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吸毒强戒人员HIV感染的相关危险行为因素
强制戒毒人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管理教育方法论文
强制戒毒人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管理教育方法的探讨【摘要】目的:探讨适合强制戒毒的艾滋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的管理模式。
方法:对hiv抗体阳性人员采取艾滋病基本知识、危险行为识别、防止二次传播、降低危害、法律常识教育,隔离治疗、体能锻炼与心理疏导相结合的综合性所内管理措施,对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视情况报批所外就医,出所前做好通知工作。
结果:所有患者都掌握了关于艾滋病的基本知识、降低危害及相关法律知识。
未出现消极、自杀及所内传播现象。
32例hiv感染者中,2例aids病人报批所外就医。
结论:对hiv感染者、aids病人应有一套规范化的所内管理措施,对出所管理应不同情况予以分别对待。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64-01据统计,目前,在我国静脉注射海洛因共用注射器及性关系混乱是导致感染hiv的主要原因,约占46%,部分地区高达70%以上。
强制戒毒所是公安机关依法通过行政强制措施,对吸食、注射毒品的依赖者在一定时期内,进行生理脱毒、心理矫正、适度劳动、身体康复和法律、道德教育的场所。
近年来,在强制戒毒过程中发现hiv感染者、aids病人数日渐增多,对他们的治疗、管理也困扰着各强制戒毒机构,为了探讨适合于强制戒毒中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管理模式,现将我所对32例hiv感染者、2例aids病人的管理教育情况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 1998年6月---2009年12月收治的强制戒毒人员916例,全部进行hiv检测,查出32例阳性,均为男性,职业:个体、无业,年龄:22---36岁10例已婚,22例未婚,大多数有非婚性史,在性生活中不用或偶尔使用避孕套,其中1例全身淋巴结肿大、体重下降、高热、疥疮诊断为aids病人,另1例高热、体重下降、肺部炎症,抗菌治疗无效诊断为aids病人,出所二十余天死亡。
男性强制戒毒者高复吸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男性强制戒毒者高复吸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张雯郭丽杜莹映曾庆浪李春强黄凯【摘要】目的调查男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人口学基本情况;探索强制戒毒者不同发展阶段高复吸行为的生活习惯、社会家庭功能和滥用药物基本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对702名男性吸毒强戒者进行自填式自编问卷调查。
结果(1)男性吸毒强戒者平均年龄(34.19±6.334)岁,具有复吸行为的人数比例为92.36%,初吸毒年龄为(24.71±6.539)岁。
(2)Logistic回归分析中,不同年龄组最终方程入组变量不同,20~29岁年龄组为初吸毒年龄(OR=0.790)、与家人暴力冲突(OR=2.264);30~39岁年龄组为初吸毒年龄(OR=0.836)、日均吸毒量(OR=2.695);40~49岁年龄组为初吸毒年龄(OR=0.821)、吸烟(OR=2.822)。
结论强制戒毒者高复吸行为与初吸毒年龄呈负相关,不同年龄段其高复吸行为的显著相关因素分别是家人暴力冲突、日均吸毒量和吸烟程度,呈现出与年龄相应的依恋心理和毒品替代关系需求。
因此,预防高复吸行为的心理干预工作应关注不同年龄段社会关系依恋需求的心理特点。
【关键词】吸毒强戒者;复吸;Logistic回归[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demographic features of male drug addicts, to explore the dependability between factors such as habits customs, drug related behavior, social and family functions and multiple relapse behavior of the population.MethodsUsed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to investigate 702 male drug addicts in Foshan labor camp with self-made questionnaire.Results(1)Mean age of drug users is(34.19±6.334)a, mean age of primary drug use is(24.71±6.539)a, relapse rate is 92.36%.(2)The results of Logistic regression: For 20~29a group, dispute with families and age of primary drug use enter Logistic regression formula. For 30~39a group, age of primary drug use, drug use amount per day enter Logistic regression formula. Whereas, for 40~49a group, age of primary drug use as well as smoking enter the final formula.ConclusionAccording to their features of respective age group, psychological guidance should be applied accordingly particularly.[Key words]Male drug addicts; Relapse; Logistic regression 近年来,吸毒及其预后问题在中国再度浮现[1]。
社区吸毒者HIV_HCV_梅毒检测及高危行为特征分析_殷方兰
最小年龄 18 岁,最大 51 岁,平均(29.97±7.09)岁。不同籍贯吸 毒者静脉吸毒行为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外省市户籍静脉 吸毒比例较高,见表 2。15 名吸毒者在最近一次吸毒时共用注 射器,占 12.4%。
高(P<0.05)。
2.5 静脉吸毒影响因素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静脉吸毒情况
* 基金项目:上海-中盖艾滋病项目基金资助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 201800
Á2146
CHINA TROPICAL MEDICINE Vol . 9 No.11 November 2009 中国热带医学 2009 年第 9 卷第 11 期
职业(0=无,1=有)、静脉吸毒(0=不曾,1=曾)为自变量,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文化程度、籍贯、静脉吸毒情 况的调查对象丙肝感染状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文 化程度低、外省市、曾有静脉吸毒行为的调查对象丙肝阳性率
表 2 不同特征调查对象静脉吸毒行为
社会人口 学特征
调查 静脉吸毒 χ2
P
人数 人数(%)
性别
男性
94 52(55.3) 0.10 0.75
女性
27 14(51.9)
年龄(岁) 20~29
33 14(42.4) 3.81 0.28
30~39
38 21(55.3)
40~49
40 26(65.0)
50~
关键词:社区吸毒者;艾滋病;高危行为;丙型肝炎;梅毒 中图分类号:R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727(2009)11-2145-02
Detection of HIV,HCV and syphilis in community drug users and analysis of high risk behaviors. YIN Fanglan,SHI Guo-zheng,YUAN Hong.(Jiadi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trol and Prevention,Shanghai 201800,P. R.China)
禁毒防艾工作中的社会心理学影响因素分析
禁毒防艾工作中的社会心理学影响因素分析禁毒防艾工作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预防和减少毒品滥用和艾滋病传播,旨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共安全。
然而,在实施禁毒防艾工作的过程中,社会心理学影响因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社会认知、社会影响和社会认同三个层面分析禁毒防艾工作中的社会心理学影响因素。
首先,社会认知层面对禁毒防艾工作的影响不可忽视。
社会认知涉及个体对社会现象、问题以及行为的认知和理解。
在禁毒防艾工作中,社会认知对个体的态度和行为决策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个体对毒品和艾滋病的认知程度会直接影响他们对禁毒防艾工作的支持程度。
如果个体缺乏对毒品和艾滋病的正确理解,可能会对相关政策和措施持怀疑、抵触的态度,从而难以积极参与禁毒防艾工作。
另一方面,社会认知中的误解和偏见也会对禁毒防艾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社会上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和排斥,不仅会影响感染者的心理健康,也会限制他们对防艾工作的参与度。
其次,社会影响是另一个重要的心理学因素,对禁毒防艾工作产生影响。
社会影响是指社会环境、他人的行为和言论对个体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社会影响主要通过模仿、信仰和规范等机制发挥作用。
在禁毒防艾工作中,社会影响有助于形成共识和稳定的行为规范。
例如,有研究表明,人们在面对来自亲友、同事和社会偶像的反毒、防艾言论时,更有可能积极坚守原则,避免滥用毒品和参与高风险的行为。
社会影响还可以通过社会动态群体效应的方式,促使更多的人参与到禁毒防艾工作中来,进一步增强这一社会行动的效力和影响力。
最后,社会认同也是影响禁毒防艾工作的重要心理学因素之一。
社会认同是指个体对社会价值观和规范的认同和遵守。
在禁毒防艾工作中,个体的社会认同程度会直接影响其对禁毒防艾工作的积极参与程度。
当个体将禁毒和防艾作为社会价值观念的一部分,并内化为自己的信仰时,他们更有可能坚守反毒的原则,积极参与禁毒防艾的行动,从而对抗毒品和艾滋病的传播。
此外,社会认同还与个体的群体认同感和社会归属感有关,当个体与禁毒防艾工作相关的社会群体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时,他们更有动力和责任感来参与到这一行动之中。
相关人群艾滋病自愿咨询和检测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论著>相关人群艾滋病自愿咨询和检测影响因素的Log i stic回归分析邹艳,潘晓红,杨介者,徐云,陈钢,郭志宏=摘要>目的探讨相关人群艾滋病自愿咨询和检测的影响因素,为促进和推广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提供依据。
方法利用暗娼人群、吸毒人群、性病门诊就诊者的自愿咨询检测需求调查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 og isti c回归分析。
结果暗娼人群、吸毒人群、性病门诊就诊者以前有过艾滋病咨询经历的分别占1613%、2611%和4611%;有过艾滋病检测经历的分别占3912%、2514%和3014%。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艾滋病自愿咨询经历和自愿检测经历相互促进(OR值均大于4),艾滋病危险意识、保密性、对自愿咨询检测的了解等因素是艾滋病自愿咨询和检测主要的影响因素(P<0105)。
结论在推广V CT服务的进程中,要倡导反歧视的社会环境,强化重点人群的危险意识,加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内容的宣传。
=关键词>H IV;自愿咨询检测;影响因素;Log istic回归S tudy on the Inf l uence Fac tors of H IV Vol un tary Counselli ng and Testi ng a m ong Co mm ercial SexW orkers,D rug U sersand STD C lin ic A ttendees ZOU Yan,PAN X iao-hong,YAN G J ie-zhe,et al1Zhejiang P rovinci al C enter for D 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 on,H angzhou310009,Ch i na=Abstract>O b ject i ve T o explore the i nfl uence factors o fH I V vo luntary counse lli ng and testi ng(VCT)among co m-m ercial sex w orkers(CS W s),drug users and STD cli n i c attendees1M ethods The da ta o f i nv esti g ati on o f V CT de m and,w ere co ll ected and analyzed by un i var i ate and m ultivar i ate L og i stic regress i on1Re s u lts1613%o f CS W s,2611%o f drug us-e rs and4611%of S TD cli n i c attendees had the exper iencel of H I V counselli ng;3912%o f CS W s,2514%o f drug users and 3014%o f STD c li n ic attendees had the exper i ences ofH I V testi ng1F or CS W s,drug users and STD cli n i c attendees,H IV coun-selling and H I V testing prom oted each o t her(OR>4),and H IV ri sk percepti on,confi denti a lity o f counse lli ng and testi ng,andaw areness o fVCT w ere the lead i ng factors(P<0105)wh ich p l ay i m portant ro les i n pro m oti ng voluntary counselli ng and testi ng1 Conc l u sion In the process o fV CT pro m oti on,it i s i m po rtant to i ncrease anti-disc ri m i nati on propaganda and a w areness o fH I VVCT1R i sk percepti on i n CS W s,drug users and S TD c li nic attendees should also be strengthened1=K ey words>H I V;V o l untary counselling and testi ng;Infl uence factor;Log istic reg ressi on我国2005评估结果显示,注射吸毒和性接触已经成为艾滋病传播的主要方式。
吸毒人员吸毒行为与HIV、HCV、HBV及梅毒感染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吸毒人员吸毒行为与HIV、HCV、HBV及梅毒感染状况的相关性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吸毒人员吸毒行为与HIV、HCV、HBV及梅毒感染状况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戒毒人员,调查分析其各项资料。
结果:口吸人员中共6例感染,包含4例HIV,4例HCV,1例HBsAg,静脉吸毒中共8例感染,包含8例HIV,1例HCV,7例HBsAg,1例梅毒,其原因与共同注射针头有关。
结论:HIV、HCV、HBV、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则为吸毒人员,静脉吸毒方式对梅毒感染和HBV 感染的影响比HCV、HIV影响更大。
【关键字】吸毒;HIV;HCV;HBV;梅毒;感染梅毒、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传播途径具有相似性,均可经母婴、血液、性传播。
因近年社会经济进步和毒品泛滥,静脉注射毒品已成为HBV、HCV、HIV、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1],因此,吸毒者也为此四类传染病的高发人群。
为进一步了解吸毒人员吸毒行为与HIV、HCV、HBV、梅毒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将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戒毒人员纳入到研究中进行分析: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我院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戒毒人员,60例人员中包含男性42例,女性18例,吸毒方式:口吸32例,静注18例;年龄16-42岁,平均为(32.1±2.3)岁,婚姻:未婚21例,已婚20例,离婚19例;文化程度:小学34例,初中及高中12例,大专及以上14例。
各人员资料和条件均符合本研究要求。
1.2方法记录分析其资料和信息。
抽取其静脉血液5ml,分离血清后,将其放置与零下20℃环境中备检,用安图A2000、安图A2000Plus化学发光法检测HIV、HbsAg、梅毒和HCV。
2.结果口吸人员中共6例感染,包含4例HIV,4例HCV,1例HBsAg,静脉吸毒中共8例感染,包含8例HIV,1例HCV,7例HBsAg,1例梅毒,其原因与共同注射针头有关,见表1:表1:不同吸毒行为的感染状况吸毒行为感染类型共计HIV阳性HCV阳性HBsAg阳性梅毒阳性口吸4(17.39)1(4.35)1(4.35)0(0.00)6(26.09)静脉吸毒8(34.78)1(4.35)7(30.43)1(4.35)18(78.26)共计12(52.17)2(8.70)8(34.78)1(4.35)233.讨论本研究结果显示,60例吸入人员中均存在梅毒感染、HBV、HCV、HIV感染,特别是HIV,达52.17%,其次为HBsAg感染(34.78%)和HCV感染(8.70%)。
吸毒人员共用注射器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
吸毒人员共用注射器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作者:罗家洪陈良李晓梅喻箴何利平毛勇【关键词】吸毒人员;,,共用注射器;,,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吸毒人员使用别人用过注射器的危险因素,为有关部门控制艾滋病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通过流行病学现场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结果:对968名吸毒人员进行调查研究,通过Logistic模型分析,筛选出吸毒人员使用别人用过注射器的危险因素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民族、一个看上去健康的人会是艾滋病感染者、与艾滋病人或感染者有过性交是否会传染艾滋病、由注射吸毒转为口吸可以预防艾滋病、静脉注射毒品时间。
结论:吸毒人员使用别人用过注射器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年龄、性别、吸毒时间和艾滋病知识。
加强吸毒人员的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减少吸毒人员的艾滋病感染率。
关键词:吸毒人员;共用注射器;危险因素; Logistic分析艾滋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尤其吸毒人员是高危人群,共用注射器是感染与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
目前,有关艾滋病研究的报道较多,但对吸毒人员共用注射器的相关因素研究未见报道[1~6]。
本研究随机抽取968名吸毒人员进行研究,探讨吸毒人员共用注射器的相关因素,为有关部门提供戒毒与防控艾滋病的科学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11 调查对象根据随机抽样原则和整群抽样原则,在云南省个旧市和盈江县进行随机抽样,盈江县随机抽取吸毒人员363人, 个旧市378人,在易门县和耿马县进行整群抽样,易门县52人,耿马县175人,共计调查968名吸毒人员。
12 调查内容根据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办公室制定的行为监测问卷Ⅱ对吸毒人员进行调查。
13 调查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场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根据抽样结果,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根据吸毒人员的姓名和住址到家中进行询问调查,如果吸毒人员不在家中到劳教所戒毒,就到劳教所根据姓名进行调查。
14 统计方法全部资料在P4计算机上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输机后用该软件进行t检验、Logistic分析[7]等。
强制戒毒人员自杀行为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强制戒毒人员自杀行为及相关因素的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指导教师:***2008-06摘要毒品问题、犯罪问题和自杀问题曾被视为西方国家的社会流行病,这三者又是相互影响,彼此关联的。
国外的相关研究证明,物质成瘾者所处的特殊社会环境导致了吸毒人群成为了高自杀人群之一。
由于吸食毒品,强制戒毒者经历多种损失,他们在个人经历中有更多与自杀相关的高危行为,吸毒行为本身及由其而导致的多种损失及一些高危行为更易于引发与自杀高度相关的心理问题出现。
当前的一些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从量化研究的角度探讨吸毒行为与自杀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与中间变量的关系,但是关于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仍然只限于孤立的研究、没有整合成统一的系统。
本研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量化研究,该部分主要是通过自陈式量表调查,验证吸毒人群是否存在比正常人群较高的抑郁程度和自杀意念,并进一步探讨了成瘾程度、抑郁程度和自杀意念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为质化研究,该部分通过访谈法、实物收集的形式来搜集资料,并应用扎根理论进一步进行资料分析,并建立假设性理论模式。
研究结果表明:(1)强制戒毒人员的抑郁程度和自杀意念发生率从统计学上显著高于正常人群,成瘾程度与抑郁程度和自杀意念存在显著性正相关。
抑郁程度可作为成瘾程度和自杀意念的中间变量。
(2)有无职业、成瘾史、成瘾程度、自杀史和曾经用药都被纳入了自杀意念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
(3)吸毒行为所造成的结果主要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生理疾病、家庭危机和经济困难违法犯罪。
强制戒毒者的自杀起因主要有:强烈的心理冲突,冲动、攻击性等行为障碍,绝望、无意义感等情绪障碍和道德危机。
关键词:强制戒毒者药物成瘾抑郁程度自杀意念自杀行为AbstractDrug problems, crime problems and the problem of suicide had been regarded as social epidemic in Western countries. These three factors affect and relate each other. Foreign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special social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 substance users live, led to the drug users become one of the high suicide crowd. Because of addicting drug, drug abstainers experienced a variety of loss, they have more personal experience of suicide-related behaviors. Drug addicts behavior and a variety of loss and some high-risk behaviors caused by drug addiction more easily triggered highly correlated with suicid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Some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quantitative research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rug abuse behavior and suicidal behavior,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variables and the middle variables, bu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variables is still limited in isolated studies, and no integration into a unified system.This study consists of two parts. For the first part of quantitative research, this part mainly through self--scale investigation verify whether the degree of depression and suicidal ideas in drug users are higher than the normal populations’. For the second part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his part mainly through interviews and in-kind collection gather information, through grounded theory further analysis the information, and establish a hypothetical theory model.The results show that:(1) The degree of depress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suicidal ideation in drug abstainers are higher than normal peoples’. Addiction degree, the degree of depression and suicide ide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The degree of depression can be regarded as intermediate variables between addiction degree and suicide ideation.(2) Job situation, addiction history, addiction degree, suicide history and the kind of drugs have been incorporated into the suicide ideation the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equation.(3)The results caused by the drug addiction are: seriously damaged social function, physical illness, family crises and economic difficulties and crimes. The main causesof suicide of drug abstainers are: strong psychological conflicts, impulsive and aggressive behavior, despair and meaningless feeling emotional obstacles and moral crisis. The result of drug abuse mainly led to the causes of suicide.Key words:Drug abstainers, drug addiction, depression degree, suicide ideation suicide behavior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吸毒人员HCV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吸毒人员HCV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戴继舫;李丽娜;杨玉兰;张培【期刊名称】《中国社会医学杂志》【年(卷),期】2013(030)004【摘要】目的了解美沙酮门诊吸毒人员丙肝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流行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基于社区美沙酮门诊吸毒人员的基线调查,收集宜昌市572名吸毒人员相关社会因素和HCV检测情况,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72名吸毒人员中,男446人(78.0%),女126人(22.0%),平均年龄37岁,平均吸毒年限13年,有过注射吸毒史的517人占90.4%,曾经共用过注射器的140人(24.5%);HCV感染情况经过检测,572人中HCV 阳性498人,阳性率87.06%.单因素分析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况、吸毒年限、是否注射毒品是HCV 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尽管湖北省吸毒人群HIV感染不高,但HCV感染率很高,两者传播方式有明显差异,应该加强吸毒人群的HCV感染防治.【总页数】4页(P244-247)【作者】戴继舫;李丽娜;杨玉兰;张培【作者单位】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武汉,430079;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武汉,430079;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宜昌,443003;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宜昌,44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3【相关文献】1.抗-HCV、HCV-cAg 及 HCV RNA 联合检测在吸毒人员筛查的临床意义 [J], 刘冰;曾赤佳2.吸毒人员吸毒行为与HIV、HCV、HBV及梅毒感染关系的分析 [J], 黄红樱;陈玉明;黄茜3.吸毒人员幽门螺杆菌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分析 [J], 罗家洪;周曾芬4.宁夏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吸毒人员HIV、HCV及梅毒感染情况调查 [J], 蒋岸;陈晓颖;姬永军;田玉山;丁少宏5.静脉吸毒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J], 杨放;林鹏;王晔;何群;刘勇鹰;付笑冰;李艳;龙其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昌市某辖区羁押吸毒人员HIV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南昌市某辖区羁押吸毒人员HIV哨点监测结果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南昌市某辖区羁押吸毒人员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该人群丙肝感染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人口、行为学特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丙肝感染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
结果:该辖区羁押吸毒人员中:注射吸毒人员占945%,共用针具率为653%;有商业性行为者占425%,安全套使用率618%;该人群丙肝阳性率2875%。
女性吸毒者(OR=779,95%CI:136~7958)、频繁共用针具(OR=757,95%CI:162~7067)、较大年龄(OR=731,95%CI:102~31791)、离异(OR=191,95%CI:110~329)增加吸毒者感染丙肝的风险。
非注射吸毒(OR=000,95%CI:000~043)、较少注射吸毒次数(OR=005,95%CI:002~011)、不共用针具(OR=000,95%CI:000~003)可降低吸毒者感染丙肝的危险。
结论:该辖区注射吸毒者的共用针具率和丙肝感染率较高。
采取措施减少吸毒者的注射吸毒次数及共针频率可以降低该人群的丙肝感染风险。
【关键词】艾滋病;吸毒者;羁押人员;哨点监测【中图分类号】R512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08-0453-02艾滋病哨点监测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向资源相对有限国家推荐的,了解艾滋病在不同人群中感染发生变化的一种监测方法,指在固定地点、固定时间内收集人群中艾滋病性病流行状况及有关信息.以便获得该地区艾滋病性病流行状况和趋势,为艾滋病性病控制及评估提供依据的一种流行病学监测方法。
南昌市自2005年开始艾滋病哨点监测,分别对暗娼、吸毒人群、性病门诊就诊者、男男性行为者等8类人群的艾滋病流行情况进行监测。
2010年新增羁押场所吸毒人群监测哨点,本文就南昌市某辖区内羁押场所吸毒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艾滋病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艾滋病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杨洪英;郑红伟【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改进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5月至2013年3月在隆昌县人民医院传染科和隆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登记在册的159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可能是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截止2013年3月,159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中已死亡83例,病死率52.2%.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情严重程度(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否坚持抗病毒治疗以及是否并发机会性感染等是其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应尽早采取防控措施,降低艾滋病病死率和致残率.【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4(020)011【总页数】3页(P2066-2068)【关键词】艾滋病;死亡原因;Logistic回归;流行病学【作者】杨洪英;郑红伟【作者单位】隆昌县人民医院传染科,四川隆昌642150;隆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隆昌6421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91艾滋病又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该病作为一种目前尚无法治愈的传染病,在我国正呈现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快速扩散的势头,严重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1]。
随着该病病情的进展,患者机体免疫力逐渐下降,病死率明显增加。
为改进防控措施,降低其病死率,本研究对该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临床病例资料来源于2007年5月至2013年3月在隆昌县人民医院传染科和四川省隆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登记在册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共计159例。
有关该病的诊断及纳入标准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6年7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执行[2]。
1.2 干预措施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都给予如下抗病毒药物治疗:齐多夫定片(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20324),300 mg,每日2次;拉米夫定片(安徽贝克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03618),150 mg,每日2次;依非韦仑片[Merck Sharp &Dohme(Australia) Pty.Ltd.生产,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080218],600 mg,每日1次。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消极情绪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消极情绪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马剑侠;马来祥【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和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影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抑郁、孤独和焦虑三种消极情绪的因素.研究发现被试年龄会影响其焦虑水平,文化程度会影响其孤独感.从被试的行为上看,求助等某些积极的应对方式会显著降低其孤独感和抑郁水平,而自责作为一种消极应对方式,会加重被试的三种消极情绪.从社会环境上看,被试面临的客观支持及体验到的主观支持能够显著降低其孤独感,而对支持的利用度则能够缓解其抑郁水平.从认知归因上看,被试对戒毒效果的努力归因会降低孤独感,情境归因则会加剧孤独感.【期刊名称】《许昌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32)002【总页数】5页(P27-31)【关键词】强制隔离戒毒;消极情绪;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归因【作者】马剑侠;马来祥【作者单位】许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河南许昌46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461 文献综述我国当前的戒毒体系中已经基本确立了生理断瘾、心理戒毒和回归社会的三步走战略,但心瘾难戒已经成为戒毒教育领域面临的一个公认的难题,心理戒毒成为戒毒能否成功的关键[1].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能增强戒毒人员的心理防御能力,直接影响着强制戒毒的效果.但有学者利用抑郁、焦虑等因素作为心理健康的指标,通过对强制戒毒人员和其他劳教人员的对比研究发现,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程度更为低下[2].也有研究指出,大多数海洛因依赖者在戒毒治疗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孤独感、焦虑和抑郁症状[3],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心理异常[4-5].在抑郁、焦虑和孤独感三种消极情绪的影响因素方面,前人做了大量研究.大多数研究都发现积极的应对方式、较多的社会支持、将不良结果归因为外部或可控因素等会降低抑郁、焦虑和孤独感等消极情绪[6-10].但近几年的很多研究综合了更多的因素(如心理控制源等),使用了更严格控制的实验方法,运用了回归分析等高级统计技术后却得出一些与之相左的结论.如梁世忠(2012)的研究发现,真正能够降低抑郁情绪的不是较多社会支持而是因此造成的“结果可由自己来控制”的感觉[11].程坤(2011)的研究发现,只有退避能够增强焦虑,只有问题解决会降低焦虑,其他积极或消极的应对方式与焦虑关系不大[12].罗增让(2005)的研究发现,低焦虑者更不愿意将失败的结果归因为自己的努力等[13].当前对强制戒毒人员消极情绪的研究也发现了一些影响消极情绪的因素,如消极的应对方式会造成焦虑、女性的孤独感水平更高等[1,14].但综合来看,对戒毒者消极情绪影响因素的研究尚不是很系统,而且以大学生等为被试得出的相关结论并不一定适合于强制戒毒者,同时基于对消极情绪影响因素的研究尚存在诸多矛盾的结果.我们认为有必要将认知、情境和行为因素综合起来,考察他们对强制戒毒者消极情绪的系统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戒毒人员的消极情绪的结构与内在机制,厘清影响其心理健康的系统因素,为戒除心瘾,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2 研究方法2.1 被试情况本研究选取了某市公安局强者隔离戒毒所的112名强制戒毒人员作为被试.问卷测量结束后,以艾森克人格测验中的测谎题目作为被试回答诚实性的标准,剔除掉无效被试后,剩余97名被试的测量数据参与了后续的统计分析.2.2 研究工具2.2.1 焦虑自评表(SAS)量表含有20个反映焦虑主观感受的项目,要求被试过去一周可能出现的焦虑反应进行自我评价,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2.2.2 贝克抑郁问卷(BDI)该问卷要求被试在21个项目上对自己一周以内的抑郁状态进行自我评定,其奇偶分半信度系数为0.82.2.2.3 孤独感量表(UCLA)该量表主要评价由于对社会交往的渴望和实际水平的差距造成的孤独感,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9.2.2.4 应对方式量表分为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幻想、自责和退避六个维度.各维度的重测信度分布在0.62-0.72之间.2.2.5 社会支持量表(SSQ)该量表分别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对个体的社会支持状况进行测量,重测信度达到 0.92.2.2.6 归因方式量表(MMCS)经过对MMCS的简单改编,此量表被用来测量强制戒毒人员的戒毒效果归因.分别从能力、努力、情境和运气四个维度上对戒毒者的归因倾向进行测量,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都在0.78以上.2.2.7 测谎量表选取了埃森克人格量表(EPQ)中掩饰维度的20个项目作为测谎题目,被试的标准分超过60,则认定其具有说谎倾向.2.3 施测过程测验共分两次施测,每次测量时间大概一个多小时,两次测验的时间间隔为一天.第一次测量了焦虑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抑郁量表.第二次测量了社会支持量表、孤独感量表、归因方式量表和埃森克人格问卷中的测谎量表.因为被试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充分理解问卷中某些条目的意义有一定难度,所以测试过程要求主试将问卷项目逐条念给被试,主试每念完一个项目被试便回答此项目,被试若有不理解的词汇或含义等,可以随时提问.3 研究结果3.1 人口学变量对三种消极情绪的影响本研究调查了被试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有无职业、吸毒时长、戒毒次数、入所时长等人口学变量,并使用方差分析的统计方法检验了这些变量对抑郁、焦虑和孤独感三种消极情绪的影响.在所有统计检验中,被试年龄对其焦虑水平的影响达到边缘显著水平(统计结果见表1),其中40岁以上被试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20~30岁的被试(P<0.05),其余所有自变量对三种消极情绪的影响都不显著.3.2 应付方式等因素对焦虑情绪的影响回归结果(如表2)表明,应付方式中的自责维度对焦虑情绪具有显著影响(P<0.05),除此之外,应付方式的其他维度以及社会支持、戒毒效果归因、人际关系归因等自变量均不能有效预测被试的焦虑情绪.表1 被试年龄对焦虑情绪的方差分析注:表1中只注明经方差分析检验显著的自变量及其维度.年龄 M SD F P 40 岁以上 55.86 12.812.488 0.09 30 ~40 岁 51.8710.80 47.00 12.34 20~30岁表2 应付方式等因素对焦虑的回归分析注:表2及后面表3、表4只注明经回归分析检验显著的自变量及其维度.预测变量B SE βt p应付方式:自责1.16 0.70 0.302.15 0.043.3 应付方式等因素对孤独感的影响如表3所示,应付方式中的问题解决、求助因子能够对戒毒者的孤独感进行显著的负向预测,自责因子能够对孤独感进行显著的正向预测,其余因子对孤独感无影响.社会支持中的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都能够对孤独感进行显著的负向预测,支持的利用度对孤独感无影响.对戒毒效果的努力归因能够对孤独感进行显著的正向预测,情境归因能够对孤独感进行显著的负向预测.表3 应付方式等变量对孤独感的回归分析预测变量B SE βt p问题解决应付方式0.75 0.25 0.40 2.95 0.00-0.94 0.37 -0.30 -2.54 0.01求助-1.25 0.45 -0.30 -2.78 0.01自责 1.01 0.43 0.27 2.34 0.02社会支持客观支持-0.96 0.44 -0.23 -2.17 0.03主观支持-0.70 0.24 -0.32 -2.99 0.00戒毒归因努力归因-0.51 0.25 -0.28 -2.02 0.05情境归因3.4 应付方式等因素对抑郁情绪的影响表4结果表明,应付方式中的求助因子能够对戒毒者的抑郁情绪进行显著的负向预测,自责因子则能够对其进行显著的正向预测.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也能够对戒毒者的抑郁情绪进行显著的负向预测.表4 应付方式等变量对抑郁情绪的回归分析预测变量B SE βt p-1.36 0.57 -0.27 -2.41 0.02自责 1.93 0.55 0.42 3.51 0.00社会支持利用度应付方式求助-1.59 0.68 -0.26 -2.33 0.024 讨论4.1 焦虑的影响因素分析相关研究显示,强制戒毒人员面临问题时自责的应对方式将增加强制戒毒人员的焦虑情绪.焦虑者常常对未来产生无名的担心,严重者会对周围的环境和他人的言行过分警惕,并表现出相应的防御行为[3-4].自责者的自我评价相对消极,对维护个体的自尊水平来讲,他人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于是自责者对他人评价的关注程度也比较高,特别重要的是,自责者对他人的消极评价有一种恐惧感,于是经常担心他人的消极评价便成为其焦虑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研究还发现,年龄越大的戒毒者焦虑情绪也越高.焦虑是一种忧虑不安的状态,往往由对威胁性情况或事件的预料而引起.这可能是因为年龄越大的戒毒者往往自我感觉到戒断的可能性越小,戒毒的信心和动力不足,或者因吸毒造成的丧失更不可能得到弥补.同时年龄越大的戒毒者对未来包括工作、生活、家庭等方面的担忧也越严重.4.2 孤独感的影响因素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见表3):面临需要处理的问题时,戒毒者使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的方式来应对,将会降低其孤独水平,但采取自责的方式来处理则会使孤独感明显上升.解决问题和求助被公认为是两种积极的问题解决策略,无论是自己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寻求他人的帮助,目标都直接指向问题解决,也会伴随相应的沟通或交往行为.对面临问题的控制感和外显的交往行为会使个体感觉到自己并未脱离社会,自然会降低其孤独水平.而自责的作用则恰恰相反,因为自己意识到对问题的产生负有责任,从而导致在道德上消极的自我评价,这种评价的直接作用就是使个体在与他人接触时内心产生一种羞愧感,从而导致行为上的退缩和相应的孤独感. 如果戒毒者在生活中能够得到他人更多的支持(客观支持),或者因为他们对社会支持的感受阈限比较低,从而在社会支持较少的时候也能感受到较高的社会支持水平(主观支持),那么他们的孤独感将会明显降低.具有孤独感的人往往感到自己与社会中的他人缺少亲密的联系,觉得自己的兴趣、想法等跟别人的共同点很少,认为别人对自己缺少理解和关心,常伴随寂寞、羞怯等情绪感受,对他人也缺少应有的信赖[15].而社会支持恰恰是降低戒毒者孤独感最直接的方法,社会支持特别是家庭成员的支持将使其体验到被关心的感觉,感受到自己仍然处于与他人的心理联结之中,以及自己的存在对他人的意义.如果吸毒者能将戒毒效果的好坏归因为自己的努力,孤独感会相应降低,但归因为情境则会使孤独感上升.在日常生活中吸毒者的人际关系普遍较差,很少有人愿意与他们接触,更少有人会与他们进行深入交流,从而导致他们普遍具有较高的孤独水平.将戒毒效果归因为努力意味着自己对能否戒毒有一种控制感,而归因为情境则意味着能否戒毒不由自己而是由情境决定.在某种程度上,对能否戒毒的控制感就等同于对自己人际关系的控制感.努力或情境归因造成的对戒毒效果的预期,也自然影响了对将来人际环境的预期.如果被试相信通过努力能够戒掉毒瘾,就意味着自己通过努力可以脱离当前恶劣的人际环境,从而缓解面临的孤独感.相反,如果被试感觉环境因素使自己无力战胜毒瘾,那么给自己带来孤独感的人际环境将来也不可能得到有效改善,这种预期将加剧孤独感.4.3 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在研究中我们发现,采用求助的方式来应对面临的问题会降低戒毒者的抑郁情绪,自责的方式则会提高戒毒者的抑郁情绪.前人研究发现,积极的应对方式包括问题解决和求助都有助于降低抑郁情绪[16],但本研究只发现了求助的积极作用.对强制戒毒者来讲,虽然问题解决同样有助于维持心理平衡和保持心理健康,但独自解决问题往往缺乏与他人的互动,并不能使他们产生重新融入社会的感觉,而对自己能否融入社会的担忧恰恰是抑郁产生的重要根源.而面临问题时的求助行为一方面说明戒毒者依然有解决问题的动机,仍然可以认识到问题解决的意义,另一方面也使自己与社会联系在一起,从而认识到自己社会功能的完整性.另外求助行为如果能够达成预期的效果,那么戒毒者也会在生活中减少一些挫折感,而挫折感也是抑郁情绪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责会导致抑郁这一结果与前人的研究是一致的.自责往往与个体的自卑情绪联系在一起,典型的表现就是背负高水平的精神负担,并伴随道德上对自己的消极评价和能力上的自我怀疑.在这种情况下,自责者很容易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感觉到做任何事情都没有价值,从而导致抑郁的出现.研究表明,对支持的利用度越高,戒毒者便表现出越低的抑郁情绪.只有认识到自己能够控制某些结果时个体的抑郁情绪才会有所降低,而在社会支持的三个方面,只有对支持的利用度能够体现个体控制的成分[11].现实的情况是戒毒者能够得到的客观支持是比较少的,主观支持水平也相对偏低.这种状况使戒毒者意识到,无论是主观支持还是客观支持对自己来讲都属于外部因素且可控性不强.当面临或体验到的社会支持较少时,能够有效的利用这些支持就成为个体能力的一部分.对支持的利用意味着戒毒者通常会采取积极的措施以便尽可能使自己得到的支持最大化,当他们意识到应对问题情境的结果与自己付出的努力相关时,就衍生出心理上的高自控水平,从而降低抑郁.5 结论(1)求助等某些积极的应对方式会显著降低戒毒者的孤独感和抑郁水平,而自责作为一种消极应对方式,会加重被试的三种消极情绪.(2)客观支持和被试体验到的主观支持能够显著降低戒毒者的孤独感,而对支持的利用度则能够缓解其抑郁水平.(3)戒毒者对戒毒效果的努力归因会降低孤独感,情境归因则会加剧孤独感.参考文献:[1]赵建新,王忠付.正在戒毒人员交往焦虑状况分析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35(3):35-39.[2]曲如杰,林霖,王文忠.吸毒者心理健康状况及与复吸原因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1):55-57.[3]冯怡,徐嗣荪,王秀华.50例海洛因依赖者脱毒治疗前后抑郁和焦虑状况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1999,5(1):12-15.[4]张建球,李辉.曲唑酮治疗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焦虑抑郁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3,12(3):201-203.[5]苏亚玲,陈汉华,洪汉林,等.海洛因依赖患者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测试结果的聚类分析[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4,13(1):130 -132.[6]陈桂存,黄莹,王恒昌,等.云南农村初中生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6):1437-1439.[7]Compas B E,Connor J K ,Saltzman H.Coping with stress during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Problems progress and potential in the theory and research[J].Psychological Bulletin,2001,127:87 -127.[8]汪启荣,王辉,赵静.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2):273-276.[9]牛荣华,王冠军,刘冰.高校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8):1015-1018.[10]范晓玲,伍如昕,刘丽琼,等.高中生人际归因、社交焦虑及其关系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2):196-197[11]梁世忠.控制源、社会支持、自我效能与抑郁的关系[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30(3):42-44.[12]程坤.贫困大学生焦虑和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5):548-549.[13]罗增让.不同焦虑者的归因模式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1):104-109.[14]吴小勇,郑丽军,罗洪,等.吸毒劳教人员特质应对方式和焦虑情绪的调查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5(4):17-19.[15]杨玲,刘基,李丽丽.吸毒者孤独感与自尊水平的调查与分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2):105-108.[16]汪启荣,安莉娟.大学生应对方式对羞耻感与抑郁的中介作用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9):1416-1418.。
某市常住和外来吸毒人群HIV相关行为危险因素
某市常住和外来吸毒人群HIV相关行为危险因素黄芳;王增珍;冯铁建;谭京广【期刊名称】《现代预防医学》【年(卷),期】2005(32)11【摘要】目的:了解深圳市吸毒人群中外来和常住人口的HIV流行状况及相关行为危险因素的差异性,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吸毒人群进行调查。
结果:调查198例吸毒者,HIV的阳性率为1.5%。
按不同户籍进行比较,深圳户籍和非户籍人口中对艾滋病的知晓率分别是49.1%、26.7%(χ2=202,P<0.01);注射吸毒(IDU)的比例,分别是67.9%、57.0%(χ2=0.042,P>0.05);最近一次共用针具的比例,分别是8.0%、14.0%(χ2=78.1,P<0.01);最近一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是8.9%,12.8%(χ2=3.62,P>0.01);梅毒的感染率,分别是2.7%,10.5%(χ2=370,P<0.01)。
结论:该市应及时对吸毒人群中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尤其是非户籍人口。
【总页数】3页(P1516-1518)【关键词】艾滋病;流行病;吸毒【作者】黄芳;王增珍;冯铁建;谭京广【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22.7【相关文献】1.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吸毒强戒人员HIV感染的相关危险行为因素 [J], 韩慧;石泽林;胡子有;张秀明;缪丽韶;吴炳义2.蔡泳研究组首次阐述中国跨性别男男性行为者人群HIV/AIDS感染风险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人员合作阐明中国跨性别男男性行为者高HIV/AIDS感染率及相关危险因素 [J],3.静脉吸毒人群HIV危险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J], 王君;陈曦;买吾拉尼.买买提依明;关永生;陈阳贵;王云霞;马军;张远志;阮玉华;汪宁;邵一鸣4.广东省女性吸毒者HIV感染相关危险行为及因素定性研究 [J], 林鹏;邓爱萍;许锐恒;付笑冰;刘勇鹰;王晔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静脉吸毒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静脉吸毒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杨放;林鹏;王晔;何群;刘勇鹰;付笑冰;李艳;龙其穗【期刊名称】《预防医学论坛》【年(卷),期】2008(14)7【摘要】[目的]探讨静脉吸毒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以便制定该人群预防艾滋病病毒(HIV)传播的措施。
[方法]2002--2003年,在广东省选取2个社区,1个为干预区,采用针具交换干预措施;另1个为对照区,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进行10个月的干预,于干预前后采用方便抽样,利用结构问卷对抽取的注射吸毒者分别进行面对面的断面调查,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干预前后分别调查静脉吸毒人员428、429名,干预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29.36%和58.67%(P〈0.01)。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进人回归模型的因素按照贡献率依次为干预地区(OR=0.337),看过宣传资料(OR=2.815)、初中文化(OR=2.207)、高中及以上文化(OR=2.799)、40岁以上年龄(OR=0.510)。
[结论]静脉吸毒人员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接受过针具交换项目宣传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40岁以上及干预地区的吸毒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
【总页数】3页(P580-582)【关键词】艾滋病;注射吸毒者;知识;影响因素【作者】杨放;林鹏;王晔;何群;刘勇鹰;付笑冰;李艳;龙其穗【作者单位】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91【相关文献】1.环丙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J], 李建娣;沈志华2.应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农民工艾滋病知识态度影响因素 [J], 胡乃宝;隋虹;王玖;孙红卫3.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成功率影响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J], 熊李燕;卢谷萍;王小园4.2011年北京市顺义区1~6岁儿童家长免疫接种知识影响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 [J], 唐智超;刘伟芳;毛景霞;申泽;王洪杰5.包钢知识分子代谢综合征患病及其易患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J], 胡广春;王英;时念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安市强制戒毒人员HIV感染及高危行为调查
西安市强制戒毒人员HIV感染及高危行为调查卫晓丽;张雅娟;刘继峰;赵晓红;李海潮;郑海潮;李一为【期刊名称】《中国公共卫生》【年(卷),期】2008(24)4【摘要】目的了解陕西省西安市强制戒毒人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W)流行趋势及其高危行为发生状况,为制定适宜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固定场所连续采样方法对西安市强制戒毒所内戒毒人员进行采样和调查。
结果西安市强制戒毒人群HIV感染率为1.9%;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注射吸毒、共用注射器、少数民族(彝族或维吾尔族)是强制戒毒人群感染HIV的危险因素。
OR值(95%CI=1.05~2.11,1.42~3.74和13.2~22.62)分别为1.58~2.58和17.91。
最近一年有性行为和临时性伙伴的吸毒者HIV感染率分别为2.2%,3.0%,略高于无性行为和无性伙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西安市强制戒毒人员艾滋病感染率比较低,以外来人口感染居多。
但仍具有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
【总页数】2页(P415-416)【关键词】强制戒毒人员;艾滋病;高危行为【作者】卫晓丽;张雅娟;刘继峰;赵晓红;李海潮;郑海潮;李一为【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91【相关文献】1.125例强制戒毒人员HIV抗体检测结果及对HIV感染态度调查分析 [J], 王松菊;杜新忠2.强制戒毒人员HIV抗体检测结果及对HIV感染态度调查分析 [J], 张宜强3.2013年西安市强制戒毒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疫苗接种状况调查 [J], 吴谦;祖建;卫晓丽;游丽娟;寇玲玲;李恒新;庄贵华4.西安市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艾滋病高危行为分析 [J], 王瑞;卫晓丽;张海兰;郑海潮5.新会区强制戒毒人员HIV感染现况调查 [J], 聂新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艾滋病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艾滋病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杨洪英;郑红伟【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4(020)011【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改进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5月至2013年3月在隆昌县人民医院传染科和隆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登记在册的159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可能是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截止2013年3月,159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中已死亡83例,病死率52.2%.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情严重程度(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否坚持抗病毒治疗以及是否并发机会性感染等是其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应尽早采取防控措施,降低艾滋病病死率和致残率.【总页数】3页(P2066-2068)【作者】杨洪英;郑红伟【作者单位】隆昌县人民医院传染科,四川隆昌642150;隆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隆昌6421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91【相关文献】1.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J], 李芳;耿文奎;邓晓军;蒙志好;蓝珂2.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后死亡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J], 王沛;朱浩;鱼丽萍;赵锦华;吴雅欣;杨霖崧;贾丽娟3.吉非替尼致间质性肺病死亡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J], 张士洋4.成人烧伤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J], 练祝平;邹永通;赖秀梅;戴胜安;张宝清5.艾滋病患者在高活化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 [J], JabsD.A.;Holbrook J.T.;Van Natta M.L.;王大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累积Logit模型对性病患者危险因素的分析研究
累积Logit模型对性病患者危险因素的分析研究
吴海磊
【期刊名称】《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7(8)3
【摘要】目的探讨梅毒和艾滋病病毒携带的危险因素,确立口岸体检性传播疾病监测重点人群模型。
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层分析,建立累积Logit模型,研究性病的影响因素。
结果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文化程度之间的性病种类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累积Logit模型表明国籍和职业对不同性病的概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洲国籍、外籍职员、船员和多性伴侣是相对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结论累积Logit模型确立了口岸性病监测重点人群。
【总页数】3页(P208-210)
【关键词】性传播疾病;累积Logit模型;危险因素
【作者】吴海磊
【作者单位】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5
【相关文献】
1.中国对波兰出口贸易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累积Logit模型的实证研究[J], 曾勇;张静中
2.脑梗死预后影响因素的累积logit模型分析 [J], 刘冬生;邵燕;欧阳菊香;廖珊
3.基于累积Logit模型的驾驶人路径改换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J], 朱广宇;高景萍;张彭;赵晖
4.父母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影响因素的累积Logit模型分析 [J], 武海淼;苏晨;李双强
5.学生健康危险行为严重程度的累积logit模型分析 [J], 苏玲;潘宝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8 ] 周 晓玲 , 胡宏. 糖 尿 病 微 血 管 病 变 同 型 半 胱 氨 酸 检 测 的 临 床 意 义 E J ] . 辽宁医学杂志, 2 0 1 2 , 2 6 ( 4 ) : 1 9 7 — 1 9 8 .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4 — 1 2 )
显 高 于健 康 对 照 组 ( < 0 . 0 5 ) , 并 且 在 糖 耐 量 受 损 组 Hc y与
表 1
各 研 究 组 检 测 结 果 比较 ( ±S )
本研 究 显 示 仅 糖 耐 量 受 损 组 水 平 略 高 , 糖 尿病 组 与 健 康 对 照 组
比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 )O . 0 5 ) , 这 可 能 与 医生 对 血 脂 的 重 视和治疗有关 。 综上所述 , Hc y随 着 糖 尿 病 的 病 程 进 展 而 逐 渐 增 高 , 与 常 规监测指标 C r e a 、 UN 和 uA 也 有 相 关 性 , 能早 期 、 敏 感 地 监 测 糖 尿 病 的 肾脏 损 害 、 心 脏 损 害 等 并 发 症 的发 生 发 展 , 应 该 作 为 糖尿病的重点指标与 C r e a 、 UN 和 UA一 起 进 行 常规 监 测 _ 4 _ 8 _ 。
[ 6 ] 刘菊 , 梅群超. 2型 糖 尿 病 微 血 管 病 变 患 者 血 浆 同 型 半 胱 氨 酸 、 胱 抑 素 c水 平 及 血 液 流 变 学 指 标 变 化 E J 3 . 微循 环学杂 志, 2 0 1 2 , 2 2
( 3 ): 3 9 — 4 1 .
E 7 ] 赵秀梅 , 尹燕双 , 张兰萍. 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在 临床上的应用 [ J ] .
・
经验 交 流 ・
应用 L o g i s t i c回归分 析 探 讨 吸 毒 强 戒人 员 HI V 感染 的相 关 危 险行 为 因素
韩 慧 , 石泽 林 , 胡子 有。 , 张秀明 , 缪 丽韶 , 吴炳 义。 △ ( 1 . 广 东省 中山市中山大学附属 中山医院检验 医学中心, 广 东中山 5 2 8 4 0 3 ; 2 . 广州市戒毒管理局 医院, 广 东广州 5 1 0 0 3 0 ;
国际检验 医学杂 志 2 0 1 3年 9月第 3 4 卷第 1 8期
] n t J L a b Me d , S e p t e mb e r
— —
, . 翌! ! :
・
2 46 7 ・
固醇 相 关 , 其余各 指标问无相关性 。
UA 相 关 。血 脂 中 的 T G和 T C常作为糖 尿病 的随访指 标 , 但
职业 技 术 , 2 0 1 l , i 0 ( 7 ) : 1 2 6 .
对照组并 未明显上升 , 而 Hc y 却 显著 升高 ( P< 0 . 0 5 ) , 并 且 在
糖 耐 量 受 损 组 Hc y与 C r e a和 UN 相 关 , 这 说 明 Hc y较 C r e a 和 uN 更 能 早 期 、 敏 感 地 监 测 到糖 尿病 的 肾 脏 损 害 。 樊卫 等_ 3 报 道 高 UA 是 糖 尿 病 患 者 合 并 冠 心 病 的高 度 危 险 因素 , 本 研 究 也 显示 糖 尿 病 组 与 糖 耐 量 受 损组 的 uA 水 平 明
病 受 损 者 其 血 清 Hc y水 平 高 于 糖 耐 量 正 常 者 , 可能 与 叶 酸、 Vi t B 的缺 乏 及 胰 岛 素 抵 抗 的 加 重 有 关 。本 研 究 显 示 糖 尿 病
E 4 ] 袁忠林. 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价值 [ J ] . 现 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 2 0 1 2 , 2 1 ( 3 4 ) : 3 8 3 4 — 3 8 3 5 .
[ J ] . 军 医进 修 学 院学 报 , 2 0 0 9 , 3 0 ( 3 ) : 2 4 9 — 2 5 0 .
0 .0 5 。
3
讨
论
糖 尿 病 患 者 由 于胰 岛 素 缺 乏 或 作 用 减 弱 对 Hc y清 除 率 降 低, 还 可 能 通 过 影 响 其 他 激 素 的 分 泌 及 调 节 Hc y代 谢 中某 些
参 考 文献
[ 1 ] 秦春梅 , 刘波 , 尹福在. 2型 糖 尿 病 患 者 血 清 同 型 半 胱 氨 酸 与 心 室
:
与 健 康 对 照 组 比较 , P< 0 . 0 5 ; : 与糖 耐 量受 损组 比较 , P<
重构相关性研究[ J ] . 中 国医 药 导 刊 , 2 0 1 2 , l 5 ( 1 ) : 2 5 6 — 2 5 8 . E 2 3 陆菊 明 , 谷伟军. 同 型 半 胱 氨 酸一 糖 尿病 血 管 病 变 的 新 型 危 险 因 素
E 3 ] 樊卫. 同型 半 胱 氨 酸 、 尿 酸 和 脂 质 水 平 与 2型 糖 尿 病 患 者 冠 心 病
发病 风 险分 析 [ J ] . 国 际检 验 医学 杂 志 , 2 0 1 2 , 3 3 ( 5 ) : 6 1 9 - 6 2 0 .
关 键 酶 的 活性 使 得 血 清 Hc y升 高 _ 1 ] , 陆 菊 明 等 ] 也 报 道 糖 尿
1 - 5 3 李杰. 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临床分析 [ J ] . 中 国 实 用
医药 , 2 O l 2 , 7 ( 2 5 ) : 4 6 — 4 8 .
组 与 糖 耐 量 受 损 组 的 Hc y水 平 明 显 高 于 健 康 对 照 组 ( P<
0 . 0 5 ) , 而 且 糖 尿 病 组 的 Hc y水 平 还 高 于 糖 耐 量 受 损 组 ( P< 0 . 0 5 ) , 说 明 Hc y随 着 糖 尿 病 的 病 程 进 展 而 逐 渐 增 高 。本 研 究 还显示 , 糖尿病组 和糖耐 量受损 组 的 C r e a和 uN 水 平 较 健 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