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合集下载

家乡吉林的满族

家乡吉林的满族

家乡吉林的满族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这首歌大家都听过吧?没错,我来自东北三省之一的吉林省,美丽的江城------吉林市!吉林省有一些少数民族,比如朝鲜族,蒙古族,满族等。

今天我为大家着重介绍一下满族。

起源满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6000-7000千年前的肃慎新开流文化。

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洲,都是现代满族一脉相承的祖先。

后汉书·挹娄传》:“无君长,其邑落各有大人。

”《魏书·勿吉传》“邑落各自有长,不相总一。

”《隋书·靺鞨传》“邑落具有酋长,不相总一”。

唐朝的文献中将其称为“靺鞨”,宋朝、元朝及明时期的汉语文献中称其为女真。

辽朝(相当于北宋)时期,女真人在现中国东北地区分别有南女真(熟女真),北女真,生女真,黄龙府女真,顺化女真,长白山女真等等,除语言风俗接近外,这些女真部族之间并不相互统属。

其中生女真的完颜部逐渐强大,建立金国,消灭辽国和北宋占据中原地区。

金朝继承了北宋和辽国的君主制政体,迁入中原的金国人在文化和血统上也逐渐和中原民族融合。

经过金朝的发展,女真的概念比起前代变得更加明确起来,但是随着金国被蒙古帝国所灭,女真这一称谓再次笼统化。

女真人除了一部分在战争中死亡,有一部分被汉化,如部分完颜部的人改为汉姓,元朝蒙古人将在中原地带已经逐渐被汉化的契丹、女真和汉族的后裔统称为汉人,而将南宋后裔统称为南人。

而部分没有进入中原的女真人和退回东北的女真人继续在辽宁附近地区聚居,亦有其它新的部落迁入。

明朝在今东北地区设立三个卫所,分别称作:建州,野人和海西,分设督司受明总兵节制,因此东北的各民族以地域划分为三部女真,称作野人女真、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实际上他们彼此之间不一定有血统关系。

海西女真的叶赫部源自蒙古边缘部落。

野人女真与之前金朝的女真族有较近的血统关系,但其不少部落后来被排除在满族之外,变成现在的赫哲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

满族文化

满族文化

满族的小吃
香饽饽
驴打滚
沙琪玛
白肉血肠
满汉全席是我国一种集合满族和汉族饮食特色的巨型
筵席,起源于清朝的宫廷,原为康熙66岁大寿的宴席, 旨在化解满汉不和,后世沿袭此一传统,加入珍馐, 极为奢华。清代名宴还包括蒙古亲藩宴、廷臣宴、万 寿宴、千叟宴、九白宴。满汉全席上菜一般一百零八 种, 菜式有咸有甜,有荤有素,用料精细,突出满族 菜点特殊风味,烧烤、火锅、涮锅几乎不可缺少的菜 点,同时又展示了汉族烹调的特色,扒、炸、炒、熘、 烧等兼备,实乃中华菜系文化的瑰宝和最高境界。满 汉全席上菜一般起码一百零八种(南菜54道和北菜54 道),分三天吃完。乃中华菜系文化的瑰宝。
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 因旗色为蓝色镶红而得 名,镶蓝旗是下五旗, 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 统。 清末时规模达到下 辖87个整佐领又一个半 分佐领,兵丁2.7万, 男女老少总人口约 13.5万人。著名相声 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先生 便是镶蓝旗人,正直善 良的慈安皇太后(也称 东太后)也是,历史上 臭名远扬的“垂帘听政” 的慈禧太后是镶蓝旗, 后抬旗入镶黄旗。
千叟宴
千叟宴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时期,是清宫中的规模最
大,与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康熙五十二年在阳春园 第一次举行千人大宴,玄烨帝席赋《千叟宴》诗一首 ,固得宴名。乾隆五十年于乾清宫举行千叟宴,与宴 者三千人,即席用柏梁体选百联句。嘉庆元年正月再 举千叟宴于宁寿宫皇极殿,与宴者三千五十六人,即 席赋诗三壬余首。后人称谓千叟宴是“恩隆礼洽,为 万古未有之举”。
生女真的完颜部逐渐强大,建立金朝(1115年-1234年),
或称大金、金国。 1616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起兵统一女真各部落,建立后 金。

满族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及其开发

满族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及其开发

2922017年5月下半月刊引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国,有许许多多的文化旅游资源,其中民俗文化更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满族民俗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同时它也对周边的民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发展满族民俗文化旅游时为了拓宽旅游服务的领域,展示地区、民族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文化氛围并满足旅游者了解异地民俗风情的需要。

合理的开发满族民俗旅游不仅能为满族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引导,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一、满族民俗文化的基本内容与旅游价值民俗文化的地域性、民族性、传承性、变异性使民俗文化景观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满族作为中华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并且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民俗文化更是有很大的旅游价值。

(一)满族民俗文化的形成满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唯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王朝的少数民族。

这也对满族特殊的民俗文化形成起到了重大的推进作用。

满族的医药、宗教、民间艺术、服饰等都是满族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满族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分析开发满族民俗文化旅游不仅能推动旅游发展,更为保护传承满族民俗文化提供了保障。

旅游者通过亲身投入到浓浓的满族风情中,满足旅游者休闲、猎奇、求知、审美等需求,并且在与当地人民进行平等、相互尊重的情感交流中,加强相互的了解和友谊。

1.满族的建筑、服饰、工艺品,都自然流露着纯真质朴之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满族民俗旅游的开展,能为旅游者提供体验民俗审美文化的良好机会,让旅游者获得终身难忘的审美感受。

2.满族人喜爱各式的娱乐活动如狩猎、跳舞、摔跤等,开发各种有满族特色的娱乐活动不仅满足他们的娱乐需求还能更多的吸引游客。

满族不仅有许多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也有自己特色的民族节日,其中大多数都带有娱乐性质,让旅游者体验文化的气息同时也参与了其特有的娱乐活动。

3.满族民俗文化体现着满族人的精神面貌满族民俗作为一种传承文化代代相传,保持着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维系着满族族人之间的情感。

通过参与其民俗旅游活动,对于游客来事,可以深入的了解不同地区区域所呈现出来的特色民俗风情,感受到源远流长的文化风貌,在游览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感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满族介绍

满族介绍
挂旗过年 满族分“红、镶红、黄、镶黄、蓝、
镶蓝、白、镶白”八旗人。 春节时,每个旗的人都分别在 门上挂上自己的旗。这些挂旗 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 一年的吉祥开端。
满族三大怪
一、大姑娘叼烟袋, 二、窗户纸糊在外, 三、养活孩子吊起来
大姑娘叼烟袋
过去满族人过着 逐水草 而居 的游牧渔猎生活, 不但艰辛而且经常会遇 见蛇蝎蚊虫。吸旱烟不 仅可以驱蚊逐虫,还能 防止被毒蛇咬伤,据说 就连最毒的蛇也怕烟袋 油子,因此吸烟不仅仅 是一种消遣和嗜好,还 能起到防身保安全的作 用。久而久之,代代相 传,形成了满族人爱抽 烟的习俗。
人口:
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满族总人口为 1068.23万人,其中:男性554.78万人, 女性513.45万人;目前人口数在逐步增加, 平均年增长率0.79%。
在满族人口中,城镇人口有376.54万人,占总人口的35.25%; 乡村人口691.69万人,占总人口的64.75%。
语言文字
满文是由契丹字和汉字演变而来,目前,除一些语言学者和黑龙江 省部分村落的满族老人之外,满族人通用汉语。 满洲贵族所自创的满文是根据蒙古文字母略加修改而成的,在新疆 的锡伯族人还在使用锡伯文,并有定期出版的锡伯文报纸。
制作人:
/10/29
.
46
满族的饮食习惯
满族人喜吃大米、小米、面食等等。同时也喜欢吃甜食、酸 菜、猪油,过节时吃“艾吉格饽”(即饺子)等。还保留了 饽饽、酸汤子、萨其玛、火锅等有民族特色的食品。
满族的副食品中以猪肉为主,兼吃牛肉和野生动物,其它牲畜 一般是活不杀、死不吃。 忌吃狗肉
白 肉 血 肠
糕萨 ?其 蛋玛 条︵ 糕金 ︶丝
满语来源于古代女真语, 康、乾盛世,满族上层社会书法家以群体规模登上文坛。后经辛亥 革命、新中国建立至今,满族书法作为中国多民族大家庭文化 的一部分,长盛不衰。

满族民俗文化探索

满族民俗文化探索
满 族 信奉 萨满 教 , 在举 行祭 神 、 祭天 、 祭祖 先等 重 大祭典 时 , 都
“ 挹娄” , 又 由北魏 的 “ 勿吉 ” 到 隋炀 帝下 令改 为 “ 秣竭” , 辽灭 渤海 后 以歌 舞形 式 进行 , 萨满 是 歌舞 中的主 角 。 在 跳神 过 程 中 , 萨满 腰 系 又改 其 为 “ 女真 ” 。 1 6 3 5 年农历1 0 月1 3 日, 清太 宗 皇太 极发 布 谕 旨, 铃, 手执 鼓 , 着 神衣 神 裙 , 伴着 神 器声 响翩翩 起 舞 。 祭祀 歌 曲有《 清 正式 改 “ 女真” 族名为“ 满洲” , 从 此 女 真 族 改称 “ 满洲 族 ” 简称 “ 满 神调 》 《 背 灯调 》 《 跳 饽饽 神调 》 等, 舞蹈有 《 腰 铃舞 》 《 铜 镜舞 》 等。 族” 。 农历1 O 月1 3 l这 一天 也成 为满族 命名 纪 念 日, E 称为 “ 颁金 节 ” 。 宫 廷 歌舞 是在 节庆 、 出征 、 凯旋 、 庆典 、 筵 宴等 多项 宫廷 活动 中 出现 。 如郊 庙 朝会 有 中和韶 乐 、 丹陛 大乐 , 宫 中筵 宴时有 中和清 乐 , 二、 满族的剪纸艺术 丹 陛清乐 等 。 宫廷 歌舞 中的舞势 歌 辞 中融入 了满 族传 统歌 舞 , 与历 剪 纸 是满 族 民俗 文 化 中 一个 重 要 部 分 , 满族剪纸始于明代 , 代传 统 的乐章 有不 同之处 。 它 充分体 现 了满族 人 民热 情 、 积极 的生 活态 度 , 描 绘 了满族 人 民勤 满族民间歌舞 中最有特色的是秧歌舞 , 或称扭秧歌 、 闹秧歌。 劳、 质朴 的生 活状 态 。 这 是 民 间传 统群 众 性歌 舞 , 逢 年 过节 尤其 正 月 十五 元 宵节 最 为 热 由于 对嬷 嬷 神 的崇 拜 , 满 族 剪 纸 产 生 了《 嬷 嬷人 儿 》 , 这种 剪 闹, 每 逢此 时 , 各 村 屯都 组 织秧 歌 队到 各 边表 演 , 表 演 者往 往 有各

满族历史讲解词

满族历史讲解词
捕捞 满族自古以来就崇尚渔猎,满族村民既是猎村也是渔村,在下网之前,要主 持祭祀河神“必拉妈妈”又称“威呼里额真”这两种神是姊妹神,其神偶安在小 船形木板上,寓意再大的风浪也能稳如泰山。捕捞丰收了,要叩谢河神。 图中是我们满族同胞在捕捞的画面,满族人捕捞多在春、秋、冬三季,驾“威呼” 往来水上,用网、叉、钩等捕捉鱼虾。 这是满族民间保留下来的捕捞工具;破冰时用的冰穿、旋网(撒网)、挂网(大 车上用的)、马鞍等。
2
贡的上等佳品。 除此之外还有人参等,俗话说“关东三件宝,人参貂皮鹿茸角”。
驯养 满族人喜养六畜,人与狗的关系尤为密切,(努尔哈赤被明辽总兵李成梁追 捕时身边的大黄狗救了他的命,所以满族人的传统之一就是不吃狗肉不带狗皮帽 子)实际上家养的犬,为主人守夜看家,参与狩猎,和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十 分密切。 满族先民习惯称“老鹰”为“老雕”雕中之王要数海东青。海东青体小而 俊键,以爪白者尤为珍贵,它上可捕天鹅,下可抓鱼兔,勇猛雄健,被满族人称 为“民族之鹰”。作为图腾崇拜。
第一个渤海国政权,统一东北,由粟末部首领大祚荣,公元698年在敦化敖 东建立震国,自称“震国王”。公元713年,大祚荣受唐王册封为“渤海郡王”, 大祚荣是渤海国创始人,在位二十一年是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军事家。公元 926年渤海国被契丹所灭,立国228年。
第二个地方政权——金政权统一半壁江山长达百年之久,女真部首领,完颜 阿骨达,统一,他是女真族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金王朝的奠基者和缔造者。 于公元1115年建立金国,曾四次迁都,金政权定都上京,迅速发展,于1125年灭 辽国,1127年灭北宋,1153年迁都燕京,第三次迁都河南开封,第四次迁都河南
伊通满高陈列室
讲解词 导言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上(下)午好! 欢迎光临伊通高级中学历史民俗文物陈列室,它是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展示满族历史、文 化、风情的专业性陈列室。作为一所满族高中,传承与弘扬满族文化我们责无旁 贷。 本陈列室共设七个部分,分别是满族历史、生产、生活、礼仪、文化、信仰、民 族团结七个方面内容,向您展示满族传世文物三百多件。

满族PPT

满族PPT
满族是个了 不起的民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做出过伟 大贡献。” 满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具有悠久的 历史,与其他民族一起共同创造了辉煌的 中华民族文化,雄踞于世界民族之林。 满族在五六千年前,就在东北这方土 地上与我们的人文始祖之一的舜帝一同开 天辟地,壮心于华夏后土。肃慎人就是满 族的先祖。汉代以后,公元1636年,以满 族人的身份,一统华夏江山,定疆兴国, 独居中华历史发展的大舞台,建立了大清 王朝。满族历史和满族文化,无论是过去, 还是在现在,它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和 文化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尤其 是在中华正在和平崛起的背景下,满族文 化,作为提升综合国力的软实力之一,定 会发挥出她独特的作用。
历史上满族男子喜穿青蓝色的长法的时装, 和过去满族女子的服装大不相同。 满族妇女不缠足,所著鞋子绣有漂亮花饰, 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 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 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 满族妇女的发式变化很大,姑娘时代,只 简单地把头发在脑后挽一下。长到快出嫁时, 就要把头发梳成辫子并挽成单发髻,结婚后的 发式有双髻式、单髻式等多种。 旗装是满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穿着的 服饰,它裁剪简单,园领,前后襟宽大,而袖 子较窄,四片裁制,衣衩较长,便于上马下马; 窄窄的袖子,便于射箭。图为满族妇女在旗袍 外套穿的马甲。绣有精致图案。穿旗袍跳宫廷 舞的满族妇女。穿着传统满族旗袍的男子,包 括带箭袖的长装和一袭马甲。
满族,全称满洲族,是中国 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惟一 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中 原王朝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 于中国东北地区,以散居为主, 其中居住在辽宁省的人口最多。 此外,吉林、黑龙江、河北、 内蒙及北京等也有广泛的人口 分布。满族本民族的语言是满 语,满族的姓氏叫做“哈拉”。 被称作“著姓”的有:完颜、 觉罗、那拉、赫舍里、瓜尔佳、 钮祜禄等。

满族 简介

满族  简介

“满族”的满文写法
4.服装

满族先民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 为长期适应寒冷气候而选择了 保暖性较好的袍装作为日常服 饰。在明朝中期满族吸收中原 汉族的袄式服装,改进成具有 其民族特色的“旗装”。清朝 建立后由于满族贵族统治者的 强制性推广,旗装在全国通行。 到民国时期又加入了现代西方 时装成分,形成了以西式审美 观念的现代旗袍。
9.剪纸

满族喜欢贴窗花。 用各种彩纸剪成 各种鸟兽花卉, 古今人物,贴在 窗户上,栩栩如 生,充满活力。 还有另外一种剪 纸艺术,就是挂 笺,或称挂钱。
10.节日


满族许多节日均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 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 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 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 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 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 的民族共同体形成。
满族 简介
制作者:钱思达 蔡研
1.人口

满族旧称满洲族,之前亦称为满民、满人、 旗人等,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目前 东亚满族总人口已超过1,000万(据1990年 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满族人口为9,846,776 人),仅次于壮族,居全国外来少数民族 人口的第二位。
2.地理分布

满族散居华夏各地,以居住在辽宁的为最 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龙江、河北、内 蒙古、新疆、甘肃、山东等省区和北京、 天津、福州、成都、西安、广州、银川等 大、中城市。形成大分散之中有小聚居的 特点。现在的主要聚居区已建立岫岩、新 宾、青龙、丰宁、宽城、清原满族自治县 及隆化等民族县,和若干个满族乡。
5.发型

满族先民是游猎民族,在理发 技术尚不发达的时代,为了适 应长期游猎跋涉的生活,满族 男子选择了辫发作为发式。其 做法是先将额前部的头发剃光, 以避免遮挡视线,便于射箭或 格斗。后部的头发不作发籍而 是梳成发辫,以适应骑马颠簸。 这种发式曾在清国为统治者利 用政治手段在全国强制推行。

满族的传说故事

满族的传说故事

满族的传说故事满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其先祖可以追溯到6800年前活动在东北地区的肃慎族。

经历代演变,肃慎族后来更名为挹娄、勿吉、靺鞨等,直到清代定名为满族。

满族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说文化。

笔者挑选满族传说中的三则传说故事,以飨读者。

一.肃慎族的起源 - 天女化鹊《清史稿》等多部史书记载了一个古老的满族原始传说——关于肃慎族起源的“天女化鹊”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三位美丽的仙女来到长白山脚下的一个湖泊戏水嬉戏。

她们是三姐妹,长女名曰恩古伦,次女名曰正古伦,三女名曰佛库伦。

某日嬉戏结束后,佛库伦正在岸边穿衣,一只红腹喜鹊飞来,口衔一颗鲜红的果实,落在她的衣襟上。

佛库伦捡起果实一看,颜色妖艳,忍不住吞入口中。

不久,佛库伦发现自己怀了身孕。

二姐妹飞升天界后,她独自在人间产下一个男婴。

这个男孩一出生就能说话,长大后名为对布库里雍顺,便是肃慎族的始祖。

这个古老的传说通过“天女化鹊”的神话,反映了肃慎族对自身起源的图腾崇拜,被视为满族的原始传说之一。

二.女真族的传说-海东青海东青,又称作“东方之鹰”,是女真族的图腾,象征着女真民族不屈而勇猛的精神气质。

满族先民留下了许多以海东青为核心的传说,其中《阿骨打与海东青》最为著名。

相传完颜阿骨打出生时,母亲被敌军追杀至乌拉山下。

一只巨大的白色海东青从天而降,围绕在襁褓中的阿骨打上空盘旋保护,并大声鸣叫“阿骨打”。

山神听见海东青的鸣叫,以为是在召唤自己助阵。

于是山洪泄泻而出,敌军覆灭。

阿骨打的父母感激海东青的救命之恩,便给孩子取名“阿骨打”,意为“靠海东青得子”。

阿骨打长大后依仗海东青的英明神武之气,率领女真族人建立了金朝。

海东青的传说体现出女真族视鹰为图腾、崇尚英勇好战的民族精神。

三.努尔哈赤时期的传说 - 乌鸦救主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的过程中,也有一则“乌鸦救主”的传说流传下来。

相传努尔哈赤在明军中做小伙计时,无意中展露自己有“七星斗”相的脚掌,遭明将李成梁嫉妒,欲加害。

满族历史渊源和风俗习惯

满族历史渊源和风俗习惯

【满族历史渊源和风俗习惯】满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传说在尧、舜时代就和中原王朝建立了联系。

辽朝时期,女真族的完颜部逐渐强大,建立金国,消灭辽国和北宋占据中原地区。

但是随着金国被蒙古帝国所灭,女真这一称谓再次笼统化。

公元17世纪初,女真出了一个有名的人物叫努尔哈赤。

他用了30年的时间,逐渐统一了女真各部。

在统一过程中,他把女真各部先后编成了八支队伍,每支队伍分别用八面不同颜色的旗帜作标志,合称“八旗”。

努尔哈赤指定他的儿子和侄子来分统八旗,实行全民皆兵。

八旗既是军事组织,又是生产组织和政治组织。

正是凭着这支劲旅,努尔哈赤采用各个击破的战术,打败了明朝十多万军队的围剿。

后来,满族政权又陆续建立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

公元1644年,八旗铁骑入关,占领北京,席卷大江南北,建立起疆域空前辽阔的清帝国。

这是满族历史上最兴盛的时期。

满族人民有着维护诅国统一,抵御外来侵略的光荣历史。

在鸦片战争中,驻守在浙江乍浦观音山天尊庙里的八旗兵,英勇抗击英国侵略者,276名满族官兵,几乎全部战死在阵地上。

守卫镇江的八旗兵,面对十倍于我的敌军和洋枪洋炮,浴血奋战,寸土不让,表现了中华儿女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也出现了许多满族的英雄和烈士。

著名的抗日英雄、抗日联军二师师长陈翰章,杰出的军事指挥员、八路军一二O师政治委员关向应,就是他们的优秀代表。

我国满族有982.1万多人。

由于历史原因,他们的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地。

有一半以上的满族居住在白山黑水间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其余散居在河北、内蒙古、北京等地。

此外,在西安、成都、昆明等全国各大中城市,都有满族居住。

在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领域,满族也涌现了许多著名的人物。

清朝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个仅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政治家,也是一位学者。

他主持编修了很多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的书籍,如《皇舆全览图》等。

到了近代,满族中有造诣的文学家。

艺术家也很多。

满族介绍介绍一个少数民族民族

满族介绍介绍一个少数民族民族
忌老少无别
●晚辈对长辈不准触犯,进长辈房间,须面对长辈者垂手而立。长者赐座,只可半坐于北炕稍,双手扶膝。晚辈不得与长辈同桌共餐。路遇长辈或兄长,须问安,并站立路边,让其先过,自己方能动身。
满族的体育运动
射 箭
射箭练习弓箭有“弓力七斗,箭发如凿,入辄不可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等说法。竞技时不仅要射击死靶,还要射击移动目标,命中率高者为胜。
●建筑形式仿照浙江宁波的天一阁,面阔六间,二楼三层重檐硬山式,前后出廊,上边盖黑色琉璃瓦加绿剪边,前后廊檐柱都装饰有绿色的地仗。所有的门、窗、柱都漆成绿色,外檐彩画也以蓝、绿、白相间的冷色调为主,这与其它宫殿红金为主的外檐彩饰迥然不同。
建筑示例
●大清门是盛京皇宫(今沈阳故宫博物院)的正门,俗称午门,它是一座面阔五间的硬山式建筑,房顶满铺琉璃瓦,饰以绿剪边,尤其是大清门山墙的最上端,南北突出的四个墀头,三面皆用五彩琉璃镶嵌而成,纹饰为凸出的海水云龙及象征吉祥的各种动物,做工精巧,栩栩如生。此门庄严富丽,与整个宫殿建筑混成一体,显得十分协调。
二、人口与分布
满族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主要集中聚居在辽宁省,共有550万人,占满族总人口的51%。另外,满族人口在100万左右的地区还有北京、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和吉林。
三、语言文字
满语来源于古代女真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是典型的黏着语。满文是1599年清太祖命满族语言学者额尔德尼借用蒙古字母创制的新型文字。1632年清太宗皇太极又命另一位学者达海对满文进行改写,称为“达氏满文”。满族人在入主中原之后,在经济、文化、生活上与汉族交往密切,逐渐学习汉族年代久远的语言、文字。对汉字学习和应用的普遍性,使提高书写艺术性成为必然趋势,一批满族书画爱好者随之出现。到了康、乾盛世,直至嘉庆年间,满族上层社会书法家以群体规模登上文坛。后经辛亥革命、新中国建立至今,满族书法作为中国多民族大家庭文化的一部分,长盛不衰。

满足节日

满足节日

满族人家腊月 初八要泡 “腊八醋” 和煮“腊八 肉”。除全 家人吃外还 要分送亲友。 小年:满族 过小年的习 俗与汉族相 同。腊月二 十三日为 “小年”。 届时家家户 户要祭祀灶 神,俗称 “送灶王 爷”。
腊八节
颁 金 节
添仓节
正月二十五,俗称填仓节,“填仓节”因 “填”与“天”谐音亦称为“天仓节”, 是民间的传统节日。有的说天仓节是祭星 之日,有的说是为祭土地或祭磨神。所谓 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
每年正月二十五,满族农村家家讲 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 秸棍编织一匹小马插在饭盆上,意 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 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 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 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 着。
满族清明节
满族清明节亦称“墓祭”,是满族传统祭祀节日。每年农历三月五日举行 (有的地区则在四月上旬)。流行于东北的满族地区。节日那天,各户人家乘 坐大车到墓地,由长者在新坟上插“佛陀”,旧坟插柳枝,意为禀告祖宗,本 家族人丁兴旺,后继有人。然后将酒捋地,全家人在坟前叩着行拜,以示子孙 不忘祖宗,祈求祖宗神灵保佑本家族平安。
颁金” 是满语,意为 满族命名之日。“满洲” (满语意为“吉祥”) 名称的出现,标志着一 个古老民族具有了新的 发展契机。事实上也真 是如此。为了纪念满洲 民族的诞生,每逢农历 十月十三日,全国各地 满族人纷纷聚集在一起, 载歌载舞,隆重庆祝自 己的节日,许多满族同 胞穿起旗袍等民族服装, 跳起民间传统舞蹈,唱 起民间歌曲,开展各种 庆祝活动。同时,还准 备奶茶、萨其玛、打糕、 金丝糕等食品,供大家 品尝。

满族春节
满族春节古称“元旦”,满语称“阿涅业能业” ,是满族传统的盛大节日。满族春节源于汉族习俗。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天命三年(1618 年)起 兵进入辽阳、沈阳地区,在汉族经济文化的影响下, 满族社会发展起了很大的变化。天长日久,汉族许多 习俗文化被满族人民所吸收,春节便随之而成为满族 与汉族共俗的传统节日。

民族大团结满族演讲稿范文

民族大团结满族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庄严而神圣的话题——民族大团结。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伟大民族,由56个民族组成,其中满族是其中的一员。

今天,我要向大家讲述的是满族的历史、文化,以及我们如何维护和促进民族大团结。

一、满族的悠久历史满族,又称满洲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

满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当时他们居住在东北地区。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满族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

1. 满族的起源与发展满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我国东北地区的肃慎族。

肃慎族是我国古代东北地区的民族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公元6世纪,肃慎族的一支迁至辽河流域,形成了后来的女真族。

公元1115年,女真族建立了金朝,统治了北方广大地区。

公元163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后金,后金逐渐演变为清朝。

公元1644年,清朝入关,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民族分裂局面。

2. 满族的历史贡献满族在我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族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清朝时期,我国疆域辽阔,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灿烂。

满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满族的文化特色满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1. 满族的语言文字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称为满语和满文。

满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是满族人民交流的重要工具。

满文是17世纪中叶由清朝皇帝顺治皇帝下令创制的,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满族的宗教信仰满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有萨满教、佛教和道教。

萨满教是满族最古老的宗教,主要崇拜自然神和祖先神。

佛教和道教在满族中也有一定的影响。

3. 满族的传统节日满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春节和元宵节。

满族春节有“过大年”的说法,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放鞭炮、拜年。

元宵节则有观灯、猜灯谜等传统习俗。

民族满族精讲

民族满族精讲

发饰
满族妇女幼时要同男孩一样学习骑射,发饰与男孩也类似多剃去头顶四 周头发,只留部分头发编成两条丫头辫子,垂于两鬓,一直到16岁 成年时方可蓄发。婚后则开始绾 大盆头、架子头、两把头等式发髻, 其中以两把头较为典型。平时,发髻上横插长二三十厘米、宽二三厘 米的被称为“大偏方”的头簪,喜庆吉日或接待贵客时便要戴上答拉 赤。 “旗头”满语称之为“答拉赤”它是满族妇女在一般礼仪或婚礼场合佩 带的头饰。具体做法是以铁丝或竹藤为帽架,用青素缎、青绒或青纱 为面,蒙裹成的长约三十多厘米、宽约十多厘米的扇形头饰。佩戴时 固定在发髻之上即可。此头饰多为满族上层妇女所用,一般民家女子 结婚、节日、祭祀祖先时方以为饰。带上这种宽长的装饰品,限制了 脖颈的扭动,使之身体挺直,再加上长长的旗袍和高底旗鞋,使她们 走起路来纤纤碎步,分外稳重、文雅。
旗鞋
除“旗装”、“答拉赤”外,满族妇女的“旗鞋”也极富特 色。旧时满族妇女与汉族妇女不同,她们崇尚脚力劲健、登 山行马,拒绝缠足陋习而以大脚“天足”为美。由此在鞋袜 装饰上获得了充足的创艺空间,“旗鞋”便从而产生。这种 装饰以精美刺绣的旗鞋以木为底,鞋根起于中央,这种鞋俗 称“旗鞋”或通称“高底鞋”。“高底鞋”主要又分两种, 一种叫“花盆底”鞋;另一种叫“马蹄底”鞋。其木底高跟 一般在5-10厘米左右,有的可达14-16厘米,最高的可达
满族
满族简介
满族历史 满族服饰
满族文化
承德满族历史及文化
满族简介
满族,原称满洲族,之前亦称为满民、满人、旗人等,是中国的 一个少数民族。满族散居在中国各地,以居住在辽宁的为最多, 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新疆、甘肃、山东等 省区和北京、天津、成都、西安、广州、银川等大、中城市。形 成大分散之中有小聚居的特点。现在的主要聚居区已建立岫岩、 凤城、新宾、青龙、宽城等满族自治县及滦平、隆化等民族县, 还有若干个满族乡。2000年统计的满族人口数为1,068万。

满族介绍

满族介绍

传统服饰
发饰
发饰 满族妇女幼年时要同
男孩一样学习骑射,发饰与男 孩也类似多剃去头顶四周头发, 只留部分头发编成两条丫头辫 子,垂于两鬓,一直到16岁成 年时方可蓄发。婚后则开始绾 大盆头、架子头、两把头等式 发髻,其中以两把头较为典型。 两把头就是把头发束在头顶, 分成两绺,各绾成一个发髻, 然后再将后面的余发绾成一个 “燕尾式”的长扁髻。平时, 发髻上横插长二三十厘米、宽 二三厘米的被称为“大扁方” 的头簪,喜庆吉日或接待贵客 时便要戴上答拉赤。男性的传 统发型是把前颅、两鬓的头发 全部剃光,仅后颅留下头发, 编成一条长辫垂下
旗头
“旗头”满语称之为“答拉赤”它是满族妇女
在一般礼仪或婚礼场合佩带的头饰。旗头,限
制了脖颈的扭动,使身体挺直,再加上长长的 旗袍和高底旗鞋,使她们走起路来纤纤碎步、 分外稳重、文雅。
旗鞋
旗鞋以木为底, 鞋根起于中央,这 种鞋俗称“旗鞋”。 它分 两种,这种 叫马蹄 底。
满族民居
满族人的房屋多为三间或五间,坐北朝南便于采光,房门开在东
革命、新中国建立至今,满族书法作为中国多民族大家庭文化
的一部分,长盛不衰。
满族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三家子满族
村,建立了全国第一所满语学校(政府建
立) 哈尔滨阿城区的公办学校组建了满文中专 黑龙江大学也建立了满文专业 哈尔滨工程大学成立了满通古斯语言研究
会。
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了满族文化交流协会。 拯救推广满语满文
满族
11地理科学(2)班 刘笑 11地理科学2班 刘笑 1107079077 1107079077
满族
• • • • • • 人口和分布 历史渊源 语言和文化 服饰 饮食 传统节日
满族:

满族是怎么过上元节的

满族是怎么过上元节的

20XX年满族是怎么过上元节的满族(满文:拉丁转写:Manju),原称满洲族,之前亦称为满民、满人等,因为以红缨为传统帽饰,故而又有红缨满洲之称。

是中国的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也是惟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

满族散居中国各地,以居住在辽宁的为最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新疆、甘肃、山东等省区和北京、天津、成都、西安、广州、银川等大、中城市。

形成大分散之中有小聚居的特点。

20XX年统计的满族人口数为1,068万。

满族本民族的语言是满语,属于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

满族的姓氏叫做“哈拉”。

多达1114个。

满族的传统饮食比较讲究,除不吃狗肉外,很多习惯都与汉人相同。

这也是北方通古斯民族共同的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是中国汉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在20XX年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

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东汉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逐附会传统文化把元宵节定为参佛的吉日良辰。

元宵的做法,是以馅为基础。

大致过程是先是拌馅料,和匀后摊成大圆薄片,晾凉后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块。

然后把馅块放入像大筛子似的机器里,倒上江米粉,“筛”起来了。

随着馅料在1/ 4互相撞击中变成球状,江米也沾到馅料表面形成了元宵。

下面小编带你去看一下,满族是怎么过上元节的跳笊篱姑姑舞狂欢之夜,笊篱姑姑也上街。

一把竹编笊篱,在凸面上糊白纸,在纸上画出姑娘的脸,涂胭脂,扎彩巾,戴绒花,即为笊篱姑姑,选一聪明、伶俐、漂亮不说谎的十三四岁少女,打扮得花枝招展,手捧“笊篱姑姑”,走进人群。

人们用高粱烧酒浇小女孩的头,边舞边唱:“戴上花,披上彩,笊篱姑姑下山来,啥时来,快快快,扭扭搭搭招人爱。

”“笊篱姑姑下山来,十五、十六看灯来。

梳的什么头,四闪头;抹的什么油,桂花油,龙凤簪,左右插,如意钩,带珠花;珠花,翠花,金银花,还有绒乎乎羽毛花……坐的什么车,骡子驾辕花轿车。

青走水,绣河山,大红顶子四中链;绿轿围子红轿顶,四个飘带绣金龙;双套马,赛蛟龙,四蹄踏开一溜风,下了山,干什么,跟着大伙看秧歌……笊篱姑姑正史少有记载,传说原为一村姑,一日在河边洗菜,曾将笊篱拴上红绳,作为小船,渡送了被明军追赶的清太祖努尔哈赤,被满族奉为女神。

满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满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满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满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据研究,满洲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纪的三国时期。

满族的节日和风俗在中国各民族之间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

满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中最重要的是春节。

春节是满族最受重视的节日,在满族传统节日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

在春节期间,满洲人会穿着彩色的服装,祭拜祖先,与家人团聚,享受欢乐的家庭时光。

春节时,满洲人也会吃特殊的食物,比如鱼、汤、荤菜和甜点。

满族的中秋节也很重要,它与春节一样,也是满洲人民最珍惜的节日,部分地区还有一种叫做“月饼节”的特殊活动。

中秋节期间,满洲人会吃月饼,聚会团圆,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体现满族的传统文化和人情味道。

另外,满族的传统节日还包括伊力特鲁道伊节和桃园节。

伊力特鲁道伊节是古老的满族节日,每年6月4日这一天满洲人会穿着彩色的传统服装,在河边举行欢乐的仪式,用歌谣表达对自己民族和传统文化的尊敬。

桃园节是满洲人在古老的农历2月初二举行的节日,它将古代和现代的传统文化完美结合在一起,用仪式、歌谣和舞蹈表达对自己文化的尊敬和热爱。

满族的传统文化除了节日外,还有许多不同的民俗和风俗。

满族的民俗按月份分类,每月都有特定的活动和表示。

比如在农历一月,满族人民会有“建房新春”的活动,在农历四月则会有“装繁华”的活动,而在农历的八月,满族人民则会有“丰收典”的活动。

这些活动的目的都是向祖先表达尊敬,寻求他们的保佑,祈求他们把丰收安康带回家。

满族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流淌,让满洲人民永葆自己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

由于满族历史悠久,所以它的传统文化及风俗也一直被世代传承。

满洲人民仍然会把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传承下去,让自己的文化传唱在永恒的长河中。

少数民族介绍_满族

少数民族介绍_满族

满 族
满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6000-7000千年前,历史上,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洲,都是现代满族一脉相承的祖先。

2000年人口普查时,满族人口为1068万。

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居第二位。

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渔牧业。

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满语属阿尔泰语系,由于清代
以来大量满族迁入中原地区和大量
汉族移居山海关外,在经济、文化、
生活上交往密切,满族人民逐渐习
用汉语文。

现在,只有少数老年人
会说满语,其他地方绝大多数满族
人民已通用汉语文。

旗装是满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穿
着的服饰,如图为满族妇女在旗袍外套
穿的马甲,绣有精致图案。

满族人孝敬长辈,注要礼节,在路
上遇见长辈,要侧身微躬,垂手致敬,
等长辈走过再行;不但晚辈见了长辈要
施礼,在同辈人中年轻的见了年长的也
要施礼问候。

亲友相见,除握手互敬问
候外,有的还行抱腰接面礼。

满文的满族写法 (manju)
满族服饰。

满族的作文

满族的作文

满族的作文关于满族的作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

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满族的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满族的作文1明朝末年,满族英雄努尔哈赤经过30年的努力,统一了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初步形成满洲民族,即满族。

他把满洲人分别组织在黄、白、红、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族之中,实行全民皆兵。

后来,满族政权还陆续建立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

1644年,八旗铁骑入关,占领北京,席卷大江南北,建立了疆域辽阔的清帝国。

满族人很早就信奉萨满教,每逢祭祖、祭天,要由萨满戴上神帽,穿上裙子,系上腰铃,击鼓起舞,边祷边跳。

满族人重礼节,有一个时期,小辈对老辈是三天一小礼,五天一大礼;三天见长辈要请安,五天见长辈要“打千”。

男人打千要哈腰,右手下伸,左手扶膝,像拾东西一样;女人打千要扶膝下蹲。

满族男人留发梳瓣,穿马蹄袖袍褂,系腰带;妇女头顶盘髻,穿宽大直统旗袍,不缠足。

今天,旗袍已经成为典型的东方妇女服饰,风靡全球。

我国的满族人有一半以上居住在辽宁省,其它散居在吉林、黑龙江、河北等省,以及北京、西安和成都等大城市。

关于满族的`作文2有一首歌里唱到“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我的民族就是这五十六枝花中的一朵,满族之花。

满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唯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比如我们熟悉的电视剧《还珠格格》、《步步惊心》等,讲的都是我们满族的历史故事。

而且满族的服饰、食品、语言等都是特别有意思的,下面就让我给你介绍一下吧!满族的语言、文字是以契丹大字和汉字为基础创立的女真文字,并于1119年诏令颁布,此即后世所谓的女真大字。

而满族最有特色的便是满族的服饰—旗装。

满族的祖先原来生活在白上黑水之间,为长期适应寒冷的环境,而选择了保暖性好的袍装作为日常服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惟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

满族历史悠久,其渊源可上溯到距今约6000-7000年前肃慎族系新开流文化和茶啊冲文化。

公元前22世纪肃慎文明的中心在喜都(今吉林省长春市),早期肃慎王国的第二代王室开始在此修建土坯城墙和宫殿,此时已有人口约千
户。

我国考古学界认为今黑龙江省宁安市镜泊湖南端的莺歌岭原始社会遗址[3],距今3000年左右,相当于西周时期,当是肃慎的文化遗存。

出土了许多石器和陶器,其中有陶猪、陶狗、陶熊。

猪的饲养,说明古时民族部落已经过着相对稳定的以原始农业为基础兼渔猎的原始生活。

陶猪、陶狗、陶熊是作为陪葬品埋入坟墓的,是对死者灵魂崇拜的一种有力的证明。


满族的先民肃慎自公元前22世纪的舜禹时便见诸史籍。

《山海经》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
慎氏之国。

”《竹书纪年》载:“帝舜有虞氏二十五年,息慎(即肃慎)来朝,贡弓矢。

”禹定九州时,周武王、成王时,肃慎均派使来贡,最著名的贡品为“楛矢石砮”。

周人称“肃慎、燕、亳,吾北土也”公元前夏商周时的肃慎王国、汉至两晋时的挹娄、北魏时的勿吉、
隋唐时的靺鞨、北宋至明时的女真。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之前清朝在东北方向上的全部领土,大致上西迄贝加尔湖、叶尼赛河、勒拿河一线,南至山海关,东临太平洋,北抵北冰洋沿岸,囊括整个亚洲东北部海岸线,包括楚克奇半岛、堪察加半岛、库页岛、千岛群岛的广阔地区是满族先民(肃慎族系)的发祥地。

史书上关于满族的祖先和中原往来最早的记载见于周代,周武王时,肃慎人贡献过“楷矢石奢”。

成王时,肃慎又派使来贡。

成王命大臣荣伯作“贿息慎之命”。

周人在列举其疆土四至时,称:“肃慎、燕、毫,吾北土也。

” 汉代以后,不同朝代的史书上分别记载的挹娄(汉、三国)、勿吉(北朝)、靺鞨(隋、唐)、渤海、女真(辽、宋、元、明),是肃慎的后裔,都是满族一脉相承的祖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