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汽车产业发民之现状

合集下载

我国六大汽车产业集群未来发展规划(精)

我国六大汽车产业集群未来发展规划(精)

我国六大汽车产业集群未来发展规划我国六大汽车产业集群未来发展规划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汽车产业围绕大型主机厂而建立起来的产业集群已初具雏形。

这些集群大致分布在东北、京津、中部(湖北安徽)、西南(重庆)、珠三角、长三角六个地区。

这些区域依托各自的区位优势,发展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汽车产业。

鉴于此,我们整合了这六大区域最具代表性的省份或城市的汽车产业在未来几年宏伟计划和目标。

东北地区辽宁省:2010年汽车产能78万辆、汽车工业成省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支撑据辽宁省" 十一五" 发展规划,辽宁省委、省政府将加大对汽车工业的扶持力度,在技术改造资金、产品研发资金、产业政策扶持等方面进一步向重点企业倾斜。

到2010年,辽宁省将形成汽车78万辆、其中轿车23万辆的生产能力,汽车工业将成为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支撑。

吉林市:到2010年实现整车产能40万辆,收入达220亿元到2010年,吉林市规划形成40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汽车及零部件行业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整车产品销售收入达220亿元,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80亿元,建成轻微型车、多功能用途车系列等车型生产及配套体系。

大力发展专用、改装车行业,培植一定数量的专用车生产企业,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汽车物流和服务行业形成与汽车发展相适应的规模和效益优势。

长春市:未来5年汽车产能超200万辆,产值超 5000亿元目前长春正在进行百万辆整车、百万台变速器、百万台发动机的扩能工程。

据长春市长崔杰介绍,目前长春的百万辆整车扩能工程进展顺利,已经开工在建的达到80万辆,包括一汽轿股28万辆、一汽丰越20万辆、一汽奥迪10万辆、中兴长铃20万辆等一系列项目。

" 这些项目今年将进入建设高潮期,有的项目09年下半年就可以投产,2010年将是新增整车投产的高峰期。

可以明确地预期,未来5年,长春将成为汽车产能超200万辆、汽车工业产值超 5000亿元、站在世界前列的国际汽车城。

中汽协专家详解政府工作报告6大关键词

中汽协专家详解政府工作报告6大关键词

纵横看两会中汽协专家详解政府工作报告6大关键词文 / 本刊记者 黎冲森《汽车纵横》特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4位专家深度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汽车产业发展方面的论述,以予业内人士作启示。

: 编者按: 3月11日,2022年全国两会落下帷幕。

在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就汽车行业发展纷纷建言献策,以共同推进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汽车纵横》“纵横看两会”对两会特做本期专题报道,以飨读者。

2022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中有哪些涉及汽车行业发展的相关内容?它们对今年汽车产业和企业发展有何现实指导意义?针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汽车产业发展关键词,《汽车纵横》“纵横看两会”特别报道采访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邵华、副秘书长何毅、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和秘书长助理兼技术部部长王耀博士。

关键词一:新能源汽车消费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升消费能力。

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促进生活服务消费恢复,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在现代经济学中,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消费、投资和出口,而消费是支撑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最重要因素。

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扩大消费对实现我们的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向现代化国家奋斗的目标中,中产阶层会快速扩大,而汽车消费是中产阶层消费的必需品,是中产阶层家庭消费中的主要部分,即使在目前的小康社会,汽车销售额占全国商品零售额比就已经连续多年超过10%。

未来向现代化国家的发展中,这个比例还将提高。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在当今世界的大舞台上,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经过多年的砥砺前行,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

从经济方面来看,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不断攀升。

在产业结构上,正逐步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服务业和创新驱动型产业转型。

以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5G 通信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例如,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依然存在。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此外,一些传统产业面临着产能过剩、技术落后等困境,需要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在社会发展方面,我国在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也在快速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医疗保障体系日益完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就业创业,保障了民生。

但社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比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差距依然较大。

医疗资源的分布也存在不平衡,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相对薄弱。

在就业方面,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一些行业人才短缺,而一些行业则存在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

展望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将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大动力。

数字经济有望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在政策层面,国家将继续实施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促进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区域间的协同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同时,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社会领域也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双碳目标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挑战研究

双碳目标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挑战研究

双碳目标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挑战研究赵征(晋中信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山西晋中030800)[摘要]在“双碳”目标下,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大势所趋。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均有了大幅增长,国产新能源品牌发展势头良好,但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如低温性能下降、芯片供应短缺、充电设施不够完善等,因此,我国应提升软硬件实力,合力解决充电问题,缓解新能源车主低温环境下的“里程焦虑”,加快芯片全产业链供给能力,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助力。

[关键词]双碳目标;新能源汽车;现状;挑战[中图分类号]F426.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43(2022)08-0046-02[作者简介]赵征(1988-),女,山西太原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西方经济学。

第2022年第8期(总第552期)商业经济No.8,2022Total No.552一、双碳目标下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必要性我国为积极响应气候的变化,制定了“双碳”目标:2020年9月,中国政府曾经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言: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争取在2030年之前达到顶峰值,并要力争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

自从将二氧化碳作为控制排放的重点指标后,从国家到地方、从产业到各企业,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响应我国政府的号召,尽最大努力来实现双碳目标。

汽车行业上下产业链长,涉及的区域较广:无论是汽车原料批量获取及生产加工过程、零部件的批量生产过程、整车批量生产过程,还是日常运行与维修保养,以及整车回收再利用过程,都涉及碳排放。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不断提升,汽车行业碳总量减排对于实现汽车双碳目标至关重要。

由新能源汽车工作机理可知,相较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在燃油使用阶段的碳减排效果显著,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实现汽车行业双碳目标的必经之路[1]。

2020年10月,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编写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发布,指出我国汽车产业将于2028年提前实现“碳达峰”目标。

年东北亚地区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

年东北亚地区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

年东北亚地区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东北亚地区通常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这一区域在全球制造业格局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近年来,东北亚地区的制造业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和趋势。

中国作为东北亚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制造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规模上,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基地,涵盖了从传统制造业到高端制造业的众多领域。

尤其是在电子、通信、汽车、机械等行业,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例如,中国的智能手机品牌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在快速崛起。

此外,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引领下,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日本一直以来以其精湛的制造工艺和高质量的产品而闻名于世。

汽车制造、电子设备、机械制造等领域具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

日本企业注重研发创新,在材料科学、精密加工等关键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然而,近年来日本制造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国内市场相对狭小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日本制造业企业纷纷加快海外布局,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同时加大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研发投入,以保持其在制造业领域的竞争力。

韩国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实现了快速发展。

电子、半导体、船舶制造等行业是韩国制造业的支柱。

韩国企业在半导体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三星、SK 海力士等企业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同时,韩国政府积极推动制造业的创新发展,通过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加强技术创新能力。

此外,韩国制造业也在不断拓展海外市场,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其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影响力。

朝鲜的制造业发展相对较为滞后,但近年来也在努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在一些基础工业领域,如钢铁、机械制造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当前中 国经济现状及未来形势

当前中 国经济现状及未来形势

当前中国经济现状及未来形势在当今全球经济格局中,中国经济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近年来,中国经济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

从现状来看,中国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的发展态势。

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尽管增速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合理区间。

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

在产业结构方面,中国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传统产业如制造业,不断进行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同时,新兴产业如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等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以互联网为例,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领域的创新成果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消费市场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人们对高品质、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需求日益增长。

旅游、文化、教育、健康等服务性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同时,农村消费市场的崛起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在投资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仍然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交通、能源、通信等领域的投资不断加大,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民间投资也逐渐活跃,在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中国经济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给中国的外贸出口带来了一定压力。

同时,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突出,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加以解决。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科技创新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

中国在科技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

在 5G 通信、量子计算、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科技创新将催生新的产业和商业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内需市场的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内需市场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现状(整理)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现状(整理)

中国区域经济布局中国经济“四大板块”: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

十六个国家重点建设地区1、辽宁中南地区。

重点发展钢铁工业和门类齐全的重型机电设备制造业等。

2、京津唐地区。

加强机械电子工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3、山东半岛。

重点开发石油和海洋资源,加快石油化工和海洋产业的发展。

4、长江三角洲地区。

加快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三角洲地区。

加快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等支柱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5、闽南三角洲地区。

以发展劳动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

6、珠江三角洲地区。

在目前接纳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

7 、海南、北部湾沿海地区。

具有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和一定的资源优势。

8 、红水河电力和有色金属基地。

本区域可建成全国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9 、哈尔滨—长春地区。

本区主要抓好石化、汽车、机电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1 0 、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

重点开发煤、铝等资源,也是东部耗能产业的良好接纳地。

1 1 、长江干流中上游沿岸地区。

本区水陆交通方便,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发展水电、钢铁、有色金属、磷和盐化工业。

1 2 、陕西关中地区。

重点考虑机械电子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是接纳东部地区纺织工业向西转移的理想地区。

1 3 、以兰州为中心的黄河干流沿岸地区。

该区为开发新疆石油资源提供钻采设备,在接纳东部地区有色冶金、石油化工、化肥向西转移等方面有重要地位。

1 4 、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天山北坡地区。

是东部地区石油加工、轻纺工业向西转移的重要接收基地。

1 5 、攀西—六盘水冶金、能源、化工基地。

主要发展能源、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化肥工业。

1 6 、乌江电力和黔中铝、磷基地。

主要开发水电,发展磷肥、炼铝工业。

6个核心经济圈带依托产业、人力资源、市场转移升级,内地将形成新的3个极化核心经济带,即:1.长江中上游经济带: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地区、昌九地区为依托的长江中上游经济带;2.黄河中游经济带:以中原地区、关中地区以及国家能源基地为依托的黄河中游经济带。

汽车产业六大集群地发展历程

汽车产业六大集群地发展历程

汽车产业六大集群地发展:中国汽车产业的集群发展主要包括六大区块,形成了“3+3”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区域布局。

“3+3”中的前一个3为三个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区,即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集群区、以长春为代表的东北老工业集群区和武汉为代表的中部集群区这些集群以上述城市为核心向外展开,区域半径为100-200公里,长三角集群区以上海大众和上汽通用等企业为核心重点发展以各类轿车为主的乘用车;东北老工业集群区以一汽及合资企业为核心发展轿、货、客各类车型;中部集群区以东风及其合资企业为核心发展货、轿、客各类商用车和乘用车。

“3+3”中的后一个3为三个中等规模的产业集群区,即京津环渤海集群区、广州为代表的珠三角集群区、重庆为代表的西南部集群区。

这三个集群区围绕中心城市,区域半径为100-150公里左右。

京津环渤海集群区以北汽和天津一汽及合资企业为核心发展各类乘用车和商用车;珠三角集群区以广州本田等合资企业为核心成为国内中高档轿车的生产基地;西南部集群区以重庆长安公司为核心成为重点发展中小型乘用车和商用车生产基地。

一.xx老工业集群区xx老工业集群区的主要代表企业:一汽集团、一汽大众、一汽马自达、哈飞集团、华晨集团等。

优势:1."扎实的工业基础。

2."矿产资源丰富。

3."汽车工业产业链相对完整,科技、人才、自主品牌的优势都比较突出。

发展概况:东北地区重工业发达,被誉为中国经济的顶梁柱,“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中国最早的汽车企业”、“中国最大的油田”…1953年,中国三大汽车集团之一的一汽集团于长春迫于动工,象征着中国汽车工业就此起步。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跨国汽车公司打算进入中国,寻求合作伙伴,一汽集团自然就成为不二选择。

后来,一汽在政府的支持下,加强了与大专院校以及中石化、中石油之间的合作,研发新技术,自身在发展过程中,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

经过50多年的发展,以长春为中心的汽车产业集群区域已成形。

全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全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全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近几年来,国内汽车产业集群一直在快速发展,加速了我国汽车工业优势集聚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本文将从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其形成的原因及其趋势进行分析。

一、全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近四十年的发展和进步,吸引了大批外资并加强了国内汽车整车厂商之间的竞争。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之一。

在汽车产业的发展中,以中原地区、华南地区和长三角地区为代表的汽车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

其中,广东和长三角地区的汽车产业集群最具代表性。

广东省内的汽车产业走向集约化发展,通过对不同环节的细分再细分,不断完善对整个产业链的管控和优化。

长三角地区的汽车产业发展主要是围绕上海、江苏、浙江及其周边省市,目前是全国唯一一个齐全型轿车集群区域。

除此之外,中部地区也十分重视汽车产业的发展,比如河南的汽车产业正在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

二、全国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1.政策支持加强。

在逐渐透明的中国市场,政策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国家出台有关汽车产业链上游钢铁、有色金属、造车和创新等多个方面的配套政策,为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2.优势资源集中。

全国各地汽车产业布局的不同,使得各地的产业集群具有各自的特色以及优劣势。

比如,广东拥有先进的制造业,可以从整个贸易链条入手,并协调全国各地的资源。

中部地区的汽车产业则是具有成本优势,这就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3.创新意识不断提升。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急剧膨胀和竞争的加剧,企业正在逐渐采用先进的技术以及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方式来促进创新。

企业之间也越来越意识到,只有创造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够更好地后发制人,达到产业集群的目标。

三、汽车产业集群的趋势1.复合型发展。

在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中,各类企业之间需求和交付渠道的复合型变化、信息化的推进和相互配合以及汽车行业上游和下游的合作都为异构聚合提供了全新的方向。

国内新能源车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国内新能源车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国内新能源车行业发展概况分析一、营销信息系统的内涵与作用每个公司都必须为营销经理组织和输送持续的信息流。

营销信息系统(MlS)由人员、设备和程序构成。

营销信息系统对信息进行收集、分类、分析、评估和分发,为决策者提供所需的及时和精确的信息。

营销信息系统是从了解市场需求情况、接受顾客订货开始,直到产品交付顾客使用,为顾客提供各种服务为止的整个市场营销活动过程中有关的市场信息搜集和处理的过程。

企业营销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它的基本任务是搜集顾客对产品质量、性能方面的要求,分析市场潜力和竞争对手情况,及时地、准确地提供信息,用于企业营销决策。

这些信息应能满足以下要求。

(I)目的性。

在营销活动产出大于投入的前提下,为营销决策及时提供相关联的必要的信息,尽量减少杂乱无关的信息。

(2)及时性。

在激烈的竞争中,信息传递的速度越快就越有价值。

频率也要适宜,低频率的报告会使管理者难以应付急剧变化的环境,而频率过高又会使管理者面临着处理数不清的大量数据。

(3)准确性。

要求信息来源可靠,收集整理信息的方法科学,信息能反映客观实际情况。

(4)系统性。

营销信息系统是若干具有特定内容的同质信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形成的有序集合。

在时间上具有纵向的连续性,是一种连续作业的系统;在空间上具有最大的广泛性,内容全面、完整。

(5)广泛性。

营销信息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的市场活动,是营销活动中人与人之间传递的社会信息,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

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市场营销活动的范围由地方市场扩展为全国性、国际性市场,信息的搜集更是空前广泛。

营销信息系统是企业进行营销决策和编制计划的基础,也是监督、调控企业营销活动的依据。

一个四通八达的营销信息网络,可把各地区、各行业的营销组织连接成多结构、多层次的统一的大市场。

因此, 营销信息系统关系到企业营销的顺利开展乃至有效的社会营销系统的形成。

一个理想的市场营销信息系统应能解决以下问题:(1)它能向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从事其工作所必需的一切信息。

2023年我国专用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

2023年我国专用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

2024年第02期总第321期2023年我国专用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廖颖慧胡璐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武汉)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56摘要:专用汽车服务于国民经济,与经济发展水平高度正相关。

2023年中国GDP 超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潜力凸显。

中国专用汽车销量超105万辆,同比增长7.75%,市场整体承压前行、需求逐步企稳回升的震荡上扬发展阶段。

据此,对行业整体情况和部分典型细分市场进行分析,并预测行业发展趋势。

关键词:专用汽车;市场分析中图分类号:U461收稿日期:2024-01-25DOI:10 19999/j cnki 1004-0226 2024 02 0041市场综述从年度数据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专用汽车行业在经历了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于2021年出现了6年来的首次下滑,2022年降幅进一步扩大至34.16%,行业进入“寒冬”,市场需求跌至谷底。

2023年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发展动能减弱的背景下,我国克服内外部各种困难挑战,经济运行总体回升向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 )超过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2.5%,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更加凸显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1]。

得益于消费回升带来的物流运输类产品的普涨,2023年全国专用汽车(本文所指专用汽车为车辆类别代号为“5”的专用汽车,不含普通自卸和半挂汽车不同)实现销售105.49万辆,仅在2022年较低的基数上同比增长7.75%,市场仍在历史低位运行。

2019-2023年全国专用汽车年度销量情况如图1所示。

图12019-2023年专用汽车销量走势图从月度数据来看(图2),1月受春节影响销量大幅下滑,2023年8月和12月主要因为2022年同期蓝牌轻卡新规过渡期结束(工信部联通装[2022]3号)和新能源汽车国补退场(财建[2021]466号),企业冲量形成高基数导致销量同比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中国区域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的AHP模糊评价

中国区域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的AHP模糊评价
测定项 目” l t apn r et ( u e M pi Po c。该项 目 C sr g t ) 应用现代统计学方法和工具 , 对美 国各州产业集群进行了详细 的统计分析 , 从产业集群内的规模、 劳动生产率等多方面的统计指标来比较不同集群的竞争实力 。 集群与 竞争力基金会(l t d o pt vns Fudtn这个非营利性组织也在编写大规模的产业集群竞争 Cu e a m etees onao) sr C n i i i 力调查研究报告(ut m eteeseo ) c s ro pti ns r r。该报告的特点是规模 大、 l ec iv p t 数据真实 、 来源可靠 , 评价指标科 学合理、 操作性强 , 因此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 , 在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方面实现 了实质性 的突破1 投入 3 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中 , 某个产业集群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 比其他集群更有效地向市 场提供产品或服务 , 并获得赢利和 自身发展的综合能力 , 即在竞争环境 中一个产业集群 的资源优化配置 能力。产业集群竞争力是当代集群理论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 。近几年来许多学者基于定性研究的大量成 果 ,又在尽力探索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的定量分析工具和方法。P d o 和 Gbo 在波特钻石模型的基 am r e i n s
础上建立了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的 G Mgon i set pi sm r t 型翻 E ( ud g—n rre— ak s r n e s e膜 。美 国哈佛大学战略与竞争 力研究所( st eo S a g d o pt vns 在波特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 的基础上 , I tu f t t y n C m etee ) ni t r r e a i i s 发起 了“ 集群分布
指标都是难 以量化和模糊的, 因此 , 用层次分析模糊评判法可以构建较合适的 区域汽车产业集群竞争 运 力评价模型。用模型评价和 比较我国各区域汽车集群的竞争力 , 可以发现: 各区域综合竞争力强弱和竞争 力直接表现层 面的顺序为 , 长三角地区、 东北地区、 珠三角地 区、 华中地 区、 环渤海地 区、 西南地 区; 而竞争 力影响和形成要素的顺序则有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 : 汽车产业集群 / 层次分析法 / 模糊综合评判法 / 区域竞争力 .

中国新能源汽车经济地区划分

中国新能源汽车经济地区划分

中国新能源汽车经济地区划分中国新能源汽车经济地区划分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加剧和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新能源汽车成为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国对新能源汽车经济地区进行了划分,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

以下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经济地区划分的细节。

第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先导区为了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中国政府确定了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先导区。

这些地区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能够吸引和承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和研发。

同时,这些地区拥有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和消费市场,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普及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第二,新能源汽车产业示范区中国政府在一些经济发达且资源丰富的地区设立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示范区,旨在通过良好的产业环境和政策支持,吸引企业投资和创新,推动整个区域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

例如,湖北省的武汉、湖南省的长沙和四川省的成都都成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示范区。

这些地区都拥有雄厚的汽车制造技术和产业基础,同时政府也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吸引和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

第三,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中国还设立了一些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用以承接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这些基地通常位于经济相对薄弱的地区,通过引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培育相关配套产业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例如,安徽省的宣城和河南省的平顶山都成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这些地区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同时政府也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吸引了很多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投资和合作。

第四,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区为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协同创新和发展,中国政府还设立了一些跨地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区。

这些合作区旨在整合各方资源,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合作与共享。

例如,长三角地区(上海、江苏和浙江)、珠三角地区(广东、香港和澳门)以及中部地区(湖北、湖南和河南)都设立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区。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整体发展状况及主要省市的产业发展态势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整体发展状况及主要省市的产业发展态势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整体发展状况及主要省市的产业发展态势吴敬静;贺正楚;王姣【摘要】汽车制造业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中国不少地区最具活力的区域产业经济增长点.以\"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整体发展状况\"和\"国内主要省市汽车制造业的产业发展态势\"为研究内容,概括和综述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动态,并以此为基础观察和分析中国汽车制造业的产业发展,包括中国汽车制造业产业总体发展状况、汽车产业的区域产能分布、汽车产业区域布局的演化格局、主要省市的汽车制造业发展状况.【期刊名称】《经济数学》【年(卷),期】2018(035)003【总页数】9页(P21-29)【关键词】产业经济学;汽车制造业;区域产业;产业布局;产业发展态势【作者】吴敬静;贺正楚;王姣【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114;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132;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114;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1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24;F5701 引言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史.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兴建,标志着中国开始探索发展本国汽车工业,随后的1956年,该厂生产出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卡车,1958年又生产出新中国第一辆东风牌轿车.伴随着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发展,中国汽车制造业开始走独立自主道路,在产业培育和发展方面积极探索和自主创新.在中央的计划布局下,南京、北京、上海、济南等地相继成立汽车制造厂并生产了一些型号的轿车及载货车,如“跃进牌NJ130型轻卡”“凤凰牌轿车”“黄河牌载货车”“东风牌71型轿车”等.后来为解决产能不足、促进国防建设,又陆续成立四川汽车制造厂、陕西汽车制造厂,至此中国汽车制造业初步形成东北、华北、长江下游的生产格局.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已经实施改革开放,经济体制开始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市场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市场对轿车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当时中国轿车生产能力严重不足,轿车进口量大大超过国内轿车生产量.汽车产业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外部资金流入.为了加快发展中国自己的汽车产业,中国政府很快把发展轿车工业提上议程,主张把汽车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并确定了轿车生产要遵循“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原则,后来在国家的支持下,相继成立了上海、长春、十堰、天津、广州等生产基地,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区域分布得到了扩张.自2000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汽车工业正逐步融入世界汽车制造业体系,并进入了黄金发展期,东部沿海地区汽车制造业集聚效应明显,但近几年受劳动力、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成本的影响,汽车产业开始向中西部转移,汽车产业区域布局不断延伸,逐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东北地区、华中地区和西南地区为主的六大汽车产业空间集群[1,2].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着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汽车制造业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本文成为中国制造业中最具活力的产业经济增长点[3].中国要从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汽车制造业占据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4].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汽车制造业已发展为中国重要产业之一.主要研究“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态势”以及“国内主要省市汽车制造业的产业发展态势”,通过由点及面、从局部到整体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全面观察和深入分析中国汽车制造业产业发展态势.2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态势2.1 中国汽车制造业产业总体发展状况根据国家统计局对汽车制造业行业的分类,汽车制造业主要分为汽车整车制造、低速载货汽车、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改装汽车制造、汽车车身和挂件制造、电车制造等,各产业之间的关联性较强,区域集聚性较大.2017年,全国汽车产能估算是6358万辆,该数据含各种低速、电动汽车产量、还有各种垃圾车、物流车、军用车等特种用车(特种用车没有全部列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按区域划分,汽车产能排名前十位的省市是:江苏686万辆、重庆565万辆、湖北517万辆、山东492万辆、河北374万辆、广东339万辆、吉林312万辆、上海295万辆、湖南294万辆和浙江277万辆[20].全国汽车制造业产业格局:一是从汽车企业实力来看,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和北汽等5大集团的产销占比已经到达了68%,产业集中度以达到一定程度,但仍然存在多、小、乱、差等现象.二是从资本构成来看,中国汽车产业还是以国有资本为主,日资、德资、美资、法资、韩资、台资等为辅,民营资本力量尚弱的资本结构.三是从地域构成来看,存在着长三角、珠三角、辽吉、京津、鄂中、成渝等为主的6个产业集群,以及长株潭、桂中、豫中等产业群[20].(1)汽车行业产业运行情况.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所提供的数据显示,从汽车制造业整体规模来看,2016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811.9万辆和2802.8万辆,在全球主要国家汽车产销量中排名第一,同比增长14.5%和13.7%,其中,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2442.1万辆和2437.7万辆,同比增长15.5%、14.9%,商用车产销量分别为369.8万辆和365.1万辆,同比增长8.0%、5.8%,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51.7万辆和50.7万辆,同比增长51.7%、53.0%;汽车行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3345.25亿元,同比增长13.79%;累计实现利润总额6886.24亿元,同比增长10.66%.在进出口方面,2016年,汽车商品进出口总额1564亿美元,同比下降0.62%,其中进口金额797.46亿美元,同比增长3.13%;出口金额766.54亿美元,同比下降4.24%[20].(2)汽车制造业产业结构分布.从汽车制造业细分行业来看,汽车制造业主要细分为汽车整车制造业、改装汽车制造业、低速载货汽车制造、电车制造、汽车车身、挂车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根据现有的公开数据来看,以2015年1-6月数据为例(参见表1).2015年1-6月,汽车整车制造业销售收入为16553.87亿元,利润总额为1774.42亿元,企业数量有383家;改装汽车制造业销售收入为1024.61亿元,利润总额为24.69亿元,企业数量有552家;低速载货汽车制造销售收入为112.18亿元,利润总额为3.87亿元,企业数量有21家;电车制造销售收入为60.98亿元,利润总额为4.7亿元,企业数量有92家;汽车车身、挂车制造销售收入为520.93,利润总额为24.05亿元,企业数量有283家;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收入为15049.48亿元,利润总额为1088.25亿元,企业数量有11882家.显然,无论是企业规模还是汽车制造业经营规模上看,在汽车制造业细分行业中汽车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改装汽车制造业在整个汽车制造业中占有很大比重[20].表1 中国汽车制造业细分行业主要经营数据(2015年1-6月)企业数量(家)销售收入(亿元)利润总额(亿元)汽车整车制造业38316553.871774.42改装汽车制造业5521024.6124.69低速载货汽车制造21112.183.87电车制造9260.984.70汽车车身、挂车制造283520.9324.05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1188215049.481088.25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中国产业信息网(3)汽车制造业企业数量情况.根据公开数据显示,从过去4年来看,汽车制造业企业数量逐年增加,平均每年增加注册近1000家企业,截至2015年底,全国拥有规模以上的汽车制造业企业14149家,相比去年增长14.04%.但随着每年汽车制造业企业数量的增加,每年亏损的企业数量也随着增加,其中2015年亏损企业数量高达1751家,比2014年亏损企业增加了349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汽车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并呈现出一种愈演愈烈之势.中国汽车制造业企业数量虽然在逐年上升,但亏损企业数有增不减.2.2 中国汽车制造业所在地区的区域产业产能2017年,中国汽车产能估算是6358万辆,该数据含各种低速、电动汽车产量、还有各种垃圾车、物流车、军用车等特种用车(特种用车没有全部列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按区域划分,汽车产能排名前十位的省市是:江苏省686万辆、重庆市565万辆、湖北省517万辆、山东省492万辆、河北省374万辆、广东省339万辆、吉林省312万辆、上海市295万辆、湖南省294万辆和浙江省277万辆.汽车制造业产能达到100万辆的城市:南京、扬州、盐城、重庆、武汉、襄阳、潍坊、保定、广州、长春、上海、长沙、杭州、宁波[20].中国上述十大汽车产能省市的汽车产能分布特点,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中心城市群为主的面状分布,分布较为集中,这一类型的省市主要有河北省、广东省、湖南省、吉林省.河北省形成了以保定、张家口、沧州为主的汽车生产地;广东省汽车生产地主要分布在以广州、深圳、佛山为中心的汽车生产基地;湖南省汽车生产地则主要集中分布在以长沙、株洲、湘潭为核心的长株潭城市群;吉林省汽车产能布局大多分布在老汽车生产基地长春市以及周边吉林市.二是多个面状相结合的均匀分布,这一类型表现较为明显的省市主要是江苏省、山东省和浙江省.江苏省汽车产能排名第一,汽车企业遍地开花,几乎各地级市都分布有汽车产业,总体上呈现出沿省会南京市和盐城市向周边城市扩散分布;山东省汽车产能主要集中在鲁东地区的青岛、威海、烟台,鲁中地区的潍坊,鲁西北地区的德州,总体呈现出“T”字型分布;在浙江省以北分布有以杭州中心的面状汽车产能地,浙江省以东有以宁波和台州所组成的面状分布.3 中国汽车制造业区域产业布局的演化格局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面临着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经济新常态决定着中国制造业需要进行转型升级,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多次提到汽车制造业.可以看出汽车制造业是代表未来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主要产业,中国要从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汽车制造业占据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21].3.1 中国汽车制造业整体演化格局21世纪以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资的引入推动着中文合资企业的发展,市场的进一步放开使得中国汽车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特别是随着私人消费的兴起,轿车需求量不断攀升,推动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在全球汽车产业的地位逐渐上升.自2006年以来,日本一直保持着全球汽车工业第一的地位,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高达1379.1万辆和1364.48万辆,位居世界第一,首次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一汽车工业国,2010年,在国家扩内需、调结构、促转变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积极作用下,各地区纷纷扩大汽车制造业的布局[22].从2006-2015年中国各省市汽车制造业产值比重演变来看,全国汽车制造业在东部沿海地区的集聚水平略有提高,但有向中西部转移之势.2006-2010年,位于第一阶梯里的汽车制造业产值比重在10%以上的省市由上海、广东变成了2010年的上海,但广东汽车制造业产值在全国汽车制造业的产值比重仍高达9.96%;浙江省取代江苏省位列汽车制造业产值比重在5%-10%之间的第二梯队,汽车制造业产值比重增长至5.28%,而江苏省的汽车制造业产值比重降低了近2%,降低至4.53%;显然,2006-2010年汽车制造业产值比重在2%-5%之间的省市增加了河北省、陕西省,同时安徽省和广西省汽车制造业发展较快,同2006年相比,汽车制造业产值比重都有所上升,分别从3.58%、2.59%上升至4.9%、3.41%,其他省市变化不大.2010-2015年里,东部地区汽车制造业产值比重仍占据重要地位,产值比重之和从54.94%增长至58.53%,其中江苏省汽车制造业增长迅速,汽车制造业产值比重从4.53%增长至10.22%,而其他省市的产值比重增长速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汽车制造业平稳增长,其中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四川、重庆等地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23-25].总体可以看出,中国目前已基本形成东北、京津冀、长三角、长江中游、珠三角和长江上游地区六大汽车产业集群的格局.2006年以来布局汽车制造业的地区逐渐增多,逐渐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且产业重心不断发生变化发展.2006年汽车制造业产值比重最高地区是广东、上海两地,分别占全国汽车制造业产值比重的11.58%、10.8%,2010年汽车制造业产值比重在10%以上的地区只有上海,而2015年汽车制造业产值比重在10%以上的地区就变成了江苏.相比东部地区汽车制造业的发展速度,中西部地区汽车制造业的增长速度在稳步增长,例如湖北汽车制造业产值比重从2006年的7.53%增长至2015年的8.17%,四川汽车制造业产值比重则从1.62%增长至2015年的3.51%[26].3.2 中国制造业的细分产业演化格局根据国家统计局对汽车制造业行业的分类,汽车制造业主要分为汽车整车制造、低速载货汽车、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改装汽车制造、汽车车身和挂件制造、电车制造等.由于整车制造业和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作为汽车制造业的主体部分,其产值在整个汽车制造业占有很大比重,所以本文将重点从整车制造业和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两个方面描述2006年以来汽车制造业细分产业区域布局演变过程.3.2.1中国整车制造业的区域演化格局随着国民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快速发展,人民对汽车需求量迅速上升,拉动了整车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国内28个省市分布有汽车整车制造业企业,拥有汽车整车企业逾130多家.整车制造业区域分布演变的结果是:2006-2010年,整车制造业集聚性进一步加强,整车制造业产值比重在10%以上的省市增加至4个,主要集中在吉林、山东、湖北、广东,其中山东的整车制造业增长迅速,产值比重从6.08%增长至10.76%,同时重庆、陕西整车制造业产值比重略有上升,整车制造业产值比重分别从1.58%、4.85%上升至2.8%、5.37%,辽宁整车制造业产值比重小幅下降,整体上向汽车工业发达地区集中.2010-2015年,东部沿海地区整车制造业发展迅速,产业集聚明显,同时逐渐向内陆地区扩散发展,北京、天津、河北、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发展迅速,这些地区产值比重都有不同幅度的上升,逐渐发展成为以吉林、山东、上海、湖北、重庆、广东为中心的六大整车制造业产业集群.3.2.2 中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的区域演化格局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依托于近几年中国整车制造业的带动发展,中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市场地位不断提高,众多零部件及配件企业围绕整车形成多级配套且不断发展壮大.尤其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汽车消费市场的增长吸引着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纷纷在中国建立合资或独资企业,促进汽车零部件及配件产业进一步壮大.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较高,汽车零部件及配件作为汽车工业技术含量较高的核心组件,使得东部沿海地区汽车零部件及配件产业集聚性较高,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从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区域分布演变来看,2006-2010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区域分布总体变化不大,汽车零部件及配件集聚性最强的地区仍然是江苏、上海、浙江这三个长江三角洲地区,产值比重在全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总产值中占据10%以上;其次,产值比重在5%-10%之间的省市,2010年比2006年减少了一个省市,北京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产值比重从5.27%减少为3.57%;产值比重在2%-5%之间的省市,2010年比2006年增加了一个,广西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产值比重从2006年的1.64%增长至2010年的2.86%,其他省市变化不大.2010-2015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产业集聚性进一步加强,从前期较为分散的状态发展为现如今较为集中的状态,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一带,2010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产值比重在5%以上的地区有吉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广东、湖北等地,七大地区产值比重累计之和为54.7%;2015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产值比重在5%以上的地区是江苏、上海、浙江、安徽、广东,五大地区累计产值比重之和高达54.81%.4 国内主要省市汽车制造业的产业发展态势国内汽车制造业发展较好的省市主要是江苏、重庆、湖北、山东、河北、广东、吉林、上海、湖南和浙江.限于篇幅,本文主要研究江苏、重庆、湖北、湖南.4.1 江苏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动态江苏汽车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南京、常熟、扬州、镇江、盐城、无锡、常州这7个城市.(1)江苏全省的汽车制造业发展状况.由于区域产业基础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原因,上一轮中国汽车产业的机遇留给了合资品牌,除南京外,苏南其它城市只能发展零部件产业,缺乏知名的本土整车企业.随着新一轮产业政策门槛放宽,江苏瞄准了高端的整车项目,江苏汽车业实现了更高水平的发展.具体表现为,第一,汽车产销总量在全国排名越来越靠前,专用车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10%、客车市场占有率达到18%.其中,南汽集团在高端轻型商用车领域处于全国前两位,苏州金龙在客车领域处于全国三甲之列.第二,汽车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持续强化研发投入,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推出.比如,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在建设第三工厂的同时,同步建设技术中心,全面构筑研发体系,逐步形成自主研发能力,分阶段实现现有量产车型改进、自主品牌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研发;镇江飞驰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结构和材料方面进行大胆创新,自主研发的中国首辆新型全铝底架结构冷藏车问世.第三,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5].(2)南京.2016年,南京市汽车制造业首次跃升为南京第一大行业(南京市统计局,2017).南京市汽车产业结构也较合理,南京已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新能源车中最重要的电池、电机、电控三大零部件产业中,南京均大量生产,该市新能源产业链上已经集聚上百家配套企业.不过,尽管南京曾经是中国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之一,然而近十几年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其他城市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南京汽车产业落后了[6].(3)常州.常州着力打造包括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在内的十大产业链,通过实施“整车带动战略”,除了旷达、星宇车灯等一批常州汽车零部件企业为上汽等企业提供配套产品之外,常州也引进了众泰、北汽新能源、东风等3大整车项目,常州汽车产业从追赶式发展转向以创新为动力,用创新引领发展.目前,常州正与百度、小米等互联网巨头合作,寻求在无人驾驶车等领域的技术突破[7].(4)常熟.常熟市作为一个县级城市,号称“中国最年轻的汽车城”,拥有观致、奇瑞捷豹路虎2个整车生产企业和1个丰田研发中心.大型运钞车、美桥汽车轴承等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迅猛.常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门类,通润汽车千斤顶产量连续10年占世界第一,汽车内饰件在国内同行业中销量排名第一,这些都为引进整车项目积累了产业基础.常熟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经验是:一是整车带动产业集聚,整车企业对相关零部件配套的集聚作用显而易见.二是常熟检验检疫局在进口汽车及零部件的工作方面提速增效.2015年初,常熟检验检疫局先行先试,推荐其为全省首个“进口直通”区域一体化试行企业,在常熟报检、施检.三是推进汽车企业的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建设[6].(5)扬州.扬州汽车产业虽有着良好发展基础,但发展之路并不平坦.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产业居扬州规模经济“八龙”之首,到“十一五”期间亚星、黎明等整车企业滑坡,再到目前今天的“三大产业板块”,扬州汽车产业走过了一个“V”形反转历程.2016年扬州汽车产业总产值达1326亿元,汽车产业成为扬州工业经济的“火车头”、转型升级的“生力军”.近年来,随着上海大众、潍柴动力、江淮集团等三个重点企业入驻扬州,扬州培育建设了三个汽车专业园区,全市汽车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扬州汽车产业核心领域也由零部件主导向整车带动多元发展转变.汽车产业和机械加工产业均是扬州的优势产业,扬州将设法使汽车制造高端智能化与传统的机械加工结合起来,这是扬州的两个优势产业发展方向[6].(6)镇江.镇江汽车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整个汽车工业规模不大;零部件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目前镇江的零部件配套企业布局仍比较分散,分布在丁卯、大港、丹阳、扬中、京口、润州等区县;引进的汽车厂商和本地零部件企业的合作体系未建立起来,很难带动镇江现有零部件企业发展.在现代化汽车配套的主要部件,镇江没有一个本土产品.镇江本地零部件企业为北汽集团配套占整车的产值不足10%.进口零配件的比例较高,很难带动镇江本地现有零部件企业的发展[6].(7)盐城.盐城是江苏省最大的乘用车制造基地,汽车产业是盐城市第一支柱产业.围绕整车、零部件、汽车服务业“三个千亿”产业目标,积极打造集汽车制造、汽车科技、汽车商贸、汽车文化、汽车旅游为一体的中国现代汽车名城.盐城正在实施传统乘用车和新能源汽车研发并举战略,全市初步具备新能源汽车领域重要的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实验、检验、认证及孵化的公共平台功能.(8)无锡.无锡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是:一是无锡没有突出的整车企业发挥龙头作用,现有整车企业未能对汽车产业发展起到强劲带动和支撑作用.二是汽车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行业经济地位不高.从企业层面来看,规模普遍较小,缺乏产销过百亿的大型企业,而且布局分散、生产集中度不高.三是汽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薄弱.无锡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品种虽然多达1000余种,但高技术含量的改装车和汽车主要零部件总成以及关键汽车零部件产品不多.无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状,想要进一步发展,则需要更多本地的交通运输配
套建设,也需要在中国其他地区建有分厂以打破生产的 地域局限。口
万方数据
China Regional Auto Industry Development Status
ByZhaoWe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China's auto indus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In 2009,China became the world's largest auto producer and market.The auto industry
big
provinces and cities Iocated in east central
significan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rea.In terms in east
area
of
car
production,in 201 2,the totaI output million.accounted for 50.8%of the
there
are
developed
industry.The top 3 provinces
of parts
export in 201 2 are According to gaps
Shandong,Jiangsu and Guangdong. the analysis above,there
are

can7t
Shandong and Jiangsu,all located in east of China
Carimport
Car import is still
develop
so
rapidly without the exploration by each
concentrated in first—tier cities with
汽车保有率低、人口基数高的二、三线地区拓展。
零部件进口地区主要是大型合资企业所在省市,排
我国东中部与西 部在汽车产业的
发展方面仍存在
名前三的分别是吉林省、上海市和广东省,这_@igKA
车工业发展历史较为久远,拥有众多合资品牌,汽车产 业链完整,拥有系统的生产制造体系,汽车产量大。
着较为明显的差
距,这与西部地 区的地理位置和
的研发优势。
黧喜巽器湍等6有11需:差昱喜-‘
数量排名前三的省市依次为北京市 167辆、上海市—,—,
183857辆和天津市174630辆。并且,整车进口开始向
汽车产量:东部优势明显西部增幅显著
2012年,我国汽车产量达1927万辆,同比增长
4.6%,继续稳居全球第一的位置。其中,全国有28个省 市生产汽车,汽车产量超过100万辆的省市有8个,分
area
between the east central and west of China in the associated with the
areas
provinces
over
million cars,they
Shanghai,
with
The main
of Parts export
are
east central
area
Chongqing,Guangxi,Beijing,Jilin,Guangdong,Hubei and
Anhui,occupied 65%of the whole market.Among them,
量也有所增幅,尤其是西部地区增幅明显。在2012年,
集中于自主品牌所在地和产业发达地区
2012年汽车产品出口总额为800.51亿美元,同比 增长11.2%。其中,整车出口量为101.57万辆,出口额
137.2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9.5%和24.1%;零部件出 口额591.26亿美元,同比增长11.2%。 整车出口增速明显,实现首次突破百万辆。其中, 中国品牌企业仍为出口主力,出口企业前五位分别为奇
the main force for
export.The top five exporters AutO output In 201 1 9.27
are
Chery,Greely,Great
Wall Motor,SAIC and Lifan,all contributed huge to the
provinces export
庆市106468辆。
零部件出口主要地区均是产业发达的中东部地区,
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山东省、江苏省和广东省。零部件出 口产品以行驶系统、汽车电子电器、车身及附件等劳动 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
平越高,人口规模越大,其民用汽车保有量也就越大。 民用汽车保有量居前三的省市均位于东部,分别为广东 省1037.4万辆,山东省1027.2万辆,江苏省802.20万 辆,而这三个省在2012年各省GDP排名中也位列前三。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汽车保有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成汽车产业合作联动的省际关联体系,并已经初步形成 六大主要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东中部地位,分别为:
东北汽车产业集群(辽吉黑)、环渤海汽车产业集群
经形成一定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产业链相对完整;各 区中大都有国内一流的高等院校或实力较强的汽车科研
机构,人才和科技力量雄厚,既有人才优势,又有一定
万方数据
NDUSTRY砬
province is not
and city.Yet,the development of auto industry
high economic level.In 201 2,the top three provinces of
car
balanced among regions,especially between east west,there is
而汽车工业也对于各地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2012 年,各个省市的汽车工业增加值与当地GDP总量正相关,
从汽车产业集群的分布情况、汽车产量、民用汽 车保有量、汽车产品进出口情况中,我们不难看出,我 国东中部与西部在汽车产业的发展方面仍存在着较为明
显的差距。这与西部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资源条件都有关
系。所以,想要大力发展汽车产业,吸引更多外资和大
型车企的入驻,政府的扶持和当地汽车企业的实力起着 决定作用。以西南汽车产业集群为例,通过政策导向建
一般汽车工业增加值越高的地区,GDP总量也越高。
成的重庆十里汽车城和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使得该地 区实现了整车与零部件的协同发展,汽车产业链得以完 善;长安汽车作为当地汽车龙头企业,与美国福特和日 本铃木建立了合作,极大地促进了西南地区汽车产业的
are area, sea
base.Parts import is concentrated in the provinces which large joint ventures
parts import
are are
located in.The top 3 provinces of
Jilin.Shanghai and Guangdong.
●●
中部地区产量为479.4万辆,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0.4%; 西部地区产量为468.6万辆,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4.3%。 其中,西部地区产量增幅最大,同比增长18.8%。
瑞、吉利、长城、上汽和力帆,这几大品牌对所在省市
的整车出口数量贡献巨大。其中,出口车数量排名前三
民用汽车保有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import
are
Beijing,Shanghai and Tianjin.MoreoveL
car
central and
large gap.
import has tier
been expanding towards second-tier and third—
car
regions with low
are
2.China’s auto output volume reached
are
they
are
located in.The top 3 provinces of
car
million.There produced
28 1
provinces produce cars.8
are
Anhui,Shanghai and Chongqing.
产业总产值位列六大集群之首,东北汽车产业集群和中
国。中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中国各省市对于汽
车工业的不断探索。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中国汽车工 业发展在各地区之间也并不平衡,特别是东中部与西部
之问,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本文将结合中国汽车技术
研究中心相关专家的报告,就汽车产量、汽车保有量、 汽车产品进出口情况等几个方面对中国汽车产业区域发 展情况作出简要的介绍。
别为上海、重庆、广西、北京、吉林、广东、湖北、安
徽,占全国汽车总产量的比例为65%,其中有六大省市 位于东中部地区。
资源条件都有关
汽车产品出口:
东部地区由于其工业化历史悠久,汽车工业基础 好,以及优越的地理条件有利于引资,产量优势明显。 在2012年,东部地区汽车产量累计为979.9万辆,占全国 市场份额的50.8%。而中、西部地区虽然地域发展受限, 但近年来政府的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每年产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汽车工业开始走向高速发 展,直至2009年,我国成为了全球第一的汽车产销大
(京津冀)、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江浙沪)、珠三角
汽车产业集群(广东)、中部汽车产业集群(皖豫鄂) 和西南汽车产业集群(川渝)。其中,在2012年,长三 角汽车产业集群以高达11836.4亿元的汽车工业及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