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缘杂交
远缘杂交
![远缘杂交](https://img.taocdn.com/s3/m/6718290579563c1ec5da71b6.png)
• • • • • 一:天然和人工远缘杂交。 二:远缘杂交的意义和特点。 三:植物远缘杂交的亲和性。 四:远缘杂交的困难及克服方法的探索。 五:远缘杂交在园艺植物中育种的应用。
远缘杂交的概念
远缘杂交通常指分类学上不同种、属以上类 间的杂交,所以又叫分类学杂交。 种是隔离的种群,自然界存在种种不同 的隔离机制。它们分为两大类:外部隔离 机制(地理隔离、季节隔离和生态隔离) 和内部隔离机制(生殖隔离)。
属、不同亚属的种间杂交比同属、同亚属的种间杂交亲和性差
(无生殖 隔离)
真葡萄 亚属
欧亚种
(有生殖 红地球红提葡萄 隔离)
园 叶 葡 萄 属
山葡萄
乌 葡 萄
园叶葡萄
(无生殖隔离)
二 不同类别植物远缘杂交亲和性差异很大 通常有性繁殖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在生殖隔离机制方面比 无性繁殖及多年生木本植物完善发达,它们中间杂交亲和性 差,天然发生的远缘杂交种很少。
第一节:天然和人工远缘杂交
尽管自然界植物种间存在种种隔离机制,然 而在全球范围内天然发生的植物远缘杂交并不 罕见。另外,在过去的100年里,育种学家也进 行了大量的人工远缘杂交育种。
种间杂交:山荆子×三叶海棠; 属间杂交:拉威山楂×德国欧楂;紫叶李× 宫粉梅
紫叶李×宫粉梅
第二节 远缘杂交的意义和特点
(四) 创造新作物
用近缘野生种和栽培品种杂交,使变异范围超过常规杂交似乎较易 做到,而远缘杂交创造新的作物则难度较大。 巴柯
贝达
美洲葡萄与 河岸的杂种
欧亚 种与 河岸 的杂 交
早酥梨与八云梨
华酥梨
欧洲李
樱桃李×黑刺李
食用香蕉 野生尖叶蕉×长梗蕉 苹果梨 秋子梨×沙梨
第9章远缘杂交育种ppt课件
![第9章远缘杂交育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d384d5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f5.png)
思考题 1、什么是远缘杂交?举例说明远缘杂交在作物 育种中有何特殊作用。 2、什么是异代换系、异附加系、易位系? 3、远缘杂交会遇到哪些困难? 4、克服远缘不亲和的办法有哪些?
2、对远缘杂种后代分离的控制
(1)杂种一代染色体加倍 杂种一代是双单倍体,加倍后形成纯合
的双二倍体,不分离、稳定。 (2)回交
可使杂种的同源的染色体数目增加,配 对趋于正常,使杂种较快稳定。
(3)诱导杂种产生单倍体
花粉(花药)培养成单倍体,经加倍获得 稳定的纯合二倍体成为稳定个体。
(4)诱导染色体易位
重复授粉。利用雌蕊发育程度和生理状况 的差异,多次授粉,促进结籽。
混合授粉。 提前或延迟授粉
(5)柱头手术。 柱头移植:父本花粉授在同种植物柱头上, 然后在花粉管尚未完全伸长之前切下柱头, 移植到异种的母本花柱上;或先进行异种 柱头嫁接,待1-2天愈合后授粉。
花柱截短:将母本花柱切除或剪短,直接 授上父本花粉。
(二)杂交不亲和的原因及克服方法 1.表现: (1)受精过程受阻 花粉粒不萌发或花粉管伸入柱头前破裂。 花粉管进入柱头,但达不到子房。 花粉管进入子房后不能完成正常受精。 (2)幼胚发育受阻 (3)胚乳败育 ❖ 结果:不能得到种子
2、克服办法 (1)亲本选择,确定适当母本 ➢ 广泛测交 ➢ 在栽培种与野生种杂交时,以栽培种为母本。 ➢ 在染色体数目不同时,以数目多的作母本。 (2)桥梁法(媒介法)
第一节 远缘杂交育种的重要性
(四)诱导单倍体
▲香味烟草×心叶烟草→烟草 单倍体 ▲普通大麦×球茎大麦→ 大麦 单倍体(68%) (F1球茎大麦 染色体消减) ▲普通小麦×玉米→单倍体小 麦(40%) ▲硬粒小麦×玉米→单倍体玉 米硬粒小麦
远缘杂交育种
![远缘杂交育种](https://img.taocdn.com/s3/m/16d99af950e2524de5187eef.png)
第9章 远缘杂交育种
二、远缘杂交的意义与作用
1.合成新物种—生物进化的因素之一
X
?
第9章 远缘杂交育种
人工合成新物种,扩大和丰富了 育种的种质资源和遗传基础
(1)完全双二倍体
由两个亲本, 两套来源和性 质不同的染色 体组结合而形 成的新物种, 其染色体数目 为双亲染色体 的总和。
第9章 远缘杂交育种
第二节 远缘杂交不易交配 的原因及其克服方法
不亲和性:花粉不萌发,花粉管不伸入柱头,花粉
管生长缓慢或破裂,花粉管达不到子房,雌雄配子不 结合形成合子,合子胚不发育,幼苗死亡等现象。
第9章 远缘杂交育种
一、不易交配性原因
1.花器构造的隔离;
如: 亚洲棉×雷蒙德氏棉花粉萌发、花粉管 伸长和受精正常;雷蒙德氏棉×亚洲棉母本的 花柱比父本长,杂交不亲和。
第9章 远缘杂交育种
2.外源基因导入及种质资源创新,选育 新品种
中3(普通小麦与天兰偃 麦草2n=42, BBEEFF )、科春14及 其属间杂种异源八倍体, 它能抗多种病害,以它与 普通小麦杂交可获得抗病 品种。
第9章 远缘杂交育种
中3与科春14及其F2分离后代的不同穗型
第9章 远缘杂交育种
第9章 远缘杂交育种
4、采用特殊的授粉方式:
混合授粉;重复授粉;提前或延迟授粉。 5、理化因素处理: 射线或紫外线照射;补施生长调节物质赤 霉素
第9章 远缘杂交育种
6、利用桥梁种和预先无性接近法: 利用桥梁种法:二粒小麦(AABB)×小伞山 羊草(DD)得到的F1(ABD)加倍,形成双二倍 体(AABBDD)再与普通小麦杂交。 预先无性接近法:
第9章 远缘杂交育种
第8章 远缘杂交
![第8章 远缘杂交](https://img.taocdn.com/s3/m/5483f6c78bd63186bcebbc4c.png)
会排除亲本之一的染色体,产生单倍体植株。
如普通大麦与球茎大麦杂交得到大麦单倍体。 通过远缘杂交己在许多物种中成功地诱导出孤雌生殖的单倍体。 所以,远缘杂交也是倍性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远缘杂交的育种学意义
5、利用杂种优势:
(1)利用远缘种的细胞质差异发掘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细胞质不育与核恢复基因相伴而存,因此无法在表型上识别。
细胞学和遗传学特性更稳定更平衡
可直接应用于生产
远 缘 杂 交 、 回 交 产 生 易 位 系
易位系鉴定
二、远缘杂交的育种学意义
4、诱导单倍体
远缘花粉诱导孤雌生殖
远缘花粉在异种母本上常不能正常受精,但有时能刺激母本的
卵细胞自行分裂,诱导孤雌生殖,产生母本单倍体。
远缘杂种产生单倍体
亲缘关系较远的两个亲本因细胞分裂周期不同等原因,其杂种
形成与演变的规律。
第二节 远缘杂交的困难及其克服
一、杂交不亲和性 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远缘杂交常出现花粉不萌发、 花粉管不能伸入柱头、花粉管生长缓慢或破裂、花 粉管不能达到子房、雌雄配子不能结合形成合子等 现象。这就是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incompatibility)
一、杂交不亲和性
1、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原因 (1) 双亲受精因素的差异 生理差异:柱头呼吸酶活性、pH值、柱头分泌的生
双重杂种优势:基因之间的互作
核质之间的互作
二、远缘杂交的育种学意义
6、研究生物的亲缘关系和进化
许多物种是通过天然的远缘杂交演化而来的 如普通小麦(由二粒小麦与山羊草)
可根据远缘杂交的可交配性、细胞遗传学(染色体配对)、
DNA同源性、性状互补程度等方面的研究,可判断物种的进化 和确定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有助于进一步阐明某些物种或类型
远缘杂交育种
![远缘杂交育种](https://img.taocdn.com/s3/m/60e17320af45b307e871978f.png)
连接柱头的传递组织抑制花粉管生长 柱头; 柱头; 花粉管生长缓慢或太短 不能正常受精。 不能正常受精。
不能进入子房到达胚囊; 不能进入子房到达胚囊;
二、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方法 1、选择适当亲本,并注意正反应 选择适当亲本, 选择亲本时,除了根据育种目标, 选择亲本时,除了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具 有最多优良性状的类型作杂交亲本外,还必须 有最多优良性状的类型作杂交亲本外, 考虑到远缘杂交不亲和的特点, 考虑到远缘杂交不亲和的特点,选择和选配适 当亲本,以提高远缘杂交的成功率。 当亲本,以提高远缘杂交的成功率。
2、 利用异属、种的特殊有利性状 利用异属、 利用野生类型的高度抗病性、 利用野生类型的高度抗病性、对环境胁 迫的适应能力等。 迫的适应能力等。 栽培种马铃薯× 如:栽培种马铃薯×野生马铃薯抗 疫病的马铃薯;现代月季× 疫病的马铃薯;现代月季×野生蔷薇 抗寒性强的新类型。 抗寒性强的新类型。 晚
3、利用杂种优势 如:一球悬铃木 × 三球悬铃木 二球悬铃 木
(3)选择第一次开花的幼龄杂种实生苗作母本 以第一次开花的幼龄杂种实生苗作母本, 以第一次开花的幼龄杂种实生苗作母本, 有利于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 有利于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若父母本均为 第一次开花的幼龄杂种,则远缘杂交更容易进 第一次开花的幼龄杂种, 行。
2、混合花粉和多次重复授粉 混合花粉:若干种或品种的远缘花粉混合;远缘 混合花粉:若干种或品种的远缘花粉混合; 花粉+杀死的母本花粉 花粉+ 如:防城金花茶×山茶 防城金花茶× 原因:被杀死的可亲和花粉能够提供父本不亲和 原因: 花粉管生长及进入柱头所必须的物质。 花粉管术的应用 把母本花朵中取出带胎座或没有带 胎座的胚珠,置于试管中培养, 胎座的胚珠,置于试管中培养,并在 试管中进行人工授粉,以克服远缘花 试管中进行人工授粉, 粉的不能萌发、 粉的不能萌发、花粉等不能生长或生 长过程慢等遗传和生理上的障碍。 长过程慢等遗传和生理上的障碍。试 管授精技术已在烟草、石竹、 管授精技术已在烟草、石竹、矮牵牛 等上试验成功。 等上试验成功。
《远缘杂交育种》课件
![《远缘杂交育种》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b4b1b2a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47.png)
03
全球化和跨国育种合作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国育种合作成为远缘杂交育种的重要趋势,
有助于整合全球资源、共享技术和经验,推动远缘杂交育种的发展。
提高远缘杂交育种效率的策略与建议
加强基础研究
加大对远缘杂交育种基础研究的投入,深入了解远缘物种间的遗传差异和杂种不育性的 机制,为提高育种效率提供理论支持。
综合利用多种育种技术
结合传统的杂交育种方法和现代生物技术,如基因转移、基因编辑等,提高杂种的遗传 改良效果。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育种合作项目,引进国外先进的育种理念和技术,促进远缘杂交育种技术 的共同进步。
THANK YOU
远缘杂交过程中,来自不同物种 的基因会发生重组,产生新的基 因组合。
遗传改良
通过远缘杂交,可以将不同物种 的优良性状转移到同一物种中, 实现遗传改良。
杂种优势
某些远缘杂交产生的杂种表现出 杂种优势,即兼具双亲的优良性 状,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
03
远缘杂交育种的技术与方法
远缘杂交育种的材料准备
远缘杂交育种涉及的物种间亲缘关系较远, 导致产生的杂种不育性较高,难以获得可育 的杂种子代。
杂种后代分离幅度大
远缘杂交产生的后代分离幅度大,多数表现为生长 缓慢、结实率低等不良性状,难以筛选出具有优良 性状的个体。
繁殖障碍
由于杂种不育性高,难以通过正常的有性繁 殖方式获得大量杂种子代,需要采用无性繁 殖技术进行扩繁。
远缘杂交育种在玉米上的应用
总结词
增强抗性和适应性
详细描述
通过远缘杂交育种,将不同地区的玉米种质 资源进行融合,培育出具有抗旱、耐盐碱、 抗病虫害等优良性状的玉米新品种,提高其 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和产量。
育种学总论第8章-远缘杂交育种
![育种学总论第8章-远缘杂交育种](https://img.taocdn.com/s3/m/741c10f6f705cc17552709d3.png)
51
一、品系间杂交技术
从同一个远缘杂交组合选育出的具有不 同目标性状的品系进行互交
52
二、外源染色体导入
1 异附加系(alien addition line)
同一物种不同类型和品种间的可交配性差异很 大,应选择合适的亲本组配。 在小麦和长穗偃麦草的杂交种,西农6028做母 本,结实率为76.39%;以乌克兰0246作母本, 结实率为0.35%。 19
2、染色体预先加倍法
用染色体数目不同的亲本杂交时,先
将染体数目少的亲本染色体加倍后再
杂交,可提高杂交结实率。
下几个类型:亲本性状类型、综合性 状类型、新物种类型
远缘杂种的分离现象极为复杂,目前
对分离规律性很不了解,需要深入研 究远缘杂交的遗传机制
40
2、分离类型丰富,中间类型有 向双亲分化的倾向
远缘杂种后代会分离出各种中间类型,及 大量的亲本类型、亲本祖先类型、超亲类 型以及某些特殊类型等,变异极其丰富。
16
(三)克服不易交配性的方法
1、亲本选择与组配 2、染色体预先加倍法 3、桥梁(媒介)法 4、采用特殊的授粉方式 5、理化因素处理 6、柱头移植或花柱头截短法 7、试管授精 8、体细胞融合
17
1、亲本选择与组配
(1)以栽培种为母本
小麦与黑麦杂交时,小麦作母本结实率达 60%以上,而黑麦作母本,结实率只有2.5%
(2)以染色体数较多或倍性高的作母 本
甘蓝型油菜(2n=38)X白菜型油菜 (2n=20)时,结实率23.6%;反交时,结 实率为0.6%
18
(3)以杂种为母本
以302小麦X天蓝冰草,结实率2.5%;
碧玉麦X天蓝冰草,结实率19.28%;
(302小麦X碧玉麦)X天蓝冰草,结实率38.76%。(4)广Fra bibliotek测交8
园林植物育种学-第七章远缘杂交
![园林植物育种学-第七章远缘杂交](https://img.taocdn.com/s3/m/ced57e79d15abe23482f4df3.png)
7.3.2.2 远缘杂交不育性的克服方法 • 杂种胚的离体培养 • 杂种染色体的加倍
德 国 报 春
• 回交法 • 改善营养条件 • 人工辅助授粉 • 延长培育世代、加强选择
毛百合×细叶百合
7.4 远缘杂种的分离和选择
7.4.1 远缘杂种分离的表现
• 综合性状类型:具有两个杂交亲本综合 的性状。
• 远缘杂种后代分离的广泛性
油茶
金花茶
• 远缘杂种的杂种优势
二 球 悬 铃 木
7.2 远缘杂交的作用和意义
7.2.1 远缘杂交的作用 • 提高花卉的抗病性和抗逆性
黄牡丹
蔷薇
• 创造花卉新类型:通过远缘杂交可以 创造现有花卉中所没有的特异的新类 型。
• 利用杂种优势
雏 菊
•丰富花卉的变异类型 大丽花
• 杂交种子的幼胚、胚乳和子房组织之 间缺乏协调性,胚乳不能为杂种胚提 供正常生长所需的营养,影响杂种胚 的发育。
7.3.1.2 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克服方法
• 选择适当亲本并注意正反杂交 • 混合花粉和多次重复授粉:混合授粉是指
在选定的父本花粉内,掺入少量其他品种 甚至包括母本的花粉,然后授于母本花朵 柱头上。重复授粉指在同一母本花的蕾期, 开放期进行多次重复授粉。
泡 桐
7.3.2 远缘杂种不育性及其克服
7.3.2.1远缘杂种不育性表现及其原因
成活性:杂种种子不发芽或虽然发芽生长,但 幼苗生长衰弱或早期夭亡。产生的原因是由 于远缘种间遗传上的差异大,造成生理上不 协调,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了某些重要 缺陷,因而影响了杂种的成苗成株。
• 结实性:杂种植株虽能成活,但结实性差, 甚至完全不能结实。由于染色体的不同源性 和基因间的不和谐,在减数分裂时,常出现 染色体的不联会及不规则分配。
作物远缘杂交不亲和名词解释
![作物远缘杂交不亲和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761a1f8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1e.png)
作物远缘杂交不亲和名词解释作物远缘杂交不亲和,是指来自不同地理区域且基因型有较大差异的植物间进行杂交时,由于生理生化特性和遗传的差异,导致后代杂种的生长发育障碍、种子繁殖力下降或者无法实现杂交的现象。
远缘杂交不亲和现象是植物繁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农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障碍。
对于作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研究和解决,不仅是对植物生殖和进化的深入研究,更是为了解决世界粮食安全和利用农业资源的重要理论和技术问题。
一、作物远缘杂交与不亲和现象的概念解释1.1 作物远缘杂交的定义作物远缘杂交是指在不同亚种、种或属间进行杂交。
由于远缘种间的基因型差异明显,纯合子的发育和存活受到严重威胁;远缘杂交后代生殖器官的形成与发育也受到程度不一的抑制;由于杂交后代不育或百感度不同,导致远缘杂交的后代通常无法作为良种传统育种,也无法用于品种改良。
比如小麦与黑麦的杂交,玉米与苏打河狼尾草的杂交,水稻与裸穗咸水草的杂交等。
1.2 不亲和现象的形成原因远缘杂交不亲和现象是由于亲本间的生理生化特性和遗传因素的差异所导致的。
主要表现为:(1)代谢不相容:远缘杂交表现出比近缘杂交更严重的代谢不相容,如碱基配对和蛋白质合成等关键生物化学过程受到抑制等。
(2)细胞核互作:在远缘杂交中,亲本间的细胞核无法相互作用,导致杂种的生长发育受阻。
(3)遗传因素:远缘杂交中,由于基因型的差异,杂交后代中代谢途径的调控被破坏,导致生殖器官的形成和功能障碍。
1.3 作物远缘杂交与不亲和现象的影响作物远缘杂交与不亲和现象对农业生产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1)制约了新品种育种的进展:远缘杂交不亲和限制了作物遗传资源的有效利用,给新品种的育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2)制约了产量和品质的提高:远缘杂交后代的不育和生长发育不良,降低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限制了农作物的生产潜力;(3)制约了作物品种改良:远缘杂交不亲和使得许多优良性状无法进行有效的引入和利用,制约了作物品种的改良。
第十章 有性杂交育种(远缘杂交育种)
![第十章 有性杂交育种(远缘杂交育种)](https://img.taocdn.com/s3/m/c7bd062a5901020207409c83.png)
三、远缘杂种不育性及其克服
(一)远缘杂种不育性表现 远缘杂种的不育性表现,包括杂种的成活 性和结实性两个方面: 成活性:即杂种种子不发芽升虽然发芽生 长,但幼苗生长衰弱或早期夭亡; 结实性:即杂种植株虽能成活,但结实性 差,甚至完全不能结实。
(二)远缘杂种不育性原因
1. 成活性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远缘 种间遗传差异大,造成生理上不 协调,在胚胎发育的关键时刻, 产生了某些重要缺陷,因而影响 了杂种的成苗成株。
3、继续进行杂交选择: 由于远缘杂种后代分离延续世代较 长,因此,对于杂种一代,除了一些比 较优良类型的直接利用外,还可以进行 要种单株间的再杂交或回交,并对以后 的世代继续进行选择。随着选择世代的 增加,优良类型的出现率也将会提高。
4、培育与选择相结合 对于远缘杂种应注意培育,给予杂种 充分的营养和优越的生育条件,促进优良 性状的充分发育,再结合细胞学的鉴定方 法,严格进行后代的选择,以便获得符合 育种目标具有较多优良性状的杂种后代。
1、扩大杂种的群体数量 远缘杂种由于亲本的亲缘关系较远, 分离更为广泛,就一般而言,杂种中具有 优良的新性状组合所占的比例不会很多。 如与野生亲本远缘杂交,常伴随产生一些 野生的不利性状。因此,尽可能提供较大 的杂种群体,以增加更多的选择机会。
2、增加杂种的繁殖世代 远缘杂种往往分离世代甚长,有 些杂种一代虽不出现变异,而在以后 的世代中,仍然可能出现性状分离, 因此,一般不宜过早淘汰。但是,对 于那些经过鉴定,证明是由于无融合 生殖的发生,发生了孤雌生殖,因而 长成的植株完全象母本一样。这样的 植株,就有能作为远缘杂种,而应加 以淘汰。
(一)获得具有良好的综合性状的杂种植 物; (二)研究一些种、属之间的亲缘关系和 自然界物种形成的途径; (三)创造出一些不寻常的广泛的新类型.
远缘杂交育种
![远缘杂交育种](https://img.taocdn.com/s3/m/a0397b36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f5.png)
AA
BB
BB
DD
DD
2RR
利用这些材料,能够把人们所需要旳野 生种旳个别染色体或其片段所控制旳优良性 状转移到栽培品种中去,并防止异种(属) 其他染色体不良性状旳影响,在育种上有主 要旳实用意义。
四、诱导单倍体
五、利用杂种优势
六、硕士物旳进化
二倍体种(2X=14)野生一粒小麦×拟斯卑尔脱山羊草
易位系(translocation line)是指某 物种旳一段染色体和另一物种旳相应染色体 旳片段发生互换后,基因连锁群也随之发生 变化外而产生旳新类型。如小麦T-47易位系, 小偃6号等。
异代换系和易位系
Complete
12 34 5 67
AA
Substituted (Reference to D genome)
②、有旳虽形成种子,因为胚、胚乳和 母体组织间不协调,所形成皱缩旳种子不能 发芽或发芽后幼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夭亡;
③、虽能长成植株, F1植株在不同发育 时期出现生育停滞或死亡;或不能受精结实 取得杂种后裔,即出现杂种不育。
④、 F1植株虽能形成生殖器官,营养体 生长繁茂,但生育失调,不能形成生殖器官 或生殖器官不能成熟并产生有生活力旳雌、 雄配子。
龙麦1号
新曙光9号 远中2 ↘
龙麦2号
姊妹系
远中3 异源非完全
龙麦3号
远中4 双二倍体(2n=56)
远中5 ↗
图7-1 一般小麦×中间偃麦草育种程序示意图
二、发明新作物类型
经过导入不同种、属旳染色体组,能够 发明新作物、新物种。如著名旳八倍体小黑 麦、六倍体小黑麦。
三、发明异染色体系
经过不同物种之间旳杂交,能够导入异 源染色体或片段,发明出异附加系(alienaddition line)、异替代系(alien substitution line)和易位系(translocation line),用以改良既有旳品种。
第08章 远缘杂交和倍性
![第08章 远缘杂交和倍性](https://img.taocdn.com/s3/m/f51fb9e8f121dd36a32d8297.png)
2.创建新物种
野生的心叶烟草(2n=24,GG)*普通烟草(2n=48,TTSS)
F1
2n=36,TSG
加倍后创造了异源六倍体新种(2n=72,TTSSGG)
小麦育成新品种小黑麦、小山麦、小簇麦。
利用普通烟草(N.tabacom L.)与药用植物罗勒(Coimum bailicm L.)、 薄荷(Montha haplacaly brig.)、土人参(Tolinum paniolatume(jaog)coorin.)的远缘杂交培育具有医用价值的新型烟草
很多物种都是通过天然的远缘杂交演化而来的,如 普通小麦、陆地棉、普通烟草、甘蔗及甘蓝型和芥菜 型油菜等
远缘杂交的特点和困难?不亲和的原因和克服方法? 为何杂种夭亡和不育?如何克服?
二、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原因?及其克服方法?
(一)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及其原因
1. 双亲受精因素的差异
柱头呼吸酶活性、pH、生理活性物质、渗透压等生理生化状
2.染色体预先加倍法 山羊草n14 ×黑麦n7难杂交
亚洲棉×陆地棉
结实率仅为0-0.2%
4X的亚洲棉×陆地棉
其平均成铃率在30%以上。
3.桥梁(媒介)法 (第三者为桥梁)
普通小麦×小伞山羊草
困难
先用二粒小麦作为桥梁与小伞山羊草杂交,将其F1加倍后,再与 “中国春”品种杂交和回交。
番茄栽培×半野生×野生
intergeneric hybridization
亚远缘杂交 籼稻×粳稻
sub-wide cross
精卵结合型和非精卵结合型
(二)远缘杂交的作用
1.将异种(属)植物的有利性状引入栽培品种
人为地促进不同物种的基因渐渗和交流。
欧洲用抗晚疫病基因的野生马铃薯S.demisum与栽培种S.tuberosum杂交育 成抗病品种。
远缘 杂交
![远缘 杂交](https://img.taocdn.com/s3/m/83eb89ce8bd63186bcebbc3f.png)
老芒麦 加拿大披碱草 杂种F1
6∕19
6∕27
7∕5
7∕13
7∕21
7∕29
8∕6
8∕14
8∕22
测定日期(月/日) 图2 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及其F1代分蘖数动态 Fig.2 Tiller number dynamics of E.canadensis,E.sibiricus and hybrid F1
§-2远缘杂交不可交配性及其克服方法
染色体预先加倍法 在用染色体数目不同的亲本杂交时, 先将染色体数目少的亲本人工加倍后再杂交,可提高结实 率。 桥梁(媒介)法 如果两个亲本(物种)直接杂交有困 难时,可先通过第三者作为桥梁,以亲本之一与桥梁亲本 杂交,再与另一亲本杂交可获得成功。 采用特殊的授粉方法 (1)用混合花粉授粉 (2)重复授粉 (3)提前或延迟授粉 (4)射线处理法
§-2远缘杂交不可交配性及其克服方法
外源植物激素处理 雌、雄性器官中某些生理活性物质如GA3、IAA、NAA 等含量的多少也会影响受精过程。因此在花器上补施某些 植物激素等,有可能促进异种花粉的受精过程及杂种胚的 分化发育。 植物组织培养 随着组织培养技术等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已创造出 一些可用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方法 (1)柱头手术 (2)子房受精 (3)试管受精 (4)体细胞融合
§-3远缘杂种夭亡、不育及其克服方法
二、克服方法
幼胚的离体培养 杂种染色体加倍 法 回交法 延长杂种的生育 期 其他方法
幼胚的离体培养
幼穗培养过程
§-4远缘杂种后代的分离与选择
一、远缘杂种后代性状分离的特点 与品种间杂交杂种相比,其分离特点有:
远缘杂交
![远缘杂交](https://img.taocdn.com/s3/m/ee08a529dd36a32d737581ba.png)
2)染色体不平衡 由于双亲的染色体组、染色体数目、结构、 性质等的差异,在减数分裂时不能进行同 源染色体的配对、分离,因而不能形成有 正常功能的配子而出现不育。 (3)基因不平衡。 由于不同亲本染色体上所携带的基因或基因 剂量的差异,影响个体生长发育所需物质 的合成。
⑷组织不协调, 胚、胚乳及母体组织 ( 珠心、珠被等 ) 间的生理代谢失调 或发育不良,也会导致胚乳败育及杂种 幼胚夭亡。
(2)远缘杂交的亲和性与双亲的基因组成有关
小麦在5B和5A染色体上分别载有显性的Kr1和Kr2基因可阻止小麦与 黑麦、小麦与球茎大麦的可交配性;二倍体的戴维逊氏棉与所有异源四 倍体种(如陆地棉、海岛棉)杂交不成功, 因为Le2dav致死基因 与 Le1、Le2基因互补。
2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方法
(1) 注意亲本的选择与组配 同种植物不同 的变种或品种,由于其细胞、遗传、生理等的差异, 会影响其接受另一种花粉进行受精的能力,即配子 间的亲和力有很大差异。所以,为了提高远缘杂交 的成功率,必须注意亲本的选配。研究和实践表明: 在亲本选配上应注意:① 在栽培种和野生种杂交时, 应以栽培种为母本 ② 染色体数目不同的远缘杂交 中,一般以染色体数目多的作母本,容易成功 ③ 以杂种为母本的效果好 ④ 广泛测交
(4)采用特殊的授粉方法
① 用混合花粉授粉,
父母本花粉或几种父本花粉混合
② 重复授粉
处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同一母本柱头,其成熟度和生理状况都有差异
③ 提前或延迟授粉
未成熟和过熟的母本柱头对花粉的识别或选择能力最低。
④ 射线处理法
辐照花粉或柱头
(5) 补施植物激素法
雌、雄性器官中某些生理活性物质(如生长素、维生素等) 含量的多少,常会影响受精过程。因此,在花器上补施某 些植物激素如赤霉素(GA3)等,有可能促进异种花粉的 受精过程及杂种胚的分化和发育。
远缘杂交育种
![远缘杂交育种](https://img.taocdn.com/s3/m/f4e530df89eb172ded63b7ed.png)
活力的雌雄配子
6、不能正常完成受精过程,不能结籽
五、远缘杂交的困难及克服方法的探索
解决方法
1、幼胚离体培养 2、杂种染色体加倍法 3、回交法
4、延长杂种个体的寿命
5、改善营养及环境条件 6、逐代选择提高稔性
五、远缘杂交的困难及克服方法的探索
(三)、远缘杂种的反亲遗传和“剧烈分离”
反亲遗传:远缘杂交的F1有时会出现和母本或父本非常相
远缘杂交育种及其应用
目录
一、远缘杂交的概述
二、远缘杂交的意义
三、远缘杂交的特点
四、远缘杂交的亲和性
五、远缘杂交的困难及克服方法的
探索
六、远缘杂交在园艺植物中的应用
一、远缘杂交的概述
1 、定义:通常指分类学上不同种、属以上类间的杂交,又叫分
类学杂交。
2、分类:天然远缘杂交、人工远缘杂交
五、远缘杂交的困难及克服方法的探索
(二)、远缘杂种夭亡、难育、难稔及解 决方法
表现
1、受精后幼胚不能发育或中途停止发育 2、能形成幼胚,但幼胚畸形、残缺不全 3 、幼胚完整,但缺少或极少胚乳,或胚和胚乳间形成糊
粉状的细胞层
4、杂种营养体虽生长繁茂,但不能正常开花 5 、能正常开花,但其构造和功能不正常,不能产生有生
四、远缘杂交的亲和性
1、不亲和性的表现
花粉不能在异种柱头上萌发 花粉虽能萌发,但花粉管不能伸入花柱 花粉管进入花柱后生长缓慢,甚至破裂
花粉管长度不够,不能到达子房
花粉到达子房,但雌雄配子不能结合受精形成合子 幼胚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四、远缘杂交的亲和性
2、远缘杂交应考虑的问题
亲缘关系的亲疏 不同类别植物远缘杂交亲和性差异很大 从现有分类系统中和育种对象亲缘最近的种类
远缘杂交育种的定义
![远缘杂交育种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76cc385e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0b.png)
远缘杂交育种的定义
远缘杂交育种是指在不同物种之间进行杂交育种,以获得新的品种或改良现有品种的方法。
这种育种方法通常用于植物育种,但也可以用于动物育种。
远缘杂交育种的目的是利用不同物种之间的遗传差异,以获得更好的品种。
这种育种方法可以增加植物的抗病性、耐旱性、耐寒性等特性,从而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在动物育种中,远缘杂交育种可以增加动物的生长速度、肉质品质等特性,从而提高养殖业的效益。
远缘杂交育种的过程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不同物种之间的杂交往往会导致不育后代的产生,这是因为不同物种之间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不同,导致杂交后代无法正常进行减数分裂。
因此,在进行远缘杂交育种时,需要选择具有相似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物种进行杂交。
远缘杂交育种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和筛选,以获得理想的后代。
由于不同物种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大,杂交后代的表现也会有很大的变异性。
因此,在进行远缘杂交育种时,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和筛选,以获得表现最好的后代。
远缘杂交育种需要注意遗传纯度的问题。
由于杂交后代的遗传背景较为复杂,容易出现杂种化现象。
因此,在进行远缘杂交育种时,
需要进行遗传纯度的筛选和保持,以保证后代的品质和稳定性。
远缘杂交育种是一种重要的育种方法,可以为农业和养殖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品种和改良现有品种的途径。
在进行远缘杂交育种时,需要注意遗传差异、试验筛选和遗传纯度等问题,以获得理想的后代。
《远缘杂交育种》课件
![《远缘杂交育种》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cc41e5b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5.png)
防止基因污染:避 免杂交过程中基因 污染,确保杂交结 果的纯正性
提高杂交成功率: 通过优化杂交技术 ,提高杂交成功率 ,降低成本
远缘杂交育种的应用
远缘杂交育种在农业上的应用
提高作物产量:通过 远缘杂交育种,可以 培育出高产、抗病、 抗逆的作物品种
改善作物品质:通过 远缘杂交育种,可以 培育出口感更好、营 养更丰富的作物品种
添加标题
选育:对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进行选育,以获得新品种
自交:将回交后的个体进行自 交,以获得纯合子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杂交:将亲本进行杂交,产生 F1代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回交:将筛选出的个体与亲本 进行回交,以稳定优良性状
鉴定:对纯合子进行鉴定,确 定其是否具有优良性状
远缘杂交育种的方法
远缘杂交育种的技术流程
选择亲本:选择具有不 同遗传背景的亲本
杂交:将不同遗传背景 的亲本进行杂交
筛选:筛选出符合要求 的杂交后代
培育:对筛选出的杂交 后代进行培育和改良
鉴定:对杂交后代进行 鉴定和评价
推广:将优良的杂交品 种进行推广和应用
远缘杂交育种的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亲本: 选择具有优良性状 的亲本进行杂交
控制杂交环境:确 保杂交环境适宜, 避免不良环境影响 杂交效果
丰富作物的遗传 多样性:远缘杂 交可以丰富作物 的遗传多样性, 为育种提供更多 的选择。
远缘杂交育种的分类
•
同种异型杂交:同一物种的不同类型之间的杂交
•
异种杂交:不同物种之间的杂交
•
属间杂交:同一属的不同物种之间的杂交
•
科间杂交:同一科的不同属之间的杂交
•
跨科杂交:不同科的物种之间的杂交
第十二章 远缘杂交育种
![第十二章 远缘杂交育种](https://img.taocdn.com/s3/m/4903aeea524de518964b7de7.png)
7.生物技术 ①柱头手术: 将母本柱头剪短,使花粉经历较短的行 程到达胚囊,也可以将父本已经授粉,花粉刚发芽 的柱头割取上端部分移植到母本柱头上。 ②子房受精:切除花柱,将花粉直接散在子房顶端。
3.杂种染色体加倍:
凡二个远缘亲本具有不同染色体组以及不同 染色体数时,常常因为染色体不能配对而导致杂 种不育,这种情况下,采用染色体加倍,可有效 地获得双二倍体杂种,恢复不育性。 如:小麦—黑麦,小麦—冰草, 小麦—滨草,黑麦—冰草。
4.利用回交法: 杂种表现雄性配子败育,而雌性配子中常有少数比较正 常,这种情况采用亲本之一的正常雄配子,对杂种的雌配子 授粉,即可得到少量回交杂种种子,该方法简易有效。 在回交试验中,回交亲本不同,回交结实率有很大差异, 如西北植物研究所进行的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种的人工 回交试验,用7个普通小麦品种分别与杂种F1回交,回交后的 结实率最低为2.4%,最高为18%,由此说明,用多个品种回 交,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7. F1 植株在不同发育时期由于生育失调,营养体虽 生长繁茂,但不能形成结实器官;或结实器官不正 常。 8. 虽能形成结实器官,但其构造、功能不正常,无雌 雄蕊,有的花粉囊壁较厚,不开裂散粉或不能产生 有活力的雌雄配子,或因双亲染色体数目不同;或 缺少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能正常 配对与平衡分配,形成大量不育配子等等。 9.杂种在不利于生长环境条件下自然消亡。
三、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方法 1.亲本的选择与组配: 大量事实证明,同一物种内不同变种或品种间在遗传、 生理及形态、细胞的结构上常有很大差异,会影响其接受另 一种花粉进行受精的能力。 a.花粉渗透压小的做母本; b. 在栽培种和野生种杂交时,应以栽培种为母本; c.在染色体数目不同的远缘杂交中,一般以染色体数目多的作 母本,容易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原因 、
(1) 双亲受精因素的差异 生理差异:双亲遗传差异大表现出生理差异:柱头呼吸酶活性、pH值 生理差异:双亲遗传差异大表现出生理差异:柱头呼吸酶活性、pH值、柱 头分泌的生理活性物质、花粉和柱头渗透压差异等生理、生化状况的不同, 头分泌的生理活性物质、花粉和柱头渗透压差异等生理、生化状况的不同, 可阻止外来花粉的萌发、花粉管的生长和受精作用。 可阻止外来花粉的萌发、花粉管的生长和受精作用。
第八章 远缘杂交育种
6、研究生物的亲缘关系和进化 、 许多物种是通过天然的远缘杂交演化而来的 如普通小麦(由二粒小麦与山羊草) 如普通小麦(由二粒小麦与山羊草) 可根据远缘杂交的可交配性、细胞遗传学(染色体配对) 同源性、 可根据远缘杂交的可交配性、细胞遗传学(染色体配对)、DNA同源性、性 可交配性 同源性 状互补程度等方面的研究 可判断物种的进化和确定物种间的亲缘关系, 等方面的研究, 状互补程度等方面的研究,可判断物种的进化和确定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有 助于进一步阐明某些物种或类型形成与演变的规律。 助于进一步阐明某些物种或类型形成与演变的规律。
等材料具有小麦属内没有的黄矮病新抗源 如中4、中5等材料具有小麦属内没有的黄矮病新抗源 、 等材料具有小麦属内没有的
龙麦10号被加拿大国家黄矮病鉴定中心列为抗病对照 龙麦 号被加拿大国家黄矮病鉴定中心列为抗病对照
普通小麦 小偃麦6号
第八章 远缘杂交育种
2、创造新作物类型 、 导入不同种、属的染色体组,可以创造新作物类型和新的物种。 野生的心叶烟草( 2n=24,GG) ×与普通烟草(2n=48, TTSS) F1(TSG,加倍) 异源六倍体新种(2n=72, TTSSGG) 小黑麦的育成: 普通小麦(AABBDD)与黑麦(RR)杂交,经F1染色体加倍育成 八倍体小黑麦(AABBDDRR); 硬粒小麦(AABB)与黑麦(RR)杂交,经F1染色体加倍而成 六倍体小黑麦(AABBRR); 还有小麦与偃麦草合成的小偃麦; 小麦与山羊草合成的小山麦; 小麦与簇毛麦合成的小簇麦。
第八章 远缘杂交育种
花器结构差异:亚洲棉(短柱头) 雷蒙德氏棉(长柱头),花粉萌发、 花器结构差异:亚洲棉(短柱头)×雷蒙德氏棉(长柱头),花粉萌发、花 ),花粉萌发 粉管的伸长和受精作用均较正常;但反交时,父本花粉萌发,但花粉管很难 粉管的伸长和受精作用均较正常;但反交时,父本花粉萌发, 达到子房。 达到子房。
第八章 远缘杂交育种
第一节 远缘杂交的概念及育种学意义 一、概念:
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类型间进行的杂交,称为远缘杂交 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类型间进行的杂交,称为远缘杂交 包括:种间杂交。如普通小麦×硬粒小麦,陆地棉×海岛棉, 包括:种间杂交。如普通小麦×硬粒小麦,陆地棉×海岛棉, 甘蓝型油莱×白菜型油莱,栽培花生×野生花生等; 甘蓝型油莱×白菜型油莱,栽培花生×野生花生等; 属间杂交。如玉米×高梁,玉米×摩擦禾, 属间杂交。如玉米×高梁,玉米×摩擦禾, 普通小麦×山羊草或偃麦草等等。 普通小麦×山羊草或偃麦草等等。 另外还有不同科、纲植物间杂交。 另外还有不同科、纲植物间杂交。难度大 亚远缘杂交) 如籼稻×粳稻等。 亚种间的杂交 (亚远缘杂交)。如籼稻×粳稻等。
第八章 远缘杂交育种
5、利用杂种优势: 、利用杂种优势:
(1)利用远缘物种的细胞质差异发掘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 细胞质不育与核恢复基因相伴而存,因此无法在表型上识别。通过远缘、 细胞质不育与核恢复基因相伴而存,因此无法在表型上识别。通过远缘、亚 远缘杂交、回交可以将细胞质不育与核不育结合在一起, 远缘杂交、回交可以将细胞质不育与核不育结合在一起,获得核质互作雄性 不育。 不育。 如高梁不育系3197A,小麦T型不育系,水稻的“野败”和棉花哈克尼西胞质 ,小麦 型不育系 水稻的“野败” 型不育系, 如高梁不育系 雄性不育系等,都是通过这种方法育成的。 雄性不育系等,都是通过这种方法育成的。 (2)远缘、亚远缘杂交也可直接利用其杂种优势 远缘、 如水稻的籼粳杂交和棉花的陆海杂交等。 如水稻的籼粳杂交和棉花的陆海杂交等。 (3)体细胞杂交产生核质杂种 ) 两个不同亲本的原生质体融合形成异核体,异核体再生出细胞壁, 两个不同亲本的原生质体融合形成异核体,异核体再生出细胞壁,在有丝分 异核体 裂过程中发生核融合(体细胞杂交) 裂过程中发生核融合(体细胞杂交) 体细胞杂交可以克服有性杂交的远缘隔阂,还可以鉴定分离出核质杂种。 体细胞杂交可以克服有性杂交的远缘隔阂,还可以鉴定分离出核质杂种。 核质杂种(质核来自不同物种),其基因之间的互作以及核质之间的互作均 核质杂种(质核来自不同物种),其基因之间的互作以及核质之间的互作均 ), 可产生一定的优势。这种“双重杂种优势” 可能是获得高产、 可产生一定的优势。这种“双重杂种优势”,可能是获得高产、优质新品种 的一种新途径。 的一种新途径。
附加系染色体鉴定
第八章 远缘杂交育种
(2)异置换系:物种的一对或几对染色体被另一物种的染色体所取代 )异置换系: 来源: 附加系( 来源:由附加系(2n+1)与单体(2n-1)杂交再自交得到 ) 单体( ) 部分同源染色体间进行 染色体的代换通常在部分同源染色体 染色体的代换通常在部分同源染色体间进行 如普通小麦的4D与长穗偃麦草的 ) (如普通小麦的 与长穗偃麦草的 4E) (部分同源染色体在基因剂量、位置、DNA序列有很大差异, 部分同源染色体在基因剂量、位置、 序列有很大差异, 序列有很大差异 差异程度因不同染色体而异,它们在功能上有一定补偿能力) 差异程度因不同染色体而异,它们在功能上有一定补偿能力) 特性: 特性:染色体数目未变 细胞学和遗传学上都比相应的附加系稳定 有时可在生产上直接利用 (3)易位系:某物种的一段染色体与其它物种的染色体段发生交换。 )易位系:某物种的一段染色体与其它物种的染色体段发生交换。 来源:异置换系、异附加系与栽培品种杂交、 来源:异置换系、异附加系与栽培品种杂交、回交产生 单价体, 同源染色体配对,外源染色体与对应的染色体均呈单价体 (同源染色体配对,外源染色体与对应的染色体均呈单价体, 可以发生部分同源配对、交换,形成易位系); 可以发生部分同源配对、交换,形成易位系); 辐射诱变、组织培养,增加染色体的遗传交换, 辐射诱变、组织培养,增加染色体的遗传交换,提高易位频率 特点:导入有用基因的染色体片段、 特点:导入有用基因的染色体片段、排除不利基因的染色体片段 细胞学和遗传学特性更稳定更平衡 可直接应用于生产
第八章 远缘杂交育种
3、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方法
(1)亲本选择与组配 ) 广泛测交与正反交筛选 以栽培种为母本 以染色体数目多的物种作母本 如小麦( 与黑麦(2n=14) 如小麦(2n=42)与黑麦 与黑麦 甘蓝型油菜( 甘蓝型油菜(2n=38)与白菜型油菜(2n=20) )与白菜型油菜( = ) 杂种为母本 (2)染色体预先加倍法:染色体数目少的亲本人工加倍 )染色体预先加倍法: (3)桥梁(媒介)法 )桥梁(媒介) (4)特殊的授粉方法 :混合授粉、重复授粉、提前或延迟授粉、射线处理 ) 混合授粉、重复授粉、提前或延迟授粉、 (5)外源激素处理,调节雌、雄性器官生理状态(如生长素、GA、维生素) )外源激素处理,调节雌、雄性器官生理状态(如生长素、GA、维生素) (6)柱头手术和子房受精:如雷蒙德氏棉 柱头手术和子房受精: (7)植物组织培养:试管受精、体细胞融合 植物组织培养:试管受精、
第八章 远缘杂交育种
第八章 远缘杂交育种
3、创造异染色பைடு நூலகம்系 、
远缘杂交通常引入全套的异源染色体组,因此往往带来不良性状。 远缘杂交通常引入全套的异源染色体组,因此往往带来不良性状。 引入全套的异源染色体组 导入或置换某个异源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创造异附加系、异替换系、 导入或置换某个异源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创造异附加系、异替换系、易 异附加系 位系等 更好地利用异源物种的有利性状,改良现有品种。 位系等,更好地利用异源物种的有利性状,改良现有品种。 (1)异附加系:在某物种染色体组的基础上,增加数量不等的异源染色体。 )异附加系:在某物种染色体组的基础上,增加数量不等的异源染色体。 为非整倍体。 为非整倍体。 单体附加系:附加一条外源染色体的个体。 单体附加系:附加一条外源染色体的个体。 二体附加系:附加一对外源染色体的个体。 二体附加系:附加一对外源染色体的个体。 双单体附加系:附加二条不同的染色体。 双单体附加系:附加二条不同的染色体。 特点:染色体数目不稳定, 特点:染色体数目不稳定,容易恢复到二倍体 育性减退 异源染色体可能伴有不良性状 不能用于生产, 不能用于生产,但可用于创造异替换系和易位系 普通小麦与其它很多不同属物种培育出附加系 陆地棉附加系
(2)双亲基因的差异
控制可交配性基因:小麦在5 染色体上分别载有显性的Kr Kr1 Kr2基因, 控制可交配性基因:小麦在5B 和5A 染色体上分别载有显性的Kr1和Kr2基因, 可阻止小麦与黑麦、小麦与球茎大麦的可交配性(crossability) 可阻止小麦与黑麦、小麦与球茎大麦的可交配性(crossability)。 中国春”小麦的这二个位点上,分别载有隐性的等位基因kr 但“中国春”小麦的这二个位点上,分别载有隐性的等位基因kr1和kr2,因 而易于与黑麦和球茎大麦杂交。 而易于与黑麦和球茎大麦杂交。 基因互补的致死基因:戴维逊氏棉与所有异源四倍体种杂交时, 基因互补的致死基因:戴维逊氏棉与所有异源四倍体种杂交时,即使应用组 织培养技术也未成功。其主要原因是戴维逊氏棉具有Le 致死基因, 织培养技术也未成功 。其主要原因是戴维逊氏棉具有 Le2dav 致死基因 ,而异 源四倍体种具有Le 基因, 互补时,就可使棉苗致死。 源四倍体种具有Le1、Le2基因,当Le1与Le2dav互补时,就可使棉苗致死。
远 缘
第 七 章 远 缘 杂 交 育 种
杂 交 、 回 交 产 生 易 位 系
易位系鉴定
第八章 远缘杂交育种
4、诱导单倍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