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2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二)(课件)九年级数学下册(苏科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ADE和△A’B’C’中,
A
= ’’
= ’’ ,
= ’’
∴△ADE∽△A’B’C’(SSS),
又∵△ABC∽△ADE,
∴△ABC∽△A’B’C’。
D
B
A’
E
C B’
C’
02
判定定理(三)
判定定理(二)
知识精讲
由此,我们得到利用三边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定义法
证明相似的方法
证明全等的方法
1、相似定义
1、全等定义
2、“两角”定理
判定定理法 3、“两边一夹角”定理
4、“三边”定理
2、AAS
3、ASA
4、SAS
5、SSS
6、HL
判定定理
使用条件
“两角”定理
题目中只有角相等的条件,或此类条件较多时
“两边一夹角”定理
题目条件既涉及线段长度(或线段比例),又涉及角相等(注
∴ = = ,

∴△ABC~△DEF。
03
【方法总结】
典例精析
判定定理
使用条件
“两角”定理
题目中只有角相等的条件,或此类条件较多时
“两边一夹角”定理
“三边”定理
题目条件既涉及线段长度(或线段比例),又涉
及角相等(注意:公共角、对顶角)
题目中只有线段长度(或线段比例)条件,或此
类条件较多时
教学目标
01
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二),能运用此定理证明两个
三角形相似
02
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三),能运用此定理证明两个
三角形相似,同时注意区分三种判定定理使用的条件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定理(二)
01
情境引入
【思考】类比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SAS”,我们能不能通过两
边和夹角来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呢?
相交于一点。你能运用相似形的有关知识证实这个结论吗?
【分析】如图,△ABC的两条中线,BE、CF交于
点G,只要再证明点G在另一条中线上,即可说明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
03
知识精讲
典例精析
解:如图,△ABC的两条中线,BE、CF交于点G,
由例3、(1)可得:△BCG∽△EFG,
∴GB:GE=BC:EF=2:1;
意:公共角、对顶角)
“三边”定理
题目中只有线段长度(或线段比例)条件,或此类条件较多时
课后总结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这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三角形的重心与一边中点的连线的长度是对应中线的长度的 。

符号语言:如图,∵点G是△ABC的重心,
∴GA:GD=GB:GE=GC:GF=2:1,



GD= AD,GE= BD,GF= CF,






AG= AD,BG= BD,CG= CF。



判定定理(二):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课后总结
判定定理(三):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在△ADE和△A’B’C’中,
A
= ’’
∠ = ∠’ ,
= ’’
∴△ADE∽△A’B’C’(SAS),
又∵△ABC∽△ADE,
∴△ABC∽△A’B’C’。
D
B
A’
E
C B’
C’
02
判定定理(二)
知识精讲
由此,我们得到利用两边一夹角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如图,AD是△ABC的另一条中线,设AD、BE交于
点G’,连接DE,
同理可得:△ABG’∽△DEG’,
∴G’B:G’E=AB:DE=2:1,
∴点G’与点G重合,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
03
知识精讲
典例精析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这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三角形的重心与一边中点的连线的长度是对应中线的长度的 。
如图,已知: ’ ’ = ’ ’ = ’ ’ ,求证:△ABC∽△A’B’C’。

A
A’
B
C B’
C’
01
情境引入

如图,已知: ’ ’ = ’ ’ = ’ ’ ,求证:△ABC∽△A’B’C’。

【证明】如图,在△ABC的边AB上截取AD=A’B’,作DE∥BC交
注意:
符号语言:
相等的角必须是对
应两边的夹角
A

如图,∵ ’ ’ = ’ ’ ,∠A=∠A’,

∴△ABC∽△A’B’C’。
A’
B
C B’
C’
知识精讲
02

:对于△ABC和△A’B’C’, ’ ’ = ’ ’ ,∠B=∠B’,这两个三角

形一定相似吗?试着画画看。
A
∴△CBD∽△CAB,


∴ = ,即 = ,


∴CD=1,
∴BD= + = ;
03
知识精讲
典例精析
例2、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在AC上,
(1)已知:AC=4,BC=2,∠CBD=∠A,求BD的长;
(2)取AB,BD的中点E,F,连接CE,EF,FC,求证:
求证:GB:GE=2:1。
(1)证明:如图,连接EF,
∵△ABC的两条中线,BE、CF交于点G,

∴EF= BC,EF∥BC,

∴∠BCG=∠EFG,
∵∠BGC=∠EGF,
∴△BCG∽△EFG,
∴GB:GE=BC:EF=2:1。
03
知识精讲
典例精析
例3、(2)在七年级,我们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三角形的三条中线
A
AC于E,连接DE,
∵DE∥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C,
∴△ABC∽△ADE(预备定理),

∴ = ,


∵ ’ ’ = ’ ’ ,且AD=A’B’,

∴AE=A’C’,
D
B
A’
E
C B’
C’
01
情境引入


如图,已知: ’ ’ = ’ ’ ,∠A=∠A’,求证:△ABC∽△A’B’C’。
∵∠AEF=∠CEA,
∴△AEF∽△CEA。
03
知识精讲
典例精析
例3、如图,已知菱形ABCD,点E是AB的中点,AF⊥BC于点F,
连接EF、ED、DF,DE交AF于点G,且AE2=EG·ED,求证:
DE⊥EF。
证明:∵AE2=EG·ED,
∵AF⊥BC,

∴ = ,

∴∠AFB=90°,
DE⊥EF。
∵∠AGD=∠EGF,
∴∠DAG=∠FEG,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D∥BC,∴∠DAG=∠AFB=90°,
∴∠FEG=90°,即DE⊥EF。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定理(三)
01
情境引入
【思考】类比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SSS”,我们能不能通过三边
来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呢?
【问题建模】

比例式,故此处应用“两角”定理证相似,
再借助相似求线段长。
03
知识精讲
典例精析
例2、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在AC上,
(1)已知:AC=4,BC=2,∠CBD=∠A,求BD的长;
(2)取AB,BD的中点E,F,连接CE,EF,FC,求证:
△CEF∽△BAD。
(1)解:∵∠CBD=∠A,∠BCD=∠ACB,
A’
B
C B’
C’’
C’
①如图,△ABC∽△A’B’C’;
②如图,以A’为圆心,A’C’为半径画弧,与B’C’交于点C’’,
△ABC与△A’B’C’’不相似。
02
知识精讲
【总结】两边成比例,但对应相等的一组角不是夹角时,两个
三角形不一定相似。
【再次强调】
无论是证明相似or证明全等,用“两边一夹角”定理时,必须时
△CEF∽△BAD。
(2)证明:∵E、F分别是Rt△ABC、Rt△BCD斜边上的中点,


∴CF= BD,EC= AB,


又∵E、F分别为是AB、BD的中点,

∴ = = = ,


∴EF= AD,

∴△CEF∽△BAD。
03
知识精讲
典例精析
例3、(1)如图,△ABC的两条中线,BE、CF交于点G,FE//BC,
判定定理法 3、“两边一夹角”定理
4、“三边”定理
03
知识精讲
典例精析
例1、如图,△ABC和△DEF三边长已知,求证△ABC~△DEF。
【证明】由题意可得:
. .
= = , = = , = = ,
. .

03
知识精讲
典例精析
例2、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在AC上,
(1)已知:AC=4,BC=2,∠CBD=∠A,求BD的长;
(2)取AB,BD的中点E,F,连接CE,EF,FC,求证:
△CEF∽△BAD。
【分析】(1)虽然题目条件既涉及线段长度,
又涉及角相等,但是两条线段长构建不了
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符号语言:
A

如图,∵ ’ ’ = ’ ’ = ’ ’ ,

∴△ABC∽△A’B’C’。
A’
B
C B’
C’
02
【方法总结】
知识精讲
定义法
证明相似的方法
证明全等的方法
1、相似定义
1、全等定义
2、AAS
3、ASA
4、SAS
5、SSS
6、HL
2、“两角”定理
A
AC于E,连接DE,
∵DE∥BC,
∴△ABC∽△ADE(预备定理),

∴ = = ,


∵ ’ ’ = ’ ’ = ’ ’ ,且AD=A’B’,

∴DE=B’C’,EA=C’A’,
D
B
A’
E
C B’
C’
01
情境引入

如图,已知: ’ ’ = ’ ’ = ’ ’ ,求证:△ABC∽△A’B’C’。
多要构建比例式
03
知识精讲
典例精析
例2、(2)在Rt△ABC中,∠B=90°,若AB=BE=EF=FC=2,求证:
△AEF∽△CEA。
证明:∵∠B=90°,AB=BE=EF=FC=2,
∴AE= + =2 ,
∴AE:EF=2 :2= ,CE:AE=4:2 = ,
∴AE:EF=CE:AE,
【问题建模】

如图,已知: ’ ’ = ’ ’ ,∠A=∠A’,求证:△ABC∽△A’B’C’。

A
A’
B
C B’
C’
01
情境引入


如图,已知: ’ ’ = ’ ’ ,∠A=∠A’,求证:△ABC∽△A’B’C’。

【证明】如图,在△ABC的边AB上截取AD=A’B’,作DE∥BC交
典例精析
例2、(1)如图所示,点D是△ABC的AB边上一点,且AD=1,BD=2,
AC= ,求证:△ACD∽△ABC。
证明:∵AD=1,BD=2,AC= ,


∴ = = , = ,




∴ = ,

∵∠A=∠A,
∴△ACD∽△ABC。
注意:
当边长条件较多时,
△CEF∽△BAD。
【分析】(2)题目中线段长度(或线段比例)
条件较多时,应用“三边”定理证相似。
03
知识精讲
典例精析
例2、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在AC上,
(1)已知:AC=4,BC=2,∠CBD=∠A,求BD的长;
(2)取AB,BD的中点E,F,连接CE,EF,FC,求证:
∵∠AEG=∠DEA,
∴△AEG∽△DEA,
∴∠EAG=∠EDA,
∵点E是AB的中点,
∴AE=FE,
∴∠EAF=∠EFA,
∴∠ADG=∠EFG,
03
知识精讲
典例精析
例3、如图,已知菱形ABCD,点E是AB的中点,AF⊥BC于点F,
连接EF、ED、DF,DE交AF于点G,且AE2=EG·ED,求证:
刻警惕:相等的角必须是对应两边的夹角。
03
知识精讲
典例精析
例1、已知:如图,AD·AB=AE·AC,求证:△ADC∽△AEB。
注意:
证明:∵AD·AB=AE·AC,

∴ = ,

要将其转化为比例式
∵∠A=∠A,
∴△ADC∽△AEB。
注意:
“∠A=∠A”为题目的
隐藏条件
03
知识精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