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诗四首》精品导学案(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王维诗四首》教案

《王维诗四首》教案

《王维诗四首》教案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鉴赏古典诗歌的一般方法:①了解有关古典诗歌的基本常识; ②了解有关诗人、作品、时代背景等知识;③诵读吟咏,初步感受古典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和意蕴美。

④把握中国古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

2.简介作者:王维 (701 — 761) ,字摩诘,太原祁 ( 今山西祁县 ) 人,后迁居蒲州 ( 今山西永济 ) ,开元九年 (721) 登进士第,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事受连累谪为济州司仓参军。

张九龄执政后擢为右拾遗。

天宝十一载 (752) 任吏部郎中,迁给事中。

安史叛军陷两京时,被叛军俘虏迫受伪职,其间作有《凝碧池诗》,抒写对唐王室的忠心,两京恢复论罪时仅受降官处分。

后历任中书舍人、给事中、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晚年时无意仕进,常以禅诵为事,于上元二年卒于辋川别业。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

其山水田园诗境界空明,宁静优美。

早年曾出使边塞,写有部分边塞诗歌。

他多才多艺,诗歌之外,兼善散文、音乐、书法、绘画,尤以绘画见长,被推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其诗能融音乐、绘画之理,营造出诗情画意相结合的完美意境。

有《王右丞集》。

二、学习《积雨辋川庄作》1、读诗歌。

2、看注释,大致理解内容。

[译文]下了好久的雨,空寂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上升,农妇蒸了藜菜,煮好黍饭,送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吃。

雨后迷茫的水田上飞着白鹭,浓荫的树丛中黄鹂鸟婉转鸣叫。

我素喜习静,早上去看木槿花,又在松树下准备斋食,去采摘带露水的嫩葵叶。

我已经与世无争了,谁又何必再对我起疑心呢?3.写作背景: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

《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

”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诗四首教学案及答案

诗四首教学案及答案

诗四首教学案及答案30诗四首教学目标、简述诗歌相关的背景知识。

2、概述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象,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涵着的深厚的情思。

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导学、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草盛()荒秽()草木长()燕()然候骑()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吗?①晨兴理荒秽()②带月荷锄归()③道狭草木长()④但使愿无违(),()⑤使至塞上()⑥单车欲问边()3.填空。

①《归园田居》选自,共有首,本诗是第首。

作者,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诗前序。

成语“”就出自他的这篇。

②《使至塞上》是作者出使边塞时所作,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苏轼曾评论他的诗“,。

”二、指导学习•研讨(一)情境导入陶渊明的性格既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

这使他与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官场格格不入。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

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陶渊明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一诗,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指名简介作者,教师适当补充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三)整体感知、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正音、划节奏并自由朗读。

2、思考下列问题。

(1)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2)“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3)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并明确:3、自由背诵,检查背诵。

(四)、研读与赏析教师出示学生绘制的几幅图片让学生进行对照赏析,同时提出思考的问题。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的画面。

(要求结合人物身份、举止、心情)(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五)、研读《使至塞上》、导入情境。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的蕃夷部落不断浸入,唐政府不得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

《诗四首》参考答案

《诗四首》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自主学习:1、huìhâzhǎng shǔpãng jìsài yān2、元亮,潜,桃花源记。

摩诘,唐,山水田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合作探究:1、(1)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

(2)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3)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2、(1)作者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鲁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

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2)轻车简从,被排挤出朝廷。

(3)比喻。

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了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4)大漠茫茫无边,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显得异常醒目。

“孤烟两字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

“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

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

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环境的描绘中。

(5)通过“孤”“直”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特征,而且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环境的描绘中。

第二课时:自主学习:1、jīng lián jīn xǐ2、李白,太白,青莲居士,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商隐和杜牧。

陈与义,去非,简斋,宋,《简斋诗集》。

合作探究:1、(1)写作者李白出蜀至荆门来到楚地时所见到景色及自己的感受。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

《王维诗四首》精品导学案(含答案解析)

《王维诗四首》精品导学案(含答案解析)

把最坏的日子捱过去梵高在成为画家之前,曾到一个矿区当牧师。

有一次他和工人一起下井,在升降机中, 他陷入巨大的恐惧。

颤巍巍的铁索轧轧作响,箱板在左右摇晃,所有的人都默不作声, 听凭这机器把他们运进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这是一种进地狱的感觉。

事后,梵 自若的老工人:“你们是不是习惯了,不再感到恐惧了?”这位坐了几十年升降机的老工人 答道:“不,我们永远不习惯,永远感到害怕,只不过我们学会了克制。

有些生活,你永远也不会习惯, 但只要你活着,这样的日子你还得一天一天过下去,所以你 就得学会克制,学会忍耐。

你不习惯黑夜,但黑夜每天适时而来,你忍耐着,天就亮了;你 不习惯寒冷的冬季,但冬天的脚步渐渐逼近,你忍耐着,那春天还会远吗?面对日子,把最坏的都捱过去,剩下的也就是好的了。

微感言:•佳句咀华赏读:春天里,茂盛的树林新长出的叶子,催换着老叶、旧叶;江河中,奔腾的流水前面 的波浪退让给后起的波浪。

用来比喻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必然的趋势。

赏读: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之中而不知老之将至,情操高尚,不慕荣利,把功名富贵看得 如天上浮云一般淡薄。

赏读:一个有道德的君子讲的是团结协调, 而不是勾勾搭搭。

而那种没有道德的小人,却是勾勾搭搭,不讲团结,不顾大局的。

赏读:只是读书,不去思考,也不能实用,那学习起来就会迷惘。

如果只是苦思冥想, 而 不去读书充实自己,你就会思不下去,疑而不定。

课堂讲义 语文 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一单元 唐诗之旅THE FIRST UNIT第一单元王维诗四首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哲思品悟高问一个神态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刘禹锡丹青不知老将近,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r自主积累全博现而釣取,厚积而薄发一、作者视窗王维(701 —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

王维诗四首 教案

王维诗四首 教案

王维诗四首教案教案标题:王维诗四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王维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2. 理解并分析王维诗歌《送元二使安西》、《过香积寺》、《相思》、《登飞来峰》的意境和艺术特点;3.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和分析王维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点;2.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王维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的介绍(10分钟)- 介绍王维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王维的诗歌创作环境和影响因素。

2. 《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歌鉴赏(20分钟)-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表达的离别情感和对远方的向往。

3. 《过香积寺》的诗歌鉴赏(20分钟)-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感受诗中对寺庙和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诗人的内心感受。

4. 《相思》的诗歌鉴赏(20分钟)-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表达的相思之情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5. 《登飞来峰》的诗歌鉴赏(20分钟)-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领略诗中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境界的思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分析王维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2.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和分析,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3. 归纳总结:对学生的讨论和分析进行总结,梳理王维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意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诗歌鉴赏和分析表现,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表达的深度。

2. 作业评定:布置相关的诗歌鉴赏作业,评定学生对王维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王维诗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诗歌鉴赏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和表达,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四首》导学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四首》导学案
2.解释词语
江枫:
对愁眠:
乌啼:
渔火:
3同桌互背诵四首诗。
课后链接
1.把古诗背给你的小伙伴听。
2.预习快乐七色光六。
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早发白帝城
月落千里江陵
夕阳一日还
教学反思:
本课节改变传统的语文课只凭教材进行教与学的现象,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自我调节,变封闭为开放,让学生的阅读快乐从课本延伸到想象的空间。
精读
点拨
深化
理解
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再读《枫船夜泊》《凉州词》《题临安邸》《早发白帝城》,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感悟到了什么。你喜欢诗中的哪一句为什么介绍作者及写诗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达标
测评
总结
提升
1.辨字组词露一手
落( ) 啼( ) 眠( ) 船( )
洛( ) 谛( ) 泯( ) 舷( )
教 学 过 程
环节
导 学 案
情境
导入
预习
检测
你会背描写景物的诗吗怎样学习古诗今天我们再学四首描写景物的学路导航一:
1、读古诗,要读准字音。
2、给下列字注音
乌啼对愁眠朱雀巷口寒山寺
朝辞白帝猿声万重山
合作
探究
汇报
展示
学路导航二:
多读几遍这三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四首》导学案(总2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四首》导学案
课 题
古诗四首
课 时
1
学 科
语文
年 级
四年
主备人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执教人
教学

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第1课《王维诗四首》导学案(含答案)

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第1课《王维诗四首》导学案(含答案)

第1课王维诗四首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强盛时期。

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璀璨明珠,千百年来深为各族人民珍爱。

到了唐朝开元十五年前后,诗歌无论是情思格调、意境形象,还是声律形式,都已为唐诗繁荣的到来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继之而来的便是开元、天宝盛世唐诗的全面繁荣。

这个时期,出现了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把山水田园静谧明秀的美表现得让人心驰神往;出现了边塞诗人高适、岑参,把边塞生活写得瑰奇壮伟、豪情慷慨。

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等一大批名家。

当然最重要的是伟大诗人李白,以其绝世才华,豪放飘逸的气质,把诗写得如行云流水而又变幻莫测,情如滔滔江水,美如清水芙蓉。

让我们梦回唐朝,体验一次心驰神往的诗歌之旅!学习目标 1.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空灵飘逸的写作特点。

2.品味王维田园诗的超凡脱俗、格调高雅的情致。

3.背诵这四首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意解读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衷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的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

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

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

“异乡为异客”,是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的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

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很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的一叶浮萍。

“异乡”、“异客”,质朴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

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

诗四首导学案及答案 .doc

诗四首导学案及答案 .doc

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稿课题:《诗四首》主备:审核:时间: 2013-12-21 【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并默写前两首诗;2、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学习重点、难点】理解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资料联接】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

陶渊明的性格既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这使他与尔虞我诈的官场格格不入。

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

他对“和平、宁静、美好的”生活向往之情我们在《桃花源记》中领略到。

本诗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他的诗现存不足 400 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

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他也有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其中写景佳句广为历代传诵不衰,如极富代表性的《使至塞上》就是其中之一。

人们常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论诗人兼画家王维的作品。

开元二十五年( 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

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本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

第一课时学习任务:《归田园居》和《使至塞上》一、课前自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荒秽()荷()锄..国草长()属()..征蓬()候骑()汉塞()燕()....然2、作家作品①陶渊明,字,名,东晋时著名的诗人,我们曾学过他的一篇文章是《②王维,字,》。

代诗人,他的作品最主要的是诗,北宋苏轼称他的诗“,”。

3、熟读两首诗二、合作探究,组内交流。

王维诗四首(第一课时)导学案

王维诗四首(第一课时)导学案

高二语文选修一导学案学科:语文编写人:王维诗四首(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王维生平,结合诗人经历理解作品。

2.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认识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3.体会四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会鉴赏诗歌借景抒情、衬托、对比、比喻、化虚为实、炼字等的艺术技巧及其语言。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教材四首古诗的内容,对本课字词和文学知识进行梳理,做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科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熟记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及语言。

预习案一.问题导学:诵读本课诗句,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

二.知识梳理1.作家作品2.王维诗歌特点二、预习自测炊黍()东菑()啭()饷()朝槿()辛夷坞()红萼()涧户()罟师()临圻()(1)积雨:(2)饷:(3)漠漠: 阴阴:(4)清斋:习静:探究案《积雨辋川庄作》【方法】这首诗属于诗。

一般来说,这类诗的思想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描写壮美山河、自然风光,表现自然之美,表达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或祖国山河的激情;通过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淡的隐逸生活,厌恶和鄙视黑暗社会的思想感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诗人对生活的思考,揭示引人思考的生活哲理。

这首诗显然属于第种情况。

1、自读诗歌,试找出诗中用到的意象。

王维用这些意象构设出什么画面?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描写了的优美风光,反映了诗人对的向往和赞美,抒发了诗人的情怀(或的闲情逸致)3、首联“迟”字写得传神,请结合诗句分析。

4、“诗中有画”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显著特色。

请以颔联为例对这一艺术特色作简要说明。

5、请归纳本诗的艺术手法《辛夷坞》【方法】这首是一首诗。

一般来说,这类诗是通过对某种事物的描绘,含蓄地表达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喜怒哀乐的情感。

《王维诗四首》导学案(学生版)

《王维诗四首》导学案(学生版)

《王维诗四首》导学案(学生版)【课题】《王维诗四首》(粤教版语文选修1第1课)【教学目标】1.了解王维的生平经历、作品风格、创作背景、创作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2. 把握王维诗借景抒情、对比以及衬托等艺术技巧、表现手法和特点。

3. 了解诗人晚年的生活态度,通过感知王维诗中的闲情逸致,感受诗人对田家生活的热爱,领略王维诗歌中“诗中有画”的意境。

【教学重点】把握王维诗借景抒情、对比以及衬托等艺术技巧、表现手法和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诗人晚年的生活态度,通过感知王维诗中的闲情逸致,感受诗人对田家生活的热爱,领略王维诗歌中“诗中有画”的意境。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积雨辋川庄作》【课前自主】一.知人论世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出身世代官僚地主之家。

其母崔氏奉佛三十余载。

佛经《维摩诘经》,是智者维摩诘居士与弟子讲学之书。

王维的名和字取于此。

王维后半生之避世与佛教有关。

他是在盛唐时代文化全面腾飞的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和艺术家。

开元进士。

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

显然,王维的人生历程,可以“安史之乱”分为两个时期。

王维诗歌的风格、情调,前后期也明显不同。

在前期,王维怀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不少诗篇意气风发、豪气干云。

在《不遇咏》里,他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是:“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

”在王维前期的诗里,他或写少年的豪迈,或写大将的英武,或叙征戍之苦,或写凯旋之乐,无不准确地表现出那个特定时代里人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

晚年无意仕进,无心仕途,专诚奉佛,常以禅诵为事,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于上元二年卒于辋川别业。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

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对自然美的感受独特而细致入微,笔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韵,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长,色彩鲜明优美,极有画意。

诗四首导学案及答案

诗四首导学案及答案

2、作家作品①陶渊明,字— ,名 ,东晋时著名的诗人, 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稿课题:《诗四首》主备: 审核:【学习目标】1、 朗读背诵并默写前两首诗;2、 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学习重点、难点】理解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资料联接】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

陶渊明的性格 既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这使他与尔虞我诈的官场格格不入。

不为“五斗 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

他对“和平、宁静、美好的”生活向往之 情我们在《桃花源记》中领略到。

本诗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 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 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 称其为“诗佛”。

他的诗现存不足 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 生活一类成就最大。

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 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 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 他也有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其中写景佳句广为历代传诵不衰,如极 富代表性的《使至塞上》就是其中之一。

人们常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来评论诗人兼画家王维的作品。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 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

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 作于赴边途中。

《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 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本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 丽壮美。

第一课时学习任务:《归田园居》和《使至塞上》 课前自学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荷( 燕( 八、、\ 时间:2013-12-21 1、荒秽( 国)锄 草长(3、 熟读两首诗二、合作探究,组内交流。

(一)读《归园田居》探究下列问题:①你读这首诗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几层意思?② 你认为“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③ 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作者怎样的感情?(二)读《使至塞上》,探究下列问题:①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②你有首联中的“单”字读出了什么?③你从“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读出了什么修辞方法?感受到 了诗人怎样的心境?④ 颈联中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

《王维诗四首——品读王维诗,还原摩诘像》导学案

《王维诗四首——品读王维诗,还原摩诘像》导学案

《王维诗四首——品读王维诗,还原摩诘像》导学案教学内容粤教版选修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一课:王维诗四首(《送沈子福归江东》《观猎》《辛夷坞》《积雨辋川庄作》)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知悉王维主要的生平经历;品味诗人赠友诗,尤其是边塞军旅诗、山水田园诗中的意象;体会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诗歌与史实认识一个全面的王维,并形成评价。

实施环节一、赏诗知人【品思·边塞军旅诗】观猎1风劲2角弓3鸣,将军猎渭城4。

草枯鹰5眼疾6,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7,还归细柳营8。

回看射雕处9,千里暮云平10。

问题1:请逐联描述诗句,并提炼“将军”的形象。

注释:1、猎,狩猎。

2、劲:强劲。

3、角弓: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使用动物的角、筋等材料制作的传统复合弓。

4、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称渭城,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

5、鹰:指猎鹰。

6、眼疾:目光敏锐。

7、新丰市:故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是古代盛产美酒的地方。

8、细柳营:在今陕西省长安县,是汉代名将周亚夫屯军之地。

《史记·绛候周勃世家》:“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借此指打猎将军所居军营。

9、射雕处:借射雕处表达对将军的赞美。

雕:猛禽,飞得快,难以射中;射雕:北齐斛律光精通武艺,曾射中一雕,人称“射雕都督”,此引用其事以赞美将军。

语出《北史·斛律光传》载北齐斛律光校猎时,于云表见一大鸟,射中其颈,形如车轮,旋转而下,乃是一雕,因被人称为“射雕手”。

10、暮云平:傍晚的云层与大地连成一片。

名家点评:《茧斋诗谈》:“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一句空摹声势,一句实出正面,所谓起也。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二句乃猎之排场闹热处,所谓承也。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二句乃猎毕收科,所谓转也。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二句是勒回追想,所谓合也。

历史背景微段落1:积极仕途时期公元701年(武后长安元年辛丑),李白生,王维生。

粤教版-语文-高二-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碁中学高二语文1.1《王维诗四首》导学案

粤教版-语文-高二-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碁中学高二语文1.1《王维诗四首》导学案

1.1《王维诗四首》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王维的生平,结合诗人的经历理解作品。

2、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品味诗人“诗中有画”的山水田园诗特色。

方法与过程:揣摩诗歌语言;把握借景抒情,对比以及衬托等艺术技巧。

情感与价值观:体会王维诗歌中蕴含的佛理;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及语言。

【教学难点】王维诗歌中蕴含的佛理。

【教学方法】以读为主,讲、读和讨论相结合。

三、学习过程:(呈现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巩固拓展——总结评价)四、学习方法:交流互助记忆法汇报五、时间分配:自主学习 10 交流研讨 15 ,展示 8 ,点拨: 7六、学习内容:一、【自学】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出身世代官僚地主之家。

据记载,王维九岁就能写诗。

像那首脍炙人口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王维十七岁时写的。

王维精通音乐,擅长草书和隶书,绘画的成就尤其突出,以致宋代大诗人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的诗歌创作,就是以这种全面的艺术修养为基础的。

其母崔氏奉佛三十余载。

佛经《维摩诘经》,是智者维摩诘居士与弟子讲学之书。

王维的名和字取于此。

王维后半生之避世与佛教有关。

开元进士。

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

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他的诗歌风格也发生了变化,早年那种意气风发的诗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融合画意、诗情和禅理的山水诗。

这种小诗像一幅画,诗情清淡,却又蕴涵着不可捉摸的禅理。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抒发主人公完全跳出了名缰利锁的磁场,内心有一种以安全感为地基的从容不迫,从而能进入一种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不带任何功利的审美目光,自得其乐地去发现极其平凡、有时旁人发现不了的自然美。

他这类诗成就极高,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结缘佛教:字摩诘,来源于《维摩诘经》,“诗佛”。

《王维诗选》读前导学案

《王维诗选》读前导学案

《王维诗选》读前导学案王维诗选读前导学案
导学目的
通过研究《王维诗选》,使学生了解王维的诗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研究内容
1. 了解王维的生平背景和创作背景;
2. 分析王维的诗歌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3. 欣赏和解读王维的代表作品。

研究步骤
第一步:了解王维的生平背景和创作背景
- 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王维的生平、成就和影响。

- 理解王维所处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第二步:分析王维的诗歌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 选取《王维诗选》中的代表作品,分析其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 探讨王维诗歌中的意象、音韵和节奏等方面的特点。

第三步:欣赏和解读王维的代表作品
- 针对所选作品,进行欣赏和解读。

- 分析作品中的诗意、情感和思想表达。

研究成果
通过本次导学,学生将会:
- 了解王维的生平背景和创作背景;
- 掌握王维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 能够欣赏和解读王维的代表作品。

参考资料
- 王国维. 王维诗选[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 张光直. 王维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注:这份导学案只是一个示范,具体的内容和步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诗四首》导学案及答案

《诗四首》导学案及答案

《诗四首》导学案及答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内涵。

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充分预习课文,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

2、背诵默写诗歌,体会诗歌的内涵。

3、注意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

4、认真研究导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他的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的官职,但到了陶渊明,家境早已破败。

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他自29岁入仕,作过州祭酒、参军一类小官。

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宋书•隐逸传》),更愤慨于南北士族的兼并不厌,王恭、司马道子、桓温、刘裕等人的篡乱相替,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

此后直至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

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见于他的组诗《饮酒》《归园田居》《拟古》《和郭主簿》等。

王维(701—761),字摩诘(ji e),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

出身仕宦家庭,过着享乐田园、留恋山水、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王维少年时就有才名,21岁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后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触犯皇权而受牵连,被贬为济州司库参军。

张九龄为相后,提拔他为右拾遗,后张九龄被罢相,他也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

后又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高,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讲义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一单元唐诗之旅(上)◆1王维诗四首把最坏的日子捱过去梵·高在成为画家之前,曾到一个矿区当牧师。

有一次他和工人一起下井,在升降机中,他陷入巨大的恐惧。

颤巍巍的铁索轧轧作响,箱板在左右摇晃,所有的人都默不作声,听凭这机器把他们运进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这是一种进地狱的感觉。

事后,梵·高问一个神态自若的老工人:“你们是不是习惯了,不再感到恐惧了?”这位坐了几十年升降机的老工人答道:“不,我们永远不习惯,永远感到害怕,只不过我们学会了克制。

”有些生活,你永远也不会习惯,但只要你活着,这样的日子你还得一天一天过下去,所以你就得学会克制,学会忍耐。

你不习惯黑夜,但黑夜每天适时而来,你忍耐着,天就亮了;你不习惯寒冷的冬季,但冬天的脚步渐渐逼近,你忍耐着,那春天还会远吗?面对日子,把最坏的都捱过去,剩下的也就是好的了。

微感言: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刘禹锡赏读:春天里,茂盛的树林新长出的叶子,催换着老叶、旧叶;江河中,奔腾的流水前面的波浪退让给后起的波浪。

用来比喻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必然的趋势。

丹青不知老将近,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赏读: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之中而不知老之将至,情操高尚,不慕荣利,把功名富贵看得如天上浮云一般淡薄。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赏读:一个有道德的君子讲的是团结协调,而不是勾勾搭搭。

而那种没有道德的小人,却是勾勾搭搭,不讲团结,不顾大局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赏读:只是读书,不去思考,也不能实用,那学习起来就会迷惘。

如果只是苦思冥想,而不去读书充实自己,你就会思不下去,疑而不定。

一、作者视窗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

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其诗清新恬淡,精美雅致,于李杜之外,自成一家。

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

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王维又是杰出的画家,通晓音乐,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之中。

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著有《王右丞集》。

二、写作背景《积雨辋川庄作》:唐代“安史之乱”后,社会急剧变化,朝政日非,王维不再积极出仕,而是亦官亦隐。

他隐居辋川,啸咏山林,笃志奉佛。

该诗就写于这一时期。

《辛夷坞》:王维隐居辋川期间,寄情山水,吟咏自然,写下了大量的山水诗,后编为田园组诗《辋川集》。

该诗就是组诗《辋川集》中的第十八首。

组诗中,作者不仅以细腻的笔墨描绘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写出了景物的精神气质。

《送沈子福归江东》:大约在开元二十八、二十九年(740、741),王维知南选,到襄阳。

这期间,他的行踪处于江汉一带,该诗就是诗人在长江上游送沈子福顺流而下归江东时所写。

《观猎》:四十岁以前的王维,思想奋发向上,积极仕进,支持张九龄的开明政治,诗歌创作积极乐观,写下了不少具有强烈批判性的政治诗和具有奋发向上精神的边塞诗。

《观猎》就是他前期的边塞诗。

三、基础梳理1.字音识记(1)蒸藜炊黍.() (2)啭.黄鹂()(3)芙蓉.() (4)红萼.()(5)风劲.() (6)罟.师()答案(1)shǔ(2)zhuàn(3)róng(4)è(5)jìng(6)gǔ2.词语释义(1)蒸藜炊黍饷.东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罟师.荡桨向临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用酒食等款待,此指送饭。

(2)渔人,这里指船夫。

3.名句背诵(1)__________,阴阴夏木啭黄鹂。

(2)__________,纷纷开且落。

(3)____________,江南江北送君归。

(4)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答案 (1)漠漠水田飞白鹭 (2)涧户寂无人 (3)惟有相思似春色 (4)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5)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文本感知1.《积雨辋川庄作》 这首诗通过描写恬静的农家田园生活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和淡泊自然的心境。

2.《辛夷坞》 这首诗通过对山林中花开花落这一自然景象的描写,衬托了山林的清幽安静,寄寓了诗人自然淡泊的情怀。

3.《送沈子福归江东》 这首送别诗,通过对送行之地的景色描写,将自然的春色与人类的情思联系起来,抒发了友人走后诗人的思念之情。

4.《观猎》 这首诗叙述了一位将军的狩猎活动,渲染了激烈、紧张的狩猎气氛,描写了狩猎时惊心动魄的场面和猎后风定云平、满载而归、悠然自得的心情,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结构图示首联写田家生活 《积雨辋川庄作》写景 山上静观颔联写自然景色颈联抒情 抒写隐居山林的禅寂生活之乐尾联《辛夷坞》⎩⎪⎨⎪⎧⎭⎪⎬⎪⎫前两句:春天来到 辛夷花开后两句:春天不永 花开花落寂寞→宁静淡泊 《送沈子福归江东》⎩⎪⎨⎪⎧前两句:送行之地→景后两句:依依惜别→情(哀而不伤)《观猎》 ⎩⎪⎨⎪⎧ 首联:空摹声势颔联:狩猎场面颈联:猎毕收科尾联:猎后追想 渲染气氛对比悠然自乐渴望建功立业师生探究一、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诗中有画”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显著特色。

请以《积雨辋川庄作》为例对这一艺术特色作简要说明。

提示 以前两联为例。

首联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

女人们蒸藜炊黍,准备好饭菜,送往田头,农夫们田头野餐。

展现了一系列人物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富有美感。

颔联:写自然景色,同样是静观所得:广漠空濛、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飞,意态安详,黄鹂唱和,歌声甜美。

加以它们各自背景的描绘,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

二、王维的送别诗善于借景抒情。

请联系学过的《渭城曲》,细细品味《送沈子福归江东》的景物描写与表达情感的关系。

提示 诗歌写杨柳渡头送客,杨柳是渡头现成之景。

唐人有折柳送行的习俗。

这里写杨柳,不是写现成之景,而是烘托送别气氛。

行客已稀,送别地的凄清,反映送别人依依不舍之情。

三、四句借春色寄寓思念的无穷无尽,将心灵中的感情比作自然界的春色,即景寓情,情与景妙合无间,极其自然。

三、《观猎》前六句表现出的紧张、激烈、迅疾,与最后两句的淡静、平缓形成鲜明的反差,这是什么表现手法?你还能说出相似的例子吗?提示 对照手法。

《观猎》诗前半部分写出猎,发端突兀,先声夺人,“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展现了风起云涌的射猎场面;同时写出了猎鹰的迅捷敏锐,骏马潇洒地扬蹄,充分体现了将军高超的猎技和射猎动作的迅疾。

而诗的后半部分写猎归,收笔意远,以写景作结,非营地景色,而是回看行猎处景,已是“千里暮云平”,这样就做到了首尾彼此呼应,形成对比:当初是风起云涌,是出猎的紧张;此时是风定云平,是猎归后的从容。

李白的《越中览古》诗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手法。

原诗如下: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诗歌将昔时的繁盛(前三句)和今日的凄凉作了鲜明的对比:诗歌着重渲染了昔日的繁华,末句以今日的凄凉来进行反衬;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充分地表达了主旨。

四、说说下列诗句中加□的词的意思,并指出它对全诗意境的构成起了什么作用。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提示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喧:竹林里传出的洗衣少女们的歌声笑语。

动:顺流而下的渔舟,将亭亭玉立的荷叶披向两旁。

这“竹喧”“莲动”更加写出了环境的宁静,也写出了人们生活的美好无忧。

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诗情画意。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飞:白鹭在广漠空濛的平畴上,翩翩起飞,意态娴静潇洒。

啭:指快活的黄鹂在甜美地互相唱和。

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更加写出环境的恬静优美,增添了意境的诗情画意。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开、落:指辛夷花纷纷扬扬飘落。

是一种对美好春光的怜惜,而且落向空寂幽静的涧谷,写出了极其幽静沉寂的意境。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惊”意即受惊吓。

写出鸟儿因明月升起、银辉洒照而产生的反应,对月出感到新鲜惊奇。

“鸣”即鸟鸣。

受到惊吓的鸟儿,在林间偶尔发出几声啼鸣,更加映衬了春山之夜的和平宁静,带来一种静中有动的美感。

名句品评(1)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品评诗句中用“漠漠”和“阴阴”两个叠词,使得此联成为名句。

这两个叠词,鲜明生动地描绘了积雨后水田的景色。

“漠漠”状积雨后的水田上空朦胧寥廓极为真切,“阴阴”状夏天树木在积雨后的阴浓湿润也很贴切。

总之,由于用词贴切鲜明,使得诗中景色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鲜明地表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2)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品评诗人巧设比喻,化虚为实。

以有形可感的春色来比喻无形的相思,将抽象的情感化为可观的春色,且境界寥廓,这是以景寓情,借景抒情,收到了极好的表达效果。

形象感人,作品深厚蕴藉。

(3)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品评因草枯,猎鹰很快发现猎物;因雪尽,主人追踪而至便觉格外轻快。

“疾”写出了猎鹰发现猎物迅疾俯冲的敏捷。

“轻”写出了将军纵马驰骋的雄姿。

天上地面互相呼应,传神地描绘出从发现猎物到追捕猎物的过程。

(4)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品评这两句写打猎归来正当日暮时分,野旷云低,景象如画。

在结构上,此联与开头遥相呼应,形成鲜明对比。

射猎时“风劲角弓鸣”,风劲云涌,气氛激烈;猎后“千里暮云平”,风定云平,满载而归,心情悠然自得。

结句用兴,常在诗情抒写到将尽未尽之时,突然用景物收住,留下一个生动的画面,或画面兼有画外音。

(5)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品评辛夷花这一形象给人带来的是迎春而发的一派生机和展望,但这一树芳华面对的却是寂寞无人的环境。

这一环境的插入,使前后情况迥异,由秀丽转为零落。

尽管画面上似乎不着痕迹,却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对时代环境的寂寞感。

所谓“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的感慨虽未直言,却能从形象中得到暗示。

(6)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品评未及写人,先全力写其影响:风呼,弦鸣,风声与角弓声彼此相应,风之劲由弦的震响听出,弦鸣声则因风而益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