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语文试卷的导向性
语文新课标的素养导向要求与当前应试导向的学业评价
语文新课标的素养导向要求与当前应试导向的学业评价自古以来,语文一直被视为人类最基本的交流工具之一。
在教学领域,语文的学习和评价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与改革,语文学习的导向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传统的应试导向渐渐与新课标下的素养导向相融合。
本文将探讨语文新课标的素养导向要求与当前应试导向的学业评价,并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一、语文新课标的素养导向要求语文新课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
与传统应试导向相比,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新课标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培养批判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人文关怀。
在学习方法上,新课标要求学生从传统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此外,新课标也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学鉴赏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当前应试导向的学业评价虽然新课标提出了素养导向的要求,但目前仍存在不少学校和教师仍然以传统的应试导向为主导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
这种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依据,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潜力的发展。
应试导向的学业评价更注重知识的获取和传递,忽视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这种评价方式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三、新课标的素养导向要求与应试导向的学业评价之比较对比新课标的素养导向要求和当前应试导向的学业评价,两者在目标和手段上存在一定的区别。
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探究和文学鉴赏能力,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而应试导向的学业评价则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熟练掌握和应试技巧的运用。
这种评价方式更倾向于应试成绩的高低,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
四、新课标的素养导向要求的优势新课标的素养导向要求有其自身的优势。
首先,它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它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语文新课标的素养导向要求与当前应试导向的学业评价
语文新课标的素养导向要求与当前应试导向的学业评价
语文新课标的素养导向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语言运用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审美情趣、道德品质、人文精神等方面。
它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并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与之相比,当前的应试导向的学业评价往往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衡量标准,注重的是学生在知识考核方面的能力。
这种评价方式往往注重结果而不是过程,偏重对学生记忆和掌握知识点的考查,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学生在应试导向的学业评价下,常常面临过度应试、功利化倾向,导致学生只注重应付考试而忽视了态度、品质等方面的培养。
这种评价方式容易造成教育资源过度集中于应试培训,给学生和教师带来压力,甚至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的素养导向,应该改变现有的应试导向的学业评价体系,建立多元评价的机制,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发展潜能的挖掘与培养。
评价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评价体系应兼顾学术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满足个体差异和多元发展的需求。
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试卷命题的导向
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试卷命题的导向湖北省枝江市实验小学徐国东为了充分发挥评价的监控、导向、激励、促发展的功能,试卷的命题改革也成为课改中的一个亮点。
在实施新课程的几年中,我们从试题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富有创意的改革。
一、试题内容源于新课标,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要求评价既要关注“三维目标”,又要落实“五大块面”;既要注重书本知识,又要延伸课外积累,渗透到生活、社会之中,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1、落实“三维目标”,体现语文评价的新导向。
《课标》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体现评价对语文教学的导向功能。
“三维目标”中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看似较“虚”的隐性目标要现实化,渗透于显性目标的考察之中。
如:“这学期学过的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个人?最不喜欢哪个人?并说明原因。
”“读了短文,提出你发现的最有价值的问题?”“短文中哪些词语、句子能引起你的注意,如果在平时,你会摘抄些什么?”“加点的字你将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这样的试题关注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察了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探究方法、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这一认知过程。
2、渗透综合性学习,构建语文评价的新格局。
《课标》从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设置了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板块。
要改变在以往考试中“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被忽视的局面,增设这两方面的客观试题。
如:下面是小红到水果店买香蕉时和售货员阿姨的一段对话,请你补充完整。
阿姨:小朋友,你好!小红:。
阿姨:你想买点儿什么?小红:。
阿姨:。
小红:。
阿姨:。
小红:。
阿姨:小朋友再见!小红:。
像这样的“口语交际”类试题有助于促进语文教学的改革。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既可渗透到其它试题之中,又可单独测试。
如:我们学了许多有关环保的文章,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设计一份“保护母亲河”的活动规划。
2023新课标全国一卷语文高考题对教学的指导方向
2023新课标全国一卷语文高考题对教学的指导方向2023年新课标全国一卷语文高考题对教学的指导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1. 立德树人:高考语文试题以立德树人为价值导向,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家国情怀:高考语文试题将家国情怀融入其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和民生问题。
3. 思维发展:高考语文试题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4. 审美鉴赏:高考语文试题注重对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考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和文化遗产。
5. 文化传承:高考语文试题强调对学生文化传承能力的考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6. 考教衔接:高考语文试题呼应国家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新增内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新增内容的讲解和练习,同时注重提高课堂质量、夯实知识基础、培养能力素养。
7. 应用性考查:高考语文试题强调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跨学科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职业场景。
综上所述,2023年新课标全国一卷语文高考题对教学的指导方向主要体现在立德树人、家国情怀、思维发展、审美鉴赏、文化传承、考教衔接和应用性考查等方面。
教师需要关注这些指导方向,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以更好地适应高考改革的要求。
高中语文考试的命题方向和趋势?
高中语文考试的命题方向和趋势?高中语文考试命题方向与趋势:深度整合,素养导向伴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考试的命题方向和趋势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其核心在于深度整合和素养导向。
一、深度整合:学科内整合与跨学科整合1. 学科内重新整合: 当前的命题更注重对语文知识体系的横向把握,不再局限于单一考查某一模块知识,而是将不同模块内容进行整合命题,例如:将文言文阅读与古代诗歌鉴赏相结合,考查考生对文言文语法、古代文化常识以及诗歌意象、情感的理解能力。
将现代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
2. 跨学科整合: 近年来,越来越多试题将语文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例如:将语文与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相结合,考查考生对文本背景、社会文化、时代精神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将语文与科技、艺术等领域相结合,考查考生对科技发展、文化艺术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二、素养导向:注重实际核心素养的考查1. 语言运用能力: 命题将会更重视考查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和创造能力,例如: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清楚、形象生动、有效地表达思想感情和观点。
准确解释文本的深层含义,并能提出合理的推断和评价。
运用语言进行有效沟通,并能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恰当的表达。
2. 文化理解和传承能力: 命题将更注重考查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积极践行,以及对世界文化的了解和尊重,例如:通过阅读古代经典作品,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将其与古代和现代生活联系起来。
从分析当代文化现象,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以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
写作外国文学作品,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并能进行跨文化比较和思考。
3. 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命题将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和思考,给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通过比较、联想、类比等思维方式,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表达。
对新课程高考语文试题导向功能的几点思考
对新课程高考语文试题导向功能的几点思考摘要:近年来,新课程高考语文试题顺应社会重视人才人文素养的形势,加强了与新课程改革的衔接,逐步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
而高考的语文试题除了它的选拔、评定功能以外,还有重要的导向和反拨功能,会对高中阶段的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高考试题;导向;语文教学作者简介:黄军,任教于江苏省吴江市盛泽中学语文组。
正如雷新勇博士在《大规模教育考试:命题与评价》一书中所说:“大规模教育考试的试题对学校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训练方式有明显的影响,它既可能促进也可能阻碍学校的课程和教材改革;既可能促进也可能阻碍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善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那么,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高考试题究竟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什么影响,语文试题又该如何充分发挥它的导向功能呢?下面就以近几年课改区新课程高考的部分试题为例,从试题导向的角度谈几点看法:一、增大试题的开放性,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课改实验区高考试题最大的亮点,就是探究性试题的出现。
如2007山东卷文学类阅读文本《灯火的温情》第22题:“作者说人在孤绝的环境中,往往容易采取酗酒、乞助和寻求怜悯等方式来解脱自己。
你怎样看待这种人生态度?假若你处在这样的环境又会如何?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此题把问题的设置作了适当的延伸,考生可以结合全文,联系自己的实际加以综合发挥。
由于此题的答案不具有确定性,因而对考生有较大的挑战性,对素质好的考生有极大的鼓舞作用。
实用类阅读文本《梦碎雅典》的最后一题:“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请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你的认识”。
考生只要能扣住“贵在参与”这一奥林匹克精神,把握不向命运屈服、失败者未必不是英雄这个要点,言之成理即可。
这些都有利于考生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力,从而能够更准确地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个性思维和探究能力。
对于试题的开放性,潘新和教授认为,只有开放性题型才有利于学生言语个性的发挥,他们的言语、话语才可能体现出各自的优势和特点。
浅谈新课标下中考语文命题及对教学的导向
浅谈新课标下中考语文命题及对教学的导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实验教材实施以来,由于新课标、新教材与原来的教学大纲、旧教材相比变化很大,对中考语文命题和初中语文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导向。
一、命题指导思想初中毕业升学语文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在学习方面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语文学业水平的程度。
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中考命题担负着指导初中教学的任务,因而不能片面追求难度和拔高要求,否则可能加重学生负担而违背义务教育精神。
另一方面,中考作为选拔性考试,要有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应向测试考生能力方面倾斜。
以上两方面互相制约,决定了中考命题的难度控制和选题倾向。
《考试说明》中明确了我省中考语文命题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突出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广大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各项目标;有利于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拓展语文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全面、公正、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
要本着基本原则,充分发挥考试的正确导向功能。
二、命题的主要特点和思路1、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应成为语文学科中考不可逆转的潮流。
过去的中考试卷中阅读和表达一直是重点,现在阅读和表达在中考语文试卷中所占的比分比过去更大了。
一方面是因为《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大幅淡化了语文知识方面的要求,进一步扩充和强化了阅读与表达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也由于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强力调整,明确提出了“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要求。
当前语文中考高扬阅读和写作两面大旗,可以说是近年来语文学科开展课程改革、推进中考改革的结果。
2、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应更加注重阅读材料的多样性和人文性,体现理解探究、迁移拓展的考查特色,突出当前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向。
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试卷命题的导向
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试卷命题的导向湖北省枝江市实验小学徐国东为了充分发挥评价的监控、导向、激励、促发展的功能,试卷的命题改革也成为课改中的一个亮点。
在实施新课程的几年中,我们从试题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富有创意的改革。
一、试题内容源于新课标,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要求评价既要关注“三维目标”,又要落实“五大块面”;既要注重书本知识,又要延伸课外积累,渗透到生活、社会之中,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1、落实“三维目标”,体现语文评价的新导向。
《课标》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体现评价对语文教学的导向功能。
“三维目标”中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看似较“虚”的隐性目标要现实化,渗透于显性目标的考察之中。
如:“这学期学过的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个人?最不喜欢哪个人?并说明原因。
”“读了短文,提出你发现的最有价值的问题?”“短文中哪些词语、句子能引起你的注意,如果在平时,你会摘抄些什么?”“加点的字你将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这样的试题关注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察了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探究方法、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这一认知过程。
2、渗透综合性学习,构建语文评价的新格局。
《课标》从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设置了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板块。
要改变在以往考试中“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被忽视的局面,增设这两方面的客观试题。
如:下面是小红到水果店买香蕉时和售货员阿姨的一段对话,请你补充完整。
阿姨:小朋友,你好!小红:。
阿姨:你想买点儿什么?小红:。
阿姨:。
小红:。
阿姨:。
小红:。
阿姨:小朋友再见!小红:。
像这样的“口语交际”类试题有助于促进语文教学的改革。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既可渗透到其它试题之中,又可单独测试。
如:我们学了许多有关环保的文章,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设计一份“保护母亲河”的活动规划。
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试卷命题的导向
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试卷命题的导向湖北省枝江市实验小学徐国东为了充分发挥评价的监控、导向、激励、促发展的功能,试卷的命题改革也成为课改中的一个亮点。
在实施新课程的几年中,我们从试题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富有创意的改革。
一、试题内容源于新课标,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要求评价既要关注“三维目标”,又要落实“五大块面”;既要注重书本知识,又要延伸课外积累,渗透到生活、社会之中,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1、落实“三维目标”,体现语文评价的新导向。
《课标》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体现评价对语文教学的导向功能。
“三维目标”中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看似较“虚”的隐性目标要现实化,渗透于显性目标的考察之中。
如:“这学期学过的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个人?最不喜欢哪个人?并说明原因。
”“读了短文,提出你发现的最有价值的问题?”“短文中哪些词语、句子能引起你的注意,如果在平时,你会摘抄些什么?”“加点的字你将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这样的试题关注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察了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探究方法、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这一认知过程。
2、渗透综合性学习,构建语文评价的新格局。
《课标》从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设置了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板块。
要改变在以往考试中“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被忽视的局面,增设这两方面的客观试题。
如:下面是小红到水果店买香蕉时和售货员阿姨的一段对话,请你补充完整。
阿姨:小朋友,你好!小红:。
阿姨:你想买点儿什么?小红:。
阿姨:。
小红:。
阿姨:。
小红:。
阿姨:小朋友再见!小红:。
像这样的“口语交际”类试题有助于促进语文教学的改革。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既可渗透到其它试题之中,又可单独测试。
如:我们学了许多有关环保的文章,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设计一份“保护母亲河”的活动规划。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试卷命题的导向
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试卷命题的导向————————————————————————————————作者:————————————————————————————————日期:2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试卷命题的导向湖北省枝江市实验小学徐国东为了充分发挥评价的监控、导向、激励、促发展的功能,试卷的命题改革也成为课改中的一个亮点。
在实施新课程的几年中,我们从试题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富有创意的改革。
一、试题内容源于新课标,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要求评价既要关注“三维目标”,又要落实“五大块面”;既要注重书本知识,又要延伸课外积累,渗透到生活、社会之中,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1、落实“三维目标”,体现语文评价的新导向。
《课标》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体现评价对语文教学的导向功能。
“三维目标”中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看似较“虚”的隐性目标要现实化,渗透于显性目标的考察之中。
如:“这学期学过的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个人?最不喜欢哪个人?并说明原因。
”“读了短文,提出你发现的最有价值的问题?”“短文中哪些词语、句子能引起你的注意,如果在平时,你会摘抄些什么?”“加点的字你将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这样的试题关注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察了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探究方法、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这一认知过程。
2、渗透综合性学习,构建语文评价的新格局。
《课标》从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设置了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板块。
要改变在以往考试中“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被忽视的局面,增设这两方面的客观试题。
如:下面是小红到水果店买香蕉时和售货员阿姨的一段对话,请你补充完整。
阿姨:小朋友,你好!小红:。
阿姨:你想买点儿什么?小红:。
阿姨:。
小红:。
阿姨:。
小红:。
阿姨:小朋友再见!小红:。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新课程下作文考试命题的新导向
新课程下作文考试命题的新导向《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的“阶段目标”“实施建议”和“评价建议”中有关“写话、习作”的理念引领着作文考试命题的改革,在实施新课程的几年中,我们从命题的内容、形式及要求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讨。
一、文题的内容开放创新,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表达真情实感。
”因此,作文命题的内容应走向开放,关注生活,联系社会,融入乡土文化,感悟真情,发挥想象。
1、与学生生活结合,珍视体验感悟。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我们在作文命题时必须从学生广阔的生活中撷起绚丽的浪花,使学生有事可叙、有人可传、有景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
如:自记事起,你一定有令你满意的事吧!做过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演唱过动听的歌曲,制作的航模在比赛中获得佳绩,令你周围的人赞叹不已……请以“我来露一手”为话题写一件令你最得意的事。
题目自拟,事件叙述要清楚,表达真情实感。
2、与社会发展接轨,体现以时俱进。
作文的第一要素就是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反映真实的社会。
学生不仅流露自己的心声,而且必须合拍于社会的心声,不仅确立该做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而且也必须对社会美好的人和事起鼓励与倡导的作用。
作文考试的命题也要与社会发展接轨,与时俱进。
如:“环境保护”是二十二世纪全球所面临的一个大课题,特别是污染的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光污染、垃圾污染等,请你根据家乡污染的现象,给市长写一封信,提出你的合理建议,并以小见大,呼吁市长重视环境的治理。
3、从乡土文化取材,展示民族特色。
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风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都蕴藏着大量的习作素材。
在作文命题时要从这些乡土文化中取材,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
如:围绕家乡为话题,写家乡的方方面面,关于文化的、历史的、风土人情等,抓住一个方面写出你的真情实感。
探析语文考试命题的教学导向功能
探析语文考试命题的教学导向功能作者:覃鸿来源:《广西教育·A版》2014年第04期【关键词】考试命题教学导向【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A-0090-02考试命题是小学语文教育实践中的重要环节,语文试题被广泛运用于日常训练(课后作业及专题训练)、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试和其他相关考试活动中。
当前,评价教师教学绩效的核心指标是学生的终结性考试成绩,这就促使了多数教师采取“考什么,教什么,练什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方式,使教学陷入“机械训练,盲目应试”“忽视语文素养培育”的误区。
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教师布置的作业大多是读、写、背等缺乏思维训练和情感体验的强化练习。
在大量机械式的练习之后,几乎所有学生的考试分数都在90分以上,但其语文素养和语文实践能力却无序发展、无从建立,其语文学习的压力日益加大,而学习热情却逐步消退。
究其原因,主要是语文试题本身缺乏正确、有力的教学导向功能。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当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质,开发出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语文试题,引导学生实现语文实践的进步和发展。
一、构建情境试题,激活并维持学生的学习与探究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主要表现为喜欢阅读,主动提问,敏于观察,善于累积、书写,自觉投入探究,自发地创造性应用。
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动力源是语言文字所描述的自然、人物、事件的趣味性。
因此,考试命题要以贴近学生心理的自然、社会、历史、现时情境为背景,突出题目的情境依托、作答意义和探究价值。
【例1】老舍在《草原》一文描述:“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这说明当时的天气是。
A.雨天B.雾霾C.晴天D.阴天【评析】老舍笔下的草原体验,并不像一般的游记那样记录天气状况,而是用人的视野进行形象、生动地描绘。
“在天底下”意味着人的视野总体上只能看到天和草;“一碧千里”是指视野深度里的碧草一望无际;“而并不茫茫”则说明人可以看得很远,而且是清晰的,没有尘雾迷茫的感觉,这样的景象只有在晴天且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方可观察得到。
2024高考语文命题的导向
2024高考语文命题的导向教育部教育考试院,最近针对2024年高考使用新课标参加老高考的省份,命制了一套适应性测试卷。
它的权威性自不待言。
是今年高考命题的风向标,有很强的指导价值,下面我结合这套试题的特点,谈谈今年高考语文考试命题改革导向。
原则上,今年高考的试卷结构和命题方向,应该和本次考试会基本保持稳定,在此基础上个别题型会有所优化。
预测将文言断句的新题型保留,长短句的题会进一步优化,明确写出几个短句。
主观题增加,客观题减少。
2022新高考Ⅰ卷有12道选择题,2023新高考1卷有10道选择题,而这次适应性考试则只有8道,这就意味着书写量更大,对语文能力要求更高。
关于阅读1.不再强调和突出文类的特点。
各种类型材料都可能出现。
论述类阅读客观题会侧重对学生真实情境下阅读能力的考查,主观题随文设题已是大势所趋。
2.现代文阅读考查“稳中有变”,“稳”的是价值导向、考查能力、考查内容、设题模式,“变”的是阅读量和对文学本质的考查。
变化一是字数增多,阅读量增大。
变化二是文学类文本阅读,更注重对文学本质即通过形象来传情达意的考查。
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本、梳理结构的能力,感知艺术特色、鉴赏人物的能力,具备析语句、品细节的能力。
关于文言文1.2021年以前文言文选材基本是人物传记,2022年文言文阅读材料显露新的讯号,它不再局限于传纪文本,各种题材和体裁的古文皆有可能入选。
2.文言文阅读材料出现双文本,材料的选择开始回避历史典籍著作,且将双文本阅读从信息性阅读、文学类阅读此类现代文阅读领域延伸到古诗文阅读部分。
3.断句题为直接在文本断句(15个序号选3填空)。
断句为选择题,考生还可以根据选项设置,获得提示,排除若干项,蒙对的概率较大,改为了自主断句,对文言文阅读的能力要求更高。
关于语运题成语题设置成主观填空题的形式。
有人提出,可否将这些题恢复成客观题。
答复结果:试题命制一直在尝试改变固化的命题形式,成语、病句等题改为客观题,增加学生书写量,这是语文重在考查能力而非识记的一个表现和趋势。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的教学导向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的教学导向作者:方必发来源:《教育·教育评价》2022年第04期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重要部分,且分数占比高、考核内容多元,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
注重对该模块的研究,有利于高中语文教师准确把握现代文阅读的教学方向,给予学生更加全面、科学的指导,从而顺利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和学生的综合素养。
本文立足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结合近三年高中语文全国卷现代文阅读试题,对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的教学导向进行了深度分析。
一、新高考制度下语文全国卷命题趋势随着新课标的实行,新高考制度的实施以及立德树人工作的全面开展,高考语文全国卷的命题思路、命题趋势发生了十分明显的变化。
首先,围绕立德树人理念和素质教育理念命题,即结合时代特色,在试卷中渗透家国情怀、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促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树立文化自信,充分感受我国优秀文化的魅力。
其次,彰显核心素养,注重考查学生的关键能力,即基于语文课程的本质特点,着重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选取的材料比较多元,具有一定的情境性,重视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
再次,稳步推进改革,坚持守正创新,即语文试卷命题是以高考评价体系为参考,所选择的材料、设计的题型都经过精心安排,能够与日常教学活动对接,促使学生能力、素养的发展。
最后,难易适中、题型提升,这有利于稳定学生的自信心,凸显公平公正原则,有利于学生在考试中正常发挥,展现自身的综合水平。
二、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困境当前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就是教师功利性过强。
教师过度重视标准答案,认为学生只有达到标准答案的水准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这样强的功利性就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另外,教学方法单一,最终导致教学成效无法提升。
因为每个学生学习现代文阅读的情况不同,如果采取单一化的教学方法,缺乏多样化引导,就不能提升教学成效。
在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脱离高考,没有训练学生的关键能力,教师在进行指导的过程中只关注文章本身,这样就会使学生在现代文阅读学习过程中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统编教材下的试题评价导向探析
命题 评 价 的概 念 可 以这 样定
【我会设计 】‘‘你等着瞧吧 ,”
要 的 教 育结 果 ,反 映 在 质 量标 准 义 :“从新 课程 标准 和试 卷命 制 目 丈夫讽 刺地说 ,“像 查 尔斯 这样 的
中,基 于核心素养的质量标准可 的出发 ,根据 一定 的原 则或 标准 , 孩 子 ,还 不定又要使 什 么坏呢 。”
试 命 题 对 教 学 的引 领 作 用 ,有 效 水平 作 出合 理 的判 断 。”因此 ,一 的情 境 下 ,往 往 表 达 了 完全 不 同
56 推进初 中语文学科教学发展 , 份 好 试 卷 必 须 要 有 鲜 明 的 导 向 的心理 。我们 可以 关注具体 的情
2018年 3月 底 ,浙 江 省 教 研 室 率 性 ,这是 教育评 价 的根本 原则 。
就是 劳瑞 。
词语 ,而 且还 反 复使 用 。文 章 中 过 程 中 表现 出来 的 文 化 视野 、文
你 赞 同谁 的看 法? 结合 文本 常 常 为 了 强 调 某 种 意 思 ,突 出 化 自觉 的意识和 文化 自信 的态
说 明理 由。(4分 )
某 种情 感 ,特 意重 复 使 用某 些 度 。第 13题 ,在前 4题 的铺垫引
用 以 指 导 考 试 评 价 。”n 为 进 一 对命题工作进行检测。找出反映
10.人 物 富 有 鲜 明 个 性 的 动
步 探 索 初 中语 文 统 编 本 教 材 的 新课程标准命题质量水平的资料 作 ,能 够传 神 地 揭 示 出人 物 的 心
考试命题新样式 ,更好地发挥考 或 数据 ,从 而 对 试 题命 制 质量 的 理 活 动 。 同样 一 个动 作 ,在 不 同
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小学语文科学命题导向“三原则”
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小学语文科学命题导向“三原则”“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对于考试,我们的孩子一直是“想说爱你却不容易”;对于命题,我们老师也是挖空心思,黔驴技穷。
这也难怪,一直以来,我们的学生却还在重复着那种统一、机械、单调、重复的命题作业。
“一刀切”的命题方式使教师忽略了学生的语言基础、智力水平和认识能力,让学生盲目、机械地默写词组或课文,试想一下,哪张试卷没有“按课文内容填空、看拼音写词语”,哪个老师舍得舍弃这些基本分数?于是乎,背、默成了课堂常态。
其实,这样的命题不仅不能起到帮助学生巩固课上所学知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作用,而且忽视了对不同层次学生能力的培养。
语文命题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挥、大胆创新的一片广阔园地。
为了改变传统的命题方式,实现语文作业的合作性、有效性、适度性和适合性,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在为学生设计命题时进行了一些改革与尝试,取得了如下心得。
一、语文命题要体现趣味性新课程呼吁有情趣的语文教学。
同样,在语文试卷中,也需要有情趣。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过程、学习过程与方法的特点,要对原来试卷单调、严肃、死板的做题要求,进行大胆的改革。
传统的考试内容的呈现方式单一、死板,孩子不感兴趣。
因此要在试题的设计上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贴近教材、贴近生活,寓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于一体,不仅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更要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综合素质。
试题内容要情境化、生活化,注重趣味性、过程性、体验性。
比如说三年级的语文试卷,一开始,我设计了一段卷首语“亲爱的同学们,学期马上就要结束了,跟蒋老师学习语文开心吗?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现在就让我们展示一下吧!拿起手中的钢笔,认真答卷,你一定会获得成功!”这段话完全是我平时跟学生说话的语气,一下子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心理,顺利地开始答卷。
有卷首语,当然有卷末语,“试卷做完了,你认真检查了吗?可不能让小马虎抢夺你的劳动成果哟!”温馨的提醒让学生静下心来好好检查一下。
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试卷命题的导向
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试卷命题的导向湖北省枝江市实验小学徐国东为了充分发挥评价的监控、导向、激励、促发展的功能,试卷的命题改革也成为课改中的一个亮点。
在实施新课程的几年中,我们从试题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富有创意的改革。
一、试题内容源于新课标,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要求评价既要关注“三维目标”,又要落实“五大块面”;既要注重书本知识,又要延伸课外积累,渗透到生活、社会之中,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1、落实“三维目标”,体现语文评价的新导向。
《课标》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体现评价对语文教学的导向功能。
“三维目标”中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看似较“虚”的隐性目标要现实化,渗透于显性目标的考察之中。
如:“这学期学过的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个人?最不喜欢哪个人?并说明原因。
”“读了短文,提出你发现的最有价值的问题?”“短文中哪些词语、句子能引起你的注意,如果在平时,你会摘抄些什么?”“加点的字你将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这样的试题关注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察了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探究方法、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这一认知过程。
2、渗透综合性学习,构建语文评价的新格局。
《课标》从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设置了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板块。
要改变在以往考试中“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被忽视的局面,增设这两方面的客观试题。
如:下面是小红到水果店买香蕉时和售货员阿姨的一段对话,请你补充完整。
阿姨:小朋友,你好!小红:。
阿姨:你想买点儿什么?小红:。
阿姨:。
小红:。
阿姨:。
小红:。
阿姨:小朋友再见!小红:。
像这样的“口语交际”类试题有助于促进语文教学的改革。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既可渗透到其它试题之中,又可单独测试。
如:我们学了许多有关环保的文章,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设计一份“保护母亲河”的活动规划。
语文试题的导向作用
造峰填谷,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准起点,看到未来。
小学语文考试中有客观题,也有主观题。
一般的学生都能对客观题进行准确解答,优等生的优势体现在主观题的思考和应答上。
在有限时间内,优等生的阅读量、思维敏锐性、思考深度,以及叙述的连贯性和条理性较之中等生、后进生高出一截。
评分时,应该对那些有创意的回答超额打分。
一次考试,阅读《五彩池》一文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阴天的时候,五彩池的水还能显现颜色吗?请你根据阅读内容和自己了解的知识给出答案。
该题不重结论,根据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酌情给分。
题目原本只有3分,批阅时,我发现有的学生不但能说出书本中的理由,还能联系生活实际进行验证,有理有据,表达精当,我打了“3+3分”。
学生看到这样的分数喜不自胜,科学的种子也就埋在孩子心灵深处。
于永正老师是超额打分的高手,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精彩回答、优秀习作,经常突破百分制限制,可能是100加20分,甚至200分。
我们不应吝啬手中的分数,应让分数成为学生成长的助力燃料。
儿童在考试后,都很关注自己的分数。
分数公布时,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特别是考分较低,或者因粗心大意失分的孩子,更是懊悔不已。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冷冰冰的分数,刺眼的红叉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自信。
教育不是无情的分类和批判,应以爱的名义给予人文性关怀。
学生考得不好,内心也不好受。
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学会借分,以后用加倍的努力偿还。
例如,原本有望获得100分的孩子,一时疏忽,扣了一分半分,教师要成全孩子追求完美的心理,借分给学生。
借到分数后,提醒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用实际行动偿还。
对于考得不理想的学生,可以与他签订君子协议,一次性借分,分批次偿还。
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让他们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
考试不是目的,只是帮助学生更好学习的手段。
那么,分数也就不应成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准,而应成为给孩子们带来光明和温暖的太阳。
考试评分,要差异对待,关注学生个体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宝应县实验小学)Q.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课标 语文考试方向
新课标语文考试方向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语文考试也将出现一些新的方向和变化。
以下是新课标语文考试的几个方向:
1. 考查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新的考试将更注重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点。
学生需要学会用真实的语境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而不是简单地背诵语文知识点。
2. 强调语文素养的培养。
新课标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包括语言表达技巧、阅读理解能力、文学素养等。
这些素养的培养将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从小学到高中都会有所体现。
3. 鼓励创新思维和创意表达。
新的考试将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意表达,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以便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这将有助于学生在语文学科中获得更好的成绩,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 加强学科交叉学习。
新课标将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学生需要在语文学科中学习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同时也需要在其他学科中运用语文知识。
总之,新课标将考查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强调语文素养的培养,并鼓励创新思维和创意表达,同时加强学科交叉学习。
学生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并尝试在语文学科中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意表达。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标下语文试卷的导向性
中图分类号:h319
语文新课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考试的目的,是对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学的检查,是为了推动语文学习,改进语文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或者说,是为了教和学寻求科学的客观的根据,使对考试结果的分析有效地用于教学计划和教学实践。
作为语文考试的手段之一的语文试卷,就应该集知识性、科学性、创造性为一体。
它能够把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导向掌握科学知识,培养健康思想,探求科学技能、训练创新思维的康庄大道。
可是,由于语文试卷命题的不认真甚至是不严肃致使语文考试达不到这种目的,进而对日常的语文教与学起着一种误导,教学押题的怪癖导出了学生题海苦战,以图侥幸师成功的心理。
按理,在语文教学的各环节中,应该是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式和能力培养途径,并由此决定考试内容与方式。
事实却相反,考试的内容反而决定着教学的内容,出现了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学的局面。
由于考试的分数决定着教师的晋级、评优、奖金甚至声誉,左右着学生在老师、家长心目中的地位,甚至决定了学生的命运,自然衍生出一切为了考试的教学心态。
久而久之,尝到了甜头的老师们更是乐此不疲了。
此种不良的导向,首先是高考、中考语文试卷带来的。
对于高考、
中考命题纪律的严肃性、试题的保密性,对命题者要求的严格性--我们自然不容置疑。
但是,百密难免一疏。
再严密的网都是有漏洞的。
由于传统的地方贡献主义思想和小集体主义思想影响,致使我们的命题者在命题时不可避免地有意无意的带上了自己主观思想、主观欲念。
所出的语文试题与一些省市的语文模拟试题”巧合”。
或者根本就是平时模拟题的翻版。
也由于不少教育者的急功近利思想,和一些不法书商的牟利思想,致使他们无孔不入,一到每年的春季,高考、中考前夕,就多方打听哪方神圣命题,那么,命题者的平时言论,命题习惯,出过的一些试卷都成了侦破高卷、中卷语文试卷的重要线索,故此,各种密卷也就应运而生了。
另外,考前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各种形式的研讨会,说白了,其实就是探讨、透露命题信息。
有意无意地把老师们导入特务般搜题的教学死胡同。
高考、中考原则上明文规定,无论是古文还现代文的阅读分析,都不考书上的。
也就顺理成章地告诉师生们,书上的课文可教可不教,可学可不学,教了学了没害处,也没益处(对升学考试)。
高考、中考语文试卷的恶性导向,不仅存在了毕业班的师生中,也波及了非毕业班的师生。
非毕业班的师生们,虽说不立即面临升学考试,但最终都要驶向中考与高考。
所谓”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上届在押题与题海跋涉上取得的成功,自然成了下届师生的仿效。
不仅如此。
引导他们的还有市、县级的期终期末考试与统考。
可以这么说,市、县级的期中期末考试,在命题的严肃性与严密性
上,与大型的中考、高考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抽去的命题者,年年是那几所名气大点的学校中几个”知名”的语文老师。
变来变去也就是,去年张三出初一的,李四出初二的,今年李四出初一,张三出初二的;或者上次张三出初一的,李四出初二的,这次李四出初一的,张三出初二的。
试卷还没开始出,命题音名什么谁就已”家喻户晓”了,等试卷出好了,许多题目也就成了一些师生的复习题了。
也就不可避免地造成,有门路的老师不用教,无门路的老师不愿教。
加之命题者缺乏高度的责任感,许多题目只是一些常见的课外书上的题目的翻版与照搬,也就误导师生们产生这样的认识,练得多自然就多一份巧合。
致使他们的语文教学,不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情感,发展思维,使他们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与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而是,变成一些题型与题目的操练与重复。
导致老师们将一篇篇鲜活的课文抽掉灵魂和血肉,成为一个个干瘦的考点骨架,导致我们的语文教法探索与语文教学改革进退维持。
如果说高考、中考和期中、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的不合理性、不科学性,对我们的老师与学生均有着负面的导向性。
那么,平时的语文检测试卷,则主要对我们的学生有着负面的导向性。
人们常说”天下文章一大抄”。
其实,对于我们的语文老师来说,平时的语文试卷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方面由于出一份语文试卷很难,另一方面也由于平时出一份语文试卷的报酬低,甚至有劳无偿。
当然,更主要的是因为老师们命题时的责任感未到位。
出题时只是为了完成
任务,敷衍了事。
形而上者,把几份试卷拼成一份,形而下者,干脆随便拿一份应付了事。
有些试题,甚至有些试卷这次考了,下次又考到了,或者初一时考过了,初二时又考到了。
有时一整套市、县的单元检测卷就是别人的一套试卷的翻版。
根本不能起到”对学生的语文积累,语文文学运用能力和语文水平发展的评价作用”,更谈不上”有利于激励和引导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反,把学生导向这样一种境地:一是多方搜集语文资料,老师手头有的资料更是非买不可,这种问师效果恐怕”明星效果”都望尘莫及;二是考试前,不是想想该如何复习,而是命设法皖探询题老师的口风;三是考试后,如果没考好,不是认真总结经验,寻找知识掌握学习方法上的不足,而是后悔自己对有这些题目的资料看得不熟记得不牢,或者后悔自己没有这资料,致使学生们对语文的兴趣,就只剩下对试题的兴趣。
由此可知,语文试卷不良的导向性带来的后果是多么严重。
那么,如何使语文试卷达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呢?”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
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
”要达到此目的,那么:
首先,注意考试范围与教学内容的联系。
其次,要精心挑选命题者。
再次,认真做好试卷的审查工作。
最后,尽量提高语文试卷命题者的待遇。
对于高考、中考命题者
的待遇如何,笔者无从知晓。
但是,一些市县级的单元试卷,期中期末试卷的命题,对命题者待遇都让人不敢苟同。
一些市县级的教研室每学期都要组织一批老师编排各年级各科单元试卷、期中期末试卷,无论其动机如何,但能获以丰厚的试卷费,这是事实。
可是,付给每一份试卷的报酬却只出二三十元。
其它的试卷也许容易些。
但是要出一份有较高质量的语文试卷,确实非常不容易。
也许笔者愚钝,出每一份语文试卷至少在两天,还不包括打印时的对稿所花的时间。
算起来,真可谓廉价劳动了。
可是,校内的测试,出的试卷更是贱价了,甚至只是义务而已。
再讲贡献的老师,也不仅质疑,为啥要这么认真?又为啥偏叫我出题呢?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浅见,难免失之偏颇,恳请方家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