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绩诗文在初唐文学中的成就
王绩,初唐“独树一帜”的诗人五篇
王绩,初唐“独树一帜”的诗人五篇第一篇:王绩,初唐“独树一帜”的诗人王绩,初唐“独树一帜”的诗人摘要:王绩,初唐时期“独树一帜”的诗人。
在隋末唐初的**社会中,三仕三隐,最终绝意仕途,皈依自然,走上归隐道路。
这样的生活经历对他的思想状态及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王绩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先驱人物,其诗歌对唐代五律的形成有一定的贡献。
他诗歌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具有“平淡”之美,自拔于但是绮靡的诗风,融情于景,物我交融,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
关键词:王绩;诗歌创作;艺术风格及成就王绩(585—644),字无功(“无功”①是他挂冠归田后,按照“有道于己,无功于时”的老庄哲理给自己起的表字),自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稷山县)人,郡望太原祁县(今山西太原)。
他是唐初重要作家之一。
王绩出身贵族世家。
他天资聪慧,少年时即能赋诗作文。
十五岁,他便开始了干谒活动,奔走于权势显赫的杨素之门,受到名流薛道衡的嘉许。
王绩渴望建功立业,期待得到权贵的赏识,从而干一番事业。
隋炀帝大业年间,登孝悌廉洁科,担任秘书省正字,步入仕途。
在这期间积极用世是他的主导思想。
但同时他也亲眼目睹了最高统治者的专横残暴、荒淫奢侈以及上层官僚之间野蛮的明争暗斗。
面对昏暗**的时局,他清楚地认识到建功立业希望的破灭,于是以酒纵情,终日喝得酩酊大醉,不理政事,屡遭弹劾。
在这种情况下,他决定辞官归里。
在家乡绛州龙门县过了一段悠闲自在的隐居躬耕生活,云游四海,跋山涉水。
此时隋王朝已处在风雨飘摇之际,奄奄一息,行将就木,为了躲避战祸,他一直隐居山林。
但他并没有完全遗忘世事,只要政治清明他还是会重返朝阁。
很快唐王朝统治了中原大地,高祖武德初,他弃隐入仕,以前官待诏门下省。
唐太宗贞观初,由于兄长王凝得罪朝廷重臣,招致报复,王绩受到株连,七、八年的待诏希望再次破灭,于是他借口身染疾病退隐归田。
此时的王绩表面看似悠闲旷达,但实际上内心郁郁不平,因此只好以谈论玄虚、饮酒服药、纵意琴酒的方式委婉地发泄自己的愤懑。
试论初唐四杰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试论初唐四杰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贡献试论初唐四杰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四杰齐名,原指其诗⽂⽽主要指骈⽂和赋⽽⾔。
下⾯是⼩编收集整理的试论初唐四杰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希望⼤家喜欢。
史称“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是独具美学特质的唐诗始肇时期特别是唐诗发展史上的重要的诗群;其诗作是中国诗史上的⼀座丰碑。
⽆论是诗歌的题材内容还是诗体的形式,抑或是艺术风格,四杰都呈现出开唐诗发展风貌。
本⽂将对初唐四杰诗歌的题材内容、诗体的形式和诗歌艺术风格进⾏分析,以明确四杰在唐诗史上的作⽤和地位,更好地把握初唐诗歌极其整个诗歌的发展历程。
⼀、特定的时代背景 马克思主义⽂艺理论认为⽂学是远离经济基础的⼀种特殊的意识形态。
这就是说,任何⽂学的发展与繁荣都离不开那个特定的时代。
号称“四杰”的王杨卢骆,⽆⼀例外是初唐诗坛那⼀特殊时期的重要诗群。
他们⼤都⽣活在唐太宗贞观中期以后⾄武则天期间,⼤唐王朝的建⽴,尤其是唐太宗所创造的贞观之治,不仅在物质⽂化上创造了空前的繁荣,⽽且在历经数百年的战争分裂、动荡压抑之后,在精神层⾯上对整个社会的⿎动具有更⼤的⿎舞⼒量,这对四杰⼀类的⼠⼈⽆疑也是⼀种巨⼤的激励,个个摩拳擦掌,渴望有所作为。
初唐统治者还总结吸取了隋亡的历史教训,采取了⼀系列有效措施,门阀制度的崩溃。
科举制度逐渐推⾏,到武后当权后通过科举或直接从没有背景的⼠⼈中拔选、录⽤官员制度的形成,这对⼠⼈的⼼理⽆疑是巨⼤的⿎舞,对⽣活充满希望,对仕途充满⾃信。
然⽽,在初唐这只在当时的政治经济上很快取得了进展,呈现出⼀派盛世景象,⽽以诗歌为代表的⽂学却不能迅速跟上初唐政治经济的发展,仍承袭浮艳绮靡的诗风。
不但虞世南、李百药等陈隋旧⾂继续在写宫体诗,就连“⼀代英主”唐太宗也喜欢宫体诗,写的也多为风花雪⽉之作,如《采芙蓉》中就有很明显的齐梁宫体诗的痕迹。
⽽当时,替唐太宗修改⽂稿、为唐太宗所宠信的上官仪,也是秉承陈隋的遗风,更是以写“绮错婉媚”的宫体诗见长。
浅谈王绩对初唐诗坛的超越
入《 隐逸传》 的名士 , 当时交游不广 , 所 以不能形成一 种改造 的风气 ” 。 从 现存 的文献 中对 王绩 的 描述 来 看 , 他 的处 世 行 迹 比较 接 近魏 晋士 人 之 风 度 , 才气横溢 , 嗜酒 放 浪 , 隐 逸 明志 , 简 直就 是 魏 晋 狷狂 高 士 的异 代 翻 版 。 王绩 的 作 品题 材 涉及 山水 田园 、 隐 逸之 志 , 更 是对 唐 代之 后 的 山水田园隐逸诗有导引先路之功 。据辛文房《 唐才子 传》 中记 载 : “ 绩, 字无 功 , 绛 州 龙 门人 。文 中子通 之 弟 也” _ 2 J 4 ~。王绩 的 兄 长 王 通 为 隋 末 大 儒 , 他 对 于 王 绩 隐逸 思 想之 形成 当有 一种 反 面 的促 进 作用 。设 想一 下 既 然家 中已有兄 长显 赫 当时 , 王绩 自身 则 大 可 放 荡 恣 肆, 从 心所 好 , 这就促 成 了其 隐逸情 怀 的养成 环境 。 《 新唐书 ・ 王绩传》 中有“ 通知绩诞纵 , 不婴 以家事 , 乡 族庆 吊冠 昏 , 不 与也 ” _ 3 的记 载 , 可 为佐 证 。
、
皆以仕途不达 , 乃退而放浪于山林 , 《 新唐书》 列之《 隐 逸传 》, 所未 喻 也 ” - 4 J 。 自此 持 王 绩 “ 非隐士论 ” 者 渐 盛, 认为王绩一向奉行“ 笃信好学, 守死善道。危邦不 入, 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 , 无道则隐” ( 《 论语 ・ 泰 伯》 篇) 的原则 , 既然将 欲有 为而无所作为 , 退 隐山林 实在 是人 世理 想破 灭 之 后 无 可奈 何 的抉 择 , 所 以不 应 将其 列 入《 隐逸传 》 。 但据《 唐才子传》 记载 , 王绩在 隋末担任秘书正字 之后 , “ 不乐在朝 , 辞疾 , 复授 扬 州 六 合 县 丞 。 以 嗜酒 妨政 , 时天下亦 乱 , 遂 托病 风 , 轻舟 夜 遁 。 叹 日 : ‘ 网 罗 在天 , 吾将安之 ? ’ 乃还故乡” 2 j 8 。此外《 唐才子传》 中 还有 多处 记 载 王 绩 有 诸 如 “ 待诏俸薄 , 况 萧 瑟 。但 良 醒三 升 , 差可恋耳 ” 之 类 的 嗜酒 言 行 , 虽然俸禄微薄 , 但有 美酒 可饮 ; “ 河渚间有仲长子光者 , 亦隐士也 , 无 妻子 。绩爱 其 真 , 遂相近结庐 , 日与 对 酌 ” , 喜 与 隐 士 结交 ; “ 虽 刺史 谒 见 , 皆不答 ” , 不爱 与官场之人往来 , 完 全是 一派 隐逸 高 士气度 。对 于王 绩一 生 中三次 出仕 的原因, 征诸文献便可发现其实是为 了解决 自身温饱 以及 满 足爱 酒 嗜好 等 生存层 面的需 求决定 的。 虽然王绩有“ 弱冠慕奇调 , 无事不兼修 。望气登重
初唐王绩和他的诗
初唐王绩和他的诗朱志荣在初唐颓靡绮丽的浮艳风气正盛的文坛上,却有一个有一定历史影响的、以朴质清新独树一帜的王绩。
他能够自拔于崇尚堆花丽叶的时俗之风,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尽管他对于扭转诗风的作用似乎不及四杰和陈子昂,但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他确实是唐代革新诗歌的先驱和基石。
他不仅在初唐有一定的影响,为四杰开了先河。
而且对盛唐、中唐也有相当的影响。
因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他的作品“气格遒健,皆能涤初唐排偶板滞之习,置之开元、天宝间,能别也”,他是当之无愧的。
一王绩(585—644),字无功,隋太原祁(今山西郊县)人。
他出身世家,其兄王通是隋末大儒。
大业中,举孝悌廉洁,授秘书省正字,但不理政事,常饮酒不节失职,后便称病罢官,乞署外职,授扬州六合县令。
但仍嗜酒不任事,目逢起义军风起云涌,故不能尽封建隋朝之任,多次被勘劾,便自叹“罗网高悬,去将安所”,拿出了所受的俸禄,堆在县城门前,托病连认错乘轻舟离去。
游览一圈后,回家颂奴婢数人,种黍酿酒,养鸟采药,并研读老庄之书。
时人常笑其以醉失职,王绩则托“无心子”打趣,脸上毫无羞色,并自著《无心子传》。
王绩世号“东皋子”,后著书因也自称“东皋子”。
“东皋”本是高地、田野的泛称,阮籍《秦记诣蒋公》“籍无邹十三德而有其陋,猥烦大体,何以当之?方将耕于东皋之阳,输黍稷之税,以避当途者之路。
”陶潜《归去来辞》有:“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故“东皋”当由典特指避世者躬耕之处。
或曰东皋指具体某处,似穿凿。
其时,王绩常与邻渚隐士仲工子光交往,这和王通的归隐等事,均对王绩后来过隐士生活很有影响。
武德中,王通以前六合县丞待诣门下省。
日得良酝三升,后四至一斗。
人称“斗酒学士”。
王绩说他在待诣之时,惟“良酝可恋”。
贞观初年,因思乡心切称疾返乡。
但不久就因家道贫困而返京赴选。
闻知太乐暑史主管音乐的官)焦荸家善酿,冠绝一世,便苦求为太乐丞,后因焦革夫妇相继死去,京城也就无可恋之处,遂弃官而去,晚年又著《酒经》、《酒谱》各一卷。
王绩,初唐“独树一帜”的诗人
王绩,初唐“独树一帜”的诗人摘要:王绩,初唐时期“独树一帜”的诗人。
在隋末唐初的动乱社会中,三仕三隐,最终绝意仕途,皈依自然,走上归隐道路。
这样的生活经历对他的思想状态及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王绩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先驱人物,其诗歌对唐代五律的形成有一定的贡献。
他诗歌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具有“平淡”之美,自拔于但是绮靡的诗风,融情于景,物我交融,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
关键词:王绩;诗歌创作;艺术风格及成就王绩(585—644),字无功(“无功”①是他挂冠归田后,按照“有道于己,无功于时”的老庄哲理给自己起的表字),自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稷山县)人,郡望太原祁县(今山西太原)。
他是唐初重要作家之一。
王绩出身贵族世家。
他天资聪慧,少年时即能赋诗作文。
十五岁,他便开始了干谒活动,奔走于权势显赫的杨素之门,受到名流薛道衡的嘉许。
王绩渴望建功立业,期待得到权贵的赏识,从而干一番事业。
隋炀帝大业年间,登孝悌廉洁科,担任秘书省正字,步入仕途。
在这期间积极用世是他的主导思想。
但同时他也亲眼目睹了最高统治者的专横残暴、荒淫奢侈以及上层官僚之间野蛮的明争暗斗。
面对昏暗动乱的时局,他清楚地认识到建功立业希望的破灭,于是以酒纵情,终日喝得酩酊大醉,不理政事,屡遭弹劾。
在这种情况下,他决定辞官归里。
在家乡绛州龙门县过了一段悠闲自在的隐居躬耕生活,云游四海,跋山涉水。
此时隋王朝已处在风雨飘摇之际,奄奄一息,行将就木,为了躲避战祸,他一直隐居山林。
但他并没有完全遗忘世事,只要政治清明他还是会重返朝阁。
很快唐王朝统治了中原大地,高祖武德初,他弃隐入仕,以前官待诏门下省。
唐太宗贞观初,由于兄长王凝得罪朝廷重臣,招致报复,王绩受到株连,七、八年的待诏希望再次破灭,于是他借口身染疾病退隐归田。
此时的王绩表面看似悠闲旷达,但实际上内心郁郁不平,因此只好以谈论玄虚、饮酒服药、纵意琴酒的方式委婉地发泄自己的愤懑。
到了贞观中,他第三次出仕,担任太乐丞,终不得重用,此外善酿酒的太乐府史焦革夫妇相继去世,因此借口“天乃不令吾饱美酒”②,遂挂冠归田。
论王绩诗文在初唐文学中的成就
论王绩诗文在初唐文学中的成就“贞观文坛上,诗文的内容和风格卓然不群者属王绩。
”郭预衡先生的评论是非常中肯的。
想来在浓墨艳丽中,独具清新淡远者,是何等清雅脱俗。
对此,翁方纲在《石洲诗话》(卷二)中也谈到:“王无功以真率疏浅之格。
入初唐诸家中,如鸾凤群飞,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
”然而,翁方纲也流露出了一句“然非入唐之正脉”的遗憾之言,颇能留给后人诸多的深思。
我认为,王绩不入“唐之正脉”,恰是他的诗文能在当时走出“六朝绮艳诗风”的阴霾,而以“清新质朴”诗风戛戛独立的一个先决和有利的条件;他的不入“唐之正脉”,以疏野淡远自成一格,恰是他卓然不群、清雅脱俗的一个很好的印证。
唐代开国后的近五十年里,文学始终着“六朝锦色”,诗风“沿其卑靡浮艳之习,匀栉字比,非古非律,诗之极衰也”,恰如闻一多先生所说的,这初唐文学的五十年,“说是唐的头,倒不如说是六朝的尾”,在这样的文学氛围里,不入“唐之正脉”乃是万幸。
入了“唐之正脉”,就很难拔出流俗、独标异格了。
初唐时的“唐之正脉”,是以养尊处优的宫廷诗人为主流,唐太宗本想“内兴文事”来推进文学的发展,没想到推进了“宫体诗”的发展,君臣唱和、应制奉答、宴会赋咏之作,以颂德为能事,藻饰雕琢,偶对流于板滞,结构程式化,与真率清新、韵趣高远的诗歌相去甚远;唐太宗还组织了房玄龄、魏徵、岑文本、许敬宗等第一流人才忙于编“兔园册子”,这种类书的编纂,供当时宫廷诗人采集典故词藻,“造成一时期内若干毫无性灵的类书式的诗”,“采事而忘意”,这样的诗,离诗的真谛相去甚远。
看来,唐太宗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唐代文学的快速发展。
也难怪闻一多先生会这样评论唐太宗:“假如他是有眼力的话,恐怕当日撑持诗坛的台面的,是崔信明、王绩、甚至王梵志,而不是虞世南、李百药一流人了。
”想来也有道理。
王绩还真是幸免入“唐之正脉”,免去了创作“类书式的诗”这等俗事,方能如“山间溪畔的一束迎春花,最先感知了唐代文学的春天”。
简述初唐诗歌在诗史上的成就
简述初唐诗歌在诗史上的成就
初唐受南朝文风影响较大,隋唐之际的王绩善写陶然自乐的田园生活诗,风格清新朴素,为盛唐田园诗的先驱人物,代表作为《野望》。
唐太宗及其大臣们的文学主张比较务实,反对浮华,但在创作中绮丽之风与通脱朴实并存。
宫廷诗人上官仪,其诗即所谓“上官体”风格婉媚,但声律严整。
《全唐诗》现存上官仪诗20首。
其中12首为应制、宴游、酬答之作,这类诗多是逢场应景,点缀升平的寻乐轻歌;4首为挽歌;只有《春日》、《入朝洛堤步月》、《咏画障》和《王昭君》为有感而作之诗。
另外据宋人魏庆之《诗人玉屑》所载,上官仪在总结齐梁时期沈约的“四声八病”之说和刘勰《文心雕龙·丽辞》的“言对、事对、正对、反对”之说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六对”之说,(“八对”,其孙女上官婉儿)并把对偶的技巧运用于诗歌创作。
如《酬薛舍人万年宫晚景寓直怀友》、《早春桂林殿应诏》用了多种对偶形式,对唐代近体诗格律形式的完善的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而从声律上看,“对时行宫庭中应制、应诏诗的优劣衡定,和以后以诗取士的评定标准,定了一个具体的尺度”。
王绩的文学常识
王绩的文学常识
1. 王绩是谁呀?就好比夜空中一颗独特的星!他可是唐代初期的重要诗人啊!你想想,在那时候,他的诗作就像一道亮光,照亮了文学的天空。
他的田园诗写得那叫一个绝,比如《野望》,哎呀,真的是美得让人陶醉!
2. 王绩可不简单啊!他就像一个宝藏诗人等待你去挖掘!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是不是特别厉害?他对生活的感悟都融入在诗里了,读他的诗就仿佛能走进他的世界,体验他所经历的一切呢!像“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这画面感超强啊!
3. 哎呀呀,王绩在文学史上可是有重要地位的哟!这就好像一座巍峨的山峰屹立不倒!他对后来的诗人影响可大啦。
他的率真、他的洒脱,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真让人感叹他的独特魅力呀!
4. 你们知道吗,王绩简直就是文学世界里的精灵!他的经历就像一部精彩的电影!他曾经三次出仕又归隐,这得是多么率性而为啊。
他的诗歌就是他心境的写照,“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哇塞,太有感觉了吧!
5. 说真的,王绩就像是一杯陈酿的美酒!越品越有味道!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无论是田园风光还是个人情感,他都能完美诠释。
你看“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这表达得多深刻呀!
6. 王绩啊,真是一个了不起的文学家呀!他的存在就像一颗璀璨的宝石!他以自己的才华和个性,在文学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的诗歌会一直流传下去,让后人不断领略他的风采,难道不是吗?
我的观点结论:王绩是唐代文学中一位非常值得关注和了解的诗人,他的文学成就和独特风格令人赞叹。
论述初唐四杰对唐诗的贡献
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他们是唐代初期最杰出的四位诗人。
他们对唐诗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创了新的诗风:初唐四杰在诗歌创作中积极倡导新的诗风,摒弃了前朝的陈腐模式,追求独特的个人风格。
他们注重表达真实的情感和思想,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他们的诗作以雄浑有力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为特点,为后来的诗人开辟了新的创作路径。
二、提高了诗歌的艺术水平:初唐四杰在诗歌创作中注重音韵和修辞的运用,使诗歌具有更高的艺术性。
他们善于运用对仗、押韵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句更加优美流畅,富有节奏感。
他们还注重意象的塑造和意境的营造,通过精细的描写和富有想象力的比喻,使诗歌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三、丰富了诗歌的题材和内容:初唐四杰的诗作涉及了广泛的题材和内容,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还涉及了社会现实和历史事件等。
他们通过对各种题材的处理,使诗歌更具有多样性和广泛的表现力,丰富了唐代诗歌的内容。
四、对后世诗人的影响:初唐四杰的诗歌作品对后来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创作风格和艺术追求成为了后来诗人们的借鉴和追随的对象。
他们的诗歌作品在唐代和
后来的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唐代以及整个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初唐四杰对唐诗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开创了新的诗风、提高了诗歌的艺术水平、丰富了诗歌的题材和内容以及对后世诗人的影响。
他们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推崇,而且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贡献使得唐诗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为后来的诗人们树立了榜样和标杆。
王绩诗词赏析
王绩诗词赏析
王绩的诗词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而著名。
他的诗词作品常常反映了他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王绩的诗歌在形式上讲究平仄和韵律,注重意境的创造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他的诗歌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却能准确地传达出对人生百态的感悟。
例如《野望》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的孤独和苦闷,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目标的彷徨和迷茫。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王绩的诗歌也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间色彩,这使得他的作品更加贴近百姓生活,易于理解和接受。
这种风格在当时的文坛上也是比较独特的,显示了王绩对于诗歌艺术的独到见解和追求。
此外,王绩的诗歌还经常涉及到道家思想,体现了他对于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他主张返璞归真,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解放,这种思想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总的来说,王绩的诗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
他的作品不仅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艺术借鉴,同时也为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王绩最著名的三首诗
王绩最著名的三首诗
摘要:
一、介绍王绩及其诗歌成就
二、分析王绩最著名的三首诗
1.《登鹳雀楼》
2.《凉州词》
3.《从军行》
三、总结王绩的诗歌特点及影响
正文:
王绩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与王之涣、王之涣并称为“初唐三杰”。
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以豪放、奔放、激昂的风格为特点,给人以深刻的感染力。
《登鹳雀楼》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登高远眺的壮阔景象。
诗人站在鹳雀楼上,看到了黄河远上白云间,长江一片孤帆远影的美丽景色。
通过这首诗,王绩表达了对壮美河山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凉州词》是王绩的另一首佳作,以边塞凉州的荒凉为背景,展现了戍楼烽火、雪夜单骑的英勇场景。
诗人对守卫边疆的战士表示了敬意,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
《从军行》是王绩诗歌中最具战斗气息的一首,描绘了战士们奋勇向前、视死如归的精神风貌。
诗人以从军行的生活为题材,表达了对国家忠诚、对战斗胜利的信念。
王绩的诗歌以豪放、激昂为特点,他的作品深受后人喜爱,对后世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王绩文学史地位的升格及价值建构
总第222期‘北京社会科学“2021年第10期论王绩文学史地位的升格及价值建构龚㊀艳[收稿日期]㊀2020-09-20[作者简介]㊀龚艳(1991 ),女,湖北荆州人,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㊂[基金项目]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BZW078) 古代传记文体的发展与文史观念之演变㊂[摘㊀要]㊀王绩起初以隐士闻名,后来被视作初唐的重要诗人,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发生了明显的转变㊂唐宋文人将王绩视为隐士,原因在于其诗未得到认可㊂明清文人强调 诗必盛唐 ,发现王绩诗对盛唐之音的肇启作用,促使王绩的文学史地位发生了关键性转变㊂近现代以来,基于建设新文学的需要,民国学者认为王绩诗具有反抗宫体的革命意识,遂在文学史的书写中为王绩留下了重要的位置㊂审视王绩诗学价值的多维建构,可见时代的价值观念及学术思潮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主导作用,亦可见出文学史书写与作家㊁作品之间存在主客关系的互动和转化㊂[关键词]㊀王绩;隐士;诗人;文学史[中图分类号]㊀I206.2㊀㊀[文章编号]㊀1002-3054(2021)10-0038-08[文献标识码]㊀A[DOI ]㊀10.13262/j.bjsshkxy.bjshkx.211005㊀㊀一㊁引言㊀㊀王绩以‘野望“一诗千古留名,王夫之赞曰: 天成风韵,不容浅人窃之㊂ [1]闻一多称该诗 不愧是初唐的第一首好诗 ㊂[2]王绩是初唐的重要诗人,现在看来似无疑义㊂然而,王绩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被认同㊂两‘唐书“将王绩列入‘隐逸传“,便是明证㊂这种局面直至高棅的‘唐诗品汇“选录王绩诗才被打破㊂其后, 诗必盛唐 的诗学观及建设 新文学 的思潮共同完成了对王绩诗学价值的建构,王绩的文学史地位遂得以确立下来㊂这背后传达的,是一个诗人的价值始终与时代意识相维系,诗人只有符合时代的需要才能被文学史接纳,而文学史也在主动建构出一个符合时代意识的诗人㊂以王绩为个案,可以审视其他作家在文学史上的接受问题,亦能窥见作家与文学史之间进行的双向互动㊂这有助于丰富我们对文学史㊁作家㊁作品这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㊂㊀㊀二㊁隐节既高:王绩隐士人格的凸显与诗学价值的掩弊㊀㊀王绩诗在唐代并没有获得普遍的价值认同,唐代文人欣赏的是王绩作为隐士的精神志趣㊂王83论王绩文学史地位的升格及价值建构绩的诗作由其友人吕才蒐辑成编,并为之作序㊂吕才在序传中娓娓叙述王绩的仕隐经历以及 纵意琴酒 的风流韵事,对其诗文只字未评㊂时隔百余年,陆淳阅览王绩的文集后,为突出王绩乐天之君子 的形象而将文集里的 有为之词 大幅删减㊂二者皆为王绩的文集作序传,却不关注其诗文,不是很可怪吗?这说明,他们对隐士王绩的认可远大于对诗人王绩的认可㊂这种认识在唐代其他文人身上亦能得到证明,审察唐人称引王绩的诗文,可见唐人对王绩的接受多集中在隐士形象的层面,如白居易赞赏王绩的隐行,其‘九日醉吟“云: 无过学王绩,唯以醉为乡㊂ [3]柳宗元向往王绩的东皋之隐,其‘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云: 四支反田亩,释志东皋耕㊂ [4]刘禹锡在‘王公神道碑“中评价王绩: 议者谓兄以大中立言,弟游方外遂性,二百年间,君子称之,虽四夷亦闻其名字㊂ [5]刘禹锡之言充分证实了王绩在两百年间都以高尚的隐士闻名㊂‘旧唐书“将王绩列入‘隐逸传“,是对王绩隐士身份的盖棺定论㊂王绩的隐士身份在历史定格的背后,显示的是唐代主流文人群体对王绩诗的轻忽㊂由此可以说,在唐代文人眼中,王绩的身份主要是一位隐士,而不是诗人㊂到了宋代,王绩的隐士形象进一步向士人群体渗透,而其诗的价值仍处于被遮蔽的状态㊂随着意识形态领域内儒释道三教的融合,隐逸成为宋代时代精神中被普遍推崇的价值观念之一㊂王绩的隐士形象引起宋人的普遍注意,其中的代表便是苏轼㊂他在诗作中多次称赏王绩的隐逸之行,甚至将其与陶渊明并举,如其诗‘和陶归园田居“云: 斜川追渊明,东皋友王绩㊂ [6]苏轼不仅欣赏陶渊明的隐者高行,对陶渊明的诗作亦不遗余力地赞美㊂苏轼虽欣赏王绩,却未逸出隐逸的范畴,如 且向东皋伴王绩,未遑南越吊终军 [7](‘会饮有美堂答周开祖湖上见寄“), 谏苑君方续承业,醉乡我欲访无功 [8](‘次韵朱光庭初夏“)㊂苏轼在‘书东皋子传后“中盛赞王绩的风雅逸趣,对其诗文不置可否㊂从此可以看出,苏轼主要接受的是王绩作为隐士的一面,而非其诗作所具有的审美内涵㊂苏轼在很大程度上能代表宋代主流文人群体对王绩诗的态度,翻检宋人述及王绩的话语,王绩大多是以隐士的面貌而出现,王禹偁云: 伯伦酒德,披文见意㊂王绩醉乡,含章遁世㊂ [9](‘著作佐郎赠国子博士鞠君墓碣铭“)刘克庄: 王绩何曾醉?刘蕡本不风㊂ [10](‘再和四首“)我们看到,宋人对王绩的接受仍停留于隐士形象的层面,这背后体现的是宋人对王绩诗作本体价值的忽视㊂概而言之,王绩在唐宋时期以隐名显世,其诗名不显㊂唐宋文人虽然在诗文中流露出对王绩的欣赏,但立足点在隐逸的范畴之内㊂陶渊明最初亦被视作隐士,至其诗获得广泛认同后,诗人便成为他的第一属性㊂王绩亦如此,其诗学价值未获得唐宋主流价值观念的认同,隐士便是他的第一身份㊂至其诗学价值逐渐得到认可后,王绩的隐士身份遂开始受到质疑,如四库馆臣云:‘新唐书“列之于‘隐逸传“,所未喻也㊂ [11]在后来的文学史中,王绩亦被当作初唐的重要诗人进行书写㊂王绩的隐士形象被建构与解构的过程,其实就是王绩的诗学价值被发现与构建的过程,而这一过程需要依靠学术思潮的加持来完成㊂㊀㊀三㊁肇启盛唐: 诗必盛唐 的学术思潮与王绩诗学价值的构建㊀㊀南宋严羽提出以盛唐诗为宗的理论主张,再经由明代复古思潮的推动,盛唐诗逐步成为诗学领域的典范,如宇文所安所言: 以盛唐诗为正统的观念时不时受到谨慎地限定或激烈地反对,但它始终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认识,其他见解都围绕着它做文章㊂ [12]诚然,在盛唐诗成为诗学领域的权威后,之后的诗学主张或是 诗必盛唐 的理论产物,或是对此的延伸与反拨,基本都是 围绕着它做文章 ㊂在这一学术背景下,明清文人挖掘出王绩诗与盛唐诗的诗学共性,视其为盛唐之音的先声,带来王绩在文学史上的关键转变㊂93‘北京社会科学“㊀2021年第10期高棅‘唐诗品汇“选录王绩诗若干,将其列于 正始 ,是王绩进入诗学批评领域的关键㊂‘唐诗品汇“之前的唐诗选本甚少选王绩诗㊂可见的如元代杨士宏‘唐音“选录了一首王绩诗,并归于 遗响 ㊂较之于‘唐音“,王绩在‘唐诗品汇“中的诗学地位有了明显提升㊂‘唐诗品汇“五言古诗类选王绩‘古意“‘田家“,五言绝句类选王绩‘过酒家二首“,五言律诗类选王绩‘野望“,五言排律类选王绩‘赠学仙者“㊂从数量而言,王绩诗一共入选六首;从诗体上说,所选诗涉及王绩所作五古㊁五绝㊁五律㊁五排;从定位上而论,所选王绩诗全部归于 正始 之列㊂由此可见,高棅已经开始重视王绩的诗学价值㊂王绩诗之所以得到高棅的重视,是因为高棅具有建立在诗歌本体价值上的发展意识㊂高棅并不是孤立地看待唐诗发展的各个阶段,而是着重于把握唐诗各个阶段之间的纵向联系㊂因此,初唐诗作为盛唐诗发展的起始阶段也具有了关键意义㊂我们看到,高棅在杨士宏‘唐音“的基础上有意加大了初唐诗在唐诗史上的权重㊂首先,‘唐音“的 始音 部分仅选王㊁杨㊁卢㊁骆四家诗,而高棅增录了大量初唐诗人;其次,高棅将 始音 之名易为 正始 , 正 字之冠显示出高棅对初唐诗格走向盛唐正格的肯定㊂[13]王绩诗作为初唐风格的组成部分受到高棅的重视在情理之中,但更重要的是,王绩诗与盛唐诗具有某些诗学共性㊂从高棅选录的王绩诗可见出,高棅正是发现了王绩诗具有与盛唐诗相似的诗体特征,才有意识地突出了王绩的诗学地位㊂如高棅所选‘野望“一诗,已初具唐律的诗体特征,可视作 唐代五律的开新之作 ;[14]‘过酒家“一诗 浑是上继嗣宗㊁渊明,下启王维㊁李白的 ㊂[15]由此见出,选录王绩诗是高棅建立以盛唐诗为中心的唐诗发展体系的结果㊂高棅选录王绩诗的意义之一在于将其引入诗学批评领域㊂‘唐诗品汇“在后世基本成为士人必读的唐诗选本,如胡应麟云: 至明高廷礼‘品汇“而始备,‘正声“而始精,习唐诗者必熟二书,始无他歧之惑㊂ [16]自‘唐诗品汇“出,明代几部重要的唐诗选本如‘唐诗选“‘唐诗归“‘唐诗镜“皆收录王绩诗作,使得王绩在诗学领域的地位日益稳固㊂意义之二在于高棅将王绩置入唐诗发展史上的 正始 之位,奠定了后人构建王绩诗学价值的基础㊂后人延续了高棅的诗学逻辑,在诗律和诗风上发现王绩诗对盛唐诗的贡献,从而完成其诗学价值的建构㊂杨慎将律诗上溯至王绩,指出其诗乃 沈㊁宋之先鞭 , 诗律又盛 成为明清文人肯定王绩诗学价值的重要方面㊂前人往往将律诗的成型归功于沈㊁宋,杨慎则认为王绩在沈㊁宋之前已开唐律之先声㊂杨慎明确指出王绩在律诗上的肇启之功,其评曰: 王无功,隋人,入唐,隐节既高,诗律又盛,盖王㊁杨㊁卢㊁骆之滥觞,陈㊁杜㊁沈㊁宋之先鞭也㊂ [17]杨慎所谓的 陈㊁杜㊁沈㊁宋之先鞭 ,正是着眼于王绩在律诗发展进程中起到的承启作用㊂首先从七律来讲,王绩的‘北山“已基本符合七言律的诗体特征,该诗云: 旧知山里绝氛埃,登高日暮心悠哉㊂子平一去何时返,仲叔长游遂不来㊂幽兰独夜清琴曲,桂树凌云浊酒杯㊂槁项同枯木,丹心等死灰㊂ [18]前六句在属对上基本符合七言律的要求,只不过后两句杂以五言㊂杨慎将此诗视为 七言律之滥觞 ,确为中的之论㊂其后的学者亦认识到这一点,王夫之直言 七言律诗应当以此为祖 : 如此首前四句,句里字外俱有引曳骞飞之势,不似盛唐后人促促作辕下驹也㊂故七言律诗亦当以此为祖,乃得不堕李颀㊁许浑一派恶诗中㊂ [19]赵翼亦认为该诗: 皆七言属对,绝似七律,惟篇末杂以五言二句耳㊂ [20]再者,王绩的‘野望“一诗几乎已是成熟的五言律诗,被普遍视为唐代五言律诗的开山之作㊂旧题李攀龙‘唐诗选“承继‘唐诗品汇“而来,[21]不过在‘唐诗品汇“的基础上做了一番严格筛选㊂其结果是王绩的‘野望“不仅被保留,且位于五言律诗开卷第一首,紧邻其后的是杨炯㊁王勃㊁陈子昂㊁杜审言㊁宋之问等人㊂‘野望“的诗体价值亦得到清人的肯认:王夫之‘唐诗评选“五言律诗选录‘野望“并评之04论王绩文学史地位的升格及价值建构天成风韵,不容浅人窃之 ,[22]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认为‘野望“ 五言律,前此失严者多,应以此章为首 ,[23]姚鼐‘今体诗钞“亦列‘野望“为五言今体诗开卷第一首㊂由此可以看出,王绩的 诗律又盛 获得了明清文人的普遍认同㊂杨慎通过建立王绩与沈㊁宋的诗学线索,打通了王绩诗与盛唐诗的联系,从而将王绩在唐诗发展历程中的位置具体化㊂王绩肇启唐律,促进律诗在沈㊁宋等人手中定型,最终迎来盛唐诗的高潮,这便是王绩诗学价值得以生成的理论逻辑㊂何良俊则指出王绩诗呈现出劲挺㊁真率的面貌,直与盛唐诗的气息相通㊂其‘四友斋丛说“对王绩诗如此评价:唐时隐逸诗人,当推王无功㊁陆鲁望为第一㊂盖当武德之初,犹有陈㊁隋遗习,而无功能尽洗铅华,独存体质,且嗜酒诞放,脱落世事,故于性情最近㊂今观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殊有魏㊁晋之风㊂[24]何良俊以 尽洗铅华 评价王绩诗,有两方面的含义㊂一是王绩诗摆脱辞藻的浮华,具有 质而不俗 的诗歌风貌㊂唐初诗坛弥漫着堆砌辞藻之风,如闻一多先生言: 唐初是个大规模征集辞藻的时期 连诗的制造也是应属于那个范围里的㊂ [25]王绩却挣脱时习,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子,其‘九月九日赠崔使君善为“一诗: 映岩千段发,临浦万株开㊂香气徒盈把,无人送酒来㊂ [26]语言素朴自然㊁清新明快,而韵味自显,甚至 有点盛唐山水诗的气味 ㊂[27]黄汝亨览其诗文后,曰: 吾辈净眼读一过,甚为爽然胜读‘鵩鸟赋“远矣㊂ [28]曹荃读其诗,亦觉 如吸风饮露,疏快宜人 ㊂[28]所谓的 爽然 疏快 正是王绩诗质朴无华的体现,而这种艺术特质直接与之后的审美风尚相接㊂ 四杰 与陈子昂等人在创作中扫除雕琢风气,而回归内容的充实便是印证㊂二是王绩诗抒发真情㊁兴寄深远,呈现出遒劲的诗歌风貌㊂这一点可以参考何良俊对王绩的另一段论述:唐初虽相沿陈隋委靡之习,然自是不同,如王无功‘古意“㊁李伯药‘郢城怀古“之作,尚在陈子昂之前,然其力已自劲挺㊂盖当兴王之代,则振迅激昂,气机已动,虽诸公亦不自知也㊂孰谓文章不关于气运哉?唐人诗如王无功‘山中言志“ 是皆直言其情,何等真率?若后人,便有许多缘饰㊂[29]首先,何良俊以 劲挺 激昂 真率 等词语来评价王绩诗,表明王绩诗的风貌已经超越了初唐而与盛唐诗的气息相通㊂再者,所谓的 尚在陈子昂之前 ,则点明了王绩的诗学史意义㊂陈子昂提出的兴寄与风骨,为盛唐诗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㊂而王绩诗在此之前就已隐含兴寄与风骨的创作特征,如高出‘黄刻东皋子集序“认为其诗 喻旨目前,高寄象外,闲适自得,兴远理微 ,[30]‘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云其诗 ‘石竹咏“‘赠薛收诗“,皆风骨遒上 ㊂[31]如果我们认同陈子昂是促进盛唐诗到来的关键人物,那么 王绩 陈子昂 盛唐诗 的逻辑关系就可以打通,王绩对盛唐诗的肇启之功也可以落实㊂只要盛唐诗的核心地位存在,这种逻辑关系便能够成立㊂如清人吴乔言: 王绩‘野望“诗,陈拾遗之前旌也㊂ [32]‘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云: ‘古意“六首,亦陈㊁张感遇之先导㊂ [33]皆通过构建王绩与陈子昂的承接关系,来确立王绩的诗学价值㊂由此可见,王绩的诗学价值取决于其诗对盛唐诗的先导作用,而王绩的诗学地位则是由他在盛唐诗发展进程中所处的具体位置来明确的㊂王绩从隐士形象到作为肇启盛唐之音的关键诗人为世人肯定,其在文学史上地位的转变正传达出主流学术思潮对作家价值的融入与建构㊂明清文人对王绩诗学价值的构建主要沿着两条线索:第一是发掘王绩诗对肇启盛唐诗所起的作用,这体现在王绩诗在诗体和风貌上促进了盛唐14‘北京社会科学“㊀2021年第10期诗的形成;第二是通过串联王绩诗与盛唐诗的诗学线索将其在诗学史上的位置具体化,这体现在王绩扬沈㊁宋之先鞭,启陈子昂之滥觞㊂总之,王绩诗的价值是依靠其诗与盛唐诗的诗学共性来获得㊂四库馆臣云: (王绩诗)能涤初唐俳偶板滞之习,置之开元㊁天宝间弗能别也㊂ [34]这是官方在以盛唐诗作为审美参照的前提下,对王绩诗给予的高度肯定㊂可以说,明清文人在 诗必盛唐 的学术思潮的影响下,以盛唐诗的价值标准对王绩的诗学价值进行了建构,从而使得王绩完成了其文学史地位的关键转变㊂㊀㊀四㊁反抗宫体:建设 新文学 与王绩文学史地位的奠定㊀㊀明清文人将王绩诗引入诗学批评领域,明确其对盛唐诗所做的贡献,无疑促进了王绩文学史地位的提高㊂然而,王绩在初唐诗坛的重要性并没有体现在早期的文学史书写中㊂早期的大多数文学史著作对王绩的着墨皆极其有限,对其人其诗皆不作过多评价㊂兹举王梦曾‘中国文学史“(1914)为例,他专设一节探讨古今体诗格之成立,论及除王绩以外的多位初唐诗人,将唐代诗格之始成归于 四杰,陈㊁杜㊁沈㊁宋整齐之功也 ㊂[35]这说明在早期文学史家的眼中,王绩的诗学地位尚不足以在文学史中留下重要笔墨㊂客观而言,王绩的文学史地位虽有所提高,但其对盛唐诗的贡献始终难与陈㊁杜㊁沈㊁宋等人比并㊂胡适的‘白话文学史“(1928)是王绩在文学史发展历程中的又一转捩点㊂在‘白话文学史“中,胡适将王绩作为初唐的重点诗人进行论述,将其视为七世纪中出现的 三五个白话大诗人 之一,大大提升了王绩在文学史上的地位㊂不仅如此,他还改变了此前文学史著作中突出书写 四杰 的模式,将 四杰 作为 王绩 的附论㊂可见,王绩在文学史中由之前的一笔带过转变为专门的论述,由初唐无足轻重的诗人一跃变为最值得书写的诗人之一㊂胡适云: 开元天宝的文学只是少年时期,体裁大解放了,而内容颇浅薄,不过是酒徒与自命为隐逸之士的诗而已㊂以政治上的长期太平而论,人称为 盛唐 ;以文学论,最盛之世其实不在这个时期㊂ [36]显然,胡适不认同以盛唐诗为标准的价值观念㊂那么,胡适是如何对王绩的诗学价值进行重建的呢?胡适的‘白话文学史“以 白话 作为文学史书写的核心内容和价值标准,试图冲破传统的文学史观以建立新的文学观念,是王绩诗完成价值重构的关键㊂新文化运动以来,传统的文学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批评与挑战, 整理国故 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几乎成为学界的主流话语㊂胡适开创性地提出 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 的理论主张,成为王绩诗进行价值重判的契机㊂首先,胡适以 白话 作为文学史书写的核心内容,意味着评定作家的价值标准发生了根本变化㊂胡适所谓的 白话 指的是 说得出,听得懂的话 不加粉饰的话 以及 明白晓畅的话 ㊂[37]从这样的价值标准出发,王绩就不再是盛唐之音的肇启者,而是陶渊明的继承者,因此被视为文学史上的 白话大诗人 之一㊂其次,在文化运动的时代语境下,胡适认为王绩诗具有反抗宫体的精神内涵,这与倡导革命的胡适在精神上产生了共鸣㊂‘白话文学史“的写作目的不在于文学史本身,其牵系的是作者对传统价值观的反抗以及追求进步的革命意识㊂[38]胡适所构建的白话文学是为了与 传统的死文学 相对立,宫体诗作为 死文学 阵营的一员必然成为胡适的革命对象㊂因此,胡适不会建构王绩诗与盛唐诗的联系,而是将王绩上溯至陶渊明,寻求二者在反抗宫体上的一致性㊂审视胡适对王绩的评价,他将王绩视作陶渊明的同盟,如王绩 有点像陶潜,他的诗也有点像陶潜 ,[39]他的诗 似是从陶潜出来的,也富有嘲讽的意味 ㊂[40]陶潜是胡适最推崇的诗人之一,其原因在于陶潜的诗具有极强的革命性,如胡适所云: 陶潜的诗在六朝文学史上可算得一大革命㊂他把建安以后一切辞赋24论王绩文学史地位的升格及价值建构化㊁骈偶化㊁古典化的恶习气都扫除的干干净净㊂ [41]王绩在宫体笼罩的诗坛独树一帜,所谓的 有点像陶潜 指的是王绩诗与陶渊明诗共有的革命意味,传达的正是胡适对王绩反抗宫体的革命精神的肯定㊂由此观之,无论是从王绩诗的白话特点而言,还是就王绩反抗宫体传统的进步意义而言,胡适将王绩提升至文学史上的显要位置都具有必然性㊂在建设新文学的语境下,这是符合时代需要的结果㊂因此,王绩被视为陶渊明在初唐的继承者,成为文学史上必不可少的诗人之一㊂无论是胡适的‘白话文学史“,还是胡适倡导的文学革命,都深深影响了其后文学史的写作㊂随着新文化运动的不断深入,传统文学史观逐步被取代,胡适及其‘白话文学史“所代表的文学进化观念为文学史家普遍认同㊂余冠英先生在论及文学革命后文学史的写作通例时断言:以影响重大论自然该首推胡适之白话文学史,这本书表现文学革命以后的新观念并指出中国文学史上的主要通例,实为划时代的著作㊂ [42]胡适创建的文学史书写范式以及倡导的文学观念对文学史的写作格局都造成了重大影响㊂经过胡适对王绩诗学价值的建构以及对其革命精神的凸显,之后的文学史著作几乎都肯定了王绩在初唐诗坛的重要性,尤其强调王绩在反抗宫体上具有的进步意义㊂陆侃如㊁冯沅君‘中国诗史“(1931)认为王绩 因崇拜阮陶而使他的作风超脱齐梁而复于魏㊁晋 ;[43]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1932)认为王绩对诗坛的重大贡献是在梁㊁陈风格笼罩之时以澹远纠正浓艳,并赞赏王绩其人 行事甚类陶渊明 ;[44]谭正璧‘新编中国文学史“(1936)则云王绩诗 甚者或可比拟陶渊明 ;[45]陈子展‘唐代文学史“(1944)认为 王绩的人格和诗格都深受陶潜的影响 ,其诗能突破 当时体 的桎梏㊂[46]可见,这一时期的文学史家们基本延续了胡适的思路,将王绩视作陶渊明的继承者,大力赞扬王绩对当时诗坛的反抗㊂其中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1941)专列一节论述 王绩与王梵志 ,对王绩的书写最为典型:他的作品在当日的诗坛,却又是最革命的了㊂如果在潘岳陆机以后,觉得陶潜作品出现的可贵,那末在齐梁陈隋的宫体诗以后,有王绩的作品,也是一样的可贵㊂在艺术的价值上,王绩虽比不上陶潜,然在其作品的情调与对当日的诗风的反抗,却是一致的㊂在这一点,王绩在初唐诗坛的地位,是存在着不可摇动的重要性 他却完全洗尽了宫体诗的脂粉气息,充分地表现了他个人的生活和情感 这些诗是陶渊明的承继者,也就是王维㊁孟浩然作品的先声㊂如‘野望“一首,完全是唐律的格调,比起徐陵㊁庾信们的诗篇来,不要说内容是全异其趣,就是在声律体裁方面,也更为进步更为成熟了㊂[47]刘大杰认为王绩的可贵之处在于对时风进行了 反抗 和 革命 ,因而其地位在初唐诗坛具有 不可摇动 的重要性㊂与此同时,刘大杰还指出了王绩诗上承陶渊明,下启王㊁孟一派,在诗史上具有嗣晋开唐的重要意义㊂这一见解融摄了明清以来学者们对王绩的认识,体现出更为通达和进步的理论意识㊂经过胡适及之后的文学史家对王绩诗学价值的建构与阐释,王绩基本奠定了其在初唐诗坛不可撼动的重要地位㊂强调王绩对宫体诗的反抗,并突出其文学史地位,是时代主流文化思潮下文学史写作的必然选择㊂胡适将王绩溯源至陶渊明,对其反抗宫体传统的诗学价值进行挖掘与构建,实则是建设 新文学 的策略之一㊂当时学界的主流思潮是建设 新文学 ,打破传统的文学观念,作为 死 的㊁ 僵硬 的宫体诗必然成为革除的对象㊂王绩的白话诗作为宫体诗的对立面,不仅符合 新文学 的审美标准,而且具有反抗传统的精神内核㊂因此,强调王绩的诗学价值就是彰显 新文学 的价值,亦是强调文学革命的进步意34。
王绩对初唐文学的影响
隋代虽国祚不长(581—618),但在结束长期分裂,重归统一的政治局面下,文学也出现若干值得注意的倾向。
隋文帝时北方文化影响比较深。
早在北魏、北齐时,郦道元、杨炫之、颜之推就以古文著称,文风比较刚健质朴,与六朝骈文的绮靡不同。
后来北周的苏绰又明确地提倡复古,为文学的改革埋下了一颗种子。
到隋文帝,逐渐认识到六朝时期政治的腐败和文化的腐败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曾云:“梁乐,亡国之音,奈何遣我用耶?”(《隋书·音乐志》)因此,他于公元584年下诏,命令“公私文翰,并宜实录”,以行政手段提倡务实文学,并将这一主张付诸实践,惩罚了文表华艳的泗州刺吏司马幼之,又向全国颁布了御史李谔批判南朝文风的上书,其中有云:江左齐梁,其弊弥甚,贵贱贤愚,唯务吟咏,遂复遗理存异,寻虚逐微,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
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隋书》卷六)这种历史的反思,说明隋代文学确实出现过一线中兴的希望,文帝将它颁示全国,更说明其用心之良苦。
在这种背景下,隋代文学也确实出现了成就较高的刚健质朴的从军、出塞类作品。
但六朝以来长期形成的华艳绮丽文风积重难返,正像《隋书·文学传》所云;“高祖初统万机,每念斫雕为朴,发号施令,咸去浮华,然时俗词藻,犹多淫丽。
”这种现象又构成了隋代文学的另一面。
如杨素(544~603),是一位以武功著称的开国元勋,“论文则词藻纵横,语武则权奇间出”,诗文写得“词气宏拔,风韵秀上”(均见《隋书》本传),处处显示出质朴刚健之气,与六朝文风迥别。
如《出塞》诗云:“荒塞空千里,孤城绝四邻。
树寒偏易古,草衰恒不春。
……风霜久行役,河朔备艰辛。
薄暮边声起,空飞胡骑尘。
”其意境巳颇具盛唐边塞诗的规模,同时的著名诗人虞世基、薛道衡等都有和诗。
又如《赠薛内史诗》,虽是传统的相思题材,但“待君春草歇,独坐秋风发。
朝朝唯落花,夜夜空明月。
明月徒流光,落花空自芳。
别离望南浦,相思在汉阳”云云,感情相当深挚,语言质朴明快而又不失文彩,颇具初唐卢照邻、刘希夷的风格。
唐朝诗人王绩嗜酒如命,一诗《野望》封神创造了两个纪录,入选中学教科书
唐朝诗人王绩嗜酒如命,一诗《野望》封神创造了两个纪录,入选中学教科书众所周知,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唐朝还有一个“五斗先生”。
此人就是天才诗人王勃的叔公,曾被誉为“神仙童子”的王绩。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曾提到了盛唐时期最负盛名的八大酒仙,然而即使是李白,在“酒”这方面也远不及这位五斗先生。
他这一生三仕三隐,然而无论是是做官,还是辞官,都是为了“酒”。
隋炀帝时期,他曾担任过六合县县丞,因喝酒荒废公事,而被弹劾,最后辞官隐居。
唐高宗年间,在朝廷的征召下,他重新出山,以原官待诏门下省,他的弟弟问他“待诏快乐否?”他答道“良酒三升使人留恋”。
也许是天生不适合官场,这良酒也没有留住他,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归隐山林。
贞观年间,他又被朝廷征召为有司,他听闻太乐署的焦革酿得一手好酒,于是便千方百计进了太乐署,担了小小的太乐丞。
他和焦革,一个善酿酒,一个善饮酒,成了莫逆之交。
后来焦革夫妇相继去,无人为他送酒,他便辞官归去,此后隐居山间,再不踏入官场。
他的前半生一直在入仕和退隐中徘徊不定,唯一坚持并热爱的便是“酒”,为酒出仕,因酒辞官,比李白还任性潇洒。
当然,他之所以能扬名后世,绝不仅仅是因为“好酒”,还因为他是后世公认的五言律诗的奠基人。
他的代表作《野望》是现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五言律诗,入选中学教科书。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诗歌首联便交代了时间和地点,渲染了气氛,也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欲何依”三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曹操《短歌行》中的“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诗人写这首诗时已辞去太乐丞一职,虽然已下定决心归隐,然而他的心中还是有些苦闷,彷徨。
颔联两句是诗人登上东皋所见的秋日之景,阔大又萧瑟。
一望无际的山林染上了秋日的色彩,连绵起伏的山峰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
这里的“秋色”很值得玩味,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秋色,落叶飘零、草木枯黄也是秋色,诗人所见的秋色究竟是壮丽的还是萧瑟的,似乎都说得通。
五言律诗奠基人王绩
五言律诗奠基人王绩王绩(约585—644),字无功,自号东皋子、五斗先生,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后迁绛州龙门(今万荣县)。
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也是当时名医。
出身官宦世家,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弟。
也是一位音乐家和医学家。
出生:儒学世家出身儒学世家。
祖上为南朝宋车骑大将军王玄谟之弟王玄则,精通儒学,曾任宋太仆与国子博士,为江左子弟尊为“王先生”。
受其道曰“王先生业”。
于是大称儒门,世济厥美。
王玄则生子焕,著《五经决论》五篇,仕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
王焕生子虬,有著《政大论》八篇,其言帝王之道着矣,历并州(今太原)刺史,封晋阳公。
王虬生子彦,著有《政小论》八篇,其言王霸之业尽矣,官至同州刺史,称“同州府君”。
王彦生子杰,也做王傑,一作王一,著有《皇极谠义》九篇,其言三才之去就深矣官至济州刺史,封安康公,受田于龙门。
王杰生子生子隆,承诏著《兴衰论》七篇,每奏帝称善。
待诏云于龙门,后世称为祁县王氏龙门支,出现儒学家王通、小说家王度、史学家王凝、诗人王勃等。
生平:斗酒学士王绩自幼好学,博闻强记。
隋开皇二十年(600),只有15岁时便游历京都长安(即今西安),拜见权倾朝野的大臣杨素,被在座公卿称为“神童仙子”。
大业元年(605),应孝廉举,中高第,授秘书正字。
但他生性简傲,不愿在朝供职,改授扬州六合县丞。
因嗜酒误事,受人弹劾,被解职。
其实,他并不看重官职,故感叹道:“网罗在天,吾且安之。
”时隋末大乱,他常和隐士仲长子光在一起饮酒赋诗,养鸟等均有研究。
王绩性情旷达,嗜酒如命。
唐武德八年(625),朝廷征召前朝官员,王绩以原官待诏门下省。
按照门下省例,日给良酒三升。
其弟王静问:“待诏快乐否?”回答说:“待诏俸禄低,又寂寞,只有良酒三升使人留恋。
”待中陈叔达闻之,由三升加到一斗,时人称为“斗酒学士”。
贞观初,太乐署史焦革善酿酒,王绩自求任太乐丞。
后因焦氏夫妇相继去世,无人供应好酒,于是弃官还乡。
回到东皋后,他把焦革制酒的方法撰为《酒经》一卷;又收集杜康、仪狄等善于酿酒者的经验,写成《酒谱》一卷。
王绩的诗词
王绩的诗词王绩,是唐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
他的诗词作品卓越而非凡,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艺术表达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一篇关于王绩的诗词的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王绩,字子安,生于唐朝初年,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被誉为“文学宗匠”。
王绩尤其擅长写诗,其作品凭借着深厚的学识、文化素养和灵感,成为了唐朝文学的瑰宝。
王绩的诗词作品主题广泛,既有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的个人抒情诗,也有咏物、写景和议论社会风俗的篇章。
他的诗词语言清新流畅,意境深远,表达着他内心的感慨和对世界的独到见解。
王绩的诗词以其丰富的意蕴和深邃的思考而著称。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表达了他对世事变幻、人生无常的洞察力。
例如,他的《送别》一诗道出了离别之苦和别离后的思念: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以描写离别之情为主线,通过动情的描写表达出诗人深深的思念和不舍之情。
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画出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更替,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则寄寓了人生的希望和生生不息的精神。
王绩的诗词作品还经常以细腻的描写传递情感和营造氛围。
他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就展现了他真挚而细致的情感描写: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以诗人秋夜时光中的静谧环境为背景,以凝重、冷清的氛围描绘出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思考。
而以“银烛秋光冷画屏”描绘了夜晚的寒冷和宁静,以“轻罗小扇扑流萤”表现了夜晚的华美和神秘。
最后,通过描写“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表达出诗人对神话中牵牛织女饱含渴望的思念。
除了情感描写外,王绩的诗词作品还经常以咏物的形式表达他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
在他的《鹿柴》一诗中,他借助描写鹿柴的形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首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鹿柴的寂静、深入和青苔的照耀,表现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深思。
春庄酒后王绩赏析
春庄酒后王绩赏析摘要:1.春庄酒后的背景介绍2.王绩的文学成就3.王绩的赏析方法4.王绩的诗歌艺术特点5.对王绩的评价正文:【1.春庄酒后的背景介绍】春庄酒后是唐代诗人王绩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王绩是唐代初期的文学家,生活在公元698 年至759 年,他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
春庄酒后这首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春天田园生活的美好景色,展现了王绩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2.王绩的文学成就】王绩是唐代初期的文学家,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为主题,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自然之美。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优美,富有音乐性和韵律感。
他的代表作品有《山中》、《田园乐》等,这些作品都以自然为主题,表达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3.王绩的赏析方法】赏析王绩的诗歌,首先要理解他的诗歌主题和情感,然后分析他的诗歌形式和语言技巧。
王绩的诗歌主题以自然为主,情感真挚热烈,形式上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为主,语言上以清新自然、简练优美为特点。
通过分析这些方面,可以深入理解王绩的诗歌艺术。
【4.王绩的诗歌艺术特点】王绩的诗歌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题上,以自然为主,表达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二是情感上,真挚热烈,充满了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三是形式上,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为主,结构紧凑,韵律优美;四是语言上,清新自然,简练优美,富有音乐性和韵律感。
【5.对王绩的评价】王绩是唐代初期的文学家,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为主题,表达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优美,富有音乐性和韵律感。
他的代表作品有《山中》、《田园乐》等,这些作品都以自然为主题,表达了他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王绩:一位优游田园的醉鬼隐士,心中有诗有酒却无远方的初唐诗人
王绩:一位优游田园的醉鬼隐士,心中有诗有酒却无远方的初唐诗人王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学文学史的都知道,诗进大唐,并不是先讲“初唐四杰”,而是有个前缀的,首先要讲的是唐朝第一位诗人王绩,而那“四杰”中大名鼎鼎的王勃,则是他的侄孙。
王绩是被誉为大唐律诗的奠基人,他的声名并不十分地响亮,但他的诗却是满满的唐诗“正声”,似乎唐朝律诗早就是很成熟的载体了,完全没必要还要经历“四杰”的过渡,还要借力陈子昂激昂的召唤,一直到“沈宋”之时方才定型。
作为举例,必定是王绩最负盛名的代表作《野望》了,这首诗不仅在意象上放在盛唐一堆顶级律诗中都毫不逊色,而且,对平仄整饬而言亦是绝佳之品;所以,这首诗作为唐代律诗的先锋,那便是《三国演义》中的关羽,而不是凑数的廖化。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这首诗是王绩归隐后,登东皋而远望,一抒胸中之落寞之情所作,他将四周萧瑟怡静的景色,同心中的孤独相结合,美景衬映着惆怅,使整首诗在唯美的秋色中,弥漫着一种淡淡的伤感。
不知何归为情,秋阳含金为色,群山晚霞为静,牧人猎马为动,知已无人为感,采薇而歌为声,宛如一幅动静声色俱全的《山家晚秋图》;而这最后的商遗不事周,采薇入首阳,则道出了诗人内心欲效先贤的高洁。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河汾人,即今山西万荣人,出身官宦世家,一生郁郁不得志,隋唐之际,三仕三隐,隋时曾任扬州六合县丞,秘书省正字等职;入唐后,以原官待召门下省,后弃官隐居于故乡东皋村,年约60岁时逝世。
王家可是史上有名的世家大族,是正宗的簪缨门第,数代为官,王绩的兄长王通乃隋末大儒,后世理学的开创者;王家富裕且文风儒雅,所谓“地实儒素,人多高烈”便是实情。
出生在这样的家族,王绩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史载其自幼聪明,童蒙便诵《春秋》,15岁时游历长安,被权臣杨素赞为“神童仙子”。
及长,博学多才,学识超人,他不仅能弹得一手好琴,而且还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当然,他最出色的还是诗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 就
0殷 丽萍 杨 肇文
“ 贞观 文坛 上 ,诗 文 的 内容和 风格 卓 然不 群 者属 王 认 为 ,偏颇 在 于 没 能准 确 地 看 待 王绩 的 隐居 。若 能 准确 地 看
入 “ 唐之正脉 ,免去 了创作 “ 类书式 的诗 ”这 等俗事,方 家贫又赴选入仕,任太乐丞,焦革故去,无意宫门,辞官还 自撰 墓 志 》 中提 到 : “ 高 才 能如 “山间溪 畔的一束迎春花 ,最先感知 了唐 代文学的春 乡 ,躬 耕 东皋 。他 的 一生 ,在 《
绩 。 ”郭 预 衡 先 生 的 评 论 是 非 常 中 肯 的 。想 来 在 浓 墨 艳 丽 待 王绩 的 隐 居 ,也 就 能准 确 地 理 解 王绩 诗 文 中 的 “ ” 了 。 意
中,独 具清新淡远者 ,是何等清雅 脱俗 。对此 ,翁方纲在
关于 王 绩 的 隐居 , 《 旧唐 书》 书 中记 : “ 嗣 宗傲 世佯 阮
化,与真率清新 、韵趣高远的诗歌相去甚远 ;唐太宗还组织 人召平隐居青 门种瓜 自给 ,想学晋时董京藏身白社,以伺机 解 了房玄龄 、魏徵 、岑文本 、许敬宗等第一流人才忙于编 “ 兔 报 国 时 机 ,他 更 想 学 子 贡 当 年 “ 纷 霸 越 ”, 学 周 时最 欲 释 身在 江湖 之 上 ,心游 魏 阙之 园册子 ”,这种类 书的编纂,供 当时宫廷诗人采集 典故词 “ 难 存周 ”,言 明 自己 “ 藻, “ 造成一时期内若干毫无性灵的类书式的诗 ”, “ 采事 下 ”, 想 为 国排 难解 纷 、有所 作 为 的 壮志 。王 绩 的第 二 次 出 欣逢天地初 ”, 而忘意”,这样的诗 ,离诗的真谛相去甚远。看来 ,唐太宗 仕 ,是在武德五年,唐帝国 已经建立,从 “
《 石洲诗话 》 ( 卷二 )中也谈 到: “ 王无功 以真率疏浅 之 狂 ,王 无 功 嗜酒 放 荡 ,才 不足 而 智 有余 ,伤 其 时而 晦 其 用, 格 。入 初 唐诸 家 中 ,如鸾 凤 群 飞 ,忽 逢 野 鹿 ,正 是 不 可 多得 深 识 之 士 也 。 ” “ 其 时 而 晦 其 用 ”, 是 他 隐居 的 主 要 原 伤 三仕 三 隐 ”,每 一 次 出仕 的 原 因不 全 明 ,可 也。”然而,翁方纲也流露 出了一句 “ 然非入唐之正脉”的 因 。 王绩 一 生 “ 每 一 次 归 隐的 原 因 从现 存 诗 文 中是 多 少可 探 知 一 二 的 。王 绩 遗 憾 之 言 ,颇 能 留给 后 人 诸 多 的深 思 。 我 认 为 , 王绩 不 入 “ 之 正 脉 ” ,恰 是他 的诗 文 能在 当 有一首 《 唐 晚年叙志赠翟处士》,是王绩晚年 回顾生平之作。 弱龄 慕 奇 调 , 无事 不 兼 时走 出 “ 六朝绮艳诗风 ”的阴霾 ,而 以 “ 清新质朴”诗风戛 在 诗 中,我 们 看 到 王绩 少 有抱 负 , “ 修。望气登重 阁,占星上小楼 。明经思待诏,学剑觅封侯 。 戛独立的一个先决和有利的条件;他的不入 “ 唐之正脉 ”, 达 以疏野 淡远 自成一格,恰是他卓然不群、清雅脱俗的一个很 弃孀 频 北 上 ,怀 刺 几 西游 ” ,看 来 儒家 “ 则兼 济 天 下 ” 的 好 的 印证 。唐代 开 国后 的近 五 十 年里 ,文 学始 终 着 “ 六朝 锦 济世思想对王绩影响很深。隋炀帝大业 中,除秘书正字,却 端 不 适 色 ”,诗风 “ 沿其卑靡浮艳之习,匀栉字 比,非古非律,诗 因不 愿 “ 簪 理 笏 ” “ 乐在 朝 ” ,追 求 一 种 “ 性 ”的理 之 极 衰 也 ”, 恰 如 闻 一 多 先 生 所 说 的 , 这 初 唐 文 学 的 五 十 想 生 活 , 于是 请任 外 职 ,任扬 州 六 合 县 丞 ,官 小位 卑 ,就 简 年, “ 说是 唐 的 头 ,倒 不 如 说是 六 朝 的尾 ”, 在这 样 的 文 学 傲 喜 酒 ,屡 遭 勘 劾 。 适 逢 大 业 末 天 下 即 将 大 乱 , 于 是 自叹 氛 围里 ,不 入 “ 之 正脉 ”乃是 万 幸 。入 了 “ 唐 唐之 正脉 ”, “ 罗 高 悬 , 去 将 安 所 ” ,托 以风 疾 , 弃 官 归 里 。 隋季 版 网 荡 , “ 日少 而 乱 日多 ,虽 草 衣带 索 ,罕得 安 居 。当其 时 , 治 就很难拔 出流俗 、独标异格了。 初唐时的 “ 唐之 正脉 ”,是 以养尊处优的宫廷诗人为主 远 钓弋 者 ,不走 山而 逃海 ,斯 德而 隐者 矣 。 自王 君 以下 ,幽 流 ,唐 太宗 本 想 “ 内兴 文 事 ”来 推进 文 学 的 发展 ,没想 到推 人 间 出 , … … 挂 冠 引 退 , 往 往 见之 ” , 由此 看 来 , 时 逢 丧 非 进了 “ 宫体诗 ”的发展,君 臣唱和、应制奉答 、宴会赋咏之 乱 ,有 志 之 士 “ 复 昔 追 求 ” , 自是情 理 之 中 。 王 绩 也 是 失 作 , 以颂德为 能事,藻饰雕琢 ,偶对流于板滞 ,结构程式 “ 路 青 门 隐 ,藏 名 白社 游 ”,表 明 自己政 治 失 意 ,想 学 汉
在 某 种 程 度上 影 响 了唐 代 文 学 的快 速 发展 也 难怪 闻一 多 先 可 知 王 绩对 久 乱 之 后 的太 平 治世 是 满 意 的 ,这 时 他被 征召 , 生会这样评论唐太宗: “ 假如他是有眼力的话,恐怕当日撑 为 前 扬 州 六 合 县 丞 待 诏 门 下 , 官 位 虽 低 , 有 三 升 美 酒 的 俸 持 诗坛 的 台面 的 ,是 崔信 明 、王绩 、甚 至 王梵 志 ,而 不 是 虞 禄,颇为惬意,可是贞观初 因兄王凝得罪了长孙太尉, “ 王 氏兄 弟 皆抑 而 不 用 ” ,在 此境 况 下 ,退 隐是 良策 。贞 观 中 因 世 南 、 李 百药 一 流人 了。 ”想 来 也 有道 理 。 王绩 还 真 是幸 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