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合集下载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 苏 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②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③意,粗识轩辕奏乐④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 诗中最能体现作者人生态度的是哪一句?体现 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4分)
• 句:“九死南荒吾不恨” (1分)。 • 人生态度:遭受人生打击,历尽坎坷艰险,
•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 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 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 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 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 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 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 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 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 感而放弃诗句。
• ②随遇而安。海南在别人眼中是荒蛮之地,但是 作者认为此地风景奇绝,冠绝天下,正所谓“此 心安处是吾乡"。
• 如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现:①直抒胸臆。重重打击磨难,作者却 说“不恨”,蛮荒之地,作者却说“奇绝”;
• ②倒因为果(翻因为果)。尾联第一句“九死离荒 吾不恨”为果,第二句“兹游奇绝冠平生”为因, 因果倒置,引人思索,意味盎然。
(1分)仍心胸坦荡,乐观豁达(2分)。
被贬到这南方边远的荒岛上虽 然是九死一生,但我并不悔恨。 因为这次南游见闻奇绝,是平生 所不曾有过的。
九死南荒吾不恨, 兹游奇绝冠平生。
•简析尾联体现了诗人怎样 的人生态度?
•是如何表现的?
• 2.简析尾联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是如何 表现的?
• 人生态度:
• ①乐观豁达。虽遭受重重人生打击,历尽万千坎 河艰险,但总是乐观面对;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

古代诗歌赏析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苏轼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此诗为哲宗病死,诗人遇赦自海南岛渡海返回大陆时所作。

鲁叟,即孔子,他曾慨叹"道不行,乘棵浮于海"。

轩辕,即黄帝。

黄帝奏乐,见《庄子•天运》“北门成问于黄帝曰‘帝张成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既是写诗人在船玉夜行所见,也含三更过后迎来黎明、风而久作亦有晴时之意。

B.颈联中“空余”二字说明诗人虽然一再被贬,但还没有丧失实现政治抱负的信心。

C. 以黄帝奏成池之乐比拟大海波浓之声,同时暗写心境,“粗识”是谦逊的说法。

D.全诗回顾了在南方流放的经历,情调高昂,可见苏轼坚强自信、旷达豪放的胸襟。

16请结合诗句赏析诗人是如何表情达意的。

(6 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曹操《观沧海》中描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2)险渊明的《饮酒(其五)》中,表达诗人感悟人生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句子是“,。

”(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

”两句揭示了人们经受艰苦磨炼的益处。

15.C(不是比拟,是比喻。

不是"谦逊",应该是诙谐。

)16.直抒胸臆。

诗人说,被贬到这南方边远的荒岛上,虽然九死一生,但并不悔恨,这次南游见闻奇绝,是平生所不曾有过的,表达出诗人的豁达。

(2分)借景为喻。

诗歌前四句借"参横斗转""苦雨终风"喻自己所受的种种打击、迫害;"欲三更"也解晴""云散月明"比喻人生的黑暗终于结束;"天容海色"澄澈清明,喻自己风霁月的人格,表达了遇赦北还的喜悦之情。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诗歌鉴赏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诗歌鉴赏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诗歌鉴赏作者:徐中玉赵山林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苏轼元祐八年(1093),宋哲宗亲政,新党章惇等人复居要职。

绍圣元年(1094)苏轼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贬官惠州(州治今广东惠阳),绍圣四年(1097)再贬儋耳(州治今海南儋县)。

直到元符三年(1100)正月哲宗去世,徽宗继位,苏轼这才遇赦内迁廉州(州治今广西合浦)。

六月二十日夜自海南岛渡海北返,诗人感慨万端,遂有此作。

首二联写渡海时所见。

首联“参横斗转”,在中原是天将黎明时的景色,海南纬度较低,星象有所不同,但也表明三更将近,离天亮已经不太远了。

“苦雨”是久雨,“终风”是终日刮的风,可见在此之前,飘风骤雨,终日不断,但“苦雨终风”毕竟也有停歇之时,仿佛老天也懂得人心望晴、不可违逆一般。

次联即就“晴”字进一步展开描绘。

云散月明,玉宇无尘;风恬雨霁,水波粼粼。

好一个宁静的海上明月夜!古人论诗,讲究有言外之意。

本诗前半,如纪昀所评:“纯是比体。

如此措辞,自无痕迹。

”(《瀛奎律髓刊误》)这四句是写自然界的晴阴晦明,却又象征着政治斗争的风风雨雨;是写眼前景物,却又包含着弦外之音。

又据《晋书·谢重传》,谢重陪会稽王司马道子夜坐,“于时月夜明净,道子叹以为佳。

重率尔曰:‘意谓乃不如微云点缀。

’道子戏曰:‘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耶?’”三、四两句正是暗用这一典故。

意思是说,政敌对自己的种种诬蔑不过象浮云蔽月,如今已经散尽;自己的内心本来磊落坦荡,就象寥廓海天一样澄澈清明。

五、六两句再就“海”字展开联想,抒发感慨。

五句想到当年孔夫子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论语·公冶长》)如今自己既已渡海北返,可不必嗟叹“道”之“不行”。

六句想到黄帝(即轩辕)曾经张(演奏)《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并借音乐对“道”作了一番阐发(见《庄子·天运》),如今自己置身大海之上,倾听波涛之声,也象倾听黄帝的《咸池》之乐一样,粗略认识了一些玄妙之道,这样,对于个人的得失进退也就不那么耿耿于怀了。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3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3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姿,苏轼觉得十分的赏心悦目,于是写下了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最开始只被人们认作写的是西湖美景,后来才发现苏轼写的是一名舞妓,
而这位舞妓便是王朝云。
王朝云的地位虽不及前面两位王夫人,却是最懂苏轼的伴侣,也是三位女性中
苏轼赠诗词最多的那位。如果说王弗是苏轼的贤内助,而王闰之是位贤妻良母
苏轼的空明 空明就是:我看透了这个世界,但我依然热爱它。 空明就是:深情地活在这薄情的人间。 空明就是:哪怕掉在了深沟里,也依旧要仰望星辰, 空明就是:让每一个日子就像鲜花,一朵一朵绽放。 空明就是:我已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愿我们,也如苏轼,把人生之 路,当成修行之路,一路走来 ,疗愈自己,更疗愈他人,慢 慢地,见了自我,见了天地, 也见了众生!
有一天,欧阳修说:“某医生向患者询问生病的原因,患者说自己乘船时遭遇 了风浪,受到惊吓后而生病,于是医生就从船舵上,刮下一些船老大长年手握 留下的汗渍粉末,与丹砂、茯苓等药物相配,给患者服用,竟药到病除……” 苏东坡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欧阳修,欧阳修毫不在意,继续说道:“《本草注别 药性论》一书上记载:‘止汗,用麻黄根节和用旧的竹扇的粉末,服下’,这 说明‘医者意也’貌似儿戏,实则多有应验,不应该受到人们的指责。” 苏东坡对中医药也很有研究,他对医生“以意用药”所谓的一些偏方颇不以为 然,于是对欧阳大师反唇相讥:“按照您这种说法,那么喝了伯夷的洗手水, 就可以以此治疗贪心;吃比干吃剩的食物,就可以改掉谄媚的习惯;舔一舔樊哙 用过的盾牌,就可以医治胆怯的毛病;闻一闻西施的耳环,就可以治疗天生的 丑怪残疾了。”
《蝶恋花·泛泛东风初破五》
泛泛东风初破五,江柳微黄,万万千千缕。 佳气郁葱来绣户,当年江上生奇女。 一盏寿觞谁与举,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 放尽穷鳞看圉圉(yǔ),天公为下曼陀雨。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翻译与赏析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翻译与赏析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翻译与赏析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发船渡海正是三更时分,参星横挂在天上,北斗七星的斗柄已转得很低。

连绵下个不止的阴雨,总有停的时候;成天刮个不停的风,也总有止住的时候。

天上的乌云散了,一弯明月挂在天空,不知这景致是什么人安排点缀的?其实天空的面貌,海水的颜色,本来就是澄澈清白的,不需要外力的洗刷。

我本想学乘桴退出官场,现在不用了,孔子的主意对我来说是用不着了。

如今政局转为平和,我也是大略领会到黄帝的《咸池》乐曲温润的乐声了。

被贬到这南方边远的荒岛上虽然是九死一生,但我并不悔恨。

因为这次南游见闻奇绝,是平生所不曾有过的。

苏轼绍圣四年(一o九七)被贬海南,六月十一日渡海南下,次日至海南岛,元符三年(一一oo)五月遇赦,六月二十明晃晃度海北上,量移(被贬到远方的官员,遇赦酌量移到较原地靠京城较近的地方做官)廉州(今广西合浦、灵山等地),在海南岛稽留的时间正好是三年零八天。

这首诗就是写渡海北上那个晚上的情景。

这首诗是元符三年(1100)苏轼北归夜渡琼州海峡时所作。

诗的前四句真切描绘了渡海夜景:参横斗转、风住雨停、云散月明、海天澄清。

然而,正如纪昀所说,前半纯是比体,如此措辞,自无痕迹(《瀛奎律髓汇评》卷四十三引)。

诗人在这里并不是单纯地描写景物,而是指物譬喻,有所寄托。

诗中的景物不仅仅是渡海时的具体环境,而且是时局的象征:滓秽太清的章之流被黜,朝廷恢复清明,襟怀澄澈的诗人终于洗脱垢辱。

借景寓意,意与景融,自无痕迹。

末二句的豪壮宣言,掷地有声,表达了诗人对南荒的热爱和赞美,更是充分体现了诗人坚持操守的信念和豪迈旷达的襟怀。

贺裳《载酒园诗话》云:坡诗吾第一服其气概。

后至垂老投荒,夜渡瘴海,犹云: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如此胸襟,真天人也。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翻译与赏析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翻译与赏析

精心整理“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翻译与赏析【译文】发船渡海正是三更时分,参星横挂在天上,北斗七星的斗柄已转得很低。

连绵【赏析一】诗歌从渡海所见开笔。

看似写景,实说自己的命运雨过天晴。

颔联用《晋书谢重传》事。

谢重陪会稽王司马道子夜坐,月夜明净,道子叹以为佳。

重曰:不如微云点缀。

道子戏曰: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耶?作者以此表达自本澄清而陷害者居心不净。

颈联中鲁叟即孔子。

孔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苏轼也力主改革弊政而道不行。

孔子想去海外行道而没去;苏轼去了也无法行道,因此,空余鲁叟乘桴意罢了。

表达了他九死不悔的倨傲之心和旷达豪放的襟怀。

苏轼绍圣四年被贬海南,六月十一日渡海南下,次日至海南岛,元符三年五月遇赦,六月二十明晃晃度海北上,量移廉州,在海南岛稽留的时间正好是三年零八天。

这首诗就是写渡海北上那个晚上的情景。

【赏析三】白的。

这句承接上句,也是一种比喻,意思说,在政治上,不用别人帮我洗刷污垢,我本来就是清清白白的。

有人评论说:前半纯是比喻,如此措辞,自无痕迹。

就是说,前面四句都是用比喻的手法。

的确是这样的,前四句象是写景,实则写意,比喻巧妙,不露痕迹,形象鲜明,而且还含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五六句是议论。

孔丘曾经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意思说,政治主张行不通就算了,可以乘坐小木筏漂到海上去。

第五句说,徒然剩下鲁国老人孔丘关于乘桴的主意。

言外之意是,本想学乘桴退出政治舞台的,现在不用学这个了,孔丘的主意对我来说是用不着的了。

传说古时黄帝演奏过《咸池》这个乐曲。

第六句用了这个典故,说,我大略领会到黄帝的《咸池》乐曲温润的乐声了。

言外之意是说,政局转为平和了。

这一联对政治的议论,说明他对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并未完全丧失信心。

精神。

那天夜里渡海,是东坡终于被朝廷召回,要从海南回到中原了。

所以这里写的天容海色,是政治的天容海色,也是诗人渡海那夜时所见真实的天容海色。

连日的阴雨,终于露出了青天。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3)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3)

“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当时苏轼 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 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
朗读指导
朗读应做到
1、语速缓慢,边读边体味,使作品中 的形象在脑中浮现。 2、要有节奏,读出停顿和句调。 3、要有感情,读出重音,变换语调。
激情朗读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平缓深沉)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 问青天↗。不知/天上 宫阙(què)↘,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 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 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 长久↗,千里/共婵娟↗↗。
惠州一绝(惠州)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自主学习
朗读诗歌,思考下列问题:
1、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2、文中哪些词语流露出作者思念亲人之苦? 3、哪些语句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你从中读出什么? 4、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 5、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蕴含了哪些情感? 6、从这首词看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
1、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朗读指导
全词押平声韵(天、年、寒、间、眠、圆、全、娟), 宜用平缓深沉的音调诵读,且适当拖长,而不押韵句的尾 字为仄声,音调宜高,短促。这样交替变化,音节和谐, 刚柔相济。
起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笔力奇崛,读时 宜用较高的音调,吐字有力。上片结尾两句宜用升调。下 片感情由深沉到豁达,诵读时音调由低——较高——高, 速度宜由慢——较快,以表达引人向上的意蕴。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赏析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赏析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赏析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宋代:苏轼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译文参星横北斗转已经快到三更时分,雨绵绵风不停老天爷也应该放睛。

云忽散月儿明用不着谁人来点缀,长空净沧海色本来就是澄澈清明。

虽乘船渡大海空怀孔子救世之志,仿佛听到了黄帝成池优美的乐声。

被贬南荒虽然九死一生吾不悔恨,这次远游是我平生最奇绝的经历。

注释①参(s hēn)横斗转:参星横斜,北斗星转向,说明时值夜深。

参,斗,两星宿名,皆属二十八星宿。

横,转,指的是星座位置的移动。

②苦雨终风:久雨不停,终日刮大风。

③“天容”句:青天碧海本来就是澄清明净的。

形容自己本来清白,政乱污陷如蔽月的浮云,终会消散。

④鲁叟:指的是孔子。

乘桴(fú):乘船。

桴,小筏子。

据《论语・公冶长》载,孔子曾说:“道(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⑤奏乐声:这里形容涛声。

也隐指的是老庄玄理。

《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并借音乐说了一番玄理。

轩辕,即黄帝。

⑥南荒:僻远荒凉的南方。

恨:悔恨。

⑦兹游:这次海南游历,实指的是贬谪海南。

赏析纪昀评此诗说:“前半纯是比体。

如此措辞,自无痕迹。

”“比”,即“以彼物比此物”;而“以彼物比此物”,就很难不露痕迹。

但这四句诗,却是不露“比”的痕迹的。

“参横斗转”,是夜间渡海时所见;“欲三更”,则是据此所作的判断。

曹植《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

”这说明“参横斗转”,在中原是指的是天快黎明之时的景象。

而在海南,则与此不同,王文诰指的是出:“六月二十日海外之二、三鼓时,则参已早见矣。

”这句诗写了景,更写了人。

一是表明“欲三更”,黑夜已过去了一大半;二是表明天空是晴朗的,剩下的一小半夜路也不难走。

因此,这句诗调子明朗,可见当时诗人的心境。

而在此之前,还是“苦雨终风”,一片漆黑。

连绵不断的雨叫“苦雨”,大风叫“终风”。

六月的古诗

六月的古诗

六月的古诗1. 《六月三日夜闻蝉》唐·白居易“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

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

不知池上月,谁拨小船行。

”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 《六月雨十一首》宋·崔敦礼“云飞风满山,万动归一静。

空里雨花生,晓来露叶重。

”4. 《六月闵雨》唐·佚名“炎炎红镜东方开,晕如车轮上徘徊,啾啾赤帝骑龙来。

”5.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唐·王维“绛绩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

”当然,以下是更多与六月相关的古诗:6.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宋·苏轼“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云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7. 《六月》唐·章孝标“平明出小苑,花发柳含烟。

枝上鸟声苦,林中蝉语喧。

斜光动流眄,清露弄闲妍。

多是秋风意,更吹万点鲜。

”8. 《六月雨》宋·杨万里“六月雨声粗似擂,天公嗔我作诗迟。

明朝扫尽还成市,莫遣儿童嗔雨师。

”9. 《六月二十一日早行十六首》宋·吴芾“徂暑方蒸湿,行天渐耿参。

云峰多改态,水石自成音。

”10. 《六月芙蓉》明·袁宏道“六月芙蓉水,朝朝艳若霞。

非关倾国色,只是占秋花。

”。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古诗文系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赏析:
此时渡海北归,回想多年来的苦难历程, 就发出了“空余鲁叟乘桴意”的感慨。这 句诗,用典相当灵活。它包含的意思是: 在内地,他和孔子同样是“道不行”。孔 子想到海外去行道,却没去成;他虽然去 了,并且在那里呆了好几年,可是当他离 开那儿渡海北归的时候,却并没有什么 “行道”的实绩值得他自慰,只不过空有 孔子乘桴行道的想法还留在胸中罢了。
古诗文系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赏析:
冤案一经昭雪,他这个被陷害的好人就又 恢复了“澄清”的本来面目。从这里可以 看出,如果用典贴切就可以丰富诗的内涵, 提高语言的表现力。
五、六两句,转入写“海”。三、四 句上下交错,合用一个典故;这两句则显 得有变化。“鲁叟”指孔子。孔子是鲁国 人,所以陶渊明《饮酒诗》有“汲汲鲁中 叟”之句,称他为鲁国的老头儿。
古诗文系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赏析: 这句既含蓄,又幽默,对政敌的调侃之意, 也见于言外。
古诗文系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简析: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是北宋诗人苏 轼的一首七言律诗。1094年(绍圣元年), 宋哲宗亲政,蔡京、章惇之流执掌朝政, 专整元祐旧臣;苏轼更成了打击迫害的主 要对象,一贬再贬,由英州(州治在今广 东英德)而至惠州,最后远放儋州(州治 在今广东儋县,辖境在今海南),前后七 年。直到哲宗病死,才遇赦北还。
古诗文系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简析:
有人评论说:“前半纯是比喻,如此措辞, 自无痕迹”。就是说,前面四句都是用比 喻的手法。的确是这样的,前四句象是写 景,实则写意,比喻巧妙,不露痕迹,形 象鲜明,而且还含有深刻的哲理意味。五 六句是议论。孔丘曾经说过,“道不行, 乘桴浮于海”,意思说,政治主张行不通 就算了,可以乘坐小木筏漂到海上去。

六月二十一日夜渡海

六月二十一日夜渡海

◎〔宋〕苏轼参横斗转①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②乘桴③意,粗识轩辕④奏乐声。

九死南荒⑤吾不恨,兹⑥游奇绝冠平生。

[注释]①参(shēn)横斗转:参星横斜,北斗星转向,说明夜已深。

参,参星。

斗,北斗星。

②鲁叟:指孔子。

叟,老人。

③桴(fú):小筏子。

④轩辕:指黄帝。

《庄子》里记载,黄帝曾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这首乐曲,并借音乐说了一番玄理。

⑤南荒:偏僻荒芜的南方,这里指今广东到海南一带。

⑥兹:这一次。

[译文]天上参星横斜,北斗转向,此刻已是三更时分。

连日来暴风骤雨,这时候也放晴了。

乌云散尽,月华皎洁,这美丽的景色是谁点缀出来的呢?没有任何人。

天空本来就这样澄明,大海本来就如此浩瀚。

我的心中,仍然保留着孔子乘桴浮于海的志向。

这惊涛骇浪所发出的声响,也许就是黄帝所演奏的音乐吧!尽管这次南行艰险重重,近乎九死一生,但我并不在意。

因为这样的旅程是那样奇幻美妙,生平罕有。

[赏析]这首诗写于1100年。

几年前,苏轼被贬谪到今海南岛。

在岛上度过了几年时光后,才被赦免,准许北归。

诗歌写于他渡海北上途中。

苏轼是一个十分乐观的人,不论处境多么艰难,他总是能够从中找到希望,能够领会并享受人生的乐趣。

当时广东与海南一带相对落后,是荒芜的南蛮之地,但苏轼并没有因为被贬到“南荒”而陷于悲观消沉之中。

他相信“苦雨终风也解晴”,他相信自己站得稳行得正。

“天容海色本澄清”,他也相信,人生虽然短暂,但只要在短暂的时间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就没有怨悔。

这种乐观豁达,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苏轼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全诗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苏轼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全诗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苏轼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全诗的写作背景是什么?一、老规矩,读古诗词,第一步肯定要了解它的写作背景这是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一诗中的最后两句,全诗如下: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苏轼21岁中进士,此后几十年一直在当地方官,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全国到处跑。

43岁,苏轼在湖州任上。

他写诗嘲讽朝廷新政,就被新党的人收拾了一顿,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之后,宋哲宗即位不久,苏轼被赦还;58岁那一年,章惇等人又编了什么借口,再次收拾了苏轼一顿,这次贬到了惠州(今天的广东惠阳),但是还没完,几年后,前后两年半左右的时间,苏轼再次被贬。

这次被贬到了海南儋州。

非常凄惨,这一年苏轼已经62岁了。

苏轼在海南呆了三年的时间,直到宋徽宗即位,朝廷大赦,苏轼也在被赦之列。

在他收拾好行囊北归的路上,就写了这首《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大概不会想到,明年的差不多这个时候,自己就要告别人世了。

二、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题目,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有时间,有事件。

时间就是六月二十日,晚上;事件就是苏轼坐船渡海离开海南返京。

首联: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第一句,就是呼应题目中所写的“夜”,在晚上。

参,参星;斗,北斗星。

天上的星星,除了亮晶晶,还是古人判断时辰的依据。

参横斗转,意思是参星和北斗星的位置移动。

按理说,这是天要亮的时候。

但是苏轼这里说是“三更”。

三更是现在的几点?我们经常说半夜三更半夜三更的,三更就是半夜,晚上十二点前后。

为什么苏轼既说“参横斗转”是天要亮的时候,又说是“三更”半夜的时候?时间对不上?《苏轼诗集》里面有个注,说“海外测星与中原异“。

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海南和中原地区的时区不同。

当然说时区可能大了点,说时间更合适一些:咱们咱们用的是北京时间,这是国际时区中的东八区,其实范围非常广。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及赏析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及赏析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宋] 苏轼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作品赏析苏轼绍圣四年(一o九七)被贬海南,六月十一日渡海南下,次日至海南岛,元符三年(一一oo)五月遇赦,六月二十明晃晃度海北上,量移(被贬到远方的官员,遇赦酌量移到较原地靠京城较近的地方做官)廉州(今广西合浦、灵山等地),在海南岛稽留的时间正好是三年零八天。

这首诗就是写渡海北上那个晚上的情景。

头一句说发船渡海正是三更时分(约在晚上十一时至十二时),参星横挂在天上,北斗七星的斗柄已转得很低。

这里关于星斗的描写是化用古人“月没参横,北斗阑干”的诗句,可能是当时的真实情景,也可能不是,只是用来说明渡海的时间是在半夜里,也说明黑夜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头,暗示他在政治上即将获得新生,这是一种比喻。

后面三句也都是采用这种借景为喻的手法。

第二句说,连绵下个不止的阴雨(苦雨),总有止的时候,成天刮个不停的风(终风),也总有停的时候,它们“也解晴”,也能变成风静晴朗的天气。

也可能当时确是雨霁云收风平浪静,但这里主要的用意不在写景,而在比喻,说明他受到各种打击和排斥, 也总有结束的时候,今天遇到大赦,就象久经风雨见到晴天那样,心情舒畅,充满希望。

第三句说,天上的乌云散了,一弯明月挂在天空,不知这景致是什么人安排点缀的?这景色主要也是用来作比喻的,意思是说,这次遇赦,不知是谁在朝廷帮忙说情,为我驱散政治上的乌云的?第四句说,天空的面貌,海水的颜色,本来就是澄澈清白的。

这句承接上句,也是一种比喻,意思说,在政治上,不用别人帮我洗刷污垢,我本来就是清清白白的。

有人评论说:“前半纯是比喻,如此措辞,自无痕迹。

”就是说,前面四句都是用比喻的手法。

的确是这样的,前四句象是写景,实则写意,比喻巧妙,不露痕迹,形象鲜明,而且还含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五六句是议论。

孔丘曾经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意思说,政治主张行不通就算了,可以乘坐小木筏漂到海上去。

一蓑烟雨任平生——解读苏轼的旷达ppt 粤教版

一蓑烟雨任平生——解读苏轼的旷达ppt 粤教版
问:哪些词句表达了对亡妻深深的怀念?
课后练习
请分别从“爱情”“亲 情”“友情”“师生情”等角度搜 集整理苏轼的作品,并加以赏析。
结语
读苏轼,不能不读他的《水调歌头》;读苏 轼,不能不读他的《明月几时有》;读苏轼,不 能不读他的前后《赤壁赋》;读苏轼, 不能不 读他的《江城子》……
他是一部大书,让你知道什么是“丰厚”; 他是一杯琼浆,让你明白什么是“醇正”;他是 一个情种,让你顿悟什么是“风流”;他是一道 风景,让你知道什么是忘返……
他频遭贬谪,一生 历典八州,身行万 里,走过无数穷山 恶水,却都如处天 堂。他说:此心安 处是吾乡。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 下狱,朋友背叛, 同道反目,见识了 人间万千丑态,却 说:眼前见天下无 一个不是好人。
一蓑烟雨任平生
解读苏轼的旷达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对重要作家作品进行专题 探讨。
2、解读、比较、探讨、归纳。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 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 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 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 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 无晴。
基本阅读
问题一:在本词中 “风雨”出现过多次, 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
请你就苏轼的《江城子》为基本阅读 点,生发出去,模仿我们今天这堂课的解 读方式,以“多情应笑我”为专题,解读 “苏轼的多情”。完成“基本解读”—— 解读词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 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 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 短松冈。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的诗意及解释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的诗意及解释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的诗意及解释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诗背景: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宋哲宗亲政,苏轼被一贬再贬,由英州而至惠州,最后远放儋州,前后七年。

直到哲宗病死,才遇赦北还。

这首诗,就是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六月自海南岛返回时所作。

原文:《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释:参(shēn)横斗转:参星横斜,北斗星转向,说明时值夜深。

参,斗,两星宿名,皆属二十八星宿。

横,转,指星座位置的移动。

苦雨终风:久雨不停,终日刮大风。

“天容”句:青天碧海本来就是澄清明净的。

比喻自己本来清白,政乱污陷如蔽月的浮云,终会消散。

鲁叟:指孔子。

乘桴(fú):乘船。

桴,小筏子。

据《论语·公冶长》载,孔子曾说:“道(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奏乐声:这里形容涛声。

也隐指老庄玄理。

《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并借音乐说了一番玄理。

轩辕,即黄帝。

南荒:僻远荒凉的南方。

恨:遗憾。

兹游:这次海南游历,实指贬谪海南。

诗意:参星横北斗转已经快到三更时分,久雨不停,终日刮大风,老天爷也应该放睛。

云忽散月儿明用不着谁人来点缀,青天碧海本来就是澄清明净的。

虽乘船渡大海空怀孔子救世之志,仿佛听到了黄帝咸池优美的乐声。

被贬南荒虽然九死一生我也不遗憾,因为这次远游是我平生最奇绝的经历。

赏析:该诗回顾了诗人被流放到南方的经历,表现了他北归的兴奋之情,九死不悔的倨傲之心和坚强自信、旷达豪放的襟怀。

苏轼长诗十大经典长诗

苏轼长诗十大经典长诗

苏轼长诗十大经典长诗《和子由渑池怀旧》 - 作者:苏轼(宋) - 诗文: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 作者:苏轼(宋) - 诗文: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 作者:苏轼(宋) - 诗文: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有美堂暴雨》 - 作者:苏轼(宋) - 诗文: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东坡》 - 作者:苏轼(宋) - 诗文: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临江仙·送钱穆父》 - 作者:苏轼(宋) - 诗文: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 作者:苏轼(宋) - 诗文: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 作者:苏轼(宋) - 诗文: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作者:苏轼(宋) - 诗文: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以双刀遗子由子由有诗次其韵》《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赏析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以双刀遗子由子由有诗次其韵》《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赏析

【原文】《和子由濯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以双刀遗子由子由有诗次其韵》宝刀匣不见,但见龙雀环。

何曾斩蛟蛇,亦未切琅开。

胡为穿籥辈,见之要领寒。

吾刀不汝问,有愧在其肝。

念此力自藏,包之虎皮斑。

湛然如古井,终岁不复澜。

不忧无所用,忧在用者难。

佩之非其人,匣中自长叹。

我老众所易,屡遭非意干。

惟有王玄通,阶庭秀芝兰。

知子后必大,故择刀所便。

屠狗非不用,一岁六七利。

欲试百炼刚,要须更泥蟠。

作诗铭其背,以待知者看。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椁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40.一、刖三苏轼与相差两岁的弟弟苏辙,一个是才思过人,一个是聪慧异常;一个热情开朗,一个是沉稳内敛。

博考群书,相伴切磋,同出蜀州,大放异彩。

嘉祐二年的千年一榜,上演了“兄弟传奇”,双双高中,文传天下,名动京师,天才卓绝,声震朝野。

才华冠绝天下,手足情深更是众口称誉,千古流传。

仕途宦海同起伏,生活磨砺共担当。

“乌台诗案”,哥哥身陷囹圄,弟弟奔走援救,自求降职以免罪兄长;哥哥贬谪黄州,家资困乏,弟弟居家粗陋,节衣缩食,无私援助。

哥哥贬谪岭南、出海澹州,弟弟紧随其后,天涯沦落,福祸共担。

苏轼一生,渴望与弟弟”功成身退,夜雨对床”;他思念弟弟,深情吟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性命不保,誓言”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今天,我们再读苏轼诗歌,依然为他们兄弟的旷世之情而动容不己。

二、鉴赏我们来看第一首律诗:《和子由港池怀旧》。

嘉祐六年(1061),苏轼与弟弟参加制科公务员考试,双双皆中。

苏轼成绩优秀,当即被授予“大理评事、凤翔府签判",状元待遇,优厚异常。

于是,苏轼挥别弟弟,独立前往凤翔赴任。

在行途经过港池,接到弟弟的飞鸽传诗《怀港池寄子瞻兄》。

育儿古诗文:苏轼 (9)

育儿古诗文:苏轼 (9)

育儿古诗文:苏轼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知君仙骨无寒暑。

——苏轼《木兰花令·次马中玉韵》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苏轼《蝶恋花·春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

——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一寸相思一寸灰。

——苏轼《南乡子·集句》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然。

——苏轼《阮郎归·初夏》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蝶恋花·春景》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苏轼《行香子·过七里濑》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苏轼《贺新郎·夏景》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系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赏析:
此时渡海北归,回想多年来的苦难历程, 就发出了“空余鲁叟乘桴意”的感慨。这 句诗,用典相当灵活。它包含的意思是: 在内地,他和孔子同样是“道不行”。孔 子想到海外去行道,却没去成;他虽然去 了,并且在那里呆了好几年,可是当他离 开那儿渡海北归的时候,却并没有什么 “行道”的实绩值得他自慰,只不过空有 孔子乘桴行道的想法还留在胸中罢了。
古诗文系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赏析:
纪昀评此诗说:“前半纯是比体。如 此措辞,自无痕迹”。“比”,即“以彼 物比此物”;而“以彼物比此物”,就很 难不露痕迹。但这四句诗,却是不露“比” 的痕迹的。
“参横斗转”,是夜间渡海时所见; “欲三更”,则是据此所作的判断。曹植 《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 这说明“参横斗转”,在中原是指天快黎 明之时的景象。
古诗文系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赏析:
而在海南,则与此不同,王文诰指出: “六月二十日海外之二、三鼓时,则参已 早见矣”。这句诗写了景,更写了人。一 是表明“欲三更”,黑夜已过去了一大半; 二是表明天空是晴朗的,剩下的一小半夜 路也不难走。因此,这句诗调子明朗,可 见当时诗人的心境。而在此之前,还是 “苦雨终风”,一片漆黑。连绵不断的雨 叫“苦雨”,大风叫“终风”。
古诗文系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简析:
后面三句也都是采用这种借景为喻的手法。 第二句说,连绵下个不止的阴雨(苦
雨),总有止的时候,成天刮个不停的风 (终风),也总有停的时候,它们“也解 晴”,也能变成风静晴朗的天气。也可能 当时确是雨霁云收风平浪静,但这里主要 的用意不在写景,而在比喻,说明他受到 各种打击和排斥 , 也总有结束的时候, 今天遇到大赦,就象久经风雨见到晴天那 样,心情舒畅,充满希望。
古诗文系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赏析:
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诗人在“苦雨终风” 的黑夜里不时仰首看天,终于看见了“参 横斗转”,于是不胜惊喜地说:“苦雨终 风也解晴”。
三、四两句,就“晴”字作进一步抒 写。“云散月明”,“天容”是“澄清” 的;风恬雨霁,星月交辉,“海色”也是 “澄清”的。这两句,以“天容海色”对 “云散月明”,仰观俯察,形象生动,连 贯而下,灵动流走。
古诗文系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简析:
这首诗,就是1100年(元符三年)六月自 海南岛返回时所作。诗中回顾了他在南方 流放的经历,表达了他九死不悔的倨傲之 心和旷达豪放的襟怀。
苏轼绍圣四年(一O九七)被贬海南, 六月十一日渡海南下,次日至海南岛,元 符三年(一一OO)五月遇赦,六月二十明晃 晃度海北上,量移(被贬到远方的官员, 遇赦酌量移到较原地靠京城较近的地方做 官)廉州(今广西合浦、灵山等地),在海 南岛稽留的时间正好是三年零八天。
古诗文系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赏析:
’”苏轼用这个典,以黄帝奏咸池之乐形 容大海波涛之声,与“乘桴”渡海的情境 很合拍。但不说“如听轩辕奏乐声”,却 说“粗识轩辕奏乐声”,就又使人联想到 苏轼的种种遭遇及其由此引起的心理活动。 就是说:那“轩辕奏乐声”,他是领教过 的;那“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 惑”,他是亲身经历、领会很深的。
古诗文系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赏析:
仅就这一点说,已经是很有艺术魅力的好 诗了。
然而上乘之作,还应有言外之意。三、 四两句,写的是眼前景,语言明净,不会 让读者直接觉得得用了典故。但仔细寻味, 又“字字有来历”。《晋书·谢重传》载: 谢重陪会稽王司马道子夜坐,“于时月夜 明净,道子叹以为佳。重率尔曰:‘意谓 乃不如微云点缀。
古诗文系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古诗文系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赏析:
“粗识”的“粗”,不过是一种诙谐的说 法,口里说“粗识”,其实是“熟识”。
尾联推开一步,收束全诗。“兹游”, 直译为现代汉语,就是“这次出游”或 “这番游历”,这首先是照应诗题,指代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但又不仅指这次渡海, 还推而广之,指自惠州贬儋县的全过程。 1094年(绍圣元年),苏轼抵惠州贬所, 不得签书公事。
古诗文系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赏析:
他从1097年(绍圣四年)六月十一日与苏 辙诀别、登舟渡海,到1100年(元符三年) 六月二十日渡海北归,在海南岛渡过了三 个年头的流放生涯。这就是所谓“兹游”。 下句的“兹游”与上句的“九死南荒”并 不是互不相承的两个概念,那“九死南 荒”,即包含于“兹游”之中。不过“兹 游”的内容更大一些,它还包含此诗前六 句所写的一切。
古诗文系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赏析:
三、四两句看似写景,而诗人意在抒 情,抒情中又含议论。就客观景物说,雨 止风息,云散月明,写景如绘。就主观情 怀说,始而说“欲三更”,继而说“也解 晴”;然后又发一问:“云散月明”,还 有“谁点缀”呢?又意味深长地说:“天 容海色”,本来是“澄清”的。而这些抒 情或评论,都紧扣客观景物,贴切而自然。
古诗文系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简析:
有人评论说:“前半纯是比喻,如此措辞, 自无痕迹”。就是说,前面四句都是用比 喻的手法。的确是这样的,前四句象是写 景,实则写意,比喻巧妙,不露痕迹,形 象鲜明,而且还含有深刻的哲理意味。五 六句是议论。孔丘曾经说过,“道不行, 乘桴浮于海”,意思说,政治主张行不通 就算了,可以乘坐小木筏漂到海上去。
古诗文系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简析:
第三句说,天上的乌云散了,一弯明月挂 在天空,不知这景致是什么人安排点缀的? 这景色主要也是用来作比喻的,意思是说, 这次遇赦,不知是谁在朝廷帮忙说情,为 我驱散政治上的乌云的?第四句说,天空 的面貌,海水的颜色,本来就是澄澈清白 的。这句承接上句,也是一种比喻,意思 说,在政治上,不用别人帮我洗刷污垢, 我本来就是清清白白的。
古诗文系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赏析:
’道子戏曰:‘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 秽太清耶?’”(参看《世说新语·言 语》)“云散月明谁点缀”一句中的“点 缀”一词,即来自谢重的议论和道子的戏 语,而“天容海色本澄清”则与“月夜明 净,道子叹以为佳”契合。这两句诗,境 界开阔,意蕴深远,已经能给读者以美的 感受和哲理的启迪;再和这个故事联系起 来,就更能让人多一层联想。
古诗文系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赏析:
孔子曾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论语·公冶长》),意思是:我的道 在海内无法实行,坐上木筏子飘洋过海, 也许能够实行吧!苏轼也提出过改革弊政 的方案,但屡受打击,最终被流放到海南 岛。在海南岛,“饮食不具,药石无有”, 尽管和黎族人民交朋友,做了些传播文化 的工作;但作为“罪人”,是不可能谈得 上“行道”的。
古诗文系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赏析: 这句既含蓄,又幽默,对政敌的调侃之意, 也见于言外。
古诗文系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简析: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是北宋诗人苏 轼的一首七言律诗。1094年(绍圣元年), 宋哲宗亲政,蔡京、章惇之流执掌朝政, 专整元祐旧臣;苏轼更成了打击迫害的主 要对象,一贬再贬,由英州(州治在今广 东英德)而至惠州,最后远放儋州(州治 在今广东儋县,辖境在今海南),前后七 年。直到哲宗病死,才遇赦北还。
古诗文系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赏析:
而且还用了句内对:前句以“月明”对 “云散”,后句以“海色”对“天容”。 这四句诗,在结构方面又有共同点:短句 分两节,先以四个字写客观景物,后以三 个字表主观抒情或评论。唐人佳句,多浑 然天成,情景交融。宋人造句,则力求洗 练与深折。从这四句诗,既可看出苏轼诗 的特点,也可看出宋代诗的特点。
古诗文系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赏析:
冤案一经昭雪,他这个被陷害的好人就又 恢复了“澄清”的本来面目。从这里可以 看出,如果用典贴切就可以丰富诗的内涵, 提高语言的表现力。
五、六两句,转入写“海”。三、四 句上下交错,合用一个典故;这两句则显 得有变化。“鲁叟”指孔子。孔子是鲁国 人,所以陶渊明《饮酒诗》有“汲汲鲁中 叟”之句,称他为鲁国的老头儿。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宋代·苏轼 课件模板
古诗文系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作者简介:
古诗文系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作者简介:
苏轼(sū shì)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 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 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 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 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 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
古诗文系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赏析:
这句诗,由于巧妙地用了人所共知的典故, 因而寥寥数字,就概括了曲折的事,抒发 了复杂的情;而“乘桴”一词,又准确地 表现了正在“渡海”的情景。“轩辕”即 黄帝,黄帝奏乐,见《庄子·天运》: “北门成问于黄帝曰:‘帝张咸池之乐于 洞庭之野,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 之而惑;荡荡默默,乃不自得。
古诗文系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注释:
桴,小筏子。据《论语·公冶长》载,孔 子曾说:“道(王道)不行,乘桴浮于 海”。 ⑤奏乐声——这里形容涛声。也隐指老庄 玄理。《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 湖边演奏《咸池》乐曲,并借音乐说了一 番玄理。轩辕,即黄帝。 ⑥南荒——僻远荒凉的南方。恨——悔恨。 ⑦兹游——这次海南游历,实指贬谪海南。
古诗文系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简析:
这首诗就是写渡海北上那个晚上的情景。 头一句说发船渡海正是三更时分(约
在晚上十一时至十二时),参星横挂在天 上,北斗七星的斗柄已转得很低。这里关 于星斗的描写是化用古人“月没参横,北 斗阑干”的诗句,可能是当时的真实情景, 也可能不是,只是用来说明渡海的时间是 在半夜里,也说明黑夜即将过去,曙光就 在前头,暗示他在政治上即将获得新生, 这是一种比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