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
1.阅读选段,按要求做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阅读诗歌,分析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
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汉①上晚步
(宋)赵长卿
何处一声鸣橹,
惊起满川寒鹭。
一著画难成,
雪霁②乱山无数。
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
【注】①汉:汉江。
②霁:雪后转晴。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A. 忆江南
B. 如梦令
C. 浣溪沙
D. 沁园春
(2)“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江上
董颖①
万顷沧江②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③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④。
【注释】①董颖:北宋诗人,作者是一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一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
②沧江:因江水呈青色苍色故称“沧江”。
③摩挲:用手抚摸。
④钓舟:行舟。
(1)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构思新颖别致,以双鸥相伴来衬托诗人的孤寂。
B. 此诗思路严谨,总体上由近观到远望,由所见到所思。
C. 一二句分别写静景与动景,动静结合,既表现出境界的开阔,又表现出画面的生机活力。
D. 用“万顷”“一双”数量上的对比,写出了秋景的辽阔澄明,也使形象鲜明突出。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诗的三四句。
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小题。
行秋
(宋)徐玑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停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1)请写出诗人在前两句诗中所描写的意象。
(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歌的艺术手法。
5.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小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成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孤”二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处境?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6.下面这两首诗都是咏荷诗,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赠荷花
唐·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7.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中哪些字词透露出诗人的“游子”身份?
(2)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8.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本诗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2)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你能从炼字上说说它妙在哪里吗?
9.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九日寄子约①
(明)皇甫汸
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②
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
不堪羁宦③日,同是阻干戈。
【注释】①子约:皇甫濂,作者之弟。
②黄河指故乡。
③羁宦:离家在外地做官。
(1)这两首诗歌标题中的“九日”是指________节。
(2)两首诗都与战争有关,但诗人的心境却不完全一样,请作具体赏析。
10.古诗阅读
同儿辈赋①未开海棠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②桃李闹春风。
【注释】①赋:吟咏。
②且教:还是让。
(1)诗中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绿肥红瘦”有相似之处的两句是“________,
________。
”
(2)如果你是花,想做“莫轻吐”的海棠,还是想做“闹春风”的桃李?为什么?
11.古诗阅读鉴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抒发满腹愁绪时,写到了哪些景物?
(2)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逄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睛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处?刘禹锡在诗中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
(2)第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
13.诗歌鉴赏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今广东一带)后,逃归的途中。
(1)“经冬复历春”中“历”的意思是:________
(2)诗歌前两句里的“绝”和“复”反映诗人在贬谪期间怎样的生活状况?
(3)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成“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
诗中的“怯”和“不敢” 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14.古诗词阅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歌题目“龙标”与诗句“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龙标”依序分别指________和________。
(2)诗歌首句以“杨花”“子规”起笔,从全诗看,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1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野步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1)诗题“野步”意为郊野漫步。
诗中“”与“”两字说明诗人已经被美景深深吸引。
(2)前两句诗中“翠”、“浪”、“斜”、“肥”、“噪”等字体现了春的气息,选择其中一个字,加以具体分析。
1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画线句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有何用意?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作特色。
(写出两点即可)
1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反映出来的季节是________季,从“________”词句中可以看出,理由是________。
(2)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明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经的地点。
B.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了舟顺风而行之态。
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全诗写景逼真,叙事确切,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1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野池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1)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植物的景象。
(2)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
19.阅读下面两首李白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第一首诗中,诗人在暮春时节,听到友人被贬谪的消息,又无法与友人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________,向友人遥致思念;第二首诗中,作者同样是与友人分别,用________来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
(2)在古诗文中,还有许多歌颂友谊,抒发怀友之情的句子,请你再写出连续的两句。
(本套试题中出现的诗词除外。
每句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2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思吴江歌
张翰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1)请结合全诗赏析“秋风起兮木叶飞”一句。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
1.(1)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2)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
(运用比喻修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
2.B
解析:(1)B
(2)表达了词人无限的留恋之情。
“一声鸣橹”后的满川寒鹭、雪霁乱山,都给人无数惊喜,平添不少江山生趣,使得词人流连忘返。
“数遍溪南烟树”正是这种情感的外在表现。
【解析】【分析】(1)如梦令,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通体以六言句为主。
故选B。
(2)考查学生对诗词情感解读能力。
冬日汉江上本极静谧,忽然船桨击水,寒鹭惊飞,与积雪的远山相映,平添不少江山生趣,这景色实难描画,遂使诗人赵长卿留连忘返。
末句“数遍溪南烟树”,状不忍遽去之情宛然。
故答案为:(1)B;
(2)表达了词人无限的留恋之情。
“一声鸣橹”后的满川寒鹭、雪霁乱山,都给人无数惊喜,平添不少江山生趣,使得词人流连忘返。
“数遍溪南烟树”正是这种情感的外在表现。
【点评】(1)本题考查对古诗词体裁的理解辨析能力。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有时候因为各家叫名不同,同一个格式又有几个词牌。
《忆江南》音节流丽谐婉;《如梦令》一般用以抒情,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一叠韵。
另有三十三字六仄韵,三十三字四仄韵一叠韵,三十三字五平韵一叠韵,以及六十六字五仄韵一叠韵的变体。
;《浣溪沙》上半阕急,下半阕缓和;《沁园春》壮阔豪迈。
(2)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数遍烟树,是一种平凡而又夸张的说法,烟树虽然很平常,但是在作者眼里,却代表了汉江的一草一木,作者构思巧妙,用“数”字表达了自己对汉江的留恋和相看永不厌的思想感情。
3.B
解析:(1)B
(2)运用拟人修辞,用“摩挲”与“汝” 将柳树拟人化,用手抚摸着数尺的柳树,希望它快快长大,等你枝条成阴时能系住我漂泊的扁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对柳大长大的期和等待,同时又表达了自己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解析】【分析】(1)B“总体上由近观到远望”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
总体上应该是由远望到近观。
(2)“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我抚摸着岸边仅数尺高的小柳树,期盼盼你快快长大,等到你枝条成荫的时候能够系住我垂钓的扁舟。
用“摩挲”与“汝” 将柳树拟人化,写出了诗人对柳树长大的期盼和等待。
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也许明天又要登舟出发,因而诗人期待枝条成荫时,系住我垂钓的扁舟,这不仅抒写出了自己惜别的心情,又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故答案为:⑴ B
⑵运用拟人修辞,用“摩挲”与“汝” 将柳树拟人化,用手抚摸着数尺的柳树,希望它快快长大,等你枝条成阴时能系住我漂泊的扁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对柳大长大的期和等待,同时又表达了自己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⑵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注意首先名著修辞方法,然后分析写出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感情。
4.(1)秋蝉、柳树
(2)诗歌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用鸣蝉、飞叶来衬托环境的恬静安谧,从而表现出诗人的
闲适之情。
【解析】【分析】(1)在这两句诗中,诗人借秋蝉和柳树两种意象烘托出闲适清静的意象。
(2)《行秋》运用动静映衬的写法。
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以动衬静。
整首诗以动为主,又辅之以鸣蝉、飞叶来增加动感,达到以动衬静、动静相生的艺术效果。
二是以人物外在的动与内在的静相互映衬。
诗人听蝉、赏溪、观叶,动无处不在,而这种动又与内心的静紧紧相连。
因其心静,才有赏景的情趣;因其心静,聒噪的蝉鸣才变成了悦耳的筝音;因其心静,一叶生浪的细微变化才未逃出作者锐利的目光。
因此,动景的描写也反衬诗人闲适宁静的心境。
全诗用动静映衬的手法,渲染出一种淡远宁静的艺术氛围,映射出人物的心境。
故答案为:⑴秋蝉、柳树
⑵诗歌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用鸣蝉、飞叶来衬托环境的恬静安谧,从而表现出诗人的闲适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抓住诗歌所默写的景物作答。
⑵本题考查诗歌艺术手法的把握,注意结合诗意,明确动衬静的手法的运用。
5.(1)“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
(2)本诗表达了诗人要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解析】【分析】(1)这道题考查对诗歌词语的理解。
“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孤”字写生活孤苦,不仅居处偏僻,而且思想苦闷,没有知音。
表现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
(2)这道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这首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故答案为:⑴“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
⑵本诗表达了诗人要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6.《采莲曲》中的“荷叶罗裙一色裁”写人花难辨,“芙蓉向脸两边开”写出花人同美,采莲女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情感是欢愉轻快的。
《赠荷花》中的“绿荷红菡萏”写出荷花的绿叶和红花相映,“卷舒开合”写出荷花的天真自在,但美好的事物却难逃“翠减红衰”的厄运,受到遗弃,飘零落地,在凄风苦雨中化作尘土。
这暗示着诗人心中某种难言的隐痛。
【解析】【分析】这道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王昌龄的《采莲曲》写的是采莲少女,诗中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全诗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李商隐的《赠荷花》,诗人通过此诗展现出摘花的人们常常取其花而抛其叶,看似爱花,却不懂得花需绿叶衬的道理。
对待荷花时,只
有花叶兼顾,才能两两相互映衬。
荷花的生长写出诗人对照自己的身世,感慨际遇也投射在荷花的荣枯之中。
表达了诗人渴求知己,寻求政治依托的心声。
故答案为:《采莲曲》中的“荷叶罗裙一色裁”写人花难辨,“芙蓉向脸两边开”写出花人同美,采莲女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情感是欢愉轻快的。
《赠荷花》中的“绿荷红菡萏”写出荷花的绿叶和红花相映,“卷舒开合”写出荷花的天真自在,但美好的事物却难逃“翠减红衰”的厄运,受到遗弃,飘零落地,在凄风苦雨中化作尘土。
这暗示着诗人心中某种难言的隐痛。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比阅读的能力和语言表达以及表达情感的能力。
体会作者情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2.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情感;3.依据含义深刻的词语、句子体会作者情感;4.结合作品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情感;5.结合作者的思想、生活经历理解作者情感。
,到…去;(5)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6)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同时分别分析两篇诗,再比较其异同,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再结合理解文段的内容,思考题干中表达的意思,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表述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7.(1)“次”“客路”“乡书”“归雁”。
(2)春潮涌涨,大江直流,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江水中央一叶船帆高高挂起,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
“次”意思是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点明了游子的身份;“乡书”指的是思想的书信,也点明了游子的身份。
(2)此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
学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意为潮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
题干要求展开想象,语言生动形象,就要在句意基础上适当加工和拓展。
故答案为:(1)“次”“客路”“乡书”“归雁”。
(2)春潮涌涨,大江直流,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江水中央一叶船帆高高挂起,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
【点评】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
8.(1)思乡
(2)妙在诗中用“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二字使之拟人化。
【解析】【分析】(1)这首诗最后一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如这里的“生”与“入”二字,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两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残夜”、“江春”与“旧年”两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联系,而且还因之而生动起来。
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如子之脱离母腹而渐现,这一“生”字实在是形象极了。
太阳刚升,大地还基本处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这个“残”字写出了不可抗之消失。
夜是
被动的,却又是无可奈何的,它生了太阳,却又因太阳而消退!而“入”字更生动,任你江南虽还是旧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却已将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春色。
这一“入”字很不客气,它几乎是带有强迫的楔入,写出了新生的锐气。
柳色近作者之舟,故可见,而特于“春”之前要界以“江”字,也点明了“次北固山下”的环境与所见。
这些字都下得简洁而极有分寸。
因为他不止是写出了岁暮腊残的景象,而且也写出了此一时具体的视觉之差距,故而显得生动鲜活。
旧年不肯退去,然而终于阻挡不住新生的力量;而新生者却又似乎并不管你愿不愿意,而要硬性地楔入,这一“入”字确有警人的不可阻挡之势。
张说好提携后进,锐意改革,和他之欣赏此新旧递替之诗意,恐不无关系。
这也许就是他要手题于政事堂的原因。
据此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思乡
⑵妙在诗中用“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二字使之拟人化。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阅读时要逐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感情,特别要关注诗歌中抒情的语句,然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
概括思想感情的格式为:这首诗通过描写(叙述)……的景色(事件),抒发(表达或赞颂了)……的感情。
⑵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
品析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义+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解答时,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揣摩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联系整首诗歌,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
9.(1)重阳节
(2)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战争的憎恨。
但是第一首诗由欲登高而引出无人送酒的联想,又由无人送酒遥想故园之菊,复由故园之菊而慨叹故园为战场,主要表现对百姓疾苦的忧思和关切;第二首诗通过家书少,对宦游的厌倦,着重表现对亲人的思念。
【解析】【分析】(1)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
从“登高”“菊”等词可以看出是重阳节。
(2)①同:“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意思是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作者以菊花代长安,由长安想到“战场”战火纷飞,血染天街的景象,表现了对战争的憎恨。
“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
”意思是本来因为战乱的缘故,兄弟之间赖以联系的惟一方式就受到了阻隔,偏又遇上这令人伤感的萧萧落叶!同样表现了对战争的厌恶。
②不同:第一首诗的“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这一句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千万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国事的忧虑,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取得和平的渴望。
第二首诗“不堪羁宦日,同是阻干戈。
”意思是自己早已不堪忍受仕途的寂寞和不自由,兄弟都是为战乱所阻啊!则主要突出的是自己对宦游的厌倦,着重表现对亲人的思念。
故答案为:⑴重阳节
⑵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战争的憎恨。
但是第一首诗由欲登高而引出无人送酒的联想,又由无人送酒遥想故园之菊,复由故园之菊而慨叹故园为战场,主要表现对百姓疾苦的忧思和关切;第二首诗通过家书少,对宦游的厌倦,着重表现对亲人的思念。
【点评】⑴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节气的理解,考生在平时注意对24节气稍加感知,即可完成此题。
⑵本题考查的是作者心情的理解和感悟,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抓住抒情的语句,结合诗人的处境,仔细体会作者的心情。
10.(1)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2)我想做海棠,希望自己养精蓄锐,做好充分准备,厚积而薄发。
我想做桃李,要让自己充满生机和活力地展现自己,表现自己。
【解析】【分析】(1)“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意思是说,此时的海棠树已是枝叶茂盛了,可是还没有开花,这时不仔细观察是不会发现有花开放的,可是诗人驻足细看,发现这小小的、可爱的花蕾全都悄悄的“藏”起来了,并且是藏在枝叶茂盛的地方。
这两句话表达的意境正好和“绿肥红瘦”比较相似。
(2)诗歌结尾两句把海棠桃李进行了对比,海棠爱惜芳心不轻吐,不像桃李那样,它无意争春,谦虚地躲在一旁,待群芳落尽后,才绽开她美丽的容颜。
而桃李呢,它们在熙的春风中,竞相开放,争奇斗妍,但这热闹毕竟是短暂的,几度风雨之后,它们也就都纷纷坠落、凋零了。
从作者的角度来看,他倾心于海棠,不喜欢桃李哗众取宠,肆意张扬的个性。
其实这里作者托物言志,把海棠和桃李比作两种人,一种是不轻易暴露自己的实力,养精蓄锐,准备厚积而薄发的人;另一种是让自己充满生机和活力地展现自己。
能结合诗歌中海棠和桃李的形象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⑵我想做海棠,希望自己养精蓄锐,做好充分准备,厚积而薄发。
我想做桃李,要让自己充满生机和活力地展现自己,表现自己。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答题时要注重诗句中的关键词理解诗歌的意思,然后再根据题意要求筛选出合适的诗句即可。
⑵本题考查对诗歌事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答这样的题,首先要抓住诗中描写这一事物的语句,分析事物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然后再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总结塑造此形象的意义。
11.(1)杨花,子规(2)抒发了诗人对远行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
12.(1)“排”,“推开”的意思,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
刘禹锡在诗中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目的是借孤鹤冲天的形象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
(2)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乐观豁达的心境。
是将古人的悲秋与自己的颂秋通过对比来表现的。
13.(1)经历经过(2)作者贬居岭外,思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精神极为痛苦。
(3)矛盾的心理。
因为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
这种抒写,更显真切、耐人咀嚼。
14.(1)龙标县;王昌龄(2)诗人择取“杨花”“子规”来体现暮春花落鸟鸣的萧条特点,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气氛。
15.(1)羡;醉(2)“翠”字描绘出麦色,充满了浓郁的春天的气息。
“浪”表现春色之浓。
“斜”写出了春风徐来,麦浪波动的美好景象。
“肥”写出了水草的肥美,充满了生命的。