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历史第一轮阶段滚动检测试题1
深圳市2013年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2013深圳一模)含答案
2013 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5 小题,每小题4 分,共14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王国维说:“兄弟之亲本不如父子,而兄之尊又不如父,故兄弟间常不免有争位之事”,“夫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
请判断他是在论述下列哪一制度的由来A 以举荐贤能为核心的禅让制B.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C “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制D.以同姓亲族为主体的句封制13.有学者认为:古代中国官僚政府所获得的支持,主要来源于社会习俗和社会价值观。
属于这种“社会价值观”的有①三纲五常 ②因行称义 ③天赋人权 ④君权神授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①④14.“三司之职……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賦之人,朝廷不预,一归三司。
”这段引文播述的是下列哪一时期的官制A.秦朝B.唐朝C.宋朝D.明朝15.中国种植过的一种天然彩色棉花,由江南农民织成“紫花布”,曾是19 世纪30年代风靡英国的绅士服装衣料。
据此可知A.宁国已经被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当时中国棉纺织生产方式领先英国C.中国传统手工业品在海外受到欢迎D.江南地区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6.费孝通认为:正因为被礼治惯了,所以在乡土社会里,一说起讼师,大家会联想到挑拨是非之类的恶行。
(辛亥革命后)讼师改称律师,打官司改称起诉,包揽是非改称法律顾问――这套名词的改变代表了社会性质的改变。
这里所说的“社会性质的改变”当指A. 从治社会到法治社会B. 从宗法社会到官僚社会C.从旧民主主义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D.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17.右图(图9)为某一时期的“人会须知”,从中可知A.国民革命的发展B. 土地革命的开展C.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8. “抽签选举制使富人失去了运用其财富和地位等方面影响选举的可能,为普通公民提供了在古代条件下最广泛也最平等的参政机会。
”引文所描述的当指A.中国先秦时期的军功爵制度B.中国自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C.古代雅典民主机关的选举方式D.美国总统选举时的选举人团制度19. 1689年,洛克在《政府论》中指出:“人人放弃其自然法的执行权而把它交给公众,……这样,就授权社会,或者授权给社会的立法机关,根据社会公共福利的要求为他制订法律,而他本人对于这些法律的执行也有尽力协助的义务。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部分山东卷
绝密★启用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山东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
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2.《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
敢犯令,没人田货。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3.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4.下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
其撰拟者应是A.中书省B.内阁C.军机处D.礼部5.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A.武装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C.民族革命D.国民革命6.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
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它”是指A.土地改革B.“一五”计划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人民公社7.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
它赞美的是A.联邦体制B.分权制衡原则C.共和制度D.主权在民原则8.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嘉庆二十一年七月初六日内阁奉上谕:和世泰等奏,口英咭唎国贡使连日演习礼仪极为敬谨,……即派苏楞额、广惠各载原品顶戴沿途伴送,钦此第II 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二、综合题(题型注释)9.(20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
陕西省西安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题
陕西省西安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能力试题说明:①本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②本试题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③请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答题。
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只收答题卡。
④请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写清学校、班级、姓名、学号。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王国维说:“商之继统法,以弟及为主,而以子继辅之,无弟然后传子。
……盖周时以嫡庶长幼为贵贱之制,商无有也。
故兄弟之中有未立而死者,其祀之也与己立者同。
”这表明A.周代全面继承了商代的承继制度B.周代的承继制度比商代更合理C.周代在承继制度上确立了嫡庶差别D.商代完全采取兄终弟及的承继制度25.董仲舒说:“(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下面说法中,最符合材料本意的是A.在孔子“仁’’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天人感应”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君权神授”C.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思想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6.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某一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掌献替可否,奉陈规晦,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
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机构A.对皇权形成了一定的制约B.能够参与中央决策C.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D.适应了皇权加强的需要27.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
”这首诗歌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提倡维新变法B.提倡国人虚心向两方学习C.主张世界各国和平相处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28.鲁迅先生在《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一文中说:‘‘从二十世纪的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至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新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孔夫子“又被重新记得”,主要是因为A.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根深蒂固B.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C.辛亥革命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D.儒家思想符合专制需要29.有学者认为,中国服饰逐渐丧失民族特点并趋于洋化的重大转型时期是在清末民初。
2013高考总复习单元同步滚动测试卷历史(一)(二)(三)参考答案
2013高考总复习单元同步滚动测试卷历史(一)(二)(三)参考答案历史(一)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5:AAACC6~10:DCABC11~15:DACBB16~20:BCBCC21~25:ACABD二、非选择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5分,第29题13分,共50分)26.(1)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天子由诸侯之长变为诸侯之君(或君臣之名分确定)。
这种变化的影响:加强了对地方控制,巩固了周王室统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维护了西周较长时间的强盛。
(2)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分封制的弊端在于容易导致地方权力的过大和国家分裂;郡县制的弊端在于中央权力过大,影响地方的建设(或容易产生君主专制的独裁);应该在郡县制中加入地方分权的因素。
(3)任何管理制度都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的地方管理制度应该以中央集权和适当的地方分权相结合;制度一定要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27.(1)特点:中央、地方监察机构规模逐渐扩大;逐步形成与行政体制并行的监察体制(制度化、规范化);伴随专制皇权与中央集权的发展而不断强化与完善。
历史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一定程度上起到整顿吏治、督促官吏的积极作用;加强皇帝对官僚机器的控制。
(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2)认识:监察制度在中国古代发挥重要作用;在现代民主政治中,监察权是三权分立重要的补充。
28.(1)经济、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动,社会处在大变革当中;士阶层提出各种社会主张,日益活跃,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各诸侯国采取措施打击奴隶主贵族,加强中央集权。
(2)相同点:其目的都是为了选拔人才;都呈现制度化;都是从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
(3)特点: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科举制日益完善。
(4)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29.【答案】(1)地位:辅佐君主,位高权重。
甘肃省2013年第一次高考诊断测试(word版)文综历史
甘肃省2013年第一次高考诊断测试文科综合历史24.曾小华《中国政治制度史论简编》:“……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一种宗法贵族君主政体。
是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
”对文中“宗法贵族君主政体”的准确理解应为A.分封制条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B.带有宗法色彩的君主专制C.受到贵族权力限制的君主政体D.具有严格等级制度的世袭制25.《史记·货殖列传》:“由是观之,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
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
岂所谓‘素封’者邪?非也?”该材料反映出A.战国到西汉前期商品经济活跃B.巨商地位很高,超过了王侯C.司马迁具有重农抑商思想D.西汉政府据此实行了盐铁专卖26.朱弁《曲淆旧闻》“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制京师,则无内变。
”司马光《涑水纪闻》“诸镇皆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
”下列对唐宋时期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强干弱枝,内外相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对军力部署的基本要求B.唐朝后期这一原则被破坏C.北宋初期将兵权收归中央D.封国是这一时期中央集权的主要威胁27.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唐甄:“言,我之言也。
名,我所称之名也。
今人作述,必袭古人之文,官爵郡县,必反今世之名,何其猥而悖也,”他一生“不为应酬之文,意所欲言则言之。
”材料可以看出他主张A.冲破八股取士对人们思想的禁锢B.提倡人权和言论自由C.反对封建君主专制D.提倡“经世致用”思想28.《顾维钧回忆录》:“(1919年)6月24日以后,北京外交部接连电告代表团: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签,政府压力极大,签字一事请陆总长(注:外交总长陆征祥,中国代表团团长)自行决定。
……当时国内公众团体以及某些省份的省长们甚为焦急,纷纷致电代表团,坚请拒签。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综合检测题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历史考前演练试题命题范围:必修Ⅰ、Ⅱ、Ⅲ综合检测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中国古代某项制度:“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
……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
”孟德斯鸠评价的是A.宗法分封制B.三省六部制C.中央集权制度D.君主专制制度2.对下列两幅图片(图7、图8)信息理解正确的是①宋代商业活动已重视广告效应②雕版印刷技术依然在使用③娱乐活动体现商业化色彩④绘画描写市井生活,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3.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4.“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5.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图2所示“车”字形体演进的基本趋势是图2A.逐渐形象化B.逐渐多样化C.逐渐简约化D.逐渐国际化6.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这一观点A.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7.代议制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形式。
2013年全国卷I历史部分
2013年全国卷I历史部分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12 题, 共计 48 分)1、(4分)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2、(4分)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3、(4分)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
这一现象是雅典()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C.频繁改革的结果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4、(4分)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5、(4分)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6、(4分)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7、(4分)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甘肃省天水一中2013届上学期高三第一次学段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天水一中2010级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文科)命题:高振太审核:蒲强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其填涂到答题卡上)1.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中,哪一条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实现了在国际交往中的独立自主?()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2.2009年9月28日,在纪念孔子诞辰2560年祭奠大会上,著名书画家范曾先生做了“己丑年祭孔子文”——高山仰止:其中写道:“……唯和衷而共济,讲信而修睦。
此足称万国邦交之极则,亦各族和谐之宏观。
……”体现了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新中国建立初期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③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④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3.握手礼是当代世界大多数国家通行的见面礼。
以下解读不正确的是()图一毛泽东与田中角荣图二周恩来与尼克松图三江泽民与欧盟委员拉米图四胡锦涛与连战A.图一反映中日建交B.图二反映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图三反映中欧联合反美苏两霸D.图四反映台海两岸关系的新发展4.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
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5.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韩国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后又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签订了边境地区加强军事方面相互信任的协定。
2013年高三一模历史学科试题参考答案
2013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参考答案与评分意见一、选择题。
(每题4分,共48分)二、非选择题。
(共52分)38. (共24分)(1)特点:专制主义(或答中央皇权至上、实行三公九卿制)、中央集权(或答地方实行郡县制)。
(4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大一统。
(2分)(2)西方列强入侵,两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中国。
(2分)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的开展;早期维新派出现(或答民族企业的诞生)。
(6分)(3)得: 政治上,宪法规定国家性质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现在农村实行基层民主化选举。
(任答一点得2分)经济上,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三大改造,农村走上合作化道路;改革开放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改革使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任答两点得4分)失:大跃进时期,以工业化为中心,忽视农业生产和农民个体利益;(2分)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导致农业生产增长缓慢。
(2分)39. (共28分)(1)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
(2分)特点:国家干预;转变观念;立法保护;综合治理。
(任答两点得4分)变化:国家加强对社会经济领域的管理;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4分)(2)原因: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严重破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只关注计划,不关注民生、不注重资源的节约与保护。
(4分)观点: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2分)认识:环境问题影响了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给民众生活带来威胁,导致社会矛盾尖锐;苏联解体有着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环境问题不是导致其解体的唯一因素。
(4分)(3)原因: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占优势主导地位,一些发达国家将利润高、污染重的企业迁至发展中国家;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片面注重经济发展,忽略环境保护。
(4分)(4)可从经济体制与环境治理;经济发展方式与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与民生幸福;国际合作与环境保护等方面作答。
2013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阶段滚动检测(2)
(二)第一~八单元(90分钟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滚动单独考查)观察下图,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分封诸侯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②黄河流域是当时最重要的文明区域③重要地区均被分封给同姓诸侯④北京地区的开发最晚可追溯到西周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地图的理解能力。
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内容,属于中等难度的题。
本题的重点落在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上。
从图中可知,异姓诸侯也被分封到了重要地区,③错误,④可从图中看出,①是分封制前期的影响,②符合史实,选项B 正确。
2.2010年8月24日上午,中国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中元节祭祖大典举行。
活动当天移民后裔前来祭祖悼念,表达对先祖的怀念之情。
大槐树深厚的根祖文化,赋予了节日丰富的人文内涵。
洪洞大槐树祭祖大典的举行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君主立宪制【解析】选B。
解答本题应明确题干现象是寻根祭祖。
分封制强调的是封邦建国,是国家层面的事情,由此排除A;郡县制是一种地方行政制度,不强调血缘关系,由此排除C;君主立宪制是近代产生的一种政体,与我国的祭祖活动毫不相关,由此排除D。
3.安徽凤阳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下列关于朱元璋的说法正确的是( )A.驾崩后庙号称“明太祖”B.创立军机处以加强君权C.开创内阁制以辅助丞相D.结束科举制以促进民主【解析】选A。
军机处的设立始于清朝,排除B项;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加强皇权,排除C项;科举制结束于清末,排除D项,故选A。
4.(滚动交汇考查)图中的两人在治国方略上存在很大差异,下列关于差异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民主法制与君主专制B.贵族制与分封制C.“公民大会”与“三公九卿”D.“政事共商”与“皇权至上”【解析】选B。
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制度已经完善,秦始皇时期分封制已经被废除,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建立,故B错误。
2013版状元360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测试卷第1单元.(20210829115917)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对应学生用书P347)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 (2012年安徽省巢湖市高三期末质检)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同祖同宗”、“认祖归宗”、“寻根问祖”、“叶落归根”等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A .夏,王位世袭制B.周,分封制C.周,宗法制 D .唐,科举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宗法制的理解。
“同祖同宗”、“认祖归宗”、“寻根问祖”、“叶落归根”的纽带是血缘关系。
2.(2012绍兴市高三期末质检)“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这说明周朝政治的本质特点之一是()A .神权政治B .分权政治C.族权政治D.官僚政治【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兄弟之国、姬姓之国”说明分封的主体是同姓亲族。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3.(2012江苏模拟)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道:“制曰: ‘……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中所包含的政治制度是()A .皇权专制与分封制B .世袭制与中央集权制C.皇帝制度与世袭制D .宗法制与郡县制【答案】C【解析】从“始皇帝”和“传之无穷”可得到C答案。
4.(2012青岛模拟)中央集权制是地方政府服从中央政府的政策法令,地方官吏由中央政府任免的行政制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西周分封制下的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所以,分封制的实质就是中央集权制B .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所以说中央集权制至迟出现于战国时期C.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建立中央集权制,从此,中国历史进入黑暗时代D .中央集权制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不可能存在于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答案】B【解析】A错在“分封制的实质就是中央集权制”,两者是矛盾的;C 错在“进入黑暗时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在当时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有利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不能说是黑暗时期;D错在将中央集权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世界很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现在仍然实行中央集权。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综合检测 岳麓版选修1(山东专用版)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山东专用版(岳麓版)模块综合检测选修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不同。
(2)包括第四等级的所有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公职人员……(3)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与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1)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2)……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3)……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次改革在对待等级划分、官吏任免和对工商业的态度等问题的处理方式上各有何不同?(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两者不同的处理方式分别产生了哪些不同影响?2.(2012·莆田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司马光:眼下国用不足,灾害频频发生,应当减节冗费。
王安石:国用不足,因未得善理财之人故也。
司马光:善理财者,不过搜刮民财而已。
王安石:那不是善理财者。
善理财者,民不益赋而国用饶。
司马光: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
宋神宗:朕意与司马光相同,然而姑且以不允许作答吧。
——摘编自叶坦《大变法》材料二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
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
未睱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
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负。
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
”——摘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0材料三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
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宋徽宗的年号)之际,而祸乱极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滚动检测(一)第一~八单元(90分钟 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
其中的“天”是指( )A.确定继统人选的天子B.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D.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2.“秦始皇设职授官, 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 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A.宗法制B.皇帝制C.分封制D.郡县制3.(2011·海口模拟)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
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
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
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
”由此可见,“中朝”( )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C.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4.以下关于下图所示时期地方管理情况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因“强干弱枝”而致地方困弱B.民族对峙致使对地方控制松弛C.幅员辽阔,形成尾大不掉之势D.体制创新,适应疆域扩大需要5.“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
”“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A.内阁制度B.宰相制度C.宦官集团D.胡惟庸集团6.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经常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官的恻隐之心。
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
材料说明雅典( )①陪审法庭是雅典司法机关②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仅凭情感③法庭审判聘请律师已成惯例④法官审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7.在世界各地很多法院的门口都有罗马神话中的司法女神朱斯提提亚的雕像,雕像的背后大都刻有一句古罗马法律格言:为了正义,哪怕它天崩地裂。
对该女神像的理解错误的是( )A.右手提天平,象征公平裁判,正义面前人人平等B.左手执剑,代表维护法律权威和不可抗拒C.眼蒙白布,表示摒弃亲疏远近,理性客观D.体现了统治者对被统治者的威慑8.(2011·宁波模拟)某思想家说:“(英国)是世界上抵制国王达到节制君权的唯一国家,它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建立了合理的政府;在这个政府里,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去做好事,如果想做坏事,那就双手被缚了。
”下列各项中,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依据是英国( )A.议会的出现B.议会通过《权利法案》C.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D.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9.(2011·温州十校模拟)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不论大小,均为两名。
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5个黑人折合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
上述规定体现了( )A.权益平衡思想B.民主共和思想C.民族平等思想D.主权在民思想10.(2011·洛阳模拟)美国学者斯科特·戈登在《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中写道:美国的政治发展……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和英国一样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B.美国联邦政府的职能相当于英国的责任制内阁C.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都必须对国会(议会)负责D.美、英两国都通过颁布宪法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11.(2011·信阳模拟)“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共产党宣言》中的这句话,阐述了( )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B.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本质C.无产阶级斗争的政党学说D.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12.1917年列宁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为布尔什维克党制订策略。
这个文件在刚提出时,并没有被全党立即接受,但很快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在下列《四月提纲》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当时俄国广大人民群众愿望的是( )A.“退出帝国主义战争”B.“不要议会制共和国”C.“一切官员由选举产生”D.“废除警察、军队”13.(2011·绍兴模拟)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
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
”这种现象( )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14.现在的学者提出一种观点:“义和团运动,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戊戌维新失败后的一种‘反动’。
”这里的“反动”主要针对义和团( ) A.抵抗西方列强入侵 B.反对君主专制统治C.排斥一切西方事物D.拥护清朝走向民主15.1921年,梁启超在演讲中说:“任凭什么人,尧舜呢,桀纣呢,刘邦、李世民、朱元璋呢,王莽、朱温、袁世凯呢,若再要想做中国的皇帝,可是海枯石烂也不会有的事了。
”下如此断语,是因为他( )A.认识到帝制的危害B.经历帝制的腐朽C.正确地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D.片面地夸大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16.爱因斯坦在20世纪20年代初途经上海后,在日记中写道:“在上海,欧洲人是一个统治阶级,而中国人则是他们的奴仆,这种差别使得近年来的革命事件特别可以理解了”,材料中“革命事件”是指( )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17.1925年初到1925年底,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基本观点是:工业无产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1927年春毛泽东则大声疾呼:“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一切革命同志都要拥护这个变动,否则他就是反革命。
”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B.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C.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教训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基本形成18.(2011·莆田模拟)下图是一幅近代战役示意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歼灭B.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C.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D.战役结束后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被推翻19.(2011·湖南十二校模拟)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
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所以我们不采取这种办法,而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联邦制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②民族聚居区都是要实行民族自治的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历史决定的④周恩来讲话是要实行区域自治政策A.①③B.①②④C.②④D.③④20.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国家统计局公布:“迄至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
”当时首次进行大规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 )A.为恢复国民经济提供参考数据B.为选举人民代表提供准确数据C.为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依据D.为制定经济计划提供准确依据21.(2011·济宁模拟)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这一方针出台的背景是( )①中美关系的改善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条件②世界形势缓和,战争威胁消失③改革开放的中国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④“一国两制”成为海峡两岸的共识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②③22.(2011·长沙模拟)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被人不安地看作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投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
”这里的“改变”指( )①“推行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它扩展到每个城市、村庄和家庭”②“削弱陈旧的家庭体制、结束妇女的低下地位”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④“将统治权力交给人民,保障个人权利、恢复自由市场秩序”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23.(2011·肇庆模拟)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
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 )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24.(2012·无锡模拟)2010年10月14日,印度如愿以偿成为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
同时被选进联合国安理会的还有南非和德国。
这反映了( )A.一超多强的格局已经结束B.多极化格局已经确立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D.美国仍然是唯一的超级大国25.(2011·郴州模拟)美国《新闻周刊》曾发表封面文章称,现代历史上有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崛起,第二次是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的崛起。
就第三次崛起而言,对其含义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俄国实力的明显回升B.亚洲力量的显著增强C.欧日竞争的加剧D.美国相对实力的削弱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7分,第27题17分,第28题16分,共50分)26.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不断走向完善和成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
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1)根据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前,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6分)材料二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
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
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2)材料二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是指什么? 这种“错位”给德国政体和世界分别带来怎样的影响? (6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5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时期的外交官员,几乎都被愤怒的青年学生殴打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