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赤枯病防治技术

合集下载

水稻赤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赤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赤枯病的发生及防治水稻赤枯病是水稻上常见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水稻赤枯病的发生原因、症状表现以及防治方法。

一、发生原因水稻赤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是由赤链孢菌和红根霉引起。

赤链孢菌是一种丝状真菌,它寄生在土壤中,通过种子、稻田残留物和病害植株传播,也可以通过土壤中的孢子感染植株。

红根霉是一种有性生殖的真菌,它通过风雨传播孢子,感染水稻。

二、症状表现1.根系症状:赤链孢菌感染后,水稻的根系会出现红褐色的病斑,逐渐扩大,最终导致根系部分或全部腐烂。

红根霉感染后,根系会变为淡黄色,逐渐褐化,形成红褐色的坏疽。

2.地上部症状:赤链孢菌感染后,水稻的叶片会出现黄化、枯死和焦枯的症状,最终导致全株枯死。

红根霉感染后,水稻叶片出现黄化、枯萎和脱粒的症状,若病情严重,整株水稻会被感染。

三、防治方法1.合理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田间秸秆和残株,减少病原菌的孳生源。

2.良好排水:水稻赤枯病在高湿环境下易于发生,因此保持良好的排水条件能够减少病害的发生。

如果土壤排水不良,应及时疏通排水沟,并合理控制灌溉水量。

3.合理施肥:施肥应遵循精施、分施的原则,避免过量的氮肥施用,以防止水稻过于繁茂,增加病害的发生的机会。

4.病害预测和预警:通过根据病害发生的阈值和预测模型,及时预测和预警病害的发生,然后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减少病害的损失。

5.药剂防治:赤链孢菌可以使用活性成分为菌盐的药剂进行防治,如波尔多液等。

在病害发生初期,可以进行喷雾,每7-10天一次,连续喷雾3-4次。

红根霉可以使用三唑酮等药剂进行防治。

喷雾时应注意喷药时间和药剂浓度的控制,避免对水稻产生伤害。

6.选用抗病品种:选用具有抗病能力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可以大大降低病害的发生。

抗病品种一般具有耐寒、抗虫、抗逆性能较强,适应性广等特点。

总结:水稻赤枯病是一种危害较大的病害,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我们应该从田间管理、施肥、排水、病害预测和预警等方面进行综合防治。

水稻赤枯病用什么药?水稻赤枯病防治方法

水稻赤枯病用什么药?水稻赤枯病防治方法

水稻赤枯病用什么药?水稻赤枯病防治方

赤枯病是水稻种植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受害病株叶片上将出现大小不等的赤褐色铁锈状斑点,严重者可致使全叶枯死,影响水稻种植的产量和品质,需及时防治。

而一旦发现水稻赤枯病可选择喷施万家宝500-600倍液进行防治。

那么,水稻赤枯病该如何防治呢?现将水稻赤枯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精耕细作,提高土壤熟化程度
前茬收获后及时耕翻晒垡。

土质差的要调换客土,种好绿肥增施厩肥、土杂肥,促使土壤形成圆粒结构,发挥土壤潜在肥力。

二、合理施肥,提高基肥质量
多施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绿肥,秸秆还田的田块,最迟在插秧前10天翻灌,且每亩撒施生石灰50kg,以加速绿肥及秸秆腐烂分解;也可先将绿肥或秸秆进行沤制后再还田。

三、加强田间管理,改进栽培措施
采用培育壮秧、抛秧、浅水勤灌等栽培措施,提高田间排灌系统
标准,减少水、肥渗漏,适时搁田和追肥。

四、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稻株抗病能力
对缺钾土壤,应补施钾肥,适当追施速效氮肥;施用有机质过多的发酵田块,应立即排水,每亩施石膏2--3kg后耘稻露田、晒田;低温阴雨期间,及时排掉温度较低的雨水,换灌温度较高的河水。

对已发生赤枯病的田块,应立即搁田,在追施氮肥的同时,结合配施钾肥,随后耘田,促进稻根发育,提高吸肥能力。

也可喷施1%浓度的氯化钾液或0.2%的磷酸二氢钾液。

【本人结语】做好水稻赤枯病的防治工作,是实现水稻种植产量效益的关键,当引起重视。

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水稻赤枯病的防治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稻赤枯病的症状表现 水稻赤枯病的防治方法 - 种植技术

水稻赤枯病的症状表现 水稻赤枯病的防治方法 - 种植技术

水稻赤枯病的症状表现水稻赤枯病的防治方法-种植技术水稻赤枯病,又称铁锈病,俗称熬苗、坐蔸。

在水稻的分蘖期容易发生。

此病一旦发生,会造成稻苗出叶慢,分蘖迟缓或不分蘖,株型簇立,根系发育不良,叶片功能受损,致使水稻后期早衰,严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可达30%以上。

近几年赤枯病在北林区部分乡镇有不同程度发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及时诊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防治是关键。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水稻赤枯病的症状表现水稻赤枯病的防治方法。

一、症状表现病害一般在水稻分蘖初期开始发生,分蘖盛期达到发病高峰。

受害植株矮小,分蘖少而小,心叶窄挺,老叶黄化。

初期叶片略呈暗绿色或深绿色,随后基部老叶尖端先出现褐色小点,病斑进一步发展,成为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形铁锈状斑点,病斑逐渐增多、扩大,聚合成斑块或条状,叶片由叶尖向基部变褐枯死,由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蔓延,严重的全株只留下少数新叶保持绿色,远望似火烧状,叶鞘发病和叶片相似,产生赤褐色小斑点,以后枯死。

拔取病株,可见根部老化、发黄,呈赤褐色、软腐状,白根极少,严重的变黑腐烂,植株僵苗不发。

二、发病类型经过调查,我们当地赤枯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土壤缺钾型。

赤枯病是土壤环境、栽培管理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发病内因主要是稻株缺钾。

钾主要以水溶性的形态存在,在秧苗体内具有高度的移动性。

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秧苗根系对钾的吸收减少,营养比例失调,钾、氮平衡被打破,稻株体内钾含量不足,秧苗基部老叶中的钾转移到新生叶片中再利用,而下部老叶则表现出褐色的锈斑。

2.、植株中毒型。

土壤中含有大量还原性物质如硫化氢、二价铁、甲烷等有毒物质毒害根系所引起,阻碍根系呼吸和养分吸收。

此类型多发生在长期淹水的深泥田,长期灌深水缺氧,通透性差和施用过量未腐熟有机肥的田块,水稻吸收这些还原性物质中毒,导致水稻难返青,或返青后秧苗直立,几乎无分蘖,叶尖先向下褪绿,叶片中脉周边黄化,并长出红褐色黑斑,甚至腐烂,有类似臭鸡蛋气味。

水稻赤枯病的防治方法

水稻赤枯病的防治方法

水稻赤枯病的防治方法
水稻赤枯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对水稻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稻赤枯病的防治方法:
1.选择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种植,可以减少赤枯病
的发生。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赤枯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2.病源消毒:在种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杀死携带
病菌的种子。

可以使用稀释的酒精或漂白粉溶液对种子进行浸泡消毒。

3.合理耕作措施: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可以减少赤枯病的发生。

包括及时疏松土壤,排水良好,避免积水,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4.病害监测和预警:定期巡视田间,发现病害症状应及时收集,并向专业机构报告,以便及早采取防治措施。

5.药剂防治:在病害发生初期,可以采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常用的药剂包括代森锰锌、石硫合剂、扑克胺等。

使用药剂时应按照说明书的使用方法和剂量进行施药。

6.生物防治:可以利用一些可以抑制病原菌生长和繁殖的生物
控制剂进行防治,如拮抗菌、生物有机肥等。

7.旋作和轮作:通过合理的旋作和轮作,可以减少病原菌在土
壤中的积累,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需要注意的是,防治水稻赤枯病时应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避免单一措施应用,以提高防治效果。

另外,及时进行病害监测和预警也是重要的防治措施,可以及早发现病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水稻赤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赤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赤枯病的发生及防治水稻赤枯病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病害,可以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从赤枯病的发生原因、病害特征和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赤枯病的发生原因1. 气候条件:赤枯病主要在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下发生。

高湿度和高温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和侵染。

2. 病原菌:赤枯病的病原菌是赤枯链格孢菌。

病菌生活在土壤和植株残体中,可以通过种子传播,也可以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

3. 水稻品种:不同水稻品种对赤枯病的抗性不同,一些抗性较差的品种更容易受到感染。

二、赤枯病的病害特征1. 叶片病斑:感染后,水稻叶片上出现淡绿色或黄色的小斑点,渐渐扩大并融合成大斑,颜色变为红色。

叶片上的病斑逐渐褪色并形成明显的裂纹,最终干枯。

2. 病穗:感染后,水稻的穗部也会出现红色病斑,穗部发育不良,产量明显减少。

3. 根部:赤枯病使水稻的根系受到破坏,导致水稻根系生长不良,株高矮小,易倒伏。

三、赤枯病的防治方法1. 种植抗性品种:选择对赤枯病抗性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目前,有一些抗赤枯病的水稻品种已经被培育出来。

2. 流行病学调控:根据赤枯病的流行规律,采取适时的田间管理措施,如错开种植期、减少密植、加强排水等,降低病害的发生。

3. 种子处理:将种子浸泡在抗生素溶液中进行消毒处理,可以减少种子传播的赤枯菌数量,降低病害的发生。

4. 施肥管理:适量施用有机肥和矿质肥,保证水稻的养分供应,增强植物的抵抗力,减轻病害的发生。

5. 生物防治:使用天敌、拮抗菌等微生物来阻断赤枯病病原菌的侵染,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6. 农药防治:如果病害严重,可以用农药进行防治。

常用的农药有多菌灵、脒菌王等,但是使用农药需要遵循使用规定,防止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赤枯病是水稻栽培中常见的病害之一,防治赤枯病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科学管理田间、种子处理、施肥管理、生物防治和农药防治等。

通过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减少赤枯病的发生,保障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水稻赤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赤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赤枯病的发生及防治【摘要】水稻赤枯病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病害,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

赤枯病的病原是水稻枯萎病菌,具有明显的病情特点,包括叶片出现黄斑和枯黄、穗部鳞片变色等。

赤枯病的主要发生原因包括土壤贫瘠、连作随田等。

为了有效防治赤枯病,可以采用化学防治措施,如喷洒杀菌剂。

生物防治也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可以利用天敌昆虫、生物杀菌剂等进行防治。

总结水稻赤枯病的防治工作,应加强病害监测和预防措施,提高农民防治意识。

未来水稻赤枯病防治的展望是通过科学技术创新,发展更有效的防治方法,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

【关键词】水稻赤枯病、病原、病情特点、发生原因、防治方法、化学防治、生物防治、防治工作、展望。

1. 引言1.1 水稻赤枯病的概述水稻赤枯病,是由溶胶菌属(Xanthomonas)细菌引起的一种水稻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出现黄色或褐色条纹,最终导致叶片枯黄而死亡。

这种病害在水稻种植中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影响,是值得重视的病害之一。

水稻赤枯病主要发生在气候潮湿、温度高的环境中,如雨季、水稻生长期间。

病原菌通过叶片上的气孔、伤口等途径侵入水稻植株,引起病害发生。

赤枯病的防治工作包括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两大方面,化学防治方法主要是利用杀菌剂进行喷洒,生物防治则是通过引入对抗病原菌的有益微生物或利用植物抗病素来控制病害的发生。

水稻赤枯病的防治工作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有效的防治方法能够减少病害对农作物的危害,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未来,在科技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水稻赤枯病的防治工作将会得到更多有效的手段和技术支持,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

2. 正文2.1 赤枯病的病原和病情特点赤枯病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由真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

该病在水稻生长期间主要发生在叶片、叶鞘和穗部,特点是引起水稻植株叶片出现黄化、褐化和枯死的症状。

初期病斑呈灰色小斑点,后期病斑扩大融合,形成大片黄褐色病斑,最终导致水稻植株生长受限,影响产量和品质。

水稻赤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赤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翎 l蝻 l醇 女 崭 油 雠 , 螂 女 、 } r § 液 镰 燃 , 偾 R 化 ∞ } 劲 3 , 节 辩 环 保 ± # 目 代 ∞ 连 # 抖 气一 , 达0 虚 ^ 螂 够 猕 鲫左利{ 。 5右 朝黼 婀府 费 欢 。 者 迎 瀚 舾 lc 50 8田酿 * 蜊& 。 记 I l 8 酉 m 塔 辨 俐 拄 鼽 删 彻 5I 安耩 鹄7 3 大
三 、 治 对 策 防 细. 呈黄褐 色或 暗褐 色. 表皮层 根 防 治 水稻 赤 枯 病 。应 采取 综 呈水 浸状 透 明 。 毛 少 且 易脱 落 合 措 施 , 根 以预 防 为 主 , 并根 据 不 同 2植 物 中毒 型 : . 因土 壤 中含 发 生 类 型 进 行 防 治 , 有大量还原性化 学物质 .如二 价 1精 耕 细作 : 高 土壤 熟化 . 提
起 僵 苗 .严 重 阻碍 水 稻 的 正 常 生
长发 育

3 低 温 诱 发 型 : 类 型 是 因 . 此 长 期 低 温 阴 雨 天 气 影 响 水 稻 内

及 吸 肥 能 力 而发 病 在 低 温
因是 稻 株 体 内钾 含 量 不 足 .
水 稻 赤 枯 病 是 一 种 常 见 的 水 铁 、 化 氢 等 毒 害 稻 根 . 稻 根 变 硫 使 稻 生 理 性 病 害 .在 水 稻 分 蘖 期 容 黑 . 重 时 出 现 坐 蔸 该 类 型 多 发 严
易发 生 该 病 一 旦 发 生 . 会 造 成 生 在 深 泥 田 、 长 期 深 灌 和 施 用过 就 稻 苗 出叶 慢 、 系发 育 不 良等 . 量 未 腐 熟 有 机 肥 的 田块 根 引
晚荸荠 高产 栽 培 技 术
种植 墨早 . 中熟 的早稻 品种 , 以能 保 证 荸 荠 在 7月 底 以 前栽 植 完 成

水稻赤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赤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赤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赤枯病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病害,主要由水稻赤枯病菌引起。

该病在水稻生产中造
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及时发现和有效防治水稻赤枯病对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
意义。

水稻赤枯病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 气候因素:高温多湿是水稻赤枯病菌生长繁殖的有利条件,夏季的高温多雨时期
是此病的高发季节。

2. 耕作管理因素:不合理的浸水和排水措施,过量使用氮肥、磷肥和钾肥等化肥,
以及断续干湿的耕作方式都会增加赤枯病的发生风险。

3. 水稻品种:某些水稻品种对赤枯病菌有较强的抗性,而某些品种则容易感染。

针对水稻赤枯病的防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选择抗病品种:选用对赤枯病菌具有较强抗性的水稻品种,能够有效降低病害发
生的风险。

2. 合理施肥:避免过量使用氮肥、磷肥和钾肥等化肥,以免造成水稻生长过旺,增
加感染的机会。

合理施肥不仅有助于减轻病害发生,还有助于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3. 做好水田管理:合理调控田间水位,避免长时间的积水或干旱,保持适宜的湿度
有利于防止病菌的生长繁殖。

4. 发现病株及时处理:一旦发现患有赤枯病的水稻植株,应立即将其连根拔掉,并
进行焚烧处理,以防病害的进一步扩散。

5. 喷药防治:针对高发季节,可以采取喷洒杀菌剂的方法进行防治。

选用对赤枯病
菌具有较好杀灭作用的杀菌剂,并在病害高发阶段进行定期喷药。

水稻赤枯病的防治需要综合施策,通过合理的耕作管理、选择抗病品种和喷药等方法,有效控制和减少赤枯病的发生,以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水稻赤枯病的防治

水稻赤枯病的防治

发掘新的抗病资源 积极寻找对赤枯病具有更强抗性 的水稻品种或基因资源,为培育 抗病新品种奠定基础。
研发新型生物农药 加大对生物农药的研发力度,寻 找对赤枯病具有高效、低毒、低 残留的生物农药,降低化学防治 对环境的影响。
THANK YOU
03
水稻赤枯病的防治策略
选用抗病品种
抗病性强的品种
选择经过育种手段培育出的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有效降低赤枯病的发生风险。
多样性种植
在水稻种植区,通过多样性种植,避免单一品种的种植,降低病害的流行和发生 。
农业防治措施
控制田间温湿度
通过合理的水肥管理,避免稻 田过于湿润,降低田间的湿度 和温度,不利于病原菌的生长
特性描述
稻赤霉菌是一种土壤习居菌,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形成厚垣孢子等结构度过 不良环境。该菌能侵染水稻的根、茎基部,导致植株枯黄、死亡。
病害循环
初侵染源
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厚 垣孢子在病稻草、病田土 壤中越冬,成为次年的初 侵染源。
传播方式
稻赤霉菌通过气流、雨水 、灌溉水、昆虫等多种途 径传播,从伤口或自然孔 口侵入寄主。
危害程度
• 品质下降:病粒色泽暗淡,加工品质降低,市场价 值受损。
以上是对水稻赤枯病的简要概述,包括病害的定义、症 状以及分布与危害。为了有效防治水稻赤枯病,需要充 分了解其特点,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02
水稻赤枯病的发生规律
病原菌及其特性
病原菌种类
水稻赤枯病由真菌引起,主要病原菌为稻赤霉菌(Rhizoctonia solani)。
茎部症状
茎部受害后,出现红褐色 条纹,严重时导致茎部枯 死。
穗部症状
病穗短小,颖壳变色,易 碎,内部籽粒秕瘦或变为 深褐色。

水稻赤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赤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赤枯病的发生及防治水稻赤枯病是一种由真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水稻病害。

该病害主要侵害水稻的叶片、茎秆和穗部,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下面将详细介绍水稻赤枯病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一、发病特点及病原菌1. 发病特点:水稻赤枯病在水稻生长稗期到乳熟期发生最为严重。

初期病斑多为潮湿的褐斑,后期病斑表面出现小黑点,病斑扩大融合,形成大块的不规则灰褐色病斑。

感染穗部的病斑会导致穗部凋落、稻谷颗粒变小、产量减少。

2. 病原菌:水稻赤枯病的病原菌为Magnaporthe oryzae,也称稻瘟病菌。

病原菌在土壤中、稻草、秸秆等病残体中都能存活,并通过风、水、虫传播。

病原菌进入水稻植株后,会在植株内部繁殖,使植株发生病变。

二、发病环境因素水稻赤枯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以下是一些影响发病的主要环境因素:1. 高温高湿:水稻赤枯病在高温(25-30摄氏度)和高湿(80%以上)的条件下,病斑扩展迅速,病害发生最为严重。

水稻生长期间,特别是生长稗期到乳熟期,需要注意加强通风、避免高温高湿的环境。

2. 高氮肥:过量施用氮肥会造成水稻植株的氮素过多,使植株积氮过多,易发生激素平衡失调,从而降低了平衡机制对赤枯病的抗性。

在施肥时应注意适量施氮,避免过量施肥。

三、防治方法1. 病害防治措施:水稻赤枯病的防治主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1) 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性强的水稻品种是防治水稻赤枯病的首要措施。

目前,育有高抗性的水稻品种已经在种植上进行推广。

(2) 农田管理:加强田间管理,保持土壤湿润而不过湿,合理施肥,避免过量施氮。

及时清除秸秆和病残体,减少病源的滋生。

(3) 化学防治:在水稻生长期间,可使用农药进行化学防治,如喷施有机膜剂或杀菌剂。

但需要注意合理使用,按照药剂的使用说明进行使用。

2. 生物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是一种环境友好、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

(1) 使用拮抗菌:拮抗菌是一种能够抵抗病原菌的菌种。

水稻赤枯病的症状及防治

水稻赤枯病的症状及防治

水稻“赤枯病”的症状及防治水稻坐蔸即是水稻“赤枯病”,是水稻生产上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

水稻坐蔸后对产量的影响很大,一般可造成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50%以上。

据调查,常年发生坐蔸面积,约占水稻种植面积10%左右。

今年3月下旬以来出现阴雨连绵,雨日增多、光照严重不足、气温时高时低等异常气候,加之部分稻田管理不当,水稻坐蔸现象较常年偏重。

引起水稻坐蔸的原因比较复杂,往往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发病后防治见效缓慢。

但是,防与不防产量明显不一样。

为了给农民朋友提供防治技术帮助,现将水稻坐蔸类型、症状与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坐蔸类型及症状水稻秧苗在移栽后生长状况不正常,表现为稻株簇立,叶片僵缩变小。

叶色返常,有的出现赤褐色斑点或呈赤红色。

生长停滞,分蘖很少发生,根系生长受阻等现象,通称为坐蔸,有的群众又称之为“下涝”。

水稻坐蔸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1、冷害型多发生在烂泥田、深脚田、冷浸田、背荫田,这类田因长期淹水,泥温低,当遇连续低温寡照天气时,更加剧了秧苗坐蔸的发生。

其症状表现为栽后迟迟不返青,出叶分蘖迟缓,不长新根,根系老化、变软,呈褐色或黑色,脚叶发黄,叶尖多伴有褐色针状不规则斑点或叶尖干枯。

2、缺素型由缺乏某种营养元素导致秧苗生理代谢受阻而引起,主要是缺磷、钾、锌。

症状表现:①缺磷的稻田,返青分蘖初期秧苗生长缓慢,迟迟不发蔸,植株变矮,新叶暗绿色,老叶灰紫色叶片直立与茎夹角小,鞘长叶短,根系细弱,软绵,无弹性,分枝很少,根褐黑色,秧窝呈簇状,叶片暗褐色,秧苗新根少,根系细弱;②缺钾的稻田,栽后一个月发病高峰,病叶尖出现赤褐色斑点,并从老叶向新叶扩展,形成赤褐色斑或条块,有的品种叶色赤褐,不生任何斑点,全株变深红,只有少数叶片淡绿色,不长新根,易成黑色甚至腐烂,缺钾常与冷害并发,形成坐蔸,通常称为生理性赤枯病;③缺锌的田块,秧苗返青后,就开始发生,一般栽后20天发病高峰,表现叶片的叶尖干枯,在叶片中部出现褐色锈斑,进而从下到上叶片陆续出现锈斑,并逐渐扩大,叶片老化。

水稻赤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赤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赤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赤枯病是由赤枯病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水稻病害。

赤枯病菌病原菌主要为赤枯病
菌属的赤枯病菌。

它主要通过水,土壤,种子和农具等途径传播,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造
成很大的损害。

水稻赤枯病主要在水稻生育期的秧苗期和拔节期发生。

其发病的根本原因是引起水稻
的生理变化,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

当水稻遭受逆境或受到感染时,赤枯病菌就会迅
速繁殖并侵入植株内部,引起植株的水分和营养供应受限,导致生长发育异常,出现不同
程度的叶片黄化、枯死和直根枯死等症状。

对于水稻赤枯病的防治,首先要注意良好的田间管理措施。

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合理
施肥、浅室充足、尽量减少连作、注意病虫害及杂草的综合防治等。

及时清除病株和病残茬,减少病源的侵害,有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

病田要实施消毒处理,灭菌剂或消毒草酸钙、石灰等用于对污染的土壤进行消毒处理。

消毒处理后,再用新土覆盖田块,形成新土与病土的分离层,阻断赤枯病菌的传播途径,
减少病害的发生。

应注意调整种植时期,合理安排水稻的生长周期,避开赤枯病高发期,以减少病害的
发生。

还可以选择抗病性好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提高水稻的抗病性,减少病害的发生。

药剂防治也是水稻赤枯病的重要防治措施。

可以选用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农药进行防治,如环菌灵、克赛等。

在发病初期,可喷洒农药进行防治,通过杀灭病菌,减少病害的
发生。

水稻赤枯病是一种严重威胁水稻生产的病害,通过科学的田间管理措施和药剂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保证水稻生产的稳定发展。

水稻赤的枯病及防治技术

水稻赤的枯病及防治技术
加强科研机构和高校与农业生产者的合作,推广 先进的防治技术和理念。
引进新技术
引进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如智能灌溉、无人机植 保等,提高防治效率和效果。
绿色发展
注重生态环保,推广绿色农业,减少化学农药的 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THANKS
感谢观看
水稻赤的枯病及防 治技术
目 录
• 水稻赤枯病概述 • 水稻赤枯病的危害与症状 • 水稻赤枯病的发生规律 • 水稻赤枯病的防治技术 • 水稻赤枯病的防治实践与案例分析
01
CATALOGUE
水稻赤枯病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水稻赤枯病是一种由于缺钾所引起的水稻生理性病害,也称为“赤脚病”。
症状
水稻赤枯病主要发生在苗期至分蘖期,表现为叶片颜色变深,呈赤褐色,且叶 尖及叶缘也呈现赤褐色。分蘖受到抑制,植株矮小,根系发育不良,易早衰倒 伏。
的发生和危害。
02
案例二
某地区通过增加有机肥和改善土壤酸碱度等措施,提高了土壤肥力和透
气性,显著减少了赤枯病的发生和危害。
03
分析
以上两个案例表明,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水稻赤枯病的发生
和危害。同时,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应因地制宜地制
定适合当地的防治措施。
防治技术改进与展望
加强科研合作
03
CATALOGUE
水稻赤枯病的发生规律
病原菌与传播途径
病原菌
水稻赤枯病主要由真菌引起,其中以由缺钾引起的生理性赤枯病最为常见。
传播途径
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病主要通过土壤传播,病菌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侵染健康的水稻。
流行因素与条件
流行因素
水稻赤枯病的流行与气候条件、土壤环境、品种抗性以及耕作制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水稻赤枯病的防治方法

水稻赤枯病的防治方法

水稻赤枯病的防治方法水稻赤枯病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病害,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防治水稻赤枯病,农民应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一、合理选择品种选择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是预防水稻赤枯病的首要措施。

比如选用抗病性较强的水稻品种如“京优二号”、“京优九号”等,这些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能够有效抵御赤枯病的侵袭。

二、清除病灶发现病株后,应及时将其拔掉并烧毁,避免病原菌扩散。

同时,要及时清除田间地头的病株,减少病原菌的存活和传播。

三、合理施肥水稻赤枯病与水稻的养分状况密切相关。

因此,在施肥过程中要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水稻生长需求进行合理施肥。

特别是钾肥的施用,可以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减轻病害的发生。

四、合理灌溉合理的灌溉管理对于预防水稻赤枯病也起到重要作用。

应根据水稻的生长需水量,合理控制灌溉水量和灌溉频次。

避免过度灌溉和频繁灌溉,以减少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

五、加强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是防治水稻赤枯病的关键。

及时清除杂草,保持田间通风良好,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定期对田间进行病害巡视,发现病害早期症状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六、使用生物防治剂生物防治剂是一种环保、高效的防治水稻赤枯病的方法。

可以选择一些有效的生物防治剂如拮抗菌、植物源抗病剂等进行喷雾施用,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七、科学田间轮作科学合理的田间轮作也是防治水稻赤枯病的重要措施。

通过合理安排水稻与其他作物的轮作,可以减少病原菌的侵染和繁殖,降低病害的发生。

八、采用化学防治在病害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适量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但是要注意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水稻赤枯病的防治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管理。

通过合理选择品种、清除病灶、合理施肥、合理灌溉、加强田间管理、使用生物防治剂、科学田间轮作和采用化学防治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水稻赤枯病的发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防治水稻赤枯病4招见效

防治水稻赤枯病4招见效

在种植前,应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病 原菌的数量。消毒方法包括使用石灰水、多菌 灵等药剂浸泡种子。
科学施肥
1
科学合理施肥是预防水稻赤枯病的关键措施之 一。在施肥过程中,应控制氮肥的用量,并适 当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
2
针对赤枯病的发生规律,应适时调整施肥时间 和种类,以满足水稻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 ,并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案例二:科学施肥计划的实施
总结词
科学施肥计划可以改善土壤肥力,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减少赤枯病的发病 率。
详细描述
在施肥过程中,需要合理搭配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时 间。同时,需要注意有机肥和化肥的搭配使用,以保持土壤肥力的平衡和稳 定。
案例三:合理灌溉的实践应用
总结词
合理灌溉可以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抗病能力,减少赤枯病的发病率。
深入研究
进一步研究水稻赤枯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 方法,开发更有效的防治手段。
推广技术
将成功的防治技术推广到其他稻区,为更 多农民提供技术支持。
加强监测
建立水稻赤枯病的监测网络,及时掌握病 情动态,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培训农民
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对水稻 赤枯病的识别和防治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详细描述
在灌溉过程中,需要控制水量和灌溉时间,保持土壤湿度适宜。同时,需要注意排水和通风,避免水稻生长环 境的潮湿和闷热。
案例四:药剂防治的注意事项
总结词
药剂防治是防治水稻赤枯病的有效手段,但需要注意药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详细描述
在药剂防治时,需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并严格按照药剂使用说明进行使用。同时,需 要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以避免病原菌产生抗药性。此外,还需要注意药剂的安全使用,避免对人体 和环境造成危害。

水稻赤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赤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赤枯病的发生及防治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

然而,在水稻生长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病害的影响,如水稻赤枯病。

本文将介绍水稻赤枯病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

水稻赤枯病是一种由水稻赤枯病菌引起的病害。

该病菌可以在田间土壤和水中长期存活,随着水稻的生长期,通过根系侵入水稻植株内部,引起病害的发生。

具体来说,水稻赤枯病的发生原因有以下几点:1.种植条件不好。

在土壤质量不良、施肥不当、排水不畅等不良环境条件下种植的水稻,易受到病害的影响。

2.土壤和水质污染。

湖泊、水库、河流等自然水源的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土壤被化肥和农药严重污染,都会导致水稻赤枯病菌的增殖和发生。

3.季节恶劣。

春季和秋季温度较低、湿度较大,是水稻赤枯病发生的高峰期,容易造成病害的暴发。

水稻赤枯病对于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保障水稻的正常生长和产量,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下面是几种防治水稻赤枯病的方法。

1.药物防治。

在病害发生初期,可以用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以遏制病害的发展。

选用有效的药剂,并根据药物的使用方法进行喷洒、浸种等处理。

2.物理防治。

通过采取措施提高水稻的整体抗病能力。

例如,采用耐涝、耐盐碱的水稻品种;控制水田周围区域的污染;减少栽种密度,防止病毒的传播;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害症状。

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目前最为先进的一种病害防治方法,可以利用一些天然的生物防治剂来控制病害的发生。

例如,利用一些植物修复菌、植物生物制剂等,来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总之,水稻赤枯病的防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在平时种植过程中,应该注意科学施肥、调整种植密度、规范管理等多种方面,让水稻在生长过程中有足够的能量来抵御这些病害的侵袭,并加强对病害的监测和发现,及时采取对应的防治措施,避免病害的暴发,促进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水稻赤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赤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赤枯病的发生及防治水稻赤枯病是一种由赤枯菌引起的水稻病害,主要发生在水稻生长期间的稻花期至结实期。

赤枯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土壤状况、水稻品种、病原菌数量和传播途径等因素有关。

以下将详细介绍水稻赤枯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一、赤枯病的发生1.气候条件:赤枯病主要发生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特别是气温在28℃-40℃之间,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病害发生的概率较高。

2.土壤状况:赤枯菌喜欢富含有机质和充足水分的土壤,因此在土壤肥沃、积水较多的水田中病害发生的可能性会增加。

3.水稻品种:不同品种对赤枯病的抵抗力不同,一般来说,粳稻抗病性较弱,籼稻和半籼稻抗病性相对较强。

4.病原菌数量和传播途径:赤枯病的传播主要通过种子传播和生菌传播两种途径。

种子传播是指赤枯菌通过感染种子,从而引起病害的发生。

生菌传播指的是赤枯菌通过水流、风力、工具、昆虫等途径传播到健康植株上,继而引起新的感染。

二、赤枯病的防治1.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选择抗赤枯病的水稻品种是防治病害的基础。

目前市场上已经存在一些抗赤枯病的优良品种,可以选择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抗病水稻品种。

2.消毒种子:对于购买或自家收获的种子,可以用2%的碱蓬灰煮沸3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再用1%的过氧化氢溶液浸泡30分钟,然后再次用清水冲洗,最后用2%的硫酸铜浸泡30分钟,然后晾干。

3.适时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

在水稻生长期间,要科学施肥,避免施氮肥过量,导致植株发育过旺,易感染病菌。

4.间断灌水:适时适量的灌水可以控制水稻赤枯病的发生。

要根据不同生育期的水分需求,合理安排灌水,避免积水或者过度干燥。

5.病田灭菌:在发生赤枯病的田块或者近期播种的田块,可以通过喷洒生物农药或者农药溶液进行病田灭菌,有效降低赤枯菌的数量。

6.药剂防治:如果病害已经发生,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农药进行防治。

目前市场上有一些对赤枯病有效的农药,但使用时要注意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农药使用。

水稻赤的枯病及防治技术

水稻赤的枯病及防治技术

发生情况
诊断分析
某地区水稻种植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赤枯 病,导致水稻植株矮小、叶片枯黄,严重 影响产量和质量。
防治措施
经过专家诊断,确定该地区水稻赤枯病的 发生原因是土壤贫瘠、缺乏有机质,加上 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促使病害发生。
防治效果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 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等。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如温度、湿度、 光照等也会影响水稻赤枯 病的发生。
诊断方法
观察症状
观察水稻叶片是否出现赤褐色或赤红色的斑点或条纹,这些 是水稻赤枯病的主要症状。
实验室测
通过采集病株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是否 为水稻赤枯病。
与其他病害的鉴别
与稻瘟病的鉴别
稻瘟病也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病害,但其症状与水稻赤枯病有所不同。稻瘟病主要危害水稻的叶片和稻 穗,导致叶片产生黄色或褐色斑点,而水稻赤枯病则主要导致叶片出现赤褐色或赤红色斑点或条纹。
对水稻和环境造成损害。
轮换用药
避免长期使用单一药剂,应轮换 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以延
缓病菌产生抗药性。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
赤枯病的天敌有稻瘟病菌、稻飞虱等,它们可以 有效地控制赤枯病的繁殖和蔓延。
使用生物农药
选用对环境友好、对水稻安全的生物农药,如井 冈霉素、春雷霉素等,来防治赤枯病。
增强植物免疫力
通过综合防治措施的落实,该地区水稻赤 枯病得到有效控制,产量和质量得到显著 提高。
某品种水稻赤枯病的防治技术
品种特点
某品种水稻具有抗病性差、易感赤枯病的特点。
防治技术
针对该品种特点,采取以下防治技术: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加强 肥水管理、科学施肥、及时灌溉等。

水稻赤枯病的防治方法

水稻赤枯病的防治方法

水稻赤枯病的防治方法
水稻赤枯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它可以导致水稻植株的叶片和茎部出现红色、枯死等症状。

以下是水稻赤枯病的防治方法:
1. 剪除病株:及时发现植株叶片和茎部出现红色、枯死等症状的病株,及时剪除并销毁,防止病菌传播。

2. 轮作休耕:病害严重的地块应留置一段时间,进行休耕,避免连作造成病菌滋生,有利于病菌的减少和土壤的恢复。

3. 播种健康种子:使用经过检疫合格的种子,并进行种子处理,如用热水浸种等,以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减少病害发生的概率。

4. 注意田间管理:合理调整田间密度,避免过于密植造成通风不良,增加病害的发生。

适量施肥,保持土壤肥力平衡,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5. 使用防治剂:在病害高发期,可喷洒适量的杀菌剂,以防止病菌的传播和扩散。

但使用防治剂时需注意用药剂量和频次,以免对环境和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6.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较好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提高水稻植株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和防治措施的结合是水稻赤枯病的有效防治方法。

及时发现病害,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保障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 秘 珍
含硫 酸根 的化肥 ,在 深水 缺氧 情 况 下 ,硫 酸根 还 原
为H S , 以及使 用 绿 肥 和未 腐 熟 厩肥 、堆 肥 ,分 解
而产 生 的 乙酸 、丁 酸 等有 机 酸含 量 增加 ,使稻 根 部
呼 吸受 阻 ,影 响对 钾 、氮 、磷 的吸 收 ,特 别 是对 钾
稻 田 ,以及 山区冷 侵 田往 往 发病 重 ,加 之 ,多施用
追 施硫 酸 钾 7~1 0 k g 。后期 的叶赤 枯病 和 出穗 现 的赤枯 病 ,一 般情 况 下 随着成 熟 褐斑 就 消退 ,
产量 影 响不大 ,但 影 响 出米率 。
0 6 3 2 0 9 河 北省唐 山市 曹妃 甸区第 十农 场
用3 0 进行 叶面 喷施 。
大 , 叶片 多 由叶基 部 逐渐 变 黄 褐色 枯 死 ,发 病严 重 时 ,远 望 全 田稻 叶 如火 烧焦 状 。病 株 多 从下 部 叶片 呈 现 症 状 ,逐 渐 向上 叶 发 展 , 但 新 叶 往 往 保 持 绿 色 。叶鞘 发病 和 叶 片相 似 。产 生 赤褐 色 至污 褐 色小 斑 点 , 以后 枯 死 ,拔 起 病 株 可 见 根 部 老 化 、赤 褐 色 ,软绵 状无 弹性 ,有 的变 黑 ,腐烂 , 白根 极小 。
受 害植 物 矮 小 ,分蘖 少 而 小 ,上部 叶片挺 直 与 茎夹 角 较 小 。病株 嫩 叶通 常 呈 深绿 或 暗绿 色 ,根 系
呈深 褐 色 ,夹 有 黑根 。稻 株 进 入分 蘖 期后 ,老 叶上
呈现 褐 色 小 点或 短条 斑 ,边 缘 不 明显 , 并 自叶尖 沿 叶缘 向下 出现 焦枯 ,到 分蘖 盛 期在 叶 片上 出现碎 屑
的 吸收 受 阻 ,因而 稻 株 内的钾氮 比率 降低 ,容 易发
生 赤枯 病 。另 外 ,耕 作层 线 薄 的沙 土 田、漏 水 田和 红 黄 壤 水 田 , 由于 这 些 泥 水 田本 身 有 效 钾 含 量 就
小 ,又 容 易流 失 ,尤 其 是水 稻 插后 遇气 温 骤 降 ,持
续 时 间较 长或 突遇 高 温 , 引起 水稻 生 理 失调 ,发 病
2 发 生 规 律
3 - 3 缺 钾 的地块 每 亩施 1 0~1 5 硫 酸 钾 ,生 有
问 的 7月上 中旬 发生 赤 枯病 ,除排 水通 气外 ,要
多种 因素综 合 造 成 , 以缺 钾 和土 壤 环 境不 良为
主 要 因素 ,在土 质 黏 重 、排水 不 良、耕 作 层糊 烂 的
喷 雾 ,见效 快 ,但 增产 效 果差 。如发 病严 重 时司 追 肥 同时使 用 。 3 . 2 缺锌 的地块( 速效 锌含量低 于 0 . 5 mg / k g ) , 亩用 1 . 0~1 . 5 k g硫 酸 锌 与磷 肥 、钾 肥 一起 做 底 f 也可用 0 . 5 %硫 酸锌 蘸 根插 秧 。移栽 后 出现 赤枯 } 排 水 通 气 ,并 制 成 0 . 2 % ~0 . 3 %硫 酸 锌 水 液 ,每
斑病 ,加重 为 害 ,延 迟水 稻 生育 期 ,严 重 时可 减 产
3 0 %以上 。 1 症 状 和 诊 断 方 法
好 , 以利 于 新根 生 长 。再根 据 发病 情 况施 用 “ 黑
灰 ”( 草 木 灰 3份 、石 灰 1 份 混合) ,每 亩 3 0~ k g ,或 鸡 鸭 粪 2 0~4 0 , 同 时 结合 中耕 晒 田提 土温 ,加 速 有机 质 分解 ,排 除土 壤 中有害 物 质 , 进 新根 生 长 ; 可使 稻 苗恢 复 正 常生 长 。每 亩 施 月
水 稻 赤 伯 枯 , 病 I
水 稻 赤 枯 病俗 称 熬苗 、坐 棵 , 为生 理 性 病 害 ,
治 投 技 小 术
促 进土 壤 团粒 结 构 形成 。早 稻 移栽 后 要 潜 水 勤
适 时烤 田,稻 田发病 后 立 即排 水 中耕 减 轻 。发 病 稻株 并 发 胡麻 叶
免产 生药 害 。
4 7 3 0 0 3 河 南 省 南 阳 市 种 子 技 术 服 务 站 尚 林 山
磷 乳油 7 5~1 0 0 g与 4 . 5 %高 效 氯 氰 菊 酯 或 甲纬
5 0 ml 混 合 ,加 水 5 O k g喷 雾 防 治 。 同 时 ,注 袁 药杀 虫期 不要 与 玉米 化 学 除草期 重 叠 ,若必 须 重
加 1次 诱 液 , 5 d换 1次 诱 液 , 可 明显 降低 成 虫密
就 比较 严 重 。
3 防 治 方 法
3 . 1 根 本 措 施 是 改 良土 壤 结 构 和 增 施 钾 肥 。对 土 壤 结 构 不 良的 稻 田应 不 断 增 加 附 属 的 有 机质 肥 料 。 诱 液 放 入 盆 内 ,每 天 傍 晚 置 于 田 间距 地 面 l m 处, 次 日早晨 取 回 诱盆 并 加 盖 , 以 防诱 液 蒸发 。2 ~3 d 玉 米 田虫 口密 度 高、虫 龄偏 大 时 ,每亩 用 5 0 %{
状褐 点 ,进 一 步 则成 不 规则 形 ,以后 斑 点增 多 、扩
k g磷 酸 锌 做底 肥 ,使 用 方 法 简 便 ,效 果 最 佳 ,
治达 9 6 . 7 %,增产 1 5 . 6 %。每 亩也 可 用 1 k g硫 醛
做 追 肥 ,效 果 次 之 。也可 用 5 %浓 度 肥液 进 行 叶
度。
5 . 4 化 学 防 治 。在 粘 虫低 龄 幼 虫 期 , 可 交 替 使 用 甲氨 基 阿 维 菌 素 苯 甲酸 盐 ( 甲 维 盐) 、灭 幼 脲 1号 、
灭 幼 脲 2号 或 灭 幼 脲 3号 5 0 0~1 0 0 0倍 液 喷雾 防
施 药 杀虫 时不 要 选用 有机 磷 农药 防 治玉 米粘 虫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