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2022届高考复习-诗歌鉴赏抒情手法和描写手法课件(38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觉:雪压折竹之声时闻,雪势有增无减。
正面描写:因雪无声无臭,直写其颜色、形状、 姿态。
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描写:
冬夜寂静,作者彻夜无眠,不仅因为雪大天冷, 更因为内心的孤寂和凄冷。
(1)★说说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 “夜雪”的。(4分)
(1)诗歌用侧面描写的手法,(2分)
分别从感觉、视觉、听觉三个角度描写 出来夜雪的特点。(2分)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烧完了。美好的重阳节又到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 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
来了,洁白的瓷枕和轻纱笼 罩的床厨,才刚刚被凉气浸 透。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
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
袖。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
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
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词人是 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
借古讽今
表 2、描写手法:渲染、衬托 正衬(烘托)、反衬 现 虚实关系(虚实结合,想象)
手
动静关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法
(以声衬静、化静为动) 白描(意象叠加)、 细节描写、点面
景物观察∕描写角度:(远近、高低、
俯仰、 视、听、嗅、感觉、色彩……)
侧面描写、正侧面结合
3、其他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正,反)、象征、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 呈络滨、筠溪二老 张元斡
清夜沉沉,暗蛩啼处檐花落。乍凉帘幕,香绕屏山 角。
堪恨归鸿,情似秋云薄。书难托,尽交寂寞,忘了 前时约。
[注]络滨,北宋宰相富弼之孙。靖康初年赐进士出身。后因 坚持抗金为秦桧所忌,不久便被罢职。晚年游览于山水之间, 与张元斡等一块游玩吟唱。筠溪,徽宗大观三年进士。南渡后 因反对秦桧议和,不久被落职。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与张元斡、 富直柔等吟唱游玩。
—写菊而冠以 “篱”字,取意就在于此吧? 上面三联所写清晨的长安城中远远近近的秋景 , 无不触发着 诗人孤独怅惘的愁绪 ;末联则抒写胸怀, 表示诗人毅然归去 的决心 : 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 也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鲈鱼正美”,用 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 ;下句用春秋锺仪事, “戴南冠 学楚囚 ”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 与 归隐之不宜迟。
(2)诗中的“时闻”二字有哪些深刻含义?(4分)
(2)“时闻”不仅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 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2分)
这不只因为“衾枕冷”,也透露出了诗人此时心情的 孤寂和凄冷。(2分)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 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 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辗转委婉,情感终得舒展!
(盎然生机中透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着忧伤)
(3)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 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分析人们传颂赞叹的原因。
答:①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 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
颔联:傍晚秋声回荡万山
(耳闻 动景)
数峰默默于夕阳中伫立 (目睹 静景)
(动静结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
(对偶、拟人)
颈联:棠梨叶落,红似胭脂
荞麦花开,洁白如雪
(写色写香,比喻)
山村原野,色彩斑斓,如此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尾联:设问,何事忽而惆怅?(笔锋忽转)
蓦然发现,村桥原野上的树恰似故乡之景,思乡之情忽起
村舍外,古城旁,夕阳西下
手拄藜杖缓步游赏的隐逸者(贬谪者、闲居者)
昨日一夜秋雨,又得过且过了一天
——隐逸者:超然俗务,悠然自适
矛盾复杂
贬谪者: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
(1)★ 词的上片,诗人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写 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6分)
答:①写景的角度:从视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来写 景;远近结合(由远而近);仰看俯察。(3分)
恐怕就是由于它选景典型、韵味清远的缘故。
颈联写俯察。夜色褪尽,晨光大明,眼前景色已是历历可辨 : 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 ,一丛丛似开未开,仪态十分闲雅静穆; 水塘里面的莲花,一朵朵红衣脱落,只留下枯荷败叶,愁容满 面。紫菊半开,红莲凋零 ,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 ;以“静” 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 神,而且含有浓郁的主观色彩。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枯荷,追 忆往日那红艳满塘的莲花,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 、好景无 常的伤感 ;而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 ,更 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 的陶渊明 ,油然而起归隐三径之心—
②描写了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既开阔悠远, 清幽淡雅,充满野趣,又蕴含着衰败苍凉。(3分)
(2)下片刻画出诗人怎样的形象?蕴含了诗人 什么样的思想情感?(4分)
答:①手拄藜杖缓步游赏的闲居者(或“隐逸 者”、“贬谪者”)形象。(2分)
②表达了诗人超然俗务、悠闲自适的志趣,
③又流露出百无聊赖、得过且过的无可奈何之 情。(2分)(意思对即可)
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长安晚秋 赵嘏
云物凄凉拂曙流, 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 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 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 空戴南冠学楚囚。
天拂晓时,天上的云雾都 带着曙光将出的寒意,唐朝 的宫殿的周围呈现出深秋的 景象。
残星几点,群雁从塞外飞 来,有人倚楼吹着长笛,曲 调悠扬婉转。
【注】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 之志”。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 童子之色”。
(1)颔联在景物描写上用了什么手法?简析其 作用?
①以声衬静,
②“孤灯无焰”,闻声才知“穴鼠出”,听到 踩踏枯枝发出的声响,推想是“邻犬”在行走,
③由此衬托出深夜的静谧,刻画了诗人夜不能 寐的形象,烘托诗人内心的悲凉。
3.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 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参考答案】:借景抒情。 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 的不宁, 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典题展示 枕上作 陆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2)这首词表达了仕途的险恶与中原未复的怅惘情 绪,结合全词简析作者是如何抒发这种情感的。
答:上片主要是寓情于景,通过描写幽静的秋夜景色, 渲染秋夜清冷的气氛和孤独寂静的氛围,衬托内心的 愁绪;
下片,将征鸿的情意比作秋云一样淡薄,词人埋怨征 鸿情薄,曲折地表达出仕途的险恶与中原未复怅惘情 绪。
(答出一点给2分,结合诗歌作解释的给满分)
比兴、 联想、想象、 抑扬、
小中见大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 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 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李清照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 起烦愁直到白昼,雕着兽形
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 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
(1)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4分)
①整体和局部结合。首联:总揽长安全景。颔联,颈联写局 部之景。
②俯仰结合。仰观残星,秋雁。俯察紫菊,莲花。
③视听、声色、动静结合。“残星”是目见,“长笛一声” 是耳闻;紫艳、红衣是色彩的描绘;“雁横塞”是动态, “人倚楼”是静态。
写出了长安秋天景物的凄凉,表达了作者内心因思念家乡而 生的孤寂之情。
篱边半开的菊花呈现出紫 艳之色,静悄悄的,水面的 莲花凋零,红衣尽卸。
家乡的鲈鱼正美,但自己 不能回去,却要像钟仪那样 戴着南冠,学着楚囚的样儿 羁留他乡。
首联总揽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远望,眼 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 , 景象迷蒙而壮阔。诗中“凄凉” 二字,既属客观,亦属主观, 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抑 郁的基调。
了解诗歌技巧的大体框架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
对偶、排比、反复
诗 抒情手法: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歌
技 巧
描写手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表现手法:渲染、象征、联想想象、用 典对比反衬、映衬烘托等
抒情手法和描写手法
1、抒情手法: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
以景结情,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用典
2.结合诗句印证。阐释如何运用手法,突出环 境何种特征,渲染何种氛围等
3.分析表达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 情,或刻画了什么样的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 旨。
4.效果评价。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感觉:已感衾枕冷,落雪已多时。
视觉:夜雪见窗明,极写雪下得大积得深
注:这首词为苏轼贬谪黄州时所作。
写景:夏末秋初之景
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高山耸入云端,清晰可见
近处:丛生的翠竹,围护着墙院
听觉:池塘旁,长满枯萎的衰草,蝉声四起;
视觉:辽远的天空,不时看见白鸟翻飞,自由飞翔;(仰视)
嗅觉:满池荷花,映照绿水,发出柔和的芳香。(俯视)
——开阔辽远、清幽淡雅,又仿佛蕴含着衰败苍凉
清夜:幽静的秋夜
暗蛩啼:听觉 檐花落:视觉 帘幕乍凉:触觉 香绕屏角:嗅觉
多感觉器官综合运用 以声衬静、倍见其幽 极尽秋夜之幽静、心境之孤寂
屋檐——帘幕——屏山 (由室内而室外,由远及近)
恨归鸿:归鸿之情意,如秋云之淡薄,不肯传书,足 见世态炎凉,人情险恶
更从此中原阻隔,难以寄言,有谁能懂?
只能忘记过去的约定,只任自己寂寞无聊吧。
参考答案:① “薄雾”、“浓云”,意境凄凉, 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
②“永昼”,整日,点出愁的长久。
③“瑞脑销金兽”,看着瑞龙脑在金色兽形的 香炉里慢慢地烧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 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 的愁情。
长安晚秋 赵嘏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1)★这首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请结合词句分析作者 是如何描写秋夜景物的。
答:按照由户外到户内,由远及近的顺序,描绘了秋 景的幽静; “蛩啼”“檐花落” “乍凉帘幕”“香”等意象从听 觉、嗅觉、视觉多种角度写景,写得有声有色; “蛩啼”写寒蝉嘶鸣,以声衬静,更写出了秋夜的幽 静。 渲染秋夜清冷的奇恩和孤独寂静的氛围,衬托内心的 愁绪。(答一点2分,共6分)
颔联写仰观 。“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 是耳闻; “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 排,颇见匠心。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 中最具特征的景致;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晨曦 初见,西半天上还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飞来一行避 寒的秋雁。诗人的注意力正被这景象所迷住,忽闻一声长笛悠然 传来 ,觅声望去,在那远处高高的楼头, 依稀可见有人背倚栏 杆吹奏横笛。笛声那样悠扬,那样哀怨,是在慨叹人生如晨星之 易逝呢,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吹笛人哟,你只管在 抒写自己内心的衷曲,却可曾想到你的笛音竟如此地使闻者黯然 神伤吗?一联是赵嘏的名句。据《唐诗记事》卷五十六记载,诗 人杜牧对此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 ”。杜牧如此激赏 ,
(2)提问变式
1.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作简要 分析。
2.你觉得这首诗那两句写得好?为什么
3.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 析。
4.作者在表达情感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 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5.这首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请结合词句分析作 者是如何描写秋夜景物的。
(3)解题方法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行 宋·王禹偁(chēng)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本诗是王禹偁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 使时所作。
首联:马穿山径,野菊初黄,
因人有野兴正浓,而放马随意任行。
1.表达方式中最需要弄清楚的是抒情方式,可分为直 接抒情与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可以分为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要明白答题的角 度弄清回答抒情方式还是描写手法。
2.看清题目要求,明确鉴赏角度,借助理论知识,分 析相关语句。
3.注意术语使用,揭示表达效果。
(4)答题步骤
1.点明运用手法(多角度思考,准确审题)。
正面描写:因雪无声无臭,直写其颜色、形状、 姿态。
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描写:
冬夜寂静,作者彻夜无眠,不仅因为雪大天冷, 更因为内心的孤寂和凄冷。
(1)★说说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 “夜雪”的。(4分)
(1)诗歌用侧面描写的手法,(2分)
分别从感觉、视觉、听觉三个角度描写 出来夜雪的特点。(2分)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烧完了。美好的重阳节又到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 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
来了,洁白的瓷枕和轻纱笼 罩的床厨,才刚刚被凉气浸 透。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
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
袖。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
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
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词人是 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
借古讽今
表 2、描写手法:渲染、衬托 正衬(烘托)、反衬 现 虚实关系(虚实结合,想象)
手
动静关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法
(以声衬静、化静为动) 白描(意象叠加)、 细节描写、点面
景物观察∕描写角度:(远近、高低、
俯仰、 视、听、嗅、感觉、色彩……)
侧面描写、正侧面结合
3、其他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正,反)、象征、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 呈络滨、筠溪二老 张元斡
清夜沉沉,暗蛩啼处檐花落。乍凉帘幕,香绕屏山 角。
堪恨归鸿,情似秋云薄。书难托,尽交寂寞,忘了 前时约。
[注]络滨,北宋宰相富弼之孙。靖康初年赐进士出身。后因 坚持抗金为秦桧所忌,不久便被罢职。晚年游览于山水之间, 与张元斡等一块游玩吟唱。筠溪,徽宗大观三年进士。南渡后 因反对秦桧议和,不久被落职。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与张元斡、 富直柔等吟唱游玩。
—写菊而冠以 “篱”字,取意就在于此吧? 上面三联所写清晨的长安城中远远近近的秋景 , 无不触发着 诗人孤独怅惘的愁绪 ;末联则抒写胸怀, 表示诗人毅然归去 的决心 : 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 也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鲈鱼正美”,用 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 ;下句用春秋锺仪事, “戴南冠 学楚囚 ”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 与 归隐之不宜迟。
(2)诗中的“时闻”二字有哪些深刻含义?(4分)
(2)“时闻”不仅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 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2分)
这不只因为“衾枕冷”,也透露出了诗人此时心情的 孤寂和凄冷。(2分)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 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 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辗转委婉,情感终得舒展!
(盎然生机中透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着忧伤)
(3)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 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分析人们传颂赞叹的原因。
答:①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 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
颔联:傍晚秋声回荡万山
(耳闻 动景)
数峰默默于夕阳中伫立 (目睹 静景)
(动静结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
(对偶、拟人)
颈联:棠梨叶落,红似胭脂
荞麦花开,洁白如雪
(写色写香,比喻)
山村原野,色彩斑斓,如此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尾联:设问,何事忽而惆怅?(笔锋忽转)
蓦然发现,村桥原野上的树恰似故乡之景,思乡之情忽起
村舍外,古城旁,夕阳西下
手拄藜杖缓步游赏的隐逸者(贬谪者、闲居者)
昨日一夜秋雨,又得过且过了一天
——隐逸者:超然俗务,悠然自适
矛盾复杂
贬谪者: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
(1)★ 词的上片,诗人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写 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6分)
答:①写景的角度:从视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来写 景;远近结合(由远而近);仰看俯察。(3分)
恐怕就是由于它选景典型、韵味清远的缘故。
颈联写俯察。夜色褪尽,晨光大明,眼前景色已是历历可辨 : 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 ,一丛丛似开未开,仪态十分闲雅静穆; 水塘里面的莲花,一朵朵红衣脱落,只留下枯荷败叶,愁容满 面。紫菊半开,红莲凋零 ,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 ;以“静” 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 神,而且含有浓郁的主观色彩。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枯荷,追 忆往日那红艳满塘的莲花,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 、好景无 常的伤感 ;而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 ,更 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 的陶渊明 ,油然而起归隐三径之心—
②描写了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既开阔悠远, 清幽淡雅,充满野趣,又蕴含着衰败苍凉。(3分)
(2)下片刻画出诗人怎样的形象?蕴含了诗人 什么样的思想情感?(4分)
答:①手拄藜杖缓步游赏的闲居者(或“隐逸 者”、“贬谪者”)形象。(2分)
②表达了诗人超然俗务、悠闲自适的志趣,
③又流露出百无聊赖、得过且过的无可奈何之 情。(2分)(意思对即可)
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长安晚秋 赵嘏
云物凄凉拂曙流, 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 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 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 空戴南冠学楚囚。
天拂晓时,天上的云雾都 带着曙光将出的寒意,唐朝 的宫殿的周围呈现出深秋的 景象。
残星几点,群雁从塞外飞 来,有人倚楼吹着长笛,曲 调悠扬婉转。
【注】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 之志”。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 童子之色”。
(1)颔联在景物描写上用了什么手法?简析其 作用?
①以声衬静,
②“孤灯无焰”,闻声才知“穴鼠出”,听到 踩踏枯枝发出的声响,推想是“邻犬”在行走,
③由此衬托出深夜的静谧,刻画了诗人夜不能 寐的形象,烘托诗人内心的悲凉。
3.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 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参考答案】:借景抒情。 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 的不宁, 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典题展示 枕上作 陆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2)这首词表达了仕途的险恶与中原未复的怅惘情 绪,结合全词简析作者是如何抒发这种情感的。
答:上片主要是寓情于景,通过描写幽静的秋夜景色, 渲染秋夜清冷的气氛和孤独寂静的氛围,衬托内心的 愁绪;
下片,将征鸿的情意比作秋云一样淡薄,词人埋怨征 鸿情薄,曲折地表达出仕途的险恶与中原未复怅惘情 绪。
(答出一点给2分,结合诗歌作解释的给满分)
比兴、 联想、想象、 抑扬、
小中见大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 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 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李清照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 起烦愁直到白昼,雕着兽形
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 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
(1)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4分)
①整体和局部结合。首联:总揽长安全景。颔联,颈联写局 部之景。
②俯仰结合。仰观残星,秋雁。俯察紫菊,莲花。
③视听、声色、动静结合。“残星”是目见,“长笛一声” 是耳闻;紫艳、红衣是色彩的描绘;“雁横塞”是动态, “人倚楼”是静态。
写出了长安秋天景物的凄凉,表达了作者内心因思念家乡而 生的孤寂之情。
篱边半开的菊花呈现出紫 艳之色,静悄悄的,水面的 莲花凋零,红衣尽卸。
家乡的鲈鱼正美,但自己 不能回去,却要像钟仪那样 戴着南冠,学着楚囚的样儿 羁留他乡。
首联总揽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远望,眼 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 , 景象迷蒙而壮阔。诗中“凄凉” 二字,既属客观,亦属主观, 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抑 郁的基调。
了解诗歌技巧的大体框架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
对偶、排比、反复
诗 抒情手法: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歌
技 巧
描写手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表现手法:渲染、象征、联想想象、用 典对比反衬、映衬烘托等
抒情手法和描写手法
1、抒情手法: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
以景结情,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用典
2.结合诗句印证。阐释如何运用手法,突出环 境何种特征,渲染何种氛围等
3.分析表达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 情,或刻画了什么样的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 旨。
4.效果评价。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感觉:已感衾枕冷,落雪已多时。
视觉:夜雪见窗明,极写雪下得大积得深
注:这首词为苏轼贬谪黄州时所作。
写景:夏末秋初之景
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高山耸入云端,清晰可见
近处:丛生的翠竹,围护着墙院
听觉:池塘旁,长满枯萎的衰草,蝉声四起;
视觉:辽远的天空,不时看见白鸟翻飞,自由飞翔;(仰视)
嗅觉:满池荷花,映照绿水,发出柔和的芳香。(俯视)
——开阔辽远、清幽淡雅,又仿佛蕴含着衰败苍凉
清夜:幽静的秋夜
暗蛩啼:听觉 檐花落:视觉 帘幕乍凉:触觉 香绕屏角:嗅觉
多感觉器官综合运用 以声衬静、倍见其幽 极尽秋夜之幽静、心境之孤寂
屋檐——帘幕——屏山 (由室内而室外,由远及近)
恨归鸿:归鸿之情意,如秋云之淡薄,不肯传书,足 见世态炎凉,人情险恶
更从此中原阻隔,难以寄言,有谁能懂?
只能忘记过去的约定,只任自己寂寞无聊吧。
参考答案:① “薄雾”、“浓云”,意境凄凉, 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
②“永昼”,整日,点出愁的长久。
③“瑞脑销金兽”,看着瑞龙脑在金色兽形的 香炉里慢慢地烧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 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 的愁情。
长安晚秋 赵嘏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1)★这首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请结合词句分析作者 是如何描写秋夜景物的。
答:按照由户外到户内,由远及近的顺序,描绘了秋 景的幽静; “蛩啼”“檐花落” “乍凉帘幕”“香”等意象从听 觉、嗅觉、视觉多种角度写景,写得有声有色; “蛩啼”写寒蝉嘶鸣,以声衬静,更写出了秋夜的幽 静。 渲染秋夜清冷的奇恩和孤独寂静的氛围,衬托内心的 愁绪。(答一点2分,共6分)
颔联写仰观 。“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 是耳闻; “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 排,颇见匠心。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 中最具特征的景致;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晨曦 初见,西半天上还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飞来一行避 寒的秋雁。诗人的注意力正被这景象所迷住,忽闻一声长笛悠然 传来 ,觅声望去,在那远处高高的楼头, 依稀可见有人背倚栏 杆吹奏横笛。笛声那样悠扬,那样哀怨,是在慨叹人生如晨星之 易逝呢,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吹笛人哟,你只管在 抒写自己内心的衷曲,却可曾想到你的笛音竟如此地使闻者黯然 神伤吗?一联是赵嘏的名句。据《唐诗记事》卷五十六记载,诗 人杜牧对此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 ”。杜牧如此激赏 ,
(2)提问变式
1.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作简要 分析。
2.你觉得这首诗那两句写得好?为什么
3.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 析。
4.作者在表达情感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 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5.这首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请结合词句分析作 者是如何描写秋夜景物的。
(3)解题方法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行 宋·王禹偁(chēng)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本诗是王禹偁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 使时所作。
首联:马穿山径,野菊初黄,
因人有野兴正浓,而放马随意任行。
1.表达方式中最需要弄清楚的是抒情方式,可分为直 接抒情与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可以分为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要明白答题的角 度弄清回答抒情方式还是描写手法。
2.看清题目要求,明确鉴赏角度,借助理论知识,分 析相关语句。
3.注意术语使用,揭示表达效果。
(4)答题步骤
1.点明运用手法(多角度思考,准确审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