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形态研讨会发言摘要

合集下载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详细讲稿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详细讲稿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详细讲稿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标解读】重点:1.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特点。

(尤其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遗存的区系划分以及各自的特点)2.了解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

(早期国家与秦汉后大一统帝国比较:相同点—世袭王朝,具有职官、军队等国家机器;不同点—以部族联合或分封制为基础,集权程度不高,管理比较松散)3.知道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在历史研究中的不同作用:传世文献史料价值打折扣;考古材料不可替代,但比较零碎散乱;二者结合,是了解上古历史的基本途径。

难点:理解生产力的发展与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新课】本课题目包含两个关键词:文明、国家。

这涉及比较复杂的概念:什么是文明,标准是什么?什么是国家,标志又是什么?这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关于这些问题,学术界也是有很多的观点和看法。

文明的概念:广义——①指人类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②指与“野蛮”相对的人类社会进步状态。

本课的文明主要是第二种意思。

判断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也可以表述为具备哪些要素)。

大体来说有这么几个,可分为两个角度:技术发明——冶炼金属、城市及礼仪性(祭祀)建筑、文字;社会组织——国家。

这些要素是否都要具备才算进入文明了呢,学术界是见仁见智。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集萃》里对文明的定义:“在世界范围内,关于文明的定义有上百种之多,具体到社会发展史角度,就是指人类社会何时进入到国家状态”。

中国的主流学术界比较认可的是,判断文明最主要的标志是国家。

换言之,一个社会形成国家了,必然进入文明了。

什么是国家,国家的标志一般来说有两个:一是阶级的存在(社会出现阶级分化、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二是(为了维护统治集团的既得利益)强制性权力系统的设立(比如军队、监狱、警察等国家机构暴力机构)。

“国家及其强制性的权力机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最初的统治与管理机构,是为了解决经济上的冲突而发展起来的,是统治阶级压制被统治阶级的机器。

中国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形态

中国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形态

王懿荣是发现甲骨之第一人(1899)。1903年刘鹗 的《铁云藏龟》则是最早发布甲文的专书。 罗振玉、王国维的学问一方面继承乾嘉考据学严谨 学风,另方面又汲取近代西方科学研究方法。罗振 玉首次指出甲骨出土地在安阳小屯村,为殷虚所在, 肯定卜辞为殷室遗物,并初步识读了一些甲文。王 国维在罗氏的指引下走上学术道路,但其研究深度、 广度远过罗氏。王国维以古文字材料与古史相参证, 证实《史记》与《世本》所载商王世袭基本可靠, 从而使虚无缥缈的上古历史日渐真切,他把这种以 “地下之材料”补正“纸上之材料”的研究方法概 括为 “二重证据法”(《古史新证》)。

《古史辨》派将一些产生较晚的古书认定为“伪 书”,摈除在可信的史料之外,从而使一些虽登简 策较晚而实际上包含有历史素地的材料遭全盘否定。 由于疑古过勇,中国古史被削减大半。 受当时学术整体发展水平限制,特别是考古学尚未 取得长足进步,疑古派未能接触到更多的考古资料。 《古史辨》中的一些观点在今天已被考古发现证明 是错误的。尽管如此,不能否认是《古史辨》派第 一次把古史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并加以讨 论,其在学术史上的深远影响是不容质疑的。 王国维《古史新证》有意识地和疑古派打对台。钱 穆、吕思勉、徐旭生(炳昶)等对疑古派发表不同 意见。

序》)
1919年胡适在考证井田制的时候,已经开始“用历 史演变的眼光来追求传说的演变”,他把古文献中 有关井田制记载,按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排列出来, 结果发现战国以前无人提及井田制,是孟子最先叙 述了井田制的轮廓,经《公羊传》等书的补充,到 《汉书· 食货志》中才完备起来。胡适由此认为井田 制是积讹传真。不过这时他还没有意识到这篇文章 在方法论上的重要意义。 1920年顾颉刚参加了胡适的“整理国故”工作,受 胡适、钱玄同等人的影响很大,同时也接触到“罗、 王之学”,但对王国维《殷周制度论》中所言上古 帝王不以为然。1923年顾颉刚正式提出了层累造成 的古史说。

关于中国文明起源与国家形成问题

关于中国文明起源与国家形成问题


形态研究与文明探源》,《郑州大学学报》2003 年第 3 期,⑧谢维扬:《中

早期国家研究中考古学证据的认定和相关理论问题》,《社会科学战线》2003
年第 1 期,⑨沈长云:《中国早期国家阶段的社会形态问题一一兼介绍一种

于三代社会性质的提法》,《河南大学学报》2003 年,第 4 期.

泽湖泊型;(三)“接触地带说”,即主张以阴山、秦岭、南岭三条山脉为


划分出几个接触地带,找出各种文化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四)“大小中心



仍然坚持黄河文化是一个大的文化中心,在这一大的中心之外也存在若干个

的中心;(五)“辽河流域文化中心说”,理由是赤峰的红山文化并非受黄


韶文化的影响才形成的,它有自己明显的独立特征,远古文化北方狩猎民族

化的特点更加突出,远古时期并非落后于中原文化。
近年有的学者提出了 “文明起源三段论”的理论。即据摩尔根的“野蛮时


段论”,特别是恩格斯文明起源论中的“三次大分工理论”,包括文明起源

大物质前提奠基期、文明起源三大要素生成期、文明总体标志国家形成期。

丁•物质前提奠基期,认为“农业起源一一新石器起源一一陶器起源”这三


新分别实现了产业创新、工具创新、日常生活用具创新。从而为文明起源奠

了三大物质技术基石。
有的学者通过中国与西亚的两河文明的比较研究后认为,中国的两河文明具有 鲜明的不同特征,即黄河文明是连续不断的文明,长江文明是断而再续的文明; 在不同的文化圈内,其文明要素也显示出不同的特征。由此,形成了中国古文 明多源并起、相互促进的态势。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及早期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纪要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及早期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纪要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及早期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纪要【关键词】文明/文明因素/国家/社会发展阶段/civilization/elements of civilization/state/developmental stages of societyIn what environments and on what background was the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 evolved?What are its characteristic features?And what is the course of its development like?These problems are all of important academic value.Therefore,th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Ancient Civilization,CASS,held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Origin and Initial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ivilization”in Beijing from August 1st to 3rd,2001.The attendants discussed mainly theories of civilization’s origin and related concepts,standards of civilization,and the developmental road of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They also inquired into the questions of how to judge the degree of civilization represented by archaeological remains,how to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of archaeology with other disciplines,how to enhance the scientificalness and standardization of the studies of civilization’s origin,and how to deepen these studies.中国有着悠久的文明史,这一古老的文明几千年来一直没有中断。

溯源华夏文明演讲稿简单

溯源华夏文明演讲稿简单

溯源华夏文明演讲稿简单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文化的源头。

它的源远流长,承载着无数古老的传统和智慧,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底气。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溯源华夏文明,探寻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首先,我们要了解华夏文明的起源。

根据史书记载,华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是由黄帝、尧、舜等先民创造的。

他们创造了农业、文字、礼乐等伟大的成就,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

而后,商、周、秦、汉等朝代的兴起和发展,更是让华夏文明不断壮大,成为世界上璀璨的文明之一。

其次,我们要了解华夏文明的特点。

华夏文明以儒家文化为主要代表,强调礼仪、孝道、忠诚、仁爱等传统美德,提倡中庸之道,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同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也为华夏文明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形成了多元、包容的文化体系。

再者,我们要了解华夏文明的影响。

华夏文明不仅影响了中国自身,也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而中国的孔子、孟子、墨子、老子等众多思想家,也为世界哲学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最后,我们要了解华夏文明的当代价值。

华夏文明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在当代社会,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华夏文明的精髓,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中华文化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溯源华夏文明,就是要让我们深刻认识和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铭记先人的智慧和贡献,让我们珍惜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世界更加了解和尊重华夏文明的璀璨光辉。

愿我们共同努力,让华夏文明的光芒照耀世界,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术研讨会纪要(王冠英

中国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术研讨会纪要(王冠英

・学术述评・中国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术研讨会纪要王冠英 由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编辑部、《历史研究》编辑部与《文物》编辑部联合召开的“中国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术研讨会2000年7月24日在北京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考古研究所、世界史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华东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天津历史博物馆等单位的4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并围绕中国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形成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也是文明独立起源的少数国家与地区之一。

中国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重大的影响,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形成的研究不仅是中国历史学、考古学重大的研究课题之一,也是国际历史学、考古学研究的热门话题。

60年代以后,西方学者曾经开展过一轮规模较大的文明与国家起源的理论探讨。

70年代以后,国内诸多重大考古发现为学者深入研究中国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的形成提供了全新的实物资料;另一方面,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与学术繁荣也促使学者用更新的观念和更开阔的视角重新审视以往的研究,使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形成了高潮。

1989年9月和1991年11月,《考古》编辑部曾先后两次举行过中国文明起源问题的学术讨论会,这一次可以说是第三次。

这次研讨会,是中国历史博物馆会同《考古》、《历史研究》、《文物》编辑部共同举办的,与会的同志不仅有很多考古学者,也有许多历史学者。

仅此就可以看出,关于中国文明起源和形成的研究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这次学术研讨会涉及下列几个议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文明形成的联系与区别 文明社会的形成,或者说国家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社会大变革。

人类历史上有两个分界最重要:第一个是人类的起源,即人与动物的分界;第二个分界则是文明与野蛮的分界,即国家的形成。

中国文明历史发言稿范文

中国文明历史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回顾和传承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首先,我要谈谈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这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造纸术使得知识的传播更加便捷,火药推动了军事技术的发展,印刷术让文化得以大规模复制,指南针则帮助人类探索未知的世界。

这四大发明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

其次,我国古代的文化艺术也是世界闻名的。

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我国古代文学创作丰富多彩,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也各具特色,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

再者,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争鸣,形成了丰富的哲学体系。

这些思想不仅为我国古代社会提供了治国理政的理论指导,而且对世界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进入近代,我国经历了百年沧桑。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我国人民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

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继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历史文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一要坚定文化自信。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基石。

二要传承创新。

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我们要勇于创新,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三要弘扬民族精神。

我们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精神,激发全体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谈中国古代文明与早期国家形态

谈中国古代文明与早期国家形态
银雀山《汉简孙子》十三篇佚文有《黄帝伐赤帝》 的记载 。“孙子曰 :东伐 (青) 帝至于襄平”“, 西伐白 帝”“, 北伐黑帝”“, 已胜四帝 ,大有天下”。由此可见 黄帝四方征伐最后统一天下 。孙膑《见威王》记其答
《说文》序曰黄帝史官“仓颉创字”。 《世本》说 “: 诅诵 、仓颉作书”。宋衷注说“仓颉 , 黄帝臣”。 以上记载正与考古学龙山时代的社会经济发展
研究 ,他所说综合研究即意味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 研究先秦史也绝不是 材料 ,不可缺少理论的视 野 ,创新的抱负 。
晁福林教授在先秦史领域中获有丰硕成果 ,恰 由于他既在历史文献研究方面有深厚功力 ,又非常 注意考古学以及古文字学的新发现 、新观点 ,而其根 本鹄的集中于富有理论意义的重要课题 ,这是他各 种论著的读者都能感受得到的 。
第一 ,文明的定义与标志应如何理解 ? 有的认 为 :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文明 。陈淳说 :人工制作的 生产工具用火 、绘画艺术 、埋葬习俗及图腾崇拜都是 文明的表现 。因此 ,原始社会就有了人类文明 。[2 ] 这应是广义的文明含义 ,我们所谈的文明应是狭义 的文明 。正如夏鼐先生所说 :“现今史学界一般把 ‘文明’一词用来指一个社会已由氏族制度解体而进 入了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的阶段 。”[3 ] 也就是邹衡 先生所说的 “: 在一般情况下 ,文明的出现 ,也就意味 着原始氏族制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 。”[4 ] 其标志是 什么 ? 不同意一般将文字 、城市和青铜器的出现作
先秦史虽然是一门早已成熟的学科 ,但在新世 纪的开端 ,可说是方兴未艾 。相信晁福林教授还会 有许多新作 ,继续推动学科的进步发展 。
谈中国古代文明与早期国家形态
陈昌远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记得十多年前李学勤先生来河大讲学时 ,曾提 出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 ,认为我们对中国古代文 明估价是不够的 ,应该把考古学的成果和文献的科 学研究更好地结合起来 ,对中国古代文明作出实事 求是的重新估价 。后来李先生的讲话内容写成文章 在《人文杂志》公开发表 ,[1 ] (P3) 并引起大家注意 。现 在看来李先生所提出的问题 ,仍然具有很大的现实 意义与学术价值 。2000 年 7 月 ,中国历史博物馆及 《考古》《、文物》《、历史研究》三大学术刊物编辑部在 北京召开了一个小型“中国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形 态”的学术讨论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 历史研究所又成立了“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探 讨中国古代文明与早期国家形态现已成为继“夏商 周断代工程”之后又一新的重大课题 ,引起人们的广 泛关注 。对此问题我想谈点看法 ,请教各位同志 ,不 当之处 ,希批评指教 。

_中国早期文明与国家建构_学术研讨会简述_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魏永康

_中国早期文明与国家建构_学术研讨会简述_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魏永康

光明日报/2015年/12月/26日/第011版理论・史学“中国早期文明与国家建构”学术研讨会简述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魏永康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推进和重大考古新发现的不断涌现,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结合起来探讨中国早期文明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等问题日益成为一项迫切任务。

为此,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于11月21—22日在长春主办了“中国早期文明与国家建构”学术研讨会。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河南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20余位考古学与历史学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学术讨论。

与会专家围绕考古发现与古史传说,中华文明起源的标志、发展阶段、形成机制及早期国家的性质等议题发表了各自的学术见解,并进行了深入对话和交流。

关于“考古发现与古史传说”。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王炜林研究员介绍了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的发现与保护情况。

浙江省考古研究所刘斌研究员解读了良渚古城的筑城理念及方式。

河北师范大学沈长云教授依据文献记载和石峁遗址的出土文物,认为石峁古城遗址当为传说中黄帝部族所建的居邑。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巍研究员则从时间和地理位置的角度考虑认为对石卯古城黄帝说应持谨慎的态度。

中山大学许永杰教授主张史前考古应与古史研究加以整合,以期克服重建古史遇到的年代与材料两个瓶颈。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刘洪波研究员具体考察了先秦两汉著述中的五帝故事,认为传世文献经过了汉代的再造过程,文献中的记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机械地将考古学谱系与传世文献比附有较大风险。

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标志及发展阶段”。

王巍研究员结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进展,指出不同文明起源可以有不同的认识标准,中华文明的起源以都邑、社会分层、大型建筑、礼制、区域性政体的出现等为标志。

他还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概括为万年奠基、八千年起步、六千年加速、五千年进入、四千年过渡、三千年巩固、二千年转型。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许宏研究员认为,东亚(大陆)国家文明起源可分为“玉石东亚”和“青铜中国”两大阶段,其文明形成过程可以划分为邦国时代、王国时代、帝国时代。

1中国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研究

1中国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研究

考古學
1.中國文明的起源和早期發展研究
關於中國文明起源的重大考古發現與研究,中國不同
地區文明起源的進程及其相互關係,中國文明的起源
及其特點的形成,中國早期文明與世界古代文明的比
較研究等。

2.中國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考古發現與研

中國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時期考古遺址的
調查與發掘,過渡時期氣候與自然環境的變化對人類
文化的影響,農業起源與早期農業研究,陶器起源的
研究等。

3.古代聚落和城市的考古學研究
中國史前聚落的演變與城市的起源,城市起源與城鄉
結合體的形成,中國古代城市的特點和發展階段,不
同時期城市網路的研究,著名都城的研究等。

4.中國區域考古學研究
三晉、三秦、燕趙、齊魯、荊楚、吳越、巴蜀的考古
學研究,東北、內蒙古、甘青、新疆、西藏、雲貴、
兩廣、閩臺地區的考古學研究,少數民族地區的考古
學研究等。

5.中國西部開發歷史經驗的考古學研究
中國西部的自然環境與考古學文化的發展,西部開發
的歷史經驗對當代開發西部的啟示。

6.重大考古發現研究報告
重要遺址、墓地(或大型墓葬)的發掘報告,重大課
題的考古調查報告等。

本文由oo37影院收集而来.无弹窗电影站,热播电视剧,高清电影,电影排行榜,电视剧排行榜,热门电视剧,最新电影,最新电视剧,无弹窗.。

关于开展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研究的构想

关于开展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研究的构想

一、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研究的意义我国是拥有悠久历史和光辉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

我们的先民们创造的中华文明尤如一朵奇葩,在世界古代文明百花园中怒放。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早形成的文明之一,又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延绵至今的文明,且我国古代文明尤其是其早期,又是在基本上没有外来文明的强烈影响,在自身的基础上,独立产生、发展起来的。

研究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过程,探讨其背景、契机及其演进规律,不仅对于复原我国古代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探讨世界文明的产生及发展变化规律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国外学术界,一些人出于各种原因,或宣扬中华文明外来说,或贬低中华文明的发展水平和成就,或对我国夏代及其以前的历史传说的真实性抱着极端怀疑的态度,否认我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认为我国的历史只能从商代开始计算。

基于这种情况,通过对我国古代文明起源及早期发展进行系统研究,复原我国古代文明产生、发展的历史,展现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纠正对我国文明史存在的各种偏见,是很有意义的。

从龙山时代(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至夏商周时期,是我国古代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王权和国家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时期。

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官僚体制、工艺技术、宗教信仰、社会结构等各方面,都在这一时期奠定了基础。

因此,开展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研究,有益于深化对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发展历程的认识。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一般是把黄帝、炎帝作为中华文明开化的肇始,国内外华人也都将黄帝和炎帝作为中华民族的祖先。

但文献中对黄帝和炎帝乃至尧舜禹时期的记载非常简略,目前,尚难以将其视为信史。

开展我国古代文明起源及早期发展的研究,从考古学上探索黄帝、炎帝时期至夏商周时期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开展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研究所具备的条件目前,开展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研究已经具备了条件。

证实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演讲稿

证实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演讲稿

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多元一体特征
本文旨在论述中华文明起源及发展过程中多元一体的特征,包括不同的文化
元素融合、交流与互鉴,以及文明发展的多元动力。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多元一体的过程。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大地上就已经形成了多个文化区,各自发展出独特的文化传统。

这些文化传统在后来的交流和融合中,逐渐形成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格局。

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文化元素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不断丰富着中华文明的内涵。

例如,中国的文字、语言、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受到了不同文化元素的影响和滋养。

这些文化元素的交流和融合,不仅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也使其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多样性。

此外,中华文明的发展也受到了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经济、政治等多个方面。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例如,中国的农业文明和商业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就受到了不同的地理和经济因素的影响,而政治制度的演变则与政治因素密切相关。

总结起来,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不同的文化元素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文明的发展也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 1 -。

中华文明的演讲稿范文

中华文明的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评委、观众们,大家好!我今天很荣幸能够在这里演讲,分享关于中华文明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作为华夏后裔,我们身处在这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传承中,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了解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几个方面的内容: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的繁荣、中华文明的传承、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

谈到中华文明,我们必须提到中国的最早文化黎明——龙山文化。

中国历史上的黄帝时期就是龙山文化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我们的祖先们建造了许多伟大的建筑和景观,例如长城、秦陵、故宫等等。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华文明也一直在不断地发展繁荣。

尤其是在周朝的时候,不仅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还有伟大的书法家和音乐家。

比如金文、铜器和音乐《大雅》。

周朝的文化贡献被认为是中国各个时期的中华文明高峰之一。

然而,我们一定要强调:中华文明不仅包含了历史文化和艺术,还包含了礼仪、思想、哲学等诸多方面。

比如,中华文明中一直倡导“仁爱”、“和谐”和“尊敬长辈”的精神,这是毫无疑问的中华文明之一大亮点。

中华文明的传承,是我们后代人的义务和责任。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中华文明的宝库虽然很大,但文化传承和保护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难题。

如何把中华文明传承下去不仅是我们每一个中国后代的义务,也是全世界所有人民关注和参与的一件事。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中华文明对于世界的重要性和复杂性,需要在传承中开拓创新。

不能在文化保护的过程中落后和滞后。

需要时刻关注现实变化和时代发展,以新的形式新的方式将中华文明发扬光大。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华文明,我们也需要营造一个环境,用良好的教育和文化宣传传递中国的文化神韵和思想精华。

同时,我们还要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开阔视野,借鉴长处,切实加强文化交流和合作,发扬中华文明的核心精神,落实好文化交流的宗旨。

我想说的是,中华文明的伟大,不仅体现在它的创新、成就和思想高度,更是体现在它的深情厚爱和人文关怀上。

中华文明从古至今是如此,而在我们这个时代,也是如此,我们必须承担起为中华文明传承不懈努力的责任和重任。

中华文明的起源讲课稿范文

中华文明的起源讲课稿范文

中华文明的起源讲课稿范文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主题是中华文明的起源。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最辉煌的文明之一,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开端是一个非常广阔和丰富的话题,我将从四个方面来解析它的特点和发展。

首先,我们来看中华文明的地理环境。

中国位于东亚东南沿海地区,地处亚洲大陆东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化的地理环境。

华夏民族最早的聚居地位于黄河流域,这里有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水资源,提供了农业发展的基础。

而长江流域的地形复杂多样,拥有辽阔的平原、湖泊和山区,为水稻种植和渔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这种富饶多样的地理条件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次,我们要了解中华文明的源流。

中华文明的形成,离不开多个古代文明的相互交流和融合。

最早的文明之一是仰韶文化,约在公元前5000年前后,在河南一带兴盛起来。

仰韶文化的人们主要以农耕为生,掌握了磨制石器、编制工具和制作陶器的技术。

同时,他们还培养了一定的养殖和渔猎能力,形成了早期的农渔经济体系。

仰韶文化的兴起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为后来的文化交流和进步奠定了重要基础。

而夏代是中华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大约出现在公元前21世纪,持续了大约五百年。

夏代时期,人们开始在治理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形成了一套规范和制度。

夏代的人们发展了农业生产,大量使用青铜器,此外,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文字系统——甲骨文,标志着中华文明中文字的最早形式。

夏代的兴起标志着中华文明的正式开端,也为后来的商、周等朝代奠定了基础。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观。

中华文明强调尊敬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核心价值观。

其中一个重要的价值观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仁爱和家庭亲情的重要性,提倡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之间的道德关系,为中国社会的稳定和秩序奠定了基础。

另一个重要的价值观是礼仪。

中华文明发展演讲稿范文

中华文明发展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这里,我将从历史脉络、文化传承、科技发展、思想理念四个方面,为大家呈现一幅中华文明发展的壮丽画卷。

一、历史脉络: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从那时起,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以下是我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1. 夏、商、周:这三个朝代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被称为“青铜时代”。

这一时期,我国形成了独特的宗法制度和礼仪文化,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2. 春秋战国:这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流派纷纷涌现,为我国哲学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秦汉:秦朝统一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汉朝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开始交融。

4. 魏晋南北朝:这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佛教传入我国,对我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5. 隋唐:这是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灿烂。

唐朝时期,中华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6. 宋元明清:这一时期,我国封建社会进入晚期,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所创新。

特别是明朝,郑和下西洋,使得中华文明的影响力遍及全球。

二、文化传承:博大精深,独树一帜中华文明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语言文字、哲学思想、宗教信仰、道德伦理、艺术审美等方面。

以下是我国文化传承的几个特点:1. 语言文字: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承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

汉字的演变,见证了我国历史的发展。

2. 哲学思想: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流派,为我国哲学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些思想至今仍对我国社会产生着深远影响。

3. 宗教信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在我国传播,丰富了我国的文化内涵。

4. 道德伦理:中华文明强调“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伦理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讲课文档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讲课文档
1、C

石器时代 黄河流域
旧石器时代: 打制方法制造石器
距今约1万年
新石器时代
共性特征:
1、打磨结合方法制造石器 2、大量使用陶器
3、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
家畜、修建村落等
黄河中上游
仰韶文化
黄河下游
大汶口文化
彩绘陶器、栽培“粟”
盛行枕骨人工变形和青 春期拔牙的习俗
第四页
辽河流
红山文
龙山文 黑陶
打制石器
良渚遗址: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
良渚文明:在中国众多璀璨的远古文化中,环太湖地区的 良渚文化是一颗非常耀眼的明珠。
它以发达的稻作农业、大量而精美的玉器、精制的制陶 技术、成句子的陶器符号文字资料,以及由墓葬和大型土 建工程所反映出的不平等和社会分层等现象,使研究者们 或者认为它正站在文明的门槛上,已看到了文明的曙光;或 者认为它已进入文明社会,已形成文明古国。
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 彝。
释文译文大意是:
周武王征伐商纣王。一夜
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 在第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 赐给右史利许多甲骨铜文、,是锡中等国的金一 为祖先檀公作此文"祭、"器甲骨,卜以辞"、纪殷
愚公移山:" 如果你们去读一下中国神话,你会觉得他们的故事很不可思议,抛开故事情节,找到神话
只有两个字:抗争!假如有一座山挡在你的门前,你是选择搬家还是挖隧道?显而易见,搬家是最好的选择 把山搬开了!可惜,这样的精神内核,我们的神话里却不存在,我们的神话是听从神的安排。"
夸父追日:" 每个国家都有太阳神的传说,在部落时代,太阳神有着绝对的权威,纵览
父之称的贾兰坡院士在内,14名中国科学院资

中华文明建立起源探讨

中华文明建立起源探讨

中华文明建立起源探讨中华文明是一个庞大而又博大精深的概念,是中国五千年文明演变的历史总和。

从殷商王朝、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到唐宋元明清,中华文明凝聚着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经济、文化、科技、思想等领域的主要成果和贡献。

那么,中华文明建立起源在哪里呢?这是一个历史学上的重要问题,也是一个令人琢磨的问题。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中华文明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黄河文化。

在长达5000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黄河文化得到了充分和持久的发展,并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中原文化。

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不仅依靠气候和地理环境的优越,而且根植于中华民族群体的文化遗产,对于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中华文明的建立起源可以说是从黄河文化开始的。

作为中华文明发源地的黄河流域,最早的文化遗存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在那个时候,人们仍然处于最原始的采集和狩猎阶段。

之后,较为重要的出现了8、9千年前的牛郎山遗址、7千年前的仰韶文化、5千年前的岗洼文化、沂山文化等。

在这些文化遗存中,可以看出人们生活的方式、生活工具、生活技能、生态环境等不同方面的变化。

可以说,这些文化遗存是中华文明发展的种子,推动了中华文明的不断进化。

在史学研究中,对于中华文明建立起源的探讨,一直有争论。

有些学者认为,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个一脉相承的过程,或是简单的说是一个自然的演化过程。

也有的学者则认为,中华文明是受天、地、人的共同影响所形成,是在彼此交融、互相借鉴的基础上逐步成长的。

这两种观点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合理的。

在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人们形成了独特的世界观和哲学观。

中国人的世界观天人合一、阴阳平衡、大同小异等思想影响颇深,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哲学基础。

另外,中国的文化也是以道德为基础的。

中国人努力让自己保持清醒、守约、有度地生活着,并将道德观念融入到中华文化中。

这使得中华文化成为世界上最重视社会和谐、家庭和睦、尊卑有序的文化之一。

中华文明的建立起源不是一个简单和明确的事情,同时也不是一个单方面就能决定的问题。

中华文明演讲稿

中华文明演讲稿

中华文明演讲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灿烂的文明之一,它源远流长,给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那个时候的中华民族已经开始在黄河流域开辟出了辉煌的文明。

黄河流域的人们发展了农业生产,掌握了种植、养殖等重要技术,为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同时,中华民族还创造了象形文字,开启了中国古代文字文化的宝库,对人类文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还有许多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例如,公元前221年,秦皇帝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国家——秦朝,这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和稳定奠定了基础。

在此后,秦朝统一文字、度量衡等标准,为中国古代统一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影响。

明朝时期,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开辟了中国与外界交流的大门,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中华文明以其丰富的哲学、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成就而闻名于世。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孔子提出的“仁爱之道”、“中庸之道”等思想,为后世影响深远。

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至今仍被广大人民所喜爱。

而中国的绘画、舞蹈、音乐等艺术形式也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中华文明所包含的价值观也深邃而博大。

中华民族注重和谐、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道德修养和人伦关系的和谐。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等美德,提倡人的道德修养和学习,为中国古代社会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道家思想则主张追求自然、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给人以审美、哲学和心灵上的满足。

当然,中华文明也曾经历了许多曲折与变迁。

历史的起伏与传承,对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面对现代社会的挑战,我们应该坚持传统文明的优秀品质,传承发扬中华文明的精神,促进多元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肩负着传承中华文明的责任与使命。

我们要了解、尊重和学习中华文明的精髓,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递中华文明的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学勤(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文明的起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是中国学术界多年讨论的问题,也是世界学术界的热门问题,大家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就有过重要的讨论。
20世纪60年代后期,剑桥大学丹尼尔在《最初的文明》一书中提出了文明的三个标准:文字、城市(5000人以上)、大型的礼仪建筑。作者认为,在以上三个标准中,如果有两项标准成熟了,就可以算是进入文明社会。不过两项标准之中,必须有文字。
另外,由于近年在黄河流域周边地区的重大发现,使中原地区的考古工作相对显得平静,从而出现所谓中原空白论。这一见解或有其偏颇之处。因为无论坛庙、玉敛葬或祭祀坑,均属与宗教相关连的文化现象;而从陶寺到二里头,表现出的却是礼乐文明。在评价社会进步的标志时,不仅要看到其物质生产生活资料的丰富、社会的稳定和为持续发展提供的可能,同时还应看到群众之理念的更加健全、生活处境的更加宽松。从这方面说,礼乐文明比神权政治应是一种更优越的体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三代文明,当然也就足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
孙机(中国历史博物馆)
目前,历博正准备修改通史陈列,以求更正确地反映历史真实。国家博物馆陈列本国的历史,当然必须面对早期国家的形成这一课题。本来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久已引起热烈关注,各家的论述胜义迭出。修改陈列时自应广征博采,将已形成共识的观点尽量以博物馆的语言在陈列中加以反映。
最近在东京和横滨参观了NHK主办的世界四大文明(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中国)展,深感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古文明的突出特点是它的不间断性,这一点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不仅在共和元年之后,中国古史以其明确的连续纪年显示了这一特点,即便在原始时代,中国古文明的发展也具有这样的特点。从仰韶演进到龙山,然后到二里头、到二里岗,前后传承,脉络清晰。二里头文化即夏文化,这是多少学者挖田野、查文献,辛勤工作而得出的结论,是可信的。其实,如果二里头二号宫殿后面的大墓未被盗掘一空,它所提供的信息或许足以平息今天的若干争议。
【关 键 词】文明起源/早期国家/研讨会/发言摘要
origin of civilization/early state /symposium/extract of speech
刘庆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形成是中国考古学的重大课题,也是难度最大的课题之一。在人类历史上有两个分界最为重要:第一,人类的起源,即人与动物的分界;第二,文明社会与野蛮社会的分界,即国家的形成。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形成的考古学研究就是第二个分界。
西方学者的著作引用中国的材料很少,以后有不少学者提出修正,如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提出了冶金术,贝塚茂树也提出类似意见。我认为对文明起源的问题应该提出更准确的标准,不仅对中国,对整个人类都能适用。
从考古学和历史学的历史来看,我们提出新的标准是有出发点和科学依据的。殷墟科学发掘、甲骨文研究给我们带来一个重要的出发点,使我们对商代文明的认识确认不疑。而且我们还进一步证明,商代并不是中国文明的起点,甲骨文单字超过4000字,这不是一下子能完成的。王国维《古史新证》指出,《殷本纪》是可靠的,《夏本纪》也应该是可靠的。因此,从商文化追溯中国文明的起源是正确的,必要的,有条件的。
世界上有人不同意我们这样做,说商是野蛮,夏是传说,问我们探讨夏代的文明意欲何在?这至少是最大的误会。我们研究文明的起源,第一条要求就是要科学地研究,实事求是。我们国家比别人文明的历程短,就是短;但比别人长,也没有必要说不长。如果说夏代或夏代以前中国已进入文明时期,那也仅相当于埃及的中王国时期。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展示应该把这些体现出来。一方面,要普及科学,普及考古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发扬历史博物馆爱国主义基地的作用。通过对我们国家历史的展示,告诉人类,我们的祖先曾经做出过哪些贡献。实事求是是最好的科学普及,是爱国主义。
法国有一个国立的历史博物馆,类似中国历史博物馆,展览做得非常细。新石器时代每一个地区都有标本;青铜器时代分早、中、晚期,文明的起源、发展,都通过考古发现详细地表现出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学习它的长处。
张忠培(故宫博物院)
公元前三千二三百年,黄河、长江中下游和燕山南北及西辽河流域的诸考古文化交流加速、规模扩大,激发了竞争基因,加快了历史进程,进而跨进了文明的门槛。主要表现为:1.单偶制家庭在社会基层单位父权家族中的地位增强。2.劳动与分工在家族中展开,同一氏族内的家族,在权力、财富的占有及身份诸方面,均已存在明显分化,家族分为富裕者、掌权者的权贵家族和贫困无权的家族,权贵家族已控制了氏族的权力,居民相应地分化为穷人和富人、无权者和掌权者、平民和贵族。3.聚落已出现分化,拥有强大权势和雄厚财富的聚落,成了一定范围内聚落群的中心。先进技术、社会财富以及军事、宗教、政治权力,乃至对外关系逐渐集中于中心聚落,导致部分村落的城镇化。聚落的分化已初具城乡分野的规模。4.祀与戎已发展为神权和王权。担任祀与戎职责的人已形成为阶层,成为凌驾于社会之上并控制社会的权贵。史前的氏族组织已蜕变为国家机器,掌握神权和王权的人物成为控制国家机器凌驾于社会之上的主人。#p#分页标题#e#
上述中国国家的产生,我以为是在众族邦联合为共同体的过程中,由对族邦共同体进行管理与控制这一途径实现的。这不仅事实清楚,而且有理论依据。那就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有关国家产生的两种途径的论述:一种是我们熟知的由公社内部私有财产的积累、阶级分化导致氏族解体并奴役与压迫产生的途径(以古希腊、罗马为代表),另一种是由对公社联合体进行管理的职能无限制膨胀,以至最终发展成为凌驾于共同体之上的权力机构的途径;或者借用《反杜林论》中的术语,是由一群社会公仆发展成为社会的主人的途径。显然,这后一种途径与中国古代国家形成的过程正相吻合。
中国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形态研讨会发言摘要
【作 者】中国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形态研讨会秘书组
【英文摘要】On 22~23 July,2000,the Museum of Chinese History, EditorialDepartment of Kaogu (Archaeology) and that of Lishi Yanjiu (HistoricalStudies) held Jointly in Beijing the Symposium on the Origins of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the Form of Early States.Nearly 30 scholars warmly discussed related problems,including the basic elements ofChinese civilization at the formative stage,the course of origination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formation of early Chinese state, the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early Chinese state,and the suitable form showing the stage of civilization origination and state formation atthe future Exhibition of Chinese History.The published here are the main points of the speeches delivered by the scholars who attended thesymposium.
沈长云(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
根据马克思主义,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只有一个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可追潮到的最早的国家就是文献所载的夏王朝。从文献中可看到,夏代已经出现公共权力,即凌驾于众族邦之上的一种强制性权力,并且这种权力已在一个家族内世代传承,形成传统所谓家天下的国家权力结构。这种家天下国家权力结构的产生,正是中国国家产生的具体标志。不过,夏代这样的国家还只能叫做早期国家,因为它尚建立在众氏族组织的基础之上,应与春秋战国以后建立的地缘组织基础之上的成熟国家区别开来。

邵望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关于古代文明形成、发展的动力有许多答案,我同意贪欲是文明社会形成的动力这一观点。需从农业出现说起。农业发明的重大后果首先是生活的改善,同时出现相对剩余,积累的结果导致私有制的出现。但为什么有了剩余就必定出现私有制?盖因人有贪欲,贪欲就是私有制出现的动力。贪欲使社会分裂,走向野蛮,最终面临全社会同归于尽的危险。社会发展只有动力不行,正如汽车,有发动机还要有方向盘和刹车,否则车毁人亡。而王权、国家就是贪欲的制衡器。国家是文明时代的概括,国家出现的进步意义在于,当氏族制度驾驭不了日益强大的野蛮、贪欲这一动力时,社会呼唤一个最硬的拳头,使社会得有轴心地正常运转,走向秩序。国家应运而生。国家无疑具有阶级压迫的功能,是贵族整体利益、根本利益的最高、最集中的代表;但王权又必须制约贵族个人的一己私欲,以各种法规、名分、礼仪、礼器等制约、规范各社会集团、阶级,特别是贵族内部各阶层的行为、权力、义务,协调各不同利益集团的争斗,使之限定在秩序的范围内。礼与刑是王权的左右手。王权还通过强制性手段聚敛社会剩余财富,有秩序地进行再分配,主要流向当然是社会上层。不过,在生产力还相当低下的古代,如果不这样,所有的、不多的社会剩余财富,便会在野蛮的争抢、掠夺中消耗殆尽,社会就不能有什么进步。考古学上所能见到的一代比一代更辉煌的物质文明成果,绝大多数出自王室经济官工业,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有着优秀的历史学传统,关于历史时期有着大量文献记载,古代文明形成时期还留下丰富的传说历史。代代相续的口传之传说历史,尽管有不科学的地方,但它们保留人类文明形成时期历史的重要信息。它们在古代文明起源与形成的考古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文明形成的历史时空框架的建立往往离不开这些传说历史资料。科学地、全面地利用传说历史是古代文明研究中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
在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中,要明确起源与形成学术概念的区别,对二者的界定要从量变和质变的角度去认识,前者研究的是过程,后者探讨的是结果。文明课题要归结于后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