环境设计可以提高乡村的整体形象,增强其吸引力和竞争力,有利于推动乡村经济的蓬勃发展。
三、人居环境设计在实践中的问题与挑战当前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人居环境设计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受制于传统农村建设的习惯和观念,部分地方在人居环境设计上对现代化设施和生活品质的追求不够,仍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缺乏创新和独特性。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较为薄弱,人居环境设计难以与之相匹配,导致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的期待难以实现。
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较为薄弱,习惯于浪费和破坏环境,对人居环境设计的持续性和可持续性不够重视,造成了不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人居环境设计研究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人居环境设计研究一、美丽乡村建设背景在我国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着房屋简陋、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不利于居民的生活和工作。
农业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中国政府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理念,旨在通过提升乡村的整体形象和居民的生活品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二、人居环境设计的意义1. 提升乡村形象:美丽乡村建设要求乡村具备浓郁的乡土文化特色和独特的风景资源,通过人居环境设计,可以打造出具有乡村特色的建筑和景观,使乡村具有独特的韵味和吸引力。
2. 改善居民生活:人居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品质。
通过设计优良的居住环境,可以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居住条件,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
3. 促进乡村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是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通过人居环境的设计,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投入到乡村发展中,促进乡村经济的增长。
三、人居环境设计的原则1. 保护自然环境:在人居环境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乡村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并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在乡村建设中,应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广使用新型建材和节能环保技术,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
2. 尊重乡土文化:乡村是有着丰富乡土文化的地方,人居环境设计应尊重和保护乡土文化的传统和特色,通过设置传统文化元素和景观,在空间中体现文化的积淀和传承。
3. 体现人性关怀:人居环境设计要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利益,关注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精神需求。
通过舒适的环境设计和服务设施的设置,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四、人居环境设计的具体内容1. 房屋设计:房屋是人居环境的基本单位,通过优化房屋的设计,可以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在房屋设计中,要注重功能布局和空间利用率,同时结合当地的气候和文化特色,打造出具有乡村特色和现代化功能的建筑。
2. 绿化景观设计:绿化景观是乡村的内外延伸,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可以打造出宜人的景观环境。
在绿化景观设计中,要注重植被的选择和配置,营造出和谐统一的自然景观。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研究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研究一、引言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议题,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塑造人居美好乡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文将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情况1、土地利用问题:由于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的用地问题越来越突出。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村用地被征用,致使农村土地资源不断流失。
同时,土地的二次开发和利用效益不高,造成大量土地荒芜。
2、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不足、不完善。
例如,交通运输设施不畅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水、电、煤气、网络等公用设施建设滞后,限制了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医疗卫生设施落后,农民的健康问题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3、环境问题: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农村环境问题逐渐凸显。
污染、垃圾、废气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环境的品质。
4、住房问题:农村居民的住房条件与城市居民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
农村住房大多为传统简陋的农房,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和使用问题。
三、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思路与建议1、土地利用问题: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实行土地的精细化利用,尽可能的避免大量耕地被征用造成的负面影响。
同时,建立完善的土地保护制度,明确土地的使用标准,规范土地的利用方式,在土地保护与利用之间寻求均衡。
2、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着眼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充分利用新技术手段,促进基础设施的智能化。
例如: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开展农村公交服务,增加农村的开放性;优化农村自来水、电力、煤气等公用设施的建设布局,完善网络服务,提升基础设施的智能化、便捷性和效能性。
3、环境问题:铲除工业的不合理地理区域分布,规划农村环境,建立环境保护机制。
采取有效措施,对工业企业、农村垃圾处理、生活废弃物处理、农药农料等污染环境的因素进行治理,建立保障农村环境的法律法规。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措施研究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措施研究一、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化、集约化发展。
农村地区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农村居民环境污染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整治措施,来加强环境保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本篇文章将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措施展开探究。
二、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农村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垃圾处理问题:农村垃圾处理多以焚烧、填埋等方式为主,但这种方式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
2. 水污染问题:农村水源受到化肥、农药、家禽家畜粪便等污染。
3. 新农村建设问题:新农村建设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农村居民的居住质量。
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措施1. 加强垃圾分类处理农村垃圾处理采用分类处理方式,将生活垃圾和可再生资源进行分类,进行回收利用。
在垃圾分类处理过程中,可以采用生活垃圾堆肥处理的方式,将食品残渣、果皮、树叶等进行堆肥,成为用于农田施肥的有机肥料,减少卫生垃圾的数量。
2. 加强环保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要加强环保宣传,让农村居民树立绿色、环保理念,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如设置环保宣传标语、悬挂环保宣传横幅,还可以在村委会开展宣传讲座等方式来提升居民的环保认知和行动。
3. 加强农村水源保护农村水源保护是重中之重。
针对水源区,采用划定保护区、封山育林、发展清洁能源等方式来加强保护。
同时在山区卫生宣传上,加强居民用水、饮水安全知识的宣传,保障居民饮水安全。
4. 规范畜牧养殖行为加强畜牧养殖管理,将一个统一管理标准贯穿在整个畜牧养殖行业,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的破坏。
如定期喷洒抗菌消毒液、科学喂养、合理排泄等,将农业生产环节中的有害物质降到最低。
5. 加强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合理规划新农村建设,注重农村环境、生态绿化要求,以期减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设新农村美丽、环保、文明。
应该科学合理规划农村道路、村庄居住环境等基础设施,转变传统农村居住和生活方式,试图走出一条适合于这个时期新农村的发展模式。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人居环境设计研究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人居环境设计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当前乡村发展的重要方向。
人居环境设计是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其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乡村形象的提升。
对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人居环境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指导乡村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美丽乡村建设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乡村地区出现了大量的“空心化”现象,许多乡村地区生活条件差、环境脏乱差,居民生活质量低下。
为了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我国自2014年起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美丽乡村建设旨在通过优美的自然环境、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和人性化的人居环境设计,提升乡村地区的整体形象,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吸引城市人口和游客到乡村旅游观光,推动乡村振兴。
二、人居环境设计的意义人居环境设计是美丽乡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个优质的人居环境设计,可以为乡村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带来愉悦的生活体验。
人居环境设计还能为乡村地区增添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时尚气息,塑造出乡村地区独特的风貌和形象,吸引游客和投资者,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人居环境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1.自然环境保护在人居环境设计中,应该充分保护和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资源。
如在设计中尽量不破坏原有的地形地貌,合理规划绿地和水体,保障自然植被的完整性,使居民能够享受到自然环境的美好。
2.传统文化传承人居环境设计应该融入乡村传统文化元素,打造出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乡村风貌。
可以通过保留历史建筑、拓展乡村文化产业、举办传统节庆等方式,将当地独特的文化传承下来。
3.便利设施完善在人居环境设计中,应该合理规划各类基础设施,如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网络、医疗教育等,以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便利程度。
4.建筑风格统一人居环境设计需要统一建筑风格,打破杂乱无章,使整个乡村地区呈现出整齐美观的视觉效果。
建筑风格统一可以增强整体环境的景观效果,提升乡村地区的整体形象。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路径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路径研究一、引言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
农村是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解决农村人居环境问题是重中之重。
本文将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农村人居环境现状、治理路径研究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乡村振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战略,是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题的重要决策部署,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农村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解决农村人居环境问题提供了重要机遇。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农村资源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任务。
当前,农村地区存在着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问题,导致农村人居环境恶化。
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将农村资源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放在了重要位置,必然会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留乡愿力,留乡能力,留乡故乡情”的思想,强调了要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而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农民获得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治理是非常重要的。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两型农业”和“三区三线”发展战略。
这意味着在推进农村产业发展的也要注重乡村生态环境的治理与改善,使农村成为生态宜居的乡村,将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提供更多机会。
三、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当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一些农村地区存在着村容村貌整治不到位、环境卫生差、垃圾乱堆放等问题,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的整体质量。
农村地区缺乏垃圾分类、垃圾处理设施,导致农村环境卫生问题严重。
农村地区缺少规范的建设用地管理,导致乱占耕地、村庄非法建设等现象频发,严重损害了农村人居环境。
农村地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生活条件落后,直接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也有一些积极的变化。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研究报告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研究报告现代化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农村人居环境逐渐受到重视。
本篇研究报告将以深度分析的形式,综合探讨如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首先,我们将研究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
其次,我们将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阐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关键措施。
最后,我们将总结研究结果,并提出建议。
一、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分析农村人居环境面临着许多问题。
首先是农村基础设施的不完善。
许多农村地区的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都比较落后,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是农村垃圾处理问题。
由于缺乏足够的垃圾处理设施,农村地区常常出现垃圾无处可倒的情况,给人居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此外,农村厕所污染也是一个严重问题。
许多农村地区缺乏卫生厕所,人们只能使用露天厕所,这不仅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还带来了环境卫生问题。
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挑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面临着不少挑战。
首先是资金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水平普遍较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对于农村地区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
其次是人口外流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农村,这导致了农村地区的人口外流,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带来了困难。
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关键措施为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关键措施。
首先是加大投资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资金投入,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
其次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强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还应大力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改善农村的垃圾处理问题。
另外,政府还应加大对厕所建设的投入,提供便利的厕所设施,改善农村厕所污染问题。
四、加强环境教育除了以上措施,加强农村居民的环境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
应该开展农村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农村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中来。
通过环境教育,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经济学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8期乡村人居环境规划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一条重要途径,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而乡村人居环境规划建设的目标是改善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发扬传统地域文化特色以及实现人居空间活动的有序移动。
随着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环境得到了迅猛发展,与此同时,也对村落结构产生巨大冲击,导致人口外流、滥用耕地、环境恶化、村落中出现了城市的景观,破坏了原有的乡土风貌,失去了村落固有特色并导致农民家园归属感的丧失。
与此相对应的是对村庄建设的调控手段仍然停留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和城乡分隔时期的局面,对处于加速发展时期村庄的规划建设缺少有效引导。
我国有56%的人口聚居在村庄,大量农村人口的聚居环境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
因此,在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从规划的角度研究乡村人居环境并促使其健康发展,是一项非常紧迫而又意义深远的工作。
1基本涵义1.1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历史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公共服务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包括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方面的内容。
建设新村镇是要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使农民的居住环境得到合理规划;构筑新设施是要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基础服务设施,主要包括清洁安全的生活饮水、道路交通、电力电信网络及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
1.2人居环境道萨迪亚斯在1968年所著的《人类聚居学》一书中最早提出了与“人居环境”内涵一致的概念。
他认为:“人类聚居是地球上可供人类直接使用的、任何形式的、有形的实体环境;人类聚居不仅是有形的聚落本身,也包括了聚落周围的自然环境;人类聚居还包括了人类及其活动,以及由人类及其活动所构成的社会;人类聚居实际上是整个人类世界本身。
[3]”吴良镛院士的《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一书中,将“人居环境”定义为“人类的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3]。
按照对人类生存活动的功能作用和影响程度的高低,在空间上,人居环境又可以再分为生态绿地系统和人工建筑系统。
”人居环境是由人与环境构成的有机整体,不仅包含了维持人类生活生产所必需的住房及各种生活设施,而且包含了自然环境、人类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网络体系。
从广义上讲,人居环境的运行可依次分为物质、行为、制度和文化等4个层面,且层层深入发展[3]。
狭义上的人居环境,则侧重于物质层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反映人居环境的物质要素及其空间范畴[3]。
吴良镛院士用系统分解理论,从内容上将人居环境划分为五大系统:①自然系统。
它是人类安身立命之所,其中包括气候、水、土地、动植物、地形、资源等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是人类聚居产生并发挥其功能的基础;②人类系统。
人不仅是自然界的改造者,还是人类社会的创造者,具有对物质和精神的多重需要;③社会系统。
社会是人们在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各种相互关系,包括了公共管理和法律、社会关系、人口趋势、文化特征、经济发展、健康和福利等;④居住系统。
其是人类系统、社会系统等需要利用的居住物质环境及艺术特征,主要指住宅、社区设施等;⑤支撑系统。
主要指人类居住区的生活基础设施,包括公共服务设施系统、交通与道路系统、通讯信息系统和物质环境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2我国乡村人居环境的现状乡村人居环境由自然生态环境、地域空间环境和人文环境组成,乡村人居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户的身心健康。
自然生态环境包括供人类发展所需的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是乡村人居环境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平台。
通过调查发现,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水平仍不能满足农民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些村庄选址不当,使村民随时面临山洪、泥石流的危险;有些村庄没有自来水或水质不能保证,给村民生命安全带来隐患[4-5];有些村庄农民生活垃圾、污水没有得到有效处理,给村民生活环境带来很大威胁;有些村庄道路不平、没有路灯,满足不了村民的出行需要等。
乡村人居环境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系统,是乡村区域内农户生产生活所需物质和非物质的有机结合体,其功能转换和演变具有内在规律。
新农村背景下的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研究马小英(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09)摘要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乡村人居环境的涵义,介绍我国目前乡村人居环境的现状,分析乡村人居环境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从规划的角度构建一个尽可能完善的乡村人居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乡村;人居环境;规划;新农村建设中图分类号TU-0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1)08-0396-02作者简介马小英(1980-),女,宁夏灵武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设计。
收稿日期2011-03-11396!!!!!!!!!!!!!!!!!!!!!!!!!!!!!!!!!!!!!!!!!!!!!!!(上接第395页)生产基地、观光农业生产基地在全区应运而生。
2009年,该区围绕粮食种植、蔬菜园区建设等产业进行标准园区建设示范,收到显著成效。
老街办事处邓瓦村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已通过河南省农业厅认证。
胡庙乡龙泉村万亩白桃、长寿山80hm2板栗、200hm2红香椿等休闲观光旅游园区已经形成,水屯镇万亩高产田效益明显。
2.4推动了农民专业组织发展通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人员的培训,提高了全区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一批起点较高、运作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相继成立。
截至目前,全区拥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8家,在农业产业化生产、流通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2.5加快了农业科技知识的更新通过农民科技培训,锻炼了农技服务队伍,提升了自身技能与素质,增强了为民服务观念,形成了自我学习氛围[6-7]。
特别是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在培训工作中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更新知识的愿望较强烈,有利推动了农业生产工作的进行。
3参考文献[1]无极县农广校农民科技培训取得明显成效[J].现代农村科技,2010(24):78.[2]苏现.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为农民致富插上了翅膀[J].甘肃农业,2010(12):67,71.[3]曲清林,刘璟宇.如何开展科技培训,提升农民技能[J].农民致富之友,2010(10):58.[4]常胜.安岳县农村劳动力培训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农民科技培训,2010(10):10-11.[5]姜南,赵铁飞,孙福堂,等.农资经销商农业科技培训的必然性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35.[6]王生南.用科技培训助推农村经济发展[J].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2010(10):77-78.[7]韩晓燕.加强农民培训搞好农技推广工作[J].现代农业,2010(12):97.受政策影响、利益驱动和人为破坏的影响,现有的乡村人居环境系统功能正逐步走向衰竭,这与乡村普遍缺乏人居建设规划、村庄随意建设和无序化发展有关[6]。
有些乡村虽然进行了村庄布点和镇区规划,但由于规划机制的欠缺,使乡村的地域空间环境反而影响了人居环境,如有的乡村工业用地的无序增加,不仅占用了大量的良田,还出现了“村村点火”的局面,恶化了乡村的环境,影响了农民的生活。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驱动下,传统的乡村聚落文化、社区意识、人脉关系等“乡村”特色逐步被新的城市元素所替代,多元化的乡村地域文化正逐渐衰落甚至消亡。
乡村人居环境正处于转型、无序、混沌的发展状态,人文环境受到了城市的发展冲击,使许多具有特色的乡村变得毫无生机,除了一些被列为国家或省重点保护的古镇和古村落,其他乡村的历史和“文脉”无处可寻[7]。
3乡村人居环境规划存在问题近几年来,为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我国进行了大量的新农村规划,具体有村庄布点规划、镇区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等专业性规划。
新农村规划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原则,这一原则对新农村的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
这些规划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法律体制的欠缺我国现行乡村规划的相关导则和标准,基本上是按照城市或城镇的有关标准和导则来要求的,针对乡村的规划理论和方法还缺少参考标准,导致在编制村镇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时,直接套用城镇规划的相关方法与标准[8]。
有些村庄规划建设只是对村庄环境、村民住宅进行表面整治,缺少从规划角度的系统研究,是“治表不治本”。
同时,在《城乡规划法》的具体规定中也缺少对乡村人居环境规划建设的监督和管理体制。
3.2盲目拔高规划目标有些乡村为了追求成效,盲目建设不适合村民居住的高档别墅住宅,或者效仿城市居住小区将农民的住宅规划成“村庄小区”,有些甚至将住宅刷成同样的颜色,形成了所谓的“形象工程”建设,既造成了浪费,又冲击了村民传统的生活方式[9]。
3.3规划的千篇一律城市的规划需因地制宜,避免千篇一律,应寻找城市的特色,对于乡村规划更应该让“因地制宜”得到充分的体现,乡村的形成都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无论是自然原因还是人文原因,在具体的规划中应该让这种特色有所体现,并继续发扬,让乡村的“文脉”得到发扬[10]。
但目前的乡村规划都是“批量生产”,很少有规划设计师找寻乡村的文脉和特色,都是在固定模式和指标的指引下形成“千篇一律”的村庄规划。
4小结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趋势下,乡村人居环境的研究和实践势在必行,规划者应该结合当地村庄的自然环境和文脉,保护与发展并存,改善人居环境。
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不仅要依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将生态环境、生态农业、现代农业等理念纳入到总体规划战略中考虑,还要试图创造出一个以人为本,地域与人文、生态与文化、历史与现代相和谐的新农村规划,探索适合我国发展特色的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的新领域。
5参考文献[1]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周直,朱未易.人居环境研究总署[J].南京社会科学,2002(12):84-88.[3]赵秋立.浙江省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建设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6.[4]叶齐茂.村庄人居环境调查[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5]王明浩,陈佳骆,高薇,等.中国村镇发展中的住宅产业化研究[J].小城镇建设,2001(2):51-52.[6]冯建平.重视解决农村住宅建设过于潦草的问题———以山西介休市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1(6):58-59.[7]张湛,刘劲.建设公寓式住宅———改变农村散居现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村镇建设,1999(12):27.[8]张文辉.城市边缘区小城镇推广村民公寓的思考[J].城市问题,2000(6):25-28,11.[9]赵之枫.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构想[J].生态经济,2001(5):50-52.[10]顾姗姗.乡村人居环境空间规划研究[D].苏州:苏州科技学院,2007.马小英:新农村背景下的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研究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