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白杨与白榆远缘杂交的研究
杨属植物繁殖技术
杨属(Populus Linn)植物繁殖技术是一个庞杂的大属,这个属又分为五大派系:有白杨派、黑杨派、青杨派、大叶杨派和胡杨派。
在北京能见到有白杨派中的毛白杨和新疆杨、银白杨、山杨。
黑杨派中的代表种加拿大杨、钻天杨,青杨派中是华北山区能见到的北京深山沟谷地区青杨和小叶杨两种,还有中国林科院用黑杨与青杨的杂交种称之为北京杨,它适生于山区沟谷地区,北京平原地区栽种常受高温和地下水不足而常有病害发生。
1.毛白杨的育苗Populus Tomentosa Carr毛白杨是我国的珍贵树种,高可达30米,胸径可达1.5米以上,是我国特有种,树皮灰白至青绿,不开裂,北京多处多植为行道树,非常美观,已形成自身独特景观。
自解放以来注意到它的发展,扦插成活率低,有孙振海发明埋条法,因埋条成苗率低就停止了,林科院的清水催根法扦插成苗率也不足百分之五十,北京农林科学院采用植物激素处理法,成苗率也仅在百分之五十。
在文化大革命前期的1965年,市农林局采用黑杨做砧木芽接毛白杨的方法,苗干生长好也快,取去造林,其成活率极低的,因此也予否定。
1988年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采取了毛白杨平埋培土法取得了成功,亩产量在三千株以上,苗木根系完整发达。
并荣获市级一等奖,目前正在推广使用中。
现将此种方法介绍给大家。
一、毛白杨平埋培土法:①采条:采取一年生的苗木壮条,长度在1.5米以上的原条,只剪去梢部10厘米左右,种条基部剪口要平滑,保持原种条长度在1.5米左右。
②作床:床宽2米(指床心空间),床与床之间2.6米,两床之间成沟,沟深15~20厘米,沟中取土筑于床面的两侧成埂,除床面可以落水外两侧的沟还可存水洇床。
③埋条:在初期埋条,只将条的一段插入畦的埂之中深约15厘米,另一端埂中也同样插入一条苗干材,使两条稍端相交,平放的枝条少做土掩盖,覆土厚度不超过一厘米呈隐见状。
④灌水:前期的灌水最重要,每3~5天就应灌水一次,在20天内始终保持床面和床埂的湿润,经灌水种条大部外露应加土掩盖,待气温增高枝条开始发芽,埋入图中枝条也开始形成幼根,种条上的芽苞也开始长出地面。
杨树杂交育种
杨树杂交育种目录1 前言 (1)1.1 研究内容及意义 (1)1.2 国外杨树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2)1.3 国内杨树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2)1.3.1 探索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 (2)1.3.2 繁荣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3)1.3.3 恢复阶段(20世纪70~80年代) (3)1.3.4 现代杂交育种(20世纪90年代~至今) (4)1.4 杨树杂交育种策略的发展 (4)2 常规育种 (5)2.1 气候分析法用于指导林木引种实现了树种/种源、种源/家系三水平同步选择 (5)2.2 充分利用种和种内的遗传变异开展杂交育种 (5)2.3 无性繁殖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无性系育种 (6)2.4 改良代种子园及其丰产技术 (6)3 杨树育种展望 (7)参考文献 (7)1 前言杨树是杨柳科(Salicaceae)杨属(Populus L. ) 树种的统称。
由于杨树生长快、适应性强、木材用途广,是北半球人工林栽培面积最大的树种之一。
中国杨树人工林面积大约667万hm2 , 约占全国人工林面积的1/5, 是世界其它国家杨树人工林总面积的4倍, 在我国生态防护林和工业用材林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2]。
目前, 我国林业生产中推广应用的杨树良种主要是通过人工杂交培育的, 杂种优势明显, 具有速生、优质、高产和高抗等特点, 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3]。
杂交育种仍然是目前及今后更长一段时间内培育杨树新品种的重要手段之一。
1.1 研究内容及意义杂交育种是通过不同基因型亲本之间的有性杂交和基因重组,对所创造的变异实施多代选择、鉴定而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有性杂交将导致基因重组,它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变异类型,可为选育新品种提供丰富的材料基础。
通过有性杂交,可以将双亲的优良性状综合在一起,产生不同于双亲的新的优良性状。
开展美洲黑杨×美洲黑杨种内杂交、美洲黑杨×欧美杨种间杂交、美洲黑杨×小叶杨派间远缘杂交试验,建立美洲黑杨种内、种间和派间杂种等不同水平上的3个育种群体,为新品种选育提供物质基础和丰富的变异来源,可望得到适于黄淮、江淮及长江中下游等平原地区工业用材所需的,具速生、丰产、抗逆等优良特性的新类型。
杨树派间远缘杂交研究
2 杂交障碍的表现和机制
21 杂交障碍的表现 . 制所控制的种群问杂交与否的障碍形式。苏晓华曾
柱头上粘附、吸水及萌发有关, 活性下降是配子体
花柱不亲和 :其表现主要是花粉管在花柱 中生
中花粉管的先端由有胼胝质沉积 ,而且相邻花柱细
生殖隔离是物种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由遗传机 表型不亲和的细胞化学表现之一 。 将杨树派间远缘杂交障碍分为三大类 : 受精前 ,受 长 受 阻 。Asfr 和 K o (9 3年 ) 观 察 到花 柱 hod nx 18 精期间及受精后障碍【。但考虑到受精前和受精期 l l 】 间两者难以确定界限,因此采用孟金陵等旧的分类 胞的细胞壁上有凸透镜胼胝质塞的形成。
3 期
郭海霞: 杨树派间 远缘杂交研 究
4 3
但 是对 杨树种 问或者 说派 间 的杂交 不亲 和 的机 制还
性系的效果却是显而易见 的。15 9 7年徐纬英等以
是比较少的。18 年徐涵 不协调性模型进行讨 小叶杨 (.m n ) 为母本, 99 财 Ps o i i i 以钻天杨和旱柳 ( s
L )树种的统称, 世界共有 10 0 余种 。15 年 国际 90
杨树委员会把将杨属分为 5大派 :白杨派 ,青杨 派 ,黑杨派 ,大叶杨派和胡杨派。这种分类方法 已
1 我 国杨树派 间杂交简况
杨树派间杂交以黑杨派与青杨派杂交育种成就
被大部分育种学者所认可 ,但是这种分类方法却并 最显著 。其派间不但容易产生天然杂种 ,而且也容
方法 ,将杂交障碍分为受精前和受精后两种。
2 . 杂交不亲和 .1 1
一
胚囊不亲和 : 文钿等 ( 8)[ 报道 了胡 李 1 6 1 9 3 1 年
嫁接在杨树远缘杂交育种上的应用研究
t e h b i i t n in ta i i v .F rs l i g t i p o lm ,te b e d n t o s c o e o ca tf s y a d t e h y rdz i s ’ f n t e o ov n h s rb e a o i h r e i g meh d i h s n t r f i t n h n rl
a d t e h b d s e l g h v h b iu a e tl h r ce s h c p n a n w w yf rv rey b e d n fp p a . n h y r e d i a e t e o vo sp r na a a tr ,w ih o e e a a i t r e i g o o l i n c o r Ke r s r t g;d s th b d z t n; o u u la × P a b y a ia i ;P. smo i;f i e e ain y wo d :c a i f n i a y r i i P p lsab t n i ao . la p r m d l s i ni i a g n rt l l o
h b dz .T e ts so sta h smeh d C l riet es e et grt fdsa th b dz t n t o xe t y r ie h e t h w h tti i to a as h e d st n ae o it y r i i o sme e tn , l i n i ao
杜 海波 , 张连 才 , 晓 慧 刘
( 吉林 白城市林业科学研究 院, 吉林 白城 17 0 ) 30 0 摘 要 : 了在吉林省西部地区选育 出耐盐碱性 强 , 为 又能无性扦 插育 苗进行 快速繁殖 的杨树 新品种 , 选用 了
部分榆属种质资源亲缘关系及白榆辐射诱变的研究
部分榆属种质资源亲缘关系及白榆辐射诱变的研究榆树为榆科(Ulmaceae)榆属(Ulmus L.)植物的总称。
在我国平原、盐碱地及沙荒地一直是用材林、防护林的重要树种。
在园林绿化中可作为行道树、绿篱和庭院树种,如金叶榆和垂枝榆以其叶色鲜艳,树形优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中。
全世界共有榆属资源30余种,我国有25种6个变种。
目前,榆属植物的分布面积和种质资源正在逐年减少,原本属于榆树植被类型的丘陵地和沙地遭到严重的滥垦、过渡放牧等人为破坏。
因此如何避免榆属植物资源进一步被破坏,更好的保护中国榆属植物,培育适合园林绿化的榆树新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我国黑龙江省、山东省、浙江省及气候较干旱的甘肃省分布的榆属植物资源进行调查、整理、分析和评价,采用形态学标记和(?)ISSR分子标记对我国榆属资源亲缘关系进行研究,同时应用60Co-γ对白榆种子进行辐射研究,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分子生物学检测,以期获得观赏性状优良、抗性强的植株,为榆属植物资源的保护,育种和园林应用奠定基础。
主要结果如下:1)此次调查共搜集我国70%的榆属植物,属于3组2系。
搜集资源包括黑龙江省全部榆属资源,其中包括2个特有品种;山东省、浙江省、甘肃省的榆属野生种和栽培变种。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榆属资源进行评价,园林应用范围中白榆、新疆大叶榆、旱榆、黄榆、榔榆、金叶榆和垂枝榆等为优良材料;经济应用中白榆、新疆大叶榆、春榆、太行榆、美国榆、多脉榆等为优良材料;抗干旱,耐盐碱的优良品种为圆冠榆、脱皮榆、旱榆。
果实产油量大的品种为旱榆、黄榆、脱皮榆。
抗虫性较好的品种为裂叶榆、太行榆和天优,其中裂叶榆叶部不感虫害,但易感天牛,在天牛可控区可作为优良树种;太行榆不仅生长季节幼叶颜色优美且不感病虫害,可作为优良城市绿化树种。
2)对来源于黑龙江省和山东省的榆属资源进行形态学性状分类,选择28个表型性状作为分类信息进行编码,其中二元性状10个,有序多态性状10个,数值性状8个。
细胞工程的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SCI -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ECONOMY 2006年第16卷第12期[14]Hartung F ,Girod B.watermarking of MPEG -2encoded video withoutdecoding and reencording [J ].SPIE proceeding on muItimedia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San Jose ,1997,3020:264-273.[15]黄继武,姚若河.基于块分类的自适应图像水印算法[J ].中国图像图形学报,1999,4(8>:1640-1643.[16]韦志辉.基于小波域视觉门限模型的数字水印技术[J ].东南大学学报,1998,28(5>:44-48.[17]黄豫蕾,陈树中.基于HVS 和图像统计特征的数字水印技术[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4,21(11>:102-104.[18]刘瑞祯,谭铁牛.数字图像水印研究综述[J ].通信学报,2000,21(8>:39-47.[19]李思静,杨小帆,石磊.数字水印:数字产品所有权保护的有力武器[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4,21(10>:16-17.[20]王炳锡.数字水印技术[M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21]Stefan Katzenbeisser ,Fabien A P PetitcoIaa.信息隐藏技术---隐写术与数字水印[M ].吴秋新,纽心忻,杨义先,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1-8.(责任编辑:薛培荣>"""""""""""""""第一作者简介:涂燕琼,女,1981年5月生,2002年毕业于南方冶金学院,现为江西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04级在读硕士研究生,助教,江西省赣州市江西理工大学327#信箱,341000.Summary of the Digital Watermarking TechnigueTU Yan !giong,JIA Xi !lingABSTRACT :The digitaI watelmalking technigue,which is a new technigue fol plotecting the copylight of the digitaI ploducts occulling in lecent yeals,is a hot point of the lesealch of intelnationaI academic cilcIels at plesent.This papel intloduces the plesent lesealch situation and basic plincipIe of digitaI watelmalking,the cIassification and main appIying fieIds of the watelmalking,and Iooks folwald to the deveIoping dilection of the lesealch on the digitaI watelmalking technigue.KEY WORDS :digitaI watelmalking;copylight plotection;watelmalking aIgolithm1细胞工程的概念及其基本操作细胞工程属于广义的遗传工程,是将一种生物细胞中携带的全套遗传信息的基因或染色体整个导入另一种生物细胞,从而改变细胞的遗传性,创造新的生物类型 它包括细胞融合 细胞重组 染色体工程 细胞器移植 原生质体诱变及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 因此,研究者称细胞工程为细胞操作技术近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最引人注目的是细胞融合(CeII fusion >技术及细胞杂交(CeII hybridization >,并取得一些突破性研究进展 细胞融合是应用经紫外线灭活的病毒(如仙台病毒>或以聚乙二醇和溶血卵磷脂处理体外培养细胞,使其细胞质膜发生改变,导致细胞互相合并而成多核体 同种细胞的融合称为同核体,不同种细胞的融合称为异核体 后者在以后的分裂过程中,不同遗传型染色体混合产生单核合核体 应用这一技术可以分析细胞的质核关系 基因表现的调节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 应用细胞融合可以大量培育新的生物类型 细胞杂交是应用细胞融合技术,使不同种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合并 由不同种的体细胞经过细胞融合后形成双核细胞,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互混后产生的杂交单核子细胞便是杂交细胞,也称合核体 运用此法,亦可改变生物性状,培育出大量适合人类需求的新品系 新近细胞重组(CeII Reconstitution >在细胞工程开发与应用研究方面发展较快,成果颇多 细胞重组是由不同细胞的核体与细胞质在融合子介导下并合形成完整细胞,在研究真核细胞的核 质相互关系及基因转移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核体与胞质体在仙台病毒或聚乙二醇的诱导下能合并成为完整的重组细胞 目前不仅能使大鼠核体与小鼠胞质体并合成为新细胞,还能使人的核体与小鼠的胞质体并合成为重组细胞 若将胞质与完整的细胞融合,构成一个含有亲本核和两个亲本胞质的杂种细胞称为@胞质杂种",就可以把一个亲本细胞的胞质基因(如线粒体基因>转移到另一个亲本细胞内,这样又成了基因重组育种新技术 这在细胞工程的研发上也取得了很多成果2细胞工程的发展现状2.1细胞融合技术的研究进展应用细胞融合技术可以培育新型生物物种 它能打破只有同种生物杂交才能育种的限制,实现了种间亦可育种的突破 目前细胞融合技术不仅可以把不同种类的植物细胞 不同来源的动物细胞进行融合,而且还可以把动植物细胞融合在一起 该细胞工程的实施对于创造动物 植物 微生物新品种以及在医学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20世纪60年代,法国的国家病毒学和细胞融合实验室,在进行两种文章编号:1005-6033(2006>12-0145-02收稿日期:2006-02-19细胞工程的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孙毅(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河南信阳,464000>摘要:简介了细胞工程的概念及基本操作,论述了其在若干重要领域研究取得的重大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关键词:细胞工程 基因 细胞融合 细胞杂交中图分类号:@813文献标识码:A145小鼠肿瘤细胞的研究实验时9观察到一种新类型细胞的形成0这种新型细胞具有与亲本细胞不同的形态特征以及不同的生长方式0特别是这种新型细胞的核所含的染色体数目等于亲本细胞染色体数的总和0这个结论被进一步的重复实验观察所证实0在被推广到其他非肿瘤小鼠细胞上也得到类似的结论0实验表明9这些细胞的融合率非常低9介于l>lO-4和lXl0-6之间9后来9研究者采用日本血凝病毒(JHV提高了动物肿瘤细胞的融合率0这时研究人员进行新的实验时发现9JHV病毒可受紫外线辐射而完全失活9尽管如此9它仍然保持诱发细胞融合的能力0接着9日本的科学家在这方面研究又取得了新的进展9他们通过实验证实9使用减活仙台病毒诱发人体HeIa细胞和小鼠肿瘤细胞融合取得了成功9属于不同目的脊椎动物细胞之间都能诱发体细胞融合0专家们在评审这些实验新发现时指出9这既是细胞工程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9也是生命科学理论上的一大发展9它给遗传育种9人为促进生物快速进化找到了一条新路0在这一新技术新理论的推动下9细胞工程的新成果接踵出现0如英国科学家于l975年研制成功了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9这是英国科学家KohIer和MiIsten利用淋巴细胞与骨髓细胞进行融合并从中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株0英国科学家还把免疫的小鼠B细胞9即能够分泌某种特殊抗体的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产生杂种细胞0它既能像B细胞那样产生并分泌免疫特异抗体9又像骨髓细胞那样无限繁殖9这种纯系产生的抗体叫单克隆抗体0单克隆抗体问世后很快就应用于临床实践9被称之为20世纪80年代的生物导弹 0因为它能够引导药物定向和有选择地攻击癌细胞0目前已用于治疗诊断癌症艾滋病等多种疑难疾病9及快速诊断人类动物和农作物病害等方面9成为细胞工程在医学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02.2用原生质体培育成功水稻新品种日本秋田生物技术公司和遗传资源开发利用中心联合采用细胞工程的原生质体突变9将秋田小町稻育成新秋田小町新品种0秋田小町是秋田县培育出的水稻品种9黏性稍低于舆光水稻9口感颇佳0它与舆光一样享有良好的声誉0开发水稻新品种通常的方法是采用不同品种间的杂交来进行的9如秋田小町就是舆光和奥舆292经过杂交培育出的品种0而新秋田小町则仅仅是以秋田小町一个品种9用细胞工程技术开发出的早熟高产新品种0研究者采用的细胞工程被称之为原生质体突变 0即当除掉植物细胞上的细胞壁9就会产生被称为原生质体的裸细胞 9在一定条件下9培育这种原生质体9一个细胞就能长成一株完整的植株0这是利用再生时发生的各种突然变异的一种育种技术0秋田遗传资源开发利用中心从发生的各种突变的秋田小町子代中挑选了与秋田小町品质一样9但成熟期早产量更高的突变类型9进一步培育成了新秋田小町0在试种过程中9产量大大提高9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0我国科学家利用细胞工程的原生体育种在世界上首创了食用菌属间原生质体杂交0食用菌体细胞杂交育种9是近几年世界上发展较快的一项高新技术9但一直仅限于种间原生质体杂交0河北农业大学与中科院遗传所合作研究9终于实现了平菇与香菇属间原生质体杂交9并得到了杂交种9培育出了子实体0研究者对此无性杂交种子实体与亲本子实体的形态特征氨基酸成分及同二酶谱进行比较9有力地提供了杂交种具备了新的优良性状的证据0这种属间杂交新品种9既有香菇的独特香味和优良品质9又有平菇的高产量生长周期短易栽培抗逆性强等特性0运用原生质体突变和原生质体杂交培育出优良品种9不仅在生命科学理论上是重大突破9还为快速培育高产品种提供了证据9更是为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新生物类型开辟了一条新途径02.3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的开发应用由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9即植物的体细胞具有母体植株全部遗传信息并会发育成为完整的个体0因而9每一个植物细胞可以像胚胎细胞一样9经离体培养再生成植株0随着细胞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9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这一细胞工程技术也无例外地得到发展9目前已在许多植物上9特别是在农林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0尤其在林木优良品种和无性系的快速繁殖方面进展较快0如在远缘杂交林木育种中9杂种Fl代数量往往极少9而通过组织培养可以迅速扩大杂种群体0如银白杨X新疆杨PopuIusaIba X P boueamg杂种萌动芽和茎尖的诱成苗3又如白杨派复合杂种PopuIus aIbaX P dividianaXP simoni XP tomentosa离体培养形成植株9可迅速扩大杂种群体9加速优良无性系的繁育0胚培养可以克服林木杂交育种中由于胚胎发育受阻而引起的杂种不育9也是大量繁殖杂种后代扩大杂种群体的一种有效手段0在林木育种上9近年来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0如我国科技工作者利用泡桐杂合体PauIowina eIomgataXP tomentosa未成熟胚进行离体培养9诱导出再生植株9这一成果对克服泡桐远缘杂种不育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法0统计资料显示9目前全世界已有6000多种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成株0实验证实9植物叶肉细胞茎尖根尖花粉胚胚乳等细胞或组织均可以再生成植株0细胞工程已成为当代社会经济重要支柱性技术之一03展望进入新世纪以来9细胞工程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产生的效益9已是举世瞩目0它已成为高新技术开发的重要领域0加拿大植物学家在一篇研究报告中谈到单个植物细胞9运用细胞工程技术如在一加仑培养基里可以快速地培育出300万株优良品种克隆云杉植株来0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园艺学家认为利用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培育植物不但在技术上已证明可行9而且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0它的主要优势是可以得到纯系9避免种子繁殖时发生后代变异9可以快速繁育9一年之内就可以生产数十万株植物9而且是无病害的0还有9植物细胞本身体积小9运输方便9在一个小小的温室瓶中就可进行培养9其经济效益之巨大是可以想象的0展望未来9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说9细胞工程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必然会在2l世纪初叶有一个更快速的发展0我们必须抓住这一契机9促进我国在农业林业畜牧业以及医药业等方面的高速发展0参考文献l林学颜.现代细胞与分子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9l999.2翟中和.细胞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9l995.3孙毅.生物技术研究的新进展J.科技信息杂志9l9955l0-ll.责任编辑刘翠玲!!!!!!!!!!!!!!!第一作者简介孙毅9男9l936年l0月生9l960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生物系9教授9信阳师范学院生达科技开发公司9河南省信阳市信阳师范学院老干处9464000.The Research Progresses of and Prospects for the Cell EngineeringSUN Yi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s and operations of the ceII engineering9discusses on the major progresses of the ceII engineering in severaI important fieIds9and Iooks forward to its deveIoping prospects.KEY WORDS ceII engineering3gene3ceII fusion3ceII hybridization孙毅细胞工程的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本刊E!maiI:bjb@综述"#$细胞工程的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作者:孙毅, SUN Yi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河南,信阳,464000刊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年,卷(期):2006,16(12)被引用次数:2次1.孙毅生物技术研究的新进展 1995(05)2.翟中和细胞生物学 19953.林学颜现代细胞与分子生物学 19991.王剑文.章良.周建芹.邹婷生物制药方向细胞工程课程建设刍议[期刊论文]-药学教育 2009(1)2.张洁.陈琰.王冬梅.刘刚细胞工程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期刊论文]-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08(2)本文链接:/Periodical_kjqbkfyjj200612085.aspx。
白榆调查专题报告
白榆调查专题报告作者:刘汝军来源:《农家科技》2018年第10期一、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国家白榆良种基地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理座标北纬35°10',东经116°30'。
基地地处金乡县城西15公里,马庙镇南部,北距省道“东丰线”3公里,林场交通通讯方便。
林场地势平坦,海拨高度36米,金乡县主要河流白河贯穿林场东西,水资源较为丰富。
2.气候该地气候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热充足。
春季干旱多风降水少;夏季气温高,雨量集中,温、湿度大,雨热同季;秋季天高气爽,降水较少,辐射减弱,气温下降,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
年平均气温13.8℃,极端最高气温41.9℃,极端最低气温-18.5℃。
年均无霜期平均211天,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到11月初;终霜期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
年均降雨量为580-760mm,主要集中于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0%;常年平均蒸发量1896.1mm,气候适宜多种树木生长发育。
3.土地资源条件基地总面积214.4 hm2,其中有林地面积175 hm2。
林场土层深厚,土壤为黄河冲积土形成的潮土,质地为砂壤,酸碱度为中性偏碱,PH值7.0-7.5。
地下水埋深6-8m,水资源较为丰富,灌溉排水条件良好。
二、林场发展情况1.技术支撑单位和指导专家、工作开展情况良种基地自1984年开始建设,为提高基地的建设质量,基地先后与山东省林木种苗站、山东农业大学建立了长期科技协作关系,并定为山东农业大学的教学试验基地。
先后邀请专家教授来基地讲学和指导。
使基地的建设质量和科技含量有了很大提高。
1991年至1995年间,先后有国际林联八个国家共11人的种子专家和美国“榆属植物遗传材料交换”考察组来基地进行考察,并得到了外国专家的高度评价。
通过科技协作和专家指导,基地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得到较大提高,为基地开展林木良种科研和促进成果转化奠定了技术基础。
白榆杂交与苗期选择
表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杂 交获得种子 情况及种 子发芽率 比较
北城市 重要绿化 树种 。黑 龙江省榆树 资源十分丰 富 ,春榆 、 裂 叶榆 、大果榆 和 白榆都有 分布 。春榆 分布 于除 大兴安 岭
以外 林 区 ,多混 生于 林 内 ,蓄积 不少 ,材 质坚硬 ,花纹 美
丽 ,可作 家具 、器具 、车船 等用 材 ,是 东北 珍贵 的用材 树 种之一 。裂 叶榆 也称 大叶榆 ,分 布于黑 龙江 东部 山 区,多 混生 于林 内 ,材 质坚硬 ,但 是易 裂 ,影 响木 材用 途 。大 果
率高达8 4 . 6 %。观察杂交种子胚 的发育情况可以进一步确定 各个 杂交组合 杂交 的难 易程度 ,如果杂 交种子 的胚发 育数 高于形成饱满 种子的数量 ,那么有可能是水 培条件不充足 , 以后试验 可以 调整 杂交水 培条件 ,以形 成更多饱 满杂交 种 子。从本试验 来看 ,杂交胚 发育最差 的为 欧洲 白榆 ×白榆 , 胚发 育率 只 有5 6 %,其次 为春 榆 ×白榆 ,为 7 7 %・欧 洲 白 榆 ×白榆最差 ,只有5 6 %的胚发育 。从胚发 育情况来看 ,各 个 组合胚 的发 育数都 高于形 成饱满 种子数 ,这说 明 :可 能 是 水培条 件存在 不足 。大果榆 ×白榆胚 的发 育数高 于形成 饱 满种 子数2 1 %,有可能是两者亲和性低的缘故 ,有待试验
榆 ×白榆表现 最差 ,但是 也提高2 7 . 5 %,欧洲白榆 ×白榆表
现 中庸 。
作者 简介 :贾德昌( 1 9 7 4 -) ,男,工程师;长期从事营林生产
工作 。
一
3 1 —
C …N E S E H O R T l C U L T U R E A B S T R A C T S
银白杨与白榆远缘杂交的研究
摘 要 : 围绕银 白杨 、 白榆 、 新疆 杨 以及 银榆 杨 ( 白杨 ×白榆 ) 四个树 种 进 行 了远缘 杂 交试 银 这
验. 结果表 明 : 通过 花 粉 蒙导与 未成 熟胚 离体 培 养技 术 , 克服 了科 间远 缘 杂 交障碍 , 得 了银 获
白杨 ×白榆 杂 种 苗 此外 , 白杨 × 榆 杨 、 白杨 ×新 疆 杨都得 到 了种 子。 银 白杨 ×新疆杨 银 银 银
B ne P u g , .ר ( ou ̄ ab in ×Um s u i in ) eec n u t .T ersl n i t a:B — “ P p l l Ln . l u m l Ln . w r o d c d h eut i c e t t yU a p a e s d adh
b d f o u ̄ ab in i r so p l la Ln .×Ul sp mi in P mu u l L n .weeitu e .I d i o a r a b d na dt n.P p lsab in b i o uu la Ln .×( o u ̄ ab P p l la
中 图分类 号 :7 7 1 ¥ 5 .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17 6 ( 0 6 0 -0 40 10 - 1 2 0 )40 5 -4 4
A t d n t e Dit n t b i ia in b t e pu u l a L n S u y o h sa tty rd z to e we n Po l s a b i n. a d U/ spu l i n n mu mia L n .
sn e h i e fp le n u e n n eie o ay c lu e,h u r s ig b ri rc u d b o q r d a d h — i g tc nqu so o l n i d c me ta d pu rl v r u t r t e o tc o sn a re o l e c n ue e n y
白榆无性系对比试验及综合评价
o f v a r i nc a e( A NO V A)a n d p r i n c i p a l c o mp o n e n t a n a l y s i s( P C A) me t h o d s we r e a p p l i e d t o p r o c e s s d a t a , c o mp a r e d g r o w t h d i f e r e n ca t e r t h n a o v e r a l l a v e r a g e , he t l a r g e s t wa s 1 2 ( 0 . 0 4 9 8 m ) , 3 . 2 t i me s t h a n t h e mi n i mu m; o t h e r c h ra a c t e i r s t i c s h a d s i g n i i f c a n t
Vl 0 1 . 3 7 No . 4
Apr .201 7
D o i : 1 0 . 1 4 0 6 7 0 . c n k i . 1 6 7 3 - 9 2 3 x . 2 0 1 7 . 0 4 . 0 0 1
h t t p : / / q k s . c s u f t . e d u , c n
据 处理,比较各无性系 间生长差异并进行综合评价及分类 。结果表明:单株材积大于总体均值 的无性系有 1 3 个, 最大 的是 1 2号 ,为 0 . 0 4 9 8 r l l 。 ,是最小的 3 . 2 倍 ;除第 1 大侧枝基部到地面高度外 ,其他指标在 白榆无性系间均
存在显著 或极显著差异;生长性状 的无性系重复力较大 ,遗传性 好,形质性状相对较差 ,受环境效应影响较大。 主成 分分析从 1 1 个指标 中提取 3个相互独立 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 8 4 . 2 5 %,可实现对所有指标信息的反映 , 构建 了综 合评 价模型 F= a 1 F1 + a 2 + 口 ,评价结果 以 YY1( 1 1 号 )、Y Y2( 1 2号 )、古 2 O( 2 1 号 )、Y Y3( 1 3
白杨的繁衍繁殖力背后的奥秘
白杨的繁衍繁殖力背后的奥秘白杨(学名:Populus alba)是杨柳科杨属的植物,又称为银白杨。
它的繁殖能力异常旺盛,有着令人惊叹的繁衍繁殖速度。
这种强大的生殖力背后蕴藏着许多奥秘。
本文将揭示白杨的繁殖力之谜,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
一、种子散播式繁殖白杨主要通过种子的散播来繁殖。
这些种子轻巧而多产,常常由风力传播到远处,落地后快速生根、发芽并生长为幼苗。
据研究,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一片成熟的银白杨树林每年能产生成千上万粒的种子。
这种散播式的繁殖方式使得白杨能够在相对短时间内快速扩张。
二、自体花粉传播机制与许多其他植物类似,白杨自体花粉传播也是其繁殖的方式之一。
自体花粉传播是指花粉在同一花或同一株植物上进行传输和受精的过程。
白杨具有雌雄同株的特点,其雌、雄花分别生长在同一株树上,且有时间上的错开,以避免自体受精。
虽然自体受精往往会降低后代的适应能力,但在繁殖条件较差的环境下,这种自体花粉传播机制可以确保白杨的繁衍繁殖能力。
三、活力的枝条生长白杨的枝条生长非常迅速,能够以惊人的速度向四面八方延伸。
正是这种活力十足的枝条生长,使得白杨能够利用枝条修剪、扦插等方法进行繁殖。
在白杨生长的过程中,即使树干被砍断,只要有一段枝条被扦插到适宜的环境中,就能够迅速生根并长成一棵新的白杨树。
这种繁殖方式使得白杨能够在人工栽培或修剪的环境下,迅速扩张并形成密集的树林。
四、适应性强的生长环境白杨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顽强的生命力,在各种不同的生长环境下都能生存和繁衍。
白杨耐旱、耐寒、适应性广泛,能够在干旱和寒冷的地区存活,也能在湿地和河岸边稳定生长。
此外,白杨还能够耐受污染和盐碱土壤,使其能够在城市和工业区等特殊环境下繁衍生息。
这种强大的适应性使得白杨在不同地理环境中都能够生根发芽,而且抵御了许多外部因素对其繁殖的限制。
综上所述,白杨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繁衍繁殖力,主要得益于其种子散播式的繁殖、自体花粉传播机制、活力的枝条生长和适应性强的生长环境。
西藏地区银白杨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西藏地区银白杨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西藏地区银白杨(Poecilochrous bicolor)是一种珍贵的野生木本植物,其重要价值,中国政府从2003年起实施“西藏濒危植物保护工程”,到2019年已动植物物种被划定为濒危物种总数2306种,其中有13种成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其中,西藏地区银白杨属于一级保护植物。
西藏地区银白杨是一种耐寒性较强的野生植物,经久耐旱,要求土壤与水分均衡,几乎不受内蒙古和内蒙古西部高冷地区气候的影响,有着可观的人口数量,它们分布在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林芝等最高海拔5250米以下的高海拔区域内。
由于西藏地区银白杨人口量严重减少,种植面日益缩小,恢复野生种群的繁殖也是一大挑战,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对西藏地区银白杨来说有三种繁殖方式:营养培养法、繁殖苗木植入法和零株繁殖法。
营养培养法是一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通常利用称重法选择水解营养液和培养基,如植物减数分裂活性发生芽叶,在培养过程中利用再生能力和营养成分发育出苗木,从而有效地繁殖生育银白杨。
繁殖苗木植入法是采用银白杨苗木植入的方法,通常采用自然繁殖生育的银白杨种子,将这些苗木植入育苗林,通过间隔植入,有效繁殖出大量的银白杨种子。
最后,零株繁殖是一种零株繁殖技术,该技术通常充当培养物并复制其基因,从而能够有效地繁殖出大量银白杨,从而实现数量上的恢复和植物种群的恢复工作。
通过三种繁殖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繁殖出银白杨,从而解决银白杨种群数量紧缺的问题。
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地利用现有银白杨资源,以及未来以科学、特色、环保为导向的植物保护,人们还可以建立起一个科学的植物种质库,帮助科学家们研究银白杨的繁殖和抗性,以及不同生态环境下的适应性强度,从而积极推进西藏地区银白杨种群保护和植物繁殖。
白榆室内花粉杂交技术初探
林 业 科 技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年第10期摘要:为了搞清白榆室内花粉杂交技术的要点,结合多年实际操作经验,从杂交计划的制定、育种目标的确定、杂交亲本原则、杂交组合方式、杂交技术路线和步骤以及在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以期对以后的白榆室内花粉杂交实验有所帮助。
关键词:白榆;花粉杂交技术;探索0 引言白榆(U l m u s p u m i l a L.)又名榆树、家榆,为榆科(Ulmaceae)榆属(Ulmus L.)落叶乔木,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各省区,是我国重要的乡土树种。
白榆具有耐旱、耐寒、耐瘠薄、耐盐碱、适应性强等特点,具有极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随着白榆作为乡土树种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白榆的种质资源创新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传统的白榆传统育种方式仅仅靠引种和选择自然界的优良类型,已经很难跟上市场需要。
而杂交育种不仅可以定向的把两个或多个白榆品种的优良特点结合起来,而且在繁育的过程有可能会出现新的我们需要的性状,也可能将那些适应性和抗病力强的野生优良特性输送到现有栽培品种中来,从而可以在这些杂交后代中选择满足市场需要的新品种。
金乡县国有白洼林场国家白榆良种基地是全国第一批国家重点良种基地,拥有全国唯一的白榆基因库,收集保存有312个白榆种质资源,在白榆良种繁育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笔者在多年白榆室内花粉杂交实验的基础上,对杂交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为白榆花粉杂交方案的制定及其后续方面提供参考。
1 杂交育种计划的制定制定白榆室内花粉杂交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杂交育种目标的确定、杂交亲本选择、杂交组合方式的选择、所选亲本的花期特性调查、杂交数量、花期调查、杂交授粉、采收果实。
2 育种目标的确定杂交育种前,首先应明确此次白榆室内花粉杂交的育种目标。
育种目标应从生产应用和园林绿化的实际需求出发,育种目标要具体化,有针对性,突出重点,使室内花粉杂交育种工作有的放矢。
银中杨生物学特性及育苗技术
林业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13期摘要分析了银中杨的生物学特性,总结了银中杨的4种育苗方法,包括硬枝扦插、留根育苗、埋根育苗、嫩枝扦插,以期为银中杨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银中杨;生物学特性;硬枝扦插;留根育苗;埋根育苗;嫩枝扦插中图分类号S792.1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3)13-0196-01银中杨生物学特性及育苗技术季凤华谢冬梅敖红霞(国营北票市大青山林场,辽宁北票122100)银中杨(Populus alba ×P.borolinensis Dipple )系经过人工杂交选育而成的白杨派与黑杨派派间杂交种,母本为熊岳的银白杨,父本为齐齐哈尔的中东杨[1-2]。
为了更好地发挥银中杨这一优良杨树品种的种质潜能和市场潜力,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良种扩繁、快繁问题。
1生物学特性银中杨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及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树干光滑、树姿优美、叶背银白、材质细密,抵抗干旱、寒冷及病虫害的能力强,在北方地区不需采取任何的保护措施也可以安全越冬,而且生长不受到冬季寒冷气候的影响[3]。
由于银中杨具有以上优点,加之雄株没有飞絮等优良特性,目前其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包括辽宁省在内的城乡绿化、生产造林的重要树种[4-5]。
2育苗技术2.1硬枝扦插11月初,银中杨落叶以后,采集1.0~1.5cm 粗的一年生枝条。
窖藏或露天(挖宽1m 、深80cm 左右的沟,长度依据条材的多少而定)混沙埋藏。
扦插之前,将种条剪成12cm 左右的穗。
上剪口平截,距第1个芽1cm 左右。
下剪口为马耳形,因剪口面积大,吸水快,形成的愈伤组织多,扦插也容易。
按50cm 垄距整地,施入磷酸二铵375kg/hm 2,同时撒甲拌磷沙粒75kg/hm 2左右。
银中杨插前用清水浸泡12~24h ,可提高成活率。
用ABT 生根粉1号(浓度为100mg/kg )浸泡插穗基部10h 左右,效果良好。
扦插时间一般在5月1日左右(朝阳地区)。
科间远缘杂交种-银白杨×白榆
科间远缘杂交种-银白杨×白榆
杨志岩;阎中林;杨成超;别婉丽;董雁
【期刊名称】《辽宁林业科技》
【年(卷),期】2006(000)004
【摘要】1978年,辽宁省杨树研究所开始进行银白杨×白榆科间远缘杂交试验研究.利用蒙导技术克服远缘杂交障碍、子房离体培养挽救败育幼胚,成功获得了银×榆F1的完整植株.经形态、亲本及子代AFLP标记测试得出,银×榆属于偏母本的融合型杂种,且银×榆具有抗旱、抗虫等优良特性,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珍稀物种资源.【总页数】3页(P18-20)
【作者】杨志岩;阎中林;杨成超;别婉丽;董雁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辽宁省杨树研究所,辽宁,盖州,115200;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辽宁省林业厅,辽宁,沈阳,110001;辽宁省杨树研究所,辽宁,盖州,115200;辽宁省杨树研究所,辽宁,盖州,115200;辽宁省杨树研究所,辽宁,盖州,115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22.34
【相关文献】
1.烟草与罗勒科间远缘杂交育种的研究 [J], 杨进文;魏治中
2.银白杨与白榆远缘杂交的研究 [J], 杨成超;别婉丽;董雁;杨志岩;王胜东;胡崇富
3.烟草与紫苏科间远缘杂种后代化学成分及医药成分的研究 [J], 魏克强;杨俊仙;魏
治中
4.水稻属间远缘杂交种生育后期冠层叶片衰老特性的初步研究 [J], 唐建军
5.旱稻(O.sativa)、高粱(S.bicolor)属间远缘杂交种质创新研究 [J], 赵风悟;李慧敏;刘冬成;张爱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榆无性系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
白榆无性系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王云云;熊艳;肖宇;高宇;孙力;聂迪;张兴【摘要】[目的]分析白榆无性系表型性状多样性.[方法]以山东省金乡县白洼林场的白榆无性系为试验材料,观测白榆无性系表型性状的各项指标,分析白榆无性系形态变异频率及其多样性指数.[结果]结果表明,各表型数量性状数据分布大多数在平均值附近,形成高窄尖峭峰.白榆无性系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值在0.286 04~ 1.878 99,数量性状多样性指数在1.714 43~1.878 99,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在0.286 04~().887 32,说明数量性状的多样性要比质量性状的多样性丰富.白榆无性系表型性状的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995 346,说明白榆无性系的表观性状变异类型较为丰富且均匀度较高.[结论]为研究白榆的遗传变异规律提供了借鉴.【期刊名称】《园艺与种苗》【年(卷),期】2016(000)007【总页数】4页(P41-44)【关键词】白榆无性系;变异频率;多样性指数【作者】王云云;熊艳;肖宇;高宇;孙力;聂迪;张兴【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科学院大庆分院,黑龙江大庆163319;黑龙江省科学院资源与生态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省科学院大庆分院,黑龙江大庆163319;黑龙江省科学院大庆分院,黑龙江大庆163319;黑龙江省科学院大庆分院,黑龙江大庆163319;黑龙江省科学院大庆分院,黑龙江大庆163319;黑龙江省科学院,哈尔滨市南岗区,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57白榆为榆科(Ulmaceae)榆族(Ulmeae)的榆属(Ulmus)植物。
白榆耐旱,耐盐碱,适应性强,木材坚韧,具有较高的生态适应性和经济价值,白榆可塑性强,既可作为孤植树、行道树,也可剪型成为绿篱、盆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应用价值,因此,具有其他树种不可替代的优势,一直是我国北方尤其是盐碱地园林绿化中的主要树种。
同时,白榆具有较高的观赏及人文价值,树形苍劲有力,体现景观的文化底蕴和年代的沉积。
杨树远缘杂种无性系重要性状变异研究的开题报告
杨树远缘杂种无性系重要性状变异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杨树是世界上重要的阔叶树种之一,广泛分布于北半球寒温带,具有快速生长、耐逆性强、易扦插、纤维素含量高等特点。
目前,我国杨树林木种植面积已达1.5亿亩,杨树木材也成为国内主要的原木供应品。
杨树品种数量众多,但自然杨树种的生长周期长,品质良莠不齐,严重制约了杨树的实际应用。
因此,引种栽培和杂交育种成为了现代杨树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杨树杂交育种中,缺乏良好遗传性状的比较是一个主要问题,同时种子繁殖杂交后代存在克隆化困难,限制了种质资源利用。
无性系的建立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无性系是指经过多次自交或克隆繁殖而形成的一批个体,其遗传性质上几乎完全一致。
研究杨树远缘杂种无性系中的遗传变异和重要性状变异,可以为后续的参杂育种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研究内容本文拟选取杨树远缘杂种无性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分析,研究其遗传变异和重要性状变异。
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 选择杨树远缘杂种无性系,对于50棵以上的无性系个体进行生长情况观察和属性测定。
2. 分别在无性系个体的年轮材料和树皮中取样,检测其中的木材结构和木材化学成分,以及其他可能的性状相关因素。
3. 通过建立无性系间的分子标记和连锁关系,分析遗传变异和重要性状的变异程度并探究其相关性。
4. 利用聚类分析等方法将不同的个体归为不同的类别,并分析不同类别之间的遗传差异。
三、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1. 对杨树无性系遗传变异和性状变异的深入分析,为后续的杨树参杂育种筛选合适个体提供可靠依据。
2. 探究了不同杨树远缘杂种无性系间的遗传关系,拓展了我们对杨树基因遗传的认识。
3. 为提高杨树的生产力和优化人工杨树林生态环境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四、研究方法1. 采集无性系年轮材料和树皮,获得样本进行性状测定。
2. 利用PCR或AFLP等技术,建立无性系个体间的分子标记和连锁关系。
3. 利用聚类分析等方法,将不同的个体归为不同的类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白杨与白榆远缘杂交的研究3杨成超1, 别婉丽1, 董 雁1, 杨志岩1, 王胜东1, 胡崇富2(1.辽宁省杨树研究所,辽宁盖州115200;2.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辽宁大连116031)摘 要:围绕银白杨、白榆、新疆杨以及银榆杨(银白杨×白榆)这四个树种进行了远缘杂交试验。
结果表明:通过花粉蒙导与未成熟胚离体培养技术,克服了科间远缘杂交障碍,获得了银白杨×白榆杂种苗。
此外,银白杨×银榆杨、银白杨×新疆杨都得到了种子。
银白杨×新疆杨效果较好,银白杨×银榆杨试验所得的成熟种子比较少,只占所得种子总数的25%,且成熟种子的发芽率为66.7%。
由于银白杨×银榆杨的杂种苗生长羸弱,没能存活下来。
这表明银榆杨花粉可育,只是育性差。
形态学标记和AF LP标记结果表明,银榆杨属于偏母本融合型的杂种。
银榆杨雌雄同株,且有同花序现象,在早花性、叶背面无毛、侧枝细弱,从这些性状上看,白榆的基因在银榆杨中得到了表达。
关键词:银白杨;白榆;远缘杂交;胚离体培养形态学标记;AF LP标记中图分类号:S7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7461(2006)0420054204A Study on the D istant Hybridizati on bet w een Popu lus a lba L inn.and U l m us pum ila L inn.YANG Cheng2chao1, B I E W an2li1, DO NG Yan1, YANG Zh i2yan1W ANG Sheng2dong1, HU Chong2fu2(1.L iaoning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Poplar,Gaizhou,L iaoning115200;2.L iaoning R esearch Institute of Econo m ic Tree,D alian,L iaoning116031,China)Abstract:Out cr ossing experi m ent of Populus alba L inn.,U l m us pum ila L inn.,Populus alba var.Pyram ida lis Bunge,P.×Yinyu(Populus alba L inn.×U l m us pum ila L inn.)were conduct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By u2 sing techniques of pollen induce ment and puerile ovary culture,the out cr ossing barrier could be conquered and hy2 brids of Populus alba L inn.×U l m us pum ila L inn.were ibtaubed.I n additi on,Populus alba L inn.×(Popu lus a lba L inn.×U l m us pum ila L inn.)and Populus alba L inn.×Populus bolleana Lauche were succeeded.The results of Popu lus a lba L inn.×Popu lus bolleana Lauche were better.Mature seeds of Popu lus alba L inn.×P.×Yinyu were a fe w,which only accounted for25%of the t otal,ger m inati on rate of the mature seeds was66.7%.Seedlings of Popu lus alba L inn.×P.×Yinyu died because they were t oo weak.These indicated that pollens of P.×Yinyu is vital,but it wasweak.The results of AF LP and phenotype marker indicated that P.×Yinyu wasmore si m ilar t o fe2 male parent.But P.×Yinyu bl oomed early,its t w igs are sli m and fragile,no hair on its leaf back,and it was an2 dr ogynous,all of the m were si m ilar t o U l m us pum ila L inn.It is true that P.×Yinyu contains genes of U l m us pum i2 la L inn.Key words:Populus alba;U l m us pum ila;out cr ossing;ovary culture;mor phol ogy marker;AF LP marker. 银白杨(Populus alba L inn.)是杨柳科(Sali2 caceae)杨属(Populus L inn)白杨派(Sect.Leuce Du2 by)的树种。
白榆(U l m us pum ila L inn.)是榆科(U l2 maceae)榆属(U l m us L inn)的树种。
一般来说,银白杨和黑杨派(Sect.A igeir os Duby)、胡杨派(Sect.Turanga Bunge)等派的树种杂交会发生杂交不亲和现象,与青杨派(Sect.Taca mahaca Spach)杂交具有可配性,而银白杨和白榆杂交属于科间远缘杂交,成功几率非常小。
1978至1979年,别婉丽用蒙导技术做了银白杨×(白榆+新疆杨死花粉)的科间杂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6,21(4):54~57Journal of North west Forestry University3收稿日期:2005211228 修回日期:2006203202基金项目:辽宁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杨树良种选育及某培技术研究。
作者简介:杨成超(19752),男,辽宁黑山人,硕士,从事杨树良种选育及栽培模式研究。
交试验,并通过杂种胚的离体培养获得了“杂种”幼苗。
通过形态观察,银×榆(暂称银榆杨)被认为是好的绿化树种[1]。
银白杨和白榆杂交的成功,突破了科间远缘杂交障碍,在植物远缘杂交历史取得重大突破。
但由于条件所限,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做杂种鉴别研究。
直到2004年,杨成超重复了银白杨与白榆远缘杂交的相关试验,并做了银榆杨的亲子鉴定及子代利用研究[2]。
1 试验材料与方法1.1 远缘杂交1.1.1 杂交组合选配及材料来源 银白杨×白榆、银白杨×(白榆+新疆杨死花粉)、银白杨×(银×榆)、银白杨×新疆杨。
其中银白杨×新疆杨为对照。
银白杨和新疆杨的杂交属于派内杂交,杂交可配性较好,用其为对照可以检验杂交试验是否有技术失误。
用新疆杨死花粉做混合花粉可以起到蒙导作用。
试验用的银白杨和白榆的花枝都采自辽宁省熊岳树木园,新疆杨花枝采自辽宁省杨树研究所院内,银榆杨花枝采自辽宁省杨树研究所盖州苗圃。
花枝位于的树冠中下部,发育良好、花芽饱满、无病虫害。
1.1.2 远缘杂交障碍的克服方法蒙导杂交 花枝用水培法进行培养,雄花枝先入室,收粉前3d左右雌花枝入室。
水培时,温室温度白天控制在12~18℃,夜间不低于10℃,杂交时室内温度控制在12~15℃,相对湿度控制在60%~80%。
花枝要培养在通气性良好的不上釉的瓦罐中,每天用皮囊球补充氧气二次,每次5m in,并及时用刀削减发黄或者腐烂的花枝基部。
依水清洁程度,每隔3~5d换水一次。
白榆和银榆杨的花粉采收干燥后,放在0~4℃冰箱中备用。
常规杂交组合直接授粉即可。
蒙导杂交步骤如下:(1)新疆杨花粉致死:把新鲜花粉放置在三角瓶中,再把三角瓶放在100℃水中水浴20m in,把花粉放在阳光下照射2~4h,然后保存备用;(2)花粉混合:杂交前把新鲜白榆花粉和新疆杨死花粉按照1∶1的比例混合,马上进行杂交试验;(3)授粉:授粉时间在上午10:00左右,当天14:00再授粉一次。
蒴果成熟前要套袋收集种子,记录得到种子的数量,成熟种子的个数。
成熟种子播种后,计算它的发芽率。
未成熟胚的离体培养 授粉后的一段时间,有些组合出现落果现象,这可能是胚败育导致的,可以采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胚挽救。
方法是:从脱落的果穗中挑选出已膨大的蒴果(子房未成熟),让其在75%的酒精中浸泡1m in,之后把蒴果放在1%HgCL 水溶液中浸泡2~3m in。
然后把蒴果放在超净工作台内的培养皿中,用无菌水冲洗蒴果2次,再用解剖针剖开蒴果露出种胚。
接种时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将蒴果接种到培养基上,一种是接种种胚,都接种在有培养基的三角瓶中。
接种后,把三角瓶放在两支30W的日光灯管下,距离培养物25c m高的培养架上。
经过初代、继代、生根,得到了杂种苗。
幼胚发育的试验培养基配方有两个,分别为:怀特基本培养基+I A A(0.3~0.5)mg/L+BAP(0.05~0.2)mg/L;W P M培养基+6BA(0.2~0.5mg/L) +NAA0.05mg/L。
1.2 银榆杨及其亲本的形态学标记2004年和2005年3~4月,对银榆杨及其亲本的雄花和雌花的生殖特征进行了调查,9~10月份,对各树种大树的形态进行调查,包括树干、树皮和叶片。
1.3 银榆杨亲本及子代的AF LP标记试验材料共计10个样本,其中银榆杨4个无性系(采自辽宁盖州),银白杨2个无性系(1个采自盖州,1个采自北京),白榆4个无性系(3个采自盖州,1个采自北京)。
在北京采的样本作为对照亲本。
实验在北京林业大学完成。
1.3.1 模板DNA的制备及AF LP反应 利用S DS 方法提取DNA[3]。
试验所选用的接头和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合成。
试验步骤基本按照VOS P[4]的方法,并略作改动[5]。
表1 AF LP标记所用接头和引物Table1 Adap ters and p ri m ers sequence for AF LP marker接头和引物代号碱基序列EcoR I接头EcoR I adap ter5’2CTCGT AG ACTGCGT ACC23’3’2CTG ACGCATGGTT AA25’M se I接头M se I adap ter5’2G ACG ATG AGTCCTG AG23’3’2T ACTCAGG ACTCAT25’EcoR I200E005’2G ACTGCGT ACCAATTC23’EcoR I233E335’2G ACTGCGT ACCAATTCAAG23’EcoR I234E345’2G ACTGCGT ACCAATTCAAT23’EcoR I244E445’2G ACTGCGT ACCAATTCAAT23’EcoR I248E485’2G ACTGCGT ACCAATTCCAC23’EcoR I260E605’2G ACTGCGT ACCAATTCCTC23’EcoR I263E635’2G ACTGCGT ACCAATTCG AA23’EcoR I265E655’2G ACTGCGT ACCAATTCG AG23’M se I200M005’2G ATG AGT CCTG AGT AA23’M se I231M315’2G ATG AGTCCTG AGT AAAAA23’M se I233M335’2G ATG AGTCCTG AGT AAAAG23’M se I240M405’2G ATG AGTCCTG AGT AAAGC23’M se I244M445’2G ATG AGTCCTG AGT AAATC23’M se I246M465’2G ATG AGT CCTG AGT AAATT23’M se I247M475’2G ATG AGTCCTG AGT AACAA23’M se I260M605’2G ATG AGT CCTG AGT AACT C23’M se I263M635’2G ATG AGTCCTG AGT AAG AA23’55第4期 杨成超等 银白杨与白榆远缘杂交的研究 1.3.2数据处理 谱带统计时将具有相同迁移率的扩增片段,按0/1系统纪录,有带记为1,无带记为0,并参照标准Marker带估计扩增片段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