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裕玲:社区文化生活中的粤乐演奏与传承——以番禺区私伙局为例.(2014.6.122)最终稿1
2025届深圳市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深圳市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11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近年来,影视作品与城市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
2023年初,电视剧《狂飙》热播,江门作为拍摄地迅速“出圈”。
电视剧《繁花》播出后,上海黄河路成为剧迷们追捧的热门景点。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又将新疆北部城市阿勒泰展现于公众视野。
“一部剧带火一座城”。
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影视作品对城市形象和文化推广的重要性,纷纷加大对影视创作的支持力度。
这种“双向奔赴”的态势,对推动文化繁荣、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一座城成就一部剧,一部剧带火一座城》《光明日报》2024年6月19日)材料二:“古城,变没变?”面对笔者的问题,常年从事文保工作的方楚兰答得直接:“格局一直没变。
”潮州是从历史中走来的古城。
站在城墙上望去,韩江、韩山立于前,“850多岁”的广济桥横卧江面,老城内街巷纵横,一条牌坊街成为古城文旅特色区的“中轴线”……高处有城楼城墙,近处有江水古桥,内里有小巷老厝,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自外而内,古城格局充满了“立体感”,尽显魅力。
漫步广济桥,上面的部分亭台楼阁被开辟为潮州非遗展室,非遗传承人在室外开展常态化演示,增强与市民游客的互动。
62岁的郭金耀生于斯长于斯,见证了古城的点滴变化。
在他看来,牌坊街的每一个牌坊都有故事,讲好文化故事能让游客感受深厚底蕴。
文化根脉的跳动是实现活化利用的驱动力。
一座城、一条街,要促进文旅发展、商业繁荣,就必须做好文化这篇大文章,让更多人知道文化的根、感受文化的脉。
“晚上没事了,沿着古城走一走,真是有灵气!”茶入盖碗,沸水冲泡,郭金耀一边展示潮州工夫茶,一边笑谈日常生活。
要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同时要合理利用,让传承千年的文化浸润在城市肌理中,如此,古城定会绽放新光彩,持续“潮”起来。
浅析舞剧作品《沙湾往事》
浅析舞剧作品《沙湾往事》《沙湾往事》是一部当代舞与民间舞相结合的舞剧,是一部用舞蹈来讲述音乐的舞剧。
该舞剧的题材以广东乐曲《赛龙夺锦》的创作过程,讲述了“广东音乐人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和发扬坚韧不屈、百折不挠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故事”。
《沙湾往事》这部舞剧在表现形式上有着新的表现手法。
不同以往的黑幕切换空间,这部剧用了16扇特意制作的门,由门的移动组合成不同时空。
在“虚、实”转换方面更加便捷,更加突显视觉效果。
在音乐的选用上与以往不同,音乐就是主旨,所有的剧情都环绕着音乐来发展。
舞蹈的编排与以往的叙事方式也不同,舞剧的开始就是对人物关系的表达。
服装完全按照岭南风格设计制作。
道具运用的是广东音乐的乐器,五架头——软弓与硬弓组合。
如两弦粤胡、高胡、四弦琵琶、钱鼓等。
一、剧情结构该舞剧的剧本由唐栋老师编创,故事根据广州沙湾音乐人“何氏三杰”为原型,结合何柳堂、何与年、何少霞三人的名字改编出该剧主人公“何柳年”以及其堂弟“何少岩”。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广东沙湾三稔厅。
何柳年的父亲临终前嘱托他把未完成的乐曲《赛龙夺锦》继续完成并将潘红英许配给他,然而何柳年早已与许春伶情投意合。
剧情以何柳年的爱情为开端,后面加入了抗日战争的元素来体现广东音乐抒情细腻的情绪和齐心奋进的精神。
第一幕与第二幕讲述的是儿女情长。
何柳年难违父命被迫与潘红英结婚,两人的婚姻同床但不同梦。
许春伶伤心不已,却不知何少岩爱慕于她。
柳年思念春伶,在为《赛龙夺锦》到民间采风中编创了乐曲《雨打芭蕉》与春玲相遇。
两人相会被何少岩与潘红英撞见,许春伶被父亲谴责逃离了三稔厅。
就在众人陷入情感纷争的时候,国难降临,日军侵入沙湾镇。
创作《赛龙夺锦》迫在眉睫。
第三幕与第四幕讲述的是广东音乐人并肩前行勇往直前的精神气节。
第三幕许春伶的父亲被日本人逼迫将日本大军带到三稔厅。
喜爱音乐的日军大佐让何柳年演奏广东乐曲,何柳年与何少岩悲愤演奏《赛龙夺锦》。
粤剧的生存状况及传承和发展探析
粤剧的生存状况及传承和发展探析【摘要】粤剧是粤语地区的传统戏曲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近年来,随着现代文化的影响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粤剧面临着生存状况的挑战。
传承困境主要表现在年轻人对粤剧的兴趣不高,导致传统技艺和剧目无人继承。
粤剧仍然在一些地方得到保留和传承。
在现代化的大背景下,粤剧正在不断寻求发展的机会和方式,积极创新和变革。
未来,粤剧面临着挑战,但也有着机遇,只有坚持保护和传承粤剧这一传统文化,才能让粤剧在未来继续发展并繁荣。
【关键词】粤剧、生存状况、传承、发展、历史、困境、现状、未来前景、挑战、机遇、重要性。
1. 引言1.1 粤剧的重要性粤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粤剧不仅是中国戏曲中的瑰宝,也是广东地区的骄傲和文化标志。
它通过优美的旋律、精彩的表演和深刻的表现力,向人们展现了古代中国的风土人情和传统价值观。
粤剧在中国戏曲中独树一帜,其独特的音乐、舞蹈、戏曲表演形式深受人们喜爱。
粤剧中的经典剧目如《红楼梦》、《窦娥》等,不仅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更是体现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粤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传承与发展不仅关乎中国戏曲的发展,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粤剧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对于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 正文2.1 粤剧的历史粤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起初是广东省流行的民间戏曲形式。
粤剧受到了很多其他戏曲形式的影响,如评剧、越剧、黄梅戏等,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表演特色。
粤剧的发展经历了演员、剧目和表演风格等方面的不断变革和创新。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粤剧在广东迅速传播,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戏曲形式之一。
20世纪初至中期,粤剧经历了一段黄金时期,涌现出众多优秀的剧作和演员,其中不乏一些被誉为“戏坛之王”的表演艺术家,如黄君璧、凤凰君等。
粤乐对粤剧艺术发展的促进和影11向
粤剧音乐包括演员唱腔与乐队伴奏 。在粤剧漫长的发展历程 中,个体伴奏到注重形象塑造等过程的变化。粤剧艺术在不断的改革中,音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音乐是一种独特的情感语言,通过控制声音 的高低、强弱、调式调性 以及旋律、节奏来渲染环境气氛。粤乐 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和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成为粤剧音乐的主要构成之一。作为一部优秀的戏剧作品,戏 曲中音乐 的美与否是衡量艺术水平 的重要标准之一。粤剧史上不乏许多音乐优美的作品,更有无数动听的旋律流传于世。 粤乐有乐谱可稽 的 曲目超过5 0 ,还 不断有 新作品 问世 。粤 乐作 品思想情调千差万别 ,热烈 的、欢快 0首 的、抒情的、凝重的、激 越的、悲愤 的、哀伤 的各类 曲子均有 ,其旋律则 因千变万化 ,清新活泼,优 美流 畅
早期粤剧很少见有吸收使用 小 曲的,1世 纪中后期 ,才发现开始使用小 曲,其主体包括江南小 曲小调、 9 粤乐 曲子和粤剧 自身创作的小 曲三个部 分。由于粤剧使用小 曲小调大受观众欢迎 ,导致在2 世纪2年代 以后 0 0
大量吸收使用 。这个时期, 比较 流行粤 乐曲 目,全部被粤剧吸收使用 。 粤剧使用粤乐小 曲的需求量 越来越 大,使得剧种性质也产生 了变化 。直到现在 ,粤剧 已逐渐从板腔体、 板腔 曲牌混合体演变为 曲唱类 声腔 复合 型剧种 。 二 、粤乐增强了粤剧 音乐的艺术表现 力
群众 的文化生活需求更为迫切,从而促进 了地方文化娱乐的发展。明嘉靖万历年 间,江西弋 阳一带 的弋阳腔 和江苏 昆山地区的 昆腔开始传入广 东,本地戏班吸纳 了这些外省入粤 的戏 曲声腔 ,易语而歌使之本地化,再 进一步融入本地歌谣小 曲,逐渐形成 了广东省最大的地方戏 曲剧 种——粤剧 。之后 ,相继诞生 了木鱼歌、龙 舟歌 、南音 、粤 曲等几个地方 曲艺曲种 。 这一时期的中后期诞 生的粤 乐,和粤剧艺术在共 同的发展中,有着 互相渗透 、互相吸收 、互相促进 、共
粤剧的生存状况及传承和发展探析
粤剧的生存状况及传承和发展探析1. 引言1.1 粤剧的定义粤剧,是一种源于南方广东地区并在海外华人社区流行的传统戏曲形式。
它以广府方言演唱,结合音乐、唱腔、表演和化妆等元素,是中国戏曲中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之一。
粤剧在19世纪中叶兴起,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粤剧有着丰富多彩的剧目和角色类型,包括历史剧、生活剧、民间故事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红楼梦》、《牡丹亭》等。
粤剧以其独特的音乐美学和表演技巧而著称于世,在中国戏曲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独特的音乐旋律和唱腔模式,以及细腻的表演技巧和精湛的化妆功底,使得粤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粤剧不仅在中国国内广受欢迎,也在海外华人社区广泛传播,成为促进中华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粤剧是一种极具特色和魅力的传统戏曲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粤剧虽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仍然不可替代。
【结束】1.2 粤剧的地位粤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之一,是岭南地区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在中国戏曲中,粤剧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曲艺形式脱颖而出,被誉为中国戏曲的“南国明珠”。
粤剧在中国文化艺术中拥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粤剧作为中国戏曲的重要门类之一,代表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一种形式。
其丰富的表演形式、独特的音乐曲调和优美的舞台布景,吸引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关注。
粤剧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岭南地区的生活风俗和习俗,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意义。
粤剧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促进了岭南地区与其他地区、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了人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粤剧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不仅在中国戏曲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地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粤剧的地位和价值必将得到更多的认可和重视,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广州市井音乐生活中的“剧场”与“舞台”--兼论粤剧传承与茶楼经营的共生性发展
广州市井音乐生活中的“剧场”与“舞台”--兼论粤剧传承与茶楼经营的共生性发展居地希【摘要】通过采用实地考察的方法,从广州荣华楼个案上演粤剧、粤曲的演出情况入手,并从广州地区有着较长历史的“赴茶楼品茗赏曲”这一市井音乐生活方式日渐式微的现状出发,引发了对粤剧传承与茶楼经营的共生性发展的思考。
%Using the method of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 beginning with the performances of Cantonese operas and songs staged in Guangzhou Rong Hua Lou and based on the fact that the living style , going to the tea houses to enjoy the operas and songs , which has a long history for Cantonese , is fading in Guangzhou City nowadays , this paper triggers the thought on the symbiotic development of Cantonese operas and tea house operation .【期刊名称】《怀化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7【总页数】4页(P90-93)【关键词】广州;市井音乐生活;粤剧传承;茶楼经营;共生性发展【作者】居地希【作者单位】星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广东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赴茶楼品茗赏曲”——是在穗居民颇为偏爱的生活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一直以来也是广州市区较为普遍的社会音乐生活,亦或称为“市井音乐生活”,随着时光的流逝,这样的“剧场”与“舞台”悄无声息地从人们的视线中褪去了往日的色彩。
私伙局与专业团体的粤乐演奏审美差异分析
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是粤 乐艺术发展的里程碑 。作为一种 滑 音 等 ,演奏 者 只 能按 照 曲谱上 的规 定进 而 演奏 ,使乐 曲的艺 术
表演艺术 ,其在表现行式上与其他 乐种有所不 同。众所周知 ,音 乐创 特 色 受到 了一 定制 约 。 由于 最早 的广 东音 乐 本 身就 具有 很强 的 随 作、表演与欣 赏是人类音 乐艺术活动 中不可缺 少的三个环节 ,只有通 意性 ,所 以笔者 认 为 ,对 于 专业 团 体所 注重 的规 范 化 ,应该 说 它
1 广州大 学2 0 1 4 年度研 究生 “ 广 州研究 ”资 助项 目阶段性成果
( 2 0 1 4 Y J S 0 3 6) :
在 实地 调查 中 ,笔 者发 现在 曲 目选 择方 面 ,私 伙局 更 多 的是
演 奏传 统型 乐 曲 ,相较 而言 ,专业 团体 则在 沿 袭 了传 统作 曲技 法
2 0 0 6 年 ,广 东音 乐被 选 为广 东省 第一 批 国家 级非 物质 文 化遗 化 。
产 ,这 是粤 乐 艺术 发 展 的里程 碑 。 “ 粤乐 ”又 称 “ 广 东音 乐 ” ,
在 乐 器 配 置 方 面 广 东 音 乐 也敢 于 大 胆 尝 新 。粤 乐 爱 好 者 们
作 为 民 间器 乐的 “ 广 东音 乐 ” ,其产 生和 发 展与 当 时的 社会 生产 虽 多 以传 统 乐 器 为 主 ,但 也 在 传 统 配 器 的 基础 上 大胆 加 入 了萨 力 、社 会 关系 等 因素 是有 着密 不 可分 的联 系 的 。本 文试 图通 过对 克 斯 、 小 提 琴 、 大提 琴 等 西 洋 乐 器 ,从 此这 些西 洋 乐 器 也 开 始 “ 粤 乐 ”演 奏 的审 美差 异进 行分 析 ,考 察它 的社 会 属性 和文 化属
超越传统的探索——从当代粤乐名家李助炘作品《粤魂》看粤乐“交响化”
窥 见 当 代 粤 乐作 曲 宰 无论 从 作 品题 材 的 广 度 、 深度
与突 破 。 他们 超 越 传 统 的艺 术 创 造 ,使 粤 乐 焕 垃 奎新 竹 生 命 力 作 自 家 用优 秀的 恩 想 、杰 出的 才 华 与超 人 的 智 慧探 索 出 一 条粤 乐 “ 交响 化 ” 的创 作 之 路 。 关 键 词 : 当代 粤乐 传统 探索 交响 化
天 堂 》 《出海 》 等 。展 示 了 当代 作 曲 家讴 歌 新 时代 的 卓越
才 华 。纵 观 这些 作 品 由 于时 代 不 同 表 现 内容 也相 应 改 变 不可 避 免地 会 引 起 在形 式 上 的 突破 。 许 多作 品 在 曲式 结 构 上 都 打 破 了传 统 乐 曲的 习惯 大 量 吸 收 中外 作 曲技
教圜
论 坛
超越传统 的探 索
从 当代粤乐 名家 李助忻 作 品《 魂》 粤乐 “ 响化 ” 粤 看 交
文 \ 黄颖 仪
搞
l :本文通过对粤乐名 家李助忻 厦他的优寿作品 《 粤魂》进行 T硼步的分析与研 完 从中
创 作 思 维 与创 作 技 法 等方 都 进行 较 的 创新
的 成 功 之作 《 魂 》创 作 于 1 粤 8 9 8— 1 8 9 9年 改革 开 放 时 期 。 是 一部 高 胡 与管 弦 乐 队的 单 乐章 作 品 曲式 结 构 引
的著 名 作 曲家 李 助忻 及 他 的优 秀 粤 乐作 品 《粤魂 》 进 行
初 步 的研 究 与分 析 试 图探 究 当代 粤 乐作 曲家 如何 走 出 一
条 超 越 传 统 的 交 响 化 创 作 新路
李 助 忻 ( 名 李季 忻 l 生于 1 4年农 历 九月 初 九 日 又 94
社区教育传承与发扬粤剧文化的实践探索
一、粤剧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现状
粤剧是以粤方言为载体的传统戏剧,是岭南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能体现岭南文化的文 艺品种,其舞台表现形式、吟诵表达方式符合岭南 地区老百姓的审美情趣和欣赏习惯,具有广泛的 群众基础。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娱乐多元化的形 成,粤剧在当今文化格局中逐渐处于劣势,粤剧的 生存状况令人堪忧。 (一)粤剧生产滞后
第 15 卷第 2 期 2021年6月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angzhou City Polytechnic
Vol .15 NO.2 Jun . 2 0 2 1
社区教育传承与发扬粤剧文化的实践探索
罗攀科,林建辉
( 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广东 广州 511365)
社区教育课程是以社区成员终身发展的多样 化需求和社区发展需求为依据,包括知识的、经验 的、实践的、环 境 的、 生 活 的 资 源 和 内 容 在 内 的 教 育、学习活动和过程的总结[5] 。 从社区教育课程 的概念中可以看出,社区教育课程与学校课程有 很大的区别, 社 区 教 育 课 程 内 容 生 活 化、 动 态 化, 学习方式具有开放性、个性化的特点。 因此,粤剧 社区教育课程开展形式灵活多样,倾向于娱乐性、 趣味性,无限 定 时 间、 地 点, 无 强 制 性 的 考 核 标 准 要求,重在居民对粤剧的感受和体验过程,提升居 民的粤剧素养,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自改革开 放 后, 社 会 发 展 日 新 月 异、 瞬 息 万 变、千姿百态,电影、电视、网络传媒等迅速走进人 们的生活,人 们 精 神 生 活 表 现 为 快 节 奏、 多 信 息、 丰富多彩。 而粤剧是集唱、做、念、打于一体,且节 奏较慢的传统艺术。 当下年青人更容易被流行歌 曲等潮流的表演形式所吸引,只有很少一部分年 青人、儿童会对粤剧产生兴趣,整个社会的粤剧学 习氛围不浓厚。 粤剧这个曾经流光溢彩的文化符 号,已经同众多地方剧种一样日渐式微。 此外,剧 目老套、演绎 方 式 老 化、 曲 牌 缺 少 创 新、 演 员 功 力 不足、剧本创新不够、表现手法单一、观念老化、观 众老化、市场经营方式固化等弊端,使得粤剧的内
广东粤剧与生活的作文
广东粤剧与生活的作文Yue opera, also known as Cantonese opera,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performing art that has a long history and rich cultural significance.广东粤剧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意义的中国传统表演艺术。
Originating in the Guangdong region of China, Yue opera combines singing, acting, martial arts, and acrobatics to depict stories from Chinese history, folklore, and literature. 广东粤剧起源于中国的广东地区,它结合了歌唱、表演、武术和杂技,以描述中国历史、民间传说和文学故事。
It has a distinct vocal style, elaborate costumes, and unique musical accompaniment that make it a vibrant and captivating art form. 它具有独特的声乐风格,精致的戏服和独特的音乐伴奏,使之成为一种充满活力和迷人的艺术形式。
Yue opera is not only a form of entertainment, but also a reflectionof the life and culture of the people in the Guangdong region. 粤剧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也是对广东地区人民生活和文化的一种反映。
Through its stories and characters, it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values, traditions, and beliefs of the local communities. 通过其故事和人物,粤剧提供了对当地社区的价值观、传统和信仰的见解。
私伙局中粤剧唱腔流派传承现状调查——以荔湾区“笙歌乐府”为例
15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04私伙局中粤剧唱腔流派传承现状调查——以荔湾区“笙歌乐府”为例田静/潘妍娜摘 要:粤剧是流行于广东及广西并流传到香港、澳门、东南亚和美洲的粤籍华侨聚居地,采用广州方言表演的传统戏剧,在粤港澳桂地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而“私伙局”是粤剧粤曲业余爱好者自发组织的唱曲活动组织,也是粤剧粤曲民间传承的重要载体。
文章以荔湾区“笙歌乐府”为例,主要通过考察乐府成员关于粤剧唱腔的观念以窥探当今粤剧唱腔流派在私伙局中的传承现状。
关键词:私伙局;粤剧唱腔流派;传承与发展中图分类号:J617.5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田静(1995-),女,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潘妍娜(1980-),女,博士,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音乐系副主任,副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2020年青年基金项目《粤剧唱腔流派在粤港澳三地的发展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YJC760070)。
一、“笙歌乐府”概况笙歌乐府成立于2000年5月1日,最初乐社的活动地址位于荔湾区杉木栏路九号二楼,后来因场地租金的问题,乐社活动地址搬迁至一德路附近,活动维持了三年,最后于2017年年末迁至现在的地址。
如今的笙歌乐府位于荔湾区龙津西路逢源西三巷,毗邻荔枝湾,地处荔枝湾桥脚的小巷道里的一幢老式居民宅一层。
(巷口有一“88”门牌,行入四五间便是。
)该单元占地面积约五十平方,由外至里屋呈长方体状。
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桌子沙发等家私,以及墙上各种乐府成员四处走访留下的合影和奖项。
靠近门口一侧的墙壁伫立着几层木柜子,里面整齐地放置着文件夹装好的曲谱。
另一侧墙上贴着时下热映的粤剧电影《白蛇传·情》的电影海报。
里屋和外界被隔音板和木门分隔了开来,透过玻璃窗往内看到的便是笙歌乐府活动的小天地。
整个乐府的活动空间可以分成三部分。
外部是休息区,安置有沙发、大理石圆桌,桌上摆放着水果零食和一些零散的曲谱,开局前唱者围坐于此等待,乐手在各自位置上调试乐器,郑师傅则来回穿梭于三个隔间,为顺利开局做好准备工作。
浅论粤乐在学校的传承
浅论粤乐在学校的传承作者:戴欢来源:《音乐时空》2015年第04期摘要:粤乐作为全国的大乐种之一,虽然近几年因为“非遗”热的发展也得到了重视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面临着听众流失、人才短缺等问题。
笔者希望通过傍江东小学民乐队的传承情况为例,探讨粤乐如何从专业教育层面得到发展,如何更好地在学校中传承。
关键词:粤乐 ;学校传承 ;傍江东小学民乐队粤乐是由中原古乐、以江南地区为主的小曲小调以及弋昆牌子曲这三种外省音乐文化传入广东后,经过长时间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受本地的语言、风俗习惯的影响,并和本地的民间歌谣曲调相融合的产物。
①粤乐作为首批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族音乐,政府十分重视其传承和发展,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和艺术团体、举办各种宣传推广活动,成立粤乐基金等。
但是仍然遭遇了各种打击,陷入听众大量流失、各类人才短缺等的尴尬局面,发展收效甚微。
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批准的《公约》第2条定义之3指出“非遗”的“承传”主要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
②而目前粤乐的传承主要仍然依赖民间展开,通过私伙局、民间乐社等为重要载体和生力军来传播、推广粤乐,或是通过政府部门成立的研究机构和艺术团体来发展。
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传承渠道——学校传承。
这在吴迪老师的一篇《“非遗“视野中的广东音乐现状观察》的文章中也有提及:粤乐承传在专业音乐教育层面的缺位。
笔者有感于此,对粤乐的传承情况作了一些梳理,下面以粤乐在傍江东小学的传承情况为例来谈谈粤乐如何在学校传承。
傍江东小学创建于1934年,距今已有65年历史。
傍江东小学民乐队已经开展了十几年,学校自筹经费为学生购买了二胡、高胡、扬琴、琵琶、中阮、小阮、笛子、大提琴、大鼓等乐器,当地的企业家和一些热心人士也会积极地为其提供一些资金和物资上的帮助。
目前的配备设施还算比较齐全,基本保证人手一把乐器,免费为其开放。
文化德育课程引领学校发展新样态
德育广场师道·教研 2019年第6期 文化德育课程引领学校发展新样态文?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新世纪小学 何丽仙 卢君娥 校园文化是文化德育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不仅表现出一种强大的价值取向,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因此,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就在于构建共同的教育愿景,彰显学校“德雅”教育特色与个性,凝练“担当、责任、合作、创新”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我校的显性文化德育课程主要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包括以下七个维度:类化校园,独立又协调;净化校园,干净又整洁;绿化校园,生机有活力;书化校园,处处有书香;美化校园,表里双手抓;设计化校园,创造又消费;法制化校园,依法又守法。
文化建设课程遍布校园的每个角落,让学生体验校园生活的愉悦和充实,让教师感受职业的幸福感与成就感,让学校真正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文明的乐园。
关于隐性文化德育,主要通过学校统整课程来实现:一、学科课程内部优化与统整充分发挥“课堂转型”成果,通过“重组”“精选”“拓展”,优化学习内容与过程,优选德育与学科课程融合点,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如: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语文课程单元化、数学课程游戏化等。
二、跨学科课程的优化与统整形成综合融通的跨学科课程架构,即“主题整合”课程。
打破学科壁垒,寻求相关学科之间的衔接,以研究项目为基础,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凸显具有学科特质的学习方式中,进一步丰富复杂思维下的混合式学习方式,实现协同育人的目的。
如:将义务教育学科课程统整为阅读与语言、科学与技术、品德与健康、艺术与审美、生活与生命五类课程,并通过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融合的方式实施。
三、儿童校园生活的统整以“校园生活”为主线,形成“实践体验”的生活研究系列。
注重主题化、专题化的活动内容架构;注重活动化体验;注重层次性与关联性,纵向形成不同年段的活动序列,横向形成不同节点阶段活动的内容序列。
番禺民俗:广东音乐和粤曲私伙局
番禺民俗:广东音乐和粤曲私伙局
广东音乐和粤曲私伙局。
粤剧、广东音乐与岭南画派被称为“岭南三秀”。
广东音乐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是岭南文化的杰出代表。
番禺沙湾正是广东音乐的发祥地,2008年国家文化部授予沙湾镇“中国民间艺术(广东音乐)之乡”的称号。
著名的《赛龙夺锦》、《雨打芭蕉》、《饿马摇铃》等不朽篇章就诞生在这里,出自土生土长的“何氏三杰”之手。
这里至今仍完整保留了三稔厅、何少霞故居、惠岩祠等重要的广东音乐遗址。
而活跃在沙湾等地的“私伙局”活动更体现了广东音乐文化的传承2013年广东粤曲私伙局大赛就在番禺举行,来自全省50多支高水平的队伍同台斗艳。
据不完全统计,番禺现有“私伙局”50多家,拥有“发烧友”数千之众,“私伙局”已成了番禺一道岭南传统文化的亮丽风景线。
传说典故:粤乐(广东音乐)发展整个过程
⼴东⾳乐⼜称粤乐,是以⼴东民间曲调和部分粤剧⾳乐、牌⼦曲为基础,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具有浓郁岭南地⽅特⾊的民间⾳乐。
⼴东⾳乐与粤剧⼀样,也是在国内外很有影响的岭南⽂化奇6s。
19世纪中晚期,以⼴州为中⼼的珠江三⾓洲⼀带,民间逐渐孕育和形成了⼴东⾳乐。
⼴东⾳乐在演奏上使⽤装饰⾳和“加花”所产⽣的⾳⾊和风格,明显有别于其他地⽅的民间⾳乐。
它具有岭南⽂化“折中中西,融会古今”的特点,以及较强的开放性和兼容性。
⼴东⾳乐这⼀乐种⼀开始形成,⽴即便以其清新明快、优美动听的旋律以及其旺盛的⽣命⼒⽽迅速发展起来。
百多年来,⼴东涌现出许多的⼴东⾳乐作曲家、演奏家和作品。
19世纪中晚期是⼴东⾳乐的形成期,出现了何博众、严⽼烈等作曲家、演奏家。
作品有《⾬打芭蕉》、《饿马摇铃》、《连环扣》、《旱天雷》等。
这些作品在旋法、调式、调性、曲式结构以及律制等⽅⾯,均显⽰出独特的⾊彩和风格,标志着这⼀曲种的形成。
上世纪⼆三⼗年代是⼴东⾳乐飞速发展、⼴为传播的成熟时期和全盛时期,涌现出何柳堂、何与年、何少霞“何⽒三杰”及吕⽂成、尹⾃重、何⼤傻、何浪萍“四⼤天王”,还有丘鹤俦、易剑泉、陈德钜、陈⽂达等⼀批作曲家和演奏家。
创作出《赛龙夺锦》、《娱乐升平》、《平湖秋⽉》、《步步⾼》、《鸟投林》、《柳浪闻骂》、《凯旋》、《惊涛》等数百⾸作品。
这些作品⼤多灌成唱⽚,在电台、码头、车站以及⽕车、轮船上播出。
那时⼴州间有数⼗个业余乐让(或称私伙局),在上海、天津、⾹港、澳门乃⾄东南亚、美洲的华⼈聚居地也有⼴东⾳乐乐让。
据不完全统计,在数百⾸⼴东⾳乐中,⾄少有50⾸⾄今仍流传于海外,可见其影响之⼴阔和深远,故世称“凡有华⼈处,即有⼴东⾳乐知⾳”。
新中国成⽴后,⼴东⾳乐⼜迎来了艳阳的春天,涌现出⼀批如刘天⼀、陈卓莹、易剑泉、陈德钜、黄锦培、余其伟等优秀的作曲家和演奏家。
1953年成⽴了以刘天⼀、陈卓莹、易剑泉、黄铜培等⼴东⾳乐名家为主的⼴东⾳乐研究组。
番禺区民间文化与传统技艺
番禺区民间文化与传统技艺
古邑番禺,人杰地灵,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番禺的民间艺术更是多姿多彩,
这里有著名的广东音乐、风格独特的鳌鱼舞、飘色、乞巧等,其中沙湾(飘色、广东音乐)、大龙沙涌(鳌鱼舞)被国家文化部社图司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沙湾沙坑村、化龙、
钟村、石楼、南村先后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龙狮之乡”、“中国飘色文化之乡”、“中国龙狮文化之乡”、“中国龙舟文化之乡”、“中国岭南文化艺术之乡”。
番禺民间艺术丰富
多样、精品纷呈,近年通过挖掘传承和创新,更在全国性的民间艺术大赛中获得五个中国民
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
传承优秀文化遗产 开拓粤乐文化空间——回顾天津音乐学院开设《广东音乐》选修课25周年
传承优秀文化遗产开拓粤乐文化空间——回顾天津音乐学院开设《广东音乐》选修课25周年
居文郁
【期刊名称】《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
【年(卷),期】2012(000)003
【摘要】1987年天津音乐学院在参加广州全国广东音乐邀请赛获奖后,在深化教改拓宽专业知识面的背景下,开设了《广东音乐》选修课,为传承优秀文化遗产打开了一个窗口.
【总页数】4页(P78-80,85)
【作者】居文郁
【作者单位】天津音乐学院民乐系天津,3001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7
【相关文献】
1.挽留城市记忆空间传承优秀文化遗产——浅谈雅安观音阁历史文化街区规划 [J], 梁敏
2.粤乐唱响上海滩(上)——从文化变迁视角论广东音乐驻沪成因(1867-1949) [J], 李岩
3.粤乐唱响上海滩(下)——从文化变迁视角论广东音乐驻沪成因(1867-1949) [J], 李岩
4.粤乐传承新气象:台山广东音乐专场音乐会侧记 [J], 刘瑾; 陈艺冰
5.粤乐传承新气象:台山广东音乐专场音乐会侧记 [J], 刘瑾; 陈艺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萝学堂(第一季)“追寻岭南文化的乡愁”--番禺历史文化系列讲座回顾
为期⼀个多⽉的青萝学堂“追寻岭南⽂化的乡愁”——番禺历史⽂化系列讲座上周在沙湾⽂化中⼼落下帷幕。
此次系列讲座由番禺区⽂化馆指导,番禺区⽂化馆沙湾分馆主办,沙湾镇⽂体中⼼、共青团沙湾镇委员会、沙湾镇⼯会、沙湾镇妇联、沙湾教育指导中⼼、沙湾镇⽂联、沙湾古镇旅游公司、沙湾⽂化中⼼、沙湾镇社⼯站承办。
本次系列讲座邀请到番禺区⽂化馆副研究馆员、⼴东省民间⽂艺家协会会员、⼴州市民间⽂艺家协会理事、⼴州⼤学⼴府⽂化研究中⼼特聘研究员、番禺区政协⽂史资料编委副主任委员朱光⽂为本次系列讲座进⾏讲授。
系列讲座共有5场,从9⽉22⽇开始,来⾃沙湾镇从事教育、旅游、⽂化等⾏业⼈⼠及群众共计210⼈次参加了讲座。
系列讲座的主题内容设计丰富饱满、时间脉络清晰,第⼀⾄第三场以家国关怀——番禺地区的社会演变与历史名⼈(上中下)为主题,朱光⽂⽼师围绕“番禺”的时空演变、明代以前番禺⼤⾕围地域社会的形成、明代番禺⼤⾕围地区社会演变与⼠⼤夫⽂化、明末清初的番禺⼤⾕围地⽅社会与遗民群体等内容讲
述番禺地区的社会演变与历史名⼈,其中涉及到许多沙湾地区的历史⽂化。
是“诞”与“会”,番禺传统诞会中的民间艺术以及改⾰开放以来番禺地区诞会⽂化的复兴与再造。
是“诞”与“会”,番禺传统诞会中的民间艺术以及改⾰开放以来番禺地区诞会⽂化的复兴与再造。
第五场讲座中围绕番禺⽔运⽹络与龙⾈⽂化,深⼊浅出地向现场观众讲解番禺龙⾈⽂化溯源、⽔运⽹络与龙⾈民俗的层累、传统龙⾈的仪式、改⾰开放以来番禺龙⾈⽂化的新格局等内容。
在每场讲座中,还设有讨论互动环节,现场参加者在认真听完历史课堂知识后,⼀起和朱⽼师探讨如何将了解到的番禺历史⽂化知识运⽤到学习和⼯作⽣活当中,并对讲座中不清晰的历史脉络进⾏提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文化生活中的粤乐演奏与传承—以番禺区私伙局为例摘要近年来,广东省加强文化方面的建设,番禺区亦响应号召,将突出地方文化特色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点。
而粤乐正是番禺区中最有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名片,通过社区的平台来进行粤乐的传承是社区文化建设的新探索。
笔者对番禺区私伙局进行实地调查,试图从演奏、传承两方面介绍粤乐在社区文化生活中的现状。
关键词社区文化;粤乐演奏;传承;私伙局ABSTRACT In recent years,cultural province is the goal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Panyu District also responded to the call,will highlight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as a community cultural development focus.The Cantonese music is the most distinctive,most representative business culture in community.Through a community platform for Cantonese music heritage is a new exploration of community culture.The author conducted a field investigations in panyu private group,trying to introduce Cantonese music's status quo from both playing and inheritage in the cultural life of the community.KEY WORDS community cultural;Cantonese music’s playing;Inheritance;private group目录前言 (3)(一)选题目的 (3)(二)研究意义 (3)(三)研究方法 (4)(四)文献综述 (4)一、番禺区社区文化建设概述 (5)二、番禺区粤乐演奏现状 (6)(一)私伙局的演奏形式及内容 (6)(二)私伙局演奏特点 (8)(三)存在的问题 (9)三、粤乐在社区文化生活中的传承 (11)(一)私伙局积极参与社区活动 (12)(二)私伙局与学校强强联手 (12)(三)私伙局内部传承 (13)结语 (14)附录1: (16)附录2: (18)参考文献 (19)致谢 (20)社区文化生活中的粤乐演奏与传承——以番禺区私伙局为例前言(一)选题目的社区文化建设日益受重视:社区是在特定的区域内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及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文化活动聚集地。
①社区文化是指居民在特定的区域内长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观念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
②近年来,文化强省是广东省文化建设的目标。
番禺区亦响应号召,将突出地方特色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点。
而粤乐正是社区中最有特色、最具代表性的精神名片。
通过社区的平台来进行粤乐的传承是社区文化建设的新探索。
以私伙局为组织形式的社区文化活动影响力大:番禺区私伙局数量多、质量也不赖。
在自娱自乐的同时,也积极参加全省高水平赛事。
在番禺专门举办的首届私伙局大赛上,各个私伙局互相切磋技艺,最终番禺珠江艺术团文苑乐社、沙湾镇翠园乐社、市桥街桥城乐社、钟村街钟南曲艺社、番禺曲协美心乐苑等5支队伍代表番禺参加第二届广东省粤曲私伙局大赛总决赛。
沙湾的翠园乐社还获得了“开心广场百姓舞台”第二届广东省粤曲私伙局大赛金奖。
(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社区作为大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机构,与人民大众的生活紧密联系。
粤乐的演奏在社区文化生活中虽然普遍存在但也面临着时代的挑战。
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如何将中国传统音乐与文化更好的保留并继承下去,社区文化活动是一个值得借鉴的视角。
2.现实意义:而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私伙局”作为传承粤乐的一个载体,也面临着现代潮流的冲击,笔者希望通过实地调研,详细记录番禺区社区文化生①赵冷松《浅谈社区文化的功能及发展》,《艺术教育》2010年第12期.第155页②奚从清《社区研究:社区建设与社区发展》北京:华夏出版社.第193页活中的粤乐演奏情况和传承活动,总结出特色的传承活动,为社区管理部门提供理论依据。
(三)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阅读相关的书籍、文献资料,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的文章、新闻和音频图片资料,最后收集整理所有的文献资料。
2.田野调查法对广州市番禺区的“私伙局”进行实地调查,了解“私伙局”的演奏及传承情况,收集一些文献资料和录音、视频、图片;同时调查当地文化部门对私伙局的扶持情况。
3.问卷调查法本文采取的是抽样调查,调查当地社区居民及私伙局成员对私伙局的认识与了解,以及私伙局成员的年龄构成等,具体结果如文中的图示。
4.访谈法对个别私伙局做重点采访,了解私伙局的组织形式、演出活动、比赛等信息及私伙局对粤乐传承的态度。
(四)文献综述笔者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上以“社区文化生活”作全文搜索,得到16142条结果,在此基础上笔者总结出了目前专家、学者在社区文化生活的研究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在社区音乐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方面:龚娜在《音乐在构建社区文化中的多维度研究》①一文中提到我国社区文化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够全面统一、政策法规不健全、公共服务不完善、文化活动参与者偏老龄化、活动内容少等问题。
在社区音乐文化的社会效用方面:龚娜的《音乐在构建社区文化中的多维度研究》、裴培的《当代城市社区音乐文化研究》②中都提到了社区音乐文化的教化作用;休闲娱乐作用;经济作用。
其中,裴培还提到了社区音乐文化的大众审美意识培养、医疗保健、精神凝聚的作用。
认为社区音乐活动有利于居民的身心健①龚娜《音乐在构建社区文化中的多维度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②裴培《当代城市社区音乐文化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康,通过集体活动还可以增强社区凝聚力,抵御不良社会风潮。
裴培在《当代城市音乐文化研究》中以许昌市为例,阐述了该市社区音乐文化存在着:①音乐活动中戏曲音乐高于其他类型音乐;②参加音乐文化活动居民年龄结构偏老龄化;③当地活动缺乏全天候的公共场所;④政府职能部门重视度不够,缺乏统一联动机制与财政支持等问题。
笔者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上以“私伙局”为全文搜索,共得到599篇结果。
梳理前人研究结果后发现,有关私伙局的研究尚不成体系。
多散见于一些介绍粤乐的相关章节中,如陶诚的《“广东音乐”文化研究》①。
另研究佛山地区私伙局的文章较多,关于番禺区私伙局的研究缺少全面具体的介绍。
一、番禺区社区文化建设概述番禺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南部,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县之一。
全区辖6个镇、10个街道,有177个行政村、84个社区居委会。
追溯番禺历史,这里是岭南文化、广东音乐的发源地之一,孕育了大批优秀的文化艺术,如飘色、鳌鱼舞、醒狮、广东音乐等,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龙狮之乡”、“中国飘色文化之乡”、“中国龙舟文化之乡”等美誉。
也同时涌现出一大批出类拔萃的学者,有“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开创岭南画派的画坛三杰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广东音乐代表“何氏三杰”。
“文化古邑、水乡新城”是番禺区文化建设的宗旨,为此番禺区以打造“特色社区文化”为口号,设立多个文化站(室),使这些文化站成为社区居民的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同时多个社区文化站、文化室获评广州市街坊最喜欢的文化站、文化室。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大力开展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如:全国首届民间飘色艺术展演、首届星海国际合唱节以及一年一度的番禺旅游文化美食节、民间艺术巡游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充分展现了番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番禺人民的精神风貌,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到此观光。
在众多的艺术形式中,粤乐是番禺区社区文化建设的一大特色。
粤乐作为一种器乐品种,流行与广州与珠江三角一带,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而孕育粤乐这①陶诚.《“广东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一岭南瑰宝的正是“私伙局”。
现今番禺沙湾的大厅、翠林厅是当时何氏家族进行娱乐活动的场所,粤乐“何氏三杰”的何柳堂、何与年、何少霞,曾在大厅与省内名家共同切磋技艺,粤乐名曲《赛龙夺锦》的演奏和修改也都在此完成。
早期沙湾“何氏三杰”开局的传统演变成了现今的社区私伙局,社区居民在闲暇时聚在一起奏粤乐、唱粤曲、粤剧,粤韵飘香为大家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笔者查阅了番禺区政府网,了解到番禺区6个镇,10个街道都有私伙局在演奏粤乐,唱粤曲。
番禺区作为粤乐发源地之一,私伙局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据统计,目前番禺各个乡镇、社区民间私伙局(曲艺社)约有120个①。
为推动粤乐发展,番禺区委、区政府举办了如“送戏下乡”、第二届广东省粤曲私伙局大赛等活动。
另外,沙湾镇还将在沙湾古镇青萝会馆设立广东音乐私伙局博物馆。
二、番禺区粤乐演奏现状在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动力推动下,番禺区也展现着自己特有的民族魅力。
私伙局的表演以自娱自乐为目的,开局的“玩家”都是附近的社区居民,大家在茶余饭后自发的组织起来演奏粤乐或者唱粤曲、粤剧。
这类娱乐活动充实着人们的生活,整个社区洋溢着安乐祥和的气氛。
为了深入调查私伙局的粤乐演奏现状和传承情况,笔者与其他同学组成了课题小组,对番禺区私伙局采用走访、发放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出番禺区私伙局的演奏现状:(一)私伙局的演奏形式及内容1.演奏组合粤乐演奏的乐器排列多以扬琴为主,置于乐队最前排,其次是高胡、二胡、琵琶等拉弦、拨弦乐器分列左右。
第三排主要放置低音乐器,如大提琴、低音电阮,最后一排则是音量较大的吹管乐器,来中和整个乐队的音效。
根据演奏曲目需要还可添置打击乐器。
以沙湾镇的翠园乐社为例,乐队一般的演奏形式以如下方式编排:①刘怀宇《番禺粤剧艺术卧虎藏龙》,《南方日报》2013年11月11日(第GC02版:广州观察·城事)图1:翠园乐社演出演奏形式编排2.乐器使用高胡(粤胡)、扬琴、梅花琴、椰胡、洞箫,是粤乐演奏中被称为经典的“软弓组合”。
在后来的粤乐演奏中也曾出现西洋乐器组合,多以小提琴、萨克斯、电吉他、木琴为主,用来演奏《醒狮》、《惊涛》等旋律欢快的乐曲。
一般私伙局的乐器使用由乐队人员的人数和特长决定。
擅长演奏高胡、二胡、琵琶的人占多数,因此这些乐器也是乐队中的常见组合。
他们使用的乐器大多是自己带来的,平常到了排练时间就带上自己的乐器去排练,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