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编写校本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行课程改革,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编写校本教材。
作者认为这是个很好的项目,出于对此项目的关心,本人就如何编写校本教材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所谓校本教材就是以校为本,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自己的办学指导思想,按照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自行开发出来的特色课程。
能否开发好校本教材,不但关系到学校教育资源能否充分利用,也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
鉴于此,作者谈一点自己的观点:一、校本教材的编写首先要体现学校的传统与特色每一个学校因为办学历史、环境、师资及管理方式的不同,必然形成各自的传统,校本教材的编写应继承和发扬学校的光荣传统,体现学校特色。
作者所在学校是一个已有二十多年历史的完全中学。
虽然建校时间不是很长,但却是完全中学中展开各类课程全、课程展开较好、经验丰富的一所学校,当前在完全中学中,校本教材是我们的传统与特色。
学校一直以来非常注重校本教材的开发,而校本教材的编写则更是一大特色。
二、校本教材的编写应注重与课题研究的紧密结合校本教材的编写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而应是通过精心设计方案,扎扎实实的、通过反复论证的。
我校校本教材的编写要特别注重与课题研究的紧密结合,做到理论研究与实践操
怎样编写校本教材
一、要有一个总体打算:
你要编写一套怎样的校本教材?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它既能够是原有教材的延伸,像《开放阅读》,增加课内的阅读量;也能够用来补充原有教材的不足,像《课外写作补充》;还能够是一个全新的开拓——《纸杯工艺》,利用废弃的纸杯做成各种各样的工艺作品。
既开拓了小学生动手操作的范围,又是环保行动的具体落实,值得提倡。
想当初,我为什么要编一套课外作文书呢?那是教学上碰到了实际的问题:一是很多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甚至非常反感——尤其是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按一定的程式化来训练小学生的作文,调动不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得“另起炉灶”不可,于是,我在1988年9月就引进了“讲短文,写下来”写作形式。
二是教材里虽然有“读写例话”,但模仿的痕迹太浓,给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一篇《小木船》的课文。
学了这个篇课文,就要写一篇“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一件事”,于是,文中的“小木船”被改成了“粘纸、变形金刚、小飞机”等,这对于初学作文的学生来说,还情有可原,但对于四、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则是可悲的结局了。
为此,我要编写一套指导学生课内外相结合的相关作文的校本教材。
就拿一期课改的教材来看,里面的作文题目也严重滞后——那时三年级中有一个作文题目《打电话》,而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有了“打电脑、打手机”等新的生活内容,如果不即时的拓宽他们的写作内容,就难以激发学生们的写作兴趣,无法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再看二期课改教材里的作文题目也还是显得无序,没有一个明确的序列。
请看三年级第一学期教材中的作文题目的先后排列:
第一次是《小猪学样》(看图作文)
第二次是《吹泡泡》(或飞纸飞机)
第三次是《神奇的小屋》,这是一次想像类的题目。
记事类作文还没有学好,就又开始写想像类的作文了,效果能达到最佳吗?
第四次是《我眼中的秋天》,这是一次写景的作文。
想像类作文还没写好,又要急匆匆地学写景的作文了,那到头来一种类型的作文都写不好,就像我们现在的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属于“蜻蜓点水式”。
为什么要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就安排84篇课文呢?为了大量阅读,为了在两年内掌握2500个常用字,有这个必要吗?我们常常犯“急功近利”的“大跃进”的毛病,还感觉不错。
为了大量阅读,你也能够认真学好拼音,通过拼读也能达到这个效果,何必增增大量的课文呢?原来要在五年里掌握的2500个字,为什么非要在两年里完成呢?小学生,不是每个人都是天才,他们有他们的认知规律,我们不能够也不应该“拔苗助长”,其实,这对于减轻小学生的负担是背道而驰的。
由84课减为60课,再到减为48课,那当初的84课是怎样想出来的?课文几乎减了将近一半,这是在拿学生们开玩笑!同样,如果老师们都按照教材的作文题目的先后顺序来实行作文教学,那自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莫名其妙”:不是穷于应付各种写作类型的教学,就是会发觉自己总是在“上当”——不是吗?当三年级小学生还不会记事时,教材里竟然要求他们写《一件可笑的事》,于是,老师们得在“这件事是否可笑”上化很多功夫,不过绝绝大部分人还是写不出“可笑的事”来。
这样的安排,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可笑的事,真让人哭笑不得!
对小学生来说,作文的训练最好是归类训练,以便举一反三,而教材中的作文类型却是一轰而上,一种类型还没训练好,另一种类型又来了,结果没一种类型能训练好。
所以,编写的时候我就要认真考虑:这套校本教材既要与教材相关——任何脱离教材的训练,训练得再好,也不会受到家长和学生们的欢迎,因为现在的学生还是要考试,得跟着指挥棒转;又要与教材不同,要便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具备一定的操作性。
当然,这套教材最好能显示你自己的特长,能显示自己的特色——“走自己的路,才有出息”!
二、理清每一部分的体例:
像《小学课外系列作文》(三年级)是这样安排每一部分体例的:第一单元听写小故事(你在这个个单元里主要用什么形式来训练什么内容)
[写作要求]训练听力,写出主要内容
[习作点拨](你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来实行这方面的指导的。
)
[范文引路]学生的范文。
[训练材料](具体的内容)
1.蛋蛋熊穿花裙子
2.圈儿圈儿圈儿
3.各有“妙法”
三年级第一学期的《新标准同步作文》是这样安排每一部分体例的:
一小猪学样(看图作文)
[提示与要求]
[习作指导]
[范文示例]
[习作病例]
因为这是编辑给你的大致体例,你不能大动,但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实行适当的调整。
《纸杯工艺》是这样安排每一部分的体例的:
第1课走近纸杯工艺
纸杯歌:用一首儿歌引出开头
思考乐:想一想
欣赏园:作品欣赏
这样的校本教材需要各科老师的参与,起先由美术老师出点子,因为在这方面她是内行,也会操作,具备一定的操作性,讲得出一些道道来。
但写作上,她有一定的困难,那就需要语文老师的介入;教材中涉及到好多图片,要排版,要下载各种图片,得需要电脑老师的加入;要投入一定的经费,那又得由校长挂帅了;同时,还需要市区教研员的指导,毕竟他们在这个方面比我们要熟悉得多。
为此,后面的体例就应该大致相同,而不应该各不一样。
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你就得多方面来实行考虑:
其一,教材里很少顾及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那我们在编写时就要补充这方面的不足。
所以,每当一开始教作文时,先实行“兴趣导入”的前期训练,也就像一年级学习准备期一样,主要让他们觉得有趣,觉得高兴,进而吸引他们参加写作。
虽然化去了一定的时间,但对于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倒是不可缺少的几次训练。
其二,要求要考虑各个年级的要求,不宜过高。
因为那不是课内的作文训练,决不能提升太苛刻的要求,以免吓退他们。
所以,特别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来编排,切忌“想当然”、“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其三,要照顾到绝大部分的学生,让他们都有发言的机会。
为此,我在2002年编写时特地搞了一个“智力体操”,让更多的学生在3~5分钟里活跃自己的思维,克服畏难情绪。
这样,长此以往就能拓宽他
们的知识面,打通课内外的语文通道,使他们在不经意间学到了语文知识。
三、边实践边调整:
先有了一个打算,仅仅一个草案,得在实践中加以调整。
一开始试验的时候,不妨把范围扩大一些,以便在实践中实行筛选。
例如,我在安排听写小故事时就先选了10个小故事,再从中挑了5个讲给小学生听,一看他们是否感兴趣,二看他们是否写得出,最后在几次实践的基础上再编进教材之中。
当然,在使用这套教材时,你还要随机应变:有时能够加进一些新内容,有时要实行必要的改动。
这时,你要善于积累相关的资料,以便到了编校本教材时有充足的选择余地。
一是积累写得好的范文,二是看看还有哪些不足,得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要加以改进的。
我的这套一年级到五年级的校本教材,足足展开了四轮实践(四次三到五年级的尝试),再加上两年在一年级一个班和二年级一个班的具体实施,至少用了14年的时间:第一次在1988年9月先制定出训练方案,列出大致的提纲来,实行全面的训练,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第二轮实践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在1990年底形成大体的脉络,编写了《三年级第5册、第6册课外作文起步训练系列》,实行修改和调整;第三次在1996年8月实行必要的补充和修改;第四次在2002年9月大致定稿,只实行小的修改;一直到了2006年10月开始编书,11月正式出版第一本三年级《小学课外系列作文》。
这样前后共化去了18年的时间,五易其稿,终于完成了这个本校本教材的编辑任务。
随后,在2007年5月出版了第二本四年级《小学课外系列作文》,在2008年9月出版了第三本一二年级的《小学课外系列作文》,在2009年6月出版了第四本五年级《小学课外系列作文》,总共用了21年的时间总算出齐了这个套校本教材。
我的体会是:要敢于创新,敢于实践,不怕失败,坚持不懈,终会有所收获的。
经过27年的潜心钻研,我总算有了一些成果:从与张平南老师、程逸汝老师一起在1986年合作编写四年级的《小学看图作文》开始,我先后在1996年出版了13万字的《记叙文指导》,1999年与人合作出版了《作文大王·我的日记》,2001年、2002年出版了配合S 版教材四年级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的《语文课外阅读辅导》,从2002年起配合二期教材编写了三年级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四年级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的《新标准同步作文》共4册,先后共出版了近20本书。
四、逐渐形成了《小学课外系列作文》书稿的编排框架:
1.封面设计
2.序和前言(为什么要编这本书)
3.目录
4.具体内容安排,配上插图
5.智力体操题目
6.附录一:智力体操参考答案
7.附录二:佳作选
8.编好页次
9.实行一次校对,再实行第二次校对,直至第三次校对。
浅谈如何编写校本教材(转载)
这次我校要实行课程改革,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编写校本教材,我认为这是个很好的项目,出于对此项目的关心,本人就如何编写校本教材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当前统编教材的编写存有以下问题:1、统编教材编写、印刷和出版周期较长;2、内容大多针对高校读者,强调学科本身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看重学术价值,体现作者个人的学术水平,对于“教材是给不懂的人去学习”这个理念基本不关心。
即使有所变动也是大学相关课程的压缩本;3、教材不符合中职生本身的特点——中职生就是因为学习水平差而被普通教育淘汰下来的,如果继续强调教材的知识系统性,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而且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出现了新情况,已有的教材不能适合这种变化。
所谓校本教材就是以校为本,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自己的办学指导思想,按照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自行开发出来的特色课程。
能否开发好校本教材,不但关系到学校教育资源能否充
分利用,也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
鉴于此,我谈一点自己的观点:
一、校本教材的编写首先要体现学校的传统与特色。
每一个学校因为办学历史、环境、师资及管理方式的不同,必然形成各自的传统,校本教材的编写
应继承和发扬学校的光荣传统,体现学校特色。
我校是一个已有二十多年历史的法律类中专院校。
虽然建校时间不是很长,但却是中等职业学校中展开法律专业时间较长、法律课程展开较好、经验丰富的一所学校,当前在全国的中等职业学校中,法律专业是我们的传统与特色。
学校一直以来非常也注重专业课程的开发,而校本教材的编写则更要体现这个
特色。
二、校本教材的编写应注重与课题研究的紧密结合。
校本教材的编写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而应是通过精心设计方案,扎扎实实的、通过反复论证的。
我校校本教材的编写要特别注重与课题研究的紧密结合。
做到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
我校有很多老师曾参与各级教材的编写及一些课题的研究,这是个非常好的基础。
如果校本教材的编写以课题研究为依托,这样校本教材的编写则会原则、目标明确,操作符合规范,再加上专家的指导、理论上的支撑,会使教材更具有教育性、可读性、校本性。
三、校本教材的编写要深入一线实行调研
校本教材的编写要结合我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对于他们的深入了解是编写好校本教材的重中之重。
这就需要编写校本教材的领导小组和相关负责人首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材、他们当前
的认知水平、对不同课程的喜好水准等等;其次要深入教师,了解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对当前教材的理解水准、教师在校本教材的编写中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等等。
总来说之,深入的、合理的调研,是编写校本教材的重要前提。
四、校本教材的编写要发挥教师的作用。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也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学质量的好坏,不但取决于教师对已有课程的领会、实施情况,也取决于对新开发课程的领会、实施情况。
教师既是校本教材的实施者,也应是校本课
程的开发者。
在研究、开发校本教材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学校行政领导和教研室主任人人参与,并在此基础上,成立有学校行政、教研组长、任课教师、班主任代表等参加的课题研究组。
通过明确课题目标、研究重点、研究原则,发动人人参与校本教材的资料收集、编写工作。
要求教师积极出点子,共同确立每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课文成文形式,讨论形成低、中、高段的教学内容,在课题组成员的征稿、组稿后,形成校本教材初稿。
其次,要求每位教师校本教材实行试教,要求教师写出教学后记,即时发现问题,即时修改。
这样,通过一个阶段的试教,教材内容更切合学生实际,更利于教师教学。
第三,反复修改,再次定稿,
正式成为校本教材。
通过教师参与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不但能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主体作用,而且使校本教材更贴近学校实际、教师教学实际、学生实际,使校本教材教学富有实效,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校本”性、
实效性。
五、校本教材的编写要始终坚持以促动学生发展为目的。
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是促动学生的发展,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目标能否实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主要看学生能否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能否主动、和谐、全面地发展。
开发校本课程,应有
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注意学生个性的培养。
所以校本教材的编写,要立足学生的主体发展,做到目标设置多样性、内容选择自主性、课程评价灵活性。
在目标设置上,既要有知识目标、水平目标,又要有情感目标、德育目标,体现多样性;在内容选择上,只需要有每学期要求完成的大致要求,没有强制完成的具体要求,体现了自主性;在课程评价上,既能够通过学生的平时考核来评价学生,也能够通过考试考核来评价学生;还能够评价学生的其他水平,体现灵活性。
这样学生的思想理解、水平、情感等诸方面均会有不同水准的提升。
六、校本教材的编写原则
1、基础理论“实用、够用”的原则
职业院校校本教材建设要符合学生实际,把握基础理论“实用、够用”的原则。
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实用型人才。
用人单位最需要的是“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能型人才。
学生进入职业院校,最主要的目的是毕业后能掌握一门技术,为以后就业打好基础,所以职业院校校本教材的编写一定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选择岗位需求的知识和技能,除去高、精、尖的抽象理论,尽可能使用简洁直观的内容,使学生多掌握实践技能。
职业院校教材的理论知识要以“必需”和“够用”为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删减推导、证明的内容,强调知识在社会生活的应用。
2、基本知识“面宽、灵活”的原则
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素质要求,充分考虑每个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在编写过程中,校本教材要把握基本知识“面宽、灵活”的原则,即教材内容要富有弹性,基础类课程要有一定的覆盖面,满足一般专业对理论、技能及其基础素质的要求;同时要留有余地,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探究学习的需要。
教材内容应尽量采用模块式组织,可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将内容模块裁减、拼接成不同类型的知识体系。
可利用学分制,让学生紧紧围绕自己的学习需求来选择,适当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方向,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特长。
所以,教材内容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和水平。
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而且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
3、基本技能“主线贯穿”的原则
我国《国家职业标准》中“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水平为核心”的职业标准体系,强调相关知识对技能的支撑作用,强调避免理论化或学科化的倾向,强调技能与工作实践的内在联系,强调以水平培养为核心的培训方式。
所以,在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基本技能这条主线,形成职业水平体系,并以此为基础,组织安排相关的教学内容、训练内容、考核内容和不同的教材形式。
校本教材的编写在我校还刚刚起步。
以上仅仅我个人的一点看法,希望进一步得到大家的指导和协
助,以促动我校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