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专题六 语文教学的应变艺术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册的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计划(3篇)

八年级下册的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计划(3篇)
二、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各单元的“单元说明”中都依据这三个方面设计了单元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设计的学习目标如下。
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
第三、四单元是说明文,要求掌握说明的方法和顺序等。
第五、六单元主要是文言文,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并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总之,说明文是本册的重点,应该教会学生写简单的说明文。
四、教材重点:
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并积累一定的语文能力和写作能力。
五、教材难点:
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良好的学习和写作习惯。
(1)立足学生实际。
(2)体现现代意识。
(3)弘扬人文精神。
(4)突出开放性。
(5)注重策略引导。
二、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通过七年级一年的教学,从整体来看,这个班的学生大多数同学,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有七分之一的同学语文基础较好,语文成绩优异。另有十分之三的同学语文基础较差,成绩仍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地理解所阅读的内容,不敢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写文章词不达意,材料成旧,抓不住要领,对语文学习兴趣不是十分浓厚。
第二单元主要由散文诗构成,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散文诗单元。所选的课文都反映了作者的心灵之声,而且语言优美,含有哲理,内涵丰富,很适合诵读。此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也是一个非常诗化,具有抒情性的活动。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单元教学设想】三国有一个故事,说有人向董遇请教,他不肯教,说:“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苏东坡曾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们宋朝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谚语。

后人也仿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咏。

”诸如此类的话都在说“熟读”的重要。

因此,学习古诗文的第一学法就是“熟读法”。

真正的“熟读”应是一种美的享受和美的创造。

苏轼说:“三分诗,七分读。

”此言也正道出了诗文诵读的重要性。

古诗文尤其重视诵读,学习诵读的基本技能,是更好地品味古诗文的必要环节。

为了全面了解作家作品,自主地查阅搜集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立体的懂”,而不是“平面的懂”,这就是文学理论所谓的“外部研究”。

这种“外部研究”既是横向的也是纵向的。

因此,学习古诗文可用“综合学习法”。

古诗文流传于世,自有其可称处,其中有的既是名篇,亦复有佳句,即如晚清王国维所谓“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有篇有句”者。

而且许多名句因寓意深刻、形象生动而流传千古,脍炙人口。

这样,“语言积累法”也是学习古诗文的一种必要方法。

(《小石潭记》教学新点子方案一教学角度:找“文眼”——理清写作思路。

主要教学步骤:.阅读全文,找出总括“小石潭”特点的语句。

学生纷说,引导归纳——“水尤清冽”。

2.再读文,解释“清冽”一词的意思。

分层阅读描写“清冽”的语段。

3.以“清”字组词,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4.读第二段。

找出能表现水清澈的字眼。

问学生:此时表现鱼与我的心情的词语是什么?.共同探讨:第三段描写“潭源”对表现“清冽”的作用。

6.画出描写“冽”的语句。

说说作者游“小石潭”的心境。

7.总结。

多角度理解“清冽”含义:清中有冽,冽中有清;景物“清冽”,心境“清冽”。

方案二谈“美感”——品析审美趣味。

主要教学步骤:.初读文,讨论的谋篇和情感波折,感受行文的层次美。

2.学生自己品析字词美,用“……美在……”或“……表现了……的美”等表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写作表达要得体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写作表达要得体教案
4.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在表达中融入个性,敢于创新,形成独特的写作风格;
5.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不同文体的表达特点,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写作表达的基本要求:包括语言通顺、条理清晰、恰当得体等,这是写作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引导学生掌握表达要得体的方法,并在实践中运用。从教学过程来看,我发现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1.学生对表达得体的理解仍有待提高。在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但仍有不少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暴露出语言表达不清、逻辑性不强等问题。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加强针对性训练。
举例:在讲解表达方式的难点时,可以对比课文中不同文章的表达方式,如《春》和《济南的冬天》,分析各自的表达特点,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尝试运用并体会其效果。针对语言得体的难点,可通过修改病句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用词和语气。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表达要得体》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因为表达不当而引起误会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做到表达得体的奥秘。
4.教学过程中,我对重点难点的讲解还需要进一步优化。部分学生对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和语言得体的把握仍存在困难,这说明我在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方法指导,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5.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及时性不足。在课后,我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及反思(第六单元)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及反思(第六单元)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及反思(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2.理解故事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3.拓宽阅读视野,增加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句式。

2.领略两则故事的寓意。

教学难点:1.了解庄子想象奇特、寓于浪漫主义色彩的创作风格。

2.理解《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双方的辩论思维。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北冥有鱼一、情景导入战国时代,在北方有一条鱼,大到几千里,后来这条鱼变成了一只鸟,再后来又怎么样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庄子的《北冥有鱼》,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

二、自学互研(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鲲.(kūn) 徙.于南冥(xǐ) 抟.扶摇(tuán)齐谐.(xié) 正色邪.(yé)2.借助注释,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加点字)。

北冥:北海。

怒.而飞: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海运:海水运动。

志怪..者也:记载怪异的事情。

抟扶摇...:抟,盘旋飞翔。

扶摇,旋风。

去.以六月息.:去,离开。

息,气息,这里指风。

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吹,吹拂。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湛蓝色。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尽头。

亦若是.则已.矣:是,这样。

已,罢了。

3.通假字。

北冥有鱼:“冥”同“溟”,海。

4.词类活用。

(1)志怪者也。

怪: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情。

(2)南冥者,天池也。

天:名词作形容词,天然的。

5.古今异义词。

(1)怒.而飞⎩⎨⎧古: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今:生气,发怒。

(2)海运..⎩⎨⎧古:海水运动。

今:泛指海上运输。

(3)天池..也⎩⎨⎧古:天然形成的水池。

今:高山湖泊名。

(4)野马..也⎩⎨⎧古:山野中的空气。

八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教案——课文深度剖析

八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教案——课文深度剖析

八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教案——课文深度剖析。

第一部分:课文导读在开始深度剖析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本次教学中所涉及的课文进行全面的导读。

本单元的主要课文包括《礼记·大学》、《荀子·君道篇》、《孟子·滕文公下》和《韩愈·进学解》。

这些篇章都是古代经典之作,不仅在文学价值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同时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导读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课文整体结构进行把握,理清主线思路和分支思路的关联性。

2.注意课文中的关键词、名言警句和主旨概括,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核心。

3.重点介绍作者的背景和其思想体系,探究其对文学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4.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归纳总结。

第二部分:深度阅读深度阅读是本次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其核心在于引导学生通过细节分析和主题探究来达到对课文深刻理解的目的。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对于每个段落,带领学生认真分析其构造和表达方式,对重点句子进行解读,弄清楚作者的用意。

2.着重挖掘课文中的暗示和象征,抓住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对疑惑和不解进行探究和讨论。

4.引导学生构建课文的内部逻辑,看清其与其他文献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5.帮助学生认识到文学的表达力和文化的蕴含价值,培养他们的美学和人文素养。

第三部分:评析讲解深度阅读之后,我们需要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和观点进行评析和讲解,使其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涵和意义。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对课文中的生字、熟语和文化细节进行解释,帮助学生增加阅读广度和深度。

2.梳理课文中的逻辑关系和论述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深度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3.分析课文中的思想、情感和审美价值,引导学生体验文学的美和文化的力量。

4.分析作家的文学才华和人格魅力,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创作热情。

第四部分:综合评价在完成深度剖析和评析讲解之后,我们需要对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兴趣进行综合评价。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全部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全部优秀教案

第六单元单元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语音和语义,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2、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提升自己的精神品格。

单元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单元教学难点:背诵课文,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

教材简析:本单元的几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回答了人应该有怎样的品格和志趣,阅读这些作品,要用心感受古人的智慧与胸襟。

同时要注重积累与背诵,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学生现状: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文言基础知识薄弱,阅读古诗文的能力低。

教学措施(1).简化头绪,突出重点, 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注重知识及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 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3).重视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4).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教学过程21.《孟子二章》第一课时《富贵不能淫》教学目标:1、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

2、小组互助学习,理解本文意思,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教学重点: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理解本文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意思,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教学过程:导语: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人就可以是“大丈夫”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我们已经学过孟子的哪些文章?先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孟子。

(一)你读我读,疏通文意1、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2、翻译课文。

先对照课文及工具书自主学习,疑难之处做标记,然后组内交流,还有不明白的地方班内交流,互助学习。

(二)你思我想,理解精髓思考以下问题,小组交流后,班内展示1、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三句话能概括其精髓?2、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三)你讲我讲,感受英雄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解析及教学建议课件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解析及教学建议课件部编版

三、教学建议
(四)遵守依体而教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陈腐模式——“字字落实,句句讲清”的解释疏通串讲式 “读研练”的自主探究式 不同文体的目的、功能和语体特点不同,教学价值不同
温儒敏:统编语文教材的7个创新点
守正创新
三、教学建议
(二)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确定诵读为教学核心环节
“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 (叶圣陶)
在诵读活动中完成文意理解、知识积累、审美鉴赏
三、教学建议
(三)遵照教材育人的要求,发掘课文的文化价值 我主张中学生应该诵读相当分量的文言文,这是古典的 训练,文化的教育。(朱自清) 走出从文言字词或文学欣赏单一维度学文言文的误区
二、单元解析
(一)古诗文集中组元
七年级上下两册单篇呈现 第三单元主题“山川美景” 主动积累,搭建古诗文知识框架
二、单元解析
(二)凸显育人功能
诗文主题多与人的品行、志趣、情怀、抱负有关 “大丈夫” “愚公精神” “真将军” 诗文中的人物具有代表性 “树魂,植基因,打底色”
二、单元解析
(三)文体类型多样
《赤壁》《渔家傲》
单元目标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
诵读不同体裁的古代诗文名篇,从不同角度感受古人的 智慧和胸襟。
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 能力。
统编教材编写的背景
“一纲多本”调动了地方和出版社的积极性,也带来了问题 加强意识形态的需要
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
《孟子》二章 诸子文——灵活善譬,以说理见长兼具文采
第 六
愚公移山
诸子文(寓言)——寄哲理于形象
单 周亚夫军细柳 元
史传文(记叙文)——正面侧面结合刻画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技巧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技巧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技巧语文技巧是学习语文的关键,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

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有许多值得我们积极掌握和运用的语文技巧。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重要的技巧,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阅读理解技巧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它要求我们能够准确地理解文章的意思,抓住重点,分析问题。

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以下技巧:1. 理清语篇结构:首先,我们应该了解文章的组织结构,可以通过段落标志词、标题等线索来推断文章的主题结构和逻辑关系。

2. 抓关键词: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抓住关键词来帮助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

比如,人物名字、事物名称、时间地点等。

3. 注意语境:有些词语的意思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所变化,所以我们要注意上下文的暗示,推测词语的具体意义。

二、写作技巧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面,它要求我们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以下技巧:1. 合理构思:写作前,我们可以先构思一下,明确文章的目的和要点,然后按照逻辑顺序进行写作,使文章逻辑清晰、连贯。

2. 丰富词汇:用词恰当地丰富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可以运用一些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提升文章的吸引力。

3. 表达技巧:在写作中,我们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三、词语运用技巧准确运用词语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合适的词语能够准确表达我们的意思。

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有很多词语需要我们熟练掌握和运用。

下面是一些词语运用技巧:1. 歇后语:运用歇后语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智慧和风趣。

2. 成语运用:使用成语能够给文章增色不少,但要注意使用的成语要符合语境,不要强行插入。

3. 联想引申:通过词语联想和引申,可以增加文章的丰富性,提高表达的准确度。

总之,掌握这些语文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提高写作能力和词语运用水平。

2024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2024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2024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和篇章结构,提高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合作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文本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同时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篇章结构的分析和模仿。

文本的深度理解和情感体验。

难点:对文本的深层含义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学生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相关背景知识介绍或实际情境模拟,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兴趣。

提出与单元主题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自主学习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标注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学生利用字典或参考资料自主解决词汇和句法问题。

学生总结文章大意,并尝试概括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疑点,相互解答。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并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互动。

拓展延伸教师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供学生选择性学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拓展内容,进行深入学习。

学生将拓展学习与课文内容相结合,进行创意写作或表达。

总结反馈学生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回顾重点词语和句式。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和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

学生根据反馈调整学习策略,为下一单元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多媒体教学:利用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八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教案——文言文阅读技巧

八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教案——文言文阅读技巧

八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教案——文言文阅读技巧文言文阅读技巧在学习语文的课程中,文言文的阅读是学生们需要面对的一道重要的难题。

阅读文言文,需要相当高的文学素养,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还需要一定的阅读技巧。

因此,本文将从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规律、解读文学意象和领会语言情感等方面介绍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希望能给大家的文言文学习带来一些指导和帮助。

一、了解文言文的基本规律文言文的语法、词汇和句式与现代汉语都有较大差别,这就需要我们去了解文言文的基本规律,以便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我们需要掌握文言文的句型。

文言文有自己的固定的句型和结构,这些句型和结构需要我们通过阅读大量的文言文来掌握。

我们需要了解文言文的用词特点。

文言文使用的词语大多数都是古代的专门词汇,而且很多词语的含义也有着比较深刻的文化内涵,因此我们需要在了解词义的同时,理解文化背景。

我们要了解文言文的语言风格和特点。

文言文是一种比较严谨、正式、雄浑的语言,语言中蕴含的文化和历史的积淀也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二、解读文学意象文言文文学意象,是指通过一种事物或现象的描述,创造出来的一种形象形态。

文言文常常使用的意象有典故、比喻、拟人等等。

其中,典故是文言文中使用最为频繁的一种意象,它不仅仅是某种文学法则的实施,更体现了文言文时代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

对于文学意象的理解,需要我们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同时也需要我们通过阅读更多的文言文经典,不断丰富我们的文学史和文化修养。

三、领会语言情感文言文是语言的艺术,而语言中的情感成分是不可缺少的。

通过理解文言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价值的。

在文言文中最常见的情感包括喜怒哀乐,因此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把握情感变化,以便准确地把握文言文的主要情感。

当感受到其中包含的情感时,我们就可以融入其中,领略文言文的深邃和诗意。

文言文阅读不仅需要我们熟练掌握文言文的语法、词汇和句式等基本规律,更需要我们深入挖掘文言文中的文学意象和情感内涵。

初二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初二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初二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品味文美、情美,背读课文。

2.理解融情入景、“卒章显志”的手法。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引导先生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领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难点:领会“醉”与“乐”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管理想。

课时安排:(1)《醉翁亭记》的第二课时。

(2)课型:赏析课。

教学步骤:一.成绩的提出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多少人们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中。

那么人们为甚么而醉?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同来欣赏这篇美文吧板书课题、作者。

(醉翁亭记,欧阳修)问:亭名由何而来?太守为甚么取号为醉翁?明确:是太守用本人的别号给它命名。

太守即欧阳修,号醉翁,其特点是易醉。

那么,醉翁的“醉”由何而生?仅仅是酒醉吗?出示两个成绩:1.太守为甚么而醉?2.我们为甚么而醉?二.引导先生探求成绩一:太守为甚么而醉?领悟其思想内容。

(一)根据本人预习时读书的感受,大家谈谈太守为甚么而醉。

先生自在发言,师总结概括: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

板书:(二)那课文中那些句子描绘了醉翁亭周围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1)指名朗读描绘的句子,想象画面。

(2)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写景的按次怎样?指名先生回答。

(3)教师小结: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琅琊秀色图→酿泉流水图→溪亭展翅图。

第二段,利用工夫推移,捉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野芳发而清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真相大白”一片寂科学睡眠健康成长——在国旗下的发言各位尊敬的老师、各位亲爱的同学: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预备二班的***。

今天,我非常的荣幸,能在3月21日世界睡眠日这一重要节日即将来临的时刻,和大家共同学习、分享《科学睡眠健康成长》这一主题内容。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设想】三国有一个故事,说有人向董遇请教,他不肯教,说:“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苏东坡曾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们宋朝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谚语。

后人也仿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咏。

”诸如此类的话都在说“熟读”的重要。

因此,学习古诗文的学法就是“熟读法”。

真正的“熟读”应是一种美的享受和美的创造。

苏轼说:“三分诗,七分读。

”此言也正道出了诗文诵读的重要性。

古诗文尤其重视诵读,学习诵读的基本技能,是更好地品味古诗文的必要环节。

为了全面了解作家作品,自主地查阅搜集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立体的懂”,而不是“平面的懂”,这就是文学理论所谓的“外部研究”。

这种“外部研究”既是横向的也是纵向的。

因此,学习古诗文可用“综合学习法”。

古诗文流传于世,自有其可称处,其中有的既是名篇,亦复有佳句,即如晚清王国维所谓“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有篇有句”者。

而且许多名句因寓意深刻、形象生动而流传千古,脍炙人口。

这样,“语言积累法”也是学习古诗文的一种必要方法。

教学角度:写读训练主要教学步骤:.教师出示一朵花,学生看花后,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全班交流,探讨“观花”之异趣,感受心理对创作的影响。

.品读范文之悲景,模仿其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

.品读范文之乐景,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

.分组交流,全班点评。

.创新思维写作训练:①以乐景写哀情。

②以哀景写乐事。

老师举例说明,学生自由创作。

.依据课文主题,学生自创逆境警句。

《醉翁亭记》教学新点子方案一教学角度:朗读训练主要教学步骤:.学生自读,辨音正义。

.分句群朗读,理解内容。

.分段朗读,理清思路。

.朗读示范。

以第二自然段为示范:首先,个“也”字句群,日出雾散,云归岩暗,读出欣然驰往之情,但前者应声清气朗,后者收束畅快。

第二个“也”字句群,春夏秋冬景色更替,赏心悦目,春夏趋暖,字数也长,读时音应稍扬稍长;秋冬渐寒,字数也少,读时应即抑又短。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实用13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实用13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实用1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实用13篇)在教学反思中,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反馈和表现中找出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和改进方法。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11:突破阅读难点,轻松答题写作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11:突破阅读难点,轻松答题写作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11:突破阅读难点,轻松答题写作。

一、教学目标1.学会如何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提高阅读能力。

2.学会如何写作,提高写作水平。

3.学会如何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掌握阅读技巧。

2.提高写作能力,掌握写作技巧。

3.突破阅读难点,提高解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

2.如何突破阅读难点,提高解题能力。

四、教学方法1.多角度导入文学作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使用问题引导式阅读,鼓励学生探究,并培养批判性思维。

3.赋予学生写作任务,激励他们表达和思考能力。

4.使用讲解与解题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教授《茶花女》中的人物形象、情节、主题等内容。

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理解人物性格和命运,分析情节的逻辑和推理,以及掌握主题的深层次含义。

阅读方面,学生需要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情感和发展,理解作者的叙述方式、信息结构和语言特色。

同时,打破旧有读书模式,采用问题引导式阅读,让学生在思考中解决难点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写作方面,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创作,关注结构和语言的运用,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

同时,教师也要给学生提供多种写作话题和写作方式,引导他们掌握写作技巧。

六、教学活动1.了解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写作能力,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

2.通过情境导入、问题引导式阅读,培养学生探究和批判性思维。

3.通过讲解和解题,帮助学生突破阅读难点,提高解题能力。

4.通过讨论和写作,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达文学作品,提高写作能力。

5.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引导他们掌握阅读和写作的技巧。

七、教学评估1.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学中的各种活动,是否主动思考和贡献。

2.阅读理解: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主题等内容。

3.写作能力:学生的写作是否符合写作要求,是否达到了相应的写作水平。

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八年级语文背影教案设计

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八年级语文背影教案设计

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八年级语文背影教案设计。

1.教学目标情感教育:通过本文引导学生明白父母的辛苦和爱,让学生更加感恩和理解家长的付出。

文本阅读:通过课文的阅读,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简单的社会现象和人物性格,学会如何利用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进行思考。

应用能力:通过平板电脑应用多个动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组织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在未来的实际应用中的应变能力。

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辛苦和爱,并有的放矢地表达感想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激心态;(2)通过课文的阅读,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客观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

(3)通过应用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学习效率。

教学难点:(1)要求学生能够在情感教育的过程中主动表现感情,思考并真正理解到父母的辛苦和爱是无私的。

(2)向学生灌输如何从细节中寻找信息的能力,培养其观察力、思维及分析能力。

(3)激发学生对平板电脑应用及实际应用的兴趣,提高其组织能力和实际应变能力。

3.教材解析《背影》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对教学具有很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在这篇文章中:(1) 描述了父亲在拍橡皮球的时候离开了,之后妈妈说出自己和父亲的牵连以及自己因找不到父亲而独自流泪的场景,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家人之间在日常生活中的辛苦和关联,以及自己想念亲人的情感。

(2) 课文描写的是家庭及亲情之间的关系,探究人之间之间的关系如何能够在家庭中承载,从而给学生带来深刻的教育意义。

(3) 提供的一张道路地图让我们关注到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看待问题往往有着千差万别的视角,在研读中,要非常注意各种视角的闪烁点以及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

4.教学步骤1、导入阶段:让学生听老师讲解此文的背景,提高学生的热情和兴趣。

2、情感教育阶段:通过任选一个情感话题(如成长、亲情等),让学生自由谈论自己对话题的看法,引导学生动情的讨论、交流和分享个人体验。

3、文本阅读阶段:在整体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寻找文本中一些信息,探究人物的性格及该怎样看待他们所作所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一位语文老师到一个班上口语课,发现桌 上有一张纸条。
李老师: 谁不会说话?口语课有什么可讲?有些话 怎么讲也妙不起来。象“88—8”这阿拉伯数 字,您能说出花来吗? 88—8班一学生
这位老师看过纸条,把由衷的微笑投 向目不转睛的学生。然后用柔和而自 信的语调说: 很荣幸到咱们班来上口语课。88— 8班有一个令人振奋的班名。“88— 8”,像扣击科学大门急切的敲门声; “88—8”像攀登人生险峰坚定的脚步 声;“88—8”,像扫荡邪恶势力的无 情的枪炮声。希望你们学好口语课, 将来登上三尺讲台,传道、授业、解 惑时,都能“88—8”妙语如珠!
3.丰富的教学经验 于漪老师在教《记一辆纺车》时,一开 始就问:“今天学习第十一课《记一辆纺 车》,昨天请同学们预习了,说说看,你 们喜欢这篇课文吗?”谁知学生异口同声 地回答:“不喜欢。”随堂听课 的老师都感到惊讶。也完全出乎于老师的 意料。
她立即镇定下来,微笑这说: “不喜欢,那就请你们说说不喜欢的 原因吧!谁先说?”有一个学生说: “文体不明确,从题目看是记叙文, 但里面有不少说明的文字。”又一个 学生说:“我看不是散文,散文有文 采,吸引人,这篇干巴巴的,没有文 采,不喜欢。”许多同学点头表示同 意。一个同学问:“是不是散文?老 师,你喜欢不喜欢?”同学们都笑了。
语文教学的应变艺术
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是一个 充满变化的复杂过程。从总体上说教学是根 据教师事先作好的教学设计,有计划、有步 骤地进行的。但教学中也经常会出现一些意 想不到的情况。比如,课堂上学生突然提出 一个自己未曾考虑过的新问题,或者课堂上 出现突然的喧哗而自己又不知道其发生的真 正原因,或者在讲述中出现了新的矛盾或新 的问题而又必须予以解答等等,这些都需要 教师以高超的应变能力给予巧妙地处理。
所谓应变艺术,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面对意外发生的情况,敏感地洞悉学生思维 活动的势态,迅速作出反应,及时采取恰当 措施的教学艺术。 它表现在以灵活的教学方式处置教学中 发生的种种问题,以学生的学习情绪、是死扣教学计划;遇到被动局 面,不惊慌失措,更不能为掩饰自己的不足 而不负责任地欺骗学生,而是增强自信心, 具有自制力和应变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 途径,从而化险为夷,出现柳暗花明的教学 佳境。
2.良好的心理基础 教师在课堂上要随时处理事先难以预料 又必须解决的问题,这就必须具有良好的心 理基础。要沉着冷静,处变不惊。教学中遇 到意外情况时,教师的慌乱、冲动、粗暴或 缺乏耐心,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影响 教师威信和师生感情,成为解决问题的障碍。 优秀的语文教师往往处变不惊,冷静分析, 因势利导,将突发性事件转化为创造性进行 教学的最佳契机。
这时于老师笑着讲道:“同学们敢于大胆地 直率地发表意见很好,这种学习风气要坚持,发 扬。这篇散文与过去学的散文有相同之处,又有 不同之处。过去我们学习的《荔枝蜜》、《茶花 赋》是抒情散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这一篇 是回忆性散文,大家都没有接触过,一下子看不 出其中的奥妙,所以不喜欢。叙事散文有叙事散 文的特点,这篇散文托物叙事见精神,好些段落 写得特别有意味,推敲推敲,你们就会喜欢了。” 这段话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于老师虽然一开 始就被学生将了军,但她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 先运用反诘法,迅速摸清根底,再结合课文进行 热情指导,使“不喜欢的”意外情况成了启发学 生深入学习课文的契机。
又如,一位年轻的女教师讲《从百草原到三 味书屋》,当讲到“美女蛇”一段时,一个同学 举手发问:“老师,有美男蛇没有?”面对这恶 作剧式的发问,老师没有指责、训斥,而是因势 利导,指出这位同学天真好奇,问得很有趣。但 问的思路不对,他感兴趣的问题是美男美女,照 此想下去,还可以问,“有没有丑男蛇丑女蛇?” 要知道,作者的思路是在“美女”和“蛇”的对 比上,“美女”是迷人的外表,“蛇”是害人的 本质,“美女蛇”比喻披着画皮的坏人,在当时 暗指自称“正人君子”的“现代评论派”陈西滢 之流,他们可以算正而八经的“美男蛇”。所以, “美女蛇”、“美男蛇”都一样,都是害人的蛇, 都是容易骗人的害人虫。这位老师从现象到本质 去思考,把学生的思路引向正轨,既稳定了课堂 气氛,又使学生理解了“美女蛇”的深刻寓意。
例如,有位老师在教《愚公移山》时, 一个学生突然提出:“老师,愚公为什么 不移屋,偏要移山?既然愚公‘惩北山之 塞,出入之迂’,把家搬出去,不就万事 大吉了吗?”
老师顺势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当堂 讨论:从愚公不搬家而“移山”的壮举中可以看 出哪些积极的因素?结果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 “愚公移山”贵在“移”,这正体现了古代中国 人民不怕困难、人定胜天的坚强信念。如若搬家, 岂不贬低了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有的说,愚公 宁可“移山”不搬家,也反映古人“金窝银窝, 赶不上自己的草窝”的传统意识;愚公面对自己 艰苦的生活环境,不愿抛弃故土,而是改造故土, 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高尚品质的一个缩影…… 学生的议论为老师的讲解和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 认识课文意蕴提供了契机。
二、语文教学应变艺术的要求 1.善于对症下药 善于对症下药,要求教师在遇到意料 之外的问题或者是学生答非所问时,应当 及时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抓住问题的症 结所在,而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而不 能节外生枝,不分轻重主次都详细评述或 解说。
2.善于因势利导 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情况,教师是 不能回避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沿着学生的思 维轨迹加以引导,把学生思维引上正确的轨 道。这样,教师要正确把握学生想的是什么, 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想,继而帮助学生 扫清障碍,引导学生把问题想清楚,想明白。
一、语文教学应变艺术的基础 1.广博的知识基础 《指南录后序》这篇课文涉及到文天详、 吴潜、贾余庆、贾似道、吕师孟等十五六个 人。地点则涉及临安、京口、扬州、瓜州、 如皋等二十多处。至于官制,文章开头的自 叙性的那一句,就提及到三个官职。教师要 教好这一课,这有关的知识都要搞得一清二 楚,做到胸有成竹才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