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分析
国内近十年来聋哑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述评
家 庭 因素 可 能 相 关 。胡 立 荣 等 人 用 艾 森 克 人 格 量 表 、儿 存 在 一 些 缺 陷 ,主 要 表 现 在 研 究 工 具 缺 乏 合 理 性 、方 法 童 社 交 焦 虑 量 表 、 自尊 量 表 和 儿 童 孤 独 量 表 对 聋 哑 学 生 比 较 单 一 、研 究 的 训 练 缺 乏 实 践 性 、研 究 范 围 狭 小 、研 进行测评 ,研究发 现聋哑学 生的心理特征 明显有别 于正 究 视 角 狭 窄等 方 面 。 常 学 生 ,聋 哑 学 生 社 交 焦 虑 、 自尊 心 、孤 独 感 可 能 与人 格 特 征 有 关 。 陶新 华 等 人 的研 究 认 为 ,学 业 压 力 、应 对 康 的重 要 因素 ,且对 心 理 健康 水 平 具 有 预测 作 用 。
现聋校 中学 生心理健康状 况 比一般 中学生明显差 ,躯体 教 学 手 段 、观 摩 教 学 、开 设 体 育 选 项 课 、开 展 心 理 拓 展 化 、强迫 、偏执是他 们最普遍存 在的心理 问题 ,而林 于 训 练 等 于 预 手 段 进 行 实 验 干 预 ,发 现 体 育 教 育 的 干 预 手 萍 的研 究反 映出聋 哑学生 存在着 一定 的心理 健康 问题 , 段 ,不仅使聋人 学生的应付方 式 、 自我效能 等心理特征
种支持 ,都 能减轻他们 的心理危机 。冯 年琴等人认 为影 会认知 ,帮助宣泄情绪 、表现心理 ,激活心理治愈力 ,促 响聋 哑学生心理健康 的因素有 自身 因素和外部 因素 , 自 进 聋 生 的 心 理 健 康 。郝 振 君 认 为 团体 心 理 辅 导 特 别 适 合
身 因素 包 括 耳 聋 因素 和 言 语 因 素 ,外 部 因 素 包 括 家 庭 因 于 以认 知 发 展 水 平 滞 后 、言 语 和 社 交 能 力 发 展 受 阻 、情 素 、学 校 因 素 和 社 会 因 素 。 学 校 生 活 与 家庭 生 活 是 聋 生 感 发 展 存 在 偏 差 、社 会 适 应 能 力 较 差 、人 格 发 展 不 够 健 心 理 健 康 的 重 要 因素 , 良好 的 社 会 环 境 有 利 于 促 进 聋 生 全 的聋 生 的心 理 健 康 教 育 ,所 以将 团体 心 理 辅导 的 内容 、 身 心 健 康 发 展 ,聋 生 心 理 问 题 的 防治 应 是 学 校 、家 庭 和 原 则 、方 法 用 于 聋 生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中 ,能取 得 意 想 不 到 社会 的一 项 综合 工 程 。 的效 果 。
浅谈聋生心理健康教育
( 作者 单位 :广东省 惠州 市特殊学校 )
特 教 教 师要 关 心 爱 护 每 位残 疾 学 生 ,就要 常接 近学生 ,了解 学生 ,常听
师进行沟通 。通过交 流 , 教师可 以发现 、
大部分 的聋 生来 自农村家庭 ,家里兄妹 多 ,甚至有 的家 里几兄妹都有 身体上的 障碍 ,相对来说 ,聋生家庭经 济收入偏
低 、生活压力重 、文化程度低 、交 流上
掌握某些学生 的不健康心理 问题 ,同时 教师要遵守保 密原 则。根据性格不 同的
采取故意哭 闹 、假装生病 以及 扰乱课堂
秩序等众多不适 当的方式 。 3 . 学校 因素 学 校 教 职员 工 普 遍 缺 乏强 烈 的心 理健 康教育意识 ,不能积极 主动 地关 注 学 生心理健康 的问题 ,对于聋生 心理健
一
关键词 :聋生;不良心理分析;建议 心扉 ,心理教育 才能取得突 出的效果 , 学生整体素质教 育才有提高。聋生才能 听来 自无声世界 里的声音 ,与学生交
私 。实践证 明 ,只有 从沟通交流和尊重 关爱 出发 ,聋生 才能彻底地打开 自己的
这 些聋 生 由于 听 力 障 碍 ,无 法 与 外界建 立正常 的人 际交 往 ,心理上爱 的 需求欠 缺 ,希望得 到周 围人的爱 ,倾 向 于采取一 些极端 的方式来 宣示 自己的存 在 。比如 ,有 些聋生为 了吸引教师 的关
在 生活和情感上遭遇挫折 时 ,他们难 免 会 出现心情 痛苦甚至产生情绪失控 的现
满足 和照顾他们 ;由于家长与聋生交流 沟通上存在极 大的障碍 , 所以在心理上 、
感情上缺 乏交流 。有 的家庭 观念 比较落 后 ,觉得 生了一个残疾孩 子 ,无法接受
象, 这 时教师要及时伸 出援手提供帮助 , 以诚恳 的态 度耐心倾听他们 的心声 ,使 得他们可 以将 心中积压的郁 闷情绪完全 释放 出来 ,摆脱 这些 不 良情绪给 自己在
关于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心理 健康教 育 的举措 是 十分 有 意义 的 ,根 据 十多年
来 的实 践探索 ,笔 者对 如何 对聋 生 开展 心 理健 康教
育 有 以下体会 和建 议 。
1 使 聋 生具备 健康 的心 理 , 首先 要 全面 了解 和研 究 聋 生 的心理 水 平
理水 平更 加脆 弱 , 严重 的 影响他 们健康 成 长 。 作 为 老
便 拿 了一个 东西 就走 了 ,他 的意识 里就 认 为东 西 是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1 2 一 l 6 作者 简介 : 孙 玲( 1 9 6 8 一 ) , 女, 河 北 承德 人 , 河北省承德市
可 以随便 拿走 的 ,而实 际情况 是我 们健 全 人 已 经通
过 语 言打 了招 呼 , 他 是一 个聋 人 , 没有 听 到罢 了 。就 是 因为听 力 的损失 ,才 造成 了他 们认 知 上 以偏 概 全
一
食 堂 吃饭 ” 这个 简 单 的句 子 , 大 部 分聋 生 会 写 成 “ 我 们 吃 饭食 堂 ” 或“ 食 堂吃 饭 我们 ” 如此 简 单 的句 子他 们 都会 表 达成 这样 ,何 况那些 有感 情色 彩 的心 理 活
动 他 又怎 么能 够 正确表 达 呢? 事情 憋 在心 里 , 说无 可
观、 人生观、 世 界观 , 心 理素质 才能 得 以提 高 。对 此 ,
我们 要增 进 与学 生 的感 情交 流 ,并 充 分 发挥 教育 的 主 阵地 功能 , 老 师们要 做好 榜样示 范 , 所 谓 身教 重 于 言传 , 即一 个榜样 可 以胜过 无数 次 的说教 , 老师 直 观 的 示范 性教 育 , 帮助 学生 明辨 是非 , 这 对 聋 生 的影 响
聋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们改错的机会,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感受到 常开展学雷锋活动,在教室里挂上“好人好 对班主任工作的一点粗浅见解,有不妥之
来自各方面的帮助,尽快提高学习成绩。 事”记录簿、“有礼貌的学生”记录簿、每月 处,请同事们多提宝贵意见。
二、注重特色学生的培养和后进生的 月末举行评比,并进行发奖,使同学们道德
作者单位:河北省辛集市前营乡后营
精神大师对话,他们的思想灵魂才能不断 干意见》中指出: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 心的调查(2005)显示,学生最喜欢看的电
得到净化和提升。
友爱、文明礼貌是当代中国未成年人精神 视节目首选动画片(42.2%),纪实类节目均
那么,何谓经典?就教材说,“读经”就 世界的主流。早在 10 年前,中国儿童教育 不超过 10%。学生收看动画片主要以日本、
上,较迅速地启迪自己的理性。而后对比较 并不一帆风顺,挑战多多,难题不少。
响,应是一个重要课题。
浅显性、应用性的学问,就可以全部吸收。
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青少年在价值
另外,网络在给中小学生成长带来许
我们有幸生活在孔子的国度里,孔子 观上出现“迷茫”。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的 多益处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负面影响。
XIN KE CHENG XUE XI
校园之声
浅谈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
郭帅
我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对 转化工作,注意以“身教”促“言教”去影响 2004 年我班有一个叫刘贝的同学,因家庭
班主任工作,我感触颇深。经历过一次次心 学生,后进生在开始时都很自卑,学习上没 困难开学后不久就因没有取暖费想辍学,
的成绩是属于大家的,我只做了班主任该 对景恒的教育简单、粗暴。景恒失去了母
当今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一些家长
高中聋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
高中聋生 由于听力残疾导致语言障碍 , 在很大 程度上制 约 了聋生的生活和学习 , 从而对事物的本质不能 深入 感知 , 知 、 感 语 言、 思维无法统一起来。聋生 的认识体现在事物的表面现象 ,
而不能正确地进行 分析 ,因此聋生会表 现出很 多异 常行为 和心
理 问题 , 如 :. 例 1 无故猜 疑别 人 , 随便乱扔 纸屑 , 手舞足蹈 , 脸上 表情怪异等这些是聋生普遍的异 常行 为习惯动作。2 自私 、 . 吃穿 攀 比严重 、 易受 暗示 、 偏食 、 心大意这也是体 现在 聋生身上 的 粗 异常心理现象 。3 的聋生出现 易怒 , 有 上课 回答 问题 紧张 , 生活 中遇到 问题焦虑 , 交流中表情过度 , 生活 中破坏公物 、 懒惰 、 轻率 粗鲁、 喜欢抱怨别人 、 说别人 坏话 、 不守纪律等异常心理现象。 . 4 有 的聋生结伙 打架 、 吵, 争 开始互相隐瞒 、 包庇 , 问题 出现后又 等 过分指责别人 , 这些行为也是经常出现在聋生身上 的异 常行 为。 这些行为说明聋生 的心理状态不够健康 。这些决定 了我们特教 老师对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
( ) 强聋高中生的心理素质教 育, 二 加 必须积极 营造形成健
康 心理 的 良好 环 境
积极健康融洽和谐的环境 和氛 围,对培养聋高 中生健康 的 心理素质 , 提高抵 制和调节不 良心理的能力 , 具有重要作用 。因 此要想搞好聋生心理健康教育 , 就要积极 营造 良好 的班级环境 。
( ) 二 青春期教育状况
二、 针对高中聋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所实施的对策
( ) 一 改善聋高 中生 的不 良习惯 。 必须 以教师 良好 的人格影
响 学 生
教师 良好 的人格体现无不潜移默化地影 响着 聋生 ,教师的 言行表现 , 聋生看在眼里 , 记在心里 , 在生活中随时都会模仿 , 因 此为人师表的作用在聋校显得 尤为重要 。俄 国教育家 乌申斯基 说 :教师的人格对 于年轻 的心灵来说 , “ 是任何东西不能代替 的, 有益于发展 的阳光 , 教育者 的人格是教育事业 的一切 ” 因此 , 。 我 们教师应 时时处处 注意 自己的言行表现 , 严于律 已, 以身 作则 , 凡要求学生做 到的 , 自己首先做 到 , 小到仪表装 束 , 到立场 观 大 点, 给学生一个 良好 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 力求成为聋生最好 的榜 样。 从而逐步改善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 聋生向好 的方 促使
聋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析
聋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析聋生的心育问题是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薄弱环节,聋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直困绕着聋校教育难题之一。
通过对聋生心理问题分析和聋生心育尝试,探讨中学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推动中学聋生心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有项关于人们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人们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与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
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
1993年在捷克斯洛伐克召开的有关会议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以下简称心育)的地位之重要和教学并列,指出教学和心育是现代学校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
目前,普校已形成了心育热潮,而聋校中学生(以下简称聋生或学生)的心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开展聋生心理研究,探索其心理变化规律,做好他们的教育疏导工作,帮助他们建立正常的心态,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是聋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聋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1、性格品质方面:情绪不稳定,心胸窄小、自私、自卑、多疑、急躁、任性、孤僻、冷漠、不合群、偏激、懒惰、盲目、责任心不强等。
2、心理能力方面:认知能力低、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不能将自我正确定位,看问题片面,合作能力差,人际关系难协调、自控能力差、辨别能力不强,易受他人利用、引诱,情绪调适能力不强,社会知觉力差,难以融入社会等等。
3、心理动力方面:兴趣不广、需要层次低、目标不明,精力不足,萎靡不振、上进心不强,内在动力缺乏。
4、心理健康状态与同龄正常人比较,显得幼稚。
以上问题在不同个体反映出不同程度的不健康因素,其比例(70%左右)比正常青少年(15%左右)大得多。
二、聋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先天素质基础上,经过后天的教育,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
今天的他或她,总会留下祖辈和昨天成长过程中的烙印。
由于失聪,聋生既要承受自身生理上的变化带来的苦恼,又要面对当今社会多变的环境,还要承受身体上的缺陷带来的不便。
困惑、矛盾、不安、不断沉淀,影响他们的健康发展。
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共识,特殊是 1999 年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颁布之后,全国基础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有新的科研成果问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特殊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聋哑学生是一个弱势群体。
由于机体的残疾,他们在学习与生活等诸方面与正常学生相比都存在着较大的障碍和艰难,由此而引起的一系列心理问题也尤其突出。
结合多年工作实际,我对聋生心理健康教育谈以下几点认识和体味:一、聋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认为聋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集中体现在敌对、焦虑、恐怖、偏执等方面。
在聋生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比率远远高于正常学生,这些心理问题的浮现与聋生成长过程中的几种主要的心理障碍相吻合。
主要的心理障碍有情绪发展障碍、心理需要障碍、社会交往障碍和学习障碍等。
1、情绪发展障碍。
聋生情绪发展障碍的表现有:缄默、孤僻、胆怯、恐怖等。
由于听力言语障碍的影响,聋生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有着明显的缺陷,他们几乎会错过全部交谈的语言信息。
视觉在聋生认知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往往集中精力用眼睛来观察,因此往往表现出异常的肃静或者处于缄默状态,让人感觉不太正常或者不够灵敏,久而久之会使他们自尊心受到挫伤,情绪低落。
其实,聋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的观察力也极其敏锐,如果他们不被环境所接纳,有的就会产生冷漠、退缩、自卑等情绪,有的会浮现烦躁不安、焦虑,甚至故意破坏东西等敌对行为。
2、心理需要障碍。
聋生的心理需要障碍主要表现为:过分依赖、固执、任性等。
不少聋儿对父母和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特别对母亲。
当聋儿已产生孤僻、胆怯等情绪障碍时,这种依赖心理更为明显。
有的聋儿渴望情感交流与表达,这种心理需求被听力语言障碍所影响,家长和老师又忽视他们这种需求时,可能会有明显的固执、任性等表现。
3、社会交往障碍。
听力言语障碍会妨碍儿童的社会交往,长期的听力语言障碍使聋儿的交往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难于结交同年龄的正常儿童。
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学 生是 我 国残 疾人 大学 生群 体 中的主体 之一 。聋人 大 视 , 缺 乏相关 的制度 与规划 ; 即使聋生 心理健康 教育被
学生群 体有其独特 的发展特点 和心理 需求 , 十分有必 要 纳入高校 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网络 , 却缺乏懂手语 的专 兼职教师 为该 群体提供优质服务 , 更 稀缺具体 的聋人大 开展 聋人 大学生 心理健 康教育 ; 但是 , 考虑 到该群体 的
计划 ( 2 0 1 4 — 2 0 1 6 年 )》 中提 出 :“ 加快发展残 疾人高 等 理健 康状况显著偏低 。聋生易产生紧张 、 焦虑 、 自卑 、 恐 教育, 逐 步 提 高非 义务 教 育 阶段 残疾 人接 受 教育 的 比 惧 、 烦躁、 猜疑等心理 。 例 。” 大力 发 展 高等 特殊 教 育 已经成 为 我 国近 三年 的
二、 聋 人大学 生心理健康教 育的现 状
特殊 教育发 展 的重点任 务 , 可 以预计 , 未来将 有越来 越
( 一) 基本 建设薄弱 , 体制建设不全
多 的高 校为残疾人 敞开大 门, 接纳他们 共享美好 的大学 聋人 高等教育 虽有二 十余 年的历史 , 但是 在聋人人 生 活。 目前 , 全 国有几 十所地方 高校招 收聋 生 , 聋人 大 才 培养 体 系 中, 心理 健康 教 育工 作 尚未受 到应 有 的重
聋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与对策
聋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与对策社会在进步,教育在发展,教育的内涵在逐渐发生着变化。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关注教育的新思想,新需求。
在此,我想和大家共同关注和探讨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健康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
社会需要的是精明强干、心理素质好的建设人才;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心能够健康、和谐地发展,能够坦然面对挫折,能够融入周围人群,真诚地与人沟通,将来走上社会能够处理好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心理世界和心外世界一样阳光灿烂。
然而目前,很多中小学生尽管知识水平越来越高,但心理素质水平却不高。
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在聋校表现也很突出,很多聋生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表现为自卑、自闭、缺乏自信、依赖、厌学、易怒、攻击性强、烦躁不安、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爱他人等,令家长和老师担忧,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分析了诱发聋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生理缺陷是心理问题的基源由于生理缺陷,聋儿在成长过程中各种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听力损失影响语言的发展,语言发展影响抽象思维的发展,聋童心理活动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在条件上、时间上与听力正常儿童有差异;在致聋程度、康复训练、接受教育状况等方面,聋童之间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这是导致聋生诸多心理问题的生理因素。
很多聋生因为知道自己身患耳聋残疾,不能与正常人交流沟通,因此,就避免甚至拒绝与周围人接触,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闭、自卑、自弃的不健康心理。
二、家长思想教育观念落后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
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对儿童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长远和深刻的,不良家庭环境及不当的教育方式,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
聋哑儿童大多数出生在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父母接受教育程度低,思想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有的聋生父母本身就是残疾人。
聋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
聋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目前,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及聋生自身生理残疾等因素包括生活环境、群体文化氛围、道德风尚、聋生自身的耳聋缺陷、个体成熟水平和心理发展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造成的聋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
因此,“特教学校要重视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卫生习惯,提高学生保护和合理使用自身残存功能。
”以培养聋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一、心理健康与聋生心理健康问题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宣言中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
1989年该组织在健康的定义中又增加了道德的内容,使其更加全面。
一般来讲,聋生出现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行为障碍,如违反纪律频繁,儿童多动症,行为粗暴、打架,攻击性、反抗性强;2.不良习惯,包括吮吸指头、衣物,喝酒、吸烟、习惯性抽搐等;3.性格障碍,包括猜疑与抑郁、狭隘与嫉妒、怯懦与自卑、对立与破坏、偏执等;4.品行障碍,如偷盗和说谎、逃学和离家出走等;5.儿童神经症,包括儿童恐惧症,儿童强迫行为,儿童神经衰弱等。
二、聋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1.听觉障碍是造成聋生心理问题的首要因素思维是语言的直接现实。
聋生由于耳聋的局限,限制了其自然地发展语言,这就直接阻碍了其语言以及思维的发展,从而导致心理异常。
据调查,某聋校125名(男70、女55)聋生作的SCL-90测试,结果也证实聋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常模。
容易“烦恼与激动”(78.4%)这是情绪易波动,遇事往往不能较理智地来思考的一种焦虑症状的反应。
绝大多数聋生由于言语机能的削弱,他们的第一信号系统活动便有特殊优势地位,而第二信号系统的形成较慢,致使第二信号系统对皮下中枢的控制与调节作用(理智作用)减弱,故聋生易激动并难以控制。
2.身心发展的不协调,是造成聋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指出“异常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发展的两个方面(生物发展和文化发展)的脱离,而正常儿童发展的典型特征恰恰是这两方面的结合。
我国近十年听障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
我国近十年听障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张淼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聋人(听力残疾)有2004万人,约占残疾人总数的1/3。
听觉语言障碍儿童(以下与聋生交替使用)由于听觉、语言等方面有缺陷,社会交往的范围狭小,参与社会、受教育、就业以及同伴的接纳度等等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影响了心理健康。
听障学生心理状况问题的研究但是在2006年,西南大学的张宇迪等在对重庆的5年级到高二的180名聋生做的关于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时却得到不同的结论:聋生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良好甚至聋生的学习焦虑和过敏倾向较普通学生为轻,而孤独倾向较普通学生为重李强等在2003年同样对天津理工学院聋人工学院的158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得到的结果类似。
刘毅玮(2005)也认为初中聋生和健听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以上的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来,在对中国的聋人学生的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中,对聋人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存在一定的分歧。
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还需要继续研究。
但是研究对象的年龄不同,生活的区域不同,家庭经济条件不同,所受教育不同等方面对这种研究结果的差异性一定影响。
首先听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研究样本过于狭窄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来,近十年对聋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聋生的研究上,特别是对中小学聋生的研究。
对学龄前的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关注很少,对聋人大学生的研究也相对较少。
在对聋生进行研究时选取的不同年龄阶段的样本数量太少,选取的样本地域较为集中这也会导致国内学者对聋人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结果也有出入。
人们对聋生心理健康标准的认识不一致,各人按照自己对聋生心理健康内涵的理解去设计问卷而导致的。
加强聋生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它不仅可以作为指导我们编制聋生心理健康问卷的理论框架,更为重要的是它能指导教师在实践中如何正确看待学生的各种心理表现听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研究方法和工具过于单一。
聋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培养的研究
聋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培养的研究聋生在我国学校中普遍存在,其心理健康教育与培养问题亟待解决。
就聋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培养的投入和效果来说,有必要对聋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培养,为此,本文将探讨聋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培养的研究。
首先,聋生的心理特点。
聋生的心理行为特征,在不同的聋生中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情绪有时会变得不稳定,甚至易怒,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出现自虐或其他轻微的自残行为。
此外,聋生也普遍具有较低的自尊心、孤独感和逆反心理,并容易出现无聊感和焦虑情绪,更容易抑郁症或其他精神疾病。
其次,聋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培养。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认识聋生自身的心理特征,提高其心理素养和调节能力,使聋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行为模式的一种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增强聋生自我认知和自尊,引导聋生处理好同聋生以及听力朋友的关系,让聋生了解学校的竞争力,增强聋生应对困难的策略,帮助聋生建立健康的心理观念和价值观,让聋生具有健康的人格和心理行为方式得到心理健康教育和培养。
最后,聋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培养的实施方法。
针对聋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培养的实施方法,应采取交流性的教育方法,说明聋生的心理特征,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调节情绪,纠正不良心理行为,改变不良心理态度,增强学习自律性。
此外,还应定期组织社会交往活动,让聋生学会和平相处,让他们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应给予聋生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友好、自信、健康、快乐的课堂气氛,为聋生成功学习提供条件;此外,还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让聋生认识自己的心理特征,培养正确的观念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聋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培养是聋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领域,其中聋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心理健康教育与培养的实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得到正确的认识,提出更具有实用价值和可操作性的关于聋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培养的研究方法,从而促进聋生健康成长,为他们的社会生活做出贡献。
聋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培养的研究
聋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培养的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聋生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关注。
他们的权利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尊重,其中包括他们在教育机会、就业权利方面的维权。
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群,聋生的心理健康和教育更是值得研究和注意。
本文以《聋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培养的研究》为标题,就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培养,实证研究为主要理论基础,综述研究相关成果,探讨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一、聋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概念聋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提高聋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过程。
其主要包括心理教育、情感调适培训和心理治疗等内容。
心理教育以解决聋生心理问题为核心,以增强聋生自我认识、自我意识和自尊感为目的;情感调适则是针对聋生的情绪问题,其目的是让聋生掌握生活情绪的把握,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心理治疗则是针对聋生的深层心理问题,其目的是让聋生更客观地认识自我,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1)聋生的心理状况研究近年来,基于聋生心理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结果显示,聋生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孤独感等心理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源于沟通能力的限制,社会生活中的尴尬和压力,以及对自身身体能力的低估。
其中,抑郁症状最为明显,高达三分之一以上的聋生患有抑郁症,现已成为一种聋人健康隐患。
(2)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介入研究针对聋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者进行了多种教育介入的研究。
其中,以社会支持和自尊提升为主的聋生心理健康教育,在聋生的社会融入、情绪调节、自尊心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此外,聋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包括专门的心理治疗,比如家庭治疗和语言治疗,可以有效缓解聋生的心理压力,改善聋生的心理状态。
三、聋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虽然聋生心理健康教育近几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之处。
一方面,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规划还不够完善,缺乏专业的课程设置,很多教师也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聋生心理健康教育也缺乏深入开展,因为它涉及到聋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情感及教育能力等多方面,所以不能仅仅依赖心理健康教育就能解决聋生的心理问题。
耳聋特殊学生教育简报
耳聋特殊学生教育简报一、背景与现状耳聋特殊学生是指在听力上有障碍的学生,他们因无法听到或听清声音而面临学习困难。
近年来,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耳聋特殊学生得到了关注和帮助。
然而,由于社会和教育资源的限制,这些学生的教育仍面临诸多挑战。
二、问题与挑战1.教育资源不足:许多地区的特殊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耳聋特殊学生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2.沟通障碍:由于听力障碍,耳聋特殊学生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沟通存在困难,这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3.教学方法单一:一些教师对耳聋特殊学生的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4.心理问题:由于自身情况的特殊性,耳聋特殊学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如自卑、孤独等,这些问题需要得到关注和解决。
三、解决方案与建议1.增加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为耳聋特殊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更好的教育环境。
2.加强教师培训:对教师进行特殊教育培训,提高他们针对耳聋特殊学生的教学能力。
3.推广多元化教学方法:针对耳聋特殊学生的特点,推广多元化教学方法,如手语、可视化教学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4.关注心理健康:建立心理健康咨询机制,关注耳聋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
5.家庭与社会支持:加强家庭与社会的支持,提高社会对耳聋特殊学生的关注度,增强家庭的教育信心和能力。
四、结论与展望耳聋特殊学生的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
我们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推广多元化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加强家庭与社会支持,为这些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看到更多的耳聋特殊学生得到有效的教育支持,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摘要】本文探讨了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聋生心理问题的特点。
同时介绍了如何开展聋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相关策略。
结论部分强调了加强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聋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看出聋生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聋生心理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望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推广。
【关键词】聋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特点、必要性、开展、策略、加强、展望、未来、工作、结语1. 引言1.1 关于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聋生人群由于听觉上的缺陷,常常面临着沟通交流困难、社交隔膜、自我认同困惑等心理问题。
而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和教育,可能会导致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逐渐恶化,甚至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学习表现。
聋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通过开展针对聋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学会有效沟通和应对挑战,才能真正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聋生的心理问题特点,还需要探讨如何开展聋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定合理有效的教育策略,从而促进聋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升。
我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和关爱,聋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得到有效改善,他们也将更好地融入社会大家庭中。
2. 正文2.1 聋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聋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聋生群体中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他们的听觉障碍,很多聋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中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困难,容易引发焦虑、自卑、孤独等负面情绪。
而聋生群体又因为特殊的生理特点和社会环境的限制,很容易被忽视他们内心深处的矛盾和困扰。
关注聋生心理健康,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心理素质,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聋生心理健康的稳定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聋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提升自信心和自尊心,勇敢面对挑战和困难。
聋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培养的研究
聋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培养的研究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耳聋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身体障碍。
聋生们因为听力能力的缺失而受到众多困扰,从而影响到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
为了使聋生们能够健康地发展,我们必须着手研究如何改善聋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培养。
聋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培养是伴随聋生乐观心态发展的重要内容。
要帮助聋生建立正确的心态,首先我们必须让他们了解自己的特殊情况,同时学会接受自己的听力障碍。
然后,鼓励聋生感受自然的美好,拥抱赐予的新的包容和拥抱生活的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借助家庭教育,朋友、同伴和老师的帮助,来引导他们积极乐观地看待自己的听力障碍,乐观面对人生。
此外,还可以采用许多常见的心理学方法,比如沟通交流,心理扩展,情绪调节等等,来帮助聋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建立自信和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除此之外,聋生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尝试新的东西,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比如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参加一些群体活动,以及更多的阅读和写作。
这样一来,他们不仅能够向外界开放,了解周围的环境,也能增强自己的社会能力,建立自信,增强与外界的沟通。
最后,可以通过社会活动,丰富聋生的生活。
比如,开展一些志愿者活动,让聋生有机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或在暑期参加各种以激发聋生兴趣的活动,如访问文化景点,参访博物馆等。
这样不仅能增加他们的知识面,还能激发他们参加更多的社会活动,建立社会关系。
通过以上提出的方法可以帮助聋生健康发展,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聋生应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参与社会活动,增强自身能力,掌握社会关系技能,获得心理自信,建立自信心。
此外,还应该加强监护,为聋生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提供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促进聋生的自我发展与心理成长。
只有这样,聋生的心理健康才能有效的得到改善,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培养才能够有效的实施。
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1. 引言1.1 聋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聋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于其影响着聋生个体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聋生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聋生人群普遍存在着自尊心低下、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和处理,将会对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
重视和关注聋生心理健康问题,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提升聋生群体的整体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聋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会影响他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会对其家庭和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一个心理健康良好的聋生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更好地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加强聋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升聋生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前社会中,聋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在积极地采取措施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促进聋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我们有必要加强聋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聋生群体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服务,助力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1.2 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心理健康教育是对个体心理健康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教育,其必要性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聋生对自身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聋生在面对生活中种种挑战和压力时,常常会感到困惑和焦虑。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他们可以了解到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表现和应对方法,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聋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聋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学会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从而提升自我调节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促进聋生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良好关系。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聋生可以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合作,加强人际关系,减少冲突和误解,建立更加健康和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对聋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听力障碍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
听力障碍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发布时间:2022-06-04T01:55:29.313Z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2年6月作者:乔梅[导读]乔梅十堰市特殊教育学校 442000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2)6-175-01听力障碍学生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内在负面情绪过重,看待事物比较偏激,人际关系紧张,易焦虑,轻度抑郁,身心健康受损,缺乏学习动力,学业发展严重受阻。
一、听力障碍学生行为与情绪表现行为方面:发生冲突时,容易偏执,发生打架事件;课堂上老师批评,易产生敌对及逆反心理,与老师发生顶撞,不服从管教;还存在人际关系不适应,适应不良现象;在情感方面,由于性意识迅速觉醒,渴望与异性交往,但个别学生自控能力差,易出现早恋,在情感上又经不起大的挫折,一旦受挫,如失恋,容易出现偏执行为如自残等。
情绪方面:部分学生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常感情用事,有时出现一些过激行为;部分学生容易把委屈和烦恼藏于内心,导致易产生焦虑、抑郁、强迫、情绪不稳、心理不平衡等问题。
因此需要班主任、心理老师及生活老师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提前做工作,做好疏导,预防问题的发生。
二、造成听力障碍学生处于风险或困境的原因(1)听力障碍学生自身的身体缺陷。
听力和语言的缺失,让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感,丧失自信心,对任何事物都觉得不顺意。
与正常人的沟通困难,使学生对外界环境的信息了解的少,认知和心理发展水平与实际年龄不匹配,对事物的看法容易偏激,表现出心理不平衡、敌对、偏执、易怒等异常心态。
(2)家庭教育的影响。
很多家长不能正视孩子的缺陷,对孩子情感上投入不足,把孩子当作一个累赘,直接导致学生心理不健全,容易产生孤僻、多疑、冷漠等心理。
而有些家庭处于弥补心理,对孩子情感上过分溺爱和照顾,致使学生意志力薄弱、任性、依赖性强、自私自利等心理问题出现。
(3)社会带给听障学生的压力。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听障人士的嫌弃和歧视也给听障学生心理上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使得听障学生失衡,产生不满,仇视的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分析徐美贞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8)摘要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我国聋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状况,提出了开展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一些研究展望。
关键词 聋生 心理健康教育分类号 B849Review and Analysis of Mental HealthEducation for Deaf StudentsXu Meizhen (China N ational Institute for Educationa Research,Beijing,100088)AbstractT hi s paper introduces the r ecent studie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deaf students in China.I t concludes t he significance of mental health educat ion,curr ent issues and r 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studies.Key wordsdeaf students mental healt h education日益激烈的竞争社会以及自身的生理缺陷使聋生的心理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重视研究聋生的心理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变化,矫治聋生的心理疾病,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提高聋生回归社会主流的适应能力,是摆在特殊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
1 开展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1 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
特殊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聋校中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把中共中央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在特殊学校中进行贯彻落实的有力措施。
目前,我国广大的特殊教育学校,包括聋校在内尚未开展专门的心理教育活动,广大的特殊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尚不强烈,教育环境缺乏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影响了残疾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提高,是素质教育的一大缺憾。
1.2 有助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完善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普通中小学开始引进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20多年来,普通学校普遍开展了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研究经验。
但是在特殊教育学校中,这方面的工作仍处于没有起步或正在摸索之中。
近年来,关于残疾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例如出现聋生集体出走、形成盗窃团伙等现象,成为社会和教育关注的焦点。
因此彻底了解聋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开展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完善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已经摆在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1.3 有助于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早在20世纪50、60年代,美国、日本就已经在特殊学校中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目前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特殊学校都有专职或兼职的心理学工作者,从事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工作。
这些国家和地区日趋完善的特殊学校心理教育体系、制度化的辅导计划、有序而有力的组织保证、一定数量的专业师资队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在特殊学校教育中显示出的巨大作用,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一句话,心理辅导已成为现代特殊学校的标志。
在这种形势下,如何使中国的特殊教育与国际接轨,并结合中国的国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中国特殊教育 2004年第4期(总第46期)Chinese Jour nal of Special Education(M onthly)N o.4,2004(Serial N o.46)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发展的良好契机。
1.4 有助于聋校教育目标的达成从我国聋校的培养目标来看,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健康的躯体,而且要有正常的心理和健康的人格。
因此在聋校加强对聋生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教育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生理残疾,使他们努力克服因残疾而带来的发展上的不利,经受得起挫折,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不仅可以提高聋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社会交往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而且还可以激发他们更加努力学习的动机,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最终真正实现聋校的教育目标。
1.5 有助于聋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威胁心理健康的因素会越来越多。
这一切必然会影响到作为社会一份子的聋生身上来,增加他们适应社会的困难。
此外,聋生由于其生理、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及其行为表现的特殊性,他们的生活范围狭窄、缺乏同伴、语言交流存在障碍。
这些因素导致了他们比正常学生适应社会的挑战更加困难。
因此只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聋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才能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2 聋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近年来,聋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已经受到一些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他们主要开展了一些关于聋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工作,这些研究所采用的调查工具通常为目前国内为研究心理健康状况而引进修订的问卷。
如调查聋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般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简称EPQ)、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 T)和中学生自卑心理自我检测问卷等。
邓文(1997)、蔡希美等(1998)和杨素华(2001)都曾采用SCL-90对聋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聋生在阳性项目数与各因子分上都显著高于国内常模。
汤华(2000)对74名初中的聋生采用SCL-90进行测评,结果表明聋生的SCL-90的总分及大部分因子分均高于常模组,其中躯体化、恐怖、精神病性、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组。
这些研究结果虽然有些微的出入,但是都表明了聋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
蔡希美等人(1998)的研究还发现男聋生的各项均分都高于女聋生,特别在躯体化、精神症状和偏执因子上显著高于女聋生。
此外,城乡差别在聋生心理健康状况上也表现得十分显著,除抑郁和敌意两因子外,农村的聋生各因子得分和总分都显著高于城市的聋生,加强农村地区的聋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以缩小城乡差别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邓文(1997)还采用了艾森克的EPQ个性问卷对初中的聋生和普通学生进行了对比。
研究发现,聋生的EPQ神经质分数显著高于普通学生。
学生如果长时间地处于紧张的状态,将会很容易造成心理危机。
林于萍(2000)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主修的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 T) 对聋生进行测评,结果表明,聋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其焦虑程度普遍高于普通学生,焦虑的倾向集中体现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等方面。
聋哑女生的焦虑情绪比男生更为广泛和强烈,恐怖倾向突出。
不同年龄的聋哑学生,其焦虑倾向存在着显著差异。
除此外,还有一些教育工作者采用自编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聋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或者心理健康的某一方面,如社会交往能力、自卑等,进行了调查。
慕淑萍(2000)对宁夏聋校初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调查表明,多数聋生存在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不少聋生有较严重的孤独倾向,存在焦虑、疑心、防范的心理等。
研究认为由于聋生自身生理上的原因、家庭教育不当以及学校相应的教育没能跟上是导致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
詹怡(2000)的研究发现聋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评价系数平均数显著低于普通学生,聋生的社会性发展比普通学生发展水平低。
随着年龄的增长,聋生的交往水平有越来越低的趋势,而普通学生的交往能力随年龄的增长在逐渐增强。
林于萍(2000)对聋生的自卑心理进行研究发现,聋生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反映出聋生自我意识的弱点以及自信心方面的不足。
上述的研究从不同的侧面表明,聋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已经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
同时,这些研究结果帮助我们较为正确地了解了聋生的心理精神卫生状况,为聋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3 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的研究最近几年,在全社会尤其是教育界,逐渐认识到了对聋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有一些学校率先开展了这项工作。
目前对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相对较好的有浙江省和四川省成都市的盲哑学校。
他们因地制宜,采用当地普通学生的教材,结合本校聋生的特点,由专人执教,并成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小组,对聋生健康心理的培养起到了明显的84中国特殊教育 2004年第4期(总第46期)效果,也为聋校的教学改革起了一个好头。
其他一些学校,如福州市聋哑学校、常州市聋校、南京市聋人学校等,也开展了一些诸如建设心理调节室,开展热线通讯,开设心理咨询信箱、开辟健康教育展览、设计主题班会、邀请专家做主题讲座等活动,对聋生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为聋生营造一个关心、友好、信任、支持的学校社会环境,较好地提高了聋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及自我表现力,为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做了一些有益的思考与实践。
聋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
4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的研究展望4.1 关于聋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4.1.1 加强聋生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在现有的调查中,特别是自编问卷的调查中,得出的结果出入较大,不同的调查中有心理健康问题的聋生的比例很不同。
出现这种问题,究其原因是人们对聋生心理健康标准的认识不一致,各人按照自己对聋生心理健康内涵的理解去设计问卷而导致的。
因此,加强聋生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它不仅可以作为指导我们编制聋生心理健康问卷的理论框架,更为重要的是它能指导教师在实践中如何正确看待学生的各种心理表现。
4.1.2 加快聋生心理健康诊断工具的研制研究从目前现有的聋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来看,所采用的诊断工具多为SCL-90和EPQ个性问卷。
这些问卷的施测对象通常是成年人,直接用于尚未成年的聋生身上不是很妥当。
有的学者采用了一些研究普通学生心理健康的诊断工具来研究聋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虽然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聋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但是由于听觉残疾的影响,聋生的一些特殊的心理问题不能够被很好地反映出来。
此外,大多数关于聋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所采用的工具多属筛查性质,标准化诊断工具的应用较少,导致在不同的调查中造成很大的结果差异,也无法进一步在不同的研究之间进行对比研究。
因此标准化诊断工具的修订和有关量表的信效度检验,应成为当前我国聋生心理健康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4.1.3 加强开展深入的专题研究、干预研究和纵向研究目前的聋生心理健康研究多局限于调查研究,对问题的探讨不够深入。
聋生心理健康的研究领域是非常广泛的,作为心理健康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情感、个性、自我认识、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等等问题,还很少有人进行深入的专题研究,许多研究领域仍是空白或相当薄弱,因此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应该加强聋生心理健康的专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