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印刷品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
印刷质量控制方案
印刷质量控制方案一、背景介绍印刷质量控制是指通过对印刷过程的监控和检测,保证印刷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印刷质量是指印刷品在生产过程中所受到的各种因素的综合效应,包括色彩准确性、图文清晰度、纸张平整度、文字、图片与背景的协调性等。
印刷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印刷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印刷质量控制方案非常重要。
二、目标1.提高印刷品的质量,保证满足客户要求;2.降低印刷品的废品率,提高生产效率;3.提高印刷员的技术水平,提升整个印刷流程的效果。
三、具体措施1.设定标准:建立印刷质量标准,包括颜色标准、印刷精度标准、清晰度标准等。
由专门人员进行设定,并将标准明确告知印刷员和相关人员。
2.选择优质材料:选用质地好、光滑平整的印刷材料,确保印刷效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配备优质设备:选用先进的印刷设备,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印刷品的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4.严格的设备维护:建立定期维护和保养计划,定期检查和维护印刷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印刷品质量的稳定性。
5.培训印刷员:提供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印刷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使其能更好地掌握印刷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提高印刷品的质量。
6.引进先进技术:不断引进和应用先进的印刷技术,如计算机控制技术、数码印刷技术等,提高印刷品的质量和效率。
7.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等,通过设立质量目标、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认证等方式,确保印刷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8.建立质量检测机制:建立印刷质量检测机制,定期对印刷品进行质量抽检,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印刷品的质量稳定可靠。
四、实施和保障1.十分重视印刷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性,通过内外培训、标准制定、设备投资等方式,为印刷质量控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2.组织专门的质量管控小组,负责印刷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3.设立质量指标和考核体系,对印刷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估和考核,对优秀者奖励,对不合格者进行整改和追责。
印刷质量保证方法方案
印刷质量保证方法方案印刷质量是确保印刷品符合客户要求和标准的重要环节。
为了保证印刷质量,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方案:1.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一套完整的印刷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品质检验标准和过程控制要求等。
制定相关的质量管理规范和操作手册,并对所有员工进行培训,确保质量管理的顺利实施。
2.配备先进的印刷设备和技术:印刷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印刷品的质量。
因此,我们应该选购符合标准要求的先进印刷设备,并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高效工作。
同时,引进具有先进技术的印刷工艺,例如数码印刷、胶印、凹印等,以提高印刷品的精度和色彩还原度。
3.精选优质印刷原材料:选择优质的印刷原材料对于印刷质量至关重要。
包括纸张、油墨、胶水、涂料等。
确保购买的原材料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备良好的印刷性能和稳定性。
4.严格的质量检测和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流程,包括原材料入库检验、印刷过程控制和成品质量检验等环节。
制定检验记录和报告,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检测和评估。
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并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
5.协同配合和沟通:印刷质量的保证需要相关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和沟通。
如与设计部门就设计稿进行必要的讨论和审核,与印前部门和印刷部门进行合理的生产排程安排,确保每个部门的工作都能顺利配合,减少出错的机会。
6.建立客户满意度调查和评估体系:定期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了解客户对印刷质量的评价和需求,并将调查结果作为改进的依据。
在印刷过程中,与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反馈,及时解决客户的问题和需求。
7.持续改进和创新:印刷行业变化快速,要保持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改进。
与科研院校和技术机构合作,引进新的印刷技术和管理方法,不断提高印刷质量和效率。
通过上述的方法方案,我们可以有效地保证印刷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通过持续改进和创新,不断提高印刷质量和效率,实现印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数字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印刷质量控制体系
数字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印刷质量控制体系摘要:各类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印刷技术更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得印刷市场的竞争也愈发激烈,要想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则需对市场需求进行具体分析,并主动完成技术更新,致力于全面提升印品质量,在市场中形成更好的影响力。
尤其是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印刷产业的数字化发展进程,为能促进印刷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则需认清新形势,建立起数字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印刷质量控制体系,使印刷生产过程更为规范和可靠性,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下文便针对数字化、规范化、标准化印刷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数字化;标准化;印刷质量控制;印刷技术更新对于印刷生产行业而言,印品质量是关系其是否具备市场竞争优势的先决条件。
为此,需要将提高印品质量作为当前的工作要点,从印刷生产的整个过程入手,通过提高各个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来强化印品质量,达成优质生产的目标。
结合新时期的市场要求,需要在企业内部先构建起一个较为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通过标准化体系保障产品质量达标,规范化体系规范生产流程,数字化体系实现数字化生产目标,促进印刷生产工艺的全面升级。
1.构建数字化质量控制体系,控制印刷流程1.1依托PPF构建数字化印刷流程PPF是由CIP3组织开发的一种印刷生产格式文件,涉及印前准备的各种生产控制数据,基于该文件构建的数字化印刷流程可以将前期的控制数据直接传递到后续的工艺流程中,系统通过接收和翻译形成特定的生产指令。
主要包括的信息内容有:1)印刷任务。
即印张构成,是单面信息还是双面信息,晒版情况,如色度数据、色差数据、图像数据、分辨率等基本印刷生产数据;2)印刷加工要求。
包括加工方式,是精装还是平装,配页方法,订书方法和上胶处理方法等;3)私有数据。
可对前期印刷时的所有生产控制数据进行收集,并储存于该文件中,以便于后期印刷生产,可以通过直接提取数据达成印刷流程控制的目标。
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该印刷控制流程是自上而下不可逆的,且各个作业环节之间无法实现信息交互,相对来说作业流程不够灵活。
印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机制
印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机制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印刷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
为了确保印刷品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印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印刷过程是一个复杂且多环节的生产流程,涉及到原材料的选择、印前设计、印刷操作、印后加工等多个环节。
每个环节都可能对最终的印刷质量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机制来确保整个印刷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是印刷质量的基础。
纸张的克重、平整度、白度,油墨的色彩、黏度、干燥速度,以及印版的精度等都会直接影响印刷效果。
在采购原材料时,必须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进行筛选,选择质量稳定、信誉良好的供应商。
同时,要对原材料进行入库前的检验,确保其符合印刷要求。
例如,纸张的含水量过高可能会导致印刷过程中出现褶皱,油墨的颜色偏差可能会使印刷品的色彩与设计稿不符。
因此,只有从源头抓起,把好原材料质量关,才能为高质量的印刷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印前设计环节在印刷质量控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设计文件的分辨率、色彩模式、字体选择、图像清晰度等都需要符合印刷的技术要求。
设计师在完成设计后,应该对文件进行仔细的检查和校对,确保没有遗漏的文字、错误的链接、模糊的图像等问题。
同时,要与印刷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印刷设备的性能和限制,以便在设计阶段就能够考虑到印刷过程中的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比如,对于一些细小的文字和线条,如果设计的过于纤细,在印刷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断笔、模糊的情况。
因此,在印前设计环节,要注重细节,做到精心设计、严格把关。
印刷操作过程是影响印刷质量的关键环节。
印刷机的调整、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印刷环境的控制等都对印刷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印刷前,操作人员需要根据印刷品的要求,对印刷机进行精确的调整,包括压力、速度、墨量等参数的设置。
同时,要定期对印刷机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浅谈构建印刷企业质量控制体系
浅谈构建印刷企业质量控制体系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越来越注重产品质量的控制,尤其是在制造业中,印刷行业更是如此。
然而,在印刷行业中,产品的质量控制并非易事,而要构建一个全面的印刷质量控制体系,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1. 了解印刷产品的品质控制标准首先,印刷企业在构建质量控制体系前,必须了解印刷产品品质控制标准。
其中,影响印刷品质的因素包括各种条纹、瑕疵以及颜色的判定等。
因此,印刷企业需要明确产品品质检验标准,并根据不同工艺环节进行质量控制。
2. 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完整的印刷质量管理制度,是印刷品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企业需要对包括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产品检验以及产品售后服务等全过程进行制度的制定。
并根据制度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操作,以保证企业生产过程的全面质量控制。
3. 优化印刷流程针对印刷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变异性,印刷企业需要对印刷流程进行优化,以达到稳定、高效、质量可控的目标。
企业可以通过对生产环境、设备的标准化管理,制定严格的生产流程和操作规范,通过逐步检查和跟踪记录的方式,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4. 开展持续的质量改进企业需要在全过程中开展持续的质量改进。
从员工素质、设备技术创新、产品技术创新以及流程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努力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提升,并通过积极开展产品售后服务等措施,不断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声誉,逐步赢得市场和客户信任。
5. 增强危机意识印刷企业还需要增强危机意识,在产品质量管理之余,还需要与时俱进地了解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掌握行业的前沿动态,预见市场走势和客户需求的变化。
这样可以在竞争中保持一定的优势地位,并及时应对突发事件,保证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平稳运行。
综上所述,印刷企业在构建质量控制体系时,无论从哪个方面入手,都需要融入更多的技术企划和专业的知识结构,同时秉持市场导向与客户中心的经营理念,不断优化和提高产品的质量,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尤其在今天的市场竞争中,打造优质可靠的产品和服务,已经成为印刷企业取得市场和赢得客户信赖和支持的必备条件。
印刷行业的印刷品质量管理制度
印刷行业的印刷品质量管理制度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印刷行业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满足人们对高品质印刷品的需求,印刷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
本文将探讨印刷行业的印刷品质量管理制度,并提出一些关键要点。
一、质量管理目标及原则印刷行业的质量管理目标是确保印刷产品的质量达到客户的要求,以及确保印刷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印刷企业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客户导向:将客户需求置于首位,确保印刷品满足客户的期望和要求。
2. 过程控制:建立有效的过程控制机制,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操作。
3. 持续改进:通过不断的监测和评估,对印刷过程进行改进,提高印刷品质量和效率。
二、质量管理制度体系为了实现印刷品质量的管理,印刷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体系。
这个体系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质量手册:由印刷企业制定,明确了印刷质量管理的目标、要求和责任分工。
2. 标准作业程序(SOP):详细描述了各个印刷过程的操作规范,包括设备操作、品质检验、故障处理等。
3. 质量控制档案:记录了印刷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检测结果,以便进行质量追溯和分析。
4. 内部审核:定期进行内部审核,评估质量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并发现潜在问题和改进机会。
5. 不符合品处理:建立不符合品处理程序,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印刷品进行有效的处理和整改。
三、关键要点1. 设备维护与校准:印刷企业应建立设备日常维护和校准的计划,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 原材料管理:严格控制原材料的采购和质量验收,确保原材料符合印刷要求。
3. 印刷过程控制:通过控制印刷工艺参数,如色彩、印刷压力、印刷速度等,保证印刷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4. 检测与测试:制定有效的检测和测试方法,对印刷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确保印刷品达到质量标准。
5. 培训与意识: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意识教育,提高他们对质量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心和主动性。
印刷行业 印刷品质量管理制度
印刷行业印刷品质量管理制度印刷行业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产业之一,对于保障印刷品质量,提高产品竞争力至关重要。
为了有效管理印刷品质量,制定和执行印刷品质量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将就印刷行业的品质量管理制度进行探讨。
一、品质量管理制度的定义和目的印刷品质量管理制度是印刷企业为确保印刷品质量达到一定标准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规程。
其目的是确保印刷品在设计、生产、质检等环节中达到客户要求,并且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二、品质量管理制度的基本要素(一)质量管理体系印刷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目标、质量政策、质量职责等方面。
其中,质量目标应具体明确,可以通过制定指标,如印刷品的色差、精度等进行衡量。
(二)质量控制流程印刷企业应制定详细的质量控制流程,包括设计、印刷、后加工等各环节的质量要求和控制措施。
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质量检测标准和测试方法,确保印刷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三)人员培训和素质管理为确保质量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印刷企业应注重人员培训和素质管理。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印刷工艺、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等,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
(四)设备和环境管理印刷企业应对生产设备和生产环境进行必要的管理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满足印刷品质量的要求。
此外,还要关注印刷原材料的采购和管理,确保原材料的品质和安全性。
三、品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与监控(一)内部审核印刷企业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对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进行评估和检查,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进行纠正和改进。
(二)外部审核印刷企业还应接受外部的审核,包括客户的质量审查和第三方的认证审核等。
外部审核能够帮助印刷企业发现和解决质量管理制度中的问题,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三)持续改进印刷企业应不断开展持续改进活动,通过收集、分析质量数据,找出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提高印刷品质量。
四、品质量管理制度的益处(一)提高印刷品质量通过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和监控,印刷企业能够提高印刷品的质量,减少次品率,提高客户满意度。
印刷行业的质量控制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01
智能化: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质量控制和改进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05
国际化:适应全球化趋势,实现质量控制和改进的国际化。
03
标准化:制定统一的质量控制和改进标准,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02
集成化:将质量控制体系与制体系的构成
质量控制标准:明确质量控制标准,确保产品质量
质量控制流程: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流程,确保生产过程符合标准
01
02
质量控制工具:使用质量控制工具,如质量控制卡、质量控制图等
质量控制人员:配备专业的质量控制人员,确保质量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03
04
质量控制培训:定期进行质量控制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控制意识和技能
04
绿色化: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生产和绿色管理。
汇报人:
感谢您的观看
02
质量控制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协同作用
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减少缺陷和浪费
质量控制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的融合发展
质量控制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的融合方式
质量控制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共同点
质量控制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差异点
质量控制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的融合效果
质量控制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的融合案例分析
改进措施:质量控制体系的改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优化质量控制体系流程、提高质量控制体系效率、加强质量控制体系培训等。
评估内容:质量控制体系的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质量控制体系的有效性、效率、适用性、可靠性等。
评估方法:质量控制体系的评估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质量控制体系审核、质量控制体系认证、质量控制体系评估等。
05
质量控制体系的实施和管理
印刷行业印刷品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印刷行业印刷品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在印刷行业,保证印刷品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而为了实现高品质的印刷作品,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措施。
本文将探讨印刷行业印刷品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1. 设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印刷品质量的关键。
这个体系应该包括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质量管理原则、质量管理指标、质量管理流程和质量管理控制点等各个方面。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可以规范印刷过程中的各种操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质量风险。
2. 优化印前制作过程印前制作是印刷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在印前制作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印刷品质量。
首先,要严格控制原材料的供应商,选择质量可靠的材料供应商,杜绝使用次品原材料。
其次,要完善设计和校对环节,确保印刷品的设计文件准确无误。
最后,要加强印前调试,进行颜色校正、打样等工作,以确保印刷品的色彩准确。
3. 强化生产现场管理在印刷生产现场,采取一系列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也是确保印刷品质量的必要手段。
首先,要加强对印刷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其次,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操作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
另外,要加强现场的质量巡检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印刷过程中的问题,确保印刷品的一致性。
4. 严格质量检验和抽样检测质量检验是印刷品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应该制定相应的质量检验标准和方法,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检验和抽样检测。
通过严格的质量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印刷品质量问题,减少次品率。
同时,也可以通过抽样检测的方式,对印刷品进行质量评估和监控,为印刷品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5. 建立客户反馈机制建立客户反馈机制是不可或缺的一项措施。
通过与客户的沟通和反馈,可以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意见,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这样可以提高印刷品与客户需求的匹配度,增强印刷品质量的满意度。
另外,客户反馈还可以帮助印刷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6. 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随着科技的进步,印刷行业的技术和设备也在不断更新。
印刷行业的印刷品质量管理方案
印刷行业的印刷品质量管理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印刷行业在各个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印刷书籍、广告画册,还是电子产品的包装盒、彩页、标签,印刷品都是企业宣传和产品推广的重要媒介。
然而,由于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竞争的激烈性,印刷品质量管理成为了印刷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在印刷行业中,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确保印刷品质量的基础。
该体系应包括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持续改进等方面。
首先,印刷企业应明确企业的质量目标,制定相应的质量计划和策略,确保产品质量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
其次,印刷企业应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从原材料采购、印刷过程控制、成品检验等方面,严格把控每个环节,确保印刷品符合质量标准。
同时,印刷企业还应建立质量保证制度,确保质量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
最后,印刷企业应不断进行质量持续改进,通过引进新技术、培训员工等方式,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二、质量管理的组织架构印刷企业的质量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明确各个层级的职责和权限。
通常,印刷企业的质量管理组织架构包括质量管理部门、工艺技术部门、生产部门等。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执行,制定质量标准和流程,进行质量培训和审查等工作。
工艺技术部门负责印刷工艺的研究和改进,确保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生产部门负责实际的印刷生产工作,按照质量标准和流程进行操作和控制。
各个部门之间需要密切合作,形成高效的质量管理机制,确保印刷品质量的稳定和一致性。
三、原材料的选择和管理印刷品质量的好坏与原材料的质量直接相关。
因此,在印刷企业的质量管理中,合理的原材料选择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首先,印刷企业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要求的原材料供应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稳定可靠。
其次,印刷企业应建立原材料进货检验制度,对每批原材料进行检验和抽样检测,确保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
同时,印刷企业还应制定原材料管理规范,对原材料的储存、保管和使用进行管理,防止原材料受潮、受损等情况的发生。
印刷品质量控制方法
印刷品质量控制方法一、引言印刷品质量是衡量印刷效果和印刷工艺的重要指标,对于各行业而言,都需要注意印刷品质量的控制。
本文旨在介绍印刷品质量控制的方法,并探讨各行业能够采取的措施,以确保印刷品的高质量。
二、前期准备印刷品质量的控制应从设计和准备阶段开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印刷设计:设计师应理解印刷工艺和原材料特性,制定符合实际生产工艺的设计方案。
2. 原材料选取:选择与印刷要求相匹配的纸张、油墨和印刷版材料等,才能确保印刷品质量的稳定和一致性。
3. 印前校对:进行印前校对,确保版面内容无误,排版规范。
三、印刷过程控制印刷过程是决定印刷品质量的关键环节,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印刷品质量控制方法:1. 印刷设备调整:根据印刷品的特性和印刷工艺的要求,调整印刷设备的参数,包括印刷压力、速度和温度等。
2. 墨色配比:根据设计要求和印刷品的特性,合理调配油墨的配方,确保色彩的准确再现。
3. 印版制作:采用高质量的印刷版材料,制作精细的印版,以提高画面的清晰度和细节的表现力。
4. 单位面压力均衡:调整印刷设备,使每个印刷单元的印刷压力均衡,避免印刷品出现印刷光斑和色差等问题。
5. 印刷速度控制:根据印刷品的要求,调整印刷速度,使其适应不同的印刷工艺和工作条件,确保品质的稳定性。
6. 质检:对每个印刷批次进行质检,包括检查印刷品的色彩准确性、图文质量和外观缺陷等,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印后加工控制印后加工对于印刷品质量的控制同样重要,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1. 精装处理:对于书籍等印刷品,进行精装处理,包括烫金、压纹等,以提高印刷品的质感和品质。
2. 压膜处理:对于需要防水、耐磨等特殊处理的印刷品,进行压膜处理,提高印刷品的耐久性和质量。
3. 切割和裁边:对于纸张类印刷品,进行切割和裁边处理,保证印刷品外观整洁。
4. 质检:对于印后加工的印刷品进行质检,检查加工质量和外观缺陷,保证印刷品的品质稳定性。
五、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为了确保印刷品质量的稳定和一致性,各行业可以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品质管理岗位设立:设立品质管理岗位,负责印刷品的品质管理和质量控制。
印刷行业的印刷品质量管理制度
印刷行业的印刷品质量管理制度在印刷行业中,印刷品质量管理制度是确保打印品质量符合标准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个严格而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错误率,并增加客户满意度。
本文将系统介绍印刷行业的印刷品质量管理制度,并探讨其重要性和实施步骤。
一、质量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在竞争激烈的印刷行业中,质量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关键因素。
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能够确保印刷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使企业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并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口碑。
二、印刷品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1. 确定质量标准:企业需要明确印刷品质量的标准和要求。
这包括打印材料、颜色准确度、图文对齐、印刷效果等各个方面。
企业可以参考国际标准或行业标准来设定质量标准。
2. 建立质量控制团队:企业应设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团队,负责监督和管理打印品质量。
该团队包括技术人员、品检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他们专注于质量控制和改进。
3. 设定质量控制流程: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流程。
这包括印前准备、印刷加工、品质检查和后期处理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要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和质量要求。
4. 严格执行操作规范:为了确保质量的一致性,企业需要教育和培训员工,使他们熟悉操作规范和流程。
同时,员工需要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操作,并记录关键的质量数据。
5. 环境管理和设备维护:印刷行业对环境和设备的要求较高,因此企业需要注意环境管理和设备维护工作。
保持良好的印刷环境和设备的正常运行能够提高打印品质量的稳定性。
6. 持续改进:质量管理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
企业应该定期对质量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并进行必要的改进。
通过分析客户反馈和内部数据,企业可以找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三、质量管理制度的好处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质量管理制度,企业可以减少错误和损耗,提高生产效率。
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规范能够缩短生产周期并降低成本。
2. 提高产品质量:印刷行业的核心是产品质量。
质量管理制度能够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并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
印刷品质量控制
印刷品质量控制一、前言印刷品质量控制是制定和执行印刷行业的标准和规程,以确保印刷品的质量符合客户的要求。
在现代印刷业中,印刷品质量的控制是一项重要任务,它关系到印刷品的图像质量、色彩准确性、版面效果等方面。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印刷品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二、印刷品质量控制的目标印刷品质量控制的目标是实现印刷品的质量稳定和一致性。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标准化生产流程:确保每个生产环节都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操作,从而提高印刷品的一致性。
2.严格检查和测试:对印刷机、版材、油墨、辅助材料等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测试,以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3.监控和调整:通过监控印刷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及时调整设备和工艺,以确保印刷品的质量达到预期。
4.持续改进:通过不断的数据分析和改进措施的采取,提高印刷品的质量和效率,降低成本。
三、印刷品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和方法1.色彩管理色彩管理是印刷品质量控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采用色彩管理系统,可以确保印刷品的色彩准确性和一致性。
色彩管理系统包括色彩标准制定、色彩校正、色彩匹配等环节。
这些环节需要配合使用色彩管理软件和色彩测量仪器,以实现对色彩的精确控制。
2.印刷机调试和调整印刷机的调试和调整是确保印刷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印刷过程中,印刷机的各项参数如压力、速度、湿度等都会对印刷品的质量产生影响。
因此,需要经过严格的调试和调整,以使印刷机的运行参数达到最佳状态。
3.版材选择和制作版材的选择和制作也对印刷品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正确选择合适的版材,采用高精度的制版工艺,可以确保印刷品的线条清晰、色彩鲜艳。
同时,在制版过程中,还要对版材进行质量检测,以排除版材质量问题对印刷品质量的影响。
4.印刷过程监控印刷过程监控是确保印刷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采集和分析印刷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如油墨的用量、印刷机的状态、图像质量等,可以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同时,还可以通过无损检测技术对印刷品进行质量检查,以确保印刷品的合格率。
印刷业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改进
印刷业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改进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印刷行业的日益竞争,确保印刷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成为了印刷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建立和改进印刷业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二、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提高产品质量通过建立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可以规范印刷生产的各个环节,从原材料的选择、印刷过程的调控、到印刷品的检验,确保产品能够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2.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建立良好的质量控制管理制度,能够减少无效的重复工作和不合格品的产生,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3.提升企业形象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可以加强企业对产品质量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提升企业的形象和信誉度,增强顾客对企业的信任感,从而增加合作机会和市场份额。
三、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1.确定质量目标首先需要明确质量目标,包括产品质量的标准和要求。
通过调研市场需求、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质量水平,制定企业的质量目标和指标,为建立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提供具体的依据。
2.制定质量控制流程根据印刷业的具体情况,制定质量控制流程。
包括从订单接收到产品交付的各个环节,明确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每个环节均能够按照标准进行操作。
3.建立质量控制台账建立质量控制台账,记录印刷品的各项指标数据,包括原材料的检验结果、印刷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印刷品的外观质量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了解生产情况,发现问题和不足,从而进行改进。
四、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的改进1.持续改进建立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并不是最终目的,持续改进是保持印刷业质量稳定和提升的关键。
通过不断的内部审核和外部评估,找出问题所在,提出改进措施,并及时跟进执行,不断推动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的完善。
2.引进新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印刷技术和设备不断涌现。
企业应及时关注和引进先进的质量控制技术和设备,提升印刷过程的自动化水平和可控性,从而更好地提升产品质量。
印刷质量保证体系
印刷质量保证体系印刷质量保证体系是一个涵盖了印刷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体系。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客户对印刷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印刷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变得至关重要。
首先,印刷质量保证体系需要确保印刷品的设计和制作符合客户的要求和期望。
这包括与客户充分沟通,了解其需求,获取所需的设计文件和样品。
在设计阶段,印刷人员需要对设计文件进行审查,确保其可印性和版面布局的合理性。
同时,考虑到印刷后的效果,设计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印刷技术和材料。
其次,在印刷过程中,印刷质量保证体系需要确保使用的设备和工具处于良好状态,并遵循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印刷人员需要进行设备的定期维护和保养,并定期进行校准和调试,确保其精确度和稳定性。
在印刷记录的过程中,印刷人员需要监测和记录关键的印刷参数,以便在需要时进行调整和纠正。
再次,印刷质量保证体系需要确保印刷品的印刷质量达到预期的标准。
这包括颜色的准确性、图像和文字的清晰度,以及印刷品的一致性。
印刷人员需要根据客户要求和标准规范进行颜色的调配和校验,保证色彩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同时,在印刷过程中,印刷人员需要进行实时的检查和控制,确保图像和文字的清晰度和精细度,避免产生模糊、漏色、漏印等问题。
最后,印刷质量保证体系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培训和考核印刷人员的技术能力和质量意识,以及建立质量评估和反馈的机制。
印刷公司需要制定和落实质量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措施,并开展内部和外部的质量审核。
通过不断的优化和改进,印刷质量保证体系能够不断提升印刷品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总而言之,印刷质量保证体系是一个全面保证印刷品质量的体系,从设计到制作、印刷到交付都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标准。
只有建立并实施有效的印刷质量保证体系,才能提供符合客户要求的印刷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客户信任度。
印刷行业加强印刷品质检提高印刷品质量
印刷行业加强印刷品质检提高印刷品质量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印刷行业的发展日益迅猛。
如何加强印刷品质检,提高印刷品质量成为印刷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质量管理体系、印刷设备的维护、材料选择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要加强印刷品质检,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设立质量管理岗位:在印刷企业内设立质量管理部门,明确质量管理岗位职责,由专人负责印刷品质检工作。
2.制定标准操作程序:制定印刷品质检的标准操作程序,明确检验的具体步骤和标准。
3.培训质量管理人员:对质量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技能素质,使其熟练掌握印刷品质检的技术要求。
二、加强印刷设备的维护印刷设备作为印刷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其维护工作至关重要。
要加强印刷品质检,必须加强对印刷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1.定期检查设备:定期对印刷设备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故障,防止故障对印刷品质量的影响。
2.培训设备操作人员: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设备维护意识,减少操作错误对印刷品质量的影响。
3.保养设备:定期进行设备保养,清洁设备、更换易损件,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提高印刷品质量。
三、合理选择印刷材料合理选择印刷材料对于提高印刷品质量至关重要。
印刷材料的选择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材料的质量:选择质量好、符合国家标准的印刷材料,确保印刷品的质量达标。
2.适用性:根据不同的印刷需求选择合适的印刷材料,确保印刷品符合设计要求。
3.环保性:选择环保型印刷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推动绿色印刷的发展。
四、加强印刷品质量检验和控制印刷品质量检验和控制是确保印刷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要加强印刷品质检,必须加强对印刷品的检验和控制。
1.制定检验标准:制定印刷品质检的标准和规范,明确各项指标的要求。
2.严格执行检验程序:按照制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印刷品质检,确保每一批印刷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印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研究
印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研究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印刷产品的质量至关重要。
高质量的印刷品不仅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还能提升企业的声誉和竞争力。
印刷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和因素,如何有效地进行质量控制与管理是印刷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印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了从印前设计到印刷成品交付的整个流程。
印前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原稿的获取与处理、图文设计与排版、制版等环节。
高质量的原稿是印刷品质量的基础,因此在获取原稿时,要确保其清晰度、色彩准确性和完整性。
图文设计与排版应遵循设计规范和印刷工艺要求,合理安排文字、图像、色彩等元素,确保视觉效果和印刷可行性。
制版环节则要保证版材的质量和制版精度,为后续的印刷工序提供良好的基础。
印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印刷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印刷设备和材料。
不同的印刷设备和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特点,应根据印刷品的要求和生产规模进行选择。
例如,对于高质量的彩色印刷,应选用先进的多色印刷机和优质的油墨、纸张等材料。
其次,要严格控制印刷工艺参数。
印刷过程中的压力、速度、温度、湿度等参数都会对印刷质量产生影响,必须根据设备性能和材料特性进行优化和控制。
例如,印刷压力过大可能导致网点扩大、图像模糊,而印刷速度过快可能影响油墨的干燥和附着效果。
此外,要加强对印刷过程的实时监测和调整。
通过在线检测系统和人工抽检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和解决印刷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如色差、套印不准、墨杠等。
印刷后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印品的表面处理、后加工和质量检验等环节。
表面处理如覆膜、上光等可以提高印品的表面质量和保护性能。
后加工如裁切、装订等要保证尺寸精度和工艺质量。
质量检验则要依据相关标准和客户要求,对印品的外观、颜色、图文清晰度、尺寸等进行全面检测,确保印刷品符合质量要求。
对于不合格的产品,要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防止问题再次出现。
为了实现有效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印刷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印刷质量保证体系
印刷质量保证体系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的竞争,印刷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确保印刷品的质量,打造一个完善的印刷质量保证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重要性、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建立一个印刷质量保证体系是印刷企业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
首先,企业应明确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要求确定质量标准。
其次,应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程序和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要求。
同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组织结构,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最后,进行内部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确保整个体系的有效运行。
二、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性一个完善的印刷质量保证体系对印刷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明确质量目标,提高印刷品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
其次,它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成本。
再次,它可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客户满意度,赢得更多的订单。
最后,它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树立企业的口碑和信誉。
三、质量保证体系的实施步骤实施一个有效的印刷质量保证体系需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进行质量目标的设定和计划,明确质量标准和要求。
其次,进行质量管理程序的制定和流程的规范化,确保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然后,进行内部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
接着,进行质量审核和评估,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措施的制定。
最后,建立质量数据分析和持续改进机制,不断提升印刷品的质量水平。
四、质量保证体系的关键要素一个印刷质量保证体系的关键要素包括:质量政策和目标、质量管理程序和流程、质量培训和教育、质量审核和评估、持续改进和质量数据分析。
这些要素相互关联,共同构建了一个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五、质量保证体系的效果评估建立一个质量保证体系后,需要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的方法可以包括内部审核、外部认证和客户满意度调查等。
通过这些评估,可以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不断提升质量保证体系的效果。
关于印刷企业质量控制措施的探讨
关于印刷企业质量控制措施的探讨摘要:本文作者分析介绍了提高印刷企业质量控制的措施,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印刷企业;质量控制;措施;探讨质量是印刷企业的生命线,是核心竞争力。
质量的保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印刷企业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与执行情况,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需要印刷企业以非常严谨的态度予以解决。
印刷企业只有建立以设备配备及管理体系为硬件,企业标准化体系为基础,质量为程控制体系为手段,优秀员工队伍的培养为关键,企业品牌建设为导向和推动的质量控制体系,才能保证生产产品的优质和顺畅。
1 企业标准化体系标准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经验的总结,是企业构建质量控制体系的基础,是企业进行质量过程控制的依据,有利于企业更好的发展,因此有计划、有目的地搞好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应是明智之举。
标准化是一个制定、执行和不断完善标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优化、不断完善对象和自身的过程;是一个可以使企业持续发展、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随着人们对于印刷品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整个印刷工序变得越来越复杂,分工越来越细,生产协作也变得日益广泛,因此要建立和完善先进的、配套的、协调的企业标准化体第,以保证生产过程的以序进行,保证产品生产质量。
与质量控制体系构建有关的企业标准化体系涉及到每个生产环节的每项工艺技术,从原材料的选购到整个生产加工过程,从订单接受到产品最终的发送。
主要包括企业环境的标准化、工序操作过程的标准化、工序管理的标准化、产品质量和检验方法的标准化等。
实施标准化的措施包括进行全方位标准化宣传工作,引导全体员工转变观念,增强标准化意识,提高标准化认识程度和执行力度;制定和完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大企业标准化实施力度;培养和选拔现代化管理人才,总结和继承行之有效的标准化管理经验和方法,并不断在实践中创造、总结和推广新的标准化管理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nvi r onm ent aI
环境
∥一谈印刷品质量
鞘
印刷品质量控制体系是印刷企业以控制印刷品质量并使其能够达到要求为目的而构建的系统性的活动体系,它主要是由企业职能分配与职能协作制度、企业标准化体系和企业员工培养体系构成的。
以上各个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所以,企业在印刷品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和执行过程中,不能顾此失彼或厚此薄彼,必须使各部分共同发展和完善。
一、企业职能分配与职能协作制度
印刷品的生产过程长而复杂,需要涉及到的部门多、工序多、人员多,如果印刷企业没有完善的职能分配和职能协作制度,那么印刷品的生产就可能陷入混乱状态,印刷品的质量也无从得到保证。
企业职能分配制度规定和明确了各部门、各工序及相关人员的工作任务和责任,使职能分配具体化,使每个个体都兼有本工序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的职能,在印刷品生产的相关过程及印刷品质量等方面出现问题时能够迅速找到责任部门、责任人,实现问题的及时分析和解决;同时,明确而具体的
34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14.4
文/陈拥军
职能分配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企业各部门及相关人员对于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促使其对本职工作的完成质量自觉地进行自检、自控。
企业职能协作制度明确了企业各部门、各工序及相关人员之间的协作关系,将各个个体与与其相关的其他个体联系起来,整合成为一个整体,能够将各个个体各司其责、各自为战的状态改变为互相沟通配合的合作状态。
企业各个个体之间的职能协作要求每个个体在行使其职能时,不仅要从自身的情况和要求出发,对本职工作的结果负责,还要充分考虑到与该个体相关的其他个体的情况和要求,对其他相关个体的工作结果也要负责,例如在印前版面制作的工作中,不仅要考虑版面图文的美观性和艺术性,还要同时考虑制版、印刷和印后各工序的加工可行性和实际效果,在完成版面制作的本职工作的同时,避免因协作工作不周而影响其他相关工序的生产进行和加工质量。
二、企业标准化体系
标准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而对
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所制定的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它是对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
印刷企业应以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为依据,构建企业标准化体系,用以规范生产和管理,以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印刷品的质量。
印刷企业的标准化体系主要包括原辅材料与设备管理标准化、工序操作标准化、生产环境标准化、印刷品质量及检测方法标准化等。
(1)原辅材料与设备管理标准化
对于原辅材料的管理主要涉及采购和存放两个方面,所以原辅材料管理标准也应以这两个方面为重点来制定。
在采购原辅材料时,要综合考虑质量和价格两大因素,而所采购材料的质量标准一般要以本企业的设备情况和常印活件的要求作为考虑因素来确定,当然,若是为特定活件采购材料,则以该活件的要求为准。
由于印刷企业中的原辅材料都会有一定的库存量,所以对材料的存放管理也很重要,要根据材料的特性来确定存放条件,例如纸张的堆放应与地面和墙壁有一定的距离,同时要控制好温湿度等环境条件;要将各类原辅材料分类存放,对同类材料还要按照其出厂和购人韵时间分开存放,在使用中一般遵循先进先用的原则。
设备管理的目的是使设备处于良好状态,提高设备性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从而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设备管理标准化主要是要为设备的选购、设备的安置配备和设备的保养维护与维修等制定管理标准。
设备的选购应以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主要客户的需求和设备自身特点等为依据来进行。
其中,对于设备自身特点方面应重点考虑设备的生产效率、工作质量、使用和维修的方便性、安全性和环保性、普及率、配件和原材料的消耗程度以及价格等因素。
要尽量确保所选购的设备能够符合技术先进、价格合理、适用于企业、客户满意的原则。
设备选购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安置与配备。
安置设备就是要为设备选择科学的安置场所并将其安置好,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生产工艺的合理性、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和方便性、设备周边的环境影响等。
设备的配备主要指人员配备,要根据设备的特点为其配备相应的专业操作人员,使设备的性能能够得到最佳发挥,并保证设备使用的规范化,使其寿命得以延长。
设备的保养、维护与维修是设备管理的中心工作,其工作质量将直接影响到设备的运行质量和使用寿命。
必须制定科学、完善、严格的设备保养、维护、维修制度和标准,明确保养、维护与维修的内容,实施定人、定机的管理负责机制,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管理,并做好设备运行情况和保养、维护、维修的记录,建立相关档案。
(2)工序操作标准化
印刷品的生产加工工序繁多,必须针对各工序的操作制定相应的标准,使操作人员明确操作要求,在操作步骤、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有章可循。
工序操作标准化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不规范操作带来的生产问题和产品质量问题、稳定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与其他方面的标准化相比,工序操作标准化包含的内容更为复杂,其影响因素更为多变,实施的难度也更大。
在各工序的加工中,有一些操作的方法、步骤是确定的、一定的,但很多时候由于需要考虑到生产和产品质量可能会受到多方面因素(如设备情况、原辅材料的性能、外界环境条件等)的影响,就必须使相关工序的操作与生产条件相适应,所以,工序操作标准所提出的要求和规定可能是一个明确的条款,也可能是一个可选择的范围,这就需要操作人员通过分析生产的具体情况来做出最适合的选择并实施。
(3)生产环境标准化
生产环境标准化的目的是规范生产环境条件,
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14.435
E nvi r onm ent aI 环境
为印刷品的生产和质量提供一份外部保障。
生产环境标准中的主要规范对象包括生产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尘埃度、光照等条件,一般的要求是保证温度、湿度、光照条件适宜而恒定,尘埃度低,此外,还要对车间内的材料、半成品、工作器具等物品实行定置管理,使其堆放整齐而有序,保证车间物流畅通,整洁卫生。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工序对于环境条件的要求也可能不同,所以,各工序的生产环境标准要根据该工序的具体要求来制定。
(4)印刷品质量及检测方法标准化
要想判断印刷品的质量是否合格,就必须有一个质量参照标准,即印刷品质量标准;判断印刷品质量合格与否的主要手段是质量检测,而只有通过规范的检测方法所得出的结论才是准确而有说服力的,所以,必须制定印刷品质量检测方法的标准。
印刷品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对印刷品成品规格尺寸偏差、套印误差、实地印刷、网点印刷、印面外观以及印后加工质量等方面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印刷品质量标准要针对不同的印刷工艺方式、不同的印刷品类别来分别制定。
印刷品质量检测方法标准主要是对质量检测的条件、方法、步骤以及结果处理方法等方面作以规范,常用的检测方法是目测鉴定和仪器工具测量,可以得出定性或定量的检测结果。
企业员工培养体系
员工是企业运转和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是生产力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势必会对印刷企业本身、企业的生产活动、印刷品的质量等产生重要影响,所以企业必须构建员工培养体系,将对员工的培养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企业员工培养体系的内容可大致归纳为三个方面:对员工职业素养的培养、对员工技术素质的培养和对员工主观能动性的激励。
36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14.4
员工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主要是思想教育。
首先,企业要树立“人本”观念和正确的质量文化理念,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使其思想意思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在此基础上,企业可通过定期培训、学习等方式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质量品质教育,使员工从思想上热爱工作、注重质量,并逐渐形成良好的意识和习惯,为生产质量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
定期举办培训班是培养员工技术素质的重要方式,培训应根据员工的实际水平而分层次进行,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岗位相关的生产工艺技术、实践操作技术、生产安全知识、质量控制与检测知识等。
企业也可以以“师带徒”等形式将员工技术素质培养工作融入到日常的生产工作中,这样的培养更具针对性,效果更好。
若想提高员工素质,不能一味地依靠思想教育和培训,还需要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自觉地、主动地进行自我提升。
对员工的激励方式有很多,例如,实行绩效挂钩和奖罚制度,以此来提高和增强员工的积极性、责任感;加大分配差距,体现技术价值,从而提高员工学习技术的热情;对突出的员工实行聘任制,促使员工加强在岗在职学习。
需要注意的是,在激励机制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企业要把握好其方向性和程度,要树立好的榜样而不要贬低素质相对较差的员工,奖惩和鼓励要适度,以避免引起企业内部矛盾。
印刷品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科学性的工作,是一个需要长期摸索、不断优化完善的过程。
因此,企业必须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根据国家和行业要求、客户要求和企业发展要求,对质量控制体系的内容及时地进行修订更新,提高其适用性,使其能够切实起到控制和保证印刷品质量的作用。
一
(作者单位:辽宁省印刷技术研究所)责任编辑黄小凯Em ai l:huangkai0618@,s i na.cor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