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素微乳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酰胺类杨梅素衍生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
菌表现 出较好 的抑制 活性 , 其中2 0 0
关键词
mL化 合物 3 e对水稻 白叶枯 病 菌和烟 草青枯 病菌 的抑制 活性 均为
1 0 0 %, 超 过对照药 叶枯唑 ( 抑菌活性分别为 7 2 . 8 5 %和 7 5 . 8 6 %) . 杨梅素衍 生物 ; 酰胺 ; 抑菌活性
草¨ 等 生物 活性 . 徐 高 飞等 u 研究 了双氰 基环丙 烷 甲酰胺 类 化合 物的抑 菌活 性 , 测试 结果 表 明 , 在 离
体条件下 , 化合物 Ⅳ ’ [ 4 一 ( 叔丁基 ) 苄基] 一 1 - 氨基环丙烷- l - 甲酰胺对瓜果腐霉和稻瘟菌表现 出较好 的抑 制活性. 李林等¨ 合成了一系列取代噻吩双酰胺类化合物 , 其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化合物 3 一 溴一 1 .
摘要
以杨梅素 为先 导化合 物 ,设 计合 成 了 1 2个 酰胺 类杨 梅 素衍 生 物 ;利 用核 磁共 振 波谱 ( H N MR和
” C N MR) 和高分辨质谱仪 ( H R MS ) 对其结构进行 了确证 . 初步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 明, 该类化合物对水稻 白
叶枯病菌 、 柑橘溃疡病菌 和烟草青 枯病菌均具有一定 的抑制活性 , 化合 物 3 a , 3 e , 3 f , 3 h和 3 k对 3种植物病
肺 炎链 球 菌及 A型 溶血 性链 球 菌 的感 染 受试 小 鼠的保 护作 用 , 结果 表 明 ,杨梅 素在 小 鼠体 内具 有 良好
的抑菌活性. 吴月婵¨ 合成 了一系列新型杨梅素衍生物 , 并测试了所合成化合物和杨梅素对蜡状芽孢
杆菌 、 金 黄色 葡萄 球菌 、 枯 草 芽孢 杆菌 、白菜 软 腐病菌 和大肠 杆菌 的抑菌 活 性 , 结 果表 明 , 杨 梅 素及其
DHA微乳制备及质量评价的开题报告
DHA微乳制备及质量评价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脂肪酸是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其中有两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必须从食物中获得,它们是ω-3系列的EPA和DHA。
DHA是人体脑、视网膜和心脏等重要器官的重要成分,对人体的发育和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DHA可以延缓老年人的大脑衰老、减少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等,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推广ω-3系列产品的使用。
DHA微乳主要是以乳化剂为载体,将DHA微粒分散在水相中的一种含有DHA的微乳。
近年来,DHA微乳以其优异的质量和稳定性在保健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同时,DHA微乳也被广泛应用于乳制品、果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等领域。
二、研究内容和目的本研究选取明胶、卵磷脂和甘油脂肪酸酯三种乳化剂,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DHA微乳。
研究微乳粒子大小、稳定性、理化性质等方面的质量评价。
旨在探究乳化剂种类、制备工艺等因素对DHA微乳质量的影响,为DHA微乳的推广应用提供基础研究支持。
三、研究方法1. 实验材料DHA油、明胶、卵磷脂、甘油脂肪酸酯、复合酶等。
2. 实验步骤(1)将DHA油和乳化剂按一定比例混合;(2)在一定温度下加入复合酶,超声乳化;(3)通过离心分离制备DHA微乳乳液;(4)评价微乳的粒径、稳定性、理化性质等性能。
四、研究意义DHA是人体必需的重要物质,DHA微乳则是一种高效、稳定的将DHA油微粒分散在水相中的载体。
DHA微乳不仅可以被广泛应用于保健行业、乳制品、果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等领域,其制备过程中选取不同种类的乳化剂、制备工艺等因素对DHA微乳的质量影响,对DHA微乳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意义。
微乳的制备与应用
染色法 : 取相同体积的微乳液 2 , 份 同时分别加入苏丹红 成的自由能及其相转变的条件而支持热力学理论。 染料 和亚 甲基蓝染料溶液各 2 , 观察 , 滴 静置 如蓝色的扩散速 这些理论 因其各 自 限性都不 能完整地解释微乳 的形 成 局
度大于红色 , 则为 WI O型微乳 ; 反之则形 成 OW 型微乳 ; I 二者 速度相同 , 则为双连续型微乳液 。 2制备方法 电导法 : / 型微乳应带 电荷 , O型微乳应不带电荷。 OW W/ 21HL . B法 按文献【 定方法恒温 2 。测定 。 慨 0c 表面活性剂 的 H B值对微乳 的形成至关重要 , L 一般认 为 折光率 : 粒径 : 采用粒度分布仪测定微乳粒径。 表 面活性剂的 H B在 47 L ~ 时可形成 W/ O型微乳 , 1 ̄0 在 42 时
北方药学 2 1 年第 8 01 卷第 8 期
4 1
乳处方 , 考察 5种吸收促进 剂对 吲哚美辛原药及微乳 的促渗作 参 考 文 献 用。 结果表明, 微乳 中 Ce rh r H6 rmop o 0与 L bao 的比例为 1 『] or ,c uma Tasaetw tri— idses n: R a rsl : 1 aT P S hl n JH.rnprn ae—n o i ro s H l p i 2时 , / 微乳 区最大。 OW 月桂氮酮是 吲哚美辛微乳的最佳透皮促 teoepti hdo mi l [ .a r,9 312 12 . h loa c yr— e l JN t e 14 5 (0 ) h ee ] u 进剂 , 用量为 5 %时渗透 速率 为(3 22 0w ・ -h 4 累 [ D ne snI Ln ma . h e nt no com l o J 7. +. )ga 2 -2h 2 ail o , ld nB T edf io f r us n[ . 5 3 m .1 ] s i i mi e i 】 C l is n uf e ,9 13 3 1 o o dS r cs 18 :(9 ) ld a a 积渗透量 可达 10  ̄ / 70 g m。 c 朱 晓亮等[ 1 7 1 绘制伪 三元相 图考察 不 同( 面活性 剂, [] 通过 表 3吴顺 琴 , 李三鸣 , 国斌 . 及其在 药剂 学中的应 用阴. 赵 微乳 沈 助表 面活性剂 ) 值对利多 卡因微 乳 区形成 的影 响 , 根据微乳 区 阳药科 大学学报 ,0 3 2 ( )3 1 3 5 2 0 ,0 5 :8 — 8 . 面积大小选择 制备利多卡 因微乳 的最 佳 K m值 ,测定 利多卡 [ 陈华兵 , 4 ] 翁婷 , 杨祥 良. 乳在现代 药剂 学 中的研 究进展 田. 微 2 0 ,5 8 :0 — 0 . 因微乳 的粒径 大小及粒径分布范 围 ,测定利多 卡因微乳 的理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0 4 3 ( )5 2 5 6 化特性 , 对利多卡因微乳 的形态 及体系类型进行电镜观察。 【] 5寇欣. 乳给 药 系统的研 究进 展 [. 微 J 天津 药学 ,0 5 1 ( ) ] 2 0 ,7 6 : 张建春等【选用油酸正丁酯租 肉豆蔻酸异丙酯作 为油相 , 49. l 8 1 聚山梨醇 酯作 为表 面活性剂 ,正 丁醇和正戊醇作 为助表面活 [ 陈宗淇 , 闽光. 体化 学[】 6 】 戴 胶 M. : 北京 高等教育 出版社 ,95 18: 2 4. 性剂 , 在制备三元相 图的基 础上 , 考察 微乳 的组分对微 乳形成 34 —3 5 的影 响 , H L 用 P c法测定微乳 中环磷酰胺 的含量 。 [ 顾惕人. 面化 学[ . 7 ] 表 M] 北京: 学 出版社 ,9 98 — 2 科 19: 9 . 8 张琰等【 用 V l 5为表面活 性剂 , 醇类作 助表 面 [ 张正 全 , o2 p 短链 8 ] 陆彬 . 乳给 药 系统研 究概 况【 . 国医药工业 杂 微 J中 】 活性 剂与不同的油相 , 用伪 三元相 图法筛 选微乳处方 , 采 研究 志 ,0 13 ( ) 3— 4 . 2 0 ,2 3 : 9 12 1 表 面活性 剂、助表面活性剂及油 相等因素对微乳 区形成大小 【】 才 武 , 丽 霞 . 乳 液 的 微 观 结 构 、 备 和 性 质 【 . 西 民 9蒋 张 微 制 J广 ] 的影 响, 考察 了甘 草酸二铵微乳 的稳 定性。 族 学院学报 ,9 8 4 4 :0 3 . 1 9 ,( ) — 3 3 陈菡等【通过溶解度实验 、 嘲 处方 配伍 实验和伪三元相 图的 【O崔正 刚. 乳化技 术及 应 用【 .匕 : 国轻 工业 出版社 , l] 微 M] 京 中 j 9 绘制, 以乳化时 间、 色泽为指标 , 筛选 油相 、 表面 活性剂 、 助表 1 99. 面活性 剂的最佳搭配和处方 配比 ,结果发现葛根 素在微乳 中 [1李干佐 , 1] 郭荣 , 秀文. 乳液的形成 和相 态【. 王 微 J 日用化学工 ] 业 ,9 9 5 :0 4 . 18( ) — 5 4 的溶解度最高可达 7 .1 / 。 71mg mL 5微乳制剂的缺 点 [2 ̄ - , 1] 平 马晓晶 , 陈兴娟 . 微乳液 的制备及 应用【. 学工程 J化 ] 尽管在提高生物利用度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 但其存在 的问 师 ,0 ,0 ( ) 1 6 . 20 1 12 : — 2 4 6 题不容忽视。首先 , 微乳 中使用高浓度 的表 面活性 剂和助表 面 [3杨锦 宗, 1] 兰云军. 乳状 液制备技 术及其发 展状 况【 . 细 微 J精 ] 活性 剂 , 它们大多对 胃肠道 黏膜有刺激性 , 对全身有 慢性毒性 化 工,9 5 1 ( ) 一 1 1 9 ,2 4 : l . 7 作用 。 因而一方面应努力寻找高效低毒 的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 [ 】 , . 1 张琰 刘梅 甘草酸二铵微乳制备 工艺研 究[解放军药学学 4 J 】 活性剂 , 另一方面可采用改 良的三角相 图法研究微乳形成 的条 报 ,0 8 2 ( ) 4 — 5 . 2 0 ,4 2 : 8 10 1 件 。通过优化微乳 的工艺条件 , 寻找用最少 的表面活性剂和助 [5I 1]  ̄家药典委 员会. 中华人 民共和 国药典【】 京: s 匕 化学工业出 20. 4 表面活性剂制备微乳 的方法 。另外 , 通过外力 如高压乳匀机促 版 社 。0 5附 录 4 . 使微乳形成 减少表面活性剂和助表 面活性剂 的用量也 是一个 [6廉 云飞 , 1] 李娟 , 平其能 , 严菲. 美辛微乳的制备及 经皮吸 吲哚 有效的办法 。 其次 , 微乳稀释往往会 由于各相 比例改变 , 使微乳 收研 究[ . 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0 5 3 ( ) 4— 5 . ] 2 0 ,6 3 : 8 1 1 1 破坏 。因此 , 口服或注射后 , 乳被大量的血液和 胃液稀释 后 , 『7朱 晓亮, 微 1] 陈志 良, 国锋 , 李 曾杭 . 多卡 因微 乳的制备及 电镜 利 如何保持微乳性质和粒径的稳定也是一个要解决的问题阁 o 观察[ . 医科 大学学报 ,0 62 ( ) 1 - 1. J 南方 ] 2 0 ,6 4 : 5 5 7 5 6总 结 [8张建春 , 1] 李培 勋 , 王原 , 陈鼎继 , 徐凤玲 , 黄旭 刚. 酰胺微 环磷 微乳 作为一种 新 的药 物载体 , 定 、 稳 吸收迅 速完 全 , 能增 乳制剂 的研制[ 中国 医院药学杂志 ,0 3 2 ( ) — 1 J ] 2 0 ,3 1 : 1. 9 强疗效 , 降低毒副作用 。其 口服、 注射 、 鼻腔 给药 、 给药均 [ 】 透皮 1 陈菡, 9 钟延强 , 鲁莹. 素微乳 的制备[. 葛根 J药剂学 ,082 ] 20 ,6 有很大潜力 。随着研 究的不 断深入 , 微乳在药剂学领域将有更 ( ) 0 . 3: 0 2 广 阔的发展前景并将得 到广泛应用 ,必将 成为一种重 要的药 [0应娜 , 高通 . 2 ] 林 微乳的研 究进展及应 用叨海峡 药学 ,0 8 2 2 0 ,0 () 2— 2. 9 : 6 18 1 物传递系统 。
微乳的制备开题报告
微乳的制备开题报告微乳的制备开题报告引言:微乳是一种由胶束构成的特殊液体系统,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报告旨在探讨微乳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一、微乳的定义和特性微乳是由胶束组成的二相体系,通常由水、油和表面活性剂组成。
它具有以下特性:1. 胶束稳定性:微乳中的胶束能够稳定存在,不易破坏。
2. 界面活性:微乳中的胶束能够降低界面张力,增加溶液的稳定性。
3. 尺寸可控性:微乳的粒径可以通过调节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和类型来控制,通常在10-100纳米范围内。
二、微乳的制备方法微乳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机械法、化学法和物理法。
1. 机械法:包括高速搅拌法、超声波法和高压法。
这些方法通过机械力的作用,将水相和油相搅拌均匀,形成胶束结构。
2. 化学法:通过添加助溶剂、共溶剂或表面活性剂等化学物质,改变体系的溶剂性质,从而促进微乳的形成。
3. 物理法:包括温度法、溶剂蒸发法和冷冻法。
这些方法通过改变温度或溶剂浓度,使体系产生相变,从而形成微乳。
三、微乳的应用领域微乳在许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包括化妆品、药物传递、油田开发等。
1. 化妆品:微乳可以作为化妆品的载体,提高活性成分的稳定性和渗透性,使其更好地发挥功效。
2. 药物传递:微乳可以用于药物传递系统的设计,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3. 油田开发:微乳可以用于油田开发中的增油和提高采收率,改善油井的渗透性和稳定性。
结论:微乳是一种由胶束构成的特殊液体系统,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合适的制备方法,可以得到稳定的微乳体系,并应用于不同领域中。
未来,微乳的研究和应用将进一步拓宽其在化学、医药和能源等领域的应用范围,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药剂学考试题库及答案(1)
药剂学考试题库及答案第一章绪论1、区分药物、药品、剂型、制剂的概念。
⑴药剂学:Pharmaceutics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⑵药物剂型:dosage form 为了符合疾病诊断、治疗、预防等需要而制备的给药形式。
⑶药物制剂:Pharmaceultical preparations 剂型中的具体药品。
2、药剂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⑴基本任务:将药物制成适合临床应用的的剂型,并能批量生产出安全、有效、稳定的制剂。
⑵具体任务:1、制剂学基本理论;2、新剂型研究与开发;3、新技术;4、中药新剂型/生物制药剂型;5、设备研究与开发3、药剂学有哪些分支学科?物理药剂学、工业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临床药剂学。
4、我国的第一部药典是什么时候出版发行?19535、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GCP:《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OTC:可在柜台上买到的药物,over the counter6、处方:系医疗或生产部门用于药剂调制一种书面文件。
.处方药:必须凭执业(或助理)医师的处方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可在柜台上买到的药物—over the counter第九章液体制剂1、液体制剂的特点和质量要求:①特点:(1)药物以分子或微粒分散在介质中,吸收快药效快。
(2)给药途径多,如口服、注射、黏膜、腔道。
(3)易于分剂量。
老少患者皆宜。
(4)可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
②不足:(1)携带不便,(2)有的稳定性差。
③质量要求:⑴均匀相液体制剂应是澄明溶液;⑵非均匀相液体制剂的药物粒子应分散均匀;⑶口服的液体制剂应外观良好,口感适宜;⑷外用的液体制剂应刺激性;⑸液体制剂在保存和使用过程不应发生霉变;⑹包装容器适宜,方便患者携带和使用。
杨梅素4,4’
专利名称:杨梅素4,4’‑联吡啶乙醇共晶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刘立新,殷和美,张宇,张羽男
申请号:CN201611233634.7
申请日:20161228
公开号:CN106699718A
公开日:
20170524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杨梅素4,4’‑联吡啶乙醇共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药物共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杨梅素4,4’‑联吡啶乙醇共晶及其制备方法。
将杨梅素和4,4'‑联吡啶按摩尔比依次加入到乙醇和有机溶剂中混合搅拌,得到的混合液置于室温下挥发。
即得到黄色块状杨梅素共晶。
制备的杨梅素4,4’‑联吡啶乙醇共晶其空间群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c,其轴长
=7.5325(6)Å,=17.5966(11)Å,=18.2623(15)Å,=90°,=100.782(8)°,=90°,V=2377.9(3)Å。
依照本发明制备出来的杨梅素共晶,在继承杨梅素药理活性的同时,其溶解性,溶出率及对大肠杆菌抑制活性相对于杨梅素有显著性提高。
申请人:佳木斯大学
地址:154000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学府路14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哈尔滨市邦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吴江东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一种杨梅素在制备肠道细胞氧化损伤的抑制剂中的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杨梅素在制备肠道细胞氧化损伤的抑制剂中的应用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陈卫,郑晓冬
申请号:CN201410367391.0
申请日:20140729
公开号:CN104146997A
公开日:
2014111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杨梅素在制备肠道细胞氧化损伤的抑制剂中的应用,进一步公开了一种杨梅素在制备由丙烯酰胺诱导的肠道细胞氧化损伤的抑制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首次发现了杨梅素能够有效抗丙烯酰胺诱导的氧化损伤,减少活性氧的生成,是一个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化合物;为杨梅素提供了新的医疗用途,拓展了一个新的应用领域。
申请人:浙江大学
地址:310027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3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胡红娟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二氢杨梅素半合成杨梅素工艺分析
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i 第1章绪论 . (1)1.1 显齿蛇葡萄及二氢杨梅素概述 (1)1.1.1显齿蛇葡萄 (1)1.1.2二氢杨梅素 (1)1.2杨梅素概述 (1)1.2.1 杨梅素理化性质 (1)1.2.2 杨梅素植物来源 (2)1.2.3 杨梅素药理作用 (2)1.3 杨梅素含量检测 (4)1.3.1 高效液相色谱法 (4)1.3.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4)1.3.3 薄层扫描法 (4)1.4 杨梅素的制备 (5)1.4.1 杨梅素的提取 (5)1.4.2 杨梅素的分离 (6)1.5 杨梅素的合成 (7)1.5.1 查尔酮关环法 (7)1.5.2 DMDO和锂试剂催化法 (7)1.5.3 催化脱氢氧化法 (8)1.5.4 生物合成法 (8)1.6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9)1.6.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意义 (9)1.6.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0)第2章杨梅素含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11)2.1 材料与仪器 (11)2.1.1 实验材料 (11)2.1.2 实验仪器 (11)2.2 方法建立与分析 (11)2.2.1 UV法的建立 (11)2.2.2 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 (13)2.3 小结 (15)第3章AFO法半合成杨梅素工艺研究 (17)3.1 材料与仪器 (17)3.1.1 实验材料 (17)3.1.2 实验仪器 (17)3.2 实验部分 (18)3.2.1 合成方法 (18)3.2.2 半合成杨梅素单因素实验 (18)3.3 结果与分析 (19)3.3.1 不同体积分数溶剂对杨梅素收率的影响 (19)3.3.2 温度对杨梅素收率的影响 (19)3.3.3 溶剂用量对杨梅素收率的影响 (20)3.3.4 加料方式对杨梅素收率的影响 (20)3.3.5 NaOH用量对杨梅素收率的影响 (21)3.3.6 H2O2用量对杨梅素收率的影响 (21)3.3.7 反应时间对杨梅素收率的影响 (22)3.4 小结 (23)第4章吡啶热回流法半合成杨梅素工艺研究 (24)4.1 材料与仪器 (24)4.1.1 实验材料 (24)4.1.2 实验仪器 (24)4.2 实验部分 (24)4.2.1 合成方法 (24)4.2.2 单因素试验对杨梅素合成工艺的优化 (25)4.2.3 响应面法对杨梅素合成工艺参数的优化 (25)4.3 结果与分析 (25)4.3.1 杨梅素合成工艺单因素试验 (25)4.3.2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工艺 (27)4.4小结 (30)第5章杨梅素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及扩大实验研究 (31)5.1 材料与仪器 (31)5.1.1 实验材料 (31)5.1.2 实验仪器 (31)5.2 实验部分 (31)5.2.1 活性炭脱色工艺 (31)5.2.2 杨梅素结晶工艺 (33)5.2.3 杨梅素产品结构表征 (33)5.2.4 扩大实验 (33)5.3 结果与分析 (34)5.3.1 活性炭脱色工艺结果分析 (34)5.3.2 杨梅素结晶工艺 (37)5.3.3 杨梅素产品结构表征 (39)5.3.4 扩大实验及成本估算 (44)5.4 小结 (45)第6章杨梅素抗氧化能力比较研究 (47)6.1 材料与仪器 (47)6.1.1 实验材料 (47)6.1.2 实验仪器 (47)6.2 实验部分 (47)6.2.1 杨梅素对菜籽油抗氧化能力比较研究 (47)6.2.2 杨梅素清除DPPH.能力比较研究 (49)6.3 结果与分析 (49)6.3.1 杨梅素对菜籽油抗氧化能力的比较 (49)6.3.2 杨梅素对DPPH.清除能力的比较 (50)6.4 小结 (51)第7章结论 (52)第8章创新点与展望 (54)8.1 创新点 (54)8.2 不足之处 (54)8.3 展望 (54)致谢 (55)参考文献 (56)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60)附录A 缩略词 (61)表2.1 UV法的精密度实验结果 (12)Table 2.1 The precis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UV method (12)表2.2 UV法的稳定性实验结果 (12)Table 2.2 The stability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UV method (12)表2.3 UV法的重复性实验结果 (13)Table 2.3 The repeatability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UV method (13)表2.4 UV法的加标回收率实验结果 (13)Table 2.4 The recovery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UV method (13)表2.5 HPLC法的精密度实验结果 (14)Table 2.5 The precis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HPLC method (14)表2.6 HPLC法的稳定性实验结果 (14)Table 2.6 The stability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HPLC method (14)表2.7 HPLC法的重复性实验结果 (15)Table 2.7 The repeatability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HPLC method (15)表2.8 HPLC法的回收率实验结果 (15)Table 2.8 The recovery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HPLC method (15)表4.1 响应面分析因子及水平表 (25)Table 4.1 Factors and levels of RSM analysis (25)表4.2 响应面分析方案及试验结果 (28)Table 4.2 The experiment design and results of RSM (28)表4.3 回归分析结果 (28)Table 4.3 Results of regression analysis (28)表5.1 活性炭脱色因素水平表 (33)Table 5.1 Factors and levels (33)表5.2 活性炭脱色正交试验结果 (36)Table 5.2 Result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 (36)表5.3 正交实验方差分析表 (37)Table 5.3 Results of analysis of variance (37)表6.1 方法精密度(n=5) (48)Table 6.1 The precision of UV method(n=5) (48)表6.2 本方法与国标法比较(n=5) (48)Table 6.2 Compared with the standard method of UV method (48)图1.1 二氢杨梅素结构式 (1)Fig.1.1 The structure of dihydromyricetin (1)图1.2 杨梅素结构式 (2)Fig.1.2 The structure of myricetin (2)图1.3 AFO反应机理 (7)Fig.1.3 The reaction mechanism of AFO (7)图1.4 DMDO法合成黄酮醇 (8)Fig.1.4 DMDO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flavonol (8)图1.5 有机锂试剂催化合成黄酮醇 (8)Fig.1.5 Organic lithium reagent catalytic synthesis of flavonol (8)图1.6 2,3-脱氢水飞蓟宾的合成 (8)Fig1.6 The synthesis of 2,3-dehydrosilybin (8)图1.7 部分黄酮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 (9)Fig.1.7 Part of the biosynthesis pathway of flavonoids (9)图2.1 紫外法测定杨梅素浓度标准曲线 (12)Fig.2.1 UV standard curve (12)图2.2 HPLC法标准曲线 (14)Fig.2.2 HPLC standard curve (14)图3.1 杨梅素的合成 (17)Fig.3.1 Synthesis of myricetin (17)图3.2 甲醇体积分数对杨梅素收率的影响 (19)Fig.3.2 Effects of volume fraction on reaction yield of myricetin (19)图3.3 反应温度对杨梅素收率的影响 (20)Fig.3.3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reaction yield of myricetin (20)图3.4 溶剂体积对杨梅素收率的影响 (20)Fig.3.4 Effects of solvent volume on reaction yield of myricetin (20)图3.5 加料方式对杨梅素收率的影响 (21)Fig.3.5 Effects of feeding mode on reaction yield of myricetin (21)图3.6 NaOH体积对杨梅素收率的影响 (21)Fig.3.6 Effects of NaOH volume on reaction yield of myricetin (21)图3.7 H2O2体积对杨梅素收率的影响 (22)Fig.3.7 Effects of H2O2 volume on reaction yield of myricetin (22)图3.8 反应时间对杨梅素收率的影响 (22)Fig.3.8 Effects of reaction time on yield of myricetin (22)图4.1 杨梅素合成路线 (24)Fig.4.1 Synthesis of myricetin (24)图4.2 体积分数对杨梅素收率的影响 (26)Fig.4.2 Effects of volume fraction on reaction yield of myricetin (26)图4.3 反应温度对杨梅素收率的影响 (26)Fig.4.3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reaction yield of myricetin (26)图4.4 料液比对杨梅素收率的影响 (27)Fig.4.4 Effects of solid-liquid ratio on reaction yield of myricetin (27)图4.5 反应时间对杨梅素收率的影响 (27)Fig.4.5 Effects of reaction time on reaction yield of myricetin (27)图4.6 Y=f(A, B) 和Y=f(A, C)的响应面图和等高线图 (29)Fig.4.6 Responsive surface and contours of Y= f(A,B) and Y= f(A,C) (29)图4.7 Y=f(B,C)的响应面图和等高线图 (29)Fig.4.7 Responsive surface and contours of Y= f(B,C) (29)图5.1 活性炭种类对杨梅素脱色效果的影响 (34)Fig.5.1 Effect of activated carbon type on the decolorization of myricetin (34)图5.2 活性炭用量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34)Fig.5.2 Effect of activated carbon dosage on the decolorization of myricetin (34)图5.3 温度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35)Fig.5.3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decolorization of myricetin (35)图5.4 pH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35)Fig.5.4 Effect of pH on the decolorization of myricetin (35)图5.5 脱色时间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36)Fig.5.5 Effect of time on the decolorization of myricetin (36)图5.6 不同溶剂对杨梅素结晶效果的影响 (37)Fig.5.6 Effect of different solvents on crystallization of myricetin (37)图5.7 甲醇溶剂结晶次数对结晶效果的影响 (38)Fig.5.7 The effects of crystallization times on myricetin using methanol (38)图5.8乙醇溶剂结晶次数对结晶效果的影响 (38)Fig.5.8 The effects of crystallization times on myricetin using ethanol (38)图5.9 甲醇(乙醇)体积分数对结晶产率的影响 (38)Fig.5.9 The effects of volume fraction methanol (ethanol) on crystallization yield of myricetin (38)图5.10 40%甲醇的结晶次数对结晶效果的影响 (39)Fig.5.10 The effects of 40% methanol on crystallization of myricetin (39)图5.11 40%乙醇的结晶次数对结晶效果的影响 (39)Fig.5.11 The effects of 40% ethanol on crystallization of myricetin (39)图5.12 杨梅素产品和对照品紫外吸收光谱图 (40)Fig.5.12 Myricetin product and reference product UV absorption spectrum (40)图5.13 杨梅素产品和标准品HPLC色谱图 (40)Fig.5.13 HPLC chromatograms of myricetin product and myricetin standard (40)图5.14 AFO法杨梅素产品红外光谱图 (41)Fig.5.14 IR spectrum of myricetin product using AFO method (41)图5.15 吡啶热回流法杨梅素产品红外光谱图 (41)Fig.5.15 IR spectrum of myricetin product using heat reflux method (41)图5.16 杨梅素标准品红外光谱图 (42)Fig.5.16 IR spectrum of myricetin standard (42)图5.17 AFO法杨梅素产品核磁共振氢谱图 (42)Fig.5.17 1H-NMR spectrum of myricetin product using AFO method (42)图5.18 吡啶热回流法杨梅素产品核磁共振氢谱图 (43)Fig.5.18 1H-NMR spectrum of myricetin product using heat reflux method (43)图5.19 AFO法杨梅素产品核磁共振碳谱 (43)Fig.5.19 13C-NMR spectrum of myricetin product using AFO method (43)图5.20 吡啶热回流法杨梅素产品核磁共振碳谱 (44)Fig.5.20 13C-NMR spectrum of myricetin product using heat reflux method (44)图6.1紫外法测定I2含量标准曲线 (48)Fig.6.1 Determination of I2 content standard curve of UV method (48)图6.2 添加0.02%和0.04%抗氧化剂对过氧化值的影响 (50)Fig.6.2 Effect of adding 0.02% and 0.04% antioxidants on peroxide value (50)图6.3 添加0.06%抗氧化剂对过氧化值的影响 (50)Fig.6.3 Effect of adding 0.06% antioxidants on peroxide value (50)图6.4 浓度为1 μg/m和3 μg/mL抗氧化剂对DPPH.清除能力的影响 (50)Fig.6.4 Effect of 1μg/mL and 3 μg/mL antioxidants on DPPH. s cavenging (50)图6.5 5 μg/mL抗氧化剂对DPPH.清除能力的比较 (51)Fig.6.5 Effect of 5 μg/mL antioxidants on DPPH. scavenging (51)摘要杨梅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植物中,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是多种先导药物的前体,也可以直接作为药物。
微乳的制备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Km=3:1 Km=2:1 Km=2:3 Km=1:2 Km=1:1 Km=1:3
图6
AT% Wm% Sm%
3.微乳结构的判断
——通过电导率的变化判断微乳结构 步骤: 1.配制0.01mol/L的氯化钠标准溶液,
本实验结果表明,在油/混合乳化剂为4:6以上,σ 对φ作图符合经典的渗阈理论,可用求导数的方法找 拐点。而当在油/混合乳化剂为4:6以下,即3:7,2:8,1:9 时,其σ-φ 图不符合经典的渗阈理论,分析原因可能 是因为吐温和无水乙醇的大量存在,分子间发生羟基 缔合而产生电导率,故整个体系的电导率并非由电解 质来贡献,可用直接找拐点的方法来判断微乳结构。
2.具有较强的组织亲和力,使透皮 吸收明显加快
3.具有缓释和靶向作用, 加速药物的 局部渗透 目前国内外已经开展了大量的 将微乳载体应用于经皮给药的研 究和开发工作。
•.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
仪器
碱式滴定管, 广口瓶, CL-1型磁力搅拌器, DDS-11C电导率仪, DJS-1C型电导电极, JY2502型电子天平。
用来校准电极 2.固定Km=2:3,配制不同质量比的
油酸与混合乳化剂,将其混匀 3.用双蒸水滴定,边滴边测电导,观
察体系及电导的变化
•.
将结果绘成曲线图如下所示:
图7.不同K值形成微乳的电导率随含水量的变化曲线图
微乳结构判断的依据:
电导率σ<1 μS/cm时,为W/O微乳
电
导率σ>1 μS/cm时,为双连续型或溶液型微乳
1.0 s/cos
0.0
微乳的制备方法
微乳的制备方法微乳是一种特殊的分散体系,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应用。
要制备微乳,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呢!首先得选好原料呀,就像做菜得挑新鲜的食材一样。
表面活性剂可是关键角色,它就像是个和事佬,能让油和水这两个“冤家”好好相处。
不同的表面活性剂有不同的性格,得根据你的需求来挑选。
还有助表面活性剂,它就像是表面活性剂的好帮手,能让微乳更加稳定。
然后呢,就是调配的过程啦。
这就好比是调鸡尾酒,比例得恰到好处。
油、水、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
要是比例不对,那可就糟糕啦,微乳可能就出不来或者不稳定呢。
想象一下,你小心翼翼地把各种成分依次加入,就像在雕琢一件艺术品。
搅拌的时候可得温柔点,别太粗鲁啦,不然微乳会“发脾气”的哟!有时候可能一次就成功了,但有时候可能得反复尝试,就像解一道难题一样。
在制备的过程中,温度也很重要哦。
就像人对温度有不同的喜好一样,微乳也有它适宜的温度范围。
温度太高或太低,都可能影响微乳的形成和性质。
所以要像照顾宝宝一样,时刻关注着温度的变化。
还有哦,制备的环境也不能马虎。
要干净、整洁,不能有灰尘杂质啥的来捣乱。
不然它们混进去了,微乳可就不纯净啦。
哎呀,说了这么多,是不是感觉制备微乳挺不容易的呀?但当你看到那一瓶瓶均匀、稳定的微乳时,你会觉得一切都值得啦!这就像是经过努力种出了美丽的花朵一样,那种成就感简直无与伦比。
所以啊,要想制备出好的微乳,可得有耐心、细心和恒心。
别嫌麻烦,每一个步骤都认真对待,就一定能得到让你满意的微乳。
怎么样,是不是想自己动手试试啦?赶紧行动起来吧!。
杨梅素提取工艺优化
杨梅素提取工艺优化邓丹雯;杨佩;吕建壵;张彬;黄赣辉【摘要】利用乙醇回流提取杨梅树叶中杨梅素.为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对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液料比对提取得率有极显著影响,乙醇体积分数对提取得率有显著影响,而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提取得率的影响不显著;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84.86℃、乙醇体积分数82.09%、液料比为12.82∶1、提取时间1.5h,在此条件下,杨梅素的提取得率可达1.355%.【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年(卷),期】2013(039)003【总页数】6页(P210-215)【关键词】杨梅素;响应面分析法;回流提取【作者】邓丹雯;杨佩;吕建壵;张彬;黄赣辉【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7;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7;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7;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7;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7【正文语种】中文杨梅素(3,5,7,3',4',5'-六羟基黄酮)亦称杨梅黄酮,是从杨梅树皮和树叶中提取出的多羟基黄酮类化合物[1-2]。
杨梅素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显著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抗炎和抗肿瘤药效,能够降低血糖,预防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3-5],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
鉴于目前国内对杨梅素提取工艺的研究较少,本实验以新鲜杨梅树叶为原料,采用乙醇回流提取、C18固相萃取小柱纯化[6]的方法,对杨梅素提取工艺进行研究。
通过考察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对杨梅素提取得率的影响,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其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7-8],以确定杨梅素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杨梅素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试剂杨梅树叶:荸荠种杨梅树叶,采于江西乐平;选取新鲜杨梅树叶,用蒸馏水洗净,放入50℃烘箱烘干后粉碎,过40目筛后保存备用。
二氢杨梅素固体自微乳的制备及表征
二氢杨梅素固体自微乳的制备及表征黄娟;岳晶晶;冯璇;王立增;褚兰玲;解文静;张佳靓;吕奕文【期刊名称】《食品科学》【年(卷),期】2022(43)16【摘要】为改善二氢杨梅素的稳定性和溶解度、提高生物利用度,采用二氧化硅物理吸附的方式制备二氢杨梅素固体自微乳。
二氧化硅和液体自微乳质量比≥0.6时,制备得到白色疏松粉末状的固体自微乳具有较好的流动性。
制得的固体自微乳中二氢杨梅素质量分数为(0.30±0.03)%。
X射线衍射分析与红外光谱分析显示,二氢杨梅素以无定形或溶解态存在于样品中,液体自微乳以物理吸附的形式吸附进二氧化硅孔洞。
体外释放结果表明,液体和固体自微乳的释放时间延长,可持续释放8 h以上,二氧化硅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二氢杨梅素的释放,起到缓释作用。
体外模拟胃肠消化表明,固体自微乳的主要消化部位在肠道。
经模拟胃肠消化后,自微乳中二氢杨梅素的生物可给率由原料的34.01%提高到70%以上,表明自微乳可提高活性物的肠道吸收利用。
液体自微乳固体化后二氢杨梅素的生物可给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这是由于液体自微乳不能及时从二氧化硅的孔穴中溶解释放,二氧化硅固体化可延长二氢杨梅素的消化吸收。
固体自微乳可改善二氢杨梅素的化学稳定性。
【总页数】8页(P145-152)【作者】黄娟;岳晶晶;冯璇;王立增;褚兰玲;解文静;张佳靓;吕奕文【作者单位】常熟理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南京林业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1.7【相关文献】1.二氢杨梅素微乳对油脂的抗氧化活性研究2.杨梅素片与二氢杨梅素片的制备及质量研究3.杨梅素片与二氢杨梅素片的制备及质量研究4.二氢杨梅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研究5.多囊泡型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制备、表征及其抑菌性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乳制备方法
微乳制备方法嘿,咱今儿就来唠唠微乳制备方法这档子事儿!你知道吗,微乳就像是微观世界里的小奇妙存在。
要制备微乳,那可得有点小窍门呢!先来说说相图法。
这就好比是给微乳的形成搭个框架,通过研究不同成分之间的比例关系,找到那个刚刚好能形成微乳的点。
就好像你搭积木,得找到最合适的那块放在哪里,才能搭出稳稳当当的造型呀!还有乳化法。
这就像是个神奇的魔法,把油和水这些原本不太合得来的家伙,通过一番捣鼓,让它们亲密无间地融合在一起。
就像把两种性格迥异的人凑到一块儿,还能让他们和谐共处一样,不容易吧?然后呢,还有自乳化法。
这个可有意思啦,就好像有些东西自己就有那种魔力,不用你费太多力气,它自己就能变得不一样。
微乳的某些成分自己就能在特定条件下形成微乳,是不是很神奇?你想想看,制备微乳不就像是一场小小的实验之旅嘛!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和惊喜。
要是能顺利制备出理想的微乳,那感觉,就像你解开了一道很难的谜题,心里那个美呀!在这个过程中,可得细心再细心,就像呵护小婴儿一样。
温度呀、搅拌速度呀、成分比例呀,哪一个环节出了岔子,都可能前功尽弃哦!这就好比走钢丝,得小心翼翼地保持平衡,不然一不小心就掉下去啦!咱也可以把微乳制备想象成烹饪一道特别的菜肴。
各种原料就是食材,制备方法就是烹饪技巧,只有恰到好处地搭配和操作,才能做出美味的“微乳大餐”。
制备微乳是不是很有趣呀?它可不只是在实验室里的枯燥操作,而是充满了挑战和乐趣的探索之旅呢!咱可得好好研究,掌握这些方法,说不定哪天就能用微乳做出了不起的东西来呢!总之,微乳制备方法值得我们好好去琢磨,去尝试,去发现其中的奥秘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O le ic ac id
m ( Tw een 80) m ( Tw een 20) = 1 2
E thano l
4
O le ic ac id
m ( Tw een 80) m ( Tw een 20) = 1 4
E thano l
1 34 0 97 1 87 1 68
2 1 3 伪三元相图法确定 K m 值和微乳各成分
理化性质, H PLC 法可以有效、准确的测定杨梅 素微乳 的含量, 并且 微乳载 药系统 有良好 的释药效 果。
关键词: 杨梅素; 微乳; 伪三元相图; 高效液相 色谱法; 体外释放
中图分类号: R 94
文献标志码: A
杨梅素 ( m yricet in)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双子叶 植物, 特别是一些木本植物花和叶中的黄酮类化 合物。近年来发现其具有抗自由基氧化、抗癌防 癌、抗菌、抗病毒、抗炎、防止血小板聚集等多种生 物活性。但由于其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半衰 期短等缺点, 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使用 [ 1] 。微乳 ( m icroemu lsion, ME ) 是呈透明或半透明低黏度的 油水混合物, 它通常由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 剂、油相及水相以适当的比例组成, 热力学和动力 学都稳定 的体 系 [ 2] 。其 制 法简 单, 粒径 小且 均 匀, 乳滴粒径范围一般在 10~ 100 nm 内, 作为药 物载体具有缓释、靶向及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的 作用 [ 3] 。作者用微乳作 为药物载 体将杨梅 素制 成经口给药的 O /W 型微乳制剂。采用加水滴定 法制备杨梅素微乳, 以伪三元相图法结合稳定性 考察筛选处方, 同时对微乳类型进行判断。采用 H PLC 法测定微乳中杨梅素的含量, 同时考察其载 药量、稳定性、体外释放度等。结果表明微乳体系 能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并且有良好的体外释药效果。
分别取上述表面 活性剂和 乙醇、甘油、T ranscuto l 杨梅素在不同表面活性 剂中的溶解度测 定表明
P、正丁醇、PEG400五种短链助表面 活性剂全面 ( 表 2) , 杨梅素在 Tw een 80、Tw een 20中均有较大
设计实验组。在具塞西林瓶中, 将不同质量的表 的溶解度, 但 Tw een 20 的毒性 较大 不可单 独使
2 方法与结果
2 1 杨梅素微乳伪三元相图的制备 2 1 1 油相的选择
微乳中的油相常用大豆油、油酸、油酸乙酯、 辛酸 /癸酸甘油 三酯 ( GTCC ) 、肉豆 蔻酸 异丙 脂 ( IPM ) 等 [ 4 ] 。因此, 作者选择以上油相分别测定 杨梅素在 其中的溶解度。分别取上述几 种油适 量, 置具塞锥形瓶中, 加入过量的杨梅素, 室温条 件下, 震荡 24 h 达到平衡。精密量取过滤后的杨
在室温 ( 约 20 ) 条件下, 取适量杨梅素微
中, 在磁力搅拌下加入油酸 5 g, 取处方量的杨梅 乳溶液, 用水稀释至适当的浓度, 加至 LS230粒径
素加入上述混合溶液中搅拌至完全溶解, 然后加 测定仪的样品池中, 测定粒 径大小, 结果见图 3、
Cosurfactant w ( drug loading) /%
1
O le ic ac id
Tw een 80
E thano l
2
O le ic ac id m ( C remophor P o lyoxy l 40) m ( H ydrog enated Casto r o il) = 1 2 E thano l
S u rfactan t
c / (m g g- 1 )
C osu rfactan t
c / ( mg g- 1 )
Tw een 80 Tw een 20
10 021 10 845
Ethano l G lycero l
14 122 1 635
CRH 40
5 132
PEG4 00 n Butano l T ranscutol P
IPM 0 354
GTCC 0 311
2 1 2 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发生的变化。当体系呈透明或半透明液体状态,
按 2 1 1 条方法测定 杨梅素在 Tw een 80、 认为形成了微乳。通过能否成为微乳, 从而确定
Tw een 20、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中的溶解 度。再 杨梅素微乳中的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对
表面活性剂时成乳区域面积最大, 但是对杨梅素 为 2 1。
的载药量却最小; 以 Tw een 80- Tw een 20 质量比
Tab le 3 Vehic le com positions of th e d esign ed M EDDS formu lations
F orm ula
O il
Sur fac tant
的用量 在选定适当的表面活 性剂及助表面 活性剂
后, 微乳的处方成分用量通常采用伪三元相图进 行研究 [ 5] 。将一定比例 的表面活 性剂与助 表面 活性剂按 Km 为 1 2、1 1、2 1、3 1分别置具塞平 底锥形瓶中, 恒温 ( 25 1) 下搅拌, 溶解后加入
油相搅匀, 搅拌下用纯水滴定。用 Orig in 7 0 软 件绘制伪三元相图以确定微乳区的界限。伪三元 相图以一定质量的表面活性剂和不同质量的助表 面活性剂的混合物作为相图的表面活性剂的顶点 ( S)、油相顶点 ( O) 、水相顶点 ( W ) , 以相图中微 乳区域的面积为考察指标 ( 图 1、2, 相图中曲线的 左边 封闭区域 为微乳区 )。在相图中, Km 由
2 8、1 9混合, 在室温下搅拌一 定时间至混合均 能力, 且用量较少, 因此选择乙 醇为助表面活性
匀, 在恒温磁力搅拌下用纯化水滴定, 用肉眼观察 剂。
T ab le 2 Solub ility( c) of myr ice tin in differen t k ind s of surfactan t and cosurfactan t
77 8
沈阳药科大学 学报
第 27卷
梅素油溶液 0 5 mL 置 10 mL 量瓶中, 用 甲醇溶 酸中溶解度最大, 这可能与油酸的碳链长短和黏 解, 定容, 按 2 3 1 条色谱条件测定各油相中杨 度有关, 有利于药物在其中的分布和溶解。因此 梅素的溶解度 ( 表 1)。由表 1可见, 杨梅素在油 作者选择油酸作为杨梅素口服微乳的油相。
第 10期
张颖慧等: 杨梅素微乳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7 79
1 2增加至 2 1时, O /W 微乳区域随 Km 增大而增 大; Km 增大至 3 1 时, O /W 微 乳区域 减小。因 此, 选择 K m 为 2 1。为保证微乳的稳定性, 水相 选择 pH 值 6 5磷酸缓冲液。实验表明用缓冲液
代替纯水, 对微乳的结构无影响。根据相图确定 微乳处方为 Tween 80 Tw een 20乙醇 油酸 pH 值 6 5磷酸缓冲液的质量比为 20 10 15 5 50。
2 983 1 112 8 311
按照表 3中各配方制备含药杨梅素微乳 ( 处 1 2为表面活性剂虽然成乳区域面积 不是最大,
方比例为: K m = 2, 表面活性剂相 油相的质量比为 9 1)。结果表明, 虽然以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为
但载药量最大。因此进一步考察了两者混合使用 的情况, 最终确定 Tw een 80- Tw een 20的质量比
第 27rna l o f Sheny ang Pharm aceutica lU nive rsity
文章编号: 1006 2858( 2010) 10 0777 07
V o l 27 N o 10 O c.t 2010 p 767
A K m = 1 2; B Km = 1 1; C Km = 2 1; D Km = 3 1 Fig. 1 Pseudo ternary phase d iagram s of Tween 80, ethano,l ole ic acid and w ater
A Km = 1 2; B K m = 2 1 Fig. 2 Pseudo ternary phase d iagram s of Tween 80, Tween 20, e thano,l o leic ac id and pH 6 5 phosphate buffer
T ab le 1 Solub ility( c) of m yr ice tin in d ifferen t k inds of oil
O il phase c /( m g g- 1 )
O le ic acid 1 122
Ethyl o leate 0 675
Soybean o il 0 322
2 1 4 含药微乳的制备
制 3批样品, 分别测其含量及理化性质。
根据相图研究结果, 选取 2 1 3 条 下确定 2 2 杨梅素微乳的理化性质
的 处 方, 制 备 方 法 如 下: 将 Tw een 80 20 g、 2 2 1 粒径的测定
Tw een 20 10 g、乙醇 15 g 混匀 置于具 塞西林 瓶
杨梅素微乳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张颖慧 1, 王淑君1, 徐 琨 1, 杨 瑞2, 吴书昱 3, 刘 俏 3
( 1 沈阳药科大学 药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16; 2 沈阳中医药研究院, 辽宁 沈阳 110034; 3 沈阳药科大学 中药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16)
摘要: 目的 制备杨梅素微乳, 并评 价其质量。方法 选择适宜的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 利用伪三元相图筛选微乳处 方, 研 制出适合 经口给 药的微 乳制剂 ; 采 用 HPLC 法测定 杨梅 素的含
1 仪器与材料
MA 200精密电子天平 ( 上海良平仪 器仪表 有限公司 ), DF 101S 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 ( 河南
予华仪器有限公司 ), Ag ilen t 1100 series高效液相 色谱仪 ( 美国安捷伦公司 ), KQ 2100B 超声波清洗 器 ( 江苏昆山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 DDSJ 308A 电 导率仪 (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 D2800L S 智能药物溶出仪 ( 天津大学无线电厂 ) , LS230 粒 径测定仪 (美国 BECKMAN COULTER公司 )。杨 梅素 ( 杭州高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油酸 ( 天津 克梅尔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 肉豆蔻酸异丙酯 ( IPM, 浙江兰溪物美化工有限公司 ) , 聚氧乙烯氢 化蓖麻油 (北京凤礼经求商贸有限公司 ), 聚山梨酯 80( Tw een 80)、聚山梨酯 20( Tw een 20) (中国医药集 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 ), 乙醇、正丁醇 (分析纯, 市 售 ), 甲醇 (色谱纯, 市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