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考研题库2经典教材课后习题(综合案例)【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总论 综合案例)【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篇总论综合案例案例一:2004年中国10大企业社会责任1.企业忽视社会责任将造成什么样的危害?答:企业忽视社会责任将造成如下危害:(1)影响企业声誉和企业形象,降低顾客忠诚度,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2)浪费自然资源,影响生态环境,破坏生态平衡。
(3)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给社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引起恐慌,影响社会稳定。
(5)给企业带来相应的法律惩罚。
2.企业应该怎样去重视并承担社会责任?答:学会重视并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实现自我成长、发展、壮大、持续经营的必修课。
实现对社会责任的重视与承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1)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公司全体成员从领导者、管理者到员工都应了解并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①企业参与社会责任有利于环境的保护与资源的节约,由其是对可再生资源的节约,它是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企业节约成本,扩大经济利益的重要方法;②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有利于企业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与社区、政府、消费者更加融洽的公共关系可以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空间环境;③社会企业责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企业发展的一项必要责任。
(2)完善企业的运作环境①规范企业运作流程,严格实行相关的产品安检制度,遵守行业操作规范。
②坚持质量控制制度,积极主动配合相关部门的质量抽查与安全检查行动,把消费者的消费安全放到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首位。
③完善企业生产环境,为员工的人生安全提供必要的保障,将员工的作业环境危险系数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3)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环保事业积极主动额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和环保事业,既可以为企业持续经营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同时也是优化企业社会环境的有效路径。
企业应多参与支援社区教育、支持健康、人文关怀、文化与艺术、城市建设等项目的发展,帮助社区改善公共环境,自愿为社区工作。
(4)建立“权责一致”的考核制度企业责任管理规范化,是企业未来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有效方法。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创新 综合案例)【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第六篇创新综合案例案例一:小天鹅的“末日管理”1.管理的创新职能在这个案例中体现在什么地方?答:管理创新是指企业把新的管理要素(如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手段、新的管理模式等)或要素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创新活动。
即富有创造力的组织能够不断地将创造性思想转变为某种有用的结果。
创新对于组织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它是组织发展的基础,是组织获取经济增长的源泉,同时,创新也是组织谋取竞争优势的利器,是组织摆脱发展危机的途径。
因此,任何一个组织都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创新,以适应动态环境的变化。
本案例中,管理创新在小天鹅公司“末日管理”中的体现主要有:(1)目标创新企业是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中从事经营活动,特定的环境要求企业按照特定的方式提供特定的产品。
一旦环境发生变化,要求企业的生产方向、经营目标以及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进行相应的调整。
因此,企业要适时地根据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的特点及变化趋势对经营目标加以整合,这就需要进行目标创新。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小天鹅集团及时调整市场战略目标,确定了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为目标竞争战略,同时,为了发展新产品,及时调整与其他企业的关系,推行战略联盟,不仅与同行结盟,而且还与非同行发展战略关系,为赢得市场竞争优势创造条件。
(2)技术创新现代工业企业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在生产过程中广泛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技术水平是反映企业经营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顺应甚至引导社会技术进步的方面,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一方面通过降低成本使企业的产品更具价格竞争优势,一方面通过增加用途、完善功能、改进质量等在整体上推动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高。
可以说,技术创新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技术创新包括要素创新、要素组合方法创新及要素组合结果创新。
在要素组合方法创新方面,小天鹅集团抓住上海惠而浦、长春罗兰、宁波新乐有设备有产品也乐于接受定牌的机遇,与他们进行战略联盟,完成了在工艺过程的组合,扩大了产品生产线;在要素组合结果创新方面,小天鹅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资组建公司生产滚筒洗衣机,与松下公司合资生产绿色冰箱,完善了产品品种和产品结构。
管理学考研题库2经典教材课后习题(企业组织创新)【圣才出品】
第二十一章企业组织创新1.请分析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
答: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1)知识要素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相对重要性大大提高资本市场的发展、融资手段的不断完善以及与此同时企业生产过程的渐趋复杂使得知识正逐渐取代资本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第一要素。
(2)生产者与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重新结合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组织设计不能不考虑知识的这种特点以及由此决定的劳动者与其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重新结合的现象。
(3)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知识创新和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加速了知识的生成与发展进程,从而引导着企业组织的创新,影响着企业组织的结构化或再结构化。
2.请解释工业社会的企业制度的特征及其原因,以及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制度的基本逻辑。
答:(1)工业社会的企业制度的特征①企业是通过规范作为类群的参与者在企业活动中权、利关系的制度来引导和整合这些成员的行为的:a.通过企业经营活动组织权力的分配,企业制度规范着参与者类群间的权力关系,从而影响着这些参与者在企业决策制定与执行中的行为表现;b.通过决定经营成果的分配,企业制度规范了参与者类群间的利益关系,从而影响着不同参与者在企业成果形成中的行为特点。
②不同参与者是通过提供企业经营所必须的某种要素来实现他们对企业的贡献的。
这些要素的相对重要性决定了要素供应者在企业活动中的相对权利地位。
决定了企业活动中的权力与利益分配的格局,从而决定了企业制度结构的特点。
要素的相对重要性既取决于要素本身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该种要素相对稀缺程度的影响。
稀缺资源从资本转向知识,将导致知识参与者在企业权利关系中地位的提高。
(2)工业社会的企业制度特征的原因在工业社会,相对于其他要素来说,资本是最为重要也是最为稀缺的。
工业生产过程主要是资本与劳动结合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资本的所有者通过提供一定数量的资本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集中一定的物质条件,雇用一定数量的劳动者加工和组合利用这些资源以形成一定产品。
陈传明《管理学原理》(第2版)课后习题-现代管理理论(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3 章 现代管理理论
一、关键术语 1.霍桑实验 答:霍桑实验是指 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到 30 年代初期主要由哈佛大学梅奥等专家在 美国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主要包括:照明实验;梅奥参与的继电器 实验;访谈计划;绕线试验与非正式组织。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梅奥和他的助手阐述了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提出了以下主要观点:①职工是社会人;②企业中存在着“非正 式组织”;③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足程度。
2.“社会人”假设 答:“社会人”假设指影响人的积极性的,除了物质条件外,还有社会和心理因素。霍 桑实验表明人是“社会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个人的观点与个性都会影响他对上级 命令的反应和工作中的表现。因此,应该把工人当做不同的个体来看待,即当做“社会人” 来对待,而不应将其视为无差别的机器或机器的一个部分。
2 / 1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组织的正常运转,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
7.新组织理论 答:明兹伯格的新组织理论认为,组织管理的基本问题是分工和协调,组织结构的实质 是人们在组织内进行劳动分工和协调的方式的总和。了解组织结构,首先要了解组织中的各 种协调机制。明茨伯格提出了相互调适、直接监督、工作程序标准化、成果标准化或产出标 准化、技术(技能)以及知识标准化、规范标准化六种基本的机制。这六种协调机制在时间 上是相继出现的,在空间上也可能同时并存。在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中,需要这六种协 调机制同时并存,但只有某一种协调机制占主导地位。
8.内涵式管理 答:内涵式管理力求通过充分利用内部条件、加强企业创新、提高内部生产能力来增强 企业竞争力。而企业由外延式管理转变为内涵式管理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有选择地扩展业务; ②强调内部创业。 二、思考题 1.为什么梅奥认为新的领导力在于提高员工满足度的能力? 答:梅奥等人根据霍桑实验得出不同的结论,他们认为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人 的士气;而工人的士气则取决于他们感受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 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足程度是因为:在各种需要中,金钱与物质方面的需 要只占很少的比重,更多的是获取友谊、得到尊重或保证安全等方面的社会需要。因此,要 提高生产效率,就要提高工人的士气;而要提高工人的士气,就要努力提高工人需要的满足 程度。新型的管理人员应该认真分析工人需要的特点,不仅要解决工人生产技术或物质生活
陈传明《管理学原理》(第2版)课后习题-企业组织创新(圣才出品)
第19章企业组织创新一、关键术语1.制度结构化答:制度结构化是指用来规范作为类群的企业不同参与者之间的正式关系的协调机制。
其基本内容是:①企业是通过规范作为类群的参与者在企业活动中权力与利益关系的制度来引导和整合这些成员的行为的;②通过企业经营活动组织权力的分配,以企业制度来规范不同参与者类群之间的权力关系,从而影响这些参与者在企业决策制定与执行中的行为表现;③通过确定经营成果的分配,以企业制度来规范不同参与者类群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影响不同参与者在企业成果形成中的行为特点。
2.制度结构创新答:制度结构是指一个社会中正式的制度安排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的综合。
而制度结构创新就是促进和支持技术创新的各种正式制度(不包括各种组织机构)与非正式制度的综合;此外,一些由多种多样的促进组织创新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构成的制度体系,也是我们所说的制度结构创新。
3.层级结构化答:层级结构化是指用来规范企业作为单个成员的参与者在企业活动中的关系和行为的层级化过程。
明茨伯格认为,一个有效的层级结构化要建立六种机制:相互调适;直接监督;工作程序标准化;成果标准化或产出标准化;技术(技能)以及知识标准化;规范标准化。
4.层级结构创新答:层级结构创新是指在知识经济正在到来的今天,层级结构赖于成功的市场环境背景正在或已经发生变化,新形势下的企业组织必须是有利于企业成员学习和知识创新的组织。
这种组织的基本雏形可能是目前已在一些高科技企业中出现的网络组织。
这种组织将企业视为一组为完成特定任务而组成的横向工序流,而不是纵向的由各个职能部门组成的层级结构。
5.文化结构化答:文化结构化是指规范作为类群或者个体的参与者这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非正式关系的过程。
企业文化会引导企业成员自觉地做出符合企业价值观念的行为选择;特定的价值观念会激励成员在特定的环境中表现出符合企业需要的行为;受同一价值观念的影响,企业成员在不同时空中的行为准则必然会趋向相互协调一致。
周三多《管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综合案例-3)【圣才出品】
综合案例案例一美的集权与分权思考题:1.试分析随着美的集团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集权模式对企业发展有何不利。
答:随着美的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集权模式会造成企业决策效率和科学性的降低,这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不利于员工的职业发展。
(1)不利于发展个性。
集权限制了公司个性化发展。
(2)约束了有能力的员工的创新能力,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集权就意味着对被领导者或下属而言,受控制的力度较大,因而也就约束了有能力员工的创新能力。
同时,集权造成的管理效率低下及管理压力,让员工逐渐失去工作积极性。
(3)缺乏弹性和灵活性。
集权式领导者是把管理的制度权力相对牢固地进行控制的领导者。
由于管理的制度权力是由多种权力的细则构成的,如各级领导的法定权、奖赏权、惩罚权等,都有正式的规章制度严格地明文规定。
这就意味着对被领导者或下属而言,受控制的力度较大。
在整个组织内部,资源的流动及其效率主要取决于集权式领导者对管理制度的理解和运用。
同时,个人专长权和模范权是他行使上述制度权力成功与否的重要基础。
在组织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集权模式下企业很可能不能做出最科学有效的决策,从而导致企业决策效率和科学性的降低。
(4)容易导致下级对责任的逃避以及管理效率的低下。
集权意味着很多下级领导没有多大的自主性,也就更谈不上承担责任了。
而且不管大的小的决策都要经过高层领导拍板决定,这一往复过程占用的时间,在决策甚至还未传达下来时一些小的问题已经变成大的问题。
(5)容易造成盲目服从的现象。
员工长时间处于公司集权状态下,就会对命令缺少思考甚至产生盲从现象,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决策能力,不利于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2.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组织分权的实施?答:一些组织授予下层人员更多决策权力时,组织的集权化程度较低,这种授权方式被称为分权。
影响组织分权的因素有:组织规模的大小、政策的统一性、员工的数量和基本素质、组织的可控性和组织所处的成长阶段。
管理学考研题库2经典教材课后习题(计划的实施)【圣才出品】
第九章计划的实施1.何谓目标管理?其特点是什么?如何利用目标管理组织计划的实施?答:(1)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①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凡是在工作成就和成果直接地、严重地影响企业的生存和繁荣的每个部门中,目标都是必需的,并且期望于经理取得的成就必须是从企业的目标中引申出来的,他的成果必须用他对企业的成就有多大的贡献来衡量。
②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是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会同到一起来制定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成果责任,并以此项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
一个管理人员的职务应该以达到公司目标所要完成的工作为依据;如果没有方向一致的分目标来指导每个人的工作,则企业的规模越大、人员越多时,发生冲突和浪费的可能性就越大。
③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这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
只有每个人的分目标都完成了,企业的总目标才有完成的希望。
④管理人员和工人是靠目标来管理,以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指挥、自我控制,而不是由他的上级来指挥和控制。
⑤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
(2)目标管理的特点目标管理是指组织自上而下地确定一定时期的管理工作目标,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
其最主要的特征是一切计划工作都围绕着目标进行,并在目标实施的全过程中始终强调自主管理和控制,以积极主动地追求目标成果的实现来代替消极被动地接受任务。
具体来说,它的特点主要有:①自始至终以计划目标为中心即组织的一切工作都从确定目标开始,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一切活动都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为指针,工作成果的大小,以完成计划目标的程度为主要评价标准。
②目标的执行者就是目标的制定者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
在传统管理中,组织目标的制定是最高层管理者的特权,下级管理者和一般员工只有执行的义务,目标的制定和目标的贯彻是相分离的。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第十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10.1课后习题详解1.组织变革的动因有哪些?答:推动组织变革的因素可以分为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环境因素两个部分。
(1)外部环境因素。
主要包括:①整个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诸如政治、经济政策的调整,经济体制的改变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等等,都会引起组织内部深层次的调整和变革。
②科技进步的影响。
知识经济的社会,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对组织的固有运行机制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
③资源变化的影响。
组织发展所依赖的环境资源对组织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组织必须要能克服对环境资源的过度依赖,同时要及时根据资源的变化而顺势变革组织。
④竞争观念的改变。
基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竞争的方式也将会多种多样,组织若要想适应未来竞争的要求,就必须在竞争观念上顺势调整,争得主动,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内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①组织机构适时调整的要求。
组织机构的设置必须与组织的阶段性战略目标相一致,组织一旦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机构,新的组织职能必须得以充分的保障和体现。
②保障信息畅通的要求。
随着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多,组织决策对信息的依赖性增强,为了提高决策的效率,必须通过变革保障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
③克服组织低效率的要求。
组织长期一贯运行极可能会出现某些低效率现象,其原因既可能是由于机构重叠、权责不明,也有可能是人浮于事、目标分歧。
组织只有及时变革才能进一步制止组织效率的下降。
④快速决策的要求。
决策的形成如果过于缓慢,组织常常会因决策的滞后或执行中的偏差而坐失良机。
为了提高决策效率,组织必须通过变革对决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梳理,以保证决策信息的真实、完整和迅速。
⑤提高组织整体管理水平的要求。
组织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低是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组织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出现新的发展矛盾,为了达到新的战略目标,组织必须在人员素质、技术水平、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都做出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全球化管理)【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第三章全球化管理3.1课后习题详解1.什么是国际化经营?国际化经营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答:(1)约翰·费耶维舍认为,尽管人们可以给国际化经营一个非常复杂的定义,但它只有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它涉及两个或更多国家的经营活动,或者说其经营活动被国界以某种方式所分割。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企业的资源转化活动超越了一国国界,即进行商品、劳务、资本、技术等形式的经济资源的跨国传递和转化,那么这个企业就是在开展国际化经营。
跨国界的经营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商品在国际间的交换,即国际贸易;特许,包括商标、专利权、专有技术及具有财产价值的知识产权的使用;劳务输出,包括市场广告、法律服务、财务信息咨询、保险、货物运输、会计以及管理技术咨询等服务的输出;国际间接投资,包括证券及不动产投资等;国际直接投资。
(2)国际化经营的阶段,可以从历史发展和企业发展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和判断。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国际化经营经历了一个不断向更高层次演变的过程。
这一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比较典型的阶段。
①初始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是从19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
当时企业国际化经营活动的主要特点是,活动方式主要以进出口贸易为主,跨国投资的方式较少且所涉及的国家和行业也十分有限,此时的跨国投资主要被当作各发达国家的企业保卫各自海外市场的防卫手段。
②高速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20世纪80年代。
这一阶段突出的特征在于,国际化经营的产物——跨国公司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核心组织者和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
对外直接投资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导方式,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国际贸易。
在这一阶段,虽然发达国家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但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也纷纷崛起,并成为国际化经营中的一支重要的新兴力最。
③全球竞争阶段。
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各国经济相互联系与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被纳入到国际分工体系中;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革命和各国市场的日趋开放,国家间、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张英奎《现代管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控制)【圣才出品】
张英奎《现代管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控制)【圣才出品】张英奎《现代管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九章控制9.1复习笔记⼀、控制职能概述1.控制的含义控制是指按照计划标准来衡量所取得的成果并纠正所发⽣的偏差,以确保计划⽬标的实现。
控制是管理⼯作过程中⼀项不可缺少的职能。
2.控制与计划的关系(1)控制与计划既互相区别,⼜紧密相连:①计划为控制⼯作提供标准,没有计划,控制也就没有依据。
但如果只编制计划,⽽不对其执⾏情况进⾏控制,计划⽬标就很难圆满实现。
②控制确保计划实现。
a.有些计划本⾝的作⽤就已具有控制的意义;b.⼴义的控制职能实际上也包含了对计划的修改和重定。
(2)就整个企业组织⽽⾔,控制⼯作所发挥的作⽤表现为:①防⽌和纠正偏差的发⽣,使计划执⾏结果符合计划⽬标的要求,这是控制确保组织的稳定运⾏的作⽤;②修改原订计划或重新制订新的计划,通过积极调整计划⽬标来保证组织对内外环境的适应性,这是控制确保组织的应变能⼒的作⽤。
3.控制的过程与要素(1)控制⼯作的基本过程①确⽴标准从最基层的⼯作任务控制⾓度来说,常⽤的控制标准有四类:a.时间标准,如⼯时、交货期等;b.数量标准,如产品产量、废品数量等;c.质量标准,如产品等级、合格率、次品率等;d.成本标准,如单位产品成本、期间费⽤等。
②测量实绩与界定偏差a.对照标准衡量实际⼯作成绩是控制过程的第⼆步,它分为两个步骤:第⼀,测定或预测实际⼯作成绩;第⼆,进⾏实绩与标准的⽐较。
b.掌握实绩可以通过两种⽅式进⾏:第⼀,测定已产⽣的⼯作结果;第⼆,预测即将产⽣的⼯作结果。
c.⽆论采⽤哪种⽅式,都要以通过⼀定的⽅法收集到⼤量的有关信息作为基础。
通过对差距或偏差的确定,就可以发现计划执⾏中存在的问题。
但并⾮所有偏离标准的情况均需作为“问题”来处理,这⾥有个容限的幅度。
d.容限是指准许偏差存在的上限与下限范围,在这个界限范围内,即便实际结果与标准之间存有差距,也被认为是正常的。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决策与计划 综合案例)【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第二篇决策与计划综合案例案例一:准确决策与盲目投资1.决策包括哪些基本活动过程?其中的关键步骤是什么?答: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全过程,是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1)决策的基本活动过程①诊断问题或识别机会。
管理者必须尽可能精确地评估问题和机会;要尽力获取精确的、可信赖的信息,并正确地解释它;需要注意处在控制之外的因素也会对机会和问题的识别产生影响。
②明确目标。
所要结果的数量和质量都要明确,因为目标的这两个方面都最终指导决策者选择合适的行动路线。
目标的衡量方法有很多种,如我们通常用货币单位来衡量利润或成本目标,用每人的产出数量来衡量生产率目标,用次品率或废品率来衡量质量目标。
根据时间的长短,可把目标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长期目标通常用来指导组织的战略决策,中期目标通常用来指导组织的战术决策,短期目标通常用来指导组织的业务决策。
无论时间的长短,目标总是指导着随后的决策过程。
③拟定方案。
这一步骤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提出备选方案时,管理者必须把其试图达到的目标铭记在心,而且要提出尽量多的方案。
为了提出更多、更好的方案,需要从多种角度审视问题,这意味着管理者要善于征询他人的意见。
④筛选方案。
管理者起码要具备评价每种方案的价值或相对优势、劣势的能力。
在评估过程中,要使用预定的决策标准(如所要的质量)并仔细考虑每种方案的预期成本、收益、不确定性和风险。
最后对各种方案进行排序。
另外,管理者必须仔细考察所掌握的全部事实,并确信自己已获得足够的信息。
⑤执行方案。
方案的有效执行需要足够数量和种类的资源作保障。
方案的执行将不可避免地会给有关各方带来变化,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可能会受到损害。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管理者善于做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认识这种损害只是暂时的,或者说是为了组织全局的利益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在可能的情况下,管理者还可以拿出相应的补偿方案以消除他们的顾虑,化解方案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阻力。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决策与决策方法)【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5.1课后习题详解1.如何理解决策的含义?决策的原则与依据各是什么?答:(1)决策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对于这一定义,可作如下理解:①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因为决策是管理的一项职能。
管理者既可以单独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个体决策;也可以和其他的管理者一道共同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群体决策。
②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
③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这就是说,决策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有时也是为了利用机会。
(2)决策的原则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现实中,组织内外的很多因素都会对组织的运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决策者很难收集到反映这些因素的一切信息;对于收集到的有限信息,决策者的利用能力也是有限的,从而决策者只能拟定数量有限的方案;任何方案都要在未来实施,而未来是不确定的,人们对未来的认识和影响十分有限,从而决策时所预测的未来状况可能与实际的未来状况不一致。
现实中的上述状况决定了决策者难以做出最优决策,只能做出相对满意的决策。
(3)决策的依据决策的依据是信息。
管理者在决策时离不开信息。
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水平。
这要求管理者在决策之前以及决策过程中尽可能地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
适量的信息是决策的依据,信息量过大固然有助于决策水平的提高,但对组织而言可能是不经济的,而信息量过少则使管理者无从决策或导致决策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迄今为止,有关决策的理论经历了怎样的发展?答:迄今为止,决策理论经历了古典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两个阶段。
(1)古典决策理论:古典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古典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①决策者必须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②决策者要充分了解有关备选方案的情况;③决策者应建立一个合理的层级结构,以确保命令的有效执行;④决策者进行决策的目的始终都在于使本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道德与社会责任)【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第二章道德与社会责任2.1课后习题详解1.何谓道德?在商业道德方面存在哪些观点?答:(1)道德通常是指那些用来明辨是非的规则或原则。
道德在本质上是规则或原则,这些规则或原则旨在帮助有关主体判断某种行为是正确的或错误的,或这种行为是否为组织所接受。
(2)在商业道德方面主要存在以下观点:①功利观这种观点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做出。
功利主义的日标是为尽可能多的人谋求尽可能多的利益。
接受功利观的管理者可能认为解雇工厂中20%的工人是正当的,因为这将增强工厂的盈利能力,使余下的80%的工人工作更有保障,并且符合股东的利益。
一方面,功利主义对效率和生产率有促进作用,并符合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另一方面,它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尤其是在那些受决策影响的人没有参与决策的情况下;同时,功利主义也会导致一些利益相关者的权利被忽视。
②权利观这种观点认为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如隐私权、言论自由权和游行自由权等)的前提下做出。
权利观积极的一面是它保护了个人的自由和隐私。
但它也有消极的一面(主要是针对组织而言的):接受这种观点的管理者把对个人权利的保护看得比工作的完成更加重要,从而在组织中会产生对生产率和效率有不利影响的工作氛围。
③公平观这种观点要求管理者按公平的原则行事。
接受公平观的管理者可能决定向新来的员工支付比最低工资高一些的工资,因为在他看来,最低工资不足以维持该员工的基本生活。
按公平原则行事,也有得有失。
得的是它保护了弱势群体的利益,失的是它可能不利于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创新精神。
④综合观这种观点主张把实证(是什么)和规范(应该是什么)两种方法并入到商业道德中,即要求决策人在决策时综合考虑实证和规范两方面的因素。
这种道德观综合了两种“契约”:a.适用于社会公众的一般契约,这种契约规定了做生意的程序;b.适用于特定社团里的成员的特殊契约,这种契约规定了哪些行为方式是可接受的。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第七章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7.1课后习题详解1.举例说明企业愿景和使命陈述的主要内容。
答:远景和使命陈述包括两个主要部分:核心意识形态和远大的愿景。
核心意识形态由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目标两部分构成,它给组织提供了长久存在的基础,是组织的精神。
远大的愿景由10~30年的宏伟大胆冒险的目标和生动逼真的描述两部分构成。
(1)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组织持久的和本质的原则。
它是一般性的指导原则,不能把它与具体的生产或经营做法混为一谈,不能为了经济利益或短期的好处而放弃它。
目光远大的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不需要理性的或外在的理由,它们不随趋势和时尚的变化而变化,甚至也不随市场状况的变化。
(2)核心目标核心目标是企业存在的理由和目的,不是具体的目标或公司战略。
有效的核心目标反映了为公司工作的内在动力,它不仅描述公司的产出或目标顾客,而且表达了公司的灵魂。
(3)10~30年的宏伟的、大胆的、冒险的目标目光远大的公司经常利用大胆的目标作为促进进步的一种特别有效的手段。
一个有效的BHAG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人们会不由自主地被它吸引,并全力以赴地为之奋斗;它非常明确,能够使人受到鼓舞;它一目了然,几乎无须任何解释。
(4)生动逼真的描述当确立了核心价值观、核心目标以及宏伟大胆冒险的远大目标后,想使它们发挥激励、鼓舞作用,必须要用生动逼真的语言将他们表达出来。
表7.1以Sony公司为例,给出一个完整的远景和使命陈述的例子。
表7.1Sony公司在1950年代的远景和使命陈述2.波特的行业竞争结构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美国学者波特认为,一个行业内部的竞争状态取决于五种基本竞争作用力,这些作用力汇集起来决定着该行业的最终利润潜力,并且最终利润潜力也会随着这种合力的变化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驱动行业竞争的五种力量如图7-1所示。
图7-1驱动行业竞争的五种力量(1)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现有企业间的竞争状态取决于如下因素:①现有竞争者的力量和数量;②产业增长速度;③固定或库存成本;④产品特色或转移购买成本;⑤生产能力增加状况;⑥竞争对手类型;⑦战略利益相关性;⑧退出成本。
陈传明《管理学原理》(第2版)课后习题-管理的创新职能(圣才出品)
第六篇创新第17章管理的创新职能一、关键术语1.创新管理答:创新管理是管理过程的组成部分之一。
管理过程的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维持与创新。
任何组织系统的任何管理工作无不包含在“维持”或“创新”中,维持和创新是管理的本质内容。
创新对于组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因为:①创新是组织发展的基础,是组织获取经济增长的源泉;②创新是组织谋取竞争优势的利器;③创新是组织摆脱发展危机的途径。
2.企业家精神答:企业家精神是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才能的表述方式,它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
其中企业家是指企业中能够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发现市场机会和具有创新精神的管理者,它具有两个基本要件:①创造利润;②指向未来。
3.维持管理答:维持管理是管理过程的组成部分之一。
管理过程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维持与创新。
维持是保证系统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手段,也是组织中最常见的工作,管理的维持职能便是要严格地按预定的规划来监视和修正系统的运行,尽力避免各子系统之间的摩擦,减少因摩擦而产生的结构内耗,以保持系统的有序性。
4.制度创新答:制度创新需要从社会经济角度来分析企业系统中各成员间的正式关系的调整和创新,制度创新的方向是不断调整和优化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各个方面的权力和利益得到充分的体现,使组织的各种成员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制度是组织运行方式的原则规定,企业制度主要包括:①产权制度;②经营制度;③管理制度。
5.战略创新答:战略创新是指发现和变革组织目标,探寻新的战略路径。
企业战略创新的目标要大大超越现实的环境,战略创新能够调整现存行业模式,既为客户创造价值,又能打乱竞争者的脚步,战略创新是新来者面对巨大资源短缺也能成功的惟一途径。
6.市场创新答:市场创新是指通过企业的活动去引导消费,创造需求。
环境创新的主要内容是市场创新,新产品的开发往往被认为是企业创造市场需求的主要途径,市场创新的更多内容是通过企业的营销活动来进行的。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企业技术创新)【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七章企业技术创新17.1课后习题详解1.在熊彼特的理论中,何谓创新?创新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答:(1)熊彼特的理论中创新的含义经济学家熊彼特曾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把创新定义为企业家的职能,认为企业家之所以能成为企业家,是因为拥有创新精神并实际地组织了创新。
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或该地区拥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的数量以及这些企业家在实践中的创新努力。
正是由于某个或某些企业家的率先创新、众多企业家的迅速模仿,才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创新的内容在熊彼特的理论中,创新是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包括五个方面:①生产一种新的产品;②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③开辟一个新的市场;④掠取或控制原材料和半成品的一种新的来源;⑤实现一种新的工业组织。
后人在此基础上将企业创新分为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主要与生产制造有关,制度创新主要涉及管理和管理体制,即主要涉及生产制造的制度环境。
2.技术创新包括哪些方面?其贡献是什么?答:(1)技术创新主要包括:材料的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物质生产条件的创新等。
(2)从技术创新的概念分析中不难看出,技术或者依附于物质产品而存在,或者是为物质产品的实体形成而服务。
因此,不论是何种内容的技术创新,最终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产品竞争力的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产品竞争力主要表现为产品的成本竞争力与产品的特色竞争力。
技术创新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便是通过影响产品的成本和/或特色而起作用的。
材料的创新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以数量丰富、价格低廉的原材料去取代价格昂贵的稀缺资源的机会,而且有可能通过材质的改善而促进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产品创新既可使企业为消费者带来新的满足,亦可使企业原先生产的产品表现出新的吸引力;工艺创新既可为产品质量的形成提供更可靠的保证,亦可能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物质生产条件的创新则直接带来劳动强度的下降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直接促进产品生产成本的下降和价格竞争力的增强。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领导概论)【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一章领导概论11.1课后习题详解1.何谓领导?领导在管理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领导”有两种词性含义。
一种是名词属性的“领导”,即“领导者”的简称;二是动词属性的“领导”,即“领导行为”的简称,指“领导者”所从事的活动。
领导的定义包括下列三要素:①领导者必须有部下或追随者。
没有部下的领导者谈不上领导。
②领导者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或力量。
这些能力或力量包括由组织赋予领导者的职位和权力,也包括领导者个人所具有的影响力。
③领导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可以通过影响部下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2)领导者在带领、引导和鼓舞部下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中,要具有指挥、协调和激励三个方面的作用。
①指挥作用。
指在组织活动中,需要有头脑清醒、胸怀全局,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领导者帮助组织成员认清所处的环境和形势,指明活动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路径。
②协调作用。
指组织在内外因素的干扰下,需要领导者来协调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和活动,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③激励作用。
指领导者为组织成员主动创造能力发展空间和职业生涯发展的行为。
2.如何根据不同标准分析和研究不同类型领导的特点?答:根据不同的标准领导风格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具体包括:(1)按领导者权力运用方式,可以将领导风格分为集权式领导者和民主式领导者。
①集权式领导者。
集权式领导者是把管理的制度权力相对牢固地进行控制的领导者。
由于管理的制度权力是由多种权力的细则构成的,如各级领导的法定权、奖赏权、惩罚权等,都有正式的规章制度严格地明文规定。
这意味着对被领导者或下属而言,受控制的力度较大。
在整个组织内部,资源的流动及其效率主要取决于集权式领导者对管理制度的理解和运用。
同时,个人专长权和模范权是他行使上述制度权力成功与否的重要基础。
这种领导者把权力的获取和利用看成是自我的人生价值。
②民主式领导者。
这种领导者的特征是向被领导者授权,鼓励下属的参与,并且主要依赖于其个人专长权和模范权影响下属。
2020管理学考研题库圣才txt
2020管理学考研题库圣才txt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管理活动的科学,它涵盖了组织内部的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面。
考研题库的建立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准备和管理学相关的考试。
以下是一份模拟的2020年管理学考研题库内容,供参考:一、选择题1. 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以下哪几个方面?A.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B. 规划、协调、指挥、监督C. 决策、执行、监督、反馈D. 规划、组织、领导、激励2. 以下哪项不是亨利·法约尔提出的管理原则?A. 统一指挥B. 统一领导C. 分工D. 授权3. 现代管理理论中,系统管理理论强调的是:A. 人际关系B. 组织结构C. 组织环境D. 组织目标二、简答题1. 简述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2. 描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并解释其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三、案例分析题案例:某公司近期进行了一项重大的组织结构调整,导致部分员工感到不适应和不满。
作为该公司的管理者,你将如何运用管理学理论来解决这一问题?四、论述题1. 论述现代管理理论中权变理论的主要观点,并结合实际例子说明其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2. 分析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管理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
结束语:管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理论的学习和应用对于提高组织效率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题库的练习,能够帮助考生们更好地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模拟题库示例,实际的考研题库可能会有所不同。
考生们在准备考试时,应以官方发布的考试大纲和指南为准,结合历年真题和专业书籍进行复习。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圣才管理学考研题库及答案
圣才管理学考研题库及答案圣才管理学考研题库及答案圣才管理学考研题库及答案是广大考生备战管理学考研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
考研是许多大学毕业生追求深造的途径之一,而管理学专业更是备受关注。
圣才管理学考研题库及答案为考生提供了丰富的题目和详细的解析,有助于考生系统地复习和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首先,圣才管理学考研题库及答案的题目涵盖了管理学的各个领域和重要知识点。
管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到组织行为、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战略管理等多个方面。
圣才管理学考研题库的题目设计科学合理,既考察了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注重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做题,考生可以全面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提高。
其次,圣才管理学考研题库及答案的解析详尽全面。
每道题目的解析都包括了解题思路、关键知识点的讲解以及解答方法的详细介绍。
这样的解析有助于考生理解题目的背景和要求,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解析中的重点知识点和解题技巧也为考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帮助他们在考试中更好地应对各种题型。
此外,圣才管理学考研题库及答案还提供了模拟考试和真题练习的机会。
模拟考试的设置使考生能够在考试环境下进行练习,提高应试能力和心理素质。
真题练习则更加贴近考试的实际情况,帮助考生熟悉考试形式和节奏。
通过反复练习和检验,考生可以逐渐掌握解题技巧和提高答题速度,为考试取得好成绩奠定基础。
最后,圣才管理学考研题库及答案还提供了一些学科辅导和备考指导。
这些辅导资料包括了管理学的重要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内容,有助于考生全面了解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动态。
备考指导则从时间规划、复习方法、应试技巧等方面给予考生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和提高复习效率。
综上所述,圣才管理学考研题库及答案是一份理想的备考资料,为考生提供了全面系统的复习资源和解题指导。
考生们可以通过做题、查阅解析、模拟考试和真题练习等方式,全面提高自己的管理学知识水平和应试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案例
成都云计算中心生猪溯源监管系统
思考题:
1.云计算平台如何改变百姓的生活?企业如何迎接信息化进程的新时代?
答:(1)云计算平台在以下几个方面改变百姓的生活:
①计算成本大规模降低。
所有终端,包括手机、计算机一级电视机,使其成本下降到像书本一样便宜,却能有一个超级计算机的能力。
在云计算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图书馆,信息范围大,查询便捷。
本案例中,在该云计算平台下,各类计算资源根据需求,动态地、智能地、自动化地分配到猪肉质量安全溯源监管系统的各个应用中,保证了各个应用的顺畅运行,使得整个猪肉质量安全溯源监管系统在任何时间,都可以提供给用户一个可查的食品溯源信息,减少了人工获取信息的成本。
②云计算平台降低企业内部成本,虚拟化又让企业的服务器和IT架构变得越来越有效。
案例中,除了猪肉质量安全溯源监管系统外,中心还为成都市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成都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于管理平台、成都市社会信用信息系统、市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系统等多个电子政务项目提供计算服务。
(2)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迎接信息化进程的新时代:
①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
在新的形势下,企业开展信息化才有出路。
②统筹规划,分布实施。
企业信息化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在总体规划下,本着急用先上的原则,分布实施。
③处理好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关系。
引进先进技术产品是手段,消化、吸收是关
键,自主创新才是目的。
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创新的过程,在技术创新的同时,注重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注重实效,切勿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
④制定企业信息化方案必须考虑几个原则:效益原则,包括社会效益、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用性和先进性原则;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的原则;开放性原则;弹性适应原则;安全可靠性原则。
2.以成都云计算中心生猪溯源监管系统,谈谈信息技术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
答:应这样看待信息技术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
(1)在发展信息技术中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案例中,通过云计算平台这种信息技术,使得生猪流通的所有环节均能查询,保证百姓菜篮子工程的安全性,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2)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过程中不断发展信息技术。
案例中,通过猪肉质量安全溯源监管系统,保证食品的安全性,企业履行着社会责任。
除了此系统,云计算中心还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等多个电子政务项目提供计算服务,不断发展运用自己的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