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兰亭集序》知识梳理八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兰亭集序》知识梳理八篇
篇1:《兰亭集序》文言文知识梳理《兰亭集序》文言文知识梳理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列坐其次
今义:居于次一等的古义:________________
2.俯察品类之盛
今义:物品的种类古义:_______________ _
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今义:低头抬头古义:________________
4.因此游目骋怀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________________ 5.信可乐也
今义:指书信古义:________________
6.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引
引以为流觞曲水( )
将军夜引弓( )
相如引车避匿( )
子游引前言以距孔子( )
引赵使者蔺相如( )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
2.是
是日也,天朗气清( )
敢不唯命是听( )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
觉今是而昨非( )
3.一
因此兴怀,其致一也( )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
4.期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
不期而遇( )
良马期乎千里( )
5.致
因此兴怀,其致一也(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
6.次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
初一交战,操军引次江北(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死生亦大矣( )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
3.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
4.足以极视听之娱(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当其欣于所遇。
(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亦将有感于斯文。
(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答案:
兰亭集序
一.“悟”通“晤”。
二.1.它旁边,是两个词;2.指自然界的万物;
3.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
4.用来;
5.实在;
6.这次集会的诗文。
三.1.导引/拉开/退却/引用/延请/率领;2.这,此/宾语前置的标志/判
断动词“是”/正确;3.相同,一样/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一点,少量;4.至、及/满一年/约定/期望;5.思想情趣/达到/招纳/得到;6.旁边/次序,按照次序/驻扎。
四.1.大,形容词做名词,大事;2.一.齐,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把……看作相等;3.贤、少长,形容词做名词,贤能的人、年纪轻
和年纪大的人;4.形容词做动词,穷尽。
五.1.省略主语 (名士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
2.状语后置句当他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
3.状语后置句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篇2:兰亭集序知识梳理
兰亭集序知识梳理
一.基本常识
1. 有关序、跋类文体
放到卷首为序,也称前言;放到卷末为跋或后序。
序言有的是作者或者编者自身写的,也有的是别人所写。
其内容
和作用,多为说明写作或编写的情况、目的,阐述某些观点,介绍或
评价作品等。
序的体裁,有的是近似论说文,如《史记》中的书、表、传的序,都是在议论中夹着感慨,总结历史教训,表达作者的见解和对人对事
的态度。
欧阳修编写《新五代史》,其中的《伶官传序》即属此类。
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
如李白的《春夜
宴从弟桃李园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后序或跋一般是对序的再补充,大都简峻峭拔,不像序那样详细
丰富。
另外古代还有一种赠序,为临别赠言一类的文体。
如宋濂的《送
东阳马生序》。
要和书序严格区别开来。
2.王羲之简介
王羲之(321—379),东晋闻名书法家。
琅琊临沂(今XX)人,后居
XX会稽山阴。
曾任右军内史、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
工书法,尤
擅楷书和行书,人称“书圣”。
他的《兰亭集序》帖,笔意妍丽劲健,“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其他较有影响的还有《乐毅论》、《十七帖》等。
其子王献之也是书
法名家,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
3.写作背景
修禊,古代的一种习俗。
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到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也称“春禊”。
据说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风和日丽,天清气朗,王羲之与当时的名人谢安、孙绰等41人在山阴兰亭畅饮欢歌,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他们借“修禊”之名而举行的一次诗会吧。
名人雅士,融融欢聚,曲水流觞,低吟浅唱,好不惬意。
王羲之面对高朋好友,挥笔泼墨,写下了“绝代无双”、书文皆美的序文。
二.字词语言
1.通假字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通取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
2.古今异义
茂林修竹古:长今;常用义为“修理”、“修饰”
列坐其次古:旁边、水边今:常用义为质量差
或取诸怀抱古:兼词,“之于”合音今:常用义为众
曾不知老之将至古:读zeng ,竟今:读zeng 多作姓
向之所欣古:过去、原来今:常用义为方向
终期于尽古:至、及今:无此义
亦将有感于斯文古:这些文章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3.词类活用
A、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贤士
少长咸集年轻人,年长的人
B、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看作相等
C、名词作动词
映带左右环绕
一觞一咏喝酒
D、数词作动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看作一样
4.一词多义
列坐其次旁边水边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余船以次俱进次序
因此兴怀,其致一也情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学习进步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办好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望、要求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时间期限5.虚词利用
因此因此兴怀,其致一也表原因
因此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以此用来吾知因此距子者,吾不言表方法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助词表定语后置之曾不知老之将至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往达到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助词的
三.理解分析
1.结构脉络
(一)叙宴集盛况
(1)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写景——山、林、竹、水、气候;
(3)盛况——流觞曲水,一觞一泳
(4)感受——信可乐也
(二)发人生感慨
(1) 为人处世的方式
静态——晤言一室
动态——放浪形骸
(2)感慨抒怀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死生亦大矣
(三)明作序要旨
(1) 否定虚无主义人生观——“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 写作动机——“后之览者,将有感于斯文”
2.重点语句理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兴之于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向之所欣”,意为先前所喜欢的事情,即先前的“乐”事;“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言其先前乐事,顷刻之间已成往事;“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为双重否定句,意为尚且不能不因此而感慨;“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意为何况对于生命不论长短,终究难免一死呢?
整个句子是一个用“……犹……何况……”关联的递进关系的复句。
这句话首先是从兰亭聚会联想到现今人们“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和“及其所之既倦。
情随事迁,感慨
系之”两种态度的看法;第二是以“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引出“死生”
这个全文的议论中心。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
“一死生”“齐彭殇”是庄周对人的生死的看法。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
”庄
子认为生和死,长寿和短命,没有绝对的界限,是相对的。
这本不错,但他夸大了相对性,以致否定了生与死的区别,认为生和死相同。
800
岁的彭祖和夭折之人没有区别,显然是荒谬的。
作者在第三段引出孔
子“死生亦大矣”的观点,以古人、今人和后人无不为无常而作生死之
事之叹,来说明庄子“一死生”“齐彭殇”之荒诞。
3.写作特色
(1)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的完美结合
第一段叙事、描写,二.三段议论、抒情。
先叙兰亭之会盛况,描
写山水景致,而后由乐入悲,转入对生死问题的议论,抒发感慨之情。
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2)借题发挥,立意高远
《兰亭集》为游宴诗集,作者借为其写序表明了自身的生死观。
并批判了崇尚玄学的当时存在着一种虚无主义的倾向。
使本篇立意高远,不同凡响。
四.补充拓展
1.补充注释
(1)“死生亦大矣”:语出《庄子。
德充符》:“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
之化而守其宗也。
’”大意是道是主宰万物的,它不会随外物(包含人的
生死)而变化。
(2)“一死生”“齐彭觞”不是庄子的原话。
庄子原话是:“予恶乎知夫
死者不悔其始自蕲(祈)生乎?”“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均见《庄子。
齐物论》)
(3)滥觞——本文有“引以为流觞曲水”句。
我国古代有流觞而饮,
吟诗歌赋之雅俗。
江河发源处水流浅小,仅能浮起酒杯。
《荀子。
子道》:“昔者江出于崏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
”后以此来比喻
事物的开始。
如:楚辞中的谣歌可以看作是我国五言诗的滥觞。
2.知识拓展
(1)东床——东晋名相王导是王羲之的叔父,刘禹锡《乌衣巷》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其中的王即指王导的家族。
《晋书。
王羲之传》载:“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王导),导令就
东厢遍观子弟。
门生归,谓郗鉴曰:‘王氏诸少并佳。
然闻信至,咸自
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
乃羲之也。
遂以女妻之。
”后因称女婿为“东床”,也称“坦腹”。
(2)《兰亭序》帖——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书法。
千方百计得
到《兰亭序》帖后,爱不释手,常常“朝夕观览”。
贞观十年,让冯承素、虞世南、禇遂良等人摹拓十本,以赏近臣。
死后将其真迹作为陪
葬品带进了昭陵。
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次真迹一等的唐摹本。
唐
摹本中以冯承素临摹最为逼真,较有影响。
因帖前后印有唐中宗李显
年号“神龙”个半印,故又称为“神龙本”。
(3)课外阅读王勃《滕王阁序》,比较两序的风格异同。
3知识扩展:《兰亭集序》同步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因此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
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因此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0分)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咸:
2.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修:
3.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极:
4.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与:
5.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
6.曾不知老之将至曾:
7.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化:
8.不能喻之于怀喻:
9.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
10.因此兴怀,其致一也致: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15分)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译文: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译文:
3.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译文: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译文:
5.虽世殊事异,因此兴怀,其致一也。
译文:
三.阅读全文,完成下列1~4题。
(12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群贤毕至毕:全,都
B.因此游目骋怀骋:舒展
C.暂得于己暂:暂时
D.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修:(寿命)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当其欣于所遇
B.引以为流觞曲水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仰观宇宙之大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揭示作者心情悲痛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仰观宇宙之大②趣舍万殊,静躁不同③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④修短随化,终期于尽⑤死生亦大矣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
为妄作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兰亭集序》是作者为他和名士们在山阴县兰亭举行聚会所写
的诗而作的序,是一篇诗序。
B.首段点明聚会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和事由,着重表现宴
会的豪华和到会人的快乐。
C.二.三段由快乐转悲伤,抒发了作者由兰亭聚会引发的人生盛事
不常而流年易逝的感慨。
D.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写景、叙事、议论和抒情相结合,
语言清新自然,简洁雅致。
四.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仰观宇宙之大,
______________,因此游目骋怀,______________,信可乐也。
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
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
后之视今,
______________,悲夫!
【参考答案】
一.(10分,每个1分)
1.副词,全,都。
2.形容词,高,长。
3.活用作动词,尽情享受。
4.动词,交往,相处。
5.动词,取(进取)。
6.副词,竟然,却。
7.名词,造化(大自然)。
8.动词,明白。
9.活用作动词,把……同等看待(把……看成一样)。
10.名词,情致,情趣。
二.(15分,每句3分)
1.很多有贤才的人都来了,年轻的、年长的都有。
(“贤”形容词作
名词,1分;互文修辞手法,1分;句意1分。
)
2.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
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
(“管弦之盛”定语后置,1分;“觞”1分;句
意1分。
)
3.等到对自身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事情的转变而变化,感慨也就油然而生了。
(“所之”“系”各1分,句意1分。
)
4.(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看
成一样是荒谬的。
(“一”“齐”各1分,句意1分。
)
5.尽管时代不同,情况也不同,但人们产生感触的情致却是一样的。
(“殊”“致”各1分,句意1分。
)
三.(12分,每小题3分)
1.C(暂:表示短暂的时间。
古代的“暂”,只指时间很短,没有与将
来对比的意思。
)
2.C(代词,放到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表示“……的事物”。
A.介词,在;介词,对于。
B.介词,把;介词,凭借。
D.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放到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3.D
4.B(“着重表现宴会的豪华”错误。
)
四.(10分,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1.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2.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俯察品类之盛足以极视听之娱
3.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4.齐彭殇为妄作亦由今之视昔
篇3:兰亭集序文言文知识
兰亭集序文言文知识
《兰亭集序》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
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转变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因此《兰亭集序》才成为名篇佳作。
(一)通假字
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意为“像”)
(二)词类活用
A.形容词作名词:
1.群贤毕至(贤,意为“有才有德的人”)
2.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
3.无丝竹管弦之盛(盛,意为“热闹的场面”)
B.名词作动词:
1.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
C.形容词作动词:
1.齐彭殇为妄作(齐,意为“相同看待”)
(三)古今异义词
1.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指判断动词“是”)
2.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
3.因此游目骋怀(因此,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4.信可乐也(信,古义:指确定|今义:指书信)
5.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
6.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今义:指数次,从次)
7.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
8.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
(四)一词多义
1.之:
所之既倦(动词,意为“往”,到达)
以之兴怀(代词)
夫人之相如(取消句子独立性)
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2.修:
茂林修竹(意为“高”)
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
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
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
3.虽:
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
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
4.于: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连词”)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
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
5.以:
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
(五)特殊句式
A.判断句:
①死生亦大矣。
(语意山构成判断)
B.倒装句:
1.状语后置:
①会到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当于欣于所遇。
③终期于尽。
④不能喻之于怀。
2.定语后置:
①仰观宇宙之大。
②俯察品类之盛。
C.省略句:
①(大家)列坐(于)其次。
②(大家)引(之)以为流觞(之)曲水。
③晤言(于)一室之内。
④放浪(于)形骸之外。
[理解分析]
1.结构脉络
(一)叙宴集盛况
(1)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写景——山、林、竹、水、气候;
(3)盛况——流觞曲水,一觞一泳
(4)感受——信可乐也
(二)发人生感慨
(1) 为人处世的方式
静态——晤言一室
动态——放浪形骸
(2)感慨抒怀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死生亦大矣
(三)明作序要旨
(1) 否定虚无主义人生观——“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 写作动机——“后之览者,将有感于斯文”
2.重点语句理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兴之于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向之所欣”,意为先前所喜欢的事情,即先前的“乐”事;“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言其先前乐事,顷刻之间已成往事;“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为双重否定句,意为尚且不能不因此而感慨;“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意为何况对于生命不论长短,终究难免一死呢?
整个句子是一个用“……犹……何况……”关联的递进关系的复句。
这句话首先是从兰亭聚会联想到现今人们“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和“及其所之既倦。
情随事迁,感慨
系之”两种态度的看法;第二是以“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引出“死生”
这个全文的议论中心。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
“一死生”“齐彭殇”是庄周对人的生死的看法。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
”庄
子认为生和死,长寿和短命,没有绝对的'界限,是相对的。
这本不错,但他夸大了相对性,以致否定了生与死的区别,认为生和死相同。
800
岁的彭祖和夭折之人没有区别,显然是荒谬的。
作者在第三段引出孔
子“死生亦大矣”的观点,以古人、今人和后人无不为无常而作生死之
事之叹,来说明庄子“一死生”“齐彭殇”之荒诞。
3.写作特色
(1)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的完美结合
第一段叙事、描写,二.三段议论、抒情。
先叙兰亭之会盛况,描
写山水景致,而后由乐入悲,转入对生死问题的议论,抒发感慨之情。
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2)借题发挥,立意高远
《兰亭集》为游宴诗集,作者借为其写序表明了自身的生死观。
并批判了崇尚玄学的当时存在着一种虚无主义的倾向。
使本篇立意高远,不同凡响。
[补充拓展]
1.补充注释
(1)“死生亦大矣”:语出《庄子。
德充符》:“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
之化而守其宗也。
’”大意是道是主宰万物的,它不会随外物(包含人的
生死)而变化。
(2)“一死生”“齐彭觞”不是庄子的原话。
庄子原话是:“予恶乎知夫
死者不悔其始自蕲(祈)生乎?”“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均见《庄子。
齐物论》)
(3)滥觞——本文有“引以为流觞曲水”句。
我国古代有流觞而饮,
吟诗歌赋之雅俗。
江河发源处水流浅小,仅能浮起酒杯。
《荀子。
子道》:“昔者江出于崏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
”后以此来比喻
事物的开始。
如:楚辞中的谣歌可以看作是我国五言诗的滥觞。
2.知识拓展
(1)东床——东晋名相王导是王羲之的叔父,刘禹锡《乌衣巷》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其中的王即指王导的家族。
《晋书。
王羲之传》载:“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王导),导令就
东厢遍观子弟。
门生归,谓郗鉴曰:‘王氏诸少并佳。
然闻信至,咸自
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
乃羲之也。
遂以女妻之。
”后因称女婿为“东床”,也称“坦腹”。
(2)《兰亭序》帖——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书法。
千方百计得
到《兰亭序》帖后,爱不释手,常常“朝夕观览”。
贞观十年,让冯承素、虞世南、禇遂良等人摹拓十本,以赏近臣。
死后将其真迹作为陪
葬品带进了昭陵。
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次真迹一等的唐摹本。
唐
摹本中以冯承素临摹最为逼真,较有影响。
因帖前后印有唐中宗李显年号“神龙”个半印,故又称为“神龙本”。
(3)课外阅读王勃《滕王阁序》,比较两序的风格异同。
篇4:文言文《赤壁赋》知识梳理
文言文《赤壁赋》知识梳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2)山川相缪(缪: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举匏樽以相属(属:通“嘱”,劝人饮酒)
(4)杯盘狼籍(籍:通藉,狼藉)
2.古今异义词
(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
(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凌:古:超越今:欺凌)
(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内心所思慕的人今:美貌的人)
(5)况吾与子渔櫵于江渚之上(古: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今:儿子)
3.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2) 名词用作动词:
①歌窈窕之章(唱歌)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③下江陵(攻占)
④顺流而东(向东进军)
(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糜鹿(以……为侣,以……为友)
(4) 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4.一词多义
①望
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②如
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如诉如泣(副词,像)
③虚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太空)
盈虚者如彼(指月缺)
④白
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不知东方之既白(发白,即天亮了)
⑤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介词)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
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连词)
⑥长
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而卒莫消长也(增长,动词)
⑦然
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⑧歌
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
歌曰(歌词,名词)
二.虚词
1.而
(1) 连词,表转折: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 连词,表修饰:倚歌而和之 /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