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对于新闻传播及新媒体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对于新闻传播及新媒体的影响
作者:xxx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传统新闻传播手段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信息化已成为我国新闻界最热门的话题。
本文从技术应用情况和新闻传播的理念等方面入手,介绍了信息技术对于新闻传播发展的影响历程以及弊端,分析了传统新闻传播手段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新闻传播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信息技术传统媒体新媒体新闻传播
引言:20世纪初,中国新闻学奠基人徐宝璜在其《新闻学》中为这门学科定义:“新闻学者,以养成良好新闻记者,并导新闻事业于正轨之职志也。
”并感喟:“斯学昌明,则人类受新闻事业之福愈增其量,是斯学之重要可知也。
”然而,在后现代浪潮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冲击下,传统新闻传播手段几近结构,当下中国的新闻传播真的与信息技术发展产生了良好的反应了吗?
正文:
一、信息技术在新闻传播业中的应用概况
信息技术指的是完成信息的获取、传输、加工、存储、再生和应用等功能的技术,支持这些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声像技术、通信技术和探测技术等。
21世纪以来我国计算机工业和电信业获得了蓬勃发展,这为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更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了新闻传播界和各行业的面貌。
,为文化和新闻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与进步,传统出版物正在不断向数字化方向发展,文化和新闻的传播已不仅仅是传统媒体的传播形式,互联网文化和新闻新媒体传播形式逐渐成为主流。
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数字文化、新闻和出版,进行新媒体的传播。
在国际上,一些大的新闻出版传媒公司纷纷大刀阔斧在信息时代的新媒体领域跑马圈地。
2005年初,新闻集团的董事长召集集团多位高管制定新闻集团的信息化发展战略。
随后不久,新闻集团已5.8亿收购了拥有者30多个娱乐、游戏和社交网站的Intermix Media。
传统媒体如此举动,新媒体也逐渐浮出水面,2006年末,谷歌以16.5亿美元的天价收购视屏分享网站Youtube。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新旧媒体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相互推动,相互融合的新媒体时代。
二、新媒体传播产生的时代背景
“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而言的。
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终端,向用户(即受众)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远程教育等交互式信息和娱乐服务,以此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传播形式。
从内容上来讲,新媒体既可以传播文字,也可以传播声音和图像;从过程上来讲,新媒体既可以通过流媒体方式线性传播,也可以通过存储、读取方式非线性传播。
这样,原有的以材质、样式、符号系统等物理形态,对媒介所进行的分类和定义,已经不再适用,“媒介”这个概念的外延已经大大扩展。
互联网等新媒体的突飞猛进造就了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从“我们听你说”转向“我们都在说”,公民的话语权有了极为广阔的释放空间,社会舆论空前繁盛。
经过初始阶段的超常规发展后,近几年来中国新媒体发展相对有序,形态日益丰富,社会影响益发深刻。
2009年,3G开始了,中国新闻网站传播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网络传播领域绝对的主流媒体,网络论坛社区稳步发展继续主导网络舆论,博客趋于理性成熟,微博日渐成为潮流,社交网站成为2009年的绝对热点,即时通讯成为颠覆社会交往方式的“潜传播”平台,IPTV与数字电视快速发展,三网融合背景下手机报和手机电视备受关
注,数字报纸和电子纸市场潜力巨大,新媒体传播在这种背景下日渐兴起。
而网络即时通讯是当前中国互联网的基础,亦是一种重要的新传媒形态。
中国网络即时通讯用户范围持续扩大,用户规模已超过2.7亿;用户主要集中在30岁以下人群;即时通讯在技术方面呈融合性与跨平台发展,社交化态势日趋显见。
无线即时通讯将随移动互联网和手机网民的发展而勃兴。
在传播功能和社会影响方面,网络即时通讯具有强大的人际交往、群体沟通功能,通过其超强的传播功能和庞大的用户群,网络即时通讯颠覆性地改变了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催生了新的社会组织和动员方式,对互联网时代的中国社会产生着重要影响,也进一步推动了新媒体传播的产生与发展。
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传统媒体已经从强势主导地位转化为基础内容提供者一方面,新媒体的发展依赖于传统媒体。
新媒体虽然拥有传播时效迅速、打破空间限制、拓展互动空间和给与个性服务四大方面优势,但其弊端同样显而易见。
新媒体自身存在不足,其中主要是受宽带限制和缺乏信息源,而这些不足都可以从传统媒体中得到有益补充。
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推动下不断改善自身,走向完善。
传统媒体以新媒体为工具,可以提升自己多方面素质并达到多层面创收,盈利创新模式可以更加强大。
传统媒体有它独特的优势,从现在的角度上看,有它的政治优势;有它的人才优势;有它的资金优势;有它的品牌优势;还有它的影响力、可信度等等。
更重要的是传统媒体在对事件的深入发掘上是强项。
再一个是对同质化新闻的独家处理就是刚才所说的在处理深度新闻上有很大的优势.科技发展,到时什么都可以克隆,唯独思想和观点不能克隆,而出思想、出观点,更是传统媒体的优势。
而劣势,传统媒体定时定期,比较起来没有网络媒体的快捷方便,但是直观性好,人群面广。
四、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中国新媒体产业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同时政府扶持力度在逐步增大,新媒体产业外部发展条件越来越好。
然而随着新媒体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新媒体企业将呈现两极分化的局面,少数大型新媒体企业凭借其投资、技术和人力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大多数小的新媒体企业只能依靠更加细化的市场来维持生存。
由于信息技术这样一个强大的力量在推动,我们国家的新媒体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使用新媒体的消费者也越来越多,新媒体越来越被受众所认可接受,人们的阅读、学习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已发生很大改变。
新媒体的终端也日益普及,这不是政府规划,而是市场自发形成的,绝大多数有能力阅读的人都具备新媒体阅读的终端。
同时,新媒体传播的内容正在逐渐丰富,国家十分重视新媒体公共平台的建设,这是发展新媒体非常有利的因素。
我国已经在新媒体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国家正在着力搭建新媒体重要的平台,组织实施重大工程推动广播、电视、出版、数字出版等新媒体平台的建设。
目前我国新媒体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大众媒体而忽视个人媒体,目前的新媒体主要局限于互联网这一大众媒体,而忽视了手机等个人媒体;
(2)注重单一媒体而忽视整合媒体;
(3)过分强调传播学,忽视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4)缺乏创新,低水平的重复现象严重,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能否以更为开放的心态来面对,避免雷同,有所创新,出更多高质量的成果,是我国新媒体所要面对的严峻挑战;
(5)新媒体与社会沟通的思想认识不统一,新媒体业界发展不平衡现象严重,新媒体满足社会需求的动力不足,社会信息化程度较低,传统媒体的新媒体策略滞后,新媒体技术标准滞
后,新媒体管理亟待加强。
五、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新媒体的根本特性可以用异质化来诠释。
要了解异质化传播,首先要了解同质化传播的特点。
所谓
同质化传播,就是把相同类似的信息,毫无区别的传达给受众,这也正是传统媒体的特点。
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针对不断提升的个人差异化需求,尤其是对于信息内容产品的需求新媒体出现了,这种新兴媒体能使人充分表达自我,并得到其高度个性化内容产品。
于是,随着新媒体的出现,我们进入了异质化传播时代。
(1)多样化随着媒体形式越来越丰富,人们关注的焦点也不仅仅是网络传播领域,更多的对象和主题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入人们视野;
(2)集团化我国传媒集团的发展模式正在取得突破性进展,显示了跨地域、跨媒体、跨行业的发展趋势;
六、传统媒体的出路
(1)改变观念,适应新形势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媒体是一次大的冲击必须转变观念,适应新的形势,发现和利用信息技术,为改革发展服务,抓住机遇,争取主动;
(2)勇于创新,谋求新发展创新是媒体发展的动力,创新引领发展,不管是机制或是体制方面的创新,还是新闻内容或是形势的创新,都能为传统媒体带来新的发展;
(3)引用人才,积蓄新能量传统媒体在信息技术浪潮的冲击下,必须强调人才的核心地位,保持品牌效应,积蓄增强在受众心中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将信息技术为我说用,为我所有。
结束语:在依赖技术、注重互动的信息时代,传统媒体进军新媒体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未来很长一段时期,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种形式必然长期兼顾共存,互为补充,并且结合起来共同发展。
调整经营思路,确定大媒体观念,同时尊重市场准入原则,推动信息技术向前发展是传统媒体的重要任务。
传统媒体如何不被信息化趋势所湮没,已成为新闻传播领域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黄建网络时代背景下新媒体传播业的基本现状和发展趋势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一期
(2)汪扬传统媒体的出路上海经济 2011
(3)王红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出路郑州新闻爱好者 2009
(4)陈竹新媒体技术背景下传统媒体的出路西安大众商务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