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换》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换》教学反思
直述句改转述句,是我们六年级的一大教学难点,通过微视频教学,以及学生作业的反应上来讲陈述句改转述句,从它的形式上来看,有比较明显的两个特点,一是标点符号的变化,还有一个是代词的变化。标点符号的变化:就是去掉引号,冒号变成逗号。而代词的变化就是一个特殊语境下产生的相应变化,这是比较复杂的。
在教学中,我尝试告诉学生一些方法或技巧,比如要反复读懂句子;去掉表示反问语气的词语如“难道”“怎么”“吗”“呢”;“?”改为“。”;把句子中的肯定(否定)词改为否定(肯定)词;适当调整一些词序等。但在具体练习过程中,你会发现一些简单的句子就适用这个方法,而遇上一些复杂点的句子,学生就不会变通而束手无策,勉强按这些方法做,反而闹出一些笑话。
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运用这些方法呢?我反复思考,我想到了文言文翻译的“意译法”——即要让学生真正意会句子的意思。其实也是让学生反复读,读懂句子的原意。例2、例3的错误关键是没有真正读懂句子的意思。如果读懂意思,它们就可以分别改为“十万支箭,三天造不成。”“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后来,我尝试读几句(特别强调反问句的特点——明知故问答案确定,读出反问的语气),让学生口头做,他们都能准确地说出句子的原意。我接着让他们把意会到的意思写在练习本上,并去掉反问语气的词语,“?”改为“。”,结果,他们都会做了。
由此可见,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去掉表示反问语气的词语如“难道”“怎么”“吗”“呢”;“?”改为“。”这是必要的,但最重要的还是要读懂句子的意思,不必在肯定(否定)词之间纠缠。
陈述句改转述句在教学上要注意的问题:
1、不能讲得太深奥,要降低难度。在进行训练的时候,找的句子不能太复杂,否则学生会越练越糊涂。
2、要在语境中学习。直述句改转述句关键在找准转述的人,哪个人转述,转述给谁听,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去体会才能保证直述句改转述句的准确。
3、要学会掌握一定的方法,当然也不能死记硬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