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春金融基础知识第3次平时作业
《金融学》平时作业答案
《金融学》课程作业(1)一、汇率是如何决定的?(一)本题属于理解型题目,考查的知识点为“汇率决定理论”。
(二)解题思路:首先要明确解答本题主要是依据西方汇率决定理论,从不同角度对汇率的决定进行阐述。
(三)解答:西方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有国际借贷说、购买力平价说、汇兑心理说、货币分析说和金融资产说,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汇率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
国际借贷说认为,汇率的变化是由外汇的供给与需求引起的,而外汇的供求主要源于国际借贷。
国际借贷可分为流动借贷和固定借贷,只有流动借贷才会影响外汇的供求。
在一国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流动借贷中,如果债权大于债务,外汇的供给就会大于外汇的需求,引起本币升值、外币贬值。
相反,则最终导致本币贬值、外币升值。
购买力平价说的基本思想是:人们需要外币是因为外币在其发行国国内具有购买力,相应地人们需要本币也是因为本币在本国国内具有购买力。
因此两国货币汇率的决定基础应是两国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之比。
汇兑心理说认为,汇率取决于外汇的供给与需求,但个人之所以需要外汇不是因为外汇本身具有购买力,而是由于个人对国外商品和劳务的某种欲望。
这种欲望由个人的主观评价决定,对各人有不同的边际效用。
因此,决定汇率最重要的因素是人们对外汇的心理判断与预测。
货币分析说认为汇率变动是由货币市场失衡引发的,引发货币市场失衡有多种因素:国内外货币供给的变化、国内外利率水平的变化以及国内外实际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化等等,这些因素通过对各国物价水平的影响而最终决定汇率水平。
金融资产说认为,一国居民可持有三种资产,即本国货币、本国债券和外国债券,其总额应等于本国所拥有的资产总量。
当各种资产供给量发生变动,或者居民对各种资产的需求量发生变动时,原有的资产组合平衡就被打破,这时居民就会对现有资产组合进行调整使其符合自己的意愿持有量,达到新的资产市场均衡。
在对国内外资产持有量进行调整的过程中,本国资产与外国资产之间的替换就会引起外汇供求量的变化,从而带来外汇汇率的变化。
金融学第3次作业满分答案
2015年12月份考试作业金融学第3次作业满分答案(答案在后面)一、计算题(本大题共40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8 分)1.某投资者在一级市场购得面值为1000元,期限3年,名义利率10%的某公司债券;持有2年后在二级市场上出售,其出售价为1175元。
试问该投资者的年收益率是多少?如果出售时的市场利率为8%,该投资者的出售价格应为多少?此时二级市场债券购买者的预期年收益率又是多少?2. 当名义存款利率为3%,通货膨胀率为1.1%时,计算存款人实际利率3.已知某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存款为20万元现金,法定准备率为10%,(1)其它条件不变时,计算商业银行体系的新增存款和派生存款总额。
(2)如果商业银行保留了6%的超额准备金,此时银行的新增存款又是多少? (3)如果客户将存入的20万元中的40%转化为定期存款,定期存款法定准备率为1 %,此时增加的存款总额又是多少?(4)如果客户将存款中的10%以现金方式提出,此时银行新增的存款总额又应是多少?4.德国某公司需要一笔$100万准备在美国投资,估计三个月能收回投资。
为了保值,该公司进行了掉期交易。
已知:即期汇率:$1=€1.0830-1.0850,3个月远期美元贴水为0.0035~0.OO25,试计算其掉期交易成本。
5.年初,你花5000元购买了1000股某股票,当年收到现金股利每股0.1元,如果你预期年末其单位股价为5.5元,你的预期年收益率是多少?如果年末该股票实际价格为4元,你实现的收益率是多少?(时间跨度1年)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0分,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1. 商业银行2. 货币供应量3. 本位货币4. 外汇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0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1. 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项目有哪些?2.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利息收益应计入什么项目?为什么?3. 简述期货交易的基本功能4. 什么是银团贷款?银团贷款的特征和总成本的构成。
电大【金融基础知识】作业(含答案)1
【金融基础知识】作业(含答案)1【金融基础知识】第1次平时作业一、名词解释1.金融:从广义上说,政府、个人、组织等市场主体通过募集、配置和使用资金而产生的所有资本流动都可称之为金融。
2.金融体系:金融体系是一个经济体中资金流动的基本框架,它是资金流动的工具(金融资产)、市场参与者(中介机构)和交易方式(市场)等各金融要素构成的综合体。
3.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经国务院决定设立的收购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和处置因收购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的国有独资非银行金融机构。
4.金融制度:是各种金融制度构成要素的有机综合体,是有关金融交易、组织安排、监督管理及其创新的一系列在社会上通行的或被社会采纳的习惯.道德.法律.法规等构成的规则集合。
5.间接融资:是指拥有暂时闲置货币资金的单位通过存款的形式,或者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或通过购买需要资金的单位发行的有价证券,把资金提供给这些单位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6.直接融资:是没有金融机构作为中介的融通资金的方式。
需要融入资金的单位与融出资金单位双方通过直接协议后进行货币资金的转移。
7.信用货币:就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包括流通中货币和银行存款。
8.货币制度:是国家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的规则、结构和组织机构体系的总称。
换言之,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
9.格雷欣法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即金银两种金属中市场价值高于官方确定比价的不断被人们收藏时,金银两者中的“贵”金属最终会退出流通,使复本位制无法实现。
10.超主权货币:就是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用以解决金融危机暴露出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一系列问题的国际储备货币。
二、单项选择题1.货币资金的融通,一般指货币流通及( A )有关的一切活动。
2011金融基础知识作业(含答案)3
金融基础知识第3次平时作业一、名词解释1.再贴现:也叫“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为弥补营运资金的不足,将其贴现取得的商业票据提交中央银行,请求中央银行以一定的贴现率时商业票据进行二次买进的经济行为。
2.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为应付客户提取存款和划拨清算的需要而设置的专项准备金,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支付准备金,又称“自存准备金”;另一部分是法定存款准备金。
3.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
4.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或者是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发展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基本上一致的一种状况。
5.通货膨胀:是现代纸币流通制度下货币失衡的一种主要表现,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流通量超过货币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6.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与信贷总量,调节利率水平和汇率水平等,以期影响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水平,从而促进宏观经济目标实现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7.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目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和金融市场传导至企业和居民,对其生产、投资和消费等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
8.货币乘数:是指一定量的基础货币发挥作用的倍数,或者说是货币扩张或收缩的倍数。
它是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过程中存款总额与原始存款之比。
9.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主要是买卖政府债券),从而使基础货币发生增减变化,进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做法。
10.相机抉择:是指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在不同时期,应当根据不同的经济形势,灵活机动地选择不同的货币政策,以达到当时最需达到的政策目标。
二、单项选择题1.世界上最早产生的中央银行是( )。
A.英格兰银行B.瑞典银行C.法兰西银行D.普鲁士银行2.下列尚未建立中央银行的国家是()。
A.中国B.新加坡C.英格兰D.加拿大3.下列不属于中央银行的职能的是()。
金融基础知识作业(含答案)1-4
金融基础知识 第1次平时作业一、名词解释1.金融:从广义上说,政府、个人、组织等市场主体通过募集、配置和使用资金而产生的所有资本流动都可称之为金融。
2.金融体系:金融体系是一个经济体中资金流动的基本框架,它是资金流动的工具〔金融资产〕、市场参与者〔中介机构〕和交易方式〔市场〕等各金融要素构成的综合体。
3.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经国务院决定设立的收购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和处置因收购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的国有独资非银行金融机构。
4.金融制度:是各种金融制度构成要素的有机综合体,是有关金融交易、组织安排、监督管理与其创新的一系列在社会上通行的或被社会采纳的习惯.道德.法律.法规等构成的规则集合。
5.间接融资:是指拥有暂时闲置货币资金的单位通过存款的形式,或者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暂时闲置基金的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或通过购买需要资金的单位发行的有价证券,把资金提供给这些单位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6.直接融资:是没有金融机构作为中介的融通资金的方式。
需要融入资金的单位与融出资金单位双方通过直接协议后进行货币资金的转移。
7.信用货币:就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包括流通中货币和银行存款。
8.货币制度:是国家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的规则、结构和组织机构体系的总称。
换言之,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
9.格雷欣法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即金银两种金属中市场价值高于官方确定比价的不断被人们收藏时,金银两者中的“贵〞金属最终会退出流通,使复本位制无法实现。
10.超主权货币:就是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用以解决金融危机暴露出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一系列问题的国际储备货币。
二、单项选择题1.货币资金的融通,一般指货币流通与〔〕有关的一切活动。
金融学第三次作业
金融学第三次作业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金融学概论》第三阶段作业一、名词解释:1、货币需求是个人、企业、各种机构愿以货币形式持有其拥有的部分或全部财产的那种需要。
所有个人、企业、机构的货币需求,可视为全社会的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的实质,是以货币形态存在的潜在的或正在实现的购买力。
2、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
3、货币乘数是指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的扩张倍数。
4、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二、简答题:(一)如何理解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
其特点有:1、货币需求是一个存量的概念。
它考察的是在特定时点和空间范围内社会各部门在其拥有的全部资产中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或份额。
2、货币需求是一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
只有同时满足两个基本条件才能形成货币需求:一是有能力获得或持有货币,二是必须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有其资产。
3、现实中的货币需求包括对现金和存款货币的需求。
4、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既包括对货币执行交换媒介的货币需求,也包括了对执行价值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
(二)我国货币供给机制如何转变?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资本流动双向平衡将成常态,资本项目甚至出现逆差的大背景下,我国货币供给主渠道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这对央行的传统货币政策是新的挑战:尽管央行不必如以往那样,通过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创造央票来“冲销货币”,减小了冲销和财务成本,但在旧有货币供给模式面临改变、原有货币扩张能力出现收敛的新局面下,央行也将无法再借新增外汇占款而维持低利率,市场利率将逐渐回归到接近自然利率的均衡状态。
我国货币供给机制面临新的重大改革,央行不再承担“买卖”和“对冲”外汇的角色,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以及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将不再遥不可期,到底是以什么来确定基础货币的投放,提高货币乘数是下一步改革的目标。
金融基础知识平时作业答案
金融基础知识第1次平时作业一、名词解释1.金融:P22.金融体系:P63.金融资产管理公司:P154.金融制度:P65.间接融资P226.直接融资:P237.信用货币:P338.货币制度:P369.格雷欣法则:P3810.超主权货币:P49二、单项选择题1.货币资金的融通,一般指货币流通及( A )有关的一切活动。
A.银行信用B.商业信用C.资金借贷D.证券投资2.按照一般的产业分类方法,金融往往被归入( B )。
A.工业产业B.服务业产业C.信息产业D.第二产业3.下列属于微观层面的金融的是( D )。
A.货币均衡B.金融政策C.金融危机D.金融工具4.下列国家中属于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是( A )。
A.英国B.法国C.德国D.日本5.下列不是一个合理的金融体系所应具有的特征的是( D )。
A.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B.多样化与多层化的金融市场体系C.种类丰富的金融工具体系D.灵活多变的金融政策体系6.金融体系的下列哪一个组成部分的目的在于促进金融体系良性运转、控制和防范金融风险( C )。
A.金融市场体系B.金融调控体系C.金融监管体系D.金融环境体系7.能使中小投资者可以参与到大型项目中并对其进行有效监督,是金融体系的( C )。
A.清算和支付功能B.融资功能C.股权细化功能D.风险管理功能8.下列不属于我国的政策性银行的是( D )。
A.国家开发银行B.中国农业发展银行C.中国进出口银行D.中国邮政储蓄银行9.下列不属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是( D )。
A.农业银行B.中国工商银行C.交通银行D.民生银行10.下列属于间接融资工具的是( D )。
A.商业票据B.股票C.债券D.消费信用11.在货币的形态中有一种是代用货币,严格讲是( A )的代用。
A.铸币B.纸币C.贝壳币D.银行券12.下列流动性最强的货币层次是( A )。
A.M0 B.M1C.M2 D.M313.下列不属于《牙买加协定》后国际货币制度的运行特征的是( D )。
2012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证券基础知识第三章习题多选题(1)
2012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证券基础知识第三章习题:多选题(1)2012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证券市场基础知识第三章习题·单选题(1)·单选题(2)·单选题(3)答案部分单选题·多选题(1)·多选题(2)·多选题(3)答案部分多选题·判断题(1)·判断题(2)·判断题(3)答案部分判断题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证券基础知识第三章多选题1.债券的特征包括()。
A.偿还性B.风险性C.收益性D.安全性2.债券与股票的比较,正确的是()。
A.股票风险较大,债券风险相对较小B.债券是一种有期投资,股票是一种无期投资C.债券通常有规定的利率,股票的股息红利不固定D.发行债券的经济主体很多,但能发行股票的经济主体只有股份有限公司3.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债券收益可以表现为()。
A.资本利得B.利息收入C.再投资收益D.债务人违约金4.根据债券发行条款中是否规定在约定期限向债券持有人支付利息,债券可分为()。
A.浮动利率债券B.附息债券C.零息债券D.息票累积债券5.发行人在确定债券期限时,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
A.市场利率变化B.资金使用方向C.筹资者的资信D.债券变现能力6.债券的票面要素包括()。
A.债券发行者名称B.债券的到期期限C.债券的票面价值D.债券的票面利率7.关于债券的票面价值描述正确的是()。
A.债券票面金额的确定也要根据债券的发行对象、市场资金供给情况及债券发行费用等因素综合考虑B.票面金额定得较小,发行成本也就较小C.票面金额定得较大,有利于小额投资者购买D.在国际金融市场筹资,则通常以债券发行地所在国家的货币或以国际通用货币为计量标准8.欧洲债券的描述正确的是()。
A.欧洲债券票面使用的货币一般是可自由兑换的货币B.由于它不以发行市场所在国的货币为面值,故也称无国籍债券C.债券发行者、债券发行地点和债券面值所使用的货币可以分别属于不同的国家D.欧洲债券在法律上所受的限制比外国债券宽松得多,它不需要官方主管机构的批准9.可交换债券与可转换债券共同采用的交割方式是()。
现场考试答案金融学 ( 第3次 )
金融学 ( 第3次 )一、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0分,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1. 开放式基金是指基金发行总额不固定,基金单位总数随时增减,投资者可以按基金的报价在基金管理人确定的营业场所随时申购或者赎回基金单位的一种基金。
2. 什么是基准利率?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
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同业拆借利率。
了解这种关键性利率水平的变化趋势,也就可以了解全部利率体系的变化趋势。
3. 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将部分负债作为货币流通,同时可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4. 什么是黄金输送点?黄金输送点是金货币制度下外汇汇率波动引起的黄金输出入国境的界限。
或者说因为黄金在国际之间自由流动引起的外汇汇率波动的界限。
黄金输送点包括输出点和输入点,它们分别由铸币平价加减黄金输送费用形成。
5. 什么是贷款证券化?贷款证券化又称为资产证券化是指银行以现有贷款的未来现金流为支撑,向市场发行证券,最终实现再融资的方式。
贷款证券化的核心是银行增强其资产的流动性,增加收益。
同时也会增加风险。
它起源于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债券。
2008的全球金融风险就源于美国的贷款证券化。
6. 货币供应量是指某一定时点上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个人持有的现金和存款货币的总量。
它是各国中央银行编制和公布的重要经济统计指标之一。
货币供应量从总体上讲是某一时点反映在银行体系资产负债表上的债务总量。
7. 金融期货合约是指买卖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个日期按成交时双方既定的条件交易某种商品的书面协议,是一种标准化的远期合约。
其所交易的基础资产、合约规模、合约期限、合约交割安排等因素均采用固定的标准。
8. 金融资产泡沫由于人们对金融资产预期收益的变化,导致金融资产的市场供求变化,使金融资产金融资产的交易价格,在一定时期内脱离实物资产的现有价值形成过多虚拟价值。
金融基础知识作业3答案
《金融基础知识》作业3(7——8章)一、名词解释1、货币需求量:货币需求量又称货币必要量,是指在特点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在既定的社会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社会主体(企业、事业单位、政府和个人)对货币客观需要持有量的总和,或者说,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商品生产和流通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
2、投机动机:是指人们除去为了交易需要和应付意外支出外,还为储存价值或财富而持有货币的动机。
3、货币乘数:是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位数。
用公式表示为m=Ms/B式中,Ms为货币供给量,B为基础货币,m为货币乘数4、外汇:外汇指的是国家之间、企业之间以及居民之间实现各种交往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外国的货币就是外汇。
5、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又称应付标价法,是用一定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如:1、100)、1000等)来计算可折合成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
二、填空题1、货币需求的三大动机是(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2、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主要有(提高法定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在公开市场出售证劵)。
3、根据资金偿付的时间,外汇可以分为(即期外汇)、(远期外汇)。
4、按照能否自由兑换,外汇可分为(自由外汇)和(记账外汇)。
5、按国家汇率制度的不同,可分为(固定汇率)、(浮动汇率)。
三、问答题1、试述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有关人们持有货币动机的内容。
答: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有关人们持有货币动机可分为三点:1、交易动机,即人们为了应付日常交易的顺利进行而必须保留货币的动机,包括所得动机和营业动机,所得动机是指主体个人及家庭在未获得下期收入之前,用于交易支出而持有货币的动机。
营业动机是指企业在未获得营业收益之前,为支付营业费用需持有货币的动机。
2、预防动机,是指为了应付可能遇到的意外支出等而持有货币的动机。
3、投机动机,是指人们除去为了交易需要和应付意外支出外,还为储存价值或财富而持有货币的动机。
金融基础知识--形考作业(3)答案
形考作业(三)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教师签名:___________(第五章至第七章)一、单项选择(20题,每题2分,共40分)1.早期银行业产生于(a )国家。
A.英国B.美国C.意大利D.德国2.1897年在上海成立了(c )银行,标志着中国现代银行的产生。
A.交通银行B.浙江兴业C.中国通商银行D.北洋银行3.法定存款准备金应该等于(c )。
A.存款准备金率×存款总额B.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总额C.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款总额D.存款准备金率×原始存款总额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特点?(d )A.固定面额B.固定期限C.实名D.可以转让5.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是指银行从事(a )的经营活动。
A.购买有价证券B.租赁C.代理买卖D.现金管理6.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商业银行的主动负债(a )。
A.吸收存款B.发行债券C.借款D.回购协议7.商业银行利用吸收的活期存款,通过转账的方式发放贷款,从而衍生出更多存款,扩大社会货币供给量,这种功能被称为(c )功能。
A.信用中介B.支付中介C.信用创造D.金融服务8.银行对挤兑具有天然的敏感性,大量存款人的挤兑行为可能会导致商业银行面临(a )危机。
A.流动性B.操作C.声誉D.盈利9.货币供给的根本来源是(a )。
A.银行贷款B.财政支出C.企业收入D.个人收入10.我国的中央银行是(b )。
A.工商银行B.中国人民银行C.建设银行D.招商银行11.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率,将导致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的(b )。
A.上升B.下降C.不变D.不确定12.基础货币是由(c )提供的。
A.投资基金B.商业银行C.中央银行D.财政部13.真正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功能的应属(a )。
A.英格兰银行B.瑞典银行C.普鲁士银行D.法兰西银行14.中央银行的产生(b )商业银行。
金融基础知识作业(含答案)3
金融基础知识第3次平时作业一、名词解释1.再贴现:也叫“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为弥补营运资金的不足,将其贴现取得的商业票据提交中央银行,请求中央银行以一定的贴现率时商业票据进行二次买进的经济行为。
2.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为应付客户提取存款和划拨清算的需要而设置的专项准备金,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支付准备金,又称“自存准备金”;另一部分是法定存款准备金。
3.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
4.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或者是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发展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基本上一致的一种状况。
5.通货膨胀:是现代纸币流通制度下货币失衡的一种主要表现,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流通量超过货币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6.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与信贷总量,调节利率水平和汇率水平等,以期影响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水平,从而促进宏观经济目标实现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7.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目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和金融市场传导至企业和居民,对其生产、投资和消费等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
8.货币乘数:是指一定量的基础货币发挥作用的倍数,或者说是货币扩张或收缩的倍数。
它是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过程中存款总额与原始存款之比。
9.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主要是买卖政府债券),从而使基础货币发生增减变化,进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做法。
10.相机抉择:是指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在不同时期,应当根据不同的经济形势,灵活机动地选择不同的货币政策,以达到当时最需达到的政策目标。
二、单项选择题1.世界上最早产生的中央银行是( )。
A.英格兰银行B.瑞典银行C.法兰西银行D.普鲁士银行2.下列尚未建立中央银行的国家是()。
A.中国B.新加坡C.英格兰D.加拿大3.下列不属于中央银行的职能的是()。
《金融基础知识》作业1作业2答案及题目
《金融基础知识》平时作业册教师签名:▁▁▁▁▁▁▁▁所属院校:▁▁▁▁▁▁▁▁▁▁▁▁▁▁▁▁▁▁▁所学专业:▁▁▁▁▁▁▁▁▁▁▁▁▁▁▁▁▁▁▁学生姓名:▁▁▁▁▁▁▁▁▁▁▁▁▁▁▁▁▁▁▁学生学号:▁▁▁▁▁▁▁▁▁▁▁▁▁▁▁▁▁▁▁《金融基础知识》作业1(1——3章)一、名词解释1、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货币是商品,具有商品的基本属性,既具有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如果货币失去了商品的基本属性,它就失去了与其他商品交换的基础,也就不可能在交换中被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
2、价格标准:在金属货币条件下,单位货币的价值就是确定单位货币所包含的货币金属,成色极其等分,称为货币的价格标准,在金属货币制度下,价格标准及货币含金属量,而在纸币制度下,价格标准主要通过货币的购买力来表现。
3、存款货币:是指不用提出现金就能媒介商品交换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银行活期存款。
存款货币包括支票、本票和汇票。
4、商业信用:就是企业在商品交易过程中相互之间以赊购商品和预付货款的方式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是信用制度的基础。
其主要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提供商品的商业信用,如企业间的商品赊购、分期付款等;二是提供货币的商业信用,如在商品交易基础上发生的预付定金,预付货款等,5、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及各类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企业提供的信用,是信用的基本形式。
这种信用是银行通过信用方式,将在生产过程中游离出来的暂时闲臵的货币资金以及社会上的其它游离资金集中起来,以货币形式贷给需要补充资金的企业,以保证社会在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高层次的信用形式,他和商业信用一起成为经济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成分。
二、填空题1、货币的职能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2、信用的特征有(信用的偿还性)、(付息性)、(时间的间隔性)。
国际金融平时作业3参考答案
国际金融平时作业(三)1.案例分析题:从亚洲金融危机看国际货币体系(小组合作完成)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步步恶化,改革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呼声日渐高涨。
最近,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了创造世界货币的建议。
周小川指出,“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反映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
那么,这种内在缺陷是什么呢?周小川的回答是:储备货币发行国的国内政策与储备货币本身所应该具有的性质(如稳定的价值贮存)相矛盾。
鉴于“重建具有稳定的定值基准并为各国所接受的新储备货币可能是个长期内才能实现的目标”,周小川特别考虑了如何充分发挥SDR 的作用的问题。
作为改革的第一步,周小川建议扩大SDR的发行。
建议一经提出,便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反响,并得到积极的评价。
“幸福家庭大抵相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在此60年未遇的金融海啸中,各国正在面对不同的困难。
从近期来看,中国面临着两个突出问题:其一,是出口增长速度下降导致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和失业增加;其二,是外汇储备的安全受到威胁。
在此形势下,高调提出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张意义何在?中国应该如何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这是每个中国经济学家不得不提出,并试图给以回答的问题。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和全球货币“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根本特征无疑是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支配地位。
美元之所以能够成为储备货币,是因为美元是世界普遍接受的计价单位、结算手段和价值贮存。
美元之所以具有上述功能,又是因为美国是世界头号政治、经济和军事强国。
美元成为储备货币、美国国债成为储备资产,使美国得以用最低的成本支配和使用全球资源,反过来又强化了它的超级大国地位。
由于非储备货币国必须积累美元储备资产,美国得以向全世界征收铸币税。
当然,美国政府并不能任意利用美元特权,无限制地谋求自身利益。
在特里芬时代,美元的泛滥动摇了债权人(美元储备货币持有者)对美元作为价值贮存的信任,并最终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基础知识
第3次平时作业
一、名词解释
1.再贴现:也叫“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为弥补营运资金的不足,将其贴现取得的商业票据提交中央银行,请求中央银行以一定的贴现率时商业票据进行二次买进的经济行为。
2.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为应付客户提取存款和划拨清算的需要而设置的专项准备金,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支付准备金,又称“自存准备金”;另一部分是法定存款准备金。
3.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
4.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或者是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发展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基本上一致的一种状况。
5.通货膨胀:是现代纸币流通制度下货币失衡的一种主要表现,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流通量超过货币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6.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与信贷总量,调节利率水平和汇率水平等,以期影响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水平,从而促进宏观经济目标实现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7.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目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和金融市场传导至企业和居民,对其生产、投资和消费等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
8.货币乘数:是指一定量的基础货币发挥作用的倍数,或者说是货币扩张或收缩的倍数。
它是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过程中存款总额与原始存款之比。
9.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主要是买卖政府债券),从而使基础货币发生增减变化,进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做法。
10.相机抉择:是指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在不同时期,应当根据不同的经济形势,灵活机动地选择不同的货币政策,以达到当时最需达到的政策目标。
二、单项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产生的中央银行是( )。
A.英格兰银行B.瑞典银行
C.法兰西银行D.普鲁士银行
2.下列尚未建立中央银行的国家是()。
A.中国B.新加坡
C.英格兰D.加拿大
3.下列不属于中央银行的职能的是()。
A.服务职能B.管理职能
C.调节职能D.货币创造职能
4.下列不属于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是()。
A.货币发行B.外汇储备
C.再贴现D.证券买卖
5.下列不属于中央银行负债业务的是()。
A.货币发行业务B.经理国库业务
C.集中存款准备金业务D.证券买卖业务
6.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原则不包括()。
A.垄断发行原则B.垄断发行原则
C.政治稳定原则D.弹性发行原则
7.作为政府的金融顾问和参谋,是中央银行的()。
A.管理职能B.调节职能
C.服务职能D.货币创造职能
8.下列机构中能起到“最后贷款人”的作用的是()。
A.金融资产管理公司B.中国银行业协会
C.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D.中央银行
9.凯恩斯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主要出于三种动机,下列不属于这三种动机的是()。
A.交易性动机B.投机性动机
C.预防性动机D.流动性动机
10.从宏观的角度看,信用制度和信用工具越发达,则货币的需要量将()。
A.越多B.越少
C.没有关系D.视情况可能多也可能少
11.下列是马克思货币需求公式的是()。
A.M=PQ/V B.MV=PT
C.M=KPY D.M/P=f(Y,W,r,1/P×dP/dt,U)
12.凯恩斯认为仅取决于利率水平的货币需求层次是()。
A.投机性需求B.交易性需求
C.预防性需求D.流动性需求
13.假定某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若不计其他考虑,则银行体系的存款扩张倍数是()。
A.2 B.5
C.10 D.20
14.下列性政策工具中,因为效果过于猛烈而不经常使用的是()。
A.法定存款准备金率B.再贴现率
C.公开市场操作D.信用配额
15.如果经济出现过热,中央银行拟降低市场中的货币供应量,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A.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B.降低再贴现率
C.买入政府债券D.降低再贴现率并买入政府债券
三、判断对错
(×)1.瑞典银行成立于1656年,是最早的商业银行,也是最早的中央银行。
(√)2.英格兰银行垄断了全国货币发行权,是目前英国惟一的发行银行。
(√)3.所谓现代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体系,就是发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与银行的银行。
(×)4.从广义上来讲,再贴现不能属于中央银行贷款的范畴,虽然在这种业务中,中央银行是贷出资金,对商业银行进行资金融通。
(×)5.中央银行清算业务源于其作为“国家的银行”的职能。
(√)6.中国人民银行贷款的对象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持有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在人民银行开立独立的往来账户,向入民银行按规定缴纳存款准备金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7.在需要扩张信用规模,增加货币供应量时,中央银行可以在公开市场上卖出相应的有价证券。
(√)8.美国的FDIC(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是一类综合职能型存款保险公司。
(×)9.货币流通速度越快,单位货币所实现或完成的交易量就越多,金融市场需要的货币供应量就越多。
(×)10.金融市场上利率和各种资产的收益率越高,货币需求就会越增加。
(√)11.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的“新货币数量论”的关键是证明了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
(×)12.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提出了著名的“现金余额说”,也被称为“费雪方程式”。
(√)13.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基础是原始存款。
(×)14.因为劳动者不愿接受现有的工作而拒绝参加工作而造成的失业称之为“摩擦性失业”。
(×)15.当国内经济衰退与国际收支逆差同时并存时,中央银行可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从而平衡国际收支。
(√)16.基础货币由流通中的现金(包括公众和商业银行持有的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
备金(包括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构成。
(×)17.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是中央银行从对经济形势变化的认识到觉得需要采取行动再到实际采取行动所花费的和经过的时间过程。
(×)18.货币政策的内部时滞是从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开始直到对货币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的时间间隔。
(√)19.政府实施减税的政策,央行实施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这就属于“双松政策”。
(×)20.《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我国的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说说明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不是稳定币值的单一目标。
四、简答题
1.简述中央银行的作用。
(1)稳定货币,稳定金融。
(2)调节国民经济,促进经济正常发展。
(3)集中清算,加速资金周转。
(4)推动国际金融合作。
2.简述中央银行证券买卖业务的意义。
(1)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进而调节宏观经济。
(2)配合准备金政策和再贴现政策。
(3)缓解财政收支造成的不利影响。
(4)协助政府公债的发行与管理。
3.简述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优势。
(1)明确银行倒闭时存款人的赔付额度,稳定存款人的信心;
(2)建立专业化机构,以明确的方式迅速、有效地处置有问题银行,节约处置成本;
(3)事先进行基金积累,以用于赔付存款人和处置银行;
(4)增强银行体系的市场约束,明确银行倒闭时各方责任。
4.简述如何准确理解货币需求的含义。
(1)货币需求是有条件限制的,是一种愿望与能力的统一,货币需求不是无限的,而是有一个客观的量的界限。
(2)人们对货币产生需求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所具有的职能。
(3)货币需求是一个存量概念。
(4)现实中的货币需求既指对现金的需求,又包括对存款货币的需求。
5.简述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宏观因素。
(1)全社会商品和劳务的总量。
(2)市场商品供求结构变化。
(3)价格水平。
(4)收入的分配结构。
(5)货币流通速度。
(6)信用制度的发达程度。
(7)人口数量、人口密集程度、产业结构、城乡关系及经济结构、社会分工、交通运输状况等客观因素。
6.简述货币政策的特征。
(1)从调节目标上来来看,货币政策是一项宏观经济政策。
(2)从调节对象上看,货币政策是调整社会总需求的政策。
(3)从调节手段上看,货币政策主要是间接调节经济的政策。
(4)从调节时效上看,货币政策是一种长期与短期共同作用的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