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精)[共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精)[共5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精)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第一,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建议。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间、学生间良性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学科特有的活动有哪些呢?我想主要有: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想、验证、推理、交流、反思等等。
开展数学活动的前提是要满足学生的情感、动机需求,创造积极的课堂环境—安全感、趣味性、自信心、归属感、自由与权力。
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展开积极的思维过程,体验数学知识。
洋思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都像考试一样紧张地学习。
所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实际上是从上课一直考到下课:一上课教师揭示学习目标,指导自学,让学生明确看书的内容、方法、要求,知道几分钟之后要如何检测效果,这样学生立即紧张起来,他们读书、看书就等于考前准备,或者好像看试卷那样紧张;几分钟后教师让学生有的到黑板上书写,有的在座位上练习,这是第一场考试;练习完了,老师把大家做错了的地方集中到黑板上,让会的同学更正,这是第二场考试;以后大家讨论弄懂为什么,这是第三场考试。
老师对检测作出评价后,利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当堂完成作业,这也是考试,作业本就是试卷。
这样从上课至下课,学生都像考试那样独立地、紧张地思维。
第二,对数学教材处理的建议:
1、一要尊重教材,但是不能“唯教材”。
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情况,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看待教材,用好教材,因为对于学生而言,教材是他们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结目标”,教师不应该把教材变成为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时的模仿对象。
因此,切不能“照本宣科”把教材当作圣经来念,不能“唯教材”。
二要钻研教材,用好教材中的每一个素材。
教材就是提供给教师进行教学的素材,是给你的一个问题、给你一个情境、一条思路,你遇到这个情
境、问题和思路,要充分利用它们,想办法达到你制定的教学目标。
而具体说来,要先“入教材”,看到教材提供的思路和教学方法是什么,这样才有利于“出教材”,即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和知识的逻辑顺序,适当改变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
三用好教材,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目前的数学课上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教师很少让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大家想一想,课上教师不引导、不教学生如何阅读数学课本,课后学生自己能够直面书本吗?如果离开了教师讲解,学生还能够通过课本自学数学吗?这样下去学生的数学阅读和数学理解能力如何能够提高呢?所以我在此特别强调,一定要利用数学教材,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数学阅读与语文阅读有一些共同之处,都需要认读、理解、鉴赏等,也都讲究阅读中的记忆、速度、技巧等,但是显然我们应该看到数学阅读的特殊性,即数学阅读的对象是由数学语言组成的,数学语言无
歧义、简洁、其他学科可以通用的,其中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数学符号语言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进行转译;同时,数学阅读的对象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法来编排的,就小学数学而言,数学材料大都是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和演绎法来呈现的,体现了一定的严谨性。
数学教材正是很好的数学阅读对象,通过阅读教材,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学会数学中有关概念、规则的数学表达;数学符号的运用;数学形式的书写;数学问题的表述等等,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然而,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它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但是,作为教师我们至少可以从课本开始,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但是切勿走入另一个极端,就是咬文嚼字、死记硬背,应该还是在理解中记忆,在记忆时理解。
2、精读和分析新教材、挖掘有利的教学资源。
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地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准确地设立重点与难点,进行取材分析与处理,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恰当地确定教学目的要求,写出合理的教学预案,并在教学中灵活机智地调整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益。
3、注重课文的“图文”并茂,有效利用“主题图”进行教学。
新
教材除了在文本所蕴含的教学资源外,每一幅主题图都包含丰富的教学资源,大可辅助学生感受课文的教学情境,感悟新概念、新知识的形
成,增加教育容量,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4、挖掘“开放性”资源,让学生学有兴趣。
注重教学方法的开放性是新课程的主要教学特色。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更多的探索新知、选择学习的主动权。
新教材表现在课文中“想一想、做一做、考一考”等栏目的开放性资源较为丰富,既可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又可最优化地达到教学目的。
教师不妨好好地借鉴和利用。
5、尽可能把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现教材与学生长效“互动”。
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教学信息,与教材内容联系紧密。
深入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是用好新教材的保证。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再解决问题,这也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的具体表现。
第三,对数学教学方法的建议: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的情境中体验、理解和学习数学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他们数学学习的基础,数学教学要加强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
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
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3、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为他们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
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
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
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5、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6、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益。
第四,对数学学习方法的建议:
1、步步有根据。
2、重视概念教学。
3、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便于分析。
4、化具体为抽象,学会思维。
必须学会用抽象概念来思维。
5、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数学教师必须明确哪些知识必须让学生深刻记忆和牢固保持。
学生日后数学教养的牢固性取决于数学知识的基础。
把必要范围的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在我们的数学课上,有一种可怕的现象----这就是学生坐在课桌后面而无所事事,每天6小时无所事事,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无所事事。
学生到学校里来,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他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应当是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
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体验到的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秘的感觉;谁缺乏这种情感,他就丧失了在心灵的神圣的颤栗中如痴如醉的能力,他就可以被人们认为是个死人。
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才是应当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教师要努力使紧张的、愉快的脑力劳动在学校里占统治地位,使思考、认识、发现、理解和求知的需要成为一个人的最主要的精神需要。
只有当教师给学生带来思
考,在思考中表现自己,用思考来指挥学生,用思考来使学生折服和钦佩的时候,他才能成为年轻的心灵的征服者、教育者和指导者。
而那些没有什么东西好讲,学生也感觉出他没有什么丰富的思想宝藏的教师,确实是很可怜的。
我们依靠思考,也只有依靠思考,才能驾驭年轻的心灵。
不管是数学教学,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学,课堂上要努力做好两件事:第一,要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第
二,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
如果达不到这两件事的和谐,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苦役。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建议30条
小学数学教学建议30条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
其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
学生学习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基于以上学科的特点及现阶段的教学实际,特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第1条,教学目标是引领课堂教学的航标,教学目标的拟订须建立在教材研读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要通盘考虑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要善于把课时目标合理地分解为环节目标。
第2条,课时教学目标的拟订要关注知识技能目标与过程性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的描述要明确、清晰,可检测。
过程性目标要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落实,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目标可以从学生的学习任务为视角进行叙述,也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任务为视角进行叙述。
第3条,教材是凝聚教学经验,体现课程标准及教学理论的规范文本。
教材提供的材料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
教学前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与教材。
第4条,教材研读要
关注整套教材的基本结构,理清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在各学段、各册的分布情况,并以此为背景研读课时教学内容,合理划分课时。
第5条,研读课时教学内容时,教师应深入分析例题和习题,关注例题与习题的匹配与关联,分清习题的层次。
在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知识的形成线索和学生学习的认知线索,在此基础上完善教材资源。
第6条,要拓宽教材研读的视角,除了参考教学用书以外,倡导参阅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教材。
第7条,科学的学情分析是实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
学情分析包括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习惯与能力,生活经验和学习环境等要素。
对任教班级的整体水平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适时进行分层教学。
第8条,平时作业、学生访谈、课前测试和教师经验等都是学情分析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第9条,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一般由若干个教学环节组成,但环节不宜过多。
每一个教学环节通常都蕴含着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的有效设计是推进课堂教学进程的关键。
问题的设计要关注思考性和挑战性,有利于课堂生成,有利于展现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第10条,问题设计时要预设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充分估计学生可能碰到的困难,思考应如何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预设教学指导策略。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第11条,课堂组织是指教师依据教学设计,引领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互动过程。
课堂组织的内容主要包括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
第12条,课堂实施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切入重点要快,尽可能在前20分钟完成教学的主要任务,倡导先试后讲。
要注意动静搭配,数学学习要以学生独立思考为主,教师可适当通过师生对话,安排同桌合作,或前后四人小组合作,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为主要形式,要选择合适的问题和时机。
第13条,教师的教学用语和数学语言要精练、规范,要适时进行解题方法和思路的提炼与总结,关注学生的数学表达,逐步让学生养成有根有据的说理习惯。
第14条,在课堂中要善于观察学生,关注师生间的有效互动。
对哪些学生该提怎样的问题,学生会回答到怎样的程度,要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起到启发、引领作用。
第15条,要根据教学反馈信息合理调控或调整教学目标及进程。
要善于筛选和有效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尤其重视典型错误资源的捕捉与利用。
第16条,要重视教学重点与难点部分的板书设计,录音、投影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要简易、有效,相互补充,发挥各自的作用。
三、作业设计与辅导第17条,作业可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
要合理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注重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层次性,以求实效性。
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具有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功能,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基本手段。
课外作业设计的要求是“紧扣目标、促进思维、形式多样、分层要求”。
提倡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的有创意的作业设计。
第18条,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练习时间,可以将练习穿插在新知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安排集中练习的时间。
第19条,布置的课外作业要适量,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教师要先做一遍。
除书面作业以外,可根据需要布置调查、游戏、设计制作、数学日记等实践性作业,并根据不同作业样式给定不同的时间要求。
第20条,教师要规范学生的作业格式,在学生做作业时,教师要进行巡视,及时进行指导,尤其要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
第22条,要发挥作业的诊断功能,布置的作业要及时批改和反馈,对于作业中的错误要督促学生及时订正。
面批是一种有效的批改方式,对学困生应坚持多些面批。
在批改作业时要重视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对于典型错误,要有意识地摘录并归类整理,分析原因,以改进教学。
第23条,要发挥作业的激励功能,除了运用一些约定俗成的符号
进行批改外,能通过合适的批语来达到提醒、帮助和激励学生的目的。
第24条,个别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
个别辅导的内容包括学习诊断、学习矫正、心理辅导等。
个别辅导时,要引导学生建立学习共同体,发挥同伴作用,但不能让“小老师”过多代替教师进行辅导。
第25条,在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前,教师要查阅、分析他们的平时作业、单元形成性测试等情况,找到问题症结所在,以对症指导。
在个别辅导时,要多让学生发表想法。
要做到:热情鼓励,帮助树立信心和决心;细致指导,既补知识能力的缺漏,也重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降低起点、放缓坡度、逐步提高。
第26条,对学有余力、有个性特长的学生,教师应为他们制订适合的指导方案,拓展他们的学习渠道,如开展丰富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等。
四、命题与学业检测
第27条,纸笔检测作为学业检测的主要手段,目的在于诊断和反馈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情况,以改进教学。
教师在编制试卷前,应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内容确定检测范围,理清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的目标要求,形成试卷编制的基本框架。
第28条,编制的试卷要有效度、信度与区分度。
试题的难易要适度,叙述要明确,语言要规范,防止产生歧义,杜绝偏题、怪题。
第29条,检测结果要及时反馈,通常以等级制呈现给学生。
根据需要,也可以向家长反馈,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第30条,要重视试卷讲评。
讲评前,教师要认真分析试卷中所反映的问题,要对问题进行输理和归类;讲评时,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多角度展示解题思路,切忌就题论题,以提高试卷讲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建议与教学评价(共)
小学数学教学建议与教学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优化课堂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彻底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学生当作是和自己平等的人来看待。
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亲切、自然,要富有感染力,教师要用灿烂的微笑为学生送去阳光、雨露,为学生营造一份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情感的迁移,使之“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学习,才敢大胆地思考,大胆地去创新,学会的才敢说一说,不懂的才敢问一问,有不同的意见才敢争一争、议一议,也才能真正体现出主人的姿态。
2、创设情境,强化学生学习动机。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促使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求。
3、恰当运用电教手段,调动多种感官参与。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时参与的感官越多,越能充分发挥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协同能力,思维活动效率越高,学习效果越好,加之小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的持久性短,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教师要想维持学生长久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电教媒体极好的表现力,变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利用它极好的重现力和参与特性,将学生带到教学活动中,使他们与教学过程融为一体。
4、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
教师要把学法指导有机地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授学生于渔。
学生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学法,才能自己去学习,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建议与教学评价
小学数学教学建议与教学评价(3)
一、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体差异的关系
在我们的教学中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还要关注个体差异。
1.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并要关注个体差异
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和对每一位学生的关注,是所有学科教学的基本原则。
而面向全体的同时我们会发现,学生之间的差
异是客观存在的,出现差异并不可怕,面对客观事实我们还要尊重差异。
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保证全体同学,尽可能达到我们的目标,正所谓是下保底,上不封顶,差异之间也是一个资源,交流起来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要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这既是数学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落脚点。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
这是因为人的先天基因和后天经历的不同而必定带来个体之间的差异。
这个差异不仅仅体现在水平高低上,更重要的可能对学生来说,主要是思维品质和一些思维方式、包括习惯上的不同。
比如有的孩子习惯于视觉思维,有的孩子习惯于符号思维,有的习惯逻辑思维,有的习惯形象思维。
另外这种差异的过程中,也体现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表述的方式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上,这就包括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快慢不同,速度不同,这些都是差异。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个案例:是由北京市昌平区昌盛园小学赵震执教的《负数的认识》
在这节课里,一开课教师就叙述了足球比赛、孩子转学的情况、包括账目结算等问题,让学生填写记录单。
足球比赛上半场下半场个个
转学情况四年级五年级
人人
帐目结算三月份四月份
元元
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的表示是各种各样的,比如有的孩子用文字写出来,有的孩子用对勾或者笑脸表示,也就是用符号表示。
孩子们的呈现方式差异很大。
2.面向全体与关注个体差异的关系面向全体与关注个体差异都十分重要,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面向全体与关注个体差异是共性与个性的矛盾统一关系。
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个性离不开共性。
像相近的思维品质、兴趣、学习习惯、知识积累等就是学生的共性。
3.怎样处理面向全体与关注个体差异的关系那么如何处理好它们二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