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数学 人教B版必修2第一章 投影与直观图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数学 人教B版必修2【配套备课资源】第一章 1.1.2(一)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2(一)
问题 3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依据棱柱底面多边形的边数如何分类?如何用棱柱
各顶点的字母表示棱柱?
答 底面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棱柱分别叫做三 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图 1 中的六棱柱用各顶点字母 可 表 示 为 棱 柱 ABCDEF—A′B′C′D′E′F′ 或 棱 柱 AD′.
小结 如果一个几何体有两个平面平行,其它平面都是四 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侧面的公共边相互平行,这个几何 体就是棱柱.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2(一)
跟踪训练 2 正方体集合记为 A, 长方体集合记为 B, 直棱柱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集合记为 C,棱柱集合记为 D,写出这四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2(一)
例 2 如图, 截面 BCEF 将长方体分割成两部 分,这两部分是否为棱柱?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解 从图中看出,EF 与 BC 平行,所以分割成的两部分都 是棱柱,因为都有两个面互相平行,而且夹在这两个平行 平面间的每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互相平行.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体.(1)棱柱有两个面 互相平行 ,(2)其余每相邻两个面 的交线都 互相平行 .棱柱的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叫做棱柱
的底面 ,其余各面叫做 棱柱的侧面 ,两侧面的公共边叫
做棱柱的侧棱. 棱柱两底面之间的 距离 , 叫做棱柱的高. 4.棱柱的分类:侧棱与底面不垂直的棱柱叫做 斜棱柱 ,侧 棱与底面垂直的棱柱叫做 直棱柱 ,底面是正多边形的直 棱柱叫做 正棱柱 .
填一填· 知识要点、记下疑难点
1.1.2(一)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数学 人教B版必修2【配套备课资源】第一章 1.2.2(一)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F 为 CC1 的中点,
∴BG 綊 C1F.
∴四边形 BGC1F 为平行四边形.
∴BF 綊 GC1. 又∵EG 綊 A1B1,A1B1 綊 C1D1,
∴EG 綊 D1C1.
∴四边形 EGC1D1 为平行四边形.
∴ED1 綊 GC1.∴BF 綊 ED1.
-A1B1C1D1 的棱 AD, A1D1 的中点.求证: ∠C1E1B1 = ∠CEB.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证明 由于 E, 1 分别是正方体 ABCD-A1B1C1D1 的棱 AD, E A1D1 的中点,
所以 EE1∥DD1,且 EE1=DD1,
又因 DD1∥CC1 且 DD1=CC1,
∴四边形 MNA1C1 是梯形.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2.2(一)
(2)由(1)可知 MN//A1C1,
又∵ND//A1D1,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DNM 与∠D1A1C1 相等或互补. 而∠DNM 与∠D1A1C1 均是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
∴∠DNM=∠D1A1C1.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2.2(一)
问题 2
你能画出一个空间四边形,并指出空间四边形的对
角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答 如图,是一个空间四边形, AC、BD 是它的对角线.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2.2(一)
问题 3
空间四边形的常见画法经常用一个平面衬托,你能
画出吗?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数学 人教B版选修2-1【配套备课资源】3.2.4doc
3.2.4 二面角及其度量一、基础过关1.一个二面角的两个面分别平行于另一个二面角的两个面,那么这两个二面角( )A .相等B .互补C .相等或互补D .不确定 2.若分别与一个二面角的两个面平行的向量m =(-1,2,0),n =(1,0,-2),且m 、n 都与二面角的棱垂直,则二面角的正弦值为( ) A.15 B.245 C.14 D.1543.二面角α—l —β中,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n 1=⎝⎛⎭⎫32,-12,-2,平面β的一个法向量n 2=⎝⎛⎭⎫0,12,2,则二面角α—l —β的大小为 ( ) A .120°B .150°C .30°或150°D .60°或120° 4.在正方体AC 1中,点E 为BB 1的中点,则平面A 1ED 与平面ABCD 所成的 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A .-12B.23C.33D.22 5.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n 1=(1,0,1),平面β的一个法向量n 2=(-3,1,3),则α与β所成的角是________.6.已知A ∈α,P ∉α,P A →=⎝⎛⎭⎫-32,12,2,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n =⎝⎛⎭⎫0,-12,-2,则直线P A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________.二、能力提升7.在边长为1的菱形ABCD 中,∠ABC =60°,将菱形沿对角线AC 折起,使折起后BD =1,则二面角B —AC —D 的余弦值为( )A.13B.12C.233D.32 8.A 、B 是二面角α—l —β的棱l 上两点,P 是平面β上一点,PB ⊥l 于B ,P A 与l 成45°角,P A 与平面α成30°角,则二面角α—l —β的大小是( ) A .30° B .60° C .45° D .75°9.如图,甲站在水库底面上的点A处,乙站在水坝斜面上的点B处.从A,B到直线l(库底与水坝的交线)的距离AC和BD分别为a和b,CD的长为c,AB的长为d.水库底与水坝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10.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中,P A⊥底面ABCD,且ABCD为正方形,P A=AB=a,点M是PC的中点.(1)求BP与DM所成的角的大小;(2)求二面角M—DA—C的大小.11.如图,四棱锥F—ABCD的底面ABCD是菱形,其对角线AC=2,BD = 2.CF与平面ABCD垂直,CF=2.求二面角B—AF—D的大小.三、探究与拓展12. 如图,在四棱锥A—BCDE中,底面BCDE为矩形,侧面ABC⊥底面BCDE,BC=2,CD=2,AB=AC.(1)证明AD⊥CE;(2)设CE与平面ABE所成的角为45°,求二面角C—AD—E的余弦值.答案1.C 2.B 3.C 4.B5.90°7.A 8.C 9.a 2+b 2+c 2-d 22ab10.解 (1)建系如图,由已知得A (0,0,0),B (a,0,0),C (a ,a,0),D (0,a,0),P (0,0,a ),M ⎝⎛⎭⎫a 2,a 2,a 2.设直线BP 与DM 所成的角为θ.∵BP →=(-a,0,a ),DM →=⎝⎛⎭⎫a 2,-a 2,a 2, ∴BP →·DM →=0.∴BP 与DM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90°.(2)∵AP →=(0,0,a ),AB →=(a,0,0),AD →=(0,a,0),BP →=(-a,0,a ),∴BP →·AD →=0,AP →·AB →=0,AP →·AD →=0.又由(1)知BP →·DM →=0,∴BP →是平面MDA 的法向量,AP →是平面ABCD 的法向量,则cos 〈BP →,AP →〉=BP →·AP →|BP →||AP →|=22. ∴所求的二面角M —DA —C 的大小为45°.11.解 过点A 作AE ⊥平面ABCD .以A 为坐标原点,BD →、AC →、AE →方向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于是B ⎝⎛⎭⎫-22,1,0, D ⎝⎛⎭⎫22,1,0,F (0,2,2).设平面ABF 的法向量n 1=(x ,y ,z ),则由⎩⎪⎨⎪⎧n 1·AB →=0,n 1·AF →=0,得⎩⎪⎨⎪⎧-22x +y =0,2y +2z =0.令z =1,得⎩⎪⎨⎪⎧ x =-2,y =-1.所以n 1=(-2,-1,1).同理,可求得平面ADF 的法向量n 2=(2,-1,1).由n 1·n 2=0知,平面ABF 与平面ADF 垂直,所以二面角B —AF —D 的大小等于π2.12. (1)证明 作AO ⊥BC ,垂足为O ,则AO ⊥底面BCDE ,且O 为BC 的中点.以O 为坐标原点,射线OC 为x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Oxyz .设A (0,0,t ).由已知条件有C (1,0,0),D (1,2,0),E (-1,2,0),CE →=(-2,2,0),AD →=(1,2,-t ),所以CE →·AD →=0,得AD ⊥CE .(2)解 作CF ⊥AB ,垂足为F ,连接FE ,如图所示.设F (x,0,z ),则CF →=(x -1,0,z ),BE →=(0,2,0),CF →·BE →=0.故CF ⊥BE .又AB ∩BE =B ,所以CF ⊥平面ABE ,故∠CEF 是CE 与平面ABE 所成的角,∠CEF =45°,由CE =6,得CF = 3.又CB =2,所以∠FBC =60°,所以△ABC 为等边三角形,因此A (0,0,3). 作CG ⊥AD ,垂足为G ,连接GE .在Rt △ACD 中,求得|AG |=23|AD |. 故G ⎝⎛⎭⎫23,223,33,GC →=⎝⎛⎭⎫13,-223,-33, GE →=⎝⎛⎭⎫-53,23,-33. 又AD →=(1,2,-3),GC →·AD →=0,GE →·AD →=0, 所以GC →与GE →的夹角等于二面角C —AD —E 的平面角.由cos 〈GC →,GE →〉=GC →·GE →|GC →||GE →|=-1010.。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数学 人教B版必修2【配套备课资源】第一章 1.2.3(二)
小结 对于由平面图形折叠而成的几何体,要注意利用平面 图形折叠前后有些线段的长度及角的大小不变的性质.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2.3(二)
跟踪训练 2 如图,在四面体 ABCD 中,BD= 2a,AB=AD=BC=CD=AC=a.求证:平面 ABD⊥平面 BCD.
∴△ABD 为正三角形.∴BG⊥AD.
又 AD∩PG=G,∴BG⊥平面 PAD.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2.3(二)
(2)由(1)可知 BG⊥AD,PG⊥AD.∴AD⊥平面 PBG, 又∵PB⊂面 PBG,∴AD⊥PB.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小结
证明线面垂直,除利用定义和判定定理外,另一种重
所以 AD⊥平面 BDC. 因为平面 ABD 和 ACD 都过 AD, 所以平面 ABD⊥平面 BDC,平面 ACD⊥平面 BDC;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2.3(二)
(2)如图(1)中,在直角△BAC 中,
2 因为 AB=AC=a,所以 BC= 2a, 所以 BD=DC= a, 2 如图(2),△BD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填一填· 知识要点、记下疑难点
1.2.3(二)
1.两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两个相交平面的 交线 与第三个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平面垂直, 又这两个平面与第三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两条交 线 互相垂直 ,就称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两个平面 α,β 互相垂直,记作: α⊥β . 2. 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 一条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数学 人教B版选修2-1【配套备课资源】3.1.2
3.1.2 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一、基础过关1.“a =x b ”是“向量a 、b 共线”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2.满足下列条件,能说明空间不重合的A 、B 、C 三点共线的是( ) A.AB →+BC →=AC →B.AB →-BC →=AC →C.AB →=BC → D .|AB →|=|BC →| 3.已知{a ,b ,c }是空间向量的一个基底,则可以与向量p =a +b ,q =a -b 构成基底的向量是( ) A .aB .bC .a +2bD .a +2c4.设M 是△ABC 的重心,记BC →=a ,CA →=b ,AB →=c ,则AM →等于( ) A.b -c 2B.c -b 2C.b -c 3D.c -b 35.已知A ,B ,C 三点不共线,O 是平面ABC 外任一点,若由OP →=15OA →+23OB →+λOC →确定的一点P 与A ,B ,C 三点共面,则λ=________.6.在四面体O —ABC 中,OA →=a ,OB →=b ,OC →=c ,D 为BC 的中点,E 为AD 的中点,则OE →=________(用a ,b ,c 表示).二、能力提升7.已知向量a 、b ,且AB →=a +2b ,BC →=-5a +6b ,CD →=7a -2b ,则一定共线的三点是( ) A .A 、B 、DB .A 、B 、C C .B 、C 、D D .A 、C 、D8.在下列等式中,使点M 与点A ,B ,C 一定共面的是( ) A.OM →=25OA →-15OB →-15OC → B.OM →=15OA →+13OB →+12OC →C.MA →+MB →+MC →=0D.OM →+OA →+OB →+OC →=09.在以下3个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________.①三个非零向量a ,b ,c 不能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则a ,b ,c 共面.②若两个非零向量a ,b 与任何一个向量都不能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则a ,b 共线. ③若a ,b 是两个不共线向量,而c =λa +μb (λ,μ∈R 且λμ≠0),则{a ,b ,c }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10.设e 1,e 2是平面上不共线的向量,已知AB →=2e 1+k e 2,CB →=e 1+3e 2,CD →=2e 1-e 2,若A ,B ,D 三点共线,试求实数k 的值.11.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ABEF 都是平行四边形,且不共面,M ,N 分别是AC ,BF 的中点,判断CE →与MN →是否共线.12.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为BB 1和A 1D 1的中点.证明:向量A 1B →、B 1C →、EF →是共面向量.三、探究与拓展13.如图所示,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在B 1B 和D 1D 上,且BE =13BB 1,DF =23DD 1. (1)证明:A 、E 、C 1、F 四点共面;(2)若EF →=xAB →+yAD →+zAA 1→,求x +y +z .答案1.A 2.C 3.D 4.D 5.215 6.12a +14b +14c7.A 8.C9.210.解 因为BD →=CD →-CB →=e 1-4e 2,AB →=2e 1+k e 2, 又A ,B ,D 三点共线,由共线向量定理得12=-4k ,所以k =-8.11.解 ∵M ,N 分别是AC ,BF 的中点, 而四边形ABCD ,ABEF 都是平行四边形, ∴MN →=MA →+AF →+FN →=12CA →+AF →+12FB →.又∵MN →=MC →+CE →+EB →+BN →=-12CA →+CE →-AF →-12FB →,∴12CA →+AF →+12FB →=-12CA →+CE →-AF →-12FB →.∴CE →=CA →+2AF →+FB →=2(MA →+AF →+FN →). ∴CE →=2MN →.∴CE →∥MN →,即CE →与MN →共线.12.证明如图.EF →=EB →+BA 1→+A 1F →=12B 1B →-A 1B →+12A 1D 1→=12(B 1B →+BC →)-A 1B →=12B 1C →-A 1B →.由向量共面的充要条件知,A 1B →、B 1C →、EF →是共面向量.13.(1)证明 因为AC 1→=AB →+AD →+AA 1→=AB →+AD →+13AA 1→+23AA 1→ =⎝⎛⎭⎫AB →+13AA 1→+(AD →+23AA 1→) =AB →+BE →+AD →+DF →=AE →+AF →,所以A 、E 、C 1、F 四点共面.(2)解 因为EF →=AF →-AE →=AD →+DF →-(AB →+BE →)=AD →+23DD 1→-AB →-13BB 1→ =-AB →+AD →+13AA 1→. 所以x =-1,y =1,z =13. 所以x +y +z =13.。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数学 人教B版必修2【配套备课资源】第一章 1.1.6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6
探究点三
答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圆柱、圆锥、球的表面积
问题 1 如何根据圆柱的展开图,求圆柱的表面积?
图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长是圆柱底面 圆周长,宽是圆柱的高(母线), 设圆柱的底面半 径为 r,母线长为 l,
面面积等于它的大圆面积的四倍.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6
[问题情境]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已知 ABB1A1 是圆柱的轴截面,AA1=a,AB=b,P 是 BB1 的中点;一小虫沿圆柱的侧面从 A1 爬到 P,如何求小虫爬 过的最短路程?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将圆柱的侧面展开, 本节我们将借助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来研究几何体的表面 积.
答 涂 100 个这样的花盆需油漆 1 000 毫升.
练一练· 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1.1.6
1.用长为 4,宽为 2 的矩形做侧面围成一个圆柱,此圆柱轴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截面面积为 A.8 8 B. π 4 C. π 2 D. π
(
)
解析 围成圆柱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 2 为圆柱的母线, 4 圆柱底面圆的周长为 4,所以圆半径为 , 2π 4 8 圆柱轴截面面积为 2×2×2π=π,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6
问题 2 下图是直六棱柱的展开图,你能根据展开图,归纳出 直棱柱的侧面面积公式吗?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答
S 直棱柱侧面积=ch.即直棱柱的侧面积等于它的底面周长和
高的乘积.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6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数学 人教B版必修2【配套备课资源】第一章 1.2.3(一)
填一填· 知识要点、记下疑难点
1.2.3(一)
1.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或经过平移后相交于一点, 并且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交角为 直角 ,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如果一条直线 AB 和一个平面 α 相交于点 O,并且和这个 平面内过交点 O 的任何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这条直线 和这个平面互相垂直. 这条直线叫做平面的垂线, 这个平 面叫做 直线的垂面 ,交点叫做 垂足 ,垂线上任意一点到 垂足间的线段, 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垂线段, 垂线段 的长度叫做这个 点到平面的距离 .
子吗?
答 旗杆与地面的关系,给人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形象;大 桥的桥柱与水面的位置关系,给人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形 象.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2.3(一)
问题 2
在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则它们一定相
交.在空间中,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也一定相交吗?你能 举例说明吗?
答 不一定.在空间中,两条互相垂直相交的直线中,如果
1.2.3(一)
问题 4
结合对下列问题的思考,试着说明直线和平面垂直
的意义. (1)如图,阳光下直立于地面的旗杆 AB 与它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在地面上的影子 BC 的位置关系是什么?随 着太阳的移动,旗杆 AB 与影子 BC 所成的 角度会发生改变吗?
答 垂直关系,所成的角度不变,都为 90° .
又因为 m⊂α,n⊂α,m,n 是两条相交直线,所以 b⊥α.
小结 推论 1: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平面, 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2.3(一)
跟踪训练 1 已知:直线 l⊥平面 α,直线 m⊥ 平面 α,垂足分别为 A、B,如图,求证:l∥m.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数学人教B版选修2-2第一章精要课件 导数及其应用 习题课
若
1 1 f(x)在-2,2上为单调减函数,
则 f′(x)≤0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2
1 1 在-2,2上恒成立, 1 1 在-2,2上恒成立,
即 12x -a≤0 ∴a≥12x
2
1 1 在-2,2上恒成立,
∴a≥(12x2)max=3.
研一研· 题型解法、解题更高效
习题课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而 g(0)=0,从而对任意 x∈(0,+∞),都有 g(x)>0.
即 ex-x2+2ax-1>0,故 ex>x2-2ax+1.
研一研· 题型解法、解题更高效
习题课
题型三
导数的综合应用
例 3 已知函数 f(x)=x3-ax-1. (1)若 f(x)在实数集 R 上单调递增,求 a 的取值范围;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解 (1)f′(x)=12x2-a,
1 1 ∵f(x)的单调递减区间为-2,2,
1 ∴x=± 为 f′(x)=0 的两个根, 2 ∴a=3.
研一研· 题型解法、解题更高效
习题课
(2)若
1 1 f(x)在-2,2上为单调增函数,
1 1 在-2,2上恒成立, 1 1 在-2,2上恒成立,
( A ) B.f(x)<0 D.不能确定
C.f(x)=0
解析 因为 f(x)在(a, b)上为增函数, 所以 f(x)>f(a)≥0.
试一试· 双基题目、基础更牢固
习题课
3.设函数 g(x)=x(x2-1),则 g(x)在区间[0,1]上的最小 ( 2 3 3 A.-1 B.0 C.- D. 9 3 解析 g(x)=x3-x,由 g′(x)=3x2-1=0,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2-2【配套备课资源】第1章 1.1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
猜想:任何一个不小于 6 的偶数都等于两个奇质数之和. (2)铜、铁、铝、金、银等金属都能导电,猜想:一切金属都能 导电. 回答 ①以上两个推理在思维方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本 课 ②其结论一定正确吗? 时 栏 答 ①共同特点:部分推出整体,个别推出一般.(这种推理称 目 开 为归纳推理) 关
时 栏 要涉及某固定图形的个数,所以可以转化成数列问题来求解, 目 开 关 也可由图形的变化规律入手,求解.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跟踪训练 2 在平面内观察: 凸四边形有 2 条对角线, 凸五边形有 5 条对角线, 凸六边形有 9 条对角线,
本 „ 课 由此猜想凸 n(n≥4 且 n∈N*)边形有几条对角线? 时 栏 目 解 凸四边形有 2 条对角线, 开 凸五边形有 5 条对角线,比凸四边形多 3 条, 关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堆只有一层,就一个球;第 2,3,4,„堆最底层(第一层)分别 按图所示方式固定摆放,从第二层开始,每层的小球自然垒 放在下一层之上,第 n 堆第 n 层就放一个乒乓球,以 f(n)表 示第 n 堆的乒乓球总数,则 f(3)=______;f(n)=______(答 案用含 n 的代数式表示).
1.1
凸六边形有 9 条对角线,比凸五边形多 4 条, „„ 于是猜想凸 n 边形比凸(n-1)边形多(n-2)条对角线.因此凸 n 1 边形的对角线条数为 2+3+4+5+„+(n-2)=2n(n-3)(n≥4 且 n∈N*).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探究点四 归纳推理在算式问题中的应用 例 3 观察下列等式,并从中归纳出一般法则. (1)1=12, 1+3=22, 1+3+5=32, 1+3+5+7=42, 1+3+5+7+9=52, „„ (2)1=12, 2+3+4=32, 3+4+5+6+7=52 4+5+6+7+8+9+10=72, 5+6+7+8+9+10+11+12+13=92, „„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数学 人教B版必修2【配套备课资源】第一章 1.2.1
填一填· 知识要点、记下疑难点
1.2.1
1.连接两点的线中, 线段 最短;过两点有 一条 ,并且只 有 一条 直线. 本 课 两点 在一个平面内, 时 2.平面基本性质 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
栏 目 开 关
那么这条直线上的 所有点 都在这个平面内. 这时我们说, 直线在平面内或 平面经过直线 . 3.基本性质 2:经过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的三点,有且只有 一个平面.或简单说成:不共线的 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 C )
A.两条直线 C.一个三角形
B.一点和一直线 D.三个点
练一练· 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1.2.1
3.“a、b 为异面直线”是指: ①a∩b=∅,且 a b;②a⊂面 α,b⊂面 β,且 a∩b=∅; ③a⊂面 α,b⊂面 β,且 α∩β=∅;④a⊂面 α,b⊄面 α; ⑤不存在面 α,使 a⊂面 α,b⊂面 α 成立.
小结 我们把这类既不相交又不平行的直线叫做异面直线.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2.1
例 1 如图中的△ABC, AB、 若 BC 在平面 α 内,判断 AC 是否在平面 α 内?
解 ∵ AB 在平面 α 内,∴ A 点一定在平面 α 内,又 BC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在平面 α 内,
∴ C 点一定在平面 α 内,因点 A、点 C 都在平面 α 内,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2.1
问题 8 基本性质 2 中“有且只有一个”的含义是什么?
答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有”,是说图形存在,“只有一个”,是说图形惟一,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的意思是说“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 三个点的平面是有的,而且只有一个”,也即不共线的三点 确定一个平面.“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也可以说成“确定一 个平面.”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数学 人教B版必修2【配套备课资源】第一章 1.1.5
和直立、水平两个投射面都垂直的投射面叫做侧立投射面, 通常把这个平面放在直立投射面的右面, 投射到侧立投射面 内的图形叫做左视图.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5
探究点二 几何体的三视图 问题 1 如图,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 a、b、c ,那 么其三视图分别是什么?
本 课 时 目 开 关
本 课 时 目 开 关
表示).正确画法如图.
练一练· 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1.1.5
1.球的三视图都是圆;
本 课 时 目 开 关
圆柱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 矩形 ,俯视图是 圆 ; 圆锥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 三角形 ,俯视图是 圆和圆心 ; 圆台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等腰梯形 , 俯视图是两个同心圆 .
置,且主视图在左,左视图在右,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5
跟踪训练 2 下图是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想象它们表示的 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画出其示意图.
本 课 时 目 开 关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5
解
本 课 时 目 开 关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本 课 时 目 开 关
图形叫做空间图形的 三视图 . (3)三视图中,三种视图的关系是:长对正,高平齐,宽 相等,或说主俯一样长,主左一样高,俯左一样宽. 4. 三视图的主视图、 俯视图、 左视图分别是从物体的正前方、 正上方、 正左方看到的物体轮廓线的正投影围成的平面图 形.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三视图 在物体的平行投影中,如果投射线与投射面垂直,
则称这样的平行投影为正投影,那么正投影有哪些特殊的 性质呢?
答 (1)垂直于投射面的直线和线段的正投影是点;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数学 人教B版必修2【配套备课资源】章末复习课(一)
证明 (1)∵BG∶GC=DH∶HC,
∴GH∥BD,又 EF∥BD,∴EF∥GH,
∴E、F、G、H 四点共面.
(2)∵G、H 不是 BC、CD 的中点,∴EF≠GH.
又 EF∥GH,∴EG 与 FH 不平行,则必相交,设交点为 M.
研一研· 题型解法、解题更高效
章末复习课
EG⊂面ABC ⇒M∈面 ABC 且 M∈面 ACD HF⊂面ACD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M 在面 ABC 与面 ACD 的交线上⇒M∈AC. ∴GE 与 HF 的交点在直线 AC 上.
研一研· 题型解法、解题更高效
章末复习课
跟踪训练 3 如图,O 是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上底面 ABCD 的中心,M 是正方体对角线 AC1 和截 面 A1BD 的交点.求证:O、M、A1 三点共线.
研一研· 题型解法、解题更高效
章末复习课
例 4 如图,E、F、G、H 分别是正方体 ABCD —A1B1C1D1 的棱 BC、CC1、C1D1、AA1 的中点, 求证: (1)GE∥平面 BB1D1D;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2)平面 BDF∥平面 B1D1H.
证明 (1)取 B1D1 中点 O,连接 GO,OB, 1 易证 OG 綊2B1C1, 1 BE 綊2B1C1, ∴OG 綊 BE, 四边形 BEGO 为平行四边形.
又∵DN⊄平面 ABC,BC⊂平面 ABC, ∴DN∥平面 ABC,又∵MN∩DN=N, ∴平面 DMN∥平面 ABC.
研一研· 题型解法、解题更高效
章末复习课
题型五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1.空间垂直关系的判定方法: (1)判定线线垂直的方法: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步步高-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2【配套备课资源】第一章-1.
(2)如果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它的顶点又在过底面中
心且与底面垂直的直线上,则这个棱锥叫做 正棱锥 .
2
填一填·知识要点、记下疑难点
1.1.2(二)
2.棱台:(1)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所截,截面和底面间
的部分叫做 棱台.原棱锥的底面和截面分别叫做棱台的
下底面、上底面;其它各面叫做棱台的侧面 ;相邻两侧
1.1.2(二)
1.1.2 棱柱、棱锥和棱台的结构特征(二)
【学习要求】
本
1.认识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
课 时
2.掌握其定义及性质.
栏 【学法指导】
目
开
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棱锥、棱台的几
关
何结构特征,提高观察、讨论、归纳、概括的能力;感受
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培
1.1.2(二)
问题 2 类比棱柱,棱锥的侧面、顶点、侧棱、底面、高分 别指什么?
答 如下图,棱锥中有公共顶点的各三角形,叫做棱锥的侧面;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各侧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锥的顶点; 相邻两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锥的侧棱; 多边形叫做棱锥的底面; 顶点到底面的距离,叫做棱锥的高.
6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
关
11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2(二)
例 2 已知正四棱锥 V—ABCD,底面面积为 16,一条侧棱长 为 2 11,计算它的高和斜高.
解 设 VO 为正四棱锥 V—ABCD 的高,作
本 OM⊥BC 于点 M,则 M 为 BC 中点.
课 时
连接 OM,OB,则 VO⊥OM,VO⊥OB.
解 因为要制作的正三棱锥的侧面与底面都是等 本 边三角形,所以它的棱长都相等(如图).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数学 人教B版选修2-1【配套备课资源】2.5直
§2.5 直线与圆锥曲线一、基础过关1.已知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离心率为32.双曲线x 2-y 2=1的渐近线与椭圆C 有四个交点,以这四个交点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为16,则椭圆C 的方程为( )A.x 28+y 22=1 B.x 212+y 26=1C.x 216+y 24=1 D.x 220+y 25=12.已知双曲线C :x 2-y 2=1,F 是其右焦点,过F 的直线l 只与双曲线的右支有唯一的交点,则直线l 的斜率等于 ( )A .1 B .-1 C .±1 D .±23.双曲线y 2b 2-x 2a 2=1 (a ,b >0)的一条渐近线与椭圆x 2a 2+y 2b2=1 (a >b >0)交于点M 、N ,则|MN |等于( )A .a +bB.2aC.2(a 2+b 2)D.2(a 2-b 2)D 4.过抛物线y 2=4x 的焦点作直线交抛物线于A (x 1,y 1)、B (x 2,y 2)两点,如果x 1+x 2=6,则|AB |=________.5.过点P (0,1)且与抛物线y 2=2x 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二、能力提升6.已知m ,n 为两个不相等的非零实数,则方程mx -y +n =0与nx 2+my 2=mn 所表示的曲线可能是 ( )7.已知M (a,2)是抛物线y 2=2x 上的一定点,直线MP 、MQ 的倾斜角之和为π,且分别与抛物线交于P 、Q 两点,则直线PQ 的斜率为 ( )A .-14B .-12 C.14 D.12案而有机会就会让孩子参加海外游学的网友不足8.对于抛物线C :y 2=4x ,我们称满足y 20<4x 0的点M (x 0,y 0)在抛物线的内部,若点M (x 0,y 0)在抛物线的内部,则直线l :y 0y =2(x +x 0)与C( )A .恰有一个公共点B .恰有两个公共点C .可能有一个公共点也可能有两个公共点D .没有公共点9.若倾斜角为π4的直线交椭圆x 24+y 2=1于A ,B 两点,则线段AB 的中点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在椭圆x 24+y 27=1上求一点P ,使它到直线l :3x -2y -16=0的距离最短,并求出最短距离.11.已知直线l :y =k (x +1)与抛物线y 2=-x 交于A 、B 两点,O 为坐标原点.(1)若△OAB 的面积为10,求k 的值;(2)求证:以弦AB 为直径的圆必过原点.12.已知抛物线y 2=-4x 的焦点为F ,其准线与x 轴交于点M ,过点M 作斜率为k (k ≠0)的直线l ,与抛物线交于A 、B 两点,弦AB 的中点为P ,AB 的垂直平分线与x 轴交于点E (x 0,0).(1)求k 的取值范围;(2)求证:x 0<-3;(3)△PEF 能否成为以EF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若能,求出此时的k 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三、探究与拓展13.已知双曲线方程为2x 2-y 2=2.过定点Q (1,1)能否作直线l ,使l 与此双曲线相交于Q 1,Q 2两点,且Q 是弦Q 1Q 2的中点?若存在,求出直线l 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D 2.C 3.C4.85.x =0或y =1或y =12x +1 6.C 7.B 8.D9.x +4y =0 ⎝⎛⎭⎫-455<x <45510.解 设与椭圆相切并与l 平行的直线方程为y =32x +m ,代入x 24+y 27=1,并整理得4x 2+3mx +m 2-7=0,Δ=9m 2-16(m 2-7)=0⇒m 2=16⇒m =±4,故两切线方程为y =32x +4和y =32x -4,显然y =32x -4距l 最近d =|16-8|32+(-2)2=813=81313,切点为P ⎝⎛⎭⎫32,-74.11.(1)解 设A (x 1,y 1),B (x 2,y 2),原点O 到直线AB 的距离为d ,联立得⎩⎪⎨⎪⎧ y =k (x +1)y 2=-x ,化简整理得k 2x 2+(2k 2+1)x +k 2=0,由题意知k ≠0,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 1+x 2=-2k 2+1k 2,x 1x 2=1.由弦长公式,得|AB |=1+k 2|x 1-x 2|=1+k 2·1k 4+4k 2,由点到直线距离公式d =|k |1+k 2,得S △OAB =12|AB |·d =121k 2+4=10,解得k =±16. (2)证明 ∵k OA =y 1x 1,k OB =y 2x 2,∴k OA ·k OB =y 1y 2x 1x 2.∵y 21=-x 1,y 22=-x 2,∴x 1x 2=(y 1y 2)2,∴k OA ·k OB =1y 1y 2,又⎩⎪⎨⎪⎧y =k (x +1)y 2=-x,得ky 2+y -k =0,∴y 1y 2=-1,即k OA ·k OB =-1,∴OA ⊥OB ,∴以弦AB 为直径的圆必过原点.12.(1)解 由y 2=-4x 可得准线方程为x =1,∴M (1,0).设l 的方程为y =k (x -1),联立⎩⎪⎨⎪⎧y =k (x -1),y 2=-4x ,得k 2x 2-2(k 2-2)x +k 2=0.∵A 、B 存在,∴Δ=4(k 2-2)2-4k 4>0,∴-1<k <1.又k ≠0,∴k ∈(-1,0)∪(0,1).(2)证明 设P (x 3,y 3),A (x 1,y 1),B (x 2,y 2),可得x 3=x 1+x 22=k 2-2k2,y 3=k ⎝ ⎛⎭⎪⎫x 1+x 22-1=-2k k 2=-2k .即y +2k =-1k ⎝ ⎛⎭⎪⎫x -k 2-2k 2.令y =0,x 0=-2k2-1,∵k 2∈(0,1),∴x 0<-3.(3)解 假设存在以EF 为底的等腰△PEF ,∴点P 在线段EF 的垂直平分线上,∴2x 3=-1+⎝⎛⎭⎫-1-2k 2,∴2·k 2-2k 2=-2-2k 2,解得k =±22,∴△PEF 可以成为以EF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此时k 值为±22.13.解 假设这样的直线l 存在,设Q 1(x 1,y 1),Q 2(x 2,y 2),则有x 1+x 22=1,y 1+y 22=1.∴x 1+x 2=2,y 1+y 2=2,且⎩⎪⎨⎪⎧ 2x 21-y 21=2,2x 22-y 22=2两式相减,得(2x 21-2x 22)-(y 21-y 22)=0,∴2(x 1-x 2)(x 1+x 2)-(y 1-y 2)(y 1+y 2)=0,∴2(x 1-x 2)-(y 1-y 2)=0.若直线Q 1Q 2⊥Ox ,则线段Q 1Q 2的中点不可能是点Q (1,1),所以直线Q 1Q 2有斜率,于是k =y 1-y 2x 1-x 2=2.∴直线Q 1Q 2的方程为y -1=2(x -1),即y =2x -1.由⎩⎪⎨⎪⎧y =2x -1,2x 2-y 2=2 得2x 2-(2x -1)2=2,即2x 2-4x +3=0,∴Δ=16-24<0.这就是说,直线l 与双曲线没有公共点,因此这样的直线不存在.。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数学 人教B版必修2【配套备课资源】第一章 1.2.2(三)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2.2(三)
问题 3 如何画两个平行平面?
答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在画两个平面平行时,通常把表示这两个平面的平行
四边形的相邻两边分别画成平行线.
小结 两个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有且只有以下两种:
(1)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2)两个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
又因 l∥α,m∥α,l∩m=P,所以 β∥α.
练一练· 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1.2.2(三)
3.已知 A、B 是平面 α 外的两点,则过 A、B 与 α 平行的平 面有______个. 0或1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解析 当直线 AB 与平面 α 相交时,不存在过 A、B 与平 面 α 平行的平面;
则平面 ACD 与平面 α,β 分别相交于直线 AD, BG.平面 DCF 与平面 β, 分别相交于直线 GE, γ CF. 因为 α∥β,β∥γ.
所以 BG∥AD,GE∥CF. AB DG DG DE 于是,得BC=GC ,GC = EF . AB DE 所以BC= EF .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线 a 与直线 b 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答 平行或异面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2.2(三)
探究点二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问题 1 生活中有没有平面与平面平行的例子呢?
答 教室的天花板与地面给人平行的感觉,前后两块黑板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也是平行的.
问题 2
填一填· 知识要点、记下疑难点
1.2.2(三)
1.平行平面:如果两个平面 没有公共点 ,那么这两个平面叫 做平行平面. 记作 α∥β. 本 课 2.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 两条相交直线 平 时 栏 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目 开 3.判定定理的推论: 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 关 于另一个平面内的 两条直线 ,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4.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1)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 个平面内的 任意直线 均平行于另一个平面.(2)如果两个平 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 交线 平行.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数学 人教B版选修2-1【配套备课资源】第一章章末
章末复习课
1.已知 a,b,c∈R,命题“若 a+b+c=3,则 a2+b2+c2≥3”
的否命题是
(A)
本 A.若 a+b+c≠3,则 a2+b2+c2<3
专 题
B.若 a+b+c=3,则 a2+b2+c2<3
栏 目
C.若 a+b+c≠3,则 a2+b2+c2≥3
开 关
D.若 a2+b2+c2≥3,则 a+b+c=3
或 q;②p 且 q;③非 p;④非 q 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 C )
本 A.0 B.1 C.2 D.3
专 题 栏
解析 命题 p 中的集合为{1,-1,12,-12},只有 4 个元素,故
目 开
p 为真命题;q 中的两个集合不相等,故 q 为假命题,因此新命
关 题①④为真.
试一试·双基题目、基础更牢固
研一研·题型解法、解题更高效
章末复习课
∴Δ=4a2-8a=0,∴a=0 或 a=2.
∴当命题 q 为真命题时,a=0 或 a=2.
∴命题“p 或 q”为真命题时,|a|≤2.
本 专
∵命题“p 或 q”为假命题,∴a>2 或 a<-2.
题 栏
即 a 的取值范围为{a|a>2 或 a<-2}.
目
开
关
练一练·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行判断.
研一研·题型解法、解题更高效
章末复习课
解 (1)在△ABC 中,綈 q:sin A=12,綈 p:∠A=30°.
本 专
∵在△ABC 中,sin A=12,则∠A=30°或∠A=150°,
题 栏
∴綈 q⇒/ 綈 p,而綈 p⇒綈 q,∴綈 q 是綈 p 的必要不充分条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数学 人教B版必修2【配套备课资源】第一章 1.1.3
边的腰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将矩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 形分别旋转一周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如图).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3
问题 2
类比棱柱、棱锥、棱台中的底面、侧面、侧棱、高
这些概念,在圆柱、圆锥、圆台中相应的有关概念是如何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即球心到这个截面的距离为 24 cm.
1.1.3
1. 圆柱的平行于轴线的截面是一个以上、 下底面圆的弦和母 线组成的矩形.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2. 圆锥的过顶点且与底面相交的截面是一个由两条母线和底 面圆的弦组成的等腰三角形;圆锥的母线 l、高 h 和底面 圆的半径 R 的关系为 l2=h2+R2. 3.圆台的母线 l、高 h 和上下两底面圆的半径 r、R 组成一 个直角梯形,圆台的有关计算问题,常归结为解这个直角 梯形.“还台为锥”也是解决圆台问题的主要方法. 4.球面与球体是有区别的.球面仅仅指球的表面,而球体不 仅包括球的表面,也包括球面所包围的空间.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是 16 cm,求圆台的母线长.
解 设圆台的母线为 l, 截得圆台的上、 下底面半径分别为 r,4r.
16-l r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 = ,解得 l=12. 16 4r 所以,圆台的母线长为 12 cm.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3
探究点二 球的结构特征 问题 1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举世闻名的比萨斜塔是意大利的一个著名景点.它的构造 从外形上看是由八个圆柱组合成的一个组合体,我们周围 的很多建筑物和它一样,也都是由一些简单几何体组合而 成的组合体.本节我们就来学习旋转体与简单组合体的结 构特征.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数学 人教B版必修2【配套备课资源】第一章 1.1.7
1 1 1 =3Sh+3( S+ S′)h S′=3h(S+ SS′+S′).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7
问题 8 由台体的体积公式,你能得出圆台的体积公式吗? 1 1 2 答 V 圆台= (S′+ S′S+S)h= π(r +rR+R2) (r、R 分别 3 3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练一练· 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1.1.7
2.把球的表面积扩大到原来的 2 倍,那么体积扩大到原来的 ( B ) A.2 倍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B.2 2倍
C. 2倍
D. 2倍
3
解析 由面积扩大的倍数可知半径扩大为原来的 2倍,
则体积扩大到原来的 2 2倍.
练一练· 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何表示?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7
问题 4
观察下面的图,用同样大小的三个三棱锥能拼成一
个三棱柱,说明了什么问题?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答
说明三棱锥的体积是等底面积、等高的三棱柱体积的
三分之一.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7
问题 5 由问题 4,你能得到锥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吗?
为圆台上底、下底的半径)
问题 9 如何求球的体积呢?
答 应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 根据祖暅原理可以得到球 4 3 的体积公式:V 球=3πR .其中 R 为球的半径.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7
问题 10 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间有怎样的关系?
答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数学 人教B版必修2【配套备课资源】第一章 1.1.4
(4)成图.顺次连接 A′,B′,C′,D′(去掉辅助线,将被 遮挡的部分改为虚线),就得到长方体的直观图.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4
探究点三 中心投影 问题 1
1.1.4
3.画水平放置的正三角形的直观图.
解 画法按如下步骤完成:第一步:在已知的正三角形 ABC 中,取 AB 所在的直线为 x 轴,取对称轴 CO 为 y 轴.画对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应的 x′轴、y′轴,使∠x′O′y′=45° .
练一练· 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1.1.4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1.1.4
问题 7 如何画出圆柱、圆锥的直观图?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答 在立体几何中,通常用正等测画法画圆的直观图,圆的 直观图是椭圆. 由于画圆的直观图比较复杂, 在实际操作中, 通常使用不同尺寸的椭圆模板.会画圆的直观图,就能画出 圆柱、圆锥的直观图.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4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物体与灯泡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影子的大小会有什么不 同?
答 在投影面上形成的影子形状与原物体相似, 大小比物体 大.当物体离灯泡越近,在投影面上的影子越大.
练一练· 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1.1.4
1.当图形中的直线或线段不平行于投射线时,关于平行投影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答 (1)直线和线段的平行投影仍是直线和线段;
(2)平行直线的平行投影是平行或重合的直线;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数学 人教B版选修2-1【配套备课资源】3.2.2
3.2.2 平面的法向量与平面的向量表示一、基础过关1.若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2,-3,5),v =(-3,1,-4),则( ) A .α∥β B .α⊥βC .α、β相交但不垂直D .以上均不正确 2.若直线l 的一个方向向量为a =(2,5,7),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u =(1,1,-1),则( )A .l ∥αB .l ⊥αC .l ⊂αD .A 、C 都有可能3.已知平面α内有一个点A (2,-1,2),α的一个法向量为n =(3,1,2),则下列点P 中,在平面α内的是( ) A .(1,-1,1)B.⎝⎛⎭⎫1,3,32C.⎝⎛⎭⎫1,-3,32 D.⎝⎛⎭⎫-1,3,-32 4.若n 1,n 2分别是平面α,β的法向量,且α⊥β,n 1=(1,2,x ),n 2=(x ,x +1,x ),则x 的值为( ) A .1或2B .-1或-2C .-1D .-25.设平面α的法向量为(1,2,-2),平面β的法向量为(-2,-4,k ),若α∥β,则k 等于( )A .2B .-4C .4D .-26.已知A (1,0,0)、B (0,1,0)、C (0,0,1),则平面ABC 的一个单位法向量是( ) A.⎝⎛⎭⎫33,33,-33 B.⎝⎛⎭⎫33,-33,33 C.⎝⎛⎭⎫-33,33,33 D.⎝⎛⎭⎫-33,-33,-33 7.已知平面α和平面β的法向量分别为a =(1,1,2),b =(x ,-2,3),且α⊥β,则x =________.8.下列命题中:①若u ,v 分别是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α⊥β⇔u·v =0;②若u 是平面α的法向量且向量a 与α共面,则u·a =0;③若两个平面的法向量不垂直,则这两个平面一定不垂直.正确的命题序号是________.9.已知点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所在的平面外一点,如果AB →=(2,-1,-4),AD →=(4,2,0),AP →=(-1,2,-1).对于结论:①AP ⊥AB ;②AP ⊥AD ;③AP →是平面ABCD 的法向量; ④AP →∥BD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二、能力提升10.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棱AB,BC的中点,试在棱BB1上找一点M,使得D1M⊥平面EFB1.11.如图所示,△ABC是一个正三角形,EC⊥平面ABC,BD∥CE,且CE=CA=2BD,M是EA的中点.求证:平面DEA⊥平面ECA.12.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 A⊥底面ABCD,AB⊥AD,∠ABC=60°,P A=AB=BC,AD=233AB,E是PC的中点.证明:PD⊥平面ABE.三、探究与拓展13.如图所示,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直角梯形,AB∥CD,∠DAB=60°,AB=AD=2CD,侧面P AD⊥底面ABCD,且△P A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PD=90°,M为AP的中点.求证:DM∥平面PCB.答案1.C 2.D 3.B 4.B 5.C 6.D7.-48.①②③9.①②③10.解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则E (2,1,0),F (1,2,0),D 1(0,0,2),B 1(2,2,2).设M (2,2,m ),则EF →=(-1,1,0),B 1E →=(0,-1,-2),D 1M →=(2,2,m -2).∵D 1M ⊥平面EFB 1,∴D 1M ⊥EF ,D 1M ⊥B 1E ,∴D 1M →·EF →=0且D 1M →·B 1E →=0,于是⎩⎪⎨⎪⎧ -2+2=0,-2-2(m -2)=0,∴m =1, 故取B 1B 的中点为M 就能满足D 1M ⊥平面EFB 1.11.证明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不妨设CA =2,则CE =2,BD =1,C (0,0,0),A (3,1,0),B (0,2,0),E (0,0,2),D (0,2,1).所以EA →=(3,1,-2),CE →=(0,0,2),ED →=(0,2,-1).分别设面CEA 与面DEA 的法向量是n 1=(x 1,y 1,z 1),n 2=(x 2,y 2,z 2),则⎩⎪⎨⎪⎧ n 1·EA →=0,n 1·CE →=0,即⎩⎪⎨⎪⎧3x 1+y 1-2z 1=0,2z 1=0. 解得⎩⎪⎨⎪⎧ y 1=-3x 1,z 1=0.⎩⎪⎨⎪⎧ n 2·EA →=0,n 2·ED →=0, 即⎩⎪⎨⎪⎧3x 2+y 2-2z 2=0,2y 2-z 2=0.解得⎩⎪⎨⎪⎧x 2=3y 2,z 2=2y 2. 不妨取n 1=(1,-3,0),n 2=(3,1,2),因为n 1·n 2=0,所以两个法向量相互垂直.所以平面DEA ⊥平面ECA .12.证明 ∵P A ⊥底面ABCD ,AB ⊥AD ,∴AB 、AD 、AP 两两垂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P A =AB =BC =1,则P (0,0,1)、A (0,0,0)、B (1,0,0)、D ⎝⎛⎭⎫0,233,0. ∵∠ABC =60°,∴△ABC 为正三角形.∴C ⎝⎛⎭⎫12,32,0,E ⎝⎛⎭⎫14,34,12. ∴AB →=(1,0,0),AE →=⎝⎛⎭⎫14,34,12, ∴设平面ABE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 则⎩⎪⎨⎪⎧x =0,14x +34y +12z =0,令y =2,则z =-3,∴n =(0,2,-3).∵PD →=⎝⎛⎭⎫0,233,-1,显然PD →=33n ,∴PD →∥n , ∴PD →⊥平面ABE ,即PD ⊥平面ABE .13.证明 取AD 的中点G ,连接PG ,GB .∵侧面P AD ⊥底面ABCD .∵PG ⊥AD ,∴PG ⊥底面ABCD ,∴PG ⊥BG .又∵BG ⊥AD ,∴直线DA 、GB 、GP 两两互相垂直,故可以分别以直线DA ,GB ,GP 为x 轴、y 轴和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Gxyz ,设PG =a ,C (x ,y ,z ),则可求得P (0,0,a ),A (a,0,0),B (0,3a,0),D (-a,0,0),则GP →=(0,0,a ),AB →=(-a ,3a,0),PB →=(0,3a ,-a ). ∵AB =2DC ,且AB ∥CD ,∴AB →=2DC →,即(-a ,3a,0)=2[(x ,y ,z )-(-a,0,0)].∴(x ,y ,z )=⎝⎛⎭⎫-32a ,32a ,0,即C ⎝⎛⎭⎫-32a ,32a ,0. ∴BC →=⎝⎛⎭⎫-32a ,-32a ,0. 设n =(x 0,y 0,z 0)是平面PBC 的法向量,则n ·BC →=0且n ·PB →=0,∴⎩⎪⎨⎪⎧ -32ax 0-32ay 0=03ay 0-az 0=0⇒⎩⎪⎨⎪⎧ x 0=-33y 0,z 0=3y 0,取y 0=3,得n =(-1,3,3).∵点M 是AP 的中点,∴M ⎝⎛⎭⎫a 2,0,a 2, ∴DM →=⎝⎛⎭⎫a 2,0,a 2-(-a,0,0)=⎝⎛⎭⎫32a ,0,a 2. DM →·n =⎝⎛⎭⎫32a ,0,a 2·(-1,3,3)=0,∴DM →⊥n . ∵DM ⊄平面PCB ,∴DM ∥平面PCB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4投影与直观图
一、基础过关
1.下列结论:
①角的水平放置的直观图一定是角;
②相等的角在直观图中仍然相等;
③相等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仍然相等;
④两条平行线段在直观图中对应的两条线段仍然平行.
其中正确的有() A.①②B.①④
C.③④D.①③④
2.在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ABC时,若∠A的两边分别平行于x轴、y轴,则在直观图中∠A′等于() A.45°B.135°
C.90°D.45°或135°
3.下面每个选项的2个边长为1的正△ABC的直观图不是全等三角形的一组是()
4.如图甲所示为一个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则此平面图形可能是图乙中的()
5.利用斜二测画法得到:
①三角形的直观图是三角形;
②平行四边形的直观图是平行四边形;
③正方形的直观图是正方形;
④菱形的直观图是菱形.
以上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6. 水平放置的△ABC 的斜二测直观图如图所示,已知A ′C ′=3,
B ′
C ′=2,则AB 边上的中线的实际长度为____________. 7.如图是一梯形OABC 的直观图,其直观图面积为S .求梯形OABC 的
面积.
8. 试画出底面边长为1.2 cm ,高为1.5 cm 的正四棱锥的直观图. 二、能力提升
9. 如图,正方形O ′A ′B ′C ′的边长为1 cm ,它是水平放置的一个
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则原图的周长是
( )
A .8 cm
B .6 cm
C .2(1+3) cm
D .2(1+2) cm
10.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是一个底角为45°,腰和上底长均为1的等腰梯形,
则该平面图形的面积等于
( )
A.12+2
2
B .1+
22
C .1+ 2
D .2+ 2
11.如图所示,为一个水平放置的正方形ABCO ,它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B 的坐标为(2,2),则在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的正方形的直观图中,顶点B ′到x ′轴的距离为________.
12.如图所示,梯形ABCD 中,AB ∥CD ,AB =4 cm ,CD =2 cm ,∠DAB =30°,AD =3 cm ,
试画出它的直观图.
三、探究与拓展
13.在水平放置的平面α内有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A ′B ′C ′D ′,
如图,其中的对角线A ′C ′在水平位置,已知该正方形是某个四 边形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的直观图,试画出该四边形的真实图形并求 出其面积.
答案
1.B 2.D 3.C 4.C 5.①② 6.52
7.解 设O ′C ′=h ,则原梯形是一个直角梯形且高为2h . 过C ′作C ′D ′⊥O ′A ′于D ′, 则C ′D ′=
22
h . 由题意知1
2C ′D ′(C ′B ′+O ′A ′)=S .
即
2
4
h (C ′B ′+O ′A ′)=S . 又原直角梯形面积为S ′=12·2h (C ′B ′+O ′A ′)=h (C ′B ′+O ′A ′)=4S
2=22S .
所以梯形OABC 的面积为22S .
8.解 (1)画轴.画出Ox 轴、Oy 轴、Oz 轴, 使∠xOy =45°(或135°),∠xOz =90°, 如图(1)
(2)画底面.以O 为中心,在xOy 平面内画出正方形直观图ABCD ,使AB =1.2 cm 、AD =0.6 cm.
(3)画顶点.在Oz 轴上截取OP ,使OP =1.5 cm.
(4)成图.顺次连接P A 、PB 、PC 、PD ,并擦去辅助线,将被遮住的部分改为虚线,得四棱锥的直观图,如图(2). 9.A 10.D 11.
2
2
12.解 画法:步骤:
(1)如图a 所示,在梯形ABCD 中, 以边AB 所在的直线为x 轴,点A 为原点,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如图b 所示,
画出对应的x ′轴,y ′轴,使∠x ′O ′y ′=45°.
(2)在图a 中,过D 点作DE ⊥x 轴,垂足为E .在图b 中, 在x ′轴上取A ′B ′=AB =4 cm , A ′E ′=AE =3
2
3≈2.598 cm ;
过点E ′作E ′D ′∥y ′轴,使E ′D ′=12ED =12×3
2=0.75 cm ,
再过点D ′作D ′C ′∥x ′轴,且使D ′C ′=DC =2 cm.
(3)连接A ′D ′、B ′C ′,并擦去x ′轴与y ′轴及其他一些辅助线,如图c 所示,则四边形A ′B ′C ′D ′就是所求作的直观图.
13.解 四边形ABCD 的真实图形如图所示,
∵A ′C ′在水平位置,A ′B ′C ′D ′为正方形, ∴∠D ′A ′C ′=∠A ′C ′B ′=45°, ∴在原四边形ABCD 中, DA ⊥AC ,AC ⊥BC , ∵DA =2D ′A ′=2, AC =A ′C ′=2, ∴S 四边形ABCD =AC ·AD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