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式除法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用竖式计算除法》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讲的这节《用竖式计算除法》是青岛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想法,与在座的老师们一起交流一下。
一、教材分析
学生前面已经理解了的除法的意义,且已经学过了表内除法和乘法竖式,知道在除法中,除号的写法,被除数、除数和商所在的位置,掌握了除的过程和书写格式。
由于表内除法,它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教材通过创设同学们到郊外采树叶、捕蝴蝶的情景,有意识的注意联系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沟通除法竖式和表内除法竖式的关系,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除法的方法。
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学生学习多位数除法竖式及进一步应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可能大部分同学已经掌握了除号的写法,以及被除数、除数和商各应写在什么位置,但是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熟练掌握试商的方法等知识,应该是在本次教学中应该重点考虑的内容,并且要着重帮助学生掌握除的过程和书写格式。
所以
本节课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三、教学模式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已经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奇心强,为了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为主,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并在适当的环节对学生进行点拨,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疑惑进行解答,让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四、教学设计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探究新知,合作解疑”、“新知应用,延伸拓展”、“回顾反思,收获总结”,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习除法必须在理解除法的意义和表内除法算式的写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新课之前一定要对这两个知识点:(除法的横式的读法;乘法口诀的写法及意义)进行复习,为下面探索新知做好知识、技能、经验和心理上的准备。
然后,出示教材情境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都在做什么?他们在分工合作安排的活动中,你都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结合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二)探究新知,合作解疑
教学不是简单给予,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机会,所以我在课堂
中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探索和体验过程,所以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解决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
比如: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每人分……那么……可以分给多少人?
学生在已经学习了除法的基础上,很快就能根据要求,列出横式。
()÷()=
下面就请同学们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看看你和别人的想法一样吗?谁的办法更简单?
同学们可能有很多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1、可能有的同学用摆一摆,用木棍代表鱼
2、可能有同学用“画一画,圈一圈”
3、可能有的同学用口算
4、有的同学,有可能会想到,原来的表内乘法可以用竖式,我
想用竖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除法竖式的写法
(三)新知应用,延伸拓展
两类问题:
……的问题:
……的问题:
(四)回顾反思,收获总结
总结整理这节课重要知识。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微型教案”。
所以,此板书重点突出除法的竖式的格式,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对学生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六.课堂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根据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评价建议,谈一下我的评价建议。
评价建议要主体多元,形式多样。
主体多元包括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形式多样包括课堂表现、课下调查、学情反馈以及成长档案。
学生自评的内容包括:
我遇到能回答的问题,积极举手。
我能在同学们面前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
我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参与小组学习
我知道了学习解决问题的解题步骤
我学会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学生根据自己的表现给自己各项打等级,评级等级分为ABCDE五个等级。
七.资源开发
利用多媒体资源;运用生活资源;挖掘教育资源;及时捕捉课堂生成资源
这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想法,说的不当之处请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关于说课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与探讨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
说课是教师备课基础上的理性思考,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个人在同伴之间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教师与教育研究者的广泛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
1.1认识说课
说课是在教师备课的基础上,授课教师对同行教师或教育行政领导,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说课教师主要说明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做、为什么这样教、为什么这样做。
它能集中而简明地反映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技能与教学风格;能较好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智慧,架通了备课、上课与评课之间的有机关系;使教师的教学实践能上升到一定的理性层面,解决教学与研究、实践与理论脱节的矛盾,是一项基于学校、面向教师、服务实践的教学活动。
说课基本要素构成如下:
(1)理念——以教学理论为指导,解读教学行为、表达教学行为的理论依据;
(2)主体——教师(包括说者与听者);
(3)客体——所教的课程与教材;
(4)中介——以语言表达为主,配以文字、图像或实物演示;
(5)形式——个体阐述,群体评析、研讨。
说课形成的背景性要素:一是理论。
科学的教育理论即新课改理论以及学科课程标准;二是教案。
从教案中的教什么、怎么教为基础,构思“为什么这样教、这样做”,指出理论依据。
狭义的说课是指教师以口头表达的方式,将某节课的教学设计作理性化论述和实践过程的说明。
广义的说课由教案、说稿、口头表达以及听者的评价等构成。
从说课的时间段来看,说课还可以安排在讲课之后进行,这种说课能够把教师的课后反思、修正也纳入其中。
从说课的环境上看,广义的说课,也可集备中的说、说中的评、评中的研、研中的学于一体,成了新教改中集体大备课的一种重要形式。
1.2说课的特点
说课改变了教师个人写教案或集体备课议教案之后即进入课堂授课的传统模式;说课使教师的教学构思从隐性思维走向显性思维,从静态思维走向动态思维,从个体独立劳动走向群体合作劳动。
1.2.1理论性与科学性
教师在备课中,虽然对教材作了一些分析与处理,但这种分析和处理往往比较肤浅、感性。
说课是教师写教案基础的再提高,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上审视教材,这就有可能发现备课中的疏漏与不足,进而修改授课方案。
从这个意义上说,它能帮助教师更深入地解读教材、研究教材。
另外,说课的准备过程也是优化教学设计的过程。
说课的核心要点是“说出为什么这样教”,而不仅是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
这样就迫使教师去学习教学理论,从高位上去构思自己的教学设计,从理性上去解析将要发生的教学过程。
教师为了说课,必须先有教案,再从教案转换成说稿,最后在同伴中进行讲演,这又是提高教师写作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
1.2.2交流性与示范性
说课是教师与教师之间双向的备课交流活动,它符合现代教育所倡导的合作学习理念。
无论是同行,还是教研人员在评议说课中,都能通过切磋教艺、交流教学经验获益,尤其对说课的教师是最实在、最贴切的指导。
说课是新颖的教研活动,能带给教师更多的理性思考的各种说课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示范性。
青年教师的教学评优活动、名师的说课带教活动和教学专题研究中的说课活动,其示范与辐射性则更为明显。
1.2.3简易性与操作性
说课不受时间、空间与人数的限制,备课组内2~3人,用20~30分钟时间,便可以在教师办公室里完成。
作为日常教研活动的说课,说课教师一般应在10~15分钟内完成,然后由同伴共同评析。
可见说课具有较强的参与合作性,能很好地解决教学与教研、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矛盾。
1.3说课的局限性
上课之前,教师必须做好充分准备,通过头脑中的构思形成上课的书面计划,这就是教案。
对教案作理性思考,说出理论依据、构思的缘由、讲清道理就是说课。
无论是教案还是说课,都是课前预设、预想的。
教案与说课都是提高课堂实际教学质量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可见,说课的局限性就表现在看不到教师临场发挥,看不到随堂的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看不到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实践效果。
此外,预想的理性构思和具体的教学方案,还要靠科学有效的组织教学,才能使教与学达到和谐状态。
其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确实存在说得好,但教得不这就需要在开展教学系列化过程性研究中,不能简单和孤立地好,或者教得好而说得不好的现象。
看待教师说课的好坏,要把说课评价与课堂教学评价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