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下三单元导学案1

合集下载

导学案课题1分子和原子

导学案课题1分子和原子

导学案: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学习目标】1、感受“分子、原子”客观存在的事实,知道物质由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2、知道分子的基本性质,能通过实验探究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能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重点:从宏观现象、认识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阅读课本48-49页,静心思考,用红笔标注出重点及疑点。

2、结合课本独立认真完成自学导航,“合作探究”部分可以提前在组内进行深入讨论或交流,并找出疑问,能在课堂上进行有价值的质疑。

【自学导航】一、物质由微观粒子(、等)构成的。

二、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

2、分子总是在。

3、分子之间有。

【试一试】用分子观点解释“墙内开花墙外香”,正确的是()A.分子质量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体积小D.分子在不断运动【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探究一:材料一:步入花园,花香四溢;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无数的事例可以证明:宏观物质从可见变为看不见时,我们往往还能感觉到它们的存在。

材料二:中科院的科学家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看”到分子和原子。

这些材料充分说明了什么问题?探究二:材料一:一滴水大约有15万亿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这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年才能数完。

材料二:湿衣服在阳光下和通风处比在阴凉、背风处更容易干燥;炒菜时闻到香味。

上述材料说明分子的基本性质有:。

探究三: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和分析。

1、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漫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春天的秘密教学目标1. 了解春天的季节特征,探索春天里自然界的变化。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内容1. 春天的特征2. 春天的植物生长变化3. 春天的季节性疾病预防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春天的特征,植物生长变化的原因。

- 难点:季节性疾病预防的科学方法。

教学方法-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自然现象。

- 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植物生长的变化。

-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的结果。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实验材料:植物、土壤、水等。

3. 观察工具:放大镜、望远镜等。

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春天的特征,引导学生关注春天的变化。

2. 观察:组织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记录其生长变化。

3. 实验:分组进行植物生长实验,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4. 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的结果,总结春天的秘密。

5. 总结:讲解季节性疾病预防的方法,强调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认识地球上的不同地貌。

2. 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和科学思维。

3. 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地球的基本特征2. 地球上的地貌类型3. 地球环境保护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地球的基本特征,地貌类型的识别。

- 难点:地球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意义。

教学方法-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地球地貌图片。

- 实验法:通过地球仪展示地球地貌。

-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的结果。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地球仪3. 地貌图片资料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地貌。

2. 观察:组织学生观察地貌图片,认识不同的地貌类型。

3. 实验:使用地球仪展示地球地貌,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球地貌。

4. 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的结果,总结地球地貌的特点。

5. 总结:讲解地球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意义,强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导学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导学案
3.学生交流介绍。
4.小结:体育运动可以增强我们的骨骼和肌肉,使人们的身体更加健康。经常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柔软性、增强心肌和肺活量,使人更有耐力,可以使肌肉发达、体力充沛。
5.谈话:各种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完全一样。(自由阅读教材11页资料)
6.思考、比较、讨论:
(1)要想提高自己的耐力,你可以选择哪些运动项目进行训练?
3、如果没有了这些关节会怎么样呢?请同学来做一个小游戏(书本P5页)
4、学生活动
5、汇报:通过作这样的游戏你有什么体会?
6、你能告诉大家关节有什么样的重要作用吗?
7、运动一下你的各个关节,找一找这些关节它们的运动方式都一样吗?有哪些不一样?(学生示范讲解)
8、阅读课本第6页的资料。
9、此之外关节还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呢?我们来做一个小试验。当你从高出跳下的时候,在落地的一瞬间哪些关节在活动?落地后身体是什么样的姿态?为什么会这样?说明了什么?(腿部弯曲/关节在起缓冲的作用)
课前准备
木棍、木片、软管、气球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互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
1、我们的身体是依靠骨骼支撑起来的,骨骼维持我们站立和运动?但是光靠骨骼,一个空骷髅架能不能运动起来呢?
2、还缺少什么?
3、你认为为什么有了肌肉就能够让骨骼活动起来?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学习肌肉。
二、认识肌肉功能
1、找一找,在你们身上哪里的肌肉最多哪里的肌肉最少?
3.拓展:营养与健康。
当堂检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养蚕
课题
1、我们来养蚕
课型
课时
时间
学习目标
探究过程和方法:
·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课程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涵盖了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的各个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第一单元:太阳的作用2. 第二单元:南北方的变化3. 第三单元:春眠不觉晓4. 第四单元:一年四季在变化5. 第五单元:食物的来源6. 第六单元:食物的变化和利用教学方法为了保证教学的高效性和趣味性,本教案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实际物体或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科学方法。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 游戏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增加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记忆。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将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太阳对地球的作用,并能够解释南北方的变化。

2. 了解春季的特点,认识昆虫的生长变化。

3. 掌握四季的变化规律,了解不同季节的特点。

4. 理解食物的来源和种类,培养对食物的正确选择和利用意识。

5. 掌握食物的变化过程,了解食物的存储和加工方法。

教学步骤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教案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教学: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授: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或游戏活动,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4.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知识框架。

5. 练检测:布置相关题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6. 总结反思:通过讨论或个人思考,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反思。

资源准备为了支持教学活动的开展,本教案需要准备以下资源:1. 课本:《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2. 实验器材:根据实验需要准备相应的器材和材料。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导学案及预习作业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导学案及预习作业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导学案及预习作业第一章:生物和环境导学案- 目标:- 了解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预内容:- 阅读教材第一章的内容,了解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观察周围的环境,思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预课后题。

- 讲授内容:- 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活动安排:1. 课堂讨论:请同学们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生物和环境的关系;2. 小组合作:分小组进行生物分类的游戏,通过游戏加深对生物分类的理解;3. 观察实验: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观察实验,了解生物的特征;4. 课堂练:进行互动问答,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章:物体的性质和变化导学案- 目标:- 认识物体的性质和变化;- 掌握物体的分辨方法。

- 预内容:- 阅读教材第二章的内容,了解物体的性质和变化;- 观察周围的物体,思考它们的性质和变化;- 预课后题。

- 讲授内容:- 物体的性质和变化;- 物体的分辨方法。

- 活动安排:1. 课堂讨论:请同学们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物体的性质和变化;2. 观察实验: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观察实验,了解物体的性质和变化;3. 分组活动:分小组进行物体分辨游戏,通过游戏巩固所学知识;4. 课堂练:进行互动问答,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章:天文地理知识导学案- 目标:- 了解天体和地球的运动;- 掌握地理知识。

- 预内容:- 阅读教材第六章的内容,了解天体和地球的运动;- 观察太阳、月亮和星星的变化;- 预课后题。

- 讲授内容:- 天体和地球的运动;- 地理知识。

- 活动安排:1. 课堂讨论:请同学们分享自己对太阳、月亮和星星的观察和认识;2. 观察实验: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天文观察实验,了解天体和地球的运动;3. 地理知识讲解:讲解地理知识,包括地球的自转、公转等;4. 课堂练:进行互动问答,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的导学案及预习作业安排。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预习和活动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四年级下册科学新课程导学案答案湘教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新课程导学案答案湘教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新课程导学案答案湘教版1、圆柱形和球形的器具装水后也有放大功能。

( ) [单选题]对(正确答案)错2、30、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不多,但人均占有量丰富。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3、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植物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4、下列三幅图中的电磁铁是用相同规格的铁芯、导线、电池制作而成的,其中电磁铁磁性最强的是()。

[单选题] *A.B.(正确答案)C.5、在地球上生存了一亿多年的白鲟灭绝,与鱼类等动物的减少有重要关系。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6、以下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是( )。

[单选题] *A.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正确答案)B.白醋浸泡贝壳C.白糖加热变成焦糖7、在制作晶体的实验中,使用较浓的食盐溶液更容易产生食盐晶体。

( ) [单选题]对(正确答案)错8、一块条形磁铁不小心摔倒了地上断成两截。

其中的一截磁铁上有( ) 个磁极[单选题]A.1个B.2个(正确答案)C.3个9、有人类登上的星球有( )。

[单选题] *A.月球(正确答案)B.火星C.月球和火星1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高山上的桃花迟开的主要原因是缺水。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1、像水那样,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叫固体。

( ) [单选题]对错(正确答案)12、下面方法中,可以帮助我们获取真实信息的有()。

①观察②实验③调查④推想⑤案例分析[单选题] *A. ①②④B. ①②③⑤(正确答案)C. ②③④⑤13、恒星也是运动的,位置也是不断变化的。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4、(郑东新区)奇奇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下大树的影子越来越长,说明奇奇观察影长的时间是()。

[单选题] *A.从早上到中午B.从早上到傍晚C.从下午到傍晚(正确答案)1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根据这一成语,可以写出的食物链是:蝉→螳螂→黄雀。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6、蜡烛燃烧发生的变化属于(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导学案预习作业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导学案预习作业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导学案预
习作业
一、预目标
本次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的重要知识点,为接下来的研究做好准备。

二、预内容概述
本次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单元一:食物和营养
- 了解不同食物的分类;
- 掌握食物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 研究合理饮食的重要性。

2. 单元二:物体的性质
- 探究物体的颜色、形状和硬度的特点;
- 了解物体的流动性和不同状态的变化;
- 研究物体的可塑性和延展性。

3. 单元三:声音和材料
- 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点;
- 了解音量和音调的区别;
- 了解材料对声音的影响。

4. 单元四:天气和季节
- 了解四季的变化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 探究天气预报的方法和重要性;
- 研究如何合理应对不同的天气。

三、预任务
1. 阅读学科书籍相关章节,了解每个单元的重要知识点;
2. 完成相关练题,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制作知识卡片或提纲,总结并归纳每个单元的重要知识点;
4. 查找相关科学实验视频或资料,拓宽知识面。

四、预时间安排
建议合理安排时间,每天预留一定时间进行预,确保掌握每个单元的知识点。

五、预效果检查
可以选取一些相关题目进行自测,或与同学进行互测,检查预效果。

六、备注
在预过程中,如遇到困难或疑惑,可以向老师请教或向同学交流。

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研究效果,因此要积极主动,勤于思考和实践。

预祝大家预习顺利,取得好成绩!。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导学案高效课堂模式最新版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导学案高效课堂模式最新版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目录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 (2)第二单元生生不息——繁殖的奥秘 (9)第三单元位置与运动 (20)第四单元力与运动 (36)第五单元物质的变化 (43)第六单元整理信息,让我们发现更多 (54)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第1课时播撒希望的种子教学内容:第1—3页。

教学目标:1.搜集并认识种子一些常见的种子。

2.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了解阳光、空气、水、温度、肥料等对植物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教学准备:蚕豆、黄豆等植物的种子、图片、卡片、培养皿等。

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一、总结上期情装况,提出本期要求。

二、总体把握本期要学习的知识和任务。

三、搜集对认识种子1.教师出示各种种子,让学生来认识。

2.剥开浸泡过的种子,观察它的结构。

3.小结:种子里面都有胚,胚能生长发育成一株植物。

四、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1.按照教材P3图准备好,并放上豆种。

2.将培养皿放在不同的地方,每天观察种子萌发情况,并作好记录。

3.一周后小结: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五、全课小结板书设计:认识种子和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适宜的温度胚充足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教后随笔:第2课时播种教学内容:第4-5页。

教学目标:1、通过播种再一次认识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2、初步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

3、意识到细致的、乐于与他人合作的态度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初步了解植物种子的萌发过程。

教学准备:花盆、泥土、种子、图片、资料卡片、音像资料等。

教学方法:观察法、动手实践法。

教学过程:一、小结种子萌发的条件提问:上节课,我们准备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哪些种子萌发了呢?为什么?学生汇报讨论小结。

二、播种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种子萌发的条件,你们想不想亲手实践一下?现在我们就来种种辣椒,看看播种的时候怎样为种子的萌发创造条件?垫瓦片——保证种子的水份不会过多浇水——保证种子有充足的水分撒一层薄薄的土——保证有充足的空气三、观察种子破土而出1.找一个透明的玻璃杯或一次性塑料杯,把种子靠杯壁种在玻璃杯里,观察并种子是怎样长成小苗的?并作好记录。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I. 教材分析本教案针对《(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编写,该教材是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的科学课程教材。

此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II.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和记忆本册科学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想。

- 掌握研究内容中的重要科学概念和基本常识。

- 掌握一定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个人和团队合作,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认真负责、团队合作的态度。

III.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

-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和实施。

2.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IV. 教学方法1. 情境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使研究变得生动有趣,提高研究积极性。

2. 导引式讨论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自主研究和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 小组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彼此之间的研究和互助。

V. 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一单元:磁力与物质- 课时安排:- 课时1:磁场与磁力- 课时2:磁铁吸铁物体- 课时3:磁力的方向- 课时4:材料间的吸引与排斥- 课时5:实验探究:磁物质与非磁物质的区别2. 第二单元:节约用水- 课时安排:- 课时1:用水的必要性与节约- 课时2:水资源的分布- 课时3:实验探究:“消失”的清水- 课时4:家庭用水的节约方法- 课时5:饮水的小知识3. 第三单元:动物和植物的共生- 课时安排:- 课时1:动物与植物的生活环境- 课时2:动物和植物的互利共生关系- 课时3:实验探究:植物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课时4:动物和植物的保护- 课时5:观察植物对周围环境的响应4. 第四单元:光的传播- 课时安排:- 课时1:光的传播方式- 课时2:光的直线传播- 课时3:实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 课时4:光的反射- 课时5:光的折射与颜色VI. 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价学生在知识掌握、实验设计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教案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教案
(6)小结:蚂蚁、蜻蜓和蝴蝶,身体都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足,它们是同一类动物——昆虫。
2判断它们是不昆虫
(1)出示教材26页的图片。
(2)思考并回答:这些是昆虫吗?说一说你判断的理由。
(3)拓展:昆虫在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几乎遍布整个地球。在所有生物种类中占比超过50%目前,已知的昆虫有100余万种,但仍有许多种类尚待发现。
第3步,在胸部的两侧分别粘上三对足。
教师引导:我们在制作昆虫模型的时候,哪个部位使用哪种材料才比较合适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用最细的枯树枝做触角,用稍粗一点的枯树枝做足,用最粗的枯树枝按照身体比例截取做头、胸、腹,用开心果果壳做翅。也可以用橡皮泥、火柴梗、牙签等材料制作。
学生制作昆虫模型,全班交流,各小组展示本小组制作的昆虫模型。
同学们猜:蜻蜓。
学生分小组活动,做一做“你来描述我来猜”的游戏。
举例:
螳螂——它常常扮成绿色植物,这有利于隐蔽自己。它的前足很发达,上面长满锋利的尖刺,捕捉猎物很方便。
蚂蚁——从外观上看是一种很小,很不起眼的小动物,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六只脚,全身呈黑色或棕色,头上长着两根细长的触角,爬起来敏捷自如。
3.在饲养活动中,能亲近、关注小动物,增强责任感。
教学重点
能够悉心饲养昆虫,记观察日记。
教学难点
能够整理日记,从中获取昆虫生长的信息。
教具准备
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学生分组材料:养蚕相关工具、蚕卵、桑叶、方格纸、放大镜、日记本。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修改方案及教学随感
一、美导
出示各种各样的昆虫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昆虫的名称。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神奇而有趣的昆虫世界,板书课题。

《第三单元》导学案

《第三单元》导学案

学习目标: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2、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伟大精神;3、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4、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

学习重难点: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学法指导: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并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获取有关知识。

)目标评价课型把握确切,内容设计合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课堂结构清晰严谨、有节奏,教师“主导”作用明显。

媒体使用适时适事,效果显著。

学习过程:第一教时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导学案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导学案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通过预习完成下列空白或问题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哪些?构成水和氧气的最小微粒分别是什么?2、分子是保持物质( )性质的( )粒子 。

3、原子是( )中的最小微粒。

4、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_________,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3)分子间有___________,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在固、液、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 ,温度升高,间隔 。

【课堂探究】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1.分子的存在:(1)品红在水中扩散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生产、生活实例来证明分子的客观存在?2.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科学事实: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 ,一滴水(以20滴水为1 mL 计)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和 都很小。

(2 )课本 49页活动与探究:实验1现象: 。

实验2现象: 。

实验3现象: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 .所以,分子总是在 。

⑶物体受热后一般会体积膨胀,遇冷后体积又会缩小。

所以,分子间是有 的(思考)观察上图,你得到了什么结论?(3)分子间有间隔,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在固、液、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 ,温度升高,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

(知识巩固)试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⑴俗话说得好:酒香不怕巷子深。

这是为什么?⑵25L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L的钢瓶中。

⑶将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

⑷湿衣服晒一段时间就会变干。

1.原子是()A.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C.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D.物理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19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子概念。

(新教材)武汉版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新教材)武汉版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新教材)武汉版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四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 培养学生探索和实践科学的能力。

-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和方法第一单元:生物的组成和生存环境- 知识点:生物的组成,生物的生存环境。

- 研究方法:观察、实验、讨论。

第二单元: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知识点: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

- 研究方法:实验、模拟、解释。

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和力- 知识点: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

- 研究方法:实验、观察、运动模拟。

第四单元:地球与太阳系- 知识点:地球的特点,太阳系的组成。

- 研究方法:观察、实验、讨论。

第五单元:天气和水循环-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循环。

- 研究方法:观察、实验、解释。

教学计划- 第一周:第一单元的教学,包括相关知识点的介绍和实验。

- 第二周:第二单元的教学,包括相关知识点的介绍和模拟实验。

- 第三周:第三单元的教学,包括相关知识点的介绍和运动模拟活动。

- 第四周:第四单元的教学,包括相关知识点的介绍和观察实验。

- 第五周:第五单元的教学,包括相关知识点的介绍和解释实验。

教学评估- 通过每个单元结束时的小测验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 每周进行一次综合评估,以检查学生对前几周所学内容的整体理解。

- 定期组织实验和观察活动,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资源- 本教案指导书。

- 教科书《武汉版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科学》。

- 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 观察工具和模拟工具。

四年级下科学导学案-食物中的营养教科版.doc

四年级下科学导学案-食物中的营养教科版.doc

食物中的营养物食物中的营养导学教学目标:[A]了解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及其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B]尝试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C]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重点难点:重•点:营养物质的类别、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

难点:通过对食物中营养成分的认识,体验各种营养与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教学方法:以导学案为载体,实行小组教学形式,实施零距离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一、知识导学'糖类——生理活动提供能量尸供能物质\脂肪——储存能量〔蛋白质——生长发育,组织更新,提供原料[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参与人体各种生理活I非供能物质J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维生素: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膳食纤维:辅助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二、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本P19〜22,完成下列练习)1.食物中含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其中可以直接提供能量;为备用能源物质;人的生长发育和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类型作用来源(哪些食物中比较多)蛋白质糖类脂肪3.水是人体细胞的之一,约占体重的。

人体的活动,离开水都无法进行。

人体内的以及,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

4.几种无机盐缺乏时的症状和食物来源(阅读课本P23,查找P38〜39表格)无机盐的种类缺乏时的症状食物来源含钙的无机盐儿童缺钙易患()中老年特别时妇女缺钙,易患。

含磷的无机盐、、肌无力、骨痛等含铁的无机盐(乏力、头晕等)含碘的无机盐,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含锌的无机盐、发生障碍D.l I 角炎和夜盲症[来源:5.维生素是一类比较简单的,种类很多。

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 ,不为人体提供 ,人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量 。

【范文】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导学案(有思维导图)

【范文】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导学案(有思维导图)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导学案(有思维导图)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瑞安市新纪元实验学校小学科学导学案科目小学科学年级四年级设计者课题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课型新授课案序第三单元学案导案教材简析教材由观察变质的食物、分析食物变质原因、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三部分组成。

本课通过观察对比新鲜食物与变质食物来引出变质的原因——微生物在食物上的生长繁殖,由此引导学生去了解减慢食物变质速度的方法及其原理,关注生活中食物保质方法的运用。

学情分析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研究了解了“面包的变质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霉菌繁殖需要水、适宜温度、空气等适宜的环境和条件”这些科学概念,知道一些保存食物的方法。

但是“为什么这些保存方法能够减慢食物变质速度”学生并不理解。

这些都是学生和本节课教学的原有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微生物大量繁殖引起了食物变质。

2.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需要空气、水分和适宜温度等条件。

3.破坏或控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的条件就可以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4.晒干、冷冻、密封制成罐头等方法储存食物是为了破坏微生物生长的条件。

科学词汇:微生物、繁殖过程与方法:、对比观察新鲜食物和腐败食物,发现食物变质的特点和条件。

2、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够解释各种减慢食物变质方法的原因。

科学方法:对比观察、推测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留心生活中的科学。

2.养成运用所学知识到生活中的习惯。

核心价值观: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重点:理解食物变质的原因,寻找储存食物的方法。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各种储存食物的方法及依据。

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说明与提醒一条鲜鱼,一包鱼干,一包真空包装食品,瓶装罐头、等。

每组一条新鲜的小鱼干,一条变质的小鱼,两把镊子,两双卫生手套,4个口罩,两个有盖的观察瓶,一张记录单变质的小鱼不要太大,事先放在有盖的瓶子里,放在教室外面,以免气味污染教室空气。

自学自主学习一、课前预习。

.我所知的生活中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常见的方法是什么?二、前认知回顾,构建思维导图第一、第二分支。

四年级科学《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导学案

四年级科学《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导学案

四年级科学《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导学案第一部分:了解食盐和小苏打能溶解在水中。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水平第二部分:教师提出科学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本课的科学探究活动。

老师想比较一下食盐和小苏打那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多,也就是那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更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第三部分:学生设计对比实验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

第四部分:组织学生进行对比实验来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哪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更多。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和分享实验结果的概括能力。

第五部分:观察和探究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设计意图:了解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

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学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装30毫升水的烧杯2、筷子1、小勺2、食盐20克、苏打20克、汽水1、开瓶器1、注射器1。

教学过程一、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学生观察:打开桌上的纸包,说说知道里面是什么吗?2.教师提问:给20克的食盐和20克的小苏打同时放在同样多的水中做溶解实验,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3.引导实验设计:怎样进行这个对比实验比较公平?4.组织学生实验: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5.汇报交流:二、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师出示汽水一瓶,摇一摇请学生观察液体中出现的气泡。

2.教师解释:我们在摇瓶子时从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

知道是些什么气体吗?3.学生实验:观察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4.介绍操作步骤: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
(一)、自学教材P26--27
(二)、导学练习:1.它在什么位置 2、餐厅在哪里
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第1课
活动一它在什么位置
活动进程:
1. 认识参照物:
教师选择一个位置站好(如黑板中间位置的前方)请学生描述老师所在位置。

将学生不同的描述板书在黑板上;
寻找不同描述位置的相同点:都相对于某一物体,都描述了老师在这个物体的某个方向上。

引导学生总结描述位置的方法,我们在描述位置的时候用到了前后、左右、上下、远近等词语,而这些词语都是相对于某个物体来说的,那么这个物体就是描述选定物体的位置时的参照物。

然后可以打开书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给出的参照物的概念。

2. 学会精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分析事例:图中叔叔的怎样为小朋友指路,讲清了什么?
以珍禽馆为参照物,向左走300米描述的是猴山在珍禽馆的什么方位和离珍禽馆的距离。

让学生明了如何精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练习:如果校门口一位外地人打听去本地学生熟悉的某处地点(新华书店、中心医院),你将怎样指引路线。

3. 利用音像资料介绍其它的定位方法。

活动二餐厅在哪里
活动按下列环节展开:
1. 认识图标。

2. 寻找路线,画出路线图。

要求学生先找到餐厅的图标,然后寻找从西门走到餐厅的路线,并用笔标出两条路线。

3. 描述路线。

首先让学生同桌相互描述自己所选路线,做好相互的补充和言语上的准备。

点兵点将台:任意叫一名同学向大家清晰地描述,其余同学按其描述找到路线。

再任意叫一名同学指出路线。

正确两人都可或星号一颗。

4. 比较谁选择的路线最近。

估计活动中学生凭直观判断路线的远近可能会有争议,引导学生利用数学中学到的测量方法可以帮助解决问题,即借用棉线、尺子可以准确比较路线的远近。

5. 交流体会。

说说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提供导游图,路线指示图,今天的学习对自己有什么帮助?体会学到的这些知识,获得的辨识位置的能力在生活中的意义。

第2课时
室外课:找“地雷”
教师宣布活动目的:在于利用所学,能绘制找“地雷”的路线图,能利用他人绘制的路线图找到“地雷”。

提出活动要求:
1. 先阅读书上的活动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活动的帮助信息,如果你担任“埋雷”,你需要按步骤完成哪些任务?如果你担任“找雷”的任务,又怎样才能找到“雷”?
2. 学生回答
3. 想想:活动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4.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强调:
合理安排活动顺序;
先给“地雷”做上标记,然后找到合适的地方埋下“地雷”,再绘制一张找“地雷”路线图,与他人互换后展开寻找“地雷”的活动。

合理分配小组、合理人员分工;
组内一半人负责“埋雷”,一半人负责画出线路图,完成后与其他组交换。

也可以将一个活动小组分成两个小组,活动就在组内进行。

注意安全,注意爱护环境,整个过程中不要踩踏植物等
活动结束后的小结。

说一说在寻找的过程中哪些条件起到了关键作用。

帮助找不到“地雷”的同学分析原因,可以让他们和“埋雷”的同学交流,问题出在哪,是路线图有误,还是辨识路线图有误。

课后可以由双方共同找到“地雷”。

三、展示提升:每个组根据分配的任务把自己组的结论板书到黑板上准备展示;
每个组在展示的过程中其他组的同学认真听好并做好补充和提问。

四、拓展迁移:思考精确描述物体位置时为什么要说明参照物及与参照物的距离、方位。


五、反馈检测:精确描述物体位置时为什么要说明参照物及与参照物的距离、方位。

?作业布置:利用导游图、路线图寻找物体位置。

学习反思
教学反思
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自学教材P29--30
(二)、导学练习:1.物体时运动还是静止
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一、教学导入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教师板书这两句歌词
提问:你曾见过这种情景吗?或者类似的画面?
这种情形究竟是怎么回事?今天的学习让我们来解开这个迷。

二.活动谁动过
1. 游戏:谁动过。

具体方法是,请四名学生上台,并排站立在讲台的一边,要求其余学生先看并记住这四个同学的位置后转过身去,然后请四名中的一名学生移动位置,再请下面的学生转过身来判断谁动过,并说出判断的依据。

2. 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各自是根据什么来进行判断的,小结得出:活动中你们选择的讲台或者某个同学,就是你选定的参照物,某个同学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变了,这个同学一定动过。

三.活动运动还是静止
活动分三层展开:
1. 场景模拟,判断场景中的人或物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在桌面沙盘上设置旗杆等参照物,用模型车,载两个模型小人在沙盘上活动,选择不同参照物来判断旗杆、车上的人、车后的人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2. 看教材提供的游乐场场景图,讨论图上几位同学的说法是否正确,说出自己的理由。

3. 师生共同小结依据什么来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
则该物体是运动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改变,则该物体是静止的。

4. 判断练习,组织填写教材第30页的表格。

游船上、电梯上的女孩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相对于船身、电梯是静止的。

5. 判断练习:“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分别以什么为参照物。

三、展示提升:解释为什么坐在汽车上看到路边的景物在后退?
四、拓展迁移:思考运动还是静止有什么关系?
五、反馈检测: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作业布置:同学之间相互练习,体验运动还是静止
学习反思
教学反思
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
(一)、自学教材P29--30
(二)、导学练习:1.物体时运动还是静止
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一、教学导入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教师板书这两句歌词
提问:你曾见过这种情景吗?或者类似的画面?
这种情形究竟是怎么回事?今天的学习让我们来解开这个迷。

二.活动谁动过
1. 游戏:谁动过。

具体方法是,请四名学生上台,并排站立在讲台的一边,要求其余学生先看并记住这四个同学的位置后转过身去,然后请四名中的一名学生移动位置,再请下面的学生转过身来判断谁动过,并说出判断的依据。

2. 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各自是根据什么来进行判断的,小结得出:活动中你们选择的讲台或者某个同学,就是你选定的参照物,某个同学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变了,这个同学一定动过。

三.活动运动还是静止
活动分三层展开:
1. 场景模拟,判断场景中的人或物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在桌面沙盘上设置旗杆等参照物,用模型车,载两个模型小人在沙盘上活动,选择不同参照物来判断旗杆、车上的人、车后的人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2. 看教材提供的游乐场场景图,讨论图上几位同学的说法是否正确,说出自己的理由。

3. 师生共同小结依据什么来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该物体是运动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改变,则该物体是静止的。

4. 判断练习,组织填写教材第30页的表格。

游船上、电梯上的女孩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相对于船身、电梯是静止的。

5. 判断练习:“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分别以什么为参照物。

三、展示提升:解释为什么坐在汽车上看到路边的景物在后退?
四、拓展迁移:思考运动还是静止有什么关系?
五、反馈检测: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作业布置:同学之间相互练习,体验运动还是静止
学习反思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