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5章 3节
高一化学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第三课时)
B根据非金属活动顺序判断:
F、C1、Br、I、S
原子(或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
F-、C1-、Br-、I-、S2-
对应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学生活动】
1.用双线桥标出电子得失,指出哪种元素被氧化,哪种元素被还原,并在相应物质下指明氧化剂与还原剂及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
①
②
2.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永远值得炎黄子孙骄傲,也永远会激励着我们去奋发图强。黑火药在发生爆炸时,发生如下的反应:2KNO3+C+S===K2S+2NO2↑+CO2↑。其中被还原的元素是N、S,被氧化的元素是C,氧化剂是KNO3、S,还原剂是C,氧化产物是CO2,还原产物是K2S、NO2。(填元素符号或化学式)
例:在Fe、Fe2+、Cu2+中,在氧化还原反应里,只能作还原剂的是Fe,反应实例是Fe+2HCl=FeCl2+H2↑只能作氧化剂的是Cu2+,反应实例是Fe+CuSO4=FeSO4+Cu。
(2)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如: CuO + H2== Cu + H20
*氧化产物: 还原剂被氧化得到的物质(生成物).
*还原产物: 氧化剂被还原得到的物质(生成物).
2.氧化还原反应中相关概念间的转化关系:
失去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了氧化反应,被氧化,该元素所在反应物是还原剂;得到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了还原反应,被还原,该元素所在反应物是氧化剂。
A.NaCl→AgClB.H2O→O2
C.KClO3→KClD.MnO2→MnCl2
硫及其化合物课件第三课时课件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D.全部
解析:(1)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反应越早达到平衡。在反应达到平衡前,温度越高φ(H2O)越大,则结合题图可知容器d、e中φ(H2O)减小是由于达到平衡后温度
2 升高平衡左移,所以t1时容器d、e中反应肯定处于平衡状态,容器a、b中反应肯定没有达到平衡状态,容器c中反应可能处于平衡状态。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左移,则正反应
新课讲解
(3)设计除去杂质的实验方案时,除了要考虑所加试剂的种类,还 要考虑哪些问题?
离子角度:钙离子通常加碳酸钠除去;镁离子要加氢氧化钠除去;硫 酸根离子要加氯化钡除去;
然后考虑顺序:先加氯化钡再加碳酸钠,可以保证过量钡离子通过形 成碳酸钡沉淀被除去,反之过量钡离子会留下来成为新的杂质。最后过 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可以用盐酸来除去.
[Ar]3d84s2,Ni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3d84s2;Fe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64s2,Fe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3d64s2,参与化学反应时,失去2个电子或3个电 子,表现为+2价或+3价。 题组二 规避阿伏加德罗常数判断的陷阱 【解析】(1)酸浸为固体和液体的反应,增大反应速率,可把废镍催化剂粉碎、 提示:①所用的Cu(OH)2悬浊液必须是新制的,而且制备时,NaOH溶液必须明显过量。 NaOH的物质的量n(NaOH)=2n(Cu)=4 mol ,则m(NaOH)=nM=4 mol ×40 g·mol-1 1 mol—CHO~2 mol Cu(OH)2~1 mol Cu2O。
6.实验探讨:综合考虑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选择一 答案:溶液恰好由紫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 84.7 %
(2)工业合成氨的正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放热反应。提高平衡体系中NH3的质量分数需要使平衡正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加入合适的催化剂不能使平衡发生 移动,故a、d项不符合题意;将平衡体系中的氨分离出来,开始时反应物的浓度不变,瞬时反应速率不变,之后反应物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b项不符合题意;增大压强,反
高中化学选修第5章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第5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
2. 掌握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物质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1. 原子的结构与周期表2.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的周期性规律3. 化学键的类型及性质4. 分子的结构与性质5. 晶体与物质的性质三、教学重点:1.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的周期性规律2. 化学键的类型及性质四、教学难点:1. 化学键的形成与性质的关系2. 分子的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五、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2. 实验教学法3. 讨论交流法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物质的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性质。
2. 学习知识点:依次讲解原子的结构与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化学键的类型及性质、分子的结构与性质、晶体与物质的性质等内容。
3. 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化学键的形成及其性质,分子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等实验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总结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在物质性质中的作用,以及分子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等知识点。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研究化学键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聚合物的制备、晶体的应用等,开阔学生的视野。
七、课堂作业:1.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思考某种物质的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并写出分析报告。
八、教学反馈:通过课堂讨论、作业检查等方式,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以上为高中化学选修第五章教案范本,具体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祝教学顺利!。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三课时 硫酸根的检验
【实验5-4】 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稀硫酸、Na2SO4 溶液和Na2CO3溶液,然后各滴入几滴BaCl2溶液,观察现 象。再分别加入少量稀盐酸,振荡,观察现象。从这个实验 中你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写出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实验 操作
化工工程师是解决人类在生产、生活等领 域面临的化工相关问题的专业技术人才,工作 在石油炼制、化肥生产、医药开发和环境治理 等了领域。主要工作是依据科学原理,统筹各 方面的资源,设计化工生产的工艺流程,并监 控生产过程,及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化工工程师需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团队精神、全局观念、风险管控意识和创新能 力,并具备化学、化工、安全、经济、环境等 方面的专业知识。
粗盐的提纯
【思考与讨论】 (1)经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得到的粗盐中还含有一些可溶性硫酸盐及MgCl2、 CaCl2等杂质。如果按照下表所示顺序除去它们,应加入什么试剂?写出相关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以参考附录II )。
杂质 硫酸盐 CaCl2 MgCl2
加入的试剂
BaCl2 Na2CO3 NaOH
√B.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只来源于火山喷
发产生的气体 C.地壳中的硫元素常以硫化物和硫酸
盐的形式存在 D.动植物遗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
生SO24-和SO2
3
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向 H2S 溶液中通入空气,溶液变浑浊,是因为发生了氧化还
原反应。
()
(2)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SO2 具有还原性,所以浓硫酸不能干燥
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BC)
A. ⑤③②①⑤④ C. ⑤②③①⑤④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 氮与氮的氧化物 教案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5.2 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氮与氮的氧化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氮气的性质;(2)了解NO、NO2的物理性质;(3)掌握氮氧化物之间的转化;(4)了解氮氧化物对空气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过程训练科学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认识硝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和防治原理,进一步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形成与自然友好相处,促进对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认识,感受科学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义;(2)通过对于光化学烟雾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3)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NO、NO2的产生及两者的转化,NO2与H2O的反应。
2. 教学难点NO、NO2的产生及两者的转化,NO2与H2O的反应。
三、教学过程四.板书设计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一、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1.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生成 N2+O2=====放电2NO(无色气体) 2NO +O2===2NO2 (红棕色气体) 3NO2+H2O===2HNO3+NO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一氧化氮:无色无味的气体,有毒,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二氧化氮: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并与水反应3.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一氧化氮:不与水反应,在通常情况下易被氧气氧化成二氧化氮 2NO +O2===2NO2二氧化氮:3NO2+H2O===2HNO3+NO O2+4NO2+2H2O===4HNO3 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1.氮氧化物的来源氮肥生产、金属冶炼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2.氮氧化物的危害(1)硝酸型酸雨:N 2+O 2=====放电2NO 2NO +O 2===2NO 2 3NO 2+H 2O===2HNO 3+NO (2)光化学烟雾 (3)臭氧层空洞 3.防治措施(1)使用洁净能源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2)为汽车等交通工具安装尾气转化装置(2NO +2CO =====催化剂N 2+2CO 2); (3)对于生产化肥、硝酸工厂排放的废气进行处理。
高一化学-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 最新
二.溶液的配制
2.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仪器:
2)步骤: 计算:算出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溶质的体积。 称量:用天平称取固体溶质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溶质的体积。 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约为所 配溶液体积的 1/6 ),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冷却到室温后,将 溶液引流注入容量瓶里。 洗涤、定容: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 2-3次,将洗涤液 注入容量瓶。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然后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 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 1 - 2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 面恰好与刻度相切。把容量瓶盖紧,再振荡摇匀。 摇匀、转移
1)用量筒取液体试剂时,洗量筒的液体不能再 倒入烧杯中 2)烧杯及玻璃棒的洗涤液要倒入容量瓶中 3)在液面接近容量瓶的刻度线2—3cm时,应 改用胶头滴管 4)读数时,视线应与溶液的凹液面恰好相切 V1读数偏大 5)容量瓶是配制溶液的容器,不是装试剂用的 V2正确读数 6)若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时,一定要注意将浓 V3读数偏小 硫酸慢慢用玻璃棒引流到水中。切不可相反操 作!
二.溶液的配制
实验室需要48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以下操作正确 的是( D ) A .称取7.68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B .称取12 .0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C .称取8 .0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D .称取12 .5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注意事项
★容量瓶的使用
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的方法:
往瓶内加入一定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 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有水漏出。如果不漏水, 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O后塞紧,仍把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 漏水。
2023年高一化学寒假复习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解析版)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学习目标】1.说明氮气与镁、氧气、氢气的化学反应及其条件。
了解氮的固定和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2.认识氮氧化物的性质与转化,熟知工业制硝酸的反应原理。
3.认识氨、铵盐的性质与转化,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4.设计实验,如氨的性质实验、制备实验,铵盐的性质实验及铵离子的检验。
5.能从物质类别、氮元素化合价的角度认识硝酸的性质及含氮物质间的相互转化,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6.认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为大气污染物,了解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基础知识】一、氮气与氮的固定1、氮元素的位置、结构与存在(1)氮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 第二 周期、第 ⅤA 族。
氮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 5个 电子,既不容易得到3个电子,也不容易失去5个电子。
因此,氮原子一般通过 共用电子对 与其他原子相互结合构成物质。
(2)氮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 氮分子 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部分氮元素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 蛋白质中,还有部分氮元素存在于土壤、海洋里的 硝酸盐 和 铵盐 中。
2、氮气的物理性质N 2是一种 无色 、 无味 的气体,ρ(N 2)<ρ(空气), 难 溶于水。
3、氮气的结构与化学性质(1)N 2的结构:N 2的结构式为 N≡N ,氮氮键很难断裂,化学性质很稳定。
(2)化学性质N 2在 高温、放电 等条件下,N 2获得足够的能量,使 N≡N 断裂。
写出N 2与Mg 、H 2、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3Mg +N 2=====点燃Mg 3N 2; ②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 ③N 2+O 2=====高温或放电2NO 。
4、氮的固定:将大气中 游离态 的氮转化为 氮的化合物 的过程。
(1)自然固氮:大自然通过闪电释放的能量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或者通过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成氨。
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5章 第2节氮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课件
守恒法计算中也经常考查这一知识点
化学 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情境导入]
NO2能溶于H2O并发生反应,为了使NO2尽可能被H2O吸收,某化 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以探究NO2被H2O吸收的程度。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实验 无明显 无 色 气 体 变 红棕色气体变浅至消失,有无色气
现象 现象 为红棕色 体生成,注射器活塞向内滑动
化学 方程式
_______2_N__O_+__O__2=__=_=_2_N_O__2________, ___3_N__O_2_+__H_2_O__=_=_=_2_H_N__O_3_+__N__O____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能力 气稳定性的理解
2.结合生产、生活实例,了解 2.比较法学习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
氮的固定的概念及意义,培养 性质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方面的素 3.通过氮氧化物溶于水的原理,认识、
养
理解并能计算氮氧化中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
微思考 实验室能否用排空气法收集NO气体?能否用排水法收集NO2?为 什么?
【答案】不能。NO与空气的密度十分接近且易与空气中的O2反应, 故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一般用排水法收集;NO2易与H2O发生反应, 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一般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化学 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农业上有一句俗语“雷雨发庄稼”,该过程发生的下列变化 中不正确的是( )
A.N2+2O2=放==电==2NO2 B.3NO2+H2O===2HNO3+NO C.2NO+O2===2NO2 D.HNO3跟土壤中的矿物作用生成硝酸盐
【答案】A 【解析】N2和O2在雷电条件下反应生成NO,而不是NO2。
高中生物第一册 第5章 第3节 第2课时 无氧呼吸、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讲义
第2课时无氧呼吸、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说明生物通过细胞呼吸将储存在有机分子中的能量转化为生命活动可以利用的能量。
1.生命观念——分析与综合:分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区别二者的异同。
2.社会责任——依据细胞呼吸原理指导农业生产,解决实际问题。
一、无氧呼吸1.场所:细胞质基质。
2.类型和过程类型酒精发酵乳酸发酵第一阶段葡萄糖→丙酮酸+[H]+少量能量第二阶段丙酮酸→酒精+CO2丙酮酸→乳酸反应式C6H12O6――→酶2C2H5OH+2CO2+少量能量C6H12O6――→酶2C3H6O3+少量能量实例某些植物、酵母菌等高等动物、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乳酸菌等(1)物质变化:有机物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
(2)能量变化:释放出能量并生成少量ATP。
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有氧呼吸原理的应用(1)利用淀粉、醋酸杆菌或谷氨酸棒状杆菌可以生产食醋或味精。
(2)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使细胞进行有氧呼吸,避免肌细胞产生大量乳酸。
(3)及时松土有利于根系生长。
(4)稻田定期排水有利于根系有氧呼吸,防止幼根变黑、腐烂。
2.无氧呼吸原理的应用(1)利用粮食通过酵母菌发酵可以生产各种酒。
(2)包扎伤口应选用透气的敷料。
(3)破伤风芽孢杆菌可通过无氧呼吸进行大量繁殖,皮肤破损较深时,需清理伤口并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等。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无氧呼吸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 2.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相同。
() 3.无氧呼吸两个阶段都可以产生ATP。
() 4.无氧呼吸产物中只有酒精或乳酸。
() 5.葡萄糖经无氧呼吸后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 6.储存蔬菜、水果时应隔绝O2,以减弱细胞呼吸。
() 提示:1.√2.×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一定相同,如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为酒精和二氧化碳,乳酸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3.×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1第5章第3节教案-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三节“细胞呼吸”第2课时的内容,而第1课时安排的是实验课题──“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细胞呼吸的过程及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其中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是教学的重点,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是教学的难点。
由于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初步形成了对“细胞呼吸”的认知。
因此,教师必须熟悉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状况,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产实践等措施制造认知冲动,以寻求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同化的最佳途径。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归纳、推理等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2.3 情感目标体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以及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理解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学会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3 教学过程3.1 激趣法导入多媒体展示有关“雾霾天气”的新闻报道,指出吸入空气中的不良飞尘及有害物质,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而治理“雾霾”,还需全社会“同呼吸共命运”。
社会热点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时教师趁势抛出疑问:通过呼吸我们吸进了O2,排出了CO2,那么CO2 是从哪里来的,O2又到哪里去了呢?简单的设问不仅拉近了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且能促使学生回顾有关细胞呼吸的知识。
学生作答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厘清平常生活所说的“呼吸”与细胞呼吸的关系。
3.2 有氧呼吸多媒体展示柠檬酸循环的过程简图,讲解克雷布斯博士发现柠檬酸循环的故事,并指出进入体内的营养成分在糖酵解、柠檬酸循环、氧化磷酸化等一系列呼吸作用下得到分解,产生能量。
5-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课件-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场所:细胞质基质
C6H12O6 酶
2C3H4O3 +4 [H] + 少量能量(2ATP) (丙酮酸)
② 丙酮酸彻底分解
场所:线粒体基质
2C3H4O3 +6H2O 酶 (丙酮酸)
6CO2 +20 [H] +少量能量(2ATP)
③ 水的形成 酶
24[H] + 6O2
场所:线粒体内膜 12H2O + 大量能量(34ATP)
无
C6H12O6
酶 2 C3H6O3(乳酸) + 少量能量
氧 呼 吸
例:乳酸菌、高等动物、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马铃薯
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细胞等)
C6H12O6
酶 2 C2H5OH + 2CO2 + 少量能量
例:大多数植物、酵母菌
概念: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 无氧 的条件下,通过 多种酶 的催化作用,
把 葡萄糖等有机物 分解成 不彻底 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 少量 能
用澄清的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混浊,也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来 鉴定(由蓝变绿再变黄)。
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 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酒精
溶有重铬酸钾 的浓硫酸
灰绿色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方式
➢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有氧条件:用橡皮球(或气泵)充气 无氧条件:装有酵母菌培养液的锥形瓶密封放置一段时间 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混浊程度,也可观察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 黄色的时间长短。(由蓝变绿再变黄)。 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 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红色液滴移动情况
结论
Ⅰ.向__左______移动
进行有氧呼吸,同 时可能进行无氧呼
硫及其化合物(5)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随堂演练
5.实验证明铜在低温下不能和氧气发生反应,也不能和稀硫酸共热发生反应。但工 业上却是将废铜屑倒入热的稀硫酸中并不断地通入空气来制取硫酸铜溶液的。 (1)写出铜屑在上述状态下发生的一系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2_C_u_+__O_2_______2_C_u_O___;_C_u_O__+__H_2_S_O__4=_=__=_C_u_S_O__4_+__H_2_O_。
知识梳理
实验室中研究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实验探究 探究四: +6→+4的转化 实验现象 铜丝表面有__气__泡__产__生__ 品红溶液__变__为__无__色__
离子反应方程式
Cu+2H2SO4(浓)
Cu2+ + SO42- +SO2↑+2H2O
知识梳理
实验室中研究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0
① S处于硫元素的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它与氧化剂反应,一般会升至相邻的价态。
-2
H2S+2FeCl3
0
2HCl+2FeCl2+S↓
②0S能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即歧化反应),在反应时分别升至和降至与其相邻的价态。
0
3S+6KOH
-2 +4
2K2S+K2SO3+3H2O
知识梳理
实验室中研究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硫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
规律二:邻位价态原则
③0S和+S4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与弱氧化剂作用时,被氧化成相邻的 高价态;与弱还原剂作用时,被还原成相邻的低价态。
-2
H2S
O2 (不足) H2()
0
S
O2 H2S
(完整版)全套高中化学人教版课后习题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1.C 2.C 3.CD 4.略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1.D 2.B 3.B 4.B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14mL8.n(Ca):n(Mg):n(Cu):n(Fe)=224:140:35:2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10.40 (M=40 g/mol,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1.C 2.B 3.A 4.BC 5.C6.(1) 不正确。
(标况下)(2)不正确。
(溶液体积不为1L)(3)不正确。
(水标况下不是气体)(4)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7.(1)5% (2)0.28mol/L8.铁粉过滤Fe、CuFeSO4溶液稀硫酸过滤FeSO4溶液蒸发结晶9.1.42 g,操作步骤略。
第二章第一节1.②⑧①④⑤⑥⑦⑩⑨ 2.树状分类法略5.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
胶体的应用,例如明矾净水、豆浆加石膏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海口易形成沙洲、血液透析、饱和氯化铁溶液用于应急性止血等。
第二章第二节1.水溶液熔融状态电离阴阳离子阳离子 H+ 阴离子 OH- 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 H+ + OH-=H2O2.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生成难溶物、易挥发物质、弱电解质3.C 4.C 5.C 6.B 7.D8.(1) NaOH=Na++OH- (2) CuCl2=Cu2++2Cl-(3) Fe2(SO4)3=2Fe3++3SO42- (4) Ba(NO3)2=Ba2++2NO3-9.(1) SO42-+Ba2+=BaSO4 (2) 2Al+3Hg2+=3Hg+2Al3+(3) CO32-+2H+=H2O+CO2 (4) 不反应。
2020-2021学年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5章第3节无机非金属材料作业
第三节无机非金属材料1.据报道,我国华为公司的技术标准成为世界“5G”通信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以光导纤维为基础的信息高速通道更显重要。
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是( )A.晶体硅B.二氧化硅C.铜合金D.不锈钢答案 B 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其导光性非常好,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为二氧化硅。
2.下列关于水泥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产水泥时,加入适量的石膏可以调节水泥的硬化速率B.水泥在水中能硬化,在空气中不会硬化C.水泥与水混合时会生成不同的水合物,要吸收一定的热量D.水泥溶于水后的硬化过程是一个物理变化答案 A 水泥不仅可以在水中发生硬化,而且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硬化,水泥中的成分与水生成不同的水合物,水泥的硬化过程主要是化学变化,此过程放热。
3.根据普通玻璃、普通水泥和普通陶瓷的生产过程,总结出硅酸盐工业的一般特点是( )①原料一定有含硅元素的物质②生成物是硅酸盐③反应条件是高温④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D 硅酸盐工业的主要特点是:生产原料一定有含有硅元素的物质;产品的物质类型属于硅酸盐;使物质发生变化的条件是高温;物质变化的类型,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多种复杂的化学变化。
4.宋代五大名窑分别为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
其中钧窑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著称。
下列关于陶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窑变是高温下釉料中的金属化合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引起的颜色变化B.氧化铝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高品质的瓷器晶莹剔透,属于纯净物D.陶瓷属于硅酸盐材料,耐酸、碱腐蚀,但是不能用来盛装氢氟酸答案 C 瓷器中含有多种硅酸盐,是混合物,C错误。
5.石墨烯目前是世界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它是一种透明、良好的导体;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具有单层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一种碳单质新材料,它是构建富勒烯、碳纳米管的基本单元。
利用石墨烯可制造晶体管、太阳能电池板等。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2册-第5章第3节-无机非金属材料
体验探究合作展示2020-2021学年级高一下学期化学周末作业(六)无机非金属材料1.下列关于硅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水玻璃可以作为粘合剂、木材防腐剂B.常温下,单质硅的性质稳定,与氧气、氯气、硝酸、硫酸等很难发生反应C.SiO2有导电性,所以SiO2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D.青花瓷胎体的原料为高岭土[Al2Si2O5(OH)4],若以氧化物形式可表示为:Al2O3•2SiO2•2H2O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金属钠与TiCl4溶液在高温下反应,可将金属钛置换出来B.铝在空气中或在冷的浓硝酸中都能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C.工业制硫酸时,在接触室里用98.3%的浓硫酸吸收SO3D.工业制玻璃过程中加入石灰石,是为了除去二氧化硅3.下列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B.高纯度的硅单质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SiO很稳定,与所有的酸不反应D.唐三彩、玻璃、水泥都是硅酸盐产品C.24.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SiO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A.2Al(OH)胶体具有吸附性,可用作自来水消毒剂B.3SO具有漂白性,可用于豆芽菜银耳等食品的漂白C.2D.在食品袋中放入装有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可防止食物受潮、氧化变质5.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选项性质用途B 活性炭还原性强 用于制糖业的脱色剂 C常温下,干燥的氯气与铁不反应 用钢瓶储存液氯 D 二氧化硅硬度大 用于制造光导纤维6.下列解释事实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A .盛放NaOH 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SiO 2+2OH -=2-3SiO +H 2OB .NaOH 溶液吸收Cl 2:Cl 2+2OH -=Cl -+ClO -+H 2OC .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粉末,可减少SO 2的排放:2CaCO 3+2SO 2+O 2=2CaSO 4+2CO 2D .强碱溶液中,用次氯酸钠与Fe(OH)2反应制高铁酸钠:2ClO -+Fe(OH)2=2-4FeO +2Cl -+2H +7.某实验小组欲从含2+2-2+3Mg SiO Fe 、、和3+Fe 的混合液中分离出2+Mg ,并制备32MgCO 3H O 。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知识点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知识点学生复习高一生物必修一时,要对知识点进行分类梳理,那么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有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知识点呼吸作用的实质: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塘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a. 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材料:新鲜的食用酵母菌(生殖快,细胞代谢旺盛,实验效果明显。
)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b. 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线粒体的内膜上和基质中含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少量的DNA。
一般地说,线粒体均匀的分布在细胞质中,肌质体是由大量变性的线粒体组成的。
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是葡萄糖,反应方程式可以简写成:c. 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需要不同酶的催化,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发生生物:动物,乳酸菌,马铃薯块茎,玉米胚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注意: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发酵,生成乳酸的叫乳酸发酵,生成酒精的叫酒精发酵1 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的能量去路有氧呼吸: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
无氧呼吸:能量小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储存于乳酸或酒精中2 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去路:氧气用于和[H]生成水。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1、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2、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3、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4、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
5、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化学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化学
【解析】 [
-
A项,过氧化钠的电子式应该为Na+
+
]2 Na ;B项,因为乙醇和丙醇在混合物中的质
量分数未知,无法计算混合液中碳元素的物质的量,也就 无法计算完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C项,N14的质 子数和中子数均为7,但氮原子还有其他的核素,质量数不 等于14,中子数也就不等于7;D项中,PCl5分子中P原子最 外层有10个电子。
化学
四、分子间作用力
1.定义:把 分子聚集在一起
力。 2.特点
的作用力,又称范德华
(1)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 弱得多
。 、 溶解度 ,
(2)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点、 沸点
而化学键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3)只存在于由共价键形成的多数 共价化合物 和绝大多 数 共价化合物 及稀有气体之间,如CH4、O2、Ne等。
①熔、沸点、硬度差异较 大②熔融态不导电,某些 溶于水后导电
酸(如H2SO4、H3PO4)、弱 碱(如NH3·H2O) 气态氢化 物(如CH4、HF等)、非金 属氧化物(如CO2、SO2等) 、绝大多数有机物
存在物 质类型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化学
(2010·海南)短周期元素X、Y、 Z所在的周期数依 次增大,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0,且Y2-与Z+核外电子层 的结构相同。下列化合物中同时存在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的 是 A.Z2Y C.Z2Y2 B.X2Y2 D.ZYX
化学
2.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比较
项目 化学键 类型 离子化合物 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 键 共价化合物 只含共价键
主要物 理性质
①熔、沸点较高,硬度较大,通 常呈固态②固态不导电,熔融态 和溶于水后导电
强碱(NaOH、KOH等)、绝大多 数的盐(NaCl、NH4Cl等)、活泼 金属氧化物(如MgO、Al2O3等)
B.一定是共价键
C.可能是离子键,也可能是共价键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 C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化学
2.下列过程中化学键未被破坏的是 A.干冰升华 C.CO2气体溶于水 解析 B.Br2与H2生成HBr D.NaCl固体溶于水
干冰升华后 CO2分子仍然是 CO2分子,没有破坏
化学键; B 中 Br - Br 键和 H - H 键均被破坏,生成 H - Br
,D项为37Cl。
答案
A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化学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2010· 山东 ) 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 引力 (2)(2010·上海)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A
(3)(2010·江苏)H2O的电子式为H+[····H]-
(4)(2012·日照模拟)H2S和SiF4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都满 足8电子结构 (5)(2011· 青岛模拟 ) 化学键的形成一定伴随着电子的得 失 答案 (1)× (2)× (3)× (4)× (5)×
化学
三、共价键 1.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2.共价化合物:以 共用电子对
分子 形成
的化合
物。
3.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化学
2.共价键仅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吗? 提示 不是,共价键也可以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如
NaOH、NH4Cl中都含有共价键。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化学
2.结构式——适用于共价分子结构表示 成键原子间若共用一对电子,用一根短线“-”表示, 若共用两对电子用两根短线“=”表示,依此类推。 如:H2O:H-O-H,N2:N≡N,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化学
(2010·课标全国卷改造)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 A.Na2O2的电子式为 B.1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g的乙醇和丙醇混合液完全燃烧生成的 CO2为112 L(标准状况) C.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7而中子数不一定为7 D.CO2、PCl5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键;C中CO2溶于水生成H2CO3,破坏CO2中共价键;D中破 坏了离子键。 答案 A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化学
3.下列表达方式正确的是 A.—OH与H 都表示羟基
+
B.MgCl2的电子式:Mg2
C.S2-的结构示意图 D.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20Cl
解析 B项Cl-要分开,C项S2-的结构示意图应为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化学
【解析】
本题考查元素的推断和化学键的知识。由题
意知: X 为氢、 Y 为氧、 Z 为钠, Na2O 中只存在离子键, H2O2同时存在极性和非极性键,Na2O2中存在离子键和非极 性键。NaOH中存在离子键和极性键,故选B。 【答案】 B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化学
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判断方法 (1)根据化学键的类型判断 凡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 (2)根据化合物的类型来判断 大多数碱性氧化物、强碱和盐都属于离子化合 方法规律 物;非金属氢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都 属于共价化合物。 (3)根据化合物的性质来判断 熔点、沸点较低的化合物(SiO2、SiC等除外)是 共价化合物。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离 子化合物,如NaCl,不导电的化合物是共价化 合物,如HCl。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化学
3.规律 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 越大,分子间作用力 越大 ,物质的熔、沸点 越高 如:熔、沸点:HCl < HBr < HI。 。例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化学
1 . (2012· 大同模拟 ) 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 子,它与卤素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是 A.一定是离子键
定结构;否则将不满足。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化学
2.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78 g Na2O2晶体中所含阴、阳离子个数均为4NA B.HBr的电子式为H+[ ]-
C.3.4 g氨气中含有0.6NA个N-H键 D.PCl3和BCl3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 稳定结构
答案 C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化学
1.化学键与化合物的关系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化学
(1)只含共价键的物质
①同种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单质,如 I2 、 N2 、 P4 、金刚 石、晶体硅等。 ②不同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如 HCl、 NH3 、 SiO2、CS2等。
(2)只含有离子键的物质:活泼非金属元素与活泼金属元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化学
第三节
化学键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化学
备考导航
1.了解化学键的定义。 2.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化学
高考对本节内容的考查主要为: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 语如电子式、结构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等正误判断和书写; 化学键及化合物类型的判断;8电子结构的判断等。
3.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化学
1.(1)所有物质中都存在化学键吗?
(2)仅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中一定不含离子键吗?
提示 化学键。 (2)不一定,如NH4Cl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但它是离子 化合物。 (1)不是,稀有气体分子是单原子分子,分子中无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答案】 C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化学
8电子稳定结构的快速判断
(1)分子中若含有氢元素,则氢原子不能满足最外层8
电子稳定结构,但它满足K层为最外层2个电子的稳 方法 定结构。 规律 (2)分子中若不含有氢元素,则按下述方法逐一进行 判断:若某元素化合价绝对值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
数之和等于8,则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满足8电子稳
解析
两种元素组成的分子中一定有极性键,也可能有
非极性键,如H2O2,故A项错误;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 成的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如AlCl3,故B项错误;非 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NH4Cl,故 C项错误。
答案
D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化学
1.电子式
(1)常见粒子的电子式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化学
(2)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化学
(1)书写化合物的电子式,应先考虑是离子化合物还
是共价化合物,然后再用相应的方法来表示。
(2)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不是1∶1时,要 特别 注意每一个离子都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直接相邻的事 提醒 实。 (3)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时,左边是原子 的电子式,相同原子可以合并,右边是化合物的电子 式,相同的粒子不能合并,中间用“―→”连接。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化学
元素编号 A B C D E
元素特征信息
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差为 2
与E同主族
1 mol C单质能与冷水反应,在标准 状况下生成11.2 L H2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周期序数 负一价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Ar原子 相同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化学
(1)D和E形成化合物的类型是 ________。(填“共价化合 物”或“离子化合物”) (2)B和D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为 ________。(用离子符号 和“>”、“=”或“<”表示)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