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朗读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论文

合集下载

朗读指导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论文

朗读指导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论文

朗读指导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论文摘要:朗读的方法有很多,但不管采用怎样的朗读方法,始终要为培养学生语文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

学生在老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对语言的关注在长期有意注意下渐变为无意,于是学会了用语文的眼睛看问题,用语文的耳朵听声音,用语文的嘴巴去交谈,甚至用语文的心灵去感受、去思考、去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那么,怎样的朗读指导才是有效的呢?笔者在不断学习和探索中发现几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朗读方法。

一、抓住关键词句文学作品中的很多语句往往隐含着作者的情感思想,如果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或许能明白教师对该文本或语句的理解,但往往又会变成学生刻板的记忆。

教师可以通过词句的增删变换,在对比中品味语言的精妙;抓住关键句子在复沓式朗读中感悟作者的情感。

(一)在对比朗读中品味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有比较地读,能使学生对文本内涵的解读更形象更深刻,加强比较性朗读训练,能提高朗读的效率。

这种方法是我用得较多也觉得很好用的一种方法。

具体操作如下:1、删减关键词语对比朗读诗人瓦莱特的《人与贝壳》有这样一句名言:“每一个字都是一个无底洞。

”它启示我们要用心去感悟言语,要穿透言语,领略其背后之底蕴。

笔者在执教《济南的冬天》时,以“温晴”——“温情”作为整个教学的思路,将朗读与品析有机整合在一起作为主要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关注富有表现力的字词。

只有从文章的语言文字入手,去挖掘文章内在的思想性,体会作者倾注的感情,才能在教学时使语言训练和情感陶冶达到完美的结合。

笔者从“微微”、“呢、呀、吧”等几个容易被忽视的词语的删减入手,让学生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反复品味语言,深入体会老舍对他的生命中的“宝地”的无限深情,学生自然情动于内而文辞发于外。

略论朗读在语文教育中作用论文

略论朗读在语文教育中作用论文

略论朗读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文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语文教育要通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而达到发展思维和智力的目的。

一个人的语文能力,主要是表现在语感上,而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素质的重要途径。

朗读是听读活动中最重要的教学形式,它对于培养学生语感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水平,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就十分重视朗读。

不仅对于朗读的意义、作用等有着非常精辟的见解,如杨雄说:“大谛能读千赋,则能为之”,还有大家所熟知的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等;而且对于朗读的要求、方法、要领等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古代大教育家朱熹对朗读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他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又指出:“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就是要求学生通过朗读和思考的实践,提高阅读水平,培养语言能力。

因此在古代文言和口语基本脱节的情况下,语文教育基本上能让大部分学生得心应手地运用文言写作,这恐怕主要得归功于朗读的教化。

但是后来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语文教育为应试升学服务,语文课把精力过多地放在分析讲解以及机械孤立的改病句、划分句子成分之类的训练上,而与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密切相关的“朗读”、“言语表达技巧”等则常常被忽视。

学生失去直接、完整地感受课文言语形式的机会,语感水平得不到提高,真正的语言能力的培养渐渐被淡忘了,以致有许多已迈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提笔写起文章来,脑子就发怵,读起文章来,方言语调不说,还读的结结巴巴、破句百出。

朗读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朗读是把书面上写的无声语言(文章、文学作品)转化为更能表情达意的有声语言。

语言是词汇、语法、语音三者的结合体,严格地说,书面上写的语言是不完全的语言,因为欠缺了一个语言的重要因素——语音。

重视朗读教学 提高素质教育

重视朗读教学 提高素质教育
训 练 最有 效 的措 施 。
文教 学, 所要培 养的 听说 能力, 是着眼 于能听懂长篇报
告、 长篇广播 、 闻 , 听 出头尾层 次 , 新 能 能听 出 中心 重
总之 , 朗读训练非常重要 。可以说 , 不朗读 、 出声 不 诵读 , 仅仅看 , 仅仅靠 浏览是 学不好语文 的。在 朗读时
进 行 朗 读 ,不 是 把 朗读 作 为 一 项语 文 基 本 能 力进 行 训
会感到 无话 可说 , 出来的文章也就 不会 条理不清 , 写 逻
辑就不会乱 了, 内容也就不会枯燥 了。诗 圣杜甫说: 读 “ 书破 万卷 , 下笔如有神 ” 。元代文人 陈瑞礼 说 : 劳于读 “
书 , 于作 文 ” 即道 此理 也 。 逸 。
教育。随着教 育改革 的深入 , 育应 着眼于提 高学生的 教 素质 , 已逐步成为广大同仁 的共识。小学语文教学也应
作 自然也会好 。学生经常听教师 的范读 , 听学生的 朗读
以及 自己的朗读 , 一面是 学习说话 的机会 , 面是 学 习 一
该把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如何提 高小 学生语文 素质 这
心 。但 主 要 还 是 对 朗读 训 练 的重 要 性 认 识 不 够 . 是把 总
能力较 强, 因此教 师的示范是最有效的措施 。我们在一
些“ 示范课” 上看到 , 朗读教 学上有 一种普遍倾 向, 在 就 是在本 文前 面讲 到的 ,把 朗读作 为一个教 学过场 来安
排 , 生 读 的 正 确 与 否 , 的 好 不 好 , 师 很 少 加 以评 学 读 教 点指导 , 只是 为 读 而 读 , 得 难 听 一 点 , 其 量 仅 仅 是 说 充
生 的朗读兴趣 , 而指 导学生 的朗读 ; 次 , 师 当面 进 其 教

重视课堂朗读训练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论文

重视课堂朗读训练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论文

重视课堂朗读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上蔡县韩寨初中:骆素敏重视课堂朗读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摘要] 自古重视朗读,现在依然重要。

朗读,可以领悟语言之美,可以培养表达能力,可以提高审美情趣,可以激发情感之美,可以激发联想与想象能力,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可以积累语文知识,可以发展学生智力,可以陶冶美好情操。

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朗读;语感;理解;素养朗读的意义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的读出文章来,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胸中能装有百十篇范文、几百首诗歌,就如涓涓细流汇成大海,融会贯通,为我所用。

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朗读在学习和教学中的运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诌”,是人人都知道的名言,而白居易则是读书以至“口舌成疮”方有大成;韩愈则是“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始成大家。

就《语文课程标准》而言,朗读同样被提到很重要的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七条是这样表述的:“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二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中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语感”呢?从《语文课程标准》中就能找到答案。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语文课程标准》所有学段必不可少的“目标”。

在“评价建议”中还有这样的表述:“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可见,朗读就是培养良好语感的最好方法和途径,朗读,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性,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

在教学实践中,我对朗读有切身的体会,假如不读,学生就无法熟悉文章;假如不读,学生就无从感悟文章;假如不读,学生就难以理解文章。

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

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

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1摘要:诵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

诵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

通过诵读,可以提高学生驾驭汉语的能力。

关键词:诵读;教学;学生;重要性;习惯诵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诵读是最重要的。

诵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

诵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

一、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1.有利于学生的文字积累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与精华,文字亦是。

而文字的学习,往往是通过一篇篇文章的诵读,把识字与阅读融合在一起,重视诵读有利于识字效率的提高和书面语学习的全面开展,同时,识字量的增加,也有利于学生选择更多的书目文章进行阅读。

学生在进行课内文章学习的时候很好地落实了这一点。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诵读,可以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知优美的韵律。

教师如果具备良好的朗读技能,就能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思、读中议、读中练、读中悟、读中品,带领学生共同感受纯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对语文写作能力的形成规律作了具体的总结:“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作文时吾意欲所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通过诵读,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把别人的好作品融会贯通后,变成自己的东西,逐渐形成自己的能力,才能得心应手地掌握和运用好语文这个基础工具。

4.有利于积累语言材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

语言材料”。

当学生的头脑里记住了大量的词语、精彩句段或者美文,融会贯通后变成自己的东西,形成新的观点,读起文章来,也就会有了自己的理解,写起文章来自然也有了内容可写。

如何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1.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分析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手段。

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训练,也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学习语文,学习一篇课文首先是读。

不管是默读还是朗读,是速读还是慢读,是粗读还是精读,总之是先要读。

可以说,没有读就没有语文学习。

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分析如下:(1)教师对朗读教学在思想上不重视。

(2)朗读时间不够充分。

(3)淡化了教师的范读。

(4)朗读指导过于机械。

2.朗读教学的方法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教材这三者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中展开的统一过程。

”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媒介。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朗读教学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下面就从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这一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2.1 遵循教学规律,逐步实施朗读教学。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情入境,使学生朗读真正做到流畅自如,感情丰富。

因此,在朗读教学中绝不可急于求成,应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2.2 创设情境,激发朗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及人的精神世界”。

叶老也将有感情的朗读称为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

”以情动情,使学生在爱与憎,悲与欢的心灵火花的撞击中与课文内含的理念相沟通,产生共鸣效应。

也只有通过教学设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情趣,才能使学生乐读、好读、善读。

2.3 教师示范,指导朗读。

朗读教学可以利用学生的模仿心理,通过教师的优秀示范达到较好的效果。

教师的范读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是语言因素的范读,目的是使学生注意朗读材料的语言因素。

2018年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朗读教学与学生素质的培养_人教版新课标-文档资料

2018年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朗读教学与学生素质的培养_人教版新课标-文档资料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朗读教学与学生素质的培养人教版新课标朗读是一种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方式,长期以来,一直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训练之一。

它具有表情达意、增强语感、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提高表达能力和发展思维能力等作用。

新教材、新大纲的出台,也进一步突出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有一位小语教法专家曾说过:“一课书教完后成败的第一个标准应该是学生是否读熟了课文。

”可见,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模仿性、可塑性强的小学生而言尤其重要。

二十一世纪对于人才的需求是敢想、敢说、敢做,具有创新精神,朗读教学也须奔着这个目标去努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品格和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鼓励学生赛读,让学生张起自信的风帆。

朗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朗读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互相比赛,然后互相评论各自的优缺点。

有时候也让学生与我比赛朗读,与录音机比赛朗读,在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的同时,也鼓励学生挑战同伴,挑战老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巧抓学生思维,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乌申斯基说过:“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行缺少的属性。

”孩子是富于想象的,发展孩子的想象就是在开发孩子的智慧宝藏。

而语言又是妙不可言的,很多文字寓意深刻,特别是古诗,它留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

在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

在教学古诗《小池》时,我让学生反复诵读,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最后一句“早有蜻蜓立上头。

”教学生一字一顿,摇头晃脑地朗读,在抑扬顿挫中读出蜻蜓的可爱和俏皮。

然后播放欢快的轻音乐,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朗诵诗歌,想象蜻蜓飞到荷叶上来干什么。

有学生说:“蜻蜓飞累了,到荷叶上休息一会儿。

”有学生说:“清晨,蜻蜓口渴了,飞到荷叶上喝点露珠解解渴。

”有一个学生更有想象力,他说:“蜻蜓在空中飞呀飞,它看见新长出来的荷叶一个人太寂寞了,飞下来和它交个朋友,聊聊天。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论文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下面是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论文,请参考!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论文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种基本的重要的教学方式。

根据当前的素质教育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致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

因此,朗读教学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一。

朗读在小语教学中的作用1.朗读促使学生自觉辨析字词的音形义朗读,首先要做到正确。

朗读不同于默读,朗读时,必须眼看,口读,耳听,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掉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在用普通话读得正确的基础上,要求读得流利而有感情,符合不同的口语语调,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并注重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倘若遇到不会读的字,就必须停下来,认真查找这个字的读音,或在课文中找,或在字典里找……弄清了正确的读音,才能继续下去,只有逐字逐句去读,才能促使学生自觉辨析字词的音形义。

2.朗读可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小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大多数孩子都会在头脑中把书面语言还原成活生生的画面,即把文章中用语言文字描述的生活情景变成头脑里生动形象的图象。

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脑子里“放电影”,把作品的内容清晰而具体地浮现在自己的脑海里。

3.朗读可发展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种。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正在飞速发展,我国已进入信息社会,信息的传递和交流都离不开语言。

不论传递信息的手段多高,有多少种科学仪器,科学手段,必要的、最有效的工具还是语言,而朗读是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古人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说明了读是写的基础,有了读的量,才有写的质。

朗读可以使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沟通起来。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必须引起师生的高度重视。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要让学生做到“五不”: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①;还要读得通顺、自然、流畅,不破词破句,不拖拉②;同时,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要领,如重音的把握、轻重缓急的调节、停顿的巧设、声色的传情、语调的高低变化、节奏的控制等,要让学生最终达到“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目的。

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要让学生努力做到眼睛看、心里想、嘴里念、耳朵听,许多器官同时并用。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让学生做到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③。

一、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没有琅琅读书声的语文课绝对不是一堂好课。

通过朗读、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强化朗读训练,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强化朗读训练有助于发展小学生的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必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增减文字、不读破词句。

学生要掌握各种形式的朗读,然后在朗读中掌握字的读音,这样才能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够使学生读得正确、流利、进而增强语感。

抓好朗读教学,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

比如低年级的小学生,入学前虽然经历了大量的语言实践,但无论是日常的交际,还是听老师讲课,语言的表达往往是简单、零碎、甚至是杂乱的,要使小学生幼稚的语言能力不断完善提高,就必须通过多读去感知课文中的规范语言④。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地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这对学生理解、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益处。

例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在草原上生活的人们。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朗读能力》优秀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朗读能力》优秀教育论文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朗读能力内容摘要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和文字,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朗读训练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小学语文教育处于语文教育之基础地位,所以朗读技巧是每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它要求朗读者规范运用普通话语音创造性表现汉语的语言美、文学美和思想美,把静态的书面语转化为动态的富有艺术特质的有声语言,积极创造美的听觉形象,从而使接受者在丰富语感、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

文章在方法论的平台上,暂且撇开普通话语音的相关问题,归纳出提高小学语文课文朗读水平的几个基本思路,以求得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艺术我区从去年开始,全面推进学生新一轮课改,不断派出教师到全国各地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与此同时也从各地聘请名师到我区做相关课改推广演讲,其中深圳黄田小学的刘宪华老师做的新语文主题阅读——语文教学的革命对我的触动最深,在她具体解析到“朗读教学,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阅读教学的首要要求”时,我深深的体会到确实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促进学生细读文本、深入理解、体验情感、揣摩语言的有效策略,但是,现在有很多教师急于完成教材的学习任务,以便把更多的时间用于跟考试有关的题型的训练,或是针对将来考试的要求对教材进行肢解式的琐碎提问,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默读和朗读时间,忽略了通过朗读体味文章情感、形象和语言的重要性。

反省自己在阅读教学中也是如此,从学习了刘宪华老师的讲座,我觉得有必要在阅读教学中重新加强朗读的内容,并指导好学生朗读,更重要的是设计好朗读,让学生爱上朗读,理解朗读,陶醉于朗读的氛围,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让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是的,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读”在其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而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一条重要途径。

朗读教学论文

朗读教学论文

朗读教学论文:谈谈在语文课中如何进行朗读教学[内容提要]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既是一种语言能力,又是学习语言的一种基本方法。

朗读是对语言材料和语言技巧的吸取,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重要手段。

对教师的讲解和分析来说,朗读是一种高效的综合;对学生来说,是主动性、主体性甚至是创造性的生动活泼的显现。

因此,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

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合理利用时间,科学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明确的朗读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做到朗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关键词]朗读目标方法过程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

朗读就是“口而诵,心而惟”,出之于口,入之于心。

是课文学习中从字词段到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

人在朗读的时候,从视觉扩大到听觉,从而增加了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促使“读者”深入领会词语的含义和文章的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

实际上朗读是对作品进行再创造。

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学生更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尤其是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作品,或朗读,或吟诵,或吟唱,或记背,在这样的活动中能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

教学时,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

因此,朗读教学更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我认为朗读教学应体现在如下的方面:一、朗读时目标要明确、具体。

朗读不是乱读、滥读。

有的教师把朗读当作课堂教学的一种简单过渡。

学生朗读前,教师没有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和要求。

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没有认真听,忙着板书或自己思考着下一个教学步骤,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自然就心中无数了,更谈不上对刚才的朗读情况指出是与非,这只是一种放羊式的无所收获的朗读。

朗读前应给学生一定的要求或目的。

在学生初读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通读顺课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教学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教学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教学论文)内容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教学,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教学多种形式读写结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又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

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叶老所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驾驭文字。

”许多语文课上,老师们都不约而同地反反复复抓朗读训练,通过朗读加深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能独具慧眼地发现文本的内在价值。

如我上《背影》一课时,文中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找出描写背影的句子仔细品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文中有四处描写我的眼泪,每次流泪我都想到了什么?学生带着体会再读这段话,接着再读,再通过对比朗读,使学生更能体会朱自清的复杂心情,许多学生在读时都带着眼泪,进而理解深深的父子之情。

又如在《安塞腰鼓》一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自己范读,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通过训练,学生的朗读有气势有感情,可谓声情并茂,极具感染力。

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朗读中体味到了语言的魅力,领会了文章的写作意图和艺术特色,而且能够将自己的看法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课堂效果非常好。

再如我在教学文言文《童趣》一课时,反复强调要读出文言文的味道来,所以我除了范读,抽生读,还适时出示了趣味十足的小动画,让学生用课文给画面配音,使初次接触古文的学生读得摇头晃脑、韵味十足。

听学生有滋有味的朗读,看他们摇头晃脑的情形,怎能不叫人拍手称快呢?在教《为学》、《五柳先生传》等文言文时,针对不同的要求,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先是读准字音和句读,再是读出轻重和语气,三是读出一点文言文的味道,再分角色读出人物的情感和态度,最后是研究性阅读,在读中发现问题。

试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论文]

试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论文]

试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朗读,是把书面语言创造性地转换为有声语言的活动,艺术性地将文本的内容、意境情感和思想传达给听众的语言活动。

在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背景下,针对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探索一系列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教学策略。

初中朗读教学是形成学生语文智慧技能、培养学生语感的必由之路,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

我们必须从一些非语文现象中解脱出来,把朗读作为一种课型,精心设计,多种形式实施朗读教学,同时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还学生个性化朗读空间。

教师愉快地教,学生愉快地学,师生之情融于教材之中。

相信会有更多的有志同行,会逐渐重视朗读教学。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朗读能力朗读是把书面语言创造性地转换为有声语言的活动,艺术性地将文本的内容、意境情感和思想传达给听众的语言活动。

本文拟在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背景下,针对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探索一系列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1.普遍不重视细心观察,如今的中学生并不是很喜欢语文这门学科。

这种现象分析起来,原因不止一个,除了教学模式呆板、教学缺乏艺术性等因素以外,与不重视朗读有关。

到了中学阶段,要看的文章长了,要理解的内涵深了,朗读既费时又费力,更何况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师生的心态都渐趋功利,考什么学什么,既然朗读不考,那还学它做什么,不如多做点阅读题来得实惠。

2.朗读品质低下在一些公开课上,我们经常看到起来朗读的学生多半是感到不自然,往往声若蚊蝇,结结巴巴,将一段美文读得支离破碎,文章的美感荡然无存。

这说明,学生不懂朗读之法,不得朗读之味。

初中生处在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这个阶段,他们中很多人由原来的天真活泼、大胆勇敢转为腼腆内虑、含蓄内敛。

在这样的心理变化之下,他们觉得自己不自然的朗读有些怪腔怪调,于是便不愿在同学、老师面前展示,造成朗读品质的低下。

3.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当前,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

一节课45分钟,老师基本不范读,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

朗读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

朗读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

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朗读是一门语言艺术,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更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环节。

由于小学生只能处于语言能力与记忆力发展时期,通过科学有效的朗读训练与指导,能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与记忆力。

在当前的教学中,许多老师逐渐将”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理念穿插进来,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朗读教学;小学语文;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1-088-01一、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

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2、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

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3、朗读的面窄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落实语文教育中最基本的一分子—会读4、朗读指导机械匮乏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x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溶“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

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

朗读教学中素质教育

朗读教学中素质教育

浅谈朗读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

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

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

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素质教育已越来越被扩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接受。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让素质教育不再只是空泛的口号,而使其成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实践呢?语感是最基本的语言素质,没有真切的语言感染力,就难以准确理解和准确理解、应用语言文字。

教师要通过朗读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读通一段话和听清别人读的一段话,学生比较容易做到,可是要求学生较全面地把握听的内容,读得流畅,读出语感,就有些难度了,而这又正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本要求。

首先,教师范读可以起到引路的作用对于一些学生不易把握且具有重要表现力的语段,教师要范读,把文中蕴含的意思读出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其次,教师要充分运用录音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放映泛读课文的录音和录象,让学生一边听,一边看,一边欣赏,从而调动眼、耳、口、脑多种感觉器官并用,读的同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感知现实生活。

优美的课文都体现了思想和情感的统一,产生共鸣是培养语感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情境,用心去读。

理解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朗读提高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朗读理解课文是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传统语言教学可供借鉴的精华之一。

读出课文内容的特点和情感是朗读教学的重点和目的,然而通过朗读理解字词、了解课文大意,学生容易做到,读出课文内容的情感就难了。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优秀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优秀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教学非常重视。

每个学段的阅读部分都率先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教学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

但朗读教学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应积极采取各种策略,指导学生朗读,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朗读教学;存在问题;策略;指导;提高;朗读能力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当前,语文界对小学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工具性,有了比较一致的看法。

既然是工具,就要让学生获得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技能。

这种技能的获得需要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

在所有的语言实践中,朗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读书,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教育任务的重要基本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也是教学实践中常常被老师忽视的一个方面,因此,以下本人就从当前朗读教学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高小学朗读教学的策略两个方面谈谈从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点滴经验。

一、当前朗读教学在小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是东林党人顾宪成撰写的一副对联。

上联中道出了窗外风潇潇、雨濛濛,窗内书声朗朗、其乐融融的情景。

那声声入耳的读书声,引起了多少人对神圣学堂的向往。

但不知曾几何时,我们的校园却越来越静,朗朗的读书声越来越离我们远去。

在这种情况下,使得当前学生的语文能力越来越差,写作能力没有得到相应提高,且不说让学生演讲、辩论,连当众读一篇文章也会结结巴巴,不要说读出感情,读出抑扬顿挫,就是基本的断句、节奏也无法掌握。

这些应算是当前语文教学,乃至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失误。

究其原因,表现如下:1.缺乏学习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朗读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内容摘要:素质教育是对国家教育方针的完整体现和具体概括,是对基础教育性质、任务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也是理想教育的追求。

在此,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谈点体会。

关键词:素质教育朗读语感思维
素质教育是对国家教育方针的完整体现和具体概括,是对基础教育性质、任务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也是对理想教育的一种追求。

如何让素质教育不再是空泛的口号,使其成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实践,已客观地摆在我们教师的面前。

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谈点体会。

一、通过朗读培养语言的感受力
阅读识别完全凭一种感觉,一种对语言对象能够迅速做出判断的感受和领悟力;一种以感性形态为表征的,潜伏着逻辑理智因素积淀下来的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意会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语感。

“语感是一切文字的基础”,是读者思想认识通向作者内心的桥梁,是训练学生感知语言之精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解的金钥匙。

它强调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受,最终达到语言文字快速领悟的境界。

1、范读引路。

对一些学生不易把握且具有重要表现力的语段,我采取了及时的范读,把文中含着的意思读出来,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2、边读边欣赏。

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染力,必须调动多种感觉
器官,要眼、耳、口、脑并用。

读的同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用“过电影”的方式来捕捉语言信息,感知现实生活。

3、深读共鸣。

每篇课文都是思想和情感的统一,理是情的基础,情是理的表现形式,让学生悟情明理产生共鸣是培养语感的重要内容,我认为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情境,用心去读。

二、通过朗读提高语言的理解力
理解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朗读提高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朗读理解课文是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可供借鉴的精华之一。

通过朗读理解字词、了解课文大意,学生容易做到。

读出内容的特点,读出课文内容的感情,是朗读教学的重点。

1、凭读解问。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总要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凭借朗读解决这些问题,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主要问题设计很重要,它直接影响朗读的质量。

我是这样设计朗读训练层次的。

第一步: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名读第一逻辑段,让学生边听边想,边动笔画出。

第二步:接着追问,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使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第三步:抓住以上时机,我利用电教手段出示了这样一句话,“一只孤零零的小麻雀在一棵大树下惊恐地扎煞着羽毛”。

我告诉学生,“这就是那只小麻雀,它给你什么感觉?”学生直观地认识到了这就是书上描写的那只可怜、弱小的小麻雀,因而从内心产生了同情、怜悯,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学生的情感进一步表达出来了。

第四步:大多
数学生在练读后纷纷举手要求朗读,我知道他们已经懂得该怎样读了,于是在指名读后,要求学士评议:“他哪儿读得好,哪儿读得还不够,该怎样读?”经过评议,促使学生认真听,动脑想,取长补短。

2、借读悟情。

课文的感情借助读去领悟,课文的感情通过朗读去表达。

我运用多种形式的读,如对读、引读、换词读、变序读,使学生在反复朗诵中领悟课文的情感。

《一夜的工作》最后两段抒发了作者对周总理无限敬仰之情,学生只有反复地诵读,才能理解作者当时的心情,才能悟出文章的思想感情。

3、读出特点。

用语文来表现事物,事物的特点寓用语文来表现事物,事物的特点寓含在语言文字之中,读出事物的特点也就是理解了语言文字,这是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要现身说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林海》写“岭”的部分突出了“岭多”、“岭温柔”,如何读出“多”、“温柔”,就成了阅读教学的重点。

我在指导学生明白“了”、“的”的表达作用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舒缓的语调去读,即以读代讲。

三、通过朗读发展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是小学诸学科的共同任务,语文学科既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载体。

通过朗读可以培养思维的各种品质。

1、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通过朗读,深入理解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深刻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十里长街送总理》中写到双手
拄着拐杖的老奶奶“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周总理的灵车,在朗读时突出“焦急”(语速加快)和“耐心”(语速减慢),使学生明白“焦急”是想早点看到灵车,而“耐心”则是非看到灵车不可,不管天气多么恶劣,身体多么虚弱,把看似矛盾实则统一(对总理敬仰)的思想感情读出来,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训练将随朗读的深入而得到加强。

2、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通过朗读使学生明确课文的写作技巧和思想内容,从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狼和小羊》一文,通过朗读,学生明白狼的本性是贪婪残暴,恃强凌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相信它,《会摇尾巴的狼》、《东郭先生和狼》读后,巩固了对狼的认识,读了《农夫和蛇》以后,学生的认识就会提高,就会推而广之。

像狼、蛇这样的动物永远不会改掉吃人、害人的本性,不能心存幻想,只有以牙还牙。

除了整体训练以外,一篇文章的某个语段,甚至某个语句都可以通过朗读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思维的求异性。

通过朗读使学生明确课文中人物的不同思维方向,激发思维的独创性。

《司马光》一文中,司马光有超乎常人的思维。

一般来说,人掉入水中,首先应考虑怎样使人离开水,那些.“哭着喊着去叫大人”的孩子们就是这样考虑的,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也能考虑怎样使水离开人,“司马光砸缸”就是在这种思维指导下的行动,其他小孩的做法虽然没有错,但延误了时间。

《称象》一文中,曹冲除了用石头,还可以用其他东西吗?教学中读议结合,学生的思路逐步开阔,求异思维增强了。

提高国民素质并不是一句空话,要在教学中改变旧的教育模式,旧的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