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戈碘液(革兰氏染色)
微生物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实验
球菌。
3.将接种后的试管置于20度中培养3~5天。 4.观察明胶液化情况。
穿刺接种
1)手持试管。 2)旋松棉塞。 3)右手拿接种针在火焰上将针 端灼烧灭菌接着把在穿刺中可能伸入 试管的其他部位,也灼烧灭菌; 4)用右手的小指和手掌边拔出 棉塞。接种针先在培养基部分冷却, 再用接种针的针尖沾取少量菌种。 5)将接种过的试管直立于试管 架上,放在37℃或28℃恒温箱中培 养。24h后观察结果 注意:若具有运动能力的细菌, 它能沿着接种线向外运动而弥散, 故 形成的穿刺线较粗而散、反之则 细而密。
运输至细胞内。
如淀粉酶水解淀粉为小分子的糊精、双糖和单糖,这过程可
通过观察细菌菌落周围的物质变化来证实。
淀粉遇碘液会产生蓝色,在细菌水 解淀粉的区域,用碘液测定时不再 产生蓝色,表明细菌产生淀粉酶。
2.明胶液化试验:
明胶是由胶原蛋白水解产生的蛋白质,在25℃以下可维持凝胶状
态,以固体形式存在,而在25℃以上明胶会液化。
(三)、尿素实验
1.取2支尿素培养基斜面试管,用记号笔标明各管欲接种的菌名。 2. 分别接种普通变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3.将接种后的试管置于35°C中培养24~28小时。 4. 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
(四)、硫化氢试验
1.用接种针将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分别穿刺接入2支醋酸铅培 养基中。 2.置于37度培养48小时后,观察有无黑色硫化铅的产生。
丙酮酸等,使pH升至大约6。因此大肠杆菌为阳性,产气肠杆菌为阴性。
6.柠檬酸盐试验:
柠檬酸盐试验是用来检测柠檬酸是否被利用。
有些细菌利用柠檬酸盐作为碳源;而另一些细菌不能利用柠
檬酸盐,如产气肠杆菌。
实验用染色液的配制
实验用染色液的配制1.黑色素液水溶性黑素10g,蒸馏水100mL, 甲醛(福尔马林)0.5mL。
可用作荚膜的背景染色。
2.墨汁染色液国产绘图墨汁40mL,甘油2mL,液体石炭酸2mL。
先将墨汁用多层纱布过滤,加甘油混匀后,水浴加热,再加石炭酸搅匀,冷却后备用。
用作荚膜的背景染色。
3.吕氏(Loeffier)美蓝染色液A液:美蓝(methylene blue, 又名甲烯蓝)0.3g, 95%乙醇30mL;B液:0.0l% KOH l00mL。
混合A液和B液即成,用于细菌单染色,可长期保存。
根据需要可配制成稀释美蓝液,按1:10或1:100稀释均可。
4.革兰氏染色液(1)结晶紫(crystal violet)液:结晶紫乙醇饱和液(结晶紫2g溶于20mL95%乙醇中)20mL,1%草酸铵水溶液80mL 将两液混匀置24h后过滤即成。
此液不易保存,如有沉淀出现,需重新配制。
(2)卢戈(Lugol)氏碘液:碘1g,碘化钾2g,蒸馏水300mL。
先将碘化钾溶于少量蒸馏水中,然后加入碘使之完全溶解,再加蒸馏水至300mL即成。
配成后贮于棕色瓶内备用,如变为浅黄色即不能使用。
(3)95%乙醇:用于脱色,脱色后可选用以下(4)或(5)的其中一项复染即可。
(4)稀释石炭酸复红溶液:碱性复红乙醇饱和液(碱性复红1g, 95%乙醇l0mL, 5%石炭酸90mL混合溶解即成碱性复红乙醇饱和液),取石炭酸复红饱和液l0mL加蒸馏水90mL即成。
(5)番红溶液:番红O(safranine,又称沙黄O)2.5g, 95%乙醇100mL,溶解后可贮存于密闭的棕色瓶中,用时取20mL与80mL蒸馏水混匀即可。
以上染液配合使用,可区分出革兰氏染色阳性(G+)或阴性(G-)细菌,G-被染成蓝紫色,G+被染成淡红色5. 鞭毛染色液A液:丹宁酸5.0g, FeCl3 1.5g,15%甲醛(福尔马林)2.0mL,l%NaOH 1.0mL,蒸馏水l00mL;B液:AgNO3 2.0g, 蒸馏水100mL。
(完整word版)细菌的生理生化鉴定方法
方法2.3。
5 细菌的生理生化鉴定1、形态学观察采用插片法、埋片法, 对该拮抗细菌的菌落形态特征作镜检观察。
用革兰氏染色进行油镜观察。
① 革兰氏染色溶液和试剂:革兰氏染液,草酸铵结晶紫染液,卢戈式碘液,95%乙醇,番红复染液等.试验步骤:(1) 涂片:取活跃生长期菌种按常规方法涂片(不易过厚)、干燥和固定。
(2) 初染: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液覆盖涂菌部位1~2min,用水冲洗至流出水无色。
(3)媒染:先用卢戈氏碘液冲去残留水迹,再用碘液覆盖1min,倾去碘液,水洗至流出水无色。
(4)脱色:在上述涂片上流加95%乙醇溶液(一般20~30s),当脱色至流出液无色时立即用水洗去乙醇。
(5)复染:将玻片上残留水用吸水纸吸去,用番红复染液染色2min,水洗,用吸水纸吸去残水晾干。
(6)镜检:用油镜观察。
②芽孢染色(1)制片:按常规方法涂片、干燥及固定。
(2)加热染色:向载玻片滴加数滴5%孔雀绿水溶液覆盖涂菌部位,用夹子夹住载玻片在微火上加热至染液冒蒸汽并维持5min,加热时应注意补充染液,切勿让涂片干涸.脱色:待玻片冷却后,用缓流自来水冲洗至流出水无色.(3)复染:用0.5%番红水溶液复染2min。
(4) 水洗:用缓流自来水冲洗至无色。
(5) 镜检:晾干载玻片后油镜镜检。
③鞭毛染色(硝酸银染色法)(1) 载玻片准备:将载玻片置于含洗衣粉或洗涤剂的水中煮沸 20min,然后用清水充分洗净,再置于 95%乙醇中浸泡,使用时取出在火焰上烧去乙醇及可能残留的油迹。
(2) 菌液制备:用接种环挑取菌落边缘菌体,悬浮于1~2mL无菌水中制成菌悬液,不能剧烈震荡。
(3) 制片:取一滴菌悬液滴到载玻片一侧,倾斜玻片,使菌悬液流向另一边,用吸水纸吸取多余的菌悬液,自然干燥。
(4)染色:滴加硝酸银染色A液覆盖3~5min,用蒸馏水充分洗去A液,再滴加B液染色约1 min,期间可用微火加热,当涂面出现明显褐色时,立即用蒸馏水冲洗。
实验三细菌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三细菌革兰氏染色法【目的要求】了解革兰氏染色原理;掌握革兰氏染色的方法。
【基本原理】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1884 年由丹麦医师Gram 创立。
未经染色之细菌,由于其与周围环境折光率差别甚小,故在显微镜下极难观察。
染色后细菌与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排列及某些结构特征,而用以分类鉴定。
革兰氏染色法可将细菌分成革兰氏阳性(G+)和革兰氏阴性(G-)两种类型,细菌对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反应是由于它们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不同而造成的。
革兰氏染色的主要步骤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和复染。
首先利用草酸铵结晶紫初染,所有细菌都会着上结晶紫的蓝紫色。
然后利用卢戈氏碘液作为媒染剂处理,由于碘与结晶紫形成碘-结晶紫复合物,增强了染料在菌体中的滞留能力。
之后用95%乙醇作为脱色剂进行处理时,两种细菌的脱色效果不同。
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含量高,壁厚且脂质含量低,肽聚糖本身并不结合染料,但其所具有的网孔结构可以滞留碘-结晶紫复合物,现在一般认为乙醇处理可以使肽聚糖网孔收缩而使碘-结晶紫复合物滞留在细胞壁,菌体保持原有的蓝紫色。
而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含量低,交联度低,壁薄且脂质含量高,乙醇处理时脂质溶解,细胞壁通透性增加,原先滞留在细胞壁中的碘-结晶紫复合物容易被洗脱下来,菌体变为无色。
而在最后用复染步骤(染色剂为番红),染色后变为复染剂颜色(红)。
【实验器材】1.革兰氏染色液:①草酸铵结晶紫甲液:结晶紫(2 g)、乙醇(95%)(20 mL);乙液:草酸铵(0.8 g)、蒸馏水(0.8 mL);将甲、乙两液混合,静置48h 后使用,该染液稳定,在不透气的棕色瓶中可存储数月。
②卢戈氏碘液碘(1 g);碘化钾(2 g);蒸馏水(300 mL)先将KI溶于少量(3-5 mL)蒸馏水中,再放入碘,待碘全溶后,加水至300 mL。
此液稳定,可在不透气的棕色瓶中保存数月。
③脱色液:95%乙醇④复染液:即2.5%蕃红(沙黄)水溶液。
微生物实验教案05(5)厦门大学 微生物 考研电子教案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 复习显微镜低倍镜和高倍镜的使用技术2 了解油浸系物镜的基本原理,掌握油浸系物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细菌三型的染色装片、香柏油、二甲苯、显微镜、擦镜纸。
三、操作步骤(一)观察前的准备1.将显微镜置于平稳的实验台上。
2.调节光源。
(二)低倍镜观察染色装片首先上升镜简,将枯草芽孢杆菌染色装片置于载物台上,用标本夹夹住,将观察位置移至物镜正下方,物镜降至距装片0.5cm处,适当缩小光圈然后两眼从目镜观察,转动粗调节器使物镜逐渐上升(或使镜台下降)至发现物像时,改用细调节器调节到物像清楚为止。
移动装片,把合适的观察部位移至视野中心。
(三)高倍镜观察眼睛离开目镜从侧面观察,旋转转换器,将高倍镜转至正下方,注意避免镜头与玻片相懂。
再由目镜观察,仔细调节光圈,使光线的明亮度适宜。
用细调节器校正焦距使物镜清晰为止。
将最适宜观察部位移至视野中心,绘图。
不要移动装片位置,准备用油镜观察。
(四)油镜观察1.提起镜筒约2cm,将油镜转至正下方。
在玻片标本的镜检部位(镜头的正下方)滴一滴香柏油。
2.从侧面注视,小心慢慢降下镜筒,使油镜浸在油中至油圈不扩大为止,镜头几乎与装片接触,但不可压及装片,以免压碎玻片,损坏镜头。
3.将光线调亮,左眼从目镜观察,用粗调节器将镜筒徐徐上升(切忌反方向旋转),当视野中有物像出现时,再用细调节器校正焦距。
如因镜头下降未到位或镜头上升太快末找到物像,必须再从侧面观察,将油镜降下,重复操作直至物像看清为止。
仔细观察并绘图。
4.再次观察提起镜筒,换上金黄色葡萄球菌染色装片,依次用低倍镜、高倍镜和油镜观察,绘图。
重复观察时可比第一次少加香柏油。
(五)镜检完毕后的工作1.移开物镜镜头。
2.取出装片。
3.清洁油镜。
4.擦净显微镜,将各部分还原。
四、注意事项1.使用油镜必须按先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再用油镜观察。
2.下降镜头时,一定要从侧面注视,切忌用眼睛对着目镜,边观察边下降镜头的错误操作,以免压碎玻片而损坏镜头。
微生物实验预习报告 细菌革兰氏染色法及芽孢染色法实验
细菌革兰氏染色法及芽孢染色法实验一、实验目的1. 初步掌握细菌涂片方法及革兰氏染色的步骤;2. 掌握细菌芽孢染色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 制作细菌染色装片。
2. 进行革兰氏染色法操作。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大肠杆菌(E.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菌液,枯草芽抱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斜面菌种。
革兰氏染色液(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95%乙醇、石炭酸复红液等)、香柏油、二甲苯和5%孔雀绿水溶液。
显微镜、擦镜纸、接种环、载玻片、吸水纸、试管、小滴管、酒精灯和烧杯。
四、操作步骤(一) 革兰氏染色1.涂菌用无菌操作方法从试管中沾取菌液一环,用接种环在洁净无脂的载玻片上做一薄而匀、直径约1cm的菌膜。
涂菌后将接种环火焰灭菌。
2. 干燥于空气中自然干燥。
亦可把玻片置于火焰上部略加温加速干燥(温度不宜过高)。
3.固定目的是杀死细菌并使细菌粘附在玻片上,便于染料着色,常用加热法.即将细菌涂片向上,通过火焰3次,以热而不烫为宜,防止茵体烧焦、变形。
此制片可用于染色。
4. 初染于制片上滴加结晶紫染液,染1min后,用水洗去剩余染料。
5. 媒染滴加卢戈氏碘液,1min后水洗。
6. 脱色滴加95%乙醇脱色,摇动玻片至紫色不再为乙醇脱退为止(根据涂片之厚薄需时30s至1min水洗。
7. 复染滴加石炭酸复红液复染1min,水洗。
8.用滤纸吸干,油镜镜检。
(二)芽孢染色法1.方法1(1) 取37℃培养18-24h的枯草芽孢杆菌作涂片,并干燥,固定(参见“细胞单染色法”) 。
(2) 于载片上滴人3—5滴5%孔雀绿水溶液。
(3) 用试管夹夹住载玻片在火焰上用微火加热,自载玻片上出现蒸汽时开始计算时间约4-5min。
加热过程中切勿使染料蒸干,必要时可添加少许染料。
(4) 倾去染液,待玻片冷却后,用自来水冲洗至孔雀绿不再褪色为止。
(5) 用0.5%沙黄水溶液(或o.05%碱性复红)复染1min,水洗。
碘液不止用来消毒检验工作中咱可以这样玩转碘液染色
碘液不止用来消毒:检验工作中咱可以这样玩转碘液染色碘液染色操作方法对于粪便、尿液等液体状标本直接滴加卢戈氏碘液后镜检;也可以涂片经甲醇固定后滴加卢戈氏碘液染色 10 分钟,水洗后镜检。
碘液染色的应用1. 衣原体鉴定沙眼衣原体在宿主细胞的细胞质内形成包涵体,由密集的颗粒组成,其基质中含有糖原,用碘液染色呈棕褐色斑块,如下图:2. 粪便中的淀粉颗粒与脂肪滴及食物残渣鉴别滴加碘液后显紫黑色,高倍镜下可见同心圆形放射纹。
加碘液的粪便干燥后,紫黑色颗粒变成棕红色。
淀粉颗粒有时与脂肪滴和食物残渣易混淆,可在图片上滴加 1~2 滴卢戈氏碘液予以鉴别,此法简单易行且特异性强。
加碘液后淀粉颗粒显色深浅与制片有关。
若干燥后再行镜检,因淀粉失水后分子间隙缩小,碘分子被从中挤出,碘-淀粉复合物结构解体,紫色或蓝色褪去而碘单质原有的棕红色。
3. 吞噬细胞和阿米巴鉴别吞噬细胞有别于其他细胞的重要特征是胞浆中有吞噬物。
不规则型大吞噬细胞可与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形态相似,应注意鉴别。
致病性溶组织内阿米巴与迪斯帕内阿米巴包囊形态完全相同,呈圆形,10~20 微米大小,有 1~4 个细胞核,核周染粒大小均匀,排列整齐,核仁细小、位于核的中心或稍偏位;单核和双核为未成熟包囊,其内有棒状拟染体和糖原泡;4 核包囊为成熟包囊,拟染体和糖原泡小时。
碘液染色涂片呈黄棕色,囊壁薄而透明,核膜和核仁清晰可见。
4. 粪类圆线虫虫体鉴别主要依靠从新鲜粪便、痰、尿或脑脊液中检获杆状蚴或丝状蚴或培养出丝状蚴为确诊依据。
在腹泻患者的粪便中国也可检出虫卵。
直接涂片法检出率低,约为 62%。
沉淀法的检出率可达 75%。
由于患者有间歇性排虫现象,故病原检查应进行多次。
观察虫体时,滴加卢戈氏碘液,可使幼虫呈现棕黄色,且虫体的结构特征清晰,便于鉴别。
结语:卢戈氏碘液应该是检验科就有,也就是革兰氏染色的二液。
碘液还有这些作用,在遇到不明确的时候不妨试一试。
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出一份尽量完美的报告是我们的责任。
实验3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_基础生物学实验(安徽大学研究生复试用,生物 生命科学)
实验三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一、实验目的1.学习微生物的涂片、染色和基本操作技术。
2.掌握微生物的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初步认识细菌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染色是细菌学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操作技术。
由于微生物与各种性质的染料具有一定的亲和力,从而使微生物着色,着色后的菌体折光性弱,色差明显。
在显微镜下容易观察细胞的内部结构及其内含物,因此,微生物染色是进行微生物形态观察的重要方法之一。
染色分为单染(简单染色),复染(革兰氏染色)。
单染较简单,以同一种染料让菌体着色,以显示微生物的形态。
革兰氏染色法的基本步骤是:先用初染剂结晶紫进行染色,再用碘液媒染,然后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最后用复染剂(如沙黄)复染。
经此方法染色后,细胞保留初染剂蓝紫色的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如果细胞中初染剂被脱色剂洗脱而使细菌染上复染剂的颜色(红色),该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
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 Gram创立了革兰氏染色法,后来一些学者在此基础上作了某些改进。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是由这两类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组成不同决定的。
实际上,当用结晶紫初染后,像简单染色法一样,所有细菌都被染成初染剂的蓝紫色。
碘作为媒染剂,它能与结晶紫结合成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从而增强了染料与细菌的结合力。
当用脱色剂(乙醇)处理时,两类细菌的脱色效果是不同的。
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壁厚、含脂量低,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细胞壁脱水、使肽聚糖层的网状结构孔径缩小,透性降低,从而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经脱色和复染后仍保留初染剂的蓝紫色。
革兰氏阴性菌则不同,由于其细胞壁肽聚糖层较薄、含脂量高,当用脱色剂(乙醇)处理后,类脂质被乙醇(或丙酮)溶解,细胞壁透性增大,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比较容易被洗脱出来,用复染剂复染后,细胞被染上复染剂的红色。
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Gram)染色液1.草酸铵结晶紫染液A液:结晶紫(crystal violet) 1g95%酒精20mlB液:草酸铵(ammonium oxalate) 0.8g蒸馏水80ml混合A、B二液,静置48小时后使用。
2.卢戈氏(Lugol)碘液碘片1.0g碘化钾2.0g蒸馏水300ml先将碘化钾溶解在少量水中,再将碘片溶解在碘化钾溶液中,待碘全溶后,加足水分即成。
3.95%的酒精溶液。
4.沙黄复染液沙黄0.25g95%的酒精10ml蒸馏水90ml将沙黄溶于乙醇中,再用蒸馏水稀释。
1.4.4 菌种复筛将选取的菌株接种到不同的生理生化培养基中,每个处理设3 个平行实验管。
1.4.4.1 吲哚实验将选取的菌株接种到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36±1℃培养48h,在各管中加入乙醚0.5–1ml,静置5min,然后沿管壁缓缓加入数滴吲哚显色剂(不可振荡试管),如试管中有吲哚产生,则在乙醚层出现玫瑰红色,即呈阳性反应,以“+”表示。
1.4.4.2 V.P 实验将选取的菌株接种到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中,36±1℃培养24~48h 。
取培养液约2ml 入洁净试管中,加2ml 氢氧化钠(40%),再用牙签挑少量肌酸(约0.5~1mg)加入各管中,然后激烈振荡试管以保持良好通气,经15~30min 后,若培养液呈红色者为阳性反应。
1.4.4.3 M.R 实验将甲基红指示剂加入已培养好的V.P 实验培养液中观察其变化,培养液变黄色为阴性,培养液呈红色不变为阳性。
1.4.4.4 硫化氢实验将被试菌穿刺接种到硫化氢培养基中经36±1℃,48h 培养后观察,若有硫化氢产生,则出现黑色。
1.4.4.5 明胶液化挑取18~24h 待试菌培养物,以较大量穿刺接种于明胶高层约2/3 深度,于20~22℃培养24h。
不摇动、静置冰箱中待其凝固后、再观察其是否被细菌液化,如确被液化,即为试验阳性。
1.4.4.6 温度适应性将待测菌稀释到一定程度,用稀释平板法测定其菌数,然后分别在10℃、45℃下培养24h,计数。
亚历山大染色液配制与使用
亚历山大染色液
编码名称规格保存条件
北京华越洋QC061亚历山大染色液
100ml
室温,避光,12个
月
北京华越洋QC062亚历山大染色液
50ml
室温,避光,12个
月
亚历山大染色液是植物花粉染料,常用于细胞核染色,对于植物花粉,染色后成紫红色。
主要由孔雀绿,酸性品红,苯酚等组成,显酸性,是较好的花粉粒染色剂。
自备材料:1载玻片,盖玻片
2光学显微镜
亚历山大染色液操作步骤:
1取新鲜花朵,去除花瓣和雌蕊
2将花粉物质置于载玻片,滴加2-3滴染色液。
3充分混合,立即盖上盖玻片染色5-10h。
4吸去多余液体,显微镜下观察。
注意:1染色后立即显微镜下观察。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4)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1.在对病人进行诊断时,常采用血清学方法,Ag-Ab反应有许多特点,但Ag-Ab反应主要特点是A、分阶段性B、可逆性C、敏感性高D、特异性E、非特异性答案:D2.革兰氏染色是重要的细菌鉴别染色之一其媒染剂(卢戈氏碘液)所起的作用A、增加摄取染料作用,不易脱色B、固定初染细菌C、对下一步脱色起促进作用D、杀死细菌E、破坏细菌细胞壁答案:A3.血清制品的保存常加一些防腐剂,防止杂菌生长,常用的是硫柳汞常用浓度为A、0.001%B、0.01%C、0.1%D、1%E、10%答案:B4.能在SS琼脂上生长出的大肠埃希氏菌呈现______色A、浅红B、深红C、微黄D、无E、深灰答案:B5.在用血清学方法诊断或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常采用Ag与Ab反应,进行此反应必须有电解质参与,电解质量与反应有关,当电解质超出最佳浓度时A、提高反应敏感性B、降低敏感性C、不反应D、反应不变E、提高特异性答案:A6. 肺炎链球菌在临床上主要引起下列何种疾病A、脓胸B、大叶性肺炎C、肺纤维化D、肺结节E、支气管炎答案:B7. 颗粒型细菌抗原(死或活菌)在哪种反应中采用A、沉淀反应B、琼脂扩散C、中和试验D、凝集试验E、对流电泳答案:D8.抗酸染色的结果判定A、菌体着兰色为抗酸菌B、菌体着红色为抗酸菌C、菌体着绿色为抗酸菌D、菌体着黄色为抗酸E、菌体无色为抗酸菌答案:B9. 下列何种培养基适合军团菌培养A、庆大霉素培养基B、BCYE琼脂培养基C、巧克力平板D、PPLO培养基E、Korthof培养基答案:B10. 冻干菌种待完全干燥后,需将安瓶中空气抽成真空,当用真空火花检测器检测时,火花是什么颜色证明为真空A、红色B、黄色C、白色D、紫色E、兰绿色答案:D11.戊烷脒选择性培养基,胆汁湟绿培养基适用于什么细菌培养A、霍乱弧菌B、白喉杆菌C、破伤风杆菌D、布鲁氏菌E、炭疽杆菌答案:E12.活性炭酵母琼脂培养基CYE是适用于培养什么细菌A、分离鼠疫杆菌B、布鲁氏菌培养C、白喉杆菌培养D、肠道细菌培养E、军团菌的培养答案:E13.牛肉膏汤是常用的培养基,但它有一个特点是什么A、可培养需求较高的细菌B、可作有糖基的培养基C、可作无糖基的培养基D、培养要求苛刻的细菌E、可培养难以生长的细菌答案:C14.美兰等的碱性苯胺染料在电离状态下常有阳电荷,细菌等电点在大约pH多少易于碱性染料结合而着色A、pH12以上B、pH 2-5C、pH 6-7D、pH 8-9E、pH10-12答案:B15.革兰氏染色结果除与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有关外,还与什么有关A、缺少某种盐类B、涂片C、固定D、操作技术E、脱色答案:D16.95%的乙醇溶液为什么比70-75%的乙醇溶液灭菌效果还差A、95%乙醇使菌体表面蛋白迅速变性凝固,防碍乙醇再渗入B、迅速抑制表面的酶活性而内部酶没失活C、缺少一定比例水份抑制细胞壁合成能力差D、灭活能力差E、防碍细菌代谢能力差答案:A17.免疫胶体金技术基本原理的描述哪项是不正确的A、氯金酸(HauCl4)在还原剂作用下,可聚合成一定大小的金颗粒,形成带负电的疏水胶溶液B、用还原法可以方便地从氯金酸制备各种不同粒径胶体金颗粒C、定性或半定量的快速免疫检测方法中,胶体金也可以进一步通过银颗粒的沉积被放大,称之为免疫金银染色D、胶体金颗粒很容易同各种蛋白质共价结合E、一定大小的带负电的金颗粒,通过静电作用而成为稳定的的胶体状态,故称胶体金答案:D18.免疫系统中包括组织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免疫分子A、TCR分子B、MHC分子C、Ig分子D、补体分子E、甲状腺素答案:E19.协同凝集试验反应中SPA与Ig哪部位结合A、FCB、FabC、F(ab)2D、绞链区E、高变区答案:A20.人类细胞毒T细胞用抗CD的McAb鉴定,哪种CD抗原阳性A、CD8B、CD4C、CD3D、CD2E、CD1答案:A21.采用Ag-Ab反应对传染病进行诊断,反应出现最明显的Ag:Ab比例是A、3:1B、1:3C、1:1D、2:3E、3:2答案:E22.Ab过量时出现A、前滞现象B、后滞现象C、反应迟缓D、不反应E、反应加快答案:A23.Ag量加大时A、特异性提高B、特异性降低C、敏感性提高D、敏感性降低E、敏感性和特异性反应不变答案:D24.痰标本的预处理一般采用下列何种物质A、10NNaOHB、20%HClC、14g/L柠檬酸钠D、0.9%NaClE、40g/L NaOH答案:E25.检查梅毒螺旋体最适合的标本是A、血液B、下疳渗出液C、梅毒疹渗出液D、淋巴结抽出液E、尿液答案:B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疏螺旋体都是条件致病菌B、疏螺旋体中只有伯氏疏螺旋体致病C、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疾病又称弓形体病D、伯氏疏螺旋体传播媒介是鼠E、伯氏疏螺旋体可通过IFA方法检查答案:E27.结核菌素试验时,72h后结果判断为阴性,其局部肿结直径范围为A、≤3mmB、≤4mmC、≤6mmD、≤8mmE、≤10mm答案:B28.转座子的功能有A、促进染色体重排B、促进基因重复C、促进基因扩增D、造成缺失突变E、以上均是答案:E29.霍乱弧菌增菌培养基一般用A、文—腊氏液B、碱性蛋白胨水C、葡萄糖磷酸盐蛋白胨水D、GN增菌液E、CEM增菌培养液答案:B30.对于O139群霍乱弧菌与O1群的比较,下述不正确的是A、O139群的一般生物学特征与O1群ElTor型是比较相似的B、两者O抗原不同,对O抗原的免疫血清两者无交叉凝集C、O139群霍乱弧菌无鞭毛D、O139群有荚膜多糖E、O139群菌株含有与O1群相同的霍乱毒素基因答案:C31.革兰氏染色是重要的细菌鉴别染色之一,初染的结晶紫是一种碱性染料,它对等电点在什么范围的细菌摄取碱性染料较强A、pH1-2B、pH2-3C、pH3-4D、pH4-5E、pH5-6答案:B32.结核杆菌的分离培养所需培养基A、牛肉膏汤B、庆大霉素培养基C、1%溶血琼脂培养基D、活性炭酵母培养基E、罗氏改良培养基答案:E33.军团菌菌需要的最适培养基A、牛肉膏汤B、庆大霉素培养基C、1%溶血琼脂培养基D、活性炭酵母培养基E、罗氏改良培养基答案:D34.培养炭疽杆菌所需培养基A、巧克力琼脂培养基B、麦康凯琼脂培养基C、戊烷眯选择性培养基D、改良柯小夫培养基E、三恩氏培养基答案:C35.培养利什曼原虫所需的培养基A、巧克力琼脂培养基B、麦康凯琼脂培养基C、戊烷眯选择性培养基D、改良柯小夫培养基E、三恩氏培养基答案:E36.三恩培养基或黄豆肉羹培养基是适合于培养何种微生物A、真菌培养B、利什曼原虫的分离培养C、肠道菌群的培养D、弯曲菌培养E、军团菌的培养答案:B37.真空冻干技术能够保存菌毒种,其主要原理是通过什么手段保持不损伤菌体A、缓慢冷冻缓慢干燥B、迅速冷冻后干燥C、缓慢冷冻迅速干燥D、只要冷冻后干燥即可E、不经冷冻而干燥答案:B38.速冻能保持微生物活力的原因A、菌体蛋白改变其性状B、菌体内水分形成结晶C、菌体内水分不形成结晶只形成玻璃状D、细胞壁保护E、原生质胶体受到干扰答案:C39.湿热灭菌较干热灭菌效力要大其原因是A、可迅速提高温度B、湿热有一定潜热,穿透力大,促进菌体蛋白凝固C、迅速破坏细菌酶类D、促使糖类分解E、使细菌迅速失活答案:B40.改变蛋白质编码序列个别密码子,最好采用的方法是A、寡核苷酸介导诱变B、化学试剂诱变C、PCR诱变D、紫外线诱变E、以上都不对答案:A41.高压灭菌效果检验常用生物法、化学法等。
革兰氏染色
(1)结晶紫(crystal violet)液:结晶紫乙醇饱和液(结晶紫2g溶于20mL95%乙醇中)20mL,1%草酸铵水溶液80mL 将两液混匀置24h后过滤即成。
此液不易保存,如有沉淀出现,需重新配制。
(2)卢戈(Lugol)氏碘液:碘1g,碘化钾2g,蒸馏水300mL。
先将碘化钾溶于少量蒸馏水中,然后加入碘使之完全溶解,再加蒸馏水至300mL即成。
配成后贮于棕色瓶内备用,如变为浅黄色即不能使用。
革兰氏染色一、目的:在细胞发放之前,利用标准的革兰氏染色法对即将发放的细胞悬液进行检测,判断细胞悬液中是否含有革兰氏阳性菌或革兰氏阴性菌。
二、原理: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故遇乙醇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会出现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在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仍呈无色,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三、实验用品准备:灭菌玻片、10-100ul移液器、10-100ul灭菌移液吸头、100ul-1000ul移液器、100ul-1000ul 移液吸头、接种环、酒精灯、打火机、革兰氏染色液、吸水纸、显微镜、香柏油、擦镜纸、计时器。
四、操作:1 涂片:取灭过菌的载玻片于实验台上,用移液枪吸取10ul待检样品滴在载玻片的中央,用烧红冷却后的接种环将液滴涂布成一均匀的薄层,涂布面不宜过大。
2 干燥:将标本面向上,手持载玻片一端的两侧,小心地在酒精灯上高处微微加热,使水分蒸发,但切勿紧靠火焰或加热时间过长,以防标本烤枯而变形。
3 固定:固定常常利用高温,手持载玻片的一端,标本向上,在酒精灯火焰处尽快的来回通过2-3次,共约2-3秒种,并不时以载玻片背面加热触及皮肤,不觉过烫为宜(不超过60℃),放置待冷后,进行染色。
革兰氏染色试验步骤
三、实验器材
1 、菌种: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或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
2 、试剂:革兰氏染液:草酸铵结晶紫染液、卢戈氏典液、 95%乙醇、番红复染液; 芽孢染液:5%孔雀绿染色液、 0.5%番红水溶 液。
染色结果:阴性细菌(G-): 染成红色
2 、芽孢染色原理
细菌的芽孢具有厚而致密的壁,透性低,不易着 色,若用一般染色法只能使菌体着色而芽孢不着色。 芽孢染色法就是根据芽孢既难以染色而一旦着色后 又难以脱色这一特点,用着色力强的染色剂孔雀绿 或石炭酸,在加热条件下,延长染色时间,使染料 不仅进入菌体也进入芽孢内,进入菌体的染料经水 洗后被脱色,而芽孢一经着色就难以被水洗脱,当 用对比度大的复染剂番红复染后,芽孢仍保留初染 剂的绿色,而菌体则被染成复染剂的红色。
内 (扦在接种线上) 培养:倒置平板,28℃培养5-7天。
镜检:拔出盖玻片,擦去背面培养物,将有菌的一 面放在载玻片上,直接镜检或将有菌的一面 朝下,放在滴有0.1%美蓝染色液载玻片中 镜检。
1 盖玻片 2 培养基
酵母菌形态观察方法(美蓝浸片法)
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美蓝染色液。 挑取酵母菌苔少许,置美蓝染色液中混合均匀。 用镊子取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接触,然后慢慢 将盖玻片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用高倍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出芽情况。
氏阳性菌。 典型放线菌的菌丝体分化产生各种形 态特征:
基内丝菌(较细、透明)
菌丝体 气生菌丝(较粗颜色较深)有无气生菌丝
孢子丝(直、波曲、各种螺旋或轮生)等,是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孢子:分生孢子(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孢囊孢子、游动孢子
革兰染色
六、实验结果
G+菌 G-菌
染色: 形态: 排列方式:
革兰染色过程
革兰染色的医学意义 : 1、可以协助鉴定细菌
2、为临床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3、有助于了解分的 掌握革兰染色的操作技术及油镜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1、G+菌肽聚糖层数多,结构致密,不易脱色。 2、G+菌等电点较低,在碱性燃料中带较多负电 荷,与碱性燃料结合力牢固,不易脱色。
G-菌细胞壁
G+菌细胞壁
三、材料与器材
菌种: 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革兰氏染色液 载玻片、酒精灯、显微镜。
四、实验方法
1、制片(涂片,干燥,固定) 2、初染(结晶紫染 1 min,水洗) 3、媒染(卢戈碘液 1 min,水洗) 4、脱色(95%酒精 30 s ,2次,水洗) 5、复染(稀释石炭酸复红30 s,水洗) 6、滤纸吸干玻片水分 7、镜检(油镜)
五、注意事项
涂片不宜多。 注意控制好脱色程度。
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摘要:革兰氏染色反应是细菌重要的鉴别特征,所以学习微生物学,进行革兰氏染色实验是很重要的。
为保证染色结果的正确性,采用规范的的染色操作方法是十分必要。
本实验主要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 Rosenbach)、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它们的染色特征,辨别是革兰氏阴性还是阳性,从而掌握其染色方法。
染色方法与过程很清晰,但实验结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 Rosenbach)多组呈现假阴性。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熟悉并掌握革兰氏染色方法及原理,但要想做出很好的染色得多加练习。
本实验还可以锻炼显微镜操作技术和无菌操作技术。
关键词:革兰氏染色大肠杆菌(E.coli) 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 Rosenbach) 枯草杆菌(B.subtilis)引言革兰氏染色是微生物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方法,它可以直接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阴性和革兰氏阳性。
革兰氏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G+)和革兰氏阴性(G-)两种类型,这是由这两种细菌细胞壁结构组成与结构的差异所决定的。
经过一定的染色过程后,革兰氏阳性的细菌会因为细胞壁肽聚糖的含量高,脂质含量低而保持第一次染色的蓝紫色。
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脂质含量高,乙醇处理时脂质溶解,蓝色被洗脱,复染后变为红色。
革兰氏染色原理很简单,染色时需注意要注意使用处在活跃生长期的细菌,涂片不宜过厚,严格控制脱色时间。
大肠杆菌(E.coli)是革兰氏阴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 Rosenbach)与枯草杆菌 (B.subtilis)都是革兰氏阳性细菌,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容易区别。
同时它们的形态各异,可以根据具体颜色和形态差异来判断染色是否成功。
本实验还涉及到高倍油镜的使用。
使用油镜与用一般的镜头不同,具体使用在实验方法中描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戈碘液(革兰氏染色)
货号:G1066
规格:10ml/100ml/500ml
保存:2-8℃,避光保存,有效期1年。
产品说明:
卢戈碘液又叫鲁哥氏染色液(Lugol's碘液),是革兰氏染色中的一种试剂。
常联合结晶紫染色液对细菌进行染色;也应用于检测叶片、食物等样品中的淀粉,可将不同聚合度的淀粉染成黑色或蓝黑色;在用于细胞染色中,可以使细胞核着色从而更易观察。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脱色液脱色时,肽聚糖脱水使孔径缩小,故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细胞壁内,呈紫色。
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脱色后类脂外膜迅速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与碘复合物溶出,因此脱色后再经番红复染,呈红色。
操作步骤:
以革兰氏染色为例:
1.涂片固定
菌液涂片时不可过于浓厚,干燥、固定。
固定时通过火焰3-4次即可,均匀受热,以载玻片不烫手为宜。
2.染色
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具体操作方法是:
(1)加上结晶紫后,染色1分钟,水洗。
(2)加上碘液后染色1分钟,水洗。
(3)加上脱色液,摇动玻片,根据涂片厚度,脱色约20-60秒,水洗,吸去水分。
(4)加上番红后,染色1分钟,水洗。
(5)吸干或在空气中凉干后,油镜镜检。
革兰氏染色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脱色程度,如脱色过度,则阳性菌可被误染为阴性菌;而脱色不够时,阴性菌可被误染为阳性菌。
此外,菌龄也影响染色结果,如阳性菌培养时间过长,或已死亡及部分菌体自行溶解,都常呈阴性反应。
3.结果观察: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
以均匀分散开的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应为准,过于密集的细菌,常常呈现假阳性。
注意事项:
1.标本涂片不能太厚,严格按操作要求进行。
若涂片较厚,应延长脱色时间,直至脱色液不再出现紫色为止。
2.玻片通过火焰温度不能太高。
3.碘液变透明,则不能使用。
4.水洗时动作要轻柔,沿载玻片对角线方向用洗瓶冲洗,以免把菌体冲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