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学年月考语文试题语文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学年月考语文试题
2022.10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共 3 小题, 15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3 题。
云和梯田
张抗抗
传说中“中国最美的云和梯田”,隐匿于浙西南括苍山脉雾气迷蒙的群峰深处,弯弯绕绕的盘山公路,倏然甩出一角空地。
人在山腰,朝山下的开阔谷地望去,错落有致的梯级田畔,覆盖了周围山坡,似一个硕大的环状天池,嵌于青葱滴翠的崇山峻岭之间。
阳光迎面扑来,俯视崇头镇外的山中梯田,好似面对着一座宽大露天体育馆。
若是早几个时辰,此处可见著名的“云和梯田日出”奇景。
无论冬夏——太阳每天都攀着湿淋淋、银闪闪、绿油油或是金灿灿的梯子,从山间的水田里升起来。
此时,眼前那些高低起落、依次递接的田畔,或大或小或长或短,依山就势形状各异,顺着山坡一块块不规则地蜿蜒开去。
一层层沉降,通往山洼里黑瓦白墙的小村落;一层层升高,则通往山顶的云端去了。
远眺层层梯田,犹如面对着一座盘旋陡立的天梯。
正是清明时节,梯田已开始灌水,咕嘟咕嘟的流水声箜箜作响,犹如节律均匀的弹拨乐。
山水自上而下流入,即使是再小的田池,边缘都留有缺口,一畦注满,便自动流向下一层的田畔,有如大江大
河里一级级的“梯级电站”。
田畔蓄满水后,一畦畦平展展、亮汪汪得晃眼,似有神灵夜半在山上置放了无数面镜子。
天亮之后,整座山谷成了一个镜子创意博览会——弧形椭圆形拱形牛角形簸箕形一面一面无数面镜子,顺着山坡,妥妥帖帖地铺展开去。
田埂上刚发芽的青草,一圈圈一道道,为镜子镶上了翠绿的镜框。
镜面朝天,映出蓝天里朵朵浮荡的白云
尚未到开犁节,几头水牛悠然在田间啃着嫩草,田畔里盛满明晃晃的清水。
这个时节,梯田是透明而宁静的,给人遐想的空间。
水孕万物,水汽氤氲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的梯田四季,如同幻象一般浮现:
梯田在湿润的微风中苏醒,一簇簇一行行低矮茁壮的水稻秧,齐刷刷地摇曳,绿茸茸油汪汪,在秧苗底部的空隙里,闪过荧荧的波光,银水绿影——那是水灵灵的春梯田。
春梯田,是一轴淡淡的水墨画。
梯田的夏季从绿色中来。
由嫩绿而碧绿再墨绿浓浓的绿、重重的绿,绿得绵密绿得厚重,犹如一针针一线线的刺绣,扎透了梯田的每一层泥土,直到把整座山谷织成绿色的绒毯。
夏梯田,是一帧精美绝伦的绣品。
秋季稻熟时,饱满的稻穗洒下遍地碎金,一座金山谷、满山金池塘。
一层络黄一层褐黄一层澄黄,稻浪的金色涟漪从山脚一波波升上山顶,又从山顶一波波往下流淌那是金色的秋梯田。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第 1 页共 8 页
秋梯田,是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
落雪了。
梯田在飘飞的雪花中欣然更衣换妆。
白雪覆盖了层层田畔,厚重或是蓬松,一畦白色又一畦白色。
雪后初晴,云和梯田披上了宽大的银色缎袍,瞬时有了一种雍容华贵的气度。
那是云和梯田最令人激动、最美的时刻——
梯田的平面上,一层层落满了白雪,而每一级梯田的侧面土墙,则是一道道背风少雪的立面。
梯级落差若是高些,土地的黑色或深褐色便明显浓重,自然而然地甩出了一条条层次分明的黑色弧线。
满山的梯田在纯净的白雪映衬下,所有蜿蜒起伏的曲线骤然凸显。
那阡陌纵横婀娜多姿的线条,如此洒脱流畅、随心所欲,似行云流水亦如空谷传扬的无声旋律,浅唱低吟
冬梯田,是一幅轮廓分明、庄严冷峻的黑白木刻。
梯田之神奇美妙,在于一年四季变幻着炫示着迥然相异的色彩与风景。
梯田之魅力,更在于它并非自然奇观,而是农耕文明积淀千年的人文极品。
那一刻,脑中跳出一句俗语: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知!
相传,云和梯田已有千年历史。
由闽北迁徙浙南的畲族山民,是云和梯田最早的垦殖者。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田地最为宝贵。
聪明勤劳的农人先祖,用锄头镰刀和汗水,伐去山上的灌木与荆棘,挖去乱石拣尽杂砾,在高低起落的坡地上,经年累月日复一日,开垦出一小块一小块、一小片一小片的田地。
或宽或窄的梯田,一长条一小块,不规则地依山势上下伸展。
最小的梯田田畔,被称为“巴
掌田”,即便春种一兜稻秧、秋收一把稻谷,也不会轻易放弃。
历经千百年实践,先人积累了垦种梯田的丰富经验。
无论何样贫瘠陡峭的山地,但凡人迹所至之处,就有了人造的梯田。
梯田以水田、树木、竹林调节气候,保持四季的气温与湿度,建立起一个自我循环的生态环境,具有固化山体植被、保护水土流失之功。
曾有疑问:水往低处流,而梯田逐级升高。
古代无水泵,水梯田之水,从何而来?
云和人说:山有多高,水有多高。
水有多高,梯田就有多高。
恍然,凡是适合开垦梯田的山地,山上必有水源:泉眼溪流、林木蓄水、雾气雨水农人根据不同的地形土质,修堤筑埂,通过水笕沟渠,将水流引入梯级田畔。
自古以来,垦种梯田的人家,多有“刻木定水”的民约,根据每块田的面积,协商分配各家所需水量。
进入 21 世纪的现代社会,梯田用水则有了更为合理、科学的调配机制。
水是梯田的生命之源。
水梯田是用水养出来的。
梯田自成一体的耕作方式,梯田独创的灌溉系统,为中国及东亚的稻作文化,增添了灿烂的一笔。
回望云和梯田,田埂棱角分明,梯级层次清晰,如同一部刻录着中国千年农耕文明成果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体史册。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第 2 页共 8 页
在这个以“移动”为时尚的时代,尚有一种“不可移动”的物体——“梯田”,默默守望着人类共同的家园。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3 分)( )
A.“或大或小或长或短”“弧形椭圆形拱形牛角形簸箕形”,这两句话词语间不加标点,使语气连贯,给读者以目不暇接之感。
B.作者在云和梯田饱览了四季变换之景,故能将梯田描写得具体生动,富于美感。
C.在山区建成的云和水梯田,是人力征服大自然的产物,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改天换地的气魄与艰苦奋斗的精神。
D.文章通过对云和梯田的优美描写,突出表现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反映出作者对农耕生活的向往。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叠音词的运用有何效果? (6 分)
3.结合全文内容,简述云和梯田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6 分) 二、课内文言文考查(共 10 小题, 20 分) 完成 4~13 题。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彰:清楚,明白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从师求学的风尚
(
.
,官盛则近谀
羞:感
到羞耻
)C.位卑则足羞
D
.于其
身
也,
则耻师焉,惑矣
惑:疑惑
).
5.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的一项是( )
例句: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客有吹洞箫者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6.选出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
(
..
..
)A.圣人之所以为圣 B.余嘉其能行古道
C.小学而大遗 D.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7.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A
.吾尝终日而思矣
B
.登高而招
)例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
.
.
)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D.蟹六跪而二螯
8.下列句子从修辞角度上分析,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B.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第 3 页共 8 页
C.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D.不绝如缕。
9.选出与例句词类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 )
例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A.汶水西流
B.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C.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D.西望夏口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A.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蚓无爪牙之利
B.侣鱼虾而友麋鹿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挟飞仙以遨游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D.相与枕藉乎舟中其皆出于此乎
11.下列对选文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赋是一种体物言志的古代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
B.《赤壁赋》写于黄州时期,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生性旷达的他在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
C.“望美人兮天一方”中的“美人”指思慕的人,实际上与屈原笔下的“美人”意象类似,都是个人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
D.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常用于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表达了一种礼貌和尊敬。
1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 60 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B.“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C.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D.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13.下面的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泰水”喻岳母,以“伉俪”喻夫妇。
②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
③《礼记》曰:“幼名,冠字。
”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而字。
④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
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第 4 页共 8 页
⑤《杜工部集》 (杜甫)以官爵命名,《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以谥号命名,《贾长沙集》 (贾谊)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
⑥古代“辰时”相当于现在的早上 6 点前后,“午时”相当于现在的中午 12 点前后。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⑥
三、古诗文阅读(本题共 7 小题, 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6 题。
(共 3 小题, 9 分)
超然台记
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
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
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
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庐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吾欲
者
有尽
足:满足
)A. 而物之可以足
B.背湖山之观背:远离
(
.
D
.
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吊:哀叹
)C.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洁:洁净
.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第 5 页共 8 页
A.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B.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C.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D.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认为,如不能超然物外,则乐少悲多;如能超然物外,即使在困苦的环境中,也有可乐的东西。
B.作者认为求祸辞福是人之常情,超然物外,才能不被外物影响,
才能达到求祸辞福的最高境界。
C.文章详写超然台四方的胜景和四季的美景,是为了说明作者能在既有的境况下获得较大的快乐,突出了他的超然物外的思想。
D.文章最后一段写了弟弟给台子取名“超然”,表达了自己“无所往而不乐”的生活态度,以及面对困境的豁达胸怀。
(二)课内文言文语句翻译
17.翻译下面的句子。
(共 2 小题, 10 分)
(1)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8~19 题。
(共 2 小题, 9 分)
野望(唐)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8.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 ) 。
(3 分)
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19.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6 分)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第 6 页共 8 页
(四)名句默写(共 6 小题, 12 分) 20.在横线处填上正确的语句。
(1)《劝学》中“ _________________ ”一句,以金属变化来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改变和提升,而“_________________ ”一句,则说明了君子智慧明理、行为无过的原因。
(2) 《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3)韩愈写作《师说》一文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登泰山记》中描写太阳将出时的景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说,在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一线云层,显现出奇异的颜色,霎时间成为五彩缤纷。
(5) 《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苏轼在《赤壁赋》中从不变的角度,表达宇宙万物无穷无尽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 4 小题, 15 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 21~24 题。
网络并不是文学经典遭遇尴尬的,但网络的癖性,确实将文学经典本来就脆弱的存在又推到了一个更加感伤的历史时
空。
文学经典名著在各种符号纷争的网络版图上、在精神需求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还有没有统领群雄的权威性呢这个问题本应该交给厚重的文学史去裁决, ( )文学原来固有的对象(客观世界)和功能(审美教化)已经退化,文学经典名著的价值取向也不再显得那么冷艳而高傲了。
“高处不胜寒”的姿态在百草丛生的网络文学社区里只剩下了没落后的哀怨和叹息,的世界正在数字化媒介的包围中变成一个众声喧哗的群欢空间。
文学经典名著,在平民起义般的网络革命中,露出无奈的眼神。
文学已不再是文学大师们的专属品,而且已成为平民大众的指尖玩意。
专职作家大量“死亡”,网络写手。
一个高傲,一个时髦,文学经典名著遭遇时尚网络:一声叹息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元凶巨恶无所不至孤芳自赏水到渠成
B.罪魁祸首无孔不入孤芳自赏应运而生
C.元凶巨恶无所不至顾影自怜水到渠成
D.罪魁祸首无孔不入顾影自怜应运而生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第 7 页共 8 页
2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但在网络符号浪潮汹涌澎湃的面前,已经由不得“权威”的文学史慢悠悠地来回答了。
B.但在网络符号浪潮汹涌澎湃的面前,已经由不得慢悠悠的“权威”的文学史来回答了。
C.但在汹涌澎湃的网络符号浪潮面前,“权威”的文学史已经由不
得慢悠悠地来回答了。
D.但在汹涌澎湃的网络符号浪潮面前,已经由不得“权威”的文学史慢悠悠地来回答了。
2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文学已不再仅是文学大师们的专属品,也已成为平民大众的指尖玩意。
B.文学已不再是文学大师们的指尖玩意,也已成为平民大众的专属品。
C.文学大师们的专属品已不再是文学,而是成为平民大众的指尖玩意。
D.文学已成为平民大众的指尖玩意,不再是文学大师们的专属品。
2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每空 2 分,共 6 分)
在奇妙的植物王国,春天来临之时,有些植物先开花后长叶,________,还有些花叶同时生长,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植物的芽有叶芽、花芽和混合芽三种,叶芽发育为枝和叶,花芽发育成花或者花序,混合芽则发育成既长叶花又开花的枝条。
而先开花还是先长叶,与________密切相关。
如果花芽生长所需温度比较低,叶芽所需温度较高,则先花后叶;如果花芽________,则先叶后花,而那些叶芽与花芽对温度要求相似的植物,花叶便会同时发育,形成花叶同现的景象。
五、写作(60 分)
2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一
诗人流沙河生前有一次回母校,写过一副对联:正当花朵年龄,君须有志;又见课堂灯火,我已无缘。
材料二
现在,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睡前抖音熬半宿,早上头条看世界,全家微信学养生,好友全刷拼多多。
小视频用户调查显示,抖音上的用户 90%都是 24 岁以下,这个年龄或许在读书,或许刚刚进入社会、进入职场。
读了以上的材料,你有哪些认识和感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第 8 页共 8 页牡丹江市第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学年月考(语文)答案
1.答案: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范畴很大,既涉及内容,又涉及手法,既着重局部,又关涉全篇。
B“饱览了四季变换之景”错误,文中只是说“正是清明时节,梯田已开始灌水”,可见应是看到了春季之景。
C“是人力征服大自然的产物”错误,文中是说“农人根据不同的地形土质,修堤筑埂,通过水笕沟渠,将水流引入梯级田畔”,可见农人是顺应
自然修筑。
D “对农耕生活的向往”错误。
文章的最后说“为中国及东亚的稻作文化”“如同一部刻录着中国千年农耕文明成果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体史册”“默默守望着人类共同的家园”,可见文章要表达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守护。
【名师点睛】本题涉及的面很广,有标点符号的理解,比如A项;有内容的概括,比如B项;有对主旨的揭示,比如E项。
要想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选项,把握提问的方向,然后回归文本,找到提问的地方,结合上下文及文章的主旨分析其正误。
一般的误区会涉及如下几方面:内容的概括、理解,手法的运用,文章的行文思路。
学生需要细细比对、辨析,才能正确选出答案。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叠音词的运用有何效果?(6)
答案:①比喻、拟人,排比②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增强形象感
试题分析:本题有两问,一是“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一是“叠音词的运用有何效果”,这都是鉴赏句子的角度。
高考所考查的修辞,一般包括:比喻、比拟、夸张、借代、排比等。
“太阳每天都攀着湿淋淋、银闪闪、绿油油或是金灿灿的梯子,从山间的水田里升起来”,一个“攀”字赋予太阳以人的特性,此处使用比拟;此处把云和梯田比作各式各样的“梯子”,这是使用比喻;“湿淋淋、银闪闪、绿油油或是金灿灿”,结构相似、语气一致、内容相关的几个短语放在一起,这是使用排比,同时这几个词都是叠词。
叠词的作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起强调作用。
【名师点睛】鉴赏句子的提问方式:赏析、鉴赏、品味句子。
此类题目答题的角度:修辞角度、感官角度、写景方式角度、用词角度、句式角度、选材角度。
本题在题干中已经给出角度:修辞和用词中的叠词,“太阳每天都攀着”,用“攀”字来形容太阳升起的过程,使用了比拟的修辞;“……的梯子”,使用了比喻,把云和梯田比作梯子;“湿淋淋、银闪闪、绿油油或是金灿灿”使用了排比,同时也运用叠词。
3.结合全文内容,简述云和梯田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答案:①依山就势,形状各异②四季变换,色彩纷呈,景象迥异③山水与耗地完美交融,体同中国农人的智慧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体现千年农耕文明成果。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筛选概括类的题目有几点需要注意:一是审题,明确题型及筛选概括的要求;二是拟写答案的时候,要依据题干所给分值分条作答。
本题题干中问的是“体现在哪些方面”,故答案应分条作答,因分值是6分,答案至少写出三点;“云和梯田的‘魅力’”,应该找结论性、观点性、总提性的句子,凡是具体描写、叙事的内容、使用休息的句子一般不作为答案。
二、课内文言文考查(共10小题,20分)
4.D
5.B
【解析】解答此题,应先将例句的句式特点弄清楚,再弄清楚各选项的句式特点。
题中,例句与B项都是状语后置句。
A项是被动句,C 项是定语后置句,D项是判断句。
6.D7.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能力。
例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是说“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而:转折关系连词,可是,却。
A.“吾尝终日而思矣”是说“我曾经整天思索”,而修饰关系连词,不译。
B.“登高而招”是说“登到高处招手”,而:修饰关系连词,不译。
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是说“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而:转折关系连词,可是,却。
D.“蟹六跪而二螯”是说“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而:并列关系连词,不译。
8.A项为拟人,其余为比喻。
9.B 10.B 11.D
12.B吏部(管理文职官员的任免、考选、升降、调动等事)兵部(负责军事,入军队编制、武官选授以及驻防、训练、检阅等政令)礼部(掌管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等)
13.C晦日是古老的汉族传统节日。
指夏历(农历,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正月晦日作为一年的第一晦日即“初晦”,受到古人的重视,寄托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辰时即食时,又名早食等。
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上午7时正至上午9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